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內部控制審計經典論文
在學習和工作的日常里,大家肯定對論文都不陌生吧,借助論文可以有效訓練我們運用理論和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的能力。那么你有了解過論文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內部控制審計經典論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內部控制審計經典論文1
一、企業內部審計質量控制現狀分析
(一)機構設置不規范
獨立性是確保內部審計工作人員客觀公正開展工作的基本前提,也是內部審計工作的核心所在。當前企業內部審計機構設置不規范,內審機構和財務部門的權責不明確,部分企業甚至并未設置內部審計機構,缺少專門的內部審計工作人員。由于內部審計機構的設置直接關系到內審工作的獨立性,如果不能夠確保內部審計工作的獨立性,審計質量自然無法提升。
(二)質量控制標準不明確
企業內部審計質量控制標準是內部審計工作質量控制的主要依據,同時也是企業審計工作規范體系中的重要內容,但是目前的內部審計規范體系建設稍顯滯后,往往都是注重內審法律、準則以及職業道德的規范,忽略了對內部審計質量控制標準的制定,從而導致企業內部審計工作質量標準不明確,質量控制沒有明確的執行規范,導致內審工作質量降低。
(三)質量控制手段不健全
企業內部審計質量控制通常來說包含了內部審計制度、內部審計考核、內部審計追責機制等,但是國內很多企業往往都存在下面幾方面的問題:一是制度建設有待加強,有些企業雖然建立了內審制度但是卻并未將其貫徹落實;二是分級督導復核機制的空白,或者督導復核職責不清;三是內部審計考核并未按照相關規范執行;四是內部審計工作追責不到位,導致責任主體不清晰,責任劃分不明確,很多時候出現了無法追責的情況。
(四)審計方法相對落后
內部審計工作方法依舊采取賬目基礎審計法,審計人員的風險意識薄弱,往往忽略了內部審計的風險因素,更不用說風險基礎審計模式的應用。抽樣技術的應用往往是依靠內部審計人員的主觀經驗,統計抽樣技術應用比較欠缺,也沒有對審計方法進行總結和研究。另外,內部審計工作信息化程度有待提升。
二、加強企業內部審計質量控制的對策
(一)建立內部審計組織保障機制
在美國安然公司、世通公司出現重大財務丑聞之后,美國政府先后頒布了《20xx年公司與審計義務、責任及透明度法案》、《薩班斯—奧克斯萊法案》等法案,這些法案中都要求企業組織審計委員會以及獨立的內部審計機構,而這便為我國內部審計工作的完善以及內部審計機構的設置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目前我國通過完善企業治理結構,建立了內部審計組織保障機制,確保內部審計部門能夠獨立于其他職能部門。這一模式保障了企業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和權威性,能夠在很大程度上發揮出內部審計工作的職能,提升內內部審計質量。
(二)建立內部審計人員保障機制
進一步增強企業內部審計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做好內審隊伍建設工作,能夠有效的提升內部審計質量。第一,可以建立完善內審人員職業準入制度以及從業資格制度,對于內部審計工作人員必須要嚴格把關,要求他們必須具備相應的專業資格,保證內部審計工作人員符合企業內審工作的實際需求;第二,必須建立內部審計人員職業教育制度,幫助他們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結合企業內審工作的需求,系統的開展各類培訓活動;第三,必須建立完善內部審計人員激勵機制,定期對其展開考核評價,結合考評結果給予一定的獎懲,激發其工作積極性,將內部審計工作質量與其薪酬福利掛鉤。
(三)建立內部審計手段保障機制
為了將企業內部審計質量控制的日常監督和定期監督聯系起來,一方面我們要建立三級復核制度,即是內部審計機構項目負責人、部門管理人員以及機構負責人對內部審計項目的執行情況展開分級審查的制度。各級復核人員必須要了解自身的職責以及需要復核的范圍,保證企業所有的審計項目各個環節都處在有效的管控之中;另一方面,必須要建立完善責任追究制度以及獎懲制度,通過一系列的制度規范可以確保企業內部審計工作人員清晰自身責任,樹立質量控制意識,在很大程度上減少內部審計風險,同時有效的提升企業內部審計質量。
(四)強化審計人員職業道德素質
企業內部審計工作人員不僅要擁有較強的專業素質,同時還必須要具備較高的職業道德素質。企業在對內部審計工作人員進行選拔的過程中,要特別重視職業道德素質的考察。內部審計工作者應當要熟悉并恪守職業道德規范的要求,同時要遵守企業內部針對內審工作的制度規定,從而有效的對自身行為進行約束。一方面,企業內部審計工作者應該誠實守信,恪守職業道德,要嚴格遵守相關法律法規以及企業內部規章制度,主觀上不參與任何有損企業內審職業和組織聲譽的行為;另一方面,企業內部審計工作者必須要堅持客觀原則。在搜集、評估及檢查流程信息的過程中,審計工作者必須要保持較高的職業客觀性,在進行職業判斷的過程中不會受到主觀意愿或者客觀因素的影響,客觀公正的披露內部審計工作結果,確保內部審計工作的實效性。
三、結語
總而言之,內部審計的業務過程是實施內部審計質量控制的重要環節,我們應該積極借鑒國外大企業的內部審計質量控制經驗,結合本企業的實際經營發展狀況,探索出有針對性的內審質量管控機制,同時做好監督指導,實現層層分級管控,進而確保內部審計工作的有效開展,促進企業的長遠健康發展。
內部控制審計經典論文2
現在,加強高校財務內部控制的要求越來越強烈。文章基于COSO內部控制框架的基本內容,結合當前高校內部會計控制中常見的問題,分別從控制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監管5個方面對高校財務內部控制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完善措施。
一、高校內部控制體系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深入,高等院校招生和基礎設施建設規模的擴大,辦學經費已脫離了單靠國家財政撥款的狀況,步入了多渠道籌資的辦學軌道。要使大量的資金籌集和資金使用活動健康有序地進行,就必須有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加以監督制約。然而,我國高校的內部控制制度還不夠健全,具體表現如下:
1.高校內部會計控制環境惡劣
對于高校而言,內部控制環境包括高校的組織結構和運行機制;管理層次、操作水平、經營理念;經濟環境、法律法規環境、高校制度環境、人員的職業道德環境等,存在的主要問題有:領導層內控意識薄弱,導致內控制度威懾力下降;內部監督機構設置不合理,內部控制有效性難以保證;網絡環境引發內部控制新難題,內控制度面臨新的問題和挑戰。
2.風險意識淡薄,內部控制缺少風險管理與預警機制
由于歷史的原因,高校的計劃經濟烙印較深,風險意識沒有提高到應有的高度,缺乏有效的風險管理與風險預警機制。如對投資立項、評估、實施和決算等環節控制松弛,不能有效防范和控制投資風險;籌資活動不規范,不能科學合理地確定籌資規模、結構、方式,只注重資金的多少,不講資金成本高低。
3.人員素質不高,內部控制的有效性難以發揮
內部控制制度能否有效實施,關鍵取決于人員的素質。但相當多的.高校忽視員工的素質培養,特別是作為內部控制制度重要執行者的會計人員整體素質偏低,在經濟業務處理過程中,錯弊不斷,內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難以發揮。
二、COSO報告
COSO內部控制報告對會計誠信的要求現行的內部控制框架主要是1992年,美國“反對虛假財務報告委員會”(National Commission on Fraudulent Reporting),所屬的內部控制專門研究委員會發起機構委員會(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of the Tread-way Commission,簡稱COSO委員會),對內部控制組織了專門研究后,提出的專題報告——《內部控制——整體框架》,也稱為“COSO報告”。
COSO委員會指出,內部控制的構成要素應該來源于管理階層經營企業的方式,并與管理的過程相結合,其具體包括以下五個要素:控制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監控。其中,控制環境是指構成一個單位的氛圍,影響內部人員控制其他成分的基礎。包括:員工的誠實性和道德觀;員工的勝任能力;董事會或審計委員會;管理理念和經營方式;組織結構;授予權利和責任的方式等等。在控制環境這個要素當中,明確提出了對于員工的誠實性和道德觀的要求,這就是“COSO報告”對于會計人員和會計誠信的基本要求。
三、基于COSO報告對高校內部會計控制體系建設的建議
一般而言,內部控制制度應該遵循相互牽制、協調配合程式定位和成本效益的基本原則。按照COS0內控理論,結合我國高校內部控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本文擬從以下幾個個方面入手,對完善高校內部會計控制體系提出以下建議:
1.完善高校的控制環境
要想真正做好內部控制,需要對領導者進行內部控制方面的學習培訓,使得他們在了解把握內部控制基本知識的基礎上,提高對內部控制制度建設的重要性及現實意義認識,培養良好的內部控制意識。
同時,加強對財會人員的教育培訓組織對事業單位的財會人員進行培訓,以會計相關法規、會計制度、會計準則及會計基礎工作規范等為內容的培訓,使會計人員掌握財會各基本環節的規定和要求。
2.建立健全事業單位內部控制風險評估體系
高校內部應該建立有效的風險識別評估及應急體系。日常工作中實時監控單位中可能面臨主要風險,根據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及其影響程度進行風險評估,并制定相關的風險管理措施。同時應建立風險的應急機制,一旦無預計和無法控制的風險發生時,可以按照緊急預案,將風險程度控制到最低。
3.充分發揮內審部門的監察作用
高校內部的審計部門是內部控制重要的保證。因此,在健全完善內部控制體系的過程中,內部審計部門應當發揮十分重要的作用。
內部審計部門應當定期的制定相關的內部控制審計計劃,定期和不定期審查單位各部門內部控制執行情況,及時發現內控制度的缺陷和薄弱環節,針對這些問題制定改進措施,對癥下藥。通過內部審計,不僅保證了會計處理的正確性,還可以稽查和評價內部控制是否完整、是否有效率,確保內部控制的貫徹實施。
4.建立廣泛的信息與交流
在信息方面,要注意內部信息和外部信息的搜集和整理;在交流方面也要注意內部和外部信息的交流渠道和方式;在信息技術的發展中注意控制信息系統。高校應該在內部建立信息傳遞通道,并為員工所熟知,讓單位成員之間能不后顧之憂的使用信息通道進行信息交流與反饋。
建立溝通交流平臺,使上下級之間能進行平等的雙向溝通,充分利用正式和非正式的溝通交流途徑,了解企業面臨的內外的狀況及員工的動態,同時各個部門及各個級別之間的有效溝通交流,有助于各項工作順利完成提高工作效率。
內部控制審計經典論文3
摘 要:
首先介紹內部控制審計的兩種形式,并強調專項內部控制審計已成為有效的管理工具。接著說明制度和組織保證是內部控制審計的前提條件,最后詳細分析做好內部控制審計工作的關鍵要點。
關鍵詞:
集團公司;內部控制;審計
1 對集團公司開展內部控制審計的意義
1.1 貫徹法律法規的要求
20xx年7月實施的《會計法》明確各單位應當建立、健全本單位內部會計監督制度,第一次對內部控制提出了法律要求。證監會20xx年1制作月發布了《證券公司內部控制指引》,要求所有證券公司從內部控制機制和內部控制制度兩方面建立和完善公司的內部控制。財政部于20xx年頒布的《內部會計控制規范》等一系列規范,要求企業從會計信息、資金管理、對外投資、資產處置等方面建立起一套內部控制機制。20xx年新修訂實施的《審計法》要求企業建立起內部控制制度。 這需要企業的內部審計機構肩負起監督的職責,檢查和評價內部控制的建設情況和執行情況。
1.2 集團公司內部管理的要求
隨著經濟的發展,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集團公司面臨著經營地點分散、控制跨度增加、控制權利層次增多等難題,商業欺詐、資金周轉不力等經營風險與財務風險越來越大,管理任務更加艱巨,需要集團內部協調一致,加強監督和控制,防止工作差錯和舞弊,提高經營效率,提高企業的競爭能力。因此集團公司無論在客觀還是主管上都要求建立起具有自我控制和自我調節功能的管理機制。
1.3 提高集團公司形象的需要
當今世界,企業的形象很重要,直接影響到客戶對企業和產品的信任感,影響企業的生存和發展。企業形象不僅取決于當前的資金實力和贏利能力,更主要取決于人們對企業未來的預期。企業一旦發生欺詐行為、管理不善或違反法規,就會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造成不良的社會影響,使企業的價值大大下降。內部控制有助于預防此類問題的發生,并及時提出妥善的補救措施。集團公司面無論利用內部審計機構還是聘請外部審計師對內部控制進行檢查和評價,肯定的評價結果都能提升企業的形象。
1.4 審計方法發展的要求
在18世紀下半葉,由于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企業規模日益壯大、經營業務日趨繁復,使傳統的詳細審查方法受到挑戰,于是出現了抽樣審查的方法,通過抽樣結果來推斷財務報表的可靠程度。但是,如果單憑審計人員主觀或任意判斷進行抽樣,那么抽樣的結果難免以偏概全,影響審計結論。1936年美國注冊會計師協會(AICPA)在《獨立注冊會計師對財務報表審計》的文告中首次指出:“審計師在制定審計程序時,應考慮一個重要的因素是審查企業的內部牽制和控制,企業的會計制度和內部控制越好,財務報表需要測試的范圍越小”,這對西方審計實務產生很大影響,于是出現了“制度基礎審計”的方法。這種以內部控制為基礎的審計方法在保證審計質量的前提下減少時間、節約成本,受到審計人員和企業的普遍歡迎。
2 內部控制審計的兩種形式
進行內部控制審計有兩種形式,一是專項內部控制審計,一是輔助財務報表審計的內部控制評價。兩種方式既有聯系又有區別。兩者的理論范圍、基本程序和方法都基本相通,兩者的結論也可以互相利用。但兩者有區別:
(1)目的不同。前者的目的是對該單位的內部控制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發表意見;后者的目的是在了解、測試與會計報表相關的`內部控制的基礎上,評估其控制風險,在根據控制風險評估結果修訂審計計劃和確定實質性測試的性質、時間和范圍,進而對會計報表發表審計意見。
(2)范圍不同。前者的范圍是企業所有的內部控制制度的設計和執行情況;后者的范圍是與財務報表有關的內部控制,范圍要小。
(3)對評價準確程度的要求不同。前者對內部控制的有效性直接發表意見,因而要求評價結論有較高程度的保證水平;后者評價意見僅僅作為實質性測試的依據,評價精度比前者要低。
隨著內部控制重要性的提高,實踐中人們已經越來越多將其作為獨立的專項審計目標單獨開展,尤其對于集團公司,專項內部控制審計已經成為其加強對下屬子公司和分部門監督和管理的有效工具。
3 內部控制審計的前提條件
集團公司開展內部控制審計的前提是制度和組織保障。
(1)是制度保障,內部控制審計首先是針對已經建立的內部控制制度的單位而言,如果企業完全沒有建立內部控制機制或者內部控制僅僅是擺設,則根本不需要進行內部控制審計。
(2)取得高層領導的支持很重要,最好由高層某一主管領導擔當組長或顧問,因為內部控制審計是總部對對屬下所有的子公司和分部門的內部控制、風險管理、公司治理程序等進行的獨立、客觀的評價活動,需要站在一個較高的角度來統籌規劃,潛在的利益沖突會給審計工作帶來一定的阻力, 需要高層領導來協調方方面面的關系。 審計所提出整改落實意見也需要高層領導來提供支持。
(3)成立工作組,挑選合適的人選來裝備隊伍。內部控制審計站在較高的角度,對集團公司整個控制流程進行檢查和評價,找出漏洞所在。①對工作人員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果審計組成員不勝任此項工作,直接影響了工作的開展和工作質量。因此要求除了具備專業知識,還要掌握管理知識,熟悉企業的生產經營流程。除了內部審計機構配備的人員外,還可以從下屬單位抽調合適人才補充需要,這是節約成本的較好方法;②聘請外部專家,如果遇到超出審計人員的業務水平需要專家判斷的問題,最好取得外部專家的協助,這樣能夠有效降低審計風險;③進行有關的業務培訓,為現場審計打好基礎。
4 內部控制審計的工作要點
做好集團公司的內部控制審計工作,還需要把握幾個重點:
(1)要充分了解被審計單位或部門的情況,做好準備工作。審計人員必須重點對被審計單位的基本情況、內部控制環境以及各類業務循環的內部控制進行全面了解,唯有充分了解,才能制訂出可行的審計實施方案,設計好調查問卷。審計了解的內容不但包括被審計單位的基本情況和總體控制環境,還要了解單位經營業務以及業務流程中關鍵控制點。在了解的基礎上,才能設計有針對性的調查問卷。在控制審計中使用調查問卷可起到兩個方面的作用,一是測試集團公司是否建立健全有效的控制制度,一是了解員工對相關業務流程內部控制制度的熟悉和掌握情況。 所以要根據行業的性質、經營的特點、該單位的具體情況來設計。設計調查問卷的過程,也是了解內部控制流程的過程。
(2)執行測試時以企業的戰略目標及其業務流程為起點。傳統的觀念認為控制審計的起點是企業的財務資料和內部控制制度,對已經建立的控制體系進行測試,起點不高,不利于全面的評價和深入分析。內部控制制度是圍繞著企業的戰略目標和業務流程而建立,為實現戰略和經營目標服務,是管理的手段之一。執行測試時以企業的戰略系統及其業務流程為審計起點,綜合評估經營控制風險,進而評價控制制度,這樣分析的據點較高,可以根據戰略目標和業務流程深入挖掘內部控制的薄弱環節,而且將審計的重心前移到風險評估,有利于充分識別和評估會計報表重大錯報的風險。全面掌握被審計單位可能存在的風險,有利于節省審計成本,克服因缺乏全面性觀點而導致的審計風險。
(3)取證過程特別關注環境因素。此專項審計以風險評估為基礎,不僅重視與內部控制系統直接相關的因素,而且重視與控制相關的環境因素。形成審計結論所依據的審計證據不僅包括實施控制測試獲取的證據,還包括了解被審計單位及其環境獲取的證據。所以,審計師在執行測試時,除了財務數據分析,還要對被審計單位的中長期發展目標、服務與市場、經營渠道、主要客戶、使用材料以及競爭環境等進行研究。審計師不再只是翻翻報表和帳簿,還需要深入解讀被審計單位的經營與戰略。
(4)恰當進行風險評估和綜合評價。風險評估和綜合評價是這項內部控制審計任務的點睛之筆。風險評估指識別對被審計單位生產經營目標和財務產生潛在影響因素,包括單位外部的因素(如技術發展、競爭、經濟變化等)和內部因素(如員工素質、信息溝通系統),進而分析風險發生的可能性以及程度。綜合評價是指根據收集的證據,從控制環境、風險管理、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監督等方面對被審計單位的內部控制進行綜合評價,評價其健全和有效性.
