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初中語文教學論文

時間:2023-02-10 13:42:22 論文 我要投稿

初中語文教學論文

  在學習和工作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論文了吧,論文是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一種說理文章。你所見過的論文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初中語文教學論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中語文教學論文

初中語文教學論文1

  語文能力最簡單的就是表現在交往過程中聽說讀寫的能力。也就是《新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到的“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是完全統一的”。無論是口頭說,還是平時寫作文、演講,無非是把自己大腦中儲存的語文信息調出來寫在紙上。同時,在聆聽別人講話時,能否聽得懂或在朗讀課文時抓得住文章的要點等,與我們平時儲存在大腦中的語言基礎有很大的關系。語言能力基礎較好的學生,不用費吹灰之力就可以聽懂得別人講話,在朗讀時抓得住文章的要點;語言能力較差的學生就比較吃力,聽不懂或抓不住要點。所以,一個對典故一無所知的人,是否能夠真正讀懂杜甫的詩、辛棄疾的詞;一個對成語一竅不通的人,能否充分領略到魏巍、秦牧散文的魅力,都是很難的。

  俗話說的好“巧婦難做無米之炊”。學生語文素質下降的關鍵,是缺少語言這“米”。雖然老師滔滔不絕的講解,把學生引導在課堂的“五大”環節(寫作背景、作者簡介、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寫作特點)軌道上,一點不漏,并且反復傳授,學生也銘記在心,但仍然無法把這“米”做出熟飯來。

  在語文的教學中,只有在不斷積累語言,不斷熟悉語言,把那些值得我們儲存的“米”——語言的精華,存放在大腦中進行“氧化”才能轉變為自己語言能力的養料,不斷提高語言素養。把語言積累作為指導學生學習語文的基礎環節是勢在必行的。正如古代荀子曾說“不記硅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我們要把教學的重點真正轉移到引導學生多讀點書,多背點范文,多寫點文章上來,我們教師的觀念變了,學生的意志就增強了,對祖國五千年的文化精髓進行積累,由少而多,聚滴水而成大海,為語文素質的全面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那么學生如何有效地積累語言,提高自身語文能力呢?通過多年的實際教學與成效,我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多聆聽,在聽中積累語言

  “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人所獲得的知識,其中60%來自視覺,20%來自聽覺,15%來自觸覺,3%來自味覺。”①聽的'作用僅次于看,它是汲取知識,積累口語材料的重要渠道之一。在聽話時,主體必須在一瞬間利用強化記憶儲存信息并依靠快捷靈敏的直覺思維活動,才能在接收言語聲波的同時理解語意并評判話語。由此,要有效運用各種手段讓學生多聽。在課堂上,我們都能做到讓學生帶著疑問聆聽教師的講解、范讀等,使其邊聆聽邊思索,邊領悟邊積累。但對于課外的聆聽、思索則為我們平時所忽視。俗話說:身邊的一切皆學問。平時,讓學生收聽廣播,看電視,聽別人爭辯等,都能促進其邊聽邊思考,并能從中有收獲,不斷提高語文能力。如有一名初中生在家聽見別人在辯論百家姓中的“仇”一字多音讀法是否正確,于是就利用工具書查字典,消除自己的疑惑。這為學生的語文認識能力就得到鞏固、提高。所以,要重視教導學生邊聆聽邊思考身邊的一切“聲音”的習慣,從中獲得提高自己語文能力的信息平臺。

  二、熟讀多誦,在讀誦中積累語言

  廣泛閱讀是積累語言經驗、知識的一個重要途徑。語文教學中有課內、課外閱讀,課內閱讀是基礎、是先導,課外閱讀是繼續、是擴大。在課內應該訓練學生養成正確的學習態度,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為課外語文學習提供舉一反三的規律性指導。

  閱讀是手、眼、腦等感官協調活動的過程,是直覺體悟語言的基本方式之一。在抓好精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速讀廣覽,這是訓練直覺思維的有效途徑。學生在進行閱讀時,有時逐個破譯每個文字符號代碼,而利用直覺思維密切相關的預見、猜測、期待等手段簡化閱覽過程,從而迅速敏銳地把握作品實質。跳讀、翻讀、猜讀、倒讀等往往是預見、猜測、期待的外在表現,可以活躍學生的直覺思維。有了速讀做基礎,廣覽也就好辦了。廣泛瀏覽、轉益多師,能拓展學生閱讀范圍,擴大其視野,豐富其感知對象,增加其詞匯、句式的儲備,豐厚其語感圖式。從而為培養學生語文能力創建語感橋梁。

  瑯瑯成韻的誦讀,是眼、手、口、耳、腦等多種感官協調活動的過程,與閱覽相比,更是直覺體悟語言的一個基本方式。吟詠誦讀可以感悟文章真諦,在不經意間對語言那種抑揚頓挫的語音、錯落有致的節奏與奇特嚴謹的結構擁有深切的體驗,進入這樣一個美妙的境界。

  讓學生多讀點,多積累些,天長日久,待到自己說話時,作文時,便能呼之即出,信手拈來,隨心所欲,左右逢源。魯迅先生曾有過形象的描述:“必須如蜜蜂一樣,采過許多花,這樣才能釀出蜜來。倘若盯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的確,只有廣泛涉獵,遨游于書山學海之中,才能使儲備充盈豐富,使見識廣博而深刻,真正達到“文章讀之極熟,則與我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②

  三、勤練筆,在寫作中積累語言

  熟讀背誦是通過語言的輸入增加大腦皮層的語言信息,作文訓練則是調動大腦中的語言信息來激發大腦皮層細胞之間的信息回憶、交流、篩選,從而達到鞏固、運用語言的目的,因此,作文是高層次的積累語言。在語文學習中,學生可以寫出事能感人、情能動人、理能服人的優秀作品來,都是經過無數次的“嘗試——錯誤”的學習過程,正確的嘗試不斷保留,錯誤的不停的放棄才能得到結果,在這一過程中,勤奮、不斷地練習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正如許特立同志有一句名言:“不動筆墨不讀書”。這就是說,在讀書的過程中要勤動筆,多加練習,只有這樣才能有利于語言材料的積累,而語言材料積累的過程,既是學習語文知識的過程,也是培養語文能力的過程。③

  總之,以上三點都是息息相關的,對語言積累成敗有著關鍵性的作用,直接影響到學生語文能力的培養。只要我們持之以恒,堅持不懈,就一定能夠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初中語文教學論文2

  【摘要】作文教學對于初中學生綜合素質尤其是其語言文字水平至關重要,當前我國初中語文作文的教學水平差強人意,已經成為影響教學質量的一大障礙,所以我們以教學困境為切入點,進而尋根溯源對其對策進行探討,以期對當前教學方法的改進提供一些借鑒。

  【關鍵詞】作文教學;初中語文;教學方法

  1.初中語文作文教學困境剖析

  1.1創新性缺失導致教學方法比較單一

  當前模板教學的主流態勢愈演愈烈以至于出現作文模板教學單一化的問題,這種以一定程度上的學生興趣與思維局限為代價而獲取快速提升成績的做法是得不償失的,應該充分認識到這一問題的嚴重性給予足夠的重視并落實到具體行動上對這一困境提出針對性的對策。

  1.2脫軌于實際生活導致作文“缺源少本”

  “藝術源于生活”,脫離了實際生活,寫作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在寫作中脫離生活對于作文教學及作文水平的提高是致命的,從內容上來看脫離生活導致文章內容缺乏真實性與刻畫感,從情感表達上來看脫離實際導致文章缺乏感染力,綜合而言,脫離實際是文章內容枯燥與創意缺失的根本原因,只有基于實際生活,文章創作才能在創新思維與真實刻畫下高于生活,得到升華,真正成為一篇好文章。

  1.3作文抄襲現象已經不容忽視

  當前的'教學實踐中,初中語言寫作抄襲的問題已經不容忽視,追根溯源才能對癥下藥,我們認為作文抄襲是主觀上學生寫作缺乏主動性與獨立性與客觀上學生課業繁忙綜合導致的問題。同時,由于初中生寫作教學與小學生寫作教學之間的不同與斷層過渡,從小學寫作中主要學習借鑒優秀文章到初中生寫作的獨立主動,學生難以完全意識到作文抄襲與借鑒的界限與性質區分,在這種學生主觀上概念模糊與客觀上課業繁多的環境下,就會導致學生選擇抄襲來節省時間。

  1.4寫作興趣不高導致學生寫作水平受限

  在初中語文作文教學實踐過程中,總會遇到學生對于作文寫作的抵觸情緒,學生不愿寫論文,抱怨寫論文,即便是在教師的要求下進行寫作,也往往是敷衍應付的態度,在教師“手把手”的教學下,缺少自我創新,對教師的要求按部就班循規蹈矩,從道德制高點或者華麗辭藻堆砌這些較為大眾的方法出發,壓制了學生的天性,進而導致了寫作興趣的缺失,最終成為寫作水平提高的瓶頸。

  2.初中語文作文教學水平提升的策略

  2.1促進初中語文作文教學方法創新化與多樣化

  從教師教學的角度出發,初中學生語文作文水平的提高需要一個整體的,完整的教學目標,基于這一目標,制定具體可行且可操作的計劃,最后將計劃逐步落實。教學方法的多樣化創新化是教學中老生常談的問題,具體到作文教學上,我們認為可以從自由日記,課文續寫等日常教學中開發學生的想象力與創新力,同時老師可以進行小組討論、情境帶入等新的教學方法,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對作文本身及教師的教學過程有一個積極主動的接受態度,才能配合教師教學最終完成教學目標。

  2.2思維拓展,營造良好的寫作環境

  良好的教師教學還需要學生這一教學主體的配合才能發揮最大功效,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重視寫作環境及其影響力,注意學生寫作時的心理環境,利用好這因素,因勢利導培養和引導學生的寫作,發散學生的思維,開拓其潛力。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視與學生的互動溝通,傾聽學生的寫作思路,作一個引導者,重視“導”而非“教”,切忌為學生設置太多框架,充分發揮學生的才能。同時,作為一個“導”者,可以在具體方法上為學生提出針對性的改進方法,鼓勵學生體驗生活表達感情,在一個健康良好的寫作環境中切實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與水平。

  2.3聚焦生活,保障寫作素材的積累

  現實生活是藝術之源頭,語文作文寫作亦是如此,在教學中,教師要重點培養學生對于現實生活的觀察與體味,在生活中積累素材為作文寫作打下基礎。從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中,發現真善美,寫作真善美,進而創新寫作視角;從生活中的“一草一木”中,學會語言表達的細節與刻畫,進而提高作文的豐富性與真實性。正如老舍《茶館》中的人生百態,魯迅筆下祥林嫂的一個神態一句局促的語言,生活是作文寫作的基礎。教師在作文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將寫作與生活緊密相連,教育學生感受生活,從生活大課堂中提高寫作水平,提升自我。

  3.結束語

  寫作是語文教學中的重點模塊,教學難度大,但是當前作文教學已經成為語文教學中的短板,本文拋磚引玉,對初中語文教學的困境及對策進行了不甚深入的探討,希望各位同仁能關注這一問題,為初中作文教學獻計獻策,切實提升學生寫作水平。

  參考文獻:

  [1]李凌嵐.淺談初中語文作文教學困境分析及對策研究[J].學周刊,20xx(3).

