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漢語言文學論文

時間:2023-08-31 10:54:10 論文 我要投稿

漢語言文學論文 15篇

  在個人成長的多個環節中,大家對論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論文一般由題名、作者、摘要、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和附錄等部分組成。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論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漢語言文學論文 ,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漢語言文學論文 15篇

漢語言文學論文 1

  就漢語言文學的本質特點看,其更多是一種人文理念和思維精神的傳遞與表達,尤其是其中包含了豐富而完善的文化元素,所以在文化傳遞和精神詮釋過程中,漢語言文學專業建設有著重要價值。但是我們也必須看到,在整個漢語言文學專業中,其更多是一種素養上的教育和精神上的引導,所以其實踐性和應用性相對較差,因此,在當前該專業建設過程中,必須充分注重融入合適的文化元素,從而提升該專業建設的理想效果。

  1漢語言文學專業建設的問題、不足

  客觀地看,目前所實施的漢語言專業教學活動中,其中過多關注的是理論內容的傳遞與交流,所以整體教學缺乏文化內涵和思維理念的充分詮釋,因此,結合當前高等教育機制的完善性和目標性看,理性認知該專業建設的問題及不足,就至關重要。在當前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具體建設過程中,其問題不足可以集中概況為以下三個方面:首先,該專業的名稱過大、較空,所以無論是招生活動的開展,還是具體的學生就業活動,都存在較大問題。漢語言文學專業究竟包含哪些內容?尤其是我國有著幾千年文化和漢語應用,所以,該專業中包含了諸多內容元素,因此,這就加大了該專業建設活動的系統化實施。其次,雖然多數學校都開設了這一專業,但是存在相應盲目性,尤其是專業定位也不成熟,加上特色理念相對不足,從而限制了該專業的持續、健康發展。事實上,高校專業教學的最終目的在于通過完善教學內容,優化教學機制,從而使得整個專業與學生教育,乃至市場應用形成有效匹配,但是我們看到,目前多數高校在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中,存在較大盲目性。所以,這就限制了該專業的持續性建設。最后,在當前該專業建設過程中,其中所使用的內容則偏向理論建設,整體缺乏應用性。當然,這客觀上看,也是漢語言文學的本質特性所具體決定的。與其他實用性專業所完全不同的是,漢語言文學專業所包含和涉及的內容,更多是一種基礎人文素養培養和文化傳遞的專業,所以,缺乏必要的實踐和應用色彩,就影響了該專業的科學建設。

  2茶文化體系的價值內涵分析

  2.1茶文化體系是大眾生活習慣的集中展現

  茶本身只是一種生活元素,后來也是一種生活習慣,但是,真正使其實現價值力的則是其中所包含的文化屬性。從茶文化內涵中,我們不難看出其中所包含的文化元素和精神理念,都是在實踐中所形成的,正是不斷實踐創新,才造就了極具競爭價值和優勢的文化機制,就茶文化來說,其由大眾創造,因此大眾屬性也發展成為認知茶文化的前提所在。

  2.2茶文化體系與漢語言文學發展之間有著重要關聯

  茶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體系的精髓與核心,我們在整個茶文化機制中,所能感受和體會到的不僅僅是一種文化體系,更重要的是其中也彰顯了濃厚的文學特色。從茶文化與漢語言文學的關聯性看,其中有著深層次融合體系,尤其是在我國,有頗多與茶和茶文化相關的文學著作,因此,在當前我們具體認知漢語言文學的內涵和表現狀況時,不僅可以從中看到諸多優秀的文化描述和語言應用,此時,也可以借助經典的茶文學作品來品讀其中所包含的精神理念和文化素材。就我國茶文化的發展與影響力看,我國的`茶文化是由文人所創造和傳播的,所以茶文化對漢語言文學的發展有著根本性影響。

  3漢語言文學專業建設的全新訴求

  就漢語言文學專業建設與教學活動來說,其關鍵任務是通過構建完善的教學思維,從而引導學生能夠形成作為基本的語文技能,同時也可以形成積極、良好的文化素養。尤其是漢語言文學教學中,對基礎的傳統文化內涵有著重要訴求,因此,在當前該專業教學活動具體實施過程中,其需要結合專業特點,構建完善而系統化的教學計劃,并且細化專業教學活動中所承載的具體內容,同時也需要結合實際應用訴求,從而具體構建完整的語言實踐與應用機制。尤其是要通過豐富教學內容,優化教學機制,特別是選擇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理解和感知的興趣元素,進而讓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到該專業將教學與學習之中。就漢語言文學專業建設訴求來說,其中所包含的不僅僅是文化知識,更重要的是要立足語言習慣這一前提,通過文化內涵的充分融入,從而滿足當前漢語言文學專業建設的層次化訴求。事實上,語言是文化的外在傳遞,其中所包含的不僅僅是一種語言交流習慣,更重要的是其背后,恰恰是文化推動的結果,所以語言的交流與應用,都需要從客觀的文化視角出發。從一種機械、客觀的語言交流機制出發,學生在具體參與過程中,很難有效感知其中所詮釋的文化內涵和語言思維,因此,在教學體系日益成熟的今天,其對學生自身的參與要求日益增加,在該專業建設過程中,不僅要注重優化教學機制,也需要從文化思維出發,通過詮釋合理的文化觀,從而實現最佳教學。

  4漢語言文學專業建設視閾下的茶文化應用機制

  4.1立足文化訴求———構建極具人文氣息的專業機制

  對于漢語言文學教學來說,其中所包含的內容極為多樣,可以說,其中所具體傳遞的,不僅僅是一種語言思維,更重要的是融入和表達了客觀、具體的文化環境,甚至是應用氛圍所形成的文化理念。無論該專業如何完善與建設,其本質目的未曾變化,文化傳遞與交流是該專業的基礎所在。結合茶文化體系的價值內涵看,其不僅有著豐富完善的文化元素,更重要的是,其對人才培養和專業建設提供了重要訴求,同時也能夠為當前漢語言文學專業建設提供重要支撐。

  4.2增強實用特性———構建與社會需要相匹配的專業體系

  從當前該專業建設的問題看,其中所存在的主要問題在于缺乏必要的實用性內涵,尤其是其應用性不強,已經成為當前制約和影響該專業的重要問題,因此,從增強使用特性內涵出發,通過豐富該專業的實用特性,從而提升其專業建設的完善度。在這一過程中,其需要:其一,優化專業內具體的知識結構,處理優化課程教學內容外,也要積結合文化發展進度,及時豐富補充教學素材。其二,要注重及時根據時代特征,運用新技術和媒介來進行專業建設,在提升和教學效率的同時,優化教學傳播。其三,必須注重對課堂教學的重點和內容訴求進行完善,尤其是豐富培養學生閱讀、寫作技能,以及語言表達技能,從而讓學生自身能夠適應社會訴求。

  4.3彰顯創新色彩———構建與時代同步的專業教學機制

  創新是優化教學機構,完善教學內容的關鍵所在,因此,在當前該專業教學活動的具體實施時,必須充分注重創新教學機制。首先,要注重豐富和優化教學內容,打破傳統的專業局限性。客觀地看,盡管該專業是以漢語言文學知識傳播與教育為主要內容的教學活動,但是傳統的專業教學過程中,忽略了實踐色彩,這實際上也與社會訴求之間存在較大不足。其次,在該專業教學中,必須充分注重激發和提升學生自身的創造精神和創新思維,尤其是在以文化精神詮釋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形成專業的培養技能。最后,應該結合當前時代發展的綜合趨勢,補充教學內容,通過塑造創新性專業發展機制,從而滿足該專業的理想建設。

  5結語

  在當前高校教學體系日益成熟背景下,各個專業也實現了豐富構建,漢語言文學專業建設也成為整個高等教學機制發展完善的實質性表現。但是在該專業建設時,我們也必須認識到其中潛在諸多問題及不足,因此,我們也理性認知該課程的建設訴求的同時,通過選擇合適的文化理念和機制思維,從而實現該專業建設的整體訴求。

漢語言文學論文 2

  論文題目:胡適語文課程與教學思想研究

  一、選題背景

  季羨林先生在談及胡適時,曾評價胡適是一個大人物,一個享有盛名而又充分爭議的人物,一個無論如何也回避不了的人物[1]。的確,胡適既是五四的領袖人物,又扮演整個文學、教育史的領軍角色,還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語文教育歷史潮流之中,發揮了引領性作用。由他首先掀起的的新文化運動,刻下了整個中國歷史中都有著永不磨滅的痕跡,不僅使中國語文教育實現了改頭換面,讓傳統的理念、內容、形式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嶄新變化,又將白話文運動的成果以國家意志的形式體現在了語文教育中,1923 年,由胡適負責高中語文課程綱要的制定,直接參與了相關政策、綱領性文件的草擬。胡適對語文課程與教學的研究、主張,是從指出傳統古文教授方法的種種弊端開始的。留美期間,便發表文章,旗幟鮮明地一一指出具體的問題與漏洞,并相應地提出了具有創造性改革意義的想法與思路,這是他對語文教學的最初探討。1917 年,他又作成一篇《文學改良芻議》,最先唱響了新文化運動序曲,并得到一大批先進人士大力支持,從此便開始大力宣傳推行新文化運動,抨擊舊文化、舊文學,很快成為了中堅人物。三年后,他又應邀作了一篇關于語文課程與教學思想演說,即《中學國文的教授》,緊接著 1922 年,又針對其中某些問題進行過一定修正與完善,題作《再論中學的國文教學》,在這兩篇文章中,胡適對中學國文課程與教學問題作了全面而系統的闡述,提出了許多嶄新的理論主張。胡適的語文課程與教學思想,主要通過他參與并主持制定的政策性文件、發表的相關著作和演講中表現出來。胡適關于語文教育的著作有很多,從留美期間寫過的札記中就可以找到許多相關的文章,如《記興趣》《專精與博學》《發表與吸收》《作文不講文法之害》等等。除此之外,在五四以后,胡適也發表了很多相關論著。在這些論著中,胡適多是從教育的實情出發,運用科學的觀念和方法來研究探索中國語文發展的規律,既有宏觀也有微觀層面,不論在當時還是現在,都是推動語文課程與教學改革與發展的巨大的推動力量。

  二、研究目的和意義

  一方面從理論意義上來說,本課題在參考了胡適大量相關文獻資料的基礎上,分別從課程目標、課程設置、課程內容、閱讀教學、寫作教學以及口語交際教學等課程與教學的各個部分,來闡釋其主體內容,既能深入、客觀地進行探究,更能極大推動當代語文課程與教學思想理論研究的發展與革新,同時也可以為當前語文課程改革與實際教學提供更加科學合理的理論指導。另一方面從實踐意義上來說,本論文將胡適系統的語文課程與教學思想與現實的語文課改、教改密切結合,深入探究胡適語文教育思想中具有先進性、建設性與高度預見性的觀點主張,對當前語文閱讀教學、寫作教學等各個方面都有很大的啟示,同時也為我國推進教學革新,提供強有力參考和指導。

  三、本文研究涉及的主要理論

  杜威,是在哲學、思想、教育等領域都有著卓越影響力、威懾力的美國學者,實用主義思想流派的權威領袖。在西方留學階段,胡適就曾在他門下求學,受到其實用主義教育理論深刻印記,其教育理念也發生了意想不到的改變。1919 年,由胡適為首的學者提議,由北京大學、江蘇教育學研究會等組織進行聯合,對杜威教授發出巡回演講的邀請,進行來華講學。而胡適作為他的學生,理所應當地擔任了最合適的翻譯、秘書職位,進行了大部分演講活動的設計、組織,同時還作了大量關于他演講內容中先進思想理論整理匯編,形成極為珍貴的材料與文獻。可以說,胡適是杜威的實用主義教育理論最忠誠的信徒,并將其思想深深融入到了中國的語文教育、教學的改革之中,極大地促使了中國現代語文課程與教學的革新進程。杜威實用主義教育哲學思想的核心,即“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教育即生長”,同時他還針對傳統教育流派提出的“舊三中心”,創造性地對應提出了“新三中心”[13,6]。其中,對胡適課程與教學理論有著極具震懾力的方面有兩部分內容:一是“兒童中心”論,反對壓抑學生個性,主張教師應積極關注學生心理、能力、性格和興趣,著力培養與發展學生各不相同的個性心理,并以此來確定最適合的課程內容、手段,其教育效果必定事半功倍;二是主張生活教育,根據“教育即生長”“教育即生活”“教育即自然發展”[13,18]等主張,曾指出最好方法就應該是到真正現實中學習、磨練,“從做中學”,反對教育是為未來做準備的觀點,因此,在課程內容上應該注重與學生現實生活的聯系,在教法上,應拋棄傳統的“靜聽”“單純地學習書本上的課文”注入模式,提倡以平等、公正方式進行。

  個人主義理論,顧名思義就是主張“以個體為中心”,而胡適的個人主義思想理論曾在多篇文章中有著比較集中的闡釋。胡適主張首先是獨立、自主的人格魅力,充滿質疑與否定的理念,其次是積極、充滿責任感的態度,這本質上也是一種人本主義理論,的“個人要高于所有”“個人的充分發展就是社會發展的根本所在”的人本主義理論[16]。個人主義理論,在胡適一生中所有課程與教學理論思想中擁有著絕對核心的地位,他著書立作、待人接物,幾乎全都在這個理論影響下進行的。以至于,“中國式的文藝復興運動”,也是以個人主義理論為基礎,表現出一種作為“人”的再生。而胡適便站在了一種作為“人”的角度與視野里,重新進行評估傳統中國的所有思想觀點,重新創造出一種新的文明境界,試圖能與世界先進的思想文化相接軌。我們也可以在他曾編輯的各類著作、雜志中發現這種理論的明顯的痕跡,比方說,《競業旬報》“從新做一個完完全全的人,做一個完完全全的國民,大家齊來,造一個完完全全的祖國”[17];胡適不僅這樣提倡,更是以身作則。個人主義理論成為胡適語文課程與教學理論最堅實的基礎,在更高的高度進行審視,以是否符合學生充分發展要求為根本標準,在實際的課程與教學中提出系統、徹底構想。在課程性質與目的的定位上,胡適主張要積極掌握白話文的知識與應用,由于古文已經成為學生進行培養自身獨立個性的嚴重障礙,因此說要想樹立這種獨特的個性,最基本的.就是能夠自由表達、善于自由表達內心想法,但是傳統古文確實是無法滿足這一基本的要求,因此,胡適主張在語文課程與教學方面,都盡量能做到使用“國語”;教學方法上,他主張大膽改革,拋棄傳統、落后的模式,積極推行自覺、主動的模式,這同樣基于這種先進的個人主義理論思想。當然,這種個人主義的思想理論,也的確能作為是中國語文教育思想自身理念的內在要求。中國語文課程與教學的根本目的,是在于幫助學生學會正確去理解、善于去使用語言文字,而這種能力當然也是需要與人本身的思想、情感、品格、經驗所緊密相連。因此說,基于這種個人主義理論,胡適在語文教育思想中就站在了“立人”的高度來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與人文精神。

  四、本文研究的主要內容

  首先,綜合探究胡適語文課程與教學思想形成的背景和理論源頭,這與胡適語文課程與教學思想的形成發展、內容特點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因此,要最先從胡適身處背景與教育歷程出發,探究其語文思想形成之源頭所在。其次,深入剖析其語文課程、教學理論,本論文第二塊,就從課程論、教學論各要素上,詳細進行闡釋與論證,這是本論文的主體部分。最后,針對實踐教學中出現的具體問題,結合胡適相應語文課程與教學的思想觀點,挖掘出其先進性與科學性的內容,以求對當下實際教學的創新提供一定參考建議。

