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觀設計論文【精華15篇】
在學習和工作的日常里,大家都寫過論文吧,論文可以推廣經驗,交流認識。為了讓您在寫論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景觀設計論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景觀設計論文1
中國傳統殯葬文化
1.中國傳統殯葬文化的特點
。1)祭祀行為自古以來,人們都認為,逝者的喪葬是后輩對親人所盡的一種責任和義務,而祭祀,是最能體現殯葬活動儀式感的一種行為,數千年來祭祀活動形成了一套沿用至今的習俗,人們遵循著“喪盡禮,祭盡誠”的觀念,祭祀活動是人們緬懷逝者并希望逝者能安息而產生的活動,或是以慰藉生者的追思,或是對亡靈的恐懼和崇敬。(2)尊卑有序的殯葬禮儀儒家認為,孝的判斷標準為是否合乎禮。古人講究“葬之以禮”和“祭之以禮”,這里的“禮”不僅僅指紛繁復雜的殯葬禮儀,而是周朝傳統禮制,古人講究厚葬的同時,葬禮是奢華還是簡樸,要看身份,講究尊卑有序。儒家尊卑有序的殯葬觀表現在殯葬禮儀中,主要體現在稱謂、規格、陪葬品和陵墓這幾點上。(3)厚葬的風俗中國傳統中央集權制影響的帝王厚葬直接間接地影響著民間的辦喪理事。再加上中國人自古以來信奉“事死如事生”的生死理念,又受儒家孝道的影響,許多人把辦理喪事視為對祖先盡孝的最后時刻,后人在置辦喪事中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對亡者實施厚葬,是被視為盡孝的表現。
2.傳統殯葬文化對現代墓園景觀設計的影響
我國當代殯葬習俗和現代城市墓園景觀規劃設計,一直受到傳統殯葬文化的深刻影響。并隨著時代的發展,有著與時俱進的時代特色。在當代,墓園承載著安葬逝者與傳播傳統殯葬文化的雙重內涵,所體現的供人們寄托抒發思念之情、撫平哀傷等特點同樣使墓園成為了一處具有生命教育意義的地方。
城市墓園景觀的研究意義
墓園是指在墓地上增加庭院和公園設施,并作為城市綠化的一部分。通俗來講,墓園是為逝者公民提供遺體或者骨灰安葬的公共場所。城市墓園景觀有其區別于其他城市景觀的功能,具有重要的研究意義。
1.城市化、人口老齡化加劇的雙重壓力
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加快,人口急劇增加,老齡化不斷增長,人類可利用的土地資源逐漸減小,墓園的規模卻在不斷擴大,此時,傳統公墓在諸多方面已不能滿足城市的發展要求。人們墓園的要求已不僅僅是“方寸之地,墓碑林立”,這種簡單的墓地形式,人們希望死后也能生活在生態美麗的如畫園林之中。這兩點需求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墓園建設的發展。
2.墓園景觀的特殊社會屬性
墓園景觀空間具有物質和精神的雙重社會屬性,它在埋葬死者的同時,更是寄托生者哀思的場所,是歷史文化的承載體和逝者精神文化的傳承體。在我國,現代墓園的規劃設計除了與場地地理條件有關,殯葬習俗與傳統殯葬文化對設計的影響更大,墓園景觀空間的營造更是由人們的行為活動、祭祀方式所主導的。
3.我國相關研究的落后
我國現代城市墓園設計的相關研究比較落后。長期以來,我國殯葬設施的規劃設計更注重功能,在其人文意義及精神層面的探究卻不夠重視,受中國傳統殯葬觀的影響,人們對殯葬場所一直保持回避態度,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殯葬景觀設計的發展。因此,我們有必要研究城市墓園景觀規劃與設計的問題。對解決人地矛盾,構建和諧社會具有重要意義。
城市墓園景觀的設計原則
1.營造莊重肅穆的.殯葬祭祀氛圍
墓園是寄托生者哀思的場所,墓園的首要任務滿足人們祭奠死者,悼念、緬懷故人,中國人自古以來有祖先崇拜、靈魂不滅的觀念,同時遵從尊卑有序的殯葬禮儀,因此,中國的城市墓園不應盲目仿照西方那種親近自然的田園鄉村式墓園,墓園在與園林結合,重視生態效益的同時,應該尊重傳統的殯葬習俗,去進行規劃設計。墓園的深度和氣氛尤為重要,中國的城市墓園設計首先要營造莊重肅穆的殯葬祭祀氛圍。
2.景觀設計應滿足人們的殯葬活動和祭祀行為
墓園景觀空間不僅要考慮死者的安葬,更重要的是考慮生者殯葬活動與祭祀活動的需要,中國人在進行殯葬活動時,非常重視祭祀行為。墓園景觀設計通過劃分出的不同的空間,不同的場所引起人們的心理在空間位置上的反應,各種不同的空間是不同性質的區域,如園區內的骨灰廊骨灰亭等殯葬功能建筑空間,空間序列的組合,方向能極大地影響人們在環境中的流動狀態和行為活動。因此,景觀設計的空間序列應滿足人們的殯葬活動和祭祀行為。
3.設計應突出傳統殯葬文化
中國殯葬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墓園中的園林綠化是“形”,而殯葬文化如何在設計中體系則是景觀設計的“神”,墓園景觀設計的時候應充分挖掘中國傳統殯葬文化的內涵,通過景觀反映出傳統的孝道、厚養薄葬等文化主題。
4.墓園景觀環境的生態化
墓園作為特殊的城市綠地組成部分,在保證殯葬用地的同時,減少硬質部分,增加綠化面積,提高綠化覆蓋率也是其規劃首要任務,F代城市墓園的生態功能是不容忽視的,墓園的規劃建設,應樹立整體優化的環境觀念,墓園環境應與自然和諧共存,使生態、社會和經濟效益同步發展,為城市創造優美、文明的生態環境。
我國傳統殯葬文化對現代城市墓園的規劃設計有著重要影響。墓園設計者應從悠久的殯葬文化歷史中,發掘設計理念,把握傳統民族殯葬文化特色,使墓園景觀空間滿足人們的祭祀行為活動,營造有文化特色、以人為本、人性化的墓園景觀空間。
作者:常曉宇 單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景觀設計論文2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國建筑規劃中園林景觀設計的現狀,在此基礎上,深入探討了建筑規劃與園林景觀設計實現共融的具體途徑,以期為我國房屋建筑與環境的規劃工作作出微薄貢獻。
[關鍵詞]建筑規劃;園林景觀設計;共融問題
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提高,人們精神層面的需求越來越豐富,對于所居住房屋的環境品質要求也越來越高。在房屋建筑規劃中,有機融合園林景觀設計對于提升居民生活環境質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1我國建筑規劃中園林景觀設計的現狀
工業社會的發展為人類經濟生活的發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質基礎,同時也使自然環境遭到了了空前的破壞。在這種社會背景下,人們越來越向往自然的生活環境,在購買房屋時將建筑園林景觀納入到購房條件之中。相較于發達國家,我國建筑規劃園林景觀設計的起步尚晚,但是隨著我國經濟改革逐步深化,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現代居民越來越追求精神層面的享受,對房屋環境品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此,建筑規劃與園林景觀設計做到有機融合勢在必行。
2建筑規劃與園林景觀設計共融的實現途徑
2.1園林景觀設計的基本內容
對建筑進行園林景觀設計的目的是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因此在建筑規劃工作中,應將生態設計作為設計的主題思想。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房屋建筑的園林景觀間接反映了人們的精神層面,同時在一定程度上也體現出了人們的理想追求。在經濟高速發展的社會背景下,園林景觀成為人們快節奏生活中的一方精神憩園。所以,在現代園林景觀設計中,建筑生態規劃是一項基本內容,是適應社會發展的必然方向。
2.2在園林景觀設計中有效融入建筑規劃理念
園林景觀設計工作的重點是:設計人員應按照實際需求將建筑規劃理念融入到景觀設計中,同時將這兩者進行有機的結合。在實際設計中,設計人員首要考慮的是節能減排設計,將循環利用資源與合理利用可再生能源融入到設計當中,以此將建筑及外部環境運行中的資源消耗進行有效控制,盡量將消耗降至最低。隨著資源的日趨緊缺,在建筑規劃及園林景觀設計中,設計者們越來越注重于資源的有效合理運用,以生態設計為原則,并以此提升能源利用率,最終使建筑與景觀效果融為一體。此外,在建筑規劃工作中,設計人員應致力于改善自然系統生態功能及保護環境的設計目標。在園林景觀設計時,應將建筑的環保功能置于第一位。比如,在選擇園林植物時,應選擇具有環保作用的植物,同時做到有效運用這類植物。并根據植物特點,合理營造園林植物群落,由此達到自然和諧的景觀效應。
2.3構建科學的建筑規劃與園林景觀設計理念
若要實現建筑規劃與園林設計共融,必須具備科學的指導理念。首先,應從全局角度出發,可根據該區域的歷史文化背景進行創作,在實際設計過程中融入一些創新策略。由此實現建筑與園林景觀的和諧統一。其次,在園林景觀設計中,個性化特征的體現必不可少,在實際設計時,注意學習國外的先進設計經驗,從中吸取精華,因地制宜,設計出具備獨有特色的現代建筑的園林景觀。
2.4嚴格遵循共融設計的基本原則
隨著當代人們對生活居住環境品質需求的提升,現代建筑規劃與園林景觀設計實現共融問題是必然發展趨勢。如上文所述,在共融設計中,必須注重建筑的`生態規劃與設計。根據自然生態發展規律的特點,平等看待建筑規劃與園林景觀設計兩者的功能及作用,由此實現園林景觀的可持續化發展。必須注意的是,在現代園林設計中,園林設計者應將資源循環利用置于首要位置,通過現代化技術手法以及園林藝術,將建筑規劃和園林景觀設計有機融合起來,以體現其特有的歷史文化內涵,從而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
3結語
在現代生活節奏逐步加快的社會背景下,宜人的園林景觀是人們忙碌生活之余的精神憩園。因此在房屋建筑規劃工作中,應將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擺在首位,實現建筑規劃與園林景觀的共融。同時,建筑規劃與園林景觀共融也是人類社會文明程度發展下的必然要求,相關設計人員應據此目標,在合理利用資源的前提下,力求創新,以期設計出具備特色的、優秀的園林景觀作品。
參考文獻:
。1]李娜,習穎鋒.關于建筑規劃生態環境設計與景觀設計的分析[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xx,(9).
[2]楊安沛.試論城市規劃中融合特色園林景觀設計方法[J].現代園藝,20xx,(12).
