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選修課論文

時間:2024-10-31 09:28:37 論文 我要投稿

選修課論文(實用15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論文了吧,論文是我們對某個問題進行深入研究的文章。那么一般論文是怎么寫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選修課論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選修課論文(實用15篇)

選修課論文1

  上海海洋大學綜合教育選修課是面向全校不同學科背景學生開設的綜合素質教育課程。設置綜合教育選修課程,除了滿足學生的學習興趣外,更著力于引導學生廣泛涉獵不同的學科領域,拓寬知識面,學習不同學科的思想和方法,促進學生精神成長、能力提高和知識結構優化。隨著上海海洋大學課程建設工作的不斷深入,特別是20xx年實施新一輪本科教學改革以來,我校綜合教育選修課程有了明顯的增長。但是這種增長還不能滿足學生日益多樣化的需求,還不能滿足我校深化內涵發展,建設高水平特色大學本科教育的需要。為了提高綜合教育選修課程的質量,上海海洋大學從全校綜合教育選修課程中遴選了一批作為重點建設課程。《中國哲學與人生》于20xx年被遴選為校重點建設課程,我們在教育觀念、教學方法、教學網站、教師隊伍建設等方面進行了探索與實踐。

  一、《中國哲學與人生》課程建設的意義和基礎

  在上海海洋大學開設《中國哲學與人生》這門綜合教育選修課程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該課程在眾多綜合教育選修課程中被遴選為重點建設進一步表明了本課程的重要性。與此同時,在各方面已經為建設本課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課程建設的意義。哲學是時代精神的精華。中國哲學可謂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之精華。博大精深的中國哲學是我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智慧寶藏。人生問題是中國哲學的主要研究對象。人生矛盾包括人與自然、社會的矛盾,生命的短暫與永恒的矛盾,靈與肉的矛盾,生存與死亡的矛盾,人生現實與理想的矛盾等等。中國哲學是中國思想家探索、處理和解決上述種種矛盾的方式和答案,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是古代先人留給后人的巨大精神財富。通過本課程的修習,使學生對中國哲學內涵線索、思維特征等有較系統的了解和把握,對中國傳統知識、思想與信仰等諸領域有更加深入合理的認識,訓練學生運用中國哲學的智慧分析知識、人生和社會現象,從而培養學生自由探索的心靈習慣和獨立優異的道德人格,啟迪人生智慧,升華心靈境界。

  2.課程建設的基礎。學生通過本門課程的學習,對中國哲學有了深入的了解,智慧得到了開啟,人生境界得到了提升,本門深受學生的喜愛。與本門課程相近的是《中國政治思想史》這門課程,這一課程已經具備一支高素質的主講教師隊伍,具備扎實的專業理論和豐富的教學經驗,針對新形勢下教學觀念改革、教學內容深化、教法和手段改進、科學評估等方面的新要求,教師隊伍積極進行探索和改革,本門課程深受學生的喜愛,已列為上海海洋大學重點建設課程。上海海洋大學是以理工科為主的大學,要加強我校的內涵建設,離不開文科的支持,對學生的培養更離不開傳統文化的熏陶和人生智慧的開啟。本課程可以讓大學生通過對中國哲學的學習而獲取人生智慧,提高心靈境界,提升人文素養。本門課程負責人攻讀的碩士、博士學位都是中國哲學專業,主攻的.方向是人生哲學。對中國哲學中的人生哲學深有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在課堂教學方面,課程負責人講課條理清晰,內容豐富,節奏緊湊,能很好地吸引學生;教態自然,聲音明亮有感染力,善于用典,生動具體,講課認真投入;對所教授的內容有自己的理解,觀點深刻獨到,知識含量大,能引導學生進行對應的學術思考;能夠理論聯系實際,靈活運用多樣的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除課堂教學外還能推薦相關書目給學生以進行進一步的了解和研究,受到學生的一致好評。目前,《中國哲學與人生》這門課程已經積累了一套比較完備的教學經驗,教學計劃、課件制作、課程大綱、閱讀文獻都趨于成熟。課程組成員在年齡結構上趨于合理,在知識結構、師資配備方面有相當優勢,總體學術水平較高,是一個具有相當發展潛力的群體。

  二、《中國哲學與人生》課程建設的途徑

  課程組在學校教務處的指導下,圍繞“一流教師隊伍,一流教學內容,一流教學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學管理”的建設方針和要求,開展了積極的建設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1.建立結構合理、人員組成相對固定的課程師資隊伍。教師是課程教學的組織者與實施者,教師的素質決定課程教學的質量和人才培養的質量。因此,師資隊伍建設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也是課程建設的核心。以教學改革為切入點,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為核心,以全面提高團隊整體素質為目標,全面帶動師資隊伍建設。我們課程組一直狠抓教師隊伍的思想政治素質,廣泛開展各項政治學習,深切領會黨和國家一系列路線、方針、政策的核心實質,用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來武裝自己,不斷完善自己;圍繞《中國教育改革與發展綱要》,深入討論教育教學改革的認識和實踐問題,統一了師資隊伍的思想認識,從而保證了各項教學改革措施的實施和貫徹。課程組確定有豐富教學經驗和科研成果的教師作為課程負責人,課程負責人須具有高級職稱,年輕教師須具有博士學位,初步建成了一支知識結構、學歷結構、職稱結構、年齡結構較為合理,政治素質、業務素質較高的課程教師梯隊。目前課程組主要有6名教師組成。職稱結構副教授3人,講師3人;學歷結構為博士5人;年齡結構為35歲以上兩人,35歲以下4人。課程主講教師以副教授為主體,以老帶新,相互促進,具備了良好的可持續發展機制。課程負責人碩博攻讀學位的專業都是中國哲學,在中國哲學方面有深厚的研究,在此領域已發表了二十多篇學術論文,主持了五項課題,并且積累了豐富的資料。課程組成員通過到重點大學進修、與重點大學開展教學與科研合作、參加國內國際學術會議或教學研討會等措施進行中青年教師的培養,這一年參加重點大學進修班有6人次、國際學術會議3次、國內學術會議8次。通過“青年教師導師制”,形成“傳、幫、帶、促、導”等,促使青年教師盡快成長起來。“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師資隊伍建設是一個長期而又艱巨的、必須常抓不懈的任務。我們必須深化教育改革,建立起符合時代要求的高素質、高水平的師資隊伍,以重點課程建設為龍頭,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以人為本,才能為中國的衛生事業培養出基礎扎實、知識面廣、有創新精神的新型人才。

  2.選用一套好的教材和參考書,采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按教學大綱的指導性要求,制定以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為教學訓練和要求的“三基方案”,列出教材中需掌握的知識點。教師在熟悉教材的基礎上進行集體教學研討,針對教學對象的知識水平編寫難度系數不同的重點、難點及學習指導參考材料,讓學生全面了解課程的學習要求,使不同層次的學生按“三基方案”的要求學有所思、學有所得,在學習和實踐上達到預期的教育目標。一本適合學生學習的好教材是對教學質量的保證。課程選用了郭齊勇編著的《中國哲學史》作為教材,該教材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國家級規劃教材,內容全面,體系完整,重點突出,邏輯清晰,文字流暢,深入淺出。此外,該書注重學理上的分析,又吸收了最新研究成果,并提出了一些新穎且立論堅實的學術觀點,因此適合作為教學的主要教材。除了這本教材以外,教師還應該列出參考書目。這方面好的參考書目有:馮契的《中國古代哲學的邏輯發展》,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馮友蘭的《中國哲學簡史》,北京大學出版社,20xx年版;李澤厚和《中國古代思想史論》,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xx年版。在教學手段上,運用計算機多媒體教學手段,利用網絡技術,增強直觀教學,以提高教學效果。在進行電影播放和電視錄像等直觀教學時,注意使學生觀看和教師講解結合起來。在課程網站上,不僅將教學大綱、授課計劃、課程教案、電子教案、及參考文獻等教學資源上了網,同時還進行在線檢測,也將開展學習論壇,力爭做到相關問題能在網上解決。

  3.形成一套啟發式的教學方法。本課程教學主要采用課堂授課形式進行,輔以課堂討論、布置思考題、指導課外閱讀等。一般內容可由學生自學,重點內容在課堂上講授,并配以多媒體教學演示方法教學。對每一時期的哲學思想作總體的介紹,提示其中的學派特征、各派思想間的內在聯系、相互影響及同異比較等方面,對其中所涉及的一些基礎概念以提示參考材料等方式加以解決。這樣能夠較充分地利用授課的有效時間,為學生提供更多的信息量,從而獲得對這門知識的更為深入的了解。同時做到理論聯系實際,運用博大精深的中國哲學智慧去解決現實中人生困惑。為了優化課程設計,本課程進一步更新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式和改革考試方式,反對死記硬背,加大了讀書報告、讀書筆記、論文寫作等開放性作業和考試在課程考察中的比重,促進學生獨立思考,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動性,因材施教,鼓勵創新思維。考核方法:平時考核與期末考核相結合的方式。成績評定:總評成績=平時考核(40%)+期末考核(60%)。其中,平時成績40分=平時考勤20分+小組發言10分+平時作業10分。在課堂教學環節中,我們采取學生小組報告和教師點評相結合的形式來開展教學。比如把一個班級的60人分成10個興趣小組,每組6人,選舉一個同學做小組長。每個小組關注一個流派,選取一個視角自擬題目,撰寫一篇20xx字左右的論文。然后小組選舉一個代表在課堂上匯報小組撰寫的論文,匯報完畢后,其他同學可以進行評價和提問,使學生之間充分的互動,最后是教師點評,并作補充。

  三、建立切實有效的保障機制和評價機制

  學校制定了高水平綜合教育選修課程建設的的規劃,頒布了相關的文件,在課程遴選、政策導向、建設過程管理、課程評價等方面建立起課程建設的有效保障機制,使課程建設在管理機制暢通,措施上得力,以確保質量,體現出課程的特色。高水平綜合教育選修重點課程的建設目標為綜合教育類精品課程,應由具有較豐富教學經驗的骨干教師承擔,課程負責人至少已擔任講師及以上技術職務。通過1~2個開課周期的建設,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應符合如下要求:課程內容要貫徹“少而精”的教學原則,每門課程不超過兩個學分。教學重在啟發思想、傳授方法,而非灌輸知識的細節,旨在向學生介紹獲得知識的主要方法,讓學生了解和剖析不同學術領域和文化的研究層面、研究方法和思想體系,從而為能力和經驗各異的大學生提供日后長遠學習所必須的方法和眼界;教學環節應包括課堂講授、課外閱讀、作業練習及課堂討論等幾個部分。應為學生提供參考資料目錄,并對學生提出必要的課外閱讀量要求。還應通過討論和撰寫讀書報告等辦法,檢測學生讀書的質和量;合理使用先進教學手段,積極運用課堂模擬、項目參與、社會實踐、角色扮演等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大課的討論可以分組進行,聘請助教協助組織和主持;課程最終成績的評定應由考勤、討論、作業、考試等多種檢測指標來決定。每課的作業不少于兩次,考試內容及形式應能檢測學生讀書和自主學習的情況;開課時應向學生提供教學大綱,內容包括教學目的、教學要求、大致的進度、基本參考資料目錄、成績考核辦法以及上課時間、地點、課程編號、教師姓名、聯系辦法等依托學校網絡平臺建立課程網站,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加強輔教輔學。所建成的網站至少提供有本課程的教學大綱、授課教案、習題、指導、參考文獻目錄等材料。除此之外,為了加強對教學工作的過程管理,保證課堂教學質量,我院除了對重點建設的課程定期進行評估檢查外,還聘請了部分有較高學術水平和豐富教學經驗的退休教授組成學校教學督導小組,擔任教學督導工作,對課堂教學質量進行檢查和分析。同時積極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學生班級中設立教學信息員,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對課程設置、教師的授課質量、教學內容與教材選用等提出建議,為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建設增添了新的內容。

  四、結語

  總之,本課程以中華民族的精神文化為對象與范圍,介紹中國人精神創造領域的文化現象之發展演變歷程,以儒釋道的人生智慧為重點,兼顧其他各流派思想家的人生智慧的介紹。課程難點在于時間跨度大,內容涉及面廣,文言文在教材中占有很大篇幅。針對以上難點似從以下幾個方面解決:輔導學生加強對文言文的學習,掌握古漢語的相關知識,閱讀原著;加強中西哲學中的人生智慧的比較,凸顯中國人生智慧的特色;在教學過程中,把握好廣度和深度二者的關系,避免平分秋色,培養學生自學的能力。通過課程的建設,能夠初步建立《中國哲學與人生》課程的參考資料文庫,實現部分授課錄像上網,建立一套高質量的課件,形成一套獨特的教學方法和完備的學生考核指標體系,最終的目的是提高學生對本課程的興趣,提高教學質量,達到教學效果,努力使得該課程成為名副其實的高水平選修課程。

選修課論文2

  【摘 要】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是教育工作者必須具備的能力,文章結合粘土手工藝教學的特點,對現代教育技術在粘土手工藝選修課中的運用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現代教育技術;粘土手工藝選修課;運用

  選修課不是必修課的陪襯,更不是必修課的附庸,它是一個獨立的課程領域,有自獨特的目標、任務、優勢和作用,是現代學校課程制度的重要支柱,不可或缺。粘土手工藝課程作為高校選修課開設,可以使必修課與選修課優勢互補、動態平衡,充分釋放各種課程的潛在功能,發揮每一個學生的聰明才智,為現代社會輸送各級各類高素質人才。

  一、粘土手工藝選修課簡介

  現代生理學表明,人手、腦與智力間有著密切的聯系,人手不僅是勞動操作器官,而且具有認識功能。人手在勞動操作的影響下,通過抓舉和觸摸的感覺,形成一種技能復雜的運動分析能力,從而達到對事物的認識目的。粘土無味、不油膩、色彩炫麗、色澤純正、易造型,粘性強,拉伸強度大,可做精細物品、手感細膩,不污染及環境,且有較好的附著性捏塑起來更容易更舒適,更適合造型,且作品很可愛,粘土手工藝課程在高校作為選修課開設具有一些積極的意義。

  (一)提高學生的道德素質

  學校教育中手工藝課程在提高學生的道德素質、勞動觀念、審美情趣等方面,也有著許多積極的意義。如設計制作英雄人物的粘土人物會激發學生對人類崇高行為竟相仿效的愿望;設計梅、蘭、竹的粘土平面畫,能陶冶學生的品行,使他們寄予自己的節操,促進某些優秀品質的形成;設計制作家鄉的建筑,可以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啟發他們對家鄉未來的憧憬,進而激發建設家鄉的熱情;設計各種生活飾物,能勾起學生對生活的熱愛與追求。

  (二)培養耐心細致有序的工作習慣

  手工藝課程課作為一種積極的造型力量和自由的形式力量,給學生以自由的感受和愉快,其創造成果,還會使他們得到一種在自己所創造的世界中直觀自身的審美愉悅。通過手工藝課程,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激發他們的天然好奇心,使他們初步懂得什么是材質美、和諧美、結構美、工藝美等技術美學的基本特征。在手工活動過程中,能培養學生精益求精的精神和耐心細致、和諧有序的工作習慣。集體合作的手工藝課程活動還能培養學生團結友愛、群體合作以及守紀律、愛集體的美好品質。

  (三)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大學生通過粘土手工課程,創造出具有一定空間的可視、可觸的藝術形象,借以反映社會生活、表達藝術家的審美感受、審美情感、審美理想的藝術。大學生也可以通過粘土手工藝課程宣泄自己的情感,隨意捏出困擾了他們的事件和問題,也表達他們快樂的心緒和事物,通過宣泄使學生心理得到成長,促進他們身心的'和諧發展。粘土手工藝課程可以使我們通過選修課這一窗口了解學生的情感、心緒、性格、興趣和愛好,從而進一步關心和教育學生健康成長。

  現代教育技術,是運用現代教育理論和現代科技成果,通過對教與學過程和教與學資源的設計、開發、利用、評價和管理,以實現教學優化的理論與現代實踐。現代教育技術將現代科技與教育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其先進的理念、方法和便捷性及所顯示在教學中的良好效果,已成為當今教育發展特別是教學改革的重要工具。在粘土手工藝選修課的教學中應用現代教育技術,可以提高課程的開發水平和教學能力。

  二、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在粘土手工藝選修課中的運用

  中國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起始于本世紀20年代,稱之為電化教育。當時電化教育活動中使用的幻燈、電影等媒體比原始口耳之學以及后來的印刷媒體用于教學,其傳播方式躍進了一大步,已屬現代教育技術的范疇,但這還不是完整意義上的現代教育技術,只是現代教育技術發展的初級階段。發展到今天隨著計算機技術、多媒體技術和網絡技術及應用的迅速發展,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全面應用成為現實,也為探索新的教學模式、方法、手段提供了機會,同時給教育教學領域改革的突破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

