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理財論文14篇[精選]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論文吧,論文是描述學術研究成果進行學術交流的一種工具。寫論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個人理財論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個人理財論文 篇1
摘 要 本文以理財產品的發展脈絡來展開,針對中國金融市場發展情況及特點,進行各階段對各種理財產品的投資情況研究,分別對比不同國家個人在財富結構及理財規劃方面的特點和差異,分析我國個人理財業務現存的問題,為我國個人合理規劃理財投資提供借鑒。
關鍵詞 個人理財 理財產品 理財機構 投資
日前,聯合國國際勞工組織粗略地計算了全球72個國家(地區)月平均工資。中國員工個人的月平均工資為656美元(約合人民幣4134.4元),位列72個調查國家(地區)中的倒數第16,我國工薪收入水平增長緩慢,而物價上漲速度越來越快,我國即將進入負利時代。如何在負利時代為財產保值增值成為人們日益關注的問題。但無論是個人理財或是機構理財都涉及一個關鍵性問題—投資規劃。
一、 個人財富及個人理財業務概述
(一)個人理財業務的產生與發展
就內容看,個人理財既包括委托銀行不斷調整存款、股票、基金、債券等投資組合,以獲取滿意的投資收益;也包括對未來(退休后)生活的妥善安排,保障生活品質不降低。
(二)個人財富及其結構
個人財富,是指由個人擁有或控制的能用貨幣計量的經濟形態。早期的個人財富只有實物資產,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與各種金融機構的形成與發展,個人財富中又增加了金融資產的部分。
(三)金融市場的形成和發展
20xx年是一個重要的分界線,自20xx年起,我國金融市場出現基金產品,其他各項金融工具也大量發展,個人理財業務也逐漸繁榮。
1.債券市場。我國政府類債券所占比重較大。20xx年,債券品種中,國債和央行票據占債券市場的67.48%,政策性金融債占比為25.15%,商業銀行債、企業債和企業短期融資債等企業類債券只占到7%左右。
2.股票市場。20xx年5月,股權分置改革工作終于全面退出。截止到20xx年,因政府政策性調控我國經濟回穩,股市也逐步復蘇。
3.保險市場。近幾年雖然保費的增長速度放緩,但仍然高于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速度。
4.期貨市場。對于我國來說,引入股指期貨可以起到套期保值、價格發現和提供流動性等作用,而且國家已經做了多年的準備,所以待時機成熟時便會推出。
5.基金市場。截止20xx年12月31日,我國共有321支證券投資基金正式運作,資產凈值合計8564.6億元,份額規模合計6220.35億份。
(四)美國、澳大利亞個人財富結構及其變化
1980年以來,美國的個人資產結構呈現出低儲備與低風險的特征。美國個人金融資產中壽險、養老金與基金所占比重明顯上升,存款明顯下降。20xx年,澳大利亞個人所得收入中源于其投資所得的部分越來越大。澳大利亞家庭資產中固定資產所占的比例遠遠大于金融資產,個人財富主要依賴于房地產市場的穩定。
二、我國個人理財與投資規劃
(一)個人理財現狀
20xx年底,我國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高達30.33萬億元,比前一年增速為16.72%,遠遠超過國內生產總值10.4%的增速。高儲蓄的現狀直觀反映了當前我國居民個人仍以儲蓄為理財的主要方式,但是儲蓄的低利率使之無法為個人帶來較高收益。個人已經不滿足于單一儲蓄的理財現狀。然而,個人的特點使其無力進行大額的房產等實業投資,對股票、債券等金融工具不熟悉、投資專業知識相對缺乏也將他們擋在證券投資的大門之外。
(二)個人投資原則
1.流動性原則。流動性指資產的變現能力。債券、定期存款的變現能力很強,利息損失較小;股票的變現因股價頻繁波動而不好確定變現的損失,但一般變現損失較大;其他理財工具也具有一定的變現損失。
2.安全性原則。首先,要分散化投資,也就是平時所說的“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其次,要利用“閑錢”投資。第三,決不能把本金虧損。進行各項投資一定要首先考慮風險,其次才是收益。
3.收益性原則。證券投資的最終目的還是為了獲取收益。因而將資金委托于比較可靠的富有投資經驗的專業理財機構進行投資,或購買受益憑證,或投資共同基金,讓出部分收益便能轉移投資風險。
4.合法性原則。一切證券投資活動都要遵守國家制定的法律法規,絕不能為一己私利從事不法投機投資活動。
三、我國個人理財情況實際分析
(一)基本情況分析
我國居民個人絕大多數收入源自工資收入,而美國卻更多的源自投資收入。我國個人理財更多借助于商業銀行個人理財部進行理財(購買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等)。
(二)我國個人理財分析
假設個人工資收入全部用來理財,分別用于銀行儲蓄、購買普通股、債券、證券投資基金、房地產投資、繳納養老保險基金以及其他金融投資(如期貨)等。其中儲蓄存款風險性最小,是最安全的一項投資,也是我國居民個人相對保守的投資風格的體現。股票風險太大,個人投資股票的比例較小。
(三)我國個人資產負債管理
在我國個人資產負債管理中,我們參考的指標主要有資產的流動性、資產負債率、負債結構等。
在個人財務中,一般的負債項目主要由信用卡貸款、房屋貸款、汽車貸款或其他消費貸款幾個部分組成。通過對個人負債情況及每種負債利息率的分析,就可以對自己的負債結構做出分析,可以相應調整自己的還款計劃和理財計劃,從而減少利息支出,達到理財目的——節流。
(四)我國個人資產風險控制
一是通過購買保險來抵御人身財產風險。二是重視風險收益均衡的保全型資產。三是避免因頻繁換手造成的決策風險。一旦我們充分了解并作出理性決策之后,就不要受到周圍其他事物的干擾而輕易改變做出的決策。
四、結論
根據我國個人財富現狀及投資選擇,投資需謹慎,每個個人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投資風格,并且要合理規劃理財投資組合,注意分散風險同時獲得最大的收益,從而最優化我們的生活質量,獲取最高的生活幸福指數。
參考文獻
[1]Jack R.Kapoor,Les R.Dlabay,Robert J.Hughes.Personal Finance.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xx.1.
[2]楊義群.投資理財實用簡明教程.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xx.
個人理財論文 篇2
一、引言
在過去的十年里,互聯網技術已經深刻影響到各個領域,近兩年金融領域也形成了新的金融模式。隨著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其產品和業務也越來越豐富,不僅使個人客戶越來越便利,而且也深刻影響著傳統銀行的個人理財業務。有數據表明,人們在辦理金融業務時,越來越傾向通過互聯網來進行,20xx年國內互聯網上的個人理財交易規模達到1235.6萬億元,較上年增長了23.8%,其增長速度相比于銀行柜面業務交易規模的增長速度要快很多。從各種數據中我們可以看出,若各商業銀行想在未來有更加良好的發展前景,就必須采取行之有效的競爭策略,努力爭奪金融市場。
二、互聯網金融下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現狀
自我國加入WTO后,影響最大的已不是外國資本,而是創新的互聯網金融模式和服務方式。與國外的理財市場相比,我國具有起步較晚,發展相對緩慢的特點。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中后期,我國的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才剛剛起步,隨著銀行越來越劇烈化的競爭以及金融市場的逐漸打開,個人理財業務也漸漸地融入發展。目前雖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如雨后春筍般興起的互聯網金融模式下個人理財金融產品使得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想要在激烈和殘酷的競爭之下立于不敗之地變成一大難題。
三、互聯網金融給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帶來的挑戰
20xx年互聯網金融平臺陸續出現了“余額寶”“活期寶”“現金寶”等理財產品,給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帶來了巨大的挑戰。互聯網金融憑借其“致力于界面友好,充分關注用戶體驗”的設計理念、以及它獨特的經營運作模式和價值創造方式,對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傳統的經營模式形成了直接而猛烈的沖擊。互聯網金融平臺不僅提供了更高效率、更低成本的金融理財服務而且還借助于對大數據技術的運用,使其充分的掌握金融領域的信息資源。這種互聯網平臺使交易能夠實現客戶與產品的自行對比與匹配,為交易者提供更為合理的理財產品,所以比起傳統商業銀行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得到更多客戶的好評和青睞。此外,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提供的理財產品趨于同質化,而且起點高。而互聯網金融下理財產品投資起點低、申購時間更為靈活、申購費用更為優惠,因此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個人理財產品產生了一定的擠占效應。客戶更偏向于選擇可以做到“貨比三家”的互聯網金融理財平臺。這種選擇使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與互聯網金融個人理財之間的競爭日益加劇。
四、當前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存在的弊端分析
(一)欠缺高素質的專業理財人員
不同層次的客戶往往需要不同層級的理財產品和投資策略,這就要求理財人員不僅要全面的了解個人銀行業務的每一項產品,還應該掌握證券,房地產等等相關的知識。可是目前的商業銀行高水平的理財規劃師甚是缺少,而且我國目前的個人理財業務發展周期短,職業認證體系也不夠完善,大部分理財人員都是從銀行其他職位上調轉過來的。雖然經過一些培訓,但是這些專員對理財的掌握仍十分片面,缺乏綜合性技能,甚至更多的只能夠充當產品推銷員的角色。
(二)個人理財產品趨于同質化,創新力度不夠
雖然在金融市場上存有數量頗多的理財產品,但大多理財產品是由于銀行間的相互模仿、基于原有理財產品的重新組合得來的,并沒有實質上根據投資者的需求進行創新。這種只為一時短期利益的行為最終將導致大量客戶的流失。市面上每家銀行為了自己的利益,推出不同種類的網上理財產品。據資料顯示20xx年四大商業銀行針對個人發行的銀行理財產品數量達65252款,理財產品看似種類繁多,實則這種理財產品的堆積,一環套一環,一個加一個組合而成的衍生金融理財產品,對個人承諾高收益的理財產品背后,可想而知銀行背負著極大的風險。
(三)新理財產品缺乏強勁的技術支撐
當前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使互聯網金融模式下的金融機構擁有強大的技術支持,而我國的商業銀行的技術支持能力則比較落后。互聯網金融以大數據技術、云計算等互聯網技術作為支持手段,不僅僅掌握先進的.技術處理與運用能力,同時還擁有著巨大的信息資源。這就從本質上解決了信息不對稱所造成的運營效率低下難題。而商業銀行個人理財產品在技術支持方面與應用互聯網技術的互聯網金融相比則相差甚遠。此外,商業銀行由于其設置復雜而繁多的機構也導致信息比較分散,這更使得在數據的綜合運用上面商業銀行落后于互聯網金融機構。
五、互聯網金融環境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競爭對策研究
(一)創新金融理財產品,擴寬理財產品融資渠道
商業銀行應該時刻謹記“規范與發展并重,創新與完善并舉”這個原則,隨著互聯網金融環境下社會各經濟主體對待金融服務多樣化的需求和銀行間激烈的競爭,商業銀行也步入了創新發展浪潮之下。我國商業銀行必須大力創新個人理財業務,同時也要加快相應的IT系統的建設,以提供更便捷方便的服務來滿足客戶的要求。近年來,商業銀行的電子化進程越來越快,網絡銀行,電話銀行都發展可觀。但是在這初期發展階段,商業銀行的服務內容還是有待拓展。要努力擴展個人理財的業務范圍,增加一些外匯、基金、保險等類似的個人理財業務,構建多方位全面的網絡理財業務平臺。
(二)注重專業人員培養,建設高質量的個人理財業務團隊
