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德育教育的論文
從小學、初中、高中到大學乃至工作,大家都嘗試過寫論文吧,論文是對某些學術問題進行研究的手段。寫論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于德育教育的論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關于德育教育的論文1
一、學校德育教育的改進
1.設置情境,學會反省
我們的德育教育會教給學生們基本的做人道理以及良好品質形成的基本條件,但是,德育教育不僅僅是傳授德育的基本知識,其本身還是需要社會行為實踐的。學生們獲得的德育教育大多是來自學校的理論教育,其基本產生因素還會受到其他學校課程以外因素的影響,因此,我們需要結合家庭、學校、社會因素來幫助我們少年兒童的德育教育的開展,并且由低到高逐步的成長。我們可以向學生們講述一些很難判斷正誤、是非不明確、不好判斷的故事,可以從學生們的分析中了解他們內心的想法,并且幫助他們來提高道德的判斷能力。有些故事會發生在我們身邊,其情景真實,源于生活。我們可以安排學生們進行換位思考,去體驗這種道德兩難的感受,在不同的道德層面上發表自己的看法。可以通過各種道德觀點的比較和交流,提升學生道德的深度,使得學生們學會反省。
2.聯系實際生活,進行情感教育
助人為樂,為他人服務,是小學生德育教育實踐的直接經驗積累。我們可以安排學生們互幫互助,在學業上相互輔導、監督;分組進行勞動體驗;維護學校安全衛生;為低年級的學生做好榜樣等等。學生們通過親身的體驗幫助別人,從中收獲快樂、經驗,我們的德育教育得以完善的實施。
二、小學生德育教育的教學方法
從小學生心理發展特征來看,思想道德品質的培養都是從無到有,從簡單到復雜,從低級到高級,逐漸生成到發展成長的。事實上,思想道德是源于我們的現實生活的,精神世界是在體驗實際的生活中得到豐富、擴展和升華的。
1.在社會實踐中進行德育教育
我們高年級的學生即將進入到初中去學習、生活,學生們的思想逐漸走向成熟,然而,他們的生活實踐、生活經驗還是很欠缺的。這時候我們就可以帶領高年級的學生走出學校,安排適當的社會實踐。在我們教師的帶領下,進入到社區,去發展實踐能力、獲取直接的社會經驗、增強學生們的社會責任感。學生們在自身的實踐中,思想品質會得到完善,德育意識會有所提升。我們安排學生們進入社區“清理小廣告貼”,在清理的過程中,不僅美化了社區的`環境,我們還可以給學生們講解小廣告的危害,使學生們有社會公德的意識。我們還可以組織學生們到社區去慰問老人,打掃社區衛生等等,使得學生們在這些社會實踐活動中體會到助人為樂的樂趣,逐步培養成心中有他人的良好品質。
2.在活動中融入德育教育
高年級的學生也是喜歡玩的,喜歡參加活動的。我們把德育教育與活動結合起來,就會受到德育教育的良好效果。我們可以在高年級的學生中開設講座,講述有關博愛、責任心等富有教育意義的主題,可以組織辯論賽、征文活動,可以組織社會公德調查活動。總之,我們作為高年級的班主任,應當針對每個孩子的不同性格特點,對學生們的狀況進行全面的掌握、分析,找到合適的教育方法,對孩子們的思想品德加以關注。我們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適應時代的發展,積極改進教學方法,爭取全面的提高學生的德育教育。
關于德育教育的論文2
一、德育教育在一個人的一生中不可或缺
古人有言:“有才無德,行不遠。”可見,品德是一個人立足社會的通行證。齊抓共管如果缺少了德育,我們的孩子也許會知書,但卻很難做到達理;如果缺少了德育,我們的孩子必定會長大,但或許不會“成人”;如果缺少了德育的引領,我們的孩子將不會知道哪些事情該做,哪些事情絕不能做。近年來,未成年犯罪人數不斷攀升。看看那些犯罪分子,他們中有多少人因為是非不分而誤入歧途,他們中有多少人因不懂謙和禮讓而對他人大打出手以至釀成慘禍,他們中又有多少人因怙惡不悛而悔恨終生。因此,一個人德育教育的好壞,關系到他的成長及未來。一個有道德沒知識的人,他還可以在不同崗位為家庭為國家做貢獻,但一個有知識沒道德的人,他的本事越大,他對家庭對社會的危害也就越大。
二、德育教育需家校攜手,齊抓共管
作為教師,我們有責任有義務讓學生在學校接受道德行為的教育,接受“愛”的教育,我們也渴盼著在他們心底種下良好的做人道理和社會公德的種子,但我們還需要家長的通力合作。曾遇到過這樣的學生,他總是我行我素,老師教育他他還罵老師,老師問他在家里是不是就這樣對待父母,孩子說:“我在家里不罵我媽(他的媽媽是后媽),只罵我爸哩”。這難道不是家庭德育教育的缺失?我們也經常會看到學生的父母笑嘻嘻地對我們說:“我娃在家就不聽我的,你好好給我把他(她)管管!”不知別人聽了這話什么感受,作為教師的我們,每每聽完這話后有種欲哭無淚的感覺。我們教師教育的是所有家庭的孩子、我們的`學生。可聽聽現在家長們的話,看看家長們的態度,似乎所有的孩子倒像是我們教師自己的了。即使我們按照家長的意愿在學校好好管束了他們那些目無尊長、任性自私、唯我獨尊的孩子,難道孩子回家后的所有時間也需要我們教師去好好管教嗎?如果我們在校嚴格教育,回家后又“放羊式管理”的話,我們的學校教育又會有多大的成效呢?
三、結語
所以說,為了塑造一個個人格健全的孩子,為了塑造一個個品行兼優的孩子,為了塑造一個個人見人愛的孩子,我們的家庭必須和學校攜起手來,齊抓共管,共同努力。在今天的中國,要真正的抓好德育教育,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情。為了我們民族的發展,為了我們所有家庭的幸福,為了我們所有孩子的未來,請重視孩子的德育教育吧。
關于德育教育的論文3
1.德育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實施原則
課堂教學是教學的主要陣地,課外教學是課堂的延伸和擴展。教學的大部分時間雖然集中在課堂中,但是課外活動的重要性也不可忽視。作為德育教育實施的主要渠道,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利用地理知識來滲透德育,實現教師和學生的情感互動,創造和諧的課堂氣氛,將學科中的德育內容加以展示。然而,為了更加有效的進行德育教育,通過結合地理課堂教學,讓學生通過課外活動更好的接受德育教育。比如,可通過讓學生體驗地方的風土人情,體驗社會建設的情況,讓學生更好的認識德育,這樣還可以因避免空洞的說教而無法起到教育的作用。因而,高中地理教師在實施德育教育時要切實結合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
2.德育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具體實施
2.1體驗生活實踐
在地理教育中,有這樣的一個重要的理念,學習對生活有用,對終身發展有用[2]。地理學習本身就是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在實際生活中也有著很多的同地理相聯系的案例。我們以首都北京為例,這個城市的水資源問題、旅游問題以及農業發展、交通等等社會問題都同地理學科息息相關,可以作為實際的案例進行地理教學。再將范圍擴大,地球上所發生的各種各樣的事情和現象只要同地理相關都可以作為地理學習和德育教育實施的案例,而且這些實實在在的案列對于德育教育的實施更具有說服力。另外,情感價值的實現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形成的。在高中地理教學當中,德育的滲透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讓學生在親身體驗中感受,通過設計教學活動讓學生進行自我教育。
2.2結合地理教材
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貫穿德育教育要在不沖淡地理知識傳授的基礎上點出德育素質,而這個過程不是幾堂課就可以實現的[3]。地理教材中的不同部分都有不同的德育內容。例如,中國地理突出了國情教育,世界地理突出了國際主義教育,等等。高中地1.2高職院校思政教育途徑創新的`必要性高職院校的思政教育模式主要是將馬克思主義理論與高校理中國情教育的體現在:我國的資源盡管在世界中列于前位,但是人均占有量卻很少,讓學生認識作為公民應該有保護資源的思想。
2.3榜樣示范
在教學中,教師的榜樣示范作用是巨大的。凡是要求學生要做到的,首先教師自身就要做到。例如,在中國自然、社會等學習中,體現教師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來激發學生對祖國的熱愛情感。總而言之,高中地理教學中包含了各種德育的因素,教師要善于結合教材,通過組織學生親身實踐體驗,以自身的榜樣示范來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
關于德育教育的論文4
教學中必須堅持既教書又育人,德育當先的教育理念。語言代表著一個民族乃至一個國家的社會文化,而承載文化的語言課堂教學在育人中更是責無旁貸。因此,英語教學中注重德育教育尤為重要。
一、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我國教育的現狀要求重視德育教育。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教育領域提出了“加強基礎,培養能力,發展個性,全面提高素質”的教學目標,開始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在中小學,廣大任課教師總是自覺地承擔著“教書”“育人”的角色,但是由于多種原因,教師不可避免地偏重教學。輕視德育教育。在大學,由于有專職從事學生工作的輔導員和班主任,廣大任課教師在意識中似乎只有教學一項任務。事實上,僅僅靠幾個教學管理人員從事對學生的教育管理是遠遠不夠的。德育教育工作必須得到與學生接觸最親密的廣大任課教師的合作。而英語的課程特征決定了從事教學的教師在德育教育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中小學,英語是一門主干課;而在大學,英語作為一門基礎公共課,是所有在校生的必修課。學生在學習英語過程中,接觸的全是英美等西方國家的文化和思想,這就要求廣大教師既要向學生傳授英語知識,培養聽、說、讀、寫、譯等基本的英語應用能力,又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他們高尚的精神境界和完美的道德品質。
