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教育論文通用15篇
無論在學習或是工作中,大家對論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論文是指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的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文章。那么,怎么去寫論文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學前教育論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學前教育論文1
一、學前教育發展中面臨的問題
預校期間即是在這學前教育時期通過人類對世界的認識開始的一段良好的行為,當然整個過程也有很多的關鍵時期,利用良好正確的學前教育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今學前教育事業也越來越大,由此引起了社會各界、政府和家庭的極大關注。隨著中國幼兒教育的快速發展,教育開始逐漸向經濟方向大力發展,這毫無疑問已經偏離了問題的初衷。所以我們在追求經濟效率的同時,也要對政府或教育結構做出詳細了解,以便兒童可以逐步進入重點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去,避免造成學前教育資源方面失去平衡的局面。對于學前教育本身來說,它和中高等教育應該在同一水平線上,這是一個微妙的平衡。也只有達到了這個平衡點,那么人們才會對學前教育的機構有分配教育資源的權利,而且學前兒童也會有受教育的機會,如此未來的學前教育有可能會向縱向發展。學前教育的發展。學前教育實際是一個管理過程,雖然學前教育的管理和幼兒園無法相比,這也正是我們現在的學前教育者面臨的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幼兒園的工作很容易,比這更困難的是對學前教育的管理。如果你要做學前教育就應該對學前教育有個首先的了解和價值,這兩點對于學前教育者的工作來說是在提升認識的境界。從管理科學的理論來講,學前班的管理應該屬于一個管理科學,只是它并不是一個純粹的管理。因為管理具有一個強大而純粹的目標,并且擁有其工具、技術理論、管理理論等,這是一套相關的程序,而且經常會忽視了人性和道德重要的功能,因此這種純粹的以人為本的管理概念因為缺乏溫馨道德氛圍而與發展學前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馳。
二、以人為本在學前教育專業中的重要性
2.1以人為本是構建和諧班級氛圍的力量源泉
任何社會狀態,不管他們的社會性質和種類是怎樣,它的本質都是由各種各樣的人組成的。而人的主觀能動性作用的發揮為現今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做出了日益重要的貢獻。作為科學發展觀的一個組成部分,以人為本的發展觀念反映了當今社會的客觀要求以及與時代同步的內涵,同時也為我們實現四位一體的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奠定了一個堅實的價值觀基礎。
2.2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是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保證
在這個概念下,我們發揮以人為本觀念的指導性和影響力,幫助小朋友和小學生形成良好的世界價值觀和教育觀念,也幫助青少年同學更好地參加學前教育工作,真正實現以人為本,充分利用技術,遵循傳播和擴大為志向的思路。學前教育是一個非常特殊的綜合性科目,它面臨的主要人群是0-6歲的學齡前兒童,而且隨著社會的.快速進步,家長對于孩子們的教育越來越重視,尤其是對孩子的早期教育,幾乎都要求教師對幼兒教育。
三、學前教育應該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
3.1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價值是指一個人對周圍的事物(人、事、物)的性質的整體性評價和看法。而價值的取向以及價值觀,體現在設定出的某個目標的價值,也體現在價值尺度和標準上。通過它可以確定一個東西的價值,無論其評價標準如何。學前教育管理的對方是人,所以與人們的價值觀有著千千萬萬的聯系,為了確保學前教育進度,讓學前教育能夠健康發展并提高其質量和效率,我們有必要樹立一個正確的價值觀,而且必須具備明辨是非和道德約束行為的思想。精于管理,不僅僅是正確的價值觀就足夠,需要在正確價值觀的基礎上加強管理概念,也只有學前教育者堅持正直的價值觀,充分了解和認識當前的工作狀態,去努力改變不健康的東西,摒除不利于發展的一部分,才能充分展示真自我,才可以與社會各界共同努力使學前教育保證和諧健康的發展,進而促進社會整體的發展。另外,由于學前兒童的可塑性非常強,而環境是最容易改變一個人的心臟和頭腦的,因此學前教育工作者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價值觀念,這一點是十分重要的。
3.2必須履行公共服務義務學前教育
以人為本的學前教育工作者必須履行其公共服務的義務,盡管許多幼教機構都被國家視為非公開而且是盈利的機構,但是其最基本的特點都是公共教育,在這方面不管是公共或私人的機構都或多或少地體現了教育的公益性。對于學前教育體系的初步發掘是國家的發展的一部分,所以學前教育也必須嚴格履行其社會公共職責。與其他類型或層次的教育相比,公共學前教育有其特殊的學前教育管理模式,它為了留住自己的社會價值,必須要重視公眾的利益,因此它終將會保留下來。
3.3應著眼于民主
學前教育的民主和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應該立足于以人為本的管理模式。民主要求人們必須有一個寬容的個性,他們通過各種方式收集學齡前的兒童,由家長、教育專家和公眾共同參與學前教育的管理決策。前面我們說過學前教育必須用一個公正的態度來面對教育,這也是對民主的最基本要求,也就是說,學前教育的管理制度和政策福利要對待學前教育的相關人士一視同仁。
3.4必須遵循公正原則
學齡前兒童的教育不是擺在第一位的,但隨著以公共利益為核心的學前教育管理模式的普及,即將變得更加公平和優先。學前教育有一個正義原則,這就要求相關機構所出政策必須符合。從這里可以看出來,制度和政策都可以體現公正,真正實現公正對待學齡前兒童。制定的政策不能只是從書面上反映出來,它更應該體現在實際中,國家可以植入一些正義的獎勵和保護,這樣就可以充分發揮政策的作用進而達到學前教育的公平公正性。
四、小結
總之,“以人為本”是主要的學前教育管理理念,也是學前教育管理的意義,而且是促進小朋友的德智體全面發展和實現自我的基礎保障。堅持“以人為本”的管理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學前教育管理模式,建立一個嶄新的學前教育科學作風,全面建設并改進思想教育下人的價值觀,促進社會的和諧健康發展。教育功能最深遠的影響是促進個人發展,其中包括個人的社會化以及個性化。文化發展的影響是十分重大的,所以我們不僅要傳播文化,更要滿足文化本身的延續性和適應社會發展的要求。
學前教育論文2
摘要:學前教育對于一個還未長大的孩子來說至關重要,在這里他們可以提前得到某些方面的培訓,開發他們的智力。然而放眼我國,目前流動兒童接受學前教育的幾率極小,在茫茫眾兒童之中,他們可以稱得上是弱勢群體。教育上比別人落后了好幾年,以致很多潛力沒有被及時發掘。正因如此,很多千里馬式的兒童卻并沒有遇到賞識自己的伯樂。影響流動兒童學前教育選擇的因素有很多,如家庭社會經濟背景、遷移狀況、婚姻狀況等,因此,探討了家庭社會經濟背景及遷移狀況對流動兒童學前教育選擇的影響。
關鍵詞:流動兒童;學前教育;家庭社會經濟背景;遷移狀況
引言
學齡前階段是每一位兒童的黃金時段,是激發他們內在潛能、開拓大腦功能的黃金期。孩子此時心靈純凈、天真無邪,接受事物往往可以高速度高質量。這一時期利用好了將大有裨益。此階段對孩子進行教育是必須的,比如,可以讓他們學習唐詩宋詞、讀經典書籍、發展一門特殊的技能等等。如不進行學前教育,勢必使兒童起步更晚,發展更慢。因此,關注流動兒童的學前教育,已是燃眉之急。經濟在發展,社會在前進。世界之大,總有更好的地方吸引著更多的人前去。為了生計,多少父母選擇了背井離鄉,去另外一個城市打拼。這便涉及到一個現實問題,相比而言,幸運的孩子被父母帶走,同去外地,彼此相見不曾是夢,他們成為了流動兒童;不幸運的是那些被留在了老家,孤苦伶仃,盼星星盼月亮,多少年都見不到父母的,這便是留守兒童。國家前幾年實行了一個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使流動兒童入學難的問題得到了一定的緩解。
一、何為流動兒童與學前教育
(一)何為流動兒童
流動兒童是社會的一個特殊群體,他們早在15歲之前就隨父母遷至異地,戶口仍為出生所在地。如此一來,他們并不能像遷移地兒童一樣享受地方政府負擔的教育經費。據統計,20xx年流動兒童規模比20xx年同比增加41.37%,且有繼續增長的趨勢。這是一個極度需要被關注的群體,他們一直被社會排斥著,亟須引起社會的普遍關注。
(二)何為學前教育
學前教育即為學齡前的教育,這個階段的孩子接受新鮮事物靈活且快,是開發兒童腦力的關鍵時刻。天才的形成,往往與這個時期適時正確的引導大有關系。老師或家長可以對兒童進行多方面誘導,以激發他們大腦的無限潛能,提前激活他們的水平。聰明的有智慧的家長,大多數都會緊把這個時期,督促引導學生,無限地挖掘他們的潛力,發掘孩子的閃光點。
二、現存狀況
據統計,遷移人群中遷移方向大多是由農村到城市,且農民工居多。他們為了生計,為了家庭,離開祖籍不遠千里去拼搏,且這幾年數量每每增多。每五個城市兒童中就大概有一個來自農村的流動兒童,可想而知,上學難的問題困擾著每一位流動兒童。其實,也存在城市向農村、城市向城市遷移的`情況,這里面就不乏一些高級知識分子、有涵養的人物。另外發現,父母文化水平高的孩子更容易接受學前教育,這部分父母往往閱歷豐富,有獨到的見解,能為孩子的教育時時刻刻去著想;還有,遷移到省內的往往比遷移到省外的家庭兒童更容易接受學前教育,遷移到省外必定要面臨的一個問題就是戶籍未變但人卻進入另一個省,這樣一來遷移地政府便不會讓其享受免費教育,所以不難想象,遷移到省外的流動兒童想要得到學前教育實非易事。
三、現存狀況原因分析
(一)家庭社會經濟背景及遷移狀況
這是最主要的一個方面,很多家庭迫于經濟壓力或者工作需求,不得不遷移外地,其中家庭經濟背景貧困還是占大多數。人人都有上進心,總想往更好的方向發展,于是就會起身去更大的城市、更繁華的地界。這里會得到他們想要得到的,給予他們以心靈的撫慰。
(二)我國國情
我國現存國情為東部地區發達,西部地區落后;城市地區發達,農村地區落后,這就引起了很多打工一族的游離遷移。隨著時代的發展,很少有年輕一代愿意繼續留在農村務農,相反,他們紛紛外出,以求更多錢財,這在很大程度上引起了遷移人口的增多及流動兒童數量的上升。
(三)教育體制的缺陷
在目前的教育體制下,政府只對本地兒童履行免費教育的義務,而對戶口為外地的流動兒童則受到跨域戶籍的限制,導致流動兒童上學難的問題。
四、家庭社會經濟背景及遷移狀況對流動兒童學前教育選擇的影響
據一項調查顯示,遷移人口當中農村兒童比城市兒童接受學前教育的情況更少,可能因為農村家長思想覺悟較低,文化水平不夠,故而沒有對孩子的學前教育引起足夠重視。另外,可能受男尊女卑思想的影響,女兒童接受學前教育比男兒童少得多。從一個省遷移到另一個省的兒童比在同一個省內遷移的兒童更易接受到學前教育,原因可想而知,某些體制的限制導致外省的兒童并不能隨心所愿地在遷移地接受學前教育。能夠知道為子女教育積極籌劃存錢的父母,其教育的流動兒童進行學前教育的幾率往往更大。這主要與父母的素質涵養有關,這些父母常常有預見性,會想方設法讓自己的孩子接受各種教育。最后調查發現,父母文化水平也與流動兒童學前教育有著莫大的關系。這些父母大都是高學歷群體,他們有素質、有涵養,可以以自己接受教育的過去來啟發如今對孩子的教育,從而讓孩子更有機會接受學前教育。
五、建議
(一)國家修改完善相應政策
國家有關規定和政策嚴重阻礙了流動兒童學前教育的選擇,尤其是跨省流動的兒童得不到當地政府的扶持,被教育拒之門外。國家曾搞過“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取得了不錯的成績。筆者認為,有關政策還有必要繼續修正和完善,譬如針對跨省兒童入學難的問題,針對戶籍難以變動的問題等等。只有國家做出引領,才能從根本上改變格局。
(二)政府積極行動
如果說國家是事件的引領者,那么政府就是事件的實行者,流動兒童接受學前教育的情況與政府有著直接的關系。政府可以擴建幼兒園,以期收納更多的流動兒童,對流動兒童持平等態度,從思想上糾正對流動兒童的排斥。另外,政府可以統計流動兒童的多少,讓他們辦臨時戶口,并積極容納有臨時戶口的流動兒童。政府也可以大力發展農村教育,以使更多農村兒童在本地接受教育,而不會像在遷移地那樣無助。
(三)家長提高自己、積極督促
家長是孩子最親近的人,家長的一舉一動將直接對孩子產生重大影響。首先,要盡量少搬遷,非到迫不得已不要遷居異地;其次,要不斷提高自己的修養,增強自己的文化水平,從自身去真切地理解教育的重要性,盡最大努力讓孩子得到應有的教育;再有,家長要合理規劃、積極存錢,有條不紊地為孩子的教育打算好每一步。
(四)社會各界人士廣泛關注
目前,社會各行各業普遍對流動兒童關注度不夠,導致他們在社會愈加沒有地位,愈加難以上學。我們必須要讓社會各界廣泛關注流動兒童,了解流動兒童,在社會上形成一種關愛流動兒童的良好風氣。這樣將會起到很好的輔助作用。他們值得被關注,因為他們是祖國的希望,是祖國的未來。
六、結論
學齡前階段是每一位兒童的黃金時段,這一時期學習效率極高,因此需要引起廣泛的關注。這些兒童是社會所必需的一個群體,是祖國的花朵,其中也不乏天資聰穎的孩童,他們的才華沒有理由被埋沒,本應受到良好的教育。但奈何于家庭的遷移,讓實現讀書夢變得難上加難。筆者認為,流動兒童需要被重視,關愛流動兒童已迫在眉睫。為此具體應該從以下幾方面著手:國家修正和完善相應的政策;政府積極行動引導;家長提高自己的修養積極督促孩子;社會各界給予廣泛關注。相信做好以上幾方面后,流動兒童接受學前教育則不會再難。
參考文獻:
[1]邢蕓,胡詠梅.流動兒童學前教育選擇:家庭社會經濟背景及遷移狀況的影響[J].教育與經濟,20xx,(3):52-57.
