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小學美術一年級下冊教案

時間:2023-03-20 09:56:06 美術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學美術一年級下冊教案(通用20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美術一年級下冊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美術一年級下冊教案(通用20篇)

  小學美術一年級下冊教案 篇1

  一、教學目標

  1.了解樹的結構、外形和種類等知識。

  2.運用繪畫、拼貼的形式來表現所觀察到的樹的特點,并進行添加、想象的訓練。

  3.培養熱愛樹木,保護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材分析

  1.編寫思路。

  樹,是自然界最具魅力與韌性的精靈,它姿態萬千,隨季節起舞,演繹著不同季節的萬般風情。樹的種類繁多,由根、干、枝、梢、葉五部分組成,其中樹枝有互生、輪生、對生之別,有前后左右的穿插,樹冠有傘狀、球狀、寶塔狀等,顯示出樹的非凡魅力。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墨客借樹抒情、托樹言志,寫下了一篇篇動人的詩章,創造出一幅幅迷人的圖畫。同時,樹對人類社會的貢獻也是巨大的,扎根土壤、防風固沙、平衡生態、綠化地球……人們目睹了它的偉大,有了樹神的傳說,于是對它更加崇拜。因此,可以這樣說,沒有樹,就不會有自由靈動的動物,也就不會有充滿智慧的人類,更不會有我們這個生機蓬勃的世界。

  本課以《各種各樣的'樹》為題,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熱愛自然、保護自然的美好情感。教材以大幅迎客松的照片為示范,可以幫助學生了解有關樹的知識,如樹的結構、外形和種類;還提供了春夏秋冬四季樹的不同色彩變化,幫助學生進一步了解自然界中樹的語言及魅力;此外,又呈現了畫家的白樺、木棉作品,以及數幅學生作品,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對藝術的欣賞能力及激發其對藝術美感的體驗與追求。最后,教材通過講述如何保護樹木及開展有關活動,拓寬了本課的主題。

  2.重點、難點。

  重點:表現樹的特點。

  難點:表現不同季節中的樹所具有的特點。

  三、教學設計

  ●方案一

  第一課時

  課前準備

  (學生)觀察不同的樹的特點,準備常規的作畫工具

  (教師)課件、范畫等

  教學過程

  1.交流認識。

  (1)師生交流有關樹的知識(如樹的結構、外形、種類、色彩等)。

  (2)播放課件:大森林。提問:課件中的哪些樹是你認識的或喜歡的?請為大家介紹一下。

  (3)課件展示樹的結構圖(搶答激趣)。

  2.樹的變化。

  (1)播放課件:不同季節中的同一組樹。要求學生談談對作品的感受。

  (2)教師和學生共同小結。

  3.欣賞范作。

  (1)播放課件:畫家眼中的樹。思考:這幅畫哪里畫得最好?

  (2)教師小結:強調畫面中藝術家的情感處理和樹的精神品質。

  4.學生創作。

  (1)創造主題:各種各樣的樹。可以畫一棵樹或一組樹在不同季節下的變化,也可以畫樹的生長過程,還可以畫各種各樣的樹。

  (2)學生說說創作思路。

  (3)教師提供創作意見:注意樹的形狀、特點、色彩、肌理,可以結合速寫等形式,加入自己的想象也行。

  (4)學生創作,教師指導。

  5.作業講評。

  (1)師生互評作業(從樹的特點、形狀、色彩、肌理、構圖和情感的表達等方面來講)。

  (2)課外調查樹的作用。

  第二課時

  課前準備

  (學生)各種顏色的布和紙、剪刀等工具

  (教師)課件等

  教學過程

  1.學生交流。

  (1)播放課件:樹的作用。思考:樹有哪些作用?

  (2)學生交流,代表匯報,教師小結。

  2.保護樹。

  (1)播放課件:人類對樹木的保護。提問:你還知道人類為了保護樹木采取了哪些措施?

  (2)教師小結:強調要保護樹,學習樹的精神。

  3.學生創作。

  (1)提供創作主題:保護樹木,保護我們的家園。

  (2)提出創作建議:可以運用拼貼的方法,可以全體制作,可以手工與繪畫結合(小組合作和個體創作結合也可以)。

  (3)學生創作,講評作業。

  4.課外拓展。

  (1)課外收集有關樹的詩歌、散文、故事等。

  (2)說說我們要如何保護樹。

  (3)在教室里布置綠色家園,宣傳有關保護樹的知識。

  小學美術一年級下冊教案 篇2

  課題:

  電腦美術

  課時:

  1課時

  課堂類型:

  造型表現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打開電腦并進入操作系統畫面。

  2、指導采用界面上的繪畫工具進行簡單的繪畫游戲。

  3、培養學生通過簡單的創意感受電腦美術的樂趣

  教學重、難點:

  利用矩形、橢圓形等工具進行繪畫創作

  教具學具:

  電腦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講授新課:

  1、導入:從電腦在我們生活中的作用談起,讓學生知道它們的重要性。

  2、新授

  (1)介紹WINDOWS里的畫圖工具。

  (2)欣賞畫圖程序畫出的作品,學生自學為主

  (3)由學生介紹畫圖程序中幾種工具的.使用。(簡單)

  三、布置作業

  學生創作:各自進入電腦美術的頁中自學。

  從三個題目中選擇一個進行創作。

  音樂停止,學生創作完成。

  提出問題:在畫的時候遇到什么困難?

  四、學生制作設計、教師輔導

  五、講評

  作業:讓學生在屏幕上互相欣賞、評述其他同學的作品。

  用"我覺得自己或他的畫怎么樣"來發表自己的看法。

  (通過自己手中的"小兔子"以"投票"形式選出優秀的作品。

  小學美術一年級下冊教案 篇3

  一、教材分析:

  兒童在校園的活動是豐富多彩的。本課的內容和兒童的活動與生活緊密相關,所有的構思和表現的基本素材都來源于兒童平時的校園活動和生活;畫面的表達方式和表達手段也是兒童們熟悉的,但創造行為不是憑空而來的,它要受到生活中積累起來的經驗的影響。因此,觀察就是通過經驗來獲得視覺感受。引導兒童觀察熱鬧和活潑的場面,理解和體會動態的構成因素,表現他們自己感興趣的情節和氛圍。通過畫面的構圖和相互的配合,可以讓兒童之間有良好的'感情交流;同時,通過會議、想象和美術表達,讓兒童更加熱愛自己的學習和生活環境。

  二、教學目標:

  指導兒童大膽地想象,大膽地構圖和用色,表現熱鬧的氛圍;培養兒童畫面的組織能力和表現能力;培養兒童繪畫和表達的興趣;培養兒童熱愛校園生活的感情。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運用夸張的造型、鮮艷的色彩和具有視覺沖擊力的構圖表現校園的活動氛圍。

  難點:人物動態的夸張表現,構圖的形式美感,色彩的大膽運用,畫面的氣氛渲染。

  四、教學準備:

  師:欣賞作品若干

  生:彩色筆、油畫棒等繪畫工具;觀察校園里的各種活動場面,積極參與活動。

  五、教學過程:

  *回憶和想象。

  通過回憶和想象,說一說校園里活動:

