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樹人論文15篇(精品)
現如今,說到論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借助論文可以有效訓練我們運用理論和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的能力。寫起論文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立德樹人論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立德樹人論文1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 ”教師的職責是教書育人,但“教書” 是“育人”的前提。作為教師,我們都知道要培養學生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 展的社會主義接班人,這里的“德”便是指“道德” 。而且在“德智體美勞”中 “德”字為先,說明要培養學生先學會做人,后求知。因此, “育人”顯得更為 重要。那么,要怎樣“育人” ,做到“以人為本”呢?這里便涉及到師德。 但是近年來,教師隊伍中出現了一些不和諧的音符,如教師擅離職守,教 師體罰學生,校園暴力事件等,確實令人觸目驚心,這要值得我們教育者深思。
由此可見,只有具備良好的師德,才能真正做到“育人” 。教師的道德是教師的 靈魂,師德是教師人格特征的直接體現。黨的十八大報告中也明確指出, “把立 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立德樹人,要做到這一點,首先要立師德、鑄師 魂。 ” 因此,我時刻以“德高為師,身正為范”提醒自己,我覺得要樹立良好的 師德形象必須做到以下六個方面:
一、愛崗敬業,關愛學生
教師這個行業是天底下最神圣的職業。每位教師都應該忠誠于人民的教育 事業, “俯首甘為孺子牛” ,為祖國的教育事業奉獻自己的聰明才智和一切力量。 在實際工作中,要兢兢業業,勤勤懇懇,不圖私利,堅守崗位,甘做蠶燭。師 愛是教師必須具備的美德,我們要關心愛護全體學生。高爾基說過: “誰不愛孩 子,孩子就不愛他,只有愛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 ”只有熱愛學生,得到學 生的尊重與信任,才能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從而順暢地搭建起教育教學的橋 梁;只有熱愛學生,才能去關心他們的成長,才能去教書育人,才能引導學生走向成功之路。
二、以身立教,為人師表
教師的道德素質比教師的文化素質更為重要,良好的師德形象是教師人格 魅力的體現。教師就是學生的一面明鏡,學生是教師的影子。我們的言行舉止 時時刻刻地影響著學生,要求學生做到容裝端正,自己要身先士卒,做到儀表 樸素,莊重自持;教育學生要勤儉節約,我們在生活就不能鋪張浪費,不亂擺 闊氣。古今中外無數事例證明,育人單憑熱情和干勁是不夠的',還需要以德立 身,以身立教。在“以身立教”這方面,我們要向優秀模范教師魏書生老師學 習,他以滿腔熱情的工作作風和樸實無華的崇高品質成功地感染了一代又一代 的莘莘學子。
三、不斷充實自身的正能量
教師的學識和教學水平是教師在課堂上另外一種人格魅力的體現。前蘇聯 教育家馬卡連柯曾說過: “學生可以原諒教師的嚴厲、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是 不能原諒他們的不學無術。 ”所以,教師要樹立不斷進取、終身學習的目標。平 常應多看看書,課余時間參加一些業務進修培訓,密切關注現代科學的發展變 化,吸收有用的教學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豐富自己的教學手段。只有孜孜不 倦地學習新知識,勇于探索和拼搏,才能成為一盞明燈,為學生照亮前程。
四、胸襟廣闊,寬宏大量
對于學生所犯的錯誤,我們應當常懷一顆寬容之心。唯寬可以容人,唯厚 可以載物。寬容就是寬厚和容忍,原諒和不計較他人。畢竟“人非圣賢,孰能 無過” 。寬容是一種美德,是一種境界。所以對待學生的錯誤,教師不能動怒, 要耐心分析造成學生錯誤的原因,引導他們積極改正,大膽前進。多年的教育經驗使我明白了:一個人寬宏大量,身邊的人都會被他感動,被他這個德行所 感染。他們愿意信任你,親近你,甚至與你分享他們心中最愉悅的故事,而你 自己也將會收獲一生的笑容。
五、用師愛凈化學生的心靈
馬克思說: “只有用愛才能交換愛,只有用信任才能交換信任” 。孩子的成 長需要愛,而愛孩子除了關心愛護,尊重他們的人格之外,還要與學生產生思 想和情感上的共鳴。這就要求我們平時應該多與學生保持交流,注重學生的思 想工作,了解他們的心理變化,用公平公正的眼光正確地看待他們,多傾聽他 們的意見,給他們營造和諧的環境,喚起他們的自信。讓每一個孩子都學會做 人,戰勝自我。我們只有用愛心、誠心和耐心去撥動學生的心弦,才能彈奏出 一曲動人的、優美的樂章。
六、廉潔從教,無私奉獻
奉獻是什么?奉獻是羅隱的“采得百花成蜜后,為誰辛苦為誰甜” ;奉獻是 龔自珍的“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學會奉獻,要有這樣的精神。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 ”陶行知老先生曾用這句話來高度概括了教師 無私奉獻的精神。而我自己覺得, “奉獻”就是把自己擁有的東西心甘情愿地投 入到社會的需求中去。作為新時代的人民教師,更應該用自己一顆摯熱的愛心 去了解學生,關心、愛護他們。雖然我們沒有蠟燭、粉筆那樣的無私和偉大, 但我們可以在自己的崗位上做出應有的貢獻。當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我們就 應該毫不猶豫地伸出援助之手。我們不圖什么回報,而是希望我們的汗水能滋 潤一寸土地,這樣就足夠了。等到有一天真的“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 始干” ,想必也會是“遍地鮮花朵朵開,桃李芬芳滿天下” 。
立德,要先立教師之“德” ,即要以德立身,以德執教,以德上崗,以德服 人,才能立“人類的靈魂”之德。我們學校一貫以來堅持的辦學原則便是: “立 德樹人,勤學求知” 。只有立德樹人,才能更好地完成社會賦予我們的神圣使命, 培育出更多優秀的花朵,從而圓滿地實現我們的“中國夢” !拼搏吧,戰友們, 為了我們的夢想和希望!
立德樹人論文2
中職班主任開展立德樹人教育,履行教育職責,交流、傾聽和引導是法寶;規矩約束、紀律教育、習慣培養是關鍵;講求平等、樹立威信、適當放手是良策。
一.交流、傾聽和引導是法寶
中職班主任開展學生教育工作的一個很大的困惑就是學生不喜歡與自己交流,不愿意吐露他們的心聲和生活體驗。那么,班主任如何才能跨過這道坎跟學生進行愉悅地交流溝通呢?簡言之,就是要求班主任先學會做學生的忠實聽眾,嘗試著耐心傾聽學生的想法。現在的中職生,好多人不僅文化課基礎薄弱,而且道德行為習慣欠佳,曠操曠課、遲到早退、舉止不雅現象不再少見。一些班主任面對這種行為和現象,要么遏制不住內心的怒火而不停休地訓斥學生,要么滔滔不絕地對學生進行說教,這也是中職教育者尤其是班主任最容易進入的誤區。
中職班主任想要真正成為學生的知心朋友,并得到學生的信任,首先要求班主任學會跟學生談心,并做到談心教育經常化習慣化。在談話時,班主任要做的就是認真地、安靜地聽學生說話。在認真傾聽后,老師可以幫助學生理清思路,深入細致地分析問題,提出一些解決問題的建議。
二.規矩約束、紀律教育、習慣培養是關鍵
規矩并不僅僅只是無才無能之人恪守的法條,而是文明社會不可缺少的規則法則。
教育學生守規矩,意味著培養他們紀律意識,強化其尊規守紀的良好行為品質。沒有規矩修養的中職生走出校門,必然碰得頭破血流,他可能為此付出一生的代價。如果中職班主任從學生入校起就緊抓學生遵規守紀教育,長期抓、堅持抓、反復抓良好紀律素養的培養,學生當然就很容易跨入自信成功之路;反之,就易于誤入歧途,后果不堪設想。
中職班主任要組織班集體制定富有操作性的班規班紀,讓學生生活在一個有章可循的班級環境中。班主任要帶頭遵規守紀,處理事情要公平公正、前后一致,給學生帶好頭當好榜樣;要嚴格要求學生恪守校紀班規,督促他們按照行為準則學習和生活。這樣的長期堅持,班主任會發現自己的生活變得更有序更高效,學生會變得守時守紀,講文明守規矩,學生在將來也會感激班主任今天的付出和努力。
三.講求平等、樹立威信、適當放手是良策
培養平等意識,就是要讓學生認識到現代民主法治社會要求人們保持人格獨立、平等、自由,樹立互利協作精神,養成自尊、尊人、合作、開放的生活態度和行為習慣。增強民主覺悟,要求充分發揮學生在班級德育生活中的主體作用,反對家長制作風。班主任要切實樹立民主平等意識,自覺克服優化“優秀生”地位,惡化“后進生”地位的行為;改變一味讓學生服從的觀念,培養學生獨立思考、敢于質疑的習慣;培養學生自尊意識,讓平等意識在學生內心生根發芽,及時發現學生中出現的自卑情緒和自傲意識并及時糾正。
班級需要民主氣氛,但不等于班主任給學生每件事都以“絕對自由”。如果班主任被學生牽著鼻子走,不能做出理性而果斷的`決定,時間長了班主任就會失去在學生中的威信。確立班主任在班級教育中的主導地位,關鍵在于牢牢掌控處理問題的最終決定權。班主任引導學生開展班務活動,要充分發揚民主,保證學生有自由發言權,要認真聆聽學生的觀點,表明你對他們的尊重。如果學生的意見觀點達不成一致,班主任就要當機立斷,做出決定。如果班主任從一開始就這么做并長期堅持下來,學生就會逐漸理解并認同這樣的做法。
在開展班級工作時,班主任要不斷加深對班委會成員和全體學生的了解,從而知道哪些事可以放手。對于一些無關緊要的問題,就放手讓學生處理好了,相信學生的能力和智慧。對于學生可能處理不好的事,班主任要負起自己的責任來。如果班主任學會適度“放權”,在重要事情上學生們往往會更尊重他的意見,會心悅誠服地認為班主任是他們的主心骨。反之,如果班主任事無巨細地管制學生,這樣會招致學生的不滿,還會失去學生對他的尊重。
立德樹人論文3
樹木,讓參天的巨手擎起一片藍天;樹人,一切只為了學生的終身發展。
