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小論文(熱)
無論在學習或是工作中,大家都嘗試過寫論文吧,論文是探討問題進行學術研究的一種手段。為了讓您在寫論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科學小論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科學小論文1
科學往往是很吸引人的,而且科學還是永遠探索不完的,永遠新鮮有趣的。如,就拿漂浮的雞蛋這一實驗來說,也許很多人都知道,但是做實驗的過程遠比聽說的要新穎。
實驗很簡單,材料只有四樣:大玻璃杯、食鹽、勺子、雞蛋。雖說簡單,卻可以從中收獲無限知識。
首先,我拿起水壺,在玻璃杯里倒進大半杯水,接著輕輕把雞蛋放入水中,雞蛋在杯中沉入底部后就不動了,似乎在休息。
接著我放了1勺鹽,雞蛋沒有動靜;我開始放第2勺鹽,雞蛋仍然安安靜靜的躺在杯底;我一氣之下放了6勺滿滿的鹽,雞蛋沒有辜負我的期望,上升的一點;最后,我不服輸的放了2勺鹽,雞蛋上升指數又高了些。
我聽說別人的雞蛋可以漂浮的水中間,就把雞蛋拿出來,用勺子攪拌了一下未融的半成品鹽水,待杯子底部的鹽化了,才慢慢把雞蛋放進去,這時,雞蛋不停地上下浮動,我等了一會兒,雞蛋不動了,掙扎著浮出水面。
最后,我把剩余的2勺鹽倒入水中,雞蛋逐步上升到水面,例如戴著泳圈在自在的游泳,我淘氣的用手指把雞蛋往下壓,松開手指,雞蛋又很快飄回到水面。
為什么雞蛋會飄浮起來?我從電腦中取得了收獲:雞蛋剛放進清水里的`時候,由于雞蛋的比重比水大,雞蛋受到的浮力小于本身的重量,所以它會沉到底部;放鹽后,水把鹽溶解了,水的比重增加,當鹽水的比重等于雞蛋的比重時,雞蛋就會浮在水的中間;再繼續加鹽,當鹽水的比重大于雞蛋的比重時,雞蛋就會浮在鹽水的上面,并且雞蛋頂部露出水面。
老師在課堂上告訴我們:任何物體在水里都會受到浮力,受到浮力的大小等于物體排開水的體積的重量,這就是著名的“阿基米德定律”,也叫浮力定律。其實科學就跟長大要學的物理差不多。
我很驚奇這個小小的實驗居然蘊含了如此豐厚的定理,這才明白科學除了用來放松用來玩,還對我們有很深的重要性。我暗暗下定決心在往后的日子里好好學物理,好好研究這有趣的科學。
科學小論文2
黃沙滿天,大霧蒙蒙,一股黃風卷起……你們也許以為你在看電影,也許以為這在做夢,總而言之,你們相信這是真的嗎?其實,這是沙塵暴“搗的鬼”。沙塵暴是沙暴大哥和塵暴小弟的總稱,他們經常用風把地面大量沙塵卷入空中使空氣十分渾濁。他們的出生原因是因人們大度砍伐樹木與植物而產生的。沙塵暴兄弟倆作為一種高強度風沙災害,并不是有風的地方他們都喜歡,只有植物稀疏的地方,他倆才去那里。如果那里是植物和樹極缺的地區,他們就會亮出自己的絕招——瞬時風速每秒達25米,風力10級以上,可能使地面水平能見度低于50米!
沙塵暴是一種危害性極大的災害性天氣。當沙暴大哥和塵暴小弟找到自己的“作案地點”時,會以排山倒海之勢滾滾向前移動。他們的“作案”后造成的后果可不小,有時,會使大片農田受到沙埋或被刮走活躍土,或者農作物受霜凍之害。它還能加劇土地沙漠化,給人民生命財產造成嚴重的損失,他們一旦出現,所經地區受害尤為嚴重。
去年12月31日和今年元月1日,沙塵暴兄弟肆虐甘肅省河西走廊,蘭州市出現浮塵,在他們的統治下,連白天開車都要開車燈呢。今年3月底以前,甘肅河西走廊和內蒙西部已出現沙塵天氣9次之多。3月中旬,兄弟倆的蹤影出現在距沙漠地區遙遠的南京市,引起人們的恐慌。
沙塵暴兄弟氣焰囂張,甚至飄揚過海,登陸日本了,日本的電視新聞都在說:從中國來的6年來的一次沙塵暴襲擊了日本的大部分地區。
沙塵暴兄弟對人類的`危害這么大,不除不足以平民憤呀!我想發明一種機器,專門治理沙塵暴。當然,我的機器它并不是《西游記》中多聞天王的混元珠傘,能把花果山的猴子收拾得干干凈凈,而是一種能播撒綠色的機器。因為沙塵暴兄弟光靠擋是擋不住的,只有把他們消滅在“出生”的地方,才是治本的好辦法。沙漠是沙塵暴兄弟的“出生地”,我發明的機器,能把他們困在沙漠里不能出來“作惡”。機器的形狀象一個超級可樂瓶,里面裝滿了富于營養的物質和植物的種子,這種瓶子可以固定在飛機的肚子下面,飛到沙漠上空的時候,就通過操縱桿打開“瓶蓋”,把營養物質和植物種子均勻地噴灑在沙漠表面,營養物質里面飽含植物生長所需的水分,經過科學家的特別配制,落到沙漠上后并不會馬上被沙子吸收或蒸發掉,它會一直堅持到植物長大為止。我相信,過了不久沙漠上就會遍布綠色植物了。我的機器表面涂著漂亮的綠色,好像在暗暗地告訴著我們要保護環境。有了我發明的機器,沙塵暴兄弟這兩個禍害人民的“罪犯”肯定被繩之以法了,哈哈!