內部控制審計經典論文4
在傳統的企業內部控制中,企業審計功能還沒有完全發揮出來,新形勢下發揮審計在會計內部控制中的作用欲加彰顯。那么,如何發揮審計在內部控制中的作用是企業關注的焦點。
在準備此論文時,筆者一次又一次地在思考并自問:審計在會計內部控制中有哪些重要意義呢?從工作實踐中筆者得出,內部審計的目的在于協助管理層調查和評估內部控制制度、適時提供改進建議,以求內部控制制度得以持續實施。
業內人士很清楚,內部審計是內部控制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內部控制的基本目的在于促進組織的有效運營。如今伴隨著現代企業制度建立步伐的不斷加快,企業內部審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更加凸顯出來。
縱觀全球,經濟全球化在不斷深入,企業內部審計也在不斷發展。企業內部控制通過對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的存在性、合理性以及有效性的審查,來確定審計重點范圍,從而達到對該單位進行一個總體評價的目的。
研究審計在會計內部控制中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鑒于此,筆者對審計在會計內部控制中的作用進行了分析、思考,同時意識到:在傳統的企業內部會計控制中,企業審計功能還沒有完全發揮出來,新形勢下發揮審計在會計內部控制中的作用欲加彰顯。
今年,為響應市委、市政府“生態立市,環保為先”的號召,筆者供職單位——XX公司將面臨搬遷。搬遷過程中,依據公司內部控制制度的要求,審計工作將貫穿搬遷工作的始終——由此可見,審計工作的不可替代性和重要性。下面,筆者就以此為例,對審計在會計內部控制中的重要意義進行分析、論述。
一、在企業內部控制中,審計工作可以為管理層做好經營決策提供重要的依據,并起到約束作用從而促進企業持續平穩發展,同時利用企業內部審計進行風險評估,有利于保障企業資金安全。一句話,審計在會計內部控制中的作用不可小視
1.在企業內部控制中,審計工作可以為管理層做好經營決策提供重要的依據,這就是企業內部審計的參謀作用。企業內部審計的參謀作用是審計在內部控制中的重要作用之一。在現代企業內部控制中,審計工作有了進一步發展,審計工作從一般的差錯防弊,發展到生產、經營和管理的各個環節。對企業而言,企業內部審計為企業管理經營決策提供依據,發揮審計在企業會計內部控制中的作用,不僅可以使企業的經營活動符合國家方針,而且內部審計通過檢查、監督企業各項制度,也有利于企業各項制度的落實。因此,在企業內部控制中,審計工作可以為管理層做好經營決策提供重要的依據。
例如:筆者所在的公司是疆內歷史最悠久、生產規模最大、產品疆內市場占有率最高的油漆、涂料生產企業。根據市政規劃,在20xx年底以前,市區所有化工企業將全部遷出市區,公司今年也面臨搬遷。為盡快落實搬遷,公司成立了搬遷領導小組和遷廠工作辦公室。搬遷領導小組負責統籌規劃,確定搬遷投資規模、產能、新廠選址等主導方向;遷廠工作辦公室負責工藝設計、設計單位選擇、前期手續等具體工作。對此,依據公司內部控制制度的要求,審計工作將貫穿搬遷工作的始終。由此不難看出也足以說明:企業內部審計的監控作用是多么重要、不可或缺!
也就是說,在此次搬遷中,審計工作可以為公司管理層做好經營決策提供重要的依據。用個通俗易懂的比喻:如果把“公司”比喻成“一艘在海上航行的巨輪”,那么“審計工作”就是“助推巨輪安全抵達港灣的順勢東風”,作用重大一目了然!
2.在企業內部控制中,審計的約束作用,也是審計在會計內部控制中的重要作用。近年來,隨著企業的改革發展,企業審計工作也發生了新的變化。各企業之間的聯合、兼并不可避免地使投資主體的多元化,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混合型經濟不斷增多,在一定程度使得企業投資出現盲目性和不合法性,為規范企業行為,促使企業進行自我約束,發揮企業內部審計的約束作用,可以強化企業管理。因此,發揮企業內部審計的約束作用,可以促進企業持續平穩發展。
3.企業內部審計的促進作用,即企業內部審計對企業內部控制具有促進作用,可以促進企業經濟效益的提高。具體而言,企業內部審計的促進作用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首先,是實現收益的最大化。在企業內部控制中,發揮內部審計的功能,可以有效控制和防范票據錯誤導致的收益流失現象,確保企業各項經濟活動的有序進行。
其次,是控制支出。在企業內部控制中,內部審計對企業的支出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通過內部審計管理支出,可以極大地促進經濟效益的提高。
再次,是風險評估。在企業內部控制中,利用企業內部審計進行風險評估,有利于保障企業資金安全。
4.企業內部審計的'監控作用也是審計在會計內部控制中的重要作用。在企業內部控制中,利用企業內部審計監控財產安全,有利于促進企業財產物資的保值增值。
相對于企業而言,財產物資是企業進行各種活動的基礎。內部審計通過對財產物資的經常性監督、檢查,可以有效及時地發現問題,指出財產物資管理中的漏洞,并提出意見和建議,以促進或提醒有關部門加強財產物資管理,努力保證財產物資的安全完整并實現其保值、增值。
例如(仍以筆者供職單位搬遷為例):在搬遷規模、設計工藝確定后,審計就要參與進來,監督對設計公司的選擇、工藝設備的選型、承建單位的確定等等是否采用公開招標的方式進行,價格是否合理,質量是否最優等。在搬遷工作全部完成后,要出具詳盡的審計報告,對搬遷工作給予公平、公正、客觀的評價。如果發現問題,務必在第一時間及時解決,為公司的搬遷工作清除障礙。這樣做不僅充分體現了審計工作在內部控制中的重要性,而且提高了公司內部管理水平,為促進企業持續平穩發展提供了監督保障,從而利于公司的穩步健康發展。
二、在會計內部控制中,以想發揮審計作用,就必須健全企業內部審計機構并提高內部審計人員素質,同時引入現代審計技術管理,以此提高審計工作的效率和質量,從而促進企業內部控制的完善
1.務必健全企業內部審計機構。建立健全企業內部審計機構,有利于發揮內部審計在企業內部控制中的作用。在企業內部控制中,內部審計的組織設置是其開展工作的基礎。在現代企業中,企業財產的終級所有權和企業的法人財產權是分離的。健全企業內部審計機構,可以使企業的股東大會、董事會、經理層、監事會之間分權制衡。因此,健全企業內部審計機構,有利于企業內部控制。
2.務必提高內部審計人員素質。要發揮好企業內部審計的職能,提高內部審計人員素質是關鍵。在企業的內部控制中,現代審計工作對審計工作人員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內部審計人員不僅需要精通財務會計,還需要適當了解其他業務領域,掌握相關知識與技能,以便更好地實施審計并為企業管理服務。提高內部審計人員的素質可以通過要求內部審計人員必須具備相應的從業資格,來促使內部審計人員以應有的職業能力從業。
3.務必引入現代審計技術管理。隨著信息時代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引入現代審計技術管理,可以有效促進企業的內部控制。在企業內部控制中,為加強審計管理,需要大力推廣現代審計技術和方法供內部審計部門借鑒與使用。引入現代審計技術管理,可以引入計算機輔助審計軟件,以滿足審計工作的要求。在審計技術管理中,利用計算機輔助軟件,大大提高審計工作的效率和質量,從而促進企業內部控制的完善。
三、結束語
總之,內部審計是內部控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內部控制的基本目的在于促進組織的有效運營,而內部審計的目的在于協助管理層調查和評估內部控制制度、適時提供改進建議,以求內部控制制度得以持續實施。目前,現代企業制度建立步伐不斷加快,致使企業內部審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更加彰顯。基于此,我們一定認真工作,從而更好地為企業效力,為社會服務。
內部控制審計經典論文5
[提要]在企業發展過程中,內部審計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為此,本文選擇企業內部審計風險及其控制作為研究對象,對內部審計中存在的風險進行更為詳細的分析,進而提高企業的風險控制能力,促進自身更好地發展。
關鍵詞:審計職能;審計監督;內部審計
一、內部審計概述
(一)內部審計的內涵。
作為企業管理中重要的一部分,企業內部審計就是在企業內部建立的一個獨立的審計機構,對企業的經營管理實行全面的經濟監督。從大的角度來看,內部審計的對象不僅包括各個經濟活動開始前的監督,還包括經濟活動進行中以及經濟活動結束后的監督。而通過這些監督,可以對企業的各種經濟活動進行綜合的評估,然后為企業未來的發展提供相應的支持,進而使企業能夠選擇更好的發展戰略,進一步提升自身的經濟效益;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內部審計的工作范圍還包括了對企業的監督,監督企業經濟活動有條有理地進行,與此同時防止危害祖國和企業財產安全的違法亂紀行為產生。
(二)內部審計的特點
1、相對獨立性。獨立性對于企事業監督工作是非常必要的,是內部審計的屬性,沒有了獨立性就沒有審計可言,沒有了審計也就不存在所謂的監督了。作為內部審計服務于企事業單位的領導層,一般企事業單位的內部審計工作也是有其領導層發起并展開工作的。審計部門及審計工作人員的工作有其特殊性,他們不參與其他部門或機構的其他活動。因此,從這個層面來說,審計工作是具有獨立性的。然而,這種獨立性只能說是相對的,因為內部審計單位機構畢竟是企事業單位自己內設的從屬機構,放開手腳進行嚴格的審計也是相當困難的,因而這里所說的內部審計的獨立性是相對的。2、服務內向性。內部審計之所以存在,是根據企事業單位內部經營管理的需要,加強設備的管理和控制,以更好地實現本機構服務的目標。內部審計需要做到認真的監督工作,能夠給領導提供必要的具有參考價值的建設性建議,同時也只需要對本單位的領導層負責。3、及時性和廣泛性。由于內部審計部門根據內部審核和管理操作需要以及活動或信息的一切事物的范圍內進行審查和評估單位的,這必然就涉及到經濟活動的各個單位。審計工作可以說是靈活有效的,因為審計工作的實施時間是不受限制的,可以在一次活動開始之前,或者結束之后,當然在活動的進行過程中進行審計工作也是沒有問題的,同時審計工作可以及時地提供給企業單位全方位、多層次的信息。
二、內部審計存在的風險
在企業經濟發展過程中,已經以市場經濟代替了原來的計劃經濟,在逐漸的發展和變革過程中,現代企業制度已經建立,但企業內部審計仍有很多問題沒有解決。
(一)認識不足。
在當前,在會計界以及理論界中,對于內部審計的了解有著諸多的不同點,所以導致很多企業都不能有效重視內部審計制度的建設,認為內部審計與普通的內部控制沒有太大的差異。同時,一些領導人員將內部審計財務信息的真實、準確控制以及成本控制混為一談,所以其對于內部審計的重要性認識方面是完全不合格的。其對于審計控制執行力度方面更為混亂。
(二)內部審計機構及內部審計人員的地位不明確。
在當前企業發展的過程中,內部審計部門雖然是獨立的,但是與其他的部門往往處于同一等級,這樣就會因為利益或者人際關系的影響而使得內部審計無法完全實現,使得審計部門不能夠保證審計工作的完整性和獨立性。其次,在企業內部審計的發展過程中,其最為主要的功能是監督,以總經理或者董事長的意志來對各種經濟活動、財務收支等進行監督和管理。審計人員在一般情況下都會將工作過多傾注在財務數據的合法性、真實性方面的審查上,并不會做出過多的評價和分析,更不會提出管理方面的相關建議。由于企業內部審計工作只是以財務審計方面的查漏補缺為主,所以其會將財務部門當作自己的“敵人”,進而在審計的過程中不能得到財務部門的配合,不僅給企業內部審計造成了一定的困難,甚至會產生相應的風險。
(三)內部審計人員的專業素質有待提高。
內部審計人員作為企業開展內部審計的基礎,其自身素質的高低對于審計的結果有著直接的影響。尤其是隨著企業之間競爭的加劇,職業化的審計人員成為一種新的發展需求,但是在實際的發展中,很多審計人員遠遠不能滿足企業的發展需求。即便有的企業有審計部門,但是并沒有形成良好的審計管理機制,進而不能充分發揮審計的'作用。而且就大多審計人員而言,并沒有良好的風險控制意識,進而在審計風險發生的時候,不能有效地進行控制,導致企業的發展受到影響。
(四)內部審計機構設置不健全。
對于內部審計的重要性,我們很多國有企業都有著一個共同的認識。那就是認為內部審計就是自己對自己的審計,其存在的目的是為了應付一些相應的檢查。這就導致企業的領導對于內部審計沒有充分的認識,進而沒有完善的內部審計機構設置。為此,內部審計在執行的過程中,就會涉及到企業自身的利益,進而無法有效地去執行相應的內容。少數企業自私自利,工作的態度是不正確的,在審計過程中,也只是流于形式,并沒有起到審計應有的作用。就企業的監督體系而言,一般都是由企業的內部人員擔任,這就容易形成利益的共同體,進而形同虛設,不能起到應有的監督作用。
三、企業內部審計風險的控制
企業內部審計風險的發生,是受多種因素影響的,其中既有環境的影響,也有企業自身和審計人員的不足。為此,企業要想更好地控制內部審計風險的發生,就要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針對性的建議。
(一)提高對內部審計的認識。
首先,必須要在思想上對于內部審計工作有著高度的重視。企業管理者必須要使得內部審計人員的地位提升,從而獲得更高的權限,對于企業的各個方面進行監督和管理。此外,企業內部審計工作必須要有良好的審計環境,才能夠使內部審計有更高的權威性和獨立性;其次,很多企業雖然制定了相應的審計制度,但是并沒有相應的執行監督方式。為此,企業要想真正發揮內部審計的作用,加強對內部審計風險的控制,就要建立相應的監督部門。并且這一部門在工作的過程中必須要有較高的權限,對于企業的營銷、生產、管理、財務、環境等各個方面都進行有效地控制,站在企業管理者的角度來提出相關的建議,統籌企業的發展。同時,應該以輪崗制度來規范企業審計人員,還可以聘請外部會計師來協助企業的審計,從而使審計師的獨立性得以保證,內部審計工作的缺陷可以被克服。