二、從教材出發,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教材是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依據,英語教學中的德育教育不僅要緊密聯系教材,更要把它融入教學的各個環節中,教師應深入鉆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和利用教材中積極、健康的思想情感因素,結合教學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以激發他們的愛國主義熱情和奮發向上、樂于奉獻的精神。通過教學的各個環節,把真理、經驗、知識、思想、價值、意義、情感、態度都顯現出來,讓學生通過自身的思考和理解去辨析和接受。而當今的大學教材中,特別注重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多篇課文涉及親情,友情,愛情的人性之美。現在的英語教材中蘊涵著豐富的思想教育素材,從起始階段的文明禮貌、尊師愛生、團結友愛、助人為樂、遵守紀律等思想品德題材到富有時代氣息的人口教育、環境保護、生態平衡、航天技術等人類共同關心的話題。只要教師善于運用,在教學過程中因勢利導,就能自然而然地融思想教育于英語教學之中。
三、嚴格要求學生,培養全面發展的合格人才
嚴格要求,是指在政治、思想、學業上嚴格要求學生。而只有這樣才能促使學生健康成長,全面發展,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合格人才。具體到英語教學而言,首先教師要從教學的各個環節和具體的教學內容人手,從每一次聽課到每一次作業,小到一個字母的發音大到對整個英語語言的掌握都要對學生進行嚴格要求,使學生養成嚴謹治學的作風和認真嚴肅的態度。其次還要堅持對學生進行全面要求。全面培養,不僅要使學生掌握書本上的語音、詞匯、語法等基礎的語言知識,還要培養學生把所學知識運用于實際,諸如用英語實現交際,直接用英語進行思維的能力等:不僅讓學生學會教師所傳授的知識,還要掌握一定的學習英語的方法和技巧:不僅讓學生掌握與英語語言相關的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還要了解國內國際的發展趨勢等。最后,教師還要敢于對學生中出現的問題和不良傾向進行批評教育。當然這種批評教育應當是實事求是的,應當是善意的和使學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是應當講究分寸和場合的,而只有這樣才能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使學生心服口服。尊重愛護學生一方面體現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在課堂中的權威性是毋庸置疑的,然而這并不意味著教師就要高高在上,只有融洽平等的師生關系,良好和諧的課堂氣氛,才是教學成功的重要保證。教師還要敢于承認自己在教學中的差錯,及時地向學生道歉或對學生的哪怕是丁點的進步進行表揚,讓學生覺得自己是受尊重的。而且自己的努力是得到了老師的承認的,這樣不但不會使教師的面子受損,反而能使課堂氣氛更加融洽,師生關系更加密切。另外,英語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英語教學是以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為主要目的。然而在具體的英語課堂教學實踐中,很多學生自尊心很強,非常害怕犯錯誤,認為這樣是丟了面子,因而不愿嘗試一些較難的問題和活動。那么這就需要教師給學生以適時的鼓勵,及時對正確回答問題、出色完成學習任務的學生進行表揚。尊重愛護學生另一方面還體現在教師與學生的課外接觸中。這不僅是班主任老師應該履行的職責,也是我們每一位任課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教師決不只能是“上課來,下課走”,而是要充分利用課外時間與學生進行“面對面”的心理接觸,更加充分了解學生,關心學生,熱愛學生。
四、為人師表,做好思想品德教育
要對學生實施英語德育教育,教師應具有很高的素質和修養,正像《禮記》中所說的那樣:“善歌者,使人繼其聲;善教者,使人繼其志。”教師在授課時''展現給學生的不僅僅是知識,而是教師的整體形象。教師是學生的楷模,教師的言行舉止會給學生帶來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形象會對學生起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作用。教師教書育人,離不開言傳身教。言傳身教是教書育人的最基本要求。言傳身教相結合才能達到教書育人的綜合效果。所謂言傳就是教師通過有聲語言對學生進行教育和影響。教師在課堂上傳授知識,在課外進行輔導,都是不同形式的言傳。那么所謂身教,則是教師以自己的形象和行為對學生的教育、影響和感染作用。曾經有人這樣形容言傳和身教相輔相成的關系:“教師的語言是有聲的行動,而教師的行動則是無聲的語言。”在具體的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必須堅持言傳和身教相結合,言傳曉之以理,身教導之以行。我們學校的學生多是青少年學生,他們的模仿性強,可塑性大。他們對真假是非、善惡美丑的辨別能力還不是很強,這就需要教師進行正面引導教育。為此,教師一方面要以自己淵博的知識和高尚的人格感染學生。另一方面要處處以身作則。嚴于律己。成為學生的表率。
五、適時給學生進行文化素養教育,提高學生的道德水準
教師在英語課上要結合課文給學生講授相應的背景材料,指導學生在課外讀些與此有關的簡易英語讀本,以擴大學生對英語國家風土人情和文化習慣的了解。同時,還要讓學生多了解當前國際、國內形勢。由于社會生活的信息化和經濟活動的全球化,尤其是我國加入了WTO,北京申奧、上海申博的成功。英語成為了我國對外開放和與各國交流的重要工具。教師要不斷擴大學生的國際視野,增進學生對國際事務的理解。培養學生的國際意識。21世紀是一個競爭激烈的時代。競爭是無情的。教師要使學生明白:必須努力學習。優化自我。發展科技。壯我國威。在課堂教學時。應不失時機地為學生營造“競爭”的氛圍,培養學生競爭意識。使學生在舊常學習中形成一種堅持不懈、堅韌不拔的進取精神。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未來的社會化、專業化的趨勢越來越強。團隊協作成為人們完成工作必不可少的精神。在英語教學活動中,可要求學生進行一些groupwork或pairwork活動,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意識,培養學生在群體中與他人合作的能力、協調與他人的關系,為日后步入社會奠定基礎。
結束語
英語教學中的德育教育內涵豐富,教師應結合教學內容。抓準時機,有意識、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使他們在學習英語語言的過程中,發展智力,潛移默化地接受德育教育,提高自身素質。塑造現代人格,迎接新的挑戰,適應社會的發展。而這些又是緊密聯系的,本質上統一的,互為依存的。只有全面認識,充分發揮它們之問的相互作用才能有效地、高質量地完成英語教學中教書育人的任務。
關于德育教育的論文5
1確立適應時代發展的德育觀念
教育工作中的教育目標是培養具有遠大報復、信念、責任感、自立自強、具備良好心理素質的綜合型人才[1]。我們的教育工作者要隨時代的發展,制定長遠目標,從嶄新的時代方面審視德育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在德育觀念、責任方面、以堅定的信念創新的理念為突破口,以現代教育思想和德育理論的學習為重要目標,使班主任樹立新的教育觀、學生觀、人才觀、價值觀,堅定一個優秀教育工作者為學生全面發展創造條件的信念。班主任的德育主要工作是與家長之間進行溝通,在一定時期與家長聯系訪談,這種方法在一方面不僅可以幫助家長了解孩子在校的德育狀況,方便以學校的重點來進行家庭教育,互補優劣;在另一方面,家庭教育是互動教育的的關鍵,子女品德觀念的轉變也可影響家庭的德育觀念,通過家長學校之間的溝通,使家長的素質德育觀念不斷轉變提高,樹立正確的德育理念,使用正確的方法引導教育孩子,使德育在學校家庭不斷完善。另外,班主任要讓學生通過社會實踐,總結實踐經驗,使學生對社會的分析判斷能力不斷提高。
2增強德育方法的直觀性和感染性
德育教育往往存在著強制性的弊端,所以要增強德育的實效性,班主任的德育方法就要增強其直觀性和感染性。班主任可以通過品德實踐法、情感陶冶法和榜樣示范法等方法增強教育的直觀性。所謂感染性,就是教育工作者要以自己的真實形象以身作則,展現自己真實、真誠和擠滿全的人格對學生高尚品德的形成產生積極影響。“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是人生活中的瓊漿玉液,它能滋潤人們的心田,也能讓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更加親和,激發人們奮發進取[2]。教育是要用愛的付出,沒有愛的付出教育就不會有感情,不會成功。因此,班主任要以嚴慈相濟為人師,情理交融為英才為教育宗旨,嚴到當嚴處,愛到細微處,用自己真摯的情感來感化受教育者的品德。為了增強德育工作的感染性與直觀性,班主任可以以受教育者的年齡階段,在校內開展文化活動在校外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將校內外的活動相結合。在班上可利用講故事的形式強化學生對教育的尊重。例如,敘述這樣一個故事:韓國的官員黃喜在一次外出游玩中偶遇一位耕地農民,問道:“你的兩頭牛哪頭最賣力?”農民看著黃喜不說話。但是等到了牛在一邊去吃草的時候農民才悄悄說道:“左邊的那頭更好一些。”在這位農民的眼中,牛的感情是和人一樣的.,大聲的評論彼此的好壞,那頭努力卻沒達到目標的牛也會難過的,從這個故事中可以知道,動物都需要尊重,何況是人呢。班主任通過講此類故事可以到達增強教育的感染性的目的。
