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環境治理論文

時間:2022-11-24 17:52:47 論文 我要投稿

環境治理論文(集錦15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論文了吧,論文一般由題名、作者、摘要、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和附錄等部分組成。那么一般論文是怎么寫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環境治理論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環境治理論文(集錦15篇)

環境治理論文1

  環保產業是是國家重點發展的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隨著環保產業的發展,對環保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大。據國家人事部的有關統計預測,在我國未來幾年里急需的八大類人才中,環境保護技術人才名列其中。全國環保行業和產業每年需新增10萬名環保類高技能人才,環境監測與治理技術專業人才已成為我國最緊缺的人才之一。但值得關注的是,我國目前污染治理專業的教材建設還相對滯后,嚴重阻礙著高職教育的發展。因此,在新時期如何加強污染治理專業教材的建設,是值得研究和探討的課題。

  1高職污染治理專業教材建設現狀

  目前,各高職院校普遍使用的污染治理專業教材雖然名稱不盡相同,但都把污染治理技術方法介紹作為主要內容。其編寫思路基本上順應了污染治理技術的方法及發展,并圍繞治理技術的原理及設計來進行論述。對污染治理方法的理論作了較全面的闡述,內容較全面,體系較合理,圖文并茂。但也存在著很多不足,主要有以下幾點:

  1.1教材重復建設現象較嚴重

  污染治理專業中各門課程的教材自成體系,相互不能銜接,內容重復現象嚴重。出版社為了擴大發行量,往往將同一專業的系列教材分給不同的高職院校負責編寫。而對于共性的問題,由于各主編理解的深淺程度與角度不同,彼此又缺乏溝通,結果某些內容在不同課程的教材中重復出現,造成學生知識的重復灌輸,有時由于表述上的不一致,還增加了學生理解的障礙[1]。

  1.2教材結構缺乏高職特色

  傳統的污染治理專業課程多著眼于知識的科學、系統與完整,較少關注知識在勞動生產中的應用,更加缺乏關注新知識的更新與職業規范訓練、職業道德的養成等。相當一部分高職污染治理專業教材沿用本科教材的編排體例,雖然減少了理論內容,增加了一些工程案例,但是教材延續了理論知識的系統性,實踐內容與理論知識沒能有機融合,不能突出高職教育特色。還有一部分高職污染治理專業教材只是簡單的對中職教材進行擴充,理論知識的深度和廣度不夠,造成高職學生理論基礎知識不夠用,解決實際問題時難以找到足夠的理論支撐。面對高職教育的快速發展,如何跳出游走于本科教材與中職教材之間的模式,需要進行認真研究和改革[2]。

  1.3教材內容與生產實踐相脫離

  目前,污染治理專業高職教材的編寫隊伍仍以高職教師為主體,缺乏行業和企業專業的參與,高職教師大部分是專職教師,有著豐富的理論教學經驗,但是缺乏實際工作經驗,也缺少對生產一線的調查研究和深入了解,對企業實際和行業特點的認識較缺乏,實際動手能力和行業、企業的專家有較大的距離,所以教材內容難免與生產實際脫節,更不能及時反映企業中已采用的新技術、新工藝和新裝備。有些高職教師仍未擺脫傳統的理論教學,編寫教材時注重理論教學的系統性卻缺乏對職業崗位所需的專業知識和專項能力的科學分析,沒有擺正理論與實踐的位置,嚴重背離了高職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1.4教材中實踐性內容普遍不足污染治理專業學生人才培養目標是能夠具有較高的實踐能力,實踐教學在高職教學中份量極重。而目前市場上高職教材普遍沒有為實踐教學環節提供足夠篇幅,實踐項目教學在開展過程中沒有教材參考或只是參照教師編寫的實踐指導書,實踐教學缺乏質量保證。還有一部分實踐項目需要另購實踐類教材,增加了學生的負擔。

  2項目式教材建設原則

  高等職業教育肩負著培養面向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第一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高職院校污染治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應定位于:培養技術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應當突出職業性、行業性的特點。面向基層一線的需要,培養“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技術或管理人才。由此,基于生產過程的高職污染治理專業教材應遵循以下原則:

  2.1注重教材的整體優化

  污染治理專業教材編寫時不能孤立地對某一門專業課程進行思考,而要從整個專業的特點去考慮,從實現污染治理專業高職人才培養目標著眼,從人才所需知識、能力、素質出發。在充分研討的基礎上,把培養污染治理專業職業能力作為主線,并貫穿始終。編寫的過程中需要注意課程前后的銜接,避免不同課程知識點的重復。還需注意理論教學與實訓、實習教材的結合。要綜合研究課程教材與實踐教材的編寫計劃,使污染治理專業理論知識體系與職業的實踐技能體系有機地結合起來。

  2.2注重校企合作編寫教材

  高職專業教材建設工作不是簡單的組織幾個學者經過幾次會議討論就可以實現的工作。好的教材需要有教師和生產一線的技術專家緊密協作才能完成。企業的參與必不可少,因為職業崗位應具備的能力和知識結構,只有企業才最清楚。在建設專業教材時,需要有選擇、有針對性地吸納企業專業技術人員,參與到整個建設工作過程中來。教材編寫流程為:邀請行業企業專家進學院座談,并與教師共同研討教材編寫改革思路;主編教師提出編寫大綱和計劃,經討論后交企業專家審定把關;教師到企業調研,搜集資料,掌握行業動態;教師與企業技術專家探討共同編寫;編寫完或討論定稿后請行業企業專家終審[3]。

  2.3注重以工作過程為導向

  傳統教材是以學科邏輯為基礎組織教材知識結構的,而項目式教材是以工作過程為導向,以工作任務為中心組織教材內容,突出“情境中心”和“任務中心”。即教材內容按照“總體任務——分解任務——相關理論知識——相關實踐知識——拓展知識——練習與實訓”的模式展開。編寫項目式教材時,緊扣環保行業背景,按照整個工作過程對項目內容進行序化,以確保滿足行業和企業的需要,從而有助于學生將來的就業與發展。這樣的編寫模式能夠體現“夠用為度、注重實踐”的原則,深入淺出,分散難點,降低理論學習的難度,更易于高職學生接受。

  3項目式教材建設方案-以《水污染治理技術》課程為例

  按照上述原則,來自行業企業和職業院校等30多位編寫人員紛紛參與了教材編寫。我們對廣東省內地區廣州、深圳、佛山、中山等以及省外具有代表性的環境保護及相關企業進行了調研。遴選其中三十家企業,以調查問卷、座談等調查形式獲取的信息來進行調研分析。調研活動中,與部分企業的人事負責人、企業老總進行了深入交流,并誠懇聽取了企業界對高職污染治理專業教材編寫的建議。舉辦《水污染治理技術》教材編寫研討會,對崗位所需能力、知識和素養進行對比、分解、合并,經過多方努力,校企合作編寫了基于工作過程的項目化教材初稿。具有以下特點:

  (1)涉及理論、概念等一類知識內容時,注重穿插學習方法的介紹和講解,結合高職高專環境治理類學生的特點,注重知識內容的實用性和綜合性,刪減以往類似教材中較刻板的理論知識點,將更多的學時和內容重點放在實用設計方法、設計技能以及設計過程的闡述上。

  (2)重點突出“主題+項目”式教學方法和過程的展示,書中將展示大量的實際案例和實訓圖片。

  (3)由于“主題+項目”式教學方法的開展,學生在實訓及學習過程中接觸的項目綜合性及知識的交叉性較之以往更為復雜和全面,因此教材在涉及案例及不同類型廢水處理工程設計分析的同時更注重知識點的綜合性和完整性。

  (4)由于污水處理設計行業的日新月異,因此,案例將更注重行業的前沿性和創新性。在《水污染治理技術》課程教材中,通過對傳統課程體系解構,將傳統的以知識學習為目標,改為以污水處理設計與運營管理崗位能力需求為培養目標,以項目為載體,通過完成項目及任務,實現崗位目標培養的完成,具體設計內容。

環境治理論文2

  一、引言

  我國國民經濟的不斷發展,加速了城市化的發展進程,同時帶動了工業、城市交通運輸、城市建設的迅速發展。城市的數量和規模以及城市人口急劇增加,致使城市環境污染越來越嚴重。由于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于城市環境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對于城市環境噪聲等相關問題也越來越關注。由于對城市工業污染源的綜合整治,城市環境噪聲問題越來越突出,對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以及身體健康產生了極其不利的影響。城市環境噪聲主要包括交通噪聲、工廠噪聲、建筑施工噪聲、社會生活噪聲等,其噪聲影響的范圍和程度日益擴大,對市民的生活環境也產生了極大的影響,成為引人關注的城市環境問題之一。

  二、城市環境噪聲的來源及其危害

  (一)城市環境噪聲的來源

  噪聲是對人們的日常工作、生活和學習造成一定影響的聲音,它是多種多樣的,客觀存在的。我國城市化的過程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過程,城市具有居住、工作、交通、旅游和休息這五大功能。隨著城市建設和規模的不斷擴大,城市人口不斷增長,交通也越來越密集,對城市環境也造成了十分嚴重的影響,城市環境噪聲的主要來源分別是:交通噪聲、工廠噪聲、建筑施工噪聲以及居民生活噪聲,其中交通噪聲占我國城市噪聲源的30%以上,并且對城市環境的影響也是最大的。

  (二)城市環境噪聲的危害

  一般來說,人們的正常聽力在40dB~80dB的范圍之內,人們把那些不愿意聽到的語言和聲音稱為噪聲,把在一定環境內各種噪聲的綜合稱為環境噪聲。環境噪聲會對人體產生極為嚴重的危害。

  第一,環境噪聲會損害人們的聽力。各項實驗研究成果表明,噪聲超過85dB時,聽覺細胞就會受到損害。因此,長期生活在環境噪聲中,或者在強噪聲環境下工作,就會影響到聽力,造成聽力下降,甚至會造成耳聾,尤其是老人和病人,對于噪聲的干擾更為敏感。

  第二,環境噪聲影響人們的正常工作和生活。通常來說,噪聲超過90dB時,人們將無法進行交談,思維也無法進行工作,對于人們的工作和學習產生嚴重的影響。

  第三,噪聲會引起多種疾病。噪聲會影響到人們的新陳代謝,會使人們出現頭痛、睡眠障礙和神經衰老等疾病。此外,還會對內分泌系統產生不良的影響,極強的噪聲還會導致人死亡等。

  三、城市環境噪聲的治理策略

  城市環境噪聲的治理必須由政府有關部門立法,堅持以人為本,并用科學發展觀的觀點去認識它,治理它。噪聲源、傳播途徑、接受者是噪聲傳播的3個階段,根據這3個階段,可分別采取相應的措施對城市環境噪聲進行治理,以下就對城市環境噪聲的治理策略進行了探討。