當民國的鐘聲還在回響,江南的沃土之上已然探出了一個腦袋,尋覓著泰伯傳承的點滴。 當時代在震顫, 插入云霄的山峰依舊等候著有人攀登。 那幼時的樹苗也悄然長成挺拔的大樹, 遙望著遠處的山。走近些,那“至賢”的字眼已清楚地鐫刻在上面,感受著時代的心跳。砰、砰、 砰· · · · · · 當一切回歸腳下,眼前已是參天大樹。可不敢忘過往的歲月,這都要歸功于他——那萬里綿 延的長河。細數這點點滴滴,有心之人便不難發現,這正是默默的老師啊,而那郁郁蔥蔥的大樹 不就是在風雨中成長的我們嗎? 千里的沃土啊,有多少人還記得,你已默默奉獻了一百載,更別說誰會走上前賀一聲“生日 快樂”了。我們都有著不一般的故事,而這位老人——百年梅中,更是非同凡響。 我與她故事的開始,都是在那個雨天。別妄想有詩境中的美感,淅瀝的雨點在現實的光環下 可是大雨傾盆。就這樣,奔跑著,躍入了這嶄新的世界。唯一可以慶幸的就是很快找到了避雨的 地兒,在那兒所有的`似曾相識,一股腦的都來了。 我眼中的,是磚紅色的建筑,在雨中靜靜的。沒有奢靡的裝潢,看不到奪目的設計,更沒有 一絲“危樓高百尺”的傲慢。唯一有的是慢慢散發出來的親切感,就像幼時在農村的家中看著雨 神在舞蹈,每一樣可觸可見的都是和睦與熟悉。那時的房也是這般顏色,和諧的磚紅色永遠伴隨 著泥土的芬芳,微微一嗅,夏日的煩悶便被涼爽所驅散,雨天真好啊!頓時,記憶的閥門被悄悄 打開,雨中磚紅色的情感便再也抑制不住地涌了出來,蕩滌了心靈的每一處。
循著磚紅色前進,闖入眼簾的種種都改變著我。 我是第一次住在宿舍里,也是第一次在同一屋檐下一同進入夢鄉。是同班的關系,還是莫名 的吸引力,讓我們六個越走越近,我也曾流著淚說過,這輩子是忘不了你們了。這是最真摯的話 語,純潔如美人魚的淚,感動著每一顆跳動的心。這就像我下鋪開玩笑說的那樣:現在的我們, 就像臍帶相連,成長中離不開對方那樣。如此不合邏輯,可卻如此真實啊。 那最后一夜,朦朧在眼前的是淚嗎?這是我難以回答的,就像我求學生涯中的另一份感情, 可言語,卻不可名狀。
樹木的人是你們,樹人的當然也是你們。老師啊,梅中的老師,我所述說的都是真心話,就 如同你們某時閃爍的淚光那般。學習的路很苦,走走停停,那驟停的標點我們又怎看得清,只是 一味地朝著目標奔跑,也就少不了磕磕絆絆。身邊的每一位老師啊,最快扶起我們的只有你啊, 替我們拍去灰塵,笑著指責我們,恨鐵不成鋼啊。老師,我們是愚笨的,頂著耳邊的責罵,眼又 怎敢睜開,當然也就看不到和煦的笑容了。只有現在,只有走過了再回頭看看,云彩邊上的霞光 才會覺得美麗。 成長的路是翻閱青春的讀者,個中美妙,還要靠微笑的老師們替我們畫出來啊。 這里的雨還在下,身邊的伙伴們玩鬧著,學校石子路上,走來的正是可愛的老師們,撐起小 巧的傘,在雨夜中潤物而無聲。 百里綿延的長河,百丈高的大樹,都是梅中歷史的豐碑。 走過去吧,賀一聲“生日快樂” ,這百歲的老人也會呵呵笑出聲呢。
立德樹人論文4
1著眼課程教學滲透,不斷增強德知
德知是認知層面的德育,學校德育傳授的是關于道德的知識。學生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課程教學中度過的,各科課程的教學與學校德育緊密聯系。因此,德育工作只有滲透在各項課程教學中,融入學習中,才能不斷增強學生的德知。完善學校德育課程體系建設,使學生能夠掌握內容豐富、結構合理的德育知識。學校德育課程不同于一般的德育工作,不同于一般專業課程的教育功能,是對青少年學生進行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在德育課程體系建設上,首先應依據學生思想品德形成的特點和規律,對不同年級的學生,要準確規范各年級德育目標,科學設置德育課程內容,形成由淺到深、由易到難、有機統一的大中小學德育課程體系。其次,學校德育課程體系建設應隨著社會的變化發展和教育的最新理念而做出調整,始終要關注社會的價值取向,使社會倡導的德育價值觀進課程。德育課程內容要堅持科學性,具有針對性,符合時代性,使德育課程結構不斷優化。把德育滲透在各學科教學中,使學生在各科學習的潛移默化中能接收到德育知識。僅僅依靠德育課程來教育青少年學生,領域太局限。通過把德育滲透在各學科的教學各環節中,體現在育人的全過程中,才能使學生對德的認知更深刻。這就要求積極探索和創新課堂教學的形式,大力推行“學科教育”。“學科教育”針對“只教書不育人”、“育分不育人”的問題,讓教育回歸本質,實現知識、能力培養與價值觀培育的有機統一。學校教育,應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在展開德智體美勞各方面的教育過程中,應把德育寓于智育、體育、美育、勞育中對學生進行教育。對于社會最新的德育價值理念也應進入智體美勞各科的教材中,進入各科的教學課堂中,這樣才能使這些道德知識進入到學生的頭腦中。在各學科的教學中,還應遵循學校德育規律和青少年成長成才的規律,適應社會發展要求,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深入挖掘學科本身所蘊含的價值觀念和道德內涵,把德育內容融入在教育教學的各環節中,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青少年學生掌握了道德知識,但他們未必對這些道德知識有內在的認同感,或者未必會按照這些道德知識去規范他們的言行。這就需要在學校德育工作中不斷增強學生的德識。
2注重師德培養育人,不斷增強德識
德識是認識層面的德育,從德知到德識,這必須經過學生的內化,特別是情感性認同,才能有意義。立德樹人,先要立師德。師德是一切教育工作者應遵守的道德規范和行為準則以及與之相適應的道德觀念、情操和品質。落實立德樹人的任務,注重師德建設是其內在的必然要求。培養品德高尚的教師隊伍,才能育出有德識的學生。在教育教學中,教師應熱愛學生,教書育人,不斷增強學生的德識。貴為人師,應以德為先。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應始終堅持愛崗敬業,為人師表的基本原則。要始終關愛學生,關心他們的學習生活。以心換心,學生也會形成尊師的好習慣。在教學中,教師應認識到,不僅僅是在教書,關鍵是要怎樣育人。如果脫離了飽含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具體而生動的教育,課堂教學就只能停留在知識層面,育人的效果會大打折扣。在特定的教育教學情境中,應貫穿特定的德育內容和教師良好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注意以境育情,以情育情,通過調動學生的情感認同,來增強學生的德識。師生應形成一種相互學習、相互尊重的新型的和諧關系。在和諧的師生關系中,教師要發揮主觀能動性,教師真誠相待、熱情鼓勵、耐心幫助,用師愛的溫情去融化學生“心中的堅冰”,讓他們在愉快的情感體驗中接受教育,從而增強德識。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不斷增強學生的德識。以身作則是師德之必然要求。至圣先師孔子,非常重視“為師”之道,提倡以身作則,其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并以“以身立教”貫徹一生,終成“萬世師表”。現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明確提出教師應當“以身作則”,以“教人者教己”。其以德立教、以身作則的教育實踐,而被宋慶齡譽為“萬世師表”之楷模。在日常工作中,教師以身作則,首先要正己,這樣才能更好地言傳身教。因為,教育樹人,在學生心中,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者,而且也是學生行為的示范者,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對學生的各方面產生影響。而這種影響是“任何教科書、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懲罰和獎勵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種教育力量”。因此,教師只有以身作則,正人先正己,發揮良好的言傳身教的作用,讓學生心生敬佩之情,才能很好地用自己的人格去造就學生美好的人格。在平時生活中,教師需要從小事做起,從自我做起,率先垂范,作出表率,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潔的儀表影響人,以和藹的態度對待人,以豐富的學識引導人,以博大的胸懷愛護人。另外,教師在教書育人中要模范踐行陶行知先生“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崇高精神,守得住清貧,經得起誘惑,自覺抵制社會的不良影響,給學生做好榜樣。只有通過強師德,塑師魂,打造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才能增強學生德識,更好地樹人育才。學生的德知通過德識的內化和情感認同過程,形成德行。個體的德行,可能由于個體自身的內在因素,通過德識指導自己的德行,產生自覺的行為;也可能由于組織、社會的外在因素,外界的規范誘導自己的德行,產生被誘導的行為。不管是來自于哪種因素的影響,個體表現出了一定的德行。因此,展開道德實踐很重要。
3強化德育實踐活動,不斷增強德行
學校德育實踐活動是指學校為了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針對學生道德水平的實際開展的各種直接和間接的`德育工作的實踐活動。德育實踐活動是學校德育的載體,學生德行的養成、發展、成熟,是在參與德育實踐活動中主客體互動中逐漸建構的。在參與德育實踐活動的過程中,能不斷增強其德行。在校園文化活動中,可以舉辦一些德育實踐活動,吸引學生參與豐富有趣的德育實踐活動,從而養成德行。德育實踐活動具有明確的目的性,是圍繞著樹立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養成高尚的思想品質和良好的道德情操而展開的。使學生能真實、生動、活潑地參與到德育活動中去。這種活動是一種交互性的過程。教師圍繞一定的德育目標而組織活動,學生通過親自實踐,在活動中產生一定的情感體驗,并逐漸規范自己的行為。把從課程中獲得的德知,形成德識,再通過實踐就有了一定的德行,并在生活中嚴格要求自己,逐漸形成自己的德行習慣。在課余時間里,組織學生參與社會公益活動,使學生不斷養成德行。學校德育應放開視野,使德育走向生活。社會公益活動是生活化德育的重要途徑,也是學生德育實踐活動的重要方式。教師或家長在課余周末或暑假里,可組織學生去參加社會公益活動。社會公益活動以團結友愛、真誠互助、弘揚人間正氣、樹立時代新風為出發點,通過開展關愛自然、關心他人、關注社會的各種活動,來實現品德的和諧。在參與社會公益活動的過程中,學生通過親自實踐,在活動中與他人交流,逐漸學會文明有禮、團結友愛、遵守紀律、樂于助人;在活動中通過做事情,逐漸學會要有耐心、有責任心、有恒心,才能把事情做好。在社會公益實踐活動中,學生可以把在學校學到的德知,內化的德識,外化為持續的德行。學生從德行到德性,是對德的更高升華。德性沒有外在因素的強迫,也沒有內在因素的強迫。德性表現出來是一種“發乎心”、“形乎外”的道德素質。它與生命融為一體,不因時空、環境的變化而變化,這是最高層面的道德素質。而德性的提高不是靠教師的傳授,而是需要學生去體驗,去感悟,去反思,需要學生自主構建。
4推進文化傳承創新,不斷增強德性