[2]王翔君.流動學前兒童成長中的社會工作干預[D].蘇州:蘇州大學,20xx.
[3]郭明超.長春市流動人口子女教育問題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xx.
[4]王東平.城市化進程中農村女性勞動力流動轉移問題研究[D].保定:河北農業大學,20xx.
[5]昶穎.流動人口子女義務教育公平性個案研究[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xx.
學前教育論文3
摘要
幼兒期是習慣養成的關鍵期,這一時期良好習慣的養成,將影響著幼兒今后一生的發展,更會影響幼兒的身體素質。在當今社會中存在著許多讓幼兒產生各種不良飲食習慣的誘因,有些可能是家長導致的,有些還有可能是幼兒教師導致的。幼兒的這些不良飲食習慣的表現如何,幼師又可以用什么方法去幫助幼兒去除不良飲食習慣,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
關鍵詞
關鍵期 重要性 行為表現 糾正策略
正文
一、培養良好飲食習慣對幼兒的重要性
保持幼兒良好的食欲,形成與此相應的飲食衛生習慣和規則,是幼兒園教育和保育的一項重要任務,它對幼兒的健康成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近年來,一些幼兒由于受到父母的溺愛,以及家庭經濟條件、生活方式等家庭因素和社會等因素的影響,在飲食上出現了挑食偏食、進餐時看電視、過多攝入零食等不良飲食習慣。這樣發展下去會造成幼兒營養不良、肥胖甚至引發疾病,嚴重的話影響幼兒的身心健康和一生的發展。所以,良好的飲食習慣的養成,對于幼兒有著重要的意義。所以我們必須要從幼兒期抓起,從幼兒入園開始抓起。
二、幼兒不良飲食習慣的表現及原因
(一)幼兒不良飲食習慣的表現
1.幼兒偏食、挑食
從實踐中我發現,幼兒在家中偏食的現象明顯多于在幼兒園;幼兒對各類食物的喜好不均衡,對魚、糖果、冷飲、肉類、快餐等各種零食較喜歡,而對于肥肉、蔬菜、雞蛋以及各種營養健康的食物,很多的幼兒是不愿意進食的。
2.幼兒進餐時不集中,邊吃邊玩
3.幼兒厭食
幼兒因為家長缺乏喂養知識,盲目喂以糖類、煎炸、肥膩的食物,幼兒生活無規律,饑飽無度等均可造成脾胃損傷從而導致厭食:感染了寄生蟲,若蟲體繁殖過多,也可傷害牌胃引起厭食。有的`幼兒會在吃飯時,表現出無聊的狀態,不去進食。他們會情愿選擇著腦袋發呆,也不去進食,就算是大人去喂他也不愿意吃。
(二)出現以上不良飲食習慣的原因分析
1.家庭因素
幼兒養成不良飲食習慣大多數都是因為父母平時的教育方式而養成的。有的家長把吃洋快餐當作對幼兒的獎賞,拿到獎勵的幼兒會感到通過自己努力爭取來的食物更有價值。但幼兒所收到的信息顯然是錯誤的,以后他們就會把米飯、面包、魚、蔬菜、水果等健康食物作為“兔費獲得”的食物,不去珍惜。還有家長的飲食習慣是模仿力極強的幼兒學習的對象,一些家長暴飲暴食或隨意就餐,毫無規律,全憑個人好惡,一些家長不注意飲食衛生,生熟菜混亂放置,日常的飲食衛生不注意,有時大吃大喝,對幼兒造成了極壞的影響。幼兒一且養成飲食習是很難糾正的,這樣家庭中的幼兒久面久之會出現嚴重的營養不良或營養缺陷。
2.外部因素
但幼兒的不良飲食習慣不僅僅是因為父母時的教育方式而養成的,還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幼兒園對幼兒飲食工作的欠缺。如有些教師過分地注意和強調幼兒的每一餐飲食,在幼兒確實表現出不愿進食或者進食慢的狀態時,教師往往會強迫幼兒進食。還會在幼兒吃飯不聽話時經常性的當面批評、指責幼兒,使幼兒產生逆反心態而加重厭食程度。教師由于面對的是全體幼兒進行進餐,不能夠更好地顧及個別幼幾,有些幼兒挑食、偏食、厭食,不能及時有效地制止,使得幼兒在飲食營養攝取方面有少許欠缺。種種的原因從而形成了幼兒不良飲食習慣,對幼兒的健康造成損害。
三、培養良好飲食習慣的策略
(一)幼兒園的策略
1.示范法:根據幼兒“喜模仿”“愛表揚”的特點,利用集體氛圍的渲染,用情緒感染他們,為他們樹立榜樣。
2.“打預防針”的方法:有些幼兒對某種食物有著抵觸情緒,比如糖蒜頭,面對這種食物這些幼兒選擇不吃或者扔掉。對待這類幼兒,可以在飯前,先做一些愉快安靜的游戲,然后讓寶貝猜猜今天吃什么菜,最后我告訴他們今天吃的是一種營養特別豐富的菜,多吃它會讓寶寶們的少生病,這樣,寶貝的情緒被調動了。
3.逐漸加量的方法:有些幼兒從小就不吃某種食物或者就不愛吃飯,有些幼兒一到吃飯的時候就就會哭鬧著不吃飯,或者會尋找著各種理由不吃。因此要他一下子改過來是不太可能的,也是不太現實的。所以我們可以給他一開始少盛點,當他吃完時要表揚今天吃飯的表現,并鼓勵他下次再多吃點就更厲害了。這樣幼兒在表揚和鼓勵中會越吃越多。
4.物質鼓勵法:對偏食、剩飯、吃仮慢的幼兒那怕是一點點進步,都給予鼓勵,發給寶貝一朵小紅花,小貼畫、小卡片等,調動幼兒的積極性,促使幼兒改正偏食、剩飯和慢性子的不良習慣。
(二)家長的策略
在家的時候家長也可以采用以下方法來促進幼兒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以及培養良好的餐前情緒,這樣對幼兒増加食欲很重要。這對幼兒來說,更為重要。因此,家長可以平時就采取說故事,做游戲與說教相結合的方式,使幼兒了解進餐的重要性和一些簡單的進餐方法。比如在應對下面的情況時,可以采用哪些方法:
1.現在的幼兒挑食、剩飯的想象很嚴重,我們家長可以讓幼兒多觀看有關衣業的電視節目或者是動畫,讓幼兒知道農民伯伯種田是很辛苦的,每一粒糧食都是來之不易,知道要愛惜糧食,要把自己碗里的米飯都吃干浄,不要浪費糧食。
2.在糾正幼兒的偏食、剩飯時可以采用獎勵的方法,哪怕是一點點進步,家長都可以給予鼓勵,或是物質獎勵,或是微笑、擁抱等精神獎勵。通過一系列的積極措施,幼兒的偏食、剩飯等不良習慣會得到有效改善的
3.模仿是幼兒的天性,幼兒的思維又是以具體形象為主,但是他們的生活經驗有限,只有以具體生動的形象提供給幼兒,オ能引起幼兒注意,激發幼兒模仿的天性。所以,進餐時,家長應樹立些正面的形象,以一個正面的榜樣去感染和教育幼兒。
4.食物的色香味與培養幼兒的獨立進食和進食欲望也非常重要。作為父母,要適應幼兒的進步,要學習一些幼兒食品的制作方法,將幼兒的食物做的色香味形俱全,滿足幼兒營養和心理發展的需要。將食物做的有色彩,幼兒會對事物產生興趣。食物的味道是最重要的問題,當幼兒聞到菜的香味,就會跑過來問:“這是什么菜呀,好香啊,我想吃”。幼兒的食物,不要求味道太重,但也不要沒味道,要適中。調味道是一門很大的學問,每個家長可以學習一點基本的操作方法。不要和幼兒以交換條件,去解決偏食的問題。要讓幼兒多參與和父母去采購和烹制飯菜,要多去和幼兒溝通,這樣父母還能了解幼兒對食物的喜好。在幼兒幫父母打下手時,父母應常常鼓勵幼兒,讓幼兒樂意去幫忙采購和烹制食物。這樣,父母還能和幼兒共亭一些親子時光。
綜上所說,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增強各種美德教育。三餐安排再合理,飲食結構再周密,也都是外部因素,要真正發揮其作用,必須教育幼兒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從而以此為基礎,讓幼兒自己認識到培養良好習慣的重要性,從而調動其自身積極因素,而達到各種綜合素質教育的目的。如一直堅持教育幼兒飯前使后要洗手,吃生瓜、梨、棗要洗浄等,這種習慣養成性教育將使幼兒終身受益。
在指導幼兒的飲食時,不要成肋或哄騙,幼兒做得好時要及時表揚和鼓勵。要經常變換花樣、調整口味,要創造愉快的進餐環境等,這樣可以刺激幼兒的食欲。
不要急于求成,強迫幼兒吃某種不愛吃的食物,這樣會加深幼兒對這種食物的反感。在營養基本合理、均衡的前提下,可以允許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食物,但不能“偏”。
家庭每個成員必須都認識到培養幼兒良好飲食習慣的重要性。要有統一的行動,互相配合。如:父母不讓幼兒吃零食,而爺爺奶奶或者是其他家庭成員經常給幼兒買零食,這樣幼兒怎么可能養成不吃或少吃零食的習慣呢?反而會使幼兒無所適從、不聽話。所以,齊心合力最重要。
良好的飲食習慣的養成,需要教師、家長和幼兒持之以恒的努力。就像成人細節上的一次疏漏,都続要用十倍的努力去彌補。家長在家在指導幼兒進餐時,就需要眼尖嘴快,抓住幼兒良好行為,及時予以肯定。同樣,對于幼兒的偏差行為,給予一定的糾正。總而言之,對幼兒良好飲食習慣的培養,逐漸形成相應的日常習慣,在小班是培養良好行為的重要階段。到了中大班時,就應該轉化到自覺的行為習慣了。希望每一個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養成不是幼兒的東縛,而是幼兒在集體環境中形成的自覺行為習慣,最終為其的一生成長打下良好的基礎。
幼兒在成長中難免出現問題,成人能做到的不是訓斥、埋怨幼兒,而是從幼兒心理特點出發,多動腦子想辦法,用心去開啟他們心靈之門,他們會敞開心扉接納你,喜歡你。當然,幼兒良好進餐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但通過各方面的努力,我想幼兒們都能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擁有一個健康的體魄井茁壯成長。
學前教育論文4
【摘要】報告利用自編問卷,對在中國兒童中心參加“圖畫書階梯閱讀”和“繪本共讀”兩個閱讀課程的45名兒童及其家長進行了調查,了解了學前兒童閱讀的基本情況,并從兒童自身的閱讀情況以及家長對兒童閱讀的關注指導兩個維度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學前兒童閱讀調查
閱讀是人類汲取知識、增加見聞、開闊眼界的重要方式,也是人類開啟智慧、豐富底蘊、塑造心靈的重要途徑。20xx年,國家發布《全民閱讀“十三五”時期發展規劃》,強調了“堅持少兒優先”的基本原則,認為少兒閱讀是全民閱讀的基礎,必須將保障和促進少年兒童閱讀作為全民閱讀工作的重點,從小培育閱讀興趣、閱讀習慣、閱讀能力。培養兒童良好的閱讀習慣不僅能為其終身閱讀打下良好的基礎,還能促進兒童思維能力、語言能力以及個性的發展,更會對兒童世界觀、人生觀、想象力等產生潛移默化的熏陶和影響,使兒童一生都受益無窮。
本報告利用自編問卷,以在中國兒童中心參加“圖畫書階梯閱讀”和“繪本共讀”兩個閱讀課程的45名學前兒童及其家長作為研究對象,進行了數據調查和分析,了解學前兒童的閱讀狀況以及其中存在的問題,以期對兒童閱讀引導提供建議和幫助。
一、基本情況
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45份,共收回41份,回收率為91%。其中有效問卷41份,有效回收率為100%。被試兒童的平均年齡為4.59歲,其中男童24人,女童17人;回答問卷的填卷人中,父親15人,母親24人,其他2人;填卷人中除去2個缺失值后,平均年齡接近38(38.05)歲;學歷以碩士學歷為主(48.8%)。具體情況如下:
1.兒童年齡分布
被調查兒童總體平均年齡為4.59歲,標準差是0.54。不同班級被調查兒童的年齡分布如下表所示:
2.兒童性別分布
被調查兒童中有男童24人,占58.5%;女童17人,占41.5%。如圖1所示:3.調查對象與兒童的關系分布
被調查的填卷人以兒童的母親為主,有24人,占58.5%;兒童的父親為15人,占36.6%;其他人有2人,占4.9%,均為兒童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如圖2所示:
為了方便表述,在不引起歧義的情況下,下面結果陳述中將“填卷人”統一稱為“家長”。
4.家長年齡分布
回答問卷的填卷人中,除去兩名缺失值后,總體平均年齡為38.05歲,標準差是5.69歲。不同班級被試填卷人的年齡分布如下表所示:
5.家長學歷分布
填卷人學歷以碩士為主,占48.8%(20人):其次是大學本科(含大專),占36.6%(15);博士及博士后的比例為9.8%(4人);高中及以下的比例為4.9%(2人)。如下圖所示:
二、兒童閱讀狀況調查結果分析
1.主要結論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對幼兒在閱讀與書寫準備方面的能力提出了三個目標,分別是喜歡聽故事、看圖書,具有初步的閱讀理解能力,具有書面表達的愿望和初步技能。
通過調查,目前家長較為重視學前兒童的閱讀培養,整體對孩子的閱讀表現比較滿意;高達90%以上的孩子對聽講故事感興趣;61%的孩子有定期閱讀的習慣,家長學歷越高,兒童閱讀習慣的養成率越高;87.8%的孩子在之前參加過專業機構組織的集體閱讀活動;家長認為目前孩子在閱讀方面具備的優勢在“有閱讀興趣”“注意力較集中”“閱讀后有表達交流的欲望”三個方面最為突出;家長認為孩子目前閱讀方面存在的不足之處主要是“沒有養成獨立閱讀的習慣”“專注力不足”“表達反饋較少”“理解能力欠缺”“閱讀種類有限(偏愛某一類書)”等。
2.具體分析
(1)90.2%的孩子對聽講故事表現出明顯的興趣。
(2)24.4%的孩子從1歲以前開始親子閱讀,1~3歲開始親子共讀的孩子和3歲以后開始親子共讀的孩子占比相同,均為36.6%。(3)截止至調查時間,大部分孩子的累計閱讀量在50~300本書之間,約占68.8%。閱讀開始的時間越早,孩子的累計閱讀量越高。
(4)在各類童書中,故事類書籍最受孩子歡迎,占比90.2%;其次是科普類(56.1%)和認知類(46.3%)。
