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景觀設計論文

時間:2024-09-03 17:09:28 論文 我要投稿

景觀設計論文15篇[經典]

  在各領域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論文吧,論文的類型很多,包括學年論文、畢業論文、學位論文、科技論文、成果論文等。那么你有了解過論文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景觀設計論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景觀設計論文15篇[經典]

景觀設計論文1

  因為城市是由大量建筑所構成的,所以不可避免的成為了碳排放最主要的來源。盡管如此,結合低碳概念的城市景觀設計方法研究一直沒有系統的研究成果,大多停留在理論研究階段,缺乏較全面的方法綜述。因此,對低碳概念中與城市景觀具體結合并加以實踐利用的部分尤為值得我們關注與探索。

  一、低碳概念的景觀分類 低碳概念在景觀中可以分為的減碳和固碳這兩個方面對低碳生境進行營造。低碳是不僅與社會環境密切聯系的概念,也與民生息息相關,因此不論在減碳或固碳環節,都需要同時從宏觀規劃和微觀設計上對其進行分析與探索。

  二、營造減碳式景觀生境的規劃與設計手段 景觀中的減碳概念,其落腳點很大程度上體現在碳能源的循環與再利用,即低碳景觀能量流的植入。在快速城市化過程中,主要的碳源來自土地利用和能源利用,因此減碳可以從其城市宏觀戰略上進行把控,同時在微觀上對景觀設計方法與技術進行改進。從規劃戰略方面,懷來的“零碳城”模式對低碳景觀的營造具有啟示意義,所謂零碳并非沒有二氧化碳的排放,而是碳源和碳匯可相互抵消的動態碳平衡。清潔能源、創意研發和紅酒三大產業協同發展,構成了懷來基礎產業的耦合結構,這種無碳影響的產業集群構建為零碳城的建設提供了一個宏觀層面的保障。在此基礎上,懷來借京張高速鐵路建設之機,對風能觀光等低碳景觀旅游產業進行啟動,通過營造此類非物質化的、自然的低碳旅游吸引物,來實現其新產業基礎上的零碳城理念。 不僅在產業定位上如此,一個城市的景觀交通體系也是減碳的重要環節。建設景區之間的零換乘系統,并結合TOD模式(以公共交通為導向的開發,使其的使用最大化的一種非汽車化的'規劃設計方式),能夠在降低交通能耗的同時,鼓勵更多的市民騎車或步行出行,形成綠色交通的良性循環。而且中國園林自古就具有天人合一師法自然的傳統,交通體系多以天然石材、草坡花境依隨相伴,這種低碳式的景觀體系也是今天的我們所值得借鑒的。 設計層面上,低碳景觀則更多的體現在觀念性的引導,即低碳場所精神的景觀語匯營造。景觀設計在擔負著美化環境,提升生活品質功能的同時,還應該作為一種可以對居民進行潛移默化的科普性資源。為迎接第十七屆省運會,江蘇常州計劃啟用2.9億實施“一路兩區”景觀照明提升工程,這無疑是在追求景觀品質的同時進行著不必要的能源浪費。而與此同時完善的熱電聯產和區域供熱網絡,結合景觀設施在柏林遍地開花;哥本哈根則建立了廣闊的熱電聯產和區域供熱網絡,同時大力發展兼具景觀美化功能的風力發電等。可見景觀的美化并不一定需要以碳能源為代價來進行打造。通過這種鮮明的對比分析,我們不難發現自身對低碳景觀設計的忽視與不足。

  三、營造固碳式景觀生境的規劃與設計手段 宏觀規劃上,可以通過對城市層面的景觀序列梳理,以建立城市中的碳源與碳中和場所,預計將于2020年左右完工的上海市崇明東灘生態城就是一個典范。東灘以可持續發展的思路進行規劃建設,朝著世界上第一個碳中和區域的目標邁進著。在其城市層面的景觀規劃中,利用自身沿海地域優勢,因地制宜地利用豐富的風能、潮汐能以及太陽能來實現電力熱力能源低碳化,建筑屋頂將使用草坪和植物的天然隔熱層進行綠化固碳,同時城區80%的固體廢物實現循環利用以防止碳資源的流失。 在景觀設計上,可以基于節點層面的碳耗能上的分析和總結來進行固碳設計。利用世博會為契機,成都“活水公園”向人們展示了兼具景觀與生態效果的城市污水處理方式。“活水公園”利用本身清水、綠植等景觀采用人工濕地和純自然的手段處理水從而對碳源進行固化,在此基礎上還注入了一些原型不曾有的四川特有植被及地域性的成都歷史文化元素來增加其親切程度,使游客更易于接受其環保理念。這種將處理水的方式通過景觀語匯的表達,更好地普及了低碳理念,對其有很大的推廣和示范性的作用。 而這些固碳景觀節點并非只在世博會這類舉世矚目的園區中需要體現,日常生活的此類設計也應得到重視與推廣。

景觀設計論文2

  1規劃情況

  1.1軸線劃分

  規劃整體采用了中軸結構,體現學院的理性和嚴謹。前廣場、中心橋、核心廣場、圖書館,軸線關系既延續了傳統的布局,也是聯系南北兩塊用地的紐帶。

  1.2組團布局

  學院設計了多個組團式的建筑群,每個建筑群由多個院系組成,樹木綠化如同脈絡一樣深入到各個組團內部,并使各個組團互不干擾。

  2指導思想

  太原師范學院新校區文化景觀的設計堅持學校“行知統一、造就良師、服務社會”的辦學基本理念,以師范文化為主體,以區域文化和行知文化為兩翼,將師范性、地域性、人文性與時代性的文化特色與景觀建設有機的融為一體,打造具有“師(書香師院)、史(大氣厚重)、詩(詩意校園)、實(科學人文)”鮮明特色的太原師范學院新校園區。

  3設計原則

  3.1經濟性原則

  經濟性原則就是要盡可能保護和尊重原有基地條件,減少工程量和維護工作量及能源的消耗量,基地內部的地形、地貌被基本保留下來的同時,也減少了建設成本的投入。

  3.2地域性原則

  地域性原則就是要充分挖掘先天自然景觀的潛力,考慮地域及規劃場地的特點,創造出自然生動的景觀效果。根據地形布置的綠化步行帶及沿行洪渠有一系列的空間景觀節點,都體現出地域的自然、歷史、文化內涵及特色。

  3.3系統性原則

  系統性原則即把整個校園景觀作為一個系統,關注其整體性、層次性,而不僅僅關心某幾個景觀節點的塑造。因而規劃提出了多個組群,系統規劃,整體發展的設計理念。

  4景觀設計的結構

  校區的景觀布局,以南北中軸線及行洪渠兩岸為兩條主要景觀帶,主要景觀帶將學校各區的景觀點組團進行有機的聯系、整合構成了學校景觀的基本框架。南北中軸的景觀布局相對嚴謹對稱,以高大的喬木為主,體現了大學書院中軸線的莊重氣勢。沿行洪渠兩側的景觀設計層次豐富,構圖靈活,緊密結合水體,塑造出一條優美的景觀帶,體現出書院浪漫的詩意氛圍。兩條主軸聯系的各景觀組團采用相對封閉的園林式布局,每個組團都有相對完善的生態小系統,很好的體現了新校區景觀結構的層次感及中國北方的院落式文化。

  5景觀設計的內容

  5.1中軸線景觀的布局

  作為師范類院校,該校區的總體規劃借鑒了傳統書院式平面布局,將校區南北中軸線作為了學校的主軸線,主軸線的景觀設計成為了景觀設計中的重點。景觀結合校門、入口廣場、圖書館、體育館的層層迭進及收放有致的空間,布置規整嚴謹,以中心對稱的高大喬木為主,不同樹種間構成豐富的層次,形成起承轉合,交響樂章一般的空間序列關系。為了突出書院的大氣莊重的氣氛,強調出學校南北中軸線的序列感,中軸線的道路及中心廣場尺度較為寬闊。為了使學校中軸線寬闊而不空礦,在中心大道的周圍及中間栽種了陣列式布局的高大數木,陣列式布局的樹木烘托學府肅穆氣氛的同時也很好地調節了中心廣場的小氣候,有效阻擋了冬日的寒風及夏日的暴曬,吸引人群的聚集。

  5.2河道兩岸的景觀布局

  充分利用泄洪渠貫穿校區的空間特點,以一河兩岸為中心形成了學院的濱水景觀區。河兩岸景觀建設以回歸景觀的自然特性為基調,植物與景觀的`設計體現出宜人的尺度,在一河兩岸構成了“天人合一”的人文景觀帶。河兩岸設計了親水的露天休憩平臺與自然的草坡,在設計中充分考慮了綠化步行帶、生態景觀節點、環湖景觀節點的穿插給學生提供了良好的休憩觀景的場所,讓大學生活給學生留下美好的記憶。沿景觀水體兩側布置有駁岸與水面相互地映襯,駁岸兩側的植物考慮到水與大氣的微循環,各類植物應該多層次、立體化地種植,不僅能夠形成節能舒適的生態系統,也大大地開拓了景觀空間的趣味性,讓景觀河兩岸產生起伏有致、疏密相間的和諧韻律。

  5.3建筑單體及內部圍合的庭園空間

  在校區的總體規劃設計當中,各學院以及行政空間以組團樓為單元,學生的生活區也是自成體系的。庭園與建筑相互借景,通過對建筑中庭,天井,室內綠化,空中花園,交往平臺等等建筑內部的生態空間處理,達到了建筑與庭園的完美融合。

  6結語

  高校新區的景觀設計,影響著校區師生的生活品質與文化氛圍,要協調好景觀與建筑的關系,景觀與人的關系,景觀與校園文化的關系。優秀的校園景觀設計會減少學生與新建校區的疏離感,體現出學校自身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景觀營造出的良好氛圍要對學校師生的工作和生活產生積極的影響,讓廣大師生在校園的生活中充滿樂趣,達到景觀育人的目的。

景觀設計論文3

  摘要:園林植物景觀設計是風景園林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也是學生從基礎理論知識到實踐過渡的一門重要課程。文章介紹了“嵌入式”教學相關的教學內容包括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通過五個教學模塊進行詳細說明“嵌入式”教學策略。

  關鍵詞:嵌入式;園林植物景觀設計;教學策略

  風景園林專業升成一級學科后,其專業課程都面臨著升級整合,“園林植物景觀設計”作為風景園林專業的必修課程及特色課程,主要是運用有觀賞價值的植物,根據其生態習性和觀賞特性,將植物與植物,植物與其他造園要素進行合理配置,創造具有意境的優美景觀,供人觀賞。本課程在整個課程體系中起著重要作用,既是前期植物認識識別等基礎課程的總結,又為后續園林景觀設計課程、園林工程、畢業設計等綜合性課程打下基礎。

  1“嵌入式”教學及其內涵

  1.1園林植物景觀設計

  “嵌入式”教學的界定風景園林專業課程有著很強的操作性,尤其是園林植物景觀設計這門課程,很多學生都缺乏對植物景觀設計的整體把握,直到畢業了還對植物配置不甚了解,因此,在教學中如何彌補這些都顯得很關鍵。本次教學方法是將與其相關的教學信息融入“園林植物景觀設計”的教學新方法,是一種借鑒計算機軟件工程等專業開展“嵌入式”教學。

  1.2園林植物景觀設計“嵌入式”教學的內涵

  園林植物景觀設計“嵌入式”教學在授課過程中,對涉及到相關知識的理論點、實踐內容知識或者相關專家進課堂等對園林植物景觀設計理論研究前沿的問題及實踐內容通過一定的模式都嵌入到課程當中,這種教學模式有利于學生打破固定的思維,使學生在學校課堂中就能接觸到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更為直觀地感受園林植物景觀設計。

  2園林植物景觀設計課程介紹

  園林植物景觀設計課程是天津城建大學風景園林系在原有的“植物造景”課程的基礎上改革和擴展所形成的,并于2016年在制訂風景園林培養方案的時候重新制訂了新的教學大綱,是風景園林專業重要的專業必修課程之一,從原有的24課時,擴展到64學時,并從以往的純理論講解擴展到理論和實踐兩個部分。在新的培養方案中,“園林植物景觀設計”這門課在大三開設,在學習階段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把“嵌入式”教學應用在這門課程上,既然是對以往的理論知識的一個總結,又可以對新的知識有大體的認識,為新的課程打下伏筆。