(二)完善內部審計管理體制。
首先,一個完善的內部審計環境,是建立在控制環境基礎上的,而人作為控制環境的主體,不僅是主要的執行者,還是審計管理機制的制定者和完善者。由此可見,對人的控制是建立在內部審計管理機制上的;其次,要注重企業文化的發展。因為企業文化與企業的發展戰略是緊密聯系的。審計作為其中的一部分,通過企業文化的宣傳,可以使員工更好地了解審計管理機制的重要性,進而使審計能得到更多人的支持,進而更好地發揮自己的作用。
(三)努力提高審計人員素質。
企業只有不斷提高審計人員自身的專業素質,提升其對內部審計的認識,才能在具體的審計活動中更好地發揮自身的職能。為此,就要求企業根據自身的實際需求,建立以領導為主其他人員積極參與的學習管理機制,通過后期教育、培訓等方式,不斷提高審計人員的專業素質和職業道德建設,進而能對企業的財務管理部門實現有效的監督,進而更好發揮審計部門的職能。
(四)加強企業內部審計獨立性建設。
內部審計作為約束企業內部審計自我發展的重要制度,也是企業管理中重要的一部分。而要完善企業內部審計,就必須在保持審計部門獨立性的同時,還要避免不相干的監管,保證審計時不受任何人的影響;其次還可以通過監督的形式保持審計部門的獨立性,如在審計結果產生后,進行第一時間公布,保證數據的及時性和透明性,在提高內部審計執行力度的同時,還可以促進審計人員自身發展。而在企業全體人員的監督下,也可以有效預防錯誤的產生,進而提高企業生產效率。
主要參考文獻:
[1]吳中意.淺析企業內部審計中的審計風險及對策[J].財經界,20xx(6).
[2]侯彥波,張立煥.企業內部審計風險及控制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xx(12).
[3]孔繁榮.實現醫院內部審計信息化的作用與意義[J].中小型企業改革與管理,20xx(15).
內部控制審計經典論文6
內部審計與內部控制是行政事業單位實施管理的關鍵環節,兩者之間互相協作,促進行政事業單位的發展。內部控制是行政事業單位和企業管理的核心,內部審計促進內部控制的可持續發展。但是,從現在行政事業單位的發展狀況來看,內部控制和內部審計工作還存在很多的不足,如,行政事業單位缺乏科學的內部控制制度、內部審計單位設置不合理等,只有完善和解決內部控制與內部審計中存在的問題,才能推進行政事業單位的高效發展。
一、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與內部審計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科學的內部控制制度
目前,很多行政事業單位都有一定的問題,主要表現為單位的內部控制制度不夠完善,制度難以實施。導致單位只能使用財務管理制度來替代內部控制,限制了內部控制范圍,財務管理制度只能按規定的資金使用方向對單位實施內部控制,難以保障資金的安全性。行政事業單位內部缺乏完整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只憑借著財務人員以往的工作經驗實施控制,對單位內控監管就大打折扣。
(二)對內部審計的重視程度不夠
行政事業單位如果對內部審計沒有足夠的重視,則會影響單位內部審計的有效性。近年來,部分行政事業單位領導認為單位的內部審計工作和自身的利益存在很大的沖突,對內部審計工作產生一定排斥。還有部分單位領導對內部審計工作有這樣的認識,認為內部審計工作主要由財政核算中心進行審核,并且有相應的審計部門來實行定期審計,因此,建立內部審計部門好像對審計工作沒有多大的幫助。這就難以保障內部審計必要性和權威性。
(三)單位內部機構設置不合理
現階段,部分行政事業單位負責人對會計控制知識并不是很了解,認為會計就是記賬、算賬以及報賬,并不會關注單位內部控制的建設、經費投入等工作。此外,行政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較少,造成很多部門出現不合法的兼崗現象,很難實現不相容職位相分離,管理人員與保管人員之間并沒有明確的職權,單位的領導沒有對相關負責人的職權進行審批,導致工作難以開展,這樣的管理方式受到管理層的控制,導致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的作用難以發揮出來。
二、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與內部審計的策略
(一)健全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體系
科學有效的內部控制體系能夠確保內部控制的工作效率,近幾年,財政部制定了很多關于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與內部審計的工作規范制度。由于行政事業單位的經費管理與資金來源非常特殊,單位必須要結合自身的內部控制管理體系,制定相應的授權審批制度以及內部財產管理制度等,充分明確內部控制人員的工作職責,進而完善與健全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制度體系。首先,應該合理設置單位內部控制崗位,明確內部控制崗位責任,科學地規劃內部控制工作程序,制定內部控制措施,使內部控制的業務流程規范有效、清晰簡潔;其次,單位內部可以制定相關的內部控制制度,主要有財務管理、會計核算、費用支出以及資金管理制度等,進行系統性的設計、監督內部控制管理體系;最后,單位內部的財務部門應該充分了解單位重要事項的決策與結果,對單位業務部門實施嚴格的財務控制,并加大對被審計部門的監管力度,構建科學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同時增加對外部管理工作的監督,進一步健全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體系。
(二)強化行政事業單位內部審計監督
隨著行政事業單位的發展,要確保單位資金資產安全,促使內部控制行之有效,必須加強內部審計與監管。首先,行政事業單位要建立健全內部審計機構,成立專門的內部審計部門,并在單位負責人的直接領導下開展工作。要賦予內部審計部門相應的職權,保證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和權威性。其次,要強化單位內部審計監督與考核,對行政事業單位經濟活動和重大財務收支事項進行定期的審計與考核,并對審核的結果進行分析與評價,找出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中的設計缺陷和薄弱環節,對內部審核中出現的問題及時改正糾偏,進而完善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制度、內部控制制度,規范會計核算方法。最后,行政事業單位還應不折不扣地落實好內部審計意見,杜絕把內部審計部門作為擺設、把內部審計意見擱置一邊、依舊我行我素的'局面,要通過嚴格執行審計意見和審計建議,不斷完善規范規章制度,加強單位內部控制,進而全面提高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管理水平。
(三)提高行政事業單位內部審計人員整體素質
要想做好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審計工作,就必須提高審計人員的專業知識、整體業務水平以及綜合素質。由于多方面原因的限制,導致很多審計人員的綜合素質較低。因此,提高行政事業單位內部審計人員的基本素質和綜合能力,是審計工作順利開展的有效保障,同時也是行政事業單位提高審計質量、加強內部控制的重要環節。因此,行政事業單位必須依法構建嚴格的用人標準,加強對審計人員的素質要求,配備的審計人員必須要具備非常強的思想素質、優良的道德品行、扎實的專業知識、熟練的業務技能以及敏銳的思維能力等。
三、結束語
隨著國內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很多單位也開始關注和重視內部控制,而內部審計在內部控制中的作用也逐漸顯現出來。行政事業單位是一個國家政策落實的執行者,相關的領導要不斷加強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管理機制,尋找更有效的途徑和方法加強內部審計與內部控制,從而推動行政事業單位的健康持續發展。
內部控制審計經典論文7
1 企業內控審計與報表審計兩者之間的區別與聯系
“整合審計”概念的提出給國內大部分企業帶來了經濟與技術方面的巨大考驗,但與此同時,也使得愈來愈多的企業更加關注并重視審計建設,從而起到引導國內企管理念變革、推動企管向更先進方向發展的積極效應。所以,要想試行整合審計,就要做好內控審計與報表審計兩者之間關聯性分析的基本功,才能有的放矢地完成兩者的有機融合。
1.1 內控審計與報表審計的主要區別
1.1.1 審計目標和對象不同
內控審計強調的是對企業經營運作有重大影響的事項的審計與監督,而財務報表審計則將其目標定位于對企業財務報告的有效性分析與審計,進而形成財務報告審計機制,故兩者的審計目標與審計對象存在差異。
1.1.2 測試范圍和目的不同
內控審計需要對企業內控的設計及運行進行全面測試,故涉及范圍較大,樣本容量及涉及內容也較多。而報表審計則相反,其一般只選取對企業列報的財務報表有重大影響的關鍵事項,進而尋找可靠數據指標以形成審計意見,故其測試的范圍、樣本量和內容都相對較小。
1.1.3 評價深度和準確度不同
內控審計除需對內控有效性發表審計意見外,還需要對審計過程中注意到的重大內控缺陷予以披露并對現存問題進行嚴格區分,從而形成精準的分析與評估,故對內審深度要求較高。而財務報表審計只是為了給后續實質性內控審計工作提供相應依據,所以,只需在做出必要分析的前提下,判斷出它對內控有效性的實質影響即可,因而評價結論在準確度與深度上要求略低。
1.2 內控審計與報表審計的主要聯系
談到兩者的聯系,具體表現為兩者在審計業務類型、風險導向理念、審計操作流程與方法等多方面體現出的一致性。畢竟,無論是基于何種指標的審計,其運用的審計理論都應具有高度適用性,另外,財務報表審計首先是針對企業所處的經濟、政治及自身行業特色,并依據審計風險模型對企業現行報表數據進行評估,獲取審計證據;而內控審計也是基于企業風險導向理念,特定領域存在缺陷的風險程度越高,審計關注則越多,再加上內控的日常審計主要是側重于財務報表的審計,因此,兩者在審計視角的確認等方面聯系頗為密切。
2 整合審計可行性分析
雖然內控審計與財務報表審計存在差異,但兩者在審計目標和技術操作上卻存在相似之處,因此,實現兩者的整合審計十分可行。
2.1 整合審計具有理論基礎
企業內控審計與財務報表審計的最終服務對象都是財務信息的使用者,即涵蓋股東、債權人、監管部門等在內的各方人員,同時兩者的最終目的也都是為了通過提高他們對企業公布信息的信賴程度而維護和提高企業信息受眾的整體利益,所以,兩種審計在審計方法存在共性,在審計流程上亦有重疊。審計共性為整合審計提供了理論基礎,因此,理論上的可行將推動整合審計的發展。
2.2 整合審計具有實踐基礎
現階段,部分企業實行兩種審計并行,這勢必要增加企業的審計成本,而將審計過程進行整合,終將大大削減像審計證據收集、整體情況了解等這些基礎且重要的工作所需的人力、物力等各項耗費,對企業與事務所雙方都將是利好消息。除了實現資源共享必然會節約時間成本外,雙方資源的機會成本也大大提高,所以,有效降低審計成本為整合審計進一步實踐提供良好基礎。
2.3 整合審計具有智力支持
隨著審計工作的深入落實及對企業的卓越貢獻,使得“審計”一詞深入人心,再加上國內注冊會計師行業逐步壯大,高精尖審計人才輩出,也為行業的進一步發展添磚加瓦。然而,在市場競爭日趨白熱化的情形下,分秒必爭的從業心態也不容忽視,注會行業應拓寬自身從業范圍,推陳出新,提升審計工作綜合效率,因此,整合審計在人才儲備方面應十分充足。此外,整合審計也并沒有忽略注會獨立性的體現,由于事務所和注冊會計師本身都會對兩個出具的審計意見負責,所以,根本不存在以一方面業務為主導傾向而甘愿犧牲另一方面審計業務的客觀問題,這不僅體現了審計的`特性,也迎合了企業的審計訴求。
3 企業整合審計協同機制構建
現階段,整合審計構建與落實還需多方共同協作,才能鋪平整合審計的前進道路,進而以此帶動業務本身、行業本身及企業等多方的共同進步與長足發展。
3.1 構建執行規范與操作指南
目前,整合審計備受青睞,但現行整合審計卻沒有與之配套的專項指引與具體規范加以指導,使其在實際操作與實施中,僅存概括性總體要求及簡易操作方法,從而呈現出一種重理念輕實際的現實問題。因此,要想使整合審計能夠長久發展,亟須盡快出臺針對整合審計計劃、實施、程序等方方面面的細化指引、規范及操作方案,甚至還要依據不同行業制定不同的執行指南,以更好地服務于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工作。
3.2 進一步加強注會素質建設
注冊會計師是新型整合審計的主要執行者,其職業判斷可謂是貫穿于整個審計過程的始終,故審計質量的優劣與注冊會計師的職業素養與操守有著緊密聯系。一般而言,國內大型會計師事務所在企業進行整合審計時常采用分組合作方式,這就對一個注冊會計師的整體審計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另外,不可否認的是,企業有些涉及商業機密方面的審計結果不便對外報告,故一些審計師在審計過程中也表現得只是走走過場,未能深入考察,這些做法都無法滿足整合審計的要求。由此可見,目前事務所還缺乏整合審計方面的注冊會計師,因此,未來的人才吸納應多注意兩種審計人才的平衡,才能幫助注會行業實現良好發展。
3.3 精細區分審計界限與范疇