  五、寫作提綱

  摘要 5-6

  Abstract 6-7

  目錄 8-10

  緒論 10-14

  (一) 胡適與我國 20 世紀 20、30 年代的語文思想主張 10

  (二) 國內研究胡適語文課程與教學理論的現狀 10-12

  1. 有關胡適語文課程與教學思想的研究 11

  2. 胡適在語文課程與教學領域作出相關貢獻的研究 11-12

  (三) 本課題研究的意義 12

  (四) 研究的基本思路與方法 12-14

  1. 基本思路 12-13

  2. 研究方法 13-14

  第一章 胡適語文課程與教學思想形成的背景及理論源頭 14-19

  (一) 胡適語文課程與教學思想形成的歷史背景 14-16

  (二) 胡適語文課程與教學思想的理論源頭 16-19

  1. 杜威的實用主義教育思想 16-18

  2. 個人主義理論 18-19

  第二章 胡適語文課程與教學思想概述 19-38

  (一) 胡適的語文課程觀 19-29

  1. 論中學語文課程目標 19-22

  2. 論中學語文課程設置 22-24

  3. 論中學語文課程內容 24-29

  (1) 國語文教育 24-26

  (2) 古文教育 26-27

  (3) 語言知識教育 27-28

  (4) 反對讀經講經 28-29

  (二) 胡適的語文教學觀 29-38

  1. 論閱讀教學 30-32

  (1) “看書代替講讀” 30-31

  (2) 養成自修能力 31-32

  2. 論寫作教學 32-35

  (1) 令學生自己命題 33

  (2) 讓學生抒發自己的真摯情感 33-34

  (3) 作文的形式與訓練 34-35

  (4) 作文的批改 35

  3. 論口語教學 35-38

  第三章 胡適語文課程與教學思想對當前語文教學的啟示 38-46

  (一) 教學理念方面的啟示 38-39

  (二) 教學方法論方面啟示 39-46

  1. 對改革閱讀教學方法的啟示 39-42

  (1) 課內閱讀中,自主感悟與自讀討論 40-42

  (2) 課外閱讀中,積極“泛讀” 42

  2. 對改革寫作教學方法的啟示 42-44

  (1) 缺乏興趣,不想寫 42

  (2) 與生活脫軌,不知道寫什么 42

  (3) 拘泥形式,不知道怎么寫 42-43

  (4) 忽視修改,寫不好 43-44

  3. 對口語交際教學的啟示 44-46

  結語 46-47

  參考文獻 47-50

  致謝 50-51

  六、目前已經閱讀的主要文獻

  [1] 張光璘.季羨林先生[M].北京:作家出版社,20xx.132.

  [2] 黃蘇芬.20 世紀 50 年代胡適史學思想批判研究[D].安徽碩士學位論文,20xx.

  [3] 顧黃初.語文教育論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254-258.

  [4] 吳樹仁.試論胡適的國文教學思想[J].上饒師專學報,1995,15(1):41-45.

  [5] 陳本源.論胡適對國文“教授法”的構想——20 世紀中國語文教育史散論[J].蘇州教育學院學報,1999,16(4).

  [6] 李俠.朱熹、胡適作文教學觀之比較[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20xx,43(增):288-290.

  [7] 曲英杰.胡適教育思想與當代語文教學[J].遼寧師專學報,20xx,5(4).

  [8] 溫建萍 . 論胡適的語文教育觀[J]. 山東省農業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xx,21(1).

  [9] 張瑜.胡適語文教育對當前語文教學的啟示[D].天津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xx.

  [10] 瞿海燕,易武.胡適與中國現代語文教育[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xx,2(1):62-64.

  [11] 鄭國民.胡適對白話文教學的貢獻[J].教育研究,1999,21(5):65-67.

  [12] 韓立群.胡適對語文學科建設的貢獻[J].東岳論叢,1998,19(3):97-100.

  [13] 劉正偉.杜威教育哲學與胡適語文教學觀[J].淮陰師專學報,1996,18(3).

  [14] 胡適.胡適文集卷十一[M].對新學制的感想.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507-510.

  [15] 胡適.胡適文集卷二[M].中學國文的教授.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

  [16] 胡適.胡適文集卷五[M].介紹我自己的思想.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511-518.

  [17] 胡適.胡適全集卷二十一[M].本報之紀念.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xx.1500-1568.

  [18] 胡適.胡適文集卷三[M].再論中學的國文教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

  [19] 胡適.胡適文集卷二十[M].國語運動與文學.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xx.1578-1632.

  [20] 張哲英.清末民國時期語文教育觀念考察——以黎錦熙、胡適、葉圣陶為中心

  [D].華東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xx.

  [21] 吳曉峰.國語文教科書中的文言白話之爭[J].學術論壇,20xx,28(10):200-203.

  [22] 趙靜.胡適語文教育思想研究[D].揚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xx.113.

  [23] 趙娜娜.胡適文言文教學研究[D].西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xx.46.

  [24] 胡適.胡適文集卷二[M].文學改良芻議.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108-111.

  [25] 鄒賢敏.近 20 年語文教改理論與新課程標準[M].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20xx. 312-340.

漢語言文學論文 3

  從事“語文課程與教學論”的教學時,看著眼前的那些孩子們,想著他們就是未來的語文教師,心里難免憂慮。憂慮的原因來自多方面:一是有限課時的教學,不可能把有關語文課程與教學的理論知識和前沿思考悉數讓學生理解和掌握;二是紙上談兵的時候多,演練的機會少,學生缺少實踐的磨練,很難將所學知識直接轉變為教學能力;三是學生經歷過的語文教育方式其負面因素難免帶給學生的束縛,使他們習慣于沿襲父輩的觀念與教學方式。如何把學生培養成合格的漢語言文學專業師范生,使他們一旦走上崗位,就能獨當一面、獨樹一幟地開展新課程下的語文教學工作,這是我們必須要思考的問題。

  新課程對語文教師角色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這意味著對我們漢語言文學專業師范生的培養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他們該具有怎樣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我們應該從哪些方面加強我們的人才培養力度呢?下面我想從四方面來談談這個問題。

  一、新觀念的獲得

  目前我們在校的師范生在接受基礎教育時剛好趕上了新課程改革開始的號角,也正是由于改革剛剛開始,一切都尚在爭論與徘徊、摸索與探尋中,我們的一些語文老師也由于對課程改革的理念理解不夠透徹,有些茫然不知何去何從,于是干脆換湯不換藥,以不變應改革的萬變吧,所以我們的學生在接受基礎教育的過程中,也基本上是接受一種傳統的語文教育模式。

  我們不能否認這種教育模式能給學生帶來語文能力的提高,但也更不能否認,這種模式也帶給學生負面影響——他們會習慣地以為語文教學就是自己曾經經歷過的那種。如過去我們的語文教學大多以“作者簡介——背景介紹——段落劃分——主題分析——寫作特點”的程式進行,我們的學生也在了解了課文相關知識的同時,潛移默化地認為閱讀文本就該是這個過程,語文教學就該是這個模式,而事實上呢,這種模式充其量也只能算是其中的一種,甚至可以說是比較蹩腳的一種。而如果我們在今天的教學中不能讓學生獲得對新課程的理解,獲得關于語文教育的新的觀念,他們就會理所當然地重復他們曾經接受的語文教育模式,語文課程改革或許就會在這種習慣的力量中被無形地消解。

  因而對于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師范生而言,理解新課程、獲得新觀念是如此的重要,這里所說的新觀念應該是全方位、多層面的,包括課程觀、師生觀、教材觀、知識觀、學習觀、評價觀等。教師觀念的進步意味著師資水平的提升,我們寄希望于我們的學生能有別于他們的父輩的語文教師,開始新的語文教育教學,改變改變語文學科的現狀,從根本上推進語文課程改革。

  二、思維方式的轉變

  觀念的更新能適應一段時期的變化,思維方式的轉變才是一輩子受益的。知識是學不盡的,真理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在迅猛發展的現代社會,今天學到的知識,明天等我們走上工作崗位時,或許已經不適用了;如今尚處于學習和推廣中的新課程,若干年后也一定會產生新的發展和變化。因而在教學中,我常對學生說:我們這門課程與其說是要使大家獲得一些專業知識、獲得對新課程理念的理解,還不如說更重要的是使大家獲得一種新的思維方式,一種善于分辨、善于接受、善于為我所用的開放式的思維方式。

  有學者認為,教育教學的效果不僅體現在教學內容本身,而且還體現在教學過程中,包括教學方式、教學習慣也都會帶來教學效果,只是人們很少能意識到而已。比如傳統的語文教學因為以知識的傳授為目的,教師作為知識的持有者有著絕對的權威,課堂上更是說一不二的王者。這種師生關系的定位很容易造就教師自己說了算、甚至固執己見的封閉型性格特征和思維方式,而學生長期處于教師的話語霸權之下,就會形成一種思維定勢,認為師生關系的常態本該如此。這個“效果”就是教學內容以外所生成的副產品了。那么有一天當這些學生成為教師時,他們也會不自覺地復制這種師生關系,進而也養成自我封閉型的性格特征和思維方式,長此下去,必然造成語文教育教學中的惡性循環。由此可見,我們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師范生迫切需要培養一種開放型的思維方式,以中止這個惡性循環的鏈條,才能保證語文課程改革的順利進展。

  只有保持著思維方式的開放性,我們才能擁有不斷進行自我更新的能力,用一種高于我們父輩的眼界,敏銳地檢測到語文教育教學中的細微變化,并讓這種變化進入我們的思考范圍,進而對其進行識別、分析和融通,為己所用,使之適應語文課程改革的發展進程。

  三、教學能力的培養

  作為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師范生,語文教師是其明確的職業指向,教學能力是其能力構成中最核心、最基礎的部分。語文教師的教學能力構成是多方面的,除了各科教師都應該具備的能力,如了解和分析學生的認知起點和學習狀況的能力、課堂管理能力、表達與溝通能力、組織教學評價能力等,還應該具有在其他學科看來可能不是特別強調而對于語文學科卻是必須具備的能力。

  在這里,我們要特別指出的有:解讀和使用教材的能力、語文教學設計能力、較強語言運用能力等。

  語文課程自身的特殊性,決定了語文學科的課程內容、教材內容、教學內容三者的不統一,這就要求語文教師“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語文教師需要具備解讀和使用語文教材的能力,如教材是如何體現課程內容的,教材又將建議我們以怎樣的方式呈現教學內容,我們該如何通過對教材內容的解讀去正確選擇教學內容、推進教學進程和達成教學目標等。

  同樣,由于語文學科的課程內容、教材內容、教學內容三者的不同一,語文教學中就存在著如何選擇合宜的教學內容實現教學目標的問題,再加上語文教學方法的多樣性特征,語文學科的教學方法之多遠遠超過了其他學科,使得語文教學總是面臨著教學方法的選擇問題,所以在語文教學中,教學設計的能力也顯得特別重要。還有,由于語文課程的核心任務是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語文教師高超的語文運用能力會讓學生產生艷羨和敬慕之情,必然會對學生產生榜樣作用和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對語文教師的語言能力的要求也就明顯高于對其他學科教師的要求了。

  四、教學反思的習慣

  新課程要求語文教師不能滿足于“教書匠”的角色,更應該向著“研究型的教師”的方向努力,這就是說,語文教師不能把教學當作機械的操作,而應該讓思考伴隨著整個教學過程。“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殆”,這句話本來是說學習的,如果用在教學上也還是適用的:教學和思考也是密不可分的,只是一味教書的人是會走進沒有前途的死胡同的,而不將思考付諸于教學實踐的人其所思所想也無非是沒有意義的空想。做研究型教師亦即離不開思考,我們要成長為不同于父輩的語文教師,還要養成教學反思的習慣。

  在短短百年的發展中,語文課程尚不成熟,有太多的問題需要我們去思考和探尋了。比如同樣一種教學方式,為什么有的老師教起來效果很好,有的則很糟糕呢?優秀教師的教學個案為什么無法復制和推廣呢?如何將優秀語文教師的個案推廣?語文課程的特殊性、語文學習對象的變化性、教師個體的差別性,這些也都造成了我們語文課程的復雜性,也決定了語文教師進行教學反思的必要性。

  在教學中反思,從近處說,有利于我們教學質量的提升,從長遠看,則有利于教師的個人發展。前者毋庸多言,我們說說后者吧。一直以來,大家都認為教師是蠟燭,是粉筆,這說的是教師的職業特征,換句話說教師的價值是要通過學生來實現的,但是如果我們養成教學反思的習慣,進而能夠成為一名研究型的教師的話,那么我們就可以通過自己的研究成果呈現自我價值了,這就為教師的自我發展提供了一個更加廣闊的空間。而對于我們在校的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師范生來說,養成教學反思的習慣則是為做一名有前途的優秀的語文教師做好準備。

  以上所說的,是在新課程背景下,一名優秀語文教師的必備素質,也是我們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師范生應該學習并具備的幾種關鍵素質,而真正要獲得這些談何容易?記得在教學中,常帶著學生看李鎮西、余映潮、韓軍、袁衛星等語文名師的課堂實錄,學生會佩服不已,然后問我:“該如何才能成為他們這么優秀的語文教師呢?”我會告訴他們: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而提高自身專業素養最有效、最經濟、最方便的方式就是讀書。新觀念的獲得、思維方式的轉變以及良好反思習慣的形成,都是可以在讀書中獲得的。與此同時,還要盡可能地參加教學實踐,在實踐中訓練教學技能,在實踐中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而教育實習給我們提供的就是這樣一個最好學習基地和鍛煉舞臺。

  讀書和實踐,二者缺一不可,與大家共勉。

漢語言文學論文 4

  摘要:在教育部所大力提倡的素質教育理念中,審美教育是其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它運用自然界、社會生活、物質產品與精神產品中一切美的形式給學生以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教育,以達到美化學生心靈、行為、語言、體態,提高學生道德與智慧的目的。在高職院校的漢語言文學教學中加強審美教育,對于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陶冶學生的情操,都是大有裨益的。

  關鍵詞:高職院校;漢語言文學;審美教育

  審美教育向來是我國優良的教育傳統之一。早在古代,貴族階層便重視采用禮、樂、射、御、書、數,來對他們的后代進行審美教育。過去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受應試教育模式的影響,審美教育一直沒有被各級學校所重視。但是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推進和實施素質教育已經成為教育界的共識,所以審美教育也就自然而然被擺上了臺面。實施審美教育的一個途徑,就是在高職院校的漢語言文學教學中加強審美方面的教育,通過漢語言文學教學這個載體,啟迪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陶冶學生的情操,把學生培養成為一個懂得審美、有品味的人。

  一、在高職院校漢語言文學教學中加強審美方面的教育的重要性

  近年來,隨著素質教育理念的不斷深入和普及,作為素質培養之重要組成部分的審美教育,也越來越為教育界所重視。我們認為,在高職院校的漢語言文學教學中加強審美教育的重要性有:1、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觀在物欲橫流的社會大環境下,處于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形成時期的青年學子,常常受外界環境的影響,頭腦里流露出一些并不正確的審美觀,從而也左右了他們的日常行為。比如一些學生把衣著暴露當成“美”,一些學生把怪異的發型當成“美”,一些學生把那些庸俗膚淺的歌曲當成“美”,等。通過對學生正確的審美觀的培養,才能讓他們有良好的審美品位,懂得什么才是真正的美。2、培養學生對漢語言文學的學習興趣漢語言文學的教學本質上就是有效地對學生進行母語文化教育,促使每一個中國學生都能有效地熟悉漢語言,并幫助學生有效地掌握漢語言基礎學科知識[1]。許多高職學生有一個誤區,就在于認為讀高職僅僅學好自己的專業課就可以了。導致了他們在漢語言文學方面的知識結構出現匱乏。有的學生甚至連古代的文學名家都答不上來。但是,作為一個中國人,焉有不了解祖國的語言文化之理?通過在漢語言文學的教學中加強審美教育,使學生在課堂上獲得美感,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激發他們對漢語言文學的學習興趣。

