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德育論文10篇(優秀)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說到論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論文對于所有教育工作者,對于人類整體認識的提高有著重要的意義。你知道論文怎樣寫才規范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初中德育論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初中德育論文 篇1
生物教學中的德育教育
摘 要:新課程中提出的三維目標是知識與能力目標,過程與方法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由此可見,新課程更為學生的自身發展服務,新課程的教育宗旨是“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服務”,而在終身發展中德育教育更為重要。
關鍵詞:德育教育;物質性;發展性
現行的高中生物新課程比起舊課程,更注重對學生的德育教育。人常說:“成才先成人,育人先育德”,一個人,如果沒有好的品德,縱有再淵博的知識也不是一個完整的人。
那么,在現行的新課程中,體現了哪些德育觀點呢?我們教師應從哪些方面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呢?
一、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作為一個公民,具有愛國主義的思想是最基本的思想。在我們的課本中有些小資料:如,世界上第一個人工合成的蛋白質的誕生中,我們知道了世界上第一個人工合成的蛋白質是由我國科學家在1958年研究并合成的;在“人類基因組計劃”資料中,我們知道這項堪與人類登月計劃媲美的工程是由美、英、德、日、法、中六個國家承擔的,而我國是唯一一個發展中國家,這些事實,都應當足以使我們感到驕傲和自豪,同時一定會激發出同學們的愛國熱情。
二、對學生進行科學態度的教育
態度決定成敗,而科學的態度能使事情得到更好的解決。課本中有一些科學家的研究史,如必修I課本的開頭,有主編與鄒承魯教授的一席談話,從中我們知道了對科學的研究要有極大的熱情和很大的勇氣,更要有勇于創新的思維,還要有鍥而不舍的精神。再如科學家們對細胞學說的探究過程中,在前人的基礎上不斷探索的精神,而在“細胞世界探微”一段資料中我們知道研究離不開探索精神,理性思維和技術手段的結合。
三、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
環保問題現在已是一個全球性話題。但我們的學生環保意識差,衛生觀念也不強,甚至不知道環保的意義。在我們的課本中從生物與環境,生物的進化這些章節中,我們知道生物都是在一定的環境中經過長期的演變而進化的,生物界的生物之間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通過食物鏈、食物網等營養結構相互聯系的,地球不單是我們人類的家園,也是其他生物的家園,而其他生物與人類的生存也是密不可分的,我們不敢想象地球上只有人類一個物種的情景。地球這個自然環境是我們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要想在這個環境中長期生存,保護和愛護她是我們的責任和義務。
四、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的教育
1.世界的物質性
在第一冊課本第一、二章中我們知道,沒有哪一種元素是生物界特有的,生物界的元素在無機自然界都可以找到,而這些元素在構成生物界的化合物后,形成了細胞這一重要的結構。細胞是生物的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幾乎整個生物界的生命活動都是在細胞的基礎上來完成的?梢姡锝缇哂形镔|性。
2.普遍聯系的觀點
在我們的課本中,這種觀點幾乎隨處可見。如生物界與非生物界是有統一性的。細胞作為一個生命的基本單位其各個結構上是有聯系的而其結構和功能相適應,保證了細胞是一個非常精密的結構。能量對生物是非常重要的,是一切生命活動的動力,但生物界的能量卻根本來自于非生物界,光能由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固定下來進入生物界。
3.局部與整體的關系
整體由各個局部構成,只有保證了給各個局部的`正常,才能使整體和諧。如一個多細胞的生物體由各個細胞構成,細胞構成組織,組織構成器官,甚至系統。各個組織、器官、系統各自執行特定的功能,整個生物體的生命活動得以正常維持是在各個組織細胞、器官、系統功能正常的基礎之上完成的。
4.發展變化的觀點
物質是變化的,沒有絕對的,永恒的事物。如生物的進化,新物種的形成,體現了這一觀點。再如科學家們對一些現象的研究和認識,在不斷地變化、補充和完善。
5.對立統一的觀點
在第一冊中我們知道,生物都有新陳代謝這一基本的生命活動,而這一基本的生命活動卻是由同化作用和異化作用這兩個相對獨立的兩面構成的。又如一個物種之所以能長期穩定地存在,是因為遺傳,而生物得以進化的本質是變異,一個新物種的形成過程中必然有遺傳和變異。再如任何生物都是在一定的環境中被選擇而適應并保留下來的,但生物在環境中生存,必然又會影響環境。
我們的學生多是獨生子女,是被嬌慣的一代,由于家庭的、社會的原因,使他們養成了一些有偏差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我們作為教書育人的教師,不但要教給他們知識,還要教會他們做人。那么我們就可以利用課本中的這些資料對他們加以引導,使他們一方面有了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同時也會激發他們學習生物課的興趣,從而很好地達到情感與態度價值觀這一目標。
初中德育論文 篇2
1、班主任如何幫助初中生在日常中滲透德育教育探析
2、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案例
3、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策略淺析
4、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創新探究
5、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困境分析及對策
6、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新思路探索
7、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方法記
8、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分層次推進探實