  (一)進一步完善城市噪聲標準體系

  為了保障城市居民能夠在適宜的環境下工作、生活和學習,消除人為的環境噪聲污染,國家和地方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環境噪聲控制標準和有關法規。但是還要對噪聲標準體系進行進一步的完善,推動城市噪聲監測網絡建設。已經出臺的《社會生活環境噪聲排放標準》推動完善了我國環境噪聲標準體系建設。下一步可擴大標準適用范圍,進一步解決低頻噪聲和城市以外區域噪聲控制要求缺失等問題,明確標準適用對象,出臺如室外施工機械、低頻噪聲等專門的噪聲標準。對于城市噪聲監測網絡建設予以政策和資金支持。

  (二)加強噪聲源的控制

  加強機動車輛噪聲排放控制和交通組織管理。實施汽車定置噪聲檢測,嚴格控制并逐步降低機動車,特別是大、重型車的噪聲排放水平。對處于噪聲敏感建筑物集中區域內的道路,合理劃定重型、大型貨運車輛行駛路段或時間,實施限速、禁鳴等措施,對公交車、重型載貨車等高噪聲車輛的排氣、剎車等部位進行降噪治理。行駛的機動車輛,應當裝有消聲器和符合規定的喇叭,并保持性能良好。車輛噪聲不得超過國家規定的機動車噪聲排放標準。對違反規定的車輛,不得發給行車執照,不準通過年檢。特種車輛安裝、使用警報器,必須符合公安部門的規定,在執行非緊急任務時或者在禁止使用警報器的地段,不得使用警報器。

  (三)從城市環境噪聲傳播途徑上采取措施治理噪聲

  1、城市合理的功能分區。對于某些興建噪聲較大的工礦企業,要考慮不同功能區的劃分,盡量避免居民區與工業區和商業區混雜,而應將其集中到某個區域,在對城市功能區域進行規劃時,可以在城市邊緣建重噪聲區,低噪聲區應遠離重噪聲區,而中等噪聲區可以靠近低噪聲區。

  2、對于新建的小區而言,要盡可能地將對噪聲不敏感的建筑物安排在小區周圍鄰近交通干線,形成周邊式的聲屏障。另外,在建筑物的施工過程中,要大力推廣和使用隔音好的建筑材料。

  3、在城市交通干道兩側,在可能造成環境噪聲的高速公路、鐵路、城市高架、輕軌鐵路旁,設置相應的聲屏障,避免噪聲對周圍環境造成影響。

  (四)接收處的防噪措施

  在治理城市環境噪聲時,應當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并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一方面限制噪聲源的噪聲輻射,更重要的是從總體合理布局,利用綠化和地形等措施降噪。在接收處還達不到允許的噪聲標準時,可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對于城市居民而言,可以佩帶耳塞、耳罩、防噪頭盔等護耳器;第二,減少在噪聲環境中停留的時間;第三,對于那些在使用噪聲較大的機械的生產車間內工作的操作人員,可以不直接操作機械設備,可用隔聲板設立專門的操作間,工作人員在操作間內工作遙控;等等。

  四、結語

  綜上所述,城市環境噪聲是多種多樣的,客觀存在的,它會影響人們的生活、工作和學習,甚至會危害人們的身心健康。在對城市環境噪聲進行治理的過程中,用可持續發展的科學態度對其進行分析、重視和治理,并根據噪聲傳播的三個階段采取針對性的措施對城市環境噪聲進行治理,從而減小城市環境噪聲的危害,保障城市社會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

環境治理論文3

  摘 要:礦山地質環境治理管理和費用測算方面目前面臨著很多的問題, 其中涉及到工程費用概算編制的內容、編制時所需要執行的標準, 編制時所執行的原則, 資料收集的方法等等。本文對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工程預算的編制的問題開展分析, 以便于更好的利用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工程預算資金, 為我國經濟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助力。

  關鍵詞:礦山工程; 地質環境; 概算; 工程費用;

  引言

  在礦山開發的同時, 還應該積極對礦山開發所產生的工程地址問題進行積極處理, 而進行處理就必須對相應的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工程預算進行管理。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工程預算設計到工程預算費用的使用問題, 涉及到工程費用概算編制設置的標準問題, 概算內容以及概算效果的評估, 本文礦對山地質環境治理工程預算的編制的問題開展分析和論述, 以便于更好的利用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工程預算資金, 為我國經濟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助力[1].

  1、 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工程費用的主要問題

  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已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但在地質環境治理工程項目管理和費用測算方面面臨著很多的問題, 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虛報礦山地質環境治理項目的工程量, 人為太高礦山地質環境治理項目的技術等級, 從而達到套取中央財政的補貼資金, 給國家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

  (2) 確定礦山地質環境治理項目預算費用的結構不合理, 涵蓋項目不全, 價格訂立偏離實際, 工程量估計與實際有偏差, 缺少相應的定額確定標準;

  (3) 相關的法律法規需要建立和完善, 確保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工程項目從決策、評估、設計、立項、資金撥付、工程質量、工程監管以及驗收上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2].

  2、 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工程預算編制的內容

  礦山地質環境治理項目預算編制的主要項目包括我國之前由于開發礦產資源導致的工程地質問題, 并對這些問題進行工程性修復, 以緩解和消除對工程對項目的地質環境影響。具體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由于采礦活動造成的地質沉陷、地質開裂、塌陷以及懸空等工程地質問題, 并功過工程方案減少這些地質災害的影響;

  (2) 因為采礦活動影響的地下水冒出、地下水位干涸、礦壩失修以及區域性地下水位下降等問題;

  (3) 因為開礦活動引起的尾礦堆積和淤塞, 尾礦壩危機生產和生活安全, 尾礦重新利用等方面。

  3、 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工程預算編制的標準

  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工程預算編制要嚴格執行相關的標準, 標準的不同, 預算的結果也會不同[3].預算標準的確立具體有以下幾個方面:

  (1) 礦山地質環境治理預算標準體系是礦山地質環境治理項目資金安排是否合理的重要保證, 應符合現行部門規章、技術規程、環保政策政策、預算法規以及各部門頒布的相關辦法。

  (2) 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工程項目預算標準還必須從科學和工程的角度出發, 考慮到工程項目結果的不確定性和風險性, 以及工程治理環境的艱巨性和工程的意義。

  (3) 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工程項目預算側重于部專項基金方面, 專項基金項目非盈利的原則, 注重應用性。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工程項目預算屬于財政專項國家計劃內補貼, 項目預算編制應不含利潤和稅金。

  4、 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工程預算編制的原則

  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工程項目實行全成本核算, 以項目為單元進行項目預算, 專款專用, 專門管理, 不負擔其他費用。其預算體系以獨立性、依據充分、實事求是以及公平合理的原則。

  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工程項目預算的編制需要學習借鑒部門內各研究室已有的研究成果, 應全面考慮諸多客觀因素。在確定這些客觀條件時要遵守實事求是、依據充分和公平合理的原則, 并應要依據氣候、地域的特點進行項目方案的論證和概算。

  5、 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工程預算資料收集的方法

  (1) 收集有關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工程的技術與預算標準資料, 力求研究成果的求實性與規范性。重點對已完治理工程項目資料進行分析。

  (2) 將資料劃區、劃類、劃典型, 解剖分析, 廣泛聽取專家意見。跨部門聘請相關方面的專家參與項目研究與討論, 力求專家結構的合理。

  (3) 在進行項目典型解剖的基礎上, 對研究內容與成果進行實地取證, 制定調研方案要合理, 注意典型解剖與實地調研相結合。

  (4) 統計分析法資料按所要制定的標準體系項目類別系統地進行統計;與同類項目進行對比, 查找資料進行分析研究、復核計算, 多方征求專家意見, 修改確認, 力求結果合理。

  (5) 通過實地調研, 確定出公平合理的標準體系, 以案例支撐結論, 注重案例與工程的相似性, 并通過案例比較排除資料中的虛假成分。

  6、 結論

  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工程費用預算編制關系到國家財政資金的正確使用, 必須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引下探討解決我國礦山環境問題的有效方法和途徑, 切實履行環境保護的社會責任。

  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工程費用預算編制為項目的驗收規范化運作提供依據。跟蹤研究積累資料, 整理的相關法規、規范, 提出適應礦山環境治理工程項目的體系標準, 建立礦山地質環境治理項目研究跟蹤數據庫, 才能真正實現科學管理, 做到我國的地質環境治理費用真正用到實處。

環境治理論文4

  一、鋼鐵企業治理環境的必要性

  近年來,我國鋼鐵產量與日俱增,產能明顯過剩,鋼鐵企業冶煉工藝先進與落后并存,一些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的落后鋼鐵企業,已嚴重制約了鋼鐵行業環境治理的進程。作為國有大型鋼鐵企業,邯鋼實行“恪守環境法規,堅持持續改進,貫徹污染預防,實現清潔生產,創建綠色邯鋼”的環保方針,堅持資源高效利用,加強環保技術的推廣應用,深入推進公司環境績效管理,強化環保設施管理和重點環境因素控制,不斷提高環保體系運行質量。

  二、邯鋼環境治理的應對策略

  1.貫徹學習法律法規是環境治理的執行利器

  新《環境保護法》是我國現行法律中最嚴格的一部專業領域行政法,其多項規定將對鋼鐵企業帶來較大的影響,并進而可能對企業的生產形成制約。第一,鋼鐵企業為了使生產行為中污染物的排放符合環保法規,可能會主動減少產量;第二,由于新的法案對污染企業的罰款是“上不封頂”,顯示出國家對于污染的懲罰力度進一步加大,而很多鋼鐵企業為了避免罰款,預計將主動加大環保投入。但是在鋼鐵行業近來經營形勢一直不見好轉的情況下,一些環保成本高于生產效益的企業,可能會迫于壓力而主動退出市場。這均將有助于化解鋼鐵行業的過剩產能,緩解市場供應壓力。此外,《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京津冀及周邊地區落實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細則》等一系列法律法規對鋼鐵企業既提供了有效指導,又對企業是一種約束。

  2.成立環境保護小組,落實領導責任

  公司成立環境保護工作領導小組,定期召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專題研究部署公司環境保護工作,傳達國家有關環境保護方面的法律、法規、政策、法令、指示精神,監督檢查集團公司對國家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及標準的執行情況,介紹、推廣同類型企業單位環境保護管理的先進經驗和方法。結合公司規定的各單位職責,各單位環保管理按照“一崗雙責、黨政同責、實行單位和責任人雙罰”的管理原則,廠部長、黨委書記對本單位環境保護工作負主要領導責任,分管環保的副廠部長負主管領導責任,生產或設備副廠部長對分管工作的環保工作負直接領導責任。