在企業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愿意分別聘請不同審計人員對內控與財務報表進行單獨審計是非常奏效的,但前述也提到過這個問題,如若這樣進行將會大大加重企業成本負擔。鑒于成本效益原則,企業也應綜合考量,采用整合審計方式進行兩者的協同審計。這里有一點值得強調:就是在整合審計過程中需明確審計界限并保證雙方彼此的獨立性,同時,為了防止審計人員審計時的主觀臆斷,應明令禁止其直接引用報表審計的證據或結論,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劃清財務報表與非財務報告兩者之間的審計范疇與涉及的審計界限。
3.4 構建溝通協調的合作氛圍
為了更好地完成整合審計工作,在執行過程中可要求企業與審計單位之間各司其職,并強化雙方及時而全面地溝通與協調的機制。具體地,企業應在保持彼此獨立性的前提下,積極配合審計工作,主動提供審計依據;同時,審計人員也應隨時與企業相關部門溝通,避免閉門造車和主觀傾向作祟,這樣一來可使雙方都能夠更加積極、認真對待審計工作,二來也能使注會提出的建設性意見很快落實與反饋,從而促進企業整改。
3.5 大力加強企業信息化管控
處在科技迅猛發展的時代,企業已逐步實現了財務電算化,但信息化步伐卻在審計應用上停滯不前。注會在內控審計時,需綜合考察其設計與執行的貫徹一致性及合理性,設計的合理性可通過企業章程進行預判,但執行一貫性判斷卻存在困難。如若企業引進ERP系統就可對企業內控相關業務流、審批流及人員權限進行事先設定,以保證內控執行的一貫性,從而使注會在整合審計工作中的難度大為降低,同時信息化管控也為整合審計的資料提取等工作相應縮短了時間,提升了工作效率,進而達到整合審計的總體目標。
4 企業整合審計執行著力點
整合審計可通過內控與財務報表兩種審計間的相互利用與彼此驗證降低了審計風險,并借著二者優勢使審計質量大大提升。但審計人員在使用共享信息時應保持高度警惕,不可盲目借鑒,否則可能會造成某項存在錯誤的審計影響性放大與延續,進而導致結論偏頗。故整合審計應保持高度的機動靈活性,每一步驟的繼續推進均需大量的職業判斷,才能切實保障審計的質量提升。
4.1 計劃階段
在審計計劃階段,風評、規模、工作量及協作程度等都應被看作是開展整合審計初始計劃的關鍵因素,需重點考慮。另外,審計總體策略與具體方案也應在這一環節加以制定,主要包括審計范圍、方向、時間及具體步驟等,才能保證環環相扣的連續性工作的信息聚集與分析判斷,并對所有環節中可能出現的缺陷進行及時修正,以保證審計計劃的順利施行。
4.2 執行階段
在審計過程中,為了確保內控審計與報表審計同等重要,應先對企業內控環境加以評估和判斷,以識別出重要信息,據此了解錯報來源。當然,對企業整合審計還應以內控審計要求為藍本,在研究內控制度前提下,對企業內控流程進行精心設計,以保證審計工作的運行更加有效。
4.3 評價階段
大量實例表明,現階段的注冊會計師對報表審計關注度較高。而關于企業內部控制審計,國家已在相關文件中規定了現代企業內部控制普遍存在缺陷的類型,即為設計與運行缺陷,并按影響程度具體細化為重大缺陷、重要缺陷與一般缺陷等,所以,審計人員在此方面可能發揮的主觀作用較小。而在整合審計評價階段,需發揮人為主觀作用對各項缺陷進行嚴格評價,以便最大限度地規避缺陷和連鎖效應的惡性循環。
4.4 報告階段
報告階段的注會要借助職業能力對整個審計階段做出結果判斷,并最終形成報告報出。當然,注冊會計師在出具審計報告時,應綜合考量企業的客觀情況,如審計范圍受限,審計時間倉促等,皆會造成審計判斷的客觀性部分失效,所以,事務所應根據內控及財務報表的報告服務對象差異單獨出具審計報告,進而體現整合審計的協同與獨立。
國內的整合審計雖起步較晚,但它能夠促進內控審計的長效健康發展,使財務報表與內控審計質量得到雙重提升,并能夠促使注會行業職業能力和企業內控水平的整體提高,故相信實現整合審計,便可以促使國內企業的管理水平迅速提高,最終實現企業與事務所之間的協作雙贏。
內部控制審計經典論文8
隨著高校教育體制改革的深化及辦學規模的擴大,我國高校發展逐漸多樣化,學校各項經營開支和基建投資成倍增長,籌資渠道逐步多元化,機遇增加的同時也面臨日趨復雜的風險。內外環境的復雜化也賦予了內部審計更大的價值潛力。高校內部審計工作顯得越發重要,審計工作的領域也逐步擴寬。內審部門不僅承擔著財務收支審計,還承擔著基建工程審計、內部控制審計、經濟效益審計等審計工作。作為高校“免疫系統”的高校內部審計必須與時俱進,加快由傳統審計向現代審計的轉型,充分發揮審計職能,為高校發展服務。
一、內部審計風險的概述
高校內部審計,是指高校內部審計機構和人員通過對學校與資源利用有關的業務活動及其內部控制的適當性、合法性和有效性的審查,并進行確認、評價、咨詢,旨在促進完善管理控制、防范風險、創造效益,從而促進學校事業目標的實現。高校內部審計風險是指高校存在重大問題的經濟活動或經營管理上存在弊端或漏洞,而內部審計人員認為經濟活動是合法、公允以及經營管理是健全有效,并因此發表不恰當審計意見的可能性。
二、高校內部審計風險產生的原因
1. 高校內部審計獨立性不強。高校的內部審計機構作為學校的內設監督機構,對學校各項活動行使監督職能。但由于部門設置的平行性、行政關系的密切性,審計人員和被審計人員之間存在利益相關性。內部審計機構在對學校相關活動進行審計時,會受到部門利益以及學校領導的影響,嚴重影響內部審計人員職業判斷的客觀性和公正性。因此,在這種多重關系的影響,內部審計工作的開展有時容易確實自主性,獨立性,導致審計結果失真、失實,不能充分發揮其審計監督職能,從而產生審計風險。
2. 內部控制不健全。從國家政策層面看,對于內部控制的建立,我國已制定一系列法律法規,但基本都是適用于企業內部控制。對于高校內部控制,還尚未建立一套健全的法律體系。因此,高校內部控制的建立及完善就缺乏相應的法律法規作為依據,無法對內部控制的建立提供有效的指導。從學校的重視程度來看,作為高度重視教學和科研的單位,高校把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教學科研中,而忽略高校內部控制的建設及執行,沒有建立內部控制體系,只有簡單的'管理制度。而高校內部控制的相對薄弱、內部控制制度的不健全必將導致內部管理的漏洞和重大舞弊的產生,形成審計風險。
3. 內部審計人員不足,綜合素質不高。作為內部審計機構的重要組成,審計人員隊伍建設將直接影響審計工作的好壞。當前,高校審計部門人員少,且大部分人員是從其他部門轉化而來,缺乏專業的培訓,不具有審計專業性。同時,審計人員年齡層偏高,知識更新緩慢。因此,內部審計人員存在專業勝任能力不強問題。如果審計人員在工作的時候沒有具備這些方面的素質,對會計資料反映的經濟活動所得出的審計結果肯定是差強人意的,審計風險也就在所難免了。
三、高校內部審計風險的控制措施
1. 逐步打造高素質的審計隊伍。如今,高校的管理體制日益完善,對審計業務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這就迫切需要建立一支穩定的、合格的、高素質的專業審計隊伍。從風險意識、職業道德、執業技能等方面,全方位提高內部審計人員的素質,以控制審計主體的不當行為而產生的審計風險。審計人員應不斷增強審計風險意識,注意防范風險、規避風險,在審計過程中,準確評估風險的大小及其存在的可能性,進而確定審計工作重點。審計人員應始終以嚴格的審計行業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嚴格執行監督職能。審計人員應掌握會計、管理、審計、法律等各方面知識,不斷的學習新法規、新知識、新技能,提高政策、業務水平,從而勝任審計崗位。
2. 優化內部審計環境。合理配置人員,樹立專家數據庫; 加強溝通和宣傳,提高高校教職工對內審的認識。設置獨立的內部審計機構,成立校審計委員會,并對其負責和報告工作,實現內部審計機構的“形式上的獨立”和內部審計人員“實質上的獨立”。利用計算機、網絡、軟件等信息處理技術建立信息化平臺,通過開展審計軟件和測試數據技術的培訓,嘗試構建“現場審計實施系統”和“聯網審計實施系統”,推進計算機輔助審計的經常化和全面化。
3. 加強內部審計質量管理。加強內審規章制度建設。內部審計部門的規范管理是提高審計質量控制的前提。高校的審計部門要持續關注有關審計的規章制度,健全內部審計質量的內部規范體系,明確內部審計工作的宗旨、目標和范圍、職責和權限以及內部審計的獨立性,使審計工作深入和細致的開展。制訂相應的內部審計準則,規范內部審計人員的工作,明確其職責和權限,保持審計人員高度的職業謹慎,提高執業水平,降低審計風險。不斷進行審計創新,完善審計技術和方法。推進審計質量考核評價。一方面,根據內部審計的相關規范對高校內部審計的各個方面進行全面系統的綜合管理。另一方面,對項目從審計業務安排到審計報告出具進行全過程質量管理。只有建立一套完善的審計質量管理體系,在審計過程中有效的減少和消除人為誤差,強化審計的質量控制,才能有效地規避審計風險。
內部控制審計經典論文9
摘要:我們認為內部審計和風險控制都是做好出口貿易活動的關鍵舉措,其中所包含和展現的不僅僅是完整的經營理念,同時也是一種科學、現代化的管理思維及意識。本文擬從當前茶葉企業出口貿易活動的實施狀況認知切入,探究當前茶葉企業出口貿易活動中內部審計與風險控制的問題不足,通過分析茶葉出口貿易活動中內部審計與風險控制的價值作用,從而全面探究做好茶葉企業出口貿易的內部審計與風險控制的具體策略。
關鍵詞:茶葉企業;出口貿易;內部審計;風險控制;現代化思維
客觀地看,我國的茶葉企業大多是由傳統的中小作坊轉化而來的,除了少數企業為規模化的現代茶葉企業外,實際上,多數茶葉企業仍然是中小型茶葉企業,而其在具體參與國際出口貿易活動時,其往往會由于經營風險管理的不當,加上其參與出口貿易活動的經驗相對薄弱,從而影響了茶葉企業參與整個國際貿易活動的積極性和效果,是茶葉企業出口貿易活動時,所不可缺失的重要訴求。
1當前茶葉企業出口貿易活動的實施狀況
隨著當前社會大眾對飲茶的健康認知不斷成熟,如今在整個茶葉產業經營發展進程中,出口貿易活動已經成為整個茶葉產業發展的重要方向和趨勢。不僅如此,我們也要充分認識到隨著國際間貿易交往活動不斷成熟,如今各國市場也更為開放,而這實際上就為整個出口貿易的開展提供了良好的空間,尤其是很多國家能夠以更為開發的姿態和理念來擁抱整個進出口貿易活動,從而大大推動了整個茶葉產業的出口貿易發展。對于茶葉產業的經營發展來說,其在當前有著成熟的市場認知和價值訴求,尤其是在全社會對茶葉認可的今天,圍繞茶葉的國際進出口貿易格局實際上已經形成。細致化分析茶葉企業出口貿易,我們看到其符合當前整個時代發展趨勢,并且與茶葉產業的現代化經營之間有著重要關聯。而對于茶葉企業來說,如何才能更好適應整個出口貿易訴求,其需要的將不僅僅是充分考慮茶葉產品出口貿易活動開展的特點,同時也要針對具體的出口貿易活動,充分做好內部審計和風險防范工作。如果我們對整個茶葉企業的經營發展狀況進行分析,我們看到其普遍缺乏風險意識和防控機制,這就大大影響和制約了茶葉企業的現代化經營體系。結合整個時代發展的趨勢和具體訴求看,完善的風險防控體系,實際上也是其現代化經營思維的重要展現。當前國際貿易活動日趨成熟,無論是出口貿易量,還是參與出口貿易的企業數量都在大量上升。但是我們應該看到受到政治、經濟等多種因素影響,茶葉企業出口貿易活動開展過程中,其面臨的具體風險和挑戰也在逐漸加大,尤其是在國家保護主義應用日益成熟的背景下,多數企業具體面臨的風險也在增加。對于參與國際貿易活動的企業來說,其只有嚴格參照國際貿易慣例,以及具體的法律規范,其能夠在積極參與國際市場的同時,適應出口貿易市場訴求,并且打造屬于茶葉企業的出口戰略,進而為企業發展謀取相應的優勢。但是我們也需要看到在茶葉企業經營發展中,出口貿易存在諸多不足,尤其是未能將我國經營思維與世界經營訴求之間相關聯,從而大大影響了茶葉出口貿易經營的價值與內涵。
2當前茶葉企業出口貿易活動中內部審計與風險控制的問題不足
在當前全球開放格局進一步構建,整個國際進出口貿易的熱度大增。在這一過程中,我國參與出口貿易活動的茶葉企業,也大大增加。如何維護好其發展利益,確保其能夠在參與出口貿易時,經濟利益得到系統化的維護,這就成為當前茶葉企業管理體系中的重要命題。因此,做好內部審計和風險管理與控制工作就成為一種常態化工作。在具體經營中,茶葉企業中存在諸多問題。具體而言,表現為:首先,審計人員是開展內部審計工作的基礎、主體,也是增加企業價值的綜合性活動。但是想要做好內部審計活動,其對審計人員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素質也有著較高訴求,客觀地看,在目前茶葉出口貿易活動中,其企業多為中小型茶葉企業,其參與貿易經營的水平相對較差,缺乏專業的審計人才和風險防范控制人才。在當前會計電算化的系統化應用背景下,如今出口審計工作在開展時,需要充分注重結合這一時代模式,優化審計效果。其次,多數茶葉企業內部缺乏科學的審計機構。根據相關研究表明,在當前諸多茶葉企業出口貿易活動中,其設置的內部審計機構不僅水平較低,而且缺乏必要的權威認知,尤其是專業風險評估與企業內部評估之間的`差距較大,甚至受人為因素的影響較大,而且難以確保其客觀性和精準性。正是由于茶葉企業對內部審計工作的認知水平相對有限,從而影響了整個內部審計工作的有效開展。最后,缺乏理性、科學的內部審計理念。實際上,當茶葉企業參與內部審計工作時,其需要的不僅僅是完善的審計體系,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從審計活動的價值出發,營造良好的審計意識。但是目前多數茶葉企業本身就缺乏對內部審計工作的足夠重視,從而就很難使得整個內部審計工作融入實際。而從另外視角看,整個茶葉企業出口貿易活動經營時,其也未能構建系統化的風險控制體系。事實上,風險控制的基礎是風險防范,尤其是要求茶葉企業自身能夠將風險防范與自身經營活動的系統化實施相結合。客觀地看,良好的風險防范控制是一種科學的經營思維,也是能夠將企業自身的經營風險和成本有效控制的途徑。而做好風險防范活動,其中所包含的元素是多樣化的,除了清晰化的風險把控機制外,還要有完善的應對機制和策略。
3做好茶葉企業出口貿易的內部審計與風險控制的具體策略