學校德育要增強學生的德性,使學生達到最高的道德素質,就應推進文化傳承與創新,在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中增強學生的德性。學校德育在傳承優秀傳統道德文化的過程中,吸取民族精神養料,引導學生自我教育,養成良好的德性。中華文明在悠久歷史過程中形成了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特別是傳統道德文化在當今仍然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和充滿時代意義的道德價值。立德樹人的價值理念是傳統道德文化中的優秀精粹,對正處在成長時期的學生能起到很好的引導作用。通過自我教育,使自己明德、修身。首先要注重道德修身,使學生學會做善人,學會做好事。儒家思想中提出了“仁者,愛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待人之道;“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的修己處事之道等。中國傳統道德文化中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操,“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救世情懷,其“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精神狀態,能磨礪學生的意志,鼓勵學生繼承先輩的志向,勇挑重任,使中華民族始終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應引導學生在這些傳統道德文化的價值觀念的感召下去體驗,反思自己的差距,將這些道德品質融入自己的生命中,自覺自愿地去行動,不斷養成良好的德性。學校德育應在推進文化創新的成果中吸取時代精華,引導學生自我教育,不斷增強德性。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以文化的自覺自信進一步推動文化創新,取得了豐碩成果。黨的十七大報告明確指出,要“確實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轉化為人民的自覺追求。”黨的十八大報告進一步指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興國之魂,決定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方向。要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學習教育,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凝聚社會共識。”立足當下,開創未來,學校德育應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指導,扎扎實實地實現學校德育工作的理念的進一步創新。這是學校德育工作者應當負起的責任。學校德育工作者應引導學生結合時代社會的需要,自覺地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到自己的道德素質中,通過深刻領悟,不斷形成良好的德性。
立德樹人論文5
在生活中,我們要學習立德樹人,艱難奮斗,廉潔自律。
比方說,自己與別人溝通的時候要說一般話,給自己的弟弟妹妹做幫樣。學習,不能偷工減料,這是在騙自己,假如考試考好了,自己也快樂,爸爸媽媽也快樂。在校園里也要保持廉潔自律,時刻提示自己,校園也是自己的家,觀察垃圾要撿起,順手就可放垃圾箱里。
立德樹人,就是告知我們要為自己做一個典范,幫忙別人,歡樂自己,記得有一次,我正在公路上正預備過公路,便觀察三張百元大鈔,我便去撿來,心想:“這是誰的錢哪!怎么會在公路上。”于是我二話沒說,交給了旁邊的交警,過了一會兒,失主來了,找到了自己的錢,便感謝我說:“感謝你。”他說著就把一張100元錢往我這拿,我便搖搖手說:“幫忙別人是應當的,不用謝我。”說完我便回去了。
而艱難奮斗,就是要刻苦的學習,該玩的時候那就痛快的玩,別學習,學習的時候就要好好學習,學習的時候不能玩,這要就不能集中精力學習,就相當于白學了。
廉潔自律,就是用一般話來向別人溝通,假如你不用一般話來說,自己用自己家鄉的話來說,那樣會亂套,比方說,你是火車站的售票員,有很多人去買票,那里的`人各自說各自家鄉的話,會聽不過來的。
立德樹人,艱難奮斗,廉潔自律,要牢記,它們究竟是人生的目標。
立德樹人論文6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樹木,讓參天的巨手擎起一片藍天;樹人,一切只為了學生的終身進展。
當民國的鐘聲還在回響,江南的沃土之上已然探出了一個腦袋,尋找著泰伯傳承的點滴。當時代在震顫,插入云霄的山峰照舊等候著有人攀登。那幼時的樹苗也悄然長成挺立的大樹,眺望著遠處的山。走近些,那“至賢”的字眼已清晰地鐫刻在上面,感受著時代的心跳。砰、砰、砰當一切回歸腳下,眼前已是參天大樹。可不敢忘過往的歲月,這都要歸功于他那萬里綿延的長河。細數這點點滴滴,有心之人便不難發覺,這正是悄悄的教師啊,而那郁郁蔥蔥的大樹不就是在風雨中成長的我們嗎?千里的沃土啊,有多少人還記得,你已悄悄奉獻了一百載,更別說誰會走上前賀一聲“生日歡樂”了。我們都有著不一般的故事,而這位老人百年梅中,更是非同凡響。我與她故事的開頭,都是在那個雨天。別妄想有詩境中的美感,淅瀝的雨點在現實的光環下可是大雨傾盆。就這樣,奔馳著,躍入了這嶄新的世界。唯一可以慶幸的就是很快找到了避雨的地兒,在那兒全部的似曾相識,一股腦的都來了。我眼中的,是磚紅色的建筑,在雨中悄悄的。沒有奢侈的裝潢,看不到奪目的設計,更沒有一絲“危樓高百尺”的高傲。唯一有的是漸漸散發出來的親切感,就像幼時在農村的家中看著雨神在舞蹈,每一樣可觸可見的都是和諧與熟識。那時的房也是這般顏色,和諧的磚紅色永久伴隨著泥土的芳香,微微一嗅,夏日的郁悶便被涼快所驅散,雨天真好啊!立刻,記憶的閥門被靜靜翻開,雨中磚紅色的情感便再也抑制不住地涌了出來,蕩滌了心靈的每一處。
循著磚紅色前進,闖入眼簾的種種都轉變著我。我是第一次住在宿舍里,也是第一次在同一屋檐下一同進入夢鄉。是同班的關系,還是莫名
的吸引力,讓我們六個越走越近,我也曾流著淚說過,這輩子是忘不了你們了。這是最真摯的話語,純凈如美人魚的淚,感動著每一顆跳動的心。這就像我下鋪開玩笑說的那樣:現在的我們,就像臍帶相連,成長中離不開對方那樣。如此不合規律,可卻如此真實啊。那最終一夜,模糊在眼前的是淚嗎?這是我難以答復的,就像我求學生涯中的另一份感情,可言語,卻不行名狀。
樹木的人是你們,樹人的固然也是你們。教師啊,梅中的教師,我所述說的.都是真心話,就猶如你們某時閃耀的淚光那般。學習的路很苦,走走停停,那驟停的標點我們又怎看得清,只是一味地朝著目標奔馳,也就少不了磕磕絆絆。身邊的每一位教師啊,最快扶起我們的只有你啊,替我們拍去灰塵,笑著指責我們,恨鐵不成鋼啊。教師,我們是愚笨的,頂著耳邊的責罵,眼又怎敢睜開,固然也就看不到溫暖的笑容了。只有現在,只有走過了再回頭看看,云彩邊上的霞光才會覺得漂亮。成長的路是翻閱青春的讀者,個中奇妙,還要靠微笑的教師們替我們畫出來啊。
這里的雨還在下,身邊的伙伴們玩鬧著,學校石子路上,走來的正是得意的教師們,撐起小巧的傘,在雨夜中潤物而無聲。百里綿延的長河,百丈高的大樹,都是梅中歷史的豐碑。走過去吧,賀一聲“生日歡樂”,這百歲的老人也會呵呵笑出聲呢。
立德樹人論文7
立德樹人與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建設的使命
摘要:“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本質和根本任務,要想全面把握,就需要規范教育的存在意義和價值,需要辯證的把握教育的主要元素及其關系,才能正確實施立德樹人培養方法,其中立德包括教師和學生的德育建設,思想政治教育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途徑,本文分析了“立德樹人”與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建設使命。
關鍵詞:“立德樹人”;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建設的使命
黨的十八大報告中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指導,要培養出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將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學校應該以立德樹人為主,促進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建設,提高對學生的全面培養,提高人才培養有效性。思想政治教學是面向全體社會對象的,面向學校學生的素質教育就是德育,就是將學生作為教育對象的思政教育,因此二者是相互重合,具有聯系的。可以得出立德樹人和思想政治教育之間的關系,就是其和德育之間的關系。
1、改變德育“弱勢”地位
德育雖然是面向社會全體對象的,無論是對社會還是受教育者都有利,但是實際上當前德育發展并不是很順利,很多人都沒有主動的去接受德育,甚至出現逃避、嘲諷現象,德育并沒有普遍的受到歡迎,這是因為受歷史思維反彈的負面效應、社會價值現實的誤解誤導以及教育存在客觀方式的影響[1]。最初教育中沒有進行分化,德智體美等方面都是在一起的,但是隨著社會發展以及人類思維的發展,文化知識把握、政治傾向、思想品德在人的精神世界中相對分析,這些使得教育方式進行分化,需要正確的認識和處理其內部各方面之間的關系。而相互滲透、共同發展就是一種有效的解決方法,但是問題是當前教育都是以智育為主的,而改變德育的弱勢地位也不是解決這一現狀的問題,提高德育的地位也是要在當前這種教育形式中進行的。學校中的德育教學除了相關的課程和工作之外,還應該加強其和其他教育環節間的聯系,能夠統一實施,雖然德育還是屬于幕后英雄,這就需要能夠正確掌握和處理好德智體美間的辯證關系,否則就會使得德育處于弱勢地位。
2、堅持“立德樹人”,將思政教育滲透到學校教育的全過程
學校一直以來都缺乏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視,認為這一學科是不重要的,要改變這一觀點,就需要學校重視思政教育,將其作為學校工作中的重要內容,能夠以該學科教育為優先,優先進行規劃、實施、保障等,能夠將思政教育滲透到學校教育的各個環節中。這就需要學科教學能夠發揮出其主要作用,加大對思政教育學科理論課程建設力度,改變以往的教學方法,采用多樣的方法去提高教育效果。另外,應該將對學生的思政教育作為一個重要內容在各科教學中進行滲透,深入尋找專業課中的思政教育因素和內容,還要將思政教育落實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這一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思政教育效果,學校應該做好多方面的內容,通過多樣的活動提高學生對思政教育的吸收,如建設基層黨組織、大學生社團、校園文化以及文明寢室等,提高學生的參與度。