3選擇貼合學生實際的德育內容
選擇貼合學生實際需要的德育內容是保證德育取得實效的關鍵,班主任要將綱要和學生實際結合起來選擇內容,正確處理相互關系,再次要符合每個學生的發展需要,學生需要符合自身實際的德育內容,這是對他們以后人生實踐生存中急需引導的,但學校在這一方面并不完善。所以,本文認為,學校在德育內容的選擇方面應當根據社會的德育教育目標以及學生品德的發展、年齡階段選擇選擇基本系統的內容進行德育教育,保證開展的德育內容的完整穩定。與此同時,也要根據學生品德發展的實際需要,使德育內容與學生品德發展吻合達到最大值,也就是所謂的“最近發展區”,這樣才是學生可以接受的、可發展性的德育。班主任也應在德育中增加幫助學生提高生活質量水平的內容,對學生的生活、社會交際、消費、自身權利利益的保護等,提高學生的生活質量,提高學生的生存能力。因此,德育內容的選擇要在現實的基礎上適當的超越。
4積極鼓勵學生參與德育實踐活動
信與不信、行與不行是學生參與德育方式解決的主要矛盾,除了對學生必要的灌輸思想外,主要還是要讓學生參與“說一說”、“看一看”、“演一演”之類的活動,把講教與活動相結合,把主導與主體有機結合,使學生樂于接受教育。筆者認為,大多數教育工作者只憑想當然的,不分教育對象,方法不恰當,不了解學生實際而造成德育教育性不強。德育是素質教育中的重要內容,必須突出學生在德育中的主體地位,站在學生的立場考慮學生的思想、要求,切合學生實際,以實踐教育和自我教育在學生心中真正化成一種更深層次的意念和力量。因此,要在班內積極開展多姿多彩的德育實踐活動,如組織以德育內容為主的升旗儀式、義務勞動、參觀訪問、社會調查、青年志愿者等活動,例如藝術欣賞、閱讀、興趣小組、藝術修養等。學生既可以在活動中得到身體素質的鍛煉,又可以收到有益的思想教育。這種教育不是強加的,而是學生能夠主動參與,這種發放不僅能夠受到學生的青睞,也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有人說:要給人以陽光,你心中必須擁有太陽。班主任是教育者、領路人,只要我們心中擁有太陽,洞悉學生的心理,對學生教育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持之以恒,定然能在德育工作中起到潤物細無聲的良好教育作用。
關于德育教育的論文6
摘要:德育教育是樹立學生道德觀念,培養學生文明誠信、誠實守紀等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途徑。小學班主任在教授小學生知識的同時更加應該關注育人工作,將德育工作放在第一位,將德育工作貫穿在每一個學生的成長過程中。文章主要就小學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的策略進行探析。
關鍵詞:德育教育;班主任教育;小學階段
一、引言
學校德育教育工作中班主任的德育教育是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開展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步驟。班主任應該充分意識到這一問題,在平時的班級管理與班級教育工作中始終融入德育教育,將德育教育工作常抓不懈。
二、小學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班主任所開展班級管理工作對于提升小學生素質,健全小學生品格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學校里小學生與班主任接觸的時間最長,接觸的頻率最高,開展的教育活動最多,在小學生心中班主任是一個無所不能的人。這一情況就決定班主任在平時的一言一行都會深刻影響到小學生的行為舉止,言行談吐。因此,小學班主任在班級管理工作中樹立起德育教育的意識,在班級管理與教育工作中做到表率作用,成為小學生的榜樣。
三、小學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的策略
(一)構建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
小學班主任在開展德育教育工作的過程中應該明確的重要原則就是要做好德育工作就應該懂得熱愛學生、尊重學生、欣賞學生。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段特殊,比較敏感,自尊心較強,需要學校、老師與家長的愛護與尊重[1]。因此,班主任在進行德育工作的過程中要將小學生當作自己的孩子一樣看待,這樣才能夠以豐富的愛心、深沉的愛對待學生,與學生之間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在日常班級管理中班主任要平等的對待學生,一視同仁,不偏心、不偏幫。不能因為學生的成績好就特別關注,不能因為學生的成績差就過于苛責。班主任只有平等的對待每一位學生,小學生才能夠感受到被尊重、被關心、被重視,從而自然而然的愿意接受班主任的教導,班主任開展德育工作才能夠順利。
(二)選擇合理巧妙的批評方式
班主任在進行德育教育過程中要時刻注意批評學生的方式。在批評學生的時候要秉持著先揚后抑的原則,語氣、態度、用詞得當。班主任在開展德育教育工作時難免會遇到學生做錯事需要批評[2]。而班主任的批評方式與技巧對學生來說有著巨大的影響。班主任在批評過程中要時刻語言語言的技巧性,使用巧妙的言辭和語句,先對學生進行一定的表揚,然后再針對具體事情通過婉轉溫柔的語氣來指出學生的不足與問題,讓學生清晰深刻的認識到自己的錯位,能夠認真的反省錯誤,讓學生心悅誠服。同時,在批評學生的時候班主任要注意不能在全班同學的面前批評,這樣會造成學生的自卑心理,還會對班主任產生一種抵觸情緒,從而導致批評的逆反效果。
(三)與學生家長保持暢通溝通
德育教育是一項需要長期堅持的工作,不可能在一朝一夕完成。對于小學生來說進行德育教育往往單單依靠教師與學校是遠遠不夠的,而且還需要學生家長的相關配合。班主任在處理家長配合關系的過程中應該與家長開展充分的溝通與交流,建立以學校-班級-家庭為流程的德育教育模式。班主任與家長的德育教育目標應該保持高度一致,這是班主任與家長共同開展德育教育的基礎。班主任要向家長強調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且定期開展家訪,將學生在學校的學習情況、生活情況等告知家長,讓家長能夠了解學生在日常學習中的狀態,以便有針對性的開展德育工作。另外,班主任還可以制作“素質報告手冊”與家長開展密切的聯想,要求家長在家庭中配合學校開展德育教育,給學生營造出良好的德育教育環境。
(四)開展實踐活動內化德育教育
班主任開展德育教育工作不能僅僅只是口頭上的教授,更為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感受到德育教育。班主任要積極改進優化更新德育教育方式,定期組織豐富多彩、生動有趣的道德教育活動[3]。例如,班主任可以開展主題教育活動,在貼近小學生實際情況與心理狀態的基礎上來開展各種各樣的主題教育活動,可以將愛國主義教育、法制教育、誠信教育、安全教育、衛生教育等作為主題,以各種有趣的游戲或活動作為載體,讓學生能夠在主題教育活動中接受德育教育。又例如,班主任還可以開展道德實踐活動,在保證小學生安全的前提下組織小學生深入到社會中開展有意義的活動。例如收集廢舊電池、隨手拾起垃圾,一同去郊外植樹等等,讓小學生在豐富有趣的活動中接受德育教育。
(五)推選優秀班干發揮帶頭作用
在班級管理中班干部是班主任的最有用的小幫手,班干部能夠協助教師管理課堂記錄、收發作業、組織各種活動。因此,班主任在開展德育教育工作時也可以充分利用班干部的作用,有意識的.培養班干部,在不影響其正常學習的情況下引導其幫助班主任一同對班級學生開展思想道德教育[4]。要充分發揮班干部的協助作用就需要開展合理的選拔,班主任可以通過競爭評選、自我推薦等方式來進行選拔,以對學生的表達能力進行考核,從而從中選擇最合適的、最符合要求的班干部。另外,班主任還可以根據班級德育教育的實際情況來建立相應的規章制度,這樣不僅僅能夠保證班級德育管理工作正常進行,還可以讓學生在擔任班干部的時候強化自身的綜合能力。
四、結束語
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的初始階段,也是最為關鍵的階段,這一階段的學習狀態與生活狀態能夠直接影響其未來的發展情況。在學校里班級是教育活動中最為基礎的組織,而班主任就是這一組織的領導者與管理者。班主任的德育教育工作是需要任重而道遠的工作,每一位班主任在工作中都要善于總結、經常思考,選擇科學合理的教育方式來開展德育教育,以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覃春柳.優化班級管理主導德育教育———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初探[J].學園,20xx,(28):149-150.
[2]張慶紅.提高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實效性的路徑研究[J].考試周刊,20xx,(85):186.
[3]姚中華.淺談小學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實施激勵策略[J].才智,20xx,(23):89.
[4]仲琳琳.論加強小學班主任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徑[J].青春歲月,20xx,(21):209.