首先要建立內部培訓機構,以此來向理財人員提供理財的前沿知識和發展動向。商業銀行可以與各大高校合作進行專業理財人事的培養,這樣這些人員就可以直接在學校中接受理財人員所需的金融、證券等相關的專業知識教育。此外,職業培訓也是必要的,銀行應該鼓勵員工參加類似金融理財師的課程培訓,還可以與證券業、保險業等行業實行聯合的培訓。讓培養的專業人員對新互聯網金融模式下的大數據信息進行整理及分析,設計出滿足客戶需要滿足市場的個人理財產品。
(三)推進個人理財與互聯網的融合以促進共贏
在互聯網金融這個大時代背景下,商業銀行應該充分利用好互聯網+金融這一大好發展勢頭,積極推進銀行業務的發展。發展個人理財業務應該與互聯網金融相互融合,協同發展,各自做各自專業的事。互聯網公司提供完善的運營平臺和專業的運營人才,商業銀行發揮其注重風險控制、理財產品種類繁多的優勢,以此實現跨界的共贏。商業銀行要做的就是滿足客戶需求,一定要把網絡和科技應用到理財業務的發展中去,把代客理財作為必經途徑,讓智能銀行、遠程銀行和直銷銀行都成為現實,同時以客戶的體驗、互動、反饋為導向。
(四)加強技術開發,加快銀行自身轉型優化
商業銀行無論在理財產品設計、運營操作管理還是管理決策等多個方面都需要大數據技術的支持。商業銀行可以以信息和數據作為基礎內容,在原系統技術上進行升級和更新,推進基于大數據技術的新一代基礎設施建設。此外,還應該建立大數據構建和戰略目標,運用大數據技術對理財客戶進行精而準的定位,然后據此開發合適的理財產品來實現有針對性的營銷,最終創造出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新的利潤增長點。同時,互聯網金融模式的發展不可逆轉,商業銀行要順應互聯網時代多方面的要求,適時調整其運營模式,加快商業銀行的轉型與升級優化,著重培養有互聯網特色的新型業務。
六、結語
互聯網金融的出現雖然改變了傳統商業銀行在金融市場的壟斷地位,但是商業銀行不會完全被互聯網金融取代。商業銀行要想在新環境下長盛不衰,應該力爭規避當下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消極影響,同時借力充分發揮互聯網金融對個人理財業務的積極影響,轉變思維方式以一種全新的發展模式制定和完善新金融環境下的競爭策略,使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在激烈的金融社會中更具有競爭力。在蛋糕做大的同時也做到更好,讓消費者享受到更加優質的理財服務,對我國商業銀行有著重要意義。
作者:賈鳳濤 單位:中國工商銀行哈爾濱市顧鄉支行
個人理財論文 篇3
[1] 劉晶,劉亞,田園. 中國商業銀行資金池理財產品監管研究--以某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為例[J]. 金融與經濟. 20xx(06)
[2] 林石. 影子銀行的龐氏騙局[J]. 新財經. 20xx(12)
[3] 徐英江. 理財新規對商業銀行的影響及對策建議[J]. 中國農業銀行武漢培訓學院學報. 20xx(03)
[4] 朱永利. 我國商業銀行理財產品法律性質探討[J]. 武漢金融. 20xx(03)
[5] 王曉紅. 商業銀行資產收益權類理財業務的法律風險及其防范[J]. 金融縱橫. 20xx(12)
[6] 屈慶,劉陽. 我國理財產品發展現狀和趨勢--從監管規避到資產管理[J]. 銀行家. 20xx(04)
[7] 李景欣,劉楠. 銀行個人理財產品的法律分析[J]. 法商研究. 20xx(05)
[8] 李江鴻,鄭宏韜,黃旭. 商業銀行托管業務法律問題與法律風險[J]. 金融論壇. 20xx(05)
[9] 汪麗華. 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產品創新研究[D]. 西南財經大學 20xx
[10] 閆海,劉順利. 獨立與制衡:證券投資基金托管人法律地位的重構[J]. 浙江金融. 20xx(06)
[11] 黎四奇. 對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法律制度的檢討與反思[J]. 時代法學. 20xx(02)
[12] 曾梓梁. “銀信合作”理財模式的發展及建議[J]. 中國城市經濟. 20xx(11)
[13] 黃韜. 我國金融市場從“機構監管”到“功能監管”的法律路徑--以金融理財產品監管規則的`改進為中心[J]. 法學. 20xx(07)
[14] 胡云祥. 商業銀行理財產品性質與理財行為矛盾分析[J]. 上海金融. 20xx(09)
[15] 藍潔. 商業銀行個人理財產品評價指標體系與評價方法研究[D]. 武漢理工大學 20xx
[16] 孫海軍. 國有商業銀行個人理財產品營銷策略研究[D]. 西南大學 20xx
[17] 顓孫玉. 我國銀行個人理財產品法律風險的防范[D]. 西南政法大學 20xx
[18] 劉俊峰. 齊商銀行個人理財產品市場營銷策略研究[D]. 山東大學 20xx
[19] 席家軍. 發展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產品的問題和對策分析[D]. 西南財經大學 20xx
[20] 羅穎. 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的法律風險防范--從理財產品“零收益”事件談起[J]. 福建金融. 20xx(08)
[21] 劉迎霜. 我國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路徑探析--兼論對美國金融監管改革中金融消費者保護的借鑒[J]. 現代法學. 20xx(03)
[22] 裘瑩. 新疆農業產業投資基金運作模式探析[D]. 上海交通大學 20xx
[23] 張瑋. 開放式基金的申購贖回行為研究[D]. 上海交通大學 20xx
個人理財論文 篇4
隨著居民個人收入水平的上升,居民個人的理財意識也在不斷增強,個人理財產品日益成為農村信用社的重要經營領域。本文結合當前的具體環境,提出了有效改善農村信用社個人理財產品業務的對策和相關建議:
一、優化理財環境
個人業務環境主要由市場環境和政策環境組成,其建設歷來是相當重要的。無論是在農村信用社的組織架構上,還是在其業務分工的重組過程中,都應對個人理財業務發展的特殊性要求進行深入研究,并在此基礎上,結合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需求,明確個人理財業務規劃、管理和發展的負責人選,這一人選必須具備相對獨立的職權、相對明晰的職責和相對綜合的專業結構。
二、建立針對性強的理財中心
農村信用社應結合農村客戶的具體實際,充分整合現有的網絡資源,真正探索出一項符合現代農民需求的理財業務,積極構建個人理財的服務營銷和風險管控體系、技術支持系統,并不斷加以完善。同時在農村和鄉鎮設立理財中心,并針對農民的特征化要求,推出"農民理財顧問";綜合考慮當下農民關注的子女上學和養老問題,對教育儲蓄產品的準入條件進行適當調整,并專門設計一套能夠滿足農民養老需求的投資理財產品。
三、找尋目標客戶,提高理財業務的效率和效益
對客戶市場進行細分,為客戶提供個性化、差別化和分層次的服務。客戶在不同階段 ( 如:單身期、家庭形成期、家庭成長期、子女教育期、家庭成熟期和退休期等 ) 對個人理財產品的需求具有較大的差異性,為此,銀行客戶經理可通過客戶檔案的建立來分析客戶的承受風險能力和價值風險度,進而達成細分客戶市場的目的,并根據客戶的具體特征,為其提供差異化的理財服務;還應積極構建一個合理的準入標準。理財經理應切實以 VIP 客戶為重點服務對象,采取各種方式來深入了解有價值客戶的相關信息,并完成客戶檔案的構建。除此之外,還應通過電話或信件的方式對服務的宗旨和內容進行詳細介紹,同時對信用社的理財業務進行推銷,以有效激發客戶的興趣,保持與客戶之間的良好溝通,其實加大營銷力度,提升服務質量,進而形成自身的忠誠客戶群,最終為理財業務的發展創造有利的條件。
四、加快理財人才培育
當下,國內實行的是分業經營的管理模式,人們在金融競爭的發展過程中對其提出了更加嚴苛的要求。正因如此,我們有必要在銀監部門的監管之下,促進混業經營方式的形成和發展,并真正打造一支能夠滿足混業經營發展需求的理財隊伍。為此,我們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1. 制定崗位輪換制度,使農村信用社的員工能夠合理地流動,進而建立一個極具流動性特征的理財人才市場;
2. 加快各級層次理財人才庫的構建速度,真正將一批年輕有活力,具備良好學習能力、客戶營銷能力和復合化工作經歷的大學生引入其中,進而實現員工整體素質的有效提升和企業凝聚力的大幅度增強。當下,個人金融市場需要的是高素質的銀行理財人才,他們通常具備以下特點:
(1) 不僅充分了解銀行的業務,還具備投資市場的相關知識;
(2) 不僅掌握了各種營銷技巧,還能通曉客戶的心理。作為優秀的理財人員,不僅要具備復合化的`理財知識儲備,還應實現理財再培訓和再學習的制度化,并積極打造理財學習團隊,形成一個學習型的組織,真正培養出一批資歷高、素質好的專業技術人才,并對其進行重點培訓,最終形成一支能夠滿足金融時代要求的高素質復合型專業理財隊伍,他們不僅精通產品和業務知識,還具備良好的人際溝通能力,甚至擁有嚴謹懂法的專業態度、勤奮刻苦的專業精神。
五、加快科技和產品創新,提升個人理財功能
要順利開展個人理財業務,理財產品是關鍵,而理財產品的創新,又離不開科技的支持。由此可見,要實現個人理財業務的順利開展,應首先實現"人機結合".正因如此,我們有必要加大相關科技支持系統的研發和應用力度。首先,要加大個人優質客戶管理系統、個人綜合理財業務系統等的開發力度,以實現對客戶資料的管理和客戶相關信息的收集、分析,進而篩選出優質客戶,明確個人理財的目標群體,從而為理財人員分析個人財務狀況和比較投資方案的過程提供極大的便利,最終為客戶提供個性化的理財建議,并實現理財效率和質量的有效提升。其次,在充分運用高科技電子網絡的基礎上,加大全新理財產品的研發力度,以豐富理財產品的內容,提升理財服務的質量,真正為客戶提供一套高質量、有價值的理財方案。再次,要加大電話銀行、手機銀行、網上銀行和客戶服務中心等渠道的開發力度,創造銀行與客戶"雙贏"的局面。個人業務歷來是國內銀行籌措資金的一種有效手段,銀行向個人客戶提供的是一種無差別的大眾化服務。在市場競爭愈演愈烈的今天,國內銀行必須積極引入"市場細分"的理念,切實以"客戶"為中心,以"目標客戶"為基礎,在明確客戶實際需求的基礎上,完成相關產品的開發,并對其進行有差別、有選擇性的營銷和客戶服務;同時要結合客戶在不同階段、不同行業和面對不同風險時對產品的偏好,真正設計出一個極具個性化特征的理財計劃。針對低端客戶,主要通過電話銀行、網上銀行和自助銀行等提供自助服務;至于高端客戶,則由客戶經理提供"一對一"的服務。對個人客戶經理制而言,其服務具有主動性、全面性和個性化的特征,各商業銀行正是借此來吸引黃金客戶的,個人理財服務應盡快走上個性化的發展道路。
參考文獻
[l] 凌江懷 . 西方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發展新趨勢及其借鑒 [J]. 華南師范大學學報 ,20xx(4)。
[2] 習謝懷筑 . 個人理財 [M]. 中信出版社 ,20xx.
[3] 謝述玲 . 對農村信用社發展個人理財業務的思考 [J]. 商場現代化 ,20xx 年 11 月 ( 下旬刊 )。?
[4] 熊紅勝 . 淺議農村信用社中間業務的發展 [J]. 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20xx(6)。
個人理財論文 篇5
摘要:在當今"負利率"的時代背景下,投資者已經不再將儲蓄生息視為積累財富的唯一方式,理財險逐漸代替銀行儲蓄成為保險投資的不二選擇,發展態勢漸趨繁榮的理財險是否能夠真正為投保人帶來可靠的收益,本文將通過對理財險大類目下各個不同類別險種的對比,以及對理財產品較高預期收益率背后暗藏的潛在風險進行分析和解讀,指出其利弊共存的兩面性,揭示理財險對個人投資的實際影響,在一定程度上引導大眾做出理智的投保選擇和投資行為。
關鍵詞:保障; 投資; 最低保障利率; 資金門檻; 投保期限; 退保損失;
近幾年來,在央行不斷實行降息將準的"雙降"背景下,我國開始步入負利率時代,將閑置資金存放于銀行已經不再是最保險穩健的投資選擇。再加之互聯網金融的不斷發展帶動了互聯網保險行業的異軍突起,大眾的消費觀念也漸趨開放,傳統的保險意識不斷更新,在天時地利人和的有利環境下,"理財險"作為一種講究策略、便捷高效的投資方式自進入投資市場以來便深受大眾歡迎。數據顯示,20xx年前10個月,壽險公司未計入保險合同核算的保戶投資款(萬能險)和投連險獨立賬戶(投連險)新增繳費合計6564億元,同比增長90。86%,占整體保費的比例上升了10%至32。2%。其中,萬能險新增繳費6024億元,同比增長84。6%;投連險新增540億元,同比增長206%。然而,任何事物的發展都具有"兩面性",理財險對個人投資究竟會帶來怎樣的實際影響,還需要用事實和數據來說話。
20xx年以來,保險行業的發展進入瓶頸期,增長急速放緩,處于調整和轉型階段。在此之前,壽險公司可憑借以利潤換規模的運營模式,依靠大量的銀保業務來擴大規模。然而,在20xx年11月銀監會發出了禁止保險公司人員在銀行駐點銷售的通知,使得壽險業在20xx年出現負增長,之后的20xx年和20xx年的增長也漸趨低迷,直到20xx年才出現了扭轉的趨勢。
