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育論文
在個人成長的多個環節中,大家都寫過論文吧,論文是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一種說理文章。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論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教育論文,歡迎大家分享。
小學教育論文1
一、引言
在教學過程中,人本理念已然備受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關注。小學教育管理中滲透人本理念,可以幫助學生、教師良好的發展。在實踐過程中融合他們的思想來進行工作,以確保人本理念的意義。根據融合各個人員的現象來進行探究解析,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教師積極性來提升教學質量。雖然目前,人本理念已然在教育中得到了滲透,但將其滲透于小學教育管理中依然是相關教育部門重視的問題。
二、人本理念在小學教育管理中應用的重要性
在以往陳舊的教學管理體系中,學生的學習以及教師的教學內容都受到了教學模式的限制,過于重視學生的學習成績提高而忽略了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大部分教師主張創新,卻因應試模式的影響所埋沒。在此背景下,如果想要提升教育管理的有效性是非常困難的。例如在實際教育管理過程中,如果背離了教學指導方針,教師就需要在學生,家長和學校的雙重壓力下,使得教學模式枯燥乏味,降低了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但是滲透了人本理念之后,這種現象可以獲得緩解,并在人本理念的引導背景下。學生在學習時期可以充分的結合教材的實踐探討,以及學生的'特征和大綱需求設計合理有效的教學計劃,根據學生實際情況來制定有效策略,提升教學質量。
三、人本理念在小學教育管理中實施的具體策略
(一)重視并提高教師全面素養
小學生處于教育的初期階段,在此時期,學生的學習能力直接取決于教師的全面素養。為了更好的滲透人本理念,教師必須充分明確人本理念的重要性,并結合教材內容,提升教師素養。例如在教學實踐中,可以融合教學探究以及教育培訓等方式進行,除此之外,小學教師必須反思自身情況,并利用網絡或者書籍等途徑來獲取先進的教學觀念,重視時代對人才的要求,以教學目標為出發點,設計相對應的教學策略,根據學校和教師的共同努力,提高教師素質,為人本理念的全面滲透奠定不可磨滅的基礎。
(二)利用人本理念進行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是教育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確保課堂教學過程中有效的融入人本理念,才可以讓教學順利進行。提高教學有效性。為了確保人本理念的滲透,來進行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融入學生實際情況,以此來進行詳細探究,重視學生的學習動態以及實際情況,讓學生成為課堂主體,根據教學的正確引導,重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解析問題能力等等。例如,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摒棄以往陳舊教學模式,重視對學生認知能力的培養,根據學生實際學習情況以及學生個體化差異,利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以及分層教學模式等,根據學生學習特點進行教學活動,確保教學時效性。比如在授課過程中,教師要掌握學生實際情況,重視學生自身想法,利用教學實踐引導學生,提高自身素養,為學生樹立標桿,以自身高尚人格來培養學生教育素養,確保教學的順利進行。特別要切記的是,在教學中不顧及學生個體化差異和實際情況,一味的利用滿堂灌教學策略,在缺乏互動的教學中,會降低學生學習興趣,不利于學生全面發展。
(三)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發展人本理念
在小學教育管理過程中,必須高度注重人本理念的滲透,在學校進行人本理念的實施過程中,必須做到不干預教師的教學模式,教師可以在授課過程中利用多元化的教學模式背景下,如果教師和學校在教學理念上出現了分歧,例如對教材內容以及教學模式產生分歧時,學校管理層必須積極主動的和教師進行交流,對于自身不理解的方面,可以讓教師闡述緣由,為教師創設自由發展,提出意見的空間。作為學校管理者,對于教師的做法必須高度重視并且信任,對于不理解的內容也要表達自身觀點,以防止兩者之間出現意見分歧,從而影響教育管理的有效性。人本理念必須建立良好的互動環境,實現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和尊重。
(四)制度管理結合人性管理
必須在小學教育管理中實現制度和人性相結合的管理理念,促使教師得到應有的尊重,與此同時,一線教師和普通教師必須處于平等地位。例如,學校管理人員,可以以積極的方式調動教師的積極主動性,讓教師能夠在教學中展現自身價值所在,校方管理者必須給予教師足夠關注和尊重,提升小學教育管理水平。四、結束語總而言之,人本理念在小學教育管理中有著不可忽略的作用,所以相關教育部門必須高度重視。為學生以及教師創設良好的人文環境,促進其全面發展。
小學教育論文2
摘 要:
小學生是校園的花朵,祖國的未來。小學數學是小學教學的重要教學內容,并且滲透于小學教學的全過 程,學生的數學素質與學生對數學課程的學習樂趣息息相關,小學生的數學素質教育顯得尤為重要。小學數學不僅是學 校許多學科中的一門學科,數學還被稱謂為一種文化,小學數學也不是單調孤立的一門學科,它與小學其他各學科之間 的聯系愈加的緊密,小學數學的基礎運算與小學生們的生活也是息息相關,所占地位和影響也是十分地重要。本人從小 學數學老師的角度出發,探索研究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方法,淺談一下關于素質教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的有 效策略。
關鍵詞:
小學數學;素質教育
如何將素質教育融入數學教學之中,使學生的數學能力得到提高,成為數學教育工作者研究和探討的首要問題。為切實培養小學生的數學素質,根據農村小學學生的特點,我對數學課堂中素質的培養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創造性能力的培養
能力的本質是創造性,創造是社會發展的前提。創造能力的培養貫穿整個小學階段,如何培養小學生的創造能力呢?我認為最重要的就是精心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其次,在教學內容上應有趣味性,探索性,再聯系生活實際中設計出開放性的問題,讓每個同學都能參與教學的全過程,在教師的引導下解決問題,使學生的潛力得到提高,促進學生的學習水平和學習能力的發展和提高,這樣能夠積極的`培養小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二、自學能力的培養
孔子曾經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應在數學課堂上,通過創設生動的教學情境,激發出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并且不斷深入探究,啟發學生思考,自主領悟新的知識。通過多種形式的訓練,促進學生自主學習,使課堂活躍起來,不斷的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中以學為主,構建新型的師生互動的教學關系,提高課堂效率,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使學生轉變“要我學”為“我要學”的觀念。學生在生活中已經積累了一些合情合理的知識經驗,只不過他們沒有意識到這些就包含著數學知識,設計一些學生感興趣的、有一定生活經驗的素材,讓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認識到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新課程的改革要求教師成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學生學習的激發者,把問題交給學生,培養學生勇于嘗試的態度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三、更新觀念,提高認識,自覺加強教師自身素質修養
學習、提高的途徑有很多,報紙、雜志、網絡、研修、培訓、參與課題研究等,汲取先行者的成功經驗,充實、修正自己。只有提高了自身素質修養,才能學高為師,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居高臨下、游刃有余。要以新世紀民族素質對人才的要求為指導,重新認識小學數學教學,這樣才能自覺地把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自覺實踐素質教育。只有想到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才能在數學教學中從各個方面想得更深遠些。首先,我們要更新教育觀念,轉變角色,然后,研究、學習現代教育的教法、學法,恰當地處理好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關系,走出“傳道授業解惑”的誤區,不能把自己僅僅看成是知識的傳授者。我認為,素質教育要求的教師角色應是小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中,我們數學教師要甘于俯身傾聽、做學生心靈的朋友;用關心尊重和接納態度,努力理解他們的想法與感受。對學生的一些數學思想和發現給予支持肯定和鼓勵,真正承認學生中蘊藏著巨大的智力因素。做學生獲取數學知識的引路人,在平等的、和諧的、互動的新型師生關系中學習數學。
四、構建小學數學素質教學的目標體系,優化教學過程
教學目標體系決定著受教育者身心發展和質量規格水平,是實施素質化教學的前提和評價依據。目前很多教師在確定數學教學目標時存在“三重三輕”的問題,重知識的傳授、輕能力的培養,重一個單元一節課的講授;輕數學的知識體系的掌握,重智力因素的培養,輕非智力因素的培養,以致影響了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應該把豐富的素質內涵及其結構關系作為出發點,以“大綱”為依據,采用建立坐標系的方法,以思想素質、文化素質、審美素質、心理素質、體能素質為橫軸;以認知、能力、技能三個領域為縱軸,結合小學數學的特點進行篩選,從而全面具體地構建小學數學素質教育的目標體系。
五、以數學文化為思想,進行興趣教學,調動小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如何使小學數學數學教學變得有樂趣,讓小學生們興趣地學習數學課程?小學數學教師可以以設定情景的方法進行,教師要提高課堂提問問題的能力和水平,把數學課堂問題轉換設定為某種情景,促使小學生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主動意識,進而激發小學生們對數學運算的興趣,培養同學們自主地產生問題、思考問題的能力。對于小學數學教育工作,老師要善于發現和總結該階段年齡學生的心理發展情況,不斷地為學生設計課堂情境,使小學生們在樂趣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進而更容易的完成小學數學教學。
比如,在學習和復習小學乘法公式的課程中,我們可以引入數字游戲,以課堂游戲10分鐘為例,恰當的把小學數學運算融入到游戲當中。運用到課堂上數學游戲很多,我們可以玩這樣一個游戲:小學數學倍數的游戲。游戲的規則是小學生們按照自己所坐的課堂位置順序進行讀數,第一學生讀一,第二個學生讀二,第三個學生讀三,第四個學生不讀四,要讀“過”,以此類推,只要是四的倍數的都要讀“過”,讀錯了的學生和沒有讀“過”的學生要受到大家的懲罰,懲罰大家定,也可以隨便罰。學生們活躍玩著這個游戲,教師在一旁引導鼓勵,使得學生充分的融入進游戲,學習并快樂著,通過這個游戲過程達到對小學數學乘法公式的掌握的目的。教師進行興趣教學,活躍了學教學的學習氛圍,激發了學生們學習小學數學運算的興趣,整個數學教學課程變得有趣起來,提高了小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進行興趣教學,能夠有效地促進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進展,這也直接提高了小學生學習數學課程的效果和效率。
我們只要引導學生發現數學的美,就可以進入數學的殿堂,在數學的海洋里自由的暢揚。數學素質具有社會性、獨特性和發展性,未來的人的數學素質與人的生存息息相關,數學課堂中素質教育的應用及培養至關重要。
小學教育論文3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據小學生生理、心理發展的規律和特點,運用心理學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養小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小學生身心全面和諧地發展和整體素質全面提高的教育。教育部1999年13號文件《關于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見》中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人的全面素質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未來人才素質中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走近新課程,“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的理念撲面而來,它比過去的教育教學更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喜怒哀樂,更關注人的情緒生活和情感體驗,更關注人的道德生活和人格養成,更關注學生的尊嚴。這意味著,今后對老師的要求不僅是要完成“傳道、授業、解惑”的任務,而且應當成為一個合格的心理輔導員,承擔起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新任務。