關于德育教育的論文7
內容摘要:對高中生開展德育教育是當前高中教學中的首要目標,德育教育不但有助于學生綜合素養的培養,還可以促進素質教育的順利開展。將道德體驗與高中德育教育相結合,是目前開展德育教育最常用的方式,但是,在運用道德體驗的過程中仍然需要教師使用恰當的方法來積極配合。本文對高中德育教育中道德體驗的有效運用進行了分析,目的在于幫助教師將道德體驗更好地運用到高中德育教育的課堂中。
關鍵詞:高中德育教育;道德體驗;有效運用
1.前言
我國素質教育的開展,是要求高中學校的教育要注重對學生的專業知識與智力進行培養,還要加強對學生的德育教育。新時期對人才的要求相對較高,有效提升高中學生的德育修養是當前高中教育中的首要任務。其中,道德體驗是比較有效的開展德育教育的方式,通過道德體驗,可以使學生體會到道德的重要意義,同時發現自身在品德上的缺點,并加以改進,變成更加優秀的人才。高中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情感經歷與體驗,因此將道德體驗運用到高中德育教育中有一定的意義,值得被推廣。
2.高中德育教育中運用道德體驗的必要性
2.1有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態度
道德體驗是德育教育的一個新目標,對道德體驗的方法與手段的掌握程度,有助于教師提升學生的德育素養與水平,讓學生充分地了解自身。高中生尚不成熟,辨別是非的能力較弱,意志不堅定,極易被外界消極思想所影響;運用道德體驗開展教育,提升學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對其學習和生活會有很大幫助。
2.2有助于健康和諧校園環境的創建
傳統的德育教育是說服性的教育,這極易激發學生的逆反心理,會產生反作用。將道德體驗運用到德育教育中,通過多種形式在校園組織學生有興趣的活動,可以促進健康和諧校園環境的創建,同時要堅決抵制校園及社會的暴力文化,引領學生往正確的方向前進,使學校對學生產生積極向上的影響。
2.3有助于學生確立正確的是非觀
高中生的是非觀念不清晰,會感情用事,從而無法分清一些行為的對錯。但高中生的可塑性較高,學校很有必要在其未確立正確的是非觀前開展德育教育,高中生的好奇心強,但缺乏持久性,學校要根據這些特點,綜合實際,發展學生個性,在學生可以接受的前提下進行教育,充分關注其心理,鼓勵其合理的行為,以進一步幫助其確立正確是非觀,讓道德變為其行為準則。
3.高中德育教育中運用道德體驗的有效途徑
3.1增強教師德育教育的綜合素質
道德體驗教育的開展對高中教師的標準與要求日益提升,不但要求其具備良好的道德品質及道德實踐的能力,還須有組織、引領高中生開展社會實踐的能力,所以開展高中德育教育的教師,必須全面提升自我,增強自身的品德修養,鍛煉自身的組織能力,從而滿足高中德育教育中道德體驗的發展需求。例如,各個地區的學校可以定期組織道德體驗的培訓活動,聘請一些專家學者針對道德體驗教育的內容、觀念、方法等方面對教師進行教育,使教師能夠在短期內提升綜合素質,同時借助培訓,教師還能夠相互溝通交流,改正教學行為中的缺點,從而完善自身,提升教學質量與水平。
3.2創建優良的道德體驗課堂氛圍
3.2.1運用生動的教學語言
對學生來說,教師的教學語言有很強的感染力與影響力,所以教師使用生動的教學語言開展德育教育,可以在學生腦中形成比較強烈的主觀體驗,引領學生親身體驗、想象及感覺,進而提升學生的情感。教師可以運用陶行知獎學生糖果的例子,陶行知看到男生王友用泥塊砸同班同學,就把其叫到辦公室,在調查清楚王友是因為同學欺負女生且不遵守游戲規則才用泥塊砸同學時,陶行知不但沒有批評王友,還獎勵其糖果,并表揚了其正直善良,敢于跟壞人作斗爭。教師借助這個道德小故事,能夠很好地調動起課堂氛圍,讓學生更深入地體驗到道德的本質。
3.2.2組織角色扮演活動
組織角色扮演活動可以促進學生較快融入德育教育的情境中,進而在情感上產生一定的道德體驗。例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根據“城管與小販之間的糾葛”這個社會問題進行角色表演,讓學生分別扮演城管、小販、行人等角色,將這個問題生動地表現出來,同時指導學生發表自身的觀點與見解,進而有效提升學生的道德意識,糾正學生的道德觀念。
3.2.3運用多媒體
與傳統的運用文字信息的教學模式相比較,現代教學方式如多媒體中的圖片、視頻、音樂等更能促進學生對道德的體驗。在高中德育教育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播放相關的德育教育視頻或課件,再結合背景音樂的襯托,以進一步增強學生的親身體驗。比如教師可以播放法國電影《放牛班的'春天》,通過電影展現出教師誠實、善良、堅韌、勇敢的高尚品德,給學生帶來強烈的影響。
3.3組織多種形式的道德體驗實踐活動
高中學校可以通過組織活動來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如定期開展文明禮儀、道德教育、生活常識等活動,充實學生的課余文化生活。通過舉辦多種形式的學生課余文化活動,以實現學生自主參與、自我教育的目標。綜合目前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不能吃苦的特點,學校可以組織軍訓、運動會等活動,有效鍛煉學生的生存能力及堅持不懈的精神,同時還能提升其合作意識及愛國情懷。這樣的道德體驗教育與傳統的理論道德教育相比較,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及影響力,能夠幫助學生在生活中體會到道德體驗的相關知識及道德行為的具體表現,結合生活實際培養學生的道德認知。
4.結束語
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進步與發展,人們越來越注重德育教育在社會生活中的體現。良好的德育教育有助于學生確立正確的人生態度、是非觀、價值觀及世界觀,高中學校應該對此加以重視。而道德體驗是目前高中德育教育中具有較強實用性與實踐性的道德教育方法,使用這種方法,可以有效促進高中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取得優良的德育教育成果,進而讓學生更好地認識自我、了解自我,增強其自信心,體驗學習和生活的樂趣,并能更加積極地應對學習生活中的困難與挑戰,有一個更廣闊的未來。
參考文獻:
[1]李愛軍.關于新時期高中班主任德育教育的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xx,(14):45.
[2]羅桂香.如何讓德育在高中政治教學中開花結果[J].科技展望,20xx,(18):72.
關于德育教育的論文8
在初中德育教育中,勵志教育作為其中的重要內容,極易使教師陷入對學生的盲目說教模式當中,引發學生的逆反心理。只有把勵志教育和道德教育結合起來,從日常生活的點滴出發,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形成全面、健康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提高自身素養。
一、勵志教育實施的必要性
中學階段學生面臨著諸多變化,容易出現心理問題,影響自身健康成長。勵志教育作為全校師生接受科學教育思想以及提高水平的機會,這一環節是教師對學生進行學業指導、人文關懷以及心理疏導的重要所在[1]。因此,勵志教育的廣泛宣傳,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文明禮儀,建設良好的宿舍文化及校園文化,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安全意識及個人情懷。
二、勵志教育在初中德育教育中的應用
(一)創造勵志教育學習環境
勵志教育應該建立在學生想聽、要聽的基礎之上。因此,如何提高勵志教育的吸引力成為教學中首先要解決的難題。利用網絡平臺搜索適合學生心理特點的短片,例如《人生的十字架》《管道的故事》《鷹的故事》《勤奮的故事》等。素材的播放時間不應太長,盡量控制在三分鐘左右,可以在課堂中進行穿插,對學生本文整理于網絡,僅供閱讀參考
進行鼓勵。在教育過程中,學生作為學習活動的主體,勵志教育應該注重其差異性,注重主體的發展以及進步。根據不同主體,因材施教,注重學生的個性差異,重視勵志教育的時效性,引導學生不斷發展、進步。在學校中應該開展勵志教育主題活動,在每月實施以“勵志成長”“明德勵志”“文明禮儀”“自我發展”“提升自我”“自強不息”等為主題的勵志德育活動,促進學生思想的提高,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2]。培養學生求知、健體以及做人等良好品質,提高學生對理想的感知度。同時,開展勵志主題班會,舉辦專場勵志報告會,鼓勵學生唱勵志歌、講勵志故事等,并在校園內的宣傳欄、廣播臺上宣傳勵志事跡,樹立典范,弘揚勵志文化等。
(二)建設全員勵志教育導師制
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不斷出現問題的背景下,黨中央發表了《關于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學校必須要提高德育工作的針對性以及實效性,落實德育具體工作,建設良好的育人環境,促進德育工作的正確實施,加強學校的全方位管理。學校建立全員導師德育制度,目的是引導教職工樹立人人都是德育者的理念,將德育的具體任務進行深化,實施全方位的教育以及管理。導師應該在了解學生基本狀況的基礎上進行勵志教育,必須對學生的思想、學習、生活以及心理等進行全面觀察,并進行引導、教育。導師必須要每兩周與學生談心,對學生的思想狀況、學習狀況等情況進行了解,幫助學生制定提高學習成績的相關計劃[3]。導師必須要對自身負責的宿舍學生及時充分了解,同時建立指導學生的檔案,記錄學生的優缺點,并根據本文整理于網絡,僅供閱讀參考
記錄進行分析,制定出合理的培養計劃。導師應該與班主任之間建立良好的溝通關系,對學生的基本狀況全面掌握。這種制度的實施,必須應用切實可行的考核制度,主要可以從導師過程材料、班主任評價、學生進步情況、家長滿意度等多個方面進行量化考核,同時根據考核結果建立起獎懲措施,提高導師的工作積極性。除此之外,導師還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促進工作的有效性提高。
(三)開發勵志教育課程
勵志德育教育課程可以從社會實踐、問題研究、政治信念、學科深化、自主管理、利益安全等六個方面來進行具體實施。課程設置必須要始終遵循新課程的三維目標之一: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基本原則,必須要將課程落實,促進德育課堂的有效發展,將勵志德育教育滲透到學科教學中,促進學生德育水平的不斷提高。