當然,這只是我的幻想,現在真正地實現這個愿望還要等一段時間。所以,我們要從身邊的一點一滴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將來有更多的發明創造,讓大自然變得更加美麗!
科學小論文3
今天,當我正在家里看電視的時候,忽然想到一個問題:電視中的卡通人物,背景等等東西為什么會隨著時間的快慢而變化呢?
我先作了一個猜想:假如電視的構造中有一個大圓盤,所有的圖片都固定在大圓盤上,因為圓盤與遙控器上天線的關系正如兩個能吸在一起的吸鐵石一樣,所以遙控器可以輕松自如的控制電視,我又做里一個小實驗,我在一張長紙條上寫了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這幾個數字,接著,我找來了一支筆,把筆鉆進了中間的間隔里,我拿著筆慢慢地轉著,上面的數字也在我的眼前慢慢轉著,我停止轉動,上面的數字也不轉了,我飛快的轉著筆,上面的數字也在飛快的轉動著,現在,我的手好像遙控器,管理著電視播放的速度與電視播放的頻道,而中間的筆,就像天線,傳達我控制的東西,并把我控制的東西傳達進“電視”而上面寫著數字的小紙條,就像是電視,我把遙控器摁快進,電視上節目也播得很快,這一下子我明白了,原來我們看到的.電視就是由一些設計的圖片綁定在膠片上,為了證明自己的觀點,我找到了《十萬個為什么。生活篇》這本書,上面說動畫片誕生于1831年,法國人普拉托把畫好的圖片按順序放在一部有觀察窗的機器的圓盤上,圖片隨著圓盤旋轉,形成動的畫面,這就是動畫片原始的雛形,在這之后,又前后被人經過四次改造,分別是:1906年美國人史蒂沃德,1908年法國人科爾,1909年美國人麥克基,1915年美國人赫德,最后從1928年開始,沃爾特。迪斯尼完善了動畫體系與制作工藝,也把動畫片的制作與商業價值聯系了起來,將動畫片推上巔峰。
我想愛畫畫的同學們,可以自己試著畫幾幅畫,釘在一起,很快的翻動紙,會產生一種與動畫片一樣的性質。
科學小論文4
夜,那么靜!月亮圓圓的,像個大玉盤。月光透過窗子照進我的家,給屋內的一切都披上了一層銀紗,顯得和諧而靜謐。
爸爸在看報,媽媽正專心致志地繡著十字繡,小弟弟托著腮幫望著明月發呆。我突然想起科學課老師給我們做的“會吃雞蛋的瓶子”實驗。我走到弟弟跟前說:“弟弟,姐有一個會吃雞蛋的瓶子。”
“姐,你別蒙我了,哪有‘會吃雞蛋的瓶子’,我才不信呢!”
“不信!那你等著瞧。”
于是,我叫媽媽幫我汆熟一個雞蛋,叫爸爸拿一些紙片,一盒火柴,而我呢,就去找一個細口瓶!等一切準備就緒,就開始工作嘍!
我小心地幫熟雞蛋脫掉“外衣”,然后把紙片撕成長條狀,按老師所說的,我先幫紙片“上火”,然后把它扔進瓶子,等火“熄滅”了,我連忙把雞蛋放在瓶口,然后立即把小手松開!
最精彩的時刻到了!一秒、兩秒、三秒……“撲通”一聲,雞蛋像滑滑梯一樣,一下子就被瓶子“吃”掉了!爸爸媽媽目瞪口呆,簡直不敢相信這是事實。
于是,我告訴他們其中的道理:“爸爸媽媽,我告訴你們,紙片剛燒過時,瓶子是熱的。而雞蛋‘坐’在瓶口的.時候,瓶子內的溫度漸漸降低,瓶內的壓力變小,瓶外的壓力變大,所以,瓶子就可以慢慢地把雞蛋‘吃’進去啦!”
“哦—”爸爸媽媽恍然大悟,“原來這小小的實驗也蘊涵了這么多的科學道理!”爸爸微笑著看著我,眼里充滿了贊許之意!而弟弟卻一臉的茫然,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
夜,還那么靜,那輪高掛在天空的圓月和眨著眼睛的星星正對著我笑呢!
科學小論文5
對于科技這個詞語,大家都很熟悉。簡單說來,科技就是科學技術。從廣義的角度來看,它是指自然科學技術和社會科學技術的總和。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時間的推移,科技如雨后春筍,正在祖國大地迅猛地發展。環顧生活,科技是無處不在的,科技就在我身邊!