  1.聯系自己的實際,想一想校園里舉辦過那些活動。

  2.活動的場景。

  3.想一想精彩的活動場面,上臺來表演一些動作。

  *欣賞圖片資料,討論表現方法。

  1.欣賞教材和教師準備的圖片資料,理解畫面內容,感受活動氣氛和表現方法。

  2.小組討論表現方法。

  1)表現手段:彩色水筆,油畫棒,水粉顏料,鉛筆等各種材料的綜合應用。

  2)畫面氛圍的刻畫:內容要充實,色彩要鮮艷,人物形象的動態要夸張,表達要大膽。

  3)想一想自己要表達哪些內容,討論:如何使畫面的安排更充實,如何能表現熱鬧的氣氛。

  *課堂練習

  教師鼓勵學生大膽創作,嘗試用各種方法刻畫活動場面,表現自己的內心世界。

  *展示和

  相互欣賞作品,并相互點評,教師。

  六、教后記:

  小學美術一年級下冊教案 篇4

  一、教材分析:

  人類的創造體現在對物質世界的改造和對生活的追求上。兒童雖然不具有改造物質世界的主動性,但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都融于情感驅使的富有樂趣的活動之中。在這些活動中,他們以自由的心態放松著自己的思維,以無拘無束的行動為大膽地創造,感受著無盡的愉悅和滿足。具有深遠意義的是,這些活動和自由的玩樂就是創造的萌芽。學前時期,兒童就喜歡玩轉轉兒。無庸置疑,本節課是兒童非常喜歡的游戲活動,教師的任務是讓兒童在轉轉兒的玩樂中感受制作的樂趣,尋找圖形和色彩混合的變化。

  二、教學目標:

  了解轉轉兒玩具的原理,掌握制作的反復法,并能獨立操作。培養兒童動腦想、動手表現的能力和興趣,并養成愛創造的良好習慣。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轉轉兒的制作方法和游戲方法。

  難點:圓的剪制;轉轉兒中間部位的制作,組織學生在濃厚的興趣中制作,形成積極參與的游戲氛圍。

  四、教學準備:

  師:轉轉兒幾個,剪刀,膠水,卡紙,紐扣等制作工具。

  生:剪刀,膠水,卡紙,紐扣,線等

  五、教學過程:

  1.活動的準備:

  教師和學生充分準備活動工具。教師課前提醒學生在準備剪刀等工具的時候,要注意它們的安全性,準備兒童專用剪刀,并存放、保管好自己的圓規,特別注意圓規的尖部。

  2.活動的導入:

  師:小朋友們都玩過轉轉兒的游戲吧?(教師取出轉轉兒然后旋轉起來,激發兒童興趣。)

  3.活動的嘗試:

  A.教師知道兒童將紐扣穿起來,繩線的兩頭打結。

  B.教師知道兒童嘗試讓紐扣轉起來。

  4.活動的發展:

  A.師:紐扣太小,如果添上卡紙,再紙上畫上美麗的顏色,轉起來就會有夢幻般絢麗的色彩出現。

  B.看教師的`范作,激發興趣。

  C.初步研究、了解制作方法。討論并掌握制作方法。

  轉盤的制作:圓規畫園---剪出圓形---給轉盤涂上漂亮的顏色---確定圓

  1)心---將紐扣粘在圓形卡紙的正中間---用針穿孔---穿線并打結---嘗試旋轉。

  2)注意事項:圓心旁邊的兩個相對應餓點不能距離圓心太遠,大致和紐扣的兩個對應的孔距離差不多。

  D.學生嘗試制作。學生利用自己的工具制作轉轉兒,并在轉轉兒上涂上漂亮的顏色。可以自己獨立完成,也可以同桌同學合作完成。

  5.活動的延伸:

  A.試者讓轉轉兒轉起來。

  B.想一想,還可以用什么方法和材料制作轉轉兒?嘗試一下,看看自己有沒有獨到的發現。

  C.游戲,相互欣賞交流。舉辦比賽,誰的轉轉兒旋轉的時間最久,轉起來最漂亮。

  活動的收拾:

  打掃衛生

  教師

  六、教后記:

  小學美術一年級下冊教案 篇5

  課題:

  小掛飾

  課時:

  2課時

  課堂類型:

  設計應用

  教學目標:

  1、根據學習任務收集、準備相應的工具、材料。

  2、將收集、加工后的什物串起來,制作1-2件掛飾。

  教學重、難點:

  1、找到與眾不同的材料來制作掛飾。

  2、用與眾不同的材料來制作掛飾。

  教具學具:

  紙、紐扣、線等相關材料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講授新課:

  1、引導階段:

  (一)欣賞交流

  (1)看看,我今天的穿戴與平時有什么不一樣?(戴了項鏈)

  同學們也戴了項鏈、手鏈,誰愿意給大家展示一下?

  它們還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小掛飾

  (2)我還有幾件要展示給大家:

  (二)分析材料:你認為哪些材料可以用來做小掛飾呢?

  2、發展階段:看看我做的與眾不同的小掛飾(出示掛飾范作)

  (一)分析范作造型:

  (二)分析制作步驟:剪--穿--系

  (三)啟發想象,鼓勵創作:看看你準備了哪些與眾不同的材料?打算做一件什么樣的小掛飾呢?

  (四)作業要求:用線串聯紙、紐扣等其他物品,做一件小掛飾

  三、學生作業,教師輔導:

  四、小結:

  五、課后拓展:

  鑰匙墜、手機飾品……這些小物件也可以稱為小掛飾,你也試著做一件吧?

  六、收拾與整理

  小學美術一年級下冊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本課的目的是讓學生學會欣賞布料的花紋,并能自己動手設計制作一些喜歡的花布圖案,以提高觀察力、想象力、創造力。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教材選了一位小女孩穿著花布做的衣服和各式花布圖片讓學生來感知花布的藝術魅力。提示還展示了三幅油畫棒水彩畫,分別是由點、線、面構成的作品,以及一塊花布的制作步驟。在討論角中呈現了五幅運用點、線、面不同組合形式的花布作品,并提示學生底色不同,作品的效果也不同等內容,為學生創作花布提供了素材。最后,教材滲透的一個重要教學思想就是培養學生的設計意識,對美術基本元素的領悟力,教師在備課時是不容忽視的.。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利用點、線、面巧妙地設計花布。

  難點:設計時能夠做到形狀和色彩的和諧統一,富有情趣。

  教學目標:

  1.認識點、線、面等美術元素,知道它們不同的組合形式和作用。

  2.通過對花布的觀察和欣賞,能運用點、線、面進行巧妙組合,大膽地運用蠟筆(或油畫棒)水彩畫等形式涂色,能設計出色彩鮮艷、圖案精美的花布。

  3.通過對點、線、面的綜合感知、設計、制作,加強學生的創新意識、設計意識,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課前準備

  (學生)課前觀察、了解、欣賞花布,準備鉛畫紙、蠟筆(或油畫棒)、水彩顏料等

  (教師)各種各樣的花布、課件等

  教學過程

  1.欣賞花布。

  播放課件:圖案精美、色彩各異的花布及用花布制作的藝術品。提問:結合實際,談談花布的用處;說說自己喜歡的花布。

  2.揭示課題。

  揭題:《繽紛花布》。

  3.知識傳授。

  (1)傳授點、線、面的知識:點具有的形象和大小都是相對的,如:小花點、方點、圓點、三角點以及不規則的點等;線有長短、寬窄、粗細、曲直、動感、力感、空間感等變化,線具有多種表現功能;面也有長度、寬度、位置、形狀、面積、方向等變化,面可由點排列而成或由線排列或封閉而成。

  (2)傳授不規則的散點式組織法和傾斜式組織法等。

  (3)運用點、線、面紙片拼貼各種形狀的花布。

  4.學生創作。

  (1)主題:選一個自己喜歡的單位紋樣(如植物、動物、幾何圖形等)。

  (2)注意:教師鼓勵學生可以大膽地展開想象,畫出心中新穎美觀的花布;提倡隨意性,但是得注意空間疏密勻稱,線條要流暢,點面要有變化;用蠟筆(或油畫棒)描繪出圖案,再用水彩涂底色,并做到色彩之間的對比和統一。