  [2]章娟娟.初中語文作文教學困境分析與對策研究[J].時代教育,20xx(10)

初中語文教學論文3

  摘要:新課程標準指導下的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正在煥發出新的生命力,思考和探索新課程理念下語文課堂教學的新的基本評價標準也成為廣大中小學老師研究的焦點之一。本文擬就目前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評價提出“快樂、對話、開放、感悟、探究”等五條最基本的評價標準。

  關鍵詞:評價 快樂 對話 開放 感悟 探究

  隨著語文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很多語文教育方面的專家學者,特別是廣大中小學語文教師,都在思考和探索新課程理念下語文課堂教學的新的基本評價標準,希望弄清楚新課堂與舊課堂到底有哪些區別,以探索具有針對性、實效性的教學策略,更好的落實新課程理念,大面積大幅度地提高初中語文教學質量。這里,筆者談談自己初步的思考和探索,提出五條最基本的評價標準,僅供廣大同仁在今后研究語文課堂教學評價時參考。

  一、傳統語文課堂教學評價的弊端和局限

  (一)“是否完成認知目標”限制了教師對學生認知能力以外的其他發展的關注。在傳統的教學評價標準中,教師是否完成預定的教學目標,更確切地說是這節課的認知目標,是作為一節好課的很重要的指標。的確,完成認知目標是教師在組織教學中一件很重要的任務。有時候我們會聽到這樣的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設置很多問題情境,師生之間、生生之間有問有答,或討論或交流,教師將課堂組織得“熱鬧非凡”,將學生調動得“興趣盎然”,但檢測學生實際掌握知識和形成能力的情況卻并不理想。原因就在于教師在備課時,未抓住完成該教學目標的關鍵條件。像這樣未完成預定認知

  目標的課顯然不能稱得上是一節好課。但如果為了完成認知目標,而抹殺學生的創造性,忽視學生的情感的課也不能視為一節好課。認知性任務不是課堂教學的中心或惟一目的,教師不應只關注知識的有效傳遞,而不考慮學生的發展。學生的發展不僅包括認知的發展,也包括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發展,包括各種能力的發展以及個性的發展。學生的想法中也許蘊涵著創造性的火花,也許是對知識更深刻的理解,可是教師不愿意在這上面花時間,因為怕影響教學進度,完不成認知目標。

  (二)“絲絲入扣”的教學設計嚴重束縛了教學中的靈活性和變通性。傳統的評課標準,往往強調教學進程要安排合理,教學環節井井有條。許多觀摩課,教師不敢拿出原汁原味的課,就是怕評委們說自己設計的課“漏洞百出”,說自己水平低。教師期望的是學生

  按教案設想作出回答,努力引導學生得出預定答案。整個教學過程就像上緊了發條的鐘表一樣,什么時間講授,什么時間提問,給學生多少時間回答問題等都設計得“絲絲入扣”,結果往往是把一節好課上成了表演課,演員就是教師,或者說主角是教師,學生則是配角,是觀眾。教師對課堂上出現的意外情況常常采取回避的處理方法。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看不到教師的隨機應變,看不到對學生思維出現阻礙時的點撥。教學過程好似一杯淡而無味的水,觀后不是讓人拍案叫絕,為之喝彩,而是讓人覺得索然無味,無任何收益。因此,我們說教學“貴在得法”,就體現在教師如何作好學生學習和探究的促進者、啟發者、指導者和合作者。

  (三)“樣樣俱全”的所謂優秀課常常使教學忽略學生學習中的實際需要。在傳統的課堂教學評價指標體系中指標可以說十分完備,而且每一項指標幾乎都有固定的要求,諸如,“教學目標明確”、“教學進程安排合理”、“課堂提問精煉”、“多媒體運用恰當”、“板書設計美觀”、“教態自然”、“語言流暢”等等。結果我們會發現,許多觀摩課中的不少環節就是為迎合評課標準而設計的。但是我們的教師有沒有想過,課堂教學既然是為學生的學服務的,就必須圍繞學生在學習中的實際需要來設計,其目的是使所有的學生都真正地參與到學習中,獲得知識和能力的發展。如果為了把知識發生、發展的過程讓學生親身體會到,在黑板上即使板書并不那么美觀,甚至讓學生參與板書,又何嘗不可呢?相反,如果讓所謂的多媒體限制了學生的理解,讓所謂的板書限制了學生的理解,那才是一堂既可悲又失敗的課。傳統的評價標準所存在的弊端和局限性使得我們思考這樣一個問題,一種好的、值得倡導的課堂教學究竟應該是怎樣的,或者說一堂好課的評價標準應該包含哪些方面?為此我們研究了課堂教學的科學評價問題。

  二、新課標理念指導下評價一堂好語文課的標準

  在新課標理念指導下評價一節課,應該從教師組織學生活動的角度去觀察,從引導教師關注活動的直接效果——學生是否能夠實現有效學習,有多少學生在多大程度上實現有效學習的角度去設計活動、組織教學,這樣才會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積極導向作用,也才能促進課堂教學評價自身的健康發展。實際上,由于評價者自身觀念的滯后,由于課堂評價標準存在某種偏差,課堂教學評價給實際教學工作帶來誤導的現象并不少見。所以,在研究制定好課標準時,必須堅持現代教育的基本理念——堅持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思想,堅持以發展的觀點評價發展中的教學過程的態度,使我們所倡導的好課標準,不是懸在師生頭上束縛其主動精神發揮的利劍,而是幫助教師提高自身業務水平,引導師生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武器。課堂教學的本質既然是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學生進行有效學習的活動過程,評價課堂教學就應該從觀察學生學習活動的角度來進行。觀察的重點是活動過程,是學生在教師組織下的活動過程,這些組織工作的惟一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實現有效學習,所以,教師的組織活動不是觀察、考評的重點。只有在教師的活動引發了學生的活動以后,只有把教師的活動與學生活動聯系在一起的情況下,測量評價教師的活動才對評價課堂質量有意義;否則,不論教師講解得如何生動,不論教師展示了多少教育資源,只要它們沒有激起學生的有效學習,都是不必要甚至無價值的。在度量、評價課堂教學時,把觀察重點從教師的作為轉到學生的作為上,把教師的作為聯系到學生的活動上來加以評價,反映了我們對課堂教學本質的新認識。當然,在這樣分析評價課堂教學以后,并不是否認教師對教學的主導作用,因為學生有效學習活動表現就是教師勞動的成果,反映了教師的組織與計劃的水平,所以,我們仍然可以在一定條件下依據課堂上學生的實際表現來評價教師,來認識教師的業務水平與敬業精神。作為對一種活動過程的評價,應該從活動的目的、活動的過程、活動的效果、活動的氛圍、活動的特色等方面來加以評價,在制定課堂教學評價標準時,應該抓住以下五項指標:

  (一)語文新課堂應該是一個快樂的課堂。快樂教學是一種成功的教學實踐,讓每一位學生享受學習的快樂,是新課程的一個最基本的理念。我國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就曾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好之,樂之,就是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高漲,求知欲望強烈,以學為樂。那么,怎樣才能獻給學生一個快樂的課堂呢?最基本的是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做到“三個充滿”:

  1、充滿情趣,使學生熱情高漲地學習語文。興趣是入門的先導,熱情是不竭的動力。要把一節語文課上得讓學生“小臉通紅、小眼發光、小手直舉、小嘴常開”,使課堂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樂園,就必須把激發興趣、調動熱情放在首位。

  2、充滿激勵,使學生信心十足地學習語文。激勵性語言猶如催人奮進的號角,能鼓舞人心、增強自信。那么,怎樣才能使教學充滿激勵、讓學生具有學習的信心感和安全感呢?首先要求教師必須遵循三條基本原則:即確保“學生無錯”原則,從多角度評價學生;堅持民主平等原則,多與學生商量溝通;尊重學生人格原則,不傷害學生自尊。其次是提倡教師采用激勵性的課堂用語:如盼其成功:“別著急,再想想,你會想起來的”;促其成功:“你想得真好!為大家開了一個好頭”;幫其成功:“你的想法真好,能把想法說得更清楚一些嗎?”

  3、充滿賞識,使學生輕松愉悅地學習語文。賞識能使人快活,賞識能使人心智開啟,賞識能使人靈感涌動。那么,怎樣才能做到賞識學生呢?賞識學生,就要相信學生,尊重學生,理解學生,善待學生;賞識學生,就要蹲下來看學生,細心捕捉他們身上的閃光點;賞識學生,就要包容學生,在包容中為學生指明前進的方向。作為教師,我們永遠也不要對學生說“你不行。”因為說學生不行,實質就是學校不行、老師不行,應該檢討的是學校和教師。

  (二)語文新課堂應該是一個對話的課堂。對話教學是在新課程背景下出現的一種新的教學形態,是相對于傳統的“獨白式”教學而言的,是以“溝通性”的“對話”為其本質的教學。克林伯格指出:“在所有的教學中,進行著最廣義的‘對話’。……不管哪一種教學方法占支配地位,這種相互作用的對話是優秀教學的本質性的標識。”對話教學主要有言語型對話、理解型對話、反思型對話三種課堂實踐形式。言語型對話是指以言語為主要表現形式的教學對話,可分為師生對話和生生對話;理解型對話是指人與文本的相互理解與闡釋,包括師本對話和生本對話;反思型對話是指以自我反思為主要手段的師生對話。在課堂上,幾種對話形式密切聯系、相互影響,共同構成錯綜復雜的對話教學實踐形態。運用語文新課程理念來審視,進入對話狀態的語文教學主要由生本對話、師生對話與學生的自我對話所構成,并且具有和諧的師生關系、學生積極參與、面向生活的廣闊天地、能挖掘學生無限的創新潛能四個顯著特征或重要作用。因此,語文教學要給學生一個對話的課堂,必須抓住這種對話狀態:

  1、生本對話,充分感悟,使學生在感悟中不斷提高。生本對話就是指學生對文本的閱讀和理解。《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在“閱讀教學建議”中指出:“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由此可見,將學生閱讀文本視為對話,強調的是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主體意識和參與意識,使他們在積極主動的參與中將個體感受與文本意義交融,與文本共同生成各種帶有學生個性色彩的文本意義。所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就是對這種解讀的最恰當的形容。

  2、師生對話,溝通引領,使學生在引領下不斷進步。作為語文教學狀態的師生對話,我們不能簡單地理解為語文課堂上的師生問答,而是蘊涵著教育性的相互傾聽和言說。它需要彼此敞開自己的精神世界,從而獲得精神的交流和價值的分享。因此,教學中的師生對話,是師生心靈的相互溝通,它不僅表現為提問與回答,還表現為交流與探討、獨白與傾聽、欣賞與評價;教學中的師生對話,不是居高臨下地告訴學生“這是什么、那是什么”,而是引領學生在自主學習、合作交流和探究發現中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學會創造。

  3、生生對話,互動交往,使他們在交往中不斷發展。合作學習理論認為,生生對話是教學系統中極具潛力的寶貴的人力資源,是教學活動成功的不可或缺的因素。因為,生生對話賦予了教學濃厚的情意色彩,能充分滿足學生的心理需要;生生對話給每個人提供了發表自己觀點和看法、傾聽他人意見的機會,能使同窗真正成為學友。生生對話主要有討論式、問答式、辯論式三種形式。

  (三)語文新課堂應該是一個開放的課堂。新課程所追求的教學的開放性主要體現在教學觀念、教材內容、學習方式和教師心態的開放等方面。《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在“課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語文是母語教育課,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而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要“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在“教學建議”中指出:語文教學要“溝通課堂內外,充分利用學校、家庭和社區等教育資源,開展綜合性語文學習活動,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在教學中要能真正給學生一個開放的課堂,必須在教學時空、教學課型、教學內容等方面實施開放策略:

  1、教學時空的開放,以拓寬學習時空,讓學生時時處處可以學語文。傳統教學的教學時空是封閉的,以上課、下課鈴聲為教學的起始和終結,教師走進課堂才表明教學的開始。開放的教學時空是沒有嚴格的起點和終點的。它包括以下兩個方面:一是課堂的時空向課前開放。比如,課前向學生公布教學內容,學生可先通過查找資料、搜集信息來幫助預習新課,以便課堂上與教師、同伴、文本對話,使課堂真正成為自主、合作、探究的場所。特別是作文教學,如果事先讓學生擬題、議題、定題,給學生較充足的準備時間,到作文課時,學生就會文思泉涌、“下筆如有神”。二是課堂的時空向課后開放。下課鈴聲絕不是教和學的休止符,它應成為繼續探究的新起點。傳統的封閉式教學是把所以問題解決在課內,而開放式教學則提倡把問題帶出課堂、帶向生活。

  2、教學課型的開放,以創新學習的形式,讓學生生動活潑地學習語文。開放的教學課型主要包括兩層含義:一是指教師要從傳統的教學模式中解放出來,構建起開放的教學課型;二是指不搞統一的教學課型,鼓勵教師與學生共同構建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鼓勵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大膽嘗試、勇于創新。如質疑式(其操作程序為:“學生質疑→帶疑閱讀→嘗試討論→小組交流→解疑存疑。”)、討論式(其操作程序為:“出示討論題目→定向學習材料→組織小組討論→開展全班交流。”)、辯論式(其操作程序為:“學習新材料→確定討論題目→分組做準備→兩組展開辯論→辯后師生小結。”)、茶館式(其操作程序為:“課前預習教材→七嘴八舌談見解→教師適當作點評。”)等等,各具特色,開放多變。

  3、教學內容的開放,以開發學習的資源,讓學生的學習內容豐富多彩。開放的課程觀認為,教材只是教學的一個媒介、一種載體,師生周圍有取之不盡的課程資源,教師要善于發現和利用:一是用好有字之書,包括教科書(引導學生讀好用好課本是課堂教學的主要任務,教師要由“教教材”轉變為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讓教材為師生的教與學所用)、課外書(古代多少學者說過:“三分得益于課內,七分得益于課外。”如果詩人說“功夫在詩外”的話,那么學生則是“功夫在課外”)。二是關注無字之書(教學起源于勞動、生活,理應回歸生活。生活是一本無字的書,生活是一所沒有圍墻的大學,我們應該隨時引導學生從生活中汲取豐富的營養)。三是開發自己的書(根據學校特色,開發校本課程,以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

  (四)語文新課堂應該是一個感悟的課堂。《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而且《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從心理學角度來描述語文教學過程的心理動詞就有很多,比如“感受、體驗、想象、體會、思考、感悟”等。事實上,“感悟”與語文及語文教學有著更為密切的關系,“感悟”一詞所揭示的心理特征更真實具體地反映了學生在語文活動中的心理過程。文學作品尤其是詩歌的閱讀特別強調“感性、感覺、感悟”,特別強調“多義性”,不能以“一解”去斷然地統一“多解”,去否定“多解”,更不能用“人解”(別人的解)去統一“我解”(自我的解),去否定“我解”。詩歌的閱讀尤應如此,傳統的逐字逐句串講詩意的教學模式不符合新課程的要求,也不適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語文教學規律,應樹立“以人為本,自讀自悟”的教學理念。因為在所有的文體中,詩歌的音樂性是最強的,很講究韻律和節奏。郭沫若把音樂性看作是詩歌的生命,只有吟詠、誦讀,才能把詩歌的音樂美充分地體現出來。因此,朗讀應成為小學閱讀教學的主旋律,“讀中質疑、讀中探究、讀中感悟、讀中釋疑”,應該是閱讀教學特別是詩歌教學的基本途徑。

  (五)語文新課堂應該是一個探究的課堂。《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在“課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可以說,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性和增強學生創造性的多樣化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而富有個性、創造性、探究性地學習,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和創新能力,是這次新課改的焦點、熱點,也是語文教學改革的難點、重點。探究性學習是學生在教師引導下的一種綜合的、自主生成的、創新性的學習活動,不僅有利于喚醒學生的無知意識、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最佳發展,而且有利于學生理解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養成學生良好的人格品質。同時,給學生一個探究的課堂,還有利于克服基礎教育課堂長期存在的“三重三輕”(即重知識、輕能力,重結論、輕過程,重模仿、輕創新)的弊端,能夠滿足學生渴望探究的心理需求。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

  總之,我們的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只要體現出“快樂、對話、開放、感悟、探究”等特征,才能使學生真正成為“愛學語文的人,會學語文的人,有豐厚文化底蘊的人,有語文運用能力的人,能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人”。

初中語文教學論文4

  [摘要]語文是展示心靈的學科,基于這個平臺開展心理教育,使教育的功能性得到充分的發揮,教師就要轉變觀念,挖掘出教材中的心理健康因素去感染學生,開導學生,使其健康成長。

  [關鍵詞]初中語文;轉變觀念;心理健康

  語文學科具有人文性,承載著豐富學生精神世界的重任。語文教師應在課堂上要展示出學科魅力,利用平等的對話和交流環境,促進課堂和諧發展。同時轉變教育觀念,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加強與學生的交流,掌握學生的心理狀態,積極疏導學生不良的心理情緒,有目的地進行個別開導,促使學生能夠積極、樂觀、健康地成長。

  一、轉變教育觀念,奠定基礎

  素質教育實施以來,學生的主體性備受關注,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沒有交流就沒有語文學科的發展;沒有師生之間的相互溝通,就沒有平等關系的體驗。只有讓學生在師生關系中感受到一種平等、一種理解和尊重,教師在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時候,才能做到水到渠成。例如,在《紫藤蘿瀑布》一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設置問題:“同學們,在我們生活的世界里,你能清晰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和頑強么?下面我先和同學們來講一講關于身邊真實的故事好嗎?……”教師先講述宗璞以及她的弟弟身患絕癥的故事,讓學生感受生活的不幸,接下來再讓學生講述身邊的故事,教師認真傾聽。在這樣和諧的教學氛圍中,走進這一課的學習,將會讓學生對生命產生新的認識,懂得了自身存在的價值,懂得了要積極地面對生活,懂得了社會上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幸與不幸,要勇敢地面對生活中的挫折和磨難。學生這樣的收獲,都是教師為他們創建的課堂環境衍生出來的。教師課堂觀念、地位的轉變是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每堂語文課,教師都應與學生進行平等的對話和溝通,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內心充滿陽光。

  二、挖掘教育因素,培養品質

  在初中語文教材中不乏情真意切的、充滿著正能量的文章,教師要充分地挖掘出這些正面因素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讓他們在人生道路上不斷前行,讓真善美不斷地影響他們的思想。文章中那些堅貞的、積極的、樂觀的人生態度和處事方法等將是對學生進行健康心理疏導的有效途徑,讓學生在自主的課堂中發現它們,感受它們,學習它們,讓它們不斷驅散學生內心的陰霾,讓學生能在陽光下健康成長。例如《再塑生命的人》這一課的教學,很能激勵學生。海倫凱勒,一個盲聾孩子,最終獲得非凡的成就,她的成功除了碰上教育有方的莎莉文老師,靠的是什么呢?我設置了若干環節讓學生體驗、討論和感悟。課前,我讓學生用紅領巾蒙上眼睛在黑板和草稿紙上寫“我什么也看不見,我很難過”。然后,讓學生捂緊耳朵“聽”同學和老師講話……學生看著黑板上重重疊疊的“字”,“聽”不到同學和老師說什么的時候,他們真的感到了難過。我又順勢設置了一個關于心理健康的問題:“在面對自己成績的時候,是不斷地超越還是安于現狀,甚至自暴自棄?”與海倫凱勒相比,我們是一個健康人,我們有什么理由甘于墮落?學生在這樣的問題指引下,逐漸明白了堅持和面對困難的重要意義。教材中有著心理教育豐富的食糧,教師要不斷地挖掘出這些精神因素并加以拓展,只有這樣,學生們才能真正地受到教育,獲得啟示,健康快樂地成長。

  三、搭建作文平臺,開啟心靈

  初中時期是一個很特殊的時期,在這個時期,他們極易受到社會外界因素的干擾,而且他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還沒有成熟,在這個時期面對著升學、早戀、攀比等各種情緒上的壓力,心理問題是極其容易出現的`。他們的傾訴對象往往不會選擇家長和老師,當然有的時候也不會選擇自己的同學,而久而久之,這些壓抑在心中的苦悶便無從排解,從而形成心理詬病,且治療起來不是那么容易。作文教學是一個不錯的平臺,可以幫學生建立一個心靈交織的紐帶。例如,在作文教學中,我往往會選擇一些易于了解學生心理的話題讓他們習作,滿足他們傾訴的欲望。比如,面對剛升入初中的學生,我曾以“轉折”為話題布置過一篇作文。一個學生在作文中寫道:“……我告別了童年最要好的小伙伴;告別了度過六年美好時光的校園……上初中了,意味著人生的一次轉折,開啟了一段新的旅程,可是,一個月過去了,我卻容不進我所在的班集體,我該怎么辦呢?……”如果不是作文,我也許很久也不會知道這個孩子心里想什么。但是,在他的作文中我看到了,他完全沉浸于童年的美好時光,留戀曾經的人和往事,而不能融入現在所在的班級。寫作文的時候,他毫無顧忌地宣泄了內心的情感,把淤積心中已久的話語在文章中傾瀉而出。于是我找到了他,并對其不斷地進行心理上的疏導,幫他走出過去,面對現在。慢慢地,他融入了這個班級中,不再產生偏激思想,和班里的同學也建立了良好的人際關系。作文教學是與學生心靈進行對話的窗口,教師要在作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潤澤學生的心靈,發現他們的心理問題并及時疏導,使學生走過迷茫的青春期。

初中語文教學論文5

  摘 要:在當前的初中語文教學改革中,教師應當充分創新理念,立足于教學實際,不斷改進方式手段,為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創設良好的條件,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關鍵詞:語文教學 教學改革 教學水平

  跟傳統的初中語文教學相比,新課程改革重要的一點就是體現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對于這一要求,教師要從提高學生的教學參與程度、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激發學習動力及整合教育教學資源等方面入手,提高語文教學水平。

  一、培養良好的預習能力,提高教學活動的前移性

  在以往的初中語文教學中,部分教師不注重對學生良好預習能力的培養,主要依靠課堂教學來完成教學目標,結果是教學效率低下、教學時間不足,教學活動針對程度與效率水平都不高,因此,要提高教學效率,預習能力的培養必不可少。首先,教師要引導學生科學認識預習作用。我將班級學生分為兩組,其中一組要求開展詳細的課前預習活動。在課堂教學中開展課堂提問時,預習組的正確率明顯高于未預習組。在教學總結時,我充分肯定了預習組的學習成效,以預習活動的實際成效讓學生樂于接受預習活動。其次,教師要培養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我在教學中著重要求學生結合學習目標,擬定預習題綱,增加預習活動的針對性,避免了預習活動的盲目性。最后,教師要指導科學的預習方法。如文言文預習中,我要求學生采取“讀、想、劃、做”四步預習法,讀通全文,逐字逐句查閱工具書,獨立思考,初步了解大意,將自己無法解決的地方做上記號,并嘗試做一做課后習題,檢測一下自學成效。