  3“嵌入式”教學方法在景觀設計課程的.應用

  3.1課程現階段的問題

  3.1.1學生的知識儲備量不夠很多學生在聽講或做作業的過程中,對之前講的內容一知半解,如對植物形態不了解,“張冠李戴”;在選擇天津本地的植物做設計,往往會出現南方的樹種;有的應該是適宜種植在陰面的植物,就在沒有遮蔭的陽面地方出現,學生普遍缺乏對植物動態欣賞的把握,這都是由于學生對之前知識儲備量不足造成的。3.1.2學生對空間關系的把握缺少尺度感學生對于空間關系的把握還是停留在建筑的尺度上,不能夠正確處理植物和空間之間的關系,設計的時候缺乏層次感。3.1.3學生圖紙表達不規范,表達效果不理想學生在和老師交流的時候有很多的想法和理念,但是最終交圖的時候卻與當時的設想有很大的差距,學生在最終表現的時候有點“力不從心”,所以在課程當中應該“嵌入”相關的內容,來提高學生的表現能力。3.1.4教學實踐環節課時較少以往24學時的教學理論占主要課時,只有最后的4學時是對學生下達任務書,布置結課作業,結課作業往往是針對某一花園或小區居住花園的植物景觀設計,在缺少實踐環節的情況下,導致作業的效果和學生的掌握程度往往不是很理想。以上這些問題都可以通過“嵌入式”教學來解決,通過對理論知識的嵌入(如園林樹木學、植物生態學、設計初步等理論知識)、空間關系的嵌入和實踐能力的嵌入來貫穿其中。

  3.2“嵌入式”教學策略

  筆者針對新的培養方案對“園林植物景觀設計”課程內容重新進行的脈絡清理,把課堂教學分成五個模塊,在課堂上始終以理論教學為主線,見表1,以知識點(相關理論內容)的嵌入、實際項目(實踐課程)的嵌入為主要途徑,提出五大模塊,每一模塊都有明確的教學內容和嵌入的內容:通過作業來考察學生掌握的情況。模塊一,要求學生掌握植物的種類、習性和識別,這一模塊把園林樹木和花卉學的內容嵌入在里面,通過校外實踐識別常見的園林植物,來強化這部分內容,最后這一部分考核是完成一份天津本地植物調研報告;模塊二,主要在“嵌入”美術基礎、設計基礎及風景園林藝術原理,把課程重點放在對種植設計和對形式美法則的應用上,從植物形狀、大小、顏色、質感和立面形式以及組合的形式美法則等方面進行詳細論述,因為藝術都是相通的,這樣學生能夠觸類旁通,能夠更感性地把植物設計提升到藝術的層次上,這部分考查要求學生運用植物群落的季相、色彩、層次等方法,完成一份植物景觀案例調查分析的PPT;模塊三,主要是講解植物造景的生態學應用,這部分內容就需要“嵌入”光、溫度、濕度等植物生態學的內容,通過學生課下查找網絡及書籍資料,來獲取植物生態設計的案例,以課上匯報的方式來進行考核這部分內容;模塊四,是把學生分組,為天津市近幾年比較成熟的公園和新建的廣場、居住區小游園等空間進行測繪,并以組為單位進行平面圖、立面圖和剖面圖的繪制,這一模塊是通過“嵌入”景觀規劃設計原理和城市規劃原理,使學生在做小項目的時候從宏觀規劃考慮出發更能深入地了解植物選擇的內涵和文脈;模塊五,是最后一個也是比較重要的內容,考慮到課時的限制,由教師提供一塊規劃好的場地,由學生進行自由改造或提升,在考察完現場之后,這就要求學生對植物的布局和種類選擇進行設計,讓學生在項目布置任務書階段就介入,通過對任務書的解讀更好地理解場地的設計,之后通過功能分區的設計、景點的規劃、植物的選擇等進行討論說明,完成植物景觀設計,最后通過“園林工程”相關理論知識的嵌入,使學生有意識的讓設計達到施工圖的標準,使學生意識到什么樣的植物設計才能夠在以后的工作中實施。

  4結語

  “園林植物景觀設計”是一門綜合性、實踐性很強的課程,通過對“嵌入式”教學的探索,為系統的教學和實踐教學拓展了改革的思路,拓寬了學生的學習內容,并學以致用,進一步提高了學習興趣,拓展了知識面和實踐能力,調動和發揮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為今后的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邵鋒,寧惠娟,包志毅.園林專業“植物種植設計”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中國林業教育,2009,02:72-74.

  [2]吳順發.滲透性教學法探討[J].閩江職業大學學報,1999,04:33-34.

  [3]王美仙,董麗,尹豪.“園林植物景觀設計”實踐教學改革初探[J].中國林業教育,2011,02:71-73.

  [4]郝培堯,李冠衡,尹豪,董麗.北京林業大學“園林植物景觀規劃”課程教學組織優化初探[J].中國林業教育,2015,01:68-70.

  [5]邵鋒,包志毅,寧惠娟,謝云,鄭鋼.風景園林專業“植物景觀規劃設計”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長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農學卷,2010,02:96-98+101.

景觀設計論文4

  1、項目背景介紹

  本工程項目位于長春市雙陽區境內,總工程面積3000公頃。周圍交通體系健全、便利。基地內地形獨特,三面環山,一面靠水,植被覆蓋率70%,自然風光優美,是天然的度假之地。該區域曾是清朝乾隆選擇的騎射御園,潛在豐富的滿族騎射文化遺產符號。景觀格局表現為景區主題會所已完工,但是建筑與自然景觀格格不入。人工湖已形成,裸露的大壩對生態環境產生不利的影響。自然林保持良好,樹木品種單一,缺乏植物多樣化。景公館配套功能不齊全,景公館小品風格不統一。

  2、設計構思

  全園分為四個區域,分別為自然生態保護區、生態旅游度假區、生態農業觀光區、旅游服務系統區。自然生態保護區將充分體現原有自然風貌,保留地段西側“兩山抱水”的生態格局,利用“最低介入”理念將人的活動路徑融合在山水中。生態旅游度假區體現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強調以游客為主。在對游客類型的分析中,定位是以城市人群為主的游客類型。生態農業觀光區以生態觀光農業為主,以生態養殖業為輔,對地段東側的單一的農田格局進行治理,創新性的將“以浮田為主的生態系統”引入地段,并且極大地提高了景觀異質性,并且吸引了野生動物在此繁衍,增加食物鏈的復雜性。旅游服務系統區則強調生態、安全、低碳,具有可持續旅游系統設計和生態圈的功能。

  3、設計手法

  3.1浮田生態設計

  浮田生態系統包含三層景觀生境:治理性林帶、農田以及浮田生境。治理性林帶是在體系外圍連成一圈綠道,形成綠島,吸引野生動植物在此繁衍。其植物地下巨大的根系能涵養水分,并且能夠隔絕自行車道的空氣污染。農田是生產性景觀,成面狀存在的區域空間,毗鄰河畔,豐富豎向和季相變化,為野生動植物提供棲息地和遷徙廊道。浮田是治理性景觀,涵養并凈化水流,提高水生物種種類,豐富景觀異質性,并且作為生產性景觀產生農作物,提供肥料。對浮田體系的觀光效益,自行車愛好者通過曲線長廊的觀光,俯瞰整個體系,景觀層次清晰,異質性高,季相明顯。通過田埂深入浮田內部,體驗式觀賞,并通過標識牌對游客進行鄉土植物科普,而且可以參與純生態農業活動,可以組織學校和企業團體來此認識植物,回歸自然、寫生等等。

  3.2修復性景觀設計

  修復性景觀包含兩層含義,第一層是已經破壞的生態環境,通過修復手法重新復活生境;第二層是存在潛在生態干擾因素的區域,通過治理手法將破壞降到最低限度。第一個層面運用在生態農業觀光區的梯田綜合區,第二個層面在旅游度假村服務區,對污染空氣和污水的處理。在設計中發現原有山體被開挖,表皮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部分山體被開墾成農田,不易開發旅游。山谷徑流被改變,易發生泥石流。濕地區四面被硬質大壩圍合,形成一灘死水,且破壞視覺效果。上游河段景觀度假村建筑區向下游排放大量生活污水,得不到及時處理。針對這些問題結合修復性景觀設計,解決途徑是通過臺地梯田修復山體表皮,喬灌結構,改善山體生境。在場地中設計了觀光平臺,觀光平臺采用極簡主義手法,通過方形平面的演繹,能適應不同的景觀類型,與地面的銜接方式多樣,因地制宜,可架空,可漂浮在水面等。

  3.3波形曲線長廊

  在提出浮田生態體系的同時,在場地內設計了一個波形曲線長廊,以最低姿態進入該區域,不僅使得次生態體系得以自然的生長發展,而且為游客提供一個廣闊的視角去接觸自然。從“一線、四點、五面”三個層次來詮釋該地段中的波形曲線長廊設計。波形曲線變化自由,由于不斷改變方向可以使單調前進運動的疲勞得以恢復。曲線長廊的終點位于游客服務中心建筑上方,從屋頂直接由坡道走向地面,連接有自行車租賃處和存放處,在此也能遠眺人工濕地的美景。此外,在曲線長廊中設置了休憩節點,這些由曲線平面和白色鋼架構成的空間,與方形極簡座椅結合,為游客提供一處納涼、休息、觀景的平臺。曲線長廊同樣為自行車愛好者提供了專用車道,自行車在交匯點進入長廊,上下人流在此中轉,并且與直線觀景道相交,通向梯田區和畜牧區。曲線長廊的中央部分打開,使地上喬木生長開來,游客可以從樹冠下穿行,體驗穿梭云霄的感覺,并且節省了材料,減少了橫向的跨度。

  3.4建筑與構筑物設計

  游客服務中心建筑坐落于旅游服務區的人工濕地上,是集交通中轉、交通樞紐、游客服務等多功能于一體的小型公共建筑。建筑設計注重景觀建筑和自然共生的關系,運用“低姿態”理念將建筑引入保護山地區。建筑造型以現代簡潔為主,建筑的東立面入口時隱藏的,由兩片墻錯位形成入口。由挑檐形成的灰空間,形態呈楔形,進深感強,檐部下垂,接近地面,將人的活動包裹進來,營造一種神秘感。建筑內部的餐廳由西南兩方向玻璃幕墻和兩實墻圍合,空間較大,能容納多人同時就餐,西側上空有自行車坡道穿過,形成趣味灰空間,作為餐廳的次要入口。構筑物采用一體化設計,運用符號學理念,在“方形基本型”進行思維發散拓展,并且結合不同功能分區的使用要求,因地制宜的衍射出適應不同功能和地形區域的物體。配備滿足使用功能的器件,在統一的基本形上產生同質性的空間、場所、構筑物、小品。

  4、結論

  旅游度假村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同時也給當地環境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不利于當地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和旅游資源的永續利用。本文結合長春市雙陽旅游度假村景觀設計從生態理念對旅游度假村進行探討,以生態保護為根本,探索發展旅游與生態保護的最佳契合點。利用其豐富的自然、人文環境資源,通過基地地形、地貌的再改造和再利用,讓人們意識到環境更新所帶來的生態回歸。

景觀設計論文5

  1、波普藝術的起源與發展

  21世紀的今天是一個快餐式的時代,信息量大,流行趨勢多元,發展迅速,很多東西都會被商業化的浪潮推得轉瞬即逝。近幾年房地產業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愈演愈烈,人們在關注家居生活的同時也在關注著我們周圍的城市景觀所創造的生活環境,在這個商業化社會中,城市景觀為什么不能通俗化?自古以來,我們中國的古典園林都是中國的一大瑰寶,在現代社會,人們希望現在的城市景觀也可以出現像古典園林那樣清新自然、回歸自然、海納百川的悠然,但是這樣的景觀固然是好,固然陶冶情操,但是對于現代的社會真的適用嗎?波普藝術起源于英國,主要因為當時戰后的英國不在一味地追求現代主義設計運動,而是通過分析本國的自身情況以及當時的國際形勢,根據市場的動向和人們的需求熱點以及結合當地文化和國際文化,綜合考慮,來開辟一個新的設計方向。因為現代主義在當時雖然功能優良,重視理性并且簡約,但是也有冷漠缺乏人情味等特點,當時的年輕人早已厭煩了這種陳舊并且千篇一律的設計,想要尋求一種新穎、刺激、個性并且可以表達自己獨特的想法的設計,這個時候波普藝術恰好符合了年輕人的需求,大膽、前衛、顏色亮麗,并且波普藝術所用的材料都是當時在生活中非常常見并且廉價的物品,波普藝術是一種消費設計,它有著用畢既棄的特點,相對廉價,并且當時美國出現的好萊塢等一些文化和商業消費對波普藝術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2、波普藝術的表現及代表作