三、結語
實施勵志教育可以提高學校的教育教學水平及質量,有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在勵志教育實施的過程中,必須要不斷加強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和主動性,同時在教育實施中應該把德育工作落到實處,樹立良好的校風,營造良好的育人氛圍,構建“管理育人、教育育人、服務育人、全員育人、全程育人”的全面發展的德育機制,將學生的整體素質不斷提高,促進其健康成長。勵志教育的有效實施與發展,需要全體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關于德育教育的論文9
一、情境體驗法滲透德育教育
為了更好地讓學生理解一些歷史知識,教師可以鼓勵學生主動地參與到教學中來,用心去感知一些歷史,逐漸獲得更為豐富的情感體驗。讓學生都能夠在動手制作中體驗一些知識。例如,在教學“中古代的印刷術”的相關內容時,就可以提前讓學生準備好木板、刻刀以及墨汁等工具,讓學生都能夠在動手制作中了解印刷術的操作過程,加深學生對我國悠久燦爛的文化認識。此外,也可以在歷史素材的搜集和整理中加深體驗。學生自己通過分析、整理一些歷史素材,也是能夠培養他們良好的道德情操的。例如,在探究“我可愛的家鄉”這一章節內容時,就可以讓學生自己去動手查閱相關的資料,了解-下家鄉的人文歷史文化、風土人情,有利于培養他們熱愛家鄉的情懷。
二、在“平淡處”顯示“英雄本色”,滲透德育
工作子高中歷史新課改推動人類歷史前進的力量是廣大人民群眾,歷史新課改在關注政治史之外,也把關注的目光放到了經濟史與文化史當中。在這個過程當中,歷史事件并不見得都是一些英雄、美人式的大起大落,其中,生活中的細微之處也是能夠顯示出“英雄本色”的。所以說,在中國近代史當中,教師除了要講到屈辱中的自強以及奮進中的愛國之情外,也要講述一些文化環境的保護,讓學生也能夠在細微處見愛國之情——這也是“英雄本色”。比如,在探究《經濟建設的發展與曲折》這章節內容時,教師可以把教學的'重點放在大躍進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當中如何關愛生態的討論賽。_的就是讓學生時刻提醒自己在日常生活當中如何規范自己的行為、要不斷地提升自己的科學觀念,做一個文明的人,做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也要讓學生意識到愛國的途徑有很多種,并不一定是轟轟烈烈的,也可以是“潤物無聲”的。這樣,學生既會主動學會生活,時刻關注生活中的環境,而且精神面貌也為之一新,便于學生更深入地投入到學習當中。
三、注重把德育與課外活動相結合,加快素質教育改革步伐
教育學生要從細節上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也要時刻提醒學生要通過自身的實踐,去解決從知道到能辦到的轉化。但是,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一直以來,教師其實一直都是在扮演著“保姆”的角色,大多數教師并不敢放手讓學生去參與活動,對活動積極分子的培養也是不夠的,這也就使得學生的能力得不到有效的鍛煉與發展。教師要苞意識地為學生們多開展一些實踐活動,讓學生都能夠主動地參與進來,主動地承擔、分享活動的失敗或成功,要讓他們在具體的實踐活動當中磨煉他們的意志、加深情感體驗,讓學生們都能夠在愉快的實踐活動中得到有效的熏陶,進而為實現優化德育滲透冃標奠定基礎。
四、開展討論活動,在活動中體現德育教學
開展德育教學的方式有很多種,要想收到較為理想的效果,教師就要在活動教學當中予以體現。比如,可以在活動中體現出團隊之間的協作與互助,培養學生之間的交流和合作的精祌,這也是迸行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徑與方式之一。教師可以設置一些探究問題讓學生們主動去探索與研究,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之間也能夠輕松愉快地進行有效的交流與合作。在此過程當中,也能夠有效地引導學生去思考“這些歷史事件或者是歷史事件中的些歷史人物體現出來的是什么精神,體現出了怎樣的情懷等等。”讓學生們都能夠在交流分析中實現優勢互補,幫助一些基礎知識不扎實的學生學著分析一些歷史事件,這樣一來,既能夠團結學生之間的關系,也能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根據調查顯示,學生關心現實遠勝于關心歷史。提倡實行課堂討論,既能夠豐富教材的內容,促使其“活化”、“升華”,也可以把歷史和現實有機地串聯起來,把了解過去和認識現實乃至預見未來有機地融合起來,促使歷史教學更加貼近時代,以此來顯現出歷史課程的實用性與應用性。當前,新課改也在不斷地推進,時代也經歷著深刻的變革。在學習“商鞅變法”這節內容時,學生了解變法背景以及變法使的秦國強大起來,為秦的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但是由于觸及到舊貴族的利益,在秦孝公死后商鞅被車裂而死的殘忍現實,讓學生認識到改革的必然性與艱巨性。改革同時也是向舊時代、舊制度發出的祧戰,因此,也一定會遇到各種阻力;汄識到改革的進步性,其中,社會發展的過程就是在不斷的改革過程。隨后,在組織學生加以討論:如何看待我國正在進行的改革事業。在討論中加深學生對改革幵放的認識與理解。古人有曰:“從善如登,從惡如崩”。品格之于人,猶如芳香之于花。作為一名高中歷史教師,在教學知識的周時,也要清醒地認識到“做人”對于學生今后人生的發展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在學生今后的發展中所占據著很重要的份量,因此,開展德育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關于德育教育的論文10
一、德育教育的現狀分析
(一)中學生“三觀”不明確
中學階段,學生對周圍世界的認識從感性向理性初步轉變,此時,他們會感覺自己忽然之間成熟了。其實,這是一種錯覺。他們的人生觀僅僅停留在理論上,缺乏實踐和感受。學生的世界觀尚處在一知半解的階段,無法利用自己的知識去感知和判斷周圍的世界,對價值觀的理解大多數也來源于只言片語的文字。這是每個學生都要經歷的一個特定必經階段,教師要做的事是引領,啟發,激勵他們行走在正確的成長道路上。
(二)責任意識差
如果一個人缺乏責任意識,他就會沒有奮斗的目標,沒有前進的方向,生活對他來說就會百無聊賴,毫無生機。試想如果我們培養出的人才都不懂得承擔責任,那么我們的社會將如何發展。因而進行責任教育勢在必行,這是廣大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和長期的任務。
(三)日常行為不規范
盡管學校三令五申地要求學生要講文明、講禮貌,按照《中學生的日常行為規范》嚴格要求自己,但在校內外仍然會有學生不守紀律,這些行為對構建良好的育人環境十分不利。
(四)禁止中學生在校帶手機成為難題
當前中學生帶手機似乎成了一種時尚,手機給學校的管理帶來了很大的難度,手機對于學生來說不只是一種通訊工具,而且上網聊天、打游戲等現象更為普遍,學生上網已從網吧轉到課堂,嚴重干擾了課堂教學秩序。
二、德育問題存在的原因分析
在應試教育下,有些學校為了追求高升學率,忽視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基于這個原因,從根本上提高德育的.地位實在很難。另外,在實施德育過程中,學校、家庭、社會三方面缺乏溝通與信任。加之尊重自我、尊重個性、執意表現“自我”已成為青年一代新價值思潮的代言人,并由此形成了不良的價值觀,使青年陷入迷茫。
三、如何進行德育教育
溫家寶總理說過:“教育是心靈與心靈的碰撞,是靈魂與靈魂的對話。”對于這樣一個龐大而復雜的系統工程,德育工作更是要求學校、家庭、社會及學生本人相互配合,教師在實施過程要做到有的放矢。針對上述情形,我覺得,當代學校德育教育應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一)加強道德教育
從古至今,講道德一直是亙古不變的話題,它是德育教育的基本內容,也是育人的基本方向。中學生道德教育主要是按照《中學生守則》《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基本準則實施的。在此過程中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言傳身教”。正如孔子所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以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要首先做到。同時還要以偉大的人格和崇高的精神去感化學生,本文整理于網絡,僅供閱讀參考
以偉大的人格和崇高的精神去感化學生,潛移默化地影響,讓他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二)培養健康的心理
人的健康不僅是指身體健康還有心理健康,二者都不可忽視。對于處于青春叛逆期的中學生來說,心理健康教育更是他們的必修課。他們性格尚未定型,而且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擾,所以我們一定要從各方面加強培養。培養學生健康心理的關鍵是要和社會實踐相結合,抓住中學生的心理特點,制定適合他們的心理實施方案,然后對癥下藥,來提高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培養他們良好的性格特征。
(三)更新德育觀念
德育工作者應該更新觀念,從思想上高度重視德育教育,用貼近中學生的生活理論和實踐,培養學生正確的道德情操、價值觀念和文明行為,培養學生的上進心、良好的競爭意識以及適應社會需要的良好心理素質。
(四)學校、家庭、社會在教育方面要形成合力
素質教育如火如荼地進行著,這促使學校、家庭、社會三股教育力量必須要形成合力、相互促進,才能提高德育教育的成效。這首先要求學校的德育教育應該在不改變育人方向的前提條件下,根據學生實際來制訂德育實施計劃、開展德育活動。其次務必抓好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根本,其直接影響著學校育人的成效。所以指導家長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提高家長的教育水平更是迫在眉睫。三是社會大環境的改善,作為德育工作者必須強烈呼吁政府部門,整頓社會大環境,創造健康的育人氛圍。以上是根據本文整理于網絡,僅供閱讀參考