  二、如何在高職院校漢語言文學教學中加強審美教育

  漢語言文學是一門綜合性的`、包羅萬象的學科。學習漢語言文學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對漢字的理解和運用能力,還能通過對各種體裁的文學作品的學習,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人文素養[2]。我們可以采取的教學方案有:1、圖文并茂發掘課文中的美感在語言文字中發現“美”,本質上是一種通感。文字是一種抽象化的記載。教師要把這種對美的發掘分享給學生,就要化抽象為形象,通過圖文并茂的方式來進行教學。把語言文字中的美,用美麗的畫面展示在學生面前,使他們的心靈能與畫面產生共鳴。比如,教學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時,教師可以首先將課文中所描繪的美景制作成PPT,并播放歌曲《荷塘月色》,然后讓學生一邊讀課文,一邊面對著PPT感受課文中的美。甚至可以讓學生放下課本,走上講臺來以自己的語言來描述PPT所播放的風景,然后教師再引導學生對照課文,看看自己的描述,跟作者的描述有哪些不一樣的地方?再引導他們思考:哪里是作者的寫作亮點之所在?哪里是作者寄情于景的抒懷?2、引導學生不僅要發現自然界的美更要發現內心的美“美”這個詞是多角度的,不僅僅是涵蓋自然界的一切美景,同時還是人類內心世界的一種體現。一個內心里唯美的人,才能在生活中處處發現美,才能具備正確的審美情趣,才能在生活中處處讓他人也能夠感受到美,分享到美。所以,教師在教學中,不僅僅是引導學生發現自然界的美,而且還要啟迪他們發現內心世界的“美”。比如,在教學史鐵生的《我與地壇》時,教師就要啟發學生發掘文中主人公的心靈美。讓學生明白,正是母親用自己內心的唯美一面打動了作者,才使作者在母愛的感召下,走出了身體殘疾的陰影,獲得了新生。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組進行討論,讓他們自發地去發現課文中的“美”。

  三、結束語

  在我國,一向有著重視和踐行審美教育的傳統。比如,古代的貴族階層便重視采用禮、樂、射、御、書、數,來對他們的后代進行審美教育。同時,中國的語言文化源遠流長,給后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值得后人去了解,去傳承。在高職院校的漢語言文學課程中加強審美教育,其意義是不言而喻的。一方面它有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審美觀,另一方面它能有效地激發學生對于漢語言文學的學習興趣,主動去了解,學習和傳承我們國家的語言文化,可謂一舉兩得。

  參考文獻

  [1]魏玉珍,徐紅.審美教育在高職院校漢語言文學教學中的有效運用[J].科技創新導報,20xx,6(1):131-135.

  [2]張艷艷.淺談高職院校漢語言文學中的審美教育[J].語文建設,20xx,8(21):55-58.

漢語言文學論文 5

  摘要:漢語言文學在我國是歷史悠久的學科內容,在網絡環境下,其傳播方式將會受到怎樣的影響,還有其未來的發展傳播將會沿著哪個方向發展,這些都是當前值得研究的問題,如何在網絡的環境下更好的傳播漢語言文化是本文研究的重點內容,并且提出相應的發展策略,繼而優化漢語言傳播效果。

  關鍵詞:網絡環境;漢語言文學;傳播策略

  現如今網絡已經侵入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別是對漢語言文學的傳播造成極大的沖擊,其自身蘊含的豐富的信息資源,將會極大程度沖擊人們已有的漢語言知識,從某種程度來說,既是發展機遇,同時也是挑戰,如何克服挑戰則是本文需要思考的問題。文章對此展開深入的探究,提出具有建設性的意見,為之后的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礎。

  1借助網絡開放信息環境,強化學生自主學習意識

  現代社會發展速度不斷加快,同時對口語交際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這使得普通話的學習逐漸引起重視,這對教師與學生的要求都有著極高的要求,使其能夠在未來的社會發展中奠定良好的基礎。從目前形勢分析,網絡環境下對現代漢語教學造成極大的沖擊,這必須要在教學及教學模式上不斷創新,這樣才能跟隨時代發展的脈搏。例如:學生在學習漢語言過程中,可以借助網絡平臺學習口語,練習普通話,網絡資源豐富多彩,必然能夠讓學生從網絡中獲取到自己所需資源,還能夠通過視聽及模擬練習,糾正自身存在的問題,從而促使學生的學習能力及水平不斷提升。網絡環境相對來說是比較開放,所有學生都能從中學習漢語言相關知識,這使得網絡這一平臺構建存在極大的作用性,未來將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

  2搭建網絡平臺,鍛煉口語能力

  網絡平臺的構建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平臺,學生能夠通過網絡獲取相應網絡課程,并且能夠積極參與其中,隨機篩選教學內容,并且按照設定好語言情景組織練習,這在某種程度上能夠提升他們的口語能力,與此同時,還能使其具備應變能力,這樣還能克服實際教學課堂中遇到的困境,改善學生學習的效果。學生能夠克服心理障礙,必然能夠提升他們漢語言學習的效能,由此能夠推動漢語言傳播的有效性。搭建網絡平臺能夠為學生創造口語鍛煉的機會,也能增強他們學習的有效性,所以網絡環境下漢語言文學發展必然能夠取得顯著成效,推動其更好的發展。

  3組織合作教育

  傳統教學主要是以教師為主導,學生被動學習知識,這樣的教學模式無法滿足實際需求,單方面知識的傳輸無法增強課堂效果,這使得漢語言文學教學顯現出教學的弊端,特別是針對其應用性極強的特點。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網絡環境下,開放性的教學環境為漢語言文學學習創建良好的環境,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構建個性化及多樣化的并且是合作的教學模式是非常必要的。網絡為漢語言文學教學提供了良好的契機,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充當主體地位,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也得以改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從網絡中汲取更多的資源,借以彌補當前學習上的弊端,通過網絡平臺能夠與教師進行及時溝通,并且將信息及時反饋至教師,在教師的有效輔導下,學生必然能夠獲得盡善盡美的結果。與此同時,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組織多樣化合作學習活動,將會在很大程度上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設計以下活動類型:辯論、評論等話題性活動,這樣能夠為學生創建良好的環境,并且進行自主學習,獲得相對較好的`自主學習效果。

  4編制網絡教材

  網絡環境下漢語文學的傳播受到了極大的影響,這其中受到最大影響的是傳統教材資源,其顯現出極大的落后性,無法滿足時代需求,正是因為以往漢語言文學教材存在極大的局限性,在容量及傳播形式備受影響,針對上述情況必須要進行適當的改革,將教材與網絡資源融為一體,有效吸收彼此的優點,形成全新的網絡化教材,這樣才能夠滿足當前教學需求。從某種層面來說,編制網絡教材可以說是勢在必行的,并且能夠彰顯出其自身的優勢性。例如:大容量、超鏈接、數字化、互動性等等,針對學生學習層次的不同,他們可以篩選適合他們的層次,這樣才能促使學生都能夠提升。網絡環境下,漢語言文學教材也在發生極大的變化,逐步向網絡教材方面過渡,這樣才能將網絡資源的優勢性有效發揮,這使得網絡教材在漢語言課堂教學中的作用越來越突顯,成為非常重要的教學工具。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在不斷發展過程中,漢語言文學教學逐漸累積教學經驗,并且越來越成熟,這能夠在某種程度上促使漢語言文學學習效果得以顯著提升。

  5結語

  綜上所述,網絡化環境下漢語言文學的傳播既是機遇同時也是挑戰,如何克服挑戰把握機遇是目前研究的重要課題,這就需要教師與學生的協作,從而有效借助網絡平臺進行有效的學習交流,充分發揮網絡資源的優勢性。本文中將重點闡述網絡環境下漢語言文學傳播需要完善的方面,以期獲得良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鞠松男.新媒體環境下漢語言文學發展困境探究[J/OL].北方文學(下旬),20xx(01):130.

  [2]李小麗.網絡環境對高職學生漢語言文學學習的影響探究[J].南寧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xx,21(06):77~80.

  [3]郭華堅.漢語言文學在網絡環境下的傳播[J].電子測試,20xx(12):80,72.

  [4]李永生.網絡環境下高校漢語言文學的傳播研究[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xx(07):352~353.

  [5]多杰東主.關于漢語言文學在網絡環境下的傳播分析[J].中國報業,20xx(16):115~116.

漢語言文學論文 6

  摘要:針對當前社會對于學科復合型人才的強烈要求,漢語言文學教育更應該以應用性教學為出發點,立足于漢語言文學教育的兩個重要方面,對教學工作展開探討。一是立足于專業知識的強化,構建扎實的學科基礎,提高學生專業知識水平;二是通過穩固的基礎知識,建立理論聯系實際的基本框架,同時開展深入淺出的教學創新工作,提高學生對于學科間融會貫通的能力培養。著眼于漢語言文學的應用,創建和諧的教學體系。

  關鍵詞:漢語言文學;學科復合;專業知識;應用性教學

  1漢語言文學的教學重要性

  作為傳統的人文學科,漢語言文學是中國傳統文化和民族意識的學術載體,代表著中國傳統的精神文明建設,同時也是大時代下人文關懷的重要體現。傳統的漢語言文學教育注重學生的精神文明建設和理論建設,出發點是為了建立健全學生的道德體系。但隨著就業環境的日漸復雜和大學生就業壓力的增大,用人單位對于復合型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多,這就使得漢語言文學的教學工作必須進行一場教學革命,在建立好學生的道德體系和理論基礎的前提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貫徹漢語言文學的實用價值,著眼于實踐能力的培養。

  漢語言文學的專業價值不在于創造可以計量的經濟效益,而在于創造無法用數字統計出來的社會效益。辨證的說,我們也不能強化用實用理性與工具理性的思路去規范人文學科,而應該看到社會對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的特定期待。

  2漢語言文學應用性教學的現狀

  傳統的學科理論學習的指導思想是學科知識論,其隱含的假設是:所有的知識都是有用的;職業能力即知識的運用,所以知識的傳授要先行,知識要有系統性、完整性,實踐課是理論課的演繹和附庸。人才培養方案一般按文化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含實習)分別安排在前期、中期和后期講授。在學習過程中,先學枯燥、抽象的理論,然后開展具體的實踐,對實踐的理論思考在前,作為思考對象的實踐在后,這脫離了職業活動的過程。

  近年來隨著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教育階段,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呈現多樣化的形態,尤其是對具有較強實踐應用能力的人才需求迫切。傳統學科中心化的專業結構設置,將教學內容設計為一系列體系化的`理論和知識譜系,教學的組織形式主要以教師為中心進行知識講授,且講授的知識也就作為考試考查的主要內容……學生上課記筆記、下課抄筆記、考試背筆記的現象十分普遍,這樣的教育教學模式勢必導致培養能坐而論道,不能起而行之的人才。這些現象非常不利于學生的發展和就業。

  3漢語言文學的教學新方法

  3.1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教學內容

  漢語言文學專業課程包含現代漢語、古代漢語、中同現當代文學、中國古代文學等十余門課程,有必要從以下三個角度對課程進行優化:精簡課程內容,每門課都要根據對本領域最新知識結構的分析來設計教學內容,強化核心內容;優化課程結構,按照學科發展的當下高度來考慮學科基礎,設計課程內容體系;整合各課程之間的內容,避免內容交叉重復,如寫作學和文學概論中的文體學知識。

  3.2實踐應用能力的強化

  強化漢語言文學的應用性,提高學生本專業的應用能力以就業的觀點指導教學改革,就必須講求專業的實用性,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社會上立足。結合該專業學生的就業方向,對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的核心競爭力,即現代“讀”“、寫”“、說”這三個方面的能力,必須加以強化。該專業的實用性教學應體現在五個方面:古今各種文體的閱讀能力,現代各類文體的寫作能力,口頭表達能力,語文教學能力,信息調研能力等。學校和教師必須精心設置課程體系,安排教學內容,形成本專業課程的應用模塊,通過系統的應用技能課程的設置,以保證學生在學校能夠提高這五個方面的能力,獲得將來從事語言文字工作的應用能力,成為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應用型人才。

  3.3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結合的教育方法

  3.3.1漢語言文學教育不能“紙上談兵”各大中院校都在提倡“應用性人才教育”,但是基本都是“紙上談兵”,究其主要原因,還是教育方式的陳舊問題。高校教師的教育思維不應該只停留在“傳道、授業、解惑”的精神層面,更多的是應該思考如何通過好的方式,推陳出新,將漢語言文學推向一個社會適用層面,現在社會上的很多專業都是漢語言文學專業的衍生物,比如,文秘,廣告,媒體,傳播,文化產業管理等等,既然漢語言文學可以衍生其他學科,就說明它有深入淺出的能力。

  3.3.2漢語言文學教師應該“教學相長”高校教師應該著力于把漢語言文學專業的精深融入新的時代語言,積極的開創新的教學格局,廣泛的爭取學生對于課程設置的建議和從業標準的要求,讓漢語言文學教學成為學生的興趣學科,而不是負擔教學。

  建立一個良好的漢語言創新氛圍,并將這樣的氛圍深入到各個學科的探討上,給學生更多的想像空間和選擇余地,在理論的基礎上給予學生更多的實踐幫助和就業指導。同時,教師也應該教學相長,將自己置身于社會的大環境中,善于發現課程中的問題,大膽嘗試新的教學方法,運用新的輔助教學手段與學生深入交流,可以借助時下的網絡媒體,建立師生交流的平臺,讓學生充分發散思維,表達心聲,而教師可以通過這樣的方式總結心得體會,更好的開展工作。

  3.3.3學生實踐活動的開展

  實踐活動不僅可以驗證知識,重演知識產生的過程,還可以生成建構新的知識。學生的認識主要是在實踐和活動中發展起來的。認識這一規律的重要意義在于必須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活動起來。既動腦、又動手、動口,積極參與教學過程,而不是靜聽、靜觀。這是涉及教學觀念變革的一項具有根本意義的變革。

  高校對于學生的實踐學習應該充分借助社會的力量,在當代市場經濟的背景下,大學生就業必須考慮企業的人才需求,高校通過對大學生從業志向的建議要做到有的放矢,對畢業實習過程中實踐能力的審核也應本著學生的能力和實際情況出發,高校在處理這些問題的時候都應該與接收大學生實習的企業和單位交流溝通和反饋。漢語言文學學生的實踐活動更多的是要通過學校的意識教育和行為教育激發學生對于自身和專業的認識,只有學生真正發現了漢語言文學的應用價值,才能定位好自己,不走彎路。

  4漢語言文學應用性

  教學的前景展望漢語言文學專業是本科院校或普通大學學科體系中不可回避的專業。它是承載與傳播中華文明的核心專業,是國家或民族的高等教育結構中的主流專業,是其他眾多學科的工具性專業,也是提升全民人文素質的核心專業。

  漢語言文學的發展離不開社會對與漢語言發展的熱愛和需求,漢語言的教學工作也會隨著時代的洪流不斷的向前邁進,漢語言文學應用性教學工作只要不脫離理論基石和實踐活動,配合教育單位的創新意識和體系改革,借助社會的力量以及黨和政府科學的指導方針,一定能一步一個臺階的走下去。

  雖然當今國內大中院校的漢語言文學的發展現狀有很多弊病,但是我們也看到了漢語言發展的新春天,多數的院校都在尋求積極穩妥的教學改革方式,以促進中文教育的優化工作,擴大學生的就業范圍,以理論為指導,實踐為手段的漢語言文學教育變革正在有條不紊的展開。

  參考文獻

  [1]朱蕾.開放教育漢語言文學專業省開課程實踐教學初探[J].江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xx,4.