在通過對社會、學校、家庭進行走訪調研,并對不同程度厭學的學生采取問答測驗、調查問卷、個別談話和調查研究等方法后,發現學生厭學的原因絕大多數是源于非智力因素,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家長教育方法不當
小學生特別是低、中年級學生,其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受家庭教育的影響很大。常見的不良方法如下:
1、順其發展的思想嚴重
部分家長對孩子關心不夠,只要把孩子送進學校,就完成了任務,對于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如何很少及時過問,孩子做得好與壞不及時采取措施給予肯定,指出努力的方向。導致學生缺乏責任心與上進性,如上課自由散漫、自主性、積極性較差、不愛說話、不按時完成作業,久而久之,學習自然跟不上,越是跟不上,越是不愿學習,形成了惡性循環,從而產生厭學的心里。
2、期望過高的現象嚴重
部分家長自己沒有文化,把希望全部寄托在孩子的身上,對孩子要求無限度地升高,不講究方法,手段粗暴,這樣非但達不到要求,反而會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而導致厭學。如新圩鎮沙路小學的姚俊秀同學,女,11歲,小學四年級學生,一至三年級時都是班上學習委員,酷愛學習,遵守紀律,聰明活潑,是老師心目中的尖子生,父母的驕傲。但由于父母對她的期望過高,過于完美,父母要求女兒每門課的成績必須在90分以上,由于試題的難易程度所致,有時考試成績雖然在班級名列前茅,但父母仍不滿意,對她嚴厲批評。在父母的嚴厲管教下,各種學習絲毫不敢怠慢,姚俊秀同學的心理壓力很大。從四年級開始,她感到力不從心、疲憊不堪,學習成績明顯下降,對學習也產生了厭倦,尤其對考試產生了恐懼。結果使孩子疲于奔命,以致嚴重的身心疲勞,厭煩學習,造成逃學。
3、教育方法不和諧的現象較為普遍
家長對孩子的要求本來就很難達到統一,尤其近年來,農村留守兒童較多,農村家庭中的父母大部分外出打工,一年四季在外,偶爾回家對孩子特別疼愛,甚至溺愛,造成對孩子的要求不一致,其次,農村三世同堂的家庭較多,爺爺奶奶與爸爸媽媽的要求又有很大的差距,造成對孩子的要求不一致,使孩子總覺得有避難所。
二、教師的教學方法單一評價方法欠妥
實施素質教育雖然多年,但由于農村教師嚴重缺乏,造成教師承擔的教學科目多、教學任務非常重、壓力特大、教學評價還片面的以分數為主,這些導致教師無法嘗試新的教學方法,相當一部分教師仍然采用填鴨式教學,急功近利,不顧學生的身心健康,進行疲勞轟炸,評價方式單一,致使學生對學習產生厭倦、畏懼心理。正如新圩鎮沙路小學五年級的寧旭同學說得好:我原本是一位很愛學習的孩子,但是有一次我因一道題不會做,老師隨口就是一句:你怎么像豬一樣笨!難道我真的這樣笨嗎?從那以后,我再不想上數學課了??老師一句不恰當的評語,嚴重地挫傷了學生的自尊,嚴重地打擊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甚至一生中留下
創傷,這位學生從此不再喜歡數學課了。為了逃避數學課,造成厭學、逃學。
三、學生的學習障礙
1、缺乏良好的學習方法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每個孩子都在自覺或不自覺地使用不同的學習方法,但大多數學生缺乏老師的及時指導,難以形成科學高效的學習方法,獲取知識的能力欠缺,學習效率不高,導致其產生厭學心理。
2、注意力缺乏和多動現象嚴重
原因之一教師的教學方法單一評價方法欠妥,原因之二實施新課程以來,提倡教師教學方式多樣化,讓學生參與教學的全過程,教學內容以活動的形式呈現,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知識,培養能力,課堂活了。但教師對新的教學方法應用、駕馭課堂、調控課堂能力還很欠缺,導致學生更有可乘之機。
3、學生惰性現象嚴重
實行計劃生育以來,每個家庭中的孩子急劇減少,孩子成了家中的小皇帝,家長很少讓孩子參與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動,長期以來學生養成懶惰習慣。主要表現在:學習被動,上課精神不振,毫無參與欲望,自我管理能力極差,在學習任務稍微重的情況下就對學習厭倦。
四、校園生活單調
1、過分的強調安全,取消一些體育活動。
由于經費的制約,農村小學本來體育器材就少的可憐,學生的課間幾乎沒有活動,再加上這幾年學校過分的抓安全,為了安全將學校僅有的體育器材收放起來,如高低杠、山羊、木馬、鐵環等。取消一些傳統的體育活動,如爬山活動,春秋游活動,野炊活動,一年一度的學校運動會等。
2、圖書的借閱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
近年來學校的各種檢查一波接一波,學校為了迎接檢查,寧可把貼著整齊劃一標簽的圖書放的陳舊,也不借給學生閱讀,學生除了僅有的課本以外,幾乎無別的書可閱讀。
3、學校的校園文化氛圍跟不上。
五、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
社會中缺乏文化氛圍,學生常常見到的活動多為喝酒、打麻將、聊天、游戲、網上聊天、玩臺球。很少見到具有文化氣息的活動。
改變農村小學生厭學現象的教育對策:
對于厭學的學生,教育的關鍵不在于對其增加學習的壓力,而是要培養其學習的良好習慣和興趣,教給科學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能力。教師和家長要戒急、戒懲、戒棄。教育的急和懲會使孩子產生嚴重的挫折感,從而失去自信和自尊。教育孩子要有良好的心態和科學的方法,把孩子當作自己的朋友看待。勤于交流,及時了解孩子的困難,并及時幫助。以鼓勵為主,不能用懲罰代替教育,在遇到挫折或學習效率不高時,要有持之以恒的決心,不輕言放棄。
一、我國心理學工作者隋光遠的研究表明,向學生講明積極的、正確的特點及其在學習中的作用,闡明只有相信自己的能力,勤奮學習,才能有所成就的道理,并組織學生就此進行討論,可以讓學生更多更好地將學習成敗做出正確的、積極的判斷。影響學生學業的因素除努力外,學習方法、家庭環境、教師等也不同程度地對學業產生影響。與此同時, 由于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認知結構特征、成就動機水平不同、以前在學業上成功或失敗的經歷不同等因素的影響,形成了他們各自獨特的、相對穩定的歸因風格。因此,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時,既要使學生意識到影響學習的多個因素,又要考慮到他們的不同學習的風格, 使學生在努力學習時與現實相聯系,針對自己個別差異進行學習。這樣就有利于學生端正學習態度,從而使學生樹立學習信心,提高學習積極性,克服厭學情緒。
小學生的注意力具有不穩定的特點(尤其是小學一、二年級的學生),注意力集中只能持續7—8分鐘。教師要不斷轉變教育觀念,學習新的教學方式,應用不斷變換的教學方法,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努力挖掘孩子的優點,對孩子微小的進步都要給予真誠及時的評價,幫助孩子樹立自尊和自信。可以充分利用班隊會、主題會、興趣活動等適時對學生進行學習目標教育。給厭學學生更多的關愛,充分挖掘厭學學生的特長,培養他們的自信心,引導其一步一步努力向好的方面發展。要以身作則,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引導孩子掌握科學的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這樣孩子就如同找到點石成金的手指。
科學奠基人貝爾納曾經說過:良好的學習方法能使我們更好地發揮運用天賦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可能阻礙才能的發揮。因此教師要重視學生學習方法的培養。
2、提高學生的自我效能感是班杜拉的自我效能論強調了“自我效能”的高低對學生學習的影響。認為那些自我效能低的人,在選擇和完成任務時經常流露出“我不能”的信念,把成功看作是外部不穩定因素所致,而把失敗歸結于自己能力差,從而使個體對自己失去信心。由此可見,教師如果能采取一定的措施提高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就有利于學生進行積極正確的,克服學生厭學情緒。為此應注意一方面,使每個學生有多次成功的體驗,使學生把自己的成功歸因于自己的能力強,增強自我效能感。另一方面,使用恰當的情緒表達和言語評價。對不同的學生區別對待,使其增強學習自信心。另外,把握好教材和考題的難易程度,過易或過難的教材和考題不利于學生恰當自我效能感的培養,不利于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培養。
3、教師應控制自己的行為。學生對學業成敗常常受到一些重要人物的影響,如教師、家長和伙伴等,而其中教師對學生學習成敗的影響最大。因此,要使學生對其學業進行適當的引導,應注意以下幾方面:其一,教師要有民主型作風。教師的作風可劃分為專制型、放任型和民主型三類。不同的教師作風導致不同的教學心理氣氛和師生關系,并影響學生的學習成敗。只有教師具有民主作風,才有利于學生進行適當的自我學習。其二,教師要寄予學生適當的期望。教師對學生的不同期望水平,影響學生的學習能力感,進而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模式。已有的研究表明,教師對學生寄予高期望, 學生成就不高,會產生壓力和過度焦慮,對能力不高的學生,教師期望低,并伴有同情和額外幫助,這些學生有自卑感,甚至產生習慣性無助感。因此,教師對不同學生寄予適當的期望水平有利于學生的自我學習,從而對學習產生興趣。
4、家庭成員對孩子的教育要達成共識,正確認識自己的孩子,并承認孩子在智力、能力上有差異,從孩子的角度看問題,多關心愛護孩子,給孩子創造良好學習環境,要固定的學習時間。購買必要的.讀物和學習資料。有時家長應帶頭學習,為孩子做學習的表率,并與孩子一起學習,相互學習,創建學習型家庭,讓孩子以學為樂。合理安排業余生活,讓孩子感受到家長在分擔其所遇到的困難和壓力,努力創造公平、和諧的家庭氣氛,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孩子。不要對孩子施加題海戰術和培養所謂的特長,使孩子精力充沛健康成長。
5、要與社會、家庭教育相結合。定期召開家長會,談心會,教師與家長要勤聯系,對學生一段時間的表現及時溝通,發現了解步進與不足,采取家長配合教育,步調一致選擇適合的方法教育。同時希望各級政府部門加大力度,對學校周邊環境進行經常性檢查,還學校一個清靜的學習環境。
6、豐富校園文化生活,積極開展體育、文藝、游藝活動,充分利用學校現有資源,還可以自制體育活動器材,比如胡拉圈、毽子、乒乓球臺,跳繩等,經常開展集體活動,比如,跳校園集體舞,編演課本劇等有趣的活動。
二、創設民主、和諧的教育教學精神環境 。
校園的教育教學精神環境是指校園中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及校園校風、氛圍等,它包括小學生生活、學習和游戲的人文因素和活動空間。
心理學家蘇霍姆林斯基對認知與情感的關系,作了這樣一個生動而貼切的比喻:“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識的種子就播種在這個土地上。”反過來講,如果離開“情感”這塊“肥沃的土地”,也就結不出“良好的發展”的果實。
1、平等相待學生,跨越陳舊的“代溝”。
在課程改革環境下,要求教師轉變心態,改變以往居高臨下的權威態度,以親切的面孔、用平等、和諧的口吻與學生交流,縮短師生間的“心距”。學生在這樣一個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理解、行為得到鼓勵、努力得到肯定的氛圍中,就能盡情釋放自己潛在的創造能量,毫無顧慮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自然地表露出自己的困惑疑問,首先就是創設和諧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
良好的課堂心理環境是高質量教學的有力保證。心理學研究表明:和諧、愉悅的氛圍有助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而緊張、冷漠的氣氛會大大抑制學生學習的熱情。如何減輕消除學生學習上的心理壓力,培養學生對學習的一種良好心態?教學中,教師要扮演好一名引導者、組織者、協作者的角色,創造最佳的心理氛圍,使學生情感得到體驗,心靈得到溝通,理念得到認同,情緒得到調節,行為得到訓練,讓學生充分地展示自我,從而使學生能學得懂、學得好、學得輕松。這樣不僅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信心和勇氣,而且培養了學生相互協作,共同探究的精神。當學生的思維、情趣、愛好都有了張揚的空間時,就會走進老師和老師攀談并成為朋友,為學生的心理能夠健全發展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2、師生真誠相對,理解鑄就成長。