其實,這無非是銀行保證其業務規模的一種排他行為,自銀監會發出禁止保險公司銀保業務的通知以來,銀行的各種理財產品開始大規模發展,這就直接導致壽險保費被分流,規模迅速縮減,壽險的發展陷入低谷。在這種緊張的.局勢下,為了保持較高的競爭水平,保險公司推出的各種理財產品不得不拿出"高收益"的利器來吸引大眾眼球,并且越發熱衷于高收益,逐漸偏離了保險保障的本質。這種現象一方面是緣于激烈的市場競爭,另一方面,究其深層次的原因,則是由于整個行業發展理念的偏差以及由此衍生出的不良考核機制所導致的。這種偏離本質的發展理念無疑為企業的長期經營埋下"禍根",長遠看來,也必將對客戶的利益造成損失。事實上,近幾年來我國保險的平均投資收益率并不高,三次峰值分別出現在20xx、20xx和20xx年股票市場走勢利好的局面下,具有較大的投機性,難以支撐負債成本高的理財型保險產品。
其次再從理財險的分類和特征入手進行分析,理財險,簡單說來,就是一種附加了投資功能的新型人壽險種,具體分為投連險、分紅險、萬能險和家財險,除了投連險具有高風險高收益、透明度高、個人投資水平起決定性作用的特征以外,其他三類險種風險相對較小,且由保險公司和客戶共擔風險、共享利益,以基本保障為首要目標,下設最低保障利率,總體看來,是一種較為穩健的投資方式。
然而,理財險是否真正能夠在為客戶提供資金保障的同時帶來可觀收益還需要根據險種的運作模式、資金動向、收益來源等特征結合具體的經濟環境和個人選擇進行深入分析。中小型保險公司保費的快速增長主要得益于萬能險的銷售。客戶一般青睞于萬能險所提供的2%~5%的最低保證年化結算率,然而,普遍被大眾所忽略的一點是,大部分保險公司在宣傳時使用的是預期收益率,預期收益率不同于最低保障利率,是否能達到預期水平,并非保險公司所能決定的。盡管某證券研報顯示,近年來的萬能險產品中,年結算利率分布在4%~6%之間的產品占比最大。但是,這種收益水平是否能持續下去還要看企業長期的投資能力。因此,所謂的萬能險也并非一種無風險的投資。
有業內人士稱,當經濟形勢不利、資金周轉困難或是企業需要大額資金進行高速擴張時,為了保證資金的持續流入以及對客戶的信譽度,即使達不到預期的投資收益率,企業也會動用自有資金去彌補投資人,這無疑是一種"拆了東墻補西墻"的應急方法,長遠來看,不但會造成企業內耗嚴重,而且會使投保人的收益失去保障。因此,作為一名理智的投保人,在選擇投保公司時一定要謹慎,這和在變幻莫測的股市上選擇合適上市公司的股票有類似之處,一定要對保險公司的投資能力、運營狀況、資產負債規模以及盈利水平進行詳細了解,切勿被短期的高收益蒙蔽了雙眼,要著眼于企業長期投資水平,做出理智的投保選擇。
另外,理財險還憑借其較低的資金門檻吸引了大眾的眼球。一般銀行的理財門檻較高,以5萬元為下限,相比較而言,保險公司的低門檻更具有吸引力,大型保險公司5000元起投,而一些中小型保險公司則千元即可起投,除此之外,一些保險公司為了擴大業務量,打開線下互聯網銷售市場,甚至推出了一元起購的理財險種。然而,低門檻的表面福利背后卻隱藏著潛在的風險,因為購買理財險需要交付一定的初始費用,而且長達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投保期限意味著一旦退保,便要為此付出高昂的代價。以萬能險為例,業內一般按千分之八收取初始費用。在投資之前,險企已經扣除了部分資金當作初始費用和其他成本,因此萬能險的整體收益在前幾年不會很高。將保費交到險企后分別進入風險保障賬戶和投資賬戶,投資賬戶里的資金由險企代為投資,收益上不封頂,下設最低收益。然而,投保期限卻長達二十年之久,1年內退保的話,需要5%的費用,兩年內退保則收取費用4%,3年內退保收取3%費用,這意味著你退保獲得的收益還不一定能覆蓋支出的費用。值得寬慰的是,萬能險之所以萬能就在于它具有交費靈活、保額可調整、保單價值領取方便的優勢,即投保人可以根據個人收入的變化選擇緩交或停交保費,也可過三五年或更長時間以后繼續補交。這就在一定程度上緩沖了直接退保造成慘重損失的不利影響。
眾所周知,保險公司的業務量和業務員的銷售水平、經營業績直接掛鉤,而業務員的獎金提成又同其手中的訂單量直接掛鉤,在利益的驅動下,一些業務員可能會不惜一切代價去爭客戶,搶單子。網上甚至有業內人士爆料保險營銷員最高可月入百萬,雖然不排除有夸張的成分在里面,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保險行業暴利的一面。而且很多保險訂單都是客戶先付定金然后雙方再簽訂合同,很多業務員都是昧著良心做保險,沒有完全告知投保人所有的保險條款。但是保險意識這東西一時間也確實很難讓投保人接受,所以保險銷售才會這么難做,也就有隨之而來的高薪。筆者的父親就親身經歷了類似的事情,在一個身為保險銷售員的親友的推薦下購買了某保險公司的一份理財險,合同簽訂前,業務員說得天花亂墜,好像不買這份保險就是人生的一大損失,筆者的父親始終抱著半信半疑的態度,然而,公司經理為了快速拿下這筆訂單,竟然提議讓該親友先為父親墊付四千元的定金,這樣一來,就成了"到手的鴨子"飛也飛不掉了,父親就這樣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稀里糊涂被迫購買了這份理財險。當父親仔細研究覺得并不合適的時候,已經過了合同中所謂的猶豫期,退保的損失慘重。一來不想承擔損失,二來顧及到朋友之間的情分,父親只好作罷。
總而言之,理財險不僅是消費者長期關注的熱點,也是監管機構的重點監管對象,最終還需回歸"保障"的本質。購買理財險是否能為投保人帶來實際收益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投連險的高風險高收益的雙重性使得投保人的資金存在一定的風險性,適合追求高收益的風險型投資者;萬能險風險小,且保費可根據收入狀況隨時調整,適合保守型的工薪階層投資者;分紅險以保險保障為目的,兼顧投資功能,投資部分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但也屬于較為穩健的投資。投資型家財險風險最小,屬于典型的儲蓄替代品,以略高于銀行存款的收益吸納巨額現金流,固定收益的做法也比較受保守型客戶的歡迎。保險產品琳瑯滿目,需要大眾擦亮雙眼,根據險種的保費和基本保險金額估計最低收益率,并和銀行利率作比較,從而才能確切得知在較長的投保期限內購買一份理財險是否有較高的性價比,要根據個人經濟實力選擇適合自己的,看似受益匪淺的萬能險,某理財經理分析,并不適合小額且流動性不足的客戶購買。除此之外,要謹防保險業務員帶有強烈夸張成分的推銷說辭,有一雙明辨是非的眼睛和維護自身合法權利的意識,不被一時的利益沖昏頭腦,做一名理智的投保人,才能真正從保險中受益。
參考文獻
[1]鄭偉。中國保險業發展研究。經濟科學出版社,20xx—02—01
個人理財論文 篇6
一、個人理財市場的發展
(一)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
隨著我國資本市場環境的持續改善、股權分置改革和證券業務的創新,我國股市的結構性缺陷的問題得到了改善,市場的容量和交易量逐漸擴大,債券、基金和期貨的品種不斷創新,準入門檻逐漸降低。政府“有形”的手與市場“無形的手”相結合,使得人民幣理財產品不斷豐富和活躍,極大地增強居民理財的愿望和參與程度。
我國越來越多的參與國際市場,外資銀行陸續進入中國,促進了我國個人理財業務實現了極大的飛躍,加上我國金融機構對個人理財業務軟硬件的建設力度的加大,個人理財業務已經上升到了實質性的規劃和操作層面,個人理財的發展趨勢一片大好。
(二)個人理財業務發展的背景
第一,經濟的發展以及國民財務的積累,我國的經濟總體實現了快中又穩的發展,經濟增長帶來的國民財富迅速積累,對財富管理隨之產生了客觀需求,個人理財市場有著巨大的潛力。
第二,國家體制改革的完善,我國在就業、養老、教育和醫療體制方面的改革,逐漸解決了居民的`后顧之憂。
第三,理財投資產品逐漸豐富,證券投資工具越來越多,股票、期權、基金、債券等,可以滿足投資者多樣化的投資需求。
二、個人理財與證券投資基金
(一)個人理財產品的分類
銀行理財產品,銀行理財產品的期限相對較短,收益率和流動性也較低,無法滿足長遠的投資計劃。存款類產品,存款類理財產品主要就是指傳統的銀行儲蓄類的產品,這類產品風險小,流動性強,收益率低,在個人資產配置中所占的比例也相對較低。股票,目前股票投資這種方式正在興起,但是股票雖然收益高但是往往也伴隨著高風險,大幅度波動的股票市場是投資者都不愿經歷的。期貨、外匯和期權,這類理財產品的專業性較強,同時這類投資的漲跌幅度沒有界限,在帶來客觀收益的同時很可能帶來投資者難以承受的額巨大虧損。保險產品,保險規劃可以降低家庭理財的風險。
(二)證券投資基金的發展現狀
我國證券投資基金包括封閉式基金和開放式基金,開放式基金屬于當前我國證券投資基金市場發展的主流,截至20xx年第一季度,總的發行規模8892.95億元,同比增長127.74%平均預期收益率在4%~6%區間內變化,發展勢頭足,平均收益率高,尤其獨特的優勢。與此同時,我國的證券投資基金產品類型不斷豐富,多元化組合投資逐漸成熟,個人理財市場上的投資者也日趨理性。銷售渠道不斷拓寬,服務和交易模式也在不斷創新運作日趨規范,符合我國絕大多數投資者的需要,但是證券投資基金仍然存在一定的問題。
三、我國個人理財市場上的證券投資基金存在的問題
(一)資產配置同質化嚴重,投資策略趨同
我國的基金雖然形成了不同風險—收益特點的基金產品,但是受到證券市場發展的限制,各類基金投資品種選擇的空間不大,導致資產配置同質化現象嚴重,投資風格相似。
(二)羊群效應
這一效應源于委托—代理問題,基金管理人由于能力不足或缺乏激勵機制,不愿意財務積極的投資策略,在信息優勢的作用下,反而會采用與其他管理人相同的投資策略和手段,所以基金管理人普遍采用保守型的投資策略,導致市場的“羊群效應”特別明顯。
(三)從業人員素質不高,專業人才匱乏
我國基金行業快速發展,人才需求量大,但是各個基金公司之間的競爭也造成了行業內的高端人才流動頻繁,我國基金經歷培養期短也直接導致了基金人才的低齡化和閱歷淺,不僅缺乏從業經驗,也缺乏扎實的研究功底。
(四)內部治理結構不合理
首先基金持有人大會形同虛設,逐漸失去作用。同時,獨立董事作用不能發揮,缺乏獨立性。
再次,基金激勵機制尚未建立,造成基金管理人的收益報酬和風險責任的不對稱。
最后,基金托管人無法實施獨立、有效的監督。
四、相關的政策建議
(一)加強人才建設、樹立正確的理財觀念
鑒于我國當前理財市場發展中重產品、不重理念的缺陷,我們必須樹立正確的理財觀念,但是正確的理財理念也離不開從業人員的詮釋和理財機構的宣傳,所以,加強從業人員的教育培訓,培養和導入現金的理財理念是十分重要的。
(二)加強品牌營銷,樹立品牌意識
金融機構只有順應投資者個性化和人文化的發展趨勢,逐步樹立自己的品牌意識,才能在同業競爭中脫穎而出,個人理財業務今后的發展自會更加趨向個性化,金融機構必須通過不斷更新觀念,進行制度和產品創新。
(三)發展理財經營模式
我國當前金融機構理財是國內理財的主要形式,機構理財由于分業經營的限制和機構理財人員缺乏獨立性,導致理財服務質量和效果不佳。可以通過政策鼓勵和逐步發展獨立理財模式,逐步提高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規范行業發展。
(四)完善基金運營機制
我國當前證券投資基金領域缺乏權威性的評估機構,這是造成當前行業監管不足的主要原因,因此要建立健全基金評估機制。同時,可以通過激發基金業的行業內競爭來避免產品同質化和投資策略雷同化的問題,最后,促進開放式的基金發展。
參考文獻
[1]趙叢叢.國內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發展趨勢研究[J].商場現代化,20xx(26):12.
[2]陳芳.中國居民個人理財的現狀及對策[J].經營管理者,20xx(32):10-12.
[3]魏敏,田蕾.個人理財市場細分及客戶群差異性分析[J].金融論壇,20xx(10):42-47.
作者簡介:
曾丹妮(1996.12—),湖南省常德市人,中央民族大學會計學專業,本科生。
李佳(1996.10—),四川省南充市人,中央民族大學財務管理專業,本科生。
奉依霖(1997.11—),湖南省永州市人,中央民族大學會計學專業,本科生。
個人理財論文 篇7
【摘要】中國加入WTO后,金融領域的限制逐步放開,同業間競爭加劇,銀行傳統業務利潤空間不斷萎縮,市場對銀行產品進行創新的要求日益迫切。在此背景下,個人理財業務以風險小、市場廣闊、利潤空間巨大等優勢逐漸成為商業銀行的新寵,成為銀行零售業務發展的戰略重點。目前,該項業務雖然已在我國如火如荼的發展起來,但是由于政策限制,專業人才匱乏,微機軟件和數據庫等技術平臺的建立尚不完善,以及銀行自身客戶關系管理及營銷策略的滯后,使該業務在我國離步入成熟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銀行只有按照營銷管理的思想,以差別服務為特色,以先進的計算機設備和軟件為依托,由銀行專家型復合人才根據客戶需求,對各種個人金融產品進行有針對性的業務組合和創新,規劃出適合客戶的個性化的理財方案,滿足中高層個人客戶資產增值、保值及安全、方便的投資需求,才能真正成為市場的贏家。
【關鍵詞】理財 個性化 專業人才
一、銀行個人理財業務在中國的發展
所謂銀行個人理財業務是指“商業銀行以自然人為服務對象,利用其網點、技術、人才、信息、資金等方面的優勢,運用各種理財工具,以幫助個人客戶達成生活目標或投資目標而提供的綜合理財服務。”