景觀設計論文3
摘要:文章以六安集中示范園區內金寨路、瑞安路、一元大道、二元南路、新陽大道和皋城路6條道路綠化設計為例,探討工業園區道路綠化的規劃設計,在保障道路綠化功能的前提下,景觀設計富有地域特色,提升了園區的整體形象,最后總結出工業區道路綠化的設計原則和內容。
關鍵詞:城市道路;生態;植物配置;季相變化
六安市位于安徽省西部,地處江淮之間。六安集中示范區緊鄰省會合肥,距合肥市區39km,距六安市中心城區10km,是六安東向發展的橋頭堡,合六工業走廊的重要組成部分。園區規劃控制面積140km2,園區產業初具規模,綜合配套完善,具有良好的發展基礎和承接條件。為了給園區創造更好的生態環境,園區內金寨路、瑞安路、一元大道、二元南路、新陽大道和皋城路6條道路綠化的景觀設計顯得尤為迫切。
1現狀分析
1.1道路兩側植被
這幾條市政道路工程雖然已經完工,但仍處于未使用狀態,隔離帶綠化和行道樹綠化種植正在進行中,道路兩側的綠地尚未規劃設計。
1.2隔離帶現狀
瑞安路和一元大道的隔離帶綠化尚未設計。
1.3高壓走廊
一元大道東側綠地上空有高壓走廊,設計時需要注意避讓。
2工業區道路綠化規劃內容
此項目規劃中的金寨路是園區東西走向的主干道,是聯系整個園區的重要走廊,其中一元大道、二元南路、新陽大道和瑞安路是南北走向,金寨路和皋城路是東西走向(見封三彩圖1)。根據園區控制性詳細規劃,除瑞安路和皋城路兩側為工業用地外,其他4條道路兩側用地以居住為主,設計時在此基礎上進行區別設計,同時塑造整體特色,使得此次規劃道路綠化景觀成為向游客展示六安集中示范園區的重要風景帶。
2.1總體設計理念
2.1.1引入“城市森林大道”的概念在道路綠化設計中引入“城市森林大道”的概念,運用多種鄉土樹種創造不同的生態景觀,通過喬灌草的植物配置方式,形成簡潔、大氣的群落植物景觀,通過此搭配方式有效地隔離噪音、減輕工業區有毒有害氣體,達到吸收、吸附、稀釋的目的;同時可調節氣候,營造一條“車在樹中行,路在草中延,人在花中游,鳥在林中飛”的城市綠色廊道。2.1.2季相景觀的塑造根據項目所處的地理位置,六安屬于氣候四季分明的城市,植物的季相變化比較突出,因此,在示范園區內的道路隔離帶以及兩側20m寬的道路綠化景觀設計中,設計充分利用植物的觀賞特性進行色彩組合與協調,以植物的季相變化為依據來搭配植物品種,創造出一年四季不同的景觀。2.1.3景觀節點的構想從這6條景觀道路的整體規劃考慮,將重要道路的十字路口景觀空間作為景觀節點。考慮到行車安全性和視線誘導性,在十字路口處采用豐富的'植物色帶點綴草花、低矮花灌木與景石自然搭配,小巧別致,增加街口的人性化氛圍。局部重要路口以地方文化為背景,點綴景觀小品。
2.2設計主題
此次設計的4條道路是以G312為軸線分布于兩側,設計將金寨路、一元大道等6條路段以不同季節的不同植物表現來突出特色主題。設計時對道路綠化景觀元素進行控制,有利于更好的體現設計中所明確的各段道路景觀主題與特色。(1)梅香櫻艷,花海融春。一元大道是園區內南北走向的重要道路,中央隔離帶和機非隔離帶分別為7m和3.5m寬,再加上兩側的20m寬綠帶,就其規劃級別來看,必將成為園區內亮眼的景觀大道。設計將隔離帶和兩側綠帶統一規劃,該路段兩側規劃多為居住用地,為了加強對兩側地塊的隔離圍合,也為進一步發展道路綠化凈化空氣、美化居住環境的功能,20m寬的綠帶塑造了最高可達2m的地形。綠帶景觀以表現春景為主,同時兼顧四季景觀變換。主要選用大規格的早櫻和紅梅為主調植物,搭配金鐘花、白玉蘭等開花植物,渲染春季花團錦簇的景觀效果(見封三彩圖2)。(2)清風竹影,綠茵滴翠。瑞安路位于園區東側,根據控制線詳細規劃,該路兩側規劃多為工業用地,故該路段的綠地以功能防護為主,同時作為工業板塊的先行者,道路景觀也是必不可少的。該路段設計范圍為兩側20m寬綠帶+行道樹+1.5m寬隔離帶,運用現代設計方法,以流暢幾何線形,強化帶狀空間的縱深和擴展感;用生態學理論來指導景觀設計,通過合理的布局增加道路的綠地率和綠化覆蓋率。設計以各類竹子為主調植物,以高聳的剛竹結合精致的佛肚竹、米竹等,搭配色葉喬木和花灌木,營造豐富的林冠線和流暢優美的林緣線,給司乘人員和路人歡快愉悅的視覺享受(見封三彩圖3)。(3)銀杏婆娑,凝霞金秋。金寨路位于園區中部,是東西向交通的大動脈。該道路的隔離帶和行道樹已在建設中,此次設計范圍為兩側的20m寬綠帶。設計采用有規劃的單元組合,以現代與自然相結合的景觀肌理,達到自然、美觀、經濟的目的。該路段以銀杏為主調植物,選用樹形優美的直生銀杏和嫁接銀杏,巧妙搭配,結合常綠喬木作背景。同時前緣選用垂絲海棠和紅楓等觀花觀葉灌木,營造絢爛大氣的以秋景為特色的景觀大道(見封三彩圖4)。(4)桂花飄香,落英繽紛。二元南路位于園區西側,此次設計范圍為兩側的20m寬綠帶。該道路的設計以革命紀念為主題,六安市鄂豫皖蘇區核心地區,是紅四方面軍的主要誕生地。植物的設計立足于地方文化,一方面選用的植物多為地方鄉土樹種和在本地常用的植物品種,另一方面選用的是人們喜聞樂見的植物品種。該路段20m寬綠帶以六安市市花“桂花”為主調植物,搭配櫸樹、紅葉李、大紅楓等色葉植物,營造一條花香四溢的林蔭大道(見封三彩圖5)。(5)楓林愛晚,萬紫千紅。皋城路位于園區西側,此次設計包括兩側20m寬綠帶、隔離帶和行道樹。該路段的設計以楓林秋景為主題,在隔離帶中以新品種北美楓香為主調植物,20m綠化帶里結合地形種植三角楓、元寶楓、五角楓等楓樹品種,前緣搭配紅楓、青楓、羽毛楓,打造一條群林盡染、萬紫千紅的生態走廊(見封三彩圖6)。(6)春花爛漫,繁花似錦。新陽大道是園區內南北走向的主干道,該道路兩側20m寬綠帶的景觀設計是以營造春景為主要表現效果,選用櫻花、垂絲海棠、加拿大紫荊和桃花等春季開花植物,植物群落前面以綠島的形式如同明珠般鑲嵌在綠帶中,營造一條春花爛漫、繁花似錦的生態走廊(見封三彩圖7)。
3工業區道路綠化設計的體會
3.1功能性上進行整體把控
道路景觀的構成與城市道路的功能、性質相適應,起到實現交通、組織街景、改善小氣候的目的,道路綠化在滿足功能與技術的前提下,以生態原理為基礎,組織各式景觀。
3.2因地制宜顯示地域特色
根據園區內工業用地和居住用地的劃分,道路綠化因此進行區別設計,注重常綠和落葉相互搭配,運用合理的配置方式,形成優美、自然的道路景觀。(1)適地適樹,道路綠地選擇適應道路環境條件、生長穩定、觀賞價值高和環境效益好的植物種類。(2)道路綠地植物選擇應從生物多樣性的角度出發,在適地適樹的原則下盡量豐富植物材料,在工業用地附近的道路綠化配置中重點選擇滯塵、防塵、抗污染的樹種。(3)植物配置上大量采用項目區域環境內應用較為成功的植物品種,在降低成本的同時還能大大增加植物成活率,同時還滿足了觀色、觀花和觀果等不同功能。
3.3提升生態功能
在構建道路景觀的同時,充分考慮道路綠化在凈化空氣、減弱噪音、滯塵、改善小氣候、防風、防火的環境功能,構建綠色帶狀生態環境。
3.4根據道路景觀,考慮安全因素
基于本次規劃設計的幾條道路都屬于快速干道或者交通干道,具有較高的設計車速。設計時對交通安全的考慮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1)防眩光:隔離帶灌木的合理配置,可以遮擋住對面車道迎面車燈光,避免眩光效應,降低交通事故發生率。(2)視線誘導:沿途的花木綠帶可以顯示道路的線性變化,有助于引導駕駛員視線,預判前方道路線性,利于安全駕駛。
4結語
好的工業區道路綠化不僅能修復道路的生態功能,還能體現出區域的地方特色,把園區的區位優勢變成區域優勢,給整個示范園區以嶄新的面貌。因此,在工業區道路綠化設計中,應充分做好基地現狀的勘察工作,充分挖掘地域文化,因地制宜的進行道路景觀設計,充分展示該工業區的優勢,使之成為工業區的靚麗名片,為招商引資打下良好的生態基礎。
作者:潘春聯 單位:上海金山園林工程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劉濱誼.城市道路景觀規劃設計[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xx.
[2]劉偉,范長春.淺談城市道路綠化問題[J].黑龍江科技信息,20xx,(6):185.
[3]張耿.迎賓大道綠化種植設計[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xx,(17):20xx.