  3.增強全員環保意識,層層分解指標

  邯鋼圍繞建設“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兩型企業目標,每年編制下達年度生產經營計劃時,列入環保指標,要求必須達到省、市政府部門和集團下達的節能減排目標。二級單位圍繞公司目標細化分解減排指標,從設備、技術、管理等方面全方位治理,結合本單位實際,細化制訂環保工作內容,制訂完善應急預案和責任體系,不斷提升環保意識和環保責任。職能部室定期監測環境質量現狀,跟蹤環保指標,對二級單位給予考核。全公司做到縱向到底、橫向到邊,保證年度目標完成。

環境治理論文5

摘要:農村污水處理問題是目前亟待解決的環境問題。針對農村污水的特點,總結了農村污水的來源及特點,對常用的農村污水處理工藝進行了分析,為環保工作者提供參考。

  關鍵詞:農村污水;生物處理技術;生態處理技術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村的生活條件、生產條件有了極大的改善,相應的帶來農村地區的污水排放量不斷增加。據統計,農村中大約有90%以上的村莊沒有有效的污水處理設施,絕大多數的農村沒有完善的排水溝渠和污水處理系統,農村生活污水沿道路兩側的溝渠或路面直接排到附近的水體或坑塘中,導致地表水、地下水污染,既污染環境、威脅人體健康,又影響農村的整體環境面貌,影響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因此,“十三五”規劃中提出了明確的目標:“全面推進農村人居住環境整治,加大農村污水治理”[1]。農村水環境狀況日益惡化,解決農村水環境問題帶來的危害刻不容緩。采取有效措施治理農村水環境,探索適合農村生活污水特點的處理方式,對加快農村經濟發展,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國內外研究者對農村水環境進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顯著成果。針對河北省農村污水處理現狀,依據農村污水特點,采用生物、生態處理技術處理農村生活污水,在對全省農村水環境現狀進行調研的基礎上解析農村污水處理技術,為研究者探索農村水環境治理技術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1農村污水的來源及特點

  農村污水主要來自生活污水、畜牧養殖業污水、農藥化肥殘留及工業企業排放的廢水等幾個方面。其中,農村生活污水的收集、處理是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農村生活污水主要來自廚房用水、日常洗滌用水、洗澡水和沖廁水等方面[2],具有來源廣泛且分散、污染物質成分復雜、含量較低、處理率低等特點。與城鎮污水水質水量特點相比,農村的用水量相對較低,污水流量小,但農村的排水收集系統、處理系統不完善,經濟相對較薄弱,導致目前農村污水的處理率遠低于城鎮污水處理率。

  2農村污水治理技術

  自19世紀中葉,西方發達國家就開始對農村污水處理技術進行研究[3],我國的環境保護工作起步較晚,自20世紀80年代末才開始對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技術進行探索。目前國內外研究者針對農村污水的水質水量特點,一般采用生物處理技術[4]、生態處理技術和組合處理技術處理農村生活污水。隨著國家對環境保護工作的愈發重視,各類污水處理技術在農村污水處理中得到應用和推廣。

  2.1生物處理技術

  生物處理技術是污水處理的核心技術,生物處理技術包括厭氧生物處理技術和好氧生物處理技術。厭氧生物處理技術是農村污水處理的核心技術,應用最為廣泛。厭氧生物處理技術是在厭氧的條件下,厭氧微生物在特定的環境下,分解廢水中的有機污染物,轉化生成甲烷和二氧化碳。污水中的有機污染物在厭氧分解時經歷四個過程:水解—酸化—產乙酸—產甲烷過程,在第一階段的水解過程中,污水中難降解的高分子有機物在微生物的胞外酶的作用下轉化為小分子物質,然后生成的小分子有機污染物繼續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轉變為結構更簡單的揮發性脂肪酸等物質,在產酸階段這些物質被轉化為乙酸、碳酸等小分子物質。在最后的產甲烷階段,產酸階段的產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生成CH4、CO2,至此厭氧過程就全部完成了。在農村污水的厭氧生物處理技術中,常用的有化糞池和污水凈化沼氣池。

  2.1.1化糞池

  化糞池出現于19世紀,開創了人工厭氧處理技術的先河,是應用最普遍的一種分散污水處理技術,由于結構簡單、管理方便、成本低,在農村污水處理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目前一般采用的三格式化糞池,由三個密閉的互相連通的池子組成。污水進入到第一格化糞池后,較大的固體顆粒物被截留下來,進行厭氧發酵,同時分層,上層是糞皮,中層是較清澈的液體,中層液體中含有的寄生蟲卵較少,下層是密度較大的沉淀物。污水在第一格停留一定時間后,中間層較清澈的液體進入到第二格,在第二格中繼續厭氧發酵,同時發生固液分離。第二格中的中間層清液隨后進入第三格,第三格主要作用是貯存、停留,經過厭氧消化,糞水基本腐熟完全,病毒和蟲卵幾乎全被殺滅或去除,隨后處理之后的水可以排入城市下水管網,進一步處理。化糞池中的浮渣和沉渣需要定期的清理,保證化糞池的處理效果。三格式化糞池的出水中仍舊含有大量的有機污染物、氮、磷等污染物質,出水不能作為農田灌溉用水直接使用,化糞池的處理效率較低,可以作為預處理設備使用,化糞池后可設置土地滲濾系統對廢水進一步處理。

  2.1.2污水凈化沼氣池

  針對化糞池、沼氣池在使用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在化糞池、沼氣池污水處理技術的基礎上開發了厭氧污水處理設備——污水凈化沼氣池,是新興的分散式污水處理設備。生活污水首先進入截留沉沙井,去除粗大的固體顆粒物及部分無機顆粒物,隨后在厭氧池中厭氧消化,去除廢水中的污染物及病菌,厭氧池出水經過濾池、二沉池,進一步去除懸浮物及有機污染物,提高出水水質后排出。污水凈化沼氣池與三格式化糞池相比較,有三方面的優勢:①在污水處理效果上,污水凈化沼氣池的出水遠優于三格式化糞池的出水水質,污水凈化沼氣池的出水COD含量低,氨氮去除效果好。②在能源回收方面,污水凈化沼氣池可以回收部分能源,三格式化糞池對能源不能有效回收。③污泥產生量方面,污水凈化沼氣池產生的污泥量較少,減少了后續的運行維護成本。

  2.2生態處理技術

  生態處理技術是利用土壤-植物-微生物復合系統的共同作用原理,通過過濾、吸收和降解等使污水得到凈化,常用的生物處理技術有人工濕地、土壤滲濾工藝和氧化塘等。

  2.2.1人工濕地

  人工濕地是人為建造和控制的一種地面,與沼澤地類似。污水凈化過程中,經人工介質、土壤、植物及微生物等共同作用使污水得到凈化的一種處理工藝。人工濕地可分為三種類型,分別為垂直流人工濕地、表面流人工濕地和水平流人工濕地,在實際的使用過程中各類型的人工濕地可以進行自由組合,以提高廢水中污染物質的去除效率。人工濕地可用在化糞池后,對化糞池出水進一步處理,滿足排放標準的要求。袁俊等[5]采用微電解耦合人工濕地技術對農村分散式污水進行處理,人工濕地中的植物選用風車草,在人工濕地床層中添加粒狀鐵碳顆粒,將鐵碳微電解技術與人工濕地技術結合,系統運行過程中發現添加鐵碳的人工濕地比未添加鐵碳的人工濕地在夏、秋季啟動時啟動時間縮短25%以上。污水在微電解耦合人工濕地中停留時間為2d時,出水COD滿足《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水排放標準》中一級A標準,運行3d后,PO43-的去除率在90%左右,取得了良好的處理效果。

  2.2.2土壤滲濾技術

  發達國家在20世紀70年代就對土壤滲濾技術開始了應用,我國自20世紀90年代初對此技術進行了深入研究,目前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土地滲濾處理技術是通過土壤的過濾、吸附、植物根系的吸收、微生物降解作用使污水得到凈化的一種處理技術。凈化后的污水主要對地下水進行補給,對地區的水量平衡有重要意義。王鄭等[6]通過對傳統的土壤滲濾系統進行改良,采用沉淀池—砂濾池—土塘滲濾技術處理農家樂廢水,處理效果較好,廢水經過沉淀、過濾后能夠解決傳統土壤滲濾系統中出現的堵塞、不易反沖洗的問題,提高了處理負荷,廢水經改良型土壤滲濾系統處理后,化學需氧量去除率82.41%、氨氮去除率91.06%、總氮去除率80.12%、總磷去除率88.59%,處理效果良好。

  2.2.3穩定塘處理技術

  穩定塘是利用天然凈化能力對污水進行處理的天然池塘或人工池塘,凈化過程與天然水體的自凈過程類似,利用塘中的微生物和藻類降解水中污染物。穩定塘可以利用天然池塘設置圍堤和防滲層,建造費用低,運行過程中不需要進行人工曝氣、不需要專業人員運行維護,對運營、管理人員的技術要求較低,污泥不需要處理,適宜農村地區的污水處理。但傳統穩定塘的占地面積較大,處理效率較低,一般散發惡臭,在此基礎上,開發了新型高效氧化塘。張巍等[7]采用穩定塘技術處理農村生活污水,生活污水經格柵去除粗大懸浮物后,經前置強化塘處理,降低了污水中污染物質的含量,隨后進入自然塘、后置調節塘,出水達到《城鎮污水廠污染物排放標準》二級標準。李紅芳等[8]采用生物濾池—人工濕地—穩定塘組合工藝處理農村分散污水,COD去除率為88%,氨氮去除率為98%,總氮、總磷去除率達到97%左右,處理效果良好。

  3結束語

  農村污水處理工藝種類較多,在選擇污水處理工藝時,要充分考慮當地的地形、地貌及經濟技術條件,選用運行成本低、處理規模小的分散式污水處理技術,開發生物-生態組合工藝,綜合發揮各工藝的效用,提高污水處理效率。此外由于農村居住的特點,居民居住的較分散,污水收集系統不完善。今后完善農村的污水收集系統,培養專業的污水運營技術人員,早日從根本上解決農村污水問題。

  參考文獻

  [1]曹輝林,周豐,郭建中.探討我國北方高寒地區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技術[J].環境與發展,20xx,27(2):76-78.

  [2]張曼雪,鄧玉,倪福全.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技術研究進展.水處理技術.20xx,43(6):5-10.

  [3]賈小寧,何小娟,韓凱旋,等.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技術研究進展.水處理技術.20xx,44(9):22-26.