  二、引導合作探究學習,提高教學過程的自主性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探究性是體現新課程理念的核心,教師應當改變傳統的灌輸教學模式,采用以引導、啟發學生為主的探究式教學方式來完成教學任務。在自主探究教學中,教師應當發揮好組織、引導、啟發等方面的作用,提高探究教學的成效。首先,教師應當組建好探究學習主體。學習小組是較為合適的載體,在一般情況下,小組成員數量控制在6—8人,人數太多難以控制秩序,人數太少又形不成探究的氛圍。同時還要注意將班級各個能力層次的學生均衡地編到各個小組,體現公平原則。其次,教師要設計好探究提綱。探究題綱要體現全面、引導和逐層深入原則。

  例如在《皇帝的`新裝》教學中,我設計了以下探究題:開頭為什么要著意寫皇帝喜歡“穿得漂亮”?騙子為什么要介紹“新裝”的特性?皇帝為何相信騙子有關“新裝”特性的內容?皇帝、官吏為什么要違背意愿稱布料美?皇帝、官吏、騙子的行為映射了什么社會現象?作者為何借小孩子之口道破真相?從童話中得到了什么啟示?學生按照提綱開展探究活動,可以自主完成學習目標,充分體現了主體地位。最后,教師要發揮好引導作用。

  三、實施分層教學活動,提高教學對象的兼容性

  學生在語文教學活動中呈現出明顯的差異性,如果教師在教學中還是堅持“一刀切”的陳舊模式,那么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難以得到充分激發,甚至會挫傷一部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新課程理念要求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能夠充分兼顧學生的差異性,促進學生的整體發展,因此,在語文教學中要能夠兼顧到學生發展的差異性,其中分層教學模式的廣泛運用是較為有效的方式。

  四、改革教學評價方式,提高教學評價的科學性

  教學評價在語文教學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改革教學評價模式,對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教學成效具有重要的影響。教師應當注重這一方面的探究,從提高評價的全面性、體現評價的激勵性和體現評價的差異性三個方面入手,提升評價質效。首先,教師應當提高教學評價的全面性,改變知識性考核的單一模式,將語文能力發展作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可以將語文能力培養目標進行細化與量化,折合成具體分值,采取“書面考試+平時考核”相結合的客觀評價方式,較為全面地反映學生的語文學習水平。其次,教師應當對學生開展分層次評價。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存在著差異性,因此教師應當尊重這樣的客觀差異性,對學生進行分層考核。尤其是要注重對班級后進生進行單獨考核,設計難度相對低一些的題型,兼顧學生的實際水平。最后,教學評價還應當體現激勵性原則。在學生經過了努力,但是沒有取得較好成績的時候,教師應當對學生的勤奮精神予以肯定;在學生取得進步的時候也要加以表揚,激發學習動力。

  五、開展課外實踐活動,提高教學空間的拓展性

  初中語文教學活動不能僅僅局限于課堂教學之內,還應當充分拓展教學空間,將課外實踐活動作為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補充。教師可以從組織興趣小組活動、開展語文學習競賽和進行社會實踐三個方面強化課外實踐活動的輔助作用。首先是組織好興趣小組活動。教師可以結合學生學習興趣和自身能力特點,開展相應的興趣小組活動,如文學興趣小組、古詩詞研究小組等,滿足學生的學習探究需求。其次是組織好與教學活動相關的競賽。可以結合教學進度安排,開展課文背誦競賽、讀后感競賽、口頭小作文競賽等,配合課堂教學活動的深入開展。最后是組織社會實踐,主要是帶領學生參加一些公益活動、參觀重要場館等,通過這樣的方式為作文教學積累素材,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總之,在當前的初中語文教學改革中,教師應當掌握創新理念,立足于教學實際,不斷改進教學方式,為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創設良好的條件,促進學生的發展。

初中語文教學論文6

  初中語文一方面承擔了語文知識與語文素養的提高,另一方面也要求其對優秀民族文化進行繼承和發展,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教育就勢在必行了。初中語文教學滲透傳統文化要從課堂入手,結合學生的實際和當地民俗民情,以興趣為引導,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文本傳統文化的熏陶,實現傳統文化的滲透。新的語文課程標準實施以來,初中語文作為人文性與工具性相結合的學科越來越受到關注。特別是在新課改背景下,素質教育愈發突出之時,優秀傳統文化如何滲透在初中語文,使新世紀出生的一代更好傳承并發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從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已經成為了語文教育者最重要的任務。新課標也明確指出,語文教學中要滲透傳統文化教育,吸收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精髓,從而培養學生創新能力與探究能力。從實際教學來看,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和社會發展的進步,傳統文化的作用也日益凸顯,初中語文(7年級至9年級)古詩文的比例也進一步增加。因此,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滲透優秀傳統文化不僅是時代的要求,也是語文教學發展的必然。筆者結合自身教學經歷,就初中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滲透論述如下:

  一、結合當地風俗民情,以傳統節日為突破口,提高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充分利用好課內課外兩個課堂關系,以課外陣地來配合課內教學,將傳統文化滲透在課堂教學過程中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教育,首先要讓學生對傳統文化感興趣。因此,挖掘學生身邊熟悉的'風俗民情與利用傳統節日,是提高學生對傳統文化興趣的途徑。在廣東珠三角地區,如廣州、佛山、東莞等地有“冬至大過年”的說法。在初中語文涉及到相關知識的時候,就可以借助這個說法把傳統文化滲透到教學過程中。不僅如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教育,要充分利用好課內課外兩個課堂,以課外輔助課堂教學,又以教學內容來反饋到課外去,從而使傳統文化滲透有一個完整的循環。以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下冊魯迅之《社戲》為例,在上課前的預習中讓學生結合當地風俗,去了解當地戲劇情況。在上課的時候,課堂教學設置從當地戲劇出發,把清明的來由、廟戲的出現、祭祖文化與崇祖文化等結合起來,滲透到整篇文章的分析與教學中,從而在無形中滲透了傳統文化教育。在課程結束之后,又布置學生去調查當地社戲、廟戲的開展情況及緣由,加深學生對傳統文化的了解。教學設計過程充分考慮了傳統文化的滲透,把課堂教學作為主戰場,又兼顧學生自學能力培養的課外調查,既達到了讓學生從身邊熟悉生活進入教學過程,又把教學內容運用于課外調查,不僅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更是通過學生的調查來強化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加強傳統文化教育的滲透。由此我們不難看出,善于運用傳統節日為突破口,從學生實際接觸到的風俗民情出發,不僅可以豐富初中語文教學內容,而且能更好處理好課內課外兩個課堂的關系,確立課堂教學的主體地位。

  二、立足于初中語文教材,從課文中挖掘傳統文化內涵,通過對古文、古詩、古代戲劇等文學作品的學習探究,使學生在探究語文知識的同時感受傳統文化魅力,達到傳統文化滲透的目的

  由于新課標的要求,初中語文教材本身就是一本厚重的傳統文化教育史,從神話傳說到先賢偉人,從古代詩文到傳奇小說,無一不承載著厚實的傳統文化,這無疑是初中語文教學滲透傳統文化的最佳舞臺。然而,初中語文教學受傳統教學模式和應試教育影響,強化其工具性而忽視其人文性,重知識傳授而輕文化傳播,從而使傳統文化滲透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日漸式微。立足于語文教材,深入挖掘課文中傳統文化的內涵,是滲透傳統文化教育的正道,也是首選之路。新課改理念強調語文學習要向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轉變,就是要求語文教師要積極大膽鼓勵學生要去探究課文內容,感受強烈的人文關懷,增強對傳統文化的了解。以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為例,無論是《中國石拱橋》《橋之美》,還是《蘇州園林》《中國博物館》等,都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從建筑藝術、園林藝術、設計藝術等優秀傳統文化、藝術工藝出發,表現出中華民族偉大的文化藝術歷史,無論哪一篇,其本身的人文性與傳統文化滲透,都遠遠大于其工具性,不僅旨在激發學生強烈的民族自尊心,更重要的是在感受人文性的同時繼承和發展優秀傳統文化,不斷開拓創新,使中華民族文明在世界民族之林發出耀眼的光芒。但令人遺憾的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許多語文老師把這一單元當作是說明文的典范,傳授學生如何分析說明文,如何寫好說明文,不要說人文性與傳統文化的滲透,甚至于傳統文化的藝術之美都無法體現。因此,初中語文教學滲透傳統文化,要轉變教師觀念,深挖課文內涵,要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中發現新知,感受傳統文化的厚實,才能讓傳統文化滲透到教學過程中。

  三、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引導學生有意識去接觸、閱讀古代文學作品,在開闊學生閱讀視野的同時,也能使學生在閱讀過程潛移默化接受傳統文化的滲透

  閱讀是每一個人獲取精神食糧最重要的途徑,也是接受傳統文化滲透的良好方式。初中語文教學要滲透傳統文化教育,語文教師要有意識引導學生去閱讀古代文學作品,培養學生良好閱讀習慣。閱讀古代文學作品要求要有一定的文言文知識,引導過程中可以由古代白話小說如四大名著入手,逐步引導學生借助工具書閱讀《詩經》《史記》《古詩十九首》《資治通鑒》等,由淺入深熟悉古代詩文,使學生在閱讀過程潛移默化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引導學生閱讀也不是無的放矢,可以有針對性結合課文教學來進行,使之更好地配合學生探究性學習的開展。以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第五單元《智取生辰綱》《楊修之死》,讓學生在閱讀《水滸傳》和《三國演義》的過程中來學習,其學習可以舉一反三,使之對課文內容更加熟悉,而在閱讀過程中也會滲透傳統文化。而第六單元《出師表》,則可以從禮儀、結構、語言表達等引導學生閱讀如《禮記》《論語》《討武曌檄》等經典文學作品,使課外閱讀成為語文教學的有效輔助。當然,語文教師也可以從新課標要求出發,在每個學期指定一批經典書目讓學生閱讀,使之配合本學期語文教學的開展,更好引導學生開展閱讀活動,培養良好閱讀習慣,自覺接受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因此,初中語文教學滲透傳統文化,要使學生養成長期自覺閱讀的習慣,并在閱讀中接受傳統文化的洗禮與熏陶,并能結合自身實際取其精華為我所用,從而開闊閱讀視野,豐富知識結構,在接受傳統文化教育的同時,繼承和發揚優秀傳統文化精髓,提高自身修養。總之,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教育,要在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等教學諸要素中深入挖掘,以語文教材和課文為載體,充分利用學生熟悉的日常傳統節日和當地的風俗民情,提高學生對傳統文化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和探究方式,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接受傳統文化滲透,運用傳統文化精髓來思考和解決問題,從而開闊視野,提高興趣。不僅如此,語文教師要善于運用傳統文化教育,貫穿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把掌握優秀民族文化和掌握語文知識放在同等位置,才能真正使語文課堂彌漫傳統文化的芳香。

初中語文教學論文7

  1趣味教學是實現教學目的和推行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

  對于初中語文教師來說,在教學中應充分重視趣味教學,并以此提高教學質量。趣味教學也是素質教育的要求,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語文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初中階段,學生正處于人生觀、世界觀及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具有旺盛的求知欲和強烈的好奇心。所以,初中語文教師立足語文教材,充分開展趣味教學,通過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抓住學生的好奇心,樂中施教、學趣并重。趣味教學有兩個層次的內涵,一是教學內容有趣味,學生樂于接受;二是教學方法有趣味,把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形象化,寓教于樂,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中融入課堂教學,從而激發起學生的學習動力。這就需要教師針對教學對象的特點,根據教學內容的要求采取靈活多變的方法,利用初中學的好奇、好動、求新的心理,創造一個和諧活潑的氛圍,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從而讓學生在愉悅中接受知識,掌握技能,最終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2激情飛揚展現個性,讓教學情感趣味化