9、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管見
10、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幾點體會
11、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淺析
12、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實效性的對策
13、初中班主任德育功能的理論與應用
14、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分析
15、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
16、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與心理溝通的重要性
17、初中班主任德育課實效性探索
18、初中班主任的德育藝術
19、初中班主任兼思想品德教學的德育特色
20、初中班主任開展德育工作的有效策略
21、初中班主任如何開展班級德育工作
22、初中班主任如何實踐班級德育建設
23、初中班主任如何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滲透德育教育
24、當前農村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難點與創新
25、關于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相關思考
26、關于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的具體討論
27、關于新課改背景下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實踐探索研究
28、關于做好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探析
29、會診式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構建與探索
30、解析德育教育在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性
31、論初中班主任的德育工作策略
32、淺談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創新
33、淺談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實施
34、淺談初中班主任德育教學
35、淺談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
36、淺析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
37、淺析初中非班主任教師德育職能弱化現象
38、如何讓學生在角色互換中成長--淺析初中班主任德育管理
39、如何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40、如何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實效性
41、試論初中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42、試論如何實現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創新
43、試談隱性德育思想在初中班主任專業化發展中的`作用
44、談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創新
45、談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措施
46、談初中班主任日常生活中的德育
47、探究當前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難點及解決策略
48、探究分析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實效性的策略
49、探討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水平的有效策略
50、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對策
51、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質量的對策研究
52、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實效性的對策
53、提升初中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效力的對策
54、鄉鎮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與留守學生教育問題之思考
55、新課改背景下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問題及對策
56、言傳身教身教為先--試論初中班主任日生活中的德育教育
57、英語班主任在初中英語德育中的滲透原則和途徑探討
58、走進學生心靈打開學生心結--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方法探析
59、走在思想前端: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相關思考
60、尊重學生個性--談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開展
61、在中學班主任隊伍建設中滲透隱性德育思想的啟示
62、向善教育視角下中學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開展
63、淺談中學班主任實施德育教育的作用與策略
64、淺談中學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創新
65、淺談農村中學班主任工作的德育教育
66、論中學班主任工作的瓶頸與突破--從教條式德育到邏輯式德育的轉型
67、感化與堅持--淺談中學班主任德育工作
68、從教條式德育到邏輯式德育的轉型--論中學班主任工作的瓶頸與突破
初中德育論文 篇3