從茶葉出口貿易活動經營狀況看,充分發揮內部審計與風險控制的價值作用,其將是整個茶葉企業經營發展的核心動力。對于茶葉企業來說,做好內部審計和風險控制工作,將是自身經營成本有效把控,經營效益持續提升的關鍵和重點。就目前茶葉企業出口貿易活動已經發展成為重要的時代詮釋看,想要做好這一工作,就需要:首先必須充分注重提升對內部審計工作和風險控制工作的重視。企業要完善配備專業的審計人才和風險防控隊伍,尤其是要從企業發展的戰略高度來設置該體系。客觀地看,內部審計工作是一項系統化工作,其中所包含和詮釋的內容是多樣化的,不僅需要我們關注審計活動的各項內涵,同時也需要提高風險防范控制常態化的意識。就目前茶葉企業所參與的出口貿易活動而言,其中所面臨的風險是復雜多變的,除了法律風險外,合同風險、物流運輸等等都存在風險。而相對于茶葉企業本身來說,其風險防控水平相對有限,所以,在做好內部審計及風險控制時,可以借助外部力量來彌補自身不足。其次,要注重設置風險防范應對機制,事先梳理風險,始終把控風險,事后總結問題,確保茶葉企業能夠合理有效的應對其需要面對的各項風險問題。對于茶葉企業來說,要正面去應對其所面臨的各項風險,不逃避、不遲疑,而在管理風險時,也要注重對內部崗位進行必要的職責細化,從而打造高水平的風險防范與應對機制。最后,要充分注重完善和優化茶葉企業出口貿易活動的管理體系,將內部審計與風險控制同企業自身的經營相結合,提高重視意識和投入力度。我們看到在茶葉企業經營過程中,其實際上是一個產品營銷占主導的企業,其風險始終存在,并且貫穿于每一個細節之中。因此,想要有效滿足茶葉企業的經營發展,就必須注重利用各項元素,服務茶葉企業參與對外貿易。
4結語
就當前整個茶葉企業出口貿易活動的特點看,我國茶葉產品在國際市場中,占據一定優勢,尤其是在綠茶市場中,整個茶葉產品占有絕對性優勢,而茶葉出口貿易也成為茶葉產業對外經營過程中的重要內容。雖然我國茶葉產品對外貿易歷史悠久,但是大多情況下,其使用的依舊是傳統的經營思維,缺乏必要的現代化理念做鋪墊和支撐,這就大大影響了茶葉貿易活動的有效開展。也就說,多數茶葉企業在參與出口貿易活動時,其使用的更多是一種傳統思維和理念,缺乏現代化元素的融入體系,其未能對整個風險防范控制工作引起足夠重視和關注。
參考文獻
[1]姜延書,何思浩.內部審計質量與控制活動有效性研究———基于內部審計與內部控制的耦合關系及滬市上市公司經驗證據[J].湖北工業大學學報,20xx(3):219-222.
[2]孔淑紅,周甜甜.內部審計質量及其特征因素對外部審計費用的影響———來自深市主板的經驗證據[J].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xx(12):155-156.
[3]王天鳳,張珺.出口貿易技術外溢效應的地區差異與吸收能力的門限特征———基于非線性面板數據模型的實證分析[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xx(11):111-113.
內部控制審計經典論文10
許多研究都證明了公司內部控制缺陷與收益質量降低、盈余管理以及風險增加之間的關系,并證明了內部控制缺陷代表著財務報告使用者的風險。以往的這些研究結論是否意味著內部控制缺陷會對審計收費產生影響呢?本文利用我國A股上市公司20xx年和20xx年的數據,從截面視角探討上市公司存在的內部控制缺陷是否會影響審計收費,并將內部控制缺陷進行具體分類,研究不同類別的內部控制缺陷對審計收費影響的差異;同時,本文還從跨期視角研究公司修正內部控制缺陷后對審計收費有什么影響。
相關文獻梳理
國外學者關于內部控制與審計收費關系的研究有著不同的結論。一些學者研究后認為內部控制和審計沒有關聯[2-5];另一些研究結果卻不同,Daigle等通過分析1996—1999年審計工作底稿的數據發現,信息技術審計師的評估控制風險會影響審計時間和費用[6]。Raghunandan和Rama、Hogan和Wilkins研究顯示內部控制風險增加會從兩個方面引起審計收費提高:一是審計師判斷公司存在較高內部控制風險時,為了降低審計風險會相應增加審計投入,因此會收取更高的審計費用;二是公司存在較高內部控制風險往往說明整體風險水平較高,審計師會加收一部分風險溢價,以防審計業務的訴訟風險增加[7-8]。Bedard等發現內部控制缺陷與計劃投入的審計時間和預計收費相關[9]。Hoitash等檢驗認為強制披露內部控制缺陷與審計費用的相關性比自愿披露的重大缺陷與審計費用的相關性更大[1]。在我國,曹建新、陳志宇認為,在審計質量較低時提高內部控制質量有助于降低審計收費,而在審計質量較高時二者關聯度明顯減弱,這說明審計質量越低,內部控制質量與審計收費之間的負相關關系越顯著[10]。張旺峰等構建了內部控制質量評價指標并進行了有關檢驗,結果顯示注冊會計師的審計收費與企業的內部控制質量之間存在著不顯著的負相關性[11]。關于內部控制質量與信息披露的研究,方紅星指出在強制性披露內部控制信息的制度框架下,積極倡導公司披露內部控制缺陷信息,可以有效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同時自愿披露內控信息還可以緩解代理沖突并有助于提高資本市場配置效率[12]。楊有紅、汪薇認為管理層自愿披露內部控制信息的動機不足[13]。內部控制信息披露是否充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內部控制質量的高低[14]。林斌、饒靜分析指出內部控制質量越高的公司,為了向市場傳遞真實的價值,越可能充分披露內部控制鑒證報告[15]。國內學者關于這一問題的研究結論基本相同,即披露內控缺陷的公司,其內控質量較低;內控質量較高的公司,更愿意披露正面的內控信息。由于上市公司披露的內部控制缺陷是管理層自主決策的結果,基于信號傳遞理論,傾向于披露對自己有利的信息。那么僅以披露內部控制缺陷說明內部控制質量進而研究內控缺陷對審計收費的影響似乎理據不足,因此本文先驗證了披露內部控制缺陷會導致審計收費增加,然后從動態跨期視角考慮修正內部控制缺陷是否會導致審計收費下降。同時,本文從截面視角對內部控制缺陷進行分類,擴展檢驗了不同類別的缺陷對審計收費影響的差異。
研究背景和假設
20xx年,財政部等五部委聯合發布了《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及《企業內部控制審計指引》,要求上市公司評價其內部控制并披露評價報告和鑒證報告。在有關部門強制要求上市公司批露內部控制信息之前,部分上市公司已經進行內部控制審計并披露相應的信息。內部控制可以有效保證公司風險管理和控制的運行,沒有或不能適當運用內部控制系統的公司,內部控制缺陷會導致相關風險進而發生更多的費用。審計師需要執行包括財務報表審計和財務報告內部控制審計在內的綜合審計。根據審計風險模型,注冊會計師的`審計風險分為重大錯報風險與檢查風險。其中,重大錯報風險進一步分為固有風險和控制風險,重大錯報風險與檢查風險成反比。依據風險導向審計方法,控制風險上升會導致檢查風險下降。審計師必須通過擴大審計范圍、增加審計投入來獲得足夠的關于財務報告內部控制有效性和評估財務報表審計控制風險的證據來支持審計意見。如果審計師將分配的資源成本過多轉嫁給客戶,審計收費就會隨著客戶的內部控制風險增加而上升。為了有效地分配資源,審計師根據風險高低調整投入多少,將更多資源分配到存在內部控制重大缺陷的領域,審計收費則根據測試出的內部控制缺陷相應調整。因此,當公司存在內部控制缺陷時,審計師會增加實質性測試或收取風險溢價,從而引起審計收費的增加。通過進一步地跨期分析后發現,如果公司在當年披露內部控制缺陷之后,下一年度積極識別缺陷,實施內部控制連續性監控、改進修正缺陷,那么審計師面臨的審計風險可能會降低,審計資源投入減少,審計程序和范圍也會適當縮減,進而降低審計收費。由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設。H1a:公司披露內部控制缺陷,審計收費增加;H1b:公司修正內部控制缺陷之后,審計收費下降。
審計測試不能發現所有可能的錯報,審計師對于高風險的審計業務可通過提高收費來控制風險、彌補可能產生的訴訟保險成本并建立足夠的財務儲備。因此,對審計收費增加的預期與內部控制風險相關[2,5,9]。本文將內部控制缺陷劃分為一般缺陷和特定缺陷,審計師在審計過程中圍繞特定賬戶的具體問題分辨公司的內部控制缺陷類型,一般缺陷比特定缺陷虛化,很難確定存在哪方面的具體問題,特定缺陷相對一般缺陷與內部控制風險更相關。審計風險模型顯示,內部控制風險增加會導致檢查風險降低。特定缺陷嚴重會引起更多的審計測試或更高的風險溢價,存在特定缺陷時的審計定價很可能會超過存在一般缺陷時的審計定價。但是,關于內部控制缺陷分類意義的研究結論卻不同。Earley等審計師發現很難區分內部控制缺陷類別[16]。Raghunandan和Rama沒有發現審計定價對于內部控制缺陷類別之間的差異[7]。另一些研究表明了這種區分是有意義的,他們發現,強制披露的一般缺陷與減少的應計質量相關,而強制披露的特定賬戶缺陷卻不與之相關[17-21]。Ettredge等發現審計師辭職與內部控制一般缺陷更相關[22]。Hogan和Wilkins認為一般和特定賬戶內部控制缺陷與審計費用在相關性上存在差異[8]。我國學者之前還沒有專門研究缺陷分類對審計收費影響的差別,本文擬研究不同類型的內部控制缺陷與審計收費的相關性,比較一般缺陷與特定缺陷與審計收費的關系。由此,本文提出假設2。H2:公司披露內部控制一般缺陷和特定缺陷對審計收費的影響存在差異。
研究設計
(一)樣本選擇和數據來源
本文的數據主要來自于CCER數據庫和巨潮資訊網,同時,本文還對數據進行了以下處理:剔除了金融保險類公司、數據缺失和1%的極值公司。最終獲得20xx年和20xx年滬、深兩市A股1097家上市公司數據作為研究樣本。
(二)變量選取及模型設定
本文設置的被解釋變量是審計費用的自然對數(lnAFEE);解釋變量用于假設檢驗內部控制缺陷問題的幾種方式。ICMW是一個指示變量,如果披露了內部控制缺陷取值為1,否則為0。REVISE是一個指標變量,如果20xx年比20xx年披露的內部控制缺陷種類減少,表示修復缺陷取值為1,否則為0。本文按前人分類方法將內部控制缺陷劃分為一般缺陷和特定缺陷。GENERAL表示一般缺陷的數量;SPECIFIC表示特定缺陷的數量。
研究結果及分析
(—)描述性統計
本文依據前人對內部控制缺陷的定義和分類,通過手工整理,將內部控制缺陷劃分為20種,其中一般缺陷12種,特定缺陷8種。總體樣本為1097家,其中20xx年有267家披露了內部控制缺陷信息,830家沒有披露內部控制缺陷信息。研究顯示267家公司披露的內部控制缺陷中共有609個缺陷,平均每個公司2.28個。表2統計了內部控制缺陷分類數量,并按照數額和公司分布比率進行排列。如表2所示,20xx年267家公司披露的內部控制缺陷中,一般缺陷共585個(占披露總缺陷的96.06%),披露內部控制不充分或不存在內部控制功能的共有184個(占30.21%),披露內部審計不充分缺陷有91個(占14.94%),風險防范缺陷有79個(占12.97%),管理者、董事會和審計委員會缺陷所占比例為11.17%,會計人力資源缺陷有8.7%,無效的服從有6.57%,此外,高級管理人員(能力,語調,可靠性)、職務分離和內控設計、人員的道德水平和服從程度、不充分的披露(及時、相關、全面)所占比例均為5%以下。特定缺陷共24個(占總缺陷的3.94%),其中信息技術(軟件,安全,公開債券)所占比例最大為3.12%,會計對賬程序不嚴密等等六類缺陷均沒有公司披露。20xx年披露內部控制缺陷為506個,內部控制不充分或不存在內部控制功能和內部審計不充分仍然占最大比重,總缺陷數量比20xx年少103個,說明在內部控制規范施行之前,上市公司自愿披露的動機不足。如表3所示,審計收費lnAFEE平均值為13.39683,最大值為18.11958,最小值為11.69525。1097家上市公司中有267家公司披露了內部控制缺陷,占總體樣本的24.33%,在披露的內部控制缺陷中,一般缺陷比特定缺陷多,每家上市公司平均披露0.53327種一般缺陷以及0.021878種特定缺陷,其余830家公司沒有披露內部控制缺陷信息。在總體樣本中,平均7.56%的公司更換了會計師事務所,平均7.1%的公司聘請的是“四大”事務所審計。
(二)單變量分析
本文檢驗了各個變量與被解釋變量之間的相關關系,數據顯示內部控制缺陷與審計收費在10%水平上呈正相關,初步說明存在內部控制缺陷會導致審計收費增加。修正內部控制缺陷與審計收費呈負相關關系,但是并不顯著,說明修正內部控制缺陷在一定程度上會降低審計收費,但是由于不確定修正的內部控制缺陷是否重大以及公司可能會在期末對該缺陷進行修正,而審計師已經進行前期審計工作,從而導致二者的相關關系不顯著。特定缺陷與審計收費在1%水平上顯著正相關,一般缺陷與審計收費的關系不顯著。原因可能是特定缺陷涉及公司特定賬戶或某一具體方面,影響力大,如果存在特定內部控制缺陷,審計師會增加投入進行測試。一般缺陷相對特定缺陷而言比較虛化,涵蓋范圍廣,沒有特定內容,是否存在一般缺陷,審計師需要進行必要的控制測試,公司特定缺陷比一般般缺陷對審計收費影響更大。在控制變量中公司規模、流動比率、四大事務所審計在1%的水平上顯著。相關系數如表4所示。
(三)回歸分析
表5列示假設H1a和H1b模型回歸結果,調整后的R2結果顯示,兩個模型的擬合程度較高。模型1回歸結果與假設一致,表明內部控制缺陷與審計收費存在顯著正相關關系,說明我國上市公司存在的內部控制缺陷會引起審計收費增加。審計收費與會計師事務所變更、ROA、公司規模、是否被“四大”審計、資產負債率等存在顯著相關關系,與上市時間、營業收入增長等不顯著相關。模型2回歸結果(見下頁表6)顯示修正內部控制缺陷與審計費用存在負相關關系,說明修正內部控制缺陷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審計費用,但效果并不顯著。本文從跨期視角提出公司識別和修正內部控制缺陷存在預期效益,這將導致審計師調整評估風險和減少審計費用,但是數據顯示修正內部控制缺陷之后對審計收費的影響并不顯著。原因在于修正內控缺陷之后,缺陷的種類及個數減少了,但修正的是否為重大缺陷這一疑問干擾了回歸結果。此外,如果修正缺陷的發生接近期末,內部控制缺陷可能在本年度的大部分時間內一直存在,也會造成特定賬戶錯報風險,但該公司仍然可以披露一個無內控缺陷的報告。審計師為確保其修正控制缺陷的有效性可能不會明顯降低審計收費。表6列示H2模型回歸結果,數據顯示特定內部控制缺陷與審計收費顯著正相關,一般缺陷系數并不顯著相關。內部控制特定缺陷涉及公司特定賬戶或某一具體方面,影響力大。審計師在審計過程中更多地圍繞特定賬戶的具體問題,如果上市公司存在特定內部控制缺陷,審計師會面臨較高的審計風險。為此,審計師會增加審計投入和審計時間,充分執行審計程序和實質性測試范圍,在審計過程中勢必會根據審計風險來決定審計收費,因此會導致審計收費的增加。一般缺陷相對特定缺陷而言比較虛化,涵蓋范圍廣,沒有體現特定內容。無論公司存在或者不存在一般缺陷,審計師都要進行必需的控制測試,因此一般缺陷不會對審計收費產生較大的影響。