  語文課堂是人文精神的高地,也是師生的文化的、情感的棲息地。在這方天地里,情是語文的生命線,沒有激情的語文課堂,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語文魅力。引入生動形象、富有感染力的描述,這是點化激情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當然,情感投入是前提,很難想象一個表情僵硬,老是板著面孔的語文老師能夠上好一堂出色的語文課。要做到如葉圣陶先生所說的那樣:“設身處地,激昂處還他個激昂,委婉處還他個委婉。”有笑的細流在徜徉,有情感的浪花在涌動,師生感情融洽,課堂氣氛就活躍,教與學就會收到最佳的效果。引入圖像、表演的形式。運用直觀形象的插圖、掛圖、畫像等圖像材料導入新課,可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如在教學中,運用計算機網絡,根據課文的不同特點制作幻燈片,選擇了十分漂亮的電腦畫面打印以備上課之用。還可以組織學生編排過課本劇,在教學《漁夫的故事》時,讓同學們預習,并準備了魔鬼的面具、黃膽瓶等道具,選出演員,將課文編排成課本劇,進行即興表演。每每演員非常投入,作為觀眾的同學們也很動情,既鍛煉了學生的能力,也受到了良好的藝術熏陶。

  3技巧引路激勵為主,讓作文教學趣味化

  教師首先要把一些寫作的基本技巧教給學生,目的是盡快使學生的寫作規范化。如標點的正確使用,習作正確的書寫格式,如何開頭和結尾,一些修辭手法的認識和運用,說明方法的使用等。通過文后的小練筆,讀書筆記,日記等方式進行專項的訓練。只要善于誘導,學生的寫作興趣是能夠激發出來的。作文批改觀念要變。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表揚為主,不過細地指責。找缺點的時候要“粗”,找優點的時候要“細”,打分的時候寧高勿低。特別是對待一些對作文有恐懼心理的學生,更要多多鼓勵,即使是作文中的一句漂亮話,“一粒珠璣”,也要及時給予表揚。畏難情緒要克服。學生怕作文,怕動腦筋,其根源是對寫作抱有畏難情緒,有神秘感,加之平時動腦動筆少,寫作時就無從動筆。因此要降低起點,兼顧大面積,做到嚴要求,多鼓勵,激發他們的上進心,使他們認識到:自己完全有寫好文章的能力,寫文章并不那么神秘,并非高不可攀。作文計劃要制訂。每一次寫作訓練都要精心準備,圍繞學生的學習、生活、娛樂、愛好等實際,定好寫作范圍,把作文訓練融合在課外活動中,使學生感到有事可記,有人可寫,有理可說,有情可抒,使學生認識到不是無材料可寫,關鍵在于平時留心觀察、積累,而不需要生編硬搬,裝腔作勢。當然,一個好的語文老師,就要讓語文課堂迷住學生,不但使學生學到語言文字方面的知識,還要讓學生感受到教材所蘊涵的藝術之美,從身心上都受到藝術的熏陶與感化。語文教學趣味化,正是這樣一枚開啟學生智慧之門的金鑰匙。

  4充分利用環境和輔助條件進行趣味教學

  4.1親近自然,實地體驗。如《春》一文用了大段的景物描寫,描繪春草、春花、春風、春雨和人們迎春的情景。可在春光明媚的日子帶學生走進大自然,引導同學們仔細觀察每種花草的顏色、形狀、大小、味道,以及其它植物和有關的昆蟲,對照課文中“閉了眼,樹上仿佛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的語句讓大家體會聯想和想象的寫作手法。孩子們成了課堂的主角,他們學得快樂、學得投入。

  4.2利用現代多媒體輔助教學。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實物、圖片展示,放映幻燈、電影等手段,盡可能調動學生運用各種感官去學習內容,把課文內容與實際情境、事物聯系起來,進而使學生對學習對象獲得深刻、完整的理解,并且使學生在這種情境中受到熏陶、得到教育,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我國四大古典名著都有相應的電影和電視作品,初中語文教材中《智取生辰岡》等課文,可利用已拍成的電視劇,根據課文內容進行剪輯,進行教學。

  4.3利用同學們感興趣的時事進行教學。如在講《傷仲永》一課時,我舉了一個電視上宣傳的一個高中生14歲就考上名牌大學的例子,接著說:“很多人都希望自己成為神童,古代也有神童。”由此展開教學。并要求學生利用網絡等手段搜集當代神童的事跡和他們的生活現狀,這樣不僅加深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還培養了學生動手和分析問題的能力。語文趣味教學是一個永遠值得探討的話題,除上述方法外,教師也可以充分利用語文知識本身的趣味性進行教學。但無論采用何種方法進行趣味教學,都必須服從教學目的,避免喧賓奪主。當然更重要的還是教師根據自身情況,自覺的把趣味教學方法融入到本人的教學實踐中去,力求達到“用兵之妙,存乎一心”的境界。

初中語文教學論文8

  一、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現狀

  教材是當前初中教師開展語文閱讀教學的根本性依據,資源以及語言運用的創新模式受到教材本身約束與限制,內容涵蓋層面與現代物質文化以及精神層面格格不入,使得學生理解能力與對新型事物的接受能力下降,學生掌握的閱讀知識呆板匱乏。單一的教學模式、刻板的教學內容以及與現代教學體系不一致的教學模式,都將嚴重影響語文閱讀教學在初中階段對于學生各項基本能力培養的作用。教學模式單一,導致的結果是學生失去學習興趣,教師失去教學熱情。

  二、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對策

  1.認識到閱讀教學的獨立性

  語文閱讀教學,顧名思義,是學生通過對教學素材的閱讀,感受素材當中涉及到的各項教育因素與新鮮的事物,并接受其中的內容,以便于豐富思想,為其他學科的學習奠定基礎。作為教學主體“教”的`行為人,教師應該更新觀念,意識到語文閱讀教學的獨立性。在進行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使學生理解與樂于接受其中的知識,潛移默化中提高綜合素質。因此,教師需要善于發現并重視學生的情感因素,加強情感因素的培養,提升學生收集信息與整理信息的能力,促使學生在語文閱讀中學會享受。例如:在講解《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時,教師可充分利用題目引發學生進行思考,提出假設問題,讓學生說明都有哪些事物答案不止一個,通過這樣的方法進行辯證分析,能閱讀教學更加開放。

  2.語文閱讀教學設計多元化

  語文閱讀教學設計多元化,能夠在教學體制方面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進行整理,可采用對比閱讀教學與多形式閱讀教學兩種模式。其中對比式閱讀教學,是保證語文閱讀資料來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做到實現閱讀材料的“新”“舊”有效結合,重視閱讀知識的連貫性。知識體系的有效融合,目的在于多角度、多效率以及多樣化的課堂分析。例如:在講解鄭振鐸的《海燕》時,選取高爾基的《海燕》進行對比閱讀。運用對比方法,總結兩篇閱讀文章當中的不同內涵與寓意,加深理解。而對于多形式閱讀,教師可充分利用續寫、讀后感以及評說課文的方式,加強學生與語文閱讀教學之間的緊密性,與教學形成良性互動模式,提高教學實效。

  3.重視課外閱讀

  受到教師自身思想以及教學素材選擇難度方面的影響,課外閱讀的開展遲遲不能得以實現。而現代新課程標準要求初中學校要逐漸重視學生課外閱讀能力的培養。對于該方面內容,可采取舉辦閱讀知識競賽、情景短劇再現、辯論賽等多種模式,豐富語文課外閱讀教學形勢。例如:課文《變色龍》雖然是一片具備諷刺意味的小說,但其內容具備戲劇性因素,塑造的形象直觀鮮明,可充分運用情景再現的方式,讓學生通過角色扮演,深入理解閱讀素材中的深刻內涵。綜上所述,想要有效提升初中學生閱讀能力,需要教師與學生的共同努力。教師應該更新教學觀念,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不斷探索新型的語文閱讀教學方式方法。學生應該在教師的引導下,積極配合教師完成教學任務,提升語言運用綜合能力,滿足語文閱讀教學實效性的全面提升。

初中語文教學論文9

  引言

  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實施及課程標準的制定對我國初中教育提出了新的時代性要求。作為初中教育的基礎課程,語文教學改革的開展已逐漸發展成為現階段我國教學工作中迫切需要解決的關鍵性問題。基于此,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為創新型的教學思維,合理更新教學方法,并通過一定的反思教學做到以批判性的教學思想促進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在不斷懷疑與肯定的往復循環過程中,改正原有的教學模式,完善并調整其教學機制,進而形成穩固的良性教學策略,保證語文教學變革的全面實施。

  1反思性教學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意義

  反思性教學即教師在原有認識論的基礎上針對教學實踐實施過程中內容、方法等的選擇與制定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與體會,發現其中的缺點與不足,并通過一定的反思將其更正,從而推進教育教學改革進程的不斷前進。這樣一來,汲取了以往教學中的經驗教訓,教師便能更好的把握學生學習中的盲點與難點,并真切的體會教育教學的基本內涵,進而借鑒并發揚其優點,在不斷修改的過程中提升教師自身教學能力及教學效果的增強。因此,教學反思的存在理所當然的成為了我國現階段教學工作中對教師提出的基本素養要求。

  1.1是教學變革的基本需求

  信息時代的到來,使得我們應以全局的、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從而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社會的穩步前進。教育的目的不僅在于文化的灌輸,同時也會在很大程度上引導經濟及政治建設的進行。因此,在社會變革的重要時期,做到對教學理念的科學把握,教學方法的實質轉變。從這種角度來看,反思性教學無可替代的成為了一種最為有效的教學方法。教師在自身教學過程中反思其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弊端,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并在反復的提取精煉過程中意識到課堂教學的精華所在,力求整個教學過程的流暢性與有效性。在此過程中,提升教師能力水平的同時也能更好的服務于學生,為教育事業的科學化進程做出貢獻。此外,我們在這里應該指出的是,反思性教學不僅應當包括教師的個人反思,也應意識到集體之間交流與反思的重要意義。教學是一個互動的過程,通過教師與教師、學生與學生、教師與師生之間的多方面溝通,進而更加多角度的了解教與學中存在的問題,在思維的碰撞與踴躍發言中汲取知識的真理,真正實現知識與教學的價值,盡量避免由于個人素質與觀點的差異而形成的“一家之言”,從而抑制學生個性的發展。

  1.2是良好學習習慣養成的基本前提

  反思性教學不僅適用于教師的教學理念,同時也是對學生的學習方面提出的要求。一方面,這種方法本身的提出就是對個人性格的一種修正。我們在學習中往往只注重知識的汲取,而不會回頭考慮到底為什么我們會這樣做,被動的接收知識,而缺失了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而反思性教學是對這種學習方法的直接否定,其讓我們不再追求知識的硬性學習,而是停下來思考為什么這一重要應用。而學習方法的本身就是在潛移默化中學習習慣養成的過程,因此,反思性方法是學習學習習慣養成的必要前提。