3、充分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主渠道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課堂教師是對學生進行德育的主要途徑,因此思政教育理論課教學應該發揮出其主體地位,對學生的思政進行有效教育和培養,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讓學生能夠健康的成長,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思政教育中應該將立德樹人作為主要目標,發揮出思政理論課的作用,加大時間、精力投入,采用多樣的方法加大學科建設力度。需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第一,學校以及教師應該及時的豐富思政理論課程教學內容[2]。要對黨的十八大報告對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進行正確、全面的認識,多方面的把握和理解其內容,如重大意義、理論創新、基本框架等,在教學內容中也要體現出十八大精神。第二,要改變以往思政理論教學方法,創新教學方法,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能夠將教學內容同社會發展實際進行有效聯系,聯系高等教育改革的實際、學生的各方面情況,能夠就社會上的熱點時間,學生所關注的問題,將這些都加入到理論教學中,將這些事件分別用相關的思政理論知識進行解釋和解讀,讓學生能夠深入的理解事件本身,解決學生對這些問題的疑問;另外可以通過感人事例加入教學內容中,在其中滲透科學理論,通過實際的.事例來直觀的解釋抽象的思政理論,將教學難點簡單化,如還可以在通俗話語中加入深邃邏輯,在感性的場景中加入理性思考,能夠通過多樣的直觀方法將理論更好的教授給學生,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夠真正的學到東西,并且進行應用;在教學中,教師還應該掌握學生的喜好和特點,采用學生容易接受的方式,構建多樣的平臺,讓學生也參與到其中,教師可以使用大眾媒體和新興媒體搭建平臺,增加思政理論課程的感染力和針對性,提高學科教學的有效性,吸引更多的學生學習思政。第三,要加強對思政理論課的師資隊伍建設,立德樹人中的“立德”,不僅是對學生進行德育,也包括教師的師德建設[3]。樹人要先立德,而立德就是要先育魂,教師就是育魂的人,以此學校應該提高思政教師的教學水平及師德,建設一支優秀的德育教師隊伍。教師應該認識到自身教書育人的責任感以及榮譽感,樹立好自身的榜樣作用,用自身的人格魅力以及專業魅力去打動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讓學生跟著模仿。教師應該不斷創新教學形式,提高教學的有效性,能夠不斷豐富理論教學內容及體系,不斷擴展學科建設的方法和視野,提高思政理論教育效果,提高育人水平。德育工作者除了學科教師之外,還包括輔導員、團委、黨支部、學生處等,這些人員也需要加強建設,在他們中貫徹立德樹人的理念,讓學校內各部門的工作都能和思政教育相結合,加強對他們的培訓力度,增強他們實施德育的能力,要堅持創新德育工作方法,讓學生能夠主動積極的接受德育教育。
結束語
綜上所述,立德樹人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不斷堅持,注重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在德育中的主要作用,學校應該重視思想政治教育,培養學生德育的同時,建設師德,將立德樹人滲透在思想政治理論教育中,在各專業課程中挖掘有效的思想政治因素,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趙立宏,凌明亮.創新德育體系,推動高等教育發展[J].黑龍江教育,20xx(9)
[2]陳婕.略論新形勢下高校共青團思想教育陣地建設[J].徐州教育學院學報,20xx(9)
[3]黃里青.新時期職校開展德育工作探析.[J]廣西教育,20xx(11).
立德樹人論文8
所謂立德,即樹立德業,出自《左傳·襄公二十四年》;所謂樹人,即培養人才,出自,《管子·權修》。立德樹人即指樹立德業,以培養人才。
德育的重要性早在《論語》中已有提到:“行有余力,則以為文”。尹氏曰:“德性,本也。文藝,末也。窮其本末,知所先后,可以入德矣。”人的品德修養就是從日常生活的細節中體現出來的,而學生的日常生活更多地接觸無非是家長與教師,由此教師在立德樹人時擔上了舉足輕重的角色,尤其是農村教師。
農村學校的學生家長很多都沒有正確的教育方法,他們依然奉行“黃金棍下出好人”的老傳統,他們中的大部分家長自己做著一套,卻要求自己的子女做著另外一套,這種“說一套做一套”的教育方式很難為孩子樹立好的榜樣,在農村,德育的重任自然而然也落在了教師的肩上。
作為班主任論教師又該如何立德樹人,為孩子們做好榜樣,使孩子們養成正確的三觀,從而貢獻社會呢?
第一,立德樹人,必須引起全社會的重視。
“立德樹人”不是教師的專屬名詞,亦不是教育行業的專屬名詞。是所有教育者都必須重視的思想與理念。只要是社會的人便是有資格作為教育者的。只有當引起全社會重視時,“立德樹人”才可以長久地生存下去,才可以成為教育舞臺的主角。
第二,必須具備奉獻精神、敬業精神。
作為一名教師,首要即是具備奉獻精神與敬業精神。我們必須將自己的教育工作當作事業來對待,把自己的事業融入于自己的愛好中,每一次的工作都會當作是一次精神的娛樂。當我們的教育工作成為我們的精神娛樂時,我們會便會無怨無悔地投入。當我們每一次面對學生,每一次面對家長,每一次面對社會,才會心無掛礙。
第三,具備獨特的.魅力素養。
其一,作為教師應該具備完善的人格魅力,這是整個教師素養的靈魂所在。教師的言行舉止會在不經意間感染他的學生,使其在耳濡目染培養完善獨立的人格。農村學生不比城里學生,可以生活在一個素質相對較高的學習環境,他們大
部分跟著爺爺奶奶長大,接受著爺爺奶奶那一輩的思想,唯有靠老師來影響他們。 人格魅力主要包括品德、才學、風度三方面。然而教師人格魅力的完善又非一日之功,需要長期的實踐與磨練練就,這對年輕教師來說是一種考驗。
其二,個性魅力是德育的關鍵。獨特的魅力是需要思考需要時間來培養,作為班主任論教師不但要擁有自己獨特的人格魅力,還應該因地制宜,根據當地的風土人情、風俗習俗靈活的展現自己的人格魅力,切不可鋒芒太露而使家長鄉眾對教師產生反感心理。
其三,教師的形象魅力極其重要。培根曾經說過:“良好的形象是一封‘介紹信’”,如果要自己的學生以自己作為學習的榜樣,除了由內而外的人格魅力以外,還需要良好的形象氣質,我能想象到,一群小學生是絕不喜歡自己的老師不修邊幅的樣子。一位老師不修邊幅在大學校園里可以說是特立獨行,然而在小學校園里可能就不叫特立獨行了吧。單純的小學生們也難以想象出一幅“邋遢”的樣子怎么可以是自己的老師呢,家長也未可放心吧。
第四,立德樹人需要踐行,而非紙上談兵。
教師要為學生做好榜樣,更重要的是身教不是言傳。空洞的說教一是小學生無法也無能力接受,二是作為班主任論生接觸的事情少,如何塑造他們獨立的人格,如何對他們進行情感教育都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學問。無論你是班主任還是任課老師,無論你是文人學科的老師還是理科老師抑或是藝體類老師,都應將立德樹人貫穿到自己的教育教學中,始終如一的踐行于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切不可表里不一,孩子的洞察力是相當強的,不要以為他們不說,就代表他們不懂,也不要以為他們說了,就代表他們“傻”。
第五,“立德樹人”是一個系統,不是教師的個人標簽。
立德樹人,讓每一個孩子成為有用之才。單憑一線的教師是完全不夠的,“立德樹人”需要環境,需要一個完善的系統。我們的孩子成長在校園中,那么學校就應為“立德樹人”做各方面努力,上至學校領導,下至學校職工,哪怕是校長、書記抑或是一位掃地的阿姨或是看門的叔叔,都應具備起碼的品行,使孩子生活在一個素質較好的環境中。
立德樹人,是教師的使命,尤其是我們班主任論教師。立德樹人,任重而道遠,需要全社會一起努力。
立德樹人論文9
教師的職責是教書育人,正所謂“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但“育人”是“教書”的前提。作為教師,我們要培養學生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這里的“德”便是指“品德”。在“德智體美勞”中“德”字為先,說明要教學生先學做人,后學知識。那么,怎樣“育人”呢?這便涉及到師德。
近年來,教師隊伍中出現了一些不和諧的音符,如擅離職守、體罰學生、校園暴力事件等,令人觸目驚心,這值得我們教育者深思。怎樣杜絕這些現象?唯有靠師德。師德是教師人格特征的直接體現,是教師的道德靈魂。只有具備良好的師德,才能真正做到“育人”。因此,教師要時刻以“德高為師,身正為范”提醒自己。而要樹立擁有良好的師德必須做到以下六個方面:
一、愛崗敬業,關愛學生
教師這個行業是最神圣的職業之一。每位教師都應該忠誠于教育事業,“俯首甘為孺子牛”,為祖國的教育事業奉獻自己的一切力量。在實際工作中,要兢兢業業,勤勤懇懇,不圖私利,甘做蠶燭。師愛是教師必須具備的美德,我們要關心愛護全體學生。高爾基說過:“誰不愛孩子,孩子就不愛他,只有愛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只有熱愛學生,得到學生的尊重與信任,才能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從而順暢地搭建起教育教學的橋梁;只有熱愛學生,才能去關心他們的成長,才能去教書育人,才能引導學生走向成功之路。即:一切為了孩子,為了一切孩子,為了孩子一切。
二、以身立教,為人師表
教師的道德素質比教師的文化素質更為重要,良好的師德是教師人格魅力的體現。教師就是一面明鏡,學生是教師的影子。我們的言行舉止時時刻刻地影響著學生。要求學生做到容裝端正,自己要身先士卒,做到儀表樸素,莊重自持;教育學生要勤儉節約,我們就不能鋪張浪費。專業教師通過“言傳”來傳授知識和技能,通過“身教”來育人。教師的理想追求、思想情感、言行舉止、職業道德等,都對學生具有熏陶和潛移默化的影響,這些因素往往像種子一樣在學生心中生根發芽。它的作用雖然表現得潤物細無聲,卻對學生有著極其深遠和巨大的影響。