目前存在的德育現狀提出的一些淺薄之見,希望學校、家庭以及社會能夠高度重視這個問題,抓好德育教育,真正實現全民素質教育。
關于德育教育的論文11
新課程改革工作的深化和素質教育思想的全面貫徹落實對德育教育和思想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級院校也加強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希望能夠有效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在此社會背景下,技校在探索改革創新的過程中,逐步認識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其能夠對學生思想教育產生的積極影響,因此嘗試將德育教育引入到人才培養工作中,希望能夠為人才培養工作的全面優化提供良好的支持,切實促進人才培養質量的進一步提升。
一、德育教育對技校學生思想教育的重要性
德育本身是教育教學活動中對受教育者思想品德進行培養的重要教學手段和教學活動,德育是思想意識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法紀教育的總稱,德育教育包含家庭、學校和社會等多個方面的思想教育,能夠從多渠道對學生實施思想教育引導,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學校德育教育活動的開展主要是結合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素質的形成和發展需要,對受教育者實施有計劃、有目的的社會思想道德影響,并通過受教育者自身的思想活動促使學生逐步形成良好思想素質的教育。在技校的學生管理工作中加強對學生實施德育教育,使學生自身思想認識水平、道德判斷能力能夠有所提升,并且會在教師的指導下逐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對學生的全面發展產生著重要的影響。所以新時期技校在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的過程中應該加強對德育工作的重視,不斷豐富德育教育內容、增強德育教育影響力,充分發揮出德育教育對技校學生的思想引導作用,促使學生逐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職業觀,為學生未來發展提供相應的保障。
二、技校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現狀
現階段,盡管技校已經開始認識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并嘗試將德育教育思想融入到人才培養工作中,促進人才的全面發展。但是受到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和學生自身素質的影響,技校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仍然存在一定的問題,嚴重限制了學生素質水平的提升,不利于學生職業生涯的穩定發展。具體分析,我國各地區技校中的學生以農村學生為主,并且這部分學生在進入到技校學習前一般沒有接受系統的教育,在學生進入到技校求學后,盡管學校已經加強對學生的教育和引導,但是仍然存在部分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偏低,在學校中經常做出打架、罵人、抽煙、賭博等不良行為,學習態度不夠端正,學習自覺性相對較差,對技校技能人才的培養工作的順利開展產生了一定的阻力。所以針對當前技校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差的具體情況,技校在開展教育教學實踐和人才培養工作的過程中,應該重新認識德育教育的重要性,積極探索科學合理的德育教育措施,促進德育教育作用的發揮,對技校學生實施較為全面的德育指導,讓學生能夠真正形成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念,在學習和生活中嚴格約束自身行為,爭取獲得良好的發展。
三、借助德育教育促進技校學生思想教育的措施
針對技校學生思想道德素質不高的現狀,技校教師十分有必要對學生實施更為科學的教育和指導,真正發揮出德育教育功用,讓學生對相關事物形成正確的思想認識,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重要的保障。唯有如此,技校學生在接受技校教育指導后,才能全面提升自身綜合素質,在未來職業生涯中獲得更好的發展。1.教師應該積極樹立榜樣作用。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能夠對學生的成長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在組織開展德育教育過程中積極樹立榜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不自覺的學習榜樣,以榜樣為標準,嚴格約束自身行為,長此以往,學生受到榜樣潛移默化的影響,自身思想認識、行為規范水平必然會有所提升,對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培養產生著至關重要的影響。所以在對技校學生實施德育教育的過程中,教師應該自覺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在生活中嚴格約束自身行為,對學生實施人性化關懷,以積極、崇高、自信的形象出現在學生的面前,增強學生的可模仿性和可借鑒性,促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能夠逐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正確的思想認識,進而真正借助德育教育工作提高思想教育水平,為學生的未來發展做出正確的指引。2.將德育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在對技校學生實施德育教育的過程中,教師要想促使德育教育的功用得到全面發揮,就應該積極探索德育教育和專業教育的融合,將德育教育思想融入到技校學生的專業學習中,對學生實施相應的思想引導,讓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的過程中能夠形成正確的思想認識,接受思想教育指導,實現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為學生未來發展提供重要的保障。唯有如此,德育教育的作用才能夠得到全面發揮,學生也能夠接受更為全面的思想引導。如針對化驗專業的學生,教師在培養學生化驗專業技能的同時,應該引導學生養成嚴謹的工作態度,在工作中能夠完全按照操作規程工作,降低安全風險。在對計算機專業的學生實施技能教育的過程中,一方面應該借助德育教育引導學生自覺辨別網絡上的不良思想,增強學生抵御不良思想侵蝕的能力,另一方面教師也應該對學生實施職業道德教育,讓學生在工作中能夠嚴格約束自身行為,不做出有損客戶權益的行為,維護信息安全。這樣將德育教育與專業教育相融合,德育教育的作用就能夠得到全面發揮。3.借助校園文化活動深化德育教育。對于技校學生實施德育教育工作,不僅應該將德育教育思想滲透到課堂教學環節,技校教育工作者和教師為了進一步突出德育教育的重要作用,切實提升德育教育質量,實現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和引導,在開展德育教育的過程中也應該將其與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融合,借助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陶冶學生的情操,深化學生的思想認識,讓學生在活動實踐中能夠自覺樹立自尊自愛的思想,形成堅韌頑強的意志,為學生正確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樹立創造良好的條件。這樣借助校園文化活動建設,學生也能夠接受相應的德育思想引導,有助于促進學生思想認識水平的進一步深化。基于此,技校教師應該明確校園文化活動對德育教育的重要作用,積極探索相應的措施,為德育教育工作的全面優化開展提供良好的支持,進而充分發揮德育教育作用,有效促進學生思想認識水平的強化,為學生未來職業發展提供相應的保障。
四、結語
總而言之,德育教育在技校中是極為重要的教育內容,在培養學生思想道德素質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新時期一定要加強對德育工作的重視,對技校學生實施較為完善的德育指導,進而充分發揮出德育教育功用,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將學生培養成為既具備專業素質,也具有較強職業道德素質的高素質人才,為社會建設事業的發展貢獻一定的力量。本文以技校學生的德育教育和思想教育作為研究對象,對如何開展德育教育進行了系統的分析,能夠為技校積極開展德育教育,對學生實施全面的思想引導提供相應的參照,在促進技校教育教學水平不斷提高方面也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作者:佟杰 羅淑芬 單位:廣東城建技師學院
參考文獻:
[1]徐玲,吳志軍.應對時代發展,構建技校教育的德育平臺——德育工作方法談[J].現代職業教育,20xx(2):184-184.
[2]黎周浩.以體育引導技校學生德育工作的思考[J].廣東教育:職教,20xx(1):57-58.
[3]齊淑敏.如何對技校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J].環球市場信息導報,20xx(8):336-336.
[4]蔡雪根.技校學生德育工作的探索與實踐[J].亞太教育,20xx(17):94-94.
[5]葉祝華.技校德育現狀及對策淺析——基于德育課程的視角[J].法制與社會,20xx(19):23-24.