我國的個人理財業務興起于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之前,個人金融業務僅涉及儲蓄、代收代付等簡單業務。1995年招商銀行首先在國內推出集本外幣、定活期存款集中管理及代理收付功能為一體的――“一卡通”,成為國內第一家擁有個人理財產品的銀行。之后,中信實業銀行、工行、建行、農行等國內知名銀行也相繼推出了自己的個人理財產品。這些理財產品大多包括了存款集中管理、代理收付、理財咨詢設計、存單抵押貸款、外匯買賣、單證保管、存款證明等服務內容。進入新世紀,投資工具日益豐富,金融領域的限制逐漸放開,加上計算機、信息技術日益普及和深化,于是個人理財業務又有了新的發展。出現了“一站式”理財服務,“一對一”理財顧問、理財規劃等專業理財服務。歸納起來,當前的理財業務主要包括四塊:一是通存通兌、自動轉賬等儲蓄服務;二是住房貸款、汽車消費貸款等個人融資服務;三是使用理財戶頭進行股票、債券、基金等證券交易的投資服務;四是理財規劃服務。從以上發展歷程可以看出,個人理財業務雖然在我國起步較晚,但發展迅速。目前,國內銀行業務正在由單一的存貸業務向多元化的銀行資產、負債、中間業務一體化方向轉變,由單一的網點服務向立體化網絡服務轉變,由大眾化服務向個性化服務轉變,由無償服務向收費服務轉變。完成這一系列轉變之后,銀行的個人理財業務必將有飛躍性的發展,從而使銀行的客戶獲得更好更優質的服務。
二、銀行發展個人理財業務的原因
1、市場潛力巨大,有待發掘。社會調查事務所公布的數據,在北京、上海、天津、廣州的專項調查中,77%的被調查對象對理財服務感興趣,41%的被調查者需要個人理財服務,88%的客戶表示愿意接受銀行推薦的個人理財建議和方案。由此可見,個人理財業務的市場潛力巨大。從局部來看,隨著經濟的發展,中國的高收入階層崛起,財政部科研所課題組的一份研究報告表明10%的富裕家庭的財產占到了城市居民全部財產的45%,與此同時,城市居民金融資產出現了向高收入家庭集中的趨勢,戶均金融資產最多的20%家庭擁有城市居民家庭金融資產總值的比例目前約為66.4%。擁有50萬元以上資產或現金的人約有三千萬。這部分人已經或有可能成為銀行的優質客戶。這些客戶不再滿意初級階段的理財方式,即:將儲蓄產品進行功能擴展,將存貸款進行產品組合,通過結算工具幫助客戶達到資產保值、增值的做法。他們迫切需要個人財務分析、產品組合建議,并希望得到及時獲取財經資訊的服務。盡快設立理財中心,提供優質的滿足客戶綜合理財需求的理財服務,銀行才能穩定現有優質客戶,挖掘潛在的優質客戶。從而獲得可觀的利潤。而且隨著社會的進一步發展,將來高收入階層都差不多是各個部門行業的高層和骨干,抓住這些客戶對對公存款和貸款的營銷必定會產生巨大的連動作用。
2、個人業務風險小、利潤空間大。從發達國家銀行發展的過程來看,商業銀行發展到一定階段,銀行利潤的增長點就會由存貸差轉為中間業務收入。中間業務收入中占大頭的就是個人理財業務。歐美國家的個人理財業務產生于上個世紀50、60年代,80、90年代發展趨向成熟。據統計,在西方國家,個人業務收入已占到銀行總收入的30%以上。在過去的幾年里,美國的銀行業個人理財業務平均利潤率高達35%,年平均盈利增長率約為12%15%。花旗銀行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業務總收入的40%來自個人理財業務。我國的發展趨勢也與國外相同。近年來,隨著利率的逐步放開,銀行的存貸差利潤不斷縮水。另外,隨著銀行業的不斷變革,特別是國有銀行通過改革從計劃走向市場,從壟斷走向競爭,再到現在要對國有銀行進行股份制改造,一方面直接導致各行紛紛樹立“存款立行”的原則,悉數使出渾身解數來拉存款,競爭導致負債業務的營運成本大量提高,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另一方面貸款等資產業務方面對優質客戶爭奪更加激烈,直接導致如去年各大行的貸款集中在一些壟斷性的大集團行業,風險加大的同時信貸利率卻不斷偏低,顯性成本和隱性成本都大大增加。于是在個人業務發展大環境不斷改善的情況下,積極發展個人理財業務也是銀行自身生存和發展的需要。
3、發展個人業務有利于金融創新。隨著中國加入WTO,國內銀行改革步伐加快,銀行業的競爭勢必愈演愈烈。而市場競爭者的不斷加入,競爭手段的迅速更新,會使得金融產品的差異性日趨縮小。在這樣的背景下,作為金融產品提供方的銀行想在市場中站穩腳跟關鍵是要能夠通過金融創新,向客戶提供收益率高、風險小的產品,使民眾切實感到有利可圖。只有這樣,才會有越來越多的人進入這個市場。而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過程充分體現了商業銀行研究并不斷挖掘市場需求,度身定制理財產品與方案,不斷滿足、引導、培養特定客戶群體需求的功能。此外,個人理財還更多的體現銀行服務差異性、價值性的特質。個人理財業務正是以這種特質順應了金融創新的潮流,促進了金融創新。反過來,金融產品和服務的不斷創新又推動了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進一步發展。
三、個人理財業務中存在的問題
1、分業體制限制理財業務的'發展。真正的個人理財,如在美國,指的是銀行不斷調整存款、股票、基金、債券等投資組合,以使客戶取得最好的回報,每個人只要將自己的財產規模、生活質量、預期目標和風險承受能力告訴銀行,對方就能為你量身定制理財方案,還代理操作,同時跟蹤、評估績效,并不斷修正。即使是對理財一竅不通的人,只要委托了銀行進行操作,也能獲得理想的回報。而在國內,由于目前實行分業經營,金融業內按產業分業,即將銀行業、證券業、保險業和信托業分立為不同的金融產業和金融市場,由專門金融機構經營。因此,除了存貸業務外,銀行現在只能代銷基金公司、保險公司等的產品,實際上是不能代替客戶來理財的。另外投資理財工具,包括期貨、期權等避險工具的缺乏使理財的業務范圍集中在四個方面:一是銀行本身的業務品種,包括存貸款、外匯寶、信用卡等等;二是銀行代銷的金融產品,如保險、國債、開放式基金等;三是通過“銀證通”等渠道,實現客戶資金在銀行及股市賬戶的流通;四是多種銀行業務費用的減免,如個人貸款享受優惠利息、國際匯款免付手續費等。很明顯,大多數產品只是為客戶提供更加便利的理財渠道,客戶若想實現資產增值大多還得靠自己。可以說,國內目前的個人理財離真正意義上的個人理財還相去甚遠。可見分業體制限制了理財業務范圍的拓展,使銀行不能全面整合各種資源來為客戶提供全方位的理財服務。
2、專業理財人才匱乏。理財師策劃的方案比投資者自己做的方案收益更豐,這就是理財業的核心。而一個合格的理財師既要熟悉公司類業務,又要精通銀行卡、銀行結算、證券交易、保險、投資等零售業務,還必須具備豐富的專業經驗和人生經歷,這樣才能準確地把握客戶的資產狀況和投資需求。但長期以來銀行人員專業單一,一個對各項存款存期如何搭配非常精通的銀行高手,可能對股票債券運作非常陌生,對期貨常識知之甚少,更談不上對保險公司推出的上千種險種進行熟悉了。另外,目前國內沒有成熟的理財規劃師培訓體系,也沒有完善的資格認證制度,理財規劃培訓比較混亂,導致理財規劃行業魚龍混雜,理財規劃師水平亦參差不齊,此類人才奇缺。
3、信息技術的應用有待拓展。由于個人理財在中國發展時間還比較短,因此相關的軟件系統的開發,信息技術支持系統平臺的建立剛剛起步,還遠不能適應理財業務提供個性化、差別化服務的要求。而且目前國內處于市場經濟發展初期,有的投資渠道發展不夠規范,有的投資渠道發展時間短,供依據的經驗數據非常少,成為制約理財行業發展的一個因素。相比之下,外資銀行不僅擁有先進的管理信息系統,能以計算機網絡為基礎建立共享的客戶檔案庫,對客戶進行個性化服務,而且擁有遍及世界的機構網絡體系,能實現國內外聯行資金的自由劃撥,可憑借快捷的資訊渠道為客戶提供全球24小時金融市場跟蹤服務。這種技術優勢、服務手段的現代化及其派生的服務優勢中資銀行無法比擬。
4、高端客戶的流失。根據我國加入世貿組織時的承諾,到20xx年底,將在所有地區和幣種上放開對外資銀行市場準入的限制。屆時,中外銀行對中國市場這個大蛋糕的搶奪勢必更加激烈。而外資金融機構進入我國市場,參與競爭的重點就在以個人理財業務為中心的中間業務。與國內銀行相比,外資銀行在個人理財業務的產品開發、市場營銷、客戶關系管理方面都有一整套較為成熟的體系,加上他們多年來在這一業務領域積累的經驗和在業內的聲譽,外資銀行的進入確實會給中資銀行帶來很大的競爭壓力。而且,由于外資銀行在中國沒有廣泛的網點,所以,爭奪高端客戶是他們的當然之選。高端客戶首先是企業客戶,其次是個人客戶。外資銀行幾年前就獲得了經營三資企業業務的權力,很多客戶已經抓在手上。現在它們也想爭奪中資大企業,但中資企業和政府以及國有銀行系統之間有太多淵源,這塊資源并不好搶。所以個人高端客戶是外資銀行寄予厚望的突破口。雖然由于我國目前對外資銀行仍實行極為嚴格的業務限制,外資銀行開展個人理財業務的空間甚至比中資銀行更為狹小。但許多業內分析人士都認為外資銀行在個人理財業務上將會不斷有所突破,從而造成中資銀行個人高端客戶的流失。
四、對完善中資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思考
1、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國家應放寬對金融業的政策限制,為個人理財業務創造更合理的制度前提。逐步實行金融混業經營和利率市場化,使銀行能夠真正滲透到金融投資的各個領域,不僅經營傳統的銀行業務,而且還經營投資銀行、證券經紀、保險、金融衍生業務以及其他新興的金融業務。從而不斷豐富理財產品的種類,拓展理財服務的范圍,真正做到代客戶理財,實現其財富的保值、增值。銀行也不要因為分業經營的限制,就把思路局限住。應該廣開思路,在一些法律未置可否的地方,設計各種各樣的產品,進行金融創新。還可以嘗試子公司分業經營,集團混業經營的金融服務集團模式,在進一步深化與同業合作的同時,逐步搭建完整、統一的個人理財綜合業務平臺。另外,個人理財業務的成熟和該市場的繁榮還有賴于建立健全以道德為支撐,產權為基礎,法律為保障的社會信用制度,以有效防止因個人信用問題出現逃廢債現象,使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有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
2、培養引進人才。一方面銀行應著力引進、培養和貯備一批既掌握銀行的基本業務,熟悉外匯、基金、證券、期貨和保險業務又懂得營銷技巧,通曉客戶心理的高素質理財人才。打造一支拉得出、打得響、忠誠敬業的客戶經理和產品經理隊伍。另一方面政府應為理財規劃師業建立相關的法律制度,比如設立準入制度,規定哪些人可以進入投資理財行業,他們應具備何種資格與素質。另外,理財規劃師這個行業與其同業不盡相同,其核心概念是信用。因此需要建立自己的行業道德標準。投資者憑什么向理財師和盤托出自己的資產狀況?憑什么將自己的血汗錢交給別人管理?又憑什么相信理財師的決斷一定高明?這就需要信譽,需要建立在市場上的信譽。否則,其他將無從談起。
3、建立更為強大和先進的計算機和網絡技術平臺。個人客戶分布廣泛、數量龐大、要全面掌握客戶的立體信息資料,必須有功能強大的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的支持,才能完成“海量”數據的搜集、加工、分析和存儲。比如,消費信貸業務應用的基于計算機網絡的科學的信用評估模型,大大提高了消費信貸發放前審查工作的效率,使客戶在較短時間內就能獲得方便的貸款服務;再如個人綜合賬戶和投資理財業務,都需要先進的信息科技手段和應用軟件的支持。同時龐大的網絡體系還可以克服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為客戶提供服務。要完善國內銀行的信息系統建設,我認為首先,應建立包含廣泛信息的數據庫。其次,應實現內部的信息共享,在內部互聯網上建立信息管理系統。最后,應注意保持數據的時效性。在完善國內銀行的信息系統建設的同時,還應該注意相關理財軟件的開發,注意在開發過程中結合國內客戶的投資、消費特點,使理財軟件符合中國市場的需要。
4、健全客戶關系管理體制和營銷策略。在客戶關系管理上變賬戶管理為主為客戶管理為主,實行客戶經理制。每個重要客戶都有專職的客戶經理,為其提供“一對一”的服務。客戶有任何產品和服務需求,只需與客戶經理聯系,如有必要,再由客戶經理與銀行有關部門聯系處理。客戶經理負責與客戶的聯系,跟蹤客戶的生產、經營、財務、發展等情況,協調和爭取銀行的各項資源(產品),及時了解并受理客戶的服務需求,負責銀行業務拓展、宣傳以及信息收集。同時,與客戶保持“連續關系”,加強與客戶的聯系與交流。在此基礎上建立與客戶間的長期、互信關系。除此之外,銀行還應進行合理的市場細分和有效的產品定位,在此基礎上,針對不同層次的客戶提供適合他們需求的金融產品和服務,使銀行服務由統一化、大眾化向層次化、個性化轉變。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個人理財業務符合現代商業銀行的發展趨勢和中國加入WTO后銀行應對競爭的要求,也順應了金融創新的浪潮,將成為銀行零售業務發展的戰略重點。面對競爭日益激烈的個人理財市場,銀行只有按照營銷管理的思想,以差別服務為特色,以先進的計算機設備和軟件為依托,由銀行專家型復合人才根據客戶需求,對各種個人金融產品進行有針對性的業務組合和創新,規劃出適合客戶的個性化的理財方案,滿足中高層個人客戶資產增值、保值的需求才能真正成為市場的贏家。
【參考文獻】
[1] 馬巾英、羅華:商業銀行建設理財中心的研究[J].金融與保險,20xx(2).
[2] 殷孟波、賀向明:金融產品的個人需求及其市場細分[J].金融與保險,20xx(4).
[3] 張廣剛:國內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發展及其趨勢[DB/OL].招商銀行官方網站,20xx(1).
[4] 財政部:中國居民收入分配狀況與財稅調節[N].經濟日報,20xx-06-16.