  [4]張煜,趙雪蓮,趙旭東.氮吸附反應槽(NAR)吸附過濾裝置在在新農村污水處理中的應用[J].北京水務,20xx,1:29-31.

  [5]袁俊,鐘山,張漓杉,等.微電解耦合人工濕地處理農村分散式污水[J].水處理技術,20xx,44(9):36-39,46.

  [6]王鄭,崔康平,許為義,等.改良型土壤滲濾系統處理農家樂污水,環境工程學報,20xx,11(4):20xx-2058.

環境治理論文6

  為了減少礦山建設和生產活動造成的礦山地質環境問題及地質災害,改善礦山地質環境和生態環境,促進礦山地質環境問題治理工作的規范化,需要對開采礦山開展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工作。

  一、礦山地質背景。

  1、地層巖性。

  舉例煤礦區位于太行山中南段的澤州盆地北端,地勢總體為南高北低。礦區南部出露大面積下石盒子組地層,上石盒子組地層在井田內零星出露,礦區中部、北部大部分區域被黃土覆蓋。礦區處于太行山復背斜與沁水復向斜之間,位于華北板塊山西板內造山帶沁水板拗太行塊隆西側、晉獲褶斷帶西北側。

  2、水文地質條件。

  礦區處于沁水盆地中段東部,屬高平—晉城盆地三姑泉域水文地質單元,區域內地下水類型主要存在碳酸鹽巖類、碎屑巖夾碳酸鹽巖類裂隙、碎屑巖類裂隙、松散巖類孔隙3個含水巖組。

  二、礦山開發利用方案概述。

  該煤礦開采方式為地下開采,礦井保有資源量約6000×104t以上,生產規模約為90×104t/a,礦區面積近700hm2。部分地區煤層已進入殘采期,但在礦井改擴建期間,企業利用煤礦現有生產系統準備開采該區殘存煤資源。

  三、礦山地質環境影響現狀評估。

  該煤業有限公司為再整合改建礦山,目前處于整合后基建期。通過近年調查與監測未發現崩塌、滑坡、泥石流災害,但礦山開采潛在地裂縫、塌陷影響區范圍內存在耕地、有林地、其它林地、草地等多種用地類型。該區煤層已大面積采空,地表也曾發育裂縫、塌陷,煤層開采已對其上覆地層造成較大破壞,該煤層之上的二疊系上統上石盒子組、下統下石盒子組、下統山西組砂巖裂隙含水層亦可能遭到破壞,如隔水層破壞,儲水結構發生變化,同事部分地區淺水井已出現明顯水位下降。現狀條件下,采礦活動對含水層的影響程度較嚴重。

  四、礦山地質環境預測評估。

  地質災害危險性預測評估認為:煤礦開采可能引發地面塌陷、地裂縫、崩塌、滑坡等地質災害,主要影響目標為旱地、有林地、其它林地等,造成的危害主要為耕地減產和林木損毀,若保安煤柱留設不當將對區內居民及工業場地建筑造成較嚴重影響,地質災害危險性大。煤層采空后,可能將在礦區南部溝谷邊坡引發崩塌、滑坡地質災害,其威脅對象主要為溝谷中園地、耕地、林地等。礦山新建工業場地占用土地面積約13hm2,其中占用旱地約10hm2,占用其它草地約兩公頃。

  矸石堆放占用土地面積約3hm2,土地類型主要為灌木林地。礦山開采將導致地面塌陷、地裂縫等潛在地質災害,其中重度地質災害區約占礦區面積的70%,對土地資源影響程度為嚴重。通過對各開采煤層垮落帶、導水裂隙帶高度計算結果分析,礦區內各煤層大面積采空后,會對可采煤層上覆含水層造成較大破壞,甚至影響到第四系孔隙水。

  五、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工作。

  根據礦山地質環境影響評估結果,結合礦區社會經濟發展需求,確定了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的目標和任務。結合礦山開采方案的確定性,總體工作部署分為近期(近5年)和中遠期(5年后至閉坑)。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工程包括:

  (1)地災防治,如土地塌陷和裂縫填埋、崩塌、滑坡治理等。

  (2)含水層修護。

  (3)地貌景觀修復,植被綠化等。

  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恢復主要任務與目標:

  (1)礦山開采時為區內村莊、工業場地等留設保安煤柱。

  (2)采礦引發的地面塌陷、裂縫及時填埋,恢復土地功能。

  (3)恢復采礦地表變形損毀的地表植被,改善及恢復中轉場地、煤矸石堆放場地形地貌景觀。

  (4)解決受影響村莊的人畜飲水問題。

  (5)建立礦山地質環境監測網絡,開展礦山地質環境監測工作,掌握礦山地質環境的動態變化。

  六、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分析與建議。

  綜上分析,該煤礦山地質環境條件相對復雜,礦山生產建設規模在全國范圍居中,但由于其地理位置與地質條件特征,因此對周圍社會生產生活可能造成的影響較大。現狀調查及預測分析發現,礦山開采可能引發地面塌陷、地裂縫、崩塌和滑坡等地質災害,另外會對含水層造成較嚴重影響。因此結合礦山地質、交通、經濟及社會等條件,應從地質災害防治、地質環境保護、地貌景觀保持三個層面進行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工作,從而保障當地的地質環境、生態環境與群眾生產生活的正常持續進行。

  參考文獻:

  [1]山西省地質工程勘察院。山西煤炭運銷集團龍達煤業有限公司地下水環境影響評價報告專題[R]。太原:山西省地質工程勘察院,20xx。

  [2]辛鵬。陜西省麟游縣地質災害危險性評價[J]。中國地質科學院,20xx。

  [3]辛鵬。陜西寶雞市渭河北岸大型黃土滑坡形成機理與危險性評估[J]。中國地質科學院,20xx。

  [4]山西省地質工程勘察院。晉城市地質災害隱患點詳細調查報告[R]。太原:山西省地質工程勘察院,20xx。

  [5]何曉磊。西安市灞河左岸滑坡形成機理研究—以成東坡滑坡為例[D]。中國地質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xx。

  [6]何曉磊,張彬,王濤,等。大通縣韓家山滑坡發育特征及成因機制研究[J]。干旱區資源與環境,20xx,10:169—175。

環境治理論文7

  摘要:馬克思主義生態學是資本主義發展的直接產物,也是對工業革命后世界格局演變與環境發展的全面反思。隨著我國環境問題成為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的重要問題,重申馬克思主義的當代性,發揮馬克思主義哲學對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經驗和教訓的總結作用,將馬克思主義終極關懷與終極價值結合我國具體的改革開放發展實踐加以研究,是推進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步驟,也是我國家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并全方位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指導思想。同時,馬克思主義的當代性也體現在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上,這就要求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具體思想嬗變與我國改革開放的具體實踐相結合,共同促進社會主義的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生態;消費;主體性;環境治理

  一、馬克思主義生態哲學內容與發展階段

  馬克思主義生態哲學是馬克思主義資本主義社會批判的有機構成部分,也是對資本主義發展到帝國主義階段的反思,其所針對的是社會的物化與自然的他者化,直指人類對自然社會的統治及自然界的失語。故而,結合馬克思主義思想與具體的時代特征,可知馬克思主義的生態思想本身是社會批判的有機構成部分,亦即資本主義社會批判的延伸,發展馬克思主義生態思想,探究其思想內涵,本質上研究指向社會的發展與革新,這也是馬克思主義對我國現今生態環境治理產生作用的重要原因。

  從馬克思主義生態思想的發展階段上看,伴隨工業革命的發生與發展,傳統社會發生轉型,大機器生產取代手工工場,隨著工業革命開始的,則是人類中心主義的萌芽,并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之后上升到頂峰。在人類中心主義思想的作用下,人類將自然界對象化,將自然當做人類攫取利益的來源,并直接將自然界建立在利益關系的鏈條之上,自然界的主體性也隨之喪失。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縱深化發展,生態環境困局逐漸加深,并逐漸成為資本主義社會經濟持續發展的限制因素之一。在這種發展狀態下,馬克思主義的生態反思體系隨之建立。

  馬克思主義生態哲學的肇始是《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對資本主義經濟與人的主體性的反思,并在《德意志意識形態》、《共產黨宣言》及《資本論》等著作中將該種思想不斷闡述和深化。馬克思主義生態哲學的反思路徑在于將自然與人的關系放置在勞動的范疇內,通過探討人類與自然的對象化問題而指向人與人關系的建立發展,并深刻反思人類中心主義的發展困局。馬克思與恩格斯通過反思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關系而探討環境治理問題,成為馬克思主義生態哲學的理論基礎,并奠定生態哲學的思想根基。

  從內容上看,馬克思主義哲學主要探討了人與自然、自然與社會、生產與消費之間的關系,并將人類、自然與社會放置在一個循環內,通過批判人類現代社會的消費原則而批判現代社會,進而闡述生態思想。在馬克思主義生態哲學的研究過程中,主要探討了生產力發展與社會消費轉向之間的矛盾,這是人類社會進步的根源,也是人類社會危機存在的原因,而生產力發展與消費的統一,方才是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根本途徑。

  二、我國生態環境現狀與存在的問題

  我國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發展的階段性矛盾成為我國生態環境問題存在的重要原因,并成為我國經濟社會持續發展過程中的限制因素。究其原因,我國生態環境問題的產生具有以下幾方面原因,且以下原因之間具有關聯性:

  首先,我國社會生產力不高,以高能耗模式粗放發展經濟的模式尚未改變,生態環境依舊面臨較大壓力。我國GDP對應增長單位所消耗的能源數量高于發達國家,且由于技術限制,導致經濟發展的環境代價巨大。雖然我國倡導推進資源友好型社會的建立,但就目前國民經濟發展的階段性來看,技術的限制和經濟發展過程中的急功近利現象成為限制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原因。

  第二,我國人口數量龐大,這客觀上為生態環境的治理帶來困難。社會資源的消耗、消費需求的增長客觀上加劇了生態環境的壓力,并最終造成了我國生態環境發展的困局。

  三、馬克思主義生態哲學視域下的我國生態環境治理措施

  從馬克思主義生態哲學出發看我國的生態環境治理,實際上是從思想根基上轉變我國經濟發展的思維,并涉及社會發展向度的延伸。雖然我國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但從目前發展趨勢來看,消費社會已經不可避免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選擇,這是西方社會資源環境問題的肇始,也是我國生態環境問題的由來。從馬克思主義生態哲學出發探討我國生態環境的治理,旨在轉變我國經濟發展模式和發展方向,促進社會單一消費向度的轉變,促進社會集約化發展,將粗放發展經濟的模式轉向技術與資本密集型社會的建構,通過轉變實體經濟發展模式,促進生態環境治理等協同化發展。同時,我國政府以馬克思主義為導向,在淡化意識形態問題的過程中重拾馬克思主義生態觀,消解人與自然的對立與對象化發展,實現自然的主體化發展變革,轉變一貫將自然看做他者的發展方式,促進自然主體化,客體的主體化是在馬克思主義視域中探究天人合一的重要路徑,也是我國發展社會主義經濟過程中重要的指導性原則和實踐方針。