研究結論與局限
本文以我國20xx年和20xx年1097家A股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從截面和跨期兩個視角檢驗了內部控制缺陷對審計收費的影響。研究發現,上市公司存在內部控制缺陷會導致審計收費增加,特定缺陷與一般缺陷對審計收費的影響存在差異,特定內部控制缺陷對審計收費的影響相對一般內部控制缺陷對審計收費影響更大,導致審計收費更高。本文進一步研究發現修正內部控制缺陷對降低審計費用有影響但是影響并不顯著。我國公司剛剛開始披露內部控制信息,管理層可以選擇是否自愿性披露內部控制缺陷信息,這種選擇體現了管理層動機從而達到在資本市場上引起不同反應的目的。實際上從長遠看,上市公司充分詳細披露內部控制缺陷信息,逐步改善內部控制制度,表明管理層重視內部控制管理、積極識別內部控制缺陷、動態完善控制程序。
本文的研究還存在一些局限與不足之處。從目前的實際情況看,上市公司在披露內部控制自我評價報告的內容、指標、缺陷分類、影響程度等方面千差萬別。本文基于內部控制評價報告,手工搜集統計內部控制缺陷種類個數,可能帶有一些主觀性。本文尚未研究自愿披露內部控制缺陷與強制披露對審計收費影響的差異,以及內部控制規范實施前后內部控制缺陷對審計收費的影響,這些問題留待今后進一步研究。
內部控制審計經典論文11
摘要:近年來,高效支出管理控制中常會出現各種問題,如采購、報賬,而支出管理是高校加強經濟管理最重要的部分,不僅可以加大內部的管理力度,還可以使校內資源得到充分的利用。故為提升高校支出管理的控制成效,本文從高校內部審計角度進行探究,提出解決策略。
關鍵詞:高校內部審計;支出管理;控制成效;探究對策
在《國際內部審計專業實務框架》中,內部審計以風險為主要基礎,以提高實質價值、促進組織運營為主要目的,在管理過程中為支出提供具有客觀性、準確性、預見性的認識,因此,內部審計屬于一項客觀、獨立的評估活動。而高校內部審計便是通過各項審計活動的開展將其內部水平提高,為學校增值,實現目標。可以說,高校內部審計與高校的內部控制是具有一致的,可以促高校內部控制的建設及完善。支出管理控制屬于內部控制的一種,本文就如何從高校內部審計角度對提高支持管理的控制成效進行探究展開論述。
一、高校內部審計促進支出管理控制建設的重要性及成效探究
高校主要有項目、日常兩種關于經濟方面的支出,如活動中的勞務費、印刷費以及日常中的辦公費、會議費。當然,不同的費用支出其風險點也有所不同,風險管理的方法、評價、控制均不一致。完善支出管理制度,明確其開支范圍、標準;嚴格設置等級崗位,明確審批權限;加強支出管理,確保內容真實合規;等等,均屬于高校支出管理的內部控制建設的主要內容。因此,在高校管理過程中通常會有支出控制審計專項審計、財務收支審計等支出事項,若能夠健全支出管理控制的制度、貫徹落實審計的執行以及在開展過程中及時發現控制的具體情況、查看關鍵風險點,提出改進措施對各種問題進行有效的防范,便可將支出管理控制的成效提高。
《教育部直屬高校經濟活動內部控制指南(試行)》中的要求明確指出,各高校均應推進學校內部控制的建設及完善工作,依據高校業務的性質進行詳細的分類,以內部審計提高支出控制建設的成效,加強支出管理的控制,維護高校經濟利益。高校財務依照支出業務類型的關鍵風險點對其相應的制度進行完善,便可實現支出合規目標;但此種情況屬于高校內部控制的理想狀態,在實際執行過程中,因多種因素很難將制度、支出信息等均合規,部分支出項目便無法持續推進,嚴重影響到活動的效率,進而制約學校的管理。從此處可以發現,若高校內部審計未能將質量與效率一同兼顧,便無法提升學校管理水平,而支出制度的過于冗余、流程圖未能依據支出經費性質進行刻畫、負責人未能明確支出審核的重點、財務人員工作量增加、效率低下等均會嚴重影響到高校支出管理的控制成效。因此,內部審計工作的開展不僅應以制度為基礎,對支出活動的合規性進行審查;還應兼顧效率,審查控制中講究適當性。
二、從高校內部審計角度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
給予高校支出管理具體存在的主要問題,本文在此提出針對性的解決對策,發揮內部審計的作用,具體內容如下:
(1)在各項活動開展中需以風險為導向,以提升高校支出管理水平為主要目的,要求審計人員在依據制度進行審計的同時能靈活運用多種審計技術,創新、針對、高效,充分性、冗余性開展各項審計工作,明確支出制度制定的初衷在嚴格執行的同時也應進行實質風險的防控,不僅僅是注重經濟事項的形式合規更應重視實質合規。此外,在財務支出制度中不僅僅是文字表述,還應對必要的刻畫流程、關鍵風險點進行標識,以防止部分經費使用者無法明確支出的關鍵風險點,未能將制度貫徹落實或是遞交的材料不足需反復補充,進而增加財務工作人員的工作量,降低管理效率,無法對支出管理進行有效的控制。
(2)支出審計開展時對所發現的問題及時進行分析、總結,明確責任,理清審計中經費審批人以及經費使用人對支出制度不理解的地方,不僅僅是將制度在程序上發布還應對經費使用者進行專門的培訓,聯合財務部門開展講座,使其學習每一條支出制度,確保其已掌握相關知識,如明確經濟事項開展過程中將關鍵支出憑證及時收集,保證新制度的貫徹落實;與被審計人員溝通時應將制定的制度準確傳達,在征求被審計人意見的過程中,通過有效溝通,將制度要求進行傳達。
(3)咨詢職能是審計人員基本的職能之一,與財務人員交流時審計人員需普及其支出制度建設的'初衷,使財務人員與業務人員進行銜接時能夠明確經濟事項活動開展所需的各方面材料憑證,報賬軟件可在一定程度上將人工記賬的風險降低,但隨著業務的拓展,高校資金規模逐漸擴大,僅靠報賬軟件無法承擔活動本身的風險,需要業務人員在明確支出制度的基礎上在活動中嚴格執行;而財務人員不僅僅核實合同中的付款條款,還應對業務人員開展的活動實際情況進行核實,將兩方面結合審核才能達到支出控制的目的。因此,支出管理控制信息化水平的提高需要財務、業務雙方在信息化建設上進行高度的融合,提升其在銜接上的信息化程度,進而促使支出管理控制與業務融合形成一種信息化管理的方式,減少人工控制的風險,在提高支出管理效率的同時提升防范風險的水平。總而言之,支出管理要提高控制的成效應以風險為基礎,提高內部管理水平為主要目的,將高校內部審計的制度與實際活動雙方面結合進行審計,加強審計人員工作各項工作職能,定期對經費使用者、財務人員、業務人員進行系統的培訓,確保制度的貫徹落實,有效提高支出管理控制的成效。
內部控制審計經典論文12
近年來,隨著高等學校由外延式發展向內涵式轉變,高校之間的競爭日益激烈,高校辦學風險也日益增加。《第2201號內部審計具體準則———內部控制審計》及《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試行)》的頒布實施,以及《內部審計基本準則》將內部審計定位為幫助組織完善治理、增加價值,意味著內部審計的范圍進一步擴大,在高校開展內部控制審計已成為必然。構建以風險為導向,以控制為主線,使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充分融合,以提高高校發展質量和辦學水平,以增值和善治為目標的內部控制審計新形式已成為高校強化內部控制和健全風險防控體系的重要手段。
一 風險導向內部控制審計概述
內部控制審計從控制環境著手,在對組織層面風險識別的基礎上,重點關注業務層面的內部控制,真實、客觀地披露組織管理的風險狀況,如實反映內部控制設計和運行的健全性和有效性。內部控制審計關注的是組織內部的控制風險。而風險導向審計從風險管理的角度出發,通過風險識別,分析影響組織的戰略發展目標、內外部環境的固有風險和控制風險,進而提出風險管控措施。風險導向審計不但關注組織內部的控制風險,還關注影響組織目標實現的外部環境風險。將風險導向審計方法引入內部控制審計中,可以在保證審計結果準確的基礎上提高審計效率,為組織完善內部控制制度、加強風險管控提供增值服務。
創新審計技術和方法,將風險導向審計方法引入高校內部控制審計具有十分重要作用。
(一)有利于促進高校完善內部控制
高等學校內部審計機構依據《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試行)》,對高等學校組織層面和業務層面內部控制設計與運行的健全性和有效性等情況進行審查和評價。根據內部控制審計結果,結合相關高校管理層的自我評估,綜合分析后提出內部控制缺陷認定意見,按照規定的權限和程序進行審核后予以認定,有助于高校管理層改善控制環境,完善高校內部控制。
(二)有助于高校改善風險管理
風險導向內部控制審計以風險評估為基礎,關注高等學校內部重要業務單位、重大業務事項和高風險領域的內部控制,以及外部環境變化對高校發展目標的影響。根據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和對高校單個或者整體控制目標造成的影響程度,確定內部控制審計的范圍和重點,真實、客觀地揭示和反映管理中的風險狀況,達到高校強化風險防控的目的。風險導向內部控制審計把審計資源集中于被審計單位的高風險審計領城,針對被審計單位的不同風險因素狀況、影響程度采取相應的審計策略,因此高校內部控制審計引入風險導向審計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1.擴大了審計對象的范圍,更加注重增加價值功能。風險導向內部控制審計將高校內部審計對象置于高校發展的大環境中,從高校辦學層次和定位、監管環境、學校及下屬部門的戰略規劃、教學科研目標和教輔及行政管理業務流程等內外部各個方面因素來分析評估風險,運用全方位立體觀察法來分析判斷影響高校發展目標實現的各種因素。風險導向內部控制審計以風險為出發點,通過審計,發現內部控制的薄弱點,提出改進內部控制的方法和措施。將事后評價轉變為更為及時主動的事前、事中監控和事后的動態反應,審計目標也將由過去被動地查錯糾弊,變為積極主動地幫助高校管理層健全內部控制制度和完善管理,更加注重與高校發展目標的契合。
2.注重全面識別風險、評估和改善高校管理風險。采用風險導向內部控制審計,內部審計人員可在全面熟悉高校教學、科研及內部管理過程的基礎上,對高校風險全過程進行監督,有利于全面識別高校管理和發展風險。同時,把高校管理與發展風險植入到審計風險本身的評估中,采用各種定性分析和定量測算等技術手段,綜合評價風險事件發生的可能性以及潛在影響等因素,有利高校提升抵御風險能力,完善高校風險管理預警體系。
3.節約審計資源,有利于提高審計工作效率。高校推行風險導向內部控制審計,有效地改進了對高校內部控制的監控方式,抓住了審計重點,恰當、合理地分配了內部審計資源,使得更多與風險管理相關的控制和活動得到關注,有利于審計人員將審計手段與審計目標更好地結合在一起,提高內部審計的科學性、針對性和績效性。因此,風險導向內部控制審計提供了一種既能節約審計資源、保持審計效果,又能提高審計工作效率的有效途徑。
二 目前高校開展風險導向內部控制審計的現狀
(一)對風險導向內部控制審計不夠重視
第一,高等學校內部控制基礎比較薄弱。《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試行)》雖然已經頒布實施,但高等學校各級領導干部對《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試行)》不甚了解,許多高校內部控制制度只針對會計部門,而管理決策層和其他相關部門不受內部控制制度約束,內部控制制度基本上也就是內部牽制制度和一支筆審批制度,存在“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現象。由于對內部控制認識的片面和了解不深刻,高校的內部控制制度尚未形成體系,缺乏系統性。部分高等學校也在著力加強內部管理,積極推行精細化管理,但在推行精細化管理過程中未能對高等學校內部業務流程進行認真梳理,未能對業務流程中的風險點進行有效識別,使得制訂出來的制度仍然沒擺脫傳統制度框架。
第二,各高等學校內部審計機構也沒有及時制訂出臺《內部控制審計實施辦法》,使得高校內部控制審計開展缺乏制度支撐。
第三,高校領導對內部控制不夠關注,甚至存在誤解,認為強化內部控制會限制自己的手腳,不利于靈活管理。
第四,高校內部控制審計特別是風險導向內部控制審計需要的時間比較長,動用的人力比較多,審計成本比較大,勢必會影響常規審計工作的開展。由于這些原因的存在,高等學校對開展內部控制審計的積極性不高。
(二)高校內部審計人員缺乏風險導向內部控制審計經驗
內部控制法規體系已經初步建立,風險導向內部控制審計已經成為高校內部審計一項新興業務。但內部審計人員缺乏風險導向內部控制審計實務經驗,對整合內部控制審計理論和審計業務流程的把握不夠,在審計過程中如何識別風險、驗證內部控制缺陷、減少工作失誤、降低審計風險、實現內部控制審計目標都是目前亟需探討的問題。
(三)內部審計人員素質不高,影響風險導向內部控制審計的開展
因風險導向內部控制審計不僅僅是一般的綜合審計,它更關注于高等學校各項業務流程的運行以及運行過程中產生的管理問題。由于高等學校內部審計人員大多為會計類專業,人員素質參差不齊,知識結構比較單一,更不用說要掌握先進的現代企業管理知識,面對風險導向內部控制審計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很難找到切實可行的解決辦法及建議,距離完成高校希望風險導向內部控制審計達到的效果還有一定的差距。
(四)缺乏內部控制評價標準
高校的內部控制到目前為止沒有建立健全的高校內部控制評價標準。而內部控制的完整性、合理性及有效性進行評價,并形成普遍認可的評價標準體系,評價標準的建立是前提條件。
三 高校開展風險導向內部控制審計的路徑