個人理財論文 篇8
論文關鍵詞: 商業;個人理財;理財風險
論文摘要:隨著我國居民財富的迅速增加和個人意識的增強,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呈現出巨大的發展潛力。但是,由于受到體制和金融發育程度等方面的制約,使得目前我國理財市場在發展過程中存在著很大的風險隱患,研究如何妥善地處理好在理財業務發展中的風險問題,完善理財業務風險管理體系,提高商業銀行對理財業務風險的管理水平,是保證商業銀行理財業務規范發展的基礎,對促進理財業務在規范中快速發展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一 、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含義
近幾年來,隨著個人財富的增長以及金融市場的發展,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發展非常迅速,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個人理財業務正在成為國內各商業銀行新的利潤增長點。個人理財,又稱理財規劃、理財策劃、個人規劃等,根據美國理財師資格鑒定委員會的定義,個人理財是“制定合理利用財務資源,實現客戶個人人生目標的程序”。國際理財協會對個人理財的定義是“理財策劃是理財師通過收集、整理顧客的收入、資產、負債等數據,傾聽顧客的希望、要求、目標等,在專家的協助下,為顧客進行儲蓄策劃、投資策劃、策劃、策劃、財產事業繼承策劃、經營策略等生活設計方案,并為顧客進行具體的實施提供合理的建議。”我國銀監會在20xx年頒發的《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管理暫行辦法》中指出:“個人理財業務,是指商業銀行為個人客戶提供的、財務規劃、投資顧問、資產管理等專業化服務活動。”[1]
二、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主要風險及成因分析
(一)缺乏戰略規劃,導致決策風險
商業銀行開展個人理財業務時面臨的最重大的風險就是決策風險,它甚至影響著其他風險的產生。面對復雜多變的客戶需求和激烈的同業競爭,如果自身缺乏有效和長期的戰略規劃和謹慎的風險意識,就會出現決策風險。銀行以客戶為中心開發產品、制定戰略規劃,第一步就是確定目標客戶。目前,各家銀行進行理財服務時,大都以高端客戶為目標,為他們盡可能提供豐富的理財產品,而忽略了中、低端客戶的理財需求,這導致了各家銀行在戰略決策上具有盲從性,缺乏足夠的`市場研究,造成產品服務同質化,加大了決策風險。
(二)內控制度不完善,造成操作風險
操作風險是由于不完善或失靈的內部程序、人員、系統或外部事件而給商業銀行造成損失的情況。由于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內控機制正處于逐步完善的過程中,內控執行不嚴格、人員業務能力有限,以及外部的欺詐加大了個人理財的風險程度。個人理財業務的內控執行不嚴格,柜臺人員和理財人員挪用或盜取客戶資金的機會增加,或者為客戶提供服務時代替客戶操作,產生損失后出現不必要的糾紛。
(三)忽視信息披露,產生信譽風險
商業銀行時下開展的個人理財業務,其實并不規范,如果站在風險角度進行評估,可以說是透支銀行信譽。部分銀行對個人理財產品推銷宣傳中存在誤導,夸大預期收益率;有的甚至將幾年的預計最高收益累加;有的在協議中,重點描述了保證本金安全和高收益率,風險揭示過于簡單。這些宣傳有可能導致一般投資者在追求高收益的同時,忽視并低估了隱含的風險。并且大部分理財產品中,投資者無提前終止權,僅是銀行保留了單方提前終止的權利,且缺乏協商與告知的程序,投資者很難行使應有的知情權和監督權。
(四)員工的職業操守意識淡薄,引發風險
個人理財師的職業操守很大程度上反映出銀行理財服務的水平。現實中,個人理財師為追求業務的增長往往在銷售理財產品時會盡力向客戶推薦當期銀行的主打產品,而沒有向客戶揭示產品的潛在風險,或將預期收益宣傳為保證收益來誤導客戶。這種強調保本、淡化風險的行為將給銀行帶來重大負面影響。而且,掌握著客戶大量私人信息的個人理財師還有可能未經客戶同意,向第三方泄漏客戶的相關資料和服務與交易記錄,使廣大客戶對銀行各種業務的信任度降低,對銀行造成不利影響。
(五)不能有效評估客戶的個人信用,造成信用風險
目前,由于還沒有完善的相關制度作保障,我國的個人信用體系尚未建立,并且在我國傳統的“量入為出”的消費觀念下,許多消費者的信用記錄還是零。在這樣的背景下,銀行在個人理財業務中進行信貸服務時,客戶基礎信息的缺欠就加大了對個人貸款的風險評估難度。此外,個人理財的服務對象是廣大的個人客戶,銀行提供服務的前提是能夠以較低的了解客戶的履約意愿和履約能力。如果成本過高,就會因為個人業務固有的分散性而降低業務收益,不利于規模經營。因此,銀行不會花高額成本對個人信用進行全面評估。由于缺乏咨詢和調查客戶資信的有效手段,銀行難以對客戶的財產、個人收入的穩定性等狀況做出正確判斷,信用風險便由此產生。
三、我國商業個人理財業務風險策略
(一)加快風險管理體系的建立
商業銀行開展個人理財業務針對的是個人,因此該業務的風險管理不同于以往,應當建立適應個人理財業務的風險管理體系。首先,銀行應該意識到個人理財業務面臨的多種風險,并在事前進行全面的風險識別和評估,確定銀行所能承受的風險程度,并且對應銀行可承受的風險程度進行指標量化,針對不同的風險進行不同的風險限額管理。其次,銀行應該建立有效的內部審核監督機制,保證銀行各相關部門都必須在規定的限額內進行交易,以及各項操作過程的規范性。最后,銀行應對理財產品進行充分的信息披露,及時向客戶提供銀行所持有的所有相關資產的賬單和其他有關報表與報告,完善外部的監督機制,從而減少風險。
(二)完善內部控制制度,提高理財人員素質
站在客戶面前的理財師應該是根據客戶實力和風險承受力,為其規劃出一整套資產配置方案,將各種銀行理財產品組合到一起,按照風險高低做一個理財計劃。商業銀行的個人理財業務作為一項新業務,由于涉及面廣、情況復雜、服務要求高等特點,應加強對個人理財客戶經理的培訓和對業務高級人才的培養,建立起一支以個人客戶經理為主的理財隊伍,減少風險。個人客戶經理制要求理財人員不僅要了解銀行的各項產品和功能,還要掌握、、房地產等行業的相關知識。我國商業銀行理財人員具備理財策劃師資格的人不多,且理財人員素質的提高需要大量細致的工作,加強建立系統、規范、高效的個人客戶經理培訓體系,推動理財人員資格認證是目前較為可行的方法之一。此外,還應高度重視理財營銷過程中的合規性管理。商業銀行應禁止理財業務人員進行大眾化推銷;禁止理財業務人員誤導客戶購買與其風險認知和承受能力不相符合的理財產品;禁止有意歪曲或隱瞞理財產品的重要信息。商業銀行應對現有理財產品的廣告或宣傳的內容、形式和發布渠道進行全面審核[3]。
(三)加強員工職業建設,防范個人理財業務中的道德風險
防范個人理財業務中道德風險的一個重要措施就是提高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尤其是個人理財師要有更為嚴格的職業道德操守。我國銀監會20xx年9月29日頒布的《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風險管理指引》中的第十九條就規定:“商業銀行應當根據有關規定建立健全個人理財業務人員資格考核與認定、繼續培訓、跟蹤評價等管理制度,保證相關業務人員具備必要的專業知識、行業經驗和管理能力,充分了解所從事業務的有關法律法規和監管規章,理解所推介產品的風險特性,遵守職業道德。”
(四)建立全面的信息披露制度,維護銀行較高的行業信譽
銀行應建立全面的信息披露制度,保證客戶應有的知情權和監督權,從而維護銀行固有的較高信譽。在全面的產品信息披露制度下,銀行要將對某個產品風險做定性和定量分析、采取的風險管理策略、具有可比性的數據提供給客戶。對操作風險、法律風險等難于定量的風險,銀行也應當披露其檢查、發現和處理風險因素的內部程序和組織機構。商業銀行向客戶提供的所有可能影響客戶決策的材料,銷售的各類投資產品介紹,以及對客戶投資情況的評估和分析等,都應包含相應的風險揭示內容。
(五)建立個人信用體系,有效評估信用風險
建立科學有效的個人信用體系是銀行控制風險的前提保證,而體系的核心是個人信用制度。基于目前還沒有建立統一、專業的信用機構,銀行為了化解信用風險,必須在其審批個人理財產品消費資格的過程中扮演好信用機構的角色。商業銀行可以在其內部以信用卡個人信息資料為基礎,將其他各專業部門保存的個人客戶信息資料集中起來,建立全行性個人客戶信用數據庫,并建立信用缺失的預警機制。同時,加快建立國內各機構之間的信息交換制度,信息的共享將使銀行更加高效、準確地做出決策。[4]
四、總結
個人理財業務在我國雖然正在蓬勃發展,但它畢竟還是屬于發展的初級階段,在發展過程中會出現一些新的風險和問題。如何根據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發展中存在的風險點,制定適合自身個人理財業務發展的風險防范對策,是當前商業銀行應該關注的一個課題,也是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穩固發展的重要保證。市場風險是個人理財業務的主要風險。針對這一風險,商業銀行應該在內部采取有效的途徑和方法,圍繞個人理財業務風險管理的理念、管理體系、管理技術等方面進一步加以改進。只有有效的風險管理,才能促進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長期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2]李姝婉.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風險管理[J].四川管院學報,20xx(1).
[3]王守龍.現行商業銀行內控機制研究[J].科技創新導報,20xx(20).
[4]呂全波.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管理辦法與風險控制實施手冊[M].北京:中國知識出版社,20xx.
個人理財論文 篇9
個人理財業務是一項新興業務,在我國尚處于發展初級階段,潛在市場巨大,是銀行業務新的利潤增長點。當前,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導致股市、樓市的風險加大;央行多次降息,使居民儲蓄收益下降。具有批量大、風險中等、業務范圍廣、經營收入穩定特點的個人理財業務炙手可熱,成為各家金融機構競相追逐的空間。面對新形勢,發展個人理財業務,對農村信用社顯得尤為重要和迫切。
一、個人理財業務的定義及分類
個人理財業務是指商業銀行為(含農村信用社,下同)個人提供的財務分析、財務規劃、投資顧問、資產管理等專業化服務活動。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按照管理運作方式不同,分為理財顧問服務和綜合理財服務。理財顧問服務,是指商業銀行向客戶提供的財務分析與規劃、投資建議、個人投資產品推介等專業化服務。綜合理財服務,是指商業銀行在向客戶提供理財顧問服務的基礎上,接受客戶的委托和授權,按照與客戶事先約定的投資計劃和方式進行投資和資產管理的業務活動。
二、農村信用社個人理財業務發展現狀
近些年,農村信用社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拓寬了中間業務的空間,拓展了資金運用渠道,開辟出了一條新的發展道路。但縱觀現實,新興事物的發展,一方面起到了添磚加瓦的作用;另一方面不可避免地會產生不利的因素制約發展。
1、個人理財業務的金融領域創新不足。目前,農村信用社對個人理財業務的創新主要停留在理財產品和服務層面,缺乏對流程、結構、組織、戰略等方面全方位的創新,深層次的理財業務還無法開展。現有的理財產品幾乎都是從傳統的存貸業務分離發展出來的結構性理財產品,奉行拿來主義,幾乎都是復制品,存在同質化、單一化,缺乏自主創新。投資領域無外乎證券、外匯、保險、基金等投資產品的組合。
2、個人理財業務的人力資源準備不足。個人理財業務是一項綜合性業務,要求理財人員必須全面了解理財產品的各項功能,熟練掌握投資、銀行、保險、法律、稅收、財務等多方面知識,具備豐富實務操作經驗,并有良好的交際和組織協調能力。現階段,農村信用社缺乏專業理財師隊伍,理財人員大多由客戶經理兼職,素質不全面,且大部分未經過系統培訓。因此,培養和選拔高素質的理財客戶經理已成為開展理財業務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
3、個人理財業務的系統技術支持不足。個人理財業務需要一套完整的理財分析軟件。目前,大部分農村信用社電腦網絡和電子化服務還很不完善,ATM機數量少,電話銀行還不普及,手機銀行、網上銀行剛剛起步,根本無法對應龐大的零售客戶群體。
4、客戶對個人理財業務風險認識不足。農村信用社服務對象主要是農民,市場定位主要面向廣大農村市場,個人理財業務既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也存在巨大的風險。一方面理財機構不能替客戶直接投資,也不能對個人資產進行全權管理,更不能代客實際操作,理財業務的風險必須由客戶自己來買單。但是,農村市場的客戶知識水平低下,觀念保守,所受教育程度不高,對金融理財缺乏認識,對風險認識不夠,一旦投資出現風險,就將責任歸咎于信用社;另一方面由于普及性金融教育嚴重滯后,加上農信社理財人員在宣傳營銷理財產品時,過分宣傳產品的收益,對潛在風險揭示不充分,導致客戶對風險與收益認識不足。
三、農村信用社個人理財業務發展策略
盡管個人理財業務發展存在諸多的不利因素,然而從事物的.辨證角度看,發展個人理財業務必然存在諸多利好的因素。當前,農村信用社可以充分利用網點優勢、地緣優勢、人緣優勢,通過發展個人理財業務實現內涵式的經營規模擴張,達到降低成本、分散風險、提高盈利水平的目的。
1、優化理財業務人力資源,構筑人才儲備金庫。目前,農村信用社人員結構尚不能適應個人理財業務發展的需要。因此,優化人力資源,構筑人才儲備庫成為當務之急。應該從現有員工優選或從社會吸納一批具有證券、保險、基金等方面的專業證書,具備各種投資市場知識,懂得營銷技巧,通曉客戶心理的高素質理財人員隊伍,為不同職業、不同消費習慣、不同文化背景的各類人士提供理財服務。同時,要逐步建立銀行、證券、保險等行業系統橫向聯合培訓制度,對理財人員實行跨行業的崗位交流,使其盡快熟悉銀行、證券、保險等行業的各類業務,能夠進行金融業務和相關業務的獨立操作。
2、創新個人理財業務品種,延伸理財金融領域。農村信用社要以“客戶”為中心,根據客戶的需求,拓寬理財領域,豐富產品內容,有差別地、選擇性地進行金融產品的營銷和客戶服務,根據客戶在不同的階段、不同的行業、不同的風險偏好,設計一個個性化的理財計劃。以創新理財產品為支撐點,充分發揮農村信用社在信息、設備、人才方面的優勢,做好理財業務技術性研究。提供關于存款、股票、債券、基金、保險等金融資產的最佳組合方案,設計適合農民的理財產品,針對農村居民的經濟、生活和金融知識水平,開發符合農民理財需要和理財心理、操作簡單方便且風險低、收益穩定、能隨時贖回的金融理財產品。以銀行卡為載體,對已有的個人金融業務品種、功能進行整合、完善,借助多功能銀行卡推動個人消費、外匯、證券、保險、基金、債券、代理收付、消費信貸等各種個人金融業務的發展。