夜晚走在路上,有電燈給我們照明;給朋友打個電話,隨手可以掏出手機;回到家里,打開電視看看新聞,開啟電腦,可以和朋友聊天;媽媽用電飯煲蒸好了飯;開開電暖器;一家人圍坐在一起,欣賞著媽媽用電炒鍋調制出來的美味佳肴……你看,隨時隨地,我們能離開科技嗎?
科技的用處可是大了去啦!比如說:如果沒有電動車,我們就不便和遠方的親朋好友交往;如果沒有動車組,人們到各地旅游就很難實現朝發夕至;如果沒有航天飛機,人們進入太空將是一句空話;如果沒有破冰船,我們就很難到南極考察;如果沒有航天器具,人們登月將只能是幻想……
相反,有了科技,我們的生活將變得更加美好——有了傳真,我們的文件,瞬間可以輕松地傳出!有了機器人,它可以置身人們難以到達的空間;運用激光,可以制成健身器材;有了空調,即使是炎熱的夏日,也可以讓人們舒適如春……
不難看出:這一切,人們享用的都是科技的`成果!
由此可知:科技,幫助我們創造了優越的生活環境;科技,提高了我們的生活質量;科技,是全世界人們智慧的結晶!
我們身處科技中,要不斷學習新的科技!
科技就在我們身邊,我們還要大力發展科技!
科學小論文6
當今世界,水資源日益短缺,飲水問題成了現在人們討論的熱點:今后我們上哪取水?哪里的水人類才能飲用?……
據水文地理學家的估算,地球上的水資源總量約為13.8億立方公里,其中97.5%是海水(13.45億立方公里)。淡水只占2.5%,其中絕大部分為極地冰雪冰川和地下水,適宜人類享用的僅為0.01%。
20世紀50年代以后,全球人口急劇增長,工業發展迅速。一方面,人類對水資源的需求以驚人的速度擴大;另一方面,日益嚴重的水污染蠶食大量可供消費的水資源。本屆世界水論壇提供的聯合國水資源世界評估報告顯示,全世界每天約有200噸垃圾倒進河流、湖泊和小溪,每升廢水會污染8升淡水;所有流經亞洲城市的河流均被污染;美國40%的水資源流域被加工食品廢料、金屬、肥料和殺蟲劑污染;歐洲55條河流中僅有5條水質差強人意。
20世紀,世界人口增加了兩倍,而人類用水增加了5倍。世界上許多國家正面臨水資源危機:12億人用水短缺,30億人缺乏用水衛生設施,每年有300萬到400萬人死于和水有關的疾病。到20xx年,水危機將蔓延到48個國家,35億人為水所困。水資源危機帶來的生態系統惡化和生物多樣性破壞,也將嚴重威脅人類生存。
中國是一個干旱缺水嚴重的'國家。淡水資源總量為28000億立方米,占全球水資源的6%,僅次于巴西、俄羅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200立方米,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美國的1/5,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全球13個人均水資源最貧乏的國家之一。扣除難以利用的洪水涇流和散布在偏遠地區的地下水資源后,中國現實可利用的淡水資源量則更少,僅為11000億立方米左右,人均可利用水資源量約為900立方米,并且其分布極不均衡。到20世紀末,全國600多座城市中,已有400多個城市存在供水不足問題,其中比較嚴重的缺水城市達110個,全國城市缺水總量為60億立方米。
據監測,目前全國多數城市地下水受到一定程度的點狀和面狀污染,且有逐年加重的趨勢。日趨嚴重的水污染不僅降低了水體的使用功能,進一步加劇了水資源短缺的矛盾,對中國正在實施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帶來了嚴重影響,而且還嚴重威脅到城市居民的飲水安全和人民群眾的健康。
所以,鑒于這個問題我想發明一個海水淡化器,適用于家庭,是將來能喝上較為干凈的水。
這個裝置其實很簡單:用一個廢舊的飲料瓶,把瓶口處剪掉用砂紙打磨光滑(防止傷到手)。瓶子內由上至下分別放上:鵝卵石、石英砂、活性炭,再把飲料瓶的底部扎個洞用導管將水引入燒杯中進行過濾,將過濾后的水進行煮沸得到純水,就可以飲用了。
科學小論文7
“咕咕,咕咕……”我正在寫作業,突然聽到從廚房里傳來了一陣怪叫聲。天生膽小的我不禁嚇了一跳。我躡手躡腳地走過去想看個究竟,可沒發現什么可疑的東西。這時,又傳來了“咕咕、咕咕”的聲音,我這才注意到,原來是腳邊的泡菜壇子在作怪。咦,泡菜壇子怎么會冒泡呢?會不會是空氣鉆進去,然后又從水里冒出來呢?可是,泡菜壇的蓋子蓋得緊緊的,
一絲空氣也跑不進去呀!