  在本質上波普藝術是反對現代主義設計運動的一種趨勢。新的產品不斷地出現在人們的眼前,波普藝術產生的這種產品的多樣化以及對消費的攀比在當時戰后的物資匱乏的英國有著極大的誘惑,還產生了針對波普藝術的組織,波普藝術工作室。英國波普藝術的代表人物還有:保羅齊、蒂爾森、霍克尼、基塔依。波普藝術的倡導者安迪沃霍爾主張用鮮艷明快的顏色來吸引消費者。他1967年創作畫作《瑪麗蓮夢露》(見圖1),運用性感女神瑪麗蓮夢露的頭像作為作品的元素,圖1畫作《瑪麗蓮夢露》改變頭像的顏色和對比度,進行重復和排列,這樣簡單整齊直接的`創作手法深受大家的喜愛,這幅作品也成功地成為波普藝術代表作之一。

  《究竟是什么使今日家庭如此不同、如此吸引人呢?》這幅畫引發了人們對波普藝術的討論和關注,也是從這幅畫開始,波普藝術的那種流行的、可消耗的、惡搞的、詼諧的、性感的、廉價可批量生產的、魅惑的、即逝的,甚至商業的那種特有的特性浮現在人們眼前。畫面顯示著一個在藥品雜志上肌肉發達的男子,手里拿著很大的棒棒糖;性感的女郎坐在一邊的沙發上,二郎腿姿勢,表現出一種優雅性感的姿勢,其胸部上還貼著發光的金屬片;對面的室內墻上掛著當時的流行的通俗漫畫《青春浪漫》的招貼海報,具有現代氣息的黑白鏡框;畫面中還有電視、錄音機、吸塵器、臺燈等現代用品,在畫面最后面還有穿紅色衣服的保姆,雖在畫面一角,但是顏色鮮明,也引起了了人們的注意,室內的燈罩上印著大大的“福特”的字樣。這幅畫顯示了那時商品經濟的發展和當時的品牌效應,以及人們對消費的攀比心態等多種思想,最明顯的還是男子手中棒棒糖上印著的字母:POP。波普也有是“棒棒糖”的意思,這里有著性暗示的意思。這件作品中很多元素均采用拼貼的手法,是排斥傳統文化的一種體現。

  3、景觀設計中波普藝術

  3.1現代城市景觀的現狀

  現代城市景觀設計對我國而言是一個新興的產業,雖然我們的園林景觀歷史久遠,但是對城市景觀設計卻發展得很晚,地產商一味地追求經濟效益,中國的土地寸土寸金,設計市場存在著大量的抄襲和批量生產缺點,原來有設計師說過設計出方案,他可以給上百家進行同樣的設計,這樣的設計現象導致了我們無法出精品,無法因地制宜,一直畸形地發展著。當我們需要放松心情來到廣場散步,看到毫無特點的景象,看到幾棵樹、幾朵花、幾個眼光呆滯的老年人坐在石頭上曬太陽,牽著的小狗掙脫束縛,在寫著禁止進入的草地上胡亂奔跑的時候。還愿意繼續逛下去嗎?然而波普藝術有著現代社會特有的特點,它的表現特征無不體現了人們對于新奇事物的興趣以及自己個性的突出表現,我們將這樣的藝術特征運用于現代的城市景觀設計中,使得城市景觀設計不再千篇一律地表現樹木,表現花卉,更多地去表現人們的需求和人性的追求。讓人們接近藝術,豐富生活。

  3.2城市景觀中的波普藝術

  波普藝術在城市景觀中的運用在國外是非常多的,人們運用波普藝術的特點去設計不同人所需求的場景。托弗爾設計師為舊金山兒童病院設計一個家庭式康復花園。花園的色彩非常地艷麗,座椅以及景觀小品設計得非常地有特點并且非常有趣,還配置了滑稽的小丑和搞笑的動物的造型,這樣的設計吸引了孩子們到花園玩耍。1993年者德國事務所設計的美國加利福尼亞環球城商業步行街,一座著名的娛樂城,氣氛活躍,各種各樣的造型,設計師設計夸張的帽子,倒置的世界,鏡面的反射等,綠植也是采用各種各樣的造型,結合各種工藝讓它變得有趣和夸張并繪制墻面。設計師的設計充分讓人們體驗到娛樂的氣息,放松心身,充分地融入進來。美國景觀事務所在1983年設計的萬圣節廣場,文藝復興歷史主義風格和現代設計結合,體現出結構主義的風格,還有著波普藝術的那種大膽和夸張的感覺,運用鏡面和迷宮制造出幻境,使得廣場體現出兩個不一樣的空間,讓人們感到舒適。

  3.3對城市景觀個波普藝術的思考

  波普藝術在城市景觀中的表現非常多,波普作為現代社會中的一個時尚潮流,運用在城市景觀中是一個非常好的想法,但在運用時要重視對人性的關懷,設計噴泉,不去用它,浪費了資源和土地,耗費了人力財力,景觀卻是一潭死水。運用波普就是為了豐富城市景觀,豐富它的趣味性,人文關懷等,讓城市景觀更加符合人們的心意,讓生活更加的美好。城市景觀中的波普也由于入住了景觀,變得更加地靈活和充滿了新的內涵。

  參考文獻:

  [1]王向榮,林箐.西方現代景觀設計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xx.

  [2]李黎陽.波普藝術[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xx.

  [3]坎納建筑師事務所.波普建筑[M].段猛,譯.北京:建工出版社,南昌:江西科技出版社,1999.

  [4]讓夏呂姆.西方現代藝術批評[M].林霄瀟,吳啟雯,譯.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xx.

  [5]郝衛國,李玉倉.走向景觀的公共藝術[M].北京:中國建筑出版社,20xx.

景觀設計論文6

  1我國校園建筑景觀現狀

  我國當代校園建筑景觀對情感道德的感召力普遍較弱,整體呈現以下特征:

  1)缺少對人與自然的尊重與關懷.這體現在校園建筑景觀更多地追求氣派豪華,而忽略了人的生理心理感受,以突兀的姿態凌駕于自然環境之上;

  2)空間設置的精神追求不足.體現在空間設置或停留在追求使用功能的滿足,或失于浮華;

  3)景觀要素雷同膚淺,且其藝術語言失當.這主要體現在要素題材選擇千篇一律,出現快餐化符號化傾向,或者一味追求高大光輝的楷模形象;而且藝術語言要么難以解讀,要么過于直白.人們在這樣的校園環境中非但不能受到熏陶,甚至會潛移默化地受到負面影響.究其原因,是在校園建筑景觀設計中,“仁”文化內涵的缺失或未能有效地傳遞給觀者與使用者.

  2“仁”文化的內涵及其當代意義

  在春秋時期劇烈的社會變革中,有識之士開始尋求一種新的理想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仁”學思想由此產生.“仁”在中國古代是一種含義極廣的道德范疇.孔子從春秋時期大量有關“仁”的思想資料中加以取舍、提煉、綜合,把“仁”作為最高的道德原則、道德標準和道德境界,形成了以“仁”為核心的倫理思想結構,包括孝、弟(悌)、忠、恕、禮、知、勇、恭、寬、信、敏、惠等內容[2].“仁”文化看似古老,但對于當代社會的意義不容小覷.去除一些不符合時代精神的成分之外,它對于當代社會,從個人層面,有利于培養良好的道德修養;從家庭層面,有利于培養穩定的親情關系;從國家層面,有利于和諧社會的構建.

  3校園建筑景觀傳遞“仁”文化內涵的措施

  3.1校園建筑景觀應當尊重人與自然

  校園建筑景觀設計首先應當尊重人.“仁”文化的表現方式體現在以人為研究和關注對象,以圍繞“人”的思想行為的發展狀況為主要內容.校園建筑景觀在滿足使用功能并追求各種理念的同時,要高度關注人的生理與心理感受,才能潛在地影響身在其中的人們對他人的關懷意識.應注意以下兩點:

  1)在使用中避免產生功能上的障礙,如路線的迂回或相關功能的分離等,還應深入地了解師生工作學習生活的需要,提供更加人性化的設施與空間;

  2)建筑景觀的設計要素以中庸平和為宜,以親切宜人為準則,不要過于夸張,避免巨大空曠的建筑中庭、大草坪或其他場地,以免人在其中產生壓抑、冷漠、疲勞等不適感.建筑景觀的線條、色彩、質感、明暗等也應遵循適度原則.校園建筑景觀設計還應當尊重自然.“仁者樂山、智者樂水”,自然環境對于陶冶人的情操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盡管基地的改造往往無可避免,也應注意以下幾方面:

  1)最大程度地保留基地植被;

  2)最大程度地尊重基地地形;

  3)最大程度地尊重水體的自然形態與駁岸構造;

  4)注意建筑的天際線與尺度,使之與自然景觀相協調;

  5)建筑應當與自然景觀要素充分呼應,如開辟景觀視廊,確定建筑的良好景觀朝向,景觀分布利用盡量照顧整體而非局部,利用建筑的半室內半室外的“灰”界面使建筑與外環境之間自然過渡等.正如王澍的象山中國美院建筑,以盡量不破壞自然環境為準則,把學校建在稻田的邊緣上,四周有開闊的空間,使“山與建筑的關系,從來不是景觀關系,而是某種共存關系”得到了生動地體現.

  3.2校園建筑景觀需設置精神性空間

  凡能觸動并提升“仁”之情懷及理念的校園建筑景觀,其中精神性的空間不可或缺.如我國古代書院建筑,皆設有對圣賢頂禮膜拜的空間.這類空間的設置,會對身在其中的人們產生一定程度的潛移默化地影響———由行為的“禮”生發情感的“敬”,直至升華為內心的“仁”.首先,應以盡可能多的開放空間實現多元化的人文交流,以新的建筑景觀形式實現對公眾空間的關注[5].這類精神性的空間,若用地所限,可與走廊或集散空間(如門廳、中庭等)、亭廊、步道等合二為一,但要注意賦予其足夠的寬度.如果單獨設置,則要滿足以下原則:須設置在重要的路徑節點上,可以被穿越通過;還應適于停留駐足,即留出足夠人們觀看和思考的空間.其次,應使校園建筑景觀的精神性空間成為富有節奏韻律的空間序列.任何優秀的建筑景觀,其空間都如完美樂章中的片段,有鋪墊華彩之區分,起承轉合之關聯.校園中承載“仁”文化內涵的精神空間亦應如此,使人們能為之所吸引感動.最后,精神性空間在空間感的建構方面,不能只滿足其作為人與展品的容器的作用,還要在空間形式上予以精心推敲,如空間的光線運用、形體運用及材質運用等.

  3.3校園景觀要素應挖掘“仁”之題材

  要有效承載傳遞“仁”文化,應深入挖掘校園景觀要素題材,使其能夠觸動人們的內心.首先應避免符號化、快餐化景觀要素的運用.相對于架上繪畫及傳統的文人畫而言,在公共場合聳立的雕塑往往成為一個時代現實的標識和符號,比其他藝術門類的樣式更深刻地影響著我們的社會生活[6].設計師應將題材視野放得更加開闊,到更深厚的歷史、更廣闊的天地、更真實的生活中去尋找關于“仁”之題材,并對什么樣的題材能夠真正觸動人之內心進行充分揣摩(避免題材符號化、快餐化),使其充分包含令人感動、深思與奮進的力量.同時,校園景觀要素欲追尋“仁”的內涵,應當更加深入關注修養與品格、關愛他人、關愛社會、關愛生命、關愛自然等領域,使得即使是現實生活中的普通人和日常事,也能夠折射出“仁”的.光輝.