古今中外無數事例證明,育人單憑熱情和干勁是不夠的,還需要以德立身,以身立教。在“以身立教”這方面,我們要向魏書生老師學習,他以滿腔熱情的工作作風和樸實無華的崇高品質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學子。
三、不斷充實自身的正能量
教師的學識和教學水平是教師在課堂上另外一種人格魅力的體現。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曾說過:“學生可以原諒教師的嚴厲、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是不能原諒他們的不學無術。”所以,教師要不斷進取。平常應多看書,多學習。課余時間參加一些業務培訓,密切關注現代科學的發展變化,吸收先進的教學理論,及時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只有孜孜不倦地學習新知識,才能成為一盞明燈,為學生照亮前程。
四、胸襟廣闊,寬宏大量
對于學生所犯的錯誤,我們應當常懷一顆寬容之心。寬容就是寬厚和容忍。畢竟“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寬容是一種美德,是一種境界。所以對待學生的錯誤,教師不能動怒,要耐心分析造成學生錯誤的原因,引導他們認識錯誤,積極改正。多年的教育經驗使我明白了:一個人寬宏大量,身邊的人都會受到影響,被他這個德行所感染。愿意信任他,親近他,甚至與他分享心中最愉悅的故事,而他自己也將會收獲真誠的回報。
五、用師愛凈化學生的心靈
馬克思說:“只有用愛才能交換愛,只有用信任才能交換信任”。孩子的成長需要愛,而愛孩子除了關心愛護,尊重他們的人格之外,還要與學生產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鳴。這就要求我們平時應該多與學生保持交流,了解他們的心理變化,用公平公正的'眼光正確地看待他們,多傾聽他們的意見,給他們營造和諧的環境,喚起他們的自信。讓每一個孩子都學會做人,戰勝自我。我們只有用愛心、誠心和耐心去撥動學生的心弦,才能彈奏出一曲動人的、優美的樂章。
六、廉潔從教,無私奉獻
奉獻是什么?奉獻是羅隱的“采得百花成蜜后,為誰辛苦為誰甜”;奉獻是龔自珍的“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教師要有這樣的奉獻精神。“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陶行知老先生曾用這句話來高度概括了教師無私奉獻的精神。我覺得,“奉獻”還是把自己擁有的東西心甘情愿地獻給別人。作為新時代的人民教師,應該用自己一顆摯熱的愛心去了解學生,關心、愛護他們。像蠟燭、粉筆那樣的無私和偉大,在自己的崗位上做出最大的貢獻。當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我們應毫不猶豫地伸出援助之手。我們不圖什么回報,只是希望自己的汗水能滋潤一寸土地,這樣就足夠了。等到有一天真的“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也會是“遍地鮮花朵朵開,桃李芬芳滿天下”了。
總之,立教師之德,即要以德立身,以德執教,以德上崗,以德服人,才能立“人類的靈魂”之德。只有立德樹人、以身立教才能更好地完成社會賦予我們的神圣使命,培育出更多優秀人才,從而圓滿地實現我們的“中國夢”
立德樹人論文10
摘要:政治教學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更需要通過德育的滲透達到立德樹人的教育目的。具體方法是需讓教師充分地做到以身作則,發揮模范帶頭作用;要充分立足課本教材;豐富教學形式,讓教學具有吸引力與感染力,從而有效地提升教學效果。
關鍵詞:政治;立德樹人;實踐
在我國經濟得到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民眾精神層面道德品質卻有下滑的趨勢。在政治教學中注重立德樹人則是更好地做好德育滲透教育,讓人們在新時期社會形勢下,能夠通過思想的規整來促進社會進一步的發展。全球化的發展導致個體也將受到多方面的沖擊,對于生而言也需要有更高的思想道德素質追求,從而適應社會的發展與市場人才的需求。
一、注重教師自身行為的約束與榜樣作用
在政治教學中滲透立德樹人的理念。首先需要教師自身做到該原則,這樣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教師在一定程度上會因為其居于教學的領導地位而讓其行為舉止的影響力放大,甚至成為學生在道德方面的首要參照方向。因此,教師需要充分意識到自身的'模范帶頭作用,需要較好地約束自我不良行為,認真地踐行德育有關內容。教師要不斷地吸收新知識新文化,不斷地豐富自身內涵,從而達到引導學生的目的。學校方面需要注重師德培養與氛圍的搭建,讓教師在日常行為中更好地規范自己,在人才引入中要更加注重師德的考核要求。在日常課堂教學中,要結合課文內容談談自身的人生體會,例如,政治教學中會涉及個人價值觀的樹立課程,要充分地讓學生意識到個人的發展需要,自己的辛勤的積累與努力的付出,要懂得約束自己,而不是一味的任性,要珍惜生活,了解他人的辛苦付出,懂得感恩。這些才能讓自己立于世,讓個人擁有更和諧的生活環境。要充分地尊重他人,從而才能獲得他人的尊重。此外,在日常學習生活中教師要多關愛學生,在對學生的贊賞和評價上不能一味地追求成績,要讓學生意識到自身的道德文化水平對個人綜合素養的重要性。要鼓勵學生互相幫助,建立友好和諧的師生與同學關系。要以身作則,做到對其他學生與教師尊重,從而讓學生得到感染與引導。在日常教學中要多贊許道德優秀者,對于缺乏道德的行為要進行批評,無論對方成績如何優秀。同時要讓學生意識到道德的缺失會讓個人受到社會的不認可,甚至舉步維艱,讓學生注重對個人道德的修養。具體的道德方面較為廣泛,例如誠信、友善、尊重、勤勉等多方面。
二、充分挖掘課文教材
政治教學的教材中本身就具有較多的德育內容,其中以馬克思主義為主要教學主體內容的教材開展德育內容較為便捷。每節課程的開展在一定程度上都可以引入社會現象與個人的人生體會,這樣就可以輕易地滲透德育有關內容,因為德育關乎到生活各方面內容,只要社會發展,存在人類活動就會有與德育相關的問題。例如市場經濟中有關乎誠信與合作等內容,政治活動中可以涉及到不同階級之間的尊重與關愛,社會文化與精神文明等層面教學中則包括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滲透,這些都可以與立德樹人有關內容相關聯。例如在我國國旗的設計上,一顆大五角星與四顆小五角星,代表不同勞動人民圍繞著黨的領導一同發展共存,代表了對不同勞動人民的充分尊重;紅色則代表著國家的成立,革命的成功是千千萬萬民眾的鮮血換來,作為每個民眾個體需要充分的珍惜革命成果,珍惜當下的生活。
三、豐富教學形式來提升教學效果
政治教學中要想滲透立德樹人理念,需要不斷地豐富教學形式,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升教學效果。在教學形式上,可以通過播放視頻素材與課外信息資料,也可以開展辯論會、演講競賽、情境模擬、小組討論,或者開展有關主題調查報告等多種方式,這樣能有效地規避傳統書本照本宣科教學的弊端。例如可以圍繞社會中道德問題做辯論選題,選題情境可以選擇在紛繁復雜的社會情境之下,每個人應該自掃門前雪,還是多伸出援手去幫助他人,這從遠古到如今都是一個較具有爭議的話題,甚至代表著古代圣賢的不同觀念,其中蘊含了較多的道德話題,同時具有較強的辯論條件;可以開展演講競賽,話題可以是當下社會各種道德缺失的問題,例如倒地的人被車輛碾壓兩次而沒有人去阻止或者幫助,老人倒地沒有人敢伸出援手幫扶。面對這種問題,學生如何在不傷害自己的同時去幫助他人,這是一種智慧,也是一種道德的體現。可以進行情境模擬,讓學生演練遇到道德疑難問題時應如何處理,考驗學生的道德水平與應對智慧;可以開展視頻教學,通過具有生動感的影視作品,來表現生活中道德問題的處理應對,讓學生從中獲益;可以在課堂中多講授社會熱點問題,讓教學與實際生活緊密相連。政治教學中德育教學對未來人才培養至關重要。未來是綜合素質的競爭,而不僅僅是技術與知識的競爭,精神層面的高低直接影響了一個人的成就高低。
參考文獻:
[1]朱麗梅.關于政治教學德育問題的思考[J].科學中國人,20xx,(7):421-421.
[2]安路艷.淺析政治德育教育教學[J].讀書文摘,20xx,(14):338.
[3]楊佐忠.淺談政治德育教學[J].速讀(上旬),20xx,(8):155-155.
立德樹人論文11
在我們這個泱泱大國里,每個人都有夢想,但是誰能把夢想變現實呢?這下我來跟你談談實干的作用。
每人都有夢想,比方說我也有夢想,我夢想過我長大以后是一位讓人敬重的人,而不是什么亂七八糟的小混混,夢想也只是夢想,夢想如你不現實也只如吹泡泡,夢想與現實當中有很遠很遠的差距,夢想你可以閉起眼睛做做夢,但是要讓夢變現實很難很難,要毅力,恒心。
從夢想就想到了實干,實干是讓你把你想的幻想實現,比方說:你要考前三名,那你就要努力的實現,由于夢想是勝利的第一步,實干是其次步,假如你說我去干什么事,我肯定去做,但肯定要堅持究竟,實干從夢想開頭,你要做一位科學家,那你做成了,那你就做勝利,你看看人家名人多好說到做到,我們也要想到做到,實干就是這樣。
勝利就是你所實現的,實現的就是你所把夢想變實干變勝利,這就是你所表現出來的,你看看把夢想變成你所做到的.,你實現的事就是你打造出來的,比方,你在路邊把一片好地變成了一家超市那你肯定被人艷羨。
最終,我們就得出了一個重要理論,首先要有夢想,再加上自己的實干,或者一個團隊的實干,歷經一段艱難歲月,終取勝利的旗幟。
立德樹人論文12
十八大報告中明確提出,教育是民族振興和社會進步的基石。要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師德水平和業務能力,增強教師教書育人的榮譽感和責任感。何為立德樹人呢?立德 立:樹立。德:德業。樹立德業。立德出處:《左傳·襄公二十四年》:“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 孔穎達 疏:“立德,謂創制垂法,博施濟眾,圣德立于上代,惠澤被于無窮。” 三國·魏·李康《運命論》:“若夫立德必須貴乎,則 幽、厲之為天子,不如仲尼之為陪臣也。” 清錢謙益《戶科給事中孔吉授徵仕郎》:“夫給事中在帝左右,古多用履素立德者為之。”樹人是人才、培養人才的意思。出處:《管子·權修》:“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例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樹:培植,培養。比喻培養人才是長久之計。也表示培養人才很不容易。立德樹人(自身)樹立德業,給后代做榜樣,培養人才。那在新時期如何如何做一名立德樹人的教師呢?
