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科研論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論文吧,論文是我們對某個問題進行深入研究的文章。那要怎么寫好論文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科研論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兒科研論文1
【摘要】
提問是教育活動過程中教師與幼兒之間常用的一種相互交流的方式,是聯系師生思維活動的紐帶。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曾經說過:"教學活動是一種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持續不斷的活動。"
【關鍵詞】
教學活動;提問
【關鍵詞定義】
1、教學活動:教學活動通常指的是以教學班為單位的課堂教學活動。它是學校教學工作的基本形式。教學活動是一個完整的教學系統,它是由一個個相互聯系、前后銜接的環節構成的。教學活動的基本環節就是指教學活動這一個個各具不同功能的不同階段。
2、提問:從廣義上講是指一切有詢問形式或詢問功能的句子。從狹義上講是指教師提問,是指在一定的情境下,教學的一方為促進學習而向教學的另一方拋出問題解決的任務并期望學生積極反應并作答的一類教學行為。
【組內現狀】
1、封閉性提問多,開放性提問少。
2、隨意性提問多,科學性、針對性提問少。
3、齊答個答多,引發幼兒討論交流少。
4、急于讓幼兒回答多,給予幼兒思考時間少。
5、問題數量多,高質量提問少。
6、重復提問多,有效追問少。
【研究階段】
1、20xx年9月:調查組員需求、分析組員現狀,制定專題研究工作計劃;收集相關理論基本知識,進行個別和集體學習。
2、20xx年10月:借助案例和實踐活動,對提問的層次水平進行學習和梳理。
3、20xx年11月:繼續借助案例和實踐活動,對提問的組織形式進行學習和梳理。
4、20xx年12月:繼續借助案例和實踐活動,對提問的實施要點進行學習和梳理。
【研究背景】
l提高組內教師觀察幼兒的意識和能力
l提高教師教學活動中提問能力
【研究目標】
以大班幼兒集體教學活動為載體,研究集體教學活動中教師提問設計與組織,逐漸提高教師對集體教學活動中提問的能力。
【研究手段】
(1)理論學習,扎實基礎
(2)預設活動,加強實踐
(3)論證思路,驗證策略
【研究成果】
在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中,"有效提問"是重要的教育手段之一,是反映教師的教育能力與藝術能力的一個方面,更是激發幼兒主動參與活動,培養幼兒觀察能力、分析能力、思維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體現。
一、關注提問的不同層次水平,根據幼兒年齡特點靈活、適切地使用。
根據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魯納曾經說過:"教學活動是一種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持續不斷的活動。"他提出:提問可依據學習目標分為六個層次水平,分別是:知識水平的提問、理解水平的提問、應用水平的提問、分析水平的提問、綜合水平的提問、評價水平的提問。
案例一:空隙的秘密
環節一:
今天我們要做個有趣的實驗,這些材料是什么?它們有什么不同?(知識水平)
環節二:
提問1:誰來說說你怎么裝的?你們都裝完了嗎?(知識水平)
提問2:為什么有人成功了,有人沒有成功?(分析水平)
討論:這些大石頭之間有什么?(知識水平)這些空隙還可以裝東西嗎?(應用水平)怎樣才能把這些空隙裝滿?(綜合水平)
環節三:
這個東西誰家用過?誰來說一說?(理解水平)
案例一共運用到了其中的五種提問層次水平,但這五種層次水平的難易度也是層層遞進的,曹老師也是根據實際進行恰當預設和運用的。知識水平的提問最簡單,但在一次活動中也要控制好使用次數,不能濫用,尤其是大班幼兒。理解水平的提問,是通過回答問題反映幼兒的理解水平,在本次活動中的最后一個提問,也是在幼兒對本次活動目標中說到的感知物體與物體之間空隙的現象,體驗合理安排和利用空間給生活帶來便利的理解,從活動中的瓶子回歸到實際生活中。應用水平的提問,是通過回答問題及操作活動反映幼兒對知識、概念的應用情況。活動中的分析水平和綜合水平的兩種層次雖然數量不多,但對大班幼兒是有挑戰的,對目標的達成也是起著關鍵作用的。
二、關注提問的各種組織形式,根據活動的需要和幼兒特點有的放矢地使用。
陶行知先生曾說過:"發明千千萬,起點在一問。"提問是教學活動的核心,
有效的提問能激發幼兒思維的積極性與創造性,反之則會降低教學的有效性。集體教學活動中,教師通過提出問題來促使幼兒想象和思考,因此,問題的設計和組織形式對幼兒理解活動內容和要求、有效參與活動過程均有重要作用。希望通過對集體教學活動中提問的研究,能讓活動中的關鍵提問都成為"關鍵之處的點撥,問題之間的銜接、重點之處的強調、阻塞之處的疏通".
案例一:蔬菜館
故事一:
教師:說說你選了什么菜?為什么選這種菜?
幼兒1:胡蘿卜,吃了眼睛會亮亮的。
幼兒2:我選了西紅柿,因為西紅柿蛋炒飯很好吃
教師:可以搭配其他菜吃。
幼兒3:青椒,青椒可以抗癌。
教師:這個菜有保健的作用。
故事一中,教師針對孩子們對蔬菜的選擇及原因面向群體拋出問題,以個別
邀請的形式請幼兒進行回答。孩子們在一個個陳述理由時,回顧了已有的知識經驗,熟悉了活動中所涉及到的蔬菜種類,也對炒菜這一環節有了一個情景性的導入,一舉多得。教師在邀請個別孩子回答后,還對每個孩子的回答做了合理有效的回應,提升了孩子們的經驗。同樣的問題如果以開火車的方式請幼兒回答,可能就會因為少了分析討論而使一個關鍵提問的價值被埋沒。
三、關注提問的實施要點,確保每個提問做到有效。
巧提問能激發幼兒的創造積極性,陶行知先生說:"我們加入兒童中,便發現小孩子有力量,不但有力量,而且有創造力。"因此,在教學活動中,啟迪幼兒智慧、引發幼兒思考是提問的關鍵。教師提問要目的明確,重點突出,以達到思維和語言的有機整合。
案例一:空隙的秘密
故事一:
師:今天,我們要做個有趣的實驗,這些材料是什么?它們有什么不同?
幼:有沙子、大石頭和小石子。
師:那它們有什么不同呢?
幼1:它們有的大有的小。
幼2:它們的重量是不一樣的、顏色也不一樣。
師:還有呢?
幼:它們的形狀也是不一樣的。
師:你們的小眼睛都很亮,發現了這三樣材料的大小、形狀、顏色、輕重都不同。
在故事一中,原本的提問是:今天,我們要做個有趣的實驗,看看我們桌上的實驗材料是什么?比較一下這三樣材料,有什么主要的的不同之處?在這個提問中,不難發現只是兩個簡單的提問,然而卻顯得有些啰嗦,而修改后的提問:今天,我們要做個有趣的實驗,這些材料是什么?它們有什么不同?孩子們很容易就能抓住關鍵提問,一是說出材料,二是說出它們的不同點。
總之,提問是完成教學任務的重要手段之一,好的提問藝術,能使幼兒思維、想象、創造力充分發揮,完成預定的教學目的。除了上述所列的提問實施要點,還有很多其他要點,如:難易適度、符合年齡特點,指向明確、緊扣目標,簡潔清晰、語言精準等。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要不斷地更新提問意識,優化提問質量,使之在教學活動中,真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幼兒科研論文2
前蘇聯學者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一書中指出,教師教育素養的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懂得各種研究兒童的方法。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群眾性教育科研運動的興起與發展,教育科學研究取得了長足發展,教育科研素養已是現代教師,包括幼兒教師必備的素養之一。本文中的幼兒教師指在幼兒園擔任教育教學任務的一線學前教育工作者,包括園長和教師,不包括保育員。教育科研素養指幼兒教師進行教育科學研究時在思想道德、教育觀念、理論知識、科研能力等方面所應達到的基本要求。筆者隨機抽取湖南省10個地市)30所幼兒園的270位幼兒教師,共發放調查問卷270份,回收調查問卷270份,回收率為100%,其中有效問卷256份,占總數的94。8%。同時,針對性地對部分幼兒教師、園長進行了訪談。
一、當前幼兒教師教育科研素養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教育科研意識淺薄
教育科研意識是幼兒教師進行教育科研的前提。調查發現,在開展教育科研的必要性”認識上,有25.7%的幼兒教師覺得根本沒有必要”,還有31.9%的只是覺得比較必要”。訪談得知,部分幼兒教師覺得教育科研離自己很遠,不是自己要做的事,他們只要管好孩子,按部就班完成日常教育教學任務就可以了。在對科研的主要目的”這個問題的回答中,有48.2%的人選擇得考核、評職稱或完成工作任務”,而且有幼兒教師反映,評職稱要發表論文也是最近幾年的事,以前評定職稱不用發表論文,有獲獎的就行了。可見,幼兒教師進行教育科研的動機、興趣、習慣等各個方面都不是很成熟,也很少有機會體驗教育科研帶來的樂趣和成功感。