班主任是班級的教育和管理者,是經常與學生在一起的人。因此,班主任的思想意識、行為舉止、道德品質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生活態度。初中生正處于對新鮮事物充滿熱情與好奇的年齡,價值評價體系并不成熟,缺乏對事物的評判能力,常常“有樣學樣”;诖艘,班主任作為學生的“影響源”要充分認識到自己行為舉止得體的重要性,即所謂“言傳終于身教”。另外,教師也應不斷提高自身的德育素質。東北師范大學榮譽教授王逢賢指出:“德育素質的內涵是隨著德育觀念和德育實體的不斷完善、德育經驗的不斷豐富、德育理論成果的科學化,不斷呈現擴展和嚴謹的趨勢”。因此,班主任應隨時代發展加強德育理念的學習,及時鞏固既有的經驗成果,并能科學的運用于實際德育工作中。初中德育工作仍處于薄弱環節,班主任可以通過定期研討、培訓更新教育理念及鞏固教學方法,真正發揮“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學方針。
要做一個好的的班主任,要有愛心、耐心和責任心。在這我總結了自己班主任德育工作上的一些做法。
一、身教重于言教,建立良好的家教“行為場”
在我的班主任工作中,我特別注重家庭教育,俗話說得好:“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孩子的特點是可塑性大、模仿性強,而他們的學習最初多半是從模仿父母開始的。因此,我在家長會上要求學生家長,為了培養孩子健康的人格,一定要從自身做起,以身作則,從小事做起,“不以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凡是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長本人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孩子不能做到的,自己堅決不做.
二、良好的.氛圍和環境可以造就人
我認為,環境也可以對學生的心理產生不同的影響。如果一個學生生活在批評之中,他就學會了譴責;如果一個學生生活在鼓勵之中,他就學會了自信;如果一個學生生活在諷刺之中,他就學會了自卑;如果一個學生生活在表揚之中,他就學會了感激;如果一個學生生活在恐懼之中,他就學會了憂慮;如果一個學生生活在認可之中,他就學會了自愛;所以,在工作中,我非常注重賞識教育,并且教育學生對待他人要寬容,學會發掘他人的閃光點,學會與他人友好相處,營造和諧文明的班級氛圍。
三、理解學生,用“寬容”的心去包容他們
了解學生,是真正理解他們,包容他們的過錯。只有充分地了解學生,才能更好地教育學生。現代的學生生活已經不僅僅局限于學校本身,在信息社會的今天,他們的生活也不僅僅局限于學習,已經變得更加的豐富多彩,同時也碰到了很多成長中困惑的問題。對于成年人,這些問題也許是幼稚可笑的,也許是不屑一顧的,但對于那些孩子,確是他們無法面對和解決的。
作為班主任,我必須從各個方面去關心他們,理解他們,幫助他們解決成長過程中碰到的各種困難。這就要求我去“熱愛”每一個學生,去包容他們在成長過程中做的每一件事。無論是好的,還是壞的。當然,這種愛不是溺愛,更不能一味的縱容他們。
這種寬容,不僅要體現在所謂的好的學生身上,也要體現在所謂的壞的學生身上。其實,每一個學生在我的眼里是沒有好壞之分的,每一個學生都是有出色之處的。當然,一個班的學生存在差異是不可避免的。無論是在整體上,還是在個別方面,學生的發展必然因人而異,作為班主任,我是以博大的胸懷去包容班級的每一個學生,無論他們的優點,或所謂的缺點。
班主任如何抓好德育工作,當然遠遠不止上述三個方面,其方法肯定是多種多樣的,但我想,如果在班級工作中,班主任能長期有意識地注意這三個方面,一個良好道德個性是一定可以培養出來的。
初中德育論文 篇4
關鍵詞:體育 教學 德育 教育 隨機教育
摘要:在體育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從師生現實情況做好準備,利用不同的教學手段,通過領導重視納入評估內容,不但能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而且能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培養他們服從組織、遵守紀律、熱愛集體、朝氣蓬勃、勇敢頑強等共產主義道德品質和良好的體育風尚,特別是德育在體育教學中表現具體、觸手可及,通過聯系實際,學生易于接受,從而防止了簡單說教的現象。
隨著社會的發展,教育觀念的更新,教育跨過了應試教育的檻,向新課程標準下的素質教育進發。體育也同樣加強了社會、生理、心理等素質教育,注重了知識能力、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融思想教育、德育教育于體育之中。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不但能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而且能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培養他們服從組織、遵守紀律、熱愛集體、朝氣蓬勃、勇敢頑強等共產主義道德品質和良好的體育風尚,特別是德育教育在體育教學中表現具體,觸手可及,學生聯系實際,易于接受,從而防止了簡單說教的現象。對于體育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如何體現思想品德教育,是個值得研究的問題。
一、從師生現實情況做好準備
1。學生心理條件的準備
中學生的心理發展,在認識方面有如下表現:感知覺活動的精確性、概括性有了明顯的發展,他們已能較為全面深刻地觀察事物并剖析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系。在情感與意志的發展上,他們情感日漸豐富,容易感染和接受影響,其社會情操初步形成如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團結友誼等,另外好奇心很強。教師是可抓住這一有利時機對其情感意志加以培養和鍛煉,并對于各方面的缺憾加以糾正調節。
2。教師教材、教法等的準備
(1)備課。作為一名體育教師,備課前應充分鉆研教材,注明在哪樣活動中具體表現,并在教案中有所體現,切實把育人的目標落實到每節教學中。
。2)課堂常規。每節體育課都有一定制度化了的教學常規。例如,課前場地器材的布置,教師可充分挖掘學生在教師面前的表現欲和榮譽感,讓學生取送器材,這不僅培養了學生的為集體、為他人做好事的好品質,而且鍛煉了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
(3)教學過程。根據教案中教材教法的安排和要求,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得到道德意志品質的培養,例如,小組長帶隊,整隊、分組練習,同學們積極響應,如此在潛移默化中培養了學生團結合作的的精神。又如在支撐跳躍著已有一定難度和危險性教學內容時,教師應鼓勵學生克服畏懼心理,對其動作加以肯定,從而培養了學生不怕困難的勇敢精神。