環境治理論文8

  我國地大物博,礦產資源也非常豐富,在社會日新月異的發展過程中,為了能夠滿足社會的需要對工業原料的攝取和開發力度也進一步得到提升,礦產資源的開發給人類帶來了非常大的實惠,與此同時也加重了環境方面的負擔,為了能夠進行協調性的發展,減少環境污染和環境破壞的現象,就要對被污染的水資源以及土地資源進行重新的規劃和整治。本文對此項工作的具體措施進行研究分析,希望能夠對和諧社會的構建,國家的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

  1 礦產開發對環境產生的負面影響

  1.1對土地資源的破壞

  礦產資源的開發對于土地資源會產生一定的破壞性現象,尤其是礦產的開采,一般是以地表的坍塌以及矸石山壓占為主要途徑,在礦產的露天開采過程中很多都是按照直接性的挖損以及外排土場為方式,按照筆者的調查了解到,我國正在自燃的矸石山體大約有200多個,在自燃的過程中會產生一些對人體和環境有害的物氣體,這些氣體中主要是二氧化硫,二氧化碳還有氮氯化合物等等不僅對土地會產生污染,而且還會阻礙土地上植物的生長,對人類的健康產生危害。由于礦山企業在開采的過程中可能造成酸性廢水的產生,還會有洗煤廠所產生的廢水等等在,這些排放到外界就會讓周圍土地或者農田受到諸多的污染,在地下開采的地面上也會產生更多的坍塌事故,造成廢石的堆積現象,也占用了較多的土地資源。

  1.2對水資源的破壞

  水資源是人類賴以生存的資源,對于水體的污染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上,一方面是主要是在煤炭的開采過程中,會有多方面的人為疏干排水工作,也會使用機器進行煤體內部含水層的自然疏干,讓地下水的面積也會出現下降的現象。礦區的供水出現減少,甚至出現枯竭的現象,地表嚴重干涸,很多植被因為缺少水分的滋潤而被破壞,讓生態環境和自然農業產量都下降,更為嚴重的還會引起地表的土壤沙化現象。除此之外,因為開采造成非常嚴重的地表水污染現象,礦井當中含有的煤粉以及鹽粉等等懸浮物,極大的影響了可持續發展的進程[1]。

  2 礦山生態環境保護的恢復和治理

  2.1對現有環境的保護

  治理需要在保護的基礎上進行,為了能夠對現有生產礦山進行監督和管理,做好監測性的工作就需要礦山產生的廢渣、礦石還有廢石等等進行環境的影響性評估,盡量減少因為大氣的懸浮物造成的污染現象。嚴格的監督相關煤礦企業在廢水、廢液還有廢氣的排放方面需要達到國家的相關標準。如果是露天的開采就需要極大的進行剝離開采制度的使用,強化對一些危險性次生地質災害的防范以及治理工作,如果出現了一些巷道,就需要做好回填工作,已經發生的次生地質災害也需要做好更加全面的治理,這樣做能夠更好的對地下的水資源進行保護[2]。

  2.2礦山土地的復墾以及生態建設

  首先,土地的復墾技術。這項技術需要在礦區進行土地復墾的研究,因地制宜,并且按照復墾的基本條件制定出不同的方案,復墾的植被應該具有兩個方面的特點,一方面是經濟效益要高,另一方面是生態效益也要突出。土地的復墾能夠對采空地區的環境進行治理,例如,地面的沉陷以及排土場還有閉坑露天的采伐,這些對于礦山當地環境的改善都有極大的促進性作用,還能夠更好的恢復土地的完整性,強化對土地復墾工作的研究,讓土地的利用率得到有效的提升,也能夠讓礦區的環境得到更為全面性的恢復,保持土地的良性可持續發展[3]。其次,對露天煤礦的復墾方式研究。在露天的煤礦復墾背景下需要對不同的土地使用情況進行分析,一種是農業資源的類型,例如,撫順的西露礦,阜新海州礦等等。我國很多大型的露天煤礦都是處于東北地區或者是西北地區,這些地區的年均降水量不是非常大,但是也會有較多的蒸發,有嚴重的水土流失現象,極大的阻礙了生態的發展。這些地區復墾的方向基本是使用有利形勢的建設用地進行水產養殖以及糧食作物的種植等等,林業用地以及娛樂場所用地也可以建設,形成一個生態工程的多種利用形式。生態在重建的過程中需要秉承一定的原則,主要是對生態環境破壞的地帶進行恢復,不能出現類似的煤礦開發活動[4]。

  2.3礦山生態環境的保護和治理

  堅持讓礦產資源的開發和生態環境的保護并重的原則,堅持防治結合的策略,并且完善礦山環境保護體系,讓管理體系能夠更加有效的監督,制定環境影響和評價報告的制度。開展礦山生態的環境保護以及評價性工作,要有重點的區域還有地區,強化礦區的有效性規劃以及管理,讓地質災害的評估更加有效和依法的進行。做好礦山的環境檢測以及地質災害的預防工作,避免在保護和治理的過程中再出現其他的災害,對于災害及時的預防,一旦發生分析性質,做好治理措施。礦山土地的復墾力度也需要強化,讓耕地和建設用地保持平衡,大力開展造地復田的活動,讓礦區的走向綜合性治理的方向上,強化對廢水廢氣的治理措施,嚴禁有毒的物質被排放到空氣當中,強化廢水中資源的有效使用[5]。

  3 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對礦山生態環境保護與規劃治理若干重要問題進行了分析和研究。在上述措施之下還需要實施更為清潔性的生產策略,不斷的降低污染的發生,尤其是對生產設計進行改進,能源和原材料的產出更加清潔,使用現代化的技術設備,進行綜合性的治理,從源頭上減少污染的存在,提升能源的利用效率,也能夠避免出現生產和服務的脫節現象。

  參考文獻:

  [1]趙文廷.礦山對生態環境的“黑洞與白洞”效應假說[J].四川地質學報,20xx,14(3):325~327.

  [2]王楷.礦山安全生產與生態環境發展問題分析[J].科技創新與應用,20xx,25(18):164.

  [3]李海東,沈渭壽,卞正富等.西部礦產資源開發的生態環境損害與監管[J].生態與農村環境學報,20xx,32(3):345~350.

  [4]張源釗.礦山生態環境恢復及治理法律制度研究[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xx,14(6):177,178.

  [5]易好華.礦山生態環境恢復的對策探討[J].農業與技術,20xx,33(7):21.

環境治理論文9

  改革開放以來,在狂熱追求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我們忽視了對生態環境的關注,長期的投機與僥幸最終導致了無法忍受卻又必須面對的環境危機。在霧霾天氣逐漸成為我國廣大地區常態天氣的背景下,環境問題引起了全社會的高度關注,并被上升到國家戰略高度,黨的十八大提出: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將我國環境污染犯罪治理工作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但是環境污染犯罪的生成機制決定了其治理必須遵循一定的規律。疾風驟雨式的治理可以在短期內組織社會資源實現治理目的,但是,由于治理成本高昂以及沒有考慮環境污染犯罪的成因,這種治理方式注定難以長久。環境污染犯罪的演變和發展由其基本的犯罪規律所決定,要從根本上治理環境污染,必須選擇相對合理的策略進行配合,才能達到最佳的治理效果。

  治理主體:政府主導與公眾參與的平衡

  長期以來,我國基于國家至上和國家權力無限的觀念,奉行國家本位模式。其最大特點是行政機關在犯罪治理中居于壟斷地位,政府是環境污染犯罪治理的主導力量。犯罪治理的政策主要來自于政府的政策和方針,治理策略也會隨著政府政策的變化而變化。而政策往往具有相當的靈活性,這就導致治理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在政府本位的治理模式中,依附于政府政策的法律制定、執行的可預測性和穩定性不能得到保障,同樣的犯罪行為隨著政策的變化會導致不同的后果。由于治理政策經常變化,導致治理的效果大大降低。另外,國家本位治理模式認為對環境污染犯罪的處理是國家的事情,政府是犯罪治理的直接責任人。在環境形勢惡化期間,為了維護政府的權威,樹立公信力,政府往往會違背犯罪治理的基本規律,采取專項整治或治理等方式,集中投入司法資源和社會資源對環境污染犯罪進行整治,反而造成社會資源的更多濫用和浪費。

  環境污染犯罪的發生涉及諸多因素,其犯罪原因是一個多層次的復雜系統。治理環境污染犯罪必須注意觀察與環境污染犯罪的發生有密切聯系的各種社會關系,重視對環境污染犯罪原因的控制。由于環境污染犯罪治理所涉技的因素眾多,單靠政府無法應對環境污染犯罪發生的諸多因素。因此,治理環境污染犯罪應該是整個社會的共同責任,必須動員整個社會力量。不論是作為社會組織管理者的政府,還是作為社會組成部分的社會團體、組織以及公民個人,都是環境污染犯罪治理的主體。當然,社會公眾參與到環境污染犯罪治理并不是否定國家在環境污染犯罪治理中的作用,而是在強調國家的引導作用、明確政府責任的同時,充分發揮社會公眾在環境污染犯罪治理中的作用,推動環境污染犯罪治理的主動性。在現代社會,國家并不會主動介入社會生活,傳統行政法手段或刑罰手段往往只在發生了危害社會秩序或他人人身財產安全之時才對污染行為加以規制,是一種消極的被動控制。但是,環境污染具有破壞范圍廣治理恢復困難的特點,這就要求必須在污染之前就進行主動控制。可以說,環境污染的特殊性客觀上促使環境污染犯罪治理的革新,這種革新反映了環境污染犯罪治理模式應該是一種以預防為前提的治理模式,轉變集中表現在社會公眾與政府協同合作。社會公眾與政府的協作可以充分調動社會多元力量和運用多種社會控制手段,既重視打擊環境污染犯罪,又注重事先預防和控制環境污染犯罪。