  (一)課堂多媒體教學方式

  課堂多媒體教學方式是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展示教學內容的一種教學方式。課堂多媒體技術可以實現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多種媒體的展示功能,在被學方面,可以提供一個便于學生學習的理想的教育教學環境,對粘土手工藝教學過程而言有積極的意義。在粘土手工藝選修課的工具介紹部分,如果我們帶了工具的實物,實物都比較小,在同學之間傳看需要較多的時間。如果我們通過多媒體教學方式來就工具部分進行講述,不僅節約課堂講授的時間,而且非常醒目,一目了然。

  (二)課堂視聽媒體教學方式

  視聽媒體是現代教育技術的核心技術,視聽媒體的運用可以使教學內容形象化、視覺化,使之更好地表現所需講授的內容。在粘土手工藝的教學中,有一部分是需要學生觀看教師手工操作示范的,由于教師有限,無法進行分組操作,教學效果不能保障。如果在課堂教學中進行手工示范,學生過多,教學效果也無法保障。運用視聽媒體教學方式,可以將教師的手工操作進行錄播,將錄播內容進播放,播放到關鍵環節教師可就其中內容進行講解。這樣,既可以保證教學效果,又不會耽誤教學進度。

  (三)與網絡技術相結合的教學方式

  多媒體技術是指把文字、圖形、聲音、動畫、視頻、圖像等多種媒體的形式結合在一起,并通過計算機進行編輯、加工、處理、輸出,將多種媒體的各個要素進行有機組合,并完成一系列隨機交互操作的信息技術。與網絡技術相結合的多媒體教學系統還可以使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跨越時空的限制進行互相交流,實現自由討論式的協同學習,這顯然是傳統教學模式無法與之相提并論的。現代社會,知識無處不在,運用網絡技術與多媒體相結合,可以充分發揮對視覺、聽覺的刺激,能夠把抽象枯燥的學習內容直觀的向學生進行展示,更有利于學生進行理解和記憶。教師也可以將所講授課程的教學重點與教學難點通過多媒體,呈現為文字、圖形、動畫、視音頻等教學信息,按照教學思路逐步呈現,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選修課論文3

  摘 要:通過對全校素質選修課的調查研究,發現了開設素質選修課的一些弊端,認為在素質選修課教學中應改革創新,加強素質選修課教學管理,提高素質選修課教學質量。

  關鍵詞:素質選修課 改革創新 教學管理 教學質量

  素質選修課又稱公共選修課(簡稱公選課)是適應加強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個性發展,拓寬學生知識面,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課程,是高校教學計劃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是充分發揮教師和學生潛能的重要措施。選修課的廣泛開設為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和個性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選修課也有利于學生個人能力、素質、潛能的開發和培養,形成個人特色。因此選修課的建設和完善成為高校教學改革深化的重要環節。開好選修課,有利于開拓學生知識面,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和初步科研能力,為造就現代化建設急需的開拓型、創造性人才奠定堅實基礎。

  一、存在的問題

  我校目前已開設了7大類的公選課,兼顧各個學科,包括哲法類、經濟管理類、醫學類、教育學類、文藝體類、歷史學類、理工類等各個方面,為同學們提供了較大的選擇余地,在吉首大學新校區、老校區和張家界三個校區共開出公選課120多門。總體來說,我校公選課的開設和管理是比較成功的,同學們有較好的反映,學校各管理部門和任課教師也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但隨著選修課規模的逐步增大,學生對選修課的興趣越來越小,逃課、迫于點名而上課或上課做其它事,已成為不爭的事實。筆者從近幾年的選修課教學中發現,選修課之所以陷入這樣一種尷尬的境地,原因是多方面的。

  1、課程設置不盡合理

  公選課開出的門數雖多,但從專業學科的角度來看,仍不夠全面,學校的綜合性特點未得到充分體現。有的公選課內容太少,只能當作專題報告,不能算是一門課程;有的公選課教學深度不夠,還未達到大學課程的水平;有些課程隨意性太大,一部分課程沒有規范的授課計劃,一部分課程沒有教材或講義。公選修課的課程設置帶有一些隨意性,對學生的需要了解得不夠細致和深入。很多學生都認為學校開設的選修課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課程結構不夠合理,選擇空間太小,選課時不能根據自己的意愿來選自己喜歡的課,只能被動地被學校牽著鼻子走。如一些深受學生歡迎的,往往因為限報人數,使許多學生無法如愿,只好被迫放棄,不得已去選修自己并不喜歡的課程,有些課程卻又門庭冷落,選報人數很少,這不僅造成了教學資源的浪費,同時,也使得學生的選修積極性受到挫傷。一些學生為了湊足學分不得不選一些沒有興趣的課,既沒有學到東西,又浪費了師生的寶貴時間和精力。

  2、學生認識不足,缺乏學習積極性

  選修課既然稱為選修,就是要讓學生有自主權,在興趣和需要的前提下選擇適合自己的課程。不少學生對待公選課的態度不端正,企圖用此混學分。因此課堂出勤率不高,常常是兩頭大、中間小,即開課的頭一兩次人數較多(報名),以后便越來越少,考試前人數又多起來(要學分)。即使是坐在課堂上的學生,也有部分心不在焉,做其它的事情。而目前這種規定學分的方式讓學生不得不為了得到學分而去選課。很多即將畢業的學生正在忙于實習,選了課,又沒有時間上課,不選課,又拿不到學分,影響畢業,變成了名為選修實為必修。另外,公選課的教學時間一般安排在周末,這與學生的部分必修課程以及一些課外活動、社團活動可能會有沖突,有少數學生會以此為借口逃課,這種嚴重的逃課現象不僅挫傷了教師的授課熱情,也會影響其它選課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很多公選課的開設流于形式。

  3、教師執教不嚴,難以保證公共選修課授課質量

  部分教師對公選課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繁衍了事。認為公選課學習的好壞并不影響學生的成績,對學生今后的擇業、工作等都沒有影響,更有甚者開設選修課就是為了賺取教學工作量。在教學方面,課堂教學效果不盡人意。對選修課認識的偏差導致一些學生在學習中缺乏主動性。另外,許多資歷較高的教師由于科研任務繁重,無法承擔選修課程的教學任務,而年輕教師往往教學經驗不足,知識積累較少,往往是照本宣科,無法讓選修課收到應有的教學效果。還有個別教師沒有規范的授課計劃,導致課程的隨意性很大,嚴重影響了選課的教學質量。還有,教學工作量考核方法,至使教師開課及開新課的積極性不高。許多教師一般是能不開則不開,同樣開設一門新的課程,需要做大量的調研、備課準備工作,而在教學工作計算時,鼓勵措施不到位,教師也就不愿開設新課。

  4、管理難度大,難以監控教學質量

  公共選修課的課程靈活,教學方法形式多樣、考核也沒有固定的模式,一般都是由任課教師自行安排考核方式,這對制定規范的選修課教學的評價方法也帶來了一定的難度。公選課面向全校各專業學生開設,教學班的學生來自于各個專業,這對教師和職能部門的教學管理增加了難度,無形中加大了教師的工作量,而在計算時難以計算。再加之,公選課一般安排在休息日的特殊情況,也給職能部門對公共選修課的質量監控帶來困難,使得公共選修課成了質量監控的死角,造成了教學質量下滑的惡性循環。

  二、改革創新措施

  1、積極探索和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由于公選課的課時一般較短(大都為30學時左右),不可能涉及非常廣泛,面面俱到,因此教學方法的探討和改進就顯得更為重要。要積極探索改進公共選修課的教學方法,針對不同的學科和公選課的特點,選擇最適宜學生接受的教學方法。在講授中,注重對學生思維方法和學科意識的培養,而并不限于具體瑣碎的知識點,這樣才能既加強專業的`培養,又全面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要加大教學方法改革力度,強調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導作用,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在教學方法上,提倡“啟發式”教學,根據教學實際需要,采取多種教學方式和教學方法。開課教師應在簡略告知本門課程的特點、用途,激勵同學自行探索的同時,選取某一或某幾方面的內容重點進行講解,所選內容應注重實際應用和同學的學習興趣相結合。在教學過程中應轉變教學觀念,即不僅要傳授知識,更要傳授方法與培養能力,有必要和時間時,可以給出相關的問題,請同學自行思考解決,拿出自己的方案,大家一起進行分析研究,引導找出最佳的解決方式。每門公選課涉及的內容都比較廣泛,可以選擇一本較好的教材作為藍本向同學推薦,也可以打印講義分發給學生或讓學生去復印,并提供相應的參考書籍信息。這樣可以幫助他們提前預習、查閱資料,對所學知識加深了解,也減輕了學生的經濟壓力,而不必強令人手一書。運用現代教學手段,采取多媒體教學方式,利用課件和程序生動直接地進行知識點的總結和實例的講解,突出教學效果。

  2、嚴格審核,確保開設高質量的公共選修課

  公共選修課應當要有嚴格的審批手續,擬開設的公共選修課要有明確的教學目的,完整的教學大綱、課程簡介和授課計劃,要有教材、教案或講義以及參考書等。除此之外,對任課教師的開課資格和教學水平也要嚴格考核。對存在內容太少,教學深度不夠等問題的課程一律不予開設。同時鼓勵教師開設公共選修課,學校要想方設法,采取征聘校外專家、學者,用優惠政策鼓勵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開設公共選修課等得力措施,鼓勵有能力的教師開設公共選修課,解決公共選修課開設門類和數量的問題,使學生能夠選修自己感興趣的公選課。

  3、嚴格考試制度,實行教考分離

  考試在教學過程中是一個重要的環節,占有重要地位。對考試在選修課教學中的影響和作用學校、教師和學生應引起足夠的重視,必須嚴格考試制度,實行教考分離。在選修課開課前由任課教師提出考核方式,經所在院系教研室主任審核同意后報教務處,備選命題、評分細則等統一交教務處,由教務處抽取命題,統一制卷和安排考試。這樣,可以給學生足夠大的壓力,真正重視起選修課,也可以考察教師的教學效果。考試制度的規范、統一,可以制約部分教師迎合學生心理和片面追求及格率的不正確做法。建立起健全的公選課考試管理機制,要注重保存選修課考試的全部資料,建立選修課考試檔案,建立試題庫,建立試卷分析或報告檔案,教師仍將選修課考試的相關資料及時上交給管理部門以便及時歸檔,如試卷分析、評語及評價資料等,及時歸檔管理,只有這樣,才能從管理角度上來保證考試在選修課教學的整個過程中發揮其應有的作用。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教師對選修課考試的重要性的認識,把選修課考試看作是教學過程中最重要的教學環節,從而認真地做好這項工作,確保公選課教學質量的提高。

  4、加強監控,提高公共選修課的教學質量

  公共選修課的教學質量監控是一個薄弱環節,學校的質量評估部門應對公共選修課進行定期的檢查和不定期的突擊抽查,以了解和掌握公共選修課的教學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在公共選修課教學中引入競爭機制,學校制定公共選修課的評價方法,對公共選修課進行定期評估,對教學質量高,學生歡迎的課程給予獎勵;對教學質量差,學生不歡迎的課程限期整改或者停開。讓學生可以選課程選教師,不但使學生可以聽到自己感興趣的課程,還可以聽到高水平教師的講課,也會增強教師的工作責任心。這樣就使我們在管理中有效調控,從而保證教學秩序。同時學校要充分發揮教學檢查員、督導員的作用,深入課堂聽課、評課,組織學生對教師的授課情況進行測評。同時,教師也應配合學校的職能部門,對學生嚴格考勤,嚴格考核。上述措施的采取,有效保證了優秀教風、學風的形成,是確保選修課教學質量提高行之有效的辦法。

  三、結束語

  近幾年來,很多高校對公共選修課的教學管理進行了積極探索,也取得了很大成績。要真正使公共選修課發揮其開闊學生知識視野、擴大知識面的作用,各高校還應根據各校的實際情況,制定有效措施,確保進一步提高公共選修課的教學質量。選修課是整個大學階段課程設置的重要組成部分。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全面提升學生的科學、人文素養和文化品味,開闊學術和社會人生視野為目的,使其建立相對傳統知識結構更為寬厚、合理的知識結構,提高綜合素質,增強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參考文獻

  [1]張景麗.關于開設好公共選修課的思考[J].素質教育,20xx,(12):47-48.

  [2]李玉杰,張可佳.公共選修課現狀分析[J].教書育人,20xx,(12):111-112.

  [3]徐云清.公共選修課的課程設置與高校素質教育的探究[J].科技創新導報,20xx,(34):230-232.

  [4]張海龍,肖月,周子明.對如何提高高校公共選修課質量的思考[J].長春工業大學學報,20xx,27(4):74-76.

  [5]徐建成,劉飛.高校公共選修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湖北師范學院學報,20xx,25(5):124-125.

  [6]郭學勤.論考試在選修課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和影響[J].寧波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xx,16(4):47-50.

  [7]谷建軍.對選修課教學改革的一點思考[J].遼寧中醫學院學報,20xx,7(1):84-85.

選修課論文4

  摘要:目前,高校公共選修課已經被列入各專業培養計劃中,課程數量逐年增加。但也存在課程內容設置單一、課程監管體系不健全等諸多問題。筆者對目前國內公共選修課的現狀進行深刻剖析,以促進國內高校公選課程體系建設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高校;公共選修課;現狀

  目前,高校為了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以及提高大學生自身素質,國內各高校均設置一定學時的公共選修課。公共選修課的開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因此,高校公共選修課教學管理改革勢在必行。

  1公共選修課內容設置現狀分析

  1.1公共選修課缺乏分類標準

  哈佛大學選修課的構成比例是自然科學類課程占29%,社科類課程占31%,而人文類課程占40%。耶魯大學將學生的非專業課程分成若干個學科領域,并規定學生在各領域內應該修習的課程門數或者最低學分[1]。國內高校多根據自身專業的不同要求理工類與文經類學生都要選修與自身專業互補的學科。由公共選修課內容設置來看均符合促進學生自由全面發展和培養高素質的復合型人才的目標,但是由于受到現實條件的制約,國內大多數高校開設的公共選修課都缺乏分類的標準,對于所開設的課程也只是進行了簡單地劃分。裴立震提出加強課程類型研究,明確課程分類的標準,既是構建課程體系的基本前提,也是加強課程體系科學化、規范化的必要條件。沒有科學的分類標準,很難在課程設置上達到科學的類屬配置。

  1.2公共選修課設置形式日趨豐富

  目前,我國大學公共選修課的課程基本上都是由學校和教師決定。流程是由教師提出申請,再由學校的教務部門審批。也有些高校是根據各個學院師資力量和教學條件,從專業培養計劃中提取出部分專業選修課程作為公共選修課,方便其他專業的.學生選修。因此,高校開設的公共選修課程,包括講授的內容,選用的教學方式方法等最終還是由校方和任課教師決定的。而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也是教育的主體。因此,對于公共選修課的設置高校應定期該邀請學生參與課程設置的探討,賦予學生參與課程設置的權利,這也是了解學生知識需求動態和提高學生積極性和主動性的一個重要措施。高校公共選修課主要以講授為主,缺少實踐和實習環節,因此學生缺少積極性和主動性,為此,公共學修課學校還應加大對公選課的資金投入,對公共選修課開設的實驗課和實習課要予以資金的支持,并給予學生評價好的公選課以適當的獎勵,從而將其打造成精品課程。在課程的設置方面,國內一些高校除了教師提出開課申請外,還可結合本校實際情況合理的調配教師資源,動源學科帶頭人、科研骨干開設一些有前瞻性的公選課。20xx年全國高等學校的師生比為1:17.42。嚴重失調的師生比很大程度的限制了開設公共選修課的科目類型及其種類。為此高校還還可以邀請知名學者、行業領軍人物以及社會精英做兼職教授或講座教授,充實公選課的教學內容,提升學生視角高度和開拓學生的視野,提升其本身的吸引力。慕課(MOOC)是最近新出現的一種在線課程開發模式,它來源于過去的那種發布資源、學習管理系統以及將學習管理系統和更多的開放網絡資源結合起來的新的課程開發模式。課程的范圍不僅覆蓋了廣泛的科技學科,也包括了社會科學和人文學科。以連通主義理論和網絡化學習的開放教育學為基礎。為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教學資源。總之,公選課程應以學生需要為本,堅持文理滲透、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在課程內容上,注意知識的時效性、先進性、實用性,開展跨學科的綜合型和實用型課程,以此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與學科視野。