  3.4校園景觀要素應運用恰當的藝術語言

  除題材的挖掘甄選外,校園景觀要素所運用的藝術語言也是決定要素“仁”之內涵能否有效傳遞的關鍵所在.首先要注意藝術語言不要過于抽象.以校園雕塑來說,先不論及那些抽象雕塑的內涵,就其抽象形式本身,也是難以為人所理解的,尤其對于絕大部分沒有經過造型藝術訓練的師生更是如此.當然,校園景觀要素避免絕對的抽象并不代表只包容具象的藝術語言.無論采用何種程度的具象或抽象的語言,只要不妨礙師生對其題材與內涵的理解即可.同時,藝術語言既要做到容易解讀,也應留給觀者以想象的空間.因為,要想真正使景觀要素題材與內涵能夠觸動觀者的心靈,除了容易解讀之外,必須通過更深入的藝術語言,使觀者回味其中的內涵,而非宣傳標語般讓人一目了然.另外,景觀要素是否容易解讀,與時代或文化背景有很大的關系.譬如,若將古代的辟雍環水或府學泮池之類,隱喻與君子美德密切相關的玉的景觀符號放在當代校園中,其內涵在很大程度上就很難被充分理解和接受,與之相比,校園的植物要素則更容易被觀者解讀.因為中國文化向有“比德”之說,尤其植物與人的“比德”關聯,一直流傳范圍較廣,如以梅蘭竹菊松柏荷花等隱喻君子人格,即易于被人們理解和接受.因此,校園景觀要素運用恰當的藝術語言,是有效傳遞“仁”之內涵的關鍵.

  4結語

  “仁”文化并非屬于抽象的范疇,它體現在許多具體的事物之中.同樣,在包括校園在內的許多場所中,對“仁”文化的表達,也可以通過許多具體的手法和措施,落實在建筑景觀的載體中.對“仁”文化的承載與傳遞不僅僅是校園空間的使命,也是更多城市公共空間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

景觀設計論文7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快速發展,城市環境、生態平衡遭到嚴重破壞,混凝土建筑林立,城市產生熱島效應,市民很少能夠看到藍天白云,與自然環境的接觸減少。人們迫切希望改善居住環境,接近和融入大自然。因此,居住區景觀設計已成為廣大居民和眾多房地產開發者們關注和重視的問題,居民希望能居住在舒適、安全、生態的環境中,但在實際設計和建設過程中仍存在一些問題。如何改進目前居住區環境建設中的問題,滿足人們對居住環境高品質的需求,既是居住區環境景觀設計的出發點,也是其追求的終極目標。

  一、目前居住區環境景觀設計中存在的問題

  (一)過于強調形式,忽視景觀功能性

  在居住區環境景觀設計中,一些設計過于強調景觀的外在形式,忽視其使用功能和生態功能,忽視人的需要和感受。例如,目前水景已成為小區環境景觀的重點,有的開發商要求建設大面積的水景。水景雖會帶來活力,但其運用應恰到好處,不能求大、求多,否則會產生不良的負作用。水面過大,占用居民活動面積。而且由于蒸發、滲漏、衛生清潔,需要經常補水、換水,造成水資源的嚴重浪費,增加物業管理的難度和費用。在材料的運用上,一些設計者為追求形式上的構圖、近期效果,大量使用自然樹木,導致對自然環境造成破壞,而且由于樹木在短期內不易恢復,生態效果和觀賞效果都達不到要求。此外,過多運用鏡面花崗石、火燒板等,鏡面花崗石不防滑,雨天會給居民造成傷害,而且不透水,對地面排水、周圍植物的生長會產生不利的影響,還會增加建設費用。

  (二)強調硬質景觀,忽視軟質景觀

  居住區的環境景觀設計不僅要注重特色和效果,更要注重環境的生態性。現在很多居住區的環境景觀設計為了達到新穎、突出、快速見效的目的,過多強調硬質景觀的建設,如設置大面積鋪裝,過多的噴泉水池、雕塑小品、亭臺建筑等,大大縮小了綠地面積,忽視了綠色植物的生態功能特點和景觀特色,無法營造舒適宜人的居住環境,缺少富有季相變化、色彩層次豐富的植物景觀,同時,也會造成建設經費上的不合理現象。

  (三)簡單模仿,忽視景觀的本土特色

  目前,許多居住區景觀設計忽視了住區所在地的地域特征,包括住區內外的自然環境特征,體現地方特色的鄉土植物,長期形成和積淀的傳統民風、民俗特征,歷史文化遺跡等人文景觀特征。比如在居住區建設中,常出現大動土方的現象,不論現狀條件如何,先挖山填水,再在平地上創造人工地形,沒有因地制宜地利用原有地形地貌。一些設計師對基地的傳統文化內涵沒有很好地挖掘和利用,只是簡單照搬國外的設計。在植物選擇上,未考慮其生長習性,只顧引進一些新奇的植物,對適應當地生長環境的鄉土樹種運用較少,造成不必要的浪費,而且使居住區環境景觀缺乏地域特征和本土特色。

  二、居住區景觀設計改進的措施與對策

  (一)因地制宜的利用現狀條件進行設計布局

  首先,應考慮基地內原有形態,充分利用原有自然地形進行布局設計,因地制宜。其中,包括山水地形的處理、水體的設計、綠地及活動場地的布置、景觀建筑、小品的點綴等。如南京五臺花園即利用小區原有的陡坎設計成疊水噴泉。其次,考慮利用居住區外部的自然景觀資源。考慮人與環境的融合,建筑與景觀的融合,留出通透的觀景視線,將周圍優美的景物收入到居住區中,小區內外遙相呼應,創造宜人的自然山水景觀,如南京寶船聽濤小區即借外部寶船遺址公園景觀。

  (二)以人為本,創造多樣的景觀空間,滿足各類居民的需求

  居住區環境景觀設計,要考慮到居民的心理感受和行為習慣,做到以人為本。具體表現在活動場地和交往空間的設置、休憩設施的尺度等方面,使居民在活動休憩時更加舒適、方便,創造一個親切、優美、便捷的居住環境。綠色活動空間的創造,應滿足不同年齡層次居民活動的需要。活動空間的總體布局,在空間類型及功能方面應做到動靜結合、相互搭配,將公共活動的開放空間和個別交往的私密空間相結合,形成開敞空間、半開敞空間和閉合空間互相穿插并存的布置形式。

  (三)利用居住區的人文條件,突出其地方特色

  居住區景觀設計,要根據其所在地區的自然地理條件和歷史文化傳統,充分突出居住區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充分利用適應當地生長環境的鄉土樹種,體現本土特色。對住區的歷史文化、人文古跡應該深入地挖掘,以凸現基地的人文歷史和文化積淀,突出小區的地方特色,使居民在住家附近就能感受到當地的文化與傳統。

  (四)建設節約型園林,考慮建設與管理成本

  目前,全社會正在建設“兩型社會”。“兩型社會”指的是資源節約型社會和環境友好型社會。資源節約型社會的核心在于節約資源,盡可能減少資源消耗和以環境代價滿足社會經濟的發展。環境友好型社會的核心在于生態低碳,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與自然生態系統協調可持續發展。反映到居住區的景觀設計中,就要在滿足居民生理心理需求的前提下,盡量節約資源、降低造價。同時,還要考慮到后期的管理和運行。節約成本應從幾個方面考慮:在平面布局上,水面的設計要大小適中,既要滿足景觀需要,又要注意節約建設和管理成本;在豎向設計上,要充分利用原有地形,盡量少動土方,節約造價;在土建材料的選擇上,要盡量選擇性價比高的材料,同時,還要注意材料的生態環保性等;在植物材料的'選擇上,要盡量選擇鄉土樹種,推廣當地草種,樹木規格不宜過大,要給植物一個自然生長空間和過程,提高植被成活率,減少對大環境生態的破壞。

  (五)建設生態型園林,創造多樣性植物景觀

  要提高居住區的景觀效果和環境質量,應該以植物造景為主。植物不但可以美化環境,還能起到降溫、遮陽、隔噪、凈化空氣、改善小氣候等作用。通過對喬木、灌木、地被、草坪等植物的配置,形成層次豐富的植物景觀,體現出植物的生態性環境效應。所謂植物多樣性,就是要建筑穩定的植物生態群落,其中有植物品種的多樣性和景觀層次的多樣性。在居住區景觀設計中,根據各種植物不同的生長習性,營建以喬木為主、木本植物為主體的喬木、灌木、地被、草坪的復式結構植物群落,形成植物群落自然的生態布局。既能增加居住區環境的綠量、提高植物的生態效果,又能滿足植物造景的需要。在植物選擇上,應遵循和順應植物演替規律,采用生長習性、形態等有較大差異的植物品種進行配植,避免種間的直接競爭。例如,疏林植物群落的配置可以利用林下耐蔭植物資源,喬木與草地之間的生態空間滿足了林下植被對光照、水分、養分的要求,并增添了林下層次。要注重適地適樹,選擇鄉土樹種,突出居住區景觀的地方特色。對于同種植物,其規格的選擇應大小結合,為植物群落的生長發展和自然演替留有一定的空間。在植物種植上,密度不應過大,應留出一定的林間隙地,改善幼樹的生長環境,增加光照和養分的供給,創造健康的能進行自我更替和演化的穩定的自然生態植物群落。此外,可以增加立體綠化形式,這是一種不占用綠地的種植方式,包括外墻綠化、屋頂綠化、棚架綠化、陽臺及窗臺綠化等。不僅能增加居住區的綠化面積,還能改善居住區的小氣候。

  結語

  景觀環境直接影響著居民的生活質量。而景觀設計師的目標,就是要為居民創造經濟上合理,生活上舒適、安全、方便、衛生的居住環境,以滿足居民物質的和精神的雙重需求。

景觀設計論文8

  摘要:園藝療法是指引導人們參加各類園藝活動,來緩解身心壓力的治療方法,隨著都市生活節奏加快,人們面臨的壓力日益增加,抑郁、暴躁、社交恐懼等癥狀嚴重影響人們的生活,通過園藝療法能夠幫助人們釋放壓力,樹立積極樂觀的情緒。首先論述了園藝療法的概念和作用,其次對體現園藝療法原則的療愈景觀設計提出相應建議,發揮園藝景觀調節參觀者內分泌系統,幫助參觀者釋放多巴胺并保持身心舒暢的功能。

  關鍵詞:園藝療法;作用;療愈景觀;設計建議

  1園藝療法的概念

  園藝療法是一種利用園藝景觀和園藝活動來實現治療保健作用的治療方法,17世紀,已有學者在其著作中指出園藝對人們身心健康具有積極作用,20世紀初,英國、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開始有意識地將園藝療法引入醫學治療領域,對青少年、精神障礙患者、重癥康復患者的治療作出重大貢獻。園藝療法并非直接的醫療器械治療,而是借助各類園藝材料營造園藝景觀,一方面使參觀者在自然景觀中放松精神以培養正向情緒,一方面引導參觀者參與園藝活動而復健心靈,最終完成療愈目標。作為輔助性治療方法,園藝療法通過改變參觀者心理情緒使其產生積極的自我暗示,從而協助參觀者盡快康復。

  2園藝療法的主要作用

  最初的園藝療法在手段和應用范圍層面尚有所局限,經過數10年發展,園藝療法形成了豐富多元的開展形式,延伸出芳香療法、植物療法、藥草療法、花療法等具體療愈方式。園藝療法的主要作用是幫助參觀者感受自然、抒發壓力,最終增強身體機能和社交能力。不同的植物擁有不同的形狀、色彩、質感,當參觀者接近植物時能夠體會到大自然的生機,體驗到植物花開花落帶來的生命哲思并逐漸樹立自信心。薔薇、檸檬、鈴蘭等植物產生的揮發性物質能夠有效殺菌,同時其散發的香味對結核桿菌、肺炎球菌等真菌具有抑制作用;銀杏含有的雙黃酮等成分能夠化濕止泄,緩解接觸者胸悶氣短、心悸咳嗽等癥狀;松柏類植物則能揮發胡蘿卜素、維生素C等物質,上述植物既能讓人親近自然,也能切實改善人體內分泌系統以促進康復進程。參觀者在自然環境中感受水聲、風聲、雨聲,感官愉悅后促進體內分泌多巴胺,抑制消極情緒而激發正向情感。除了感受自然,參觀者還可以參加栽種、澆水施肥、花藝等園藝活動,豐富的勞動成果幫助參與者認識自我價值,同時為其提供抒發痛苦和交流情感的機會,有助于人們調整心態,恢復身體機能且提升社交能力。

