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小學數學課標的論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嘗試過寫論文吧,論文是一種綜合性的文體,通過論文可直接看出一個人的綜合能力和專業基礎。你寫論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于小學數學課標的論文,歡迎大家分享。
關于小學數學課標的論文1
一、留給學生思維的空間,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思維敏捷的學生舉手解答,反應比較慢的學生只能聽之任之,根本沒來得及仔細思考,久而久之,大部分學生只能附和于思維敏捷的學生,聽別人答題,不動腦思索,失去了思維想象的信心,逐漸養成懶惰的習慣,這部分人占學生總數一半之多。教學中教師一定要留給學生思維的時間空間,讓學生自己思考,然后組織討論合作,不能見到問題就討論,瞬間就回答。只有給學生思維的空間,讓學生思考并找到問題的答案,學生才能對學習感興趣,有成功感,增強學習的自信心。
二、創設問題教學情景,注重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
1、導入新課的提問。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師必須注重新課的導入。導入新課結合少年兒童身心發展規律,借題發揮,創設問題教學情景,激發學生求知的欲望,培養學習興趣。例如講授圓的認識時,教師直接提出問題,關于圓同學們都熟悉,你們有哪些問題想問呢?學生立即回答,有的說圓如何畫呀?有的說圓的周長和面積如何計算呀?有的說圓有哪些特點呀?有的說圓在生活中有哪些用途呀?這樣,借題發揮,讓學生提問題,培養了學生思維創新能力,也培養了學生的問題意識。
2、自主學習的提問。教師對學生自主學習一定給予正確的指導,不能讓學生盲目學習,提出問題要有科學性,創新性,有價值。例如講授年、月、日時,教師直接說出問題的實質,這節課我們自主學習,然后說出年、月、日的相關知識,可以嗎?學生通過自學后,鼓勵學生大膽質疑,說出發現的問題。有的學生說為何一年只有十二個月?有的學生說如何計算一年的天數?為何一年有閏年和平年的劃分?有的學生說為何閏年比平年多一天呀?教師不直接回答學生的問題,講授重點問題,讓學生參與討論、計算、釋疑,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思維想象能力得到了培養。
三、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授之以漁
1、領會編書出題者的意圖,掌握自學例題的方法。小學數學教科書每一知識的講授都有相關的例題,教師一定要向學生講授學習例題的方法,學生自學例題,獲取知識。例如每道例題教材的講解不是一步到位,還有一些解答環節,還有一些解題過程,教師讓學生準備一支紅筆,按照解題思路把相關的步驟寫出來,例題中原來的解題步驟有哪些原理、定義、法則、概念寫出來,讓學生弄懂這些問題的實質,根據編寫者的意圖突破難點突出重點,學習掌握數學思維想象的過程。
2、學會運用遷移規律學習新知識。小學數學教材的編寫前后知識密切相連,幾乎每一新知識點都是運用學過的知識遷移過來的,教師教學一定要重視學生運用遷移規律學習新知識,養成良好的習慣。例如講授圓柱的表面積計算時,指導學生運用長方形和圓的面積公式組合推導出圓柱表面積。
四、自主探究,注重實踐操作
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的心靈深處,有一個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教師教學必須注重實踐,讓學生自主學習,親自動手,摸一摸、量一量、拼一拼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望,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例如講授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時,準備兩張同樣大小的平行四邊形紙片,讓學生把其中一張沿著任意一條高將平行四邊形剪拼,拼成已學過的圖形(長方形),觀察、測量、比較,提出問題:剪拼后的圖形和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一樣嗎?平行四邊形的底與高和剪拼成的圖形長與寬一樣嗎?一到學生最后得出結論:S平行四邊形=底高。
五、總結
綜上所述,教師必須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課堂上想學會學學會,優化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發展為本提高學生整體素質。
關于小學數學課標的論文2
一、巧妙設置教學懸念,激發學生探究興趣