在人際交往中,真誠是最重要的,要做到能理解別人,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作為教師,在學生面前必須表現一個真實的自我,用真誠的愛去對待每位學生,才能使學生感到真實、可信。蒙臺梭利說:“教師不僅是一個教師,還是一個心理學家,因為他要指導兒童的生活和心靈。” 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一個重要的原則就是理解。成年人渴望理解,小孩更渴望理解。許多成功的教育案例告訴我們:不理解何來教育。我們只有通過各種途徑,深入地理解我們的學生,才能達到成功教育的目的。
作為一名老師,一名心理輔導員,如果不理解兒童的心理情感,不與他們真誠的相處,他是難以順利開展工作的。隨著社會的不斷變化發展,人的心理也在不斷地變化著。社會的因素,家庭的教育都給我們的教育帶來了一定的難度,唯有積極探索,適應新情況,敢于面對新問題,才能不斷地發現兒童的最新動態,走出一條與時俱進而不會落后的道路。 現代的教育觀認為,教師不應該是教育的主宰,不應該再有權威不可侵犯的思想。命令、強迫的教育方式其實是把軟刀子,不但否定了學生的權利和尊嚴,導致學生的心理障礙,而且扼殺了學生的創造力。放下架子,努力創設寬松、和諧的氛圍,以朋友的身份與學生交流,用真誠換真誠,讓學生切實感覺到你是他的朋友,你才能深入他們的內心世界,才能使他們從心里接受你善意的意見與建議。
3、傾注真心真愛,促進感情內化。
師生心理交融的基礎是感性的交情,也是愛的投入。教師應重視那些存在各種缺點的學生,多關心有心理障礙的學生。因為這些學生常常由于這樣或那樣的原因,心理上受到壓抑,失去平衡,性格比較孤僻,心理也比較脆弱。當學生遇到不順心的事時,就會產生不良情緒,并對學習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影響。如何讓這種消極的影響降到最小?我認為教師應深入了解學生,善于與學生溝通,進行談心、交流,進而開導學生,傾聽學生的內心情感,感知學生的內心世界,以老師真誠的愛去關心、呵護每個學生,讓學生的心靈得以寄托,讓學生的情感得到傾訴,精神得到依靠。當學生需要關心、幫助時,老師應及時伸出援助之手幫助學生,使學生幼小的心靈得到鼓舞,讓學生相信自己一定能行,逐步養成良好的心理品質。
總之,加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是當前學校教育改革在新形勢下的新視角,它注重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的發展,雖然,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與途徑有很多,但我個人認為,事實也證
明了,當學生需要關心、幫助時,教師只有對學生傾注真情的愛,才能更好地塑造、凈化學生的心靈,才能讓學生更好地去掌握科學文化知識,學生只有在教師“真愛”的陶冶下,才能更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這是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可缺的方法與手段。
小學教育論文4
一、小學音樂教育合唱教學現狀
童聲合唱在我國有著悠久的發展歷史,在我國小學音樂基礎教育中一直扮演者重要的角色,至今依然是小學音樂教學經常選用的形式,為我國音樂教育事業的發展做了卓越的貢獻。在我國,童聲合唱出現過兩次高速發展的階段,分別是建國初期和文革之后。近年來,隨著發展素質教育的呼聲不斷提高,小學音樂課程得到了基本的保障,童聲合唱也迎來了發展的春天。各地教育部門對小學音樂中的合唱教學也給予了大力的支持,各種形式、各種級別的合唱比賽為童聲合唱的發展提供了平臺,大量的小學生校園合唱團涌現出來。無論是各級相關部門的重視程度還是小學生合唱的技術水平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二、我國小學音樂教育合唱教育存在的問題
總體而言,近年來,我國小學音樂合唱教學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是也有一些問題暴露出來,表現為:
1.整體發展水平不高
和英美、奧地利、匈牙利等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小學音樂合唱教育的水平依然不高,這些國家的小學音樂教育對合唱教學重視較早,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小學生的音樂素養得到了極大的提高,童聲合唱教學理論和實踐都極為成熟。反觀我國,童聲合唱發展較晚,尚未形成濃厚的藝術氛圍,硬件條件不夠發達。受多年來應試教育的影響,小學音樂合唱教學集中授課的時間較少,教師指導的學生數量過多,難以保障授課質量。
2.區域發展水平差異較大
當前我國不同地區的小學音樂教育中合唱教學的發展水平差異較大,和經濟發展水平呈現明顯的正相關關系。在經濟較為發達的地區,校級合唱團已經十分普及,大部分童聲合唱團的小學生能夠掌握多聲部合唱甚至無伴奏合唱的技巧。而在一些經濟欠發達的地區的小學,尤其是貧困地區農村小學,音樂課的開設都存在困難,合唱教學更是難以開展。因此,我國小學音樂合唱教學的發展具有顯著的地區差異性。
3.合唱教學普及率不高
當前我國小學音樂教育合唱教學的普及率不高,很多小學開設合唱教學主要是為了參加各類藝術比賽和文藝活動,教學重點更多的向優等生、參賽生傾斜,對日常音樂課課堂教學重視不足,大部分小學生對于童聲合同掌握較少。這種行為導致音樂課成為專業課,孩子們喜歡音樂卻不喜歡音樂課,阻礙了大部分小學生音樂興趣的培養。
4.優秀童聲合唱曲目匱乏
當前,我國適合童聲合唱的曲目較少,很多歌曲定位不準,無法在孩子們心中引起共鳴,自然得不到孩子們的歡迎和喜愛。很多兒童合唱團迫于演出需要,只好對承認歌曲進行改編,這一類曲目感情理解、發音技巧往往對兒童都具有相當的難度,難以形成較好的合唱效果。
5.小學音樂合唱教師資源不足
當前,我國各地小學有很多優秀而敬業的童聲合唱教學人才,也正是由于他們的存在,我國的小學音樂教育、童聲合唱水平才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是數量上存在明顯的不足,和巨大的需求相比缺口較大,需要更多的專業性人才參與到小學音樂合唱教學中來。
三、提高我國小學音樂教育合唱教學水平的對策和建議
1.選擇合適的合唱曲目
更好的開展小學合唱教學,首先要選擇恰當的曲目。要充分考慮并全面衡量學生的年齡、性別以及音樂功底情況,確保能夠引發學生共鳴,激發學生參與到課題教學中來。此外,小學高年級、低年級學生年齡不同、音樂基礎各異,對合唱教學的審美感受也不同,因此,開展小學音樂合唱教學時,教師要揚長避短,充分考慮學生的承受能力和情感體會,選擇最為恰當的合唱曲目。
2.選擇多樣化的教學手段
對于激發小學生參與合唱的興趣,多樣化、多維度的教學手段有著積極的作用。一是基礎訓練要體現趣味性,可以嘗試在基礎訓練中穿插游戲,讓小學生輕松越快的掌握科學的、規范的發聲概念,從而激發他們對合唱教學的積極性和興趣。二是練唱方式要體現多樣化,讓練唱的過程充滿樂趣。傳統的單一式的學唱方法難以激發學生持久的.興趣,教學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教師要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既要進行齊唱,還要進行輪唱、重唱、聽唱結合等練唱方式。
3.重視伴奏作用
進行二聲視唱的范唱時,兩個聲部的展示是首先任務,可以讓學生形象的理解雙生部和聲的概念。因此要重視鋼琴的伴奏作用,即可以同時彈奏雙生部,也可以突出強調一個聲部。小學生進行練唱時,如果遇到跟不上某聲部的情況,伴奏能夠起到幫助學生渡過難關,追求聲音統一的效果。
4.適當開展合唱比賽
比賽是一種有助于提升小學生綜合音樂素質,提高音樂教師教學水平的方式。適當的開展班級之間的合唱比賽,教師可以對班級合唱水平有更加全面深刻的了解,也有益于今后的教學中更加恰當的選擇合唱曲目及教學方法等。開展合唱比賽還是一種加深師生對作品理解的有效途徑。四、結束語面對當前我國小學音樂教育合唱教學的成績與不足,我們應當積極向國內外好的做法學習,取長補短,全面梳理教材選唱曲目,全面把握學生特點,把合唱教學作為提升小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途徑,合理安排課程設置,選擇恰當的教學手段,從而確保我國小學音樂合唱教學水平不斷提高。
小學教育論文5
《如何加強小學德育教育》
【摘 要】 隨著新課改的進行,小學教育要從傳統的教學模式向素質教育轉變,注重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點,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在教學中,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使他們樹立高尚的道德觀和正確的價值觀,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在德育教育中,教師要做到以人為本,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進行教育,結合校內和校外活動來使德育教育獲得實效。
【關鍵詞】 德育教育;以人為本;校園氛圍;實踐活動
在新課改的過程中,小學教育由傳統的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在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還要在教學中對他們滲透德育教育。培養學生正確的道德觀,引導他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教師用自身良好的言行來引導學生,使他們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影響,養成樂于助人的良好道德品質。小學生正處于教育的初級階段,他們的道德意識和行為習慣正處于形成和發展時期,教師的正確引導能夠使學生避免不良行為習慣和道德觀念的影響,使他們向健康、積極的方向發展。德育教育是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只有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質,才能促進其他方面的發展。所以,德育對學生的發展具有良好的導向作用,在教學中,教師要從以下方面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和引導:
一、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實施以人為本的德育教育
在傳統教學中,教師在進行德育教育時往往是對學生進行說教,針對某個學生出現的行為錯誤進行長篇大論的批評和指責。在德育教學中,教師過于注重德育理論的灌輸,沒有從實踐活動中對學生的行為和思想進行指導。德育教學脫離了學生的實際,不關注學生的體驗,使德育教育很難取得實效。隨著新課改的進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既要注重學生的科學文化知識的培養,又要從學生的情感出發,對他們的道德觀念和行為進行正確的引導和教育,讓學生對道德理論認識的更清晰,并能夠把學到的道德知識運用到日常生活和學習中,使他們知識和行為相統一,使德育教育取得較好的效果。
二、創設良好的學校氛圍,注重學生的養成教育
小學生正處于人生的起步階段,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環境對他們的發展有重要的影響。一個好的環境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他們的道德素質。在學校教育中,學校領導和教師要為學生創設一個好的德育氛圍,使他們樹立高尚的道德情操。例如,在升國旗、唱國歌之后,向學生介紹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跡,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操。在進行校園建設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都參與到其中,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作力,把校園建設的更美。在學生動手參與過程中,他們更加熱愛自己的校園。
三、尊重和欣賞學生,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
每個學生都是一個具有鮮明特點的人,他們都具有很多優點。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發現每個學生的閃關點,并對他們進行表揚,讓學生在教師的激勵下激發他們學習的內動力,樹立好好學習的信念。在教學中,教師要尊重和愛護每一個學生,在他們遇到困難時要耐心的進行指導,幫助學生不斷取得學習上的進步。同時,教師要引導學生,使他們認識到自己美好的一面,更積極、樂觀的面對生活和學習。在面對后進生時,教師不要對他們進行一味的批評,而是要幫助他們分析學習中存在的問題,讓學生在教師的關心下對學習產生興趣,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在教師的引導下,后進生不斷取得學習上的進步,使他們擺脫了以往的自卑心理,用積極的心態面對學習中的困難。
四、以身作則,用實際行動影響和感染學生
在傳統教學中,針對學生存在的一些不良行為和習慣,教師采用強制性要求讓學生改正,取得的效果微乎其微。隨著素質教育的發展,在教學中進行德育教育,教師要擺脫傳統教學中的管束、限制的教學方法,采用引導、影響和熏陶的方法,用教師良好的行為習慣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讓學生被教師的人格魅力所感染,從思想和行為上都獲得提高。在教學中,教師要從自身做起,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用愛心來引導學生,使教學順利開展。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教師要求學生做到的.行為,需要教師首先做到。在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參與下,嚴格實施《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五、開展德育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道德認識