姐姐上班回來了,還沒進大門,我就迫不及待地跑上去問:“姐姐,姐姐,泡菜壇里為什么會冒泡泡呢?”姐姐笑瞇瞇地說:“泡菜壇里的菜泡得時間長了會產生一種厭氧菌,它可以在沒有氧氣的情況下大量繁殖,當它發酵的時候,就會排出氣體,所以泡菜壇子里會冒泡泡。”
什么?厭氧菌?我最怕細菌了,它們都是壞東西,怎么可以出現在食物里呢?我們吃了這些東西生病了可怎么辦呢?姐姐的'回答已滿足不了我的好奇心;我拿來《百科全書》尋找答案。啊,答案在這里!原來,自然界里有一些菌(如酵母菌、厭氧菌),可引起食物發酵,產生酸,同時放出氣體,它們對人類并無害處;我想:以前奶奶做好后只有拳頭般大小的饅頭,蒸過之后成了巴掌那么大,而且又香又甜,原來都是酵母菌的功勞啊!沒想到,以前在我眼中深惡痛絕的菌類,卻在我們的生活中發揮著這么重大的作用。
我正想得入神,突然泡菜壇子里又冒出了一個大泡泡。姐姐對我說:“其實,大自然中還有很多奇妙的現象,只要你留心去觀察,就會發現。”看,“咕咕”叫的泡菜壇就是很好的證明。
科學小論文8
在生活中,科學無處不在……生活中,也會有許多的奇妙現象,比如:干冰和熱水的碰撞的奇怪現象……那這些奇妙現象下,又有什么奧妙呢?讓我們一起進入探索飛船,一起探索生活中的奧妙吧!
今天我們要探索的生活奧妙是:干冰和熱水碰撞后,會突然冒出濃濃的煙霧,這是怎么一回事呢?讓我們做個試驗吧!
首先要準備一些干冰和熱水以及一個扎實的'手套。我們實驗的第一步是:在手套里放入事先準備的干冰,分量不要太多也不要太少,干冰如果太多或太少會影響實驗的效果。放入干冰后,在手套里,倒入熱水。然后,立即把手套捆緊。
此時,我們會發現,手套開始慢慢的膨脹,越長越大;我們再把手套慢慢地搖動,我們會看見,手套脹得像一個充滿的氣球,慢慢地,手套爆炸了!為什么在手套里放入干冰后再倒入干冰然后封閉手套,手套會慢慢膨脹最后爆炸呢?讓我們再做一個實驗吧!
我們參加婚慶典禮上是,會在里面有干冰的蛋糕上倒入熱水(酒),此時,蛋糕會冒出濃濃的煙霧,這又是為什么呢?
原來,剛才我們做的兩個實驗會產生如此有趣的現象,是因為干冰是固體二氧化碳,將熱水與干冰放到一起,二氧化碳開始升華,干冰就從固體直接變成氣態。二氧化碳的溫度大約是零下八十度左右,當二氧化碳遇到比它溫度高的物體時會迅速的汽化,所以干冰遇見熱水才會產生這樣的效果。
怎么樣啊?同學們今天又學到了奇妙的知識嘛?同學們,在生活中,會有許多的奇妙現象,也有許多的生活奧妙;讓我們一起繼續探索生活中的奧妙吧!
科學小論文9
上個星期,我買了一個小巧玲瓏的指南針。
我把指南針轉來轉去,不明白為什么,它的指針總是指著南面。晚上,媽媽回來,他看見我在擺弄指南針,就問:“遇到什么問題啦?”我說:“媽媽,為什么指南針總是指著南面呢?”媽媽說:“指南針是我們的祖先發明的,我們祖先知道磁石能夠吸鐵,并且制成了可以自由移動的指南針。為什么指南針可以指出方向呢?原來,地球是一個非常大的磁體,它和磁鐵一樣,也有兩個極,一個叫地磁北極,一個叫地磁南極。因為指南針是一個磁體,并且可以移動,而磁鐵是同性相排,異性相吸,所以地球上的指南針就總是一頭朝著地磁北極,一頭朝著地磁南極。”“噢,原來是這么回事啊,太有趣了!”我說。
媽媽還告訴我,指南針還是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之一,最早的指南針稱為羅盤。我問媽媽:“那么,這個指南針怎么用呢?”媽媽說:“把它放平,之后指針會受到地磁影響而旋轉,等它停下來的時候,其中一頭指的是南方,另外一頭指的是北方。指南針主要是在方向不明的.時候,用來分辨方向的,但某些地磁不穩定的地方是不能使用指南針的,比如沙漠中和某些峽谷中。”
輪船在大海上航行,飛機在天上飛行,都需要指南針指明方向;我們到郊外旅行時,指南針也會給我們帶來很大的幫助……指南針真是我們的好幫手!