結合學生好奇心和求勝心較強的心理,與教學內容相結合,抓住時機激發學生興趣。好奇是孩子的天性,懸念可以激發學生興趣。因此,在開展課堂教學時要考慮學生的能力水平和知識經驗,巧妙設置懸念,營造良好思維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和學習興趣。
比如在學了三角形面積的知識后,提問學生:如果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的高與底不相等,那么,三角形面積等于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這一結論還能成立嗎?組織學生展開討論,最后得出結論: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在不同等底和等高的情況下不存在一半或兩倍的關系。但如果兩者之間的面積與高或者底一定,那么三角形的底或高就是平行四邊形的底或高的幾倍。通過這種方式引導學生展開討論,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面積。
二、提供說數學的機會,鍛煉學生數學思維
大膽去做、去說是讓學生學會自我表征數學的重要途徑。面對抽象的數學邏輯知識,如何才能幫助學生更快、更深、更準確的掌握數學理論與數學概念這是數學教師必須思考的問題。而說數學就是在做數學的基礎上進一步的強化,可以說在一定程度上說數學比做數學更加重要,因為說數學是讓學生超越生活經驗和直觀經驗的關鍵。因此,教師要給學生提供說數學的機會,讓學生學會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思考問題,提高學生數學綜合素養。
例如,在學習《質數和合數》這節課的時候,首先給學生劉舉出一些數,并且告訴學生像5、7、11這樣的數就叫做質數,而像4、9、12、24這些數就叫做合數,然后將時間交給學生,讓學生自主總結質數和合數的概念,大膽的講出來。經過短暫的思考,有些學生很快就有了自己的想法,有的學生說:因數個數是2個的就是質數。也有的學生說:因數包括1和它本身的數就是質數。還有的學生說:因數只有1和它本身的數叫做質數。
看到同學們踴躍發言,教師要多給予掌聲,不管學生的想法和表述是否正確,都應給予鼓勵,然后讓學生互相比較,是否能取長補短,使自己的表述更加完善準確,經過交流討論最后同學們給出了最后的結論,一致認為最準確的描述是:因數只有1和它本身的數叫做質數。這樣一來,學生通過自主思考、交流、歸納出來的概念記憶會更加深刻,學習效果必定事半功倍。除此之外,為了使學習效果更好,教師還要鼓勵學生談談自己的過程以及體驗和心得,做到及時反思總結,在不斷嘗試和不斷提高的過程中逐漸完善自我,學會用數學思維去看待問題。
三、總結
總之,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作為小學數學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思維特點,靈活設計教學方案,采用多樣化教學方法,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積極主動的思考探究,鼓勵學生合作交流,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關于小學數學課標的論文3
隨著我國課程改革工作的不斷開展,小學數學學科的教學工作也已經有了很大的改變,如今我國小學數學教師將生活情境運用在教學工作中的各個方面對學生進行教學,一方面可以使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實用性有所認識,另一方面教師可以通過生活情境的運用讓學生對數學知識更好的理解,從而使學生成績及綜合素質得到提高。數學學科是從現實生活中提煉出來的,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學時,可以將生活情境運用于教學工作中,從而讓學生能夠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谝陨蟽热,教師需要將教學工作和生活建立更多聯系,對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進行最大限度的利用,學生便可以對抽象數學知識進行更好地理解,而教師通過生活情境的運用可以對學生創新及探究能力進行培養。下面我將就運用方面教學工作進行分析。
一、將生活情境運用于例題教學