一、樹立高尚的師德,師德是教育者的靈魂
常言說,立人先立德,樹人先樹品。鑒于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對應關系,“立德”,既有對教育者——教師的要求,也有對被教育者——學生的要求。具體來說,“立德”對教師的要求是立師德,“立德”對學生的要求是立學德。立德樹人,首先要立“師德”。“師德”是教師素質的靈魂,即“師魂”。它是教師的職業道德,是教師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從事教育活動中必須遵守的道德規范和行為準則,以及與之相適應的道德觀念、情操和品質。但“師德”作為教師的基本職業道德,卻不是一般的職業道德,教師勞動的示范性與創造性特點決定了師德不同于一般道德的特殊性。愛崗敬業、作為一名教師,必須要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具有較高的人格魅力。教育家陶行知曾說過,“德者師之魂。”教師是學生崇拜和模仿的對象,教師只有以身作則,才能有效引導學生怎樣去做人和學習。教師必須“立德樹人”,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吸引打動學生,提高學生的學識和修養,這是教師工作的最終目的。學高為師,身正為范,這是對教師職業特征的概括,也是對現代教師人格塑造的要求。關愛學生,刻苦鉆研、嚴謹篤學,勇于創新、奮發進取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我認為要做一名好老師,教師的專業知識是教書育人的資本,是將學生培養成才的必備條件,是教師必備的業務素質。,淡泊名利、志存高遠,實際上就是教師和教育工作者要立的“師德”。
二、熱愛教育,教育是愛的事業
著名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陶行知先生“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是他對教育的愛的理解;著名教育藝術家李燕杰教授曾深有感觸地說:“一切好的教育方法,教育藝術都產生于教師對學生無比的摯愛之中”。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均在學生的監督之下,并對學生的道德行為習慣的形成產生極其重要的`影響。 愛是教育的動力。愛學生能激勵教師個體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學之中,去實現自我的人生追求。教師愛學生才會贏得學生的尊敬與愛戴,同時教師從學生的尊敬與愛戴中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進而引發教師職業道德的升華。
三、尊重學生,做學生的良師益友,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
有些教師認為,只要自己課講得好,學生就能學得好,其實不然。心理學揭示的規律告訴我們,愉悅的情感體驗可以使學生感知敏銳,思想活躍,積極向上。古人云:“親其師,信其道”。即讓我們每一位老師保持一顆平常心,保持激情,做好花的事業,少生氣,少抱怨,快快樂樂的去面對,努力去適應環境,適應社會。“用平平常常的心態、高高興興的情緒,去做平平凡凡的工作。” “眼睛向內,敬業奉獻,提高素質,超越自我。只有學生在情感上比較親近老師時,對老師傳授的知識才會樂意接受。由此可見,教學是否成功,離不開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若教師不了解學生心理需要,不和學生進行情感溝通、不去傾聽學生們的心聲,而是一味指責,會使學生對老師產生嚴重的抵觸情緒,影響雙方的教學活動。只有把學生當做朋友,與其交心談心,才能讓他們接受你的教育,獲得教育的成功。教師要尊重學生,不使用粗暴的態度,不隨意呵斥學生,這樣就會使學生感到教師是可親可敬的。學生的精神上沒有了束縛,必然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學生的積極性越高,教學效果就越好。如果我們在課堂上或者在輔導學生的過程中,失去了耐心和對學生的信賴,我們出口傷人的可能性就會增加。盡管我們事后恢復了正常,但我們的教育對象(學生)卻可能無法恢復,師生間的關系可能無法再恢復如初了。如果我們信賴學生,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使學習充滿無拘無束的氛圍,就可以使學生獲得愉悅的情感體驗,方能使師者樂教,學者樂學。但如果我們缺乏可信度,學生就會想方設法和我們對著干,自然難易取得預期的教育教學效果。因此,不要做出傷害學生的舉動,當一名優秀的教師,需要和學生們相互信賴。
四、一視同仁,善于贊美。
童第周說過:“我并不比別人笨,別人能做到的事情,我一定能做到”!教師要相信每一個學生都有他的特長,都有閃光點,都可以取得成功。一個學生有不足,并不意味著他沒有長處,教師要善于捕捉、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以此長激彼短,爭取迎頭趕上。成功的教師尤其理解贊美的力量。作為教師,花時間尋找問題、指出錯誤、盯著過失實在是很容易的事。但是,成功的教師應想方設法發現學生的正確行為,知道如何贊美他們,促使他們做正確的事情。 平等地對待班里的每一個學生,使他們都能感受到教師對他們的愛。使他們的內心都萌發出追求成功的欲望,從而轉化為追求成功的信念,絕不因過去的錯誤而否認今天的進步,要適時、適地、適度地予以褒獎,促使他們在原有的基礎上不斷提高認識,讓激勵發揮重要的作用。
五、大度包容,潤物無聲。
在學習的過程中,每個學生或多或少都有可能會犯錯誤。那么作為教師,應該如何面對學生的錯誤呢?有些教師可能是不問青紅皂白,一陣疾風驟雨,他們不允許學生有任何的異常行為,如果有的話那就是對自己權威的挑戰。在這些教師的心目中,自己是課堂的“主宰”,學生只有無條件地服從,如果聽到或看到有不同的聲音或行為,那都視為錯誤,都是不應該發生的,都是應該嚴厲制止的。其實這種做法并不利于問題的解決。因為簡單粗暴地“教育”,學生從心底是不會接受的,甚至會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如果上課既要學生們迅速進入狀態,又讓他們感覺不刺耳,對于不只是一個同學有問題時,現在大多數孩子都是獨生子女,有缺點也不讓別人說,你一說他就毛,有一次在歷史課上程濤在跟同桌說話,當時我說了他幾句,他就坐在位上小聲嘟囔著,一百個不情愿表現在臉上,我走他跟前讓他到教室外面去,讓他冷靜了一會就問他,是不是我批錯了,他說沒后,就問他那你為什么有一幅要把老師抱起來從樓上扔下去的架式啊,他一聽這話笑了,說當時你一批我,我心理接受不了,所以會那樣。然后我跟他講了應該勇于接受錯誤,改正錯誤而不是消極的抱怨。一件問題就這樣解決了。公平公正地處理班中的每件工作,讓學生們信你服你。在每年的三好學生、這樣公平學生們從沒怨言,這樣做學生們能不愛戴你嗎?讓學生們信任你愛戴你這也是家長尊敬你的前提,學生們如果對你崇拜有加,他必然回家會說你的種種優點,無形中增加了你在家長心目中的形象。教師應該學會與每一位家長交流,讓每位家長都能感受教師的關注或重視。
六、巧妙發揮語言藝術的魅力。
教師在跟家長交流中,雙方難免會談到孩子的缺點,這時教師就要巧妙使用語言。首先,要先揚后抑,即先肯定孩子的優點,然后點出不足,這樣家長就易于接受。其次,要避實就虛,即不要一開始就切入正題,待家長心情趨于平靜的時候再自然引出主題,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起始于辛勞,收結于平淡”。這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的人生寫照。但是,我們既然選擇了這個職業,就會無怨無悔,默默奉獻。當清晨走進校園,面對一個個標準的隊禮,一聲聲清脆的“老師早”;當走進圣潔的課堂,看到一雙雙渴求甘霖的雙眸,一顆顆等待塑造的無邪的心靈;當課間跟孩子們泡在一起,看到一個個生龍活虎的身影,一張張天真慈祥的笑臉――又是那么激動,那么滿足,終而丟不下九月的承諾,離不開那笑靨的花朵。立德樹人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任重而道遠新時期下教師的責任尤為重大為了學生的明天讓我們每一位老師保持一顆平常心,保持激情,做好花的事業,少生氣,少抱怨,快快樂樂的去面對,努力去適應環境,適應社會。“用平平常常的心態、高高興興的情緒,去做平平凡凡的工作。” “眼睛向內,敬業奉獻,提高素質,超越自我。做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
立德樹人論文13
1、著眼課程教學滲透,不斷增強德知
德知是認知層面德育,學校德育傳授是關于道德知識。學生大部分時間都是在課程教學中度過,各科課程教學與學校德育緊密聯系。因此,德育工作只有滲透在各項課程教學中,融入學習中,才能不斷增強學生德知。完善學校德育課程體系建設,使學生能夠掌握內容豐富、結構合理德育知識。學校德育課程不同于一般德育工作,不同于一般專業課程教育功能,是對青少年學生進行道德教育主渠道。在德育課程體系建設上,首先應依據學生思想品德形成特點和規律,對不同年級學生,要準確規范各年級德育目標,科學設置德育課程內容,形成由淺到深、由易到難、有機統一大中小學德育課程體系。
其次,學校德育課程體系建設應隨著社會變化發展和教育最新理念而做出調整,始終要關注社會價值取向,使社會倡導德育價值觀進課程。德育課程內容要堅持科學性,具有針對性,符合時代性,使德育課程結構不斷優化。把德育滲透在各學科教學中,使學生在各科學習潛移默化中能接收到德育知識。僅僅依靠德育課程來教育青少年學生,領域太局限。通過把德育滲透在各學科教學各環節中,體現在育人全過程中,才能使學生對德認知更深刻。這就要求積極探索和創新課堂教學形式,大力推行“學科教育”。
“學科教育”針對“只教書不育人”、“育分不育人”問題,讓教育回歸本質,實現知識、能力培養與價值觀培育有機統一。學校教育,應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在展開德智體美勞各方面教育過程中,應把德育寓于智育、體育、美育、勞育中對學生進行教育。對于社會最新德育價值理念也應進入智體美勞各科教材中,進入各科教學課堂中,這樣才能使這些道德知識進入到學生頭腦中。在各學科教學中,還應遵循學校德育規律和青少年成長成才規律,適應社會發展要求,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深入挖掘學科本身所蘊含價值觀念和道德內涵,把德育內容融入在教育教學各環節中,提高學生綜合素養。青少年學生掌握了道德知識,但他們未必對這些道德知識有內在認同感,或者未必會按照這些道德知識去規范他們言行。這就需要在學校德育工作中不斷增強學生德識。
2、注重師德培養育人,不斷增強德識