  [2]連亞飛.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師教育實踐性課程的構建[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xx,6.

  [3]梁琳.漢語言文學專業推進產學合作教育的探索[J].中國校外教育,20xx,11.

漢語言文學論文 7

  摘 要:漢語言文學選修課能有助于提升大學生的人文素養,但在司法警官高職院校該類課程的開設和管理存在諸多問題,一直沒有取得較好的成效,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并進行有效的管理,現就這些問題提出一些解決措施,希望可以對提高司法警官高職院校學生的人文素養有所幫助,并能夠在實踐中加以運用。

  關鍵詞:司法警官;高職院校;漢語言文學;選修課程管理

  漢語言文學選修課是一門集工具性、人文性、基礎性、審美性于一體的公共基礎課程,近年來,司法警官高職院校也開設了漢語言文學選修課,但在實際的教學中師資力量不夠,學生的出勤率不高,課程建設主觀性大,課程的設置不合理,使得課程的管理比較困難。因此,如何對這類課程進行有效的管理,并在實際教學中提高該類課程的應用性,增強學生的語言文學素養,在學生將來的工作中有所幫助,是文中探討的重點。

  一、 司法警官高職院校漢語言文學選修課程現狀

  根據課題組對司法警官高職院校漢語言文學選修課的調查情況,現就其現狀分析如下:

  (一) 具體的選修課程設置不合理

  漢語言文學選修課的具體課程設置比較少,文學藝術類的課程只有書法、文學欣賞和藝術鑒賞,語言應用類課程的設置有:應用寫作、司法文書寫作、普通話、演講與口才、公共關系、社交禮儀等,但大部分司法警官高職院校只開設了演講與口才、應用寫作和文學欣賞這三門課程,而且這類選修課開設時都會限制人數,學生的選擇范圍狹窄。從這里就可以看出學校對這類課程的忽視。

  (二) 教學模式單一

  漢語言文學課程教學一直秉承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學效果不理想。在教學過程中仍然是注重理論教學,忽略了課程的應用性,實際的口才訓練和寫作訓練比較少。因為警校的語言文學選修課不是專業課,所以學校和學生都對其不夠重視,教師和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缺乏積極性。

  (三) 師資力量薄弱

  漢語言文學選修課的教師多是由學校語文教師兼任,教師的教學任務重,對課程缺乏專門的研究,且自身的人文素養也有待提高。在實際教學中,手段傳統,沒有吸引力,課堂氛圍不活躍,導致教學效果差。而且這些教師很少有機會進行培訓,因而在課堂上教授的內容多為理論性的知識,應用性差,不能滿足學生對這門課的需求。

  (四) 學生上課不認真,出勤率低

  許多學生因為自己不是漢語言文學這一專業,所以并不愿意對該類選修課進行學習和了解,選擇這門課程也是為了混學分。因為大部分學生不健康的選課心態,導致他們在課堂中不愿意認真學習。調查發現,有32.8%的同學上課時在玩手機、抄作業等,進行一些與課堂無關的活動。還有不少學生逃課,使得課堂的到課率低,不足80%。

  二、 漢語言文學選修課程現狀的原因分析

  (一) 學校方面

  學校對漢語言文學選修這類課程不重視,對其性質認識不清,僅將其視為一般的課程教學,因而在制定課程體系、安排教學計劃、確定教學內容和編寫課程教材時,都不夠科學和合理。課程建設缺乏規范性,在專業課程服務方面也有局限性。在實際的課程設置中,開課隨意,科目陳舊,無法與現在的漢語言文學發展接軌。在考核方式上,依然采取傳統的開卷閉卷的考核,沒有新意,起不到該有的激勵作用。

  (二) 教師方面

  漢語言文學選修課程的.教師結構不合理,教師的配置也不夠完善,缺乏專業性,人文素養方面也需要提高。教師多為傳統的教學方式,教學手段不夠新穎,教學方式單一,對于現在的信息技術運用少,沒有對選課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了解,使得課堂缺乏趣味性,很難吸引到學生。另一方面,學校又很少組織教師進行系統的培訓和學習,使得教師在這類課程的教學中不能很好的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課堂教學的應用性差。

  (三) 學生方面

  司法警官高職院校的學生對漢語言文學課程接觸較少,缺乏足夠的了解和認識,因此在態度上有所忽視,也難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正確的選課。而且在選課時,往往抱著隨便選選,混學分這樣的觀念,所以在課堂中很少有學生進行認真的學習,有的同學甚至不去上課,在觀念上對這一課程有所偏見。

  三、 漢語言文學選修課程的管理措施

  為了對司法警官高職院校漢語言文學選修課程進行有效的管理,現提出以下解決措施:

  (一) 健全漢語言文學選修課程的設置

  在進行漢語言文學的課程設置時,要結合實際的教學內容,注重教學實踐,可以增加一些面試技巧、文學鑒賞、演講之類應用性強的課程,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增強該類課程的應用性。同時,還可以在校園中設置一些語言交流區,讓學生在課堂和課外都可以進行語言的交流和表達。

  (二) 配備專業的教師

  漢語言文學選修課程要求教師要有較高的人文素養,同時對其專業水準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要改變以往陳舊的教學觀念,在教學中學會對學生進行引導和創新;教學模式要及時更新,課堂管理要到位;教學手段要新穎,與現在的信息技術相結合,可以進行微課的開展;定時對教師進行培訓,將課堂教學與應用性實際結合起來,增加學生學習的興趣等。

  (三) 加強學生選課指導

  司法警官高職院校的生源比較復雜,學生的認知水平也是不同的,與本科院校相比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學校應成立選課指導委員會,為學生合理選課提供指導和幫助。如在選修課開始前,選課指導委員會可以對不同的課程設置、教學目標、教師的資料、課程的考核等情況進行展示,讓學生在選課前就對課程有了比較深入的了解,減少了選課的盲目性,也可以對一些特定的課程進行試講,邀請學生積極踴躍的參加,并以此為基礎進行合理選課。

  (四) 健全教學考核機制

  司法警官高職院校可以建立一套選修課教學考核機制,對教師和學生的情況進行定期的考核,并就考核中出現的問題提出相關的解決措施。在教學中,建立課堂評價系統,對教師的教學進行評教。同時,對學生在漢語言文學選修課的考核進行完善,結合課堂的性質及特點采取多樣化的方式進行。

  結束語

  針對司法警官高職院校漢語言文學選修的現狀,可以健全該選修課程的設置,配備專業的教師隊伍,健全教學考核機制,并對學生的選課進行指導,讓學生、教師和學校都能意識到漢語言文學選修的重要性,并在課堂教學中有所改進和完善,提高司法警官高職院校學生的文學素養。

漢語言文學論文 8

  摘 要:漢語言文學這門學科凝結了我國數千年的文化成果,研究這門課程不但對于繼承我國的優秀民族文明結晶具有重要的意義,同時對于指導國家和社會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國已經步入了信息化時代,在信息化的背景下,漢語言文學應當如何與之有效的融合,從而適應社會的需求呢?這就是本文所探討的主題。

  關鍵詞:漢語言文學 信息化 有效融合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xx)11-00-01

  信息化是如今社會發展的大勢所趨,在我們生活中隨處都可以看到信息化的應用。漢語言文學與信息化的融合,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同時,只有這兩者的有效整合才能促使漢語言文學得到更好的發展。本文從漢語言文學與信息化結合的價值、現狀、對策幾個角度來論述,期待能夠為類似的研究工作提供參考。

  一、漢語言文學與信息化融合的價值分析

  1.順應社會的實際需求

  從社會發展的角度出發,傳統的漢語言文學已經無法適應社會的需求。例如從漢語言文學的教學方面來看[1],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只是教授學生如何聽課,往往會讓我們覺得漢語言文學的知識十分無聊、枯燥,而如果將信息化技術引入課堂,使之與漢語言文學有效的整合起來,就能夠有效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從而培養出社會需求的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

  2.有利于提高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的專業能力

  漢語言文學的知識應用十分廣泛,與各個領域都有關聯,那么就提示漢語言文學專業的畢業生就業范圍十分廣泛[2]。而為了找到合適的崗位,我們必須要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了解、掌握現代信息化科技,并利用其與我們的知識相結合,逐漸完善我們的知識體系,進而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為將來更進一步的學習或者工作奠定良好的條件。

  3.有利于提高我國教育教學界的整體水平

  教育教學的最終目標在于提高國民的整體素質,開拓人們的精神世界,幫助人們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3]。漢語言文學中含有豐富的精神文化,是我國數千年文明的結晶,如果能夠實現漢語言文學與信息化的融合,對于促進漢語言文學的傳播具有重要的意義,能夠在“人心浮躁”的當下,讓人們沉淀和內斂起來。

  二、現狀

  1.對這兩者融合的重視度不足

  雖然我國漢語言文學與信息化的結合已經取得了一定的發展成績。但是,由于從本質上來講,大部分高校對于漢語言文學和信息化的重視度不足,使得這兩者得不到有效的融合,且發展進程緩慢。

  例如,通過調研筆者發現,仍然有部分高校沒有實現漢語言文學信息化基地建設的目標,其原因在于缺乏資金,究其根本,在于對漢語言文學與信息化的融合重視度不足,從而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漢語言文學的發展。

  2.漢語言文學發展背離社會,實際應用不足

  教育的性質決定了教育的職責和使命就在于培養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4]。那么,實際的漢語言文學教學體系應當能夠促進學生能力、知識的全面發展。如果想要實現這個最終目標,就應當“動態的”完善教育過程,就漢語言文學學科來說,應當注重專業知識的完整性、系統性、針對性、實用性。然而,國內的漢語言文學教育并沒有達到上述要求,尤其是漢語言文學實際應用不足,不符合信息化社會的實際需求。

  三、有效融合的對策

  1.完善教育體系

  當今社會需求的.是綜合型人才,要求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能夠具備專業的知識和一定的信息化科技能力。這就為漢語言文學的教育體系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新的要求是新的挑戰,但無疑也是新的機遇,如果高校能夠將漢語言文學的教學與信息化有效的整合起來,充分重視這兩者的融合,將不僅僅能夠提高專業的教學水平,提高學生的就業率,對于學生將來將知識學以致用同樣具有重要的作用。

  2.重視應用型人才的培養

  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就需要以“就業”為方針指導漢語言文學,只有這種方式的教學,才能夠幫助學生未來找到適合的崗位。而這些工作還得要從最基本的元素入手,即漢語言文學的聽說讀寫,首先,聽和讀是語言信息的輸入和沉淀,需要我們不斷的積累。在這兩個方面,可以在課堂上結合信息化技術進行輔助教學,我們自己可以利用閑暇的時間聽一聽新聞等。其次,讀和寫是語言信息的輸出和應用,隨著全新的閱讀和檢索方式的出現,我們應當掌握信息化時代的新方法,而學校也應當重視這些方法的傳授,進而使得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更加符合社會的需求。

  3.強化漢語言文學信息化管理

  當前的漢語言文學,總的來說“重理論、輕實踐”,這似乎是所有學科教學的“詬病”,為了實現漢語言文學和信息化的融合,需要改善這一局面,從管理的角度來看,可以更加的“柔性化”,為學生提供更多的選擇,注重“體驗式”、“實踐式”教學,重視個性化發展,通過這種“留白”藝術,為漢語言文學專業的高效、信息、自主化發展創造條件。

  結束語

  漢語言文學是一門“古老學科”,我們學習這門學科可以了解自己的歷史、研究自己的文化,進而指導現代社會的發展。但是,與現代社會一些實用性較強的專業相比,漢語言文學的應用略顯蒼白,為了適應社會發展的實際需求,漢語言文學與信息化的融合是必不可少的,只有保持優秀傳統的同時,與時俱進,與時代接軌,才能獲得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和東.對于現代漢語言文學的信息化發展研究[J].小作家選刊,20xx(4).

  [2]李娜.闡述在網絡信息化時代下的經典漢語言文學的閱讀與感悟[J].時代報告:學術版,20xx(2).

  [3]陳長.淺析《飛鳥集》譯本差異流變現象及成因[J].中國信息化,20xx(6).

  [4]余健.漢語言文學信息化結合應用性[J].南風,20xx(11).

  作者簡介:張鈺潔,女,(20xx.6-),陜西省西安市碑林區人,高中學歷,研究方向:漢語言文學方向。

漢語言文學論文 9

  摘要:本文立足于漢語言文學教育的實際教學需求,對如何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提出了幾點建議,以期為后期教學工作提供相應的參考依據。

  關鍵詞:漢語言文學;創新能力;培養

  前言

  作為語言文化學科,漢語言文學所著重強調的不僅是民族文化的精髓,對于語言藝術的創新、實踐應用的途徑也有著較高的要求。在當前現代教學資源不斷整合、教學結構不斷調整的影響下,傳統教學方法在漢語言文學中的短板便開始不斷顯露,尤其在人才要求日益提升的情況下,如不能夠從靈活創新的方向著手進行教學體系改革,將會造成專業價值的一定貶值。本文特從漢語言文學的實際教學特點出發,闡述在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相關策略。

  1.營造良好學習環境,為學生提供創新平臺

  良好的學習環境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掌握相關要領的重要前提,不僅如此,要在教學的過程中對學生的創新能力進行培養,學習環境的優劣也可成為關鍵的先決條件。漢語言文學教學的實質可理解為一種傳播途徑,學習環境則是這一途徑的重要媒介,因此,只有對這一媒介進行不斷的優化,才可為教學工作提供相應的創新平臺。首先,教師應當充分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表達自我的意愿可得到充分激發;其次,教師應當鼓勵學生踴躍提出具出視角獨特、觀念新穎的意見,使學生在進行表達的過程中充分感受到參與課堂的成就感;最后,教師還可對學生的競爭意識進行合理利用,以對學生的奮進意識起到相應的刺激作用。例如,教師可在授課之余,以限定題目的方式組織學生開展演講比賽,學生便圍繞著題目作為出發點,在此基礎上想方設法地為自己所進行的演講注入新穎的元素,以打破常規演講的陳舊性與局限性,在教師所提供的平臺上通過自身創新能力進行自我展示。通過這樣的方式進行教學,不僅可使學生的`創新意識、競爭意識得到充分激發,同時也可使學生在漢語言文學這一方面的實踐應用能力在無形間得到鍛煉,達到一舉多得的教學目的。由此可見,學習環境的優化及創新平臺的搭建對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均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

  2.適當拓展教學內容,鼓勵學生進行自主創新

  漢語言文學是一門具有較強靈活性的學科,其教學內容之間也存在著一定的共通性與連貫性,教師可從這一方向著手,對常規教學內容的基礎上進行適當拓展,在此過程中實現學生自主創新能力的大幅提升[3-4]。例如,古代漢語言文學與近代漢語言文學是該學科中兩個主要的版塊,兩者之間既相互區別也相互聯系,在教學的過程中,可通過相互結合的方式對教學內容進行拓展,為學生提供更大的思維空間。進行古代漢語言文學學習時,可適當與古代史的相關資料進行結合;進行近代漢語言文學學習時,可適當與近代史的相關資料進行結合;除此之外,還可對古代史向近代史逐步遷徙的淵源進行探究。在此過程中,不僅可使教學的內容得到大幅度的拓展,也為學生的思維活動提供了更大的空間,使學生在素材更為豐富的平臺之上實現自主創新能力的更優化。在進行教學內容拓展時,教師應當主要起到引導的作用,通過鼓勵學生進行自主創新等方式來促進學生創新欲望的進一步提升,既可避免陷入傳統教學中照本宣科的僵局,也避免了學生在被動式教學中思維出現僵化現象,有助于推動學生創新能力的強化發展。

  3.優化改良教學體系,給予學生充分的創新空間

  要實現教學方式的根本優化,就需從教學體系的改革著手,在漢語言文學的教學工作中尤為如此。一方面,要在漢語言文學的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創新能力培養,就必須對足夠的創新空間與創新性的實踐條件引起足夠的重視;另一方面,除了理論方面的指導之外,同樣不可忽視實踐基礎建設的重要性,只有在理論與實踐相互結合的情況下,才可實現教學概念的融會貫通。基于上述教學需求,在針對教學體系進行優化改良時,就應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來為學生提供更為廣闊的創新空間。漢語言文學這一專業的操作性相對較弱,因而便更需要通過有效的方式將其應用到實踐操作當中,以實現其專業價值的根本提升。例如,可通過創辦校刊等方式激勵學生踴躍進行投稿,通過結合漢語言文學的相關基礎知識來進行稿件寫作,既為學生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實踐平臺,也使學生在這一平臺中獲得了更大的創新空間。另一方面,教師還可從評價體系的方向著手,對學生創新思維的產物進行可觀的評價與指導,并由此引申出更為廣泛的相關知識內容,從根本上突破學生進行漢語言文學學習的局限性。通過這一方式進行教學,可作為教學體系優化改良的一大表現,對于學生知識結構的優化與創新能力的提升均具有著重要的促進意義,可作為一種有效的教學方式進行推廣。

  4.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教育發展過程中的大勢所趨。因此,在開展漢語言文學教育的過程中,應當勇于跳出傳統教學的框架,突破模式化教學的局限性,實現學生創新能力的根本提升,為社會輸送綜合發展的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劉銳,閆誠.漢語言文學教育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探討[J].科技創新導報,20xx(28):148.