  (3)學生作業,教師指導(結合上面的拼貼游戲作指導)。

  5.課外拓展。

  (1)根據教師傳授的方法為自己或父母設計一塊新穎、色彩鮮艷的花布(課后也可用印模制花布)。

  (2)試著用自己設計的花布裝飾房間或做其他用途。

  小學美術一年級下冊教案 篇7

  教材分析:

  盤子最早誕生于原始社會,從現在考古挖掘出的盤子來看,最早的是以陶盤為主,它制作粗糙,很少有裝飾花紋,直到后來,才出現了木盤、銅盤、瓷盤、鐵盤、銀盤、金盤等,裝飾的圖案也越來越精美。特別是到了現代,又出現了水晶盤、玻璃盤、塑料盤等,在制作上人們對盤子的工藝追求也越來越高。盤子不但是作為生活用具,經過藝術加工美化之后,還成了美麗的工藝品,有了很高的審美價值。

  本課的教學目的不僅是讓學生了解盤子的種類、形狀、特點,更主要的是讓學生學會欣賞盤子的裝飾圖案,并通過對盤子的欣賞,激發學生的.制作欲 望和學會對美的追求。盤子制作的材料多種多樣,有紙、布、塑料等。盤子的形狀多以圓形常見,也有三角形、四邊形、多邊形等。盤子的花紋裝飾性強,有人物、動物、風景、器物和幾何形等,好多盤子具有象征意義。盤子既有裝飾作用,可以用精心設計的盤子布置房間、美化環境,還有實用價值。在設計過程中,我們注意了材料的拓展、盤面花紋的多樣、形狀式樣的變化等,以此來深化美麗盤子的主題,促使盤子的設計更具有實用性和審美性。

  本課選了李平凡的《孩子》、明代的《青花枇杷果綬帶鳥紋盤》和學生盤子作品的照片,使學生對設計制作有了感性的認識。另有七件學生作品是運用紙拼貼和泥塑的方法制作的,為學生的設計提供了材料和形式上的參考,同時提供了用盤子裝飾房間的圖片,拓展了盤子的裝飾作用。

  重點、難點。

  重點:設計制作一個美麗的盤子。

  難點:對盤面進行裝飾設計,使之更具有裝飾性和審美情趣

  教學目標:

  1.欣賞各種盤子,認識盤子的特點和種類,了解有關盤子的歷史。

  2.通過對不同盤面的花紋、圖案進行設計,并運用添畫或拼貼等技法,培養學生大膽設計、動手制作的能力。

  3.激發學生的創作欲 望及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

  第一課時

  課前準備

  (學生)油畫棒、水彩筆、卡紙等作畫工具

  (教師)盤子實物、照片、課件等

  教學過程

  1.看實物,激發制作欲 望。

  (1)欣賞盤子的實物(出示課件),使學生直觀地了解盤子的種類:木盤、瓷盤、泥盤、紙盤、玻璃盤、水晶盤等。

  (2)提問:你最喜歡哪個盤子?為什么?盤子在生活中有哪些用途?盤面的花紋及裝飾物的特點是什么?裝飾有什么規律和用途?

  2.做設計,挖掘潛在能力。

  (1)請學生用語言描述自己心中的盤子及盤中的花紋。

  (2)設計建議:盤面圖案可以是幾何形、人物、動物、植物、器具等,形狀以圓形為主,也可以畫其他的形狀。

  (3)學生在優美的古典樂曲中設計、創作,教師巡視指導。

  3.說意圖,碰撞創造火花。

  (1)向全班展示優秀的設計稿。

  (2)課后完善自己的設計,下節課帶來制作。

  第二課時

  課前準備

  (學生)紙盤子(或家中用的盤子一個)、剪刀、彩泥、油畫棒等制作工具(帶來實物盤子的學生,可以用丙烯、油漆等制作材料來作畫)

  (教師)數幅(各種材料制作的)盤子范作、教師的設計稿等

  教學過程

  1.欣賞范作。

  出示范作及師生的優秀設計稿,師生共同評議,講述自己的設計思路。

  2.示范操作。

  教師邊演示邊講制作步驟(以紙盤子為例子,示范制作):做盤面(有的學生沒有現成的紙盤子,可以把卡紙剪圓取代);用所熟悉的技法(添畫、彩泥拼貼等)來裝飾花紋等。

  3.學生創作。

  (1)學生創作時可以運用不同的工具、材料制作盤子。

  (2)學生合作創作,教師巡視指導(發現問題應及時解決并提醒學生正確安全地使用制作工具,并積極鼓勵學生發揮想象,調動他們的創新能力,能利用添畫法或彩泥粘貼法制作出美觀而又與眾不同的盤子)。

  4.作業講評。

  互相欣賞作品(從技法、工藝、構思等方面來欣賞),并把作品送給同伴。

  5.課外拓展。

  (1)裝飾自己制作的盤子。

  (2)鼓勵學生收集有關盤子的資料。

  小學美術一年級下冊教案 篇8

  教材分析:

  1.編寫思路

  窗花是剪紙的常見形式。窗花不僅烘托了節日的喜慶氣氛,而且也為人們帶來了美的享受,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于一體,是博大精深的中華民族文化藝術之花。選擇這一課教學內容,體現了美術作為人文學科的核心之一的凝聚著的濃郁的人文精神。

  這一課安排了許多民間窗花實例的欣賞,是為了讓學生感受民間藝術的美感,懂得勞動人民用勤勞的雙手創造了美。圖中的窗花作品內容豐富,題材廣泛,有反映農民生活的,有傳統吉祥圖案的,也有花鳥蟲魚和十二生肖等形象的。

  學生的作業繼續采用撕紙的形式,是為了讓學生進一步了解美術表現形式的多樣性,同時避免了使用剪刀的不安全因素。學習建議的提出非常有利于學生進行發散思維,學習用不同的方法來撕窗花。

  2.重點、難點

  重點:感受窗花藝術的`美感,學習用不同方法撕窗花。

  難點:學習撕出使窗花圖形邊線好看的方法。

  教學目標:

  1.學習用對稱等不同方法來表現簡單的圖案,學會用折疊的方法撕窗花。

  2.繼續練習撕紙,通過活動學習概括、夸張的表現手法,提高學生感知、觀察、思考及探索能力。

  3.欣賞窗花,感受窗花這種民間藝術的美感,懂得美可以通過創造來獲得。引導學生參與祖國優秀文化的傳承。通過學習感受撕窗花的喜悅之情,探索多種造型方法,使學生養成珍惜每一張紙的好習慣。同時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培養團體協作的精神。

  課前準備:

  (學生)彩色紙、膠水等

  (教師)課件(窗花的資料、窗花紋樣)、范例、紙窗戶4扇、示范用紙等

  教學過程:

  1.情景切入。

  出示課件,教師創設情景后導入本課的學習,出示課題:《窗花花》。

  2.感受窗花。

  (1)教師用課件向學生提供有關窗花的資料,學生自主地學習了解。

  (2)學生匯報自己的感受,教師作適當補充。

  (3)教師出示窗花紋樣范例,學生欣賞并談談體會。

  3.研究方法。

  (1)討論:窗花可以有哪些表現形式?