  公眾參與到環境污染犯罪治理中對環境污染進行非政府的控制是環境污染犯罪治理的發展趨勢,政府和社會的協同合作應該成為新時期我國治理環境污染犯罪的基本方式。我國推動公眾參與環境污染犯罪治理,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第一,培育公眾參與環境污染犯罪治理的意識與熱情。公眾參與環境污染犯罪治理最根本的問題是如何激發公眾參與的意識和熱情。在司法實踐中,經過參與個案經驗的積累,公眾參與的意識和熱情正逐步提高,但是,從整體上看社會公眾參與環境污染犯罪治理的意識和熱情還是難以滿足環境污染犯罪治理的要求。為了提高社會公眾參與的意識和熱情,一方面可以發揮媒體的推動作用,特別是在網絡化時代,媒體不僅可以提供環境污染犯罪信息、宣傳環境污染犯罪的嚴重后果,從而激發公眾參與的熱情,也可以為公眾參與提供良好的途徑和平臺;另一方面,政府應采取各種措施鼓勵公眾參與環境污染犯罪治理,例如,可以通過獎勵的方式鼓勵公眾參與到環境污染犯罪治理中。

  第二,建立環境污染犯罪信息公開制度。公眾只有在知情的前提下才能參與,知情權是公眾有效地參與環境污染犯罪治理的前提與基礎。為了保障公眾的知情權,必須建立和完善犯罪信息公開制度,可以使公眾了解環境污染犯罪的規律、特點,從而提高犯罪治理的有效性。犯罪信息公開也可以引起公眾對環境污染犯罪問題的關注,激起強烈的社會輿論,提高公眾參與犯罪預防的責任感和自覺性山。因此,應當采取適當的措施,建立環境污染犯罪信息公開制度,為社會公眾獲取信息提供必要的保障。

  第三,完善環境刑事司法制度。在環境刑事訴訟中,可以提高被害人的訴訟地位。環境污染犯罪案件在我國是公訴案件,只有檢察機關才有權提起刑事訴訟,對犯罪人進行起訴。但是,環境污染犯罪與其他刑事犯罪的性質顯著不同,其侵害的對象具有不特定性,涉及的區域廣,危害程度極大,且難以回復。因此,可以賦予被害人在環境刑事訴訟中的自訴權。同時,環境刑事訴訟過程要符合司法民主與公開的要求,將社會公眾參與到訴訟過程中,既確保社會公眾分享到司法權,又有助于把公眾的良知引入刑事司法,使得刑事司法更加接近公眾情感,從而激發公眾參與環境污染犯罪治理的熱情。

  治理體制:環境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的銜接

  環境違法行為與環境污染犯罪行為的危害程度不同,在性質上并無差異,但危害程度的不同就導致了法律后果和處理機制的迥異。在我國法律體系中,環境違法行為與環境污染犯罪行為在處理機制上具有絕對的區別:環境違法行為由行政機關處理,環境污染犯罪行為由司法機關處理。這種治理體制貌似明確,但是,由于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各自形成封閉的體系,沒有形成順暢的銜接渠道,直接導致對環境領域犯罪行為的追究受阻。

  在環境治理領域,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不順暢的主要原因在于在治理的權力分配不合理,行政權過大,制約了司法權。在司法實踐中,公安部門雖然可以獨立地對涉嫌環境污染犯罪的案件進行立案偵查。但是,由于環境污染本身的復雜性,無論是對環境污染行為、危害結果的調查,還是對因果關系的認定都不同于其他的刑事案件。由于公安機關對環境污染缺乏專業知識和收集證據的能力,導致公安機關事實上對環境污染犯罪案件材料的來源主要依賴于環保部門的移送。根據《關于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移送涉嫌環境污染犯罪案件的若干規定》,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在查處環境違法行為的過程中,發現有符合移送條件的案件,應當立即指定兩名或者兩名以上行政執法人員組成專案組專門負責,核實情況后提出移送案件的書面報告,報經本部門正職負責人或者主持工作的負責人審批。決定批準的,向同級公安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移送手續;決定不批準的,應當將不予批準的理由記錄在案。按照這一規定,環保部門對環境污染案件是否移交司法機關具有重要影響,他可以根據自身的判斷來決定對涉嫌環境污染犯罪的案件是否移送給司法機關。從程序看,行政機關對環境污染案件具有較強的篩選功能,完全有可能過濾一些案件,從而導致一些環境污染犯罪行為難以進入到刑事司法程序。事實上,在我國一些社會影響很大的環境污染案件無法進入司法程序,很多都是由于環保部門的不作為所造成的。

  在現有的治理體制中,由于行政執法不嚴,導致刑事司法承擔著很大的壓力。環境狀況的持續惡化促使社會推動刑事司法強勢介入到環境污染治理領域,《刑法修正案(八)》對污染環境罪的犯罪構成進行了修改,降低了成罪標準,擴大了法網。刑事司法的強勢介入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據不完全統計,自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環境污染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出臺后的半年內,環保部門向公安機關移送了近300起涉嫌環境污染犯罪案件,超過近5年的總和;公安機關已立案偵辦247起此類案件,相當于過去10年立案總量。通過刑事司法倒逼環境行政嚴格執法的方式,盡管在短期內具有一定效果,但是,過分使用刑罰手段也會過度透支司法信用,從而助長不法分子的投機心理。環境污染犯罪治理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還是如何解決環境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的銜接問題,從而推動行政機關與司法機關應對環境違法犯罪行為的協調性。

  協調環境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關系,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第一,建立專業的環保警察,即在公安機關內部設立專門的環境污染犯罪追訴機關。目前,國內一些省份已經開始了設置環保警察的嘗試,例如河北省于20xx年9月18日成立了全國首支環境安全保衛總隊。環境警察機構的建立既是用刑事手段保障環境行政執法的權威性和效能,又避免了行政機關與司法機關之間因為立場、角度的不同而產生沖突。

  第二,構建環境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一體化的信息平臺。環保部門、公安機關、檢察機關可以借助電子化辦公系統設置聯合執法系統,由行政機關與公安機關將各類環境污染案件信息錄入系統,在案件線索、行政處罰結果、法律文件、數據規定及案件處理程序上,逐步實現環保部門與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信息聯網共享。環境違法信息平臺建設既可以強化司法機關對環境行政執法的監督,也可以提高環境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的公開與效率,從而更好實現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的對接。

  第三,加強檢察機關對環境行政執法的監督。檢察機關是我國法定的法律監督機關,可以對環境行政的執法活動進行監督。檢察機關的監督可以包括日常監督和專項監督:日常監督是根據信息平臺對錄入系統的環境污染案件的執法情況進行全程監管,促進環境執法人員嚴格履行環境監管的職責;專項監督是檢察機關定期對環境執法機構的案卷進行抽查、評查,以考慮案件辦理是否合法、有效,有無存在該移送而不移送的案件。

  治理手段:刑罰與其他治理手段的協調

  從國外的經驗來看,犯罪治理應當是合理使用多種手段的系統性治理策略,單純依靠某一因素或某一手段無法達到犯罪控制的預期目的。在我國,政府是環境污染犯罪治理的直接責任人,由于行政手段和刑罰手段具有猛藥的作用,短時期內效果比較明顯,因此,刑罰手段與行政手段是治理的慣常手段,而其他手段基本不受重視。同時,在當前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不順暢的法律制度背景下,行政處罰方法與刑罰方法相互脫節,各自為戰,未能對環境污染的治理形成應有的合力。刑法理論一般認為,刑法具有謙抑性,只有當其他法律不能調整某種社會關系時,才由刑法予以調整;只有當其他法律不足以抑止某種危害行為時,才由刑法予以處罰。我國刑法對犯罪的規定模式是立法定性又定量的模式,只有行為的社會危害性達到一定程度才能由刑罰制裁。在環境污染犯罪治理中,由于污染行為輕重有別,所以處罰也應該有區別。環境行政法對一般的環境污染行為進行處罰,而刑法對嚴重的環境污染行為進行處罰。

  從技術層面上講,各個法律各司其職,共同起到治理環境污染犯罪的作用。但是,由于我國行政法觀念不發達,特別是行政執法不嚴的情況下,導致刑法在環境污染犯罪的治理中面臨著很大的壓力:既要擔負防止一般環境污染違法行為發生的任務,又要預防嚴重環境污染犯罪行為的發生。人們本來希望通過這樣的立法模式來縮小刑法介入社會生活的范圍,但現實的使命又使得刑法不得不廣泛地介入到社會生活之中。刑罰只是犯罪治理的手段乙.,只有其他手段不足以解決社會糾紛之時,刑罰才能介入。正如德國刑法學家李斯特所說的最好的刑事政策就是最好的社會政策,僅靠刑罰手段不足以抑制犯罪。在任何司法體系中刑罰并不是唯一阻止環境污染行為的有效方法。刑罰總是作為不得已的最后使用的方法,并且可以結合其他(行政、金融等)法律規定使用。當一個適度的刑罰和其他法律手段相結合一起使用時,才會發揮有效的作用。

  環境污染犯罪治理的手段應該是多元化的,是合理使用法律、行政等手段的系統性治理策略,具體表現為綜合運用各種手段,對環境污染犯罪行為給予全方位的阻斷。在環境污染犯罪治理中,要使各種治理方法協調,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第一,完善環境污染犯罪的刑罰結構。我國環境污染犯罪治理的刑罰手段比較單一,監禁刑與非監禁刑比例失衡。有限的刑罰手段顯然難以合理打擊犯罪,無法滿足懲治環境污染犯罪的需要。盡管在我國《環境保護法》中也規定了一些行政處罰方法,但是,這些行政處罰方法在功能上顯然無法與刑罰方法相提并論。除了監禁、罰款等傳統的刑事制裁外,應設置既能補償環境危害,又能去除因破壞環境而獲得的經濟利益的其他手段,例如責令限期治理、責令補救或恢復環境等。

  第二,嚴格環境行政執法。環境行政執法的乏力不僅影響了環境行政執法的效能,而且使環境污染犯罪過于依賴刑罰手段,反而降低了刑罰預防的效果。嚴格環境執行執法一方面需要提升行政執法機關的執法能力,另一方面需要加強外部的監督。三,推動社會公眾積極參與環境污染犯罪治理。非刑罰手段的使用側重對污染行為背后的問題、動機和背景情況進行考慮,而對這些因素的考察依賴社會力量。只有社會公眾參與到環境污染犯罪的治理中,非刑罰的治理手段才能和刑罰手段相配合有效地制止環境污染犯罪。

環境治理論文10

  我們現在的社會運轉是離不開水的,無論是企業的發展,還是人們的日常消費,尤其是在城市的快速發展中,水已經成了不能缺少的資源和工具,同時水又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隨著水源的污染和浪費,現在可利用的水源越來越少了。尤其是我國雖然地大物博、資源豐富,但是由于人口眾多,平均分配到每個人的水資源是非常少的,是不夠用的,所以治理水資源污染十分必要。當然治理水資源污染首先要從污染的原因和特點進行分析,然后才能有針對性的解決問題,尤其是現在水資源污染的原因五花八門,有這樣的污染,還有那樣的污染,所以在治理之前必須分清楚情況,然后才能對癥下藥,所以文章開始先分析了水資源產生的危害,出現的原因,然后再有所針對的提出了治污措施。