在進行德育教育過程中,教師要從學生的興趣出發,開展豐富的德育實踐活動,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在活動中進行探究和學習。通過參與活動,讓學生的道德認識更清晰,并在實際生活中踐行道德認識。例如,教師可以開展以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為主的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學習革命烈士堅強不屈的精神;開展以考察國情社情為主的社會實踐活動,通過讓學生調查和采訪,提高他們的社會交往能力,增強他們對國家和社會的責任感;開展幫助孤寡老人、殘疾人的活動,讓學生養成樂于助人的好習慣,并在活動中讓他們的道德觀念行動化。德育實踐活動的種類多種多樣,除了讓學生親自參與體會,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對活動中的一些具有代表性、有違背道德的現象展開討論。在討論時,教師重點引導學生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允許他們在相互的爭論中剖析現象的背景、原因,了解正面作用、負面影響,從中吸取正確的道德思想,剔除其中糟粕,使他們對道德規范的認識和操作不僅知其然而且還知其所以然,培養其自律的品質。
總之,在小學教育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德育教育。在教學中,教師要注重滲透德育教育,利用一切教育契機來對學生進行引導,使他們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在和他人交往過程中,能夠積極主動的幫助有困難的人。除了在課堂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教師還可以開展德育實踐活動,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活動中,通過具體活動來增強學生的道德意識,使他們在豐富的活動體驗和感受中提升自我,促進他們道德素質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朱小蔓主編.中小學德育專題[M].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xx
[2]馬櫻.小學校園文化建設的研究[D].蘇州大學.20xx
[3]曾平.親近生活 德育教育顯實效[J].現代中小學教育.20xx
小學教育論文6
【內容摘要】在新時期,一些地區小學教育階段中美術教學輔助優勢體現不足,美術美育影響力欠缺,從教者對于美術形式的應用能力顯得薄弱。作者認為,應針對上述問題進行小學教育專業美術課程改革實踐性探究,運用練習法、任務驅動法和模擬訓練法改進教學,提高從教者的應用能力與教學效果,為進一步的高校小學教育專業美術課程改革提供理論依據。
【關鍵詞】小學教育專業;美術課程;課程改革
在以往的教學中,高校小學教育專業美術課程的教學方法通常按采用講授法、演示法和討論法來完成教學。筆者通過對大慶地區小學教師的聽課結果進行總結,認為以往的課堂教學方法缺乏應用性和參考性,學生對于如何把美術形式應用在具體的課程講解中存在諸多困難,應加強這方面的探討和研究,故此筆者嘗試采用練習法來改進教學。
一、運用練習法改進教學
在講授完畢簡筆畫課程后,教師根據課堂所學內容,讓學生在講臺上模擬課堂教學進行簡筆畫教學練習。運用一邊寫板書,一邊繪圖、一邊講解授課內容的方法,簡稱為“書繪結合法”。比如,教師在課堂上講解了“花”的簡筆畫繪制方法,在安排5分鐘的手繪練習后,讓學生們采用練習法來練習模擬課堂應用,并根據所學“花”的簡筆畫的繪制來講解小學語文三年級《荷花》這篇課文。然后,根據學生們練習中存在的優勢和不足,教師進行評價并提出改進建議。在練習中,可選三位學生在講臺上模擬講解過程。筆者的觀察總結為:學生A與學生B繪畫形象性與美感較好,學生C繪畫形象性和美感稍弱,學生A能夠很好地運用“書繪結合法”來講解,但講解時繪圖用時稍長,講解節奏有待調整。學生B在講解時,采用先繪圖后講解的方法,因此繪圖用時較長,沒有照顧到臺下學生,也是不可取的;學生C在講解時能夠較好利用了“書繪結合法”,對書、繪、講的節奏掌控很好,只要再提高繪制質量和美感就可以了。對學生整體練習情況進行講評后,筆者為每一位學生提出改進方案,最后針對學生們的共性問題,筆者重新進行示范演示講解過程提供參考。
二、運用任務驅動法改進教學
學生興趣各有不同,應根據所學內容因人而異進行任務安排。任務驅動法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情緒,使學生按照自我的興趣方向去自主選擇練習課題。同時,對多個學科進行交叉練習的反饋情況,能對學生們相互學習提供有價值的參考。例如,課程學習了簡筆畫動物的畫法,設定任務為以動物為形象的課堂教學模擬。課堂訓練后,筆者給學生5分鐘的時間備講,選3位學生上講臺模擬:學生A運用蝸牛的畫法來講解小學數學問題,運用“書繪結合法”邊繪制邊講解蝸牛從井底向上爬3米下滑1米的問題。學生A的繪制能力較強、美感較好,但節奏把握較差,原因是對于這種問題的講解,完全采用繪制方法不太妥當,用時較長,而選擇結合教具的方法來講解更為恰當。學生B講解課文《小松鼠找花生》,繪制形象感和美感都較好,課堂節奏把握也恰當,由于很好掌握了“書繪結合法”,課程講解得生動有趣,但在圖和文字的排版上略有沖突。學生C嘗試運用繪制動物形象講解英語字母,造型選擇也較為恰當,美感和節奏感都較好,講解直觀很生動,但對于動物形象的選擇缺乏典型性和概括性。在學生講解完畢后,根據學生在模擬過程中的不同問題,筆者分別提出改進意見,并對關鍵步驟重新進行講解示范演示。
三、運用模擬訓練改進教學
(一)模擬方法探究
模擬訓練內容分為模擬“書繪結合法”、模擬教具制作、模擬教具應用、模擬多媒體演示制作這四個方面。“書繪結合法”是根據授課內容來安排的,這種方法主要研究根據課程應選用何種繪圖方式、繪圖的速度與繪圖的步驟、如何“邊寫邊繪”、繪圖的安排和板書的關系、哪些課程內容適合此種方法等。模擬教具的制作,主要研究怎樣根據授課內容來準備和制作教具,包括如何利用簡易材料制作主體、如何增強教具的美感、如何把握教具的實用性、如何增加教具的可操作性等。模擬教具的應用,主要研究如何利用教具更好地為教學服務。具體研究教具應用的適時性、教具的展示和操作規范性,以及如何利用教具進行互動演示等。多媒體演示制作,具體研究為如何確定設計風格、如何增強制作的美感、如何增強操作性等。例如,小學教材科學課《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鹽》,通過示范制作不同溶液溶解鹽的多媒體課件來展示溶解鹽的過程,最后結合真實的實驗來了解一杯水溶解鹽的過程。在演示過程中教會學生如何定位學科風格,如何合理地選擇和使用圖片。通過多種教學手段的綜合運用不但增強了授課的趣味性,還節省了時間,提高了授課效率。通過模擬練習后,把學生分組,用任務驅動法分配給學生不同的任務,根據所給題目課下練習制作多媒體課件,在下節課進行展示反饋。最后,根據學生的練習情況進行評價分析并提出改進建議。
(二)改進訓練內容
模擬教學內容即為訓練內容,即“書繪結合法”模擬訓練、教具制作模擬訓練、教具應用模擬訓練、多媒體演示模擬訓練四大內容。訓練方式從易到難,從訓練單一內容訓練直到多種模擬內容的綜合應用訓練。利用“書繪結合法”改進訓練,目的是使學生在繪圖與板書書寫交叉應用的協調性方面得到加強。從繪制手段、不同繪制方法達到的不同繪制效果、繪制步驟的科學性與合理性進行訓練,根據教學的不同需要來進行具體的選擇。對于板書的書寫布局安排、繪圖與板書文字的組織方法、文字書寫與繪圖的操作節奏與合理性安排進行針對性訓練。利用模擬教具的制作方法改進訓練,使學生能夠獨立制作操作性和說明性強的教具,讓教具既具實用性又具趣味性。從制作教具的材料選擇、加工方法、安裝和固定方法、藝術效果的渲染、趣味性的表現方法等方面逐一進行指導訓練,并加入了聲、光、影、風等特殊效果。同時,對市場上已有的教具進行解析學習,讓學生們提出改進設想。此外,可以安排學生對不同學科的應用需要和授課者需要,分析開發制作新型教具。利用多媒體演示制作法改進教學,能夠提高學生對多媒體的應用能力和教學能力。教師應利用PPT進行課件制作的風格設定方法、增強設計美感的方法、圖片布局安排的合理性、圖片與視頻資料的整合利用方法、講解與演示教學的操作規范進行分別訓練。安排學生對于操作性展示視頻課下自己錄制短片并剪輯后回到課堂播放。在課程結束前每節課給出固定時間進行模擬訓練的綜合應用,即綜合利用以上方法進行模擬課堂教學練習。
(三)改進訓練評價
對于訓練評價,增加了模擬訓練得分占總分60%的評分模式。分別從繪制應用能力、教具制作質量、教具應用能力、多媒體課件制作應用能力等四方面來考察。對繪制能力應用能力進行評價,從繪制手段選擇是否合理、繪制方法是否規范準確、繪制步驟的科學性、“書繪結合”操作的合理性進行評價。對教具制作質量進行評價,從教具材料選擇是否合理、加工方法選擇是否恰當、安裝和固定方法是否科學、教具的可操作性與實用性、教具的制作美感表現、教具的趣味性表現等方面進行評價。對教具的應用能力進行評價,主要對于教具的應用時機選擇的恰當性、教具展示的合理性、教具操作能力與講解結合質量等方面進行評價。對多媒體課件制作應用能力進行評價,主要對PPT課件的`風格定位、圖片的布局安排的合理性、講解與示范教學操作規范性進行評價。
四、實踐評價
此次教學實踐更加貼合時代發展需求,對從事小學教育的工作者在教學中的美術實踐應用更具指導性。在實踐過程中,學生在模擬課堂教學練習中有了實質性的收獲與提高。
首先,學生在板書和繪圖的綜合能力應用方面得到了提升。之前學生對于繪圖手段的選擇有時還不夠恰當,但是經過改進教學和訓練方法后,學生對于“書繪結合”方法有了很好的掌握,真正做到了板書與繪圖較為恰當的結合。并對不同學科特點能夠采用不同的“書繪結合”方法,使之更好地服務于教學。
第二,學生們在模擬教具的制作中,端正了學習態度,提高了學習興趣。對于教具制作的可操作性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和認識。制作中激起了學生們對趣味性的表現欲,對教具操作的便利性和可操作性加深了理解和認識。在模擬利用教具的互動演示教學中,學生對受教者的操作效率也提出了新的想法。
第三,在模擬教具應用和訓練方法中,學生更切實地體會到了受教者的需要。了解怎么樣利用教具啟發學生興趣,怎樣操作教具才更具直觀性和說明性。在模擬教學中對板書的書寫與教具操作,有了更加合理的結合,使教學效率得到了提升。第四,在利用多媒體制作改進教學和訓練方面,學生的從教能力明顯得到了提升。對于不同學科的PPT課件的設計風格的把握有了很大提高,對于圖片的篩選與板式的合理布局有了正確的表現方法。同時,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時,采用互動演示的方法和結合教具演示操作法使課堂效果更加豐富。
五、結語
通過此次改革實踐,學生的課堂練習質量和美術形式的教學應用能力均有了明顯提高,學生可以較好地掌握美術教學輔助功能,但在實際教學和訓練中仍然存在部分不足與困難。例如,在某些基礎技能的掌握上,有些練習需要時間的積累,如繪制方法的練習、繪制手段的選擇和應用練習、不同學科的教具的制作練習等。因此,在某些同學作業的完成上,還顯得有些力不從心,筆者還需要在訓練方法上繼續探究。
參考文獻
1、小學教育本科專業培養模式探究馬云鵬; 解書; 趙冬臣; 李業平高等教育研究20xx-04-30
2、“實踐取向”小學教育專業課程設置研究陳威東北師范大學20xx-11-01
小學教育論文7
教育教學工作最近幾年深受國家級社會的重視,在當今教育工作新形勢的影響下,為了提高小學教育管理的質量及效果,本文將針對小學教育管理工作的開展進行簡要研究。
小學教育管理工作需要明智的校領導進行引領,并需要其正確的處理、協調好教育管理工作中各個環節之間的平衡點。因此,在新形勢下,就必須探索出新的管理措施來提高小學教育管理的效果。
一、基于新形勢下對小學教育管理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分析
(一)傳統教育管理觀念已經不符合時代發展的要求
教育管理行為會對思維產生決定性作用,同時思維又會對行為造成影響。在當前的小學教育管理中,傳統的教育管理觀念已經深入領導心中。因此,很多參與一線小學教育管理工作的校長都沒有及時的吸收先進的教學管理概念,管理過程中始終使用落后的管理觀念,從不對問題進行主動探究,最終導致教學管理工作與時代要求脫軌。
(二)小學教育管理隊伍的建設工作不到位
在新課改要求的影響下,為了提高小學教育管理工作的水平,校領導者必須建設一支教育管理素質高、能力強的管理隊伍。但是,受到傳統管理機制的影響,校內的人才建設及淘汰機制存在嚴重的漏洞,同時無法吸收優秀的教師參與到管理工作當中。校領導對僅對行政管理工作比較重視,忽略了創新的重要性,最終導致小學教育管理工作的效果始終不盡人意。
二、堅持理論與實際結合的方式建立我校自主辦學道路
在新課改的要求下,為提高教育管理質量,就必須基于實際狀況結合理論基礎,走自主辦學管理的特色教育管理之路。
(一)結合實際管理學校
校領導者要根據當前學校管理工作的實際需求與社會發展的實際狀況,根據國家制定的教育改革要求,積極的做好人才的招收與學校的基本管理工作。堅持基于學校實際情況為基礎,結合課改要求,走特色教育管理之路,從而將學生從傳統的教育枷鎖中解放出來。
(二)立足自身規模及條件進行教育管理
教學管理工作不僅僅要與時代大背景結合,更要立足自身的辦學規模和辦學條件。學校管理者要充分研究本校的師資力量、生源特點、辦學經驗以及社會影響力,在充分掌握自身特點的情況下,與新課改理念原則相結合,發揮最有效地管理。
(三)制定發展計劃
學校管理計劃的制定要根據學生、教師的實際發展需求結合社會發展狀況進行確立。通過制定符合師生共同發展的教育管理計劃,將激發師生參與教學活動的主觀能動性,利于教育教學多元化工作的持續開展。同時,借助該過程還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明確學生的未來發展方向,提高教育管理質量。