景觀設計論文4
摘要:社會在進步,文化在發展,隨著國家園林景觀的發展,人們對園林在設計上的要求也提高了,希望有更多不同特色的文化設計元素加入到園林景觀的設計中,地域文化在景觀設計中的融入,必定成為未來景觀設計的重要發展方向之一。景觀設計過程中對地域文化的應用,不但為景觀設計增光添彩,對景觀設計的進一步發展起到促進作用。
關鍵詞:景觀園林設計;地域文化;文化景觀
1地域文化的提出以及概念
文化景觀是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立大學的薩澳教授在1925年提出的,他認為“文化景觀風貌的文化群體是對自然環境的作用。文化是動機,自然環境是媒介,文化景觀是結果!比祟惥幼〉牡胤剑恢皇巧畹牡胤,更加是創造的對象,這是文化景觀論一直強調的觀點。地域文化是屬于不同地方,有著悠久歷史傳承下來的獨特文化。它和當地的地形地貌特點和人文特點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密不可分。在中國,地域文化一般是指在特定區域內源遠流長、獨具特色,傳承至今仍發揮作用的文化傳統,特定區域的生態、民俗、傳統、習慣等的文明表現。它在一定的地域范圍內與周邊環境相融合,因而被打上了地域的烙印,具有文化獨特性。地域文化中的“地域”,是文化在形成過程中的地理背景,在范圍上可大可小。地域文化的形成是不斷發展、變化的,但在一定階段內具有相對的穩定性。每一個地域都有各自不同的特點,要巧妙運用不同地域文化的特點,造出有獨特魅力的園林景觀設計是現代中國園林設計的重要出路。尤其是能和當地的文化結合,就可以更好突出園林的美,不同地域,文化差異相差較大,但是如果能相互結合,又能融入當地的地域文化特色,造就出不同的園林風格,才能夠更符合現代園林的發展趨勢,推動特色園林文化的建設。
2從文化角度理解設計項目
景觀伴隨著人類社會一起也經歷了漫長的發展,帶著時代烙印和地域特色。在今天,設計師更要把握景觀的人文氛圍和文化內涵,讓人們在所處環境中不僅得到功能上的滿足感,更要得到精神上的愉悅和享受。因此設計師們要更多的從文化的角度來理解所設計的項目。以證大西鎮朱家角景觀設計項目為例。對地域文化在景觀設計中的重要性,做相關的說明。項目名稱:證大西鎮E1地塊景觀概念設計。地理位置:上海青浦區的'中南部,緊靠淀山湖風景區,朱家角古鎮對面。項目背景:大約成陸于70000多年前,發掘了新石器時期的“崧澤文化”明代中葉因盛產棉布名聞四鄉。鎮區36座古橋,古樸典雅,9條長街臨水而建,民居宅地依水而建,素有“上海威尼斯”及“滬郊好萊塢”打造目標:朱家角歷史文化商業街。綜合特色商業,搭配部分文化消費,旅游消費及休閑消費,打造朱家角特色歷史文化風尚商業街。“小橋流水人家”,水在江南小鎮不可或缺,水塑造了景觀的氣韻,給空間以靈動。一條詩意的河流帶給人們多少追思回憶。孩童時的玩伴,白墻灰瓦間的窄巷,涓涓細流匯作的水網。這些許久以來縈繞于心的美好記憶,在一片燈火闌珊的河灣中與我們邂逅。一絲絲,一縷縷,片片滟滟,仿佛走進了夢里水鄉,打造一個“古韻朱家角,水語俏江南”的江南新中式小鎮。“江南絲綢之路”把整個江南的城市都串連在了一起,是一條稻米之路、陶瓷之路、茶葉之路,絲綢柔美感加編織的紋理通過設計演化為現代化鋪裝和流暢的線條.昆曲在元末明初江蘇昆山一帶形成,故而得名昆曲.它有著將近六百多年漫長的發展歷史,劇目豐富,名作林立,文詞優美;表演細膩傳神;唱腔婉轉動聽,淡雅飄逸,在中國戲曲史和藝術史乃至整個中國文化史上,都有著傲人的至高地位。該項目中,在廣場上結合昆曲文化用景觀的表現手法植入其中,一個景觀框景墻應運而生.
3景觀設計中的地域文化景觀
地域文化要注重對鄉土文化的保護性,因為文化是從土地上建立起來的,而土地大幅度的改造,會對地域文化產生嚴重的破壞性,令原本在土地上的文化受到沖擊,改變了和地域文化相輔相成的整體性,導致地域文化只剩下空殼,變成空洞沒有靈魂的園林。地域文化的載體是人,當地生活的人們有著繼承當地地域文化的傳統,因此在園林景觀上要強調人的重要性。通過和當地人文的有機結合,令整個園林富有生命力,不會只是美麗的景觀而缺乏園林的靈魂。注重當地的人文狀況、風俗習慣,和園林建筑互相結合,創造出獨特的富有當地地域文化內涵的園林,是走出千園一面的重要一步。
4結束語
在園林景觀設計中加入地域文化可以令原本的園林設計更添活力,更能接地氣,可以更能帶出園林自身的靈巧。在和地域文化相結合的時候,要注意做到切勿胡亂按照不同地域文化設計,要根據當地的文化,以及周邊文化為主,和深遠的文化相融合時,要注意改良,不能生搬硬套,造成反效果。
參考文獻:
[1]王合文.淺談風景園林規劃設計中的地域特征[J].中國住宅設施,2009,(4):24-25.
[2]郭永久.園林景觀設計中的地域文化解析[J].安徽農業科學,2012,(11):6673-6675.
[3]譚勁,周子淳.風景園林規劃設計中的地域特征[J].現代園藝,2013,(24):86.
[4]屠蘇莉.地域文化、場所精神和景觀的再現——蘇州太湖論壇國際會議中心景觀環境設計[J].安徽農業科學,2010,(27):15253-15255.
景觀設計論文5
一、高校人文景觀建設的重要意義
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是高校所要承擔的重要責任,高校同時也是文化傳播、思想傳承與創新的載體。社會和時代的不斷發展進步要求高校必須在高層次人才培養過程中提供更高規格、更高質量的人才培養方案,在此過程中,校園物質文化作用日益突顯。人文景觀是構成校園物質文化的一部分,是屬于顯性文化,它是承載高校辦學精神、思想、理念和審美情趣的物質載體[1],承載著環境熏陶漸染的功能。校園的人文景觀建設越來越受到上級部門、學校領導,工作人員和校友師生的重視。高校不僅應該將校園人文景觀建設作為高校物質文化建設的重要手段,同時也是提升高校軟實力的重要方式。
二、高校校園人文景觀的重要功能
。ㄒ唬﹤鞒械赜驓v史文脈,彰顯地域特色的功能
高校聚集了地域內眾多優質的文化資源,高校文化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文化一方面受到地域文化的影響,另一個方面又是傳承和發揚的地域文化的陣地。高校人文景觀作為當地人文景觀的不可或缺的部分和載體,對傳承和發揚地域歷史文脈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人文景觀可以促進當地的歷史文化傳承和發展,凸顯地域獨特文化。同時,對保護當地歷史、文化、民俗、精神精髓,彰顯地域特色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二)繼承高校的歷史文化,凝練大學精神的功能
校園人文景觀是對大學的歷史文化、是對大學精神的一種物化表達并通過具象的形態表達大學思想,傳承大學的歷史文化,凝練大學精神,通過人文景觀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達到潤物無聲的效果。進而以促進學生理想和行動,延續整個學校的文化,真正能反映學校的審美情趣、精神風貌和價值取向。人文景觀體現著高校的精神和文化,高校的精神與文化又可以豐富校園內人文景觀的內涵,兩者相互作用相輔相成[2]。
(三)育人無聲潛移默化,人文景觀的育人功能
培養大學生的意志品質與提高大學生的能力,需要教育和長期的學術知識的浸潤,當然更重要的還是取決于環境的熏陶和影響。人文精神與教育的科學精神是教育的根本,只有不斷地對學生進行人文科學的教育,才能使大學生的行為、視野,心智等綜合素質得到不斷的改善與提高。校園中不同的人文景觀有散發著不同的人文氣息,具有不同的教育屬性,除了為各種教學和研究活動提供適當的空間和相當的設施外,其文化底蘊、空間布局、成為校園文化的物質層面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育人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與此同時,大學的文化景觀建設可以激發學生的創新與創造性思維,因此各個高校都應該充分挖掘其中隱含的景觀育人功能,借此陶冶學生情操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
三、桂林理工大學雁山校區人文景觀設計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
。ㄒ唬┖鲆暳说赜蛭幕谛@文化中的作用
地方文化在校園文化的發展中占據基礎的地位,以其深厚的底蘊能通過其特有的歷史故事給學生的心靈以啟迪。特別是本地學生,相同的文化基礎,有利于學生盡快的讀懂自己所在的校園。桂林理工大學雁山校區自20xx年前后開始使用以來,校園人文景觀仍在不斷的增加和建設中,但是縱觀雁山校區內所有人文景觀,截止目前仍然沒有能夠充分體現地域文化的校園景觀,忽視了地域文化在校園文化中的作用,沒有融合當地的歷史文化與地理優勢,不能夠更好地作為育人之地,體現人文景觀獨特的育人價值,喪失了了地方賦予校園文化的獨特性。
。ǘ┍憩F形式單一,未能夠充分表達出學校的學科特色
國內各個高校之間相互借鑒人文景觀設計建設方面的經驗是常有的,但也導致了表現形式幾乎雷同、單調的現象?v觀各個高校的人文景觀建設不外乎是人文塑像、石、水、樹木、歷史銘文等表現形式。桂林理工大學雁山校區校園人文景觀的設計理念和建造手段與國內眾多高;尽氨3忠恢隆保茨苷嬲軌蛘宫F自身學科特色、歷史文化底蘊、辦學理念,并且同時具有學科特色和藝術魅力的人文景觀真的是少之又少。
(三)校園人文景觀建設中頭重腳輕,顧此失彼