(二)教育科研知識比較缺乏
教育科研知識是指幼兒教師開展教育科研必須具備的基礎知識。據調查,只有占總數的11%的幼兒教師系統學習迪學前教育科研方法》方面課程,占總數32.2%的幼兒教師參加過教育科研方面培訓或研討活動,僅僅22.7%的幼兒教師了解科研課題設計的一般規范,32.4%的了解論文撰寫的一般規范。通過訪談了解到,很多幼兒教師以為做科研就是寫文章,根本不懂得教育科研是一個從選題、論證、立項、制定計劃、調查研究或實驗觀察,到結論形成、報告撰寫、論文發表,不斷探索和不斷總結提升的過程。幼兒教師撰寫的論文也非常不規范,基本上沒有注釋、參考文獻。同時也了解到,幾乎沒有幼兒教師會主動學習教育理論書籍,專門的教育科研書籍就更不用說了。
(三)教育科研能力普遍較弱
教育科研能力指幼兒教師運用科學方法對學前教育領域中的某些理論和實踐問題進行探索,揭示其普遍規律的一種能力。教育科研能力是幼兒教師教育科研素養的核心。
首先,從幼兒教師對自身教育科研能力的評價以及對教育科研的難度認可來看,幼兒教師普遍覺得做教育科研難度非常大占到總數的(71.8%),認為自己的教育科研能力比較弱(占到總數的75.2%),只有極少數的覺得沒有難度:僅1.7%或認為自身的教育科研能力非常好僅(2.5%)。其次,從幼兒教師通常查閱資料的途徑和效果看,很多幼兒教師查閱資料的手段單一,尤其是通過目前使用最為廣泛、比較先進的互聯網獲取資料的還很少(僅18.2%),只有24.6%的通常能查到自己所要找的資料。再有,從幼兒教師掌握教育科研方法的熟練程度來看,即使是學前教育科研中應用最多的“觀察法,”非常熟練的也只有27.3%,其他比較常用的方法掌握的情況也不理想,非常熟練文獻法”的只有14.1%,熟悉行動研究法”的只有8.7%,熟悉調查法”的只有9.7%。此外,從幼兒教師主持、參與教育科研課題以及撰寫論文的實踐經歷和效果來看,有過主持科研課題”經歷的僅5%,有過“參與”經歷的也只有26%,從來沒有接觸過科研課題的為69%;經常撰寫論文的只有18%,從未寫過的有31%,論文既獲獎又被發表的僅1.6%。
二、影響幼兒教師教育科研素養的主要因素
(一)幼兒教師整體素質偏低
作為幼兒教師培養的搖籃一幼兒師范學校的生源以初中畢業生為主,初中生的文化基礎相對比較弱比較窄。尤其是在高等教育大眾化背景下,幼兒師范學校的生源質量更是得不到保障,招收的盡是那些高中升學沒有希望的學生,而且為保證生源數量幼兒師范學校也迫不得已取消了入學面試關、降低了文化成績要求,把一些本應拒之門外的生源招了進來。這種生源決定了很難培養出高素質的幼兒教師。
相關分析發現,幼兒教師的課題研究經歷、論文撰寫習慣、科研能力和其學歷都呈顯著正相關(r=0。434、r=0。538、r=0。332),而目前我國幼兒教師的學歷主要集中在專科以下層次(20xx年占95.11%,普遍比較低,決定了他們的科研能力和水平不會太高。
社會對幼兒教師的認證資歷反映了社會對幼兒教師素養的整體要求,依據我國現行的教師資格認證方面的政策法規,對幼兒教師的認證起點只要求畢業于幼兒師范學校,相對偏低,加之很多地方操作不規范,不具備幼兒教師資格證的在崗幼兒教師大有人在。此外,幼兒教師職業的吸引力大大降低,不但難以吸引高素養的從業人員,而且導致了許多優秀幼兒教師的流失。這些都決定了我國現有幼兒教師整體素質不高,作為一種更高的自覺追求的教育科研不可能成為他們關心的重心。
(二)幼兒教師教育不重視教育科研訓練
我國在1990年以前實練三級師范”,直接培養一線幼兒教師的任務主要落在幼兒師范學校身上,這些中等幼兒師范不太注重學生理論學科的學習,對學生也沒有科研訓練方面的要求。現在,國家將三級師范”轉練二級師范”,原來的幼兒師范學校或獨立升格為大專,或合并到師范大學,或與其他中等教育層次的學校合并升格為高職高專,由于沒有學前教育專科人才培養模式的經驗可以借鑒,學前教師教育很大程度上仍舊套用原來的做法。從教育部三次調整的三年制幼兒師范學校的教學計劃看,幼兒師范學校在培養目標的定位和具體課程的設置上都沒有把教育科研素養的培養作為重點。如初中起點三年制中專根本就沒有開《學前教育科學研究方法》教育統計》:幼兒教育科研論文寫作》等課程,也沒有畢業論文寫作要求;初中起點五年制大專和高中起點三年制大專也是最近幾年才開《學前教育科學研究方法》課程,雖有畢業論文寫作要求,但不夠嚴格和規范。
《教育部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規定》、《湖南省關于實施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工程的意見》、《湖南省實施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規定辦法》等文件也沒有對幼兒教師教育科研素養方面做出具體規定,提出具體實施辦法。這導致承擔繼續教育任務的幼兒師資培訓機構也不重視對在職幼兒教師科研素養的培養。
(三)幼兒教師教育科研實踐機會少
1983年以后,我國才把幼兒教育科學研究納入全國教育科學規劃基礎教育科研,從“六五”到“十五”期間,以幼兒園為單位的國家級立項課題一共只有15個,其中十五”立項課題13個,其他4個五年計劃中只有2個。在立項的課題中,單位資助和自籌經費課題占多數,表明國家對幼兒教育科研一直不是非常重視。幼兒教育省級科研課題計劃、立項、結題、審批制度的建立始于20世紀90年代。在省級教育科學規劃立項課題中,以幼兒園為立項單位的也不多,以湖南省為例,十五”期間以幼兒園為單位的規劃立項課題僅3個,且都是自籌經費課題。
同時,從事幼兒教育研究的群團組織起步較晚。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自1979年11月成立以來,只在十五”期間先后立項了兩批課題。省級幼兒教育研究會也起步晚,以湖南省為例,湖南省幼兒教育研究會1979年成立后,組織舉行或參與的論文評選活動只有3次,20xx年才開始獨立立項課題。總之可見,我國比較系統的幼兒教育科研網絡建設是距今不到20年的事情,甚至可以說是最近幾年的事情,所以對幼兒教師教育科研提出相應的要求比較晚,幼兒教師得到的教育科研鍛煉機會很少,其科研水平和能力整體偏低也就不難理解了。
三、提高幼兒教師教育科研素養的建議
(一)幼兒教師職前教育要加強對其教育科研素養的培養
幼兒教師職前教育若不注重教育科研素養的培養,必然會導致準幼兒教師科研意識淡薄、科研知識缺乏、科研能力偏低。為此,幼兒教師職前教育應確定多元化的培養目標,立足于培養對教育科研有正確認識的準幼兒教師;設置結構合理的課程,立足于培養掌握一定教育科研專門知識的準幼兒教師;改進教學方法,立足于培養具有初步教育科研能力、科研道德的準幼兒教師。
(二)幼兒園和各級教育管理部門要努力促進幼兒教師教育科研素養的提高
從幼兒園來說,要在園長的帶領下,樹立以科研為龍頭的科研興園”意識,為幼兒教師開展教育科研創造條件,如鼓勵教師參加各級各類教育科研培訓與交流,積極開展以園為本的教育科研活動等。
從教育管理部門來說,要努力為幼兒教師開展教育科研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讓更多的幼兒教師有機會進行教育科研,如在科研經費保障、各級科研課題立項、科研培訓與科研課題過程管理等方面,加大對幼兒教師教育科研投入的力度,更好地保障幼兒教師教育科研的順利開展。
(三)幼兒教師要注重通過自我教育提升教育科研素養
首先要不斷進取,加強理論學習,認識到教育科研的現實意義,不斷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和思想素養;其次是要經常進行自我反思,重構自己對教育教學理論與實踐的基本看法;此外,要開展行動研究,不斷提高自身開展教育科研的興趣和能力。
當然,幼兒教師教育科研素養發展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經過長期的努力,也不是單靠某個人或某方面的努力能實現的,是一項系統工程。要促進幼兒教師教育科研素養的發展,必須從影響幼兒教師教育科研的各個環節和要素上下功夫,為幼兒教師創設良好的教育科研環境,最大限度地激發幼兒教師的教育科研興趣,發展其教育科研能力。
幼兒科研論文3
一、前言
隨著時代的進步,幼兒的藝術教育越來越受到了社會以及家庭的廣泛關注。幼兒藝術教育不單單起到了培養幼兒一技之長和愛好興趣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結合我國特有的民間藝術文化優勢,對于文化藝術的傳承也有著重要意義和作用。同時,在幼兒藝術教育中加入中國民間藝術資源的運用,也拓寬了幼兒藝術教育的方式和渠道,使幼兒的藝術教育得到更加廣闊的選擇和發展空間。
二、民間藝術資源運用豐富了幼兒藝術教育的內容
幼兒藝術教育很大程度上局限于西方藝術教育的影響,通常以各種樂器的學習、舞蹈等為主要形式。而在幼兒藝術教育中運用民間藝術資源,無疑大大的豐富了我國的幼兒藝術教育內容,讓幼兒家長和社會在幼兒藝術教育上有了更多的選擇[1]。