  3體現園藝療法理念的療愈景觀設計建議

  3.1構建無障礙的功能分區

  療愈景觀設計必須考慮使用對象的實際需求,為保障使用者在參觀園林景觀或參加園林活動時的安全和私密要求,需要構建布局合理的無障礙功能分區。參與園藝療法的群體多是亞健康人群或身心障礙者,如老人、殘疾人、術后恢復者、精神病人等,這類群體自理能力和反應能力較弱,應將保證使用者安全列為景觀設計理念首位。各區域在設置正常道路外加設無障礙通道,地面采用防滑材料鋪設,通道兩側加裝欄桿和扶手,確保行動不便的使用者能夠順利運用無障礙通道通行,在坡度較大的區域設置無障礙電梯,使得使用者在特殊環境中能夠正常行動。除此以外,園林景觀區內的休息設施和指示標志也應考慮使用者需求,例如休息椅應設置靠背和扶手,且對其材料牢固性反復測試,確保能夠承重,休息設施外形應設計成圓潤樣式,尖角處安裝防護層,避免使用者突發意外導致受傷。無障礙是承擔治療功能的療愈景觀設計階段核心原則,通過人性化的設施布局使使用者感受到方便和尊重。功能分區是療愈景觀設計的.重要問題,使用者的需求通常是多元的,對此應根據私密要求差異設置私人區、休息區、園藝活動區等功能區,每一功能區間利用植物或假山、瀑布形成自然分隔,保障使用者在各自區域內不受干擾。渴望獨處和安靜的使用者可在私人區開展冥想、沉思;身體素質較差且行動不便的使用者可在休息區進行社交;參加社交活動的使用者可在園藝活動區與其他使用者進行交流和分享,使得療愈景觀的適用范圍有效擴大。

  3.2合理配置自然元素

  療愈景觀是一類綜合性的景觀環境,通過整合和搭配各種自然元素構建無限貼近自然環境的景觀空間,使得使用者在其中能夠充分感受自然的美妙和魅力,進而激發正向情感,消除身心障礙。為充分發揮各類自然元素的治療效果,應借鑒場所精神理論對其進行合理布局,在保障使用者隱私和體驗感的基礎上,最大限度體現其改善人體機能的作用。植物是療愈景觀設計中最為關鍵的自然元素,應綜合考量植物生長速度、花期、味道等再進行搭配,種植具有芳香氣味的植物和能夠釋放殺菌物質的植物,首選具有藥用價值的植物,如石榴、薔薇、連翹、金銀花、枸杞、木芙蓉等。從視覺感受出發營造富有層次感的植物群落,相關研究指出,綠色在人體視野中占據25%時,其消除心理障礙的效果最佳,建議以此為原則選擇觀賞價值高、色彩類型多樣的園林植物,運用視覺美學營造四季不同景、四季皆有景的植物群落。水、石是療愈景觀設計必不可少的自然元素,水體作為造景要素不僅具有調節溫度,凈化空氣的功能,還能夠增進空間靈動感和舒適感,療愈景觀設計階段應充分運用水體可塑性營造水文景觀,呈現出水體流動、噴涌、垂落等多樣態勢,使得整體景觀空間形成動態循環的生命之感。豐富的石頭種類和形狀決定其具有較高造景價值,可以在溪流或湖泊周圍利用石頭的自然堆砌制造駁岸,使得景觀最大程度體現自然風貌,同時可以在落差較大的區域或功能區之間用太湖石堆成假山,一方面發揮遮蔽和障礙功能,一方面與水體緊密結合而營造動靜皆宜的感官體驗。自然元素以其天然的感染力具有治療效果,體現園藝療法理念的療愈景觀設計應充分把握不同自然元素的造景能力和美學價值,合理搭配自然元素以營造和諧、靈動且富有活力的景觀空間。

  4結論

  隨著化學藥物的副作用日益顯現和現代醫療理念的發展,人們日益重視園林景觀的療愈功能,園藝療法能夠幫助使用者釋放心理壓力,強化身體機能,從而提高其生活質量。療愈景觀設計應體現園林景觀對人體的保健作用,以安全和舒適為基本原則布局功能區,合理搭配各種自然元素,以構建感官體驗豐富的景觀空間。

  參考文獻

  [1]范婷,黃春華.園藝療法在景觀設計中的應用[J].美與時代(城市版),2017(6)

  [2]徐守明.園藝療法及其園林應用探討[J].現代園藝,2017(10)

  [3]劉魯.療愈景觀環境設計經驗談[J].中國醫院建筑與裝備,2013(5)

景觀設計論文9

  1屋頂花園景觀設計問題分析

  1.1屋頂花園景觀設計未能綜合考量本土氣候和文化風情

  屋頂花園景觀設計的目的之一在于制造出美觀和藝術感,因此,應當根據本土自然氣候選擇適宜的植被,而在空間布局上應當追求本土獨有的文化風情,以此創建獨具特色的屋頂花園景觀。但是顯然,目前很多設計者在設計屋頂花園景觀時忽視了這一要素,過于推崇國外或國內優秀的造園方法,將各類要素不予處理便融合在一起,不僅無法達到美化目的,還破壞了建筑群整體統一的美感。

  1.2屋頂花園景觀設計未能綜合考量建筑群形態

  屋頂花園景觀為建筑群的構成部分,兩者相輔相成、互相映襯,構建出一種美觀效果。但是,現階段我國很多屋頂花園景觀給人感覺過于呆板,缺乏活力,在設計方面表現力薄弱,空間構成也較為單一。分析根源,緣由有二:其一,建筑結構空間本身特質過于單一,如若設計者專業素養不高,可能會難以配合這種單一空間組成形式開展設計。其二,景觀設計方案本身過于單調,未能融入生態元素等,僅僅對屋頂花園進行了簡單的表面設計。

  1.3屋頂花園景觀設計未能提前制定明確設計標準

  經過多年的發展,在建筑物中建設屋頂花園已成為我國建筑行業發展的趨勢。同時,屋頂花園推廣到的建筑類型主要包括住宅樓、酒店以及辦公樓等。在本質上,屋頂花園的建設不僅僅只是實現屋頂、陽臺以及中庭的植物綠化,其角色已經出現了轉變。基于此,設計人員在設計屋頂花園時,若沒有一個清晰的設計定位,不僅降低了設計的質量,而且難以將屋頂花園的生態環境效益與經濟效益體現出來。

  1.4屋頂花園景觀設計方案付諸實踐過程中缺乏規范操作程序

  一是由于我國的屋頂花園建設的歷史較為短暫,從而導致關于其技術和理論的研究缺乏系統性。二是在一定程度上,社會經濟發展的狀況決定了屋頂花園建設的水平,而我國社會經濟雖然發展較快,但仍是發展中國家。三是我國的研究人員與研究機構之間的聯系并不密切,缺乏相應的交流和互動,同時,因研究條件不高而制約了屋頂花園綠化的技術。四是由于專業人才的缺乏,使得在對要求較高的復合型屋頂花園進行設計時常會出現各種問題,從而嚴重影響了設計的質量,進而不利于屋頂綠化的發展。

  2應對策略淺析

  2.1以正確設計理念為指導,完善屋頂花園設計理論

  其一,適宜性生態設計理念,即依據本區氣候條件和種植地為屋頂選擇正確的植被。其二,可持續發展設計理念。屋頂花園景觀設計為一種舶來品,西方發達國家的成功案例也說明該種設計方式的可行性,但是并非意味著需要普遍沿用國外的流行元素,增大成本支出,這無疑是缺乏考量的行為。為確保該種舶來品可以徹底融入我國城市建設,還需落實屋頂花園建設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從全局出發,根據國情和經濟發展情況循序漸進,穩步發展。

  2.2選配富有特色、適宜本區生長發育的植物

  第一,它處于高處,可選擇喜光、根系發達的植物。第二,它具有一定的`承重量,宜選擇重量較輕的花卉或草本植物。第三,屋頂土層薄,蓄水功能弱,需選擇抗旱能力強的植被。

  2.3根據建筑群形態和功能合理立意布局景觀設計

  針對屋頂花園景觀設計未能綜合考量建筑群形態及未能提前制定明確設計標準問題,可以通過提前根據筑群形態和功能合理立意布局景觀設計來完善設計方案。

  (1)立意方面:因地制宜。結合建筑群形態和功能,設計出同周邊環境和諧一致且充分體現建筑功能特色的花園景觀。

  (2)布局方面,采用自然式手法布局花園景觀,體現其與建筑協調融合的特征,抑或采用規則式手法著重對景觀效果的裝飾和排列,豐富景觀層次,彌補空間上產生的束縛之感。當然,為了豐富景觀布局上的藝術感,可以使用園林小品或構建層次分明的景觀變化來達到這一目的。但是,因為屋頂承重限制,在選擇園林小品時,不適宜重量或體積過大的小品,亦或者換用園林小品的使用材料,如假山采用更為輕盈的火山巖。

  3結語

  綜上所述,屋頂花園景觀是迎合當前建筑業極速發展和人們感官需求而產生的一種設計理念。介于我國引入實踐較短,因而存在諸多問題亟待解決,本文結合自身經驗給出了幾點建議。而欲真正實現屋頂花園景觀設計的大范圍應用,還需業內人士的共同努力和推廣。

景觀設計論文10

  在現代藝術中,非常重要的一種形式就是構成藝術,它被廣泛應用到諸多領域,在較大程度上影響到了園林景觀設計風格的形成。在園林設計中,已經滲入了構成藝術。我國在構成藝術應用方面,起步較晚,通常都是在廣告設計和家居設計等領域內應用,很少人研究園林景觀設計范圍。因此,就需要對構成藝術深入認識,對平面構成和色彩構成在園林景觀設計中的手法及應用規律進行探索。平面構成藝術具有較強的代表性,被廣泛應用到園林景觀設計中,其中,點、線、面是應用最多的藝術要素。在數學范疇中,點主要是表明位置關系,不會涉及到面積和方向;而線則是具備一定的象征性含義;面則是通過首尾相接所形成的,在什么情況下,都不能夠對其進行改變。具體到園林景觀設計中,使用環境是不同的,那么點、線、面也會體現不同的含義。

  1 園林景觀設計中平面構成藝術的運用

  1.1 園林景觀設計中點的運用

  點在園林景觀設計中,屬于最小的單位,它不僅有位置,還有不同的形狀,如圓形方形等;它們有著不同的大小和色彩,此外,具體的景觀元素也可以被看作為點。點不但可以將具體的位置表明出來,還可以將形狀和大小給表現出來。獨立的點,也可以構成一個形象,通過點的聚散和量比,在視域中,可以構成連續的視覺形狀。在平面構成中,非常重要的一種造型要素就是點,它發揮著十分巨大的作用。在一個空間范圍內,我們可以用點來看待所有形狀的物體,點最大的優勢就是可以將人們的注意力給最大限度地吸引過來。要想將點轉化為面、或者線都是可以的。按照一定的規律,連續排列點,就成為了線。我們以圣地之門公園為例,它營造了 2 條長長的樹陣,讓人產生較好的感覺,并且可以將這個主題突出來。通過研究發現,集合一系列的點,可以讓人感覺到面的效果。在排列點時,如果采用的是不同的疏密程度,那么就會有明暗區分顯示出來;如果采用的是均勻的密度,那么形成的效果就有著嚴謹的結構。

  1.2 園林景觀設計中線的運用

  線的集合,主要是表現位置和長度,從簡單角度來講,點位移的軌跡就可以看作為線。在景觀設計中,線性要素也具有較大的差異,如長短、粗細和位置不同等等,在方向、材質以及色彩方面,也會有差異出現。線的類型多種多樣,其中,如直線、曲線、斜線等是我們經常所見到的,具體到園林景觀設計中,線性要素指的就是所有具備線狀性質的景觀要素,線性要素有著不同的形狀,就會展示出來差異化的個性,通常情況下,用直線,可以將剛勁有力表示出來,而柔和感的體現,平行線則是不錯的選擇。在具體的設計實踐中,需要充分重視線所具有的視覺上的主觀創造力,否則最終設計效果就會受到直接的影響。按照線性排列無數個點,就會有線形成,和單純的點相比,線有著更加明確的方向,線在園林景觀造型和構圖中,也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因為線性結構的作用,可以在較大程度上強化設計平面所具有的力感。根據相關專家的理論,線條承載著創作者的力量和能量。直線,往往讓人感覺到一些單純、堅硬、明快等,直線的方向感較強,力度比曲線要強,很容易融合建筑物的輪廓線。斜線也屬于特殊的直線,它的存在,主要是為了和景觀平面中的直線方向所對比,如果將斜線應用到景觀設計中,可以有效對比于穩重的構圖形。通過斜線的應用,有尖角形成,可以將人們的注意力吸引過來,較為刺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豐富空間整體。