3、完善理財客戶信息資料,加大研發業務系統。開展個人理財業務只有細分市場,充分掌握客戶信息,開發配套的業務系統,才能進行產品的研發、創新,才能進一步增強市場競爭力。建立個人理財客戶信息資料。農村信用社應根據客戶在單身期、家庭形成期、家庭成長期、子女教育期、家庭成熟期、退休期等不同階段中,對客戶的價值貢獻度和承受風險的能力進行分析,對客戶市場進行細分,分類建立個人理財業務客戶資料信息庫。為理財人員提供必要的金融分析工具,為客戶提供個性化的理財建議,提供及時細致的全面服務,幫助理財人員快速滿足客戶的基本理財需求。
4、大力開發個人理財業務系統。農村信用社要集中資金開發相對完善的、與時代基本同步的、符合農村信用社實際的計算機應用軟件,更新落后的硬件設備,增添新型業務機具,加快建立全國農村信用社計算機網絡系統,實現區域性、系統性聯網,建立信息共享通訊網絡,為個人理財業務發展創造技術和信息條件。盡快發展網上銀行、電話銀行等,利用網絡技術,向個人客戶提供以存款為基礎的個人匯兌、結算、代理、投資、咨詢、評估、理財等業務,真正為個人客戶提供高效、快捷、安全、可靠的服務。
5、加強金融理財知識教育,轉變客戶理財觀念。客戶是個人理財業務開展的基礎,提高消費者金融知識水平、金融風險識別和防范能力,是個人理財業務市場良性健康發展的基本條件。因此,農村信用社要對客戶進行教育,提供相關培訓,構建業務咨詢信息平臺,提升其理解金融理財產品和服務的知識,樹立風險意識,接受“買者自負”的理財觀念。
個人理財論文 篇10
一、金融投資行為理論分析
金融投資行為理論悄然興起于上世紀80年代。其在博弈論和實驗經濟學被主流經濟學接納之際,對人類個體和群體行為研究的日益重視,促成了傳統的力學研究方式向以生命為中心的非線性復雜范式的轉換,使得我們看到了金融理論與實際的溝壑有了彌合的可能。金融投資行為理論以期望理論、行為組合理論和行為資產定價模型為其理論基礎,并將人類心理與行為納入金融的研究框架,具體體現為以下幾個模型:
首先,BSV模型。BSV模型認為,人們進行投資決策時存在兩種錯誤范式:其一是選擇性偏差,即投資者過分重視近期數據的變化模式,而對產生這些數據的總體特征重視不夠,這種偏差導致股價對收益變化的反映不足。另一種是保守性偏差,投資者不能及時根據變化了的情況修正自己的預測模型,導致股價過度反應。
其次,DHS模型。該模型將投資者分為有信息和無信息兩類。無信息的投資者不存在判斷偏差,有信息的投資者存在著過度自信和有偏的自我歸因。過度自信導致投資者夸大自己對股票價值判斷的準確性;有偏的自我歸因則使他們低估關于股票價值的公開信號。隨著公共信息最終戰勝行為偏差,對個人信息的過度反應和對公共信息的反應不足,就會導致股票回報的短期連續性和長期反轉。
再次,統一理論模型。統一理論模型區別于BSV和DHS模型之處在于:它把研究重點放在不同作用者的作用機制上,而不是作用者的認知偏差方面。該模型把作用者分為“觀察消息者”和“動量交易者”兩類。觀察消息者根據獲得的關于未來價值的信息進行預測,其局限是完全不依賴于當前或過去的價格;“動量交易者”則完全依賴于過去的價格變化,其局限是他們的預測必須是過去價格歷史的簡單函數。
最后,羊群效應模型。該模型認為投資者羊群行為是符合最大效用準則的,是“群體壓力”等情緒下貫徹的非理性行為,有序列型和非序列型兩種模型。在序列型模型中,投資者通過典型的貝葉斯過程從市場噪聲,以及其他個體的決策中依次獲取決策信息,這類決策的最大特征是其決策的序列性。非序列型則論證無論仿效傾向強或弱,都不會得到現代金融理論中關于股票的零點對稱、單一模態的厚尾特征。
二、對金融投資者的個人行為分析
1。多為投機心理,短期行為嚴重
我國很多證券投資者入市并不是看重上市公司真實的投資價值,而是企圖從中獲取超額回報。絕大多數的投資者入市的主要原因是為通過股票的買賣價差而獲利,這類人群多是為賺錢買賣差價進行短線操作;只有少數投資者進入股市是為了獲得公司分紅收益;38%的投資者因有閑置資金而,把股市看成是一個長期投資場所。高比例的企圖賺取短期收益群體的存在是一個十分危險的信號。博取短線利潤群體的過大是我國證券市場行情波動幅度。驚人的重要原因,這也是造成證券市場不穩定的主要原因之一。從投資者入市動機上分析,就已經預示著我國證券市場投資者短期行為比較明顯。
我國個人投資者更多的是短線投資、投機,而沒有把股票作為長期的投資。另一方面,股票價格的劇烈波動誘發了一部分人的賭博心理,盲目追求短期利益。由于證券投資者容易產生羊群效應,使這種市場短期行為具有很強的蔓延性,從而極大地加重了投資者孤注一擲的心理,一旦認為找到了機會,就會過高地估計自己的能力,置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不顧,冒險參與高風險的證券投資活動。在我國證券市場中,我國投資者的短期行為特征表現為比較明顯的冒險心理和投機短期行為。
2。投資承受能力差
調查顯示,我國個人投資者以中等收入的工薪階層為主,家庭主要經濟來源為工資收入,參與證券市場的時間普遍較短,證券投資意識很強,但投資經驗相對缺乏,股市投入占家庭金融資產比例較大,這充分說明我國個人投資者的抗風險能力很弱,投資者對投資股市的.“情感依托”強烈。
3。對股票專業知識了解不足
絕大多數個人投資者的股票投資知識來自于非正規教育,主要通過朋好友的介紹、股評專家的講解以及報刊、雜志的文章等獲得;在做投資決策時,投資者大多依據“股評推薦”、“親友引薦”,以及“小道消息”;在投資決策的方法上,兩成以上的個人投資者決策幾乎不做什么分析,而是憑自己的感覺隨意或盲目地進行投資。投資者進行投資決策時過于看重自己知道的或容易得到的信息,而忽視對其他信息的關注和深度挖掘。大多數投資者在評價投資失誤時,往往將失誤歸咎于外界因素,如國家政策變化、上市公司造假,以及莊家操縱股價等,而只有少數個人投資者認為是自己的投資經驗或投資知識不足;大部分投資者對新出現的金融品種如開放式投資基金的認知程度有限。
三、結語
總體來說,我國的股票市場中對于股票價格的影響因素過多,政策因素、大戶操作因素,這說明中國股市不符合經典金融理論對于市場是有效的基本假設;同時,投資者所表現出來的特點也不符合經典金融理論中,投資者對于風險總是厭惡的基本假定:在收益時,股民表現出對已有收益的貪婪,以及賭博心理,而在被“套牢”時,又寧愿苦苦等待,以待反彈機會。這些特點都說明中國股民的投資心理符合金融投資行為理論的期望理論。
參考文獻
[1]何問陶王金全:行為金融理論的發展及述評[J]南方金融,20xx,(12)
[2]陽建偉蔣馥:行為金融:理論、模型與實踐[J]。當代經濟科學,20xx,(04)
[3]楊勝剛吳立源:非理性的市場與投資:行為金融理論述評[J]。財經理論與實踐,20xx,(01)
[摘要]金融投資行為理論基于心理學的原則,把金融投資過程視為一個心理過程。循著金融投資行為理論的思路,對我國股票市場進行分析,探討金融投資行為理論對我國金融投資個人行為的影響。
個人理財論文 篇11
一、國內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概述
(一)個人理財業務的概念
個人理財是指個人資產通過銀行專家的理財服務實現保值增值的過程。而個人理財服務是指銀行利用掌握的客戶信息與金融產品,通過發掘客戶需求,幫助客戶分析自身財務狀況,制定個人財務管理計劃,并幫助客戶選擇金融產品的一系列服務過程。具體的講,我國當前個人理財業務,就是專家根據客戶的資產狀況和對風險的承受能力,為客戶提供專業的個人投資建議,幫助客戶合理而科學地將資產投資到股票,債券,保險和儲蓄等金融品種中,以實現個人資產的保值增值,從而滿足客戶對投資回報與風險的不同要求。
商業銀行的個人理財是商業銀行利用其網點、技術、人才、信息、資金等方面的優勢,以自然人(或個人客戶)為服務對象,為其提供包括代理投資理財、代收代付、代理保管、轉賬匯兌結算、資金融通、信息咨詢等在內的全方位的綜合性金融服務。
(二)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現狀
長期以來,我國銀行對個人的金融理財服務僅僅局限于儲蓄、代收代付等簡單的業務。可是隨著個人財富的增長和金融市場的發展,各家商業銀行的個人理財業務迅速發展起來。以1996年中信實業銀行最早推出的“私人理財中心”為開始至今的10年期間,在以銀行、基金公司、保險公司為主體的基礎上,各家機構紛紛推出相應的理財產品和服務。20xx年6月,上海出現了以楊韶敏等6位理財員命名的理財工作室,這標志著我國銀行業在個人理財服務上進入了一個新階段。近幾年來,國內商業銀行經過對個人理財業務的研究和探索,已經普遍認識到了開展個人理財業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個人理財中心”“理財工作室”在紛紛設立,新的金融產品也在不斷地推出,國內幾乎所有商業銀行都將該業務的開展作為競爭優質客戶的重要手段核心的經濟效益增長點。
二、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存在的問題
(一)理財產品單一,存在同質化
目前國內各商業銀行盡管都有各自不同的理財品牌,如招商銀行“金葵花”理財品牌,中信實業銀行的“理財寶”品牌,工行的“理財金賬戶”等。但它們的業務范圍更多的只是把現有的業務進行重新整合,大都集中在個人信貸、代收代付、信息服務等基礎性理財產品上,關于投資類理財產品相對較少,更談不上結合客戶的投資偏好和資金實力,為客戶提供個性化的理財計劃。同時,我國各家商業銀行的個人理財業務趨同現象嚴重,一家能做的.業務,別人可以很快“復制”,一家銀行剛剛開發出新產品,其他商業銀行立刻就能跟進,盡管名目互不雷同,但功能特點類似、投資收益相當,各行間的差異就主要表現在代客理財的重點略有不同。
(二)金融分業經營的政策體制,限制了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發展空間。
由于目前國內金融業尚處于分業經營階段,銀行、證券、保險三大市場相互割裂使得銀行無法利用證券和保險這兩個市場為客戶實現增值,這大大制約了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空間,導致個人理財業務過程中的個性化服務只能在較低的層面操作,因而,目前的銀行個人理財業務基本上還是停留在咨詢、建議或投資方案設計等層面上,還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理財。
(三)專業理財人員的缺乏
銀行個人理財業務,是一項知識性、技術性相當強的綜合業務,涉及到市場、資本、金融、投資、貿易、法律等各個領域,對從業人員的專業素質要求非常高。它要求理財人員不僅要全面了解銀行個人業務的各項產品和功能,還應掌握資本、證券、保險、投資、期貨、房地產等相關金融知識,具有綜合性強、靈敏度高、涉及面廣等特點。但我國商業銀行現有的個人理財服務人員,多是原來從事傳統銀行業務的員工,對證券、保險等專業知識知之不多,文化素質也普遍不高,理財建議還只是停留在為客戶提供儲種選擇、個人存單質押等與傳統儲蓄業務相關的服務上,而未能真正為客戶提供適當的理財建議,不能讓客戶了解理財的核心和含義,只會讓客戶感到自己離理財服務越來越遠。
(四)營銷宣傳渠道單一
國內商業銀行目前在經營管理上基本上都將對公業務和個人業務分開,在對外營銷中,還是個人歸個人的,公司歸公司的,沒有形成聯動營銷,資源未能得到充分的利用。對于個人理財產品的推介,僅限于柜臺、少數的個人理財中心、理財室,分銷渠道建設落后,未能將客戶經理、物理網點、電話銀行、網上銀行等多種有形無形的營銷渠道有效地整合在一起,難以形成交互式、立體式的營銷網絡。在個人理財服務方面所做的宣傳,也極其有限,即使做了一些廣告,也是零打碎敲,沒有很好地策劃。
三、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發展對策
(一)理財產品以及服務多樣化原則
開展個人理財業務,必須滿足不同層次客戶的需要,不同年齡、職業客戶,其理財要求各不相同,因此要有針對性地研究、開發、設計出不同的理財產品,并由單一的儲蓄業務向多元化的銀行資產、負債、中間業務一體化發展,不僅要提供銀行結算、授信、咨詢、代理業務等“一攬子”服務,還要提供保險、稅務等銀行代理的社會綜合性服務,以滿足客戶要求的多樣性。
(二)做好市場細分,實行差別化服務
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國內銀行逐步引入市場細分理念,確立以客戶為中心的經營理念,以目標客戶為基礎,為客戶“量身定做”個人理財產品,有差別地、選擇性地進行金融產品的營銷和客戶服務,把有限的資源用于能為自身業務帶來巨大發展空間和市場的重點優質客戶。我們不僅可以根據客戶收入高低進行市場細分,還可通過客戶的年齡層次進行市場細分。在市場細分中,抓住目標客戶群,進行更進一步的細分,以便提供更好的服務
(三)加強復合型個人理財人才的培養
個人理財服務是一項知識密集型產品,從業人員若沒有豐富
的相關專業知識,是不能夠勝任這項工作的。因此,商業銀行應培養一批高素質的理財客戶經理和熟悉多方面金融業務的理財專家,他們具有相關的金融理論知識和財務分析知識,具有市場分析能力和市場投資技巧,在個人理財業務中,能夠為顧客提出詳盡具體的規劃,并根據客戶的實際財務狀況、風險偏好、個人目標等因素,對投資工具的種類和投資的回報率做出詳盡的分析說明,使理財服務能真正立足于理財。
(四)加強橫向聯合,降低分業限制影響
當前,由于政策、法律的限制、我國金融機構只能分業經營,銀行不能涉及證券、保險業務,也就不能給客戶提供綜合理財業務。因此,在這種形勢下,銀行應積極參與,加強與證券、保險和基金管理公司以及房產商、汽車商等高檔消費品商家的合作,一方面可以設計更多適應理財業務的新產品,另一方面,可以利用網絡優勢,依托信用資源,拓展基金業務,推進保險代理,加強銀企合作,從而促進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
四、結束語
總之,我國商業銀行的個人理財業務正處于新興階段,需要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實現從單一的銀行業務平臺向綜合理財業務平臺轉變,從單一網點服務向立體化網絡服務轉變,通過一系列不斷的完善和發展為我國的銀行業帶來收益。
參考文獻
[1]宋華,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安徽冶金科技職業學院學報,20xx,(1)
[2]劉珊,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探討[J],價值工程,20xx,(2)
[3]孫艷榮,我國商業銀行開展個人理財業務存在的問題[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xx,(6)
[論文關鍵詞]商業銀行個人理財