(5)從總體情況來看,61%的孩子有定期閱讀的習慣。兩個班中繪本共讀班的孩子閱讀習慣的養成率更高,比例達到70%;而圖畫書階梯閱讀班的孩子閱讀習慣養成率為52.4%。家長學歷越高,兒童閱讀習慣的養成率越高。(6)在已養成定期閱讀習慣的孩子中,大部分孩子平均每天的閱讀時長為10~30分鐘。
(7)從進行閱讀的時間來看,孩子們最喜歡在睡前進行閱讀(100%),其次是在游戲和空閑時間閱讀(48.8%)。
(8)從進行閱讀的.地點來看,孩子們最喜歡在床上閱讀,占比為92.7%;其次是在沙發上閱讀,占比為63.4%。
(9)孩子們的共讀陪伴人通常是媽媽(90.2%),其次是爸爸(53.7%),然后是包括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在內的老人(41.5%)。此外,部分孩子也會和姐姐,或者家里的保姆一起閱讀。
(10)在閱讀方式上,家長把書上的文字念給孩子聽,這種相對單一的親子共讀形式較為普遍,占到97.6%;其次是孩子自主閱讀紙質書,占到39%。
(11)在一次閱讀中,大部分孩子的專注時長為11~30分鐘(48.8%),其次是5~10分鐘(31.7%)。
(12)在問卷第17題中,家長對孩子目前的閱讀表現按照以下9個維度進行了評分,分數梯度為1~5分。單個維度評分在3分及以上為合格,總評分(滿分45分)在27分以下為不合格,27~31分為合格,31~38分為良好,38分及以上為優秀。從單個維度的評價來看,除去部分缺失值,“反復看自己喜歡的書”這一維度的合格率最高,達到100%;而“經常要求更換新的書籍”這一維度的合格率最低,僅為36.4%。從總分來看,大部分家長對孩子的閱讀表現比較滿意,優秀率為17.1%,良好率為51.2%,合格率為29.3%,僅有1人不合格。
(13)87.8%的孩子在入班前參加過專業機構組織的集體閱讀活動。
(14)53.7%的家長表示有定期閱讀習慣,36.6%的家長沒有定期閱讀習慣。有定期閱讀習慣的家長,孩子的閱讀表現評分優秀率較高,不合格率低于沒有定期閱讀習慣的家長。
(15)大部分家長受到過專業閱讀指導(包括閱讀專業指導書籍),占比約為85.4%。
(16)調查發現,家長首先期望得到的親子閱讀專業指導是關于“如何讓孩子養成閱讀習慣”,其次是“如何提高閱讀效能”,第三是“如何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而對“如何開展親子閱讀活動”關注度較低。
(17)閱讀后,僅有29.3%的家長明確表示會和孩子開展與書籍有關的延展性活動(如手工制作、角色扮演、故事接龍等),而大部分家長(46.3%)則沒有開展此類活動。
(18)調查結果顯示,家長認為目前孩子在閱讀方面具備的優勢主要集中在“有閱讀興趣”“閱讀量較大”“注意力較集中”“記憶力好,能夠復述”“閱讀后有表達交流的欲望”“識字量高”等六個方面。其中,“有閱讀興趣”“注意力較集中”“閱讀后有表達交流的欲望”這三個方面最為突出。
(19)家長認為孩子目前閱讀方面存在的不足之處主要是“沒有養成獨立閱讀的習慣”“專注力不足”“表達反饋較少”“理解能力欠缺”“閱讀種類有限(偏愛某一類書)”等。
(19)在對孩子參加閱讀課程實踐的效果預期方面,家長主要期望孩子在閱讀習慣的養成、閱讀興趣的提升、表達能力的鍛煉、專注力的提高等方面獲得發展。
參考文獻:
[1]莫丹萍.多元化需求下公共圖書館兒童閱讀空間功能設計探索[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xx,(09):124.
[2]李臻,羅瑜.基于學齡前兒童閱讀特征的公共圖書館閱讀推廣研究[J].河北科技圖苑,20xx,(2):49.
[3]王璐,張國際.基于家庭視角的兒童閱讀推廣思考[J].中國出版,20xx,(23):54.
學前教育論文5
【摘要】學前教育專業在我國受到了較大的關注,學前教育專業中的聲樂教學,對學生的大腦開發和潛能激發有著重要的意義。所以,在學前教育中強調聲樂教學,在近幾年得到了較大范圍的應用。本文簡要闡述了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模式的現狀,以及強調聲樂教學模式的創新的意義,并在此基礎上,詳細分析了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模式的創新措施。
【關鍵詞】學前教育 聲樂教學 創新模式 措施
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發展,以及國家經濟實力的提高,社會大眾對學前教育越來越關注和重視。與此同時,學前教育的理念和方法等也在不斷改進和完善,為我國學前教育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推動力量。聲樂教學模式的運用,更是促進了學前教育水平的質的提升。但在實際的學前聲樂教學中,仍舊存在很多問題,阻礙著教育質量的提高。因此,有必要對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模式的創新和改進進行探討。
一、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模式的現狀
(一)教材方面存在的問題
從學前教育的培養目標來看,學前教育中聲樂教學的教材難以完全滿足教育目標。即許多聲樂教材并不能達到既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又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音樂潛能,所以無法滿足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在日后工作的需要。一方面,許多學校為了實現針對性教學,根據本校學生的特征,由本校教師主編了相關的聲樂教學教材。這種教材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實現針對性的高效教學,但也導致學生的知識面有限,難以保證全面教學的實現;另一方面,學前教育在近幾年得到了許多關注,教育的相關理念和思想也有所改變,但教材涉及到的內容較多,還需要保證一定的教學邏輯等,所以教材的更新速度較慢,難以保證充分適應當前的教學要求。
(二)教學方法有待改進
教學方法是提高教學水平和質量的重要條件,對學生日后的工作能力也有一定的影響。教學方法有待改進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教學方法難以適應社會實際的需要,為了適應經濟全球化的需要,我國的許多行業都在積極進行改進和調整。但相對來說,教育行業的改進速度較慢。教學方法沒有及時進行改進,關鍵的教學點也沒有適應社會實際的需要。所以,難以滿足實際要去的聲樂教學,是難以保證教學效率的。二是教學方法的傳統,傳統的教學方法更加注重理論體系的培養,忽視了對學生運用能力和工作能力的培養,導致許多學生的職業競爭能力不強,為社會提供的綜合型專業人才有限,導致我國的學前教育難以實現質的提升。
(三)學生聲樂演唱基礎較差
學前教育中的聲樂教學,不同于其他的專業聲樂教學。在學前教育專業中,教師更加強調學生的運用能力以及將其充分于工作中的能力。所以,這就對學生的聲樂演唱基礎有一定的要求。目前,學前教育是比較熱門的專業,報考的學生較多,但學生質量卻參差不齊。在接受學前教育的聲樂教學之前,甚至有許多學生沒有接受過專業的聲樂教學,這為后續的深入聲樂教學帶來了一定的阻礙,導致教學的進展緩慢。另外,學生的聲樂演唱基礎較差,學習中需要克服的困難較多,也容易使得學生對聲樂教學課程失去學習興趣,導致聲樂學習的效率不高。
二、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模式創新的重要性
(一)創新是不斷發展的重要條件
實現聲樂教學模式的創新,是促進教學理念和方法不斷發展的重要條件。當前,社會的發展促使人們對學前教育的聲樂教學要求更高,對學前教學的教師的教學能力等要求也發生了變化。所以,實現教學模式的創新,不僅是為了推動教學體系的發展,也是促進其適應市場需要的重要途徑。在傳統的聲樂教學模式中,教師更關注對理論的教學,忽視了對學生運用能力和綜合能力的提升,導致學生的職業競爭能力難以提升,對教學體系的進步和完善的益處有限。因此,對教學模式進行創新,是促進其不斷進步和健全的有效方法。
(二)創新是適應社會需要的重要方法
近年來,我國的教育事業得到了迅速發展,尤其是學前教育的水平有較大幅度的提升。與此同時,社會和家長對學前教育的要求也有所提高。對教學模式進行創新,有效彌補傳統教學模式中的弊端,才能充分提高聲樂教學的水平和質量。聲樂教學的專業性要求較高,高效的聲樂教學對學前教育的完善有著重要的意義。另外,加強對聲樂教學模式的創新,能夠更加適應社會大眾對學前教育的要求,促使學生在學前教育階段對聲樂的相關知識有更加深入的理解,進而為以后的更深層次的音樂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模式的創新措施
教學模式不僅是教學思想的具體體現,也是對教學理論進行的一次總結。學前教育專業中的聲樂教學,不僅需要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綜合教學能力,還要求學生有一定的心理學知識。所以,實現聲樂教學模式的創新,需要教師與學生的積極參與和充分配合。
(一)實現整體教學與個體教學的結合
所謂實現整體教學與個體教學的結合,是指將兩種不同教學形式的優勢進行有機的結合,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學效率。目前,我國的學前教育大多采用集體授課的形式。這種教學方式能夠有效節約和整合教學資源,但也容易導致教師忽視了對個體特征的重視,以及更高效的針對性教學的實現。在學前教育專業中,聲樂教學的專業性內容更多。所以此時針對性的教育和個體教學的`實現也十分重要。例如,可在學習新知識時,將原本30人的班級教學,轉換為10人的小組教學,再借助學生的討論與合作共同攻克聲樂演唱方面的問題。這樣一來,教師不僅能關注到每個學生的不同的想法,還能加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這種將集體教學與個體教學相結合的方式,促使學生深入理解并運用聲樂的專業性知識。
(二)確立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日常教學中,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能動性,也是為學生以后的工作提供科學的經驗借鑒。學前教育中的聲樂教學,需要學生掌握好聲樂專業知識與專業內容的教學輸出之間的關系。所以,不僅需要學生有充分的自主學習的能動性,還需要為以后的實際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礎。例如,在聲樂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可鼓勵學生加強互動,通過學生的自主思考以及團隊合作,在自我觀點的表達的過程中,不斷激發自己的潛能,并最終成功解決問題。此外,學生還可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這一教學方法的優劣,并提高自己在工作中的理論教學基礎。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只需保證必要的引導和解惑即可。將學生放置于課堂的主體地位,也能夠促進和諧課堂的構建。學生在和諧的氛圍中學習和思考,能夠促使學習效率的提高。
(三)借助聲樂特性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從本質上說,聲樂課程屬于美育的范圍。而在學前教育中,通過演唱和表演來促進學生綜合實力的提升。演唱是抒發人類情感比較直接的方法,在演唱過程中還能夠促使學生深入理解歌曲的感情。所以,借助聲樂本身的特性,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是一種極為有效的教學方法。在演唱教學過程中,教師鼓勵學生依據歌曲的背景燈內容,分析歌曲更深層次的含義,進而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音樂能力。此外,教師還需培養學生掌握音樂的韻律美和節奏感,并引導學生進行這種能力的輸出和運用。例如,可將音樂演唱教學與音樂審美能力的培養進行結合。在進行歌曲的學習時,教師可鼓勵學生自主進行學習和探索,或通過小組探討對歌曲進行理解。通過表達自己不同的觀點,在一定程度上為學生的潛能激發提供了條件,對擴展學生的審美視野有著重要的作用。
結束語
據上述的分析可知,學前教育中的聲樂教學對學前兒童的大腦開發和音樂潛能的激發有著重要的意義。通過將整體教學與個體教學相結合、采取“聯系式”的教學方法、對教學內容進行創新,以及與實踐教學充分結合等方式,從教學思想、教學形式,以及教學方法等方面對聲樂教學模式的創新進行了探討,從科學教學的層面對學前聲樂教育進行了分析,不僅能夠有效促進聲樂教學水平的提升,還能充分激發學生的音樂潛能,為其全面發展奠定一定的基礎。
【注釋文獻】
[1]曹紅星.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聲樂教學新模式構建探究[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xx,04:131-132.