  折線也是直線中另外一種比較常見的形式,就是改變同一方向的線,然后繼續延伸,折線景觀要素,可以營造一種景觀,另外一個方面分擔作用也可以發揮出來。比如,甬道邊的花臺,通過折線的運用,將其劃分為多個不同的小空間,這樣不同人群對獨立休息空間的差異化需求就可以得到滿足,在一個較大的空間中,私密性可以得到一點滿足,同時,如果采用簡單的直線造型,難免會有一些單調。

  1.3 園林景觀設計中面的.運用

  面是用線條圍合起來的視覺空間,主要是按照矩陣來排列點。相較于其它視覺因素,它的封閉性較強,通常是由形來確定,它的呈現則是借助于現實中不可模糊的實在物形態,限度和邊界也是存在的。面通常可以劃分為 2 種,一種是規則的面,另外一種則是不規則的面,如今已經被廣泛應用到現代園林景觀設計中。

  平面中圓,主要是結合某一定點,線段旋轉一周,形成了軌跡,它是無數切線所形成的幾何圖形,外圍封閉的,這種形象的主要特征就是內守、渾然和張力。正圓形有著較為完美的形狀,如果使用,設計作品反而會顯得不夠生動;因此,通常會將橢圓應用到園林景觀設計中,這樣正圓所導致的缺乏變化的問題就可以得到有效解決;方形面是由直線構成的,而直線則代表著剛勁挺拔,它將以陽為剛的性質給表現了出來,但是正方形有著統一的四邊長度,變化性不夠,應用起來較為單調,因此,通常將長方形應用到園林設計中。長方形的應用,可以讓人感覺到一種平穩安定的感覺,比較的單純;眾所周知,三角形有著較強的結構穩定性,讓人比較的敏銳和穩定,并且容易吸引人們的注意力,倒三角則可以將不穩定的運動感受帶給人們。將不規則的曲線以及直線組合起來,可以形成任何的形狀,我們將其稱之為自由形,自由形的審美屬性差異較大,和幾何圖形相比,可以更加的靈活,并且沒有含有較多的理性東西,因此,就具有更加濃厚的人情味。此外,自由形的灑脫性和隨意性也更強,因此被廣泛應用到園林設計實踐中。

  2 結語

  通過上文的敘述分析我們可以得知,在現代藝術形式中,非常重要的一種就是平面構成藝術,它具有較強的代表性,被廣泛應用到園林景觀設計中,其中,點、線、面屬于應用較多的藝術要素。在具體應用中,通常會綜合不同的造型要素,以便營造出豐富的效果,將作者情感以及設計風格給體現出來。相關的工作人員需要不斷努力,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總結設計經驗,積極借鑒其它成功經驗,以便在園林景觀設計中更好地運用構成藝術。

  參考文獻

景觀設計論文11

  一、高校人文景觀建設的重要意義

  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是高校所要承擔的重要責任,高校同時也是文化傳播、思想傳承與創新的載體。社會和時代的不斷發展進步要求高校必須在高層次人才培養過程中提供更高規格、更高質量的人才培養方案,在此過程中,校園物質文化作用日益突顯。人文景觀是構成校園物質文化的一部分,是屬于顯性文化,它是承載高校辦學精神、思想、理念和審美情趣的物質載體[1],承載著環境熏陶漸染的功能。校園的人文景觀建設越來越受到上級部門、學校領導,工作人員和校友師生的重視。高校不僅應該將校園人文景觀建設作為高校物質文化建設的重要手段,同時也是提升高校軟實力的重要方式。

  二、高校校園人文景觀的重要功能

  (一)傳承地域歷史文脈,彰顯地域特色的功能

  高校聚集了地域內眾多優質的文化資源,高校文化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文化一方面受到地域文化的影響,另一個方面又是傳承和發揚的地域文化的陣地。高校人文景觀作為當地人文景觀的不可或缺的部分和載體,對傳承和發揚地域歷史文脈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人文景觀可以促進當地的歷史文化傳承和發展,凸顯地域獨特文化。同時,對保護當地歷史、文化、民俗、精神精髓,彰顯地域特色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二)繼承高校的歷史文化,凝練大學精神的功能

  校園人文景觀是對大學的歷史文化、是對大學精神的一種物化表達并通過具象的形態表達大學思想,傳承大學的歷史文化,凝練大學精神,通過人文景觀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達到潤物無聲的效果。進而以促進學生理想和行動,延續整個學校的文化,真正能反映學校的審美情趣、精神風貌和價值取向。人文景觀體現著高校的精神和文化,高校的精神與文化又可以豐富校園內人文景觀的內涵,兩者相互作用相輔相成[2]。

  (三)育人無聲潛移默化,人文景觀的育人功能

  培養大學生的意志品質與提高大學生的能力,需要教育和長期的學術知識的浸潤,當然更重要的還是取決于環境的熏陶和影響。人文精神與教育的科學精神是教育的根本,只有不斷地對學生進行人文科學的教育,才能使大學生的行為、視野,心智等綜合素質得到不斷的改善與提高。校園中不同的人文景觀有散發著不同的人文氣息,具有不同的教育屬性,除了為各種教學和研究活動提供適當的空間和相當的設施外,其文化底蘊、空間布局、成為校園文化的物質層面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育人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與此同時,大學的文化景觀建設可以激發學生的創新與創造性思維,因此各個高校都應該充分挖掘其中隱含的景觀育人功能,借此陶冶學生情操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

  三、桂林理工大學雁山校區人文景觀設計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忽視了地域文化在校園文化中的作用

  地方文化在校園文化的發展中占據基礎的地位,以其深厚的底蘊能通過其特有的歷史故事給學生的心靈以啟迪。特別是本地學生,相同的文化基礎,有利于學生盡快的讀懂自己所在的校園。桂林理工大學雁山校區自20xx年前后開始使用以來,校園人文景觀仍在不斷的增加和建設中,但是縱觀雁山校區內所有人文景觀,截止目前仍然沒有能夠充分體現地域文化的校園景觀,忽視了地域文化在校園文化中的作用,沒有融合當地的歷史文化與地理優勢,不能夠更好地作為育人之地,體現人文景觀獨特的育人價值,喪失了了地方賦予校園文化的獨特性。

  (二)表現形式單一,未能夠充分表達出學校的學科特色

  國內各個高校之間相互借鑒人文景觀設計建設方面的經驗是常有的,但也導致了表現形式幾乎雷同、單調的現象。縱觀各個高校的人文景觀建設不外乎是人文塑像、石、水、樹木、歷史銘文等表現形式。桂林理工大學雁山校區校園人文景觀的設計理念和建造手段與國內眾多高校基本“保持一致”,未能真正能夠展現自身學科特色、歷史文化底蘊、辦學理念,并且同時具有學科特色和藝術魅力的人文景觀真的是少之又少。

  (三)校園人文景觀建設中頭重腳輕,顧此失彼

  桂林理工大學雁山校區人文景觀建設中把校園入口作為學校的門面和建設的重點,學校在校園大門及大門附近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財力和物力在其設計與建設工作中,在學校大門到圖書館之間建設了一條標志性的“景觀大道”,校園內多數的人文景觀都集中在此,使整體校園環境建設上出現“頭大腳小”的不協調現象。這就導致了,校園內部人文景觀建設出現了巨大的空缺,把建設的重心幾乎全集中在了這里,與校園環境整體的建設與發展不協調。再加之有些人文景觀過于偏僻或隱蔽,幾乎不被學生所知,而失去了其現實意義。

  四、對桂林理工大學雁山校區人文景觀設計和優化提出的幾點建議

  (一)在校園人文景觀建設中應融入地域文化

  從地域文化中汲取營養,賦予校園文化以生命,既可以發揮因地制宜的優勢更好的發展傳承與積淀校園文化,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高校景觀的雷同[3]。地理環境影響著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社會關系與對待自然的.態度,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在校學生的社會觀念和思維方式,兼顧區域特色的深層次人文景觀建設,由于基礎文化的地域性差異造成了高校人文景觀建設的地區差異,使得不同地域的人文景觀具有不同的特色。桂林理工大學地處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市,在風景聞名于世的城市中,桂林的山水文化、旅游文化、民俗文化是國內其他城市地區所不具有的。同時作為廣西壯族自治區的高校,壯族學生在全體學生中占有一定比例,少數民族文化也在高校文化中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因此,學校在后續的校園人文景觀建設和優化中,應適當加入地域文化元素,將地域文化內涵與校園文化內涵相融,形成學校文化與桂林山水文化,壯族文化相結合的獨特文化風格。

  (二)應繼續傳承高校校園歷史文脈和文化底蘊

  校園人文景觀的建設需要漫長的歷史演變,需要依靠每一代人的傾心創造與發展,更需要時間的洗禮。校園的環境和人的思維在不斷地碰撞與磨合中創就了具有獨特品味與個性的歷史文化,校園文化也在時間的洗禮中不斷地積淀、創新、傳承。桂林理工大學作為一所建校于1956年高校,至今已經建校六十年,六十年來學校形成了其獨特的校園文化和歷史,擁有著濃厚的校園文化底蘊。在今后的人文景觀建設和優化中加入校校史校情、學校精神、校訓校風等元素有關的人文景在直觀立體的視覺效果上突現校園形象和氣氛等顯性標志,體現學校歷史文化在時間和空間上的跨度。

  (三)應充分體現學校自身學科特色

  每一所高校都有其自己的特色與辦學理念,如何把本校的學科特色、辦學理念巧妙地融入到人文景觀中并且設計出具有特色的人文景觀,是每所大學都需要考慮的問題。桂林理工大學是一所以冶金地質專業出身的普通高校,經歷60年的積累沉淀,現在學校發展成為一所具有地質、材料、環境、旅游、土木、測繪、管理等優勢專業的自治區重點大學。地質等專業始終是學校的王牌優勢專業,所以在校園人文景觀建設和優化中應將地質等優勢專業的學科特色融進校園人文景觀建設之中,充分體現學科特色。

  (四)校園景觀建設應注重時代文化與校園文化相結合

  大學應給學生提供前沿的知識,前衛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在人文景觀的設計建設的同時注重校園人文景觀的。桂林理工大學雁山校區的校園人文景觀在設計上也應注重體現時代主題,重視創新理念,充分體現科技、藝術等各個方面的美。這樣才能為學生的學習生活提供良好的氛圍滿足如今社會對全面發展的人才的需求。同時創新應當更加注重理解與啟發,拓寬表現形式,多元化的人文景觀表現形式可以為給學生提供創新的靈感,也可以使校園具有更多育人資源。與時俱進,緊隨時代潮流,展望未來,謀求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唐騁帆.《新升本科院校校園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其路徑探討——以廣西科技師范學院為例》[J].《柳州師專學報》,20xx,(4):92-94

  [2]韓萍.《論大學校園景觀形象設計的人文化》[J].《青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xx,(2):69-72

  [3]何允,陳敬佑,陳楚文,石玲玲,蔡建龍.《高校校園人文景觀構建研究——以浙江省高校為例》[J].《安徽農業科學》,20xx,(11):5986-5988

景觀設計論文12

  面對這一狀況,如何促進其山地城市濱水區環境的持續進化發展,如何協調保護其山地城市濱水區的文化的特性,如何更好地發揮其山地城市濱水區的的生態價值就成了設計師必須要做出的判斷。本文正是基于這個問題,希望可以通過多方查閱資料、實地調研等手段總結出重慶地區山地城市濱水景觀設計的若干原則和具體的設計方法,以期對以后的重慶地區山地城市濱水景觀建設實踐有所裨益。

  重慶濱水景觀的現狀與問題

  1. 水環境

  (1)水質問題

  隨著人們對環境問題的日益重視,近年來環境也有所改善。但是重慶市主城區污水處理仍需改進,有部分城市生活污水排入長江,同時垃圾也嚴重威脅著長江和嘉陵江的水環境,水環境在一些地區形式不容樂觀。

  (2)水土資源流失

  近年隨著經濟的發展,濱江公共空間的建設出現一些大型項目的施工。大面積的土地平整,會使得沿江地表植被減少,部分土地裸露,加上留下了一些推而不建的閑置土地會影響濱江公共空間的自然環境。