  [2]朱麗.淺析漢語言文學專業創新人才培養[J].教育理論研究,20xx(02):66-67.

  [3]時紅霞.淺析當代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培養及創新[J].科技資訊,20xx(30):142.

  [4]李玲.漢語言文學專業創新課程體系建設的探索與實踐[J].20xx(02):40.

漢語言文學論文 10

  【摘 要】 人的全面自由發展是馬克思主義學說的價值內核。漢語言文學專業培養卓越教育人才,須將馬克思主義學說理念貫徹到教育實踐中,從而真正實現學生主體全面而自由的發展目標。主體全面發展:要基于生命和諧性的母語教育;主體自由發展:著重于批判精神與自由思想的養成。

  【關鍵詞】 全面自由發展;漢語言文學;卓越教育人才;培養;意義

  高等師范教育作為教育的獨特領域,所培養的是具有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與技能的卓越教育人才。培養全面自由發展的未來公民,關鍵在于教育人才,“人才強教”戰略已成為許多教育者的共識。而師范院校是教育人才孕育的搖籃,也是未來具有創新精神的卓越教師培育的重要場域。教育最本質的目標導向就是塑造人,而人的全面自由發展是馬克思主義學說的價值內核。師范院校本科大學生主要從事基礎教育工作,擔負著塑造未成年人群體成為未來全面自由發展的人的導師角色。從這種意義上來說,教育的目標性與馬克思主義“人學”核心理念是相通與一致的。語文學科的特殊性決定了其在基礎教育階段的重要性,該學科對學生主體發展具有最為直接、強大的影響力。本文將以漢語言文學卓越教育人才的培養作為切入口,論述學生的全面自由發展與卓越教育人才培養的內在關聯性。

  一、馬克思主義學說中人的全面自由發展理念與文學的力量

  盡管素質教育在中國已實施多年,但對何謂“素質”,“素質教育”的落腳點何在,依然是個回答未盡的問題。而馬克思人的全面自由發展學說或許正是對素質教育本質的最好注腳。人的全面自由發展不僅包括智力和體力的發展,還包括人的個性徹底解放,人的志趣、思想、道德、審美等精神層面的自由發展。[1]教育的最根本目的就是為了實現人的全面自由發展,讓人從不完全人變成為一個社會關系的完全人,成為一個完整意義上的“人”。從馬克思的有關論述來看,他賦予“發展”含義有兩個互相聯系的基本點:一個是個人能力或才能的發展,另一個是人們的社會聯系和社會關系的發展。二者的共同基礎都是人的實踐活動。概括而言,“發展”既包含能力,又包含“社會關系”,所謂能力是指人的潛能素質通過人的實踐活動的覺醒,外化(對象化)和伸展所形成的人的本質力量。[2]人的潛能素質是沉睡的一股自然性力量,它并不是自然顯現的,形成為能力必須經過后天的開發和挖掘,而后天開發的唯一途徑在于人的社會實踐活動。教育就是社會實踐活動的形式之一,對于基礎教育階段學生而言還是最基本的社會實踐活動形式。語文學科的特殊性決定了其在基礎教育階段的重要性,該學科對學生主體全面而自由的發展具有最為直接、強大的影響力。因此,師范院校必須明確漢語言文學教育人才的培養方向,才能實現未來所任教的學生主體全面而自由發展的終極目標。

  隨著社會轉型發展,各種良莠不齊的思潮對處于成長期學生的浸潤與侵襲,客觀上要求基礎教育學科教師必須具有更高的綜合素質與靈活多變的應對能力,才能擔當起人格處于形成期學生的人生引領者角色。各個學科的教育人才均需以馬克思人的全面自由發展理論為指導,突破學科知識的局限與工具理性的束縛,實現學生精神的全面成長與進步。尤其漢語言文學學科教師,可以充分運用文學的力量實現對學生人格的塑造與感化。

  夏丏尊在《文學的力量》一文中指出,“文學有力量是事實,在幾千年前,我們中國就知道拿文學來做移風易俗、改革社會的工具”。他進一步指出,《黑奴吁天錄》一書使黑奴得到解放,青年人讀《少年維特的煩惱》有因而自殺者,因此必須明確三點:第一,文學的力量從何而來;第二,文學力量的特點;第三,文學對于讀者發生力量需要什么條件。[3]我們逐一展開來說,首先文學的力量來自于“具象”、情緒,魯迅《阿Q正傳》假了名叫阿Q的人,就把中國人膽子小、愛面子、愛虛榮這些人性的劣根性寫盡了。其次文學的力量是感染的力量,教訓的力量是帶有強迫性的,文學的力量是沒有強迫性的。文學是潤物細無聲的感化,這種力量看似綿軟卻極具滲透力,能夠觸碰與震撼人的心靈。最后是文學對讀者發生力量的條件是作者和讀者之間的`共鳴,共鳴于學生而言具有個體差異,若要產生群體性的文學共鳴效應,一位成功的語文教師在文學世界的引領是必不可少的。漢語言文學教育人才必須具備深厚而扎實的文學功底,才能充分運用文學的力量完成對學生主體全面而自由發展的打造。

  二、主體全面發展:基于生命和諧性的母語教育

  語文教育作為母語教育,承擔著美育、德育與智育的人生發展的多重任務,在人的全面發展中起著舉重若輕的作用。人的全面發展的實現形式是和諧發展,身心高度一致的生命和諧性,基于生命教育的語文教育是所有基礎教育階段學科中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最為重要的形式。

  近年,在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浪潮中,關于卓越教師的探討較多聚焦停留于教學技術層面,而忽略了教育的本質在塑造人,忽略了學生全面發展這一基本的教育核心。馬克思指出,人的全面發展指人的才能和能力的全面發展,包括人的審美、思想、道德等精神層面的全面發展,人的全面發展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人的社會化程度。真正的教育改革須從施教者接受師范教育時開始。漢語言文學師范專業作為培養未來語文教育人才的重要專業,起著塑造學生人格、引航人生道路的重要作用。培養全面發展的人,起點在基礎教育階段,只有師范院校培養出全面發展的卓越教育人才,才能最終落實基礎教育階段對培養全面發展學生的終極目標。因此,“主體全面發展”是基礎教育與師范教育的共同要求。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是為“師范”也,中國現代教育先行者陶行知主要從教師知識儲備與道德養成兩方面對學生的引導角色進行定位,而對后者因為要求的模糊性、籠統性往往容易被擱置。語文教育偏重于知識傳授,未能充分發揮其對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的功能。語文教育的整體性被拆分,語詞與常識教學的碎片化所導致的語文教學“去意義化”問題日益嚴重,語文教育的人文情懷與理性思考力驚人地匱失。語文教育缺乏對后者心靈與現實人生的觀照,會導致語文向碎片化的困境淪陷。愛因斯坦認為僅僅靠知識和技能,將無法使人類獲得真正快樂而又有尊嚴的生活,因為生活教育可以使人成為一部有用的機器,但卻無法造就和諧的人格,否則僅有專業知識的學生,不過更像一條受過良好訓練的狗。[4]盧梭也反對教師只傳授知識,而忽視做人的觀點。實現學生主體全面發展的目標任務,必須從知識、人格兩方面都進行著力。傳統學校教育多重視學生專業知識等智力層面素養的形成,對情感、品德以及人文素質等社會化內容關注不夠,不利于教育實現培養有知識、有智慧、懂節制、有完善道德的全面發展的人的功能。因此,語文教育要從常識化教學向內涵式教學發展,解放語文教育,讓語文教育回歸生活世界,重新闡釋教育與生活的關系,這是漢語言文學卓越教育人才在社會轉型期面臨的時代使命。從文化與哲學的高度對學生進行生命精神啟蒙,使他們養成正確的道德觀、高尚的審美觀與豁達的人生觀,成為現代社會知識與人格全面發展的人,一個大寫的人。

  三、主體自由發展:批判精神與自由思想的養成

  古往今來,關于培養學生的批判力與自由精神的論說比比皆是。亞里士多德“吾愛吾師,但吾更愛真理”這一命題蘊涵著深刻的平等意識與民主精神,打破固有的師生支配與被支配、控制與被控制的關系,讓學生從師道威權的強者意識的奴役下解放出來,這應該成為未來“卓越教師”的基本價值標識之一。在基礎教育的眾多學科中,語文教育毫無疑問擔當著塑造學生人格與平等意識的最為重要的作用。對學生顯與隱兩方面的道德滲透,使漢語言文學教育人才對人類靈魂的塑造功能愈益突顯。但學生主體自由發展的要求往往又不可避免地與教育自身的強制性產生沖突。如何協調培養學生批判精神與教育規訓的沖突,讓學生在教育規則內實現主體自由發展,這是每一個漢語言文學卓越教師必須思考的問題。

  教育有非常重要的前提,即教師是塑造自由行動者的人。為人師者須保持心靈的充盈與豐潤,才能讓充盈與豐潤撒播給每一個學生。教師應該用富有生氣的思想震蕩學生的心靈,用機智與幽默喚醒和解放學生的思想。所以非常重要的一點是,讓孩子自由思考才是通向教育目的的出發點。但思想的自由與學校規訓的強制性不可避免發生沖突。康德在《論教育學》一書中指出教師對學生馴服的強制性和兒童自由能力的運用相悖,所以“人們怎樣才能把服從于法則的強制和運用自由的能力結合起來。因為強制是必需的。我怎么才能用強制培養出自由來呢”。盡管康德并未言明問題的出路,但他卻謹慎地提醒,“教育必須帶有強制性,但絕對不能是奴役性的”。[5]盧梭尖銳指出,傳統教育很可能得到的是“既是奴隸又是暴君的兒童”、“充滿學問但缺乏理性、身心都脆弱的兒童”。[6]如前所述,長期以來語文教育的碎片化教學扼殺學生的獨立意識與質疑精神,教學無法喚醒與解放人的心靈,教育工具化趨向的強化正是對學生主體自由發展精神的限制。一個不容忽略的現象是,教育推崇理性與科學的力量,與日常生活、人的自由世界已漸行漸遠。教育陷入極端功利主義話語危機,拯救與解放人的心靈,恰恰是當前卓越教育人才需要面對的嚴峻現實。牛利華指出,現代人的異化狀態已被確證為一種事實,在教育中體現為:人被教育所馴服,被迫直至甘愿墮落為手段,喪失了其內在的價值與尊嚴,缺失了自由和創造的維度;在現實生活中,功利化的教育追求置換了教育“培養人”的精神內核。[7]讓學生學會“獨立思考”本應是教育的題中應有之義,但要實現起來卻是舉步為艱的。我們須切記,教育不是讓人匍匐于教育威權之下,變成一個奴顏婢膝的被施教者,讓人思想空洞與機械化,這樣培養出來的人盡管富有知識,但卻是一臺內心殘缺的知識機器。語文教育應該通過種種文學或文化現象的探討,允許學生發出思辨、質疑的聲音,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批判精神與自由思想。

  四、結語

  綜上所述,漢語言文學專業培養卓越教育人才,須將馬克思人的全面自由發展的理念貫徹到教育實踐中,實現學生主體全面而自由的發展目標。培養卓越教育人才不唯功利性,以高遠的教育目光放眼未來,造就一大批精專而又基礎扎實、思想解放自由的教育人才群體。在卓越教師的培養探索中,我們還必須打破一種固有的思維與成見,即認為“卓越教師”就是教師群體中處于金字塔頂端的教師,僅是少數者的榮耀與專屬。卓越教師培養,應追求教師行業整體的卓越化,招募與集聚優秀的教育人才到教師隊伍中來,并以此產生附帶效應,使教師群體普泛性地追求卓越,從而形成整個教師人才隊伍向高素質、高層次的漸進與蛻化。

  【參考文獻】

  [1] 王新宏.馬克思主義人的全面自由發展理論對大學生職業發展選擇的啟示 [J].高教探索,20xx(2).

  [2] 王友洛.人的全面發展與社會主義社會:多重視域的研究[M].北京:科學文獻出版社,20xx.55.

  [3] 夏丏尊.夏丏尊談教育[M].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20xx.106.

  [4] 謝延龍.西方教師教育思想--從蘇格拉底到杜威[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xx.156.

  [5] [德]伊曼努爾﹒康德著,趙鵬,何光武譯.論教育學[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xx.29.

  [6] [法]盧梭著,李平漚譯.愛彌兒[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6.31.

  [7] 牛利華.回歸生活世界的教育學省察--兼論教育與生活的關系樣態[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xx.17.