風險導向審計關注的是組織的重大錯報風險和檢查風險,而內部控制審計首先要對組織的控制環境和控制活動進行風險識別,找出風險點,審查內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進而促進組織加強管理,推進組織實現其發展戰略目標。因此,高校開展風險導向內部控制審計應圍繞高校發展的目標,著眼于內部控制的風險防范、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及有效執行。
(一)提高對內部控制審計的重視度
第一,內部審計機構和人員要借助高等學校各種媒介大力宣傳內部控制建設的意義和作用,提高高校各級領導對內部控制的認識。
第二,高等學校應根據自身教學、科研等管理的特點,在充分解讀《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試行)》的基礎上,結合高校自身的實際情況,不斷持續的完善內部控制建設。
第三,高校要切實保證內部審計機構的獨立性,內部審計的核心作用是參與治理、防范風險和確保合規,將內部審計的職責定位為顧問和高參,確保監督權與決策權和執行權相互制約,有效發揮內部審計的增加組織價值的作用。
第四,加大培訓力度,提高內部審計人員素質。內部審計在轉型過程中需要人力、過程、信息技術三大要素的支撐,尤其以具備勝任能力的內部審計人員為前提。因此,必須加大內部審計人員繼續教育的培訓力度,使得審計人員在充分掌握會計、內部審計專業知識的同時,還要系統學習信息技術、內部控制、風險管理等方面的知識。從事內部控制審計時在了解高校發展目標、評估風險和控制措施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內部審計“第三道防線”的作用,為高校管理者提供有價值的意見和建議,成為高校領導值得信賴的高參。
(二)規范高校風險導向內部控制審計流程
內部控制審計實施時間較短,還缺乏可借鑒的經驗,因此高校內部審計機構通過借鑒以往綜合審計項目總結出的一些可行性較強的審計程序,建立和完善的內部控制審計流程,提升內部審計人員對內部控制審計業務的重視程度,提高內部控制審計質量。
1.做好審前調查,關注影響高校目標實現的各類重要風險。內部控制體系涵蓋高校管理的方方面面,高校內部控制是否存在缺陷尤其是重大缺陷,需要獲取內部控制在一段足夠長時間有效運行的證據。因此,高校內部審計機構在實施內部控制審計時,需要進行審前調查,圍繞高校的發展目標明確審前調查的重點,通過現場察看、訪談、符合性測試等方法,來收集有關影響高校目標實現的各類重要風險的資料,識別高校及其環境所存在的風險。然后,根據內部控制制度的執行情況及高校領導的個性特征,審計人員評估重大錯報風險的水平,以及是否存在舞弊風險。通過審前調查,根據風險評估結果,審計組將本次內部控制審計的重點確定在高風險領域,明確本次內部控制審計的重點方向,制定切實可行的審計實施方案,有意識的加大審計力度,增加實質性測試的內容。
2.風險識別,查找高校內部控制風險點。依據《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試行)》對高校內部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內部監督等方面進行風險識別。對內部環境風險識別時關注高校的發展戰略是否與高校的資源配置相一致,關注高校治理結構是否存在職能交叉或死角;關注人力資源結構合理性,以及是否建立工作人員的培訓、評價、輪崗等機制;關注高校是否構建了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對風險評估風險識別時關注是否建立了風險管理預警機制,在對控制活動風險識別時重點關注高校教學、科研、財務、資產、采購及重大事項的決策機制等業務管理活動的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以及有效執行,關注領導干部一崗雙責的履職情況。信息與溝通風險識別時關注高校是否建立信息溝通渠道,重大事項如應公開的財務信息、獎助學金是否按時公開。內部監督風險識別時關注組織活動和業務活動是否建立了評價機制,是否保持內部審計機構的獨立性,對發現的問題是否及時整改等。
3.收集審計證據,評價內部控制設計與運行的可信度。高校內部控制的目標是合理保證高校預算經費使用合法合規、資產安全、財務報告及相關信息真實完整、辦學水平及質量的提高,提高預算經費使用績效和管理效果,促進高校實現發展戰略目標。因此,高校內部控制審計要緊緊圍繞組織層面和業務層面內部控制情況來收集審計證據。高校內部審計機構要根據本學校的實際情況設計內部控制調查測試表,查證分析影響高校戰略目標實現的風險點及影響程度。通過對風險要素的分析,宏觀上關注國家對高等教育政策的調整,外部監管部門的最新要求;微觀上,主要關注高校內部機構是否有重大調整、重大人事的變動情況(特別關注領導干部個人素養)、最新政策或制度的推行及執行情況、預算控制及會計控制情況、資產使用及保護情況、建設項目管理情況、發生的重大風險事項等。通過對各類風險因素的分析,來判斷內部控制制度設計與運行的可信度,認定高校內部控制存在的缺陷,進而出具內部控制審計報告,根據認定的內部控制存在缺陷責成相關部門限期整改,特別是當內部控制存在嚴重缺陷時,應及時提請校領導予以高度重視。
4.后續審計跟蹤,確保發現問題整改落實到位。《第2107號內部審計具體準則———后續審計》指出,后續審計是指內部審計機構為跟蹤檢查被審計單位針對審計發現的問題所采取的糾正措施及其改進效果,而進行的審查和評價活動。在內部控制審計報告發出后60天內,高校內部審計人員可以就審計發現的問題和建議是否已經采取了適當的糾正行動并取得預期的效果實施后續審計。對于整改好的部門得予以充分肯定,整改不到位的部門建議主管校領導進行問責或誡勉談話,對于高校內部個別部門基于成本或者其他方面考慮,決定對審計發現的問題不采取糾正措施并做出書面承諾時,內部審計機構負責人應當向校領導提供書面報告,從而提高被審計部門對內部控制審計的重視程度,真正為增加組織的價值提供服務。
(三)構建高校風險導向內部控制審計的評價體系
高校風險導向內部控制審計最終目的是評價高校內部控制的有效性。因此,構建高校內部控制評價指標體系,有利于審計人員對高校內部控制的健全性、有效性做出認定。本文設計的評價指標體系遵循了以下原則:
1.可操作性原則。指標體系從高校組織層面和業務層面的客觀情況出發,提高了指標的科學性。評價標準緊貼高校管理實際,評價過程中避免了主觀判斷和模棱兩可的指標。
2.重要性原則,即成本效益原則。在整體評價體系科學合理的前提下,指標選取抓住重點指標,關注重大事項和業務,評價結果上,允許結果在一定標準范圍內有些許波動。
3.考慮內控活動具體風險的原則。風險導向內部控制審計要求在進行評價時,要充分考慮高校經濟和業務活動產生風險的領域與業務流程。因此,評價指標設計時,組織層面評價指標從宏觀角度反映了高校發展戰略、高校治理以及風險管理預警機制,業務層面評價指標則反映了高校在進行日常管理和經濟活動中的整體流程和重要風險點。
高校內部控制評價表(見表一)中設計的評價指標和標準是以內部控制五要素為載體,以內部控制目標的實現為歸宿,每一階段的評價都是在緊緊圍繞內部控制核心要素及風險點的基礎上,對內部控制有效性進行評價。由此可見,此評價體系下的評價指標設計以高校管理的風險點為依據,評價更具有針對性。
根據上述各項指標的得分和相應權數計算高校內部控制綜合評價總分X=Σxi·wi 。如總分大于80分,則說明該校內部控制運行有效,處于良好狀態;如總分大于70分小于80分,則說明該校內部控制運行部分有效,存在一般缺陷;如總分大于60分小于70分,則說明該校內部控制運行部分有效,存在重要缺陷;如總分小于60分,則說明該校內部控制運行無效,存在重大缺陷。根據評分結果,對高校內部控制存在的缺陷進行分析,分清是設計缺陷或運行缺陷,向高校管理層提出相應的審計建議,促進高校完善內部控制,實現增加組織價值的目的。
綜上所述,將風險導向審計引入內部控制審計,對風險導向內部控制審計流程進行逐一梳理與闡述,對于合理利用高校內部審計資源,降低審計風險,提高審計質量大有幫助。特別是針對高校的特點,提出構建我國高校風險導向內部控制審計評價體系的構想,將有助于推進高校內部控制審計轉型,更好地為高校實現其發展目標保駕護航。
內部控制審計經典論文13
1 內部審計資源的計劃管理
1。1 開展風險導向審計
電力企業的內部審計是為企業價值增值服務的,業務包括預算管理審計、資產經營審計、經濟責任審計、效益審計、資產投資審計和內部控制評價等等。由于目前供電企業普遍存在內審人員不足的情況,因此,要充分利用審計資源,不僅要做好基礎的審計工作,同時還要做好風險導向審計,將內部審計資源主要放在對薄弱環節的控制,以及放在風險評估的高風險審計環節,提高審計工作質量。
1。2 充分利用原有的審計結果
內部審計是企業內部控制的一個重要環節,通過審計來評價企業內部控制情況和經營效果,因此,要求審計工作人員必須熟悉企業內部的主要業務流程和內部控制執行情況,這樣才能制定針對供電企業現狀的審計計劃,同時,充分利用審計成果的運用,是提高審計效率的有效手段也是提升審計質量的有效途徑。如供電企業原有的審計結果,尤其是上年度的內部審計結果,應作為開展審計工作的重要參考依據,根據以前的審計意見和結果,再結合當前供電企業的發展趨勢不斷完善業務和開展新項目審計,提高審計效率。
1。3 加強審計人員的素質培養
審計質量的好壞,與審計人員的綜合素質密不可分。隨著審計領域和技術的不斷拓展,要求審計人員具備復合型知識和能力,這樣才能在工作中防犯審計風險,合理使用職業判斷對紛繁復雜的經濟活動做出準確的判斷,從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給出實事求是的結論。因此,應加強對審計人員的綜合素質培養。一方面由企業對審計人員進行定期的培訓,加強職業觀、道德觀等方面的教育,使內審人員具備良好的政治素質和職業操守;另一方面鼓勵審計人員積極擴充自身的專業知識,審計人員不僅要熟練掌握財務會計知識,還要掌握工程管理、電力營銷、信息技術等方面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勝任能力。高素質的審計人員才能提高供電企業的內部審計質量。
2 內部審計方案的質量控制
2。1 做好審前調查
審前調查是保證內部審計質量的關鍵。審前調查是指在項目審計計劃確定后,審計組采用一定的工作方式,了解被審計單位基本情況、人員編制情況、主要業務性質、經營規模與特點等情況、內部控制及其執行等情況,收集與審計項目相關的資料,包括相關的法律、法規、規章、銀行賬戶、會計報表及其他有關資料,重要會議記錄和有關文件,電子數據和以往接受審計的情況等等,以便確定審計重點和審計范圍,為制訂審計方案提供依據。同時,做好計算機輔助審計的準備工作,被審計單位的計算機系統是對相關業務工作的信息化管理,審計進點前審計人員要了解被審計對象的計算機系統和相應的業務流程,并進行數據采集、轉換和分析,為審計進點做好準備。
2。2 制定切實有效的審計方案
審計方案是指為了能夠順利完成項目審計業務,達到預期審計目的,在審計項目實施前,經審計調查,對具體審計項目的組織、程序、時間及審計重點等做出的詳細安排。編制審計方案時,應充分考慮審計項目的具體要求及目標、審計成本效益和可操作性,并對審計重要性、經營管理活動的風險程度進行適當的評估。審計方案的主要內容包括審計目標、審計范圍、審計重點、審計風險提示、審計程序及審計方法,審計組成員、分工和職責、時間安排、工作要求等。
2。3 對審計方案進行論證并確定
對審計方案的論證主要是對已經制定的審計方案進行各項因素的論證,主要從可行性、切實性、有效性等幾方面考慮,確定最終的審計方案。正常來說,對于一些小的企業的內部審計方案可以省去這個論證的環節,然而對于像供電企業這樣規模較大的國有企業來說,審計方案的論證環節必須重視起來,主要由審計人員、審計專家等人員共同完成內部審計方案的論證,這樣更能有效的降低供電企業的內部審計風險,提高內部審計的質量控制。
3 內部審計過程中的質量控制與管理
3。1 對審計方案的執行情況進行控制和管理
首先,開展審前培訓,讓審計組成員了解被審計單位可能存在的薄弱環節和風險,指導審計人員有針對性的查找被審計單位存在的問題;針對不同的審計項目,分別指出各項目的審計重點和方法,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其次,利用審計信息系統對審計過程進行控制。審計項目實施過程中,審計組成員將工作開展情況、實施審計的步驟和方式、查閱的資料、及審計人員的專業判斷和查證結果、審計發現問題及證明資料等以審計日志、審計取證表的`形式通過審計現場作業系統上傳至審計管理信息系統,審計組長通過系統實時對審計日志、審計取證表進行審核和審批,從時效、質量方面對審計工作進行監控并及時部署和指導工作,從而提高了審計的工作質量和效率。三是建立審計工作底稿的分級復核制度,執行審計組主審、審計組組長和內部審計部門負責人的三級復核制度,明確規定復核的要求和責任,防范審計風險,提高審計質量。
3。2 對內部審計的報告進行質量控制
一是要保證審計報告是客觀、完整、清晰、及時、具有建設性,并體現重要性原則。二是審計報告要及時編制,以便適時采取有效糾正措施。三是審計報告應對揭示被審計單位存在問題的同時,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指出被審計單位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環節和經營風險,提出切實可行的改進建議或審計意見。四是應加強審計報告的復核,保證審計工作底稿充分支持審計發現、審計結論和審計建議。五是審計報告的文字表述應簡練、表述準確,通俗易懂,便于理解。
3。3 對審計的后續工作進行控制和管理
一是對審計發現問題開展后續跟蹤檢查。建立審計問題整改
問責機制,明確對責任單位和個人的追究標準和方法,并將整改結果納入個人績效考核和應用到干部考察機制,確保整改落實到位,鞏固審計成果。二是做好審計檔案的管理。收集整理與審計項目有關材料,做好審計資料的歸檔工作,為日后的審計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三是對審計質量進行評價。審計質量評價應包括審計方案的執行情況、目標的完成情況、與被審計單位的溝通、審計證據的質量、審計結果及審計小組的整體情況等。通過評價,總結值得借鑒的經驗教訓,促進審計工作質量的提高。