  2.生物環境

  (1)濱江原生植被遭到破壞

  重慶氣候溫和,降水充沛,有利于植物生長和恢復,但是也有“弱不禁風”的一面,例如:山高坡陡,溝壑縱橫,地形破碎,土層淺薄,降雨量大。脆弱的濱江植被在濱江地帶的建設中已經受到了破壞,混凝土的灰色取代了成片的原生樹木、草坡和灌木。

  (2)生物多樣化程度趨低

  生物的多樣性能夠保持生態的平衡和穩定,這是一個最基本的生態學原理。重慶主城濱水區域的生物多樣化程度趨低,對生態的平衡產生了影響。

  3.濕地的破壞

  近幾十年以來,重慶的城市化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推進,濱江地帶的建設速度不斷增加。在這個過程中,對濱水區域濕地的保護與利用做得還不夠,所以濕地的面積還在縮減,特別在渝中區兩江沿岸的濕地這種情況更為明顯。

  4.自然景觀

  自然生態環境對濱江公共空間環境的景觀質量影響尤為明顯。雜亂的環境會影響濱江山水相融的美學意境,這也會使得濱江公共空間根植在市民心中美好的情感象征意義漸漸變弱,成為城市景觀中的不利因素。

  另一方面,重慶主城區位于長江上游及嘉陵江的匯合處,兩江水位隨季節變化不斷地漲落,濱江地帶隨季節呈現不同的景觀。枯水期時,沿江的眾多淺灘石塊裸露出來。漲水期水面上浮,江面寬闊,接近岸堤的濱江區域自然景觀隨季節呈現豐富形態。但是遺憾的是這種具有特色的自然景觀卻沒有得到很好的利用。

  重慶主城區濱水景觀設計原則與方法

  1.充分利用山地城市原有的.地形地貌

  重慶具有明顯的山地地形、山地城市濱水區通常都擁有起伏變化的坡地。坡地的大小和形態直接影響著濱水區的景觀設計。坡型較為緩和的地帶適宜設置城市公園、城市廣場、市民活動場地等類型的空間。而坡度較為陡峭的地段適合設置觀光區域,觀景節點等。

  2.營造多層次的立體景觀

  重慶濱水空間是一種多層次的空間。它利用地形的高低錯落,形成了不同標高的空間界面。多層次的立體景觀由位于不同標高的景觀界面共同疊加而,因此,具有豐富性和多層次性。在三維立體空間界面中,標高最高的山體輪廓線和城市天際線構成了濱水景觀的背景;位于中層界面的建筑物以及高大喬木構成了中景的陪襯;而位于最底層空間界面的地面景觀、濱水駁岸和水體構成立體景觀的底層空間界面。

  3.垂直綠化與豎向多維設計相結合

  垂直綠化常常被用于山地城市的坡地、堡坎上。有些小品建筑為了隱于山地中與環境更好的融合,也可以在立面上或屋頂上種上植物。這種垂直綠化與多維空間的立體設計相結合,不僅能提高環境的生態性,還能夠增加城市景觀的綠化面積,提高環境的舒適度。山地城市濱水景觀是一種立足于立體多維空間的立體景觀。它憑借山勢變化的有序組織,可以形成多種視覺角度,場地中的立體綠化成為了景觀場所中的綠色紐帶,將多個空間更好地串聯融合在一起。

景觀設計論文13

  冰雪是我國北方獨有的文化藝術,它不僅豐富了當地的民俗文化,也鍛煉了北方人堅韌不拔的性格。另外,冰雪文化在發展過程中,不斷融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比如用冰雪來儲藏食物、運輸貨物等,從而提高了人們的生活質量。

  與此同時,生動、形象的冰雪景觀設計給人們帶來了更好的視覺體驗及藝術享受。另外,冰雪雕塑景觀不僅滿足了市民的審美需求,而且增加了當地的收入。因此,對冰雪雕塑景觀設計的現狀與發展進行研究探討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冰雪景觀的起源

  最早,人們主要利用冰雪做冰花、冰燈,以此來營造節日氣氛。在20世紀60年代,哈爾濱舉辦了以天然冰雪為元素的景觀設計活動,贏得了廣大市民的喜愛。自此以后,這里成功創辦了“哈爾濱國際冰雪節”,在國內外引起了很大反響。近年來,哈爾濱先后建立了多個冰雪廣場,并設置了多處冰雪景觀,吸引了眾多的國內外游客,從而成為哈爾濱重要的景觀文化之一。

  二、冰雪景觀的設計理念

  作為獨特的景觀文化,冰雪景觀在設計的過程中,倡導能源消耗少、經濟效益高的“綠色”設計理念。因此,在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形勢下,為了深入貫徹以上理念,設計師必須不斷提高自己的綜合文化修養。冰雪景觀設計以北方的冬季氣候為依托,將冰、雪材質的藝術形象展示了出來,供游人欣賞、娛樂。其中,冰的取材主要源于江河,然后在人力作用下,使其成為冰磚。另外,由于天然雪比較蓬松、柔軟,觀賞時間短,需要選擇人造雪為材料。冰雪景觀的材料不僅天然無污染,而且消融后可以轉換為液態水,屬于可再生資源。可見,冰雪景觀設計與可持續發展理念是一致的。

  三、冰雪雕塑景觀的載體

  (一)天然冰雪雕塑景觀

  天然冰雪雕塑指不依靠人力,完全由自然環境生成的景觀。吉林的霧凇就是一個典型的代表。霧凇的主要成因是:當飽和的.水汽遇到冷空氣后,就會成為固態形狀,這種現象通常稱為“凝華”,“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可以看出,霧凇景觀非常壯觀、美麗。所以,天然冰雪雕塑充分體現了大自然的偉大與神奇。

  (二)人工冰雪景觀

  常見的人工冰雪景有三種,分別是冰雪雕塑、冰雪建筑以及冰掛。其中,冰雪雕塑指的是設計師以冰雪為元素,在考慮材質特點、藝術審美等因素的基礎上進行創作。冰雪雕塑在設計過程中,以減法造型為主,由于修改的空間比較小,因此對設計師的天賦、思維能力要求非常高。冰雪建筑以“冰磚”為材質,結合相關的施工圖紙,完成建筑設計。該冰雪景觀的特點是:白天觀“形”,夜間觀“燈”.冰掛主要以樹枝、草繩為材料,然后將其搭建為洞穴、墻面樣式,并在低溫條件下實施澆筑,被澆筑后的空間具有形態各異、變化莫測的特點。

  四、冰雪雕塑景觀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第一,從哈爾濱歷屆冰雪雕塑藝術展覽中可以看出,設計師沒有全面、真實地體現冰雪雕塑的設計理念,同時,大部分作品缺乏創新精神,甚至存在嚴重的抄襲現象;第二,街道冰雪雕塑以簡單的幾何造型為主,造型不清楚,特別是在街道兩旁的景觀更缺乏新意,沒有任何美感;第三,冰雪景觀為了獲得更多人的關注,以“大、高、最”為設計理念,毫無藝術性可言;第四,景區服務理念需要轉變,冰雪雕塑是大自然對人類的饋贈,應該盡可能滿足所有人的觀賞愿望,然而,當前冰雪雕塑景區中,很多冰雪雕塑精品都實行收費制度,從而大大降低了人們的參與度;第五,景觀場地過于分散,如果在短時間內游覽完所有的冰雪雕塑,必然增加交通、人力等方面的成本,非常麻煩;第六,在綠色設計理念下,沒有全面考慮各種因素,比如對廢棄材料的二次使用等,另外,在冰雪雕塑拆除后,還應考慮避免對環境的破壞。

  五、冰雪雕塑在未來的發展趨勢

  首先,哈爾濱具有得天獨厚的天然條件,非常適合發展冰雪雕塑景觀。因此,在冰雪雕塑景觀的設計中,應合理規劃,充分借鑒國外成功的案例與經驗,不斷提高服務質量,從而提高冰雪文化景觀的內涵。其次,打造多元化的冰雪活動項目,吸引更多的國內外游客。同時,冰雪景觀文化不僅要著眼于為國外友人服務,更應該提高本地市民的參與度,從而打造全民參與的冰雪盛會。再次,為了提高冰雪雕塑景觀設計的藝術性,必須加強相關專業人才的培養,建立一支綜合素質高、專業能力強的設計隊伍。最后,在冰雪雕塑景觀設計中,要以綠色設計理念為根本,達到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目的,從而不斷推動冰雪雕塑景觀的長遠、穩定發展。

  六、結語

  冰雪雕塑景觀是我國北方獨有的文化藝術,在近年來取得了很大發展。本文主要分析了冰雪雕塑的種類、設計理念、發展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然后在此基礎上提出未來冰雪雕塑景觀發展的前景。總而言之,只有堅持綠色的設計理念,不斷提高設計的質量,才能推動冰雪雕塑景觀的快速、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孟獻國。淺談冰雪雕塑景觀設計現狀與發展研究[J].藝術科技,2015(08)。

  [2]朱俊南,呂偉鵬,周洪輝。哈爾濱冰雪景觀藝術發展前景的研究[J].美與時代:上旬刊,2014(02)。

景觀設計論文14

  一、文化與園林景觀之間的聯系

  園林景觀設計是對自然環境進行有意識改造的思維過程和籌劃策略,其功能首先是滿足人們對景觀的使用,形式、功能和意義是景觀的三個要素,而現階段的園林景觀設計多偏重于形式與功能,忽略了最具生命力的景觀文化要素。景觀的形式是景觀外在的表象,景觀的功能是景觀最根本的要素,而景觀的意義則是其存在的價值所在。沒有文化內涵的景觀,就沒有景觀的靈魂,就不存在景觀的生命力,文化應用于景觀是現階段景觀設計發展的方向,景觀的文化意義表達要受到社會文化發展的制約,同時景觀與文化之間存著辯證的關系。文化是園林景觀設計的重要因素,園林景觀設計過程中自然與人文的相互融合,能夠增添園林景觀的意境美,給人們留下想象的空間,引起情緒共鳴,讓人們意猶未盡。事實上,園林景觀在設計過程中,即使沒有可以的去追求文化表現形式,但是就園林的選址和整體結構塑造而言,都是一種文化的選擇。文化與園林景觀是相互依存,相輔相成的。首先,文化通過園林景觀設計得以傳播,其是園林在設計和建造過程中就是一種文化傳播的方式,通過觀賞園林景觀,人們能夠感受其中的文化內涵,感受園林景觀設計所體現的民族性、地域性特色。而且我國很多的古典園林,都是文化的載體,作為藝術品被保留下來,其文化價值不容小覷。其次,園林景觀通過文化融合而增加了特色魅力,園林景觀的設計和結構塑造都需要通過文化融合來體現其觀賞價值。

  二、文化在園林景觀設計中的應用原則

  1、景觀設計與自然環境相協調的原則

  園林景觀在設計過程中需要尊重自然發展規律,協調好景觀設計與自然環境的關系,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在園林景觀設計過程中,既要體現人文氣息,又要盡量避免對自然環境的破壞以及大規模的改造,充分地利用原有的自然格局對園林景觀進行修飾,塑造出一個園林景觀與自然環境相協調的生態循環系統。

  2、景觀設計與地域民俗風情相融合原則

  園林景觀設計的出發點是改善生活,滿足人們精神文化的需求。所以,園林景觀設計過程中,需要優先選擇本土的文化元素,挖掘能體現當地人們生活習慣以及民俗風情的文化傳承,并結合地域特色,將園林景觀設計與地域民俗風情充分融合起來,實現自然與人文的和諧統一,增加園林景觀的個性化色彩。

  3、山水與藝術相統一性的原則

  在園林景觀的設計過程中,就園林結構的塑造以及景觀的布局來說,往往講究“詩情畫意”,體現藝術文化特色。我們通常所說的“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就是通過山水與藝術的統一,在山水之間點綴以藝術文化,往往能夠達到畫龍點睛的效果,體現園林景觀設計的格局美,營造一種獨特的意境。在園林景觀的布局以及塑造等方面,往往會對詩情畫意的格局進行刻意的營造從而產生一個詩情畫意的小世界,這也是園林景觀中體現文化布局的重要魅力之一。