三、堅持“以人為本”和“創新”的管理理念
根據新課改中提出的要求,在進行小學教育管理的過程中必須不斷的滲透創新理念,建立科學的教育管理創新觀念。學校在進行教育管理工作的開展中應堅持“以人為本”與“創新”的理念指導,堅持以學生的教育、發展為工作中心,激發學生的創新潛能、發掘學生的個性、動性及自覺性,讓學生的思想、情感等內心要素得到滿足。所以,小學教育管理工作除了要在物質手段上入手外,還要從學生的情感思維方向打開突破口。
(一)堅持以師為本的原則,讓教師的價值及意義得到發揮
教育領導者要為教師提供一個公平、公正、開闊的表演舞臺,要為校內教師提供一個溫馨的、舒適的發展環境,從而提高教師對學校及學校管理工作的認同感與歸屬感,進而讓教師明確自己的主人翁意識,對教師的潛在能力進行激發。
(二)堅持以生為本的教學原則,提高學生思想道德及綜合文化水平
小學學校的管理者與教師應該堅持“以生為本”的教育教學理念,尊重學生的差異性與不同點,要積極引進先進的教育教學觀念,對學生的身心進行教育培養,從而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標準及綜合文化水平。古語有云“人之初,性本善”,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挖掘學生心善的一面,培養學生成長為具有高道德水平的人,然后在重點對學生的學習狀況以及人性進行培養。另外,學生與學生是不同的,是存在差異的,他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與特征,所以教師在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中應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鼓勵學生大膽創新,激發學生潛力,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四、構建和諧教學環境
一個民主、優美、和諧的教學環境,能夠使教學質量得到提升。身為小學教學的管理者,必須做到以下幾點。首先要強化小學校園的文化建設工作,為校內教師建立一個和諧的教育教學環境,為學生提供一個安靜和諧的學習場所,從而提高教學水平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其次,要基于學科的不同特點,積極引進現代化電教設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的效果。最后,對學生的特點以及需求進行分析和考量,構建民主、科學、安靜的學習環境,這樣不但可以使學生主動學習,還能夠使學生得到科學的管理,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五、通過激勵機制的推廣對校內教育管理隊伍的建設工作進行完善
為了進一步提高校內教育管理質量,就必須引進并保留更多的優秀人才,因此有必要對校內的激勵約束機制進行完善,通過推廣班級績效管理制度的方式,激發教師的動力,提高整支教學隊伍的綜述素質。因此,校內應定期開展考核評估工作,對各階段的教學管理效果進行評估、反饋。然后根據結果組織教師參與相關的學習,為其傳授符合時代要求的教育管理理念,從而提高教育管理隊伍的整體管理能力。
六、結語
在新課改要求的影響下,小學教育管理工作正面臨新的挑戰與機遇。因此,在教育管理工作的開展中必須正確的處理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積極的探索創新管理措施,改善教學氛圍、提高教育管理效果,促進小學教育教學管理工作順利開展。
小學教育論文8
一、藝術教育要與學習培訓結合
農村小學普遍存在藝術教師師資配置不全,藝術教育缺乏經驗,家長對藝術教育重視程度不夠等問題。要開展好藝術教育活動,先要解決好學校、教師、家長對開展藝術教育的認識問題。為此,我們借助通化縣是全國藝術教育實驗縣的機遇,通過教師會、家長會等形式廣泛地對藝術教育進行宣傳,積極營造開展藝術教育的良好氛圍,讓大家感受到藝術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開展藝術教育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素質。在此基礎上,我們以組織教師觀摩先進學校的藝術教育,開拓教師藝術教育視野為重點開展學習培訓活動。先后通過請進來、走出去、邊學習、邊實踐等形式、明確了開展藝術教育的突破口和開展藝術教育的方式方法。例如,我們在帶領教師參觀一所全國藝術教育先進學校時,引導教師不僅要看音樂美術教師的藝術教育,還要看班主任和其他科任教師是怎樣開展藝術教育活動的,通過有針對性的學習觀摩使教師們基本弄清了什么是藝術教育,為什么開展藝術教育,如何開展藝術教育等問題。盡管教師們的專業基礎不盡相同,但通過持續的、多種形式的學習培訓活動,教師們逐步明確了藝術教育的目標和要求,掌握了基本的開展藝術教育的途徑和方法,為持續開展藝術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藝術教育要與活動課程結合
藝術教育不僅存在于藝術類學科,其它學科也蘊含著豐富的藝術教育的內容。對此,吉林省通化縣光華鎮中心小學在總結分析了過去學校開展的二課活動,體育藝術“2+1”活動,校本課程開發活動等活動課程的經驗和存在問題的同時,引導教師在學習先進的藝術教育經驗的基礎上,借助開展二課活動,校本課程開發,體育藝術“2+1”和鄉村少年宮項目活動成果和經驗,逐步完善藝術教育活動形式,豐富藝術教育的內容,整合開展藝術教育活動。我們根據學校實際把二課活動,校本課程開發,體育藝術“2+1”和鄉村少年宮項目活動四項統一起來,統稱為活動課程,并進一步完善了活動計劃、活動地點、活動內容、輔導教師、評價辦法等工作與管理運行機制。在實踐中,根據活動場所和師資不足等實際,采用了場地一室兩用、教師一專多能等措施,保證了開展藝術教育活動的基本條件。同時,我們開設了藝術教育必修課和選修課。必修課就是班級學生統一進行的藝術教育課;選修課是學生自己選擇的課程。在選修課中,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可以不分年級在全校活動課程中選擇自己喜歡的課程,在活動中培養學生興趣,發展學生的潛能。在活動課程運行機制上,我們實行了班級與校級活動兩個層次分開,體育藝術一起活動的形式。例如,我校在班級活動課程中,根據教師自身特點開展了繪畫、書法、歌舞、彈奏、粘貼等活動課程;在校級活動課程中開設了乒乓球、籃球、排球和足球,電子琴、刮刮畫、歌詠、國畫、科技制作等課程,不僅讓學生活動了起來,而且讓學生興趣和特長得到有針對性的發展和培養。在活動中,我們為了增強活動的層次性和實效性,分別鼓勵骨干教師編寫了藝術教育教材,構建了班級校級藝術教育有機結合,學科教學與主題活動有機結合,課內與課外有機結合的活動載體,使藝術教育科學規范不斷深入開展。為了檢驗和促進藝術教育活動,我們非常重視開展藝術比賽活動,并建立了系列藝術比賽活動制度。先后組織了現場書法比賽、器樂比賽、繪畫大賽,并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國家、省、市、縣舉辦的各類比賽。除單項藝術活動外,學校每兩年舉辦一次綜合性的藝術節,在規模上、質量上、影響上力求創新,使全校師生在藝術實踐活動中陶冶情操,提高審美能力和藝術素質。每年全校要開展主題鮮明、內容豐富、面向社會的大型藝術活動不少于一次,以此為載體舉行學校各項藝術展示和比賽活動,為學生搭建展示平臺,形成了班級學生全員作品展示,班級優秀作品展示和校級優秀作品展示三個展示層次,時刻鞭策和激勵著學生不斷提升自己藝術作品的質量。
三、藝術教育要與課堂教學結合
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也是開展藝術教育活動的`重要載體。我校藝術教師師資比較薄弱,更沒有能引領學校藝術教育發展的學科帶頭人。我們的藝術教育的基點是面向全體教師和學生,是惠及全體師生的藝術教育活動。要開展藝術教育,只靠活動課程還不夠,需要充分發掘藝術教育資源。對此,我校把藝術教育活動延伸到課堂教學中,要求教師課堂教學要發掘文本的藝術教育因素,教學語言、教學設計、板書、多媒體要講究藝術性。例如,各班由語文教師擔任的寫字課,要嚴格按照課程表上課。為切實提高書寫質量,學校建立了寫字教學及測評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負責學校寫字教學研究、指導、測評、考核工作,組織開展寫字教學活動,制定寫字教學及測評方案,保證學校寫字教學工作正常進行,盡快提高師生寫字水平,確保達標,爭創優秀。學校的領導小組每學期對各班寫字水平進行兩次測評,獎勵優秀,批評落后。凡是不達標的班級,要追究相應老師的責任。針對有些老年教師接受新事物慢,獨立開展藝術活動能力低的實際,我校通過專業教師課堂教學指導,在班級活動中輔導教師根據藝術教師的指導組織學生鞏固學習成果,既解決了師資不足問題,又加大了藝術教育活動的力度,達到了教學相長,共同提高。
四、藝術教育要與改善辦學條件結合
良好的辦學條件是開展藝術教育活動的基礎。為此,學校在增加設備投入的基礎上,積極申報并成為了吉林省文明辦、財政廳和教育廳“福利彩票支持的農村少年宮項目學校”,在上級有關部門的支持下,我校先后投入23萬元建成了可容納37人同時使用的電子琴教室。購置標準籃球架兩副,室內外乒乓球臺13副,乒乓球發球機1臺,建設塑膠籃球場地1個,硬化操場1千多平方米,每學期開學,學校都及時統計輔導教師和學生開展活動課程需要的學習材料,保證了師生開展活動課程的物質需要。同時,良好的物質條件也有效促進了藝術教育不斷深入規范地開展。
五、藝術教育要與教育科研結合
如何引導教師開展藝術教育活動,防止低層次循環,規避藝術教育缺乏層次性和實效性,學校把藝術教育與教育科研結合了起來。在藝術教育進行過程中,首先針對我校藝術教育的實際確立了《惠及全體學生的藝術教育》作為我校的藝術教育實驗課題。通過實驗不斷完善藝術教育活動開的形式和內容。其次,藝術教育與藝術課程開發結合起來。最初我們學校的藝術教育課程是以學科教學為主要內容,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們又調整為“藝術教育與學生實際相結合,與學生的未來發展相結合”的課程開發思路,把目光聚焦在藝術教育課程的開發和利用上,從孩子終身發展的角度去衡量和反思我們的藝術教育,摒除急功近利的藝術教育課程開發,杜絕藝術教育課程開發存在的形式主義,堅持心平氣和地辦學,一切從孩子終身發展需要出發,回歸學校發展、教師發展、學生發展需要的原點。第三,在課程實施的過程中,我們在學習借鑒先進經驗的基礎上,圍繞打造學校特色,把藝術教育與藝術教育課題實驗與鄉村少年宮活動整合起來開展教育活動。
六、藝術教育要與科學管理結合
為了加強對藝術教育活動的管理,學校再定時間、定內容、定地點、定人員的基礎上,發揮我校在校本培訓工作中建立起來的“專業引領、自主實踐、同伴互助、反思提高、激勵評價”工作運行機制,重點引導教師強化自主實踐,不斷提高開展藝術教育活動的工作質量。與此同時,學校進行定期和不定期檢查,對開展活動的情況進行及時通報督導,并將教師的開展藝術教育活動業績納入到《教師工作考核細則》之中,與教師晉級、評優等切身利益掛鉤,有效地保障了學校藝術教育持續健康發展。
小學教育論文9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不斷發展,幼兒教育已經在我國普及開來,其教育小學化持續蔓延,一些幼兒園在教學觀念、教學內容、教學模式上均向小學化傾斜。該種教學已經脫離幼兒教育的本質。本文針對幼兒教育小學化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找到幼兒教育小學化源頭,從多個方面入手推動幼兒教育制度改革,促進幼兒教育科學化發展。
關鍵詞:幼兒教育;小學化;問題;對策
教育是國家發展至根本,只要保證良好的教育才能為國家發展輸送高素質人才。教育過程需注重科學性和合理性,幼兒教育是我國人才培養的起點,也是奠定人生基礎的最初階段,該階段教育應該注重教育方法,而加強學習負擔。當前對于幼兒教育已經逐漸趨向小學化,該種教學方式無疑增加了幼兒的學習負擔,影響幼兒健康成長。
一、幼兒教育小學化問題
1、家庭
幼兒處于懵懂狀態,其認識不足,自我意識不夠完善,因此在生活遇到一些問題和決策均由家長代為完成。從家長角度而言均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學習到更多知識,因此眾多家長都認為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上,因此認為孩子越早接觸小學教育越好。一部分家長甚至認為孩子在幼兒園受到的教育越嚴厲越好,因此為幼兒園小學化奠定了家庭基礎。教師在教學中面臨的直接“客戶”就是家長,因此會從滿足家長意愿入手,受到家長觀念的影響,學校邊在教育模式上開始轉變。家長主觀意識過強導致幼兒未得到良好的教育,幼兒在不適當的年齡接受到其年齡階段外的教育,幼兒缺少家長的陪伴,在幼小的時候便托付于幼兒園,缺少家庭關懷,其成長環境不完整,幼兒從小便不敢接觸于社會,養成孤僻性格。
2、社會因素
幼兒教育的最佳方式就是回歸自然,在適當年齡給予適當教育。當前眾多幼兒園反其道而行,很多幼兒教育并非順其自然,而是將眾多家長干預和社會影響摻雜其中,因此導致幼兒教育與教育大綱出現偏差。該種模式不僅會導致家長出現較大壓力,也會個幼兒教育帶來較大難題。當前國內的.幼兒園數量日益增多,但其中公立幼兒園數量僅僅占少數,民辦幼兒園及公立幼兒園數量遠遠出超出公立幼兒園。不同于公立幼兒園按照教育規范展開教育,民辦幼兒園與私立幼兒園在設置教育模式和引進教育資源時并未從幼兒良好成長角度考慮,一些幼兒園在引進教師時要求較低,一些幼兒園的教師甚至是尚未畢業的大學生,這些教師缺乏實踐經驗,存在眾多幼兒教育問題,這也是當期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原因之一。
3、學校因素
學校因素也是導致我國當前幼兒教育小學化問題出現的原因之一。當前我國幼兒教育年齡段主要集中在3—6歲,處于這一階段的兒童的幼兒社會經驗不足,對很多事物缺乏主觀認識。另外幼兒的天性是玩耍,大多性格較為活潑,因此在進入幼兒園時難以快速適應幼兒園模式。當前幼兒教育缺乏教育工作的銜接,幼兒園在教育過程中缺乏對幼兒的人文關懷,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小孩并未制定針對性教育策略。