  1城市污水及治理的相關介紹

  想要做好污水治理工作,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城市污水,本文要介紹的主要有兩種,主要是從污染源頭來區分,一種是工業污水,一種是生活污水。顧名思義,工業污水是有工業生產導致的,比如工業廢水排放到河水中,就造成了河水的污染,而生活污水就是指由生活產生的水污染,比如人們在生活中排放家用洗碗洗衣服的水到自然河流中,也會造成水污染。針對城市污水的定義和分類,常用進行污水治理的方法主要有三種:第一種是生物方法,這是最環保的一種,主要是通過生物作用凈化水質,比如有些生物在水中能夠消耗污染水源的有機物質,所以在水中多種植一些這樣的生物就能夠采用自然的方式凈化污水。第二種是物理方法,通過水分的物理屬性對污水進行處理,但是這種方法采用的比較少,因為他的局限性比較大,可適用的范圍小。第三種是化學方法,在水中加入化學物質,使這些化學物質和水中原有的污染水源的化學物質產生反應,從而消解污染物。

  2城市污水處理所面臨的問題

  上文也介紹了我們為什么要治理污水,因為水污染已經到了一個非常嚴重,不可不治理、不可不解決的階段,所以要治理水污染,尤其是城市水污染。究竟如何做好城市水污染治理,首先要了解目前的水污染存在什么樣的問題,已經嚴重到了什么程度,下面具體分析一下目前的城市水污染存在哪些具體的問題。

  2.1缺乏合理的規劃。

  這方面體現為兩點,第一點是取法完善的污水回收設備,現在在城市中對污水的回收處理缺乏技術上的支持,這是在城市規劃時就出現的漏洞,所以在之后的污水處理時就沒有跟進措施,很難處理好。第二點是后期維護工作跟進不好。即使有的城市在初期的規劃時設計了完善的城市排污管網,但是在后期的監督和維護方面的工作做得不到位,所以很多設施都是擺設,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

  2.2缺乏完善的污水處理體制。

  這一方面的問題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一是缺乏準備工作。目前我國的污水處理體系準備工作做得很差勁,在進行污水設施建設之前根本就沒有做好相應的考察工作,很多時候都是形式主義,走過場,沒有真正開展工作。二是缺乏市場規范。目前市場上對這方面工程的規范是很不合理的,和國際市場差距很大,很多污水處理設備沒有統一的定價,甚至差距很大,市面上售賣相關設備的商家也不多,整體上沒有形成競爭的機制和格局,所以想要在市場上進行比較和精挑細選不大現實。三是大眾的觀念還不能夠跟上社會這樣的進步,有很大一部分企業還不能夠接受花大價錢接受這樣的污水處理工程,因為它的投入產出回報率低,而且回報會比較久遠,很難在短時間內看到回報,所以很多企業是不愿意對這樣的工程進行投入的。這也是目前污水處理體制中面臨的最大的難題之一。

  2.3投入不足,污水處理能力不足。

  相對于目前城市的污水量,污水處理廠的數量及現有的處理設施表現出嚴重不足的情況。就我國大部分城市而言,污水處理的投入基本依靠政府撥款和國際援助貸款。而這只能是杯水車薪,遠遠不足以解決這一問題。國家經濟實力使城市污水處理廠區和設備短缺是一個普遍現象。此外,污水處理的達標率很低,很多時候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質量不合格。尤其是和國際上的標準相比,我們的標準本來就不高,然后執行起來就自己降低了標準,這樣導致差距越來越大,最后和規定的標準相去甚遠。

  3城市環境治理中污水治理的一些措施

  3.1加強整體規劃,資源合理利用。

  在規劃污水治理時,要考慮到城市現狀及未來的發展趨勢,結合各地的水體和環境特征,合理地規劃污水處理廠的廠址選擇、處理規模。同時做好污水輸送管道及收集系統的配套設施的建設,合理安排施行過程。后期的維護也要做好,堵塞要及時疏通,破損地方及時補救。

  3.2加強法律法規的建設。

  首先在立法方面,要完善法律法規,爭取可以有更多的法律規范污水治理工作,發現問題的時候能夠有法可依;其次要嚴格執法,有了法律依據作為參考,在發現污水處理企業存在違法違規現象的情況時,執法部門要做到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加強執法力度,絕不縱容;再次對于那些嚴重違反公眾利益,嚴重破話水源環境的行為,要追究刑事責任,絕不姑息,只有用最嚴格的法律制裁,才能真正約束那些污染水源的不良企業,還公眾一個干凈的水環境。

  3.3加強資金與人才的投入。

  污水處理并不是一項無關緊要的工作,它關系著國計民生的長遠未來,所以對于這項工作一定要舍得投入,不要舍不得花錢,不僅要多花錢,還要千方百計的畫好每一分錢,讓所有的投入能夠全部用在刀刃上。

  結語

  綜上所述,在我國城市環境問題越發嚴重的情況下,必須給予城市環境治理足夠的重視。而其中的污水處理方面存在了不少問題,我們必須從實際情況出發,強化整體規劃,對資源進行合理的利用,并且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增加相關投入,把城市污水處理工作切實做好。

環境治理論文11

  近年來,我國中小企業發展勢如破竹,對國民經濟的增長起了不可代替的作用。但是,中小企業由于自身資金薄弱、技術落后等缺陷在發展的同時對環境也造成了破壞和污染。如今,中小企業的環境治理已成為社會的一個焦點,同時也是國家急不可待的挑戰。面對即將來臨的20xx年G20峰會,政府高度重視中小企業的環境治理,尤其是杭州地區的中小企業,對其進行了大批的整頓。

  良好的企業環境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前提,是企業擴大經營利潤的重要保障。環境科學治理符合“人與自然、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基本理念,始終貫穿于企業整個經濟鏈的過程。但環境時常被人忽略,無論是曾經西方國家的工業化時代還是我國的大躍進、人民公社化時期,環境都遭到了嚴重的“踐踏”與破壞,“先污染,后治理”的傳統觀念仍根深蒂固。而中小企業由于自身資金薄弱、技術落后、規模小等原因,在環境治理方面往往更力不從心。此外,中小企業還受到現實條件和傳統觀念的影響,企業的發展在一定基礎上以犧牲環境,污染環境為代價。因此,國內外越來越重視環境與企業和諧發展的研究,下面就以我國杭州在20xx年成為G20峰會主辦城市的背景下,來探討如何治理中小企業的環境問題。

  一、企業環境治理的概念

  環境問題被廣泛認為是可持續發展中最值得關注的問題之一,在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上,“十一五”規劃《建議》曾提出:“加大環境保護力度,切實保護好自然生態”,明確地強調了環境的重要性。當前,我國的環境形勢非常嚴峻,歸根結底在于周圍的企業超額地排放污水,廢氣而造成的土壤污染、水污染、大氣污染等現象。因此,在不阻礙企業發展的前提下,給企業在環境問題上加上緊箍咒刻不容緩,要讓企業在環境治理上下功夫。什么是企業環境治理?環境治理就是企業設置專門的環境治理機構,采用先進的科學技術等各種方式對企業每個生產環節所產生的廢氣、廢水指標嚴格監測及排放,企業內部各種機器設備的定時維修,以及各種資源的循環利用等方式來調整企業與環境之間的關系,使企業的經濟發展與環境相協調。其目的就是人與自然、社會和諧相處,實現最終的可持續發展。

  G20峰會即將到來,環境問題是一個繞不過的話題。企業在環境治理上的作用不容忽視,而企業自身的環境治理就更顯得舉足輕重。加強企業內部的環境治理,對企業自身而言,有利于更長遠的發展;對國家而言,符合“經濟與環境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從而促進國民經濟的穩定發展。

  二、中小企業內部環境薄弱的原因

  隨著9月G20峰會的即將到來,我國上上下下展開了嚴格的環境整頓,尤其是浙江杭州的環境治理,無論是杭州市內各個河流水質的檢測還是空氣質量,無論是城市中心的衛生還是農村地區的出租房衛生檢查,政府都高度重視。當然,中小企業也不例外,緊張有序的衛生檢查無疑對中小企業產生了巨大的壓力,隨之而來的是一批批中小企業宣告破產倒閉的訊息。那么,為什么中小企業內部的環境會如此薄弱?

  1、中小企業流動資金不充足

  據調查顯示,以杭州地區的中小企業為例,它們的規模大致在20人—200人之間,企業的注冊資本在50萬元—480萬元

  左右。中小企業將80%的注冊資金投入到日常設備的購買,廠房的改建以及員工的工資等。因為其本身資金就入不敷出,內部流動資金相比國有企業相差甚遠,如果當政府出臺一系列有關于加強環境治理的政策時,例如《環保法》,中小企業在政策面前往往更力不從心,甚至會有逃避的僥幸心態,若是投入大量的資金于環境治理方面,那么企業內部資金流動就顯得更為困難。若企業此時慘淡經營,整治環境的能力和精力也會更微不足道。

  2、中小企業環境治理機構不完善

  一個成功的企業是由多個階層機構所構成,大到總裁、副總裁、總經理,小到基層職員等,每個階層都有相應的負責人,每個部門也有完善的環境治理機構。例如一些優秀的大型國有企業,它們有明確的階層機構,對于每一項的生產工作程序都會嚴格的執行,對于企業環境問題的治理也有自己獨特的治理方式,廢氣、廢水等排污量指標嚴格控制,它們的經營目標更是追求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而中小企業機構層次不明確,且存在一人領導一人決策的現象,環境治理機構更不復存在。對于企業內部環境問題的治理,領導者也往往極易忽略。由此可見,健全企業內部治理機構,有利于企業更長遠的發展。

  3、中小企業缺乏正確的公司戰略

  社會上存在很多以營利為目的而成立的組織,一部分中小企業就是其鮮明的'代表。部分中小企業對于企業的長期發展存在嚴重的錯誤觀念,在快速度追求經營利潤的同時忽視企業生產所帶來的環境問題。加拿大學者明茨伯格曾提出公司戰略具有應變性、風險性和競爭性。處在環保理念根深蒂固的時代,若沒有正確的經營戰略,沒有環境治理策略,沒有嚴謹的戰略分析,則企業也將會被社會所淘汰。正是因為中小企業缺乏這種企業環境治理的戰略,它們的內部環境也會格外的脆弱,企業也處在倒閉的邊緣。