  2初中語文實施反思性教學的可行性意見

  2.1注重課前的反思,增強課堂中突發問題的可預見性

  由于在課堂中要面對很多學生,而學生之間的性格及學習基礎差異使得課堂教學的實施往往存在著相對的突發性與不可預料性。為了使得課堂教學達到預期的.效果,教師就要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通過適當的反思預測各種未知狀況的發生,不能以教師的主觀意愿與觀點影響學生的價值觀取向,力求做到從容應對學生提出的每一個問題,又做到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如,筆者在講述九年級課堂《談生命》時,作者冰心老師僅僅用一個大段落就將生命的意義生動形象的展示了出來,蓬勃的生命力與樂觀堅強的性格讓我們為之折服。在課前,教師要考慮到不能用消極的言語與詞匯來解析這篇文章,同時如果教師本身存在著某種消極思想,也要保證不能帶到課堂中。九年級的學生們正處于人生觀與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不良的思想可能會影響其一生。因此,教師要對授課中可能發生的狀況做到明確的反思。

  2.2做好課堂反思,提升教學質量

  我們仍然以《談生命》一文來舉例。文章開頭“我不敢說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說生命像什么”,這句話發人深思。教師可以拋磚引玉,僅僅用這一句話來引發后面的話題,讓學生思考到底生命像什么,并講述生命中對自己影響最深的一件事,或者挫折與歡樂。學生們各自抒發自己的觀點,在交流的過程中,教師點頭示意正確,并進行適當的點撥。在此過程中,教師對學生有了大致的了解,學生也對自己進行了總結。接下來,教師就可以進行課文的教學了,有針對性的對學生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予以深入淺出的講解,并對學生中好的觀點予以充分的肯定。

  2.3進行課后反思,輔助教育教學

  每堂課結束之后都會有不同的心得體會。為何不靜下心來反思一下是不是這堂課達到了預期的效果呢?是不是學生們學到知識了呢?學生們有沒有認可教師的教學方法呢?還有哪些方面需要改進呢?要怎樣才能讓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呢?這些都是課后應該反思的問題。

  結語

  綜上所述,教育制度的變革迫切要求教學方法的革新。反思性教學的實施既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同時也促進了教學質量的本質提升。針對初中語文教學,我們不僅要注重課前的反思,增強課堂中突發問題的可預見性,做好課堂反思,提升教學質量,也要進行課后反思,輔助教育教學。

初中語文教學論文10

  初中語文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初中語文閱讀不僅有利于培養和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和閱讀能力,也有利于陶冶學生的情操,帶領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領略我國幾千年來的傳統文化,使學生體會全世界各國、各地區的特色以及風情。其次,對于學生以后的生活以及工作而言,良好的閱讀能力也具有很大的幫助。但是我國現階段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主要采用的是“灌輸式”教學模式,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僅僅強調文章的語言特點、寫作結構以及中心思想等,語文閱讀教學停留于表面,并未進行深入的交流和思想探討,這樣無法開闊學生們的眼界,使學生領悟語文閱讀教學的樂趣,導致教學質量低下。

  1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語文閱讀能力也屬于一種交流、溝通方式,主要指處理文字的能力以及接收信息的能力。在實際生活中,人們想要獲得自己需要的信息內容,大部分都是通過閱讀的方式獲取,比如看雜志時、和其他人簽合約時都會要求當事人閱讀、分析,因此閱讀能力是人們在實際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種能力。因此,為了使初中生能夠盡早適應社會,更快適應工作環境,語文老師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應該特別注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新課改后,對初中語文教學,尤其是語文閱讀教學的要求越來越高,如何構建有效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課堂,提高初中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已經成為初中語文教師思考的重點。目前,我國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質量低下,普遍存在低效現象,非常有必要進一步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2有效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質量的策略

  初中生正處于關鍵的青春期,性格活潑、好動、好奇心強,但是缺乏自我控制能力,也喜歡貪玩,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采取以往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應該豐富語文閱讀教學的趣味性,激發學生對于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興趣,使學生由以往的被動學習轉變成主動學習。同時,一般初中生的想象力較為豐富,但是傳統教學模式使學生的思維變得格式化,甚至在很大程度上打擊了初中生的創造性思維,這非常不利于初中生的全面發展。初中語文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注重學生想象力、思維能力的培養和發展。而且一切教學活動一定要圍繞著學生開展,將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體現出來,鼓勵學生自覺、主動投入到語文閱讀教學活動中。筆者經過多年來的教學經驗,針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提供了幾種有效教學策略。

  2.1課前預習

  課前預習是一種非常有效、科學的學習方法,但是在實際學習過程中,很多學生并沒有注重課前預習環節,這主要是由于課前預習并無實質性的內容,讓學生覺得比較空泛,而且教師檢查也比較難,因此很多學生在學習新課程之前并不會預習。假如學生在學習新課程之前并沒有進行及時、有效的預習,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很容易感到迷茫,更不用說能夠主動參與到學習過程中,這樣自然會導致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比較低效。因此,初中語文教師一定要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課前預習習慣,為此教師可以在每節新課之前布置課前預習任務,讓學生們寫讀后感。例如,學習《濟南的冬天》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提問學生,“你們閱讀這篇文章后最喜歡濟南冬天的哪些內容,并說出自己喜歡的理由,同時思考濟南的冬天和我們這兒的冬天有什么區別?”這個問題比較開放,并沒有標準答案,學生只要想的合理,都可以作為答案,這樣可以更好的激發學生的思維,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這樣也可以使學生形成良好的預習習慣,鍛煉學生的文字處理能力以及文字表達能力。

  2.2積極創設閱讀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根據閱讀文章的內容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更好的完成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任務。如果課文中有的文字不容易被理解的情況下,教師可以設計特定的教學情境,使學生更好、更加全面的理解課文的內容,提高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例如,學習《十三歲的際遇》的過程中,教師為了使學生能夠深入的體會作者在剛入學時候的心情和心理活動,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設計一個開學的教學情境。假設學生們順利考進北大,然后讓學生照著作者書寫的誓言念,身臨其境的體會作者當時的心境,讓學生可以更好的理解大學生犀利機智、敏感、生機勃勃、專注、清新、純潔、自由等特點,使學生更加深入的體會到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情感,更好的理解文章內容。

  2.3積極開展合作競爭學習模式

  傳統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僅僅強調閱讀成績以及學生閱讀教學方式,并沒有注重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以往的“一言堂”、“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忽視了學生的主動能動性,沒有理解學生真正的學習需求。因此初中語文教師應該創新語文閱讀教學方式“,合作競爭”學習模式是迎合新課程改革的一種新型有效教學方式,不僅可以有效增強學生的團隊協作意識,也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學生的思維。初中生的年齡差不多,學生之間很容易溝通、交流,也容易產生共鳴,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加強合作學習,可有效增強學生的歸屬感,使學生更樂于參與到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活動中。比如,在學習《論語》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們自由分組,然后讓每一個小組朗讀,并且將一句話或者一段話想要表達的意思用肢體語言表演出來。課文中有“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這句話,小組中可以派一名學生閱讀這句話,然后讓另外兩個學生擁抱,這樣可以使學生更容易理解文章的內容。當然可能有的小組表達得并不全面,其他小組也可以補充。或者有的小組有更加新奇的表演方式,也可以和其他小組進行競爭,這樣可以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學生真正的喜歡語文閱讀。綜上所述,如何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是當前初中語文教師思考的重要任務,初中語文教師應該積極創新閱讀教學方式,指導學生正確的閱讀學習方法,一切以學生為中心開展教學活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重點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真正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

初中語文教學論文11

  外國文學作品,作為初中語文教材中的重要構成部分,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對進一步深化學生對外國文化的了解,幫助學生更好地解讀外國文學作品,有著重要作用。關于初中語文教材中外國文學作品選入,有詩歌,有戲劇,有小說,有散文,形式多種多樣,而教學方法也應該是多種多樣的。下面,筆者就以蘇教版初中語文教材為例,對其外國文學作品教學提出幾點行之有效的策略。

  一、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一個人力求深入了解某一事物或喜歡上某一活動的一種心理傾向,是推動其展開相應學習活動的內在動力。為此,在初中語文外國文學教學中,教師必須調動起學生對外國文學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快樂學習。如在學習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裝》時,為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與創造能力,讓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筆者就在文本學習之前,引導學生結合問題展開文本預習活動,“作品中有哪些人物?每個人物又有著怎樣的特征?”、“倘若你是文中的小孩,你是否會揭穿皇帝呢?為什么?”而后,在課堂上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總結、發表看法,讓學生享受發現、分析、解決問題的過程,并從中體會到成功的喜悅,激發起學習的興趣。同時,在問題解決完之后,學生對文本內容也基本有了一定了解,這時,筆者又引導學生進行分角色朗讀,從而引導學生進一步把握文本朗讀的'技巧,并在朗讀中,形成活躍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慢慢愛上朗讀,愛上外國文學學習。

  二、豐富導語信息

  所謂“導語”,就是教師進入到正式授課之前,所展開的一段開場白,要求其能夠第一時間吸引學生注意,將學生迅速帶入到文本學習中,而對于教材中多安排為自讀課文的外國文學作品,如何在有限時間內向學生傳達無限的知識,讓學生能夠深入了解文本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節與深刻主題,就成為了教師需要重點思考的一個問題。這時,導語想當然地發揮著重要作用,教師需盡可能地將有效信息蘊涵在導語中,讓學生能夠從導語中初步了解文本內容與主題,從而為文本內容的學習奠定基礎。如在講授莎士比亞的《威尼斯的商人》時,筆者就是這樣導入的,“同學們,你們是否有聽說過羅密歐、朱麗葉、哈姆雷特……這些名字呢?而這些形象鮮明的人物均來自于莎士比亞的筆端。莎士比亞作為英國著名詩人與戲劇家,其戲劇作品被譯成了多種文字,他從實際生活出發,將時代風貌與社會本質付諸筆端,在他看來,戲劇‘仿佛是自然的一面鏡子;讓德行看一看自己的面貌,讓荒唐看一看自己的姿態,讓時代與社會看一看自己的形象與印記’,而他也被馬克思稱為‘人類最偉大的天才之一’,下面,就讓我們滿懷激動的心情來欣賞這位‘天才’的喜劇代表作《威尼斯商人》”。在這200多字的導語中,學生初步了解到了莎士比亞的代表作品與寫作特點,為《威尼斯商人》這部戲劇的學習打下了較好的基礎。

  三、滲透人文精神

  與我國文學作品一樣,外國優秀文學作品,其實就是正義、理想、幸福的表現載體。為此,在初中語文外國文學作品教學中,教師必須將人文精神充分滲透到作品講解中,從而逐步引導中學生養成健全的人格。如在海明威的《老人與海》的結尾部分,描繪了老人同鯊魚的精彩搏斗場景,對此,筆者就引導學生對老人同鯊魚的搏斗過程展開重點分析,并總結出老人的形象:堅強不屈、勇往直前、敢于面對暴力與死亡的“硬漢”形象,進而引導學生感悟到這一形象其實也是人的靈魂的尊嚴所在,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到海明威所傳達的“你盡可把它消滅掉,可就是打不敗它”的思想。同時,在講解完后,趁學生正“激情澎湃”的時候,筆者又引出下一問題:“在日常學習與生活中,我們時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但在面對這些困難的時候,我們不應該懼怕,而應像‘老人’一樣,勇往直前,因為這時候我們所遇到困難只是漫漫人生路上的‘滄海一粟’。若在這時,就害怕前行,未來的道路我們又該怎樣走下去呢?”并讓學生以此為題材,寫一篇小短文,從而在讓學生深入把握文本內容的基礎上,培養自身寫作能力,最終實現人文教育的目的。又如通過《最后一課》教學,讓學生感悟到小弗朗士對自己之前未好好學習祖國語言而流露出的惋惜之情與韓麥爾老師在“最后一課”中所傳達的深沉愛國之情,如此通過不同文本的講解,學生可以得到不同的情感體驗。總而言之,在初中語文外國文學作品教學中,教師應靈活應用各種教學方法,采取各種手段來激發學生對外國文學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愛上外國文學學習。通過“開場白”解說,學生可第一時間進入最佳學習狀態,初步了解文本內容、作者信息,為文本學習奠定基礎;而后在文本內容講解中滲透人文精神,引導學生深入把握文本主題,把握文本情感走向,獲得不同情感體驗,以健全人格,獲得全面發展。