[論文摘要]針對我國商業銀行新興發展的個人理財業務,本文通過對目前個人理財理念及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現狀的研究,指出了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對策,以此促進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
個人理財論文 篇12
摘要:
投資理財專業學生個人理財方案設計實訓,是一門重要的實踐指導課程,通過實訓,學生在熟悉各種理財工具的特點和客戶的基本財務狀況、風險偏好的基礎上,綜合運用各種理財工具設計出比較完善的理財組合方案。
關鍵詞:
投資理財專業;個人理財方案設計;實訓
一、理財規劃方案范例:
劉先生夫婦年收入共12萬,孩子10歲,教育年支出0.2萬,現全家年醫療費用支出1,000元,每年生活費用支出55,000元,除社會醫療保險、少兒醫療保險之外,無任何其他保險。擁有固定資產自用房現值50萬,銀行存款現值1萬,年利息收益率3%,開放式基金投資12萬元,收益率預計6%。具體資產情況如下:
二、具體解決方案
根據結合財務指標表的數據,本案例的財務狀況整體有兩個顯著的特點:流動性比率較低;家庭備用金不充足;家庭保障完善,投資收益單一且不穩定。另外,客戶所遞交的信息材料已剔除近期開支目標、三年后將增加孩子的教育支出,以及對夫妻雙方父母的支出預算。我們建議因整個家庭財務流動性缺乏安全保證;對于意外事件發生的'保障措施弱;流動的閑置資金少,所以應有合理的資產優化配置方案,以增加流動資金比率,提高投資收益率,擴大投資收入。
(一)策略與建議
本理財規劃方案的目標是通過對現金流、資產負債情況以及投資領域的調整,達到合理配置家庭資產分配和金融資產結構,實現保值和增值,同時完善三口之家的綜合保險計劃。
1.現金規劃建議
每個家庭都要準備足夠的備用金,主要是用來應付諸如暫時性失業,突發事故等意外的情況而引發的現金需求。無充足的家庭備用金儲備,會令家庭財務安全系數降低,建議增加結余比例。夫婦工作都很穩定,每年的節余比率達到0.54,因此建議以月支出的3倍金額作為家庭準備金,以活期存款的方式存入銀行隨時取用。1個月的家庭月支出作為流動資金,以銀行活期存款的方式來持有,以支付日常的生活開銷;家庭月支出的 4倍作為預防性金額,以貨幣市場基金的方式持有,以便在可以隨時取用的同時獲得更高些的收益。
2.建立家庭保障計劃
目前除孩子有少兒醫療險外,夫婦雙方沒有任何商業保險。從收入結構上看,夫妻雙方工資收入占家庭年收入的94%,也就是說,一旦發生意外致使身故或失能,將導致收入中斷,給家庭帶來巨大損失。一般來講,家庭保險保障,雖然有社會醫療保險做保障,但仍建議增加夫妻雙方購買一些保險產品,以為家庭提供全面的保障。具體建議如下:
3.資產增值計劃
您是一位穩健的投資者,偏好基金投資。投資基金由基金管理人管理和運用資金,從事股票、債券、外匯、貨幣等金融工具投資,以獲得投資收益和資本增值。對于這樣不太熟悉或者沒有時間關注金融市場的消費者來說,投資開放式基金是簡單而有效的途徑。長期投資根據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做適當的選擇即可。
4.遺產管理規劃建議:
因夫妻雙方年齡以近中年,建議提前做好遺產管理規劃,以令子女受益更多。
(二)理財效果預測
增加備用金儲備,建議拿出一定比例的金額增加保險資金投入,家庭保障會更完善更安全;投資股票、基金、債券,期貨交易,外匯,結合經濟環境部分的分析,股票市場雖步入低谷,但必會繁榮,績優股和價值被低估的股票,相應的基金必然會帶來客觀的資本利得收入,外匯如日元等亞洲板幣種會由于人民幣升值也會帶來收入。這樣個人現金流量表更加穩健。通過現金余額的增加,會使客戶償還短期債務的能力增大;金融資產的多樣性會降低只有48%的股票所造成的風險,而且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收益率。這樣在負債沒有增加的前提下,資產負債表結構會合理化,凈資產額會得到有效的提高。
從總體來看,因個人現金流量表更加得到穩定,資產負債表的結構更加合理,客戶財務狀況必然會更加穩健。
個人理財論文 篇13
在當前負利率的環境下,銀行存款一方面面臨來自外部非銀行金融機構的激烈競爭,另一方面又受制于內部體系嚴格的存貸比監管,導致商業銀行主要通過大量發行理財產品進行存款競爭。因此,近年來各家商業銀行紛紛加大了對理財產品的發行和推廣力度。
一、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機制存在的問題
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起步晚,發展不規范的情況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信息披露不充分
目前公眾對于銀行理財產品高收益的疑慮大多是由于大量銀行理財產品投向不清、信息不公開不透明造成的。不少銀行的理財銷售人員給投資者介紹產品時避重就輕,通常會重點強調產品的本金相對安全以及預期收益率可以達到的具體數據,而對產品存在的風險以及最終收益可能為零卻提示不足,這種銀行對理財產品的風險揭示不足很容易給投資者帶來認識障礙。理財產品籌集的資金是投向股市、基金、外匯市場、債券市場還是其他領域,一般來說消費者并不是特別清楚,而商業銀行也不會特別說明在不同市場間操作是如何實現的,以及如果可以取得高收益又將伴隨怎樣的高風險。而按照國外的標準,理財產品銷售時不僅要對投資方向等具體內容進行詳細說明,還要注明不同預期收益率的實現概率。在投資期內,銀行也沒有定期向投資者公布資產配置及產品收益的情況,并對產品可能出現的風險及時給予披露。而且很多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的宣傳材料晦澀難懂,也沒有提供必要的舉例,除了存續期限、認購起點和預期收益能夠容易理解外,一般的投資者根本就看不懂其它的內容。
(二)從業人員素質不高,缺少專業團隊
理財業務是一項綜合性的.業務,它不但涉及稅收、財務、會計、法律、投資、銀行、保險等各方面的理論知識和實務操作,還需要經辦人員具有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和組織協調能力,因此對從事理財業務的人員要求極高。雖然國內商業銀行在建立理財中心后,也配備了理財經理來為客戶服務,但是目前這些理財經理的專業性較弱,能具備上述能力的綜合性人才較少。這也使得國內商業銀行的個人理財服務一直停留在產品推銷的層次,而不能提供專業的理財規劃,給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帶來阻礙。
(三)沒有形成品牌,缺乏服務理念
目前,國內商業銀行在個人理財產品的品牌建設方面的觀念比較淡薄,對理財品牌的管理和維護不到位,從而使得理財產品在客戶中的認知度不高。雖然受到國外銀行營銷戰略的影響,國內商業銀行開始重視理財品牌的創立,但是與國外還是存在一定差距。在理財產品品牌的傳播過程中基本上是單向傳播,并沒有重視客戶的反饋意見,沒有形成統一的理財產品品牌傳播理念和傳播體系。目前的工作人員單純的將個人理財理解為向客戶推銷產品,至于風險的大小、理財計劃的制定、投資規劃的設立等意識較為缺乏,只將品牌營銷作為工具技巧,忽視了品牌理念的注入與支撐,這也嚴重阻礙了個人理財業務的開展。只有把理財的理念、產品和服務結合起來,理財品牌才能深入人心。
二、深入完善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機制的應對策略
(一)建立完善的信息披露機制
商業銀行應堅持審慎、穩健的原則對理財資金進行科學有效地投資管理,將理財業務的投資管理納入總行的統一管理體系之中。從事理財業務的商業銀行在設計發售產品時,應向投資者全面詳細告知投資計劃、產品特征及相關風險;商業銀行要定期向投資者披露投資狀況、投資表現、風險狀況等信息。發生重大收益波動、異常風險事件、重大產品贖回、意外提前終止和客戶集中投訴等情況,各商業銀行要及時報告銀監會或其派出機構。各家商業銀行要真正建立起理財業務風險控制機制、理財業務的服務及投訴受理機制、人民幣理財業務的信息披露機制。監管當局在下發的文件中明文規定商業銀行需要于產品發行和存續期間在理財產品說明書中定期充分披露所投資的銀行存量貸款的風險一收益特征及五級分類信息,在存量貸款質量發生重大變化時還要臨時披露。監管當局還應建立對不執行相關規定的商業銀行的處罰政策。
(二)提高從業人員素質,健全考核激勵體制
我國商業銀行必須加大理財人員的培訓力度,組建起一支具有專業理財知識和優秀營銷能力的理財隊伍。組織理財從業人員系統學習諸如證券、保險、期貨、外匯、房地產等方面的專業課程,并通過案例分析等方式使他們能夠綜合運用各種知識,根據實際情況對客戶進行正確的分析與判斷,提供合適的理財方案。要求從業人員不僅具有嫻熟的公關技能,而且具有相當的金融理論知識經營管理水平以及對市場的極高悟性;有科學的決策能力,能夠對市場上幾類金融產品進行比較分析、綜合評價,根據客戶需要選擇理財產品;能夠根據經濟發展的走向適時調整理財策略和理財工具,完善理財計劃。因此培養高水平的理財人員是一個長期而系統的工程,所以商業銀行要將培訓形成制度,定期進行,不斷更新客戶經理和從業人員的知識,更好地適應個人理財業務發展的需求。同時吸納和引進專業人才進行產品創新、資產配置、風險估算等業務。
(三)樹立品牌,傳播理念
商業銀行應該重視個人理財的概念推廣和市場培育,引導客戶建立正確的理財觀念,打造理財市場的專業品牌。注重銀行品牌與理財產品品牌的結合,建立品牌的關聯度,借助銀行整體品牌促使理財產品被顧客認可,還能使顧客圍繞理財產品加深對銀行品牌的信任,從而提升銀行整體品牌。同時充分發揮物理網點和員工優勢借助媒體和中介機構加強宣傳和引導。以信息技術和網絡為依托,以“網上銀行、手機銀行及多媒體服務中心”為服務載體,為客戶提供“任何時候、任何地點、任何方式”的理財服務。
個人理財論文 篇14
論文摘要:理財業務是商業銀行推進綜合化經營戰略的重要載體和提高中間業務收入的重要手段。我國商業銀行理財業務尚處于起步階段,當前具有以信托貸款產品為主導,產品呢預期收益趨向合理,分成服務體系開始構建等熱點。產品風險揭示不足,品種結構不合理以及粗放式發展等問題仍然存在。我國商業銀行需要重新考察和研判市場方向,發揮理財業務對經營轉型的重要作用;打造卓越品牌形象與特色服務,獲取客戶的持久信任與忠誠;加大創新力度,探尋理財市場發展新空間;同時,由單一產品向綜合平臺轉變,由大眾化產品向分層次服務轉變;建立健全理財業務風險管理體系。
論文關鍵詞: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理財產品銀信合作
金融業的對外開放和市場競爭格局的演變,使商業銀行紛紛推行以轉變經營模式和增長方式為要內容的戰略轉型,金融市場和金融創新環境的日臻完善為銀行理財業務的拓展提供了良好的機遇。在國內外經濟金融環境發生深刻變化的背景下,商業銀行大力發展個人業務有利于熨平經濟波動的負面影響,提升同業競爭綜合實力,拉長盈利成長周期。然而,我國商業理財業務尚且處于起步階段,并受到金融法律制度、金融管理體制和金融市場發育程度等方面因素的制約,在迅猛發展的同時也呈現出一些亟待解決的新問題。本文首先總結了我國銀行理財產品市場的進程及特征,進而對當前理財市場中值得關注的重點問題展開分析,對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未來的發展方向及思路進行探索。
一、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
個人理財業務是指商業銀行為個人客戶提供的財務分析、財務規劃、投資顧問、資產管理等專業化服務活動。按照管理運作方式不同,商業銀行個人業務可以分為理財顧問服務和綜合理財服務。其中,理財顧問服務是指銀行向客戶提供的財務分析與規劃、投資建議個人投資產品推介等專業化服務。在理財顧問服務活動中,客戶根據商業銀行提供的理財顧問服務的基礎上,接受客戶的委托和授權,按照與客戶事先約定的投資計劃和方式進行投資和資產管理的業務活動。在綜合理財服務活動中,客戶授權銀行代表客戶按照合同約定的投資方向和方式,進行投資和資產管理,投資收益與風險由客戶或客戶與銀行按照約定方式承擔。
1、我國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的發展歷程及其動因
20世紀90年代末期,我國一些商業銀行開始嘗試向客戶提供專業化的投資顧問和個人外匯理財服務。2000年9月,中國人民銀行改革外幣利率管理體制,為外幣理財業務創造了政策通道,其后幾年外匯理財產品一直處于主導地位,但是總體規模不大,沒有形成競爭市場。2004年11月,光大銀行推出了投資于銀行間債券市場的“陽光理財B計劃”,開創了國內人民幣理財產品的先河。中小股份制商業銀行成為推動人民幣理財業務發展先鋒的直接原因是,在當時信貸投放高速增長的背景下,中小銀行定期儲蓄存款占比較低,缺乏穩定的資金來源,而發行人民幣理財產品能夠增強其吸儲能力,緩解資金趨緊壓力。
2006以來,隨著客戶理財服務需求的日益旺盛和市場競爭主體的多元化發展,銀行理財產品市場規模呈現爆發式增長的態勢。特別是面對存款市場激烈的同業競爭,國有商業銀行開始持續加大理財產品的創新和發行力度,不斷豐富和延伸理財品牌及價值鏈上的子產品。以工商銀行為例,2005到2007年分別(發行)銷售個人銀行類理財產品190億元、755億元和1544億元,年均增速達185.3%;而2008年僅上半年即累計(發行)銷售個人理財產品5495億元,同比大幅增長6.5倍。憑借網點資源、客戶資源、綜合實習優勢,國有商業銀行目前已經占據國內理財市場的主導地位。可見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的發展是內在需求與外部環境共同作用的結果。面對轉變經營模式、拓展收益渠道的壓力,以及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商業銀行唯有加快理財業務發展的創新步伐,通過負債結構與收益結構的轉變,形成理財產品與儲蓄存款的聯動效應,才能在同業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2、我國商業銀行理財產品運作模式的演進
在人民幣理財產品的初創期,投資方向基本為銀行間國債、央行票據、貨幣市場基金等固定收益工具。在風險管理方面,與初期的外幣理財產品相比,人民幣理財產品則更為規范,客戶資金與銀行自有資金相互隔離。應該說,這一時期的理財產品與商業銀行熟悉、專注并具有傳統優勢的領域,依靠銀行自身的平臺就可以完成產品銷售、資產配置、投資決策、清算分配等職能。
此后,由于銀行間債券市場利率的走低以及資本市場的走強,商業銀行紛紛探索新的理財產品運作模式。一是借助信托平臺進入股票市場、產業投資市場。銀行通過與信托公司合作,將理財資金委托給信托公司,信托公司則以自己的名義,進行股票和實業投資。在此種投資路徑打通以后,理財產品形式上的.創新層出不窮,比如新股申購、信托受益權轉讓以及由債券、股票、信托融資等產品組合而成的資產配置產品等。二是與外資金融機構合作推出結構性理財產品,實現覆蓋全球市場的投資管理。尤其是QDII的推出,打通了人民幣海外投資的通道,擴大了資源配置的半徑,理財市場上出現了大量與利率、匯率、股指掛鉤的產品。