  4、高層管理者環境意識淡薄

  近年來,“富二代”這一詞在社會上廣泛流傳,部分中小企業的法定代表人則是富二代的真實寫照。他們通過繼承家業的方式來獲得最高層領導人的職位,其綜合素質、能力以及企業管理知識方面相比有所欠缺。此外,部分管理者一味地追求企業利潤的最大化,以不斷擴大企業經營規模和收入為目標,忽視追求利潤之后資源浪費、環境污染、破壞所帶來的嚴重后果,這些后果最直接的體現就是企業需要投入2—3倍的資金去治理環境問題。由此可見,一般而言,若企業高層管理者存在錯誤的思想觀念,該企業內部環境也往往是十分薄弱的。

  5、其他社會因素

  相比較國有企業,中小企業渠道相對狹窄。首先,近些年來,國家的主要資金投入在基礎設施的建設和國有企業的扶持,對于一些中小企業則是放任不管的態度,銀行對于中小企業貸款條件也是十分苛刻,中小企業可從銀行的貸款數額頗少,而導致部分中小企業失去信心,在困難面前選擇后退。其次,政府對于中小企業的扶持力度也不強,眾多企業紛紛選擇破產倒閉。最后,市場的不健全性,一些重要的信息在市場上存在滯后的現象,中小企業融資困難。

  三、中小企業環境治理的基本對策

  1、建立多種環境治理機構及環境協議

  1972年的斯德哥爾摩聯合國人類環境大會之后,全球建立多種治理環境的機構,例如世界環境組織(WEO)、可持續發展聯合會、國際海洋委員會等,各國之間也制定了環境協議,例如《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京都協定書》。借鑒歷史,我國政府可實行創新模式,與中小企業簽訂環境協議,也可在部分城市內設立企業關于各類環境問題治理的機構,頒發一系列的環境治理獎懲措施等,來提高中小企業對環境問題治理的重視度。

  2、加強環境管理制度的實施

  為促進綠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各部門仍要加強貫徹落實《環保法》,加強企業各方面的環境監督。吸收借鑒國外優秀的環境治理制度,例如ISO 14000 環境管理體系,1986年美國環保局頒布的排污許可證貿易政策等,嚴格監督中小企業的排污、排水、排氣量,通過檢測指標來衡量企業的環保程度,并且來降低排放量,從根本上解決企業的污染現狀,促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3、完善市場機制和企業的融資渠道

  首先,政府應健全中小企業市場的融資渠道,比如政府可通過出臺一系列政策鼓勵扶持中小企業改革創新,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對于信譽較好的中小企業,銀行放寬貸款數額等來提高中小企業的流動資金數額,在一定的程度上解決企業的燃眉之急。

  4、制定正確的公司戰略

  面對大批中小企業倒閉的現象,調整公司戰略顯得更尤為重要。首先,中小企業應調整公司的經營理念,由追求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轉變為追求環境與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企業領導者要起到以身作則的作用,倡導綠色產業、綠色經濟。其次,管理者應對戰略進行重新定位,可以建立一個研發、生產、營銷、服務、治理完整的企業價值鏈配置系統,為企業營造和保持新的競爭優勢。最后,重新設計企業的組織結構,改變指揮混亂的現象,提高管理效率。

  5、切實推行循環經濟,走清潔之路

  1972的《人類環境宣言》中強調環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環境問題不僅僅只是環境污染,還包括資源的浪費問題等。中小企業應從根本上治理環境,合理循環利用資源尤為重要。中小企業應從我國的發展潮流和自身的發展情況,制定出與國家相符合,與自身相適應的循環經濟發展戰略規劃,采用低污染、低消耗、高效益的清潔技術,對于一些資源進行循環利用,實現經濟效益、環境效益、社會效益的統一,促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6、提高企業高層管理者的綜合素質和能力

  企業高層管理者的綜合素質和能力對于企業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管理者長遠的眼光能夠使企業更遠的發展,管理者不僅要認識到現狀,還要考慮到該經營項目會造成的后果,并加以改進,提出具體的措施實施。例如汪恕誠提出在開發利用水資源的經濟價值的同時, 還必須應該考慮可能造成的水污染等因素, 要求正確處理水資源利用與保護的關系。

  治理環境是一項任重而道遠,并且需要一直持續的遠大任務,而中小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兩者之間息息相關,都極其重要。對于20xx年的G20峰會,中小企業要始終秉著“經濟與環境相持續發展、相統一”的原則,堅持“綠色產業、綠色經濟”的理念,在發展經濟的同時要積極參與環境的治理,在推行循環經濟、發展高新技術產業、調整產業結構等措施的同時,努力實現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以此來促進企業更大的經濟效益。

環境治理論文12

  摘要:當前,我國的環境問題在礦山地質環境上表現得比較突出。環境污染、礦山地質災害以及環境與資源破壞等作為礦山地質環境的主要問題,對我國的環境與資源方面帶來一定的威脅。因此,本課題主要針對當前我國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過程中的問題,分析積極解決這些問題的合理建議,以此能夠為我國的礦山地質環境的保護做出積極的貢獻。

  關鍵詞:礦山地質環境;保護;治理

  目前我國的礦產資源的開采與利用范圍越來越廣,而隨之而來的礦山地質環境的問題也就日漸凸顯出來。而作為人類生存與發展的基礎,礦產資源與環境保護具有重要意義,能夠促進我國的經濟繁榮以及社會的進步。所以,筆者主要針對于此進行方法論的研究,以此有助于我國礦山地質環境的保護與治理。

  1我國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存在的問題

  1.1礦山基層管理部門與企業業主的環保意識較薄弱

  一些地方政府對資源開發比較注重,而對礦山地質環境的保護意識比較淡薄,造成礦山地質環境遭到破壞。對于基層各級礦山管理部門來說,僅僅對業務管理比較重視,而對地質環境的管理與監督有所忽略,這就造成業主重視生產與利潤,對礦山地質環境的資金投入不夠重視等。

  1.2環境保護的工作監管機制不完善

  由于礦山地質環境的保護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如環保、安監以及國土等行政部門。缺乏完整的職責劃分,分工不夠明確,無法形成合力等,因此應該做好執法機制的聯合工作,才能積極保護礦山地質的環境[1]。

  1.3礦山地質環境保護存在著不健全的法規體系,執法能力較低

  當前我國關于礦山地質環境保護方面的法律法規還不完善。另外,對于基層礦山地質環境的執法能力不強。主要表現為:首先,存在著不健全的地方礦山地質環境執法機構,很多省市缺少單獨的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執法機構;其次,執法人員缺乏相應的業務能力與素質水平。如在評測礦山環境過程中,不能積極突出礦山地質環境的特點等。另外,在環保執法檢查過程中,對工業污染過多重視,而對礦山地質環境有所忽略等,不會運用生態環境的要求實施執法檢查等。

  1.4治理礦山地質環境的資金的短缺

  作為礦山地質環境出現的根本原因主要是因為違反了生態環境規律,對礦產資源的過度開采與利用等。對于礦山地質環境問題主要有環境污染、資源與環境破壞以及礦山地質災害等[2]。其中環境污染主要有地表水污染、土壤污染與地下水污染等。而資源與環境破壞主要有地形地貌破壞、植被破壞、礦產資源破壞以及土地占用與水土流失等;礦山地質災害主要有泥石流、滑坡、崩塌、地面塌陷以及煤層自燃等。當前我國的礦山地質環境問題比較嚴重,特別是煤礦礦山的開采造成沉陷問題,以及建材礦山對地形地貌造成破壞等,已經屬于首先治理的問題。然而,目前我國在治理礦山地質環境方面的資金比較短缺,特別是關于老礦山、閉坑礦山等。因為礦產資源開發已經面臨枯竭,但是企業方面的負擔也比較重,這就造成企業無力恢復與治理礦山地質環境。

  2保護與治理我國礦山地質環境的合理對策

  2.1綜合治理礦產資源開發全過程的環境

  首先,應該開展綜合勘查工作,對礦區環境的地質問題進行積極查明,對開發過程可能出現的地質環境問題進行預測;其次,在礦山建設階段應該遵循“三同時”制度,對礦山建設用地的審批應該嚴格把控,積極開展評估建設用地地質災害危險性與評價環境影響的工作;再有,在礦山生產階段,應該對采選活動加以規范,將環境破壞問題進一步減少,如果出現問題應該及時治理;最后,在閉坑階段,應該對礦坑廢水的污染與固體廢棄物的污染進行根治與處理,加強“復墾還綠”的力度,做好礦山土地的復墾綜合治理工作,對耕地進行恢復與增加,以此達成復墾耕地與建設用地的平衡[3]。

  2.2健全礦山地質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做好政策方面的引導

  針對市場經濟的發展需求,分析礦山地質環境的特點,應該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出發,將礦山地質環境保護方面的法律法規制定下來,還要積極與其他法律法規相協調,使礦山地質環境保護具有法律的保證。與此同時,在礦山地質環境保護過程中還要積極遵循法律法規,積極促進環境的協調發展。還需要完善“誰復墾、誰使用、誰受益”的優惠政策,在業主復墾國家征用被破壞的土地后,得到使用權,政府需要進行登記,對復墾者的合法權益給予一定的保護。

  2.3增加對礦山地質環境保護工作的經費投入

  首先建立礦山地質環境保護基金,一方面,對征收資源稅與資源補償費、礦山占用費與排污費等稅費中劃出一定比例的費用,進行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基金的建立;其次,礦山的生產也可以從礦產品中收取一定比例的費用,以此用作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資金的建立;再有,作為國有財政來說,應該抽取公共財政資金中的部分資金,用作礦山地質環境保護的轉向資金,作為歷史遺留下來的礦山地質環境的治理財產等;最后,在一些地區與礦業行業中,借助礦產品價格的調整,將其用作礦山環境治理與土地復墾的資金,并提取一定比例的礦產品的收益,將其作為礦山地質環境保護的建設資金[4]。除此以外,支持與鼓勵企業向礦山地質環境保護工作投資,以此有助于資金不足問題的解決。將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的投入機制建立起來。作為來說,應該積極保護廢棄老礦山地質環境保護,發揮示范作用,進行相關優惠政策與資金的建設。針對亂采亂挖導致的環境破壞,應該主要憑借地方政府為主體,對地方積極性進行激發與調動;而作為新建礦山,應該建立礦山地質環境影響評價體系,制定礦山地質環境保護的保證金制度,對土地復墾規定進行強制執行,主要讓企業承擔相應的治理資金。借助政府的示范引導作用,將一系列的優惠政策進行制定與推行,以此營造良好的多渠道投資的環境與氛圍。

  2.4做好礦山地質環境保護標準化工作

  首先,建設合理的礦山地質環境保護標準體系。借助覆蓋礦山地質環境調查、評價、監測與保護等方式,建立礦山地質環境保護標準體系,做好礦山地質環境保護標準的修訂工作,使之能夠與礦山地質環境保護工作的標準