(4)基礎知識課。在基礎知識教學時,加強學習目的教育,引導學生樹立為振興祖國的體育事業而學習、而鍛煉的愛國主義思想和民族責任感。如在教授體育的產生和發展時,闡明體育與軍事的關系,加強國防教育。使學生了解體育的強身作用防御作用,從而使學生明白,只有強壯的體魄才能保衛祖國,才能甩掉“東亞病夫”帽子。又如通過“乒乓外交”“五連冠”“亞洲飛人劉翔”等體壇佳話,對學生進行政治思想品德教育,從而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操,積極的為祖國而學習,學好知識加強鍛煉的意志品質。
二、利用不同的教學手段
1。更新觀念,加強素質教育
“思之于行前”只有頭腦中有了一個目標、計劃,行動起來才能得心應手,不偏離主題。對學生增加素質教育的教材,并對完成效果的評估提高到非應試教育的評估水平上來。
2。利用教師的“光環效應”
教師是德育教育的傳播者,也是德育教育的表現者。在師生的雙邊教學活動過程中,通過生動簡明的講解,正確優美的示范,和良好的品德修養、言談舉止,在學生心目中樹立良好的形象,使學生有敬佩而信服,從而在不知不覺中服從教師的領導、指揮,逐步培養遵守紀律尊敬師長的好品質。
3。結合體育項目的特點
在體育教材,各項目的要求不同,對學生的德育教育也不盡相同。例如,隊列隊形的教學,就應加強學生的組織紀律性教育,提高學生自我控制能力,并行成坐、立、行的良好姿態。在籃球等球類項目比賽中,不僅要求隊員個人技術良好,而且需要隊員的良好配合,才能取得良好成績,這有助于提高、培養學生團結、協作、互相幫助、共同進步的'集體主義觀念。同時,可用反面的打“英雄球”難以取勝,從而對正確的加以肯定,強調發揚集體主義精神的重要性。又如,在長跑、超長跑項目教學中,周期性的重復運動,毫無興趣可言,可適當講解“馬家軍”在訓練時,磨掉腳趾甲的事例,激發學生的上進心,同時鼓勵學生堅持下去,培養了學生吃苦耐勞、堅毅不拔的意志品質。
4。教學過程中的隨機教育
在教學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些不文明、不禮貌的現象。教師應把握契機,隨時對學生加以引導教育,以期達到育人的目的。如課上某位同學做錯了動作,部分學生起哄嘲笑他,抓住這一事例,向學生講些同學之間有錯時應該當互相鼓勵幫助,而不是冷嘲熱諷,從而培養學生團結互助、真誠待人的良好品質。又如,在使用實心球時,某個同學用腳踩球,針對這一點,教師應馬上對學生進行愛護公物,保護學校財產,珍惜體育器材愛護公物的教育。
三、領導重視納入評估內容
由于體育成績計入中考總分,造成學校比較重視僅有的幾項考試項目,其評估時,也僅看升學學生的體育成績滿分率等,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是注重成績這一硬件教育,而忽視了思想品質教育,所以在以后的教學評估中,應安排適當的德育教育內容,以促進教師和學生的積極性。
綜上所述,在整個教育教學過程中,無時無刻不存在德育教育的內容,只有教師不斷的挖掘,隨時指導修正學生的思想品質缺陷,把德育教育滲透到教學的各個環節之中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完成教學大綱規定的教學任務。
初中德育論文 篇5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的穩步推進,加強學校德育工作,正確引導學生是每一位從事德育工作的教育者必須思考的問題,而這些問題能否得到正確的處理,又直接關系到學校教育整體水平的提高。在改革的新時期,對中學生進行傳統美德教育,是擺在我們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項艱巨而光榮的任務。
關鍵詞:中學 德育教育
中學生正是長身體、學知識的最佳時期,又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在這個時期,他們的可塑性最強,既是進行德育教育,塑造人的良好道德品質的最佳時機,又是容易受到不良影響而被腐蝕和扭曲的時期。那么,如何做好中學德育工作,根據多年教學經驗來談一談自己的見解。
一、中學生德育現狀
1、以應試教育為主,德育教育形同虛設
在應試教育體制的背景下,學校主要以分數為中心,育人觀念淡化。無論是老師還是學校,其著眼點都聚焦在學生考試分數的高低上,所以在中學教育工作中,“分數”就成了學生與老師關注的核心。而且部分教師只顧教書不管育人,將“教書”和“育人”分割開來,忽視了學生思想品德的培養。
德育教育形同虛設,工作力度不足。雖然當前中學都設置和配備了專門的德育機構及工作人員,專門負責全校德育工作。但是在以的分數為核心的背景下,這些都機構形同虛設,根本上沒有起到任何作用。
2、德育教育過程中學生實踐太少
一些老師還被陳舊的教學教育理念影響著,仍然堅持傳統的教學模式,把德育教學活動局限在固定狹窄的框架之中,只注重學生對學科知識的灌輸和考試。只重視學習,重視分數,而不關注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情感體驗,學習方法的習得,學生自我發展能力的提升,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的形成以及行為習慣和品德方面的培養。
二、提高教師隊伍自身素質
提高素質的教育工作隊伍是學校德育工作好與否的關鍵,因為教師工作的“示范性”和學生所特有的“向師性”,使教師在學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教師的思想感情、品德修養、言談舉止、音容笑貌都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對學生有著熏陶誘導和潛移默化的影響?鬃诱f:“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睂W生總是把教師看作學習、模仿的對象,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地影響。所以,教師需要處處為人師表,從小事做起,從自我做起,率先垂范,做出表率。車爾尼雪夫斯基說過“教師要把學生造就成一種什么人,自己就應當是這種人!币獙W生刻苦學習,自己就必須學而不厭、手不釋卷;要學生認真勞動,自己必須熱愛勞動;要學生講文明禮貌,自己必須談吐文雅,遠離粗俗。教師要時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以高尚的人格去感染學生,以整潔的儀表去影響學生,以和藹的態度去對待學生,以豐富的學識去引導學生,以博大的胸懷去愛護學生。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教書育人的實效,學生才會“親其師,信其道”,進而“樂其道”。因此,學校應當加強對教師的師德教育,提高教師自身素質,使更多的教師德才兼備、愛生敬業,時時處處為人師表,我們的中學教育才會塑造更多、更純潔的靈魂。
三、要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1、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水平而非垂直的關系