初中語文教學論文12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發展和深入,教師要對以往的教學模式進行創新和改進。對于初中語文教學,教師對于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給予充分的重視,從而使得學生提高自身的素質,不斷提高綜合技能。為了使得學生能夠達到這樣的水平,那么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就應該不斷提升和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良好的語言表達,是一個人綜合素質和能力輸出的重要體現。教師應該在如何提高初中生的能力表達方面找到因材施教的有效策略。

  一、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表達能力方面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和學校的重視力度不夠

  近幾年應試教育的壓力比較大,很多初中語文教師將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提高學生的應試技巧和能力上,而疏于對學生表達能力的培養。學校和教育部門也是將注意力放在了提高學生成績和升學率方面,對于語文課時和課業的安排也不夠充分。這也導致教師在比較短的課時里除了授課不能很好的兼顧學生表達能力的培養和訓練。課業更多的是為了應付考試和升學的針對性安排,沒有把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放在重點。學校和教師的這種應試態度違背了新課改的'理念,不利于學生表達能力的提高,也限制了學生在表達能力方面的長遠發展。

  (二)學生自身對提高表達能力的認識不足

  在前面的分析中已經提到在應試教育的強壓下,教師和學校所采取的態度,也必然會導致學生對于表達能力的不重視。再加上我國的教育體制尚不完善,學生自身素質有待于提高,所以良好的表達能力是學生長遠發展的重要技能,但是很多學生還沒有充分認識到語言表達能力的重要性。另外一方面就是由于學生缺乏深入認識,所以對于語言表達的學習缺乏積極性,主動性。在教師有限的語言表達的訓練中也沒有得到很好的鍛煉。

  二、針對初中語文教學中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有效措施

  (一)鼓勵學生的口語表達

  學生的表達能力不僅僅包括書面表達也包含口語表達,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可以為書面表達能力的提高做好關鍵的鋪墊。口語表達可以在課堂討論中、問題回答時、精彩辯論時巧妙實現。例如:在人教版初中語文中有一篇課文叫《孔乙己》,教師可以擯棄滿堂灌的授課方式,引導學生積極地交流和勇于表達。教師首先可以這樣問:“大家都讀過魯迅先生的哪些作品呢?”學生1:《吶喊》學生2:《阿Q正傳》學生3:《祝福》師:很好!那么你們在閱讀過程中,你對魯迅的作品有什么印象呢?學生1:魯迅的文章總是凝練,簡潔,頓挫而又富有回味的語言風格學生2:魯迅的文章充滿了對被壓迫群眾的誠摯關懷,以及人人應該懂得自尊又應該懂得尊重別人的熱情呼喊。學生3:魯迅的文章充滿了濃烈的愛國情懷,帶給我們心靈的震撼。這樣的引導很流暢地過渡到課文的學習,也給學生提供口語表達的機會。同時教師要注意合理的引導,傾聽和鼓勵,當學生回答完問題,或者討論完畢,教師在耐心聆聽之后給予客觀的鼓勵性的評價,這樣會激勵起學生熱愛表達勇于表達和敢于表達的熱情。

  (二)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

  造成學生表達能力低的另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學生在表達的時候存在著嚴重的心理障礙。這種心理障礙可能是因為擔心自己表達的不如別人好,也可能是不知道怎樣合適地說出來造成的,甚至怕自己說錯引起老師和同學的嘲笑。久而久之,學生們形成一個惡性循環,這種不良心理嚴重制約著學生表達能力的提高。所以,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老師的首要任務之一就是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幫助學生克服恐懼的心理,樹立自信。首先,老師在與學生交流的時候要讓學生感受到真誠和被關注,了解學生的心理訴求,針對性地做好分析,進行恰當地溝通,從而幫助學生戰勝心理困擾。其次,在教學過程中滲透一些關于緩解學生心理壓力的方法。比如,多閱讀,學習在閱讀中,課文中的,如何更合理的表達,多交流,在交流中給予自己鼓勵,使得自己的焦慮的心理得到改善。只有學生克服了不良的心理障礙,才能使表達更加輕松自如。

  (三)運用多種方式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

  形象直觀的表達更吸引人,比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學習和觀摩一些精彩的演講類的視頻。例如近期很火熱的節目《朗讀者》《超級演說家》等。通過觀看欣賞這類節目,讓學生領略了表達的風采和魅力,就會引起學生強烈的表達欲望。緊接著,教師可以安排模仿類的活動任務,以此吸引很多學生踴躍參加。舉辦辯論賽不失為另外一個有效的策略,學生在辯論的過程中充分鍛煉了表達能力,反應能力和思辨能力。書面表達是提升學生表達能力的另一個重要方面。教師可以開展優秀作文競賽,優秀作文展評等活動來豐富學生的表達。不論是書面表達還是口語表達,都需要長久的積累。如果學生的知識儲備不豐富,是無法實現流暢的、恰當的、優美的表達的。所以閱讀是加強學生積累最好的方式,教師應創造機會培養學生的閱讀。比如說建立讀書角等。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表達能力體現了一個人的素質修養,綜合能力,是為將來走上社會做的基礎性鋪墊。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應該不斷改革自己的教學方式,注重學生表達能力的提高。要擯棄傳統的教學理念,在新課改的指引下,注重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在課堂教學和各種活動中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初中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初中語文教學論文13

  一、引言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文化等領域的快速發展和前進,我國教育行業的發展趨勢也變得突飛猛進。社會各界對人才的需求急速上升,而學校作為培養社會棟梁之才的主陣地,自然承受著非常艱巨的任務。為了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的新趨勢,我國如火如荼地開展了新課程改革的活動,范圍涉及我國各個小學、初中、高中以及大學等。其中初中作為學生身心發展的關鍵階段,也是學生性格、思維等形成的重要時期,初中教育對學生的意義非常重大,自然初中語文教育也就直接關乎著學生心理是否能夠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新時期,初中語文教育除了要教授學生基本的文化知識外,還要幫助學生培養其口語表達能力,增強學生的語言溝通和人際交往能力,為學生以后進入高中、大學以及踏入社會奠定堅實的基礎,有利于學生日后更加美好地生活。

  二、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表達能力的培養現狀

  語言是全世界所有人溝通交流的基礎,也是學習、工作以及生活的前提。倘若人們沒有了語言,那就沒有了溝通的橋梁,人們也就無法正常的生活了。因此,以語言為基礎架構的口語表達能力的重要性就可想而知了。而初中語文教育就是培養良好表達能力的最佳時期,通過后天的訓練和學習,可以讓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得到充分的鍛煉。但是目前初中語文教育對學生表達能力的培養現狀卻并不盡如人意。初中語文教師沒有充分認識到學生表達能力培養的重要性,只是一貫地按照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方法,一味地強調教材理論知識學習和考試成績的重要性,這是非常錯誤的做法。雖然現階段學生面臨著沉重地學業壓力以及升學壓力,不得不加強學生的應試考試技巧的培養,但是從學生發展的長遠角度上分析,沒有良好的口語表達能力,將會嚴重影響學生未來的生活和工作,就算擁有高學歷,但是沒有一個健全的人際交往能力,還是會被社會所淘汰。

  三、初中語文教學中提升學生表達能力的基本策略

  (一)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意識,激發學習興趣

  學生語言表達意識的培養應該滲透在初中語文教學的方方面面中,不僅要體現在平常的課堂教學中,更要將這種語言表達意識時時刻刻體現在他們的思維里,從而自覺地在思想中樹立起這樣的觀念,將其應用在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除此之外,初中語文教師在平常的課堂教學中,多利用一些學生比較感興趣的事物或者是學習方式,幫助學生培養口語表達的興趣,適時地采用一些演講比賽,或者是辯論賽以及主題活動等形式,激發學生想要表達的欲望和熱情,然后逐漸地喜歡上表達,享受表達的過程。通過這樣一種形式和方式幫助學生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二)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

  初中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欠缺很大程度是與自身的心理障礙有直接聯系的。特別是一些學生出現類似不敢或是害羞在課堂上以及人際交往中表達自己想法的現象,這些學生并非沒有想法或者是表達能力不夠,很多情況下是因為他們內心對表達的畏懼。因此,針對這種現象,初中語文教師應該及時地與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對于真正對表達有畏懼心理的同學,了解學生心中的真實想法,搞清楚那些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差的.真實原因,進而對他們進行有針對性的幫助和指導。在對學生進行開導和幫助的過程中,嘗試與學生拉近距離,傾聽學生內心的聲音,了解他們的負面情緒和壓力,最終戰勝畏懼表達的心理,勇敢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

  (三)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

  如上所述,學生的表達能力除了與自身的心理因素有直接聯系之外,也與學生的思維能力息息先關。一般情況下,良好表達能力的背后是需要強大的邏輯能力和表達技巧為基礎,因為只有清晰靈敏的思維,才能夠保證所表達出來內容的準確性以及合理性。通常學生在表達自己想法的時候,需要事先在自己的腦海中組織其語言,然后有條不紊地進行傳達。因此,要想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前提必須要對學生的思維能力進行充分地訓練。初中語文教師可以在平常的課堂教學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主動地思考問題,學會以一反三,靈活變通,從而達到訓練學生思維能力的目的。

  (四)創造健康積極的語言表達環境

  眾所周知,學習一門語言最好的方法就是身處語言環境或者是充滿語言交流的氛圍中學習,這樣潛移默化,自然而然地就能夠掌握一門語言,同樣初中語文教學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亦是如此。因此創造一個良好的語言表達環境對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非常重要。所以,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可以把日常生活和語文教學結合起來,鍛煉學生把課堂上學習的知識靈活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并與同學以及老師進行交流和探討,將自己的想法清晰地表達出來。除此之外,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鼓勵學生敢于提出自己的質疑和想法,摒棄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模式,積極為學生營造一個自由、開放、充滿學習熱情的語言表達環境,讓學生能夠暢所欲言,更多地表達自己的看法和見解,從而達到提升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目的。

初中語文教學論文14

  摘 要:近十幾年來,一直從事農村語文教育教學工作,因此得以發現農村語文教育存在幾個較突出的問題:很多學生都沒有閱讀習慣或者不知道閱讀什么內容,更多的學生是不知道怎么閱讀。身為農村語文教育工作者,該為孩子做點什么呢?