[2]李夢華.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的再思考[J].中國成人教育,20xx,11:123-125.
[3]楊蕊.對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的思考[J].藝術教育,20xx,07:83-84.
[4]袁楠.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模式的創新策略探究[J].現代職業教育,20xx,06:153.
學前教育論文6
【摘要】學前教育專業對學生的全方面發展素養有著極高的要求,鋼琴課也是其中必須要修的一門課程,師生都要認真的對待,好好的練習,為以后走向社會,參與學前教育工作打下堅實基礎。過去,我國高校音樂學院鋼琴教學一直采用“一對一”式的教學模式。但是,隨著高校近年來的不斷擴招,師資力量出現嚴重不平衡,學生人數的急劇增加,教育經費和硬件設施不能夠預知相匹配,這一矛盾在加劇著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專業課的訓練和提升,以及包括鋼琴課在內的教學質量和效率。
【關鍵詞】學前教育 鋼琴課 集體課
學前教育專業的鋼琴課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培養學生的專業素養,包括對鋼琴演奏的方式方法和基本技能,一定的音樂理論知識,對不同題材、風格的音樂都可以彈奏出獨屬于自己的對音樂的認知,還同時具備即興演奏等技巧,從而不斷提升自己的音樂素養,為將來走向社會打下堅實基礎。當然,鋼琴課的集體授課多多少少存在著自己的優勢和劣勢,所以說,我們應該揚長避短,發揚其優勢,對其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分體,提出相應策略,為以后學前教育鋼琴集體課程教學的展開提出理論性的依據。
一、高校學前教育專業鋼琴課集體教學的優勢
(一)有利于教學效率的提高
隨著高校擴招的推進,學琴教育專業鋼琴課已經不在適用于小班化或是個體化教學,這樣會要求更多的教學資源,更多的專業教師,也會相對浪費時間。而且學生的學習層次不盡相同,但又沒有參照物,無法做到更好的提升。相較于一對一的鋼琴授課模式,集體課程教學讓更多的學生同時享受教育資源,節省了教學實踐,提升了教學效率。
(二)有利于教學質量的增強
集體化鋼琴教學,學生與學生之間會存在相互依存心理,同時還會形成集體共同感,這有利于學生之間對鋼琴專業的交流和溝通,從而取得共同進步。在大課堂的環境下,學生更有勇氣在課堂上進行互動,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學生的自信心的提升會帶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也就能夠更好的根據自身的教學計劃展開課程,教學質量也會大大提升。
(三)緩解課堂氛圍
過卻一對一的鋼琴授課模式,一個教師對一個學生,學生會相對壓抑,雖然老師的注意力都在一個學生身上,但是反而會有反作用,學生在一種沉悶的氛圍里,思想收到限制,漸漸也就不太愿意和教師進行溝通,反而變成了對鋼琴教學內容的被動接受。但是,集體鋼琴課程,學生與學生之間會有更多的話題,在于周圍人建立良好的關系之后,更愿意與別人分享,也會使得鋼琴教學課堂氛圍越來越活躍,學生的大腦也會被帶動起來。如果穿插一些鋼琴相關的小游戲,會讓課堂氛圍更加和諧。
(四)充分調動學生的能動性
鋼琴是一種非常注重專業能力在現實生活得檢驗,純粹的依靠教師課堂講解是遠遠不夠的。集體鋼琴課,讓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之間有了更多的可能,學生在自我思考和與他人交流的過程中,會形成自己的想法。而且,集體課更注重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最大化的參與到課堂上來,這在一定程度上必須充分調動學生的能動性。
二、高校學前教育專業鋼琴課集體教學實施策略
(一)立足課堂,注重基礎知識的培養
無論是什么樣的課堂,打基礎一必經階段,只有基礎打牢了,才能夠進行接下來的環節。集體鋼琴課程更加需要基礎知識的培養。因為,集體課是一個教師面對一群學生,教師不可能做到將每一個學生照顧到,但是仍舊要求學生加強對自己基礎鋼琴知識的提升。教師在進行授課的時候,也要根據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基本特點,制定適合他們的教學內容,為學生以后鋼琴課程深入學習和探索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良好課堂氛圍的捕捉
良好的課堂氛圍是可以最大化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的。鋼琴課在調動課堂氛圍方面有著和好的先天優勢。很多學生認為上集體課,可以趁機開小差而不被教師察覺,抱著這種僥幸心理,鋼琴課程對他們來說并沒有起到教學的作用。這個時候,需要教師將所有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上來,將學生感興趣的內容與鋼琴課程相結合,讓學生更有興趣參與。
(三)教學方式的多樣化
如果一直沿用學院派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學生是沒有太多的機會參與學習。學前教育鋼琴課又是很注重實踐的一門課程,所以說教師要讓教學方法更加豐富多彩,這樣一來學生不會覺得課堂枯燥無味,最終沒有達到任何效果。比如說分組教學,因為在剛剛走入這個專業的學生來說,在鋼琴指法、手型等方面都存在很多的問題,需要及時糾正。但是,教師有沒有太多的精力和時間去進行這一環節,就可以采用小組教學,每個小組的成員都有不同層次的學生在,讓一個鋼琴綜合素養好的學生當組長,監督小組成員的練習,還可以在小組內進行比賽等形式,通過學生之間的互相幫互實現鋼琴水平的提高。
(四)教學硬件設施的不斷改善
現在很多的高校雖然不能夠做到,再進行學前教育專業鋼琴集體授課時人手一臺鋼琴,但最起碼應該讓學生都有機會,進行鋼琴訓練,教師的選拔也應該是綜合能力很強的人員,必要的時候還要借助多媒體配合教師的講學,因為有的時候會涉及到很多音樂理論方面的內容,這樣會讓學生更直觀立體的感受鋼琴音樂的魅力,從而加強學生學習鋼琴的.興趣。還有就是,鋼琴訓練室應該對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最大限度的,最長時間的開放,讓學生能夠在課堂之外也有練習鋼琴的機會。
(五)學生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鋼琴樂譜就像閱讀文章一樣,想要真正的了解作曲家通過樂譜表達的思想情感,就需要認真的閱讀,指法、樂句、表情等都需要有很好的自我理解和拿捏。讓學生在實踐中反復練習。當然,還有就是練琴的時候要掌握科學的方法,注意完整性、連貫性,慢練、分手練習、分段練習、重難點練習等都要根據自身特點不斷的進行,在這種良好習慣的推動下,讓自己的鋼琴手法更加嫻熟和扎實。
(六)結合主觀能動性,尊重差異化發展
不可否認的是,每個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是不一樣的,有的學生在鋼琴方面有著很好的素養,但是,有的學生還需要勤加練習。這個時候的教師,不應該是只注重對優秀學生鋼琴知識的培養,也要關心專業能力相對較差的學生。因為,每個學生擅長的點不一樣,教師要善于發現每個學生身上的閃光點,讓學生能夠有效的揚長避短,發揮自身的最大優勢,這樣學生才會更加主動地去思考,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并將其運用在自己以后的學習和工作之中。
(七)提升教師的綜合素質,建立平等師生關系
每一位教師都不僅僅擁有很高的鋼琴專業知識,也應該具有很好的道德品質,能夠真正的關心每一位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教師應該注重和學生之間的溝通,了解學生內心想法,這樣在進行授課的時候才能夠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如果,只是一味地在上課的時候出現,下課就找不到人,教師和學生之間出現脫節,那么教師課堂內容的制定,和學生學習的興趣點存在差異,這樣并不利于教學效率和質量的提高,學生也不會再這樣的課堂有很大收獲,所以說,師生之間應該存在平等的關系。
(八)建立科學、合理的教學評價機制
評價機制是教學工作的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教師在建立評價機制的時候應該堅持公平、公正。當然,評價不僅僅包括對鋼琴彈奏等直觀的考核,還應該包含平時學生上課的表現,以及課下小組之間,成員之間的練習互動等方方面面都應該納入評價機制。其中,鋼琴專業能力的掌握是必不可少,它不僅可以檢驗學生對專業課內容的掌握程度,也給教師完善教學方法提供依據。總之,教師不應該建立唯期末考試是評價標準,這樣容易產生臨時抱佛腳的心態,專業知識不等牢固掌握。教師更不應該主觀臆斷,固定思維的給高專業水平學生高分,而忽視對專業知識相對薄弱學生的正面評價。
三、結語
學前教育在基礎教育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鋼琴技能的培養又是學前教育專業的重中之重。與此同時,“一對一”的鋼琴教學模式已然無法適應社會對鋼琴人才的大量需求,而鋼琴集體化教學適應了這種需求,也被很多高校運用。雖然說,學前教育專業鋼琴集體課能夠有力的適應人才大量輸送的要求,但是也為教師的教學課程帶來了弊端。所以,本文就其課堂策略進行研究,找準鋼琴課集體教學的方法,真正發揮鋼琴集體課在教學中的作用和意義,為現實生活和工作的需求打下基礎。
【注釋參考】
[1].孫爽.試論高校學前教育專業鋼琴集體課教學[J].教育教學論壇.20xx(06).
[2].閔勝林.對音樂教育專業鋼琴集體課的探索與研究[J].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xx(S1).
[3].丁淑娜.高校學前教育專業鋼琴集體課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黃河之.20xx(11).