新世紀的教師應以人與人之間的平等為邏輯起點,尊重學生,惟其如此,才能建立起學生自尊、自強、自愛的精神,使其成為優秀的中學生。
2、和諧的師生關系是主導與主體而非主體志客體的關系
主導與主體之間關系是建立在理解志尊重基礎上的相互作用、相互促進,是一種良性互動的關系,而非改造的關系。師生關系是生命親近生命上,人性提升人性的本體之愛。所以,要對每一個學生,即使是學習成績不好、品行有過失的學生都充滿關愛之情,與其建立起親近和諧的關系。
3、和諧的師生關系是雙向交互而非單向傳承關系
對學生,是知識與智力、智慧與心靈的成長;對教師,是經驗與能力、理論與藝術的提高。教師可以通過自由、民主、平等的方式,在“授人以漁”的同時“獲人之漁”;學生也才能在自由、民主、平等的氛圍中,充分發揮個人的主觀能動性,大膽思考,積極探索,勇于和敢于創新。
四、建立學校、家庭和社會的立體教育網絡
學校和家庭的聯系,這是最常見的'方式。學校可以采取家長會的形式,向家長匯報學生在校的表現,從家長那里反饋學生在家表現和家庭教育的情況。班主任或教師在與家長的交流中,必須坦誠相見、推心置腹,如此配合必能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五、加強活動指導,實現活動育人
中學生道德品德的塑造是在各種社會實踐和相互交往中形成的,因而通過開展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對學生進行傳統美德教育行為是一種必要的途徑和方法,但目前一些學校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不敢也不愿組織學生開展活動,造成學生被禁錮于校園里,約束于課堂上,導致學生的活動空間被大大縮小,這極不利于青少年的成長。在新的歷史時期,學校領導及教師要及時轉變觀念,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與年齡特點,將時間及空間還給學生,讓學生走近自然、了解社會,增強實踐能力,適應社會的需要。為此,學校應盡可能地組織學生開展形式多樣的各種活動。如升旗儀式活動、開展學校運動會、演講比賽等,同時要求班主任利用班級的條件和中華民族豐富的德育資源,積極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班級德育教育活動。
總之,中學生的德育教育工作是一項長期的、艱苦的、細致的育人工作。是培養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基礎,教師要經常去點燃學生心靈中求知的愿望和熱愛知識的火種,培養他們健全的、積極向上的、勇于參與競爭的思想意識。教師在日常工作中還要不斷積累經驗,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質,以高尚的人格、淵博的知識、博大無私的愛去感染學生,真正給學生精神上的影響,培養學生良好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參考文獻:
[1]何偉雪,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J],廣西教育,20xx
[2]陳向平,新形勢下再看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的積極作用[J],常州輕工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xx
[3]張純芳,將德育工作融入班主任工作 [J],中小學教育,20xx
初中德育論文 篇6
德育之于生物教學
摘要:素質教育是現代教育的宗旨,德育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靈魂。如何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確實落實高中階段的德育教育,是我們高中教育工作者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探索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案更是我們要探索的道路。在此,本人就如何結合生物學科特色內容將德育教育滲透到課堂教學中做出探討。
關鍵詞:德育教育 生物教學
目前,高中階段教育的主要對象為90后青少年,他們自我意識較強、崇尚個性,是富有創造性的一代。現代通訊技術發達,通過網絡和其他媒體他們與社會的接觸面不斷增大,已初步形成了獨自的思想和認識體系,正在形成自己的價值觀和人生觀。但由于心理發育不夠成熟,對事物認識不夠全面,更容易受負面因素的干擾。有人說,“對于社會來說,學校就像工廠,學生就像產品:學習成績不好是次品,身體素質不好是廢品,道德品質不好是危險品! 此話不無道理?梢,高中階段德育工作對于引導學生形成健全人格的重要性。依據國家的教育方針和目的及時代與社會的發展需要,我們高中階段德育內容主要包括1.愛國主義教育2.理想教育3.集體主義及勞動教育 4.人道主義與社會公德、自覺紀律教育 、民主與法制觀念的教育 5.科學世界觀和人生觀。其中人生觀教育是最重要的也是最高層次的要求。
當前高中教育的重點是如何提高學生的應試能力;教學目標直指中考“升學率、上線率”。在此背景下德育教育往往流于形式而成為“鏡中花,水中月”。因此,我認為德育教育的關鍵在于如何將德育工作滲透到日常教學中才是落實德育教育的關鍵所在,即注重一種養成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該結合教學內容有意識有目的的開展德育工作。潛移默化、日積月累,最終達到潤物無聲的效果。為此,本人認為應該從以下方面入手:
一、把握中考新動態
高中教學的主要為知識教育,教學的主要目標為中考服務,這是普遍高中現階段的核心工作,也是由我國的教育評價體系所決定的。只有充分把握了中考新動向,才能將德育教育充分開展,否者將會淪為教條主義。近五年中考大綱比較,代謝、調節、遺傳為知識考查主干線,能力考查逐年增加,考查靈活運用知識解答實際生活問題的題目增多,實驗與探究的比值增大、題目靈活、能力要求提高。選修主要考查與必修交叉的知識點,如基因工程、細胞工程等;由此A測,新課程中考重要知識點仍為代謝、遺傳、穩態等;試題體現人文關懷,即以生活問題為背景考查考生的能力;對考生獲取信息、資料分析與解決問題、理解、實驗探究等能力要求會進一步提高,這給我們德育教育的'開展提供了良好的機會。
二、我們要充分了解教材特色
新課改后教材內容更強調培養學生自主探究意識、團結協作精神。新教材以模塊形式呈現劃分為必修三大模塊和選修兩個模塊,內容體現了基礎性、時代性、人文性等特點;呈現具有系統性、邏輯性。新教材單元劃分變小,相對某一個問題展現更集中,獨立性更強。其中探究、調查、資料收集分析和討論等內容容易引起學生興趣,參與的積極性就高,而且在這些環節中滲入德育教育也可以很靈活鮮明,不至于顯得枯燥。在此基礎上我們就可以有針對性的選擇教學內容插入德育教育。
三、課堂教學與德育教育有機結合