二、幼兒教育小學化對策
1、教育思想的傳播
當前幼兒教育小學化的主要原因就是思想觀念存在錯誤,從而導致行動出現偏差。當前無論是家長還是學下在幼兒教育上均存在一定偏差。為改變幼兒教育小學化現狀首先必須在思想上進行改變,通過思想改變行動。首先需加大對幼兒教育的宣傳工作,為家長和學校樹立正確的思想,采用外部施加干預的方式轉變傳統教育思想,其次為降低幼兒教育小學化現象需加大監督力度,培養幼兒教育爭取的入學觀念。當前幼兒教育中對教育監督的部門主要是政府機關和相關教育部門,針對當前幼兒教育存在的幼兒教育小學化問題培養正確的入學觀念。幼兒教育中的政府部門應該做好相關監督工作,對幼兒教育進行不定期突擊檢查,對幼兒園出現的小學化問題進行有效分析,找出有效改善對策,以便于對幫助幼兒園教學提供具有實踐性的教學方法。幼兒園教育應該遵守幼兒的心理特點及實際需求,設置與其年齡段相適應的教育方式。當前幼兒園在教育過程中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師資力量不足,教師教學理念和教育能力不足,針對這一現象,國家相關部門應該注重對師資力量的培養,實現教育資源的有效利用,同時設定幼兒園任職資格要求,提高幼兒園師資力量,實現教育思想的不斷進步,促進幼兒教育拜托小學化影響,使得幼兒教育自然發展。
2、倡導輕松教學文化
輕松教學文化主要指在當前教育化境下針對幼兒教育改革環節,綜合幼兒成長期心理特點和生理特點,該階段注重采用正確的教育方法可為幼兒未來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幼兒屬于認知階段,對外界事物吸收力極強,該階段接受到的思想和教育方式將會影響幼兒的一生。若教育方式不當將會影響幼兒對新鮮事物的學習熱情,因此為提高幼兒的學習能力,奠定未來發展基礎,必須在幼兒園教學中創造輕松教學文化環境。幼兒園時期屬于發展學習能力的重要環節,該階段的有效培養可促進幼兒創造性思維和開放性思維的培養,有助于提高幼兒的綜合能力,同時有助于幼兒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有助于為后期小學文化的學習打好基礎。
3、通過教育法規加以限制
當前幼兒教育小學化問題的主要原因是教育法規對相關問題并未作詳細規定,缺少法律法規的管控,幼兒教育便出現一定問題,且出現愈演愈烈的情況。為促進幼兒教育合理性和科學性,需不斷完善幼兒教育相關法律法規,在此基礎上實現幼兒教育的有效變革,促進后續幼兒教育向正確方向發展。例如目前針對幼兒教師在人力資源管理方面可通過相關法律法規實現對人力資源的綜合性發展,做到人力資源的有效整合、調控、利用。其次對當前幼兒園存在的小學化問題進行規范,相關部門制定科學的教育大綱,為幼兒教育指明方向,其次通過法律法規對幼兒教育進行規范,當幼兒園出現小學化教育問題時應及時制止并給與一定懲罰,為幼兒教育創造良好的法律環境。
三、結束語
幼兒是祖國的未來,幼兒教育是為我國幼兒奠定思想和行為基礎的重要途徑。針對當前幼兒教育小學化存在的問題,需結合幼兒的心理特點和未來發展制定最佳幼兒教育方式,未幼兒未來更好發展奠定堅實基礎,促進幼兒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張涵淇。幼兒教育小學化的現象及對策[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xx(2):34—39
[2]孫琳。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危害與對策[J]。學園。20xx(8):67—69
[3]徐曉燕。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現狀及對策[J]。科教導刊。20xx(9):45—49
小學教育論文10
摘要:在小學階段,做好美術教學工作,對于教師來說是很重要的。如何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對小學生進行良好的美術教育是值得我們教師深思的問題。在本文中,筆者就簡要談談實施小學美術教育的心得體會,希望能給我們的教學帶來幫助。
關鍵詞:小學美術;教育;心得
美育在培養全方面發展的素質人才的作用越發顯得重要。它可以教育學生樹立審美觀念,培養學生審美能力,培養學生認識美,創造美的能力,美育的基本特征是具有示之以形的形象性,動之以情的情感性和寓教于樂的愉悅性,它這一特性是其他教育所不能取代的。
美術學科能讓學生學到繪畫與制作的本領;能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發揮學生在各個方面的才華;能使學生感受美;能使學生熱愛學習。如今的美術課不再是以前那樣,教師在上面畫,學生在下面畫;素質教育已進入美術教學,在課堂中以發展學生為本,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在作業過程中,更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探究,讓學生學得輕松、學得快樂。美術課堂就好像一個樂園,讓學生樂在其中。
在教學過程中,經常有其他學科的教師羨慕地對筆者說:“你們美術課最好上了,不用從頭講到尾,學生興趣自然有,上課輕松又愉快。”筆者笑一笑,心想要是真能讓每一節美術課輕松愉快又有良好的效果,這個美術教師的造詣可不一般了。美術課要想上好,還真不是那么容易,課前的精心準備,課堂的情景創設、環節安排、個性輔導、多樣評價以及課后的反思等等一樣都不可少,都需要美術教師下功夫來思考、推敲。
課程改革給美術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僅僅停留在過去的以學習美術技能為主的教學模式,而是加入了更多人文性質的內涵,要達到這樣的目標,需要美術教師有很高的綜合素養、人文素養。而這與筆者對美術課美術教師的期望正好吻合。
筆者一直在思考:什么樣的美術課稱得上好?怎樣上好美術課呢?在思考的同時,筆者又在一次次實踐的檢驗中尋找答案。為此,通過平時教學工作以及課外的學習探索、實踐與反思,筆者認為想上好美術課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美術課前的準備
美術課的準備絕不僅僅是教具的準備,它要有更廣泛的內容。比如在《節日的裝飾》這一課里,教具是制作好的`各種各樣的手工裝飾品,為了讓課堂更有氛圍,筆者試著準備了一些《快樂的節日》等一些有節日氣憤的歌曲,這些歌曲在課堂氣氛的烘托上起了很大的作用。除了有形的課堂資源的準備之外,更要準備的是教師多方面的知識、深厚的文化底蘊。這得靠教師長期的積累。
二、美術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是重點,很多問題都值得深入探討。這里筆者想談談自己一直在思考的一個問題:課堂教學的有組織性和引導兒童自由創作可能會出現的無序性的矛盾。課堂教學的有組織性是上好課的保證,這是大多數教師認可的原則。但有些類型的美術課往往不需要孩子規規矩矩、端端正正地作業,比如一些手工課,需要幾個兒童合作完成,小朋友湊在一起難免會各抒己見,不會像成人那樣有克制力,這樣勢必造成紀律不好。還有一些繪畫課為了更好地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加入了游戲、舞蹈等活潑的形式,課堂也會顯得雜亂,問題是這樣形式上的“亂”并非無效。國外的教師在上美術課不需要孩子坐得端端正正,他們給孩子足夠的空間創作,可以畫在桌子上,可以“亂涂亂畫”。德國紐倫堡丟勒中學的謝爾先生曾說,在丟勒中學,學生作畫時可以戴耳機聽音樂,邊聽自己喜歡的音樂邊作畫。筆者認為這在國內肯定是禁止的。學校要求課堂必須有秩序,但一味地整齊往往會抹殺孩子的個性,限制孩子的創造性。怎樣兼顧呢?那要求教師在組織教學上的收放自如,既不放縱,也不壓制。例如:可以采用開放的教學內容。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走向自然、走向社會,投身于五彩繽紛、五光十色的校外生活,把公園、田野、村莊等作為學習美術的大課堂,在大自然中學美術,感受生活中的紅、黃、藍。如手工制作課不妨帶領學生去放飛風箏,去迎風玩一玩小風車,用制作的彩練、掛飾。窗花美化周圍的環境;結合繪畫課,可自辦一個課堂小畫展,組織學生參觀發言,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和學生生活相結合的能力。
三、美術作業的評價
有時候,大人在看孩子的畫時,往往搖頭說:“畫的是什么呀,亂七八糟!”殊不知,兒童繪畫貴在無序、天然童真,去雕飾的浪漫稚拙,而且個性鮮明、想象力豐富。有的孩子喜歡色彩,有的孩子畫畫喜歡用線條。還有的孩子只喜歡畫抽象的形狀。所以,對于兒童畫的批改、評價應該有多重的標準,要善于發現兒童畫中閃光的東西。
《美術課程標準》是新的,兒童是新的,在教學中肯定會有更多的新問題、新現象、新思路值得我們去思考,這確實是十分有意思的事情。
所以筆者認為:在評價作業時,可以采用開放的評價標準。例如:“教師肯定――學生滿足,樹立自信心、自尊感――需要學習――再肯定、再滿足――渴望學習更新的有難度的東西。”美術教學評價是美術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科學全面的美術教學評價不僅幫助教師掌握學生心智及創造力的成長情況,及時給予學生啟發和幫助;而且使教師明確學生表現自我時的需要并給予激勵和支持。
以上所述,為筆者的一些心得體會。通過美術教學活動去喚醒他們對生活的感受,引導他們用基礎的藝術形式去表現他們內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審美能力,達到認識、操作、情感、創造的整合的道路中,筆者還有很多的不足,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筆者會不斷地提高美術素質以外,不斷地改進教學方法,上好美術課。讓學生掌握一定的繪畫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技法,培養學生具有一定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構圖能力和辨別、調色能力的同時,努力為學生創造輕松愉快、有趣味的學習環境和氣氛,消除學生心中的心理障礙,使學生感到學習沒有負擔,是一種享受、一種娛樂。
小學教育論文11
摘要:
中國畫具有技巧復雜、思想深邃、造型抽象等特點,這給在小學美術教學中開展好中國畫教學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和阻力。該文作者結合小學生的美術基礎與認知能力,探討開展中國畫教學的思路,并分析在中國畫教學中教師需要注意的一些問題,同時結合教學實踐,提出中國畫教學的實施策略,希望能通過研究,為教育工作者更好地開展小學美術中國畫教學提供參考。
關鍵詞:
小學美術;中國畫教學
中國畫是我國獨特的美術形式,是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逐漸積累形成的具有我國民族文化鮮明特色的繪畫種類,是我國傳統文化的代表性元素之一,同時承載了獨特的藝術審美思想和民族文化內涵。中國畫博大精深,在創作上往往不追求對現實事物的精確描摹,而追求意境和神似,這給小學美術教學中的中國畫教學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和阻力。怎樣讓學生正確認識中國畫的繪畫原則與審美追求,怎樣讓學生理解中國畫的技法要求和風格特征,怎樣通過合理的講解與訓練讓學生正確理解并掌握中國畫的繪畫方法,值得廣大小學美術教師思考。筆者結合小學美術教學的一些實務工作,對這一課題展開詳細論述。
一、小學美術中國畫教學的思路
小學美術教學是從基礎開始的教學。小學美術基礎知識中的造型、色彩、比例等是從西方現代美術理論中引入的概念,這些概念的學習對學生理解并掌握寫實性的美術繪畫方法十分重要。因此,從小學美術教學的主要追求看,教師是以寫實為基礎開展美術基礎理論與知識教學的。中國畫從唐代開始逐漸向寫意方向發展,對造型準確、色彩真實的追求主要存在于工筆畫、水陸畫、戒畫技法中,而蓬勃發展的文人畫主張寫意,追求神似,講究意境,而不主張對自然事物的精確描摹。因此,中國畫重寫意的繪畫原則與基礎美術教育中寫實性美術知識學習的教學方向是存在一定偏差的。這就為教育工作者開展中國畫教學帶來了一定的困難。筆者認為,在小學美術教學中,要想開展好中國畫教學,教師應秉持如下思路。首先,教師應從讓學生掌握中國畫的`繪畫工具和材料入手開展教學。教師應從中國畫創作常用的毛筆、宣紙等工具材料入手講解,讓學生先熟悉中國畫創作方面的實物知識,通過向學生講解毛筆的特性及其使用方法、宣紙與一般辦公用紙的區別,使學生了解中國畫材料方面的基礎知識。其次,教師向學生講解中國畫的由來和歷史文化知識,引導學生認知、理解與中國畫相關的傳統文化知識,使其能夠掌握中國畫在繪畫特征、風格和技法上與西方繪畫的區別,使學生形成對中國畫基本特點的認知,讓學生理解中國畫的風格與審美追求。再次,教師引導學生學習、模仿中國畫中的一些代表性圖案、技法等,以特定中國畫作品的局部為例,向學生講解中國畫中植物、山石的畫法,花鳥畫、人物畫中一些代表性造型圖案的畫法,讓學生通過觀察和模仿,理解并掌握中國畫中一些典型畫法的繪畫技巧。最后,教師指定一些簡單的中國畫小景作品或局部讓學生臨摹,訓練其使用中國畫繪畫工具和運用中國畫繪畫技巧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中國畫創作水平。
二、小學美術中國畫教學的目標