二、我國商業銀行理財產品市場的特點
1、信托貸款類產品成為理財市場的主導
2008年各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發行數量保持快速增長,單手資本市場大幅下挫,投資者風險意識增強銀監會加大商業銀行理財業務規范整改力度等因素的影響,理財產品的品種結構普遍發生顯著變化。子2008年2季度開始,風險相對降低、收益相對穩定的信托貸款類產品大幅增加,并保持迅猛增長的態勢,在各類銀行理財產品中已占據主導地位。如招商銀行全年累計發行“金葵花招銀進寶之信貸資產理財計劃”和“金葵花招銀進寶之票據盈利理財計劃”兩種信托貸款類產品宮674只,在其各類理財產品中的占比達到73.8%。其他各行也紛紛將信托貸款類產品作為理財業務推廣的重點加以集中發行。如工商銀行的“穩得利系列”、中國銀行的“平穩收益計劃”等。信托貸款類產品普遍具有投資標的明確、結構簡單、期限多樣、收益相對穩定等特點。從根本上講,信托貸款類產品的內在特性符合當前階段投資者、商業銀行、借款人和信托公司等各方主體的利益。
2、公益性、專屬性創新產品彰顯理財業務價值
針對“5.12”汶川特大地震災害,部分銀行迅速反應,推出了具有公益性質的創新理財產品。例如,建設銀行在震后第五天就發行了“財富.愛心公益類08年第一期理財產品”,將募集資金的8%通過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定向捐贈于四川災區,并且該產品不向客戶收取認購費、管理費等任何費用。此外,在教師節期間,招商銀行還特別發行了“金葵花招銀進寶之信貸資產教師專享理財計劃”,在原有信托貸款類產品的基礎上賦予了“尊師重教”這一更具意義的內涵。此類以慈善、關愛為主題的理財產品,在很大程度上拓寬了銀行理財業務的發展思路,打破了以往理財業務同質化的常規,深化了理財品牌的內涵與價值,增強了客戶的認同和忠誠度,并有效地提升了銀行的品牌價值和社會形象,對于理財業務的長遠發展大有裨益。
3、產品預期年化收益率更趨規范合理
各銀行理財產品的預期年化收益率普遍趨向于規范合理,與以往部分銀行對新股申購類、結構掛鉤類產品動輒給出40%或50%的預期收益率,甚至“上不封頂”的情況形成鮮明反差。例如,光大已拿回國內“陽光理財同升21號”掛鉤類產品的預期收益率分別為8%、4.5%、1.45%三檔;中信銀行投資于新股申購和信貸資產的“全面配置計劃0807期產品”的預期收益率為4.38%;而農業銀行的“本利年08第15期基金精選型產品”,招商銀行的“金葵花新股申購22期與套利理財計劃”等均有給出具體的預期收益情況。究其原因:一方面,受資本市場低迷以及“零收益”實踐等因素影響,各個銀行給出的預期收益水平更加實際與客觀;另一方面,按照銀監會要求,對于無法提供科學、準確的測算依據和測算方式的理財產品,各個銀行在宣傳和介紹材料中不得給出“預期收益率”或“最高收益率”。盡管有所回落的預期收益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客戶吸引力,但從根本上講,科學的、與實際收益情況吻合的預期收益率將對商業銀行及其理財產品的美譽度和客戶信任度產生積極影響。
4、產品短期化趨勢更為顯著,期限結構日臻完善
與以往同類型產品相比,各銀行理財產品的短期化趨勢更為顯著。以招商銀行為例,其2008年所發行的全部理財產品中,期限在三個月(含)以內的產品數量占比達36.8%,期限在三個月至一年的產品占比達59.7%,而一年期以上的產品僅占全部產品3.5%。此外,其他各銀行也注重短期化產品的研發和推廣,如工商銀行“2008年第65期穩得利增強型信托投資理財產品”的期限為16天;中國銀行的“博弈人民幣理財產品”期限分為14天、21天或1個月。在產品不斷短期化的同時,各銀行也注意產品期限結構的完善。以工商銀行11月份發行的“穩得利”系列產品為例,其包含了29天、75天、90天、12個月等各種期限結構,能夠滿足不同投資者的偏好。
5、理財業務分層服務體系逐步構建,財富管理職能日益凸顯
2008年來,針對中高端客戶的專屬產品不斷增加,銀行理財業務更加注重客戶細分,財富管理職能日益凸顯。舉例而言,交通銀行“得利寶新藍58號產品”和“得利寶海藍31號產品”對普通客戶、交通銀行客戶進行了分層定價,產品預期收益與客戶層次成正比。在交通銀行的財富管理服務體系中,“交銀理財”定位于季日均金融資產5萬元以上的客戶;“沃德財富”地位于季日均金融資產50萬元以上的目標客戶,并提供專屬客戶經理、專屬理財網點、專享增值服務等。同樣,工商銀行也全面升級了“理財金賬戶”服務品質,定期推出“理財金賬戶”專屬理財產品,并通過貴賓理財中心、貴賓客戶服務專線、貴賓網上銀行等各種專屬通道,為客戶提供全新的理財服務體驗。各銀行對中高端財富客戶的重視程度正在不斷提升,市場細分能力的增強和分層服務體系的構建將成為商業銀行財務管理業務發展的重要基石。
三、我國商業銀行理財市場存在的問題
1、信托理財集合資金用于貸款可能引發潛在風險
由于央行對信托貸款利率下線沒有規定,因此信托貸款可以規避商業貸款基準利率下限規定,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借款人的融資成本。另外,雖然從實質上看是商業銀行對用款單位放貸,但由于信托貸款與信托理財資金不在商業銀行表內核算,因此可以規避《資本充足率管理辦法》,不用計提資本,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優化了商業銀行的資產負債結構。基于此,我國大部分商業銀行都開展了與信托掛鉤的理財業務,籌集資金的投向基本上是信托貸款。
信托貸款對銀行和信托公司而言,都屬于表外業務,貸款的信用風險完全由購買理財產品的投資者承擔。在此情形下,銀行和信托公司對借款人一般不會進行授信盡職調查,對貸款用途也不會開展相關的監測工作,特別是貸款大部分在異地使用,就更缺乏有效地貸后管理一旦用款單位出現還款風險,擔保人又不能如期履行擔保責任,將會給購買理財產品的投資者帶來巨大風險,銀行也和信托業雖然對此不負有償還義務,但也將面臨系統性的聲譽風險。
2、對客戶風險提示及信息披露不充分
部分商業銀行在編寫有關產品介紹和宣傳材料時,風險提示不充分,主要體現在未提供必要的舉例說明。風險提示只是簡單的列示。如對保本浮動收益理財計劃“本理財計劃有投資風險,您只能獲得合同明確承諾的收益,您應充分認識投資風險,謹慎投資”的話語,未對鏟平面臨的市場風險、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進行詳細的闡釋。
對一些掛鉤較為復雜的產品的理財業務,在與客戶簽訂合同前,未提供理財計劃預期收益率的測算數據、測算方式和測算的主要依據。在將有關市場檢測指標作為理財計劃合同的終止條件或中之參考條件時,未在理財計劃合同中對相關指標的定義和計算方式做出明確的解釋。
3、熟悉國際交易規則的專業人才異常匱乏
在全球金融自由化于一體化的形勢下,由于我國金融市場尚不發達,可以預期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我國個人理財業務掛鉤標的投資方向將主要向境外市場發展,其中主要投資產品屬于衍生工具范疇,因此熟悉國際衍生品通行的交易規則、慣例是維護我國商業銀行從事國際衍生品交易合法權益的關鍵之所在,但目前銀行相關從業人員異常缺乏國際衍生交易經驗特別是對國際規則的了解,更無從談及靈活運用國際慣例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4、營銷宣傳不夠
個金融機構在理財產品的營銷上基本處于“雷聲大、雨點小”的狀況。在銀行營業廳里,都擺放著介紹理財產品的小冊子或宣傳紙,但缺乏特色產品和個性化方案,這同客戶需求顯然存在一定的差距。由于缺乏必要的宣傳,即使是一些不錯的理財產品,實際上了解的客戶也不多。比如,“千里馬”、“紅雙喜”等投資分紅險,其復雜的條款,常常需要推銷員通俗化的解釋才能讓人明白,而各行卻無人主動的向客戶介紹。一些新國債、基金等的收益、風險情況也是客戶所不熟悉的,單單看一看宣傳冊,客戶根本弄不明白。
5、個人理財業務同質現象嚴重
我國商業銀行的個人理財產品的同質化趨向。在業務范圍上表現為,把現有業務進行重新整合,普遍缺乏更為細致的客戶分層,無法為客戶提供切合需求的個性化服務;在財務策劃上技術人才的支持都無法滿足現實需求,投資產品在廣度和深度上均不能完全滿足客戶的理財需求。從目前國內同業的情況來看,基礎金融產品在同業之間相差無幾,理財產品的市場定位和定價無法展示出各商業銀行的產品特色,同質產品的競爭完全體現為市場價格的激烈比拼,嚴重影響了理財市場的健發展。
同時,金融產品的復制特點加劇了這一現象,一家銀行剛剛發出新的理財產品,其他銀行就能夠立刻跟進,名目雖不雷同,但功能特點相似、投資收益相當,幾乎是克隆。于是現有的個人理財產品基本都是保險、證券、外匯、基金等的投資組,缺乏特色。比如同一保險公司的理財產品會被幾家商業銀行代理,或者同一商業銀行代理的幾家保險公司的理財產品只是名字的區別,而沒有實質性的差異。對個人客戶而言,這些產品的確眼花繚亂,卻缺少實際吸引力。
四、加快發展我國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的對策
從長遠來看,由于理財業務將國內居民財富迅速擴張而引發的對金融業務的外在需求,與商業銀行利用金融創新實現戰略轉型和多元化經營的內在需求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因此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廣闊的拓展空間。
1、發揮理財業務對銀行經營轉型及客戶關系管理的重要作用
理財業務的快速發展對商業銀行推進經營轉型與實施客戶關系管理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一方面,大力發展理財業務有助于燙平經濟波動的負面影響,有助于應對利差收窄的挑戰并拉長盈利周期。首先,理財業務的快速發展能夠提高手續費和傭金收入在營業收入中的占比,有助于商業銀行實現收益來源的多元化和收入結構的優化;其次,利用理財業務平臺,商業銀行能夠實現與多個市場、多種業務的對接,并使之成為綜合化經營的重要載體和有益探索。另一方面,商業銀行理財業務若能與客戶關系管理有效結合起來,與客戶建立持久信任關系,成為客戶完全可信賴的金融顧問,不僅能夠極大的降低優質目標客戶的流失率,還將促進理財業務與儲蓄存款、銀行卡、電子銀行等不同業務類別交叉銷售和協同效應的實現,進而提升零售銀行業務對經營利潤的貢獻度,增強商業銀行可持續發展和抵御風險的能力。
2、打造卓越品牌形象與特色服務,獲取客戶的持久信任與忠誠
當前,國內銀行的理財產品具有較強的同質性和可復制性。在這一背景下,只有依靠卓越的理財產品以及超越客戶預期的特色創新產品及服務,提高客戶的認知度和榮譽度,才能在紛繁復雜的產品和激烈的同業競爭中超出。在品牌建設方面,需要商業銀行持續地自身核心理財品牌加以塑造,通過準確的服務定位和文化內涵,與客戶建立情感,從而贏取客戶的忠誠和持久信任,提升市場競爭力。以招商銀行為例,其全部理財業務均冠以“金葵花”之名,經過持續不斷的培養,更使客戶自然而然低產生一種信任感,這種品牌形象是難以被同業復制的。
在特色產品及服務方面,商業銀行需要不斷更新理念,針對不斷變化的市場熱點和焦點,必須增強響應能力,即使退出具有自身特色的新產品和信服務,從而獲取同業競爭主動權。理財不僅是一項規劃、一個系統、一種過程,更是規避經濟金融風險的“防火墻”。當金融市場繁榮時,需要通過有效的理財手段實現財富增長;而當金融危機到來時,則更需要發揮其獨特的作用,把握機遇,平穩實現客戶資產保值增值。
3、加大創新力度,探尋理財市場發展新空間
面對錯綜復雜的市場環境,商業銀行需要重新考察和研判市場方向,加大創新力度,為理財市場尋找新的加速器。貨幣政策的轉向、相關監管政策的推出和調整以及一系列刺激經濟措施的實施,都為理財業務的創新提供了政策支持和發展空間。近期,銀監會相繼發布了《商業銀行并購貸款風險管理指引》、《銀行與信托公司業務合作指引》等多項政策,很多投資對象的價值將被重新發現,更多的市場品種將被發掘。例如,并購貸款類產品可能成為銀信理財業務新的增長點。與傳統的信貸資產類產品相比,并購貸款類產品將在投資方向、收益模式以及風險控制手段等方面進行探索創新。此外,股權投資及PE類產品預計也將成為優化銀信產品結構、提高產品附加值、提升銀信合作層次的重要領域。此類創新將私人股權投資等納入銀信業務合作范圍,打造個性比較強的高端理財產品,有利于銀行與信托形成具有市場競爭力的服務品牌,進一步開創理財市場新的發展空間。
4、由單一產品向綜合平臺轉變,由大眾化產品向分層次服務轉變
從國外金融機構理財業務的發展來看,理財業務并不局限于為客戶提供某種單一的金融產品,而是根據細分目標市場以及投資者的財務狀況、投資預期、風險偏好等為客戶量身定制理財規劃方案。盡管近年來國內銀行理財業務取得了迅猛的發展,但仍處于“關注產品勝于關注客戶”的初級階段,與理財業務全方位、差異化、個性化的本質內涵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從長遠看,國內銀行理財業務的發展也應遵循由單一產品向綜合平臺,由大眾化產品向分層次服務,由單純的產品銷售向以金融顧問、資產管理為核心的綜合投資理財服務轉變。
5、建立健全理財業務風險管理體系
理財業務的風險管理應既包括商業銀行在提供理財顧問服務和綜合理財服務過程中面臨的法律風險、操作風險、聲譽風險等主要風,也包括理財計劃或產品包含的相關交易工具的市場風險、信用風險、操作風險、流動性風險以及銀行進行有關投資操作和資產管理中面臨的其他風險。因此,商業銀行應根據自身業務發展戰略、風險管理方式和所開展的理財業務特點,制定具體而有針對性的內部風險管理制度和風險管理規程,建立健全理財業務風險管理體系,并將理財業務風險納入全面風險管理體系中。
在理財業務風險管理體系中,市場風險的防范于控制對于理財產品的投資運作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商業銀行首先應根據自身理財業務發展的特點,建立并完善理財業務市場風險管理制度和管理體系。商業銀行研發、銷售和管理有關理財計劃,必須配備相應的資源,具備相應的成本收益測算與控制、風險評估與檢測,內部價格專一等的能力和手段,對需要對沖處置的風險要有具體的技術安排。在進行相關市場風險管理時,應對利率和匯率等主要金融政策的改革與調整進行充分的壓力測試,評估可能對隱含經營活動產生的影響,制定相應的風險處置和應急預案。
【個人理財論文】相關文章:
個人理財論文02-16
個人理財論文08-30
個人投資與理財論文03-20
【必備】個人理財論文10-12
個人理財論文(通用)10-13
個人理財畢業論文推薦11-01
銀行理財論文4篇01-26
大學生理財的論文07-21
個人理財計劃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