  (2)交流:書本向我們介紹了哪些方法?試著折一折、撕一撕,體會如何撕才能使圖形邊線好看。

  (3)教師在學生匯報后適當示范:設計方法不同、折法不同、撕去的形狀不同,效果就不同。

  4.創作比賽。

  (1)全班分成4組,每組一扇紙做的窗戶,請各組學生將自己用折、撕的方法制作的窗花貼在窗戶上,比一比哪一組的窗戶最漂亮。

  (2)評評哪組的窗花最有特色(從窗花的形狀、色彩的搭配上分析)。

  5.示范表演。

  每組推薦一名學生當場表演,師生共同欣賞、評價。

  6.教師總結。

  表揚撕得有創意的作品。

  7.課后延伸。

  鼓勵學生將所學本領應用在平時的生活中,撕出各種美麗的窗花,裝飾周圍的環境。

  小學美術一年級下冊教案 篇9

  教材分析

  學生以前學習過剪紙、折紙,所以一般都能通過自己的意圖來剪。本課的紙拉花是由剪、撕、拉、貼為主的綜合課。用各種紙片分別剪出各種形態的拉花,突出形態的特點。本課的剪拉方法較為簡單,難度不大,可以留給學生的想象和表現空間卻很大,是剪拉與玩樂融為一體的學習課型,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的全過程,愉悅和激發他們學習美術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運用多種紙材和剪制手段表現不同的拉花,并能用拉花美化環境。

  難點:剪刀的使用與控制(薄紙剪時要細心,做到不剪斷),拉花的不同表現方法,以及在剪制彩練時對于紙張及色彩的選擇與排列

  教學目標

  1.學習拉花的制作方法,體驗紙材的特性并能夠剪制一種以上的拉花。

  2.通過欣賞和實踐活動,能用制作的拉花、彩練設計出多種用途并進行環境美化。

  3.通過學習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思考、聯想、自主學習、與他人友好合作的能力。

  課前準備

  (學生)剪刀、膠水及各色彩紙

  (教師)若干種拉花范作、剪刀、膠水、訂書機、一根橡皮筋及各色彩紙等

  教學過程

  1.演示學具,引發探究。

  出示一根橡皮筋和一張紙。拉一拉橡皮筋。

  (1)提問:請同學們想一想,怎樣用剪的方法使一張紙變得可以像橡皮筋一樣能伸縮呢?

  (2)學生自主研究,尋找方法,得出結果,交流演示。

  2.揭示課題,欣賞范作。

  (1)板書課題:《剪拉花》。

  (2)欣賞書本上或教師的范作。

  (3)分組討論后,指導學生說說拉花的用途。

  3.選材取料,學剪拉花。

  (1)裁紙,疊紙。

  ①提問:怎樣才能把紙做成拉花?學生通過思考,了解制作拉花首先要把紙裁開。

  ②提問:用什么方法把紙裁開?裁成什么樣的形狀?疊成幾疊?怎么折?

  ③小組討論,確定合適的方法。(教師要強調使用一些工具的注意事項,指出用不同方法構思拉花)。

  ④動手操作:先畫樣稿,再剪制。

  (2)連紙的'方法。

  ①討論:使用什么工具、采用什么方法把紙連起來?

  ②學生討論交流。

  ③嘗試練習:把紙條連成環,比一比哪組的方法多。

  ④小結:說說連接的方法以及使用到的工具。

  ⑤師生共同討論后小結。

  4.觀察拉花,啟發想象。

  (1)欣賞拉花的形狀,說說與其相似的.物品。

  (2)欣賞范作,提問:利用拉花做成了魚的哪一部分?還能用拉花表現別的東西嗎?你有與書中不同的表現手法嗎?

  5.集體創作,美化教室。

  (1)提出作業主題:把所有的拉花和彩練連起來,裝飾和美化教室。

  (2)提出創作建議:用恰當的方法和紙材來表現拉花,注意連接要牢固。

  6.師生評價,反思體會。

  (1)分組展示表演,共享成功的樂趣。

  (2)小組評、集體評和教師評相結合。

  7.課后延伸,拓展探究。

  繼續探究裁紙、連紙的方法,從而了解更多的制作拉花的方法,并用拉花制作各種裝飾物。

  小學美術一年級下冊教案 篇10

  教材分析

  摹印紋理,首先是得認識紋理,認識什么是紋理,才能進一步去創造。所以本課中如何以簡單易懂的方式引導學生去了解和認識什么是紋理成了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只有把這個問題解決好,才能讓本節課的教學更為有效的進行下去。對于很多教學問題,我們常常為了在課堂中出新意,出效果總是容易把問題想得過于復雜,從而導致課中熱熱鬧鬧,最根本的問題學生卻是一知半解云里霧里似是而非。所以,從簡小入手,讓學生能更準確的更容易的去接受一種新的內容,其實是非常關鍵的一個問題。

  教學重難點

  1、重點:引導學生找出身邊各種事物中存在的肌理,并說出不同肌理給自己的感受。

  2、難點:引導學生大膽、自由地用不同方法表現不同的肌理紋樣,表現自己的感受。

  教學目標

  1、體驗、感受自然紋理的美,并能夠用簡潔的話說出不同紋理效果帶給自己的.獨特感受。

  2、能夠用生活中的物品拓印或人工的方法創造、表現不同的紋理,并能充分利用這些紋理創作一件美術作品。

  3、通過學習,讓學生了解繪畫形式的多樣性。在體驗造型活動的樂趣中獲得視覺和觸覺的獨特感受,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感知能力和創造能力,豐富學生的美術語言,提高學生的藝術敏感度和審美能力。

  一、課前準備

  (學生)收集身邊的各種材料如樹葉、羽毛、貝殼、石塊、木塊、粗糙的布料、皮革、有凹凸紋理的徽章等,生宣紙、水彩顏料、蠟筆等繪畫材料工具。

  (教師)課件,拓印后的紋理范畫、紋理制作示范工具,收集到的不同紋理的材料,毛筆、生宣紙、墨汁、水彩顏料、水彩筆等繪畫材料工具。

  二、教學過程

  1、欣賞導入,揭示課題

  (1)播放課件:大自然的風光——重點突出對沙灘、石頭、水面、樹輪等景物的特寫。(通過欣賞比較,使得學生對事物的肌理有了初步的認識,使學生不自覺地產生無限的聯想。)

  (2)出示圖片,欣賞作品。(用特殊肌理效果創作出來的繪畫作品——主要是版畫作品和一件用漂亮的紋理進行裝飾的工藝品。)

  觀察、分析這件作品中的藝術效果是怎樣表現出來的?學生交流看法。

  (3)揭題:《創造美的紋理》。

  (4)組織談話:說說你在哪些地方見到過美的紋理?

  2、示范引導,觀察思考

  (1)組織學生展示收集到的各種材質:在自然界中有許多物體本身存在特殊的肌理,這些肌理不一定能用筆畫出來,讓我們找找它們藏在哪里。

  (提示:引導學生觀察物體的紋理,摸一摸,說說給你什么感覺?互相說說感受。)

  (2)體驗紋理的不同質感:

  ①樹皮感覺粗糙、絲綢感覺光滑、金屬又硬又涼等。

  ②引導學生將不同狀態的同種物品進行對比:如棉布比絲綢粗糙,青的樹葉比干枯的樹葉滋潤、細膩等。

  (3)在屏幕上展示腳印、手印、車輪印等紋理,然后設問:這些看起來很美的紋理都是無意中留下的,那么,我們可以用什么方法將這些富有美感的紋理制作或畫出來呢?