關于德育教育的論文12
摘要:網絡媒體的在推動社會發展的同時,也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例如網絡媒體導向的偏頗和家庭教育的缺失導致了中職學生容易出現行為偏差。本文通過分析當代中職生的身心特點,提出以心育融合為切入點,以創新德育路徑為途徑來樹立中職學生的自信心,提升自我約束能力。
關鍵詞:心育;中職德育教育;路徑
一、調查對象和方法
1.對象
以2014級全體學生(1050名)作為研究對象,生源來自浙江省內各地區,其中農村學生占31%,城鎮學生占69%,學生平均年齡16.3歲。
2.調查方法
(1)訪談:班主任以電話、家訪等形式聯系學生或家長,在新生報到后2周內與全體學生進行一次正式的溝通,全面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觀察、評估學生的個性特征、興趣愛好等。
(2)問卷及測評:從學生家庭情況、身體檢查和心理測試三個方面進行問卷調查和網上測評,借助專業的心理測評系統,初步了解學生心理狀態,并針對突出的問題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重點關注,隨時記錄,完成學生心理問題評估表。
(3)建立學生檔案:新生入學1個月后,通過班主任對班內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文明禮儀等綜合素質進行評價,建立檔案,記錄學生在日常管理中的違紀細節,以統計學方法進行整體評估。
二、調查結果
調查總結果表明:在該年級的全體中職學生中,不良的家庭教育背景、心理問題、行為習慣均顯示了相當比例。同時,學生群體中該三種情況呈現交叉并存狀態,即家庭教育不當的學生,其心理不健康及行為習慣不良的學生比例遠高于平均水平,進一步說明心理存在問題的學生應成為德育工作的重點關注群體。
三、分析
1.調查結果分析
在心理輔導站、班主任、部分學生及家長的各類訪談記錄中發現,該年級段的中職生存在以下主要心理及行為問題:
(1)缺乏自信。由于社會環境的影響,部分家庭教育對學生單方面“高標準、嚴要求”,缺乏正向的鼓勵與支持,從而導致學生自信不足,沒有理想與追求。具體表現為學習不勤奮,做事不主動,人際關系被動。
(2)缺乏自控。主要包括情緒自控和行為自控兩方面。由于不恰當的教育方式或者“真空”的家庭教育模式,使這些學生在碰到情緒和行為問題時缺乏正確的引導與管理,逐步養成不良的行為習慣。自控能力差是導致中職生不愛學習、不守紀律的重要因素。
(3)情感孤獨。部分學生因長期缺乏父母關愛,出現性格內向、不善交流等“情感孤獨癥”,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導致在校不適應新環境,同學關系不良,并對學習效率造成影響。
2.德育與心育融合的教育路徑
學校歷來重視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班主任的國家級心理咨詢師培訓率達100%。因此,在開辟德育與心育有效融合的途徑上創造了優良的條件,具體教育實施路徑為通過知、情、行,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1)知——心育滲入課程,改變認知。每個人的行為都有其動機,改變中職生不良的行為從做人、做事、做學問的認知開始。懂學生心理,會分析學生行為表象背后隱藏的心理動因,讓學生能正確辨明真與假、善與惡、是與非,是提升家庭教育缺失學生教育水平的有效途徑。①知其然——德育課程與心理健康教育有機融合。德育課程是學校德育的主陣地,從研究當今中職生的身心特點入手,充分考慮學生的興趣,挖掘社會熱點問題,順應學生的心理發展水平,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將心理健康知識融入到德育課堂中,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接受正確的信息與理念,改變錯誤認知。②知其所以然——德育導師“一對一”心理疏導。學校實施的“德育導師制”對學生管理起到了關鍵的促進作用。通過對重點學生(違紀或心理問題)的定期約談(即每月一次思想交流),知其心理根源,不定期交流觀察其心理發展和疏導效果,兩者結合展現德育滲透心育的效力。③實踐認知——家校合力改變學生認知。個人認知的改變是不以環境變化而變化的,家庭介入是認知改變穩定性和持續性的有效保證。筆者學校充分發揮家庭教育指導委員會的作用,通過家長會、專題講座及家長介紹經驗等形式,針對筆者學校全省招生的特殊情況,抓住新生入學之日、寒暑假前后及學生進崗前等關鍵點,分享家庭教育理念,給予家長可操作性實踐指導措施,共同攜手解決實際問題,發揮家庭教育正面的引導與教育作用。
(2)情——心育融入活動,導引情感。作為培養醫護人員的.衛生類職業學校,“白衣天使”是我們育才的目標。通過“塑天使形、育天使心、鑄天使魂”三條實踐路徑,以環境文化、活動文化凈化心靈,逐步形成正向積極的天使情懷。①心育融合“外顯”文化。校園文化是凝聚人心的土壤,對師生的人生觀、價值觀有著潛移默化的熏陶作用,是任何顯性課程無法比擬的。對于中職家庭教育缺失的學生尤為重要。②美化校園環境文化。多年來,筆者學校不斷完善校園設施,重視校園綠地文化、走廊文化及職業文化建設。文化氛圍遍布教室、寢室、心理咨詢室、團輔室等學生場所,使身處其中的每位學子,沉浸于文明、溫暖、積極、豁達的人文環境中。③優化校園勵志文化。學校“一訓三風”定位于“立德樹人”的教育根本任務,源自“奉獻、重托、品牌”校園天使文化基因要素。通過合理布局構思,關注視覺與聽覺的效果,在校園綠化區完善校訓、校風、教風、學風的勵志石刻,讓學生隨時謹記校紀校規;以黑、紅和金的遞進色調,按照抬頭是奉獻、轉身有重托、追求鑄品牌的空間立體設計,強化文化基因要素,從而抓住視覺強化效應;制定“天使文化”的宣傳整體規劃,充分運用校園廣播站、多媒體轉播、國旗下講話、德育課堂等文化宣傳陣地,以聽覺強化深入師生內心,營造濃厚的衛生職業教育特色文化氛圍。④打造特色班級文化。班級是每一位學生每天都身處其中的場所。以天使文化為基調,結合專業文化及班級特色,通過主題班會、班級博客、特色班歌等活動深化班級文化,師生共創“一班一品”特色。在集體教育的同時,教師再進行針對性引導,利用各種班級活動平臺,鼓勵集體合作,在過程中體驗成功和團隊的力量,展現班集體的正能量,正向強化健康的心理和行為。⑤心育滲入“內隱”文化。把德育活動作為文化載體,化精神追求于學生的思想、語言和行為之中,從而滋養學生心靈深處向善的種子,主動“屏蔽”來自家庭或社會的負面影響。通過搭建豐富的活動平臺,鼓勵人人參與,在活動中激發自信,體驗肯定。一是團結向上——班團活動。在研究活動中,針對班級特點開展班團活動,有主題班會(如友善、誠信、文明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有文體活動(如陽光體育、班歌創作、班級排舞等等),使學生在活動中悄然接受教育,培養團隊精神和正確價值觀,增強集體意識,學會交往,理解他人,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情操。同時在活動中感受師生之情和同學之誼,形成快樂團結的情感體驗。二是多元多彩——社團活動。學校擁有近40個學生社團,學生覆蓋率達100%,目前有專業禮儀社、舞蹈社、逐潮文學社、英語社、專業技能社等等,成為學生展特長的舞臺。在該項研究中,指導老師充分挖掘學生優點,主動吸收自卑、內向、膽怯的同學加入,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充分展示自己,增強自信,以促進學生持續健康的發展。三是特色品牌——主題活動。校級層面每學期有序安排主題活動,抓住教育時機,滲透德育教育。如護理專業實習進崗前,舉行“南丁格爾傳光授帽儀式”,邀請“南丁格爾獎章”獲得者為學生傳光授帽,在感動、感恩中洗滌心靈,振奮精神走入崗位,大大提升了活動的育人成效;校園文化藝術技能節,共設20多個項目,給每一位學生展示自我的機會,找到自信和勇氣。
(3)行——心育助力德育,規范行為。行是指外顯行為。夯實認知教育和情感引導的基礎工作,能否真正見效,還需剛柔并濟的管理和輔導,確保身心共健,從而促進行為習慣養成,使習慣形成內涵。①廣義——整體規范。以7S標準化管理為德育管理的日常抓手,配合“文明禮儀”主題教育活動,借校文明禮儀星級班評比,促進全體學生綜合素養提升。嫁接企業持續質量改進(CQI)的方法,服務于學生管理。實施兩年中發現,CQI管理能夠有效解決管理難題,通過有針對性的問題分析、有效策略及實施反饋等手段將困難各個擊破;同時也針對特征明顯的學生團體和個人進行追蹤管理,使學生規則意識不斷強化,偏差行為得到有效糾正,契合中職生管理要求。②狹義——針對性輔導。一是團體輔導:以“天使加油站”為“助力”平臺,以違紀學生群體為對象,強化德育管理針對性。源于“助低成長,不掉隊”的思考,筆者學校針對該學生群體創設天使加油站,通過“申報—審核—加油—完成”的程序,采取定期匯報、及時交流及自愿提升等措施,結合班級同學、班干部、班主任、學工處老師的成長幫扶,綜合評定考核,促進學生在規范中順利成長,實現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目標。二是個體輔導:通過心靈氧吧、結對幫扶和具體化策略,實現個別特殊學生的個性化輔導。德育管理配合有效的心理疏導,對于行為習慣、心理健康等方面存在劣勢的中職生,頗具成效。同時也需要教育工作者、學生家長和社會輿論,先擺正自己,再規矩學生,杜絕在自身和受教者身上執行雙重標準,即家庭、學校和社會三合力,才能真正立德樹人,達到“育人為先”的目標。
參考文獻:
[1]趙忠心.問題學生診療手冊[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
[2]焦曉駿.家庭教育缺失背景下的學校德育[J].教學與管理,2011(6).
[3]黃少懷.融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于一體[J].寧德師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3).
[4]王鑫,王麗化.淺談現代職業教育中的“德育失范”[J].職業,2016(3).