  2公共選修課實施現狀分析

  2.1公共選修課選課系統的有待完善

  孫芳據調查得出,華北某高校接近1/3的同學在選課之前對該門課程的內容并不了解;1/2的同學有一些了解;僅有少數的同學對所選課程有較深的了解。郭德俠對北京某高校調查中發現,有76.1%的學生認為學校公選課的選課模式存在的問題比較多,即電腦選課系統在學生選課集中時段經常不能登錄,而且預選、補退選比較麻煩。由此,學校應對開設的公共選修課有詳細的課程介紹,并且在選修課之前要積極幫助和引導學生選課,并且應減少和避免學生選課的盲目性、采取有力措施避免學生逃課。

  2.2嚴格公選課的審批程序

  由于公共選修課開設的課程數目較少,學校對于公共選修課的質量把關不嚴,大學公選課的審批在很大程度上是例行手續而已。一些教師常常根據自己的時間和工作隨意開設或取消課程,使得教師在其所開設的選修課內容方面沒有做太多的研究,使選修課的質量得不到保證。目前高校選修課出現冷熱失調的現象非常嚴重。冷熱失調的現象也導致了公共選修課教學質量下降,教師上課熱情不夠的現象。此外,職稱較低、就業時間較短的青年老師是目前公共選修課的主要教師群體,青年教師由于工作壓力、科研壓力,家庭壓力較大以及教學經驗不足,難免會降低公共選修課的教學枝量。2.3改變學生對公共選修課的消極態度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也是教育的核心,學生的態度直接影響到公選課的教學質量的高低。不少大學生對公共選修課抱著無所謂的態度,逃課、選而不上的現象嚴重。此外,部分學生根據課程的難易程度和教師管理的嚴格性來選擇課程而不再以自己的長遠發展需要和興趣為主要標準,將公共選修課看成是專業學習的一種補充。這些問題的普遍存在將成為公選課發展的羈絆。解決問題的關鍵在于端正大學生學習公共選修課的態度,使之充分認識公共選修課對自身素質提高提高的重要性。除此之外,還應該促使大學生理解目前國內公共選修課的教學環境,減少消極抱怨情緒,把握學習的機會,用真正有用的知識武裝自己[2]。

  3結論

  我國公共選修課的發展已經取得了一定成績,在課程質設置、質量管理方面都取得了一定進展,但是大學公共選修課具有其自身的獨特性,國內的學者對于公共選修課的理論研究還很薄弱,尤其是在課程設置、實施、管理等方面仍需進一步深入系統的研究。

  參考文獻:

  [1]裴立振.泰山學院公共選修課實施現狀的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xx.34-45

  [2]馬錦云.簡論通識教育背景下的高校公選課建設[J].教育與考試,20xx(2):88-91.

選修課論文5

  公共選修課是高等教育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說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是為學生將來的業務作好知識鋪墊,那么,公共選修課的意義在于它不但為學生提供一個完善各學科知識結構、拓寬視野、發展個性、培養創造性思維和增強社會適應能力的平臺,而且能進一步深化專業內容,促進本專業的學習和研究。如何在選修課上調動學生最大的潛能和培養他們的能力和創新精神呢?從本人經歷學習的一門特色選修課,由紐約大學(NYU)與加利福尼亞大學圣塔·克魯斯分校(UCSC)聯合開設的《遠程多媒體藝術合作》中,[①]我們可以獲得一些有益的啟示。

  我于20xx年秋季作為福特基金會交流訪問學者到紐約大學攻讀音樂教育碩士學位。我所就讀的音樂與表演藝術系里不但設有名目繁多、品種齊全的專業課和專業基礎課,而且還面向全校學生開設了許多特色選修課。《多媒體表演藝術合作》就是其中之一。這門課是由NYU和UCSC這兩所相隔數千英里,分別位于美國東海岸和西海岸的大學聯合開設的。這門課為3個學分、32課時,為開放性選修課。由于美國東西部的時差為三小時,我們NYU的上課時間是下午2:00—4:00,而UCSC的時間則是在中午11:00—1:00。兩校共38名學生被簡單地分為音樂組、舞蹈組和媒體技術組,每個組都有一名教授負責技術指導,同時還有四個助教負責布置線路和調試設備等后勤工作。

  由于這門課即時互動的需要,兩邊的教室都配備上了多媒體投影儀、高速寬帶(Internet II)、4臺攝像機、專業音響設備、電聲樂器(電吉他、電貝司、合成器等)、電視機等設備。唯一不配備的就是課桌椅,所以大家都是習地而坐,帶筆記本電腦的同學也只好把它機器放在腿盤上來操作。

  第一次通過高速寬帶傳送過來的信號清晰地和加利福尼亞的師生們直接交流,我們都很興奮。兩個學校的師生都一個個高興地站到攝像機前作了自我介紹,并發表對這次兩校藝術合作的想法。

  三位教授都沒有給我們發課程提綱,但就我的理解,這門可至少包含了以下六個方面的教學目標:

  1通過課程學習和演出實踐,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提高他們的創造力和與他人合作的能力;

  2通過課程學習和演出實踐,掌握常用的多媒體視聽設備(包括攝像機、專業音響設備、電子合成器等)的使用方法;

  3通過即興演奏和編舞實踐,提高學生的即興表演能力和創造力;

  4提供網上交流平臺,讓不同學校、不同學科背景的學生互相學習和交流,并掌握簡單的網頁編輯技巧;

  5對非音樂專業的學生而言,要通過課程學習和演出實踐培養和提高他們的音樂鑒賞能力和理解能力,并能對現代音樂技術有比較全面的了解;

  6對非舞蹈專業的學生而言,要通過學習與實踐培養和提高他們對舞蹈肢體語言的理解能力和音樂與舞蹈之間的密切聯系。

  到第三周后,舞蹈專業的同學學會了做網站并在網上發布他們的感想、照片、視屏剪輯等;音樂專業的同學掌握了即興為舞蹈動作編配音樂的合作技巧,學會了各種多媒體設備的使用方法;媒體技術組的同學也學會了演奏打擊樂器。三位教授的角色與其說是老師,還不如說是大家的親密合作伙伴。當然,更深層次的合作還在后面。

  我們知道,聲音通過網絡傳送到異地時,對方大約要在一秒鐘以后才能聽到。在深入的遠程多媒體藝術合作與探索中,我們用即興演奏的方法(主要是用呼應式的對答)成功解決了兩邊音樂傳送時的延時誤差,使兩邊的樂隊在演奏時,不論在哪一邊聆聽都是一個完整的總體。除了兩個樂隊在兩地同步合作演奏外,媒體技術組的同學還把我們的現場演奏錄下來,通過特殊處理后又回放出來,加入伴奏中。這種“虛—實—虛”的音樂很好地配合了舞蹈中的相同的展示形式。

  在第四周時,兩個學校的老師們就開始收集我們的反饋了。我們都被要求回答下列問題,并把自己的回答發布在個人網站上。他們提出的問題主要有:

  1談談你以往使用非傳統手段教學、創造性合作或表演的經歷。

  2這個合作課程中,是什么最吸引你?這個課題中哪一個部分最能使你投入并得到最多?你認為遠程合作教學與表演有什么益處?

  3在這個合作課程中,你認為哪一個部分是最難的?為什么?在這個遠程教育和表演中,你最擔心和考慮最多的是什么?

  4在這門合作課程中,你有哪些最主要的問題?你感到困惑、混淆或不確定的問題還有哪些?

  以后我們每一周都有新的'成果。從每一個舞蹈動作到配上什么音樂、要如何分工、處理等問題已經解決得越來越細了。為了把分配的任務完成好,大家都很自覺地在課后花很多時間。大家在合作中越來越分工明確、密切配合、互相幫助,并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最后,大家為期末匯報演出創作了兩部音樂劇。第一部是以當時的印尼海嘯為題材的《捉摸不定的傳遞》(Lubricious Transfer)。這個題目是由舞蹈組的同學本·穆尼斯特里(Ben Munisteri)想出來的,按照他的解釋,這個題目含義為:

  Lubricious具有“濕潤”和“好色”的雙重意思。它表示人的身體是由水、鹽和碳元素構成的。通過化學反應,我們的身體會導電。正當我們身體內的細胞在傳送物質和能量的時候,我們也在通過高速互聯網來傳遞圖片、聲音,正如在合作的空間里表露我們之間的聯合思想理念一般。[②]

  我們演出的時間不是周末,但劇院里卻是座無虛席。當全場的燈都暗下來時,臺上突然傳出了電話撥號和網絡連接的聲音。這個聲音表示兩地的遠程互動合作開始。紐約大學舞臺的正中間是一個巨大的屏幕,這個屏幕投影出來的是加州大學同學們的表演。舞蹈演員在臺中表演,樂隊在舞臺的左側。舞臺兩邊也有兩個稍小的屏幕:左邊這個播放的是樂隊演奏的場景,右邊的用來播放舞臺的視屏表演內容。這樣,樂隊成員抬頭就可以看到舞臺表演全景并根據舞蹈演員的動作進行即興演奏。東西海岸兩個舞臺的藝術家們基本上按照“你虛我實、你動我靜、你進我出、你應我合”的原則來合作。雖然大家都是即興的表演,但我們兩地藝術家們的配合幾乎是天衣無縫的完美協作。坐在臺下的觀眾所看到和聽到的是一個完美的整體效果。如果不看我們的樂隊,觀眾很難想像出我們這個音樂劇是靠兩個團隊在兩地互相即興式的配合而成的。

  第二個音樂劇是根據媒體技術組一個同學哈里·特加尼安所寫的微型小說《有家的孩子》創編而成的。這個小說主要寫的是一位紐約大學的學生從曼哈頓的第42街(即時代廣場,紐

  約最繁華的街區)坐地鐵到第4街(紐約大學)上學路上,在每個停靠站所遇見的流浪漢討錢的經歷。以下為第一幕《第42街》的故事情節:[③]

  往下城區方向的地鐵A線列車門關上了。從車廂末端走出一個男子。他并非完全蓬頭垢面,卻裹著一身松垮的秋衣和休閑褲,穿著雙幾乎不見光澤的鞋子,一付形容憔悴、生活落魄的樣子。他說:“對不起,女士們先生們,請原諒我打攪。今天我在此為無家可歸基金籌集善款。”——無家可歸基金?伙計,那是多干癟而沒創意的字眼!他是個流浪漢,他整天有時間去找個更好的詞兒嘛!我好失望。

  盡管如此,我還是從兜里掏出了二十美分。——我都給錢的。一方面我就不用像其他乘客那樣裝作沒看見他了,更重要的是我認為他比我更需要這二十美分。這點錢對我來說這不算是什么,但對于一個饑餓的人來說,那是五分之四杯咖啡或二分之一包的薯條的錢了。

  音樂劇根據小說的情節分為五幕,加上序曲和尾聲共七個部分。經過協商分工,每個同學都承擔了其中一到兩個部分的編導任務。大家都各顯神通為這個音樂劇出謀劃策和提供各種素材。我負責第一幕(42街)的編導。為了把實地場景也結合到演出中來,我拿著攝像機從第42街站一直拍到了第4街站,把站臺、列車、乘客、流浪漢和車廂內實景都拍回來當作我們的背景場面。根據大家每天乘坐地鐵的經驗,我們很快又設計好了一系列的場景和任務角色分配。

  第二場演出時,我們吸取了第一次的經驗,分工得更加巧妙,真正做到了一種極強的藝術合作。例如,演員們的出場是這樣設計的:在合成器模仿出的隆隆火車聲中和昏暗的背光下,舞蹈組的演員們從一排座椅下爬了出來。這些預示著音樂劇描述的是社會最陰暗的角落的最底層人們的生活。由于參加演出的人并不多,每個人都要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因此分工是非常明確的。例如,樂隊中每個人都擔任了兩種以上樂器的演奏;當“流浪漢”在臺上獨舞需要一組近鏡頭時,剛從臺中央撤下的演員就從舞臺的角落端起了早已準備好的攝像機;在音樂劇的尾聲時,當臺上的燈光又暗下去,臺上僅剩的一個流浪漢又爬回椅子底下,和序曲形成了一個巧妙的呼應。隨著最后一個音符的落下,全場響起了持續不斷的熱烈掌聲。

  從這門由兩所名校合作的特色選修課的親身經歷中,我深深體會到美國與國內的高校選修課的不同之處。

  首先,美國高校對選修課的重視程度是與專業課相同的。保證教學質量是名牌大學最重中之重的任務。如果教學質量不能保證,學校的聲譽就會受到影響,并且直接影響學校的經濟效益(包括招生、募捐和申請政府補貼等)。所以,不論是選修課還是必修課,學校一定會安排最充足的人力和物力資源,并且嚴格控制班級人數。最大的班級不過20人左右,使教師能充分照顧到每個學生的個別差異。同樣,在選修課上,教授對學生的要求也是一點也不比必修課低的。對學生來說,除了正常上課和課程提綱上規定完成的作業外,額外加班加點是很普遍的。難怪一位政治系的師妹曾經深有感觸地說:即使我一學期只修一門課,若想把它學好,自己也是會非常忙的。所以,類似國內一些大學生到選修課上去“混學分”的可能性幾乎是沒有的。

  其次,美國高校選修課非常強調培養學生的能力和創造精神,不受任何形式的限制。能力和創造精神的培養是他們所有選修課的最主要的教學目標和評價指數。即使是理論性較強的學科,一般的教授都喜歡在第一節課就告訴學生:我們需要的就是創造思維(Creative thinking),而不是死記硬背的概念和框框條條。許多選修課都要求學生親自動手實踐或在課堂中上作宣講。在我所學的其它課程中,每次到做期末課題(Final Project)時,教授都會鼓勵我們大膽地發揮自己的想像,哪怕是一些設想暫時還不能實現的課題也可以做。因此,大家為了做好課題都非常積極第加班加點、全力以赴,表現出很好的團隊創意。具有新創意的課題即使結果不很完美也能獲得高分。

  為了鼓勵創造性,學校和院系從來不對老師的教學內容、教材、形式和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標準給以限制。兩位教授所上的同一門課可能從形式到內容都有很大的不同。管理部門看中的就是老師最后的教學成果和學生的反饋。

  第三,喜歡對教學過程和教學成果做紀錄。雖然在美國要做課堂實錄的手續繁雜,必須征得每個學生的簽名才算合法,但老師們都很喜歡把教學過程和教學成果紀錄下來供以后參考。像上文介紹的《多媒體表演藝術合作》那樣用四臺攝像機從頭到位紀錄的課程雖然不多,但我修過的課程中,超過一半都有安排的課堂錄音或錄像。

  第四,在教學中注重運用網絡和現代教育技術。為了更好地服務于教學,美國的大學一般都在校園網絡建設和教學場所的現代技術裝備上投入大量的資金和人力。雖然他們沒有要求教師們如何使用這些技術,但老師們都會各顯神通,把個人的能力和相應的教育技術很好地結合起來。例如,對電腦和網絡知識比較精通的教師一般都會為自己所教授的每門課分別建立一個課程網站。學校或院系會免費提供域名和無限量空間。紐約大學還給每個學生提供一個免費的二級域名(與學生的郵箱同名)和50兆的網站空間,如果需要還可申請增加到100兆。學校網站還專門設計了一個指導學生建設網站的平臺,使學生無須借助專門的網頁設計軟件就可以建立自己的課程站。不會做網頁的教師則可以直接利用學校網站平臺提供的BlackBoard系統(一個非常簡單的教學網站模塊建設系統),在網站上發布作業、通知、知道學生討論問題或收取作業等。學校的計算機房全部免費為師生開放,包括免費打印資料。另外,學校的每個教室里一般都配備有從最簡單的幻燈投影儀、錄像帶和DVD放映機設備到多媒體投影儀等常用設備。當然,課堂教學中對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不會僅僅限于使用PowerPoint,許多教授會把最新的(如網絡、QuickTime, KeyNote等)和我們看來早已過時的技術(如盒式錄像帶、塑料唱片)都結合起來用。一句話,就是只要能對教學有幫助的軟件或硬件,學校都會不惜成本給予滿足師生們的需要。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美國高校似乎對考試,特別是閉卷考試很不重視。我在NYU修過的三十多門課中,除了兩門課各有一次很不正式的、無人監考的“閉卷考試”外,其余的科目都不考試。也許是他們認為用當場閉卷考試的分數來評價學生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吧,教授們往往都喜歡多給學生一些時間和空間來完成期末的作業,把每個學生的潛能都發揮出來。例如,哥倫比亞大學的同學也稱寒假要完成教授的“Take—home Exam”(帶回家做的試卷)。大學生們也習慣把期末考試、期末大作業、期末論文、期末課題統稱為“Final”。盡管“Exam”的概念被淡化了,但學生們的壓力可是一點也不會減少的。每到期末,圖書館都會延長服務時間,閱覽室和其它學習場所都可以看到不少通宵達旦學習的人。期末成績對每個學生都很重要:不論是選修還是必修課,個人有兩門