  (4)教師介紹示范拓印方法:直接拓印,將水粉顏料涂在物品上再壓印。(將紙覆在實物上,用鉛筆、油畫棒等工具直接將紋理印下來;或將水粉畫顏料涂在實物上之后用吸水性能較好的紙印下它的紋理。)

  小學美術一年級下冊教案 篇11

  教學目標:

  1.對自然形手有一個新的認識并產生對手進行描繪的欲望;

  2.能把手的外形描下來并添畫成有趣的形象;

  3.在自主、開放、快樂的學習中愛上美術。

  教學重點:

  通過手形的變化能認識手、并根據手形嘗試初步表現手形畫。

  教學難點:

  能激發創造思維,畫出有創意的手形畫。

  教學程序:

  一、引導學生欣賞歌曲,導入新課。

  1、播放歌曲《小手拍拍》,認識“小小手”。

  提問:我們能用小手做一些什么事情?

  2.小結:手是我們人體一個重要的部分,我們生活、勞動、學習都離不開它。

  二、指導學生通過游戲、嘗試、體驗,形成感知。

  1、師生互動,進行一個“請你跟我這樣做”的游戲,帶領學生變換出各種有趣手形。

  游戲規則:教師或一個學生各種有趣手形說“請你跟我這樣做”,其余學生跟著做出同樣的手形并說“我就跟你這樣做”。比一比誰變的花樣多,反映快。

  2、指導學生學習描畫手形的方法。

  (1)提問:你能用最簡單的辦法將剛才做的有趣的.手形描畫下來嗎?

  (2)一兩名學生上臺嘗試。

  (3)教師點評比、修改、示范。

  3、引導學生觀察所描畫的手形,大膽聯想。

  (1)提問:這些手形,象什么?

  (2)學生說說自己聯想到的物象。

  (3)轉動所描畫的手形,讓學生說說又聯想到了什么?

  4、請幾名學生上臺嘗試將所描畫的手形“變一變”

  教師點評,修改、示范。

  小結:我們可以將我們的小小手,想象畫成好朋友。

  三、指導學生欣賞范畫,學習方法。

  1、通過課件展示多幅有趣的手形想象畫。學生說說自己欣賞后的感受。

  教師點評。

  2、引導學生歸納作畫步驟:擺手形——描畫手形——想象——添畫

  四、學生作業,教師巡回輔導

  1、說明作業要求:動一動手,把手的外形描下來,添畫成有趣的圖形。

  2、學生作業,教師輔導。

  五、展示、評價學生作業。

  1、將學生作業,集中展示在黑板上。

  2、學生介紹自己所“變成的好朋友”

  3、指導學生從“想象是否有趣”“添畫是否生動”兩個角度說說你滿意的作業。

  4、給你同學的作業,提提小建議。

  5、教師點評比作業

  總結:我們可以用小小手打扮世界,小小手也可以給我們帶來許多樂趣。

  小學美術一年級下冊教案 篇12

  教學目標:

  1.掌握一種有趣的圖畫方式,豐富表現手段。

  2.畫一副畫中畫,獲得一次記憶與想象的訓練。

  3.在充滿情意的學習中受到一次環境保護的教育。

  教學重點:

  探究怎樣從小畫不斷拓展成一幅大畫。

  教學難點:

  使已畫的形象與未畫的.內容相關連。

  教學程序:

  一、兒歌導入揭示課題

  1、邀請小畫家參加“畫中畫作品展”。——什么是畫中畫?怎么畫呢?

  2、出示兒歌《畫中畫》——畫好老鼠,畫好老鼠;再畫貓,再畫貓;畫張大床,貓兒睡啊;畫中畫,畫中畫。(師生拍手唱兒歌,教師提示認真看、仔細聽)

  二、師生探討添畫方法

  1、問:畫中畫了什么?先畫了什么?

  2、先畫好老鼠后,為什么畫只貓呀?怎么想到畫張大床?

  3、“畫中畫”找朋友。

  問:“畫中畫”會找哪一張畫做朋友?(提示:畫中的老鼠畫在哪了?貓畫在哪了?)板書:包圍添畫

  4、你發現“畫中畫”的奧妙了嗎?(小結:由小變大,層層關聯,包圍添畫。)

  三、創設情境引導聯想

  1、由小青蟲你聯想到了什么?(學生說說自己所聯想到的相關形象。)

  2、請你幫老師出出主意,是添畫樹葉呢?還是樹枝?說說你的理由。

  3、教師邊講故事邊分步出示范畫,學生欣賞“小胖蟲”的故事。

  四、啟發想象明確要求

  1、出示學生作品,引導學生欣賞;品味情趣,明確要求。

  2、出示作業要求:先畫一個較小的簡單形象,然后層層包圍添畫相關聯的形象,畫一幅“由小變大”的想象畫。

  五、學生創作體驗情趣

  1、學生創作,教師行間個別輔導。

  2、學生粘貼作品,布置畫展;教師提示:讓“作品”有秩序的登上“畫展小列車”

  六、作品展評拓展延伸

  1、觀看“畫中畫”作品展,說說畫中的故事。

  2、出示三組作品,學生在“尋找畫中畫”活動中,發現“畫中畫”奇妙無窮。

  小學美術一年級下冊教案 篇13

  教學目標:

  1.掌握一種有趣的圖畫方式,豐富表現手段。

  2.畫一幅較有趣味的變大的畫,獲得一次記憶與想象的訓練。

  3.在充滿情意的學習中受到一次環境保護的教育。

  教學重點:

  探究怎樣從小畫不斷拓展成一幅大畫。

  教學難點:

  使已畫的形象與未畫的內容相關連。

  教學程序:

  一、初步感知

  1.看老師這有一幅畫,都畫了什么呢?

  2.老師想把這幅畫變大,怎么變呢?老師有秘訣,出示教材中的兒歌:加一加,添一添,畫完這邊畫那邊。看一看,連一連,小景變作大畫面。

  3.老師播放兒歌并展示小畫變大的過程。提問,小畫變大了嗎?

  4.板書課題:由小變大的.畫

  二、激發聯想

  1.老師出示一張小畫。提問,這張小畫往上、下、左、右方向發展可以添畫些什么內容呢?

  2.老師示范在這張小畫一旁添畫,提問同學們還可以添畫其他的內容嗎?

  3.請幾位同學上臺添畫,教師點評。

  4.小結:大膽聯想,擴大場景。

  三、觀察分析

  1.老師與同學一起完成找一找的游戲。把已經畫好的大畫中的幾塊小畫移出。請學生將他們復原并說出理由。

  2.找一找哪個是有小變大的畫。

  3.小結:合理聯想,擴大場景。

  四、總結方法

  1.介紹兩種基本繪畫形式。在拆開的小紙盒上添畫及在多張小紙片上添畫。

  2.總結繪畫步驟:從其中一小塊開始,逐漸添畫變大。

  五、自主表現

  1.可以以個人的形式在自帶的小紙片或紙盒的反面進行繪畫。

  2.也可以幾個同學為一小組,共同完成。

  3.教師巡回指導。

  六、交流評述

  1.說一說你畫的是什么?怎樣添畫的?你覺得自己畫得怎么樣?