小學數學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學時,通常會通過例題向學生講授知識點,基于以上情況,我國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將生活情境融入到例題中,從而使學生對例題題意更容易理解,并能夠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習得數學知識。例如,教師在對“比一比”的相關知識進行講解時,可以將全部的學生進行分組,并讓每組的學生按照身高順序進行排隊。通過這種學生在平時學習生活中熟悉的情境,教師可以將知識的內容更好地進行表述;再例如,教師在對“認識物體和圖形”進行講解時,可以事先準備正方體、長方體、球以及圓柱體形狀的多種商品,然后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分組后,讓學生扮演店員及顧客等角色,教師為學生下達命令。比如,教師要求學生購買球類商品,學生便去挑選皮球、籃球等商品,教師要求學生購買圓柱體類商品,學生便可以去挑選鉛筆等圓柱物體。教師運用“購買商品”的生活情境,可以使學生對各類物體圖形有更加清晰直觀的認識,并且對數學知識的應用性有更多認識,充分調動學生對小學數學知識學習的積極性;通過運用生活情境,學生可以在教師的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其主體作用,更多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提高將數學知識與生活建立聯系及在生活中應用的能力。
二、將生活情境運用于小學數學導入教學
若想使小學數學的教學工作取得更好的效果,需要做好教學的導入,基于以上要求,我國小學教師已經將生活情境運用于數學課堂的導入環節中,從而使學生將更多注意力集中于數學課堂,提高課堂效率。通常情況下,教師將生活情境運用到教學的導入環節,學生便可以在教學工作伊始便對本節課教師所要講授的內容產生探究的興趣,并對知識產生更多熟悉和親切感。第一印象對小學數學的教學工作同樣重要,而教師通過生活情境的融入來導入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學生便會扭轉對數學知識枯燥乏味的認識,從而對本節課知識的學習產生更多興趣。例如,教師對“分數的初步認識”相關知識進行講解時,可以將生活中“過生日切蛋糕”的情境向學生進行展示,教師請四位學生來到講臺,讓學生把蛋糕進行切分,學生不知該如何切才比較公平,這時教師沿著蛋糕(圓形的)的兩個垂直對稱軸將其平均的分成四份分給學生。通過此類生活情境,教師便可以對教材中的數學知識進行更好導入,學生可以對數學知識點有更加清晰直觀的認識,在課堂開始時便可以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更好地完成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三、將生活情境運用于數學思維的培養教學
很多時候教師需要向學生傳授的不僅是知識,更應將方法教授給學生,從而使學生可以將教授的內容更好地應用到生活中的各個方面,解決各類實際問題,基于此,小學數學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學時,需要對學生數學思維方面的培養工作產生足夠重視,從而實現新時期自主學習的教學目標,具體來講,教師可以將生活情境融入思維教學及方法教學工作中,從而使學生可以掌握提取信息的方法,更好地解決學習及生活中的問題。例如,教師為學生布置題目:如何將本班的40名學生分成8組?每個小組由幾人組成?教師在對此類問題進行講解時,學生往往無法對教師講解的內容更好地理解,實際解題過程中更是漏洞百出;然而教師可能發現了一種有趣的場景,在組織班級學生進行游戲時,需要將學生分成8組,這時學生便可以輕而易舉地將學生進行分組,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對以上情況進行思考,發現學生未能將該類生活情境和數學知識建立聯系,未能更好地對知識進行轉換思維式思考,將數學學科和生活獨立開來進行理解,未能形成數學思維。針對以上問題,教師可以將游戲的生活情境引入教學工作中,幫助學生將數學知識和生活情境之間建立聯系,輔助學生形成數學思維,從而使教學工作取得更好的效果?傊,教師可以將生活情境自然、合理地運用到教學工作中,從而使學生掌握利用數學知識點解決學習及生活中各類問題的方法,達到小學數學學科的教學目的。
四、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學時,可以將生活情境融入到教學活動中,從而使數學課堂變得更加豐富多彩;本文就生活情境的運用工作進行研究分析,對生活情境在教學工作中的導入教學、思維培養以及例題講解等幾個模塊的應用進行分析,希望可以對我國小學數學的教學工作提供一定幫助,更好地對學生各方面能力進行培養。
關于小學數學課標的論文4
本節課我主要采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通過異質同組的兩人搭配,也是平時我們最常用的合作方式,來達到一對一的互助和全員參與共同發展的目的。把教師與學生的關系、學生與學生的關系變成豐富統一的、互幫互學的“學習共同體”,同時,這種合作方式使每個學生都有表達的機會,使不同的人獲得不同的發展,這樣就給不愛發言的學生留出了一定的表現空間,差異就不會被當作教育中令人頭痛的問題,而是當作教育的一種財富和底蘊。在這個過程中,我在他們需要幫助時伸出自己的手,在他們爭執不下時給予理性公正的評判,幫助他們反復建構知識結構,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潛力,展示學生的才華。同時,我在教學中重視對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評價,重視小組匯報交流、自由答辯過程中的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時,把評價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會使學生真正成為評價的主體。