學前教育論文7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人們想要增長見識,提高文化素養的最好辦法就是增加閱讀量。幼兒時期的閱讀對人的一生具有重要影響,幼兒教師要充分認識到這一點,從幼兒教育入手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強化幼兒的閱讀水平,為幼兒的終身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我國在新《綱要》的內容中,明確地把幼兒早期閱讀方面的要求納入語言教育的目標體系,提出要“培養幼兒對生活中常見的簡單標記和文字符號的興趣;利用圖書、繪畫和其他多種方式,引發幼兒對書籍、閱讀和書寫的興趣,培養前閱讀和前書寫技能”。
由此可見,對幼兒進行早期閱讀是很有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意義的。一個人閱讀能力培養的最佳期不是父母通常認為的小學階段,而應該是3-6歲這一孩子記憶力和語言學習能力的黃金時期。早期閱讀可以幫助幼兒盡早進入知識的海洋,對幼兒今后的成長進步產生重要的作用,是幼兒增長知識、開闊眼界和陶冶情操的有效途徑,它對幼兒進入書面語言階段的閱讀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一、構建閱讀環境,提高幼兒閱讀興趣
構建輕松自由的閱讀環境,保證幼兒主動閱讀,感受語言魅力,這是新的教育環境下對幼兒閱讀教育的根本要求。幼兒教師在構建閱讀教育的環境時,要為幼兒提供相對寬松愉悅的環境,讓幼兒能夠和足夠的閱讀信息進行交流和溝通,以此強化幼兒的閱讀興趣。教師可以把教室的所有物品都用漢字標出名稱,要在日常教育工作中引導學生關注這些物品。
可以在室內外張貼一些簡單的標語,隨時引導幼兒理解并按照要求遵守如在門口寫“請慢些走”,在洗手間的水龍頭上部寫上“別忘了把我關上”;另外可以根據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在零食區把幼兒喜歡的零食用漢語標注出來,這樣就會加深幼兒的理解。這樣隨時隨地的文字語言教育,能夠刺激幼兒對文字的接受水平,長時間的堅持會讓幼兒認識更多的文字,掌握更多語言,強化其對語言的理解能力,激發其閱讀的興趣。
二、構建和諧輕松的閱讀氛圍,引導幼兒體驗閱讀樂趣
教師要以幼兒為主體構建新的閱讀環境,讓幼兒通過和環境的互動產生閱讀興趣,提高自身的閱讀能力。教師可以搜集并整理幼兒在閱讀一些作品之后表達出來的看法,將其整理成文字打印出來,激發幼兒對彼此閱讀的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隨之產生創作的欲望,教師可以在教室內單獨設立一個角落展示學生喜歡閱讀的作品,為學生創造交換閱讀的條件。
另外教師可以選擇一個活動室設定特殊一些故事情景,包括童話故事或神話故事,在場景設定、背景音樂和故事錄音等內容的配合下,讓幼兒仿佛身臨其境感受故事的內容和情感,組織幼兒通過閱讀理解故事內容,自主表演加深對故事的理解,這對幼兒的閱讀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都有積極的作用。
三、組織閱讀活動 強化日常生活的應用
1.設置懸念,激發閱讀興趣
幼兒教師在引導幼兒展開閱讀的時候,可以為幼兒設定一定的懸念,比如在講故事的時候教師可以在故事情節比較緊張的時候停下來,讓學生猜一猜故事的后續發展。教師也可以組織學生對現有的故事情節展開討論,猜測后面的故事情節,然后帶領學生打開圖書找到答案。另外教師可以先完整的'講述故事內容,之后再講一遍讓學生聽,教師可以特意漏掉一些故事情節,讓學生找出漏掉的內容并用自己的話補充出來。
2.結合生活經驗,引發閱讀思考
幼兒的閱讀水平會受其之前的生活經驗所影響,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找出符合幼兒身心發展的閱讀內容,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教師要善于發現幼兒和閱讀材料當中相似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將現實和書本的內容結合起來,引發幼兒的思考。
3.結合圖片和多媒體,增加閱讀活動
看圖是幼兒喜愛的活動,因此閱讀活動中多引導幼兒觀察圖片,對于提高幼兒閱讀興趣具有積極的意義。同時,可以利用幼兒熟悉圖片、樂于接受圖片、樂于通過圖片學習的特點,在進行閱讀活動時,給文字配上形象生動的小圖片,使幼兒手口一致地閱讀,這種方法可以緩解幼兒由于懼怕文字而降低閱讀興趣的問題,對幼兒的閱讀活動起到“拐杖”作用。
四、通過游戲展開教學,重視閱讀分享
因為年齡特點的影響,幼兒最喜歡的活動就是游戲,幼兒教師可以通過一些充滿童趣的語言帶領學生展開閱讀。教師可以讓孩子們戴上頭飾,拿上道具表演故事時,臺上臺下相互呼應,樂不可支,幼兒對這些游戲的濃厚興趣,不知不覺中也有效地促使他們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去,以輕松、愉快的方式培養兒童的閱讀興趣,提高兒童的閱讀能力。
五、引導家長構建良好的家庭環境
家庭是對孩子產生影響最大的環境,父母是對孩子影響最早的人,所以,我們要從家庭入手培養幼兒的閱讀興趣。想要提高孩子的閱讀興趣,家長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首先家長要結合孩子身心發展的基本特點,為孩子選擇一些適合其成長特點的閱讀書籍。家長可以將書籍的內容講給孩子聽,在培養閱讀習慣的同時強化幼兒的閱讀興趣;其次,當家長給孩子講了一定數量的故事之后,孩子就有了自己創作故事的欲望。家長要耐心的聽幼兒自編的故事,同時肯定孩子的創新思想。
在幼兒講完一個故事后,家長還可以鼓勵并和孩子交流對故事的看法,這對幼兒表達能力的提高也有積極的作用。父母的引導對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有很積極的作用,家長要和孩子共同參與到閱讀活動當中,共同感受閱讀的樂趣。在家庭生活中,家長要為幼兒創造絕對自由寬松的閱讀環境,保證幼兒更加主動積極的進行閱讀,以此提高自身的閱讀能力。
結論:幼兒閱讀教育會對人的一生產生重要影響,它是幫助幼兒實現知識累計、開拓見識、陶冶情操的重要手段,對幼兒初級語言能力的形成有重要影響。幼兒教師只有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就能有效的開展閱讀教學,以此強化幼兒的閱讀水平和能力,為其日后的終身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學前教育論文8
《樂理》是音樂基本理論課程,它主要學習有關聲樂的性質、記譜法、調式調性、和弦等方面的基礎知識。《視唱練耳》主要是訓練學生的識譜能力和建立音高、調式、和聲概念的學前教育基本技能課程。基本樂理、視唱的教學是研究音樂語言的過程,這個過程有點單調乏味,所以很多學生對樂理、視唱、的喜愛度不高,導致學生知識掌握不扎實;教師應該借助現代化的教學輔助手段,增加教學的信息量。加之多元化的授課方法,既能激發學生對樂理的學習興趣,又能培養學生的綜合、自主學習的探究能力。同時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多動腦思考,并有計劃地組織一些討論記憶的方法,調動學生積極性,培養學生自覺編碼的意識,從而提高學生的自我認識能力。
根據新課標、課改的要求已將原本獨立的《樂理》、《視唱練耳》整合為一門課程,從而更好的將理論知識與視聽實踐有機結合在一起,從而真正做到理論指導實踐。因此,教學效果、教學質量都有了明顯的提高,所以合并這兩門課程是高專學校音樂教學發展的趨勢。通過學習加強學生基本音樂理論運用于實踐的能力,有效培養和發展學生音樂聽覺的記憶能力和音樂的感受力。
就我校的實際情況而言,學生大多是零基礎的并且都已十六、七歲了,想要練成固定音高是非常困難的事情,但這又是必須面臨解決的現實問題。怎樣來有效解決就需要我們教師進行深思和探索,在這種情況下《樂理》、《視唱練耳》兩門課程的整合是十分必要的。充分利用音程、和弦等樂理方面的知識來解決《視唱練耳》方面的困難,利用計算的方法加以實施突破。進而更科學有效的培養學生的基本視譜、聽音技能,幫助學生建立調式和聲印象和調式和聲意識等,這些具體的教學方法都是需要我們教師來進一步研究和探索的。
一、為了更好的進行樂理課程的教學,大致把課程目標細化為三個層面
1、知識目標:認識和了解與音樂先關的基礎理論知識,使學生掌握基礎的音樂理論,豐富、拓展學生的音樂視野及知識面,豐富自身的音樂素養。
2、能力目標:在掌握基礎音樂理論的基礎上,能夠將理論轉化為應用實踐的能力,從理論層面完善并指導實踐技能,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實現專業化成長。強調理論必須能應用于實踐技能,使學生在掌握基礎音樂理論的基礎上,積極的培養理論應用于實踐的能力,在理論層面完善并指導實踐技能,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實現專業化成長。強調理論應用于實踐的重要性,即:“能力”的培養,這也是高職教育的一大特色。
3、情感價值目標:在課堂教學中使學生真正感受到本課程教學的價值與意義,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熱愛音樂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專業素質與非專業素質。“情感價值”的表現形式之一就是對興趣的培養,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與其被動去教,不如主動去學。所以,應從教學理念上首先把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擺在首突出課程要位置,使學生充分認識到學習《基本樂理》課是必須的、必要的、具有興趣的。興趣是學習的前提,能力提高的保證。突出《基本樂理》課程的“能力目標”和“情感價值目標”,學生則樂意去聽,去記,去思考,學習氣氛活躍了,課堂的效率也提高了,《基本樂理》課程的價值和意義也得到相應的體現。可見,三者有機的融合,本身的“能力”和“價值”,這一點必須從理念上加以明確和注重。
二、為了提高視唱、練耳教學效果
教師可以用形象思維描述音級的聲音特點,引導學生發揮自身想象力,用形象思維把掌握調式音級的音準和音高及其傾向和解決,最終達到通過音樂審美來學習調式音級的目的。從審美角度學習和聲音程。教師可以通過提示學生注意音程色彩的存在,充分發揮自己的'音樂想象力,以避免不注意整體音響而盲目找音,也可以引導學生有意識的運用音程性質的音響色彩去聽、去唱、去記。同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去聽一些經典、熟悉的音樂片段,提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聽,然后說出自己的想法,最后教師再談一下自己的看法。這樣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旋律音程色彩感的興趣,在愉悅、放松中學習音樂,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對于節奏訓練需要系統的有目的性的正確的掌握節奏感,強化身體各個部分之間的關系,培養學員的記憶里。需要以科學合理的方法進行節奏訓練。從而真正提高樂理、視唱練耳課程的教學質量。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樂理、視唱練耳課程的建設和發展,關鍵在于教學理念的改革與創新。應從根本上糾正本課程傳統教學理念中的弊端,既不能墨守成規,又不能趨之若鶩;應進一步完善樂理、視唱練耳課程的性質、目標、方法和規律,拋棄“教條化、本本化”的僵化思想和單純的“為學理論而教理論”的教學理念,做很好學科定位,創新思維,嘗試探索不斷創新的教學理念以及新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促進本課程的進一步完善和發展。從而真正讓學生從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
學前教育論文9
潛能像多彩
光譜一樣表現出廣泛的多樣性正如“每一朵花都有開放的理由”一樣,每一位幼兒都具有獨特的、較完整的、待開發的智能組合。適當的教育和訓練將使每一個兒童的智能發揮到更高水平。因此,教育應該在全面開發每個人的各種智能的基礎上,為孩子創造多種多樣的展現各種智能的情景,給每個孩子以多樣化的選擇,從而激發每個人潛在的智能,充分發展每個孩子的個性。無論何時,我們應該樹立這樣一種信念:每個孩子都具有在某一方面或幾方面的發展潛力,只要為他們提供了合適的教育,每個孩子都能成才。教育工作者應該做的,就是為具有不同智力潛能的孩子提供適合他們發展的不同教育,把他們培養成為不同類型的人才。因此,幼兒教師要真正以平等的態度對待每一個孩子,用欣賞的、發展的眼光看待每一個孩子,進而形成積極樂觀的“兒童觀”。
(三)樹立靈活多樣的“能力評價觀”
長期以來,教育工作者對于兒童智力和潛能的評價,多采用“智力測驗”的方式,目的'是為了預測兒童的學業表現或為社會選拔人才,因而主要局限于語言和數學邏輯這兩種能力的測試。多元智力理論的研究者則將兒童放在真實的活動情景中,采用觀察、錄像、錄音和文件夾等綜合性的手段,從7個領域的多項活動中,通過靈活多樣的方式對兒童的多種智能進行不同層次和多維度的評價,目的是為了發現和培養每個兒童獨特的智力潛能。因此,幼兒教師要擯棄以單一標準片面評價幼兒能力,尤其是僅僅以“IQ”為標準,簡單評價幼兒智力的傳統觀念。教師應在尊重幼兒興趣和需要的基礎上,靈活運用多種方法,在幼兒的各種活動中,從多維度多層次評價幼兒的智能,從而樹立靈活多樣的“能力評價觀”。
觀念的更新較之知識的更新更為困難,也更為重要。幼兒教師教育觀念的重建關系到教師教育行為的改進和對教育實踐的反思,進而也直接影響新大綱的實施,素質教育方針的貫徹,以及每一個幼兒智能的健康、全面發展。
二、多元智力理論引導幼兒教師真正成為教育實踐的反思者
反思是幼兒教師以自己的教學活動為思考對象,對自己所依據的教育理論、選擇的教學內容、實施的教育方案、采取的教學方法以及由此產生的教學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也是幼兒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途徑。波斯納曾提出了一個教師成長的簡要公式:經驗+反思=成長。在反思過程中,幼兒教師能通過對教學經驗,特別是問題性經驗做出客觀理性的批判分析,探討各種與教學行為有關的因素,審視自己教學中所依據的觀念,并積極尋