漢語言文學論文 11

  畢業論文的寫作是電大遠程開放教育教學實踐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是為了能系統的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考察其運用本專業的專業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對其綜合能力的一項評定。但是由于電大教育本身的特殊性,使其在寫作質量上出現良莠不齊,整體水平趨于形式的情況,令人堪憂。現以漢語言文學專業為例解析其論文中出現的問題。

  一、現今電大漢語言文學畢業論文寫作中存在的問題

  (一)論文選題針對性差

  選題是畢業論文中最關鍵的一環,它直接決定了后面的開題與寫作,甚至于影響整篇論文質量的好與壞。論文選題針對性差是因為很多學生都沒有做好充足的資料收集與整理,對于所要去闡述的選題都是觀其形不通其義,隨便抄襲照搬,沒有自己的獨立見解,也沒有其創新意識,只是流于形式。選題的針對性差也由于學生對其本身專業的理解程度不夠深,立意比較浮夸,不能著眼于現實,這就導致其文章空洞,詞語不通,自身難以駕馭。論文的選題一定要從本專業的專業知識入手,這樣才能使其觀點明確有針對性。

  (二)思想上不夠重視

  電大學員都是社會人士,本身都有其各自的工作,并不是簡單的在校學生,所以其對于畢業論文寫作是不夠重視的。在思想上存在著敷衍,在態度上是無所謂,這就使其論文變成了一種形式,就相當于平時的作業一般,變得無關緊要。思想的不重視,行動上就不會去認真的完成,于是畢業論文就流于形式了。

  (三)論文格式不規范

  普遍學生會認為我已經修滿學分,畢業不過就是個時間問題,論文只不過就是個過程,于是也不去認真的了解論文的格式與要求,只是憑著想當然的去寫作,這樣的結果就是論文肯定是不合格的。由于電大教學本身的特殊性,并沒有對其論文寫作開設專門的課程輔導,也由于學生多教師少等原因,在學校方面就存在著不足與缺憾,很多學生專科并不是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對論文的寫作也沒有針對性的.學習,寫作知識的匱乏,讓其對論文的選題、格式都處于陌生的茫然狀態,不知該從何入手。

  (四)寫作周期短

  電大與普通在校大學生在本質上是有區別的,普通在校大學生從大一開始就可以有針對性的去搜集整理關于畢業論文的素材與資料,且在大四時可以有充分的時間去規劃寫作畢業論文,而電大的學員基本都為已參加工作的社會人士,在時間上就存在著明顯的差異。本身電大課程的學習都是在工作之余抽空來完成的,到畢業時寫論文的時間又比較短,一般也就是3個月左右,在這有限的時間里還要完成高質量的畢業論文,無疑是對電大學員的一項重大考驗。

  二、針對電大漢語言文學畢業論文寫作存在問題的改進措施

  (一)提高對畢業論文的重視性

  重視的提高,效率才能提上去,質量也才能保證。在學校方面,要加強對指導教師、任課教師以及學員對畢業論文寫作的重要性認識。比如學校可以設置一門畢業論文指導課程,可以根據實際時間的需求,把不同專業的學生集中起來一起授課,給予學生系統的講解,使其明白畢業論文寫作是為了什么,怎么去寫才是正確的。教師要在思想上引導學員提高重視,對畢業論文有個總體的把握,在前期就做好準備工作,方便學員在后期的寫作。同時提高學員對專業知識的理解與運用,端正態度,對論文寫作有個前瞻性。在學業期間的不斷積累與沉淀,為論文寫作打下穩定的基礎。

  (二)強化教學過程管理,重視教學的實踐性

  畢業論文是對學員在校學習期間所學專業的課程知識的總結與升華,是對自我的一種肯定。畢業論文寫作的指導老師一般都是其任課教師,任課教師在指導學生論文寫作時應注重與教學相結合,正確引導學生把理論與實踐相融合,不拘泥于形式卻又不脫離現實,真正的把所學專業知識運用進去。電大的主要教學模式就是遠程教育,與學員面對面授課機會很少,那么就要掌握好教學規劃,有意識的在教學過程中貫穿畢業論文的要點,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掌握寫作技巧與選題方式,不至于到最后需要寫時變得慌張無分寸。

  (三)畢業論文進行合理的集中管理

  畢業論文的集中性管理與之前所提到的專設一門課程的指導是有區別的,現在提出的集中管理是指學員完成相對的學業課時后進行統一的畢業論文撰寫。集中就是為了杜絕分散時寫作中會出現的一些問題,比如大量的抄襲等。漢語言文學是語言類的專業,本身對于語言方面就有比較特殊的要求,無論是文體還是內容,都要有針對的去體現,這在平時的練習中就可以積累,從小論文的單一到大論文的系統。任課教師在指導其論文時要注意把握“三關”,內容如下:1.“抄襲關”,在初稿中尤為常見;2.“修改關”,在初稿到定稿的過程中修改很重要;3.“溝通關”,論文的寫作離不開教師與學生的溝通,意見一致才能文筆流暢。

  三、結語

  綜上所述,電大畢業論文寫作是為了證明學員所學專業知識與實際技能是否相結合,也是為了培養具有合作性、研究性、實踐性和創新性的社會人才。雖然畢業論文寫作中還存在著其他問題,但是我相信我們的教育會改進的越來越好的。

漢語言文學論文 12

  【內容摘要】 陸游是我國文壇上偉大的愛國作家,他的詩詞內容豐富,氣勢恢弘,感情熾熱,洋溢著強烈的愛國主義激情。愛國主義是其作品的主旋律,其表現有反抗外侵,抒發壯志未酬,揭露當局及關懷祖國人民之多。陸游愛國主義思想的形成是由他所處的時代、家庭、社會環境,及其自身的高貴品格決定的。本文就從以下這些方面來探討陸游的愛國主義詩詞。

  【關鍵詞】 詩詞 愛國主義 淵源 具體表現

  一、追溯陸游愛國情懷的淵源

  處于南宋的文學家有很多,但為什么獨有陸游的愛國情懷是如此的熾熱呢?這不由得讓我想去追溯其中的根源。

  (一)家庭文化

  陸游愛國主義思想的產生,與他有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有著直接的關系。陸游的父親陸宰,是個有愛國思想的知識分子,為朝廷出力不少。他以國愁為念,常與主戰派的士大夫在家談論國事,這樣使陸游從小就對愛國志士憂國憂民的言行,為國獻身的精神,對敵、對叛臣疾惡如仇的鮮明態度耳濡目染,對愛國英雄充滿了崇敬之情,從小就立下了“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的誓愿。 陸游老師對他的諄諄教導及言傳身教亦是一個重要方面。陸游的老師大多是剛正不阿的愛國志士,其中曾幾對他的影響最大。曾幾是一位憂國憂民的愛國思想分子,寫有不少抗金詩篇。他在《跋曾文清公奏議稿》中贈陸游說“問我居家誰暖眼,為言憂國只寒心”。陸游亦以曾幾為榜樣,并向老師保證“名節倘全則是不辱門下”。 在這種熏陶之下,陸游把讀書和救國的事業聯系在一起,終成一名“中興之冠”的大詩人。

  (二)社會現實

  北宋末年,女真貴族所建立的金政權逐漸強大,占領了北宋王朝統治的北方廣大地區。宋朝只得偏安一隅。南宋初期,金統治者繼續揮兵南下,國家嚴重分裂,百姓過著流亡生活。廣大人民從反抗民族壓迫,維護國家統一的愛國主義精神出發,堅決要求抗金;地主階級中的有識之士也發出了強裂的愛國呼聲。而以宋高宗、秦檜為首的投降派,卻只希望通過對女真貴族的屈膝求和來換取東南半壁的茍且偷安。這樣,和戰之爭開始了,愛國主義風格成為了許多進步作家追求的共同傾向。偉大的文人總是能自覺把握住時代的脈搏,并和著時代的脈搏而跳動。其作品總是能自覺地反映時代的主題,表達人民的愿望和要求。正是這民族矛盾異常尖銳的戰斗年代和為收復國土而英勇戰斗的人民,造就了陸游這樣一位民族戰士和愛國者。

  (三)個人遭遇

  陸游29歲參加進士考試,因名列秦檜的孫子之前而受到秦檜的忌恨,復試時被黜落,直到秦檜死后才得入仕。他在后來的仕途中又兩度因為力主抗金而被罷黜。正是因為這種崎嶇的人生遭遇,更加激發了他的愛國之情。陸游的愛國情懷終生不渝,他一生中時刻盼望著有殺敵報國、收復中原的機會。直到臨終前仍在絕筆詩《示兒》中諄諄囑咐兒孫: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即使是在收復中原已毫無希望時,他仍然堅持夙志,大聲疾呼抗敵復國,真不愧是南宋愛國詩人最杰出的代表。 此外,陸游的個人修養是很嚴格的。強烈的是非觀,對人民疾苦的關心,以愛國先驅為自己的楷模,在個人生活上的嚴格要求,以及從前輩詩人的篇章中汲取的滋養,都是陸游具有始終如一的愛國主義思想的基本保證。

  二、陸游愛國情懷在詩詞內容上的具體表現

  陸游的愛國主義作品不僅數量多,而且內涵豐富,具體表現為:

  (一)抒發報國無門壯志未酬的憤慨

  由于詩人反對投降,要求抗戰,使他一再遭到投降派的排擠打擊。這樣他的報國理想長期遭到冷酷現實的扼殺,因此他的詩歌在回蕩著昂揚斗志的同時又充滿了壯志未酬的悲憤。帶有沉郁,蒼涼的色彩。如:《謝池春》中“壯歲從戎,朱顏青鬢,曾是氣吞殘虜。陣云高狼烽夜舉,笑儒冠自來多誤。功名夢斷,卻泛扁舟吳楚。漫悲歌傷懷吊古。煙波無際,望秦關何處。嘆流年又成度。”這首詩是作者罷官歸山后所作。詞中寫自己蹉跎佛意,憶昔撫今,反映了理想與現實的矛盾。上闋回憶壯年時參與軍機的往事。下闋寫回鄉山居的閑散生活,悵恨“功名夢斷”嘆息“流年”虛度,充分表現出詩人自傷朱顏已衰,歲月蹉跎,有殺敵之心,卻無報國之路;有抗金之志,卻無用武之地。詞中將當年軍中的戰斗生活和目前鄉居的處境和心情作了對比。強烈地反映了詩人當時既傷感又悲憤的復雜心情。

  (二)對當局和投降派的揭露與抨擊

  作為一個有強烈責任感的愛國志士和詩人,陸游對造成山河破碎,人民流離失所,簽定喪權辱國條約,茍延殘喘的統治當局和賣國投降派產生了強烈的憎恨和憤懣。 詞《桃園憶故人》(題華山圖)的“云外華山千仞,依舊無人問”揭露了南宋王朝不愿收復失地的賣國行徑;《清商怨》(江頭日暮痛飲)揭露了統治階級刻薄寡思、卑鄙地打擊堅持抗金的愛國戰士們的罪行。在《醉歌》中,他揭露了“戰馬死槽櫪,公卿守和約”的投降政策,因而造成了“窮邊指淮肥,異域視京洛”的危險局面。他的《關山月》更是反對和議、批判茍安的名作:和戎詔下十五年,將軍不戰空臨邊。朱門沉沉按歌舞,廄馬肥死弓斷弦。戍樓刁斗催落月,三十從軍今白發。笛里誰知壯士心?沙頭空照征人骨。中原干戈古亦聞,豈有逆胡傳子孫!遺民忍死望恢復,幾處今宵垂淚痕。這首詩陸游以樂府舊題寫時事,作于罷官閑居成都時。詩中痛斥了南宋朝廷文恬武嬉、不恤國難的態度,同時也表現了愛國將士報國無門的苦悶以及中原百姓切望恢復的愿望,體現了詩人憂國憂民、渴望統一的愛國情懷。全詩十二句,每四句一轉韻,表達一層意思,分別寫將軍權貴、戍邊戰士和中原百姓。可以說,這是當時南宋社會的一個縮影。詩人還選取了一些典型事物,如朱門、廄馬、斷弓、白發、征人骨、遺民淚等,表現了詩人鮮明的愛憎之情。詩人以悲憤的.筆觸譴責紹興和議,譴責南宋貴族的荒淫誤國陸游對于這些誤國的權奸滿懷憤恨。

  (三) 表現反抗外侵、統一祖國、創功立業的壯志雄心

  陸游生活的年代是一個內憂外患的年代,外族的入侵、本族統治者的無能,使少年時代的陸游就飽嘗兵荒馬亂之苦。成年后的陸游亦仕途坎坷,但他信念堅定,要做一名堅持抗戰、反抗妥協投降的愛國志士。于是他“挺身而出,站在民族的立場,不屈不撓地斥責侵略者的罪行,揭穿賣國者的面目,并呼吁人民奮起抗爭”。他早年就立志“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在《夜讀兵書》中陸游也寫道“平生萬里心,執戈王前驅。戰死士所有,恥復守妻孥”,表達了抗敵報國的決心;中年亦“報國計安心,滅胡心未休”(《枕上》);到了老年仍在詩中發出了奮激鏗鏘的聲音“一聞戰鼓意氣生,猶能為國平燕趙”。 的確,陸游的愛國之情是很強烈的,他以社稷為重,時時關心國家大事,希望能富國強兵,同時也希望自己的才能有所施展,可以創功立業,為受欺的祖國,受苦的百姓盡自己的綿薄之力。

  (四)表達對祖國、對人民的熱愛和關懷

  熱愛祖國和熱愛人民是統一的。陸游的愛國主義很大一方面就表現在對人民的關懷和同情上。他寫了許多反映人民生活的詩歌,例如他在公元1195年寫的《農家嘆》一詩,就是通過農民悲慘遭遇,勾勒了一幅階級壓迫圖:“有山皆種麥,有水皆種梗。牛領瘡見骨,叱叱猶夜耕。竭力事本業,所愿樂太平。門前誰剝豚?縣吏征租聲。一身入縣庭,日夜窮笞榜。人孰不憚死?自計無由生。還家欲具說,恐傷父母情。老人倘得食,妻子鴻毛輕。”詩人以簡潔的筆觸概括了農民處處種莊稼,辛勤耕田地的情景。詩人通過對人民生活現狀的描繪,深刻的揭示了官府苛取,豪紳兼并掠奪的情狀。形象地描繪了老百姓處于朝廷、官吏和豪紳互相勾結,層層壓榨的悲慘境地。詩人對勞動人民的疾苦寄予無限的同情,同時也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剝削階級的殘酷剝削,掠奪勞動人民的暴行。

  三、陸游愛國詩詞的藝術特色

  陸游的詩詞在內容上呈現出豐富多樣,在藝術特色上,也呈現多樣化,現結合他的詩詞就此作些淺顯的探討:

  (一)意境雄闊,氣象渾成

  雄闊浩壯是說詩境的特點,氣象渾成才是立足點。這一點主要體現在陸游的絕句上。陸游絕句有攀唐人高峰,模仿相同意境的跡象。此過程中,體現出雄渾的氣象,厚實有力,表現而不張揚。作者社會生活豐富,作品內容充實,充滿了對自然和人類社會的深切體驗與關注。語言上表現出精煉、清新流暢和含蓄的特點,并用以概括深刻的思想感情,厚重的感受,形象鮮明,內蘊深沉,呈現出與唐人極為相似的情況。他在憑吊前代歷史,詩人結合歷史(時間)、地理(空間)、聯系自己的社會生活環境,用激宕的情感、敏捷的才思,娓娓抒發,又慷慨激昂。

  (二)激情滿懷,格調高昂

  在陸游的優秀作品中,是充滿激情的。激情是指詩人本身具有的情愫和作品中表達出來的深情厚意。中國傳統詩歌尤其要求作者情感豐富。作品是作家認識的升華,對自然界和社會的概括和提煉。作者的人生觀、世界觀、生活積累、感情因素會直接在作品中得以反應。陸游為人赤膽忠心,為文當然氣格高昂了。

  (三)善于記夢、以夢述懷

  由于詩人破敵衛國的宏愿在現實中難以實現,所以他常常通過夢境或醉酒的幻化境界來寄托他的報國理想。如《樓上醉書》中詩句:“三更撫枕忽大叫,夢中奪得松亭關。中原機會嗟屢失,明月茵席留余起潸。”由于南宋統治集團的茍且偷安,致使他不能施展宏愿,所以他深沉地感嘆年華虛度。“松亭關”只有在“夢中奪得”真令人悲嘆不已!怪不得要“茵席留余潸”了。這一悲嘆之句反映了作者收復河山的壯志雖屢遭挫折,但他的愛國雄心始終不泯。詩人常常采用浪漫主義的創作手法,想象自己出師北伐時征討金兵,窮追猛打的壯舉和敵人。