  課期末成績得C(75分以下)的將受到警告,有三門課得C以下就會被退學。

  相反地,我記得剛回國到我校工作時,印象最深的就是學校對考試的高度重視。大部分崗前培訓內容都是圍繞著考試進行的:考試卷必須如何規范和保密、嚴格的考試制度、嚴肅的考場紀律、對作弊者嚴厲的(幾乎是一棍子打死的)懲罰、細致的評分標準、嚴格規范的評卷程序……簡直可以說教學的一切都是為了考試服務的。老教師在傳授經驗時,也是以考試分數是否提高了作為學生取得進步的唯一根據。我比較困惑有兩個方面:一方面,對于兩個考試分數相差不遠的學生(比如考85和考86的兩個),我們真的很難說分數高一點兒的能力就強一些;另一方面,對于藝術類選修課這樣的公共課程,我們實在是難以組織一個標準化的“考試”來評判學生。再者,我們的大學難道還是繼續延續高考指揮棒下教育模式,只需要學生考試分數而不需要能力建設嗎?實際上,我們不難看到,目前我國高校中對考試的高度重視帶來的并不是高質量的教與學。所謂“考考考,老師的法寶;分分分,學生的命根”和由此帶來的“抄抄抄,混混的絕招”差不多就是我國高校教學中存在的一個最具代表的劣根性問題了。解決這類問題的根本在哪里?是形式還是內容呢?從上述事實我們可以看出:提高教學質量之本肯定在于具體的內容,而不是簡單的形式。換言之,對考試的高度重視并不能說就是對教學的高度重視。

  總之,從美國兩所大學聯合開設的這門特色選修課中,我們可以借鑒他們好的做法,把我們的高校選修課程同樣開出質量和水平來,讓我們的師生最大地受益。

選修課論文6

  研究職業技術教育公共選修課程與研究型普通高校公共選修課程的區別,職業技術教育高校的公共選修課程內容突出素質與技術教育,注重課堂組織形式及課程內容研究,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突出應用性和趣味性,用好課堂教學的前言后語,形成良好學風,實現公共選修課程教學目的。

  公共選修課程是為通才教育而設置,旨在培養適應未來變化的、個性和共性兩方面都得到充分發展的人才,目的明確為達到開拓學生的知識視野,實現不同學科交叉,在研究性大學這點表現較突出。但對應用技術大學層次的學生,公共選修課程考慮實用性與趣味性要比學科的交叉性及全面性顯得更實際。應用技術大學,尤其是民辦職業技術大學的學生,文化基礎相對差,自律能力較弱,學習公共選修課程目標模糊,只求完成畢業學分。因此,公共選修課程逃課的現象嚴重,原因:1)公共選修課程內容與實際應用相距甚遠,面對自律能力差的學生學習動力不足;2)學生人數多考勤難度大,教學組織管理很難到位,提供了學生逃課的機會:3)學生與任課教師不在一個學院,教師很難了解和認識所教學生,逃課不會給老師留下壞印象。也成為學生逃課的又一因素。這樣導致選修課程從滿足學生拓展知識、開闊眼界的需要,實際成為不良學風的滋生土壤,改變這種現狀對職業技術高校公共選修課程的教學研究很有必要。本文重點研究應用技術大學公共選修課程的課堂教學組織管理方式,以廣東白云學院的公共選修課程《形象設計》為例。

  1.科學安排課程內容,改變課堂教學組織形式

  教師在授課時間學生能夠專心聽講,沒有遲到早退的現象,下課后學生圍著教師不肯離去,這是大學正常的學習狀況,說明教師課堂教學達到了理想的教學效果,對比專業課程這一愿望不難實現。而公共選修課,學生來自全校不同專業、不同班級,基礎差的學生選課不是為了獲取知識技能,只是為了一個學分,能夠不上課又能夠獲取這個學分,是很多普通高校公共選修課程的普遍現象。

  如何讓學生對公共選修課程從只求學分不求學習,從完成學分到實際需要的學習態度發生轉變,必須對不同學校、不同培養目標的學生,開設不同的公共選修課程。對應用技術職業學院的學生,開設應用性強的公共選修課程,是重要的改革途徑。如《形象設計》課程,從提高學生的素養角度,選擇實用性強與學生的實際需要相適應的課程,可以普及非藝術生的美學修養,使《形象設計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改革》成果受益于更多的學生。白云學院把這門課程列為公共選修課程后,出現難得的蹭課現象,選課的學生很多,不少學生為自己能夠選上這個課程備感幸運,沒有選上的感到遺憾,證明了課程內容的實用性和應用性對學生產生了吸引力。在應用技術大學層次的學生中,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開設應用性強、學以致用的教學內容,突出培養學生實際動手操作的能力,起到立竿見影的教學效果。

  課堂組織管理加強考勤是值得研究的方式。傳統的點名方式占用課堂教學時間太多,改變課堂教學組織管理形式是關鍵,教師督導作用顯得特別必要,考勤是重要手段。但一般公共選修課程是大班上課,如何改變課堂教學組織管理方式是關鍵。如《形象設計》課程面對120多人的教學班級,采用以小組為學習單位,成績考核小組共享。即減輕了學生購買(化妝用品)學習用具的經濟負擔,又形成了團隊合作意識,便于學生互相監督共同提高。更重要的是便于考勤。每六人組成一個小組,第一堂課宣布小組名單,以組號重新安排座位,幫助學生加強聯系記住組號,后面上課老師只叫組號不點名,小組同學舉手示到,發現人數不齊,在點名冊上做個記號,下課后要求缺到的小組與老師聯系,缺課的學生很快就能找到。這樣即使是上百號人的班級,每次考勤不到一分鐘就完成,縮短了考勤時間,提高了考勤效率,杜絕了以往老師抽檢學生僥幸不被查的心理。看上去第一次上課考勤所占時間較多,但是學生的僥幸機會沒有了,后面學生有效學習時間增多,教師在課堂教學組織管理中有效教學時間增加,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在高校的公共選修課程里充分體現出來,為良好的學風建設起到積極作用。實踐證明這種方式學生每次上課的出勤率有了很大改觀。

  最后并舉過程考核,考勤分納入平時成績,明確缺課三分之一不給成績。平時成績占考評成績一半以上,最后的隨堂考核只占一半,改變以往公共選修課程有的學生一頭一尾露面,只拿學分不上課的不良風氣。

  2.注重課堂數學設計,做好課堂數學前言后語

  課程教學的前言后語是教學管理的又一具體方式。精確簡明,針對性強的前言后語能夠提高課堂教學的吸引力和教學效果,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所謂前言,就是課程開講的第一堂課,也包括每次上課前幾分鐘的教學組織管理。在一個學期的課堂教學時間里所占比重不大,但處理得好對學生整個課程的學習能起到提綱挈領的引航作用。學習動機學理論告訴我們,動機是一個人發動和維持活動的個性傾向性,是在需要的基礎上產生的,是需要的表現形式。學習動機就是推動學習活動、確定學習方向以及引導、維持、調節、強化學習活動的一種內部機制或內在歷程。《前言》的內容準備到位,為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動機,可以幫助學生:一是對正在進行的活動起到推動作用;二是對未來活動起到準備作用;三是對活動的創造性態度起到促進作用。以往的教學實踐告訴我們,影響學習動機的因素很多,大致可分為內部和外部兩大類。其中內在因素起決定作用,是維持學生對學習孜孜不倦進行的原動力,如學生對學習的需要、興趣、情感、以及自尊心、自信心、責任感、義務感、榮譽感、愿望、信念、理想等。外部條件對激發學習動機也有巨大的促進作用。《前言》是教師作為外部條件,把課程的學習目的,要求,考核方式闡述清楚,提出非常明確的學習要求,指導具體的學習方法,成績考核突出過程以比分顯示,達到加強學習目的教育,激發學生內在因素的作用。正如前蘇聯偉大的文學家高爾基說的那樣“偉大的力量來自于偉大的目的”。正確而又明確的學習目的`是形成和提高學習動機的必要條件。“教學過程不但要依靠認識興趣的動機,而且要依靠一系列其他的動機,如缺課三分之一就沒有成績,這是讓學生克服上課與其他事物發生矛盾時的動機,其中啟發把學習看成自己的義務和責任的動機是特別起作用的。這些動機使學生克服學習上不可避免的困難,體驗由于克服困難而產生的愉快心情。在這種情況下義務感和責任心迫使學生努力去掌握知識、技能和技藝,以便盡管對該作業沒有興趣,但仍然堅持獲得必要的結果”。所以,只有學生明確地認識到自己當前的學習與將來生活、工作和學習的密切關系,體會掌握科學文化知識,發展自己的智力、才能是未來人生道路上不可或缺的本領,才能確立遠大的、高尚的、強有力的學習動機,才能產生強烈的而又持久的學習熱情。這是課程《前言》的重要任務,相反,沒有明確的學習目的,認為選修課程只是為了一個學分,上課是混日子,常常是學生學習被動、落后的主要原因。因此,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教育,注重藝術的講解,形象的演示,根據學生的專業、年齡特點,有效地對學生進行課程目標教育,是前言的主要內容。

  課堂教學的后語是指課結束時教師簡短的小結。當代大學生一個共同的心理特征是表現自我、張揚個性。因此,開展多種形式的競賽是激發這一心理特征最有效形式之一。組織管理有效納入競賽不僅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努力向上的需要發展得更為強烈,而且有助于培養學生奮發進取、勇于探索、團結合作等優秀品質的形成。每堂課結束時,從出勤人數、課堂發言、小組配合等方面進行課堂教學小結,教師對學生過程中的整體表現,給予種種正確客觀的評價,對學生的學習動機起著重要的激勵和強化作用,它不僅使學生從反饋的信息中看到自己的進步與成功,還能體驗到成功之后的喜悅,從而使學生的學習態度和興趣得到加強,激起更進一步深入學習的強烈愿望;同時又能通過這種信息反饋了解學習的不足或弱點,從而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去克服缺點,戰勝困難,為取得更好的成績而拼搏努力。對個體表現突出的學生也要重點鼓勵。同時不夠好的方面也要及時批評,引起學生重視,爭取克服和糾正。

  總之,課堂教學組織管理中的前言后語是非常關鍵環節,所占時間不用多三言兩語即可,但一定要客觀、正確。不僅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要關注學生學習知識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學習活動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目的都應以激勵學生學習、促進學習發展為目的,這樣才能不斷強化學習動機。雖然看上去“前言”、“后語”與專業知識內容關系不大,但同樣體現了磨刀不誤砍柴工的古理。

  3.多媒體輔助數學,提升情趣共享社會資源

  公共選修課程大班教學,教師講課的內涵和形式對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像《形象設計》,讓學生掌握形象設計中的化妝技巧,提高形象的審美水平,使學生掌握不同服飾裝扮的妝容表現技巧,讓學生得到美的熏陶。以往這樣的課程,只重技能忽視美育,通過師傅帶徒弟的形式手把手地示范教學,不適合公共選修課程的教學形式,現代多媒體為這一本課程的學習,提供了擴大示范視覺效果的媒介,利用化妝視頻錄像教學光盤,借助化妝名師的技藝,解決大班課程時空教學的限制,即便是上百號人的大班教學,學生也能清晰地看到化妝技能的示范教學,而且在學生實踐練習時教師有針對性的指導示范,使學生能夠突破難點,克服影像與實際操作脫節的遠程教學缺點,配合視頻錄像講解化妝造型課程的概念及基本理論,通過實踐操作,掌握化妝和頭發造型與服裝整體搭配的基本方法及技巧,全面提高學生美學素養、提升審美能力的教學目的。

  通過多媒體輔助教學,實現了藝術設計理論中的美學知識在化妝技術中的應用,配合技能教學作為一體,按小組以項目帶動整個教學。改變傳統的技能課程照葫蘆畫瓢的師傅帶徒弟的教學形式,克服了學生人數多,直接影響教學效果的弊端。多媒體輔助教學模式兼顧了理論與實踐兩方面教學組織管理的需求,保證大班的教學質量。及時購置時尚流行的化妝錄像視頻光碟,利用社會資源提高教學質量,在多媒體示范技術下,可視面增加,教師的精力放到課堂管理,幫助學生解惑疑難環節,抓住重點提示學生,克服了單純放視頻學生無人管理的以多媒體為主的單一教學方式的缺點及局限。利用現代多媒體集成技術的特點,充分發揮其輔助教學的優勢,超越課堂空間,形象直觀的演示化妝技巧,能夠突出重點排除難點。

  4.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應用技術大學公共選修課程中,從課程內容到教學組織形式,及課堂教學設計,都要與研究性大學甚至普通高校的本科有所區別。從學生實際要求基礎出發,圍繞以學生為中心這個理念,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以科學合理的組織管理方式為主展開教學活動,使課程內容豐富,學用結合;將課堂教學組織管理成為一種快樂的事情,納入項目開展競賽,為學生與教師創建愉悅的氛圍,使公共選修課程在教師與學生之間形成良性循環,實現教學組織管理研究的終極目標。

選修課論文7

  在充分分析影響高分子化學選修課教學效果的原因的基礎上,提出了一系列教學改革措施:提高師生對高分子化學選修課重要性的認識;根據學生已有知識基礎對高分子化學選修課教學內容進行整合;采用參與式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積極主動性;重點關注實踐實驗教學。這些措施激發了學生學習高分子化學的興趣,有效提高了教學效果。

  關鍵詞:高分子化學;選修課;教學改革

  高分子化學課程是化學、應用化學、化工等專業重要的選修課,是課程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高分子化學作為選修課是對專業知識的延伸,不但可以完善相關專業知識結構、拓寬學生視野、擴大知識面、豐富化學和材料相關知識儲備,為學生以后在化學化工相關領域工作和更高層次研究奠定堅實基礎;而且能提高大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創新能力、社會適應能力,培養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等[1,2]。但是作為選修課,高分子化學課程教學效果不理想,分析原因、結合實踐對提高高分子化學教學進行教學改革。

  1影響高分子化學選修課教學效果原因分析

  1.1師生重視程度不夠

  與必修課相比,高分子化學做為選修課師生重視程度不高,原因有幾方面。一是部分教師對選修課的教學態度不夠認真;對選修課教學規律研究不足,過于注重理論基礎和知識體系傳授的完整性,缺乏趣味性、實用性,不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同時部分教師對高分子化學相關實踐應用知識儲備缺乏,教師自身實踐深度不夠,跟不上高分子化學日新月異的實踐發展。二是學生對選修課學習態度不夠端正,認為高分子化學內容在學年評優評先中靠不著、考研中考不著、工作中用不著,以致于“湊學分”的現象普遍;學生對選修課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理念不清晰,照搬必修課學習模式,不能很好地把有機化學和物理化學等基礎知識運用高分子化學的學習中。

  1.2高分子化學內容特點

  高分子化學是研究高分子化合物合成和化學反應的一門科學。主要研究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反應、機理以及高分子的分子結構、相對分子質量及其分布等[3]。高分子化學內容有以下幾個特點:(1)教學內容十分抽象。高分子合成化學基本反應的過程、機理等都不是人用肉眼能看到的,高分子理論也都是在基于各種的假設而推導出來的,使其過于抽象,不利于學生的學習和理解。(2)概念性知識也很復雜。概念性內容是高分子化學的基礎內容,很多概念性知識極易混淆,如重均分子量、數均分子量、粘均分子量和各種結構單元等。(3)教學內容偏重理論。各種教材內容主要集中在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反應、機理、相對分子量、聚合速度等基本理論,而高分子化合物的用途涉及很少,聯系實際生產生活少,不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影響教學效果。

  2提高高分子化學選修課教學效果的建議

  選修課在教學內容組織中有較大的彈性,在教學方法上也很自由靈活,所以進行教學改革活動的空間比較大。長期的高分子化學教學和實踐中總結以下幾點,師生共同努力提高高分子化學選修課教學效果切實可行。