桂林理工大學雁山校區人文景觀建設中把校園入口作為學校的門面和建設的重點,學校在校園大門及大門附近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財力和物力在其設計與建設工作中,在學校大門到圖書館之間建設了一條標志性的“景觀大道”,校園內多數的人文景觀都集中在此,使整體校園環境建設上出現“頭大腳小”的不協調現象。這就導致了,校園內部人文景觀建設出現了巨大的空缺,把建設的重心幾乎全集中在了這里,與校園環境整體的建設與發展不協調。再加之有些人文景觀過于偏僻或隱蔽,幾乎不被學生所知,而失去了其現實意義。
四、對桂林理工大學雁山校區人文景觀設計和優化提出的幾點建議
。ㄒ唬┰谛@人文景觀建設中應融入地域文化
從地域文化中汲取營養,賦予校園文化以生命,既可以發揮因地制宜的優勢更好的發展傳承與積淀校園文化,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高校景觀的雷同[3]。地理環境影響著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社會關系與對待自然的.態度,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在校學生的社會觀念和思維方式,兼顧區域特色的深層次人文景觀建設,由于基礎文化的地域性差異造成了高校人文景觀建設的地區差異,使得不同地域的人文景觀具有不同的特色。桂林理工大學地處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市,在風景聞名于世的城市中,桂林的山水文化、旅游文化、民俗文化是國內其他城市地區所不具有的。同時作為廣西壯族自治區的高校,壯族學生在全體學生中占有一定比例,少數民族文化也在高校文化中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因此,學校在后續的校園人文景觀建設和優化中,應適當加入地域文化元素,將地域文化內涵與校園文化內涵相融,形成學校文化與桂林山水文化,壯族文化相結合的獨特文化風格。
(二)應繼續傳承高校校園歷史文脈和文化底蘊
校園人文景觀的建設需要漫長的歷史演變,需要依靠每一代人的傾心創造與發展,更需要時間的洗禮。校園的環境和人的思維在不斷地碰撞與磨合中創就了具有獨特品味與個性的歷史文化,校園文化也在時間的洗禮中不斷地積淀、創新、傳承。桂林理工大學作為一所建校于1956年高校,至今已經建校六十年,六十年來學校形成了其獨特的校園文化和歷史,擁有著濃厚的校園文化底蘊。在今后的人文景觀建設和優化中加入校校史校情、學校精神、校訓校風等元素有關的人文景在直觀立體的視覺效果上突現校園形象和氣氛等顯性標志,體現學校歷史文化在時間和空間上的跨度。
(三)應充分體現學校自身學科特色
每一所高校都有其自己的特色與辦學理念,如何把本校的學科特色、辦學理念巧妙地融入到人文景觀中并且設計出具有特色的人文景觀,是每所大學都需要考慮的問題。桂林理工大學是一所以冶金地質專業出身的普通高校,經歷60年的積累沉淀,現在學校發展成為一所具有地質、材料、環境、旅游、土木、測繪、管理等優勢專業的自治區重點大學。地質等專業始終是學校的王牌優勢專業,所以在校園人文景觀建設和優化中應將地質等優勢專業的學科特色融進校園人文景觀建設之中,充分體現學科特色。
(四)校園景觀建設應注重時代文化與校園文化相結合
大學應給學生提供前沿的知識,前衛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在人文景觀的設計建設的同時注重校園人文景觀的。桂林理工大學雁山校區的校園人文景觀在設計上也應注重體現時代主題,重視創新理念,充分體現科技、藝術等各個方面的美。這樣才能為學生的學習生活提供良好的氛圍滿足如今社會對全面發展的人才的需求。同時創新應當更加注重理解與啟發,拓寬表現形式,多元化的人文景觀表現形式可以為給學生提供創新的靈感,也可以使校園具有更多育人資源。與時俱進,緊隨時代潮流,展望未來,謀求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唐騁帆.《新升本科院校校園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其路徑探討——以廣西科技師范學院為例》[J].《柳州師專學報》,20xx,(4):92-94
[2]韓萍.《論大學校園景觀形象設計的人文化》[J].《青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xx,(2):69-72
[3]何允,陳敬佑,陳楚文,石玲玲,蔡建龍.《高校校園人文景觀構建研究——以浙江省高校為例》[J].《安徽農業科學》,20xx,(11):5986-5988
景觀設計論文6
摘要:在當前的城市之中,園林景觀意境成為一種相對比較獨特的城市風景,而與一般的風景區相比,園林還具有一定的功能性,在開展園林設計工作時,設計者的審美能力與審美需會直接影響到園林給游客帶來的審美體驗。很多園林設計者會根據城市體現出的現代化觀感來設計園林,在園林之中引入西方審美元素。但是我國古典園林的審美價值并不低于西式園林,本文從傳統的儒家思想文化入手,談一談當前的園林中的景觀系統的審美設計情況。
關鍵詞:現代園林景觀設計;儒家文化
在對現代園林進行設計時,設計者不僅僅需要將具有直觀美感的景觀添加的園林之中,同時還要提供一些具有意韻的特殊景觀,使園林的審美品位得有提升,使人們在園林之中既可以擁有優質的視覺享受,同時也可以獲取完全不同的心理體驗,使身心都可以保持愉悅。在審美設計環節,不少優秀的園林設計者都應用了儒家思想,提升了園林的整體審美水平,本文對先關的設計情況加以研究。
1、外在審美形態分析
中和是儒家文化體系之中一種重要的為人處世原理,很多現代園林都具有一種恬淡、溫和的美感,而不會從視覺方面來沖擊游客,儒家文化之中的“樂而不淫”“哀而不傷”影響著景觀設計工作,大部分古典園林以及具有古典風格的現代園林展現給游客的都是一種含蓄內斂的美,從景觀的色彩來看,園林景觀大多為淺色系,并不會突兀地應用大紅等色彩鮮明的顏色。為了應用節制式的設計方法,景觀設計人員需要優化園林內部景觀的空間設計工作,使局部景觀與整體景觀可以保持一個和諧的韻律,如與假山相配的流水,流水的柔和中和了假山的堅毅,使此處的整體觀感更為舒適和諧。受到儒家文化中的寓情于景的表達方法的影響,現代園林的大部分景觀都具有一定的景觀,其審美內涵極為豐富,游客會在觀賞到景觀后產生一定的共鳴,感受到景觀富含的哲理化的理性美感。中和之美可以被看做儒家文化最高的審美境界,設計者于園林景觀之中還有極大的設計空間。
2、審美本質研究
從審美本質這個角度來分析儒家文化,會發現將美與善合一是求審美本質,其審美的基礎就是倫理道德,因此在儒家文化影響下開展審美活動均無法脫離道德,設計人員可以將儒家的倫理道德附加到園林的景物之中,使道德觀在園林的山水之中體現出來,這種“比德”的創作原則在文學創作過程之中也有所體現,應用最多的“比德”設計元素主要是竹子、梅花、松樹以及柏樹,借助松樹以及柏樹具有的`耐寒的特點,設計者可以在園林中種植松柏,使游客在四季都可以觀賞到這種常綠植物景觀,進一步體會君子應有的不畏環境艱難的精神。而筆直翠綠的竹子則具有真君子的氣節,觀賞者也可以輕易地體會到,而初春的紅梅與白雪共同構成了既具有視覺性美感又具有深刻意韻的景觀。孟子看重水,認為水具有多種君子才具有的品質,因此在園林之中,可以充分應用水元素,水元素的審美價值主要體現在其流動化的形態上,不僅僅奔流不息且能夠隨所處的環境變換形狀,還具有極高的包容性,這些都是自然景觀具有的品格之美。從另一個角度來理解儒家文化的審美本質,可以了解到,“悅心”在儒家文化系統之中同樣重要,而園林的使用功能使其能夠滿足“悅心”審美需求,人們既可以在園林之中稍作休憩,消除工作與生活之中的疲憊感,同時還可以在園林中進行情感交流活動,現代園林已經逐漸成為一種社交空間,而“悅心”設計要素要求設計者的設計成果可以使景觀欣賞者獲得愉悅的欣賞體驗。園林景觀的美感不僅僅只在景物之中有所體現,其還能夠借助景物延伸到更為深遠的審美空間之中,在觀賞景觀的同時,欣賞者可以頓悟一些生活哲理,精神與物質需求均可以被滿足,頓悟之后會自然而然地生成愉悅感。
3、審美功能
園林設計的真正內涵不僅僅在于精神,而更應該展現在園林的功能上。相對較為感性的來說,大概內容包括為:興和觀,群和怨四個方面。主要激起人們內心的感情,表達相應的親切感,,強調景觀與人的交流,展現出情感的共鳴,從而能夠符合人們對生活情趣的需求,對審美標準的滿足,對人們的生活行動產生相應的影響,從而體現出它的實際作用效能。游于藝術主要是表達人們對于內心禮樂的交流,可以根據園林的藝術特點對人們的思想道德進行提高,將人們的種花草行為進行改善,通過相應的實用功能,在精神文化建設的不斷渲染下,使儒家思想的內涵進行有效的融合。從而幫助人們將積極的處世觀念有效形成,將思維模式進行改進。
4、結語
本文從儒家文化被應用到園林的景觀系統的設計情況進行了研究,儒家文化具有極為深刻的內涵,其不僅僅會影響到很多文學家的文學創作,同時還會給藝術設計也帶來一些新的影響。設計者在應用儒家文化元素時,需要選用靈活的設計方法,注重文化在園林之中滲透,使游客可以在不經意間感受到儒家文化的魅力,而不會覺得突兀。在應用儒家元素進行設計時,要避免突顯出該文化系統的教育性,畢竟人在觀賞景觀時心態是輕松愉悅的,設計人員還可以對一些古典園林進行借鑒,以人文設計理念來完成園林的景觀設計工作。
參考文獻:
。1]尤艷,李思.現代園林景觀設計審美與儒家文化思想研究[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7(08).
[2]魏娜.現代園林景觀設計中古典園林設計思想的運用[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7(04).
。3]馬婧,駱偉.園林景觀植物設計中儒家文化理念及體現方式分析[J].建筑知識,2017(09).