德識是認識層面德育,從德知到德識,這必須經過學生內化,特別是情感性認同,才能有意義。立德樹人,先要立師德。師德是一切教育工作者應遵守道德規范和行為準則以及與之相適應道德觀念、情操和品質。落實立德樹人任務,注重師德建設是其內在必然要求。培養品德高尚教師隊伍,才能育出有德識學生。
在教育教學中,教師應熱愛學生,教書育人,不斷增強學生德識。貴為人師,應以德為先。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應始終堅持愛崗敬業,為人師表基本原則。要始終關愛學生,關心他們學習生活。以心換心,學生也會形成尊師好習慣。在教學中,教師應認識到,不僅僅是在教書,關鍵是要怎樣育人。如果脫離了飽含情感、態度、價值觀具體而生動教育,課堂教學就只能停留在知識層面,育人效果會大打折扣。
在特定教育教學情境中,應貫穿特定德育內容和教師良好情感、態度、價值觀,注意以境育情,以情育情,通過調動學生情感認同,來增強學生德識。師生應形成一種相互學習、相互尊重新型和諧關系。在和諧師生關系中,教師要發揮主觀能動性,教師真誠相待、熱情鼓勵、耐心幫助,用師愛溫情去融化學生“心中堅冰”,讓他們在愉快情感體驗中接受教育,從而增強德識。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以高尚人格感染人,不斷增強學生德識。以身作則是師德之必然要求。至圣先師孔子,非常重視“為師”之道,提倡以身作則,其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并以“以身立教”貫徹一生,終成“萬世師表”。現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明確提出教師應當“以身作則”,以“教人者教己”。其以德立教、以身作則教育實踐,而被宋慶齡譽為“萬世師表”之楷模。在日常工作中,教師以身作則,首先要正己,這樣才能更好地言傳身教。因為,教育樹人,在學生心中,教師不僅是知識傳播者,而且也是學生行為示范者,教師一言一行都對學生各方面產生影響。而這種影響是“任何教科書、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懲罰和獎勵制度都不能代替一種教育力量”。
因此,教師只有以身作則,正人先正己,發揮良好言傳身教作用,讓學生心生敬佩之情,才能很好地用自己人格去造就學生美好人格。在平時生活中,教師需要從小事做起,從自我做起,率先垂范,作出表率,以高尚人格感染人,以整潔儀表影響人,以和藹態度對待人,以豐富學識引導人,以博大胸懷愛護人。另外,教師在教書育人中要模范踐行陶行知先生“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崇高精神,守得住清貧,經得起誘惑,自覺抵制社會不良影響,給學生做好榜樣。只有通過強師德,塑師魂,打造一支高素質教師隊伍,才能增強學生德識,更好地樹人育才。學生德知通過德識內化和情感認同過程,形成德行。個體德行,可能由于個體自身內在因素,通過德識指導自己德行,產生自覺行為;也可能由于組織、社會外在因素,外界規范誘導自己德行,產生被誘導行為。不管是來自于哪種因素影響,個體表現出了一定德行。因此,展開道德實踐很重要。
3、強化德育實踐活動,不斷增強德行
學校德育實踐活動是指學校為了培養學生良好品德,針對學生道德水平實際開展各種直接和間接德育工作實踐活動。德育實踐活動是學校德育載體,學生德行養成、發展、成熟,是在參與德育實踐活動中主客體互動中逐漸建構。
在參與德育實踐活動過程中,能不斷增強其德行。在校園文化活動中,可以舉辦一些德育實踐活動,吸引學生參與豐富有趣德育實踐活動,從而養成德行。德育實踐活動具有明確目性,是圍繞著樹立學生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養成高尚思想品質和良好道德情操而展開。使學生能真實、生動、活潑地參與到德育活動中去。這種活動是一種交互性過程。教師圍繞一定德育目標而組織活動,學生通過親自實踐,在活動中產生一定情感體驗,并逐漸規范自己行為。把從課程中獲得德知,形成德識,再通過實踐就有了一定德行,并在生活中嚴格要求自己,逐漸形成自己德行習慣。在課余時間里,組織學生參與社會公益活動,使學生不斷養成德行。學校德育應放開視野,使德育走向生活。社會公益活動是生活化德育重要途徑,也是學生德育實踐活動重要方式。教師或家長在課余周末或暑假里,可組織學生去參加社會公益活動。社會公益活動以團結友愛、真誠互助、弘揚人間正氣、樹立時代新風為出發點,通過開展關愛自然、關心他人、關注社會各種活動,來實現品德和諧。在參與社會公益活動過程中,學生通過親自實踐,在活動中與他人交流,逐漸學會文明有禮、團結友愛、遵守紀律、樂于助人;在活動中通過做事情,逐漸學會要有耐心、有責任心、有恒心,才能把事情做好。在社會公益實踐活動中,學生可以把在學校學到德知,內化德識,外化為持續德行。
學生從德行到德性,是對德更高升華。德性沒有外在因素強迫,也沒有內在因素強迫。德性表現出來是一種“發乎心”、“形乎外”道德素質。它與生命融為一體,不因時空、環境變化而變化,這是最高層面道德素質。而德性提高不是靠教師傳授,而是需要學生去體驗,去感悟,去反思,需要學生自主構建。
4、推進文化傳承創新,不斷增強德性
學校德育要增強學生德性,使學生達到最高道德素質,就應推進文化傳承與創新,在發揮學生主體性中增強學生德性。學校德育在傳承優秀傳統道德文化過程中,吸取民族精神養料,引導學生自我教育,養成良好德性。中華文明在悠久歷史過程中形成了博大精深傳統文化,特別是傳統道德文化在當今仍然顯示出強大生命力和充滿時代意義道德價值。
立德樹人價值理念是傳統道德文化中優秀精粹,對正處在成長時期學生能起到很好引導作用。通過自我教育,使自己明德、修身。首先要注重道德修身,使學生學會做善人,學會做好事。儒家思想中提出了“仁者,愛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待人之道;“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修己處事之道等。中國傳統道德文化中“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愛國情操,“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救世情懷,其“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精神狀態,能磨礪學生意志,鼓勵學生繼承先輩志向,勇挑重任,使中華民族始終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應引導學生在這些傳統道德文化價值觀念感召下去體驗,反思自己差距,將這些道德品質融入自己生命中,自覺自愿地去行動,不斷養成良好德性。學校德育應在推進文化創新成果中吸取時代精華,引導學生自我教育,不斷增強德性。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以文化自覺自信進一步推動文化創新,取得了豐碩成果。黨十七大報告明確指出,要“確實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轉化為人民自覺追求。”
黨十八大報告進一步指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興國之魂,決定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方向。要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學習教育,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凝聚社會共識。”立足當下,開創未來,學校德育應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指導,扎扎實實地實現學校德育工作理念進一步創新。
這是學校德育工作者應當負起責任。學校德育工作者應引導學生結合時代社會需要,自覺地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到自己道德素質中,通過深刻領悟,不斷形成良好德性。
立德樹人論文14
摘要:通過多層次多形式培訓在職教師;教師到企業頂崗實習;聘請企業骨干到校任教;注重實習基地的運用;積極提供技術服務;加強教科研工作等多種途徑能積極幫助中職學校“雙師型”教師培養,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
關鍵詞:中職教師;培養;專業化
中職教師不僅能夠承擔課堂教學,而且能夠指導學生實踐學習,職教教師不僅要有基本的專業知識,掌握基本教育方法,而且要有課程開發能力,以及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職教教師只有掌握了最新的專業知識,才能使培養的學生適應社會,適應職業。理想的職教教師所具備的素質應有以下幾個方面:專業精神、專業道德、專業知識的能力、職業教育的專業能力、人際關系及技巧的能力等。總之,職教教師不僅要有良好的專業理論知識,并且還應熟悉本專業的實踐教學,能夠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所以對職教教師的發展,提出了“雙師型”培養的要求。
對于中職教育質量的高低,中職教師扮演著重要角色:從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到職業態度培養,從傳授知識到技能訓練,中職教師都傾注了辛勤和汗水。《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xx-2020)》明確指出,職業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會,著力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職業技能和就業創業能力。
但目前,大部分中職學校,特別是農村中職學校教師都是缺編的,尤其是專業課教師。由于諸多原因一時還難以改變這種狀況,面對這一現實情況,為應對專業課教師緊缺的矛盾,所以我們應更正基礎課教師不需要專業實踐知識的觀念,處于基礎階段的基礎課教師在完成基礎課程講授的同時,應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既要擔任一定的專業課學工作,也應該成為學生就業的第一引路人。但這些擔任基礎課教學的教師正是缺乏專業課知識。而一些剛參加工作的年輕專業課教師,雖然他們專業理論較為扎實,動手能力較強,但他們都不具備教師任職資格。沒有基本的教學理論指導,教學基本功一般,對教育規律和職業教學要求理解不夠,課堂教學管理能力和態度一般,難以符合提升教學質量的要求。
鑒于以上問題,于是培養適合中職教育的“雙師型”教師的工作就顯得必不可少、迫在眉睫了。那么怎樣才能更有效地進行“雙師型”教師培養,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呢?