  (三)善于記夢、以夢述懷

  由于詩人破敵衛國的宏愿在現實中難以實現,所以他常常通過夢境或醉酒的幻化境界來寄托他的報國理想。如《樓上醉書》中詩句:“三更撫枕忽大叫,夢中奪得松亭關。中原機會嗟屢失,明月茵席留余起潸。”由于南宋統治集團的茍且偷安,致使他不能施展宏愿,所以他深沉地感嘆年華虛度。“松亭關”只有在“夢中奪得”真令人悲嘆不已!怪不得要“茵席留余潸”了。這一悲嘆之句反映了作者收復河山的壯志雖屢遭挫折,但他的愛國雄心始終不泯。詩人常常采用浪漫主義的創作手法,想象自己出師北伐時征討金兵,窮追猛打的壯舉和敵人詞的開篇,便推出了一組凄清的鏡頭,冷清的驛站旁,自開自落一“外”字,一“邊”字,讓我們不難體會到詩人縱有滿腹才華,卻無人賞識的落寞。接下來,鏡頭更近,蒼茫的黃昏籠著濃濃的愁緒,凄風苦雨交相侵襲。大有不推殘至死絕不罷手之勢。一“更”字,不僅寫出了嫉妒者的歹毒、兇狼和仇視之深。同時也反襯了詩人“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堅貞。這樣詩人通過描寫梅花的困難處境,揭示了“木秀于林,風必吹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眾,人必非之”的黑暗現實。從而暗示了自已政治上遭受的強大壓力和沉重打擊。詞的下片,進一步詠物明志。“無意”“苦爭”不正是詩人“位卑未敢忘憂國”的感情的自然流露么,這不也正象這梅花雖先百花而放,卻不為爭早斗寵嗎?“一任”寫出了梅的孤傲脫俗,堅貞自韌,“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是說即使凋落成為泥土。碾碎化作塵埃,心中的那縷馨香不改變。這就把作者的思想感情推向了高潮,強烈地表達了詩人不肯與世俗同流合污,“雖九死猶未悔”的自尊,自愛與自律。縱觀全詞,詩人以物喻人,托物言志,巧借飽受摧殘,花粉猶香的梅花,比喻自己雖終生坎坷,絕不媚俗的忠貞,這也正象他在一首詠梅詩中所寫的“過時自合飄零去,恥向東君更氣憐”。陸游以他飽滿的愛國熱情,譜寫一曲曲愛國主義詩篇,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人,真可謂丹心可鑒。 時代的特點,社會家庭的影響,加上多歧的人生遭遇,使得陸游詩詞中充滿了戰斗激情和愛國主義精神;豐富的人生閱歷和非凡的才華,使得陸游的愛國主義詩篇內容豐富而又具有積極的現實主義意義。金無赤金,人無完人。陸游作為一個多產作家作品數量之多令人嘆服,他對中國整個文壇所做的貢獻也令人贊嘆。然而在質量上出現的內容貧乏、用意重復、詞句雷同等不足之處也不容忽視。而且陸游出生于封建官僚家庭,難免存在時代和階級的局限。但這些并不影響后人對他作為一代偉大愛國作家的評價。

  陸游至死不變的愛國之情,不僅在同時代詩人中無人能與之相比,即使在中國文學史上也是很少見的。他的愛國主義詩詞在我國的詩歌園地里豎起了一面光輝燦爛的愛國主義的旗幟,給后世留下了許多文學上的瑰寶。

  參考資料:

  《中國古代文學史》(中),湖南文藝出版社

  《陸游詩選》,人民文學出版社

  《全宋詞鑒賞辭典》(十七),中國婦女出版社

  《陸游詩集導讀》,嚴修巴蜀書社19XX年版

漢語言文學論文 13

  摘要::翻轉課堂模式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它打破了我國傳統教學中以教師為主導的模式。隨著教育的大力改革,翻轉課堂模式已經在各大高校的課堂上得到廣泛應用,并且效果顯著。以高校普通話教學為落腳點,剖析翻轉課堂模式的特點,進一步討論課堂模式教學的必要性,最后,重點探討在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普通話教學中如何有效地利用翻轉課堂模式展開教學。

  關鍵詞::高校;普通話教學;翻轉課堂模式:應用

  20xx年,在美國的教育中興起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被稱作翻轉課堂模式,翻轉課堂的興起,迅速得到各國教育界的關注,逐步發展成各國教育改革的新方向。我國也深受翻轉課堂模式理論的影響,特別是在高校普通話教學中,如何合理運用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從而打破傳統教學模式的禁錮,是本文探討的重點。

  1翻轉課堂模式的特點

  翻轉課堂模式,在西方又被稱為顛倒課堂。傳統的教學結構是,教師白天在課堂上傳授新知識,晚上學生在家里完成作業,對知識進行消化與鞏固[1]。翻轉課堂模式是白天學生在課堂上做作業,鞏固所學知識,回家后再自主學習新知識。翻轉教學模式,改變了教學結構,同時還改變了教師與學生的角色、主體以及任務[2]。以下從四個方面簡要分析翻轉課堂模式的特點。

  1.1教學結構方面

  教學結構的特點主要表現在,將之前的教學模式進行了完全翻轉。白天,組織學生在教室集中起來進行自主學習,比如完成作業、復習已學知識等,教師再針對學生提出的知識難點進行講解與分析,從而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與掌握。晚上,學生借助網絡,通過觀看教學視頻的方式進行獨立學習。

  1.2教師角色方面

  教師角色的特點主要是由之前的主導轉變成了指導者與督促者,在指導與督促的過程中,進一步觀察學生的情況,再根據其個體的差異性,對課堂教學進行有效的調整,從而幫助每一位學生更好地自主學習。

  1.3學生角色方面

  學生角色的特點主要是由原先的接收者,變成了學習中真正的主體。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進度來有效調整學習的場所、時間、學習量以及內容。學習的過程其實并不是獨立完成的過程,而是在利用學習工具的基礎上,與同學或者教師交流、幫助與討論相互協作學習的過程。這種學習模式不僅增強了團隊意識,也對所學知識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與鞏固。

  1.4課堂時間方面

  翻轉課堂的特點是教師在課堂上的授課時間減少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相應增多,使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學習的機會與時間也開始增多。

  2漢語言文學專業普通話教學中翻轉課堂模式應用的必要性

  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對普通話的掌握程度要求較高,隨著教育的'不斷改革,對于普通話的教學也提出了新要求,教師應該積極地使用與引進網絡技術、多媒體等現代化的手段,構建出適合學生自主以及個性化學習的教學模式,即在充分采用多媒體技術的基礎上,使得教學方式更加靈活多樣,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以及學生們的協作學習能力[3]。許多教師也在朝著新要求的方向努力,但是理論與實踐中仍然存在較大的差距,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的自身原因。由于生源差異,有些學生來自偏遠山區,他們的方言較重,平時普通話練習也較少,普通話基礎差導致了他們對普通話的學習沒有多大興趣,上課的積極性與參與性也不強。另一方面,是教師方面的原因。部分高校普通話教師為了盡快完成教學任務,在教學過程中對課程的控制往往非常緊張,主要以講解知識為主,完全忽略了與學生的互動,所以聽不到學生的想法與觀點,沒有充分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得學生非常被動,沒有參與感。如何使目前枯燥的課堂氛圍以及內容得以改善,從而調動學生的參與性與積極性,使得教學效率有所提升,是目前漢語言文學專業普通話課程教師面臨的首要任務與挑戰。

  3漢語言文學專業普通話教學中翻轉課堂模式的有效應用

  為了確保翻轉課堂模式在漢語言文學專業普通話教學中充分發揮其作用,在教學設計方面,教師應把學生的實際情況與課堂教學相結合。筆者把普通話教學分為三個階段來探討翻轉課堂模式的有效運用,具體如下:

  3.1信息傳遞階段

  信息傳遞階段即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自主學習的階段。就普通話教學來說,教師應該嚴格按照教學大綱與人才培養方案的要求來制作教學視頻,并且要注意以下幾點:3.1.1教學視頻應做到短小精悍,作品的選擇應貼近生活教學視頻在課堂中的使用被稱作微課,即微型課堂,是把簡短的教學視頻作為載體,教師再針對一個知識點或者教學環節來設計的一種情景教學,其中知識點可以是重點、難點與考點。教學環節一般是學習的主體、任務以及活動等。微課相比傳統的課件與教材自帶的光盤[4],內容更加豐富,并且短小精悍,深受學生的歡迎。以往普通話教學中教師選擇的視頻存在著數量多、內容長的缺點,導致學生剛開始觀看時很有興趣,但時間長了就會失去學習的興趣。由于學生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只有8分鐘左右,因此,教師在設計教學視頻時,時長最好也控制在8分鐘之內。除此之外,對于普通話的學習,培養語感相當重要,現在很多普通話教材都是選取優秀作品,這固然有很好的語言示范作用,但也存在一定的弊端,那就是這些作品與學生的現實生活之間有一定的距離,因此,應該更多地選擇一些時下關注度很高,并且與學生學習生活相關的話題來作為教材內容。所以,教師在選擇教學視頻的素材時,在教材的基礎上,可以適當地搜集相關的直接交流的普通話語境素材,讓學生通過觀看與日常生活相關的教學材料來培養自己的語感,進一步鍛煉語言的發音準確度,這樣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1.2教學視頻要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在觀看教學視頻時,注意力往往容易被視頻中的背景所分散,因此,教師在設計視頻時,要注意視頻的背景不要過于花哨[5],可以隱去視頻,采用畫外音的方式,在學習過程中主要以語言、音調為主。3.1.3教學視頻的定位要準確,并且難易適中并不是所有的學生都存在著較強的自主學生能力,部分學生存在著知識基礎與自學能力比較弱的問題,教師在教學中應該考慮到這方面的因素。視頻教學內容的定位要以教學大綱為標準,難易也要適中,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來設計練習題的難度與數量。知識點的難易程度最好循序漸進,教師在講解難題時,也要重新對知識結構進行梳理,使學生時刻跟上教學進度。

  3.2課堂互動階段

  高校大學生的重點學習任務是對專業知識的學習以及技術能力的培養[6]。對于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來說,普通話課程的學習時間非常有限,教師無法在課堂上對學生提出的問題一一進行解答,因此,教師應該針對學生在信息傳遞階段反饋的難點和重點進行歸納與總結,再把其中有代表性的問題甄選出來,在課堂上進行分組討論、辯論等[7]。課堂互動階段可以有效地使學生把學習過的知識點進行消化。在此階段教師應該注意以下幾點:3.2.1注重學生的差異性在課堂的互動階段,教師應該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高校學生大都來自不同地區,普通話水平參差不齊,尤其是來自方言區的學生,普通話對他們來說非常困難,因此,教師在設計課堂的討論內容時,不可以整齊劃一,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差異性,根據不同的課程目標與人才培養目標來設計課堂互動的內容。3.2.2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在互動討論中,要讓學生自己去選擇感興趣的題目進行探究與獨立解決,即時刻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大多數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對普通話課程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因此缺乏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課堂互動能很好地彌補這一不足。學生對某一部分知識比較感興趣,教師應該鼓勵他們去嘗試學習;學生在選擇了自己感興趣的題目以后,教師給予指導,引導學生小組合作學習,在這個過程中完成知識點的消化與知識體系的鞏固。3.2.3靈活運用分組討論的形式在分組探討時,教師不必拘泥于傳統的教學模式,可以完全開放課堂;學生不必坐在固定的座位上,而是每一組的學生坐在一起圍成圈,根據本組的題目各抒己見,一起討論研究,在每個小組成員的協助下完成教師制定的學習任務。除此之外,教師還應該加上成果展示的環節,即在課堂上讓學生以個人或者小組的名義對思考與探討的結果進行展示。展示的形式可以多樣化,比如演講、角色扮演、小組辯論以及小型比賽等。展示結束后,教師再對每一組的探究成果進行總結與評價,肯定成績并及時糾正一些錯誤的問題,以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認識與理解,這樣,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會形成一個相對完整的知識體系。

  3.3評價反饋階段

  翻轉課堂模式下的評價與反饋,要以新課程改革為前提,對傳統教學中的評價反饋機制進行改革與完善,在考慮學生個體差異性的基礎上,鼓勵學生呈現多樣化。只有合理的評價,才會激發學生更有效地學習。具體主要表現在考核標準的完善以及考評人員的多樣化兩方面。就目前而言,多數高校普通話教學的考核與評價仍然只是一個簡單測試,并未深入考察學生的普通話基礎認知。把翻轉課堂運用在教學中,也應該靈活運用在評價反饋上。對學生的評價要充分重視學生的個別差異的性質,評價的結果要結合學生在信息傳遞階段與課堂互動階段的表現。比如,學生在觀看了教學視頻之后能指出某些詞語發音的重要性,自己的不足之處在哪里,并能在同學與同學之間、小組與小組之間互相糾正和幫助。評價模式不再是教師的單一評價模式,而是由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和學生互評組成的多元評價模式。

  4結語

  信息時代的到來,為漢語言文學專業普通話教學的改革帶來了機遇,也帶來了挑戰。普通話教師充分合理地利用互聯網的優勢進行備課與上課,在一定程度上會大大促進學生的普通話交際能力;同時,翻轉課堂模式也可以利用互聯網上的學習資源,使學生得到個性化的發展與教育。盡管翻轉課堂模式目前還不能完全替代傳統的教學模式,但它極有可能是普通話教學未來的發展方向。

  參考文獻:

  [1]何朝陽,歐玉芳,曹祁.美國大學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啟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xx(2):148—149.

  [2]譚群瑛.翻轉教學模式在普通話教學中的運用研究[J].賀州學院學報,20xx,31(2):128—129.

  [3]張金磊,王穎,張寶輝.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xx(8).

  [4]仇慧.基于翻轉課堂模式下的大學英語教學的研究[D].大慶:東北石油大學,20xx.

  [5]羅敏捷.翻轉課堂模式在高職院校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xx.

  [6]陳李艾倫.高職公共英語翻轉課堂模式的教學設計探析[J].武漢交通職業學院學報,20xx(1).

  [7]朱紅.構建“翻轉教學模式”下的高效課堂[J].新課程研究,20xx(1).