三、民間藝術資源的運用是傳承民族藝術文化的有效途徑
民間藝術是藝術的母體,更是寶貴的藝術教育資源。而一個民族的民族藝術更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文化的靈魂所在。泱泱五千年的文明古國中的民間藝術資源更是讓人目不暇接,將民間藝術資源運用到幼兒教育中,可以從幼兒教育起調節缺乏對民族民間藝術尊重的心理,更是將我國民間藝術瑰寶發揚光大,經久不衰的重要方式[2]。
四、民間藝術資源在幼兒藝術教育中應用的策略
(一)加強幼兒藝術教師隊伍的培訓
幼兒教師在幼兒藝術教育中扮演了兩個非常重要的角色,一是從浩瀚的藝術海洋中去選擇合適幼兒藝術教育的教育者和引導者,二是挖掘民間藝術資源的實踐者,這就對幼兒藝術教育的教師提出了更高的挑戰和要求,所以有必要加強幼兒藝術教師隊伍的建設和培訓,這直接對民間藝術資源運用到幼兒藝術教育中的教育效果有很明顯的影響,是幼兒藝術教育運用民間藝術資源高效的關鍵[3]。對幼兒藝術教師隊伍進行有效的培訓是提高教師素養的重要手段,培訓的內容主要有兩個部分:園本培訓和園外培訓。對于園本培訓,可以聘請一些專業的幼兒教育專家來園進行工作方面的指導,再組織人員參加民間藝術創作觀摩或鑒賞,也可以定期的開展關于民間藝術資源在幼兒藝術教育應用的交流活動;對于園外培訓,應該組織教師立足于本土,對本土的藝術資源進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參加一些民間藝術專家的交流活動或講座,在深刻認識本土民間藝術的基礎上將有用的東西運用到幼兒藝術教育中去。
(二)合理的選擇民間藝術教育素材
教師努力的挖掘民間藝術資源是在幼兒藝術教育中對民間藝術資源運用的前提和基礎,但是不是所有的民間藝術資源都適合幼兒藝術教育,所有對民間藝術教育素材的挖掘、收集、整理、選擇對于幼兒藝術教育來說尤為重要,對教育素材的選擇,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喜好、身心等進行擇取,并要對素材進行必要的加工,使教育素材不僅能夠滿足幼兒藝術教育的需求,而且對幼兒的成長、身心健康、興趣愛好等有一個良好的引導,素材的選擇上盡量要貼近生活,不僅可以讓幼兒從現實生活中去學習東西,還能讓他們學以致用,健康積極的成長。
(三)采用多元化的教育模式
從傳統教育經驗來看,教學方式和手段太過于單一,不僅不能激發學習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還使整個課堂顯得枯燥無聊,不利于學生的學習,學生學習效率也極為低下,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創新教育方法和手段,使教育模式更加多元化是教育領域必然發展的趨勢,幼兒藝術教育也不例外,多元化的教學方式是幼兒藝術教育中高效運用民間藝術資源的前提和保證[4]。如陶冶滲透式教學,該教學模式指的是除了在正常的教育活動中融入民間藝術,在園中的其他活動也融入民間藝術,也就是說,無論幼兒在不在課堂上都能夠接觸到民間藝術內容,將民間藝術滲透到幼兒的方方面面,讓民間藝術生活化,比如滲透在幼兒學習上、生活上、游戲上、交往上,甚至是吃飯睡覺上。
總而言之,這種方法主要包含了三個層面上的問題,第一在幼兒物質文化環境中滲透民間藝術,幼兒的物質文化環境主要包含了教室、活動室、活動材料、活動設置等,這些都會使幼兒潛移默化的受到影響,所以可以在這些區域滲透民間藝術,如設計有本土特色的海報、班級活動、文字寫作等;第二在幼兒每天生活中滲透民間藝術,比如在幼兒入園時可以提前播放廣播、音樂等,讓幼兒去欣賞音樂,在做早操期間播放一些歡快、活潑的舞蹈音樂,讓幼兒在鍛煉身體的同時可以產生一個積極的心態,在吃飯期間可以播放一些民間故事或者節約糧食的短片,讓幼兒在學習的同時改正以前的不良習慣;第三,在游戲中滲透民間藝術,游戲對于幼兒來說至關重要,游戲是幼兒的天性,也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所以在游戲中滲透民間藝術是一種良好的教育方法,通過游戲教育,不僅能夠讓幼兒保持一個愉快的心情,還能豐富幼兒的情感,發散他們的思維,促進他們健康成長,例如可以組織他們去參與當地的舞蹈、戲曲等特色活動,讓他們在觀看的過程中有身臨其境的感覺,通過這類活動過程可以讓他們潛移默化的受到當地民間藝術的影響。
五、結束語
民間藝術資源在幼兒藝術教育中的運用,既有利于拓寬教學內容豐富藝術內涵以及幫助幼兒養成正確的觀念和民族情懷,更有利于弘揚我國優秀的傳統民族文化,科學合理的將民間藝術資源應用到幼兒藝術教育中去,對于幼兒的教育工作和民族文化的傳承都起著重要意義和作用。
幼兒科研論文4
摘要:
游戲是幼兒的基本生活方式,幼兒通過游戲體驗成功與失敗,獲得身心和諧發展。教師作為幼兒游戲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應當把握適當的時機介入幼兒游戲。只有在孩子需要教師的介入時,教師的介入才是最有效的,在更好的指導游戲的基礎上,促進游戲向更高一級水平發展。
關鍵詞:
教師介入;幼兒游戲;時機;方法
介入,即“插進兩者之間干預其事”。從這個定義可以看出,在介入這一行為中,動作的發起者是主動的,具體到幼兒游戲中教師的介入,即只有教師主動發起的行為,才能稱之為介入行為。那么為什么教師要介入幼兒的游戲?原因在于教師適當的介入有益于幼兒的游戲,能使逐漸降低的游戲興趣再度恢復,使得游戲活動得以持續,而且使游戲內容更豐富。其中教師的“介入”是教師指導幼兒游戲的關鍵因素,如何把握這關鍵的瞬間,在孩子需要幫助或不需要干擾時作出正確的判斷,滿足孩子的發展需要。總的來說,游戲作為幼兒的基本活動,教師介入幼兒游戲的目的是引導幼兒繼續游戲,促進幼兒游戲向高一級水平發展,從而提高游戲質量,促進幼兒的發展。
一、教師介入幼兒游戲的時機
1、當幼兒遇到困難、將游戲情節延續下去有困難時當幼兒的游戲遇到了困難而他們又無法解決時,可能會導致游戲情節的停滯不前。如果老師的介入能促使游戲繼續開展,并且游戲的情節獲得拓展,那就是必要的和適宜的。
2、當幼兒在互動中產生沖突時沖突是普遍存在于幼兒同伴交往過程中的互動行為,它對幼兒的社會性發展具有積極的意義。幼兒通過解決沖突事件學會相互協調各自的需要,學會謙讓、協商、合作等解決策略,提高社會交往能力。因此,教師適當地介入幼兒的沖突,引導幼兒解決沖突,有利于沖突正向價值的實現。
3、當教師直接參與幼兒游戲時當幼兒有需要教師參與時或教師認為有必要指導時,由幼兒邀請教師作為游戲中某一角色或教師自己扮演一個角色進入幼兒的游戲,通過教師與幼兒、角色與角色間的互動,起到指導幼兒游戲的作用。在游戲中,當幼兒處于主動地位時,教師則扮演配角,根據幼兒的游戲行為作出反應。如果教師認為有必要對幼兒游戲加以直接指導,則可以根據游戲情節的發展,提出有關問題,促使幼兒去思考。
二、教師介入指導游戲的方法
1、提出問題,激發幼兒解決游戲中的問題提出問題,是介入幼兒游戲常見的一種方式。為了使幼兒在活動中可盡情發揮想象,教師通常是少干預,以免使幼兒的思維受到他人的暗示。教師要多問幼兒開放式的問題,代替直接給予信息;鼓勵幼兒多作嘗試,而不是要急于得到答案,從而開發幼兒智力,培養幼兒的創新能力。
2、隱性指導方式指教師在幼兒附近,和幼兒玩相同或不同材料的游戲,而不與之交談。目的在于引導幼兒模仿,教師起著暗示指導的作用,這種指導是隱性的,這樣幼兒也可能注意到教師如何游戲,而學到不同的游戲方法。
在當前的幼兒園游戲活動中,存在著兩種極端傾向,一種是教師認為游戲是兒童完全自主的活動,根本不需要教師的介入。另一種傾向是教師把游戲看做促進幼兒發展的重要契機,于是頻繁地介入幼兒游戲。
事實上,這兩種傾向都是不正確的。一方面,我們不能完全摒棄教師在幼兒游戲中的指導作用,因為幼兒年齡較小,認知水平較低,可能會出現情節停滯不前等諸多突發因素,導致游戲難以進行下去。另一方面,教師如果頻繁地介入幼兒游戲,會使得游戲成為另一種形式的學習,忽略了幼兒在游戲中的主導地位。因此,在游戲過程中教師應適宜介入,既能提高幼兒游戲的興趣,又促進了幼兒游戲質量與技能的提高。
三、影響教師介入幼兒游戲的因素
1、教師的觀察能力
實施教育,觀察先行。觀察是教師理解幼兒游戲,對游戲進行有效指導的前提條件。大部分教師無法適宜介入幼兒游戲的原因在于不知道為什么要觀察、不知道要觀察什么,不知道怎么觀察,或者對幼兒游戲不作深入觀察,僅僅“一掃而過”,只要確認幼兒沒有發生違紀行為或者不安全隱患就行。
如在區域游戲中,許多教師不會通過自己的觀察去判斷是否需要介入、以哪種方式介入,不會通過觀察去分析思考如何深挖幼兒區域游戲的價值,讓幼兒可以獲得更多的經驗、得到最大程度的發展。教師觀察的不到位、不深入、不全面,直接導致教師進行評價時不能做到有的放矢,不能針對幼兒在游戲中的表現做出準確的評價,無法幫助幼兒認識到此次區域游戲的收獲和不足,無法使幼兒得到長遠的發展。
具體來說,在幼兒游戲時,教師應該做到:
(1)觀察幼兒在玩什么,怎么玩;
(2)解讀幼兒的游戲行為,了解幼兒現有的發展水平和特點;
(3)分析幼兒在游戲中的發展,了解通過本次游戲幼兒可能的發展是什么,幼兒可能建構的新經驗是什么;
(4)判斷教師需要何時介入,也即在本次游戲中教師需要做什么、怎么做;