4 結束語
內部審計質量的高低是由多種因素決定的,質量控制的環節也很多,從文章的分析中,內部審計的質量控制與管理主要從審計資源的利用、審計方案、審計過程及審計報告質量等幾方面進行控制,對確保企業內部審計質量有著重大的意義。
內部控制審計經典論文14
摘要:隨著信息化時代的不斷進步與發展和信息技術的日益完善和廣泛應用,越來越多的人已經注意到信息化時代的重要性,這給企業的會計電算化工作帶來了極大的福音,它不僅僅是加快了會計工作的實際效率還有效地為企業創造了更多的收益,相較于傳統的會計工作也已經實現了飛躍化的進步和發展。本文將對會計電算化下的企業內部控制審計工作做一定的分析,然后針對現在的實際情況對會計電算化下的企業內部控制審計工作提出一些合理化的策略幫助。
關鍵詞:會計電算化;企業內部控制;審計策略
近幾年來會計電算化的普及和推廣已經得到了一定的高度,在企業中就有效地幫助了企業內部審計工作的建設與實施,使一些過程上的步驟可以進行省略并且更加的便捷和高效。所以會計電算化的發展不僅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時也一定程度上的對企業內部審計產生了一定的影響。與傳統的會計審計工作的不同之處在于:會計電算化有一定的優勢之處,但是這種優勢之處也存在著一定的矛盾和沖突。以下是對會計電算化在企業的內部審計方面的一些相關分析[1]。
一、會計電算化對企業內部審計控制的現狀
1.理論內容的不足,審計制度的不完善
由于有了會計電算化的出現,所以一定程度上的導致了企業內部審計的重大改變。由此審計方面的技術和方法也要做一定的調整才能夠適應新的格局化發展模式。指定新的相關規定時要側重一些點:計算機系統內部控制的反饋、審計人員的入職資格、審計相關的一些技術和方法等等。
2.審計工作只停留在淺層次的基礎之上,軟件工具的不足
目前的辦公并室內運用的企業內部審計的軟件一般是Windows資源管理器的審計文件管理模式。在編制審計計劃、審計報告、審計內容、審計結果等一系列的審計工作都會運用到word文字處理軟件、excel表格制作軟件等等。這種軟件的使用一定程度上的提高了工作的效率,但是卻缺乏規范性的要求和系統化的操作,很難與其他工作相融合。
3.工作人員對計算機知識的匱乏
會計電算化在企業內部審計的控制僅僅擁有先進的辦公軟件還遠遠不夠,還需要專業的會計電算化的審計人員,正確的制定審計計劃,根據計劃的具體情況實施審計的過程,然后系統的分析審計結果,最后做出準確的審計報告。同時這類的專業化人才還要對計算機本身一定的認識,這樣可以方便解決過程中出現的一系列突發狀況。
4.內部審計發揮不了作用
一般企業的內部審計工作的要求僅僅只是信息的可靠性,安全性,完整性,正確性等方面進行要求,但是我國的會計電算化企業內部審計控制工作還發揮不到深層次上的作用,只是停留在初級階段。這樣就嚴重影響了現代化企業的發展。
5.審計方法的局面被動
一般的會計電算化下的企業內部審計控制經過三個階段:計算機審計的繞過階段、計算機審計的透過階段、計算機審計的利用階段。而我國的實際情況還停留在第一階段中。因而不對計算機程序處理進行審計就導致了該種方法存在一定的片面性,缺乏完整性。這樣就會使審計人員處于被動化的位置,慢慢地影響其發展[2]。
二、會計電算化對企業內部審計控制的策略
1.制定會計電算化對企業內部審計的控制方面的制度和準則過去的審計內容是在手動的記賬的發展中演化而來的,但是現在的審計工作已經運用了會計電算化新技術的革新,原來的審計方法已經不可能在適合現在的社會需要,所以要根據會計電算化的標準指定新的`企業內部審計的控制方面的制度和準則就是現在最重要的任務。
2.發展審計軟件相關的產業化格局,促進商品化的積極發展
實際運用的會計電算化審計軟件還只是初級階段,目前還沒有和當前的形勢相吻合,但是在審計的工作過程中這部分的軟件卻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我們要大力發展起這反面的產業技術的升級和發展,讓這種軟件的推廣逐步向商品化的方向發展。
3.提高專業人員的綜合素質,積極培養會計電算化在企業內部審計方面的人員
培養專業化的具有綜合素質的人才一直以來都是會計電算化對企業內部審計的控制方面核心話題,但是說起來容易實際做起來卻非常難達到標準。綜合性的人才具體的要求涵蓋了多方面的內容,首先就是會計電算化方面的要求,其次企業內部審計的要求,最后就是對計算機的軟件應用問題。如果這幾方面的內容都能夠到達,專業性人員的綜合素質水平也就可以提升到一個新的境界。
4.推動內部審計的發展,同時適應會計電算化的社會
為了適應會計電算化帶給企業內部審計的高要求目標,我們就要做到在發展企業內部審計的同時絕對不要忘記還得適應新的會計電算化的基礎之上。所以就能看出會計電算化是一項基本的要求,必須要適應電算化的發展才能稱之為新時代下的企業內部審計改革。
5.會計電算化對企業內部審計控制的實施中最好采用不同的方法
在開展內部審計的整個過程中最好采用不同的辦法。我們應該正確的認識到:企業內部審計的控制方法與會計電算化的步伐要相適應,并且有效地進行整合,不同的會計系統的處理程序往往有著不同的處理方法,這是會計電算化下內部審計的主要內容[3]。
三、結束語
會計電算化對企業內部審計的控制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使得會計人員在職業能力的培養上取得了新的高度。同時為了更高層次地提高企業內部的審計控制,我們就要把重點的工作中心轉移到會計電算化崗位責任制上,不斷加強內部調整機制,并且制定相關的整改制度,從而深入研究會計審計策略,充分發揮對會計審計工作的控制作用。這種快捷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幫助緩解工作量帶來的巨大壓力,并且使完成的準確度得以提升。找到正確的渠道充分利用會計電算化去完善企業內部審計的控制管理。
參考文獻
[1]鄭惠尹,鐘學云.探析會計電算化下的企業內部控制審計策略[J].數字技術與應用,20xx(,6):148-149.
[2]劉昱彤.會計電算化背景下的企業內部控制審計工作探微[J].東方企業文化,20xx(,16):251.
[3]王惠,劉慧茹.探析會計電算化下的企業內部控制審計策略[J].財經界(學術版),20xx(,10):320.
內部控制審計經典論文15
1企業內部控制審計的現狀
對于一個企業的進步和發展來說,內部控制審計工作的質量和水平是十分重要的。所謂的內部控制,就是對企業工作人員的工作過程進行監督,而內部控制的主要目標就是保證工作人員的工作過程能夠符合法律國家以及企業的標準,從而更好地促進企業經濟的發展和進步。而且業內部控制審計的工作主要就是對企業內部控制進行再控制,從而更好地保證企業的進步與發展。對于一個企業來說,它所進行內部控制審計的主要對象就是企業內部所進行的控制制度,并保證當工作人員出現危及企業健康發展的行為時采取及時的措施進行控制和解決。
但是由于我國市場經濟發展起步比較晚,所以一個企業內部控制審計工作的發展水平也比較低,尤其是企業工作人員對企業內部所進行的審計控制工作認識程度不高,他們并沒有認識到自行內部審計控制工作的重要性,從而使得工作的結果水平較低。而且,企業內部也沒有完善的制度來保障控制審計工作的進行,很多審計控制工作人員都只是敷衍了事,并沒有將審計控制工作當作重要任務來完成,所以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企業的健康發展,使得企業在管理的過程中存在著一定的缺陷。
2企業內部控制審計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2.31對企業資金活動進行的內部控制審計工作
對于一個企業的發展來說,在基金籌集方面企業是具有很大自主權的,所以根本不需要上級進行匯報或者得到上級的允可,也沒有具體的制度對基金籌集工作進行限制。所以很多企業市場會出現使用資金過多,流動之間無法發揮效益,或者出現資金缺乏等現象,都會嚴重影響企業的健康發展,而且一旦需要進行資金籌集的話,會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企業所需要花費的成本。而且,如今國家也在很大程度上放寬了財政政策,所以會存在很大一部分企業為了籌集資金而出現非法借貸,在借貸的過程中,一部分企業會出現由于無法償還高息導致企業走向倒閉。所以想要更好地促進企業的健康發展,對企業資金活動進行良好的控制審計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2.2對企業采購業務進行的內部控制審計工作
企業所謂的采購業務就是指,企業對自身所需要的產品進行采購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如果企業無法以良好的內部控制審計工作作為輔助,那么企業很容易出現采購材料過多而無法使用,造成企業財政損失的現象。這主要就是由于企業內部控制采購業務的部門與審計部門沒有進行良好的溝通,使得會計部門所進行記錄的數量與實際的使用數量不相符,影響內部控制審計工作結果的真實性,這就會對企業的經濟造成一定的損失,不利于企業取得更好的發展。
2.3對企業資產管理進行內部控制審計工作
對于一個企業的健康發展來說,進行資產管理是十分重要的,企業的資產管理主要表現在對企業資產的流動進行的記錄、調查以及分析的過程。這個過程主要包括對企業資產進行盤點、了解企業資產的具體情況以及企業個別在庫資產的所屬權。然而由于如今企業資產管理所進行的內部控制審計工作質量和水平都比較低,所以在進行資產管理的過程中,很容易出現資產盤點過于重視形式,很多工作人員只是做到了表面工作,并沒有真正的付諸實踐。而且,一旦部分資產出現虧損現象,并不告知管理人員,從而使得企業無法對這些現象進行及時的解決,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資產的損失。最后,在對個別資產所屬權進行分析的過程中,特別在庫資產權屬不清,而且沒有合法的手續進行保障,嚴重危害了企業的健康發展。
2.4對企業銷售業務進行的內部控制審計工作
企業的銷售業務主要就是對企業產品進行銷售計劃、銷售管理以及銷售總結的過程。由于未對企業銷售業務進行良好的內部控制審計,所以很容易在產品銷售過程中出現虛假銷售,而且產品銷售的價格也是十分不合理的。不僅如此,企業內部的社障制度也十分不完善,很多應收賬款無法收回,財產損失的責任無人承擔,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企業的發展。而且,由于對銷售管理沒有進行良好的控制審計工作,所以一旦市場發生任何變動,企業都無法及時采取措施進行應對,從而造成企業的損失。
3解決內部控制審計存在的問題的具體對策
3.1優化內部控制審計環境
想要提高內部控制審計的工作質量,優化內部控制,審計的環境是十分重要的。這就需要企業能夠采取一定的措施解放工作人員的思想,使工作人員真正認識到進行內部控制審計的重要性。不僅如此,想要優化內部控制審計的環境,還需要建立一定的內部控制審計制度,從而對工作人員進行一定的限制,保證企業能夠更好地進行內部控制審計工作,減少企業發展的風險。最后,企業促進各個工作部門之間進行相互監督相互管理,從而確保企業的經濟與發展。
3.2完善各項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
對于一個企業的發展來說,各項管理制度的完善是非常重要的,這就需要企業能夠借鑒其他企業發展的管理制度,對自身企業存在的管理制度進行完善。其次,隨著市場經濟以及國家政策的不斷變動,各個工作流程都會發生一定的變化,所以企業一定要認識到這一問題,保證工作流程能夠緊隨社會進步的.需求,并且得到不斷的完善和進步。
比如,在對資金活動進行內部控制審計時,就需要完善資金活動有關的管理制度,明確資金籌集的額度,從而在一定程度上節約資金籌集的成本,從而促進企業經濟的發展。又或者在對企業進行資產管理的內部控制審計時,企業就可以加強資產管理制度的完善,并對資產管理制度的執行進行檢查和評價,對不合理的行為和措施進行一定的處罰,保證內部控制審計工作的良好進行,促進企業的更好發展。
3.3加強企業內部監督制度和健全內部控制制度
對于一個企業的發展來說,健全內部控制制度能夠保障企業各項制度的正常運行,也能夠保障企業可以更好地找出自身發展所存在的問題并采取一定的措施進行解決,而且還可以對各個工作部門的工作進行評價鼓勵。還可以明確一定的責任,為企業所進行的內部控制審計工作提供良好的環境保障,其次,企業還需要完善內部的監督制度,從而對企業內部控制審計工作進行良好的監督和評價。這就需要企業能夠建立健全監督機構,保證能夠根據自身的特點建立一定的監督制度,對企業的發展進行監督。其次,企業一定要重視對工作人員的分配,保證每個崗位的工作人員都可以得到更好的發展,發揮自身最大的作用。最后,企業也一定堅持,對工作人員進行培訓,從而提高工作人員的整體素質和能力,保證企業更好地發展。也只有這樣,才能夠使企業進行更好的內部控制審計工作,使企業在如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并且在未來中取得更好的進步。
4結論
總之,對于一個企業的發展來說,進行高質量高水平的內部控制審計工作是十分重要的,這就需要企業能夠認識到自身所存在的問題,并采取一定的措施對這些問題進行解決。為內部控制審計工作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保障,提高工作人員的整體素質和能力,促進工作的更好進行。
【內部控制審計經典論文】相關文章:
內部審計論文02-06
審計控制風險論文01-25
內部控制審計報告研究01-27
內部審計論文15篇02-06
內部審計論文(15篇)02-06
內部控制論文開題報告06-29
內部審計論文(合集15篇)02-17
內部審計論文(匯編15篇)02-13
內部審計論文(通用15篇)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