景觀設計論文7
摘要:現階段我國景觀規劃設計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就是風景旅游區景觀設計,當地具體的人文歷史、文化特色等均高度濃縮在風景旅游區的景觀設計中,我國地大物博、文化悠久,每一個區域都有其自身的地域文化,本文簡要分析論述基于風景旅游區景觀設計中地域文化的運用。
關鍵詞:風景旅游區;景觀設計;地域文化;運用
1、地域文化的簡要概述
地域文化在本質上就是一種文化體系,具體是指人們經過自身的勞動創造在某一特定的地域或區域聚落群當中形成具有當地特色的文化,地域文化在繼承過去優秀的傳統文化過程中,同時也在不斷吸收和借鑒其他文化思想并且根據具體的歷史階段,地域文化也會發生相應的改變和創新。除了當地的自然環境和地理條件之外,人們的生活方式、文化活動、建筑風格等方方面面均被看做是地域文化的表現形式,人們在不同區域的自然環境中所使用改造自然的方式方法各不相同,這也是導致地域文化之間存在差異的.主要原因[1]。
2、地域文化在風景旅游區景觀設計中的原則
2.1統一原則
風景旅游區的景觀設計不是一個單獨的個體,它必須與周圍的環境和所在城市緊密相連,在風景旅游區景觀設計當中,地域文化的運用原則首先就是要堅持統一整體性原則,畢竟景觀設計并不只是僅僅局限于某一固定空間或環境,而是對整個旅游風景區進行整體設計,地域文化無論是體現在景觀小品、道路設計,還是在水系植被、景觀建筑的設計上都需要達到整體風格和諧統一的要求。
2.2傳承原則
風景旅游區景觀設計是延續地域文化的直接表現,融入地域文化的景觀設計需要繼承當地優秀的傳統文化,并以此為基礎利用先進的材料和技術實現全面創新,也就是說風景旅游區景觀設計需要對地域文化進行全面深入的調查研究,真正了解文化的背景以及發展歷程,注重保留當地文化中固有的民俗風情和民族特色,向觀賞者展示具有最原汁原味、質樸純真地域文化的旅游風景區景觀設計。
2.3保護原則
環境保護是現階段我國和社會各界人士關注的中心和焦點,也是旅游風景區景觀設計中最需要注意的問題,在景觀設計中應做到因地制宜,充分尊重當地的自然環境,以保護環境為前提合理開發建設,使用綠色無污染的材料,將環境污染降至最低,推動旅游風景區實現可持續發展。
3、風景旅游區景觀設計中地域文化的運用
3.1植被設計
在我國海南地區有著純天然的熱帶雨林,植物生長茂盛且種類繁多,海南的呀諾達風景旅游區則充分利用當地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優勢,完整地保留了景區內的植被結構,在茂密的熱帶雨林中間,景區利用粗壯的圓木設計的木棧道能夠讓游客直接與景觀植物親密接觸,同時木料材質的棧道又與周圍的雨林環境完美融合在一起,形成天人合一的和諧景致。另外,在旅游區內還對植物的層次分布進行精心設計,譬如說棕櫚樹、檳榔樹與喬灌草錯落分布,極具層次感,在木棧道的拐彎處還特意種植三角梅等顏色亮麗的植物,為游客起到提醒作用的同時凸顯海南帶有地域色彩的原始文化[2]。
3.2水系設計
在云南省的苗族風情景區當中,設計師結合當地特有的梯田與生態濕地等自然地理環境,設計了噴泉等大型水景,為了能夠將景區內的景觀串聯起來,在各個村寨的連接路徑上挖設了許多小水渠,通過將淺底和窄道里的涓涓細流引入水渠當中,形成了貫穿全寨的“水街”,游客穿行其中能夠直接感受到苗寨質樸清新、緊密相連的地域特色。
3.3景觀建筑設計
我國廣東省龍門縣南昆山國家森林公園中的景觀建筑,在選材用料上與旅游風景區完美結合。由于當地處于我國客家文化集中的區域,在傳統的客家民居當中大多數的建筑材料都是竹子、青黃色的磚瓦以及石土等,而南昆山正是毛竹生產之地,設計師巧妙地利用這一天然優勢,通過和工匠不斷的反復研究琢磨,對毛竹進行脫水防腐處理,并將其覆蓋在鋼筋混凝土澆筑的框架之外,從遠處看整個景觀建筑仿佛是用竹子搭建而成,與身后的旅游風景區融為一體、渾然天成。
3.4景觀小品設計
旅游風景區內的景觀小品和裝飾鋪設也是展現地域文化的重要道具,譬如海南當地盛產火山巖和蕨類植物,在呀諾達旅游風景區內的矮墻山就得到了充分的展現,旺盛的蕨類植物與獨有的火山巖結合在一起,不僅使得矮墻充分展現了海南的地域文化,還讓平淡無奇的矮墻立刻變得生意盎然。
4、結論
總之,風景旅游區想要獨具特色,具有強烈的藝術魅力和吸引力就必須與地域文化相結合,在保護自然環境的前提下實現人工建筑與其完美融合,堅持完整一體化原則,打造多元化的景觀設計,并且利用景觀設計不斷推動地域文化的宣傳和發展。
參考文獻:
1、龔舒穎.風景旅游區景觀設計中地域文化的運用研究[D].湖北工業大學,2015
2、喬伊娜.地域文化在扎龍旅游區景觀建筑設計中的應用研究[D].齊齊哈爾大學,2015
景觀設計論文8
1 園林景觀設計的原則
1.1因地制宜
園林景觀設計的基礎就是地形,這也是園林景觀設計的必要條件。不同的地形就會有不同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充分利用地形的優勢,不斷挖掘自然美景為園林景觀設計所用。地形的規劃對景點的布置起著決定性作用,在景觀設計必須根據地形的特點,因地制宜地發揮主觀能動性。
1.2地形與環境相協調
園林中的地形是具有連續性的,園林中的各組成部分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彼此不可能孤立存在。在園林景觀設計的時候,充分考慮地形與環境的協調性,可以有效達到自然過渡的效果。
2 文化在園林景觀設計中的應用
文化是一個非常廣泛的概念,文化不僅一種社會現象,是人們在社會活動中形成的產物,同時也是一種歷史現象,是社會歷史發展的見證。文化是凝結在物質之中,又游離于物質之外,能夠被傳承的國家或民族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行為規范、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等,是人類之間進行交流的普遍認可的`一種能夠傳承的意識形態。在園林景觀設計中,利用文化既可以彰顯文化的歷史價值,同時還能使得文化景觀設計更富有內涵。
2.1文化在園林景觀設計中得到傳承
隨著現代化的城市建設步伐不斷加快,園林景觀設計已經成為城市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園林景觀設計中應用文化元素,通過園林景觀將我國優秀的文化展現給大家,讓大家對中國文化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和了解,使得文化在園林景觀中得到發揚和傳承。
2.2文化在園林景觀中得到升華
不同的城市都會有屬于自己獨特的文化背景,獨特的園林景觀反應了社會生活和城市的人文壞境,是一個城市發展的見證。在園林景觀設計中,利用文化元素,可以真實地反應人們生活狀態,并且在不斷的實踐過程中將文化升華,使園林景觀更加具有價值。
2.3園林景觀與文化互融
在園林景觀設計當中,文化不僅可以得到有效傳承,還可以與不同地段的文化在社會交融中互相融合,將文化應用到當地的園林景觀中去,展現給人們一種全新的視覺享受。景觀文化的展現會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而逐漸從小環境融合到大環境中去。
2.4園林景觀設計與文化結合更有藝術感和價值
我國文化多種多樣、歷史悠久,有著地域性、傳統性和文化性,同時還有著文化價值、歷史價值和鑒賞價值,文化可以為人們的行動提供方向和可供選擇的方式。通過共享文化,行動者可以知道自己的何種行為在對方看來是適宜的,可以引起積極回應的,并傾向于選擇有效的行動。將文化應用到園林景觀設計中去,人們在對設計出來的園林景觀進行文化鑒賞的同時,也是對園林景觀藝術的肯定,從而提高園林景觀的藝術感和價值。
3 結語
隨著城市化建設步伐不斷加快,在我國城市園林景觀發展道路上,提高園林景觀設計的文化內涵,既是現代化城市發展的需要,也是我國文化走向世界的內在要求。我國文化歷史悠久,有著很好的激勵和鼓舞作用。園林景觀設計是藝術的延伸,在園林景觀設計中應用文化來提高景觀的文化內涵,增加景觀的鑒賞價值和意識感,同時使得我國優秀的文化得到發揚和傳承下去,促進我國文化建設的發展。
景觀設計論文9
1景觀設計中的文化傳承途徑分析
園林景觀所包含的元素較多,主要有人文元素和自然元素,例如自然元素中的山水、瀑布等;人文元素中的建筑、雕塑等。文化傳承其實就是將自然景觀元素以及人文景觀元素藝術化地融入到景觀設計當中。從實現的途徑上來看主要有,契合時代發展主題的途徑,整體規劃設計途徑以及突出場地特色的途徑。其中,以契合時代發展主題途徑為例進行分析,人和自然以及城市是不能分開的,而城市的居民也比較渴望能接近大自然。將時空景觀賦予了現代人生活體驗,這樣民眾就能得到多樣化的體驗以及多層次的需求。
2影響文化傳承與人性關懷景觀設計的因素分析
在文化傳承以及人性關懷基礎上的景觀設計影響因素是多樣的,每個景觀項目都有著不同的文化特征以及場地特點,在使用的需求層面也不同。首先,原場地特征、景觀元素的提取、選擇因素的影響,需要充分考慮這些方面的元素。其次,使用者和設計師在觀念上的差別造成的影響。還有是外來文化的.影響、地方景觀元素的影響以及地方景觀風格的影響等因素。
3文化傳承及人性關懷景觀設計的方法探究
景觀的設計能夠將文化傳承以及人文關懷充分地融入,設計方法上主要是采取改變的方式,也就是通過增添或是減少的方式凸顯景觀元素的特性,并采取夸張形式或者是色彩制造高強度視覺沖擊力,這樣就能將場地的文化內涵得以有效體現。另外,還可通過保留的方法凸顯場地或者是景觀的歷史身份及特點,或者是在原場地的景觀元素失去了使用價值,但卻在場地的身份證明上比較重要,這樣就要對其實施再現的方法。這些層面的景觀設計方法是比較生態的方式,不僅能夠節約材料,而且在加工生產運輸等方面節約了能源。可通過合理地將本土文化元素應用在景觀設計當中。由于文化元素是文化體系當中有著代表本文化特點產品及精神的總稱,也是景觀設計的重要靈感來源,所以,能夠強調環境和景觀形式之間的聯系,進而提倡文化傳承以及人文關懷,形成新的文化觀念。要能充分地將場地原地形加以利用,以此來增強景觀的層次感。我國園林設計當中的設計手法,如對景、借景等都是對原地形的利用,從而減少生態破壞,可適當在設計中融入水景。景觀設計過程中要尊重本土文化,這是一個民族或者是地區文化積淀的焦點,同時也是當地歷史的重要載體,特別是地方文化比較鮮明的地方。例如,風土民情類型的景觀、名勝以及重要的建筑等,都是地方景觀較為重要的組成部分,能夠從一個方面對當地的人文環境加以反映,所以,在實際的設計過程中可將象征性的手法加以應用,把具體的景點或者是景觀元素在場地當中微縮化地體現。我國的古典園林中的“一峰太華千尋”、“一勺則江湖萬里”設計手法正是這一設計的最好例子。景觀設計過程中要保護文化生存的土壤,首先,是當地人的生活方式,這是當地社會狀況的一個重要組成,所以,保障當地人的生活方式也是對文化傳承的保護。保護過程中也并非是一成不變的,要和人們的生活質量有機結合。總言之,要在能夠基于文化傳承及人性關懷的景觀設計原則上實施。