  2.1提高師生對高分子化學選修課認識

  教師要高度重視。一是要重視研究選修課的目標定位和教學規律。高分子化學作為選修課,是對有機化學、物理化學的應用延伸,拓展基礎化學知識在實際生產生活中的應用,增加化學知識的應用儲備,為本科畢業生在以后的工作和繼續研究學習中奠定基礎。選修課教學要求有別于必修課,要根據學生就業需求、繼續學習和研究需要制定教學內容;切忌‘滿堂灌’,要依據學生基礎、生活經驗、教學內容采用適合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二是教師要重視新知識更新和實踐鍛煉。高分子化學與很多領域相互滲透,要求教師要涉獵各方面的知識,才能在課堂上游刃有余;隨著材料化學、環境化學、生物化學的蓬勃發展,使高分子化學也出現了許多新學術熱點,教師一定要重視高分子化學發展趨勢,同時也要關注其他相關學科方面的前沿和發展。相對于基礎課,選修課對教師科學素養和教學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生要轉變思維。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的轉變歸根是思維的轉變。一是要轉變學習態度。學生要慢慢從根源上轉變學習的“功利主義”思維,作為選修課,對大學生來說短期看似乎只是修學分,實際上選修課作用非常重要。培養計劃修改中,選修課比例愈來愈重;大學生由于生活限制,知識局限于課本,而選修課的教學靈活性、知識拓展性,極大地擴大學生視野、豐富生產生活經驗、積累應用性知識。高分子化學理論豐富了有機化學反應機理、延伸了物理化學反應速度等,高分子化學應用在生物醫藥、食品營養、環境衛生、電子信息等衣食住行各個方面。二是要轉變學習方法。上課聽理論、下課做題練習鞏固的學習模式不適合選修課。選修課的目標定位決定了其教學內容豐富,課堂不僅要聽,而且討論思考,甚至爭論,要聽老師的生產生活實踐經驗,聽同學們的經驗教訓,要積極主動加入討論和爭議中;課下要利用實踐和網絡手段了解高分子化學的發展和變化。同時學習高分子化學課程內容不要僅拘泥于某些細節問題,而要做到整體理解。

  2.2融匯化學基礎知識簡化教學內容,講好緒論激發學生興趣

  由于高分子化學課程內容多,概念多,公式推導復雜等,需要占用大量的課時進行講解,而選修課本身課時比較少,難以在有限的課時內完成高分子化學課程的學習。所以,在高分子化學選修課教學過程中,要理清框架,應用已有化學的知識作為輔助選擇重點內容教學[4,5],比如潘祖仁主編的高分子化學很經典,其中第三章自由基聚合有13節內容,選修課很難做到全部學習。根據已有化學知識基礎,我們把這部分內容選擇重點學習自由基聚合的一般知識、聚合機理、聚合速度、聚合度,其余部分根據學生興趣自學。而自由基聚合的一般知識包括連鎖聚合的單體選擇(以有機化學取代基電子效應和位阻效應為基礎)、聚合熱力學(以物理化學為基礎)、引發劑和引發作用(以有機化學和無機化學為基礎)。這樣就大大降低了高分子化學學習的難度。依照這樣的框架,我們根據選修專業、學生基礎等對教學內容進行整合。除了整合高分子化學教學內容,講好第一堂課———緒論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是新學年、新老師、新課程,學生有好奇心和新鮮感,對事物的第一印象往往影響著事物的發展,教師要抓住時機,滿懷激情上好第一堂課,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興趣,對提高教學效果就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上好第一次課,首先要多舉衣食住行中的實例,如生活中常見的衣物(纖維)、食物(淀粉、纖維素、蛋白質等生物大分子)等,讓學生明白高分子在我們的生活中無所不在;還可以列舉些趣味性的例子,比如光致變色高分子(夏天穿的洞洞鞋)、導電高分子等,這樣才能吸引學生注意,激發學生學習高分子興趣。其次以高分子發展史為綱,以高分子領域的諾貝爾獎為線索,介紹高分子科學發展中有啟發意義、引人入勝、同時跟實驗研究有關的事和人,如尼龍的研制者Carothers,Carothers主修有機化學,以有機化學的基礎對高分子化學做出巨大貢獻,提升學生對學習高分子化學的`信心,誘導學生從事高分子行業。教師要將自己對高分子化學的熱忱傳染給學生,從多個角度激發學生興趣,提高教學效果。

  2.3參與式教學

  [6,7]參與式教學以學生為中心,教師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參與式課堂教學在本部門多門課程中得以廣泛應用,建立了互動式實施管理體制和制度保障策略,并獲得成功。比如在學習反應機理時候,以有機化學為基礎,可以根據學生基礎、特長和個性特點組成小組參與教學內容講解,小組內學生進行討論、理清教學思路和重難點、制作講稿和PPT、進行課堂教學和反思等。除此以外,還可采取參與集體備課、參與課后反饋、參與作業批改、參與實踐項目等形式,擴大學生參與度、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地提高了高分子化學教學效果。

  2.4加強實驗實踐教學

  把實驗帶入課堂最簡單的形式是把實際的生產生活中代表性的高分子材料直接以圖片或者實物的形式展示給學生。課堂帶入不同質地的布料,天然的棉麻絲毛、聚酯(滌綸)、聚酰胺(尼龍,又叫錦綸)、聚丙烯腈(腈綸)、聚氨酯(氨綸),讓學生簡單辨認,然后引導學生思考其單體、聚合機理、聚合方法、簡單辨別方法;收集不同材質的奶瓶,無機玻璃奶瓶、PC塑料奶瓶、PP塑料奶瓶、PPSU塑料奶瓶等,帶入課堂,學生觀察奶瓶特點,把實際生活和理論聯系起來,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高分子化學的熱情。對于不能直接搬進課堂的工業生產,我們可以應用FLASH動態展示聚合物工業合成流程等,幫助學生了解聚合物實際的生產過程,同時也為以后的工作方向選擇打下基礎。對于一些應用性、演示性、微型化的實驗則可以直接搬進課堂,如交聯聚丙烯酸鈉顆粒的高吸水特性實驗(人造雪實驗),采用的PVA縮醛化制備膠水之類的應用性實驗,既有趣味性,增加學生關注度,又能增長科學理論,激發學習熱情。應用型課程教師應該重視所教授的內容與實際工業的聯系,把工廠企業演化為課堂首先要求教師要有一定實踐經驗,教師要利用假期或者實習見習期間調研企業生產實際,找出企業生產中存在的問題,了解企業對人才的需求;以便在課堂教學和實習見習中有針對性地為學生講解實際生產生活問題。其次在實習見習中學習鞏固基本理論。例如帶隊到工廠,誘導學生聯系課本提出問題,筆者帶學生到電纜廠見習,就有學生提出電纜的絕緣層不應該是PVC嗎?為什么這個廠用的是PE?帶著這個問題可以查詢相關資料,從而拓展學習PVC、PE的用途,深刻理解PVC的自由基聚合機理和PE的配位聚合催化劑、機理等。除此以外,我們還可以把工廠工作人員‘搬進’課堂,利用一線工作人員‘身說法’,他們對高分子學習的經驗教訓、對高分子學科的認識、相關行業的發展和問題等,這更能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愿望。

  3結語

  高分子化學選修課教學工作者應該深入分析高分子化學選修課中存在的問題,提高師生對高分子化學選修課重要性的認識,結合已有基礎對高分子化學教學內容進行整合,抓住重點,改革教學方法,重點關注實驗實踐,提高學生對高分子化學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熱忱,為提高高分子化學選修課教學效果不斷努力。

  參考文獻

  [1]林雯,鄭小軍,趙團萌.高校選修課的目標定位與策略選擇[J].大學教育,2012,1(4):58-59.

  [2]張愛黎,孫杰,邵忠財,等.化工專業課中教學內容優化與創新能力培養[J].廣東化工,2016,43(20):196.

  [3]潘祖仁.高分子化學[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1.

  [4]陳靜,侯文華.高分子化學教學中有機化學知識的融通實踐[J].大學化學,2013,28(3):19-23.

  [5]戴勛,張娜.對非高分子專業《高分子化學》課教學的幾點思考[J].高教學刊,2016,(10):138-140.

  [6]裴朝玉,張輝,陳亞紅,等.參與式教學在“有機化學”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周口師范學院學報,2017,34(5):77-79.

  [7]王春杰,朱莉莉.參與式課堂教學設計和教學反思[J].河南教育(高教),2016,(2):91-92.

  作者:王春杰 汪銀華 李志偉 單位:周口師范學院化學化工學院 周口陽光電纜有限公司

選修課論文8

  一、學前教育專業二胡選修課程教學現狀

  (一)學生基本無演奏基礎,專業素質低

  根據我校近幾屆學前教育專業招生情況來看,學生大部分是通過文化課統考進入本專業,未經過藝術加試的篩選與訓練,因此,基本上無二胡演奏基礎,并且在音準、節奏等基本音樂素質方面能力較低,為二胡選修課程的教學過程帶來一定難度。

  這部分學生接觸二胡時的年紀都在十八、九歲左右,骨骼的生長基本定型,在手指的控制力、靈活性以及音準的辨別能力和演奏模仿能力上都有所欠缺,但是大部分選修二胡課程的學生都飽含對民族音樂的熱情與興趣,有積極的學習動機性,也為二胡選修課的教學帶來一定的動力。

  (二)缺乏具有針對性的二胡教材

  現存二胡教材多為以專業音樂院校教學內容為主的作品集,并沒有針對學前教育專業特點制定的二胡教材。這些教材專業性較強,涉及到的音樂作品多為傳統的民族器樂內容,在演奏技巧的教學內容和作品的選定上都較為專業化和系統化。缺乏針對學齡前兒童心理成長特點的音樂內容,因此,我們在教學的過程中應結合幼兒成長特點和心理發展的需要,遵循既簡單又悅耳,實用性與速成型相結合的通俗兒童音樂作品進行教學。

  (三)改變教學理念,調整教學方法

  學前教育專業中的二胡課程是眾多器樂選修課程中的一門專業任選課程,它是一門融合了演奏技巧教學、識譜視奏訓練、傳統民族音樂文化知識普及的綜合課程。

  在教學的過程中,不能無視學生本身的專業特點盲目進行“大而化之”的一攬子教學。應針對學前教育專業課程設置需要,根據選修學生的專業能力,結合學齡前兒童的心理需要,選擇貼近幼兒生活、朗朗上口、廣為人知的童謠旋律作為教學內容。在演奏技術技巧的設置上盡量使用能夠通俗易懂,且教學上能夠簡單、明了、速成的教學內容。

  二、學前教育專業二胡選修課程改革策略

  (一)集體課為主、小組課為輔的教學模式

  在課程的設置上針對學生的特點進行集體課教學為主、個別輔導小組教學為輔的教學模式。“集體課”中,以講解二胡演奏知識、示范二胡演奏方法、布置作業為主;“小組課”以檢查學生學習情況并針對進度的不同進行分組個別輔導為主,為某些專業程度好的學生提供可進步空間,并解決個人演奏技術障礙問題,進度慢的學生依舊學習自己能力范圍之內的音樂作品,不同組別中的成員會根據此階段的學習進度進行靈活調整。這種教學模式能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其獨立學習與研究、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有利于學生逐漸養成獨立解決問題、終身學習的`良好習慣。

  (二)注重學前教育專業特色,合理設計教學內容

  高校學前教育專業應根據當下社會的人才需求對課程培養計劃進行相應的調整,做到具有針對性、實用性、科學性的授課內容,培養具有一定幼兒教學能力和管理工作能力的幼教教師。

  比如:在安排民族器樂的選修課程時,應找到本專業最為基礎的演奏技能與練習方法,培養學生獨立識譜演奏的視奏能力,根據學生本教學階段的心理特點進行相應的教學調整。

  對待已存在的問題障礙能夠積極解決并深入到實際應用層面,正視本專業課程教學的針對性、合理性、實用性等教學特點。以本專業學生的實際音樂水平為基準線,合理調整學前教育專業課程內容,實現學生學習積極性與社會就業需求相結合,這樣才能夠使我們的教學方法科學有效,教學效果明顯,人才培養目標明確。

  (三)構建學前教育專業學習興趣,培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學習氛圍

  在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選修二胡課程初期,大都飽含學習興趣與練習熱情,每節課的教學內容完成度較高,隨著學習內容的逐漸深入,演奏技巧難度增加,學生會有畏難情緒,致使教學效果變得不明顯,教學進度逐漸緩慢。

  這就需要教師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出發,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調整教學內容,盡可能選擇學生感興趣的作品內容、旋律熟悉的音樂作品,這樣學生在練習過程中才能夠更準確地演奏音準、節奏,樂句的強弱、分句處理,在演奏過程中才有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樂句的情感處理與音樂審美上。

  在教學方法上結合國外學前教育教學法,突出專業特色,例如:利用“奧爾夫教學法”對樂句進行節奏型的伴奏練習,實現身體的節奏感與演奏相結合的練習方法;借用“鈴木教學法”進行旋律的模唱、模奏來強化二胡練習的效果;借用“柯達伊教學法”中對民族音樂旋律的重視與借鑒等等。

  充分將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在課堂所學的理論內容與教學實踐相結合,建立學生對整個學前教育專業技能學習的積極性,鍛煉學生的音樂學習能力、舞臺表現能力、專業技能實踐能力。

選修課論文9

  一、問題意識

  我國法醫學司法鑒定體制建立于1980年,建立之初對當時的司法活動起到了巨大作用。隨著我國社會的發展和進步,隨著我國司法理念的不斷進步,當時的體制已經不能、適應當今社會的要求,各種問題逐漸暴露,作為我國司法鑒定工作中重要組成部分的法醫學司法鑒定必須與時俱進的進行改革,以促進我國司法鑒定工作的公開、公平、公正,同時,這也是順應時代發展和社會進步的要求。

  二、當今中國法醫學司法鑒定體制的弊端

  法醫學鑒定是一項科學性很強的工作,直接關系到保護人民群眾,打擊犯罪,維護社會治安,保障國家建設的重大問題。盡管現行的法醫學司法鑒定體制一定程度上具備很大的積極意義,但是在三十年的實踐工作中業務暴露出了很多的弊端。

  (一)鑒定機構設置不科學

  在司法系統內部,公、檢、法機關在其內部各自設立鑒定部門,自成體系,同時,各部門又在行政級別上由上而下分為四級,機構冗雜,部門眾多,而真正辦事的部門卻很少。在司法系統外部,還有高校、醫院等其他的社會性質的法醫鑒定機構,我國對這類鑒定機構設立的條件還是比較寬松的,這就導致了這類鑒定機構很多,甚至同一地區有多家,不言而喻,人們對國有的公檢法類型的法醫鑒定機構的信任度遠遠高于民營機構,而且這類司法鑒定機構由于具有一定的營利性質,往往向當事人收取較高的鑒定費用,對于當事人是一個不小的負擔。

  (二)多頭鑒定、重復鑒定的問題突出

  當案件本身情況較為復雜或者發生變化或者部分當事人為了改變不利于自己利益的鑒定結論時往往會申請重復鑒定,鑒定主體部門為了本部門的利益也會進行重復鑒定。這就會導致同一地區的多家鑒定機構對同一案件進行鑒定,當出現鑒定結論出現不同,當事人便會意見紛紛,辦案人員也無所適從。

  (三)相關法醫學鑒定人水平良莠不齊,影響鑒定結論的準確性和可信度

  專業法醫學人才的缺少也是目前國內法醫學司法鑒定的瓶頸之一。法醫,顧名思義,是既要懂法律又要精通醫學專業知識,二者兼備,兩個都是技術活,但是現在的政法院校以實驗基地或者鍛煉教師實踐經驗等理由開辦的一些法醫學司法鑒定中心是教育體制外循環的經濟實體,主要目的還是賺錢,很難培養出高水平的法醫學人才。而大多數法醫學專業人才出自醫科大學法醫學系,而用人單位為司法機關,由于司法機關自身工作性質的限制,許多法醫學專業本科生及研究生畢業后難以進入司法機關從事法醫學專業技術工作。

  國有法醫學司法鑒定機構的鑒定人均為兼職,這些兼職鑒定人必須在做好自己本職工作的前提下從事相關法醫司法鑒定,不能一人雙責,行政機關的工作人員回到自己的執法崗位,研究所得專家回到研究崗位,教師則回到教學崗位,這樣的體制,顯然無法滿足現有的法醫司法實踐,這就直接影響了法醫司法鑒定的質量。

  (四)鑒定規則各不相同,缺乏統一性

  各系統、各地區指導規范堅定的標準各不相同,互不約束,只是實踐中鑒定結論截然不同。證據采信存在任意性,缺乏公允性。在鑒定結論的認定上,無法律規定的標準,法官自由裁量權太大,裁判的公正享受到質疑。