  關鍵詞:語文;閱讀;習慣

  筆者認為:我們首先應該告訴孩子們閱讀很重要。因為閱讀是積累與寫作的基石,要想寫出好文章,那就必須得多讀好文章。其次要告訴孩子們該閱讀什么內容。比如,可以告訴孩子們多讀名家名篇或是同齡人的優秀作文或是身邊同學的佳作等等。最后還要告訴孩子們一些好的閱讀方法。比如,邊閱讀邊把文中的妙詞、佳句勾畫出來,還要用心去體會作者的寫作思路以及寫作的形式,最好再把這些妙詞佳句分門別類地摘抄在積累本上。對于自己喜歡的詞句、段落最好是有計劃地背誦下來,做到脫口而出。

  另外,我們還可以每周安排一節課來讀課外書或者讀同齡人的優秀作文,或者是在語文科代表的組織下齊讀一篇好文章,并能從文章的選材、內容的篩選、結構的安排、作文的形式等各個方面分析其寫作的技巧,這樣來互相提高閱讀能力。或者是自己讀一兩篇喜歡的文章,并用心揣摩作者的構思、立意、組材、用詞之妙,再通過與自己的作文進行比較,這樣也可以提高寫作水平。總之,要做到把閱讀真正落到實處,讓書香校園活動也真正火起來。

  再有就是要教給學生拓展閱讀的幾種方式:

  1.課堂做比較閱讀

  2.開發的閱讀資料作為支架,幫助學生解讀課文

  3.讀寫結合的教學,學生的拓展閱讀為其作文做準備

  4.與教材內容相關的課外閱讀

  5.節假日的經典作品閱讀

  一、引導學生認真審題

  審題是作文教學的重要一環,對寫好作文意義重大。題意理解的是否透徹,直接關系到寫出來的作文是否“扣題’。只有將題意揣摩清楚了,才能緊扣作文題,寫出好的作文來。在啟發學生審題時,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引導學生明確作文題目所規定的選材范圍和內容重點

  面對一個作文題,要啟發學生分析題目的關鍵字眼,明確作文題限定的范圍和在哪些方面取材。要通過對作文題目的拆開、分析以及和學生共同探討題目要求和選材重點,打開學生的思路,讓他們明白自己該寫什么。

  2.讓學生挖掘出作文題目的內在意蘊

  有些作文題目很容易讓學生只看到表面膚淺的含義,而往往忽視題目隱含的深刻意蘊,因此,要求學生審題時,不能只在文字表面做工作,而要通過理解和聯想,深入揭示題目隱含的意蘊。如作文題《爸爸的胡子》,有的學生只寫到爸爸的胡子怎么濃黑、怎么雜亂,或是日益漸長,或是幾天前還是剛出土的嫩草,眨眼間便成了原始森林等等。有些語句雖然很優美,但結果都只是針對胡子而言,而沒有注意到胡子背后的故事。而其中有一位同學卻選擇了這樣三個材料:(1)爸爸是警察,一天,爸爸很晚回來,我發現爸爸的胡子又長又亂,就遞給爸爸剃刀和鏡子,可爸爸卻說今晚有任務,明天再刮吧;(2)第二天晚上,我又讓爸爸刮胡子,可爸爸又說明天要開會,今晚要寫報告,沒時間弄須兒;(3)星期天爸爸雙休,我又給爸爸拿來剃刀和鏡子。好說歹說,爸爸總算對著鏡子刮起來,可派出所突然打電話來,說某某地方發生了搶劫案,要爸爸去處理。結果爸爸二話沒說,奪門而去。此時,我才發現爸爸的胡子只刮了一半,簡直像個“丑八怪”。小作者經過認真審題,精心選材,集中表現了爸爸對工作的高度責任感和敬業精神,全文洋溢著濃郁的生活氣息,蘊含著深刻的內涵。結果,我將這篇作文在班上范讀了一遍,再讓學生重新審題,重寫一次,于是便出現了許多韻味無窮的佳作。

  3.審題時要讓學生把握住文章的主要線索

  如作文題《螺絲釘贊》,應讓學生體會到:它的主要線索是“螺絲釘”,文章應緊緊圍繞它組織材料,布局謀篇。在出示此作文題后,我進行了點撥:“螺絲釘看似平凡,不值一提,我們可從哪些方面來贊美它?”許多學生沉思片刻后積極發言:“螺絲釘看似普通微小,其實極不平凡,沒有它,火車不能運行,輪船不能啟航,飛機無法上天,一切機器將不再運轉”;“它雖然沒有漂亮的外形,引人注目的身軀,但它有堅定的`性格,頑強的意志”;“當我們看到小小的螺絲釘時,就會想到它平凡而偉大的精神,想到無數雷鋒式的英雄”;“它象征著社會主義建設中不可缺少的堅定、頑強、無私奉獻的精神”。最后,我進一步引導:將來,我們也要做革命的螺絲釘,為建設祖國獻策獻力。結果,學生都把握住了文章的主要線索,再稍加聯想,便使文章主題得到了升華。

  總之,“磨刀不誤砍柴功”,學生只有經過認真審題,文章的立意、選材、構思、布局、謀篇才會水到渠成。

  二、作文要注意“活教”

  1.要樹立學生“小作家”意識,努力提高學生寫作意識

  每次作文練習不能讓學生當做任務來寫,而要采取采取各種方式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讓學生把寫作當成一種樂趣。因此,在作文教學時,我比較注意認真引導學生樹立“小作家’意識,讓他們知道,自己的作品是給身邊人看的,只有好的東西才具有欣賞性。另外,我平時注意讓學生多觀察、思考、多積累知識,這樣,寫起作文來才會文思泉涌,有感而發。

  2.提醒學生作文后要反復修改,逐步完善

  每次布置作文時,要多給學生一些時間,讓他們去修改。修改作文,我主要讓學生從以下幾方面著手:(1)、看有無“文不對題”的情況;(2)、反復讀,注意文句是否連貫、通順;(3)、標點符號是否恰當;(4)、修辭方式是否貼切;(5)、有無重復啰嗦、詞語搭配不當、詞序不對、句子成分殘缺等類型的病句出現;(6)、注意修改錯別字。

  法國文學大師巴爾扎克有句名言:“多改出佳品,華章苦中來”。作文教學中一定要幫助學生領悟修改的妙處,懂得文章修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強化學生的自改意識。

  3.批改作文要輕批評、重激勵

  學生正處于學的階段,因此,作為語文教師,不要只把眼睛盯住學生的錯誤,而應善于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在作文批改時,我主要從以下方面要求自己:1、努力發現學生的優點進行肯定的評價,如“這個詞語用得巧妙”,“這段文字很富有想象力”等諸如此類的評語;2、指出缺點時言詞不能過于尖銳,要以建議的口吻。寫評語時不要總是“這句話是什么意思,你自己看得懂嗎?”“文不對題,簡直牛頭不對馬嘴”等等,這樣往往會傷害學生的自尊心,抹殺學生的寫作激情。因此,指出缺點時,要盡量用委婉的語氣,如“這個詞語不太貼切,能否換一個”“假如你把媽媽洗衣服的動作寫具體些會更好”等等。這樣學生看了心里會很舒服,也樂于接受,同時也知道老師在維護他(她)的自尊心,于是會更加認真去寫。

  總之,“教無定法”,每位教師自可根據學生的特點、接受能力選擇適宜的方式,但不管采取何種方式,我想,我們都懷有一個共同的目的,那就是:努力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提高學生各方面的素質,取得教學的成功。

初中語文教學論文15

  現代社會對人提出的要求不斷提高,除卻身體素質,對心理素質的要求與日俱增。心理素質集中體現在健全的人格上。《辭海》對人格的解釋是:在心理學上亦稱“個性”。

  隨著我國教育改革事業的不斷深入,初中語文教學將會更加注重對初中學生的人格教育。我國注重對學生人格教育相對于西方的教育過程起步較晚,在對西方人格教育不斷學習的過程中沒有能夠真正內化,發展為具有中國特色的人格教育。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發揮對學生的人格教育功能,能夠不斷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使學生在不斷接受教育的過程中提高自己的人格修養,促進學生在未來的教育事業中獲得持續性的發展。

  一、初中語文教學發揮人格教育功能的意義

  1.有利于我國現代教育發展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深入發展,人們對于初中語文教育不僅注重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文學修養的增長,更注重語文教育的育人功能,希望語文教育能夠胚芽很學生的健全人格,讓學生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在知識學習的過程中不斷提高自己的知識和能力,促進自己深入發展。我國現代現代教育將更加注重對學生的素質教育,初中語文教學發揮人格教育功能能夠推進我國素質教育的深入開展,使我國現代教育事業不斷發展。

  2.有利于我國素質教育的開展

  我國素質教育的開展是以對學生的人格教育為核心發展的。初中語文教學發揮人格教育功能有利于學生健全人格的培養,有利于素質教育的不斷發展。素質教育的不斷開展能夠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不斷提高學生的知識素養、能力素養、道德素養、人文素養,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使學生各方面的`素質不斷提高,真正培育出符合時代發展要求的高素質人才。

  3.有利于教學實踐的深入開展

  學生在長期的學習過程中由于學校壓力的不斷增大,使得學生的心理不同程度的出現問題。學生的心理問題容易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厭學情緒,使學生情感失調,缺乏長遠的學習規劃,不利于學生的健康發展。初中語文教學發揮人格教育功能能夠使學生擁有健全人格,使學生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擁有良好的學習心態,具有遠大的學習理想,能夠更加注重課堂對課堂知識的學習,有利于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效率,促進語文教學實踐的深入開展。

  4.有利于初中語文人格教育事業的開展

  初中語文教學發揮人格教育功能有利于學生人文素養的提高,使初中語文教學在提高學生語文知識,鍛煉學生思維,讓學生的智力得到不斷發展。促進學生人格發展是初中語文教育事業發展的必然,是初中語文教育事業的重要任務。初中語文人格教育的發展是實現語文教育價值的重要方面。

  二、初中語文教育如何發揮人格教育功能

  1.明確教育目標

  中學語文教學在發揮對學生人格教育功能的時候,要注重明確目標。目標的明確能夠正確指導初中語文教育事業的開展,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發展自己的思想,培養自己良好的品德,注重自身情感的發掘,讓學生充滿對真、善、美的追求。初中語文對學生人格教育的目標要注重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鍛煉學生的情感能力、讓學生具有堅強的意志力,培養學生學習自主性,讓學生人格得到不斷發展,促進學生的可持續性發展。

  2.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人格教育內容

  初中語文發揮對學生的人格教育功能需要一定的載體,初中語文教材中的關于人格教育的內容就是良好的載體。對此,初中語文教師要注重對教材的深入挖掘,在語文教育過程中對學生形成正確的啟發,讓學生明確自己學習的目標,注重自己的情感發展和人文精神的發展,能夠正確判斷是非,使學生充滿對真善美追求的熱情,促進學生學習事業的不斷發展。

  3.注重課外活動的開展

  初中語文教育要真正發揮人格教育功能需要創造良好的學校氛圍,課外活動的開展是語文課堂教學的完善,能夠讓學生在課外活動的過程中深化語文教學中人格教育的知識,讓學生通過自身的實踐完善自我的人格建設。課外活動的開展能夠讓學生受到良好的熏陶,使學生在課外活動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受到影響,引導學生注重自身的人格建設,注重學習高雅的文化知識,促進學生人文素養、道德素養、知識素養、能力素養的全面發展。

  三、總結

  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發展,初中語文教育將越來越注重發揮人格教育功能,使學生的人格得到健全發展。初中語文在發揮人格教育功能的過程中要注重明確教學目標,充分挖掘教材中的關于人格教育的內容,注重課堂發展模式和課外活動的開展,是學生能夠真正認識到人格教育的重要性,促進學生人格不斷健全發展。

  參考文獻:

  [1]岳衛東.初中語文教學中人格教育的滲透[J].科學大眾,20xx,(01).

  [2]郭明俊.語文教學人格教育功能研究[J].語文建設,20xx,(18).

【初中語文教學論文】相關文章:

初中語文教學論文優秀02-10

初中語文教學論文三篇01-13

初中語文教學論文(15篇)03-21

初中語文教學論文15篇02-10

初中語文教學論文范文07-27

初中語文教學評價論文(精選6篇)08-12

初中語文論文12-01

初中語文教學論文 淺談閱讀教學中的讀寫結合08-08

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論文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