4結語
綜上所述,基于文化傳承和人性關懷基礎上的景觀設計,是促進城市化良好發展的戰略目標,只有將當地的文化內涵在景觀設計當中加以體現,才能將本地的文化得以傳播和傳承,從而形成良性發展。
景觀設計論文10
摘要:隨著我國城市道路建設腳步的加快,交通事故頻發成為阻礙道路發展的主要問題,道路交通安全逐漸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诖,本文將城市道路環境作為研究對象,分析其對交通安全影響的景觀設計,將我國某省會城市作為實例,選擇三條道路分析道路環境的影響,并給出了合理的城市道路景觀設計,保障交通安全的對策,以期為我國城市規劃人員進行道路景觀及環境設計提供幫助。
關鍵詞:城市道路環境;交通安全;景觀設計
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城市的人口密度逐漸增加,城市交通量隨之增加,促進了城市道路建設。在城市道路良好的發展背景下,道路交通事故的數量并沒有降低,反而對城市居民的活動造成了一定的局限,道路景觀及城市景觀缺失了整體風貌。由此可以看出,城市道路規劃人員需要注重城市道路景觀品質對交通安全造成的影響,降低交通事故發生的概率。
一、城市道路環境及景觀設計對交通安全影響的分析
在城市道路環境建設的過程中,不同的空間形態設計使得道路周圍的景觀特征有所不同,對司機造成的.影響有所差異,從而對交通安全造成影響。本文將我國某省會城市的道路作為研究對象,分析其道路環境對交通安全的影響。首先,A道路。A道路主要包括城區路段以及延伸路段這兩部分,城區路段周圍有較多的賓館及商業建筑,建筑樓層在6~20層之間,呈現出高低起伏的建筑特點,不同建筑的輪廓線和天際線相交,使得道路司機產生較為強烈的視覺反差,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道路的識別性,將司機的視覺集中于正前方;延伸路段的一側為住宅區,一側為空地,即使道路兩側種植了行道樹,但是仍舊不具備城區路段的包圍感,司機從城區路段駛向延伸路段時,從封閉轉變為開放,很容易使司機的視覺出現渙散,加大了交通安全風險。然后,B道路。B道路的城區路段被建筑景觀以及綠化景觀包圍,道路的圍合感和層次感相對較強,綠化帶的設計降低了過寬道路的空曠感,高低不同的喬木和灌木設計可以有效防止迎面來車造成視線干擾,提高了交通安全性;延伸路段主要為綠化景觀,環境較為單一,很容易使司機產生視覺疲勞,再加上道路的視線相對通透,使得迎面來車對司機造成視線干擾,對交通安全造成不利的影響。最后,C道路。C道路為該城市的景區道路,道路兩側的植被設計具備較強的層次感和科學性。為了與地形相配合,C道路采用直線、豎曲線以及平曲線的線性設計,使道路過渡更為自然,具備較強的誘導司機視線作用。通過自然的設計,消除司機的不安感,使司機的視線更為平順,提高司機的操作便捷性,能夠更容易地控制方向盤的偏差,保障交通安全[1]。
二、合理創建城市道路環境,保障交通安全
通過上述分析可知,道路景觀會對交通安全造成直接的影響,對于城市的交通事故高發區域,政府部門需要合理設計道路景觀,創新良好的城市道路環境,保障交通安全。具體而言,政府部門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ㄒ唬┳⒅爻鞘械缆肪坝^的動態性。城市道路環境的微小變化,都會使道路景觀出現變化,從而對交通安全造成影響。因此,政府部門需要注重城市道路景觀的動態性,加強對沿道建筑的控制和管理。首先,道路兩側的建筑需要具備完整性,其輪廓線在變化的同時,需要有一定的秩序,建筑的高度需要與道路的寬度相配合;然后,道路需要與建筑保持一定的距離,通過錯落有致的設計,建立小型城市廣場,使城市空間更具動態性,充分發揮其積極影響;最后,規劃人員需要按照交錯式排列的方式進行道路兩側建筑的設計,使城市道路更為曲折,避免司機產生視覺疲勞。另外,城市規劃人員需要重視沿道建筑立面的天際線,確保與司機的心理活動規律相符合。比如,對于過于開闊的延伸路段,規劃人員可以通過種植行道樹的方式,在綠化帶中種植相對高大的喬木,集中司機的視線,保障交通安全。
(二)簡化輪廓線。對于城市道路的延伸路段,規劃人員需要避免其出現“第二次輪廓線”,盡量將“第二次輪廓線”和原本的“第一次輪廓線”重合。具體而言,規劃人員需要合理規劃城市道路兩側的路燈、廣告牌以及報刊亭等要素,確保道路兩側要素的在材質、形式以及色彩方面相互兼容,共同營造整體城市空間。與此同時,規劃人員需要將道路設計和地形地貌融合在一起,根據道路附近的自然景觀,在道路出現曲折時,人工設置視覺要素,確保司機能夠始終保持道路環境變化的新鮮感以及警覺性,以此保障交通安全。另外,對于兩側建筑較少的空曠道路環境,城市規劃人員可以通過設置圍墻或者加強綠化的方法,提高道路的圍合感和封閉感,將單調及空曠的視野阻擋在司機的視覺焦點之外,集中司機的視線。與此同時,在道路兩側種植的行道樹具有視線誘導作用,可以使司機產生連續的線形視覺,從而保障交通安全[2]。
結論
綜上所述,城市道路景觀會對司機的視覺和心理造成影響,從而對交通安全造成影響。通過本文的分析可知,城市規劃人員需要認識到城市道路景觀的重要性,注重其動態性,進一步簡化城市輪廓線,通過科學合理的道路景觀設計,提高城市道路的圍合感及封閉感,為司機帶來視覺誘導,保障城市道路的交通安全。
參考文獻:
[1]陳大山,陳昕,楊家盛,王珂.城市道路綠化對交通安全影響研究[J].交通科技與經濟,2018,20(02):23-28.
[2]唐川杰.基于人性化理念的城市道路設計研究[D].東南大學,2017.
景觀設計論文11
1古典造園藝術對當代景觀設計的影響
1.1靈感源泉
中國古典造園藝術是當代園林景觀設計的靈感源泉,其古典造園藝術設計思想更是當代園林藝術的理論基礎。中國古典園林作為風景式園林設計的典范,是設計師和工匠在特定的空間內,經過精心設計,運用高超造園手段,將建筑和山、水、植被等加以配置組合,形成源于自然環境,又高于自然環境的有機整體,將自然美和人工美合理地結合在一起。
1.2文化傳承
園林景觀設計師必須對國內優秀的風景園林景觀案例加以深入研究,挖掘出富有本土文化特征的景觀元素加以運用,才能設計出具有“中國味道”的風景園林景觀作品。園林景觀藝術是直觀體驗性藝術,觀賞者無需接受專門的培訓,就可以感受到園林景觀的形式美。同時,這種直觀藝術受時代背景和文化氛圍的影響,可以使觀賞者耳濡目染的感受到當時的文化修養和審美情趣。
2當代居住區景觀設計常見問題
2.1不尊重自然環境
許多居住區的景觀設計和營造過程中對景觀的功能性考慮不足,注重表現外表的美觀。某些開發商為了追求表面的氣勢和美觀效果,達到增加成交量的目的,不惜重金做面子活,為此增加了成本,加重了購房者的資金支出,也使得后期的物業管理面臨巨大考驗。
2.2缺乏神韻
現代居民小區已經成為居民,尤其是老人和孩子日常休閑活動的主要場所,因此,設置的休閑活動空間充足,有健身區、兒童游樂場地、休閑步道等,這些空間普遍尺度較大,且多以鋪裝為主,相對缺乏可供好友休閑小憩的私密空間。3.3施工時間短隨著社會生產水平的不斷提高,很多傳統建造技術已經被機器化大生產式的快速施工技術所淘汰,當代施工者往往依靠現代技術手段,使得傳統建造技術開始失傳,其精髓更難以再現,F代居住小區中經?梢钥吹狡渌ㄖ牧戏轮颇静慕ǔ傻耐づ_水榭,雖然形似,卻沒有了木材的生動,傳統工藝的風采不復存在。
3傳統造園藝術對現代居住區的影響
3.1理解古典園林的內涵
要設計具有中國元素的居住區景觀設計,必須從觀念上徹底改變,不能完全依賴新技術、新材料,更不能對現代西方園林的成功典范照搬照抄,要學習中國古典園林景觀藝術的.造園理念和設計手法。
3.2尊重自然原則
大自然是園林景觀設計中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因此,中國古典園林藝術遵從天人合一的思想,在人與自然之間尋求和諧。尊重自然是中國古典園林藝術文化的核心精髓,采用尊重生態自然的客觀規律來造園,以自然景致為主,強調設計師對大自然的深刻理解和藝術化的表現。
3.3現代主義與古典主義相結合
中國古典園林講究依山林而建,通過借景、比喻等方法將園內景觀和周圍自然生態結合起來,同時,也可以起到延展空間的作用,使各個區域之間相互連接、滲透,彼此呼應,形成一個整體,F代景觀設計也要求設計師將視域作為設計范圍,以地平線為空間參照,突出與本地區景觀的融合。這與古典造園手法中追求無限想象的外延空間理念是一致的。
4結語
在新的社會生產環境下,在新技術和新材料的支撐下,要實現新的功能要求,應當著力學習,繼承古典園林的精妙,而不是簡單的對形式進行模仿,更不是用簡單的工藝手段,制作簡化的經典元素。這樣不僅是對創造力的約束,也是對古典園林形式的人為視覺混淆,對我國古典園林藝術的損害。
景觀設計論文12
社會經濟的發展,使我國城市化進程發展迅速。人們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時,對城市環境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景觀設計在城市化的發展過程中具有無可替代的作用,其可以美化城市環境,給人以愉悅的心情,F代城市建設中,傳統文化的植入可以體現景觀設計的獨特性,民族文化設計能夠使景觀符合當地民族的習俗,提高景觀的受歡迎度。文章分析了廣西民族文化在景觀設計中的表現,提出了廣西民族文化在景觀設計中的應用。
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民族文化,在園林設計中我國景觀的藝術性充分體現了我國文化的獨特魅力。中國古典園林中的景觀設計所呈現出來的藝術性,已經得到了世界的認可。隨著人們對美的追求不斷變化,景觀設計也要隨著人們需求的變化不斷創新。近些年,歐洲古典設計和西式園林設計在我國景觀設計中被廣泛應用,而民族文化的缺失是現代建筑設計中存在的普遍問題。廣西是我國壯族的主要聚集地,其傳統文化在景觀設計中的體現可以提高景觀的觀賞性,使景觀更加貼近人們生活。