  三、中國法醫學司法鑒定體制的改革

  (一)建立獨立的法醫學司法鑒定體系

  1.撤銷司法系統內部的鑒定機構,將公檢法機關內部的鑒定機構撤銷,建立一個獨立于司法系統的鑒定機構,該機構不隸屬于各級行政機關,而實行本部門的垂直管理,上級對下級進行管理和業務指導,下級接受上級監管和指導。不論是從行政管理角度,還是執法公正角度,法院均無權對法醫司法鑒定機構進行管理、限制、挑選,法庭也只可以依法行使不采信的權利。法院理應退出對法醫司法鑒定機構的監管體系,減少中間阻礙環節,應當允許訴訟各方根據自己的需求自由選擇鑒定機構與鑒定人。

  2.在一些大專院校:如有力量和條件可由司法部門批轉設立民間鑒定服務機構,主要承擔民事和行政案件的司法鑒定以及非訴訟性的鑒定,以彌補專職鑒定機構力量的不足,填補其法醫學學科的發展和高級專業人才的培養。大、專院校法醫學鑒定機構的存在,是我國法醫學鑒定體制呈現“多元化”結構,這種“多元化”體制能夠避免鑒定機構的行政化與官僚化,是法醫學鑒定工作真正能做到“百家爭鳴”,在公平競爭中可能更好的提高法醫學鑒定的總體水平,從而使法醫學鑒定結論的科學性目標得以實現。

  (二)設立法醫學鑒定委員會,專門負責重新鑒定

  在專門的堅定的機構中設立法醫學鑒定委員會,該委員會成員必須為理論知識非常扎實,同時技術精湛,具備多年工作經驗的專家才能擔任,當事人或者司法部門遇到需要重新鑒定的情況時,只能申請由該委員會進行鑒定,該委員會專門督責重新鑒定的事宜。

  (三)建立健全法律監督體系,提高法醫學鑒定人的法律意識

  我國的刑訴法、行政訴訟法都有規定了案件中的專門性問題要請有專門知識的人進行鑒定的規定,但都只是原則規定,從實踐角度來看,沒有具體的實施細則,不便于實踐操作。因此,希望今后盡快出臺包括法醫學鑒定人資格;法醫學鑒定機構的設置;法醫學鑒定程序;法醫學鑒定人(機構)職權和義務;錯案追究等問題的法醫學物證檢驗的相關單行法律,切實指導法醫學司法鑒定工作,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法醫學鑒定是一項科學性很強的工作,直接關系到保護人民群眾,打擊犯罪,維護社會治安,保障國家建設的重大問題。法醫工作人員在進行法醫學鑒定時必須嚴格遵守法律,照法律規定辦事。

  (四)嚴格法醫學鑒定人資格管理

  1.建立完善的法醫學鑒定人資格考試制度。通過嚴格的考試、考核程序,是進入法醫學隊伍的人員在專業知識方面都必須具有精深的造詣,從而保證法醫學鑒定的科學性。近期內,行政機關可以在中央和省兩級組織自身法醫鑒定專業權威人士建立相應考評組織,對現有法醫鑒定人進行考試和考核,已確定其是否具有繼續從事發醫學鑒定工作的資格。遠期則應由中央司法行政機關組織進行全國性的每年一次的'法醫學鑒定人資格考試。并對取得鑒定人資格的人進行定期的考核和資格復審。

  2.提高法醫學鑒定人的職業道德。法醫學鑒定能夠提供客觀的科學證據,對偵查和判案關系極為重大,有時甚至起決定性作用。要做到這一點,法醫工作者在進行檢驗、鑒定是就必須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有嚴謹的科學態度和嚴密的工作方法,同時要有雷厲風行的工作作風,及時進行檢驗,使所作出的法醫學鑒定,經得起考驗,不冤枉一個好人,也絕不錯放一個壞人。

  同時,還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罪案的發生是不分晝夜和天氣的,地點也可能是荒山野嶺,所要檢測的尸體也可能已經*敗的發臭,但是,為了及時準備協助破案,法醫工作者必須要吃苦耐勞,不怕臟,不怕臭,不怕苦,不怕累,在任何條件下都能夠仔細認真細致地進行檢驗。

  3.完善內部人員責任制,建立糾錯制度。辦錯案要賠償、追究辦案人員的責任,鑒定錯誤、也應當賠償、追究法醫學鑒定人的責任。案件當事人因錯誤堅定遭受的損失,可以向鑒定機關申請要求賠償,堅定機關拒不賠償的可以向法院提起請求賠償的訴訟。由于做出錯誤鑒定的后果將直接有鑒定人或鑒定機構自己承擔,將會極大的調動法醫鑒定人的責任感,從而努力避免錯誤堅定的產生,也會促使技術不精的鑒定人員努力提升自身專業知識和技術能力。

  四、結語

  事物的發展總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從古代的法醫宋慈,到后來的醫學博士孫逵方,法醫學人才輩出,同時也推動著我國法醫司法鑒定制度的建立和發展,在當今經濟發展迅速,科教文化事業發達的社會主義中國,在我國眾多的法醫工作者和司法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我國的法醫學司法鑒定體制一定會越來越合理,越來越完善,越來越科學。

選修課論文10

  縱觀我國歷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課程結構和課程內容始終是改革的“關鍵點”和“突破點”,同時也是改革的“難點”和“瓶頸”所在。在第八次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浪潮下,選修課程應運而生,并逐漸成為當前廣大中學課程結構以及課程內容變革的方向之一。然而,從當前我國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踐來看,選修課程并沒有完全成為改革進程的一劑良藥,相反,由于我國基礎教育課程結構的先天不足和后天改革不徹底,以及選修課程自帶的復雜性、多層次性特征,反而造成了諸多學校課程的無序和低效,而選修課程自身的隨意、簡單、低效在廣大中學也是屢見不鮮。為此,如何科學地統整中學課程結構的各個層次要素,如何有效優化選修課程的結構和內容,從而真正構建一種充分實現新課程改革目標的選修課程體系,是現階段中小學校課程結構與課程內容改革亟待解決的問題。基于此,本文將以高中語文選修課程為切入點,以模塊化課程為理論依據,探索高中語文選修模塊課程的設置與優化。

  一、當前高中語文選修課程模塊設計存在的問題

  為了適應社會對人才的多樣化需求和學生對語文教育的期待,《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以下簡稱《課標》)將高中語文課程設置為必修和選修兩部分,其中選修課程設計為五個系列:詩歌與散文、小說與戲劇、新聞與傳記、語言文字運用、文化論著研讀。并指出:“學校應按照各個系列的課程目標根據本校的課程資源和學生需求,有選擇地設計模塊,開設選修課。對于模塊內容組合以及模塊與模塊之間順序編排,各學校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靈活實施。”[1]然而,這種理念上的初衷只是“看上去很美”。現實當中,高中語文選修課程模塊設計可謂問題叢生,具體表現如下。

  1.選修模塊多樣有余而科學不足

  高中語文選修課程設置了詩歌與散文、小說與戲劇、新聞與傳記、語言文字運用、文化論著研讀等五個系列。圍繞這五個系列,各個學校集思廣益,結合實際開發出了各種各樣的選修模塊,如“論語選讀”、“中國小說欣賞”、“外國小說欣賞”、“影視名作欣賞”、“中國民俗文化”等等,不一而足。然而總體來看,這些選修模塊在表面的“熱鬧”下卻掩蓋不了存在的缺陷。首先,選修模塊大多限于語文學科領域內的“自娛自樂”,缺乏與其他學科的交叉糅合,少有的一些交叉內容卻也僅限于簡單的移植。顯然,選修模塊的狹窄視野必然帶來學生學習視野的狹窄。其次,選修課程模塊對學生發展關照不夠。我國普通高中需要完成兩個層次的教育任務,“第一層次的教育任務是,按照國家對高中學生提出的全面發展、具有個性的要求和學生身心發展的需要,對全體學生進行基本的全面素質教育,使之達到高中畢業的標準。第二層次的教育任務,是按照高三學生對于升學和就業的不同選擇而分別進行升學教育與擇業就業教育”[2]。而從現實來看,大多學校語文選修課程模塊只是關照到第一層次教育任務以及第二層次教育任務的升學教育目標,而擇業就業教育的目標卻極少體現。這與西方發達國家選修課程相比,是有很大出入的。再次,高中語文選修課程模塊的地方特色、民族特色以及校本特色凸顯不夠。一些學校選用了某一版本的必修課教材后,接著就選用該版本的選修模塊教材,這樣,校本、地方特色的語文選修模塊開設空間就顯得非常狹小了。最后,高中語文選修課程實施時間保障不足。大多數學校往往在高二學年集中實施選修課程,以致學校無論如何加快速度,最多只能開設三個或四個選修模塊。而《課標》建議:“從五個系列的選修課程中任意選修四個模塊。對于語文學習興趣濃厚并希望進一步深造的學生,建議在此基礎上,再從這五個系列里任意選修三個模塊。”[1]顯然,時間的保障不足可能帶來選修模塊的“走馬觀花”以及學生學習的“消化不良”,并且給學校的.師資、場地條件帶來巨大的壓力。

  2.選修模塊限制有余而自由不足

  區別于必修課程,選修課程是在必修課程基礎上的進一步提高與拓展,其主旨在于關照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志向,關照學生的個體差異,培養學生全面發展。自由與選擇是選修課程的最大特征,這也是落實選修課程目標的關鍵所在。然而,囿于傳統認識、教學設施、教學任務、教師水平和時間精力等因素的限制,許多中學在語文選修課程模塊的開設上作了很多限制。這些限制可以概況為三種:一種是完全以高考為“指揮棒”,明確要求只開設與高考內容相關的幾個選修模塊,并且要求全體學生都選這幾個模塊,如此導致選修課程“名存實亡”,湮滅了選修課程的本真含義和價值。一種是由于學校師資、教學設施限制,或沒有更多的教師來開設選修課,或沒有更多的教學場地提供給學生走班、自由選課,因此,學生只能“看菜吃飯”,統一時間、統一教室、統一教師指定選修課程。第三種情況是由于必修課程任務繁重,高三升學壓力較大,許多學校干脆大量擠占和壓縮選修課程的時間,使選修課程僅僅停留在靜態的課程設計層面。

  3.選修模塊功利有余而功效不足

  《課標》要求“選修課與必修課的教學存在一定的差距”,“不能把選修課上成必修課的補習課和應考的輔導課,也不能照搬大學里的選修課”[1]。然而,當前大多高中語文選修課的實施狀況卻正應驗了這種擔心。這種情況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將選修課上成必修課。教師在選修課教學時,照常按照慣性思維大肆訓練學生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至于新課程要求的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探究能力、增強學生的文化修養和關注歷史與現實的意識等等或無從顧及或視而不見。二是將選修課上成高考專題輔導課。如開設“詩歌與散文”模塊時,許多教師就選擇古代詩歌、文言散文或詩詞散文閱讀專題訓練;開設“小說與戲劇”甚至“文化論著研讀”模塊時,也是把相關的文章作為閱讀專項訓練的寶貴題材。三是簡單照搬大學選修課教學模式,教師單純從自身的知識儲備和教學喜好出發決定教學內容,從而導致教學漫無計劃,凌亂隨意,效果甚微。

  二、高中語文選修課程模塊設計的優化思路

  高中語文選修課程模塊優化是指在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的指導下,語文選修課程模塊的限制性與靈活性之間的調控以及各選修模塊之間最優化的組聯方式。科學設計語文選修課程模塊是一項系統且復雜的工程,涉及諸多要素。要有機整合各種要素,就要求學校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圍繞學生的語文基礎、語文興趣、語文能力,在語文必修課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展和提高,凸現課程的選擇性,實現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要有效優化高中語文選修課程模塊設計,可以從宏觀、中觀和微觀三個課程結構入手。

  1.宏觀結構——探索“雙軌并行+同步穿插”的選修模塊實施模式

  基于新課程理念而言,“走班制”應當是選修課程實施的最佳方式。然而,考慮到高中教育需要保障相對穩定而有序的教學秩序以及學校的教學設施、師資力量等軟硬條件限制,高中選修課程實施要完全實現從傳統的行政班授課制轉到理想化的“走班制”,在當前多少是不可實現的。因此,實行“雙軌并行”應當是高中選修課程實施的可行路徑。所謂“雙軌并行”是指把選修課程模塊分為兩軌,且兩軌平行進行。其中,限定選修模塊(即每個學生必選的課程模塊)為一軌,任意選修模塊(學生可真正自主選擇的課程模塊)為一軌。限定選修模塊由學校統一組織安排,并在原有行政班基礎上統一實施。而任意選修模塊則由學生根據興趣自主選擇課程,并打亂E有行政班格局真正實行“走班教學”。學校可以每周確定一個固定時間,全部安排任意選修課程。這種開設組織形式一定程度上能夠滿足學生自主選課的需求,也緩解了大規模走班上課所引發的教學秩序混亂和教學設備不配套的矛盾。

  在選修課程模塊開設時間安排上,許多中學基本上是先上完必修課程后,再集中開設選修課程。這種安排的弊端在于必修課上得太匆忙而沒落到實處,而選修課過于集中導致學生身心疲勞,學習效率低下。因此,選修課程的開設可以實行“同步穿插”的方式進行,即在時間上適當同步,在內容上必修與選修相互搭配,交叉安排,協調推進。具體而言,學校可以拉長選修模塊的學習時間。在高中12個學段內(將以往的學期制改革為學段制,一學年分為4個學段,每個學段10周,其中9周學習,1周考試),第3~5學段開始設置趣味性的任意選修模塊,第6~8學段集中開設限定選修模塊,第9學段開設偏向文理升學方向和就業方向的選修模塊。必修與選修同步穿插的課程實施模式,會給學生從學習內容到學習方式上帶來新鮮感,有利于學生科學的學習方式養成,有利于提高學生全面的語文素養。

  2.中觀結構——構建“統一集中+自主選擇”的選修模塊組聯模式

  高中階段,“語文選修課程是在必修課程基礎上的拓展和提高”,必修課程是主要和核心,選修課程只能是“錦上添花”,這一性質決定了語文選修課是在約束性下的選擇性修習。因此,在高中12個學段的劃分范疇內,學校在第1~2學段可只開設必修課程,原因有二:一是高中第一學期學生大多來自不同學校和地區,語文基礎參差不齊,語文習慣各不相同,有必要對語文常規、語文基礎、學習習慣進行統一的教學;二是以行政班為單位的必修學習有利于班級凝聚力、團隊意識的培養。第3~5學段可以開設趣味性的任意選修模塊,原因有二:一是這一學段學生的語文基礎還不夠扎實,不能開設具有一定難度的、專題性的選修模塊,以防挫傷學生語文學習積極性;二是趣味性的任意選修模塊有益于培養和提高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第6~8學段集中開設限定選修模塊,一是因為這一學段學生經過前面的學習,有了一定的語文基礎,在必修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展和提升有了可能;二是必修任務大多已完成,有充裕時間集中選修,為學生的專業方向的發展和學生的個性特長發展奠定基礎。最后,學校可在第9學段開設偏向文理升學方向和就業方向的選修模塊,主要解決高三學生分流,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以上選修課程模塊組聯模式,通過興趣選修模塊進入限定選修模塊,再到專業提升和擇業就業準備選修模塊,模塊切換頻度適中,基本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既注重學生的語文學習基礎、學習興趣,更注意關照學生未來發展的需要。

  3.微觀結構——施行“有機整合+遴選優化”的模塊內容選擇模式

  “高中階段的教育,仍然是基礎教育,選修課程在整個高中課程結構中不應該占據主導地位,適當控制選修課所占的比例是非常必要的。”[3]可見,各個學校有必要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對語文選修課程的內容進行整合和遴選。

  《課標》把語文選修課只確定到“系列”,而沒有直接確定到具體模塊,這為語文選修課程模塊的整合提供了可能。此外,《課標》規定:“高中語文選修課程是在必修課程基礎上的拓展與提高,有的側重于實際運用,有的著眼于鑒賞陶冶,有的旨在引導探索研究。”[1]據此,可以將《課標》所確定的五個系列再次進行優化,即將高中語文選修課程分為三大系列:“語言文字應用”、“作品閱讀與鑒賞”和“文化論著研讀”。其中,限定選修課程部分又可以在“語言文字應用”和“作品閱讀與鑒賞”系列中設置4個模塊,即“語言文字應用”、“中國古今詩歌散文欣賞”、“中外小說欣賞”、“中外戲劇名作欣賞”,不同發展方向的學生根據自身意愿或在教師的指導下選修這4個模塊。此外,任意選修課程部分也可以設置若干模塊,學生至少選擇其中一個模塊,模塊內容要多樣化,可增設文史方向的“中外文學名著選讀”模塊,也可以增設理工方向的“中外科普論著選讀”模塊、就業方向的“口語交際”、“常用應用文寫作”、“網絡文化”等模塊。