學前教育論文10
一、關于素描
素描在我國美術學院教學中屬于必修課之一,在全國美術類院校藝考時也通常會作為一門必考科目。近年來,隨著美術教育與世界的接軌,教師對于素描的認識也不斷加深,同時結合日常教學中的實踐,對于素描教學的爭議也越來越多。從廣義上來講,素描包含的內容很廣泛,主要是指使用單一顏色進行作畫的繪畫方式,其中最常用到的顏色是黑色和白色。在此定義下,如果只用藍色或者紅色等單色進行作畫同樣也可以歸類為素描,甚至還包括了使用黑、白、灰為主的中國水墨繪畫等。在當代素描教學中主要應用鉛筆或炭筆等材料工具作畫,尤其是鉛筆素描,材料工具的準備十分簡單和經濟,可以畫出深入細膩的畫面效果,而且修改起來也十分方便。但素描教學所包含的內容不僅局限于單色的畫面和材料工具,從本質上來講,素描既是藝術表現的一種形式,也是一種思維方式,是對藝術思維與觀察習慣的一種訓練[1]。在我們日常專業教學中最常提到的素描主要是指在學院中具有規范性和系統性的素描教學,或者也可以稱之為“學院派”素描。
二、我國各階段素描教育概況
對于高校美術專業的學生而言,素描教學作為必修科目具有不可動搖的地位。然而在學生的其他學習階段如學前、小、初、高的教學中學院素描教學卻處于一種相對孤立的狀態。在學前教育和初等教育中是不會或者極少運用到學院素描教學中,因為注重傳統的學院素描十分強調繪畫中的科學與理性成分,作畫者需要做到客觀整體地觀察事物。與此同時,學院素描還十分注重技巧方面的長期訓練。而初等教育以下、尤其學前教育階段的幼兒因為自身的年齡階段特性觀察事物具有很強的主觀性,其理性思維能力并未能達到可以客觀科學地觀察事物的階段,并且大量重復性的素描訓練十分枯燥,限制了兒童的作畫自由與想象力,這樣會嚴重破壞兒童對于繪畫的興趣培養。因此,在學前和初等教育階段的美術課程更注重培養兒童的藝術審美素養,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以及培養兒童積極的情感態度等。美術教學在中等教育階段基本繼承了學前和初等教育的美術教學模式,但是很多立志從事美術專業和計劃考取美術類高校的學生已經開始接受專業的學院派美術教學了,如中央美院附中、工藝美院附中,以及清華附中初中和高中部的藝術類特長班等。而非美術類高中和非美術班的學生如果想考取美術類高校,則需要在課業之余到校外報專業美術高考的補習班。如此一來同樣是美術課,美術專業學生所接受的教學模式與大多數非美術專業學生相比差異很大,或者可以說是相互隔離開的,但這種教學模式卻與美術類高校開設的美術專業課程十分相近,或僅在難易程度上有所區別,這樣起到了高中和美術高校之間教育銜接的作用。
三、素描教學在學前教育中的作用
那么素描是否有必要運用到學前階段的美術教學中呢?上文中已經提到了學院素描教學的特點,將其直接套用到學前美術教學中必定會出現問題。不過在幼兒園日常的美術活動里常常會涉及一些包含素描因素的重要內容,比如運用線條作畫和辨識、描繪幾何圖形等,這些內容從表面上來看似乎與所謂學院模式的素描教學關系不大,但在其中卻涉及了素描教學的'本質,并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從繪畫造型的角度而言,幼兒美術活動會涉及簡單的人物或物品辨識以及圖畫活動等,但是與美術學院的素描教學相比,其內容簡化了不少,并且技巧訓練的難度也會大幅度降低。幼兒對于人、事、物等進行描繪時主要涉及到素描因素包括簡單的線條組合與平面的形體色塊等。因此在幼兒美術活動中,首先需要考慮幼兒認知階段特性,降低繪畫難度,主要運用素描當中的線造型因素,也就是要求幼兒掌握以線為主的繪畫方式。線條是一切繪畫的最基本要素,因為線條可以圈成“面”,而“面”則可以組成“體”,運用不同的線條就可以畫出十分豐富的形體。需要注意的是,在學前教育階段不應苛求幼兒在平面紙張表現立體塊面的能力,因為要實現這種畫面效果需要作畫者具備相對專業的造型思維和繪畫技術能力,這對于大部分低齡段的幼兒來說作畫要求難度過高。幼兒應當具備的是最基本的平面作畫能力,不需要做到學院派素描那樣畫出逼真和立體的效果,僅僅能夠畫出二位空間的人或物品就足夠了。比如在人物畫中,幼兒可以使用鉛筆或水彩筆等對人物進行類似鐵線描的線條勾勒,教師要鼓勵幼兒大膽和肯定地使用線條,不要怕畫錯,可以讓幼兒突出所畫人物形象的特點或幼兒最感興趣的地方,如鼻子或眼睛等,這樣就可以畫出充滿童趣以及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第二,從幼兒對形體的抽象概括思維訓練角度而言,幾何形教學是素描教學的初級階段,通過簡單的幾何形概括和疊加可以產生一切復雜的形體,所以美術專業的學生大多是從畫幾何形靜物開始學習素描的。而在學前教育階段,幼兒需要了解和掌握的是平面幾何的概念,如對簡單的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和圓形等圖形的辨識。同時幼兒還要具備將現實生活中各個物品簡單歸納成幾何形的能力,比如在畫海洋類題材作品時,將小魚概括成三角形或菱形,貝殼概括成扇形,水草概括成波浪形等。用幾何形歸納事物具有重要的意義,可以促進幼兒用整體眼光來觀察事物,對不同形體進行概括和提煉,快速辨識出不同物象中大的形體特征。同時這也在視覺上為幼兒提供了一種科學理性的觀察方法,鍛煉幼兒在觀看世界時的總結和歸納能力。第三,素描可以通過繪畫技術訓練提高幼兒的動手協調能力。在素描教學中技術訓練是至關重要的,學生在進行素描學習時一方面要訓練客觀整體的觀察能力,同時也要訓練手和眼相互之間高度的配合能力。幼兒在畫簡單的幾何線條時就可以充分鍛煉到他們的動手協調能力,比如通過對直線、曲線、方形和圓形等描繪可以使幼兒具體了解到不同線條與形體中的規范和標準。因為幼兒剛開始畫時很難一次性畫準,所以需要反復地修正以畫出相對準確的線條和形體。在此過程中幼兒手的握筆動作會進行細微的調整,同時眼睛也要不斷觀察和進行對比,這樣幼兒就能在作畫中逐步地訓練手和眼之間的協調性。幼兒在基本掌握線條和幾何形的作畫技巧后,對于其他不規則形物體的描繪能力也會加強,如此可以提高幼兒在畫面表達中的控制能力,同時也有助于幼兒畫出內容更為豐富的繪畫作品。
綜上所述,學院派素描在我國美術類高校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十分傳統和嚴謹的美術學科,也幾乎是所有美術專業學生學習繪畫的必經階段。而在學前美術教育階段卻不必要求幼兒完全遵循這種學習模式,美術活動更重要的是促進幼兒在審美素養以及豐富、健康的情感等方面的發展和培養。但素描教學中所具有的一些能夠促進運動協調和視覺觀察訓練等重要內容,如果將其運用到日常的美術活動中則是十分有價值的。我們應當拋開素描教學中表面模式化的成分,認識到素描的本質,從而使素描能夠更好地在學前美術教育當中發揮作用。
參考文獻:
[1]張虹.素描[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xx:1.
學前教育論文11
教育統計學是一門應用學科,能提供各種統計方法的應用條件和統計計算結果的解釋。隨著國家創新體系的建立,統計學已成為理工類專業的必修課,教育統計學在教育學、學前教育學等文科類專業開設多年。對學前教育專科學生開設教育統計學進行一些探討。
統計學是研究統計原理和方法的科學。具體地說,它是研究如何搜集、整理、分析反映事物總體信息的數字資料,并以此為依據,對總體特征進行推斷的原理和方法。教育統計學是運用數理統計的原理和方法研究教育問題的一門應用科學。它的主要任務是研究如何搜集、整理、分析由教育調查和教育實驗等途徑所獲得的數字資料,并以此為依據,進行科學推斷,從而揭示蘊涵在教育現象中的客觀規律。
一、統計學的發展現狀
從世界發達國家的情況來看,都比較重視統計學和統計學教育。20xx年6月,中國人民大學舉辦了“20xx統計學國際論壇”。美國依利諾依大學何旭明教授講:“美國的高等院校幾乎都開設《統計方法》選修課,而且學生中選《統計方法》課程的人數要多于選修《微積分》課程的人數,因為他們覺得統計更有用。”另外,從最近的英國、美國、日本以及港、臺地區的中學教材來看,統計學與概率都是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多數教材每個年級都有統計內容。
在國內,統計學也越來越受到重視。1993年12月,賀鏗、袁衛兩位教授提出的“大統計”的理念,在統計學界從認識上正趨于統一。1998年 9月,教育部在將504個本科專業調整為249個的情況下,統計學從原來的二級學科反而被調整為理學類一級學科。在本科師范院校,統計學也越來越受到文科類專業的重視。心理學、教育學、學前教育學等專業在一年級分別開設《心理統計學》、《教育心理統計學》、《教育統計學》必修課。中學數學也安排兩至三章概率初步認識和統計學的簡單應用的內容。小學數學的多數教材中每個年級都有統計內容。
綜合國內外對統計學和統計學教育的重視程度來看,我國學前教育專科學生開設《教育統計學》是未來發展的一種趨勢。
二、學習《教育統計學》的具體意義
教育統計學除了是教育科研的工具之外,對廣大學生(包含教育工作者)來說,學習它還有以下幾方面的具體意義。
(一)可以順利地閱讀運用統計方法進行定量分析的科研報告和文獻,從中可以間接地學習國內外先進的研究成果
因為有些科研報告是用統計方法來表述、說明、解釋其研究成果的。如果我們不了解統計學的術語及其所代表的統計過程和意義,就無法領會其中的含義。比如用-檢驗、方差分析、相關分析等統計表格中的數據和專業術語,掌握教育統計學的學生就能夠順利地閱讀此類文章,而不了解教育統計學相關內容的學生就很難理解其中的深層含義。
(二)為后續學習奠定基礎
高職高專的學生大多數畢業后就直接參加工作,但是也會有極少數的學生會接受繼續教育,而且就業的學生多數也會在工作穩定之后參加繼續教育。對于學前教育專業的專科生來說他們在接受繼續教育時還得學習《教育測量》和《教育評價》等學科。從狹義角度來說,教育測量就是研究標準化測驗的編制原理、步驟、技術和方法。在標準化測驗編制過程中,測題的.篩選、測驗信度和效度的鑒定、常模的計算、量表的編制等,都運用到教育統計方法。在教育評價中,對評價質量的檢查、評價信息的估計、效度的鑒定、評價結果的整理和分析,也會用到大量的教育統計方法,所以學習教育統計學為學習教育測量和教育評價打下了基礎。另外,教育科研常用的統計工具SPSS、SAS及EXCEL的高級應用都涉及到教育統計學的內容,因此教育統計學的學習為日后從事教育科研工作人員繼續學習 SPSS、SAS和EXCEL數據統計內容的學習打下了重要基礎。
學前教育專科學生開設《教育統計學》的可行性分析
三、學前教育專科學生開設《教育統計學》的可行性分析
(一)已有數學經驗上繼續學習的延拓
中學數學已開設概率初步認識和統計的簡單應用的內容,學生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學習《教育統計學》,不僅能更系統地掌握統計學的內容,而且更注重了統計學在教育科研中的實用性。因此學前教育專科的學生是有能力學習《教育統計學》這門課程。
(二)從事幼教科研工作奠定基礎
我國現行教育制度要求每位教師都要參與科研,體現了教師即研究者。學前教育專科學生主要的就業崗位是幼兒園教師,所以他們也要參與教育科研。幼兒教師如果將幼兒在園的日常行為表現、心理狀態、學習特點、五大領域的學習等等凡涉及到幼兒的各種事情,利用自然觀察法每日詳細記錄,形成最有價值的第一手數據材料,利用教育統計學的知識處理數據可以準確地總結出幼兒的特點,形成有價值的教育理論。不僅有利于幼兒教師自身的成長,同時也為學前教育改革與研究提供最有價值的第一手材料。
四、我校開設教育統計學的意義
依據我校的辦學理念是:“立足基礎,發展特色,開拓未來”,筆者認為在我校開設教育統計學課程具有卓越的意義。
(一)進一步夯實學生的基礎知識
語文、數學、英語是我國教育中最基本的基礎知識,而教育統計學的學習是在中學數學的基礎上進行的,無形中可以促進學生繼續學習數學的能力。進一步促進學生掌握數學基礎知識。但是今天我國幼兒園指導綱要中已明確將數學劃歸到科學領域,然而數學的思維對孩子的影響依舊非常重要。學前兒童的數學素養、處理問題的思維方式、實際生活中的簡單數學問題都能為日后學習數學課程奠定基礎。因此,幼兒教師要具有扎實的數學功底和數學表達、傳授和運用能力。
(二)突出辦學特色
我校的特色專業是學前教育專業,目前其開設的八個不同的方向都有各自不同的特色課程。突破以往的唱唱、跳跳、畫畫等傳統的“藝術為特色”層面,增設更為適用的特設學科,但多數方向的就業方向大多是幼兒園。而我校學前高專的學生經過高中階段的學習,已具有較強的理解力和遷移能力,如果我們能夠突出學生的這種能力,在校期間加強對學生全面的培養,畢業生在幼兒園里不僅有傳統幼兒師范具備的藝術特長,還能做有意義的實驗研究、搞有特色的科研課題、撰寫有價值的科研論文、開展特色教學。從而形成我校學生獨特的能力,突出展示我校學生在工作崗位上適應性強的特點。
(三)引領未來
從世界各國幼兒園教育發展的情況來看,幼兒教師的學歷標準都在提高,幼兒教師大多是本科、專科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高職高專主要培養學前教育專業方面的應用型人才,學前教育專業所培養的幼兒教師在普通文化素養、專業基礎技能、專業能力及教育科研素養方面都要有較強的能力,以適應未來幼兒園的工作。
五、我校開設教育統計學的構想
(一)課程設置
我校學前教育專業從未開設過《教育統計學》這門課程,可以從學生自愿選修試著開設此門課程。如果學生反饋效果好、工作生活中能夠用到本課程的內容,可以嘗試全面開設教育統計學課程。
(二)師資隊伍
目前我校數學師資力量較強,曾擔任《概率與數理統計》的老師都能夠勝任《教育統計學》,其他數學老師通過自學也能夠勝任此門課程的教學。
(三)學科整合
教育統計學在我校可以將教育科研方法和計算機進行整合教學,達到學以致用。
學前教育論文12
題目:引導農村幼兒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方法和策略
摘要:幼兒時期良好品德與行為習慣的教育培養對于人的一生是至關重要的,心理學研究表明,習慣的養成就像播種應該及時一樣,也有一個最佳期,如今大多數農村幼兒都屬于留守兒童,父母不在身邊,爺爺奶奶寵著慣著滋生很多不良的行為和習慣,要想引起家長對行為習慣的重視,就要轉變家長的思想和觀念,掌握正確的方法和策略,通過家園共育老師和家長共同努力來培養農村幼兒行為習慣。
關鍵詞:引導農村幼兒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方法和策略
如何引導幼兒養成良好行為習慣,就要解行為習慣包括的內容:愛祖國、懂禮貌、講衛生、正確的洗手入廁、文明進餐、遵守公德、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興趣、生活自理、生活安全等等,日本教育家福澤渝吉說: 家庭是習慣的學校,父母是習慣的老師 。要想培養好農村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首先要改變家長的思想和觀念。