科學小論文10
題目:研究蚯蚓所喜歡的生活環境
正文:
我們通過學習,明白了蚯蚓喜歡生活在黑暗的地方,不喜歡光明的地方,喜歡居住在潮濕的地方,不喜歡在干燥的地方生活。我們為了驗證蚯蚓到底喜歡在什么樣的環境下生存,,在科學老師的帶領下,我們做了兩個研究蚯蚓的實驗。
實驗一:蚯蚓喜歡居住在黑暗的地方還是光明的地方
我們的猜想:蚯蚓總是在土里,喜歡黑暗的地方
準備材料:5條蚯蚓、手電筒、長方形盒子、土、剪刀和雙面膠
實驗方法:把煙盒的盒頂三分之一處剪開,把三分之二的地方用雙面膠粘好,放入土壤與5條蚯蚓。放好后,再用手電筒照著盒子內三分之一處的蚯蚓,看蚯蚓的變化
實驗時間:5分鐘
實驗效果:當時間在一分一秒地過去時,我們發現,用手電筒照射的蚯蚓一直在向黑暗處轉移,約5分鐘后,大部分蚯蚓在黑暗的地方,只有少數蚯蚓還在向黑暗的地方轉移
實驗結果:通過這個實驗,我們發現并證明了蚯蚓喜歡在黑暗的地方生存,不喜歡光
實驗二:蚯蚓喜歡干燥的環境還是潮濕的環境
我們的猜想:蚯蚓喜歡潮濕的地方
準備材料:5條蚯蚓、長方形盒、干土與濕土
實驗方法:把長方形盒子平均分成兩半,在盒內的兩邊分別放上干土與濕土,在盒中間放5條蚯蚓,關上盒蓋,靜靜等候。
實驗時間:5分鐘
實驗效果:5分鐘過去后,我們打開盒蓋發現,4只蚯蚓都待在了潮濕的土壤中,只有一只還在干燥的土中尋找潮濕的地方,不一會兒這只蚯蚓也漫漫地爬到了潮濕的土壤中了。
實驗結果:這個實驗結束后,我們明白了蚯蚓喜歡在潮濕的環境中生活,而不喜歡待在干燥的土壤之中生活。
我們做完了這兩個實驗,明白了蚯蚓喜歡居住在潮濕以及黑暗的環境之中,同時,我們也更加了解了蚯蚓。科學,真是一個奇妙的世界
擴展知識:科學小論文如何做寫
一、什么是科學小論文
科學小論文實際上是同學們在課內外學科學活動中進行科學觀察、實驗或考察后一種成果的書面總結。它的表現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可以是對某一事物進行細致觀察和深入思考后得出結論;可以是動手實驗后分析得出的結論;也可以是對某地進行考察后的總結;
二、科學小論文的質量標準
1、科學性。
科學性是科學小論文有別于其他各類體裁文章的重要特點之一,是科學小論文的生命。它要求選題科學,研究的方法正確,論據確鑿,論證合理且符合邏輯,文字簡潔準確。
2、創造性。
小論文的選題、主要觀點要有自己新的發現、獨特的見解,而且對人們的生產生活等有一定的實際意義,同樣的小論文沒有參加過各級科學討論會,也沒有在各級報刊上發表過。
3、實踐性。
論文選題必須是作者本人在科學探索活動中發現的;支持主要觀點的論據必須是作者通過觀察、考察、實驗等研究手段親自獲得的,有實踐依據;論文必須是作者本人撰寫的。不能有憑空捏造、猜測、成人包辦代替的`跡象。
三、科學小論文的類型
(一)科學觀察小論文
科學觀察小論文,是指青少年對某事物或自然現象通過周密細致的觀察,并對取得的材料和數據進行認真的分析、綜合研究后得出結論,作出科學的解釋和描述。
需要注意的是,科學觀察小論文中研究的對象是客觀存在的自然事物或現象,所觀察的對象、過程和它產生的條件、各種現象,不能附加人為的任何條件或個人偏見。另外,觀察是一項長期的、系統的、反復進行的活動,需要作者耐心、細致、鍥而不舍的精神。
(二)科學實驗小論文
科學實驗小論文,有時也稱實驗報告,是青少年對研究的對象創設特定的條件,經過反復實驗,對獲取的材料和數據進行分析、綜合得出結論而寫出的文章。它著眼于對實驗過程的客觀敘述以及實驗現象的科學解釋。
(三)科學考察小論文
你想研究某一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水域污染程度、某地的空氣污染源,弄清某奇石奇山的演化過程、某范圍動植物資源及分布情況等,你就得實地考察。通過調查、訪問、實地勘探等考察方式為主要研究手段寫出的小論文稱為科學考察小論文。有時也稱為科學考察報告、科學調查報告。
(四)科學說明小論文
科學說明小論文是指作者通過利用翔實可靠的資料對某一自然現象或自然事物進行解釋和說明的一類小論文。一般來說,它并不直接采用觀察、實驗、考察等研究手段,而主要是從書刊資料、師長等地方獲取豐富的第二手材料,并經過自己的綜合分析、邏輯推理,用自己所理解的語言闡明某一觀點。
特別提醒的是,寫科學說明小論文是,千萬不要提出一個問題后就趕忙查資料,再不加分析地原本照抄、作出解釋,這樣沒有新意,沒有新的見解的文章只能算是一般性科普文章,不能稱為科學小論文,更不能培養自己研究問題的能力。
四、小論文的取材與分析
(一)取材
1、直接觀察。就是用眼睛仔細去看,它是人們對自然現象在自然發生條件下進行考察的一種方法。
觀察時要認真仔細,不放過任何細微末節。同時,觀察時要做好詳細記載,否則就不可能得到真實的第一手材料了。
2、動手實驗。實驗方法是人為地干預、控制所研究的對象,它比觀察更利于發揮同學們的能動性去揭示隱藏的自然奧秘。
3、實地考察。包括調查、訪問、實地勘探等方式。考察前,必須明確考察目的,準備好必需的工具、儀器、藥品、生活用具等。考察過程中,一定要把時間、地點、過程及考察的結果隨時隨地詳細地記錄清楚,有時還要采回必要的標本、樣品,將比較重要的現象拍照,這些都是很有用的第一手材料。
4、查閱資料。有些材料由于時間、空間或客觀條件的限制,不可能親自去觀察、實驗、考察,這就得查閱書刊或請教老師、家長等,這種間接地獲取的材料叫第二手材料。有些問題是你的知識水平、能力和條件所不能解決的,而這個問題又是你的選題中必須解決的問題,你就得去查資料,把它弄清楚。
(二)分析
取得材料后,就要進行分析研究,從中選出可以作為論據的材料,還要根據論點進行去粗去精,去偽存真,按照科學的態度進行整理分析,并得出自己的論點和看法。
首先,應審核各種材料的真偽虛實,有些查閱到的材料是早已過時的觀點,有些解釋只適合某范圍內,有些材料沒有普遍性,有些材料在記錄時有錯誤或本身就是自己虛構的,這樣的材料應堅決不用。
其次,要注意材料的典型性,也就是選擇的材料要能說明問題,不要多,而要精,與論點無關或關系不大的材料應舍棄。
第三,將選擇的材料進行歸類,研究他們之間的共同點與不同點,以及相互聯系,然后概括得出結論即論點。論文論點是從對材料的分析、研究中產生的,不能先定論點,后找適合證明論點的材料.