(5)反思自身觀察的有效性與介入的適宜性,結合介入效果思考本次介入對幼兒發展所起到的作用。
2、教師的專業知識和原有經驗
由于地區發展的差異,每個幼兒園的師資力量也是各不相同的。教師所受教育的不同以及教師所具有的教育經驗直接影響著他們對于為何介入游戲和怎樣介入游戲的認識。例如:在處理突發事件時,90%的新手教師第一反應往往是直接進行介入和指導,容易忽略專業知識,在專業與實際結合過程中會措手不及。而在幼兒園任職五年以上,特別是具有十年以上的教育經驗的教師,他們會認為雖然幼兒的年齡性別、個性特點和發展水平都是不同的,但是根據年齡特點和游戲目標的不同,游戲中會出現的問題也是具有規律的。所以,具有豐富教育經驗的教師對游戲中會出現的問題比較熟悉,對應該何時介入,怎樣介入比較了解。
3、教師在游戲中的角色定位
作為游戲發展的支持者,當幼兒在游戲發展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時,教師都要提供幫助并且對幼兒進行指導,保證游戲過程中的問題得到及時、完整的解決。幼兒如果沒有發現隱藏的問題,教師作為游戲的引導者需要將問題提出來并拋給幼兒,鼓勵幼兒不斷地探索,嘗試自己進行解決。幼兒在與教師交流的過程中,想法得到碰撞,從而促進了幼兒的發展。
教師在游戲指導的過程中,介入時機的把握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游戲的實施過程中,教師首先要注意觀察,及時發現問題,把握干預的時機。其次是教師要學會等待,并不是所有的問題出現后,都需要教師進行干預。當問題出現后,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等待,并觀察游戲的對象和同伴的思想及所采取的行為,給幼兒自我協調解決留有空間。但如果停頓的時間將影響到游戲的進一步深入或孩子將要失去信心而放棄時,教師則應及時予以指導解決。總之,教師在幼兒游戲中起著重要作用,教師對游戲介入時機的判斷和把握,完全取決于老師對幼兒游戲行為的觀察和理解,只有適時、適宜、適度、適法地介入游戲,才能提高幼兒的游戲水平。
幼兒科研論文5
當前,隨著國家對幼兒教育力度的加大,對幼兒藝術能力的培養,已經引起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藝術是實施美育活動的總和,它能使人形成健全的人格。而人的一生接受教育的初始階段就是學前教育。它在開發幼兒的智力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本文重點探討了如何通過早期的繪畫和舞蹈,培養孩子對美的表現力和營造力。
一、學前教育教學內容應更具系統性和專業性在學前教育體系中,藝術教育是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作為幼兒藝術培養的引領者和啟蒙者,幼兒教師肩負著神圣的使命,由他們為幼兒展開藝術的畫卷、引領幼兒走向藝術的殿堂。因此幼兒教師工作的專業性極強,要求自身必須具備一定的藝術修養和文化水平。通過營造良好的藝術氛圍,引領孩子積極地參加各項藝術活動。
學前教育中除了要具備良好的師資力量外,教學內容還應具有一定的系統性和針對性,要有成熟的教學方法,不但是對幼兒某一方面的藝術能力進行培養,更重要的是對幼兒綜合能力的培養,促進幼兒全面均衡地發展。
二、學前教育中對幼兒舞蹈能力的培養1加強幼兒對舞蹈的理解能力
在幼兒階段,教師應該著重培養幼兒對舞蹈的理解能力,幫助幼兒掌握舞蹈的基本韻律、節奏和情感。教師應啟發幼兒學會用舞蹈對自己的情感進行表達。同時,教師還要對幼兒的舞蹈天賦進行挖掘,并對這些有天賦的幼兒進行較強專業性的舞蹈訓練。
2培養幼兒對舞蹈的審美能力
培養幼兒舞蹈能力的出發點是培養幼兒的審美能力,對幼兒的動作進行協調、對幼兒的生活予以豐富,將幼兒的想象力和思維充分地調動起來。在舞蹈的感染下,以激發美為目的,啟迪智慧、增強體質、陶冶性情、愉悅身心。所以,在舞蹈教學中,幼兒教師要對幼兒的身體特征和心理狀況進行充分的了解,對幼兒的韻律、神態、動作認真揣摩,引導幼兒學習。同時教師也要培養自身對幼兒舞蹈的編創能力,能對幼兒的心理和生理特點充分了解,對幼兒的生活密切觀察,創編的舞蹈反映幼兒的情趣,這樣孩子們才能更樂意接受創作出來的舞蹈。
三、學前教育中對幼兒繪畫能力的培養1營造良好的環境
為了能喚起幼兒創作的欲望,培養幼兒的審美情趣,使幼兒能在美的環境中更好地接受感染和熏陶,可以運用鮮艷的色彩對教室進行布置,以產生一種強烈的視覺沖擊,將幼兒對色彩的敏感度激發出來。抑或將一些名人作品掛在墻壁上,給幼兒提供更多的探索世界、觀察世界的機會。另外,教師還應盡力為幼兒提供一個寬松愉悅的心理環境。幼兒如果有愉快輕松的心理、無拘無束的行為和言語,自然就會閃現出創造的火花。
2引導幼兒繪畫的想象力
想象是對頭腦中已有的印象進行加工和改造的過程。孩子的生活如果失去想象,就一定不會生動離奇、豐富多彩了。幼兒想象水平較低,占主導地位的是再造想象,它密切聯系著幼兒的生活范圍和生活經驗。但幼兒的發展水平和想象力往往存在著個體的差異。所以,有的幼兒只是對周遭一些簡單的事物比較關注,而另外一些幼兒,對自己親身經歷過的、聽過和看過的新鮮事物充滿想象,而這種大膽的想象往往不受周圍現實環境的約束。在繪畫中,我們可以將兒童的想象力充分地發揮出來,以某一主題為出發點,誘導和啟迪他們打破思維定勢,在藝術的天地里,打開想象的翅膀,自由自在地翱翔。幼兒美術教育的宗旨不僅是訓練幼兒美術技能技巧,還要培養幼兒對美的欣賞能力,所以促進幼兒的創造力,啟發幼兒的想象力,在幼兒美育中具有重要的意義。
中國是一個文化藝術底蘊非常豐厚的國家,所以在一個人一生的成長過程中,藝術可以提供無窮無盡的養分。而在學前教育階段,重視培養幼兒的藝術能力,會為孩子終身健康的成長夯實基礎。
幼兒科研論文6
一、動漫和幼兒藝術教育的含義
(一)動漫的含義
動漫一詞最早起源于日本,而在中國,動漫是動畫和漫畫的合稱,主要與動畫片、漫畫等等有著必然的聯系。動畫對于幼兒來講,逐漸成為一種具有吸引力的娛樂形式,它通過動畫和漫畫以電視等多種媒體形式出現,對于幼兒的精神世界產生了巨大的作用,逐漸發展為一門藝術。它作為一種新型的藝術載體,給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觀念產生了巨大的變化,尤其是對于幼兒藝術教育產生了不可估量的影響。
(二)幼兒藝術教育的含義
藝術教育主要是指在學校通過傳授者傳授給幼兒的藝術教育活動。因此,有部分學者把幼兒藝術教育界定為“指按照一定的社會要求,對受教育者所施加的一種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的藝術影響,學校是其主要的實施場所。這種教育的主要施教場所是學校、幼兒園等教育機構。”
二、動漫對幼兒藝術教育產生的影響
(一)培養幼兒的創造力與想象力
動漫作品是設計者根據生活的體驗以及人物形象的感受,結合自己的藝術特點形成的一門具有夸張想象的藝術,想象力和創造力是進行動漫創作的基礎,這對于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來說具有重要的影響。幼兒通過觀看動漫,能夠從中看到夸張、虛幻以及奇特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節,能夠調動他們的想象力,使他們能夠在虛擬的世界里感受不一樣的東西,能夠從在生活中得不到的體驗從動漫中得到無窮的樂趣。在視聽方面,將動漫引入幼兒園的舞蹈等各種形式中,通過特殊的人物動畫和感人的故事情節,配上優美的音樂旋律,能夠吸引幼兒的注意力,使他們發揮自己的想象和創造,以此培養他們的個性,這對于幼兒的全面發展和成長具有積極的作用。
(二)提高學習效率
動漫與傳統的教學方式不同,它能夠以輕松的學習氣氛帶動幼兒的學習氛圍,能夠培養幼兒的學習興趣,使幼兒能夠集中注意力,從而達到學習的效果。動漫能夠通過藝術的特點,集合舞蹈、音樂、美術和文學等各種信息元素,使幼兒能夠獲得大量的信息,充分起到教育的作用,提高學習效率。另外,動漫視聽相結合的形式有利于幼兒從感官上接受信息,在幼兒的心理發和學習過程中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這種在娛樂形式下的學習方式能夠對幼兒產生極大的吸引力。尤其是在幼兒觀察力極低的情況下,通過動漫的形式能夠延長幼兒學習的時間,達到教學的目標。
(三)陶冶道德情操
動漫根據不同的場景和畫面,能夠使幼兒在故事情節中感受人物關系帶來的各種情感,這種情感通過幼兒觀察別人的情緒,能夠使幼兒的心靈產生共鳴。尤其是在積極的故事情節中,這種行為能夠促進幼兒的行為方式,使幼兒產生更大的模仿力。動漫中體現的真、善、美能夠在潛移默化中促進幼兒的成長,以美的感受帶動幼兒的心靈。一些關于親情的動畫片都運用夸張和想象的手法,這給幼兒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對于幼兒關注親情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從而激發了幼兒的內心世界。
三、動漫融入幼兒藝術教育的原則