根據教學內容,尋找合適的插入點是開展德育教育的關鍵。為此,需要教師聯系學生實際生活,把一些生物科學和技術問題放在社會背景下去啟發學生思考,學會運用知識解釋問題,提高實驗探究能力。教學中,教師應具備以下思路:
1、變革教學思路教學過程體現課程理念
課程的基本理念有以下四點:(1)提高生物科學素養;(2)面向全體學生;(3)倡導探究性學習;(4)注重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教學要緊緊圍繞以上基本理念,充分利用人文資源,調動學生對生命科學的興趣,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生命科學的愿望。例如:細胞生活的環境,如果以問題“淋巴結為什么會腫大”引入,學生對本節的興趣會更濃厚;或組織學生活動,例:蛋白質合成,可選一排同學手拉手,表示一個多肽,這樣既面向全體,又培養了協作精神。
2、教學過程落實新課標
課程目標三維度:(1)知識――指獲得生物科學的基礎知識,知道生物科學發展史、發展方向和成就,了解生物科學在生產生活、科學技術方面的應用。(2)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初步形成生物體的結構與功能、局部與整體、逐步形成科學的世界觀;養成求實、創新、勇于實踐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3)能力――能正確使用實驗器具,掌握采集和處理實驗材料、進行生物學實驗的操作等技能;逐步發展科學探究能力。由以上目標,本人認為應將學生作為主體,重視學生已有經驗,幫助學生建構知識體系,才能使學生能力得到提高;教學設計中應有分層教學的意識,進行個性化教學,認同學生的個體差異,重視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的實現。
3、德育教育與課堂教學內容有機結合
高中生物教材內容中可滲透德育教育的章節較多,在次我以選修三這一模塊為例探索德育教育的實施過程。
案例1:必修3第6章:生態環境的保護
在第一節“人口增長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中,我們可以先讓學生分組收集圖片和材料,并在課堂上展示同時進行討論。在次過程中關注我國生物資源、人口、環境、科技發展水平;關心家鄉建設;進而認同我國科技、經濟社會發展的巨大成就。
案例2:必修3第2章:動物和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
在第2節“通過激素的調節”教學中,通過促胰液素的發現探究歷程。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在第4節免疫調節的學習中,通過免疫缺陷病――艾滋病及免疫相關內容的學習,讓學生認識到珍愛生命,認同生活方式與健康關系。同時,通過課本中“科學技術社會”內容的閱讀,可以引導理解科學、技術和社會的互動樂于參與相關社會事務同時形成科技與職業意識,從而逐步形成積極健康的人生觀。
案例3:選修3第四專題:生物技術的安全性和倫理問題
在第2節“關注生物技術的倫理問題”中,安排學生就克隆技術在生產生活中的運用以及試管嬰兒所涉及的倫理與道德展開辯論。通過這種辯論,使得學生能夠在新的時代背景下調節人與人、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同時使得學生的價值觀能在本國的道德規則和法律、法規中得到體現。
總之,德育是一種靈魂的塑造,不是一處而就的事情,工作的成效也非立竿見影,這項工作的開展需要我們廣大同仁堅持不懈的努力和奮斗。在今后的工作中還要不斷的探索和研究。在教育的道路上我們攜手共進,讓我們一起為中國的教育事業助一臂之力吧!
參考文獻:
[1]張靜敏.當代教師職業道德的要求[J]
[2]許繼紅.王寶蘭.廣義教育.狹義教育.教學[J]
[3] 張偉明.如何提高德育工作的實效性[J]
[4]古人伏.關于德育實效性問題的思考[D]
初中德育論文 篇7
一、德高為范,樹立教師道德標桿
首先,作為一名初中政治老師,必須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不吸煙、不酗酒、不賭博……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其次,政治老師應加強自身道德修養、熱愛祖國、熱愛學校、熱愛集體……做一個合格公民;最后,政治老師要關愛學生,以生為本,給學生以子女般的關愛和呵護,讓學生“親其師而信其道”,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
二、深入挖掘教材,滲透道德教育
初中政治是一門思想性、教育性很強的學科,其教育目標就包括培養學生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質。教師應具備敏銳的洞察力,及時發現并挖掘教學中的德育因子,不失時機地促成德育熏陶,將德育滲透于無形之中。如在教學“祖國養育了世代兒女”這一部分的內容時,筆者為了激發學生的民族情感,對教材內容進行挖掘與拓展,從政治上分析了社會主義中國的和諧民主,從經濟上分析了國家的富饒和強大,從文化上分析了祖國的悠久與燦爛……在講“祖國的.治亂興衰關系個人的安危榮辱”這一部分內容時,我通過前后對比的方法,用歷史和現實的事例讓學生明白祖國的繁榮昌盛是我們個人存在和發展的前提,教育學生永遠將祖國的利益擺在首位。于是學生便在這樣的氣氛中,牢固地掌握了知識點及相關的資料,鍛煉了思考判斷能力,同時對祖國的感情也得到了確認和升華。教材是基本的教育資源,政治教師必須充分挖掘初中政治教材中那些具有較強道德教育的素材和例子,為初中德育擴充有效資源。
三、拓展第二課堂,注重德育實踐
在初中政治教學中,我們不僅要注重課堂45分鐘的思想品德教育,更要充分利用其課外時間,充分鼓勵學生開展德育實踐,在具體的實踐中讓學生得到道德的體驗和內化。因而,筆者認為可以大力拓展學生的第二課堂,讓學生走進社會、接受教育、熏陶情感、內化知識,不斷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素質。初中政治教師可以聯系課堂教學內容,布置給學生探究實踐活動,這種德育實踐是學生親身經歷的,學生的感觸更加深刻,知識的內化和形成也更加直接,德育效果也是立竿見影的,這比教師苦口婆心的道德教育要更加有效。同時,在合作探究的社會實踐活動中,學生們彼此合作、一起分享、相互學習,團結協作的意識和集體主義觀念也得到了強化,有利于德育的有效進行。
總之,初中政治課堂是中學德育的主要陣地,政治教師應該樹立起“大德育”觀,以身作則,為學生樹立道德典范,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子,同時在廣闊的第二課堂中注重對學生的德育滲透,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素養,讓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使德育之花開滿政治課堂!