五、科學小論文的撰寫
對材料的整理分析完成后,就可以開始撰寫了。寫作雖沒有固定的格式,但一般應按提出問題、作出假設、研究分析、得出結論的步驟進行。一般來說,科學小論文應包括以下幾個部分。
標題標題是小論文的眼睛,好的標題確切簡明,富有吸引力,能給讀者以新鮮的感受和深刻的印象,起畫龍點睛的作用。
開頭的方式多種多樣,依研究內容、自己喜歡的寫作風格而定,但一般應開門見山地提出你討論的問題,你是怎樣想到要研究這個問題的。
正文:即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部分。它包括對提出問題作出假設、觀察、實驗、考察過程、發現的現象、判斷、推理得出結論等,這是小論文的核心部分。
應注意的是:研究步驟要寫得詳略得當,實驗過程、數據的來歷、現象要寫清楚,敘述時應有一定的順序。數據材料要準確,可設計成能說明問題的表格、圖解,必要時可附上拍攝的照片、采集的標本等,以增強說服力。獲得的結論要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并且和論據保持一致性,論據要有嚴密的邏輯性。文字要簡潔生動,層次清晰,條理分明。
結尾:小論文的結尾應寫你得出的結論和對某一問題的建議。以得出結論做為結尾,同開頭提出問題相呼應,收到良好效果。
小論文的初稿完成后,還要反復修改。看段落是否銜接自然,語言是否通順準確等。改好后再讓同學和老師幫助修改,逐步完善。最后參加各級小論文競賽。
科學小論文11
前幾天,我們在學校做了一次實驗。準備的材料有:七份食鹽,七份大蘇打,兩個燒杯,水少攪拌棒。我們的問題是:20毫升水能溶解食鹽和大蘇打各多少份?計劃方案是:一、在兩個燒杯中各放入20毫升水。二、七份食鹽和大蘇打每份2克,分成兩堆,一堆是食鹽,一堆是大蘇打。三、把大蘇打和食鹽一份一份地往水中加,直到不能溶解為止。
科學小論文12
小學科學課“是對學生進行科學啟蒙教育的一門重要基礎學科”,學好這門課對提高小學生的科學素質有著重要的意義。下面是小學科學教師論文,歡迎參考閱讀!