(一)遵循幼兒教育的認知原則
在幼兒教育的過程中,首先要遵循幼兒的認真原則。這主要是指在教育的過程中要根據幼兒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來進行教育,從幼兒的心理活動范圍和情感的表達出發,具體表現為年齡、性別和文化背景等特點,才能夠有針對性的進行動漫藝術教育。“興趣是一種基本情緒,它是與生俱來的,它具有很強的動機作用,處于動機的最深處,兒童早期的感知和注意活動都是由這種動機所驅使的,求知欲、探究欲望正是早期興趣的具體表現。”[2]在幼兒的小班教育用盡可能使用新鮮的畫面和簡單的故事情節,這有利于幼兒的接受。而在大班的教育上故事情節可以進行復雜化或者使用具有挑戰性的游戲,這有利于開發幼兒的智力水平,培養學習興趣。因此,遵循幼兒教育的認知原則尤為重要,這不僅僅關系到幼兒能夠具有良好的智力,更重要的是培養幼兒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二)寓教于樂的原則
幼兒對于動態和明亮和的東西產生一定的興趣,因此,在美術教育的過程中,將動畫和漫畫相結合,化靜態為動態,使幼兒通過聲音、色彩和形狀等各種形式進行感官,體會動漫帶來的藝術效果,這有助學培養幼兒的學習興趣和吸收的能力。比如幼兒在畫藍天的過程中能夠配上音樂、下雨的烏云等各種生動的畫面,這既能使幼兒感受天氣的變化,還能夠使幼兒產生興趣。另一方面,在音樂中引入動漫的主要目是為了讓幼兒在健康和諧的音樂中快樂的成長,傳統的音樂忽視幼兒的發展特點,并不能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在音樂的教學過程中,播放動漫故事,并配上音樂的講解,能夠加深幼兒對于音樂的理解程度,更好的學習音樂。另外還可以通過“美術、律動、舞蹈、歌唱、表演,以及對文藝作品的欣賞等活動,以促進大腦左右半球協同活動,進一步拓展兒童的心理潛力”。多種多樣的藝術形式的融入更能夠發揮動漫的藝術效果,達到幼兒教育的功能。
(三)內容貼近生活的原則
每個階段幼兒的認知能力不同,這就造成了每個階段幼兒的接受能力也有不同。因此,要根據不同階段年齡的心理特征要選擇合適的題材,從幼兒的心理發展規律出發,才能夠使幼兒在教學的內容中獲得知識,體會到動漫帶來的快樂。小班的幼兒具有極強的觀察力和模仿力,因此選擇的內容要偏于簡單。中班的幼兒比較活動,能夠運用自己的感官世界去獨立思考問題,這就需要選擇具有想象力的動漫內容,以此提高幼兒的想象力和智力。大班的幼兒具有強烈的合作意識,表達方式也逐漸增多。因此,在選擇內容上,要傾向于圖片等素材適應動漫的教學內容,這有利于培養幼兒的學習能力。貼近幼兒的生活個,根據不同時期不同階段幼兒的認知能力和表達形式采取不同的教學內容,這將有助于培養有的發展個性。
四、結語
在信息化日益迅速變化的背景下,幼兒藝術教育如何運用動漫藝術提高幼兒的教育,是現代社會藝術教育的主要方向。因此,這就需要改變傳統的教育方式和手段,運用動漫的形式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才能使之健康發展。動漫相對于傳統的而藝術教育具有良好的教育功能,它能夠以生動活潑的形式和精彩的視聽感覺,集中表現了動漫帶給幼兒的藝術魅力。動漫作為現代新的藝術形式的出現,涉及到美術、音樂、舞蹈等多種方面,這也是幼兒成長時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動漫的生動形象和靈活的表達形式能夠適應幼兒的成長,是動漫藝術的一大進步。
幼兒科研論文7
摘要
責任感的培養對于幼兒的心理健康和社會性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會行為規則;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難,有初步的責任感。"因此幼兒園作為實施幼兒教育的主陣地,肩負著開展幼兒園責任感教育、促進幼兒責任感發展的任務。本研究通過調查發現,目前中班幼兒在動手操作時,依賴性強,存在"有人幫我做"的想法;面對錯誤時,不敢負責,總以"不是我的錯"為借口;意見相左時,互相爭吵,總以"我才是對的"為理由;參加活動時,隨意性強,抱著"和我沒關系"的心態等責任感發展方面的問題。同時發現,教師觀念上較為重視幼兒責任感培養,但教育教學中卻缺乏落實;幼兒園多在集體教學活動中落實責任感培養,方式單一;教師為"快速省時"剝奪了生活中培養幼兒責任感的機會等問題。本研究以"我是小主人"活動為載體,提出在"我是小主人"活動中樹立"我的事情我來做"的理念,強化自我責任感;在"我是小主人"活動中履行"我是班級值日生"的職責,深化他人責任感;在"我是小主人"活動中激發"我為班級添光彩"的情感,萌發集體責任感等教師培養中班幼兒責任感的教育策略。通過研究,幼兒責任感顯著提高,教師專業水平得到發展。
【關鍵詞】"我是小主人"活動幼兒自我責任感幼兒他人責任感幼兒集體責任感
一、問題的提出
在家庭教育中,現今4+2+1的家庭模式造成家長對孩子的"超負荷"的包攬和嬌慣,讓父母不太重視培養孩子的責任心,總是認為孩子還很小,做不了,做不好當孩子遇到一些事情的時候,父母總想替孩子完成,許多父母心甘情愿、盡其所有、盡其所能地替孩子做一切事,把孩子的責任擔到自己肩上,導致孩子們缺乏應具備的責任心。
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我們經常看到,幼兒來園隨意遲到;同伴發生爭執時,總是將責任推卸給同伴;收集的物品和調查表等總有孩子忘了拿來,甚至還有個別幼兒會說:"奶奶沒有給我拿。"……種種現象表明幼兒缺乏責任意識,怎樣來提高幼兒的責任感需要作為我們學前教育者眼前亟待改善的一項工作。
責任感對孩子的成長來說,是一種特殊的營養,它可以促使人去努力完善自我,可以促使人奮發上進。責任感教育能為幼兒今后的人際交往和社會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提出:"經常給幼兒分配一些力所能及的任務,要求他完成并及時給予表揚,培養他的責任感和認真負責的態度。"幼兒作為社會載體的一部分,良好的責任感將直接影響到今后在社會上的生存,幼兒良好的責任感促進其社會化的發展,更有利于今后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社會協調發展。而龐麗娟、姜勇等人的研究結果表明,除過失責任感外,在責任感的其他方面,4——5歲是幼兒責任感發展的關鍵期。因此本研究主要調查中班幼兒責任感現狀,進行問題分析和梳理策略,提升中班幼兒的責任感。
二、研究的概況
(一)研究目的與內容
1.研究目的
通過本班幼兒責任感發展現狀的基情調查、多維度宣傳動員、科學設計活動方案等系列研究與實踐,以"我是小主人"活動為載體,探索培養中班幼兒責任感培養的策略,全面和諧的提高中班幼兒的自我責任感、他人責任感和集體責任感。
2.研究內容
(1)中班幼兒責任感發展現狀調查
(2)幼兒園在中班幼兒責任感培養中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3)以"我是小主人"為載體,培養中班幼兒責任感的策略研究
(二)研究對象與方法
1.研究對象:中三班37位幼兒
2.研究方法:
(1)問卷調查法:對幼兒現有責任感進行有目的、有計劃調查,概括出存在的問題,作為研究依據;對幼兒參與"我是小主人"后的情況進行調查,總結幼兒的進步及有效措施。
(2)行動研究法:開展"我是小主人"實踐研究活動,以幼兒行為與表現為研究素材,尋找對策,歸納與提升教師的實踐指導經驗并積累資料。
(3)案例分析法:收集幼兒在參與"我是小主人"活動中產生責任感和付諸責任行為時的案例,概括提煉出有價值的經驗,并加以推廣。
(4)經驗總結法:在開展實踐和研究的基礎上,根據課題研究重點隨時積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梳理總結研究成果。
(三)研究時間與步驟
1.研究時間:20xx.6-----20xx.5
2.研究步驟:
第一階段:學習有關幼兒責任感養成和提升的理論,調查我班幼兒現有責任感的現狀,制訂合理的研究方案。
第二階段:組織活動,實施方案,及時調整。
第三階段:課題總結階段,整理資料、分析并撰寫課題總結。
(四)核心概念界定
1."我是小主人"活動:它是一種載體,滲透在幼兒一日生活與學習中,是幼兒以"我是小主人"的角色參與各項提升責任感的活動。
2.幼兒自我責任感:是指幼兒作為個體的人對自身的存在和發展負責的一種情感。在幼兒園期間體現為:能夠基本照顧自己的飲食起居;了解自己在幼兒園的物品情況;自己能夠掌控自己的行為,具有自我管理意識,為自己做過的事情負責。
3.幼兒他人責任感:幼兒個體作為同伴關系組成部分,對他人行為和現狀預期負責的一種情感。在幼兒園期間具體體現為:關心愛護班級同伴;做事眼中有他人;不打擾他人;學會包容和尊重別人的想法。
4.幼兒集體責任感:幼兒對所在集體中應做之事負責并盡力完成的一種情感。在幼兒園具體表現為:了解班級是一個集體;愛護集體的物品;樂于參加集體活動;團結合作;為集體爭光。
三、研究結果
(一)中班幼兒責任感的現狀調查