初中德育論文 篇8
xx說:“依法治國,同時也要堅持不懈的加強社會主義道德建設,以德治國!痹诟淖冎袑W德育狀況,實現中學德育目標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召開的“面向21世紀教育”的國際研討會上,各國專家也一致認為:應該把道德教育置于突出地位,不然,21世紀人們面臨的將是一個可怕的道德環境,而道德的淪喪又會加劇政治經濟等問題的惡化。在我國現階段,加強恩德教育已到刻不容緩的地步。但在作為道德教育與品格養成主陣地的學校,卻普遍存在著德育低效的狀況。
中學德育狀況的“三化”問題:
一·德育目標理想化
在德育目標的認識上,不從實際出發,習慣性的把中學德育目標定位在理想化的虛幻的境界中,脫離了學生的道德實際認知水平,學生只能膚淺地唯心地理解它。這就直接導致了德育目標指向的負載過重,過空,過高,進而導致德育內容的大而寬。德育目標貴在切實可行,貴在與生命主體的和諧通融。華而不實,大而寬的德育目標,必然在實踐中失去信度和效度,進而造成德育實踐的空耗,最終影響德育的實效性。
二.育人方法簡單化
長期以來,我們的育人方法過于簡單陳舊,缺乏新意,一味強調教育者單方面的灌輸,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作用。德育,要借助于與德育內容和德育目標相關的情境,依賴于受教育者對真善美的真實體驗,靠特定情境中的受教育者的反省,自責,自律等深層次的精神搏擊過程,才能形成他的道德理念,進而轉化為道德行為。
三.環境影響的消極化
中學德育工作的一大誤區,就是試圖將學校變成道德上的“世外桃源”。而德育系統是一個與外部社會相互影響的而又具有性對穩定性的運行系統。學生生活在復雜的社會環境之中,他們的活動交往,接受的信息和受到的影響是復雜多樣的。在校內受到教師,同學,集體的.影響:在校外受到家庭社會環境的影響。如果各方面的教育影響不一致,甚至相互抵消,德育的實效性講大大折扣,得不償失。
中學德育現狀的應對措施。
針對中學德育的現狀,中學德育工作的應對措施是:
1 德育目標要不高不空,具有可操縱性
德育目標“應該是生命內在的要求,而不應該是游離生命以外的什么東西。”美國道 德品質教育的目標就具體而實在,他們把青少年道德教育目標建立在“六大支柱”上。即是:
。1) 信賴——誠實,不欺騙,不偷竊,堅持真理,效忠國家和家庭。
。2) 敬重——尊重別人,寬容差異,舉止禮貌,用語文明,用和平方式處理憤
怒和爭執。
(3) 責任——干好本職工作,自控自律,謹慎,可靠。
。4) 公平——坦率辦事,不存偏見,不推委過失,傾聽他人意見。
(5) 關懷——善良,熱情,寬恕,助人。
(6) 公德——合作,參與,睦鄰,遵紀守法,敬重師長,保護環境。
這些品質教育的目標就不空不高,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和可接受性,值得我們借鑒。
2 改變觀念,培養學生道德主體意識。揚棄傳統的育人模式
中學德育的主體是學生,是鮮活的中學生的個體生命。由于我們忽視甚至無視青少年鮮活生命的生動性,豐富性,多樣性,忽視甚至無視青少年個體生命對生活的獨特體驗,對精神的獨特追求,從而導致了簡單生硬的教條主義灌輸。在改革開放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社會需要大量的創新人才,這就要求我們轉變觀念,沖破傳統的育人方式,樹立現代教育思想。在德育工作中,還要注意培養學生道德主體意識,把學生看作是自身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把教育活動看作是對學生學習和發展的引導與規范,使主體根據自我實踐傳遞信息,及時調節主體自我與非我的影響因素,使自我的思想,觀念與行為指向有意義的德育目標,從而實現道德的自我完善。
3 重視優化育人環境,建立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全面教育網絡
首先,要大力改善學校教育環境。二十一世紀信息交流的渠道多種多樣,社會開放,我們不應該還把學生關在“世外桃源”中來進行呵護,而應該積極引導學生走向社會,接觸社會,觀察社會,思考現實問題,密切聯系社會實際,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思想認識。只有把學生放到真實可感的社會生活中去接受教育,才能使其真切地感受到什么是美,什么是丑,哪些該做,那些不該做。深切體驗后所受的教育,遠勝于老師苦口婆心的說教。
初中德育論文 篇9
課堂紀律管理是課堂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在課堂教學中,難免出現各種課堂問題行為干擾教學活動的正常進行。因此,加強課堂紀律管理,對于維持良好的教學環境,保證課堂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具有重要意義。
一、課堂紀律的基本內涵
一般來說,紀律有三種基本涵義:1.紀律是指懲罰;2.紀律是指通過施加外來約束達到糾正行為目的的手段;3.紀律是指對自身行為起作用的內在約束力。這三層意思概括了紀律的基本內涵,同時也反映出良好紀律的形成過程是一個由外在的強迫紀律逐步過渡到內在自律的過程。
我們認為,所謂課堂紀律,主要是指對學生的課堂行為施加的外部控制與規則。良好課堂紀律的形成,不僅需要強制性的規則,更需要學生的自制與自律。因此,教師在提出課堂行為規范,進行外部控制時,要注意培養學生遵守紀律的自覺性,幫助學生自覺發展紀律。
研究表明,由于形成的原因不同,課堂紀律一般可分為四類:
(一)教師促成的紀律。
所謂教師促成的紀律,主要指在教師的幫助指導下形成的班級行為規范。這類紀律在不同年齡階段所發揮的作用是有所不同的。剛入學的兒童需要較多的監督和指導,因為他們不知道如何在一個大的團體中學習和游戲,沒有教師的適當幫助,很難形成適合于有組織集體活動的行為準則。年齡越小,學生對教師的依賴越強,教師促成的紀律所發揮的作用也越大。隨著年齡的增長和自我意識的增強,學生一方面會反對教師的'過多限制,另方面又需要教師對他們的行為提供一定指導和幫助。因此,這類紀律雖然在不同年齡階段發揮作用的程度不同,但它始終是課堂紀律中的一個重要類型。