一、轉變家長的思想和觀念
1.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
如今的農村幼兒大多數都是留守兒童,父母不在身邊爺爺奶奶特別嬌慣,只要孩子高興要什么給什么,對孩子的不良行為習慣和缺點不給予及時的糾正,以至于帶入到幼兒園,在農村工作的幼兒老師特別難,班上孩子人數的超額工作量大,家長對老師的工作也不太理解,他們關心的是孩子每天學幾個字,謝幾個字,算幾道數學題,對孩子的行為習慣根本不怎么重視,他們不明白孩子好的行為習慣可以影響他們的一生,要想得到家長的重視必須要讓他們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
在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中不是任意進行的,在教育過程中要遵循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和特點,什么樣的教育觀塑造出什么樣的孩子,作為家長面對孩子的任性和無理取鬧時一定要說 不 ,同時要注意孩子的 第一次 因為這是良好習慣的開端,許多家長正是在教育過程中沒有抓住 一 字關,不但沒能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反而給以后的教育帶來后患。
去年我所在的小班來一名小男孩,父母不在身邊一直由爺爺奶奶照顧著,當時他年齡較小還不到3歲,長得很結實個頭也很大,第一天入園有些怕生,爺爺奶奶怕孩子嚇著輪流抱著一直到放學,第二天也是如此,第三天所有的家長不允許陪伴孩子,爺爺奶奶就不停的交代老師多抱抱他們的孩子,后來一個月后其他的孩子都已經熟悉并適應幼兒園的生活,可他還是每天哭鬧著讓一位老師抱著,就是因為他我們的工作增加很多不便,如果第一天爺爺奶奶對他說 別的孩子都沒有抱,我們煒煒也很能干不需要抱 多給他一些鼓勵,更不會讓老師抱習慣,他肯定會和別的孩子一樣早點適應幼兒園的生活。在生活中家長只有不輕易的放棄第一次的教育,才會杜絕第二次、第三次。
2.在生活中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
在孩子形成良好行為的過程中,家長的責任是根據孩子的年齡特征給予引導,在有準備的環境中耐心的培養,使他的一舉一動逐漸向良好的行為發展,家長良好行為可以為孩子樹立學習的榜樣,讓孩子自覺的接受,對于3到5歲這個年齡的孩子來說,家長要做個有心人,要仔細觀察對他的良好行為及時表揚贊許形成習慣,對不良的行為要表示不滿幫助他學會識別的能力,而不要指責他,習慣的養成是行為積累的結果,孩子從某種行為中獲得成功感自然而然就會重復這種行為,從而變成習慣,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培養要從小開始,而且要從家庭開始。
3.發揮家長的榜樣作用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而孩子最直接的榜樣來自于成人,尤其是家長,蒙臺梭利說: 在孩子的周圍,成人盡量以優美的語言,用豐富的表情去跟孩子說話。 幼兒的行為習慣是在成人的影響和幫助下形成的,家長具備良好的行為習慣,那孩子就會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從中熏陶,受到啟發,從而形成好的習慣,家長的一舉一動都逃不過孩子的眼睛,必須以身作則,時時刻刻給孩子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比如:孩子禮貌的行為、早睡早起的習慣、整潔清潔的習慣、喜歡看書的習慣等等,都跟家長的日常生活習慣有很大關系。俗話說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幼兒時期是是模仿力最強的時期,由于他們的認識能力、分辨是非能力有限,因此,家長一定要以身作則做出榜樣,正面誘導是很重要的。
這次在武漢 影子教師 跟崗學習中,永紅幼兒園小四班的孩子習慣培養特別棒,從入園到放學一日的生活中每個孩子每個環節都做的特別好,就連家長們也配合的很不錯,在開運動會之前老師要給家長開個會,老師在上面講活動的安排,沒有一位家長和孩子講話,家長很認真的聽孩子們也學著家長很耐心的聽。農村的家長也可以為孩子樹立榜樣,比如:忙一天從農田回來收拾好農具,把手臉洗干凈,臟衣服不到處放,鞋襪擺放整齊,不要當著孩子面吸煙,不隨地丟垃圾,說話不要帶臟字等等,孩子受到這種行為的影響也會自覺的跟著學,長期堅持孩子就會逐步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可見榜樣對孩子具有很強的說服力和感染力。
4.在培養幼兒的行為習慣中要注意方法和方式,切記簡單粗暴
在農村幼兒園一線工作的老師可能遇到這樣的情況,某位家長和老師交流: 某某老師,我們家孩子特調皮不聽話,在家他只怕棍子,在幼兒園做錯事情您盡管打他,我們家長不會介意的 。像這樣的家長我們可以理解,他是想通過打來糾正孩子的不良習慣,但他不明白對孩子來說,孩子喜歡鼓勵、夸獎,如果總是換來批評受指責和打罵,他的情感上接受不會產生逆反心理,也可能更加激起他的不良情緒和更多不良行為。如果家長理解孩子心理和需求,對他的想法給予鼓勵、支持和肯定,再加以耐心的誘導和啟發并堅持下去,良好的行為就會逐漸養成。
農村的家長應該多抽出一些時間注意創造機會,讓孩子重復好的行為,養成良好的習慣,必須貫徹始終才有成效。
二、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和策略
作為農村幼兒工作者,除加強家園溝通還必須有比家庭更為系統的專業的方法和策略,保證讓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 首先幼兒園要建立一日常規進行系統化教育,3到6歲幼兒是個性品德形成的關鍵期,由于幼兒的可塑性很大,他們的個性品德在形成過程中會經常出現反復,所以教育內容應該做的到系列化,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情況,制定幼兒一日活動常規,常規規定孩子們在一日活動學習中應做到的、應遵循的一些規則,確定幼兒時期在衣、食、住、行、與人交往等方面應有的文明行為和習慣的'標準,如:坐要有坐姿、睡要有睡樣、飯后會收拾餐具、活動結束會整理好用品等; 三輕 說話輕、走路輕、放下東西也要輕;午餐要求做到 三凈 碗里干凈、桌上干凈、地上干凈;午睡時要求幼兒自己穿脫衣服,自己整理衣服,翻好領子;教育孩子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會做的事情學著做,學會的事情堅持做;還要對孩子進行各種節日的教育, 三八 婦女節愛媽媽的教育, 六一 兒童節的好兒童的教育, 七一 愛黨的教育等等。我們注重根據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如:對待性格怯懦的幼兒以培養勇敢品質為主,對待個性霸道的幼兒以培養寬容和諧與人為善的個性為主,對待貪占他人物品的幼兒以培養誠實品質為主等等。由于每個幼兒的家庭教育影響的環境和方式不同,他們對教師的教育方法也可能會產生不同的反應,我們觀察解幼兒不同的心理特征,采取有效的方法進行有的放矢地教育。
三、培養農村孩子良好習慣的步驟
要認識習慣的重要性,根據幼兒的思維具有形象性的特點,我們可以通過講故事的方式,讓幼兒通過故事中的人物特點來認識行為的好壞,解成人的態度,多以正面的形象來使幼兒明白什么樣的行為是好的,什么樣的行為是不好的,以及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性,使他們切身感受到習慣的重要性。
與孩子一起討論制定行為規范(適合中大班幼兒),要讓孩子自己說 我需要養成什么好習慣 ,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使幼兒自覺地區遵守常規。
進行榜樣教育,用各種教育行動 杰出人物好習慣進行榜樣教育,身邊的成人也是幼兒的榜樣,包括家長、老師、還有身邊的小朋友,老師在工作中應該注意以身作則,同時要約束周圍的人,以正確的形象展示給幼兒,充分發揮榜樣的教育作用。
需要持久的訓練,一個行為的出現一定要堅持訓練,才能保持好習慣的養成。
老師和家長要及時評估表揚,及時的評價是能夠強化教育效果,才能使幼兒將行為逐漸地形成習慣。
要讓孩子的行為習慣取得良好的成效,就必須建立起家庭、幼兒園聯合一致的教育網絡,通過家園聯系手冊,以書面的形式每月聯系,有什么事情隨時與家長溝通,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我們還要通過家長會,家園共育等活動,讓家長觀看解參與幼兒園的教育,使家長自覺積極的配合我們的教育工作,只有讓孩子做到在家與在園一個樣,良好習慣的養成才有真正的意義,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是一種長期的、日積月累的、循序漸進的、耐心細致的教育工作,有許多工作還需要我們更多的投入,研究更多的有效的教育方法。
結束語
作為一名農村幼兒老師這次有機會參加 20xx國培計劃 的學習,讓我不管是在理論上還是實踐上都有一個很大的提高,特別是在武漢永紅幼兒園 影子老師 跟崗實習的一個月里讓我受益匪淺,永紅特別注重孩子的行為習慣的培養,也讓我深深地體會到農村幼兒的教育也應該把孩子行為習慣的培養放在重要的位置,加強和監督孩子堅持進行行為訓練,家長和老師一定要以身作則,以榜樣的力量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可以相信只要我們辛勤付出,在幼兒時期養成好習慣,孩子在以后的人生路上一定更輕松。
參考文獻
《幼兒教育心理學》潘日文 侯桂蘭 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 20xx年
《學前教育論稿》趙寄石 南京大學出版社 20xx年
《教師與兒童發展》龐麗娟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xx年
學前教育論文13
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推動了社會大眾生活水平的提升。孩子的教育問題成為更多社會大眾關注的重點,讓孩子在幼兒時期獲得良好的學前教育,是許多家長的訴求。
一、幼兒學前教育教學中常見問題
從幼兒學前教育教學現象來看,其中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包括:學前教育教學研究力度不足;學前教師工作者教學風格不明顯等等。這些因素的存在,都影響到了學前教育的進一步發展,需要采取措施予以解決。
(一)學前教育教學研究力度不足教學研究活動,是提高幼兒教育工作者業務水平的重要實踐,也是開發創新教學方法的手段。在科學活動中,幼兒教師積極討論,可以促進教學問題的解決,獲取更多新鮮、高效的教學活動方法。教學研究活動會加強幼兒教師對個人教學行為的反思,發現潛在的問題,及時彌補。然而,在學前教育實踐中,大多數幼兒教師認為自己的個人教學水平有限,太好的設想并不能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得以落實。許多幼兒園的教學研究活動都流于形式,為了教學研究而教學研究,沒有發揮其教育意義。
(二)學前教師工作者教學風格不明顯在長期的學前教育發展過程中,許多幼兒教師堅守教育前輩傳遞下來的老方法,幼兒園也鼓勵年輕教師向老教師學習。但久而久之,一些幼兒教師的教學思維被限制,他們的創新力無法發揮出來。幼兒園的統一管理,讓一些教師的個人風格被壓抑。教師之所以會在教學中表現失常,是因為他們在模仿別人,在表演劇本,沒有按照自己想法展示自己的教學魅力。幼兒教師的教學風格沒有形成,影響了學前教育的質量。
二、幼兒學前教育優化對策
優化幼兒學前教育的措施包括:加強教學研究活動的切實落實;肯定幼兒教育工作者個人風格;豐富學前教育的方法等等。
(一)加強教學研究活動的切實落實教學研究活動的切實落實,強調教學研究活動的實效性。沒有效果的教學研究,就是浪費時間。幼兒園管理者要定期組織各個層次的.幼兒教師一起分享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共同尋求解決的方法。組織小班、中班、大班老師各自進行內部討論,研究各自學前教育階段中的問題。在各個層次的教師討論過后,再組織大家一起討論,能夠讓更多地問題暴露出來,也能激發更多的問題解決方法。比如,小班老師提出些幼兒會在活動中自顧自地玩起來,不與人交流”。中班老師會說“教師可以成為幼兒的交流者,并將其引向其他可交流的同伴”,大班老師會給出“告訴另一個小朋友,讓這個小朋友去和他交流,讓孩子自己解決問題”。不同的觀點會給提出問題的教師更多意見,有利于教學思維的開拓。
(二)肯定幼兒教育工作者個人風格總是忽略幼兒教育工作者的個人教育想法與風格,是導致學前教育模式單一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學前教育快速發展的今天,幼兒園管理者要學會尊重每一位教師的教學想法,允許教師開展特色教學,在豐富幼兒園教學形式的同時,讓幼兒有更為豐富的學習感受。從性格上來講,女性幼兒教師情感較為細膩,他們會在教學中更多地幫助幼兒,讓幼兒感受到自己的關心與爰護。
而男性幼兒教師則重視幼兒獨立能力的培養,會更多地讓幼兒自己解決問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同的教學風格,會培養出具有不同行為習慣的幼兒。也只有這樣,幼兒才能成為有個性的兒童,而不是幼兒園的產品。
(三)豐富學前教育的方法學前教育,是開發幼兒智力,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教育活動。教師用豐富的活動去引導幼兒學習,能夠擴展幼兒的思維,促進智力開發成果的優化。
首先,幼兒教師要重視學生觀察力的培養。用“每天描述一個人”的活動,讓幼兒多多觀察身邊的小伙伴,能夠促進幼兒與他人交際頻率的增多,促進幼兒細心關注身邊的事物。
其次,教師要培養幼兒的語言能力。語言能力的培養可以通過角色扮演或者區域活動的形式進行。給幼兒提供不同的情境,讓他們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去扮演,去交流,能夠豐富幼兒的語言應用體驗,提高語言能力。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國家與社會高度重視學前教育的今天,豐富學前教育內容,提高學前教育方法的多元化程度,是每一位學前教育工作者的追求。端正學前教育的認知,給學前教育的實施創設更好的環境,才能讓幼兒成為學前教育的受益者。加強學校、社會與國家的協作,共同助力學前教育,才能給幼兒一個美好的未來。