  三、文化在園林景觀設計中的具體應用分析

  1、園林景觀設計中的地域選擇

  通常情況下,園林景觀設計在地域選擇方面與風水學有很大的聯系。盡快風水學存在一些不科學的因素,但是從風水的起源來說,風水學也是地理文化相關經驗的一種延伸。就園林景觀整體結構設計而言,依山傍水,依靠自然風光為園林景觀的優選地域,而且山水層次分明則更具審美效果,能夠營造一種詩情畫意的文化氛圍,同時還能減少景觀結構設計的成本,體現總體布局的自然美。2、園林景觀設計中的意境塑造園林景觀設計中的意境的塑造,需要充分的融合文化,體現園林景觀的觀賞價值。具體來說,就是要實現景觀與情感的共鳴,引發人們的聯想和想象,舒緩人們的情緒,營造一種視覺和精神上的享受。比如,園林景觀設計中的文化長廊,通幽小徑以及觀景窗等,無一不是文化元素的體現,通過合理的結構設計,實現景外有景、曲徑通幽的藝術欣賞價值,不同的觀賞位置有不同的觀賞效果,營造一種清新自然而又富有文化內涵的.意境。而同樣地,通過對比、物象以及聯想的方式,也能夠塑造出不同的文化意境,不同的文學表達形式,往往可以塑造出不同的境界,來保證多樣性的實現。

  3、園林景觀設計中的景觀布局

  在我國,很多園林景觀設計中的景觀布局看似曲曲折折,但行走其中卻顯得結構分明,而且富有層次美感。當然,這些園林景觀布局,很多都是受到音樂以及小說結構等文化因素的影響。通常來說,一些大型的園林景觀往往設計成一種中心環繞、萬物歸一的格局,氣勢宏偉而又充滿文化氣息,這主要是受文化方面的高起點以及大視角的影響,整體的規劃都體現一種脈絡清晰的文化綱領和結構特色,中國著名的頤和園就是典型的案例,具體的雕琢裝飾等都將文化元素注入園林景觀,豐富了園林景觀的文化內涵,在觀賞過程中讓人們產生意猶未盡的感覺。四、結語綜上所述,文化是人類精神文明發展的產物,也是社會經濟發展的歷史見證,將文化應用于園林景觀設計之中,不僅能夠體現園林景觀的藝術欣賞價值,更能體現中國傳統文化的歷史價值,豐富園林景觀的文化內涵,推動我國的文化建設發展進程,為社會經濟發展提供文化軟實力。

景觀設計論文15

  摘要:從幼兒園環境與景觀設計著手,分析了景觀設計在幼兒園的重要作用,提出了一個以人在本的設計導向及為更好地滿足孩子的生活和學習環境的需求的問題,做出了相應的研究及探索,為促進兒童健康快樂成長有著積極的作用。

  關鍵詞:兒童;景觀設計;重要性;幼兒園;以人為本

  幼兒園是兒童最早接觸的除了家以外的學習、生活的場所,對于兒童的身心健康的發展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幼兒園環境建設必須根據幼兒的特點,促使幼兒身心健康成長同時滿足幼兒需求的環境空間,在設計過程中讓幼兒園環境景觀設計在教育角度、科學角度、童趣角度達到完美的統一。幼兒園應當為兒童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環境,應滿足他們多方面的生活環境要求,使他們在歡快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經驗。可見,環境這個因素在幼兒園中可謂是重要的教育資源。因此我們需要努力為兒童創設一個優美、安全、衛生、舒適、和諧而富有意義的環境。

  一、幼兒的心理與生理分析

  (一)幼兒的心理

  在這個時期中兒童的智力發展比較快,記憶力增強,這個階段是對什么都好奇,對什么都有很強的學習興趣的時期,因此,在這一時期應該盡量培養孩子們的興趣,提供適合幼兒發展的材料和工具,使他們輕松、快樂地主動參與到好玩的科學探索活動中去,例如,應該在班級里放置拼圖、積木等。在美工區,彩筆、畫紙、油畫棒、剪成的彩紙、顏料等畫材,促使幼兒充分發揮想象興趣,從而獲得豐富的動手能力經驗。總之,讓孩子們感受到動手的意義和樂趣,從而樂于創造,樂于探索。

  (二)幼兒的生理

  幼兒在這一時期身體容易疲勞,相對于其他年齡比較柔弱,皮膚比較柔嫩,表皮層薄,耐力較差。因此,我們對幼兒園的環境設計應該遵從安全第一,在鋪裝材質上應盡量采用軟質鋪裝,以避免不必要的傷害。

  二、幼兒對環境的需求分析

  (一)在地面鋪裝方面

  首先,趣味性、環保型、多樣性的鋪裝材質相統一來進行地面鋪裝,從趣味性來看,色彩感應加強,增加視覺沖擊力,但同時要注意色彩統一和諧,地面鋪裝要有一些相應的圖形,幾何圖形或者曲線設計都是恰當好處的。要采用一些環保塑膠地毯作為地面鋪裝,比如綠色的塑膠地毯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讓人感覺有一種清新自然的感覺,一種生機勃勃的感覺。在多樣性方面,材質大多采用軟質鋪裝,以防孩子們在玩耍中不慎跌倒受傷,可以使用多種顏色相交的鋪裝模式,以此來增加場地的多樣性,趣味性。草地的使用同樣也有相同的作用,可以將草地和塑膠鋪裝結合起來,相互交錯,當然沙子的元素在場地中也是必不可缺的一部分,在場地中,將沙子用矮小的軟質材料圍合起來,可以減少讓孩子們在玩耍中產生的不必要的傷害。

  (二)在外部建筑造型方面

  小時候自己上幼兒園的時候就有模模糊糊的記憶,墻面上會有彩色的手繪畫,暑假的時候在幼兒園里教小孩子們畫畫,就會發現幼兒園的建筑非常可愛,親切,每個墻體的墻面上都有手繪彩畫,它們大多都是出自童話故事,這樣,在增添整個園地趣味性的同時,還會讓孩子們學習到相應知識。外部造型設計應該要有大量的圓弧,富有動感,高低遠近凹凸錯落有致,個性鮮明,視覺沖擊力強。同時,注意色彩感要強,增強整個空間的趣味性。

  (三)在植物景觀設計方面

  在場地里應該盡可能多地將植物景觀融入到整體大環境里,更加親近自然。在樹種的選擇上應該要有適合冬天生長的樹木,例如:松柏類、海棠類、黃楊、竹類等,這樣便可以在冬天也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不至于使整個校園黯然失色。樹木種類要多樣,灌木、喬木等都要有所分布。

  (四)在基礎設施方面

  既然是為兒童的生活環境設計,那么,童趣的東西是必須具備的。整體的游樂玩具,在選擇上應該把安全性作為首要考慮因素,過高的.玩具上圍欄一定不能太低,玩具應該采用軟質塑料,秋千、蹺蹺板、蹦床等基礎設施也是同樣需要具備的。

  (五)幼兒園選址方面

  在幼兒園的地址選擇上應該選擇安全、安靜、環境廣闊的地域,因為現在大多幼兒園都有午托的服務,孩子們中午可以在學校休息,這樣一個安靜的環境是非常重要的。睡眠對兒童非常重要,這會讓他們有更好的精神和體力投入到下午的學習及活動中。

  三、幼兒園景觀環境設計方法

  馬克思曾說:“人創造了環境,同樣環境也創造了人。”可見環境對人的影響有多么重要。環境與人二者是相互影響,相互依賴,共同發展與進步。硬質鋪裝、墻面、植被、建筑、基礎設施等這些都是環境的一部分,它們是以最直觀的面貌展示在人們的視野中。良好的幼兒園環境設計應該具備自由的觀念、結構與秩序、真實與自然、美感與氣氛幾點要素。本文在場地設計理論研究的基礎上,分析了室外環境對幼兒發展的影響及其現狀存在的問題,結合幼兒園建筑平面布局特點,并提出滿足幼兒身心發展的幼兒園室外景觀環境設計對策,以求達到室內外空間一體化。在室外環境中,一個布局整體、設計合理的場地會為孩子們提供一個盡情釋放童真的場所。在此設計中,考慮到自然元素的重要性,所謂自然元素,就是大自然的相關景觀元素,沙子、泥土、水、花草、樹木、石頭等都屬于自然元素的一種。雖然有時天氣原因會讓這些自然元素受到限制,但是它在室外環境設計中仍然是至關重要的。整個幼兒園的功能分區為建筑用地、游戲場地、沙地、道路用地、休息場地、上課場所等。其中,在建筑設計中,室外建筑應具備趣味性和實用性的統一,色彩的應用尤為重要,幾何圖樣的使用也是十分必要的。在游戲場地的設計中,應充分使用游戲設施,如蹺蹺板、秋千、沙坑、滑滑梯,這些都是孩子們最為喜愛的游戲設施。在設計中,需考慮到設施的安全性及安全距離的把控,特別是秋千的使用。游戲設施的應采用質地柔軟的材料,滑滑梯的底端應鋪設相應的軟墊以防沖擊力帶來的碰傷。道路用地的設計上采用環保型的鋪裝,同時要注意鋪裝的多樣性及趣味性,草皮及木質鋪裝的使用,這些自然的元素會給整個場所帶來大自然般清新自然的感覺。和墻面設計一樣,色彩的使用及線條的應用以增加律動感,給整個幼兒園帶來生機勃勃的感覺。基礎設施在戶外景觀設計中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組合部分,如座椅、垃圾桶、路燈等。和公園及廣場的基礎設施不同的是幼兒園的基礎設施要抓住兒童的心理因素,造型的夸張及色彩的使用,會增強整個場景的趣味性,更加符合兒童的氣息。在上課教室場地的設計上,也同樣需要大量泡沫或者軟質鋪裝鋪貼地面,也可以有少量的木質地板。根據兒童的身高考慮,教室四周墻面一米以下要用軟質墻皮,桌椅設計也需要將四周棱角變為圓形,從而在最大限度上保護兒童。在教室的后墻上可以制作幾個黑板,以供孩子們繪畫使用,從而增強了他們的動手能力以及他們的創造力。同時,在教室里設置幾個可以放盆栽的木架子,有利于空氣的清新,有一種親近自然的感覺。但要從盆栽的安全性考慮,應放置在固定的墻面木架上較為合適。在游戲室的設計上,盡可能選擇大一些的場地來設計,整個屋子的色調上要有明亮、溫馨的感覺,同樣類似這樣的室內設計的地面鋪裝上也要盡量使用軟質鋪裝,類似泡沫、地毯、軟墊等材質。游戲室就是孩子們玩耍,游戲的地方,在墻面一排可以放些小櫥柜用來作存放玩具的地方,以在孩子們玩耍過后利于收拾。也同樣可以把基礎游戲設施放在室內,如小秋千、蹺蹺板、沙堆等,這也是為了不被室外環境帶來不便。在校園內停車場上應該設置在遠離兒童活動區域的地方,停車區域應該建造一個富有趣味性的小屋子,這樣可以與整個校園達成一致性。幼兒園進出路線要劃分開來,分開主干道和次干道,以及觀景小道。車輛等交通工具必須走主干道,兒童以及陪同的老師要走在次干道,后勤服務等需要走專用通道。

  四、幼兒園環境設計案例

  (一)巴黎Pajol七色彩虹幼兒園

  可以看到幼兒園的室外環境形成了一種整體的空間,多種色彩塊狀拼接而成,整體富有趣味性,視覺沖擊感強烈。

  (二)瑞士Monthey新康頓公園幼兒園

  這個宛如糖果般艷麗的幼兒園,簡直就是小朋友的夢幻莊園,整體建筑造型的色彩極其豐富,富有童趣,在牢牢抓住孩子們眼球的同時,激發孩子們的創造力。

  五、結語

  環境是一個重要的教育資源,她就像是一個不會說話的老師一樣,潛移默化地在影響著人們,幼兒園的環境建設更是作為一種“隱性課程”在開發兒童智力方面以及促進幼兒個性發展上具有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幼兒園是兒童的樂園,是兒童長身體、長知識的地方。幼兒園的設計需要設計者處處以童心來思考,設計出一個適合兒童生活、學習、玩耍的奇幻樂園,有利于他們想象力的開發,動手能力的增強,對他們身心健康發展有及其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張綺曼.環境藝術設計與理論[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7.

  [2]丁祖萌.幼兒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20xx.

  [3]朱家雄.幼兒園環境與幼兒行為和發展的研究[M].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xx.

【景觀設計論文】相關文章:

景觀設計論文12-04

景觀設計論文06-15

景觀設計論文【熱】06-18

景觀設計論文(薦)06-16

(精)景觀設計論文06-16

園林景觀設計論文07-21

園林景觀設計論文11-27

景觀設計論文15篇06-16

景觀設計論文(15篇)06-13

景觀設計論文參考文獻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