義務教育美術新課標對美術教學提出了具體要求,把課程總目標設定為“學生以個人或集體合作的方式參與美術活動,激發創意,了解美術語言及其表達方式和方法;運用各種工具、媒材進行創作,表達情感與思想,美化環境與生活;學習美術欣賞和評述的方法,提高審美能力,了解美術對文化生活和社會發展的獨特作用。學生在美術學習過程中,豐富視覺、觸覺和審美經驗,獲得對美術學習的持久興趣,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這一目標的設定為小學美術中國畫教學指明了方向。中國畫教學應與新課標提出的課程總目標保持高度協調,教師要注意突出中國畫教學的特殊價值。因此,小學美術中國畫教學的知識與技能目標可以設定如下:讓學生理解并掌握中國畫的美術表現形式和繪畫方法,懂得使用中國畫的常用工具和材料,利用毛筆、墨、宣紙等進行繪畫,理解中國畫的造型色彩與構圖特征,感受筆墨樂趣。過程與方法目標可以設定如下:組織學生組成小組開展美術學習,通過臨摹、寫生等繪畫活動,培養學生理解并掌握中國畫的基本繪畫技巧,使學生認知并理解中國畫中的常用造型與圖案色彩表現形式。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可以設定如下:培養學生認知、理解中國畫的內在動力,指導學生通過觀察、欣賞理解中國畫的審美思想,掌握中國畫的藝術鑒賞原則與方法,通過讓學生欣賞、學習中國畫作品,使其認知并理解中國傳統文化,培養其傳統文化素養,提高其藝術審美能力與創造力,促進其實現德、智、體、美全面發展。
三、小學美術中國畫教學的實踐策略
1.引入故事教學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小學生大多好奇心強,具有強烈的求知欲,因此,教師如果在中國畫教學中過于注重理論講授,使講課內容枯燥抽象,就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如果把中國畫教學與生動有趣的小故事聯系起來,以講故事的方式向學生講解中國畫的起源、發展歷史、繪畫工具和技法,則可以使中國畫教學充滿趣味,使學生把注意集中到中國畫學習上。如,在講解毛筆的知識時,教師可通過秦朝將領蒙恬改進毛筆的故事向學生講解毛筆的由來和發展,以生動有趣的小故事激發學生學習毛筆知識的興趣。又如,在講解宣紙知識時,教師可以為學生講述漢代蔡倫造紙的小故事,這樣一方面能夠培養學生對中國畫學習的興趣,另一方面能夠豐富學生的歷史文化知識,培養并提高其國學素養。
2.注重臨摹教學,培養學生由淺入深地學習中國畫中國畫創作并不主張造型、色彩與自然事物完全一致,而主張神似,追求意境,因此,通過理論講解讓學生掌握中國畫的繪畫技巧,對于小學生而言是較為困難的。筆者認為,教師應避免過度的理論教學,避免在中國畫繪畫方法的教學中一味講解技法特征、畫法原則等,而應當讓學生從中國畫中簡單的典型圖案、造型入手,通過臨摹學習,以模仿已有的中國畫作品為切入點,逐步通過訓練掌握中國畫的繪畫技巧。教師可以選取中國畫中一些較為典型的山石、花鳥、人物等圖案讓學生臨摹。在這方面,教師可以使用《芥子園畫譜》中的一些典型圖案,讓學生通過臨摹基礎的中國畫造型,由淺入深地學習中國畫。這樣可以避開中國畫在技法原則和審美追求上與小學美術教育由寫實性入手的理論不相符的問題,從而讓學生通過實踐訓練掌握中國畫技法,逐步通過繪畫學習領悟中國畫的審美原則和藝術特征。
3.開展好中國畫鑒賞教學,讓學生理解中國畫的審美價值要開展好小學美術中國畫教學,怎樣讓學生理解中國畫的美感和審美價值是一個特別需要注意的問題。因為小學生處在思維水平和價值判斷力尚未完善的發展階段,所以教師難以通過直接的口頭講解讓學生理解中國畫的意境、氣韻等較為抽象的審美標準;同時,因為中國畫并不追求完全寫實,所以教師不能以色彩是否準確為標準向學生講解哪些中國畫作品畫得好。這就要求教師應另辟蹊徑,從優劣對比的角度向學生講解中國畫的鑒賞知識。如,教師可以同時向學生展示多幅以“蝦”為主題的中國畫作品,其中有大師作品,如齊白石的《蝦》,也有一般繪畫愛好者的習作。教師將這些作品統一隱去作者姓名,讓學生通過觀察、對比,說說哪幅作品畫得好,哪幅作品畫得一般,進而向學生講解優秀的作品為什么形象表現十分生動,筆法流暢,而一般的作品在構圖、造型、筆法上存在哪些問題。這樣,學生通過觀察、對比同一主題不同水平的中國畫作品,能夠理解優秀作品在技法上有哪些優點,一般的作品存在哪些不足,才能由淺入深,逐漸掌握中國畫的鑒賞方法,進而以作品賞析為切入點,理解并掌握中國畫的審美思想與藝術特征,從而奠定扎實的中國畫創作基礎。
4.舉辦繪畫比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為了更好地增強學生學習中國畫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其學習中國畫的熱情,教師可以在布置繪畫作業時,以繪畫比賽的方式,讓學生就同一主題開展中國畫作品臨摹,并讓學生組成繪畫小組,每六人為一組,要求每組選出一幅最優秀的臨摹作品參加繪畫比賽。隨后,教師通過多媒體設備掃描每組上交的臨摹作品,并用幻燈機在課堂上播放,讓全班學生評選出其中最出色的臨摹作品。最后,教師給予作品被選為最優的學生一定的獎勵。這樣,教師通過組織學生開展中國畫繪畫比賽,使學生在創作過程中通過對比認識到哪些作品畫得好,哪些作品畫得不好,加深學生對中國畫繪畫技法、原則的理解;同時,通過引入競爭機制,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并使繪畫能力較強的學生脫穎而出,為學校發掘、培養優秀的中國畫人才提供支持。結語中國畫的藝術特征、審美追求與西方繪畫具有一定的差異,因此,在小學美術中國畫教學中,教師應創新教學方法,避免直接套用常規的美術課程教學模式開展教學。教師應注意根據小學生的審美認知能力、認知習慣、理解力水平等,科學設計中國畫教學的方法、模式,讓學生由淺入深,由基礎到入門,逐步熟悉并理解中國畫的技法和審美思想;要注重開展中國畫的文化價值、藝術價值、意境和美感的體驗性教學,讓學生多觀察,多臨摹訓練,培養學生的藝術審美能力與鑒賞能力;通過多向學生講解中國畫發展史中的一些著名作品和小故事,提升學生的歷史文化素養,使其形成扎實的國學基礎。這樣才能為學生打下堅實的中國畫基礎,為其成長為優秀的中國畫人才做好鋪墊。
小學教育論文12
摘要:同樣的教材,同樣的學生,有的教師上課,學生聽得津津有味,教學效率高,教學效果好;有的教師上課,學生聽得枯燥無味,教學效率低,教學效果差,原因何在?作為一名教學多年的小學語文教師,筆者認為這主要是教師教育方式的問題,本文對小學語文教育進行研究,望同行指正。
關鍵詞:小學語文 教學 課堂 藝術性 教育 方法
1 語文課堂教學應該尊重學生,營造和諧的氣氛
對于小學生,尊重特別重要,然而很多老師忽略了這一點,小學生,正處于生長發育階段,對事物的判斷還有些懵懂,在平時,老師是學生前進中的方向標,教師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可以影響到學生的一生,更何況是課堂,所以在課堂中教師應該尊重學生。大量事實的研究表明,當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以“絕對”權威自居時,往往會采取不恰當的教育教學方式、方法或者行為來對待學生,從而加重了學生學習的心理壓力,使學生產生情緒緊張、焦慮和缺乏自信心,降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率。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必須尊重學生的自尊心,“讓每個學生都抬起頭”來學習語文,以良好的心理正確對待學生。尊重學生不僅是老師應具備的職業道德,而且還是協調師生關系,保證良好語文課堂教學效果的前提。尊重學生重在尊重學生的人格,教師不能把自己的話當作“絕對的真理”,正確看待學生對自己提出的意見和建議。利用業余時間與學生談心,鼓勵學生發現老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不足,并提出建議。有的學生不善于用口頭表達,可以用局面的形式,譬如用紙條之類的方式,讓學生寫出自己心里的想法和對老師的建議,這樣,可以及時收到很多有價值的意見和建議。同時,還可以把這些意見和建議歸納整理,以便在今后的語文課堂教學工作加以權衡和改進。即使學生的語文成績很差,相信在相互尊重的語文課堂環境中,也會收到良好的效益,促使學生對語文課堂教學產生濃厚的興趣。
2 化虛為實,提高教學的藝術性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盡量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機會,讓他們置身于一種探索問題的情境中,以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積極主動地去探索新知識。創設問題情境,有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強學生心理上的愉悅感,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教師是教學過程中問題情境的創設者,一個好的問題情景,能夠激起學生強烈的問題意識和探究動機,引起學生積極地思考。我們在課題研究中,注重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并總結出引導學生提出問題的途徑:一是創設和諧的教學氛圍,信任學生,相信學生能提出問題。用暗示激勵學生,一個贊許的眼神,一句欣賞的話語,是一種給予,一種溝通。允許學生提出無價值的問題,不輕易否定。二是運用多種教學方法,讓學生能夠提出問題。如:創設游戲情境,讓學生提出問題;注意觀察比較,引導學生發現問題;組織匯報講座,引導學生發現問題;開展課外實踐,引導學生發現問題。三是重視對問題的篩選,讓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嘗試解決問題。問題是思維的開始,問題解決過程就是創造性思維的過程。當學生提出自己的問題后,教師是學生解決問題過程中的指導者,應該鼓勵并放手讓學生通過查找資料、獨立思考、小組交流等多種途徑嘗試解決問題。
3 加強情感教育,走進學生世界
學生會因喜歡、崇拜某一教師而對其所任課程產生濃厚興趣,并會努力將它學好。這就不禁使人想起哲人說過的話:“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習興趣在學習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教師在培養學生的這種健康的學習情感上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以其獨特的人格魅力感召學生,會使學生受益匪淺。因為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教師的行為、活動已經潛移默化地達到了培養學生健全人格的目的。語文教師尤其如此。我們的語文教學內容更多地秉承著以儒家文化為主體的華夏民族數千年的文化結晶。這一文化體系本身就對知識分子的人格提出了較高的規范和要求。語文教師作為這種文化的直接傳播者,更應該向這種規范和要求看齊,其“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的滿腔熱情,勢必使學生產生共鳴,直接對其產生深遠的教育意義。在學習過程中,語文學習活動更多的是一種開放的群體活動,因而多個參與學習的個體之間的交流、溝通在學習中的作用至為關鍵。個體之間尋求心靈的契合點,從而形成一種以自主為前提,相互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已經深入人心并廣為實施。語文學習是一種內化知識從而陶冶情操的活動。對于同一文本的體驗而言,個體之間勢必存在差異,甚至比較巨大;當幾個學習者在一起進行交流、探討后,可能每個學習者的體驗就會更深一層。不同的學習者因性格、愛好、情感、閱歷、知識儲備的不同,學習中勢必產生效果的不均衡性,這就需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用自己的真情實感去感染學生,誘發和激勵學生的良好的情感體驗,營造適宜的課堂氛圍,以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可以說,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追求的最高境界就是“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境界。
綜上所述,小學教師們,請勿看輕學生們的年齡,我們肩負重大使命,我們是學生成長中重要的路標,尊重學生,化虛為實,增進情感交流,提高教學方法,旨在幫助學生成長。重視課堂教育,重視課堂的分分秒秒,發覺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做到與文本有機結合,真情演繹文本內涵,提高學生的感悟和理解能力,達到我們共同的目的。
小學教育論文13
摘要:感恩教育是青少年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已經引起廣泛關注,它與和諧校園建設有緊密的聯系,沒有良好的感恩教育,就沒有持久和諧的校園。以感恩教育為切入點,讓學生學會知恩圖報,感謝父母生養之恩,感謝師長教導之恩,感謝他人幫助之恩,感謝祖國養育之恩,從而養成良好的文明習慣,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建立良好校風,是推進和諧校園建設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小學;感恩;教育
感恩不僅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小學德育的主要內容之一。如今的小學生絕大多數是獨生子女,被家庭視為掌上明珠,許多家長對孩子的物質要求有求必應,導致很多孩子認為長輩的付出理所當然,感恩意識淡薄。因此重視感恩教育,培養小學生的感恩意識和良好習慣,重樹傳統美德,對增強學校德育工作的實效性和實現育人目標尤為重要,也很有必要。
1.目前學校感恩教育的現狀
1.1由于當前升學的激烈競爭和家長認識上的偏差,造成學校和家長重智輕德。目前,一些學校和家長認為感恩教育是小事,以學習成績和學習分數來代替感恩教育,致使很多學生連最起碼的感恩都不懂。
1.2重知輕行。在具體的德育實施的過程中,往往是在理想性的道德發展境界方面的要求多,而行為養成強調得少;空泛的大道理講得多,而操作的技能、技巧講得少;道德知識傳授多,行為訓練少。
1.3重內輕外。一些學校只重視學校范圍內的感恩教育,而忽視家庭和社會的感恩教育,沒有將感恩教育落實到學生的`日常生活行為中去,使得一些學生在家庭、社會中的感恩行為表現欠佳,校內校外判若兩人。
2.開展感恩教育的前提:定性感恩教育