  2.學生互評。

  3.總結。

  小學美術一年級下冊教案 篇14

  課題:

  分蛋糕

  課時:

  1課時

  學習領域:

  造型·表現

  教材簡析:

  本課的題目是“分蛋糕”但實際是圓形的分割、重組。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回憶分蛋糕與吃蛋糕時的喜悅。

  2、激發學生想象,并描繪出造型各異的蛋糕。

  3、引導學生采用多種分割方法,把蛋糕分割后重新組合成新的畫面。

  教學重、難點:

  1、鼓勵學生大膽想象、描繪出新穎獨特的蛋糕。

  2、在重組畫面時要采用與眾不同的構圖。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蛋糕的范圖、各種顏色的紙、多媒體等。

  學生:準備油畫棒、剪刀、膠水、水彩筆等

  教與學活動的過程:

  活動一:

  引導學生回憶分蛋糕與吃蛋糕時的喜悅。學生說說自己見過的和吃過的蛋糕的種類。

  活動二:

  教師出示各種造型的蛋糕的范畫。請學生先討論再說一說,還可以設計出什么樣的蛋糕,蛋糕上還可以畫什么?

  教使用多媒體演示幾種描繪蛋糕的方法,并說明繪畫要求。

  活動三:

  各組將教師發的范畫按本組的人數做隨意形狀的切分,要每人分到大小基本一樣的蛋糕,看哪一組分的巧妙。

  利用多媒體來表演“切蛋糕”及切開后蛋糕重新排列的畫面,豐富學生的想象力。

  活動四:

  分組做畫蛋糕、切蛋糕、重組蛋糕的游戲。

  做得快的小組還可以做分西瓜、分菠蘿等切分圓形物體的游戲。

  活動五:

  請學生談談本節課的收獲。收拾整理。

  課后拓展:啟發學生回家后利用廢舊紙盒制作立體的蛋糕。

  教學評價:

  1、是否大膽想象,描繪出新穎獨特的蛋糕。

  2、在重組蛋糕時能否采用與眾不同的構圖。

  3、能否在課堂上和小組內積極發表自己的想法、具有合作精神。

  札記:

  一年級的學生好像對于蛋糕味道的記憶更深刻,對外形的記憶還比較清晰,但具體的花紋就不太清楚了。所幸我找到了幾幅好利來蛋糕的`宣傳圖片,上面有各種各樣的蛋糕的大照片,甚至有六層的結婚蛋糕。這些圖片給了學生很大的創作啟示,而且在演示怎樣“分”、再組畫面時就用這上面的圖片來示范,學生感覺就像在分真的蛋糕一樣,心情很激動。在創作時也能夠描繪出造型各異的蛋糕。新課程、新教材要求教師多為學生提供優秀的欣賞作品,這些欣賞作品從哪里來,是困擾大家的一個問題。實際上生活中許多的畫報、宣傳圖片甚至是報紙、雜志上的彩色大幅廣告都是我們用來欣賞的好資料,只要教師肯做有心人,善于發現、搜集,就不愁找不到足夠多、足夠好的欣賞資料了。

  小學美術一年級下冊教案 篇15

  教學目標:

  1、學習改變事物比例造成視覺差異,改變畫面效果。

  2、說說小人國的故事,畫畫小人國的場景。

  3、感受創作和游戲的快樂。

  教學重點:

  探究畫小人國的方法。

  教學難點:

  運用大小對比畫出小人國的感覺。

  教學過程:

  一、影片導入營造情境

  1、播放影片:小男孩盧卡斯被神奇的縮小槍擊中后,身體變成只有螞蟻那么大,他們和螞蟻們在一起開始歷險。變小后的他發現原來熟悉的生活環境竟然如此神奇。

  2、師:想跟盧卡斯一樣變小了去冒險嗎?那我們一起進入小人國吧。

  二、嘗試添畫總結方法

  1、嘗試添畫。師:現在我們都變得和螞蟻一樣大了,咱們結伴而行來到了不同的地方。(邊說邊給每組同學發一張大的繪畫作品,分別畫了不同的場景。草地上有花朵、落葉、蝸牛等,餐桌上有餐具、食物、花瓶等,超市貨架上各種商品等)嘗試著把自己添畫到畫中去吧。先想好你們在干什么?表情怎樣?動作怎樣?并且注意自己的大小比例哦。

  2、分析總結。展示添畫作品,先請小組長介紹本組作品,然后引導學生從以下幾點進行賞析分析。①誰的想法妙,還有新的想法嗎?②誰添的人物最生動?(引導學生從人物的`大小比例動態和表情來看,教師適時在作品上進行修改添畫。)

  3、反例點評。出示幾張有問題的作品,學生分析作品的缺陷。

  第一張:人物畫得太大,周圍環境物品畫得太小,沒有小人國的特點。(點擊課件,畫面各物體大小發生變化)

  第二張:畫面內容比較單調。(點擊課件,出現一些作為背景的景和物,使畫面變得充實)

  三、創意交流拓寬思路

  1、創作設想。師:剛才我們進行了一次集體歷險,還總結了這么多經驗,下面我們單獨行動,你變小了想到什么地方去干什么呢?(表揚鼓勵想法奇特的同學)

  2、欣賞教材以及老師收集的優秀作品,拓寬學生思路。(在電腦主板上進行維修的小工人們、騎著蜻蜓到荷花上玩耍的小姑娘等)

  獨立創作學生獨立作業,教師巡視指導

  四、集體賞評

  1、將所有作品粘貼在寫有“小人國歷險記”長幅上。

  2、學生離開座位自由欣賞。

  3、學生介紹自己的作品或點評別人的作品。

  4、教師總結,抓住大小對比、造型生動、情境活潑等方法的突出表現和不足進入講評。

  五、學習延伸

  展示一張作品:《巨人腳下的城堡》。

  小學美術一年級下冊教案 篇16

  一、 教材分析:

  本學期一年級使用了新課程標準下的九年義務教育湘版美術實驗教材。教材根據新課程標準的精神,安排了四個新的學習領域。

  “造型、表現”(即運用多中材料和手段,體驗造型樂趣,表達情感和思想的學習領域),“設計、應用”(指運用一定的物質材料和手段,圍繞一定的目的和用途進行設計與制作,傳遞,交流信息,梅花生活及環境,培養設計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學習領域。),“欣賞、評述”(指學生對自然美和美術作品等視覺世界進行欣賞和評述,組部形成審美趣味和提高美術欣賞能力的學習領域。),“綜合、探索”(指通過綜合性的美術活動,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研究、創造以及綜合解決問題的美術學習領域。),這些課程內容新穎,版面美觀,貼近學生的生活,受到了小朋友們的喜愛。

  二、學情分析:

  對于美的事物有興趣,有初步感受美的能力,作畫時初步培養了觀察習慣,對于想象畫、命題畫有較大的興趣,能根據自己的感受大膽的描繪。

  完成作業的速度不一,部分同學習慣于帶回家去完成,少數同學形象表達能力還比較弱。

  三、基本情況:

  本年級有21人,學生美術知識掌握得較牢固,上期美術考核人人合格。同學們普遍提高了對美的感受能力,形成了健康的審美情趣,大部分學生對美術學習有著濃厚的興趣。該年級學生想象力豐富、大膽,敢表現自己想法,表現自己想表現的內容,學生學習興趣濃厚,上課課堂氣氛活躍。

  存在問題:

  1、學生作品缺乏表現力(特別是工藝),使作品生命力和震撼力不強。

  2、部分學生作業上交或做作業方面速度比較慢。

  四、教學目標:

  (一)知識教育要點

  1、感知各種隨意形。

  2、各種基本平面形和常用色的認識與運用。

  3、運用形和色,進行臨摹、添畫、記憶畫、想象畫練習。

  4、學習使用各種簡易繪畫工具,學習撕、折、拼貼和揉捏、搓、挖等手工制作方法,培養正確的繪畫、制作姿勢與習慣。

  5、欣賞兒童畫、民間美術作品的美。

  (二)能力培養要點

  6、在美術活動中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積極促進兒童從無意想象過度到有意想象,從再現想象過度到創造想象。