為了更好地了解幼兒責任感方面的現狀,了解中班幼兒責任感發展情況,分析哪方面的責任感表現是現階段薄弱的?帶著這些問題,我設計了一張《幼兒責任感調查表》,選取本園16位中班教師了解中班幼兒責任感現狀。調查后發現中班幼兒責任感不容樂觀,具體分析如下:
1.動手操作時,依賴性強,存在"有人幫我做"的想法。在調查"幼兒是否能保管與整理自己的物品"時,只有39%的幼兒能夠做到自己整理物品。如在來園活動中,當孩子走進教室,脫外套的幼兒總會將外套隨意放置或者直接給老師,想讓生活老師幫助掛衣服、整理衣服,只有極少數幼兒會主動將自己的衣服脫下掛好。由此可見,雖然到了中班但是幼兒的自我責任感不強。
2.面對錯誤時,不敢負責,總以"不是我的錯"為借口。調查中"對自己做過的事情負責,勇于承認錯誤。"一欄顯示,能做到的幼兒只有29%,不到班級人數的三分之一。在平日的觀察中也發現班級物品有損壞時,不少幼兒會跑來告訴老師哪個玩具壞了,可是在問到"是誰弄壞的?""怎么弄壞的?"后,即使有的只是無意之失,也很少有幼兒會主動承擔是自己的行為導致的。幼兒自我責任感由此可見一斑。
3.意見相左時,互相爭吵,總以"我才是對的"為理由。調查表中可見,有49%的幼兒有時能做到"學會包容與尊重別人的行為與想法。"更有30%的幼兒不能做到"學會包容與尊重別人的行為與想法。"的確,班級中時常會聽到有幼兒爭吵的聲音,"聽我的""聽我的""老師他不愿意和我玩",不少孩子的心中只有自己,還不能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問題,缺乏他人責任感。
4.參加活動時,隨意性強,抱著"和我沒關系"的心態。調查表中呈現我們班只有43%的幼兒能做到"在競賽性游戲中有初步的集體榮譽感。"多數幼兒參加比賽活動時抱著游戲的心態和對活動結果不在乎的態度。還未形成初步的集體責任感。
(二)幼兒園在中班幼兒責任感培養中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幼兒責任感發展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并且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其中最主要的因素來自于家庭和幼兒園,本研究主要關注幼兒園教育中對幼兒責任感培養情況,故只對幼兒園教育的相關因素進行分析。
1.教師觀念上較為重視幼兒責任感培養,但教育教學中卻缺乏落實
調查結果均顯示教師100%認同責任感教育的必要性,但是在日常教育中卻出現和觀念不同的多種表現。幼兒責任感的培養應滲透于在一日活動,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但目前教師多關注幼兒的認知和技能發展,忽視了這一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如在日常觀察中發現,學習活動中教師多關注教學目標的達成,運動活動中則更關注幼兒運動技能的掌握,生活活動中關注生活能力的提升,游戲活動中關注幼兒游戲水平的發展,對幼兒責任感的培養較為忽視。
2.幼兒園多在集體教學活動中落實責任感培養,方式單一
如,問卷調查結果顯示,78%的教師多在集體教學活動中培養幼兒責任感,一般會選用故事熏陶、談話活動、個案討論等載體進行,這種方式多為口頭教育,而幼兒的學習方式為"在行動中學習",所以,在集體教學雖能在一定程度上培養幼兒責任感,但并不是最適宜的教育方式。
3.教師為"快速省時"剝奪了生活中培養幼兒責任感的機會
如有的教師在開放問題中寫道:"我們知道責任感的培養對孩子非常重要,但是一日環節非常緊湊,孩子的慢動作和我們緊湊的節奏形成的矛盾,我們有時候會妥協后者,在教育行動中忽視了".如在區角活動的整理環節中,到了活動結束的時間,部分幼兒的活動材料仍然沒有整理好,教師為了能更快的進入下一個活動,為了節省時間,往往會代勞幼兒快速整理掉物品,或者由生活老師代為整理,這種行為直接剝脫了幼兒對自己行為負責的機會。
(三)以"我是小主人"活動為載體培養中班幼兒責任感的策略
1."我是小主人"活動中樹立"我的事情我來做"的理念,強化自我責任感。
圖1:整理小能手提示卡
生活小主人。聚焦幼兒一日生活中的自理能力、自我服務的能力,開展生活小主人活動,鼓勵幼兒從來園開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會的事情學著做。得到進步的孩子就能得到生活小主人的稱號。如日常生活中,我們在班級中設置了"整理小能手"稱號,通過鼓勵讓幼兒對自己的物品進行整理,培養幼兒的個人責任感。如圖1所示,在"整理小能手"提示卡中,圖文并茂呈現"整理小能手"需要做的整理工作,提示幼兒及時整理好自己的物品。
運動小主人。聚焦幼兒的健康體質和在運動中的意志品質,我們每天還會選出運動小達人,如堅持攀爬到最高峰的幼兒,摔倒了還能堅持運動的幼兒等。運動小達人們能在排隊時做火車頭,享受因個人努力而獲得的特權;而且可以做操時做小老師帶領大家做操。
游戲小主人。聚焦幼兒游戲中的規則踐行、主動交往等行為,在游戲分享時選出今天的游戲小達人。今天你遵守班級的游戲規則了嗎?今天你有沒有對伙伴說說好聽的話?和小伙伴分享玩具了嗎?孩子的心里都有自己心目中的游戲小達人。游戲小達人們能享受把自己喜歡的玩具借回家玩一個晚上的權利;可以在游戲前擁有選擇場地和材料的優先權。
學習小主人。聚焦幼兒在集體活動和個別化學習中的興趣和行為習慣,鼓勵幼兒在學習活動中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學會控制自己的行為。學習活動之后,由孩子們選出學習小達人。學習小達人們能和喜歡的人一起午餐,或者首先使用最新的美工材料。
一系列的活動引導幼兒從他律轉化為自律,樹立成長觀,強化行為養成,提高對自己負責的能力。
2."我是小主人"活動中履行"我是班級值日生"的職責,深化他人責任感。
圖2:值日生公示欄
"三五成群"來值日,引導幼兒關注他人。秉著人人有機會并且合理分配組合的原則。我們商定以小組為單位,每周都由八名幼兒參與值日生工作,并在值日生展板中公示值日生人員,并且每周輪換一次,這樣就確保了人人參與,如圖2所示。值日生們在周一來園后先要對全班幼兒進行上崗承諾再進行正常履職,這樣原本對同伴、對班級關注極少的小朋友也熱情了起來。"值日生"讓每個孩子主動了起來,使每一個孩子都有了做班級小主人的機會。
"七嘴八舌"定方案,引導幼兒協助他人。為保證值日生活動的順利進行必須先制定一個完整的活動方案。由老師拋出問題:一是值日生要做些什么?二是怎樣才是一名優秀的值日生?拋出問題后由孩子們"七嘴八舌"自由展開討論,提出自己的建議,最后在教師的組織下討論出值日生的產生方法、值日生的履職內容與要求等內容。如,經過幼兒討論,產生了小小氣象員、衛生管理員、植物照料員等崗位并對值日生的履職內容進行了圖5:植物照料員
畫面的呈現,如圖3、圖4、圖5所示。
圖4:衛生管理員
圖3:小小氣象員
"一本正經"來交接,引導幼兒延續責任。周五放學前就是每周的值日生述職與交接的時間。值日生們說說一周以來的心得,可以是高興的,也可以是困惑的,讓同伴知道他們的勞動過程,體會勞動的辛苦。最后由本周值日生向下一周的值日生移交工作卡和任務卡,下周值日生需要在周末對任務卡的內容進行學習練習。
3."我是小主人"活動中激發"我為班級添光彩"的情感,萌發集體責任感。
研目標,分任務,感知個人在集體中的重要作用。活動開展前應針對幼兒年齡特點為全班幼兒制定一個共同的目標,目標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在活動的設計與安排時,盡量給每個幼兒分派一個任務,這樣孩子會感覺到自己存在的重要性。如:幼兒園開展的"小青蛙講故事"比賽活動中,每位幼兒作為班級的一份子,只要講故事本領夠大都有機會代表班級去比賽。活動中,講好故事就是我們大家努力完成的目標,每一位孩子都能為班級爭得榮譽。在講一講、比一比的過程中,讓孩子知道自己在集體中的重要作用。
圖6:表彰展板
明載體、巧激勵,在合作中感受集體榮譽。在幼兒園一日活動中,選擇適合的活動載體,并運用多種方式激勵和鼓勵幼兒,幫助幼兒萌發集體責任感,達到集體責任感培養的效果。如,在幼兒園開展的"紙袋大變身"活動,請每位幼兒和爸爸媽媽一起用紙袋進行創作,最后和平行班級的伙伴比一比,看看哪個班級的寶貝參與人數多,作品呈現好。活動中"參與多,作品好"就是我們大家共同合作才能完成的目標,每一位孩子都制作紙袋并且制作精美才能勝利。通過活動前的激勵,活動后的獎勵,讓幼兒在團結和諧、活潑有序的活動中萌發進一步集體責任感,并且教師及時在表彰欄中給共同目標努力的幼兒表揚,如圖6所示。
重體驗,少介入,在實踐中深化集體責任意識。體驗是提升幼兒集體責任感的有效方式,可以讓幼兒在親身參與實踐的過程中,形成直接和深刻的感受。如在即將舉行"升旗儀式"活動前,我給幼兒觀看了天安門廣場上莊嚴的升旗儀式,孩子們對解放軍叔叔們神氣又整齊的步伐佩服不已,產生了我們班級主持升旗儀式的時候也要這樣神氣的想法。那怎么踏步才能整齊和神氣呢?教師拋出問題后,放手讓幼兒自己討論與探索,從踏步神氣——統一姿勢——喊出口令。孩子們在親身體驗的過程中不但萌發了集體責任感,并且為我們班級的集體榮譽而努力著。