一、培養學生善于觀察事物
觀察是認識新事物的首要感知,觀察也是科學實踐的重要環節。學生的觀察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需要教師有意識地進行培養。那么觀察具有哪些性質呢?客觀性:這是培養科學過程技能的基礎,是科學精神的精髓。教育學生對待科學要實事求是,觀察時說實話,說真話,不偽造結果跟編造數據,真實反映觀察到的現象。持久性: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觀察、分析,培養學生耐心持久的品質,培養他們一絲不茍跟持之以恒的科學態度。敏銳性:引導學生從細微處捕捉事物的本質,隨時保持對事物發展變化的“高度警覺”,培養學生敏銳的觀察能力。全面性:引導學生全面地、多角度地對事物進行觀察。把零碎的、看上去并不關聯的孤立事物放在整體中去感知,鼓勵學生嘗試用不同的感覺器官從不同角度來觀察同一事物,使其觀察效果更全面。選擇性:引導學生學會觀察,抓住觀察的重點,明確觀察的方向。帶著明確具體的目的去感知,準確、全面、細致地觀察,養成有意識、有目的的觀察習慣。我們又如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這就要在實際教學中加以指導跟點撥。例如:教學《晝夜交替現象》一課,學生在模擬實驗時,指導學生認識到要觀察必須先確定觀察點。在地球不自轉繞著太陽轉、地球自轉同時繞著太陽轉、地球不動太陽繞著地球轉、地球自轉太陽繞著地球轉這四種實驗中認真觀察,觀察點到底會發生什么現象。學生通過觀察發現:觀察點并沒有都發生晝夜交替現象。學生對出現的這些不同現象產生疑問,就更想了解,更想學習,老師就很容易把學生引導到科學探究的道路上。培養學生觀察力,有利于提高學生科學探究的興趣。
二、引導學生主動科學實踐
科學教學的`核心是實踐,是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在科學教學中,教師要引領學生有目的、有意識地開展科學實踐活動。通過科學實踐活動發展學生的科學素養,培養學生主動實踐的學習習慣。倡導“做中學”,在“做”中發現,在“做”中體驗,在“做”中感悟。遇到問題,不是依賴老師,尋求老師的幫助跟解答,而是如何通過科學實踐活動去探究問題的答案。自覺主動地去實踐,自主去尋找問題的答案,弄清要解決的問題,預測可能獲得的結果,制定實驗方案。動手前先動腦,明確動手操作的目的,活動中手、腦、眼、鼻、耳多種器官并用,及時捕捉事物的細微變化,善于分析現象產生的原因。從直觀形象中抽象出事物的本質,養成動手與動腦結合的學習習慣。例如:在《認識空氣》的教學中,空氣跟水一樣沒有顏色、沒有氣味、沒有味道。水占據一定空間,空氣也占據空間嗎?怎么感覺空氣的存在?學生根據感興趣的問題自己討論、設計,先提出預測,提出實驗方案,再選擇方法跟儀器、藥品,最后動手實驗尋求問題的答案,驗證自己的猜想。討論后得出:刮風的時候能感覺到空氣的存在。對于空氣是否也占據一定空間的問題,意見不一致。同學們提出了幾種驗證空氣是否占據空間的方案。拿燒杯、紙跟膠布,在組長的組織下做空氣實驗,有條不紊地驗證了猜想:空氣占據一定空間。同時,教育學生要養成勤于做科學筆記,及時記錄下自己瞬間閃現的智慧火花跟觀察的現象、發現的問題、預測的結果、對現象的分析、活動的感悟。培養學生嚴謹認真的學習態度,養成動手又動腦的學習習慣。在學生與學生的合作探究中,獲取了有關空氣的很多知識,充分體現了科學實踐的快樂,切實有效地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
三、激勵學生善于總結反思
學生在科學實踐的過程中,有時得不到預期的結論。教師不要急于否定跟糾錯,不要指責學生,使之失去進一步探究的興趣跟信心。要給探究者提供反思機會,用賞識的眼光積極評價學生的探究精神。并耐心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審查反思,認真分析失敗的原因,反復實驗,最終獲得成功。例如:教學《神奇的電磁鐵》一課,學生在進行組裝電磁鐵實驗時,有時會出現電磁鐵沒有磁性。這時老師不急于幫助學生查找故障,要激勵學生合作討論、自主分析。可能導致電磁鐵沒有磁性的多種原因:電池沒電了;線路某處沒接好斷路了;兩節電池接反了等原因。然后根據這些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檢查,找到問題所在。教學《晝夜交替現象》一課時,學生在模擬實驗后,通過仔細觀察,發現地球不自轉繞著太陽轉時,觀察點總是處于白天。學生通過與另外三種現象進行總結、對比,得出發生晝夜交替現象時地球自轉是其中的一個必備條件。所以,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養成善于總結反思的學習習慣,正確看待“失敗”,善于總結跟比較,培養學生喜愛科學實踐的精神。
四、引領學生充分利用資源