。ǘ┘w促成的紀律
所謂集體促成的紀律,主要指在集體輿論和集體壓力的作用下形成的群體行為規范。從兒童入學開始,同輩人的集體在使兒童社會化方面就開始發揮愈來愈重要的作用。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同伴群體對學生個體的影響會越來越大。當一個兒童從對成年人的依賴中逐漸解放出來時,他同時開始對他的同學和同輩人察言觀色,以便決定應該如何行事、如何思考和如何信仰。青少年學生常以“別人也都這么干”為理由而從事某件事情,在一定時期他們的信奉、見解、愛好、憎惡甚至偏見也都視集體而定。由于同輩集體的行為準則為青少年學生提供了價值判斷和日常行為的新的參照點,結束了青少年學生在思想、情感和行為方面的不確定性、無決斷力、內疚感和焦慮,所以他們往往過高地估計同伴集體行為準則的價值,并積極地認同和服從它。集體促成的紀律也有兩類,一類是正規群體促成的紀律,如班集體的紀律、少先隊的紀律等,另一類是非正規群體促成的紀律,如學生間的友伴群體等。教師應著重對非正規群體加以引導,幫助他們形成健康的價值觀和行為準則,并使之融合到正規群體中來,使每個學生都認同班集體的行為規范。
(三)自我促成的紀律。
所謂自我促成的紀律,簡單說就是自律,它是在個體自覺努力下由外部紀律內化而成的個體內部約束力。自我促成的紀律是課堂紀律管理的最終目的,當一個學生能夠自律并客觀評價他自己的和集體的行為標準時,便意味著能夠為新的更好
初中德育論文 篇10
摘 要:教學“傳道授業解惑也”,其實包含兩個方面內容:一是對學生知識的傳授,即“授業解惑”;二是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即“傳道”。所以語文課堂上,既要傳授給學生基本知識,又要在授課中對學生滲透德育。側重舉例論證在初中語文教學活動中滲透德育的原則和方法。
關鍵詞:語文教學;滲透德育;方法
在初中教學中進行“傳道”方法很多。經實踐證明,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非常重要。那么如何在語文教學教程中進行德育滲透呢?
一、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滲透德育要有針對性
在初中階段,語文老師可以在教學中充分利用教材在以下幾個方面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
1.通過文辭優美、意境深遠的文章,陶冶學生的情操。如:朱自清的散文《春》和《綠》,老舍先生的散文《濟南的冬天》等。
2.可以通過充滿愛國主義的文章和詩篇,來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操。如:陸游的《十一月四日風雨大做》,魏巍的《誰是最可愛的人》等。
3.還可以通過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英雄事跡的文章,培養學生艱苦樸素、勤儉節約、刻苦學習、奮發向上的好習慣。如:《老山界》《金色的魚鉤》《草地晚餐》等。
二、利用課外閱讀教學實施德育
課外閱讀是語文德育實施的`途徑之一。調動學生積極參加內容豐富而新穎、形式多樣的語文課外讀書活動,不僅有利于鍛煉學生堅強的意志性格,而且還有助于培養學生崇高的道德品質。當然,課外讀物五花八門,學生一定要有選擇地去讀,教師也一定要掌握學生各個方面的特點,給出有價值的書目供學生參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閱讀能力并且及時加以指導,使他們真正地熱愛閱讀,主動閱讀。
三、名言警句的積累和理解
從古到今,在學生教材中,有很多非常出名、歷史悠久的名言警句,其中包括詩詞、散文或小說,這些名言警句不僅具有豐富的思想內容和文學特色,而且還含有一些詩情并茂、短小精悍、意味雋永的名言名句。還有些課文的思想內容,往往通過其中的幾句話或者一段話來體現。面對這些非常有教育意義和思想道德理論的句子,我們更應緊緊抓住其核心意義,圍繞課文提供的語言材料和中心,來逐字逐句地分析他們的喻義和作用。舉例說明。如,在講授范仲淹的《岳陽樓記》時,不僅要求學生領會作者對洞庭湖的美好景色的出色描寫,同時也要讓學生銘記“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這一名句,理解范仲淹那時的寫作背景。又如,在講解魯迅小說《故鄉》,在分析閏土的藝術形象的同時也要學生理解和背誦最后的句子:“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惫膭顚W生:在未來的生活道路上,應有勇于開拓、勇往直前的精神。總之,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是絕對不可少的環節。思想品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靈魂,它不但可以培養學生崇高的道德情操,磨煉學生的意志,激活學生的潛力和創造力,還可以使語文教學工作達到真正教書育人的目的。
參考文獻:
王涵。名人名言錄。上海人民出版社,20xx-04.
【初中德育論文】相關文章:
初中德育論文01-13
初中德育論文10-09
初中德育論文15篇01-13
初中德育論文(15篇)01-13
初中德育論文(集錦15篇)01-13
初中班主任德育論文(2篇)03-31
師愛德育論文01-25
音樂教育的德育論文01-25
德育論文開題報告范文02-15
德育論文(通用5篇)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