"我為班級添光彩"特色活動采用階段活動機制即定期與不定期交叉進行,活動形式多種多樣,可以體現在班級長效活動中、年齡段相關活動中、幼兒園大型活動中。集體責任感是在班級活動中形成和發展的,讓幼兒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增強主人翁意識,萌發集體責任感。
四、研究的成效
1、幼兒責任感顯著提高。在課題開展過程中,我們發現幼兒自我責任感、他人責任感、集體責任感都得到了明顯的提高,表現在:來園遲到的幼兒已經從部分減少到個別;班級中的吵鬧聲少了,孩子們可以管理好自己的情緒,經常保持著愉快的情緒;而且也樂于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在與家長進行溝通時,了解到幼兒在家里也開始自覺地整理玩具了。特別讓我感動的是最近一次的早操比賽,為了能得到流動紅旗,那天,愛漂亮的.幾個妹妹小朋友放棄了每天穿得皮鞋選擇了運動鞋,幾個平時偷懶的小家伙最近做操時都比以前態度認真、動作到位多了,讓我深深地被他們所擁有的集體榮譽感所感動。
2、教師的專業得到發展。通過對一些參考文獻的研讀,豐富自身的專業知識,提升了自己的專業水平。通過帶領幼兒開展各種社會獲得,逐漸形成了大教育觀的意識,日常更善于整合各方的教育資源用于教學。活動實施過程中,教師以身作則,為孩子做好榜樣。日常的指導也更凸顯觀察和支持,懂得使用各種方法記錄幼兒的進步與成長,通過分析與思考,提出更有效地支持策略。
五、后續思考
1、以社會活動為拓展,爭做社會小主人。整合我園為方松街道家庭型志愿者實踐活動基地這一資源,宣傳與動員孩子們積極參加志愿者活動,如"環保小先鋒"垃圾分類入戶宣傳、"阿奈特在行動"交通文明小指揮項目等系列活動。這些活動可以真正讓孩子們走出校門,走進社會,在主動參與履行責任的實踐中,形成相應的責任感。
2、持續提升幼兒責任感,做好幼小銜接。考慮到孩子們即將升入大班,幼小銜接無疑是家長與教師必須幫助幼兒做好的一項工作。責任意識強的幼兒往往在行為習慣與學習常規上能得到更好地發展,入小學后在學習、完成任務、做作業等各方面都表現得比較積極。所以怎樣在大班時期讓幼兒繼續養成良好的責任意識幫助幼兒更快地適應小學生活是我們馬上需要面臨的問題。
六、參考文獻
[1]上海市教育委員會。《上海市學前教育課程指南》[M].上海教育出版社,20xx年版
[2]龐麗娟,姜勇。《幼兒責任感發展的研究》[J].心理發展與教育1999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M].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xx年版
[4]朱家雄。上海市學前教育教師參考用書《游戲活動(3-6歲)》[M].上海教育出版社,20xx年版
[5]楊希文。基于布盧姆情感目標分類學理論的幼兒責任感培養的研究[D]
幼兒科研論文8
生命教育提倡從生命中學習,是一個終生受用的人生哲學,生命語境下的幼兒藝術教育,不僅能夠幫助孩子進行健康成長,同時也能夠幫助教師做好準備,迎接教學與挑戰。藝術一起較強的感染力與神奇的效應成為生命世界的共同主題,如果沒有藝術學科對生命教育的體現,生命教育僅僅停留在理論層次,所以對生命語境下的學前藝術教育進行重點探究十分有必要。
一、我國藝術教育與生命教育現狀分析
現階段,從我國的生命教育具體情況來看,生命教育隸屬于德育,研究德育往往圍繞著生命的主題開展,不少研究者都從尊重生命和關愛生命等教學進行深入探討研究。20xx年,生命教育理念正是進入我國的中小學課堂,以生命的角度對待教育,以生命統領教育,以生命健全為宗旨的教學理念正是步入我國的中小學教育領域。21世紀是一個藝術與科學的時代,是一個以人為本的時代,重視教育回歸生命,而我國的學前術教育領域研究生命教育仍然處于空白階段,不少學前教育者試圖通過學前藝術教育,對兒童采用生命教育模式。我國的學前藝術教育主要起源于近代,以古代藝術教育萌芽、近現代學校藝術教育與師范教育為基礎,慢慢發展而來的。學前藝術教育的主要對象是兒童,而兒童藝術教育的價值不僅僅是教師幫助兒童利用感性的方式去了解世界,而是通過藝術使兒童更好的展現自己的特長與優勢,實現自己的價值,通過藝術教育的方式培養其審美觀念和意識。但是,技術理性與工具主義是影響人類思維的主要因素,并且已經滲透到兒童藝術教育領域,使兒童藝術教育也受到了功利主義的影響。另外,兒童藝術本身也受異化影響,逐漸被商業化與庸俗化,兒童藝術的獨特性被產業化與標準化。
二、提升生命語境下的學前藝術教育教學策略
(一)需樹立正確的學前藝術教育理念
在生命語境下的學前藝術教育具體實踐活動中,兒童需要學習更多的知識,各個學科就成為兒童學習的主要內容,藝術教育也是其中之一,但是那些涉及到兒童情感與精神等的藝術學科在學前教育中的地位日益下降,特別是藝術思維模式日益不受重視,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并對其以后的健康發展也較為不利,所以,在生命語境下,學前教師必須要樹立正確的藝術教育理念,科學合理的運用生命教育理念開展學前技術教育,充分發揮生命教育的效率和價值。
(二)生命語境下充分利用其哲學根基
生命教育的基礎是深厚的哲學根基,根據人的生命特征,從兒童的生命出發,采用恰當的系統性教育,激發其生命意識,拓展精神世界,挖掘生命的潛能,提高生命質量,關注兒童生命的整體性,健全人格,不僅關注自身的生命,還尊重他人的生命,提高生命的價值。在生命語境下的學前藝術教育,教師在具體教學過程中,要以追求生命為本體,尊重生命價值與人格尊嚴為前提,以人的整體性與可持續發展為教育目標,引導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探索生命的存在。以哲學的角度來看,對生命的意義已經死亡進行解讀,對生命存在的合理性確立依據,對教育過程中忽視生命的誤區進行糾正,從而構建生命教育的理念。
(三)充分發揮生命教育的多層次意義
生命教育是對生命多層次認識的教育,包括認識生命的本質、理解生命的意義和提升生命的價值等。生命語境下的學前藝術教育目的不僅僅是幫助學生真愛生命,更加重要的是讓學生理解生命的意義,積極主動的創造生命價值,生命教育不僅局限于兒童關注自身的命運,還要引導學生學會關注、熱愛和尊重他人的生命。生命教育的重點在于關注人的生命,以及人的生命的價值所在,要學生認識生命、理解生命、熱愛生命、保護生活和尊重生命等,包括珍惜人類共同的生活環境。在生命語境下的學前藝術教育活動中,生命是教育的追求與價值,應該對其多層次方面充分發揮生命教育的價值。
三、重視德育教育范圍中的生命教育
目前,根據有關調查結果顯示,我國生命教育的研究屬于德育研究范圍,德育的研究而往往以生命為主題,所以在生命語境下的學前藝術教育中,需要重視德育范圍中的生命教育。在學前藝術教育過程中,各級學校領導和教師應該重視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提升學生的思想品德素質,從而提升生命教育,樹立“以人為本”的生命教育中心,強調人的重要性,特別是人的生命的重要性,從而充分體現生命教育的意義。
總之,在學前藝術教育中,教師應該重視生命教育的意義和價值,科學合理的在生命語境下開展學前藝術教育。根據生命教育的本質幫助學生認識到生命的重要性,包括自己的生命和他人的生命,熱愛生命和尊重生命,實現生命的價值與意義。
幼兒科研論文9
論文摘要:幼兒園園本教研對幼兒教師的科研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學前教育專業必須不斷提高培養目標的針對性、課程內容的適切性、教學方法的實踐性、課程評價的多樣性,以培養適應幼兒園需要的具有初步研究能力的學前教育師資。
論文關鍵詞:學前教育;幼兒教師;科研素質
對幼兒教師科研素質的再度重視,源于幼兒園園本教研的廣泛開展。園本教研深入開展的直接動因并非是教育行政部門的指令,而是幼兒園自身發展和質量提升的內在訴求,是對“從對科學主義的崇拜到主張學前教育走向生態新學前教育理論和實踐關系的認同,也是教研理念從傳統學術性研究到現代實踐性研究的轉變。
一、幼兒教師職前科研能力培養的理論基礎
高職高專作為幼兒園教師隊伍最主要的來源地,有責任在幼兒教師的職前教育中打造他們的科研素質,以適應幼兒園的要求。幼兒教育研究表明,幼兒教師正面臨著新的教育理念的挑戰,這些新的教育理念中有一個共同的方面,即指向了幼兒教師科研能力的發展。
(一)走向生態的學前教育觀
隨著后現代主義思潮的廣泛傳播,教育理論也被大家從生態學的視角來重新審視,學前教育理論也從“對科學教育的崇拜到學前教育走向生態”。不再是沒有批判的將一些源自于西方文化的思想和教育理論都當做“先進理念”頂禮膜拜,而是要去研究在全球化和多元化的大背景下,怎樣更多的去關注傳承和發揚中華優秀文化和本土文化,研究適應本幼兒園和本班幼兒的課程。而這些必須要求幼兒教育工作者有能力去研究自己在教育、教學工作中遇到的問題,通過與同事的對話和反思,去發展和建構屬于自己的實踐性智慧,而不是讓幼兒教師按同樣的標準和要求去統一理念和規范行為。
(二)新的學前教育質量觀
從后現代視角,早期教育機構的優劣已從質量話語——客觀統一的質量標準到意義生成話語——教師的教學兒童的學習是否有意義。通過觀察、紀錄、對話、解釋、反思等研究手段,深入地把握每個兒童,選擇適宜于每個兒童的個別化的活動方案,并鼓勵和支持幼兒生成自己的活動,才能實現教學活動的意義。嘲沒有科研素質和能力的幼兒教師是無法實現教學有意義的。