漢語言文學論文 14

  漢語言文學專業應用性改造的理論依據。

  對一個傳統專業進行改造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并不是增減幾門課程就可以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專業改造牽涉到觀念的轉變、教法的改良、課程的改設、實踐體系的建構、教師角色的改變和能力的提升等。筆者認為首先必須改變傳統觀念,在教育理論指導下實現自覺,否則只能是小打小鬧的局部改良而已。

  馬克思實踐觀為應用性改造提供了本體論基礎;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凡是把理論導致神秘主義方面去的神秘東西, 都能在人的實踐中以及對這個實踐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決。學生需要通過實踐,不斷積累個人經驗,擴大自己的認知范圍,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在全部教學活動過程中,學生以內在體驗的方式參與教學過程,在過程中理解自己,理解人生,理解社會,使人的精神世界受到啟迪,人的生活方式得到建構,有效地促進人的發展,從而實現人的價值。馬克思指出,人的勞動實踐使“生產者也改變著,煉出新的品質,通過生產而發展和改造著自身,造成新的力量和新的觀念,造成新的交往方式,新的需要和新的語言”。

  新知識觀為教學實踐活動提供了認識論基礎;傳統的學科理論學習的指導思想是學科知識論,其隱含的假設是:所有的知識都是有用的;職業能力即知識的運用,所以知識的傳授要先行,知識要有系統性、完整性,實踐課是理論課的演繹和附庸。人才培養方案一般按文化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含實習)分別安排在前期、中期和后期講授。在學習過程中,先學枯燥、抽象的理論,然后開展具體的實踐,對實踐的理論思考在前,作為思考對象的實踐在后,這脫離了職業活動的過程。

  杜威強調“知行統一”和“行”的重要性,認為“如果實驗科學的進步有所表明,那就是除非作為‘做’的產物,否則就沒有所謂真正的知識和有效的理解”。即通俗的理解:“做中學”,使我們找到了理論與實踐結合的基本取向。

  英國科學家、思想家波蘭尼提出,人的知識有兩種類型:顯性知識和緘默知識。顯性知識是指那些通常意義上可以運用語言、文字或符號來表達的知識,而緘默知識則是指那些平時為我們所意識不到、但卻深刻影響我們行為的知識。與顯性知識相比,緘默知識不能通過語言、文字或符號進行邏輯說明,往往只可意會而不能言傳,不能以正規的形式傳遞,它是一種連知識的擁有者和使用者也不能清晰地表達的知識,通過身體的感官或理性的`直覺而獲得,因而也不能加以批判性反思,具有明顯的情景性和個體性。它的獲得主要不是靠讀書或聽課,而是需要親身參與體驗。這一新的知識觀為教學實踐活動提供了認識論基礎,促使我們重新評價專業實踐教學的價值。沒有個體緘默知識的參與,沒有實踐,學生難以真正掌握理論知識,理解其真諦。

  在先進理念指導下的專業應用性改造。

  一個專業的改造不能僅僅是修修補補,如果這個專業還有存在的價值和必要,那就應該根據社會對該專業的需求,在先進理念的指導下進行重新定位,在新定位的指導下對人才培養方案以及教育教學的各個要素作全面的調整。

  結合專業、學校、社會三方,明確專業定位,重造人才培養方案;根據社會需求重新進行應用性中文專業的定位,在專業定位的基礎上重造人才培養方案,是應用性中文專業改造的首要任務。在原來專業學習的基礎上,拓展專業方向,尋求專業教學與市場需求的契合點,是中文專業實現應用性的基本導向,更是其在競爭中謀生存、求發展,適應社會需要的途徑。

  中文專業的應用性定位應該在處于學科理論與職業技能之間的專業修養層次。在遵循專業教學規律的基礎上,科學建構課程體系:圍繞核心能力培養設置類型課程,并使各類型課程科學組合。形成“基礎+ 方向應用模塊、非獨立實踐環節課程+ 獨立實踐課程”的新課程體系。即保留基本的專業基礎課程體系,但適當壓縮學時,增加應用性的方向課程;強化實踐教學,除了在一些課程內安排實踐教學環節,還設置相對集中的培養能力的獨立實踐課程。

  除基礎課外,專業課程體系相應調整為三大類課程:專業基礎課、專業方向課、專業選修課。由于各自定位的差異,實踐教學也有不同的設置:不包含實踐環節的課程、包含實踐環節的課程、獨立實踐環節課程。這樣既能滿足社會的需要,又能使學生具備堅實的理論基礎,掌握相應的職業技能,實現人才的多元化培養。“現在有一種傾向,一講‘寬口徑’,就似乎本科可以不要專業了,學生什么課都選,沒有一點專業歸宿,恐怕也有問題。弄不好就是‘萬金油’,就更是浮躁了。口徑過寬,基礎就不可能厚。”溫儒敏的這段話當然也值得我們深思。

  培養雙師型人才,打造適應專業改革的師資隊伍;教師是保證教學質量的關鍵,也是專業改革的關鍵。要能夠按照新形勢下的課程設置來開課,對于教師無疑是一大挑戰。從現職教師情況看,大多具有博士、碩士學位和教授、副教授職稱,但缺乏與所授課程相應的社會實踐經歷,對社會于中文專業人才的素質能力要求知之不詳,不能充分勝任教學實踐活動。教師的這一局限將成為中文專業應用性改造的短板和瓶頸。

  培養雙師型教師是應用性中文專業改造的關鍵所在,而這首先需要轉變教師的觀念。教師必須認識到專業改造的必要性和緊迫性,自覺、主動地適應改革的需要。其次,應采取教師輪訓的方式,將教師送到將來學生就業的行業或崗位進行先行培訓,或者教師與學生一起到實習基地或一些對口用人單位進行“鍛煉”或“兼職”,彌補應用性能力差、與社會隔膜的缺陷。再次,鼓勵教師積極參與跟專業能力培養相關的各種社會活動,這樣可以使教師積累實踐經驗和實踐案例,有利于教學和學生能力的培養。

  傳統的對漢語言文學專業的認知:是固定資產投入最小、成本最低的輕騎兵,只要有一批教師,能招進來一批學生即可辦此專業。現在適應應用性要求,在實習基地建設的同時,建立固定、便捷、完善的技能實訓室,學生在跨出校門前接受比較系統的職業模擬訓練顯得非常必要。

  學科也好,專業也好,其生命在于適應社會發展的變革。中文專業應用性改造是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專業自身發展的需要。目前,這些改革的嘗試仍在繼續,但是嘗試中經驗和教訓的總結可以使改革少走彎路,而理論的指導尤為必要。

漢語言文學論文 15

  一、加強指導教師隊伍建設,確保論文指導水平和能力

  首先要做到兩個實事求是:一是實事求是確定每位教師的指導學生數量。限制每位教師的指導學生數量是確保論文指導工作質量的需要。二是實事求是確定論文指導報酬。中央電大有“對每名學生的指導時間不得低于10學時”的工作要求,但沒有相應的統一報酬標準。可以這樣說,科學確定報酬標準已成提高論文指導工作質量無法回避的問題。其次是建立指導教師考核機制。以抽查論文指導工作、邀請學生評議等方式,對指導教師的工作水平和質量進行考核。同時,通過精神表揚和適當提高報酬等形式對考核優秀者進行表彰。最終實現以考核促提高,引導指導教師強化責任意識和質量意識,切實提高指導工作水平和畢業論文質量之目的。

  二、突出重點環節指導,嚴把三個關口

  1.突出起始指導,嚴把選題關

  選題是論文寫作的第一步,不僅決定著論文的質量和價值,也關系到論文寫作的成敗。可以這么說,畢業論文選對了題目,就等于成功了一半。所以,指導教師必須突出對畢業論文選題的指導,幫助學生選對題、選好題。一般而言,學術論文選題應該特別強調學術性、創新性原則。但開放教育是成人高等教育,非普通高等教育,是大眾化教育,非精英教育,以培養應用型人才而非理論型學者為目標。因此,開放教育畢業論文不能片面追求與普通高校本科院校一樣的標準,而要建立與自己辦學特點相適應的畢業論文質量評價標準,突出重實踐、重提高的選題原則。基于上述認識,開放教育漢語言文學畢業論文選題應該堅持三原則,首先是專業性原則。畢業論文貼近專業實際選題既是基本要求,也是硬性要求。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不能選擇經濟或法律方面論題作為畢業論文的選題,這應該非常容易理解。其次是應用型原則。開放教育學生基本為在職人員,選擇就讀漢語言文學專業是因為自己所從事的工作與其有關聯。因而,指導教師要鼓勵學生運用所學專業知識,開展應用型研究。再次是難易適中原則。怎樣選擇一個難易適中的課題呢?一是方向對路。避開自身弱項和盲點,少些玄奧、抽象的學術研究、理論研究,多些應用研究、實證研究。二是大小合適。畢業論文選題過大過小,都會影響論文質量。相對開放教育學生而言,盡量做到選題要小,挖掘要深。

  2.突出初稿指導,嚴把抄襲關

  “畢業論文應由學生本人在指導教師的指導下獨立完成,必須杜絕一切抄襲、剽竊行為。”首先要判斷初稿是否具有抄襲嫌疑。判斷標準一看初稿質量,二看初稿水平。其次是鑒定初稿是否真正抄襲。一是通過中國期刊網搜索,二是通過百度和谷歌搜索。在方法上,一般先用題目搜索法進行搜索,這樣可以搜索出全文抄襲的論文。后用段落語句搜索法進行搜索,這樣可以搜索出部分抄襲和雜湊抄襲的論文。再次是處理抄襲論文。對上交抄襲論文的學生,不僅要退回論文,責令其重新選題和寫作,而且還要進行嚴肅批評和學術誠信教育。而對由學生自行完成的初稿,則就論文觀點、材料、邏輯結構、寫作規范等方面進行修改指導。

  3.突出修改指導,嚴把質量關

  對畢業論文修改的指導務必要抓住三個環節:首先是初稿檢查環節。全面、系統地檢查初稿,清楚其錯誤和缺陷,是指導學生進行論文修改的第一步。對論文初稿的檢查應遵循兩個原則,一是先整體后局部。即先進行全篇檢查,然后再按照各部分、段、句子、詞語和標點這樣的順序進行檢查。二是先內容后形式。內容決定形式,起草初稿要根據內容選擇形式,修改論文也要根據內容調整形式。同時,初稿檢查還要關注論文的四大要素,即觀點是否正確、新穎、全面、明確,材料是否充分翔實、具有說服力,結構是否完整、合理、科學、均衡,語言是否準確、流暢、簡潔。其次是論文修改指導環節。經過認真細致的檢查后,如果沒有發現重大問題,確認論文不必推翻重寫,就要指導學生進行修改。論文修改一般都要經過幾個來回,是一個反復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要求學生遵循兩個原則:一是根據有什么問題解決什么問題的思路進行修改,二是按照從大問題到小問題的順序進行修改。再次是論文格式指導環節。關注的重點是要素是否齊全,格式是否規范,特別是摘要、關鍵詞、參考文獻等要素是否合乎要求。如果不夠規范則要予以糾正,如果沒有問題就可以定稿。為提升學生的論文書寫能力,確保論文質量,在論文修改指導過程中,要注意防范兩個極端:一是“放羊式”指導。不少教師在對學生的論文選題和初稿指導比較認真,但在將初稿修改意見反饋給學生后就很少過問了。二是“保姆式”指導。在論文修改指導過程中,修改意見過于細致周全,就連每個詞語和標點的錯誤都一一列出,甚至覺得反復指導十分麻煩,干脆自己幫助修改。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不利于教學目標的實現。

  三、結合開放教育特點,優化論文指導策略

  開放教育無論是生源特點,還是教學模式,都與普通高等教育有著明顯的區別。這就決定了開放教育畢業論文指導方式應該選擇有別于普通高等教育的策略。

  1.個體指導與集體指導相結合

  一般而言,畢業論文指導更多地屬于個別化教學活動,即由指導教師與學生進行一對一的教學,但開放教育畢業論文僅有個體指導是遠遠不夠的,它還應該安排至少三次的集體指導。一是選修畢業論文寫作課程,對畢業論文寫作進行宏觀指導。寫作是一項綜合性精神勞動,對人的思維能力、語言能力等多方面能力均有要求。而論文寫作作為比一般文章寫作更為復雜的寫作活動,對人的綜合能力有著更高的要求。但開放教育學生的科研能力和寫作水平偏低,不知如何進行畢業論文寫作的現象相當普遍。因此,學校可以通過選修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計劃中的“中文學科論文寫作”課程,幫助學生全面系統地了解畢業論文寫作知識,掌握畢業論文寫作規律和技巧,引導學生盡可能將畢業論文寫得規范、得體,就顯得十分必要。二是畢業論文寫作前夕集中輔導,對畢業論文寫作進行具體指導。在即將進行畢業論文寫作前夕,選派論文寫作水平高、指導經驗豐富的教師,結合以往畢業論文教學中的典型案例分析,就畢業論文如何確定方向、選題,如何收集、整理和篩選材料,如何謀篇布局、規范論文格式進行全面輔導,盡可能淡化理論闡述,強化方法說明,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進行畢業論文寫作。同時,趁機對學生進行畢業論文寫作和答辯的動員。三是畢業論文寫作過程集中輔導,及時解決共性問題。通過前兩次的集中輔導,學生雖然對畢業論文寫作中一些應知應會的知識與技巧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在寫作過程中,仍然會由于各種原因出現各種問題,而且很多問題都是共性的。在這種情況下,既為了提高指導效率,也為了給學生提供相互交流的機會,指導教師可以召集自己指導的全部學生,對論文寫作過程中出現的共性問題進行集中指導,至于具體次數可以視情況而定。

  2.面授指導與遠程指導相結合

  開放教育學生畢業論文指導不能單純地運用傳統方法,而應采取以遠程指導為主、面授指導為輔的方式。除論文寫作前夕的集體面授指導,以及遇到必須通過面授指導才能解決問題,要求學生確保接受面授指導外,其他一般都應采用遠程指導方式。首先是運用電子郵件指導。其優點是只要指導教師有時間,隨時都可以進行。不足之處是由于師生之間不能實時交流而容易造成學生不能完全領會甚至誤解教師的指導意見。指導教師一般在學生寫作時間比較寬余、且指導意見比較容易理解的情況下采取這種指導方式。在進行電子郵件指導時,為確保學生能夠正確理解指導意見,指導教師除說明清楚外,還要在修改稿中加注必要的符號。二是運用QQ指導。其優點是如果師生雙方都在線的話,能夠實現實時交流,確保學生全面正確地接受教師的指導意見。不足之處是如果學生不在線,就不能運用。進行QQ指導時,最好能事先預約,確保指導教師能夠實現有效指導。再次是進行電話指導。其優點是指導教師能夠隨時聯系學生,只要學生有時間就能實時交流,且能夠比較清楚的接受指導意見。不足之處是會產生交流時好似已經領會指導意見,但修改時又不知所云的現象。電話指導方式一般多在指導意見較為原則且條理清晰時運用。對畢業論文進行遠程指導時,還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采用組合式指導。

  3.寫作指導與答辯指導相結合

  指導教師不僅要負責學生論文寫作的`指導工作,而且還要承擔學生論文答辯的指導任務。畢業論文答辯指導應該包括以下三個方面內容,首先是提高對畢業論文答辯重要性的認識。不少學生認為畢業論文實踐教學的重點是寫作環節,而答辯環節只不過是形式而已,只要論文寫作通過了指導教師的審查,答辯環節也肯定能夠通過。為此,指導教師必須讓學生認識到畢業論文答辯“是審查論文的真實性并考察論文學生對研究題目的把握程度及綜合研究水平的重要方式,也是鍛煉學生的快速反應能力和獨立處理問題能力的有效手段,是全面評定論文質量的一個途徑。”從而打消學生的僥幸心理,在完成論文寫作任務后盡快進行論文答辯準備工作。其次是指導學生做好一般性問題準備。通過集中指導的形式,提示學生在熟練掌握論文內容的基礎上撰寫一份答辯提綱,內容包括闡述選題的意圖、意義和價值,論文的成文過程和主要參考文獻,論文的基本觀點、創新之處和不足之處,等等。同時,提醒學生在參加答辯時可以攜帶的材料,以及應該注意的態度和禮貌等。再次是指導學生做好個別化準備。由于每位學生論文的選題和內容不同,答辯時需要回答的問題也自然不同。指導教師可以根據每位學生的論文內容,提示學生應該注意哪些問題,甚至還可以為學生設計一些問題。總之,指導教師要通過答辯指導,讓學生不僅意識到答辯環節的重要性,而且還能夠了解注意事項,掌握答辯技巧,作好相關問題的準備,為順利完成畢業論文答辯工作打好基礎。

【漢語言文學論文】相關文章:

漢語言文學論文開題報告03-18

漢語言文學本科論文開題報告04-01

漢語言文學人才培養論文02-22

漢語言文學簡歷06-01

漢語言文學實習報告12-29

漢語言文學開題報告05-23

漢語言文學實習總結03-07

漢語言文學自我鑒定11-24

漢語言文學的求職信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