一、多層次多形式培訓在職教師:
重視加強對中青年教師的培養和培訓。
1、學校要重視每一次“國培”、“省培”的機會。在學校挑選優秀中青年積極參加,并給他們下達明確的培訓目標和任務。培訓結束返校后要及時召開培訓座談會,召集相關專業的.教師進行座談交流。
2、在授課技法方面,可以采用名師導學的方式,名師可以是學校聘請的學科理論專家或技術人員,也可以是本校該領域有特長的教師。通過這種模式,在某方面教育有需求的教師跟隨名師學習,可以作為教學助手,在學習和協作中豐富知識提高能力。
3、在實踐技能方面,選派中青年教師到企業掛職頂崗鍛煉。由學校在專業課教師中選派中青年教師以脫產或半脫產形式,直接在合作企業掛職鍛煉,支持鼓勵教師在企業獲得行業資格證書,以全面提高教師的“雙師”技能。
二、校企密切進行科技合作和開發
學校應采取積極措施鼓勵專業課教師走出學校,面向企業,面向生產,隨時與企業保持業務和信息的聯絡。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允許教師個人自由利用閑暇時間深入企業,積極參與企業的生產、研發工作。充分利用學校資源,參與企業的員工培訓及產品客戶培訓,以此使專業課教師及時獲取行業企業信息,并使之及時開展課題研究,讓學生能夠學到最新知識信息、管理信息,從而有效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
三、教師到企業頂崗實習
學校按計劃、有步驟安排教師進入企業頂崗實習。教師深入企業頂崗實習,不僅為了指導實習學生在企業正常有序工作,而且能夠了解行業企業的最新標準和動態,參與新產品新技術的開發與利用,同時也能學習企業的運作方式和管理模式。這樣有利于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專業知識、職業素養的培養。一方面,提高理論應用于實際能力,開闊教師眼界,領略先進工藝,以補充教材的滯后不足;另一方面,通過實踐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積累教學所需要的職業技能、專業技術和實踐經驗。
四、聘請企業骨干到校任教
積極從企業引進一些專業基礎知識扎實,有豐富實踐經驗或操作技能,熟習本地區、本行業情況、具備教師基本條件的行家里手、能工巧匠來校擔任兼職教師或實習指導教師。把這些“行業骨干”請進來,可以對專職教師的實踐能力起到“傳、幫、帶”的作用。讓“行業骨干”與專業教師優勢互補。學校通過招聘、推薦等方式在企業和社會聘請一些本校相關專業的“能工巧匠”,以及回聘本校在專業上有所成就的優秀畢業生來校任教,建立一支應用能力強的兼職教師隊伍。聘請本地區本行業的既熟悉專業技能,又適合教師崗位的能工巧匠到學校任教,以優化“雙師型”教師隊伍的素質結構。讓兼職教師承擔部分專業課的實踐教學,既可以彌補學校自身教師實踐能力不強的缺陷,也可以促進該專業的教師學習提高。
三、注重實習基地的運用
校外實訓基地也是“雙師型”教師建設與培養的基地。這和到企業頂崗實習不同,因為實訓基地不僅承擔學生的專業教學任務,同時承擔培養“雙師型”教師的任務。選派教師到實習基地培訓,讓教師既承擔理論教學,又承擔部分實踐工作,技能水平提高很快。
四、積極提供技術服務
充分利用學校的技術資源、設備資源、場地資源對外開展技術服務,服務對象既可以是校企合作單位,也可以是學校周邊的社區、群眾場所。服務時機可以通過學校開展的一些公益活動積極參與,也可以事先聯系相關單位進行。技術服務由教師牽頭,學生參與,這種“真刀實槍”的工作鍛煉,能夠使學生掌握職業技能,提高專業實踐能力及就業能力。教師在帶教過程中也能進一步提高實踐操作能力和組織協調能力,提高了“雙師”修養,同時也提升了學校的知名度和社會影響力。
五、加強教科研工作
提升“雙師型”教師的科研素質。教科研工作不僅能夠促進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而且是學校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途徑,學校要積極鼓勵教師撰寫論文、開展課題研究、參加各類技能大賽等活動;加強專業教師校際之間交流,搭建同專業教師校際交流平臺。通過教科研,增強教師開發能力和創新能力,提高教師的專業知識能力。
總之在“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問題上,要敢于探索,勇于創新,制定一套行之有效、操作合理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培養和管理制度,并不斷完善各項配套措施。
參考文獻
[1]袁子劍.中職“雙師型”教師典型培養路徑分析.職業教育研究,20xx,(9).
[2]王敬華.價值鏈視角下的“雙師型”教師培養研究.職業教育研究,20xx,(12).
立德樹人論文15
現在的獨生子女以自我為中心,追求吃穿,高消費,花錢如流水,擺闊成風。而且現在每個家庭為孩子花錢,比如買學習資料、買學習輔助工具、補課、學習特長等等,幾乎成了第一大消費,許多孩子享受著父母親“被扭曲的了的愛”,躺在高消費溫床上長大的孩子,最容易染上不良習慣。培根說過:“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習慣是一種無形的力量,我們不能小看它。所以學校教育一定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教師也應高度重視德育工作。尤其是班主任,更要把德育放在首位,從細節入手,從學生的一舉一動抓起,從學校生活的點點滴滴入手,去幫助和引導學生。下面結合工作實際與同仁們交流一下班主任德育的幾點看法。
一、深入了解學生基本情況,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地教育教學。
有經驗的班主任都知道,新學期接一個好班尤為重要。那么什么樣的班才算好班呢?我認為那就是班風正、學風濃,班里凝聚著正能量。一個好班的形成是與班主任的工作方法密不可分的。去年學校領導安排我教六年級,而且擔任班主任。我接的這個班在學校出了名的,以前就聽說這個班很難管。班上的學生特點突出,有四個“不好惹的”男生是一個團伙,其中一個是單親家庭,還跟我們學校的xx老師大吵大鬧過,全校“聞名”。而且班上還有兩個又高又大、打架出了名“黑胖子”,有的老師叫他們“黑塔”。女生也有一個“跋扈”出了名的`,班上的女同學都聽她的,女生們稱她“大姐大”。我接到班主任任務后,深感責任重大,頓覺身上的擔子特別重,明白班主任工作稍不適應學生就會全盤皆輸,后果不堪設想。不僅班主任工作做不好,而且學生學習成績也會下降。為了管理好這個特殊的班集體,不辜負學校領導對我的信任,我從細節入手。首先我向原班主任請教該班以前班級管理辦法,并了解全班學生的生理、心理、家庭情況,并做好記載。還向學生了解班上的“特殊”學生平常的學習、生活情況,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地教育教學。
第二、選好班干部、制定班規,在學生心田播撒正能量的種子。
在選班干部、制定班規前,我就找那些“特殊”的同學談話,詢問他們生活中是否有困難,表揚他們過去的優點,耐心地用生活中的實例給他們講正確對待善惡、美丑、榮辱、成敗、生死等等道理,指出他們過去的不足,并提出新的目標和要求,我用交心談心的方法幫助這些“特殊”學生初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并讓他們參與到選班干部、制定班規的活動中來。在班干部的選拔上,我采取自愿和民主集中制的原則,選出了同學們信任、樂于奉獻的班干部。意料之外的是“大姐大”當上了語文科代表,“不好惹的”中的一個男生當上了體育委員,“黑胖子”當上了寢室長。選好班干部后,我就對他們進行健康的情感,高尚的行為,良好的習慣,正確的評價能力的培訓,使他們嚴格要求自己,敢于擔當,在班里傳遞正能量。班規的制定上,我也充分發揚民主,但學生認識水平有限,制定的班規不一定全都合理,這就需要我們教師的正確指導。在班規的制定過程中,教師要發揮指導引領作用。班規一旦建立,人人都要遵守,互相監督,每天由值日學生專門記載,一天一公布。我對這些“特殊”學生倍加警覺注意,發現進步及時表揚,發現錯誤苗頭及時批評指正,絕不包庇和放任自流。我時時提醒他們,把他們當成成長中的人,相信“精誠所致,金石為開。”而這些特殊學生的行為轉變使班風得到了好轉。
三、開好主題班會活動,幫助學生具有共產主義思想品質。
班會活動內容以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愛國主義教育、安全與法制、講文明講道德、革命傳統教育、學會感恩等為主題。教育學生在愛祖國的前提下,去熱愛人民,熱愛勞動,熱愛科學,講究公共道德,遵守公共秩序,愛護公共財物,關心集體、關心他人,保護環境,講究文明禮貌,誠實守信,保護文物古跡。在開展主題班會時、我聯系本班學生的情況,盡可能的挖掘身邊的教育資源,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每一個學生在活動中思想受教育,行動上得到改進。例如,針對學生中有罵人的現象,我精心組織一次題為“向陋習告別”的主題班會活動。活動先借助電子白板設備,給學生播放圖片、文字、錄音等內容。向學生列舉國人在言行舉止上存在的種種陋習,再讓學生聯系本校、本班和自己的實際,說說身邊人或自己有沒有這些陋習,最后開展討論,談談自己或幫助人們改掉陋習,并付諸行動。通過主題班會活動,培養了學生良好的自覺學習的習慣:講究衛生的習慣:經常參加鍛煉的習慣:科學合理飲食習慣:熱愛勞動的習慣:講文明禮貌的習慣:自覺遵紀守法的習慣:助人為樂的習慣。
四、組織學生開展各種文體、課外實踐活動,培養學生集體榮譽感。
輕松活潑的文體活動有利于愉悅心情、鍛煉身體、陶冶情操、發展特長。在課外活動、音樂課、體育課、課余時間,我結合學校開展的“大家唱,大家跳”活動,有計劃地組織學生開展校園集體舞、經典紅歌、跳長繩等內容的練習、比賽。此外,還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全校性的文體活動,如冬季長跑、體育節、科技節、校園集體舞和演講、歌詠比賽等。以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競爭意識。在這些活動中,我班的每一個學生都在不同層次的表現和發揮自己的才能,他們在活動中既獲得成功的體驗又進一步發展了特長。我結合綜合實踐課,引導學生走出課堂,到青少年活動中心,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為學生個性的發展和潛能的發揮創作條件,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社會責任感。還開展總結評比活動,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我在班上通過開展評選“五好學生”、“優秀學生干部”、“衛生之星”、“文明禮儀之星”、“學雷鋒標兵”等樹立典型,評選時充分發揚民主,善于抓住每個學生的閃光點,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設立各種“進步獎”,“放大”后進生的點滴進步。一學期下來,我帶的班在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中均獲大獎,住宿生寢室被評為學校文明寢室,我帶的班被學校評為優秀班集體。一年下來,我任教的學科在枝江市期末統考中獲得語文質量二等獎。
總之,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德智體全面發展,德育為首。德育要改造的是學生的思想和心靈。不可能一蹴而就、立竿見影。我們要從細節入手,不斷探索德育新方法。一線教育工作者的教師,我們只有本著為國家負責、為社會負責、為我們的學生負責的精神,在向學生傳授科學文化知識的同時,注重對學生科學品質、道德素養的培養,才能最終實現對學生的“千教萬教,教做真人”的目的。“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德育工作是一項長期復雜的工作,需要我們常抓不懈。
【立德樹人論文】相關文章:
立德樹人論文08-03
立德樹人班主任論文01-31
立德樹人論文(通用7篇)04-13
幼兒園立德樹人論文01-31
立德樹人征文08-10
“立德樹人”提高教學質量教育論文09-28
立德樹人師德征文03-28
立德樹人師德征文03-21
立德樹人作文(精選31篇)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