例如:在認識中位數、眾數之后要求學生同桌合作,舉出一組數據互相找找中位數和眾數的這次合作更能體現小組合作的實效性。本來老師出兩道題也行,在這里為什么要讓學生出題做呢?一方面在合作中可以檢驗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掌握的程度,在活動中一人出題另一人判斷,并能有理有據的說明理由,把小問題解決在大組匯報之前,激發了學生說出問題并想解決問題的欲望。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學生資源發揮學生的巨大的潛力引發特殊情況的呈現在小組解決不了的同時反饋到大組來,能使學生產生高度重視,有利于特殊問題的解決。在學生說不出來的情況下,我也做了預先的準備,這又是師生之間的一種互補,這樣教師的適時點撥,與學生的自主探究就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發揮的淋漓盡致。
另外,《中位數和眾數》這部分內容,是傳統教材上沒有的,它原本不是小學教材里的內容,不但對我,對所有小學數學教師來說,都是陌生的,全新的。為了能駕馭教材,我反復閱讀課本和教師教學用書,領會教材,并且查看了很多資料,力爭琢磨透徹,但是,遺憾的是自己對教材的理解和把握還很不到位,因此這節課的教學中存在著很多不足,如: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匯報中出現了一些有價值的又是我沒有預料到的問題,由于自己經驗欠缺,沒能及時隨機應變,則錯過了不曾預約的精彩。
總之,“課堂應是向未知方向挺進的旅程,隨時都有可能發現意外的通道和美麗的圖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須遵循固定而沒有激情的行程!边@是我在一篇雜志上看到的一句話,把它作為我這個案例的結尾,是希望能給自己帶來進一步的思考,從而讓自己更好地捕捉課堂中的“意外”,讓它成為亮點,給我的數學課堂創造精彩。
關于小學數學課標的論文5
《最小公倍數》這節課,如何讓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較高,知識的掌握也較為自然而扎實,學生的思維也在呈螺旋式上升趨勢,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我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做: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使學生主動的參與到學習中去。
“公倍數”、“最小公倍數”單從純數學的角度去讓學生領會,顯然是比較枯燥、乏味的。我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使這些枯燥的知識變成鮮活、靈動數學,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既學到了知識,又體念到了學數學的快樂。
二、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教學中,我們不要教給學生現成的數學,而是要讓學生自己觀察、思考、探索研究數學。在研究最小公倍數的意義時,設計了例舉法找最小公倍數、最小公倍數猜想、分解質因數比較,一系列開放的數學問題,讓學生有足夠的思維活動空間來解決問題,自主地進行探究性活動,使學生體念到數學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
三、挖掘不足,有待改進
1、課初的情境創設雖考慮到與例題之間的聯系,但過渡得不夠好。
2、如何激發學生的興趣不止是一時之效,如何從學生的角度出發進行預案的設計,課堂中順學而導保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小學數學課標的論文】相關文章:
學習小學數學課標的心得(精選9篇)08-23
小學數學課堂的創建論文06-23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論文06-28
對會計目標的反思論文06-21
論文:對新課標的實踐與認識06-13
動手實踐在小學數學課堂的運用論文06-23
小學數學課堂效率提升研究論文06-21
小學數學課堂素質教育論文06-20
讀小學數學課標的心得體會(通用15篇)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