  7、在繪畫活動中大膽用筆用色,鼓勵兒童

  (三)審美教育要點

  8、培養兒童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熱愛勞動人民的感情。

  9、讓學生感受美術活動的愉悅,激發兒童對藝術創造活動的興趣。

  五、教學措施

  1、運用現代教學設施及教學儀器進行課堂教學。

  2、喻教與樂、喻教于美術活動之中,培養學生的情操,提高學生各方面的素質。

  3、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

  六、個人展望:

  努力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七、教學內容及進度安排:

  第1課 小雨沙沙

  教學目標:

  1.觀察春天的小雨,學習春雨不同的畫法。

  2.能想象畫出雨中小草小花小動物的可愛摸樣。

  3.了解簡單的自然生活常識。

  教學重點:想象小花小草喝雨水的樣子。

  教學難點:能用不同的線畫出春雨的感覺。 教學程序:

  一、播放下雨的視頻

  1、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生:小雨沙沙。

  2、沙沙沙,沙沙沙,小雨落在田野里,花兒開,草兒長,沉睡的大地醒來了!今天我們一起來感受小雨的溫柔與可愛吧。板書課題:小雨沙沙

  二、學習用點和線畫雨

  1、欣賞雨的圖片

  雨是什么樣子的?回憶一下,你還看到過什么樣的小雨,有什么感受?你對小雨的印象是怎樣的`?

  2、畫雨

  請3個小朋友來畫一畫毛毛雨、小雨和小雨點。

  師點評學生的作業:說說你畫的毛毛雨是什么樣子?

  小結:雨有不同的形態,用點和線能畫出雨不同的樣子。

  三、欣賞雨中植物的圖片

  1、春雨落在田野里,神奇的事情發生啦!

  生:小竹筍冒出了可愛的小腦袋。

  師:小雨給了它什么呀? 小結:生命雨露

  2、如果你是一朵花兒,能表演一下喝雨水的動作嗎?

  教師從頭、手、身體和面部動作進行引導。

  四、畫一畫花兒喝的動態

  1、出示教材步驟圖1

  添畫面部表情,花的身體和手。

  2、比較學生的練習作業

  添畫面部表情時,你們發現了幾種畫法? 你認為哪一幅表現出了喝水的動態?

  五、展開聯想

  師:小動物、小植物們可聰明啦,你們知道它們還用什么方法來吮吸雨露呢?

  六、作業指導,師生互評

  1、欣賞優秀的學生作業。

  2、作業點評,互評。

  總結:春風細雨溫暖了大地,滋潤了萬物。我們要更親近自然,保護大自然。

  小學美術一年級下冊教案 篇17

  一、教學目標。

  1、學習色彩的一般知識,認識冷暖色調的基本特征。

  2、通過引導學生對夏日的觀察、回憶、思考、想象、討論與創作,培養學生的綜合創造能力、情感表達能力。

  3、引導學生回憶生活經驗和情感體驗,使學生感受夏日的美,從而激發學生對美麗大自然的熱愛。

  二、教材分析。

  1、編寫思路。

  夏日是什么?是嘈雜的蟬鳴,是轟隆隆的午后雷雨,是蒼天大樹下的陰涼,更是人們口中的一塊西瓜,一個桃子。夏日的色彩如此美麗,人們聚在一起,有了更多的時間與朋友親人交流。孩子們更是喜歡夏日,他們在猛烈的`陽光下捉蟬,在微悶的傍晚和家人一起在小溪里嬉水……這樣的夏日怎能不叫人心動?怎能不叫畫家們心動?孩子們用心去感受了夏日的多情后,他們發現夏日的色彩就是他們內心最真實的感悟。用這樣的色彩表現出來的作品必是鮮活的,具有生命的魅力。

  本課以《夏日》為題,目的是要學生學會表現生活場景和生活感受,體會夏日的美麗迷人。教材選了孫為民(油畫)和古元(版畫)的兩幅作品,以及四幅學生作品,引導學生對夏日的觀察、回憶、思考、想象與體驗,感受夏日的魅力,激發學生對美麗大自然和美好生活的熱愛。另外,還要求學生學習色彩的一般知識,運用不同的創作工具和手法表現他們對夏日的情感。

  2、重點、難點。

  (1)重點:能夠運用色調表現夏日的特點。

  (2)難點:抓住對夏日景色的感覺,創造性地表現夏日。

  三、教學設計。

  (一)課前準備。

  1、學生:課前體驗夏日,分組表演以夏日為主題的節目,準備油畫棒、水粉顏料、水彩筆、畫紙等常規作畫用具。

  2、教師:范畫、錄像、課件等。

  (二)教學過程。

  1、感受夏日。

  (1)讓學生聽夏日的各種錄音(或觀看錄像)。

  (2)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感受,教師提問:你眼中的夏日是什么樣子的(注意氣候、植物、動物等變化)?

  (3)教師小結,揭示課題:《夏日》。

  2、欣賞范畫。

  (1)出示范畫的課件,并提問:看到這幅畫有什么感受?這幅畫還有哪些地方表現了夏日的主題?

  (2)出示教材中的學生作業,說說這些畫是怎樣表現夏日的。

  (3)欣賞教師和其他學生的作品,師生互評。

  3、表演夏日。

  分組表演對夏日的感受,師生小結。

  4、學生創作。

  (1)提供主題:我心目中的夏日。

  (2)提出創作建議:在現實基礎上可以適當夸張、想象,表現自己對夏日的感受;在作品的恰當位置或反面寫上自己的創作思路。

  (3)學生邊聽輕音樂,邊創作,教師指導。

  5、作業講評。

  (1)出示一段本地夏日的錄像,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夏日的感受。

  (2)講評作業,提出評價建議:作品是否表現了夏日的特點;色調是否和諧、統一;是否表達了一定的感受和心情;是否有創意,與眾不同。

  (3)教師小結。

  6、課外拓展。

  (1)記錄夏日的天氣溫度變化。

  (2)有興趣的學生可以畫幾幅有關夏日的速寫。

  小學美術一年級下冊教案 篇18

  一、教學目標

  1.初步學習形的變化。

  2.能用繪畫或者剪貼的形式制作一面小彩旗,并能用制作的彩旗美化環境。

  3.在了解彩旗作用的同時,引導學生提高對形的聯想能力和基本的設計制作能力。

  二、教材分析

  1.編寫思路。

  在生活中彩旗很常見,用途不同,其形式也很多。在節日、假日、慶典、集會、演出時,廣場、商場、樓道、房頂到處可見彩旗飄飄的場面,其色彩鮮艷、形式多樣,增添了熱鬧的氣氛和喜氣。

  而在商家的眼里,這些迎風飄舞的彩旗,更是推銷自己的廣告資源。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彩旗的樣式設計有了新的變化,同時還將發揮更大的作用。

  本課編排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對形的認識,通過小彩旗的制作了解彩旗的作用與形式。在制作中進行形的變化練習,進而培養學生的設計應用能力。從教材介紹的彩旗來看,作業為剪貼的形式(彩旗的圖案也可以通過繪畫的形式來表現),重點是彩旗形的選擇與裝飾。我們希望旗的形狀多樣化,根據彩旗的不同用途,盡可能創造出更多形態的彩旗,并能與同學們一起用彩旗布置環境,美化生活。

  2.重點、難點。

  重點:彩旗形狀的變化、美化及設計制作。

  難點:各種形的認識及組合、表現。

  三、教學設計

  ●方案一

  課前準備

  (學生)剪刀、膠水、舊畫報紙、舊掛歷紙(或各色彩紙)、筷子(或小木棒)、常規畫具

  (教師)課件、各式彩旗的范作、剪刀、膠水、彩紙等,在教室的上方拉好線(掛彩旗用)

  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談話導入。

  (1)說說在生活中、電視電影里、畫報圖書資料上見到過的古今中外的各式各樣的彩旗。

  (2)說說你見過的旗子有哪些形狀和顏色。

  (3)說說這些彩旗的用途。

  2.觀察比較,欣賞評述。

  (1)播放課件,展示古今中外的'各式彩旗。

  (2)展示教師范作,分組討論后,指導學生說說自己的感受。

  (3)教師小結。

  3.分析特點,學做彩旗。

  提問(供學生自主學習或小組討論):

  (1)彩旗由哪些部分組成?(一般由旗面、旗穗、旗套等部分組成。)

  (2)旗面的形狀特點是什么?