一、廣西民族文化設計在景觀設計中的表現
廣西是我國壯族人們的主要棲息地,其民族文化體現出獨特的魅力。壯族傳統文化中蘊含著壯族人們的智慧,是壯族文化含量的重要組成部分。壯族傳統文化提倡尊重自然,人與自然和睦共處,和諧統一的觀念。壯族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態文化一致,是生態設計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銅鼓是壯族民族文化的代表,其在廣西建筑中的應用比較廣泛。在廣西省內的建筑中,銅鼓文化很好的融入到了城市景觀中。尤其是南寧市,銅鼓形象成為了城市的主要象征。
1.廣西傳統文化在設計理念上的表現
設計理念是設計成功的保證,是景觀設計的主導思想。在景觀設計中,如何實現人與自然的統一是現代設計的重中之重。傳統元素與自然的和諧統一是景觀設計的最高境界,設計者景觀設計理念的轉變,是廣西傳統文化得以廣泛應用的關鍵。設計者要根據景觀周圍的環境,根據場景所需進行合理布置建筑、雕塑、園林景觀等,將壯族傳統文化在植物景觀中充分體現,可將花、草等設計成民族傳統形象,充分體現民族元素的味道。景觀設計想要彰顯民族文化的理念,就要轉變傳統的設計理念,運用可持續的發展觀念。
2.廣西傳統文化在裝飾材料上的輔助表達
由于建筑行業的`發展,各種新型建筑材料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如何在新型材料建筑中體現傳統文化元素,是現代建筑與傳統文化結合的關鍵。比如五象塔的整體設計中,其外表是灰色氟碳漆,而整體形象中又結合了斜斗拱和銅鼓等廣西傳統文化元素,實現了新型材料與廣西傳統文化的結合。五象塔的設計充分發揮了的廣西桿欄式建筑的特質,強調用現代新型材料建造傳統的藝術外形;疑计岬念伾c周圍環境一致,實現了景觀與環境的結合。園林景觀設計中,新型材料的選擇要慎重,其要滿足傳統文化的需求,實現兩者的完美結合。只有做到兩者的有機結合,民族文化元素才能在不同的新型材料建筑中得以充分應用。
二、廣西民族文化理念在景觀設計中的應用
1.民族文化在自然景觀中的應用
景觀設計要根據現場的環境和周邊的自然條件,進行合理的場地和空間設計,設計要有獨特的個性,同時要堅持生態發展的原則。廣西民族文化在現代景觀中的應用,是景觀設計中的嶄新元素,是對現代設計理念的完美補充。壯族文化在景觀設計中的應用要考慮區域性,采用適合當地文化的元素進行地域特色展現。廣西地區植被較多,建筑多以木樓為主。設計者在進行景觀設計時要充分考慮場地的面積,其次考慮場地周邊的環境,在場地合適的位置建筑木質景觀,以體現景觀與周圍環境的協調,防止出現硬性拼湊的效果。如果景觀設計區域有村落存在,設計者一定要保持村落原有的分布和格局,切不可貿然破壞。村落是一個地區民族文化的直接表現,其獨特的民俗和歷史是廣西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村落文化可以為景觀設計提供特色元素。
2.民族音樂文化的應用
廣西地區民族音樂文化豐富,背帶歌、八桂情歌、十二月花歌等都是廣西地區的特色節目。音樂可以直接抒發人們的情感,其是民族對大自然最直觀的認識,是民族文化的精髓。音樂部分的表現較為困難,可以舉行專門的活動,通過表演形式展現出來。在景觀設計中可以配套音頻播放系統,實現聲音的展現。例如云南月族村的廣場雕塑,其展現了
景觀設計論文13
【摘 要】本篇文章從人居環境學的發展原則入手,對基于人居環境學系統思維之下的景觀設計原則進行論述,著重探討了人居環境學下的系統思維景觀設計應該堅持的原則,并得出結論,供同行參考。
【關鍵詞】人居環境學;系統思維;實踐;景觀設計
生態環境的日益惡化,以及多起自然災害的發生喚醒了人類的環境保護意識。在今天,世界各國開始大力提倡保護生態,節能環保,實現人與環境之間的協調和可持續發展。隨著人類環境保護意識的逐漸覺醒,環境科學開始興起,并在之后的發展中陸續引進了“人類聚居學”、“可持續發展”等概念,奠定了人居環境學的基礎。當前,國際上關于人居環境學的研究和發展仍然在繼續。作為聯系人類和自然環境的中介,人居環境學的系統思維不僅在生態保護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其在城市規劃建設以及景觀設計中也起到了一定的指導作用。
1.人居環境和人居環境學
人居環境是一個廣泛的概念,它不僅指供人類生活和居住的,客觀存在的空間,還包括存在于這個空間內部的人員、資源、政策等等。人居環境與自然環境不同,人居環境內所包含的無形的事物更多。人居環境是連接人和自然的橋梁,人類在生產活動中所創建出來的人居環境包括在自然環境之中。也就是說,人們通過自身進步和改造自然來創造人居環境,但是其所創造出來的人居環境仍然屬于自然環境。
所謂的人居環境學,主要是指通過研究人類聚居生活來探析人和環境之間的關系的一門學科。人居環境學中,其所研究的主體是人及其生活和活動,包括人類所創造的鄉村、城鎮等等,其研究的目的是為了探討人和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人居環境學將人類聚居生活作為一個整體,通過相關手段來探究人類聚居的發展規律,以便在探析出人和環境之間的關系后,能夠把握住人類聚居的發展規律,設計和創造出適合人類居住,滿足人類需求,且又不破壞自然生態環境的人類聚居空間。人居環境學所堅持的這一發展原則在很大程度上與景觀設計理念相切合,并且為景觀設計提供了相關的指導方法,為實現人與環境之間的和諧發展,以及“天人合一”環境的建設創造了條件。
2.人居環境學發展原則
人居環境,是人類的聚居生活的地方,是與人類生存活動密切相關的地表空間,是人類在大自然中賴以生存的基地,是人類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主要場所。而人居環境科學就是圍繞地區的開發、城鄉發展及諸多問題進行研究的學科群,它是聯貫一切與人類居住環境的形成與發展有關的,包括自然科學、技術科學與人文科學的新的學科體系,研究對象即是人居環境。
2.1人居環境的框架及原則
人居環境的核心是“人”,人居環境研究以滿足“人類居住”的需要為目的。就內容而言,人居環境包括五大系統:自然系統、人類系統、社會系統、居住系統、支撐系統。其中,“人類系統”與“自然系統”是兩個基本系統,“居住系統”與“支撐系統”則是人工創造與建設的結果。在人與自然的關系中,和諧與矛盾共生,人類必須面對現實,與自然和平共處,保護和利用自然,妥善的解決矛盾就必須堅持可持續發展。
2.2人居環境學的系統性
人居環境學是涉及人居環境的有關科學。與“環境科學”、“環境工程學”等既有聯系又有區別?偟膩碚f,它們都以環境為研究對象,但各自的研究范圍、內容、與側重點及所采取的手段并不一致。環境科學與環境工程學涉及的是具體的科學技術問題,全球變暖、臭氧空洞的產生等,而人居環境科學關心的則不僅是如何把環境科學與環境工程的理論和方法引入人類聚居形態,對五大系統的'各個層次的人工與自然環境的相關內容均應引入到規劃中去,用以提高環境質量、形成宜人的居住氛圍。
3.景觀設計原則
景觀設計雖然是建立在環境藝術設計概念之上的設計門類,但它所蘊涵的內容卻涉及到美、建筑、園林和城市規劃四個方面。景觀設計最通俗的解釋就是美化環境景色,可以說是以塑造建筑的外部空間的視覺形象為主要內容的藝術設計。這是一個綜合性很強的環境系統設計,它的環境系統是以園林設計所涵蓋的內容為基礎,設計概念是以城市規劃設計總攬全局的思維方法為主導,其設計系統是以美術與建筑專業的構成要素為主體。
3.1景觀設計的人性化原則
景觀設計要做到“以人為本”的人性化原則,就要求設計者必須在充分了解所住居民的年齡結構、職業、生活、工作習慣、生理要求的基礎上進行全方位的人性化設計。目前我國許多居住區內園林綠化在很多方面忽略了這一點。比如:有的樓盤用綠地做隔離帶,卻忽視了人們生活的方便,兩分鐘的路程可能得走上十幾分鐘,導致許多人直接從綠化帶穿過,破壞了綠化;有的居住區綠化設計沒有把殘疾人的行為考慮進去,給殘疾人的出行帶來不便;有的居住區沒有為老人和幼兒開辟專用活動場地等等。這些都需要在以后的設計中加以改進。
3.2景觀設計的生態持續性原則
將人居環境學的系統思維結合到景觀設計中,提倡自然環境也是人類生活和發展需要的一項重要構成要素。人居環境學強調人與環境之間的相關的關系,認為自然環境中的每一處風景既是存在于自然界的生態資源,又是人類社會中的一種文化資源,值得人類對其進行保護和傳承。從生態學的角度來看,人類也是自然界中的一部分,也屬于一種自然資源。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地球上所存在的所有生命聚集在一起,便構成了一個實體的自然環境,人類生活、發展所需要的一切資源都需要在這個實體環境中取得,所以在建設人居環境時,不能局限于眼前,或者著眼于環境的部分建設,而是應該總攬全局,注重環境的整體建設,以期達到“天人合一”的目的。因此在景觀設計中,建筑物的設計必須要以人與環境的和諧為前提,充分考慮進人與環境之間的關系,堅持生態持續性的設計原則。
人居環境學的系統思維在景觀實踐設計中發揮著重要的理論指導作用,人居環境學和城市景觀設計二者在環境保護理念上不謀而合,將人居環境學中的系統思維與景觀設計理念進行有機的結合,可更好的幫助城市建設者,或者環境保護者開展工作。
4.結束語
綜上所述,本文通過上述內容的分析,推論并總結出:在現代城市景觀設計中融入人居環境學的系統思維,并以環境學的系統思維來指導設計工作,從打造舒適宜人的居住空間入手,在建筑空間上采取積極、開放的手法,加強居住者和綠地、自然環境之間的聯系,充分調動起居住者參與景觀設計的積極性,使建筑物在滿足和發揮了景觀功能的同時,還能最大化的提高生態建設質量,這一做法是可采取,并行之有效的,可促進我國城市景觀設計水平的提高。
景觀設計論文14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快速發展,城市環境、生態平衡遭到嚴重破壞,混凝土建筑林立,城市產生熱島效應,市民很少能夠看到藍天白云,與自然環境的接觸減少。人們迫切希望改善居住環境,接近和融入大自然。因此,居住區景觀設計已成為廣大居民和眾多房地產開發者們關注和重視的問題,居民希望能居住在舒適、安全、生態的環境中,但在實際設計和建設過程中仍存在一些問題。如何改進目前居住區環境建設中的問題,滿足人們對居住環境高品質的需求,既是居住區環境景觀設計的出發點,也是其追求的終極目標。