  語文選修課程模塊內容的遴選是一項復雜的工作,既要考慮與必修課的內容相聯系,又要考慮學生的身心發展,還要考慮現實環境等因素。語文選修課程模塊內容的選擇和設計應注重點面結合,點具有專題性、面具有綜合性。以“作品閱讀與鑒賞”系列里的模塊為例:第一,模塊教材以單元為組聯方式,每個單元以某一領域的“上位”的文化知識作為單元的學習內容。如設置“中國古今詩歌散文欣賞”這一模塊,可以設置詩歌、散文兩個大類,詩歌部分又設置詩歌意象、詩歌意境、詩歌語言、詩歌主題思想、詩歌藝術手法部分;散文部分設置散文特點、散文形象、散文藝術表現手法等部分。第二,單元里的文章相互關聯,文章必須是難度適中的“經典文章”。如“中國古今詩歌散文欣賞”模塊中的散文形象單元,可以選擇《祭十二郎文》、《項脊軒志》、《與陳伯之書》等幾篇文章,這些文章屬經典范文,理解難度不大,散文形象豐滿,感情充盈,是必修課文《陳情表》等系列文章的拓展和提高。第三,單元體例設“單元提示”、“精讀”、“略讀”、“思考與探究”、“補充材料”。“單元提示”明確重難點、學習方法等,“精讀”、“略讀”、“思考與探究”是對單元內幾篇文章的進一步融合,“補充材料”則是引導學生向專題縱深發展和探究。如在《論語》十則、《老子》五章、《孟子見梁惠王》、《庖丁解牛》等一組單元文章中,精讀前兩篇文章,略讀后兩篇,并以“儒道互補”為主題探討本單元。

選修課論文11

  摘要:新課標的實施使高中語文選修課受到社會極大關注,選修課在各地高校被廣泛開設,這不僅提高了學生文化素質和閱讀能力也利于學生學習語文知識,但高中語文選修課的實施被陳舊的教學方式,低效的課程等所限制,出現了教學方式與教學資源和課程三者不平衡的問題,與此同時,當前教師也沒有充分的認識當前選修課,對課程的評價與目標還存在較大疑問,本文以課程改革為背景簡要分析高中語文選修課存在的問題,并以此為基礎提供相應對策,尋求方法解決,提供給教育工作者學習借鑒,也便于提高學生興趣,使新課改體制更加完善。

  關鍵詞:高中語文;選修課;問題與對策

  1.高中語文選修課的基本情況

  1.1課程設置不合理與課程資源缺乏

  部分學校重視結合選修課與必修課,進行聯系與互補,以必修課為基礎,通過選修課提高學生語文知識水平,拓展視野,增強文學積淀。而一些小規模學校因為不具備完整恰當的教學研究形式,學生只能學習一小部分選修課程,不利于實現教學目標。教師資源也很稀缺,一些學校因為師資力量的限制,要同時承擔起自己必修和其他教學任務,對于選修課程的教學就有些力不從心,難以保證教學質量。由于必修課程與選修課程篇目差異較小,教師往往將必修課中篇目加以整合到選修課程中,然而選修課程應該是以必修課為基礎的拓展和提高,而不應該使兩者的簡單組合。這樣做法使學生選擇選修課程資料受到了限制,不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

  1.2課時安排不平衡

  目前的高中語文選修課課時安排還不夠平衡,課時與任務量相矛盾,教師為了完成獨立選修課規定學時,就根據教學內容對眾多的內容進行了篩選,很容易使教學內容減少,學生無法擁有充足時間了解教學內容所以學生很難學習到重點的內容,因此也只是簡單了解老師的講授內容而無法充分的掌握。選修課作為必修課的拓展與提高,促進了教學的發展。然而當前高中選修課開設課程過少,教學時長不夠。受到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老師過于重視學生的成績以及升學率。只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沒有全面綜合的考慮到課程設置,從而過于片面的認識選修課,甚至以為選修課是為必修課服務的,在教學中也常常擠壓選修課授課時間,使選修課教學時間嚴重不足,教學的內容也得不到有效合理的安排,選修課的課程作用也因此大打折扣。

  1.3沒有形成一定的教學特色

  新課改使課程被分成為了必修課和選修課,必修課體現的使課程的均衡性與基礎性,而選修課則主要體現了選擇性。新課改的教學理念較為超前,明確的定位了選修課,然而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教師總是忽略選修課與必修課的區別,擠壓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錯誤的將選修課看成必修課的延伸,影響了選修課學習的效果與質量。在新課改實施過程中體現了選修課應該更加注重學生的個性特點和選擇多樣性。教師教學過程中受到教學內容和時間的限制,之時簡單的處理教學資料,沒有深入的研究,增大了學生學習難度,使學生更容易感到厭倦,影響了選修課教學效果。教師應該制定利于發展學生個性的目標與規劃,更加靈活的培養學生綜合能力,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發展,而不應該限制學生個性。

  2.針對當前語文選修課問題的.完善對策

  2.1改進課程設置,精細選修內容。

  語文選修課科目多,教材繁雜,占用課時多,與我國現階段教育情況相不符。應該精簡學習模塊,縮減課時,使語文選修課成為必修課基礎上的拓展與提高。根據學習目標和學生水平,篩選文本,選用最合適的材料進行教學,也可以根據教學目標對教學內容進行重組,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地方教育本門也要加強監督,防止選修課被想敷衍了事,同時選修課程的設置和選修的內容不能影響到必修課的教學。教師也要尊重學生主觀意愿,選擇學生感興趣的篇目進行教學,補充符合學生需求的內容完成教學任務。

  2.2協調處理好選修與必修課程之間的關系

  選修課作為必修課的拓展和延伸,是建立在必修課基礎之上的,有利于實現對學生個性的發展需求,我們要區別選修課與必修課的關系,教師應該區分兩種課程的教學形式,例如可以將更多的精力用于處理教材。必修課知識結構完整,教師應當按照一定順序進行教學,而選修課教學框架大,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有著重點。必修課是教學的基礎,為了讓學生都能很好的學習到語文知識,提高文學素養,選修課的開設就顯得十分必要,選修課的開設能夠激發學生特長與興趣。應該用不同的設計和教學的思路來設定教學的策略,使必修課與選修課能夠更加協調的輔助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令學生能真正的學到知識,發揚個性。

  2.3探索獨特的教學特色

  選修課對于語文老師的教學方式形成了考驗,選修課應當具有一定的自身特色,教師要根據語文的特點和學生的需求,采取有效的教學方式提升學生興趣,提高學生學習效率。教師應該不斷整合教材,結合實際設置教學情景,由淺入深的為學生講解,先從最基礎簡單的面目開始教學,經過一定的文化積淀后,再開展內涵更深的文言文類篇目教學,最后再選取專業性較強的內容教學,結合各種教學方式,使學生樂在其中,自覺接受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教師要創設更多教學情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

  結語

  伴隨著新課標的實施,選修課獲取了很多人的關注與期待,但是因為是初次施行,選修課在實踐教學的過程中還存在著很多的問題,還有很多地方有待完善,也使得很多教師心中產生了懷疑,阻礙了改革的前進,要想解決這些問題,使學生發展更加全面,只有不斷改進教學理念,將選修課程的整體構架構建好,教師作為選修課教學的主體,要不斷地創新鉆研,積極探索出現的各種問題,認真學習理解新課程標準,老師與學生都應該認識到選修課的重要意義,調節好選修課與必修課之間的關系,使選修課成為促進學生能力發展的良好平臺。

  參考文獻

  [1]丁芳:高中語文選修課開展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課外語文(教研版),20xx(02).

  [2]張金潤:高中語文選修課實施的現狀分析及對策[J],新課程學習(上旬),20xx(09):178-180.

  [3]許紀友:論高中語文選修課教學的課程意識[J],學語文,20xx,(1).

選修課論文12

  【摘要】:《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指出:“學校及教師應充分發揮積極性和創造性,努力創造條件,建設滿足社會發展需求和學生愿望的選修課。”根據新課程的這一改革要求,本文從文學體裁、基本能力、認識過程、語文知識、學習專題、授課類型等六個方面探討了高中語文選修課的開設思路,并相應地列舉了一些課程名稱,旨在通過這些思路,拓寬教師的開課視野,以便使選修課更好的讓學生有選擇地學習,為學生有個性地發展奠定基礎。

  【關鍵詞】:高中語文 選修課 思路

  高中語文選修課程依據課程的總目標,在充分考慮學生的需求和實際水平的基礎上,設計了五個系列,分別為詩歌與散文、小說與戲劇、新聞與傳記、語言文字應用和文化論著研讀。《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同時指出:“學校及教師應充分發揮積極性和創造性,努力創造條件,建設滿足社會發展需求和學生愿望的選修課。”這一要求為新課程的實施騰出了巨大的發展空間,同時也對高中語文教師提出了很大的教學挑戰。

  選修課程的設計,是本次新課程改革的亮點之一,其目的在于更好的讓學生有選擇地學習,為學生有個性地發展奠定基礎。高中語文應該在落實好必修課程的教學目標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好必修課的基礎性、選擇性和多樣性的特點,開設出既能符合學生興趣和語文特點,又能滿足社會發展需要的選修課。那么,如何才能做到這一點呢?筆者認為,從以下六個方面,能夠較好地找到開設選修課的思路。

  (一)基于文學體裁的開設思路

  體裁,簡而言之就是文學作品的表現形式,按照文學體裁的劃分來編選文章,是語文教科書常用的編寫方法,這一方法,從文學作品的角度出發,能夠很好地實現語文學習“文本”的條理性和互補性。受它的啟示,高中語文選修課的開設也可以按照詩歌、散文 、小說、戲劇等體裁,分別開設出不同的選修課,如:

  詩歌:《古典詩歌名篇選讀》、《外國詩歌選讀》、《中外哲理詩賞析》等。

  散文:《文言散文選讀》、《中國當代散文概說》、《雜文大家名篇選讀》等。

  小說:《港臺小說欣賞》、《中國現代經典小說精讀》、《魯迅小說選講》等。

  戲劇:《〈一個都不能少〉電影劇本精讀》、《中外戲劇選讀》等。

  需要注意的是,語文的學習是一個寬廣的世界,基于文學體裁的選修課開設思路,突出了作品的分類,而往往忽視了學習者以及學習方式等問題,因此,單一地從這一角度開設選修課,很難實現選修課多樣化的特點。

  (二)基于基本能力的開設思路

  聽、說、讀、寫是語文學習者必須形成的基本能力,高中語文必修課以“閱讀與鑒賞”和“表達與交流”涵蓋了這些方面的要求,作為選修課,可以從這個角度開設選修課,在必修課基礎上進行拓展和提高,形成一個有益的補充系列,如可以開設這樣的選修課:

  聽:《現代散文名篇朗誦欣賞》、《評書選播》、《古典詩歌朗誦欣賞》等。

  說:《演講與口才》、《朗誦的基本知識》、《說話的基本技巧》等。

  讀:《中外名著提要》、《莎士比亞戲劇選讀》、《科幻小說選讀》等。

  寫:《古典詩詞創作》、《寫作中的創新思維》、《怎樣寫新聞》等。

  基于基本能力的選修課開設思路,圍繞聽說讀寫來展開,注重有目的、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從整體上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但還不能從更高的層面去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因此,必須借助其他開設思路予以補充。

  (三)基于認識過程的開設思路

  作為學習者,存在著一個伴隨著學習規律的認識過程。語文學習的過程是一個以個體為基點,逐步輻射到外面世界的過程,這個認識過程,簡單地說,可以分為“個體——自然——社會——人生”這幾個部分,以此作為選修課的開設思路,可以形成一個系列,并能夠充分體現“以人(學習者)為本”的開課理念,如:

  個體:《認識自我》、《〈從文自傳〉精讀》、《漫談韓寒》等。

  自然:《山水田園詩精讀》、《景點名聯賞析》、《名人名山名文》等。

  社會:《廣告詞設計》、《經濟隨筆選讀》、《××(社區)文化》、《當代流行歌詞》等。

  人生:《〈魯濱遜漂流記〉精讀》、《〈三國演義〉人物選談》、《現代小說中的女性形象》等。

  基于認識過程的選修課開設思路,涉及領域較為寬廣,有利于激發學生的語文興趣和打開學生的學習視野,讓語文與學生生活形成密切的聯系,但是,由于生活世界的繁復多樣,因此,開設時一定要注意把握好語文課程的范圍,不能隨心所欲,任意開設,致使課程游離于語文學習范圍之外,否則就會喪失了語文課的基本特性。

選修課論文13

  摘要:通過問卷調查,對我院03、04、05、06級全體女生關于體育教學內容的興趣和需求進行了全面的調查,開設了較受歡迎的籃球專項選修課,并對本院03級和04級籃球專項選修課女生在開設籃球專項選修課前與開設籃球專項選修課后身體素質的變化進行了對比分析,由此證明開設女生籃球專項選修課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關鍵詞:籃球;身體素質;專項選修課;興趣

  1. 問題的提出

  興趣是學生上好體育課的前提之一,也是激發學生學習動機、保持良好心境,形成積極情感,堅持體育鍛煉的主要因素。長久以來,籃球運動一直是高校男生喜愛的體育運動項目之一。隨著中國籃球運動競技水平的日益提高,特別是姚明以“狀元秀”的身份進入NBA之后,籃球運動的影響力在我國得到進一步提升。一個極為明顯的變化便是有越來越多的高校女生逐漸喜歡上籃球運動。面對這樣的新形勢,揚州教育學院公共體育教研室從20xx年開始對本院女生也開設了籃球專項選修課。經過五年的教學實踐,我們發現,在揚州教育學院這樣一個女生比例明顯多于男生的高校,常規體育項目的教學有著很大的局限性,而開設女生籃球專項選修課對于激發女生的學習興趣,增強體質都有很好的促進作用。于是,本人通過對女生體育興趣的調,建議開設了女生籃球專項選修課,并且認證了它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2. 研究方法

  2.1研究對象

  揚州教育學院03級、04級、05級和06級籃球專項選修課的全體女生。

  2.2研究方法

  對揚州教育學院03級、04級05和06級全體女生關于了開設女生公共體育籃球選修課興趣進行調查。

  3. 結果與分析

  為了研究開設公共體育籃球選修課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及普及性,我們將揚州教育學院03級、04級女生對開設專項選修課興趣調查結果進行對比分析。將05和06 級女生對開設專項選修課興趣調查結果進行對比分析。

  表1 女生專項課興趣調查統計

  項目 03級(378人) 04級(395人) 總數(773人) 位次

  人數 % 人數 % 人數 %

  排球 62 17 52 13 114 15 4

  健美操 94 24.5 95 24 189 25 1

  籃球 87 23 93 23.5 180 23 2

  武術 92 24 89 22.5 181 23 2

  乒乓球 43 11.5 66 17 109 14 5

  表2 女生專項課興趣調查統計

  項目 05級(368人) 06級(372人) 總數(740人) 位次

  人數 % 人數 % 人數 %

  排球 71 19 58 15.5 129 17.5 4

  健美操 95 26 98 26 193 26 1

  籃球 91 25 89 24 180 24.5 2

  武術 89 24 84 23 173 23 .5 3

  乒乓球 22 6 43 11.5 65 9.5 5

  為了研究公共體育籃球專項選修課能否促進女生的體質狀況,將教育學院03級的女生20xx年立定跳遠、50m跑和1min仰臥起坐的三項指表的平均分值和其在20xx年上述三項指表的平均分值進行對比分析。04級女生在20xx年上述三項指表的平均分值與其在20xx年的三項指表的平均分值也進行對比。(見表3、表4)

  表3 03級女生03年、04年素質測試統計

  項目 03年 04年 增長值

  立定跳遠 63.5 1.64 m 70 1.70 m 6.5

  50m 40 9’5 45.5 9’3 5.5

  1分鐘仰臥起坐 70 25 個 75 27 個 5

  表4 04級女生04年、05年素質測試統計

  項目 04年 05年 增長值

  立定跳遠 60 1.62 m 70 1.70 m 10

  50m 45 9’2 55 8’9 10

  1分鐘仰臥起坐 72 26 個 75 27 個 3

  對揚州教育學院03級和04級以及05級和06級女生關于開設專項選修課興趣調查統計表進行分析對比。

  由表1可以看出,03級和04級兩個年級女生體育項目興趣的選擇總體上是一致的,03級女生在開設籃球專項選修課前選擇籃球課的人數為87人,占總人數378人的23%,位居第二;04級女生在03級女生開設籃球專項選修課一年后選擇籃球課的人數為93人,占總人數395人的23.5%。