  (3)形狀與用途有什么聯系?

  (4)旗面圖案設計與用途有什么關系?

  4.交流討論,創作表現。

  (1)提問:彩旗的形狀還可以有哪些變化?

  (2)選擇合適的表現方法(繪畫或拼貼)制作一面小彩旗。

  (3)小組以集體合作的方式創作一組或一面彩旗。提示:一組彩旗可以是一個活動主題的內容,如2008北京奧運會、國際服裝節等;一面彩旗指可以四人創作一面旗幟,如小隊旗、小組旗、童話王國旗等,旗幟可稍大些。

  (4)學生創作,教師巡視指導。

  5.作業展示,點評布置。

  (1)小組內展示作業,互評作業。

  (2)把彩旗掛在吊繩上或粘在小木棒(或筷子)上,全班評,教師小結。

  (3)創作小隊旗的小組,還可舉行簡單的升旗儀式。

  提出評價建議:彩旗的形狀是否別致,圖案設計是否新穎以及色彩是否鮮艷、協調、有變化;作品是否有創意,與眾不同(聯系用途或創作主題展開評價);彩旗的懸掛效果及小組合作的愉快程度等。

  (4)整理場地,保存學生作品。

  6.課外拓展,探求新知。

  (1)收集、觀察生活中的小彩旗。

  (2)了解中國國旗的含義及其他國家的國旗圖案等。

  (3)考證一下古代旗子的種類和作用。

  小學美術一年級下冊教案 篇19

  教學思路:

  本課讓學生欣賞一些用點、線、面、形、色來表現的大師的作品,使學生從重受到啟迪,理解如何運用點、線、面、形、色來作畫,而且能提高學生的欣賞能力和評價能力。

  課時:

  1課時

  教學目標:

  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及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積極的參與精神、豐富的感覺能力、大膽的邊線嫩里和綜合評價能力。通過感受、體驗各種味覺、嗅覺的游戲活動,讓學生嘗試用不同的點、線、面、形、色來表現各種味覺和嗅覺,體驗美術造型游戲的樂趣。

  重難點:

  讓學生嘗試用不同的點、線、面、形、色大膽地表現不同的味覺和嗅覺;用自己切身的體驗表現自己的味覺和嗅覺感受,可以大膽夸張的表現,要有獨到之處。

  教學準備:

  教師:課件、電腦、投影儀、圖片資料等。

  學生:水彩筆和油畫棒等。

  教學過程:

  一、準備活動。

  學生自己準備各種可以用來品嘗的小食物。教師準備幾種氣體和液體,用深色的瓶子封好。

  二、導入活動。

  1、教師出示一大片大蒜,讓學生品嘗。出示幾幅地圖共學生欣賞。

  2、學生品嘗大蒜,讓全班同學注意觀察他的表情。

  3、薛恒說說自己品嘗后的感受。

  4、再讓同學品嘗一些味道,猜猜它們分別是什么。

  5、學生嘗試聞一聞,說出自己的感受。

  三、展開活動。

  1、請小朋友將自己準備的東西拿出來,嘗一嘗、聞一聞,說說自己的感受

  2、學生品嘗味道,表述自己的`感受。

  1、拿出自己的繪畫工具用點、線、面畫一畫自己的感受。

  4、學生嘗試表達,戰士作品,說說自己的感受。

  四、分享活動。

  1、欣賞書上的作品,體會作者的感受。

  2、欣賞大師的作品,理解大師是怎樣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的。

  3、小組討論自己對各種味覺和嗅覺的理解和感受,如何用顏色和線條邊線這些感受。

  4、選擇一種或幾種味覺和嗅覺,用自己工具大膽盡情地表現自己的感受。

  五、延伸活動。

  1、展示自己的作品

  2、相互欣賞評價。

  小學美術一年級下冊教案 篇20

  一、教材分析:

  本課在第10 課的基礎上,進一步利用原材料的機理效果進行創作,旨在培養學生的想象力。通過對瓦楞紙剪、撕、切等操作,引導學生們在具體情境中發現生活中的美,不僅培養了學生觀察力,而且學生的創造力、實踐力、表現力也都得到較大程度的提高。

  本課以常見的包裝盒之類的瓦楞紙為主要載體,引導學生觀察和分析,從廢舊物品中拓展思維、發揮想象,創造性地表現自己的奇思妙想。

  二、教學目標:

  通過對瓦楞紙的觀察,是學生們感受肌理,加深他們對日常生活的觀察力。以瓦楞紙的剪、撕、切、貼等方法組成一幅幅浮雕式的繪畫,加強學生的主體意識,培養學生利用對比手法進行創作的能力,是學生能夠大膽地想象與表現。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通過對瓦楞紙的觀察,利用它的.多層凹凸面進行創作。

  難點:巧妙地利用紋理的粗細確定粘貼的餓方向。

  四、教學準備:

  師:范作、粗細不同的瓦楞紙盒、膠水、美工刀、剪刀等。

  生:各種瓦楞紙盒、剪刀、膠水、美工刀以及一些廢舊材料。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組織教學。

  1.紙張比較(宣紙、卡紙、餐巾紙、瓦楞紙等)。

  1)直觀對比;

  2)感覺、觸摸對比(重點感覺瓦楞紙)。

  2.研究表述。

  1)講述各類紙張對比結果。

  2)瓦楞紙的特點及功能;

  3)可以再次加工的方法:撕、剪、貼等。

  3.欣賞范作。

  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范畫的表現方式及形式美感。

  4.嘗試制作。

  試著用撕、剪、貼等方法做一幅簡單的畫。

  第二課時

  分小組合作

  1.展示作品。

  自評、互評上節課的作業。

  2.欣賞范例(受機廣告畫、立體模型等)。

  通過欣賞,拓展思維。

  3.分小組構思創作草圖。

  要求在前一課的基礎上有所提升。

  4.動手創作。

  1)表現內容要豐富,多樣;

  2)用彎、折、卷等方法更增強立體感;

  3)粘貼形式根據紋理色彩。靈活地粘貼。

  5.共享活動。

  學生互評,教師總結。

【小學美術一年級下冊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美術一年級下冊教案08-24

小學一年級下冊美術教案02-23

小學美術一年級下冊教案08-25

小學一年級下冊美術教案02-23

小學一年級下冊美術教案優秀11-15

小學一年級美術下冊《花的世界》教案06-12

小學美術一年級下冊教案15篇08-24

小學美術一年級下冊教案(15篇)08-24

小學一年級下冊美術教案6篇04-08

精選小學一年級下冊美術教案4篇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