一、目前居住區環境景觀設計中存在的問題
。ㄒ唬┻^于強調形式,忽視景觀功能性
在居住區環境景觀設計中,一些設計過于強調景觀的外在形式,忽視其使用功能和生態功能,忽視人的需要和感受。例如,目前水景已成為小區環境景觀的重點,有的開發商要求建設大面積的水景。水景雖會帶來活力,但其運用應恰到好處,不能求大、求多,否則會產生不良的負作用。水面過大,占用居民活動面積。而且由于蒸發、滲漏、衛生清潔,需要經常補水、換水,造成水資源的嚴重浪費,增加物業管理的難度和費用。在材料的運用上,一些設計者為追求形式上的構圖、近期效果,大量使用自然樹木,導致對自然環境造成破壞,而且由于樹木在短期內不易恢復,生態效果和觀賞效果都達不到要求。此外,過多運用鏡面花崗石、火燒板等,鏡面花崗石不防滑,雨天會給居民造成傷害,而且不透水,對地面排水、周圍植物的生長會產生不利的影響,還會增加建設費用。
。ǘ⿵娬{硬質景觀,忽視軟質景觀
居住區的環境景觀設計不僅要注重特色和效果,更要注重環境的生態性,F在很多居住區的環境景觀設計為了達到新穎、突出、快速見效的目的,過多強調硬質景觀的建設,如設置大面積鋪裝,過多的噴泉水池、雕塑小品、亭臺建筑等,大大縮小了綠地面積,忽視了綠色植物的生態功能特點和景觀特色,無法營造舒適宜人的居住環境,缺少富有季相變化、色彩層次豐富的植物景觀,同時,也會造成建設經費上的不合理現象。
。ㄈ┖唵文7,忽視景觀的本土特色
目前,許多居住區景觀設計忽視了住區所在地的地域特征,包括住區內外的自然環境特征,體現地方特色的鄉土植物,長期形成和積淀的傳統民風、民俗特征,歷史文化遺跡等人文景觀特征。比如在居住區建設中,常出現大動土方的現象,不論現狀條件如何,先挖山填水,再在平地上創造人工地形,沒有因地制宜地利用原有地形地貌。一些設計師對基地的傳統文化內涵沒有很好地挖掘和利用,只是簡單照搬國外的設計。在植物選擇上,未考慮其生長習性,只顧引進一些新奇的植物,對適應當地生長環境的鄉土樹種運用較少,造成不必要的浪費,而且使居住區環境景觀缺乏地域特征和本土特色。
二、居住區景觀設計改進的措施與對策
(一)因地制宜的利用現狀條件進行設計布局
首先,應考慮基地內原有形態,充分利用原有自然地形進行布局設計,因地制宜。其中,包括山水地形的處理、水體的設計、綠地及活動場地的布置、景觀建筑、小品的點綴等。如南京五臺花園即利用小區原有的陡坎設計成疊水噴泉。其次,考慮利用居住區外部的自然景觀資源?紤]人與環境的融合,建筑與景觀的融合,留出通透的觀景視線,將周圍優美的景物收入到居住區中,小區內外遙相呼應,創造宜人的自然山水景觀,如南京寶船聽濤小區即借外部寶船遺址公園景觀。
(二)以人為本,創造多樣的景觀空間,滿足各類居民的需求
居住區環境景觀設計,要考慮到居民的心理感受和行為習慣,做到以人為本。具體表現在活動場地和交往空間的設置、休憩設施的尺度等方面,使居民在活動休憩時更加舒適、方便,創造一個親切、優美、便捷的居住環境。綠色活動空間的創造,應滿足不同年齡層次居民活動的需要。活動空間的總體布局,在空間類型及功能方面應做到動靜結合、相互搭配,將公共活動的開放空間和個別交往的私密空間相結合,形成開敞空間、半開敞空間和閉合空間互相穿插并存的布置形式。
。ㄈ├镁幼^的人文條件,突出其地方特色
居住區景觀設計,要根據其所在地區的自然地理條件和歷史文化傳統,充分突出居住區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充分利用適應當地生長環境的鄉土樹種,體現本土特色。對住區的歷史文化、人文古跡應該深入地挖掘,以凸現基地的人文歷史和文化積淀,突出小區的地方特色,使居民在住家附近就能感受到當地的文化與傳統。
。ㄋ模┙ㄔO節約型園林,考慮建設與管理成本
目前,全社會正在建設“兩型社會”!皟尚蜕鐣敝傅氖琴Y源節約型社會和環境友好型社會。資源節約型社會的核心在于節約資源,盡可能減少資源消耗和以環境代價滿足社會經濟的發展。環境友好型社會的核心在于生態低碳,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與自然生態系統協調可持續發展。反映到居住區的景觀設計中,就要在滿足居民生理心理需求的.前提下,盡量節約資源、降低造價。同時,還要考慮到后期的管理和運行。節約成本應從幾個方面考慮:在平面布局上,水面的設計要大小適中,既要滿足景觀需要,又要注意節約建設和管理成本;在豎向設計上,要充分利用原有地形,盡量少動土方,節約造價;在土建材料的選擇上,要盡量選擇性價比高的材料,同時,還要注意材料的生態環保性等;在植物材料的選擇上,要盡量選擇鄉土樹種,推廣當地草種,樹木規格不宜過大,要給植物一個自然生長空間和過程,提高植被成活率,減少對大環境生態的破壞。
。ㄎ澹┙ㄔO生態型園林,創造多樣性植物景觀
要提高居住區的景觀效果和環境質量,應該以植物造景為主。植物不但可以美化環境,還能起到降溫、遮陽、隔噪、凈化空氣、改善小氣候等作用。通過對喬木、灌木、地被、草坪等植物的配置,形成層次豐富的植物景觀,體現出植物的生態性環境效應。所謂植物多樣性,就是要建筑穩定的植物生態群落,其中有植物品種的多樣性和景觀層次的多樣性。在居住區景觀設計中,根據各種植物不同的生長習性,營建以喬木為主、木本植物為主體的喬木、灌木、地被、草坪的復式結構植物群落,形成植物群落自然的生態布局。既能增加居住區環境的綠量、提高植物的生態效果,又能滿足植物造景的需要。在植物選擇上,應遵循和順應植物演替規律,采用生長習性、形態等有較大差異的植物品種進行配植,避免種間的直接競爭。例如,疏林植物群落的配置可以利用林下耐蔭植物資源,喬木與草地之間的生態空間滿足了林下植被對光照、水分、養分的要求,并增添了林下層次。要注重適地適樹,選擇鄉土樹種,突出居住區景觀的地方特色。對于同種植物,其規格的選擇應大小結合,為植物群落的生長發展和自然演替留有一定的空間。在植物種植上,密度不應過大,應留出一定的林間隙地,改善幼樹的生長環境,增加光照和養分的供給,創造健康的能進行自我更替和演化的穩定的自然生態植物群落。此外,可以增加立體綠化形式,這是一種不占用綠地的種植方式,包括外墻綠化、屋頂綠化、棚架綠化、陽臺及窗臺綠化等。不僅能增加居住區的綠化面積,還能改善居住區的小氣候。
結語
景觀環境直接影響著居民的生活質量。而景觀設計師的目標,就是要為居民創造經濟上合理,生活上舒適、安全、方便、衛生的居住環境,以滿足居民物質的和精神的雙重需求。
景觀設計論文15
國營農場景觀設計優勢分析近年來,新農村建設的步伐不斷加快,鄉村環境建設取得了較為明顯的成效,尤其部分自然資源與人文資源豐富的地區,其建設特色也越來越突出,部分專家與學者也進行了與新農村景觀環境建設相關的眾多課題研究,而國有農場在我國農村范圍里占據了較為特殊的地位,其環境空間建設的研究也顯得更為有針對性與獨特性。在新農村建設時代背景下的國有農場景觀設計有幾個方面的特征。更多設計論文相關范文盡在職稱論文發表網。
1自然景觀資源豐富
國營農場因其特殊的歷史使命均具有較大的規模,同時與周邊鄉村有較遠的距離,其視覺效果較為寬廣,其作物種植種類不雜亂,且較為有序,以廣闊的種植區為資源開發建設,容易形成較為壯觀的視覺效果[1]。例如,湛江農墾局在徐聞縣的東部鄉鎮,種植著約2萬hm2的.菠蘿,形成了壯觀的“菠蘿地!,并且隨著季節的不同,其景致也產生不同的效果,尤其在菠蘿成熟的季節,人在空間中不僅能得到視覺享受,同時也能聞到菠蘿的香味在農場里感覺全部身心都至身體大自然中,因此可以強調人與自然的融合關系,適合營造人與自然交流、對話的和諧之風。
2鄉村風貌易于修整
國營農場的建筑主要分為3個類型,即辦公區、生活區和生產區[2]。與其他農村建筑現狀相比,農場建筑相對具有一定的規劃性,其道路系統較為完善,建筑樣式將為整齊。在生活區,各家各戶空間既具有一定的私密性,同時又是以一個整體存在,各戶之間前后距離不會太遠,以此便于保留與維持人與人之間的交流空間。雖然在建設初期有過規劃,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垃圾處理不夠科學,部分功能設施不夠完善,新農村是鄉村區域景觀與形象的標志,以富裕、文明和現代鄉村風貌塑造為依托的新形象。因此,農場建筑風貌可以在保持原有特色狀況的前提下,進行功能設施的完善和建筑安全系統的升級,使其既能具有農場特色,又能滿足現代農場職工的生活需求[3]。
3國營農場具有現代化高科技優勢
現代化高科技農業是新世紀替代我國傳統農業的重要途徑,在農村個體的農業種植過程中,高科技術使用還是有限,而在國營農場中生態農業、設施農業、資本農業、無害化農業、無土栽培農業和農產品工廠化生產等現代農業大力發展,具有科普示范功能和新的視覺體驗效果[4]。例如,滴灌系統的設置,在工作狀態下能夠產生一處處水幕效果,豐富視覺效果;在農產品加工區能夠觀賞其加工過程,并且在造景過程中能夠參與其中,實行人景互動,讓城鄉居民學習和了解現代農業。在新世紀鄉村旅游大發展過程中,在新農村建設社會大背景下,探討國營農場景觀環境空間建設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和較強的研究針對性。同時,由于我國鄉村景觀資源開發時間短,發展較快,在鄉村景觀建設過程中存在很多不足,還需進一步探討和學習,對于國營農場景觀建設的途徑和方法更應多做田野調查,以實事求是的態度去尋找適合其建設發展的方法。
參考文獻
[1]陳光宇.淺談黑龍江省墾區農場公園景觀設計——以黑龍江省857農場為例[J].林業科技情報,20xx:72-73.
[2]郭煥成,呂明偉,任國.休閑農業園區規劃設計[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xx:84-103.
[3]劉黎明.鄉村景觀規劃[M].北京: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xx:4-8.
[4]謝花林,劉黎明,李蕾.鄉村景觀規劃設計的相關問題探討[J].中國園林,20xx(1):21-22.
【景觀設計論文】相關文章:
景觀設計論文06-15
景觀設計論文12-04
河道景觀設計的論文08-29
景觀設計論文【熱】06-18
(精)景觀設計論文06-16
景觀設計論文(薦)06-16
園林景觀設計論文11-27
景觀設計論文15篇12-04
景觀設計論文(15篇)12-04
景觀設計論文參考文獻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