學前教育論文14
摘要:隨著兒童心理學的快速發展,人們越來越注重幼教的作用,一個孩子從小受到的影響對他以后的人生影響重大,俗話說的好,“三歲看到老”。因此,新時代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由于《學前教育心理學》具有較強的理論知識,內容相對來說要枯燥乏味一點,這樣使得學生學習《學前教育心理學》積極性大大降低,為此根據新的改革教學內容,采取一系列形式來提高《學前教育心理學》課堂實效性,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關鍵詞:學前教育心理學;課堂;實效性
一、引言
教學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對學生心理因素的運用,要教好學生就要了解學生,從學生實際出發,因材施教,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當下學前教育心理學越來越走向正軌,成為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的一門專業理論課,不少大學也開設了學前教育專業。由于學生大都停留在書本上學習,對幼兒的了解是少之又少,因此要激發學生學習《學前教育心理學》的興趣。本文從因材施教,個性化教學創設教學等活動,以此改革課堂教學,來提高《學前教育心理學》課堂的實效性。
二、因材施教,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
由于每個人的接受能力不一樣,有些學生可能會受到情感狀態的影響,并沒有靜下心來,往往達不到有效率地聽講,那么此刻就不是學生接受教育的好時機。總而言之,教師若每天重復一樣的方式進行教學,沒有根據學生的狀況而進行教學,那么學生學習的效率往往很低,這就要求教師要進行智慧教學,了解學生的性格特點,并運用一定的策略,提高學生主動學習的欲望。比如,對于講解《教師在幼兒園教育活動情境中的作用》這堂課時,如果教師完全生搬硬套對著書本上的知識點講解,并通過做題,復習和鞏固知識點,由于《學前教育心理學》內容、概念比較難以理解,若單方面地要求學生機械性記憶,往往達不到教育的效果。
只有當學生理解了,并有一定的情感體驗,才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和專業技能,才能在他日工作后,很好地教授幼兒、影響幼兒。除此以外,作為一名教師,最重要的是要有親和力,讓學生敢于親近,一名教師教學是否成功,從學生的課上和課下表現便可以看出。教師一定要想方設法調動課堂氛圍,可以舉一些通俗易懂的例子讓學生明白學前教育的重要性。為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比如在講解幼兒品德心理這節知識點時,首先可以讓學生課前查閱幼兒道德品質發展特點,并做成手抄報。如果說直接告訴學生,根據心理學家的研究表示,幼兒的道德認識是具象的,對“好”與“壞”的概念,主要是模仿老師和家長的態度,家長認為好的,幼兒就會認為對的,反之則會認為是錯的。
三、設置活動情景模式,激發學生興趣
教學過程應該是師生之間雙向互動的過程,學生主動學習、主動提問,從而教師做出指導,這種高度互動模式,一改以往教師站在講臺上講課的傳統教學方式,只有當學生主動學習,才是學生獲取知識最好時機。因此,這就需要教師充分挖掘《學前教學心理學》內容,設置符合學生的活動情景模式,激發學生興趣。還可以將一些學前教育心理學案例,讓幾位學生在講臺上用故事的形式講出來,再由幾位同學進行點評,充分調動課堂學習氛圍,鍛煉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總結歸納能力。
其中有一次進行這樣的活動時,有位學生給筆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位學生特別善于總結,思維特別的發散,從多個角度對其他同學講的心理學案例中,進行總結歸納,并且歸納得有理有據,通過對他優點進行及時的鼓勵和肯定。這位學生學習的興趣穩步提高,畢業后跟蹤調查發現,該同學在一所知名幼兒園當校長。因此,設置活動情景,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到《學前教育心理學》這門學科的趣味性和實用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四、教育關注提問和傾聽,并做出及時的反饋
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學生有疑問應該視為一件好事,因此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自身特點,要關注學生的提問。每個學生由于心理認知、思維方式不同,對事物的看法也就不一樣。由于知識面狹窄,自然而然會產生各種困惑,或者是有自己的想法,這時教師便是一個很好的指路人,對待學生的疑問,要學會傾聽、耐心傾聽,從學生講述的內容中迅速明白學生所表達的意圖,從而做出針對性的回應。
對有偏激想法的學生要給予糾正,避免讓學生走彎路,做好引領學生、啟發學生的工作。古人云,“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因此教師要善于傾聽并及時做出回答,有利于學生走出心理困惑區,并拓寬學生的視野,有利于增進師生之間的情感,形成一個良好的'師生關系,讓學生在喜歡老師、尊重老師的心理下,喜歡這門學科,從而增強學生學習動力,化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提高《學前教育心理學》課堂的實效性。同時,教師可通過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從而更好地改善教學方法。
五、開展形式多樣的知識競賽活動,增強學生學習動力
每位學生都有成就感心理,因此舉辦豐富多彩的知識競賽就可以起到滿足學生成就感心理的作用,這不是目的,重要的是通過競賽,提升學生專業技能。由于學生在競賽過程中,學生大腦處于高度集中狀態,對自己所掌握的知識點,經過在競賽中運用和實踐,可以加深學生對《學前教育心理學》的理解,避免了該學科的枯燥乏味帶來的不利影響。這樣的競賽活動也是鍛煉才能的過程。比如通過開展故事王大賽、舞臺劇大賽、教案設計大賽、幼兒歌曲彈唱大賽等競賽活動。充分展示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過硬的專業技能,從而提高學生樹立自信心。
六、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人們對幼教的高度重視,對幼兒教師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在這樣的情況下,要想提高幼兒教師的綜合素質,就必須采取一系列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啟迪學生,做學生的領路人。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讓學生掌握書本內容和提高專業技能,還要讓學生更加充滿智慧、博學、有能力,以此培養優秀人才,成為學生人生中的貴人。
參考文獻:
[1]于林.調動中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J].幼兒教育心理學,20xx,(3):12.
[2]宋雅玲.淺析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幼兒教育心理學,20xx,(2):11.
[3]焦方英.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的途徑[J].幼兒教學心理學,20xx,(10):44-45.
學前教育論文15
為了加快新疆地區學前教育的發展,筆者對阿克蘇地區拜城縣亞吐爾鄉村幼兒園進行了實地調研,發現南疆少數民族聚居區幼兒國語教育的發展還存在許多問題,并針對具體問題,給出相應的建議措施。國語教育作為新疆地區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提高新疆少數民族國語水平,加強師資力量培養,已成為現階段國語教育推進的核心所在。南疆國語教育作為新疆地區國語發展的重點,雖已取得了歷史性進步,但從目前來看,已經到了瓶頸,不得不說還存在許多問題和困難。南疆地區少數民族高度聚居,當地少數民族居民大多數不會國語,使得幼兒學習國語的良好環境無法實現,只能通過幼兒園實施的國語教育才能掌握,而在幼兒園又面臨合格國語師資嚴重匱乏的窘況。據統計,截至20xx年11月,南疆阿克蘇拜城縣幼兒園共計132所,教學班516個,教職工694人,專任教師481人,遠遠達不到幼兒園班級“兩教一保”的配置要求,甚至每班都不能配置一位專任教師,這給國語教學帶來了很大的壓力,嚴重影響了國語教育的發展進度。除以上原因外,為了進一步發掘制約南疆地區學前國語教育發展的其他因素,筆者通過實地參加支教工作,對所支教的拜城縣亞吐爾鄉村的幼兒園作了深入細致的調研。
一、阿克蘇地區拜城縣亞吐爾鄉村幼兒園的現狀
亞吐爾鄉轄12個村委會:庫木買里村、喀孜干村、塔格其村、歐特貝西村、英蘭干村、布吉尕村、伊希塔其村、哈啦蘇村、帕什塔其村、歐勒旁村、古勒阿塔木村、休相村。村里學前教育在20xx年11月份才剛剛起步,一直到20xx年7月都處于應急幼兒園狀態,幼兒園附設在本村小學里,直到20xx年9月新的幼兒園正式成立并開始啟用,亞吐爾鄉村學前教育才走上越來越成熟的軌道。短短兩年的時間,也積累了不少經驗。但是由于各種條件的限制,亞吐爾鄉村學前國語教育工作在取得成績和經驗的同時,還存在諸多困難和問題。
二、阿克蘇地區拜城縣亞吐爾鄉村學前國語教育的問題分析
1。師資嚴重短缺。以亞吐爾鄉為例:由表1可見,阿克蘇地區亞吐爾鄉村的學前班師生比例大約為1∶16。根據國家教委《全日制、寄宿制幼兒園編制標準(試行)的通知》公布,全日制幼兒園教師與幼兒的比例是1∶6~1∶7,況且1∶16這個比例中保育員還算在教師內,事實上保育員是不安排上課的,如此1∶16的師生分配,給教師進行國語教學帶來了很大的困難,形成了國語學習的劣勢。此外根據保教人員的配置來看,亞吐爾鄉村幼兒園的保教人員配置極不合理,遠遠達不到“兩教一保”的配置要求,保育人員的匱乏也勢必給教師增加了除教學之外的額外負擔,教師的精力分散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教學效果。
2。培養目標、培養方法不明確。當地幼兒園及中小學出現的普遍現象是,很多孩子能夠講流利的國語,能夠進行基本的國語交流,但對講國語的群體及其文化了解甚少,沒有認同感,沒有鑒別,這與學習國語學習文化的培養方向和“多元一體”的國家建構顯然是不相符的,國語教育絕對不是簡簡單單地學習語言。另外,當地幼兒園在培養人的方法、手段上沒有實質性的內容,沒有科學、具體的實施方案就是再完美的目標也形同虛設。以何種語言設置課程的模式只是建構了一個基本框架,用何種手段使這個框架變得豐滿才是達成目標的核心所在。
3。教學方式單一。亞吐爾鄉村幼兒園的支教老師大多來自高校,其專業都不是學前教育,甚至不是教育學,再加上語言溝通不便,很難根據少數民族兒童的心理特點和興趣特征采用恰當的教學方法。另外,有些幼兒家長因為時常忙于生計,相當一部分孩子家長因為被收教、收押(以伊希塔其村為例,全村293戶,收押30戶,收教31戶),使得孩子寄宿在親戚家甚至無人接送,幼兒回到家,家長對孩子一天的上課情況無暇顧及,更別說課余給幼兒提供一些有益的圖書等學習資源,孩子學習國語的環境太狹窄。
三、阿克蘇地區拜城縣亞吐爾鄉村學前教育問題的建議與措施
1。穩定教師隊伍,加強師資培訓。據20xx年11月統計,阿克蘇拜城縣幼兒園教職工694人,學前教育在園幼兒數14917人,教師與幼兒比例大約為1∶22,這個比例足以說明該地區幼兒園教師的'嚴重欠缺。要推進國語教育的穩定持續發展,補充師資是今后工作的重點。該地區國語教育要長期穩定發展,最長遠有利的辦法還是培養自己的師資力量,制定能留住人才的優惠政策來吸引大量國語教師,同時校領導也應鼓勵支持教師在職進修,定期培訓,組織教學活動設計評比,教學技能比賽等,以提高教師的國語水平和教學技能。
2。明確培養目標,完善教育手段。語言學家趙世舉所說:“語言之于民族精神不僅僅是傳承,在傳承的同時,還可以在共時范圍內將處于不同地域的社會成員凝聚在一起。”而能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正是加強民族融合的一個重要因素。為此,國語教育要培養的人可以概括為:一是文化兼通的人;二是維護國家統一熱愛民族團結的人;三是為新疆的長治久安做出貢獻的人。學前國語教學可讓幼兒接觸諸如兒歌、故事或童話劇等,同時為提高家庭教育,可以做好以下三點:第一,做好宣傳,比如組織集體觀看一些有關國語積極教育的影片等;第二,利用駐村工作組、支教教師工作之余,召開集體培訓活動。據了解,亞吐兒鄉村近兩年來個別村對這項培訓活動開展的還是比較積極,每周內定期在晚上安排時間給村民講授國語知識;第三,可以通過把國語文化滲透編排在歌曲舞蹈當中,讓能歌善舞的少數民族群眾通過音樂舞蹈領會國語文化的精神。
3。轉變教學理念,采用多種教學形式。亞吐爾鄉村幼兒園的孩子年齡都是4~6歲,該年齡段的孩子注意力易分散、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所以,為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教師需要因地制宜靈活運用各種各樣的方法,如情境法、游戲法、交際法、聽說法、全身反應法等等,以達到幼兒發自內心真誠的需求信念,激發他們主動參與的意識,提高學習國語的樂趣,讓幼兒在不知不覺中感悟文化,習得語言,因此提高師資質量也是重中之重。新疆的穩定發展離不開現代文明的潤澤,文化的滲透離不開國語教育,而南疆學前國語教學作為教育的關鍵,其規模正在迅速擴大,幼兒園設施也有了很大的改善,但還需要大力配備師資力量,加強當地民眾對國語教育重要性的認識,努力摸索出一條符合當地實際情況的特色學前國語教育之路。
【學前教育論文】相關文章:
學前教育論文精選03-31
學前教育的論文03-31
學前教育論文03-31
學前教育論文06-16
學前教育論文題目10-19
學前教育美術論文03-30
學前教育教學論文03-30
幼師學前教育論文03-31
幼兒學前教育論文03-31
與學前教育有關的論文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