(三)園本教研的新要求
園本研究是基于本園的實際,基于具體的幼兒園教學情境,研究教師在自己的教學情境中所存在和遇到的問題,并與研究共同體一起構建一種多樣性、平等性、批評性和境遇性的對話文化。它更多關注的是實踐研究,意在通過教師的反思來挖掘教師的緘默知識,通過教師的行動研究來解決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從而使教學有意義。它面向的是全體幼兒教師,而不是個別的有科研能力的教師;教研不是幼兒教師可做可不做的事情,而是每個想提高教育質量的幼兒教師必須要做的事情。因此,教育科研素養是現代幼兒教師必備素養之一。
二、幼兒教師職前階段科研能力培養的現實途徑
目前的高職高專院校,大多是由原來的中等專業學校或幼兒師范學校合并升格而成,沒有學前教育專科人才培養的經驗模式借鑒。他們普遍比較重視專業技能,特別是藝術技能的學習和訓練,忽視學前教育理論特別是教育科研素質的培養。據對在職幼兒教師的調查顯示,只有11%的幼兒教師系統地學習過學前教育科研方。目前開設前教育科研方法》課程的院校在教學中也還存在著種種問題。譬如,課程目標定位不準,課程內容多量化研究、少質的研究,教學方法多是傳統的講授法、滿堂灌,課程評價上多采用筆試考查學生對科研方法的識記程度,等等。這些影響了教學的效益,成為制約幼兒教師職前階段科研能力培養的重要因素。
學前教育事業要向縱深發展,必然依賴于幼兒教師隊伍的專業化建設,而專業化建設的必然要求是幼兒教師具備教育科研素質。幼兒教師的職前教育機構,不僅要把前教育科研方法))課程列為教育計劃的必修課程,落實在課表上、課堂中,而且要改革該課程的目標、內容、方法、評價等要素,全面提高教學效益,從而實現預期的目標。
(一)培養目標的針對性
專業培養目標是制定專業教學計劃的依據,也是評價培養成效的標準。確定什么樣的培養目標,就決定了制定什么樣的教學計劃,開設什么樣的課程。高職高專學前教育專業把培養早期教育機構和幼兒園所需要的合格教師作為培養目標,本無可厚非。但高職高專學前教育專業既應區別于中專幼兒教育的培養目標——一一線幼兒教師,也應區別干本科院校的培養目標一一研究型的幼兒教師。因此,建議高職高專把學前教育的培養目標修訂為“培養早教機構和幼兒園需要的有初步研究能力的學前教育師資”。“初步研究能力”定語的加入,既高于中幼的培養目標,又低于本科的培養目標,切合高職學前教育的實際,有利于制訂教學計劃,把科研素質列為學前教育學生的必備素質結構中,把前教育科研方法課程列為教育計劃的必修課程,落實在課表上,落實在教學中。
(二)課程內容的適切性
高職高專學前教育專業前教育科研方課程內容的選擇應依據幼兒園園本研究的需要、學前教育研究方法的最新成果,而不是本科院校前教育科研方教材內容的簡單壓縮和教學要求的降低。
幼兒園園本研究最迫切的需要是幼兒教師會觀察、紀錄、參與、解釋、對話、反思、敘事,能在真實的教育情境中開展行動研究,積累實踐性知識,形成實踐性智慧,成為研究性教師,成為“反思性實踐家”。
因此,“在未來,質的研究對學前教育領域的研究可能會變得非常重要,這是因為在研究與學前教育有關的各種問題時不可能脫離背景,任何問題都跟該問題有關聯的各種生態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質的研究方法具有的自然主義的探究方式、描述性的敘述方式、解釋性的研究理念和人性化的研究過程特征與學前兒童發展的整體性、敏感性、動態性和獨特性有著內在的適應性,因而越來越受到學前教育工作者的青睞和重視。嘲高職高專學生的特點也適合做質的研究。她們大多有高中文科的學習背景、女性形象具體的思維特點,她們“天生就是和行動、應用型研究聯系在一起。她們拒絕接受現狀,旨在導向社會乃至個人的改變。 因此,質的研究方法應成為高職高專(《學前教育科研方法》課程的主要內容。但在目前出版的前教育科研方法》教材中,適合的較少。以科學出版社20xx年2月出版的楊世誠主編的學前教育科研方法》教材為例,只有4節內容介紹了觀察法、教育敘事法、訪談法、頭腦風暴法,僅僅用了27頁的篇幅,占總篇幅的十分之一。此教材還是高等教育“十一五”規劃教材,是高職學前教育的配套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年8月出版的劉晶波主編的前教育研究方法用了7章(共14章)的篇幅專門介紹了質的研究,羅列了常用的質的研究方法,有一定的針對性,可作為教材。但僅僅依賴于此還不夠,還需要參考大量的書籍資料。譬如,在學習紀錄法時,可以參考己錄,讓兒童的學習看得見、己錄,讓教師的教學有意這兩本書。
任課教師還應經常深入到幼兒園,參加幼兒園的園本研究,在給幼兒教師做專業引領的同時,收集大量的最新的研究案例,充實到教育教學中,以豐富課程的內容。
(三)教學方法的實踐性
高職高專學前教育專業《學前教育科研方法課程目標應該是培養學生會做科研,而不僅僅是學習一些科研理論。因此,應打破求完整、求系統的學科體系的教學觀念,建構一種做中學、求實效的行動體系的教學觀念,以某種科研方法的掌握和科研任務的完成為驅動,帶動學生的做和教師的教。
筆者認為,該課程的學習任務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具體任務。譬如,如何確立研究問題、如何查閱文獻、如何做調查研究等,如何運用觀察法、實物分析法、訪談法、資料分析法等質的研究方法開展研究,這類任務是獨立的、是具體的,可以隨著教學內容的展開逐步學習掌握的。另一類是系統任務。即綜合運用多種研究方法去完成一項質的或是量的研究。這類任務的完成需要在學習了多種方法之后,并且需要較長的時間,需要一個研究小組協作共同完成。
在具體任務的教學中,可采用展示案例——共同探討——仿做研究——典型解剖——再做研究——形成作品——上交存檔這樣的教學流程。譬如,在學習訪談法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先給學生播放一個完整的訪談錄音做示范,然后結合范例與學生一起探討訪談的程序和技巧,再由學生自己確定一個有關幼兒教育的話題、選擇訪談對象進行訪談并錄音。老師從學生上交的訪談材料中,選擇有典型意義的作品在課堂上進行分析和解剖,并讓學生交流訪談經驗、學習教材中有關的內容,然后,學生再次進行訪談,并把錄音材料作為平時作業上交。這樣,就實現了學生的親自動手“做”研究的目的,培養了她們從事實際研究的興趣和能力,并帶動了相關科研理論的學習。
在系統任務的教學中,應根據學生能力強弱搭配的原則,確立以3~4人為一個小組的“研究共同體”,開展合作研究。這既是系統任務完成難度大的需要,也是為了適應幼兒園“研究共同體”組織形式的需要,是培養他們協作精神和開放的研究心態的需要。雖然系統任務的完成往往在學期末,但研究小組要早建立、研究任務要早安排、研究活動要早開展。系統任務的選擇既可以做質的研究、也可以做量的研究;既可以做幼兒教育方面的課題,也可以以高職學生學習、生活方面的問題為課題。研究成果可以多樣化,既可以是研究報告,也可以是行動研究的其他成果,但必須綜合運用多種方法。譬如,學生可以結合自身學習、生活中的某一現象或問題,確定一個較為中長期的研究課題,按計劃——行動——觀察——反思——計劃的工作進程,定期開展小組學習、討論,既可以改變她們的行為,給她們的學習和生活帶來變化,也養成了研究的意識和能力,品嘗到研究的樂趣。
(四)課程評價方式的多樣性
課程評價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指揮棒”。課程評價的標準又是以課程目標是否達成為依據的。因此,應采用多樣化的評價方法,來評判學生是否會“做科研”,是否學會了多種科研的方法和手段,是否有多樣化的科研成果。
按照這個指導思想,學生的平時成績就以學生個人的平時作業為依據。在平時教學中,把學生學習各種研究方法后進行練習的作品收集起來,建立她們個人的作業袋。教師借鑒實物分析的方法,發動學生自評,梳理自己的成長軌跡;發動學生互評,相互學習交流借鑒,最后由老師綜合評定出出時成績。
學生的期末成績以小組系統任務完成的成果為依據。研究小組在全體同學和學前教育研究室全體教師面前展示研究成果,并對師生提出的課題研究的相關問題進行答辯。由全體教師按照研究成果的價值、答辯效果給小組以總的評價。再由任課教師在此基礎上針對小組成員在成果和答辯中的貢獻做出個人的評價,以此作為學生個人的期末成績。
綜上所述,高職高專院校必須重視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科研素質培養,并在培養目標、課程內容、教學方式、課程評價等方面進行改革,以培養幼兒園所需要的有初步研究能力的幼兒教師。
【幼兒科研論文】相關文章:
科研論文寫作的方法12-02
淺談教師對幼兒游戲的介入優秀科研論文報告01-17
科研管理信息系統科研論文06-13
科研論文寫作及其特點01-21
科技學科研究論文03-30
小學教師科研論文06-12
護理科研論文的范文03-06
小學教育科研論文03-30
教育教學科研論文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