關于德育教育的論文13
一、結合學科特點,明確德育目標
小學體育學科落實德育教育的要求,必須要結合小學體育學科的特點來進行。小學體育學科教學的任務是通過教給學生一些體育運動項目的基本的技能和技巧,使學生學會科學鍛煉、合理鍛煉,同時在體育運動的過程中培養和磨練學生的意志品質、紀律觀念、團隊意識等。這里更為關鍵的是根據新頒布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要求,新時期小學體育教育的核心理念和目標是使學生們樹立健康第一的體育鍛煉理念,要求學生從小就能夠掌握一定的健康衛生方面的相關知識,以及科學的鍛煉身體的方法,重視體育鍛煉,并且在體育鍛煉的過程中磨練自己的意志品質。這里需要指出的是,在小學階段的體育教學要關注學生對體育鍛煉認識的提升,而不是僅僅要求學生掌握一定的技能就可以了,這樣才有利于學生的成長需求,有利于學生使體育鍛煉成為自我成長和發展的需求,從而樹立終身體育的思想認識。
二、注重德育在教學內容、教學形式上的體現
德育教育作為小學體育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應該是要把德育教育工作落實到體育課堂教學的每一部分,所以,在體育課上,教師要注意結合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把德育教育工作滲透進來。在教學內容中,如一些長跑項目的練習中,要注意培養學生養成堅持不懈的意志品質,在團隊項目中引導學生們意識到集體的重要性,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和集體榮譽感。而在教學形式中,教師要結合教學安排來落實德育教育,如上課整隊要迅速,隊列紀律要嚴格,培養學生遵規守紀的意識;在學生在進行運動項目的練習過程中要注意安全,相互保護,心中有他人;在利用器材進行活動時,要注意對于器材的合理使用,養成愛護集體公物的品質。總之,小學體育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和教學進度,從細節著手,對小學生進行反復、細致的引導,這樣非常有利于提高他們的思想認識,無形之中也就能夠落實小學體育教學中的德育教學目標。
三、針對學生年齡特征,因材施教
新課改下的課堂教學強調要以生為本,即教師的教學活動和教學行為一定要結合學生們的實際,這樣才能夠最大化地提升課堂教學效果,更好的落實教學目標。小學階段的教學歷時六年,學生的學習時間跨度大,也意味著學生們會有不同的變化,所以,在小學體育課上的德育教育也要客觀上尊重這種變化,從學情出發來因材施教。總體來看,在小學低年級階段,因為學生們的行為習慣和思想認識方面還未成形,這時教師要注意循序善誘,耐心的、反復地予以引導,這樣他們才可能把一種行為上升到一種好的習慣;對于高年級的學生,要發揮其喜歡表現自己的優點,教師一方面要對其行為認識予以引導,同時也要利用好“表揚”這一有利武器,對于學生的進步及時的予以肯定,這樣既能夠鼓勵一部分學生,同時也能夠樹立榜樣的作用,起到示范的效果。
四、緊抓課堂常規,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馬卡連柯認為:“制度越明確,就越能形成內部的動力定型,這是形成技巧與行為習慣的基礎。”因此,在體育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學生不同時期的思想表現和本校的實際情況,制定一系列嚴格的要求與措施,并有步驟、有重點地把課堂常規的內容與講文明、講禮貌、講道德、守紀律的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作為學生的行為準繩。如:按指定地點準時集合上課,不得隨意缺席或擅自離隊;分組做練習時,必須按規定排好隊等。這樣就使學生明確了行為是非的界限,逐步形成遵守紀律、團結同學、熱愛集體等良好思想。
五、利用課的.組織和教法措施實施德育滲透
教師在實施課的組織和教法措施時,如果能有意識地把思想品德教育滲透其中,既能提高課的教學質量,又能增強思想品德教育的效果,如進行課前的動員和課后的總結能提高學生學習目的性的認識,進行隊列隊形的調動能訓練學生一切行動聽指揮的組織紀律性,整齊優美的動作陶冶學生美感;在教法上采用游戲或競賽形式進行,從而培養學生團結友愛、協作進取的精神;在準備、放松活動或練習時要求學生相互保護、幫助,能促進學生之間的互助精神,也培養了他們的責任心。總之,新課改下的小學體育教學,要在落實學科教學目標的基礎上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和成長需求,特別要重視學生的德育教育,真正做到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為學生們未來的成長和進步打下堅實的基礎,真正使學生最終成人成才。
關于德育教育的論文14
摘 要:中職學校是培養職業技術人才的搖籃。中職學生沒有升學的壓力,大部分畢業生直接從學校走向社會、走向工作崗位,因此,學校的主要任務就是對學生進行專業技術教育、擇業教育、創業教育以及德育教育,提高自身素質和就業本領,使其順利適應工作、適應社會。在所有教育中,德育教育顯得尤其重要,這也是構建和諧校園、和諧社會的前提。
關鍵詞:中職學校 德育教育 思考
德育管理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好壞。職專學生沒有過重的學習負擔,思想活躍,如果不想方設法地把學生過剩的精力引導到學習、能力的培養和專業技能的訓練上,就容易出問題。這就要求教師必須理論聯系實際,務實高效地開展德育教育工作。作為一名任職中職德育教育多年的教師,我時刻感受到加強德育教育的重要性,現將對加強中職學校德育教育的所見、所聞、所想、所思整理如下,以供參考借鑒。
一、中職學生現狀
多數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在義務教育階段處于學生群體中的弱勢,文化課學習成績不理想,受到來自家長、教師甚至同學的歧視。他們是中考的失利者,普遍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自卑心理重,自信心不足。主要表現在:
1、不求進取。認為上中職沒有出息,得過且過,缺乏動力;職業理想模糊,目標不明,對學習沒有興趣,只想混日子;部分父母覺得孩子年齡小還不能外出打工,在學校權當長身體。
2、以自我為中心。以個人意志為出發點,不考慮行為后果,追求自我滿足,導致損壞公物、破壞環境、擾亂秩序、打架生非、抽煙酗酒以及等現象時有發生。
3、無組織紀律。強調自由、隨便,紀律約束和衛生意識追求低層次,遲到、早退、曠課,自習、就寢講話等十分隨意,不講究公共衛生,隨便亂吃、亂吐、亂扔等。
4、自身形象差。不注重自身形象,不謙恭禮讓,不尊敬師長,不尊重他人,不誠實守信,舉止輕浮。
二、原因分析
1、社會因素。社會環境復雜化,各種腐朽思想、文化、言行充斥其中,很容易使學生受到污染和毒害。學生喜歡交友且容易結成小群體,一些落后小群體的不健康甚至不法活動,很容易使他們受到不良影響。
2、家庭因素。家庭教育在青少年學生的成長中占有重要比重,家庭成員的思想品德、文化修養、生活習慣、教育經驗等都會對學生產生重要影響。學生不良品德的形成往往與家庭不良影響、家庭教育方式等有直接的關系。
3、學校因素。教師的教育方法簡單,缺少與學生心靈的對話、溝通和交流,育人意識不強,教學滲透德育少,關愛學生少,以及辦學條件較差,不能滿足學生求學、求技等等。 4、自身因素。學生缺乏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外部環境的影響更使其價值觀顯現出享樂性、功利性;缺乏正確的道德觀念,很容易受外界影響和欲望驅動,做出有違準則和他人利益的行動;意志薄弱,不能用正確的觀念戰勝不合理的需求;不良行為習慣致使在實施時會產生某種方便,久之便形成了不道德行為。
三、幾點建議
1、強化道德規范教育。注重用革命傳統教育學生,利用傳統節日及主題班會、演講比賽、歌詠比賽、參觀革命傳統教育基地等形式,對學生開展優良傳統和民族精神的教育;用時代精神感召學生,就如何適應形勢,以時代精神去感召每一個學生作為做好德育工作的重要內容。
2、堅持理想信念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堅持進行熱愛勞動、崇尚實踐、奉獻社會的教育,培養學生的擇業意識、創業意識,真正對學生進行有實用性和指導性的`理論思想教育,使其對自己的將來充滿信心,激發學習興趣。積極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幫助他們了解、適應社會。
3、加強道德法制教育。強化道德規范教育和法制教育,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觀念和遵紀守法的自覺性,使他們明辨是非曲直,理清真善美與假惡丑,把握正確的行為標準。
4、抓好行為習慣教育。根據中職生年齡特點抓好行為規范教育,有重點地進行誠實守信、熱愛勞動、艱苦樸素、克服困難等正確信念與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
5、扎實做好針對性的教育。配合開展職業生涯設計活動,對學生進行職業指導工作,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創新能力和創業能力,抓好職業意識、職業道德、職業理想教育;引導學生挖掘自身各方面的潛力,形成奮發向上的動力,主動接受職業道德教育,自覺學習職業生涯發展所必須具有的素質和職業道德。
6、維護發展學生的個性。職業教育的特點就是要創造條件發展人的個性、特長,以學生發展為本;應針對個性差異,因勢利導,因材施教,支持學生的創新精神,給學生更多的選擇余地和發展空間。
參考文獻
1、潘鵬淺議中職學校德育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甘肅農業,20xx。
2、楊莉陸勇敏黃發生中職學校德育問題及對策研究[J].職業時空,20xx年。
3、賀山青中職學校德育工作現狀及對策初探[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xx年。
4、王小琴淺析中職學校德育現狀及對策研究[J].中國輕工教育,20xx年。
【德育教育的論文】相關文章:
德育教育的論文03-30
幼兒德育教育論文03-31
小學德育教育的論文03-30
中職德育教育論文03-30
小學德育教育論文03-30
有關大學德育教育的論文03-30
高中德育教育論文03-30
德育教育論文范文03-30
德育教育的專題論文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