小學科學具有豐富的可用資源,教師要引領學生在家里跟生活中去學科學用科學。小學科學教學中,室外觀察題、技能訓練題、創造思維題大多與周圍自然界跟日常生活中的現象有著密切的聯系。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關注生活,關注身邊的事物,以敏銳機警的視角,去挖掘生活中的科學資源。用小制作跟發生在身邊的現象,去探究問題的實質,進而獲得結論。讓學生養成善于開發利用課程資源的習慣。為學生的發展提供多種發展機會、發展條件、發展時空跟發展途徑,進而激發學生觀察身邊現象的習慣。例如:汽車司機夜間行車時,駕駛室內不能開燈,為什么?教師因陋就簡,巧借身邊的事物來解釋。晚上將室內電燈打開,讓學生站在玻璃窗前觀察玻璃:當電燈亮時看到的盡是室內物體,而看不到室外的物體;當電燈熄滅時隔著玻璃可看到窗外的物體,就看不到室內物體了。由此,讓學生自己觀察、總結、嘗試說明汽車司機夜間開車為什么不能開燈的原因。
五、總結
總之,教師要根據教材的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激勵學生參與科學實踐活動,注重學生良好的學習科學習慣的養成。引導學生主動探究科學知識,及時進行總結反思。善于利用課外資源,自主地進行科學實踐活動,學到知識,學到技能,培養情感,培養素養,有效地提高小學科學教學質量。
科學小論文13
小時候就經常聽大人們說,黑色吸熱,白色反熱。
當然夏天大人們把白衣、白褲全找出來,冬天人們大都8愛穿深色羽絨服,我一直不懂這是為什么?這不,今天是個大晴天,終于可以證明這個道理啦!我興沖沖地跑到樓下,找“實驗品”。
雖是隆冬,可雨水不多,所以根本找不到什么冰。
怎么辦呢?物品靈機一動,不如就拿我家正冬眠的小烏龜來當這個實驗品。
我健步跑上樓去,拿著鏟子,挖出了在花盆里冬眠的兩只小烏龜,這樣好像有點不道德,可是心急的我顧不得那么多。
我知道烏龜在所有冬眠的動物中睡的是最不沉的(至少我家的`是),只要氣溫升到0℃以上,它就會醒來,如果再到10℃以上,它就可以行動自如了。
我分別把它們分別放在一個黑袋子和白袋子里,放在太陽底下,靜靜地等待著奇跡的到來。
一個小時,兩個小時,……看了半天沒什么動靜,我急切地打開了兩個袋子,它們仍像死了一樣,理都不理我,我干脆去做別的事了,說不定時間一長,其中一個就會醒呢。
中午我回來一看,看到的景象讓我吃了一驚,黑色塑料袋被劃破了,旁邊一只烏龜熟睡在那里,這肯定是烏龜干的,塑料袋上的爪印非常清晰,可烏龜又開始冬眠是因為在中午的太陽的照射下,袋子里的溫度變高了,烏龜也醒了,烏龜跑出了袋子,可外面氣溫很低,自然身上的熱量支持不了多久,就又冬起了眠。
另一個白色袋子里的烏龜還在“裝死”,實驗證明了一切。
可是為什么黑色會吸熱,我跑去問大人,可他們都說不知道是為什么。
后來我在網上搜尋答案,沒幾分鐘,我便知道了原因。
原來光源發出的光是一種電磁波,包括紅外線、可見光、紫外線以及其他的一些射線,可見光就是我們平時可看見的紅橙黃綠藍靛紫,除此之外,在紅光的那一邊沒有紅外線,是不可見的,具有熱作用,在紫光的那一邊還有紫外線,具有殺菌作用。
我們之所以看見物體呈現顏色,是因為它反射了那種可見光,而黑色什么光都不反射,全被吸收了,包括紅外線,所以他獲得的能量最大,因此感覺比較熱了,而白色正好相反。
原來科學那么神奇,我們有多少不知道的和一知半解的東西等待著我們去探索。
科學小論文14
科技小論文:螞蟻的秘密
秦**
我們都知道螞蟻搬家就是要下雨了,那么螞蟻為什么能預知天氣呢?下面,就讓我來一一解開它們的秘密吧!
有一次下雨前,一片片烏云蓋住了藍藍的天空。這時我看見一群黑黑的小螞蟻正在急急忙忙地搬著家。我健步如飛地跑回家拿了一把雨傘,又回到了原地,可它們已經不見了蹤影。
后來,我在網上去查閱一些資料,才明白了為什么螞蟻能預知天氣。
天氣變壞時,空氣中水蒸氣增加,泥土反潮,螞蟻的家特別潮濕,螞蟻難以安居。動物能預知空氣濕度,當它感覺空氣濕度過大時 ,就知道要下雨了,螞蟻的窩是歇通地下的,所以下雨會把它們的窩完全淹沒,因此它們要搬到地勢更高的`地方去居住。
螞蟻搬家的秘密可真有趣,只要你細心觀察,一定會有所發現的。
科學小論文15
磁針就是指南針。指南針是我國四大發明之一。在當前的物理教學中,小小磁針可以用來判斷磁場的方向。可是市場上出售的或上級部門調查撥的磁針用起來很不方便。老師在做磁場方向演示實驗時,同學們在下面看不清楚,教師只好端著儀器走下來給同學們一個一個地看,很費時間。怎么辦呢?經過同學們千方百計地想辦法,終于制成了簡易彩色投影小磁針,它既可以當指南針用,又可以在投影器上投影,使全班同學都能看見磁場的方向,為教學實驗提供了極大的方便。
簡易的投影小磁針結構簡單材料也很普通。它由子母扣鋼針、大頭針、有機玻璃條和透明投影膠片材料制成。制作方法是:將兩根鋼針分別穿兩根鋼針上,兩根鋼針要注意平衡。再將剪成尖形長片,用502膠粘住在鋼針上,一端一片,要注意對稱,然后分別涂上紅綠兩種顏色。
這樣磁針上部就完成了。將有機玻璃條鋸成塊形,再磨成圓形為磁針的底座,燙在圓形有機玻璃中間。注意大頭針要和底座垂直。小子母扣內凹處作為旋轉的`軸承支孔。把軸承支套在針尖上,這樣磁針就會在針尖上旋轉。最后一片是將小磁針磁化,方法是將條形磁鐵S極從磁針中間部位向綠方抹過,這一方就是N極。這樣,小磁針就磁化好了。
把自制的小磁針,放在投影器上,可以一目了然地從幕布上看到磁場各點的方向。
【科學小論文】相關文章:
科學小論文04-30
科學的小論文08-15
科學小論文(精選)08-27
關于科學的小論文12-11
[集合]科學的小論文08-15
(合集)科學的小論文08-16
鹽的科學小論文09-06
豆芽科學小論文03-12
【薦】科學小論文08-17
科學小論文(精選23篇)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