  由表2又可以看到05級和06級女生在我們開設這一課程后,女生對籃球課的選擇人數仍然位居第二,這足以證明籃球課是廣大女生所喜愛的運動項目之一,而且越來越受歡迎,開設這門課程不僅可能而且是必要的。

  由表3可以看出,03級女生在開設籃球選修課前后,立定跳遠的平均成績分別是63.5和70,增長了6.5個分值;50m跑的平均成績分別是40和45.5,增長了5.5個分值;1min仰臥起坐的平均成績平均成績分別是72和75,增長了5個分值。

  由表4可以看出,04級女生在上籃球專項課前后,立定跳遠的平均分值分別是60和70, 50m跑平均分值分別是45和55。1min仰臥起坐的平均分值由72上升至75, 三項成績均有所提高,其增長值分別是10,10,3。

  3.1籃球運動教學符合女生的生理和心理需要

  籃球專項選修課之所以越來越受到女生的歡迎,是因為它的'教學內容和形式適合女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女生性格謹慎、膽小,但認真、身體的協調性好。用籃球訓練的方式既可以鍛煉她們的膽量、提高鍛煉身體的趣味性和積極性,又可以培養她們吃苦賴勞、勇于拼搏、協同配合的能力。

  3.2籃球課對女生身體素質的影響

  3.21從50m成績分析

  在籃球專項選修課的教學中,以有球跑動練習為主的教學方式,有效地增強了女生腿部力量和上下肢的協調性,50m跑成績有所提高。

  3.22從1min仰臥起坐成績分析

  由于籃球運動鍛煉身體的全面性,特別是在“每課一練”中,教師針對女生腰腹部力量差的實際情況,加強腰腹部的力量練習,另外再配合傳接球投藍動作的綜合性練習,使女生腰腹部力量得到有效的增強。

  3.23立定跳遠的成績分析

  籃球運動是上下肢協調用力的全身運動項目,上肢的協調性和靈活性在得到提高的同時,下肢的協調配合能力也得到充分發揮,特別是有球跑動練習對女生下肢力量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使得立定跳遠的成績大幅提高。

  4. 小結

  籃球專項選修課的開設,不僅激發女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女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知識水平和能力、全面發展身體素質,對促進和改善人體骨骼、肌肉、神經的正常發育和機能改善均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此外,籃球專項選修課的開設,可以培養學生的個性。更重要的是通過籃球這一集體運動項目的開展,可以培養學生集體主義的觀念和團隊合作、頑強拼搏的精神。

  參考文獻:

  [1]楊炯,對女大學生體育教學內容興趣的調查與分析[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xx,(5):221-222。

  [2]趙梅,關于重慶大學部女生對體育教學內容興趣的調查分析[J]四川體育科技,1998,(1):13—14。

  [3]潘國斌,大學生體育活動興趣與健身效應探討[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xx,(1):144-145。

選修課論文14

  一、材料專業選修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學校的管體體制和考核方式存在著輕視教學現象,從而影響課堂教學效果

  1.重科研輕教學。科研在高校的排名和各種評比中占有較大的份量,為此高校普遍存在“科研至上”的觀念。許多學校在職稱評定和各種獎勵政策的制訂上嚴重偏向科研,甚至在教師考核上出現了科研工作量可以頂替教學工作量的現象。如果科研項目多,經費多,可以不教學,而且教學方面的榮譽和獎勵還可以照拿。這種政策導向,嚴重地挫傷了教師的教學積極性,教師將大量精力投入到科研上,影響課堂教學質量。

  2.重行政輕教學。在高校里,普遍存在著行政占主導地位,教師占附屬地位的現象,無論是在學校的地位還是在利益分配上,行政人員優于教師。教師本是創造價值的主體,反而受到忽視和排擠,這使得一些教師千方百計地想要轉行政崗,無心教學。

  3.重必修課輕選修課。在教務安排上存在著重必修課輕選修課現象,比如在選修課的上課時間和上課老師的安排上表現的尤為突出。選修課經常排在下午、晚上或周末,授課人員也常選一些剛進校、教學經驗不豐富的老師上課。這給老師和學生都傳遞一個錯誤的信號:選修課不重要。這樣會導致教師和學生都缺乏上課的積極性,課堂教學效果可想而知。

  (二)學生的認知、學習動機及課堂行為,影響課堂教學效果

  1.學生對所選課程認知不足。很多學生對課程的認知能力不夠,當初進行課程選擇的時候,對所選課程并無過多了解,只是從課程名稱上根據自己主觀判斷進行了選擇,導致在課堂聽課時缺乏學習興趣。有時甚至因為不了解課程內容,出現了跳躍式的選課,即因為沒有學過前期必修的專業課程,直接選修了高階的專業課程,出現了上課聽不懂的現象。因此,學生選課時要多看看大綱,必要時可以請求老師或師兄師姐的幫助。

  2.學生的學習動機不純,有著其他的目的:比如哪門課將來考研需要、哪門課學分高、哪門課好過、哪門課可以逃課等,甚至單純為了獲得學分,抱著得過且過的心態來上選修課;有的學生不關注課程的實際內容,選課只是為了獲取成績或學歷,得到獎勵或證書,謀取工作或職業等。

  3.學生課堂參與效果差。在選修課的課堂教學中,大學生的參與普遍較少。而參與較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學生不愿參與。比如:有些同學對學習不感興趣,去上課就是為了老師的抽查和簽到。另一方面是學生愿意參與,但參與方式被限。目前,教師在大學的課堂上是主角,教師策劃和實施教學中的每一個環節,學生無權主動參與課堂,或是必須得到老師的批準或許可后才能參與到堂課教學的活動中,而且參與方式非常有限。大學的課堂教學中,如果教師主動設計情景,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參與性,勢必會帶來較好的課堂教學效果。

  4.學生不良的課堂行為。在專業選修課的學習中,學生在課堂上表現出很多不良行為,常見的不良行為有:

  (1)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睡覺、聊天或者玩手機;

  (2)不能準確回答老師問題;

  (3)遲到早退,到課率較低;

  (4)學習其他學科的內容等。這些不良行為給課堂教學帶來了極壞的影響,不但影響了學生課堂的學習效果,也挫傷了教師教學的積極性。

  (三)教師的.教學方法不當、管理不嚴,導致課堂教學效果差

  材料類專業選修課的課程有些內容理論性較強、稍顯枯燥,需要學生培養興趣、主動地去接納吸收知識。授課教師如果采取呆板的教學手段,單純地進行知識灌輸,看似講解的面面俱到,實則讓學生找不到重點,分不清主次。當學生不能深入理解知識點時,就會產生厭煩排斥心理。相應地,當學生對課程不認真學習時,教師也降低了教學熱情,導致課堂氣氛沉重,師生無法互動。與此同時,還有個別教師講課只是為了教學安排,在課堂上對學生采取不聞不問的態度,對學生到課情況要求也不嚴格,致使學生對選修課更加不重視。

  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對策

  解決材料專業選修課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對于學生學好材料類專業的課程內容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針對上述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從以下幾個方面提出幾點建議。

  1.改革教學管理制度,重視教學工作。要改革高校教師的考核制度,鼓勵老師參與科研,但不贊成科研至上的作法。同時加強對教師的教學考核管理,重視教學,并以教學為主制訂相關政策和考核機制。要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還必須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弱化并取消高校行政體制。

  2.加大對選修課重視程度,指導學生選課。由于學生的專業知識有限,在專業課的選擇上會出現一些困惑,這也在情理之中。學校應該組織相關專業老師對學生進行專業課選課輔導,同時對每門課教師的教學和研究方向一一做了介紹,讓學生不但了解課程內容,也能夠了解老師的專業背景。這樣,學生在選課時就不會出現盲目性,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特長有針對性地選課。

  3.端正學生學習觀,使其學有所得。觀念決定著態度,態度決定著效果。大學生如果沒有正確的學習觀念,就不會有正確的學習目的,就很難形成良好的學習態度,沒有良好的學習態度,就不會有較好的課堂學習效果。學生的學習觀受社會、學校和家庭等各方面的因素影響,而且還受個人的認知程度和經驗水平的影響。大學生要自覺培養良好的學習觀、價值觀,抵制不良社會風氣和不良的學習氛圍的影響,摒棄功利主義和實用主義,樹立遠大的志向,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地思考,不斷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

  4.加強學生的專業認同感,嚴明課堂紀律。有些同學對專業課不認同,或者不知道學習專業選修課有什么用途,從而影響學習的主動性。學校可以對同學進行專業教育,比如開展相關的實踐課,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讓學生了解專業課程知識的用途,培養學生對專業選修課程的學習興趣。課堂紀律是保證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條件之一。學校和教師都應該制訂一定的課堂紀律保證課堂教學的高質量進行。比如現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普遍存在的上課玩手機現象,老師可以采取“無手機課堂”進行教學,對于違反紀律的同學給以嚴懲。對于無故不上課的同學,更要嚴懲,不能放任學生遲到曠課。一些違紀行為不但影響了違反紀律同學本身的課堂學習效果,而且還可能帶壞整個班級的學習風氣。

  5.教師要樹立新的教育理念。教師要轉變傳統的職業角色,做一個新時代的教育工作者。教師要積極引導、組織和促進學生的學習,而不是“填鴨式”灌輸知識,約束學生的思考。教師應該抱著師生平等的觀念,和學生平等交流、探討、學習和研究。針對大學生的思維活躍這一特點,教師要樹立新的學生理念,鼓勵他們參與課堂教學,共同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標。正解認識教學過程,教學過程不是單一灌輸知識的過程,應該是師生互相交流、互相溝通、彼此啟發、共同探索和共同進步的過程。

  6.教師提升選修課的知識魅力,激發學生樂學興趣。興趣是求知的巨大動力,發明創造的源泉。興趣的培養在于知識魅力的提升和語言藝術的正確誘導。為此,教師應該在教學設計中盡可能多的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多媒體來提升知識的魅力。如利用Flash制作精美的專業課的反應原理的動畫、實驗過程和實驗現象的動畫,并在動畫中突突出強調知識的重點和難點、各個知識點的相互關系等。時刻激發學生對課程內容學習的強烈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跟著老師的知識和興趣走,有效地把學生吸引到課堂學習中來。

  7.緊跟專業知識發展的步伐,更新和優化課程結構和內容。知識的更新日新月異,而教材內容總是有一定的滯后性。因此,課堂教學時,教師應及時了解相關領域的國內外研究及企業的生產現狀,更新課程內容,補充新知識,提高知識的實用性、可學性;教材“絕對權威”,“照本宣科”的時代已經過去,新時代的教師必須緊跟專業知識發展的動向,及時優化課程結構和內容。

  8.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提升課堂教學效果。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如穿插課堂研討、辯論、演講、競賽、模擬實踐等;充分考慮課程特點,對所教授內容進行多角度闡釋,優化知識結構,避免內容枯燥空泛化,同時充分利用自身教學經驗,使學生聽懂、領會并能靈活運用知識。

  三、結語

  材料類專業選修課的課堂教學是材料專業的學生改善知識結構、提高專業素質、培養創造力的主要途徑。要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需要學校、教師和學生共同努力:學校加強管理,完善和優化制度;教師與時俱進,提高教學質量;學生提高專業認同感,提高學習積極性。

選修課論文15

  一、高職漢語言文學選修課建設探索

  根據前文所述,依照漢語言文學的課程要求,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提高個人的專業素養,知識面更加全面。所以對培養漢語言文學教師的課程選材、內容等要求更高。

  (一)“三維”課程目標須質性提升

  不同的高等院校的人才培養方式、目標都有區別,不同的體系會隨著行業的發展而不斷發展。所以漢語言文學的教學也應當按照時代的進步而不斷地革新。所以高校漢語言文學的教學目標也應當隨之改變。比如,為了達到現階段對漢語言文學教師的文學功底等要求,教學專業需要將“三維”課程目標進行全方位的提升。新課改的“三維目標”體現了素質教育的要求,體現了全新發展的新時代要求,“三維目標”不能有所偏頗;另外,要落實漢語言新課程的“三維目標”,全面提高學生的漢語言素養,需要在更高層次上具有“三維目標”素養的漢語言教師。首先,應當努力提升教師的文學素質與教學能力,從而達到“學術性”與“師范性”的有機統一。在其課程中,中學的漢語言閱讀量相對較大,所以需要教師帶領學生進行感悟,從而提升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可見漢語言文學教育的基本目標在于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清晰學生文學的思維,從而在知識面與自學能力方面上一個臺階。這樣才能較為全面地達到“三維”課程目標。然而,“三維目標”應體現在漢語言文學教育專業課程的各科教學中,只是不同學科中“三維目標”所體現的比例和層次會有所不同。總的來說,目標是一個方向性指導,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應該全面地把握學生的專業知識培養,增強學生基本素質,確立正確的價值觀。

  (二)課程結構需匹配漢語言教師專業素養

  漢語言的新課程在內容與架構等方面第一次提出了綜合性學習內容和模塊課程,甚至在高中有相關的選修課。特別要求了教師不僅需要置身于教學,并且需要研發課程,這就對漢語言文學教師的專業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據前文可知。新時代的教師需要復合型的專業素養,拓寬教師的知識面非常重要。這不會僅局限于“學科知識+教育學知識”的傳統要求。由此可見,要達到上述標準,需要培養漢語言文學教師的各方面素質,隨課程的基本框架進行整合。

  (三)課程內容應貼近學生生活

  依照高職漢語言文學發展情況對課程的基本內容進行不斷地改進。要結合學生與社會的基本發展背景對教學內容及架構進行系統地處理,做到“學術性”和“師范性”的有機統一。不但要針對學生的背景進行改進,而且要符合學生的發展。這樣才能不斷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

  (四)課程實施方式要凸現學生的主體性

  對于漢語言文學的課程改革,比較突出的是學生對課程的理解力增強。這是由于全新的漢語言文學教育課程已經將課程實施方案完美地賦予到學生的實際生活當中,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這才能將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與此同時,凸現學生的主體性,讓中文師范生在課堂中切實感受到師生角色和教學方式的轉變,形成現代的師生觀和教學觀,才能為將來適應和引領漢語言新課程的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結語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發現當前我國高職漢語言文學教育專業的選修課課程存在著諸多的問題,課程改革勢在必行,需要以全人類的發展問題、學習最終為了服務社會、構建多元化的教育體制等作為改革的理論基礎。本文對上述問題作了詳細研究,分析了其成因,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措施。由此可見,加強對高校教師隊伍水平的培養、改革教師的教育理念、激發教師的教授熱情、有力的激勵機制、有效的課程評價體系等措施有助于發揮漢語言文學教育專業的本質優勢,綜合改變漢語言文學專業的著力點,改變學生對于漢語言文學的“難、舊、雜”等印象,提高學生對于學習漢語言文學的.積極主動性。本論文對于課改之后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教學進行了分析和研究,但是所做工作仍舊不夠,將每一個措施當作是一個系統,那么還可以劃分成若干的子系統,這些都是需要進一步分析和細化的,更深層次的研究也是必要的。必須進行相應的課程改革,其改革的理論基礎是全人發展教育理論、回歸生活的課程實踐觀、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多元智能理論等。針對問題的成因,該專業課程改革的對策有:強化教師培訓,更新教育觀念;實施激勵機制,激發教師課改的積極性;揚棄傳統文化,發揮文化正能量;提升教師入職標準,增強課程的專業性;加大教育投入,拓展教育資源;運用科學的課程理論,破解課改復雜性等。面向新課改的漢語言文學教育專業課程改革是一個系統工程,包括課程目標、課程結構、課程內容、課程實施、課程評價等諸多子系統的整合。本研究只是在較為淺顯的層次通過實證研究提出了大致的改革對策,在每一個子系統內部還有待進一步深化。尤其是課程目標的完善、課程結構的優化以及課程教學方式的轉變等,還有很大的研究空間有待下一階段做更加深入的研究。

【選修課論文】相關文章:

選修課論文10-30

選修課論文15篇[薦]10-31

選修課作文08-14

選修課的教學反思04-17

選修課感悟與收獲11-20

[熱門]選修課作文08-17

選修課程學習心得05-23

選修課心得體會01-29

選修課工作教師總結12-27

大學選修課心得體會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