感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感恩是一種道德良性互動的潤滑劑,是我國傳統文化的基本道德。我們說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運用一定的教育方法與手段,通過一定的感恩教育內容對受教育者實施的識恩、知恩、感恩、報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感恩教育對于個體,不僅是道德教育,也是人生觀、世界觀、理想的教育。感恩教育是德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學校通過強有力的措施對學生進行識恩、知恩、感恩的教育,使學生知恩于心,報恩于行。感恩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講,就是知恩教育,就是塑造健全人格的教育。構建和諧社會需要感恩教育,構建和諧校園更需要感恩教育。
3.感恩教育從小事做起
學生的品德往往是通過言行加以體現。感恩教育,要回歸現實生活,首先要讓小學生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愛護身邊的人做起,在生活的實踐中感恩。為此,教師要鼓勵小學生勇于實踐,真誠地去報答身邊的人。
3.1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哀哀父母,生我夠勞,天大地大不如父母之恩大,要教育小學生對自己的父母感恩。因為父母不僅賜予我們生命,更把我們養育成人。感激父母是最起碼的要求,是做人最基本的道德,如果一個人連自己的父母都不愛,又怎么可能愛老師、愛同學、愛社會教育小學生報答父母之恩,可從下面小事做起: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養成獨立自理的好習慣,讓父母省心;在雙休日幫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掃地、疊被、洗碗、拖地板、燒飯、做菜等;自覺完成作業,努力學習,不讓父母操心;適逢母親節、父親節,給父母過節,向父母說一聲謝謝,道一聲辛苦了,或為父母送上自己親手制作的小禮物,讓父母享受一份感動。
3.2感謝教師的培育之恩。教師不僅教給學生知識,更是教會了學生如何做人。正是教師們春風化雨式的教育解開了小學生成長路上的心結。因此,學生要學會對自己的老師感恩,因為老師教給了我們知識和做人的道理,是我們人生路上的領路人。
3.3感謝他人的幫助之恩。同學是孩子們心中最純也是最真的朋友,這是因為同學不僅在每一個人的人生旅途中陪伴著自己度過了十多個春夏秋冬,更是自己生活和學習中相互鼓勵、相互支持、相互安慰的好伙伴。朝夕相處,心有感激,通過活動,使學生學會感謝同學,學會表達對同學的感謝之情。
3.4感謝社會的關愛之恩。我們的學校,我們的學生,不斷地接受著祖國、社會、個人的關心和幫助,為此,我們不僅要把學生培養為有個性的人,還要把學生培養為社會人、為他人有貢獻的人,教育學生愛社會、愛祖國、愛人類,培養學生博大的胸懷。
4.注意教育策略,提升教育效果
4.1充分挖掘感恩教育資源。
①利用有特殊意義的重大節日,集中開展感恩教育,如三八節、母親節、教師節、清明節等。
②用先進典型和身邊可親可學的楷模,廣泛深入開展活動。
③發揮教師潛移默化的熏陶作用,讓教師以身作則成為學生感恩的榜樣。
④重視學校與家庭的統一協調,及時與家長溝通和交流,從而形成教育合力。
4.2以少隊部為龍頭,以課堂、校園為主陣地,以班主任、家長為主力軍,以科任老師為同盟軍,以上題班隊會等為主要形式,開展系列教育活動。
4.3抓感恩教育一要有針對性,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逐步展開;二要注意持久性,堅持長期抓、抓長期,并與學校禮儀教育等結合起來,使感恩教育成為學校的常規教育。
4.4感恩教育的方法要結合實際不斷創新,力爭行之有效并有活力。
感恩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學校、家庭、社會的聯動。感恩教育成效如何,一方面有賴于良好的社會風氣,另一方面更需要學校通過相關課程,借助豐富的社會生活案例辨析以及社會生活的實踐體驗,引導學生感受、體驗,學會發現人間真情,知恩、報恩。通過感恩活動,培養學生擁有一顆感恩的心,從而喚醒學生對他人的愛心,學會重視、尊重和感激別人對自己的付出。
參考文獻:
[1]于新建.素質教育探討[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xx.
[2]剖建嶺感戴:心理學研究的一個新領域[D].河南大學,20xx.
小學教育論文14
社會在不斷進步,信息技術也在不斷地發展。信息技術也在小學教育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在信息技術發展的年代,培養信息技術人才是教育的趨勢。信息技術已經完全滲入到我們的實際生活中,掌握信息技術對于小學生來說是非常必要的。小學生是祖國的棟梁,從小學生開始培養是時代的趨勢。盡管國家特別重視小學生信息技術教育,但在小學信息教育和評價的過程中,仍然出現了大大小小的問題,教師應該注意教育方法,培養小學生的信息技術學習能力。
一、如今小學信息技術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1.學校重視程度不夠。從現階段教育上看來,學校往往忽視了信息技術的中澳性,導致小學生對這門課程也不重視。學校在安排課程的時候也不夠合理,每個星期一節課程根本就不夠,教師根本不能完成教學任務,學生也不能學到完整的知識體系。有的教師還占用信息技術課程,加大了教學的難度。大部分小學的信息技術課程的師資力量比較薄弱,因為信息技術作為一門新興學科,在教師資源方面明顯的匱乏。教師是學生進行信息教育的核心,教師在信息及技術教育中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教師的教學直接關系到小學生學到知識多少的程度。
2.忽略學生興趣的影響。正如我們所知小學生正處于對未知事物好奇的階段,他們的的求知欲望特別強烈,這對于信息技術有很大的幫助。每個小學生因為性格、成長經歷不一樣,對信息技術掌握知識的層次也不一樣。傳統教學中,教師都不不注重學生興趣的培養,這樣往往會扼殺小學生對信息技術的學習興趣。忽視學生的學習興趣會嚴重打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所以教師應該創新教學方法,培養小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教學方法
1.深化對小學信息教育的認識。為響應國家現代化信息教育,目前大部分小學開設了信息技術教育的相關課程,并配置了相應的計算機設備,但是由于配備這些設置的成本很高,導致學校安排信息技術課程相對較少,整個信息教學并沒有信息化,教師交給學生的東西也不多,比如,基本的開機、關機,打字練習等簡單操作,對于信息化教學并沒有涉及到,只是單純的讓學生接觸計算機設備,不僅浪費了學生寶貴的學習時間,對教學資源也是一種嚴重的浪費。學校既然是響應國家號召,不僅僅是從教學設備上響應號召,要把教學落實到每一節課,每一個學生,在落實教學的過程中,積極、正確的做好引導教學,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對于授課教師來說,信息技術教學的目的在傳授小學生信息基礎知識同時,并教學生在計算上實踐,學會簡單的操作運用,做好教學的落實和關注學生的學習進展。
2.深化教學方法的改革。根據新課改的要求,實際教學中,教學需要不斷的創新和更新教學方法。在豐富教學內容的同時,創新教學方法,教學中老師應該以學生為主體,鼓勵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豐富自己學習經驗的同時,總結積累好的`學習方法。教學方法和內容的優化改革有助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教師結合實際進行教學,幫助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
三、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評價方法
目前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評價方法有一些缺陷,導致對信息教育的定位存在偏差。信息技術課程在評價方法上缺少理論基礎和科學的系統理論。而且一些老師在教學中忽略了教學評價的內容,不注重教學結果,導致對評價方法存在偏差。解決小學信息技術教育評價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建立科學的評價理論體系。教師在注重基礎知識教學的同時,應該結合實際將理論知識加以運用,這樣在教學中總結評價方案,有了一定的依據做理論支撐的同時,也健全了評價體系,對教學評價的深層次認識,方便達到教學評價的目的。
2.健全評價方法。教學評價過程中,教學過程的評價比教學結果的評價重要很多。新課改要求學生各方面得到發展、進步,教師在教學評價時,應該多注重學生平時的表現,從綜合方面對學生進行有效、科學的教學評價。其次,教學評價需要評價的是多方面的而不是單一的內容,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重視信息技術的教學,不僅需要優化評價方法,也要有深刻的評價內容。這樣對提高教學質量有著很大的幫助。信息技術教育對小學生未來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它能使小學生掌握一定的技能,并且運用于生活中,給學習和生活都帶來了便利。小學生是學習的啟蒙時期,信息技術的教育培養方式能夠促進小學生的學習和發展,還能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用科學的教學方法指導學生的學習,教師要以學生為中心,創新教學方法,全面培養他們的創造力和創新能力。
作者:姚遠 單位:四川省射洪縣金華鎮中心小學校
參考文獻:
[1]陳欽鯉.新課標下的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和評價[D].遼寧師范大學,20xx.
[2]辛艾桐.關于新課標下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課程整合的思考[J].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學報,20xx,04:29-31.
小學教育論文15
新課程改革要求下,學生要全面提高綜合素質,真正做到“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傳統的教學方法不能滿足新課程改革要求和當前社會對學生培養的需要。素質教育作為當前教育的主題,和新課程改革的總的基調,在小學教育中占據重要地位,是新課程改革的關鍵所在。
一、在小學教育中構建素質教育體系,全面貫徹素質教育
傳統的中國小學教育更注重對學生知識認知和記憶力培養、文章背誦、認字、識數、閱讀、寫作等基礎文化知識能力的培養,而忽略了對學生的德育、體育、美育、創新能力等的培養。小學是學生學習知識的啟蒙階段,也是最關鍵的階段,小學生的知識學習關系到學生未來的學習基礎、學習習慣。因此,要在小學教育中踐行素質教育必須全面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自然知識等文化知識的學習,更要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這些能力的實現離不開素質教育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的觀察。因此,小學階段的素質教育教學對學生的教育和成長具有重要作用,是學生綜合能力培養的'關鍵階段。所以,在小學教學中建立行之有效的素質教育體系,將素質教育全面滲透至小學教育中對實現新課程改革的目標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通過情境創設,激發小學生的創新意識
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最好的老師。小學生普遍好奇心強,對未知世界有強烈的探究欲望,同時想象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少了條條框框的限制,因此,培養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都具有很好的效果。教師通過創設問題情境,引發學生開放思維的閘門;課堂上通過創設矛盾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看問題、解決問題的創新能力;通過猜想問題情境,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引導學生用創新的方式方法解決問題和面對問題,激活學生的思維方式。同時通過創造情境化的問題設置,滿足了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提高了學生的創新興趣,為創新意識的培養奠定了基礎。總之,在小學教育中,要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素質教育的需要,革新傳統的說教式課堂教育模式,構建素質教育體系、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此外,教師在課堂中引入情感教育和實踐能力教育以及其他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教育方式才能使素質教育能夠在小學教育中得到很好的實現。
【小學教育論文】相關文章:
小學教育教育論文03-30
小學教育的論文03-30
小學教育故事論文03-30
小學教育技術論文03-29
農村小學教育論文03-30
小學教育的論文內容03-30
小學教育專科論文03-30
農村小學教育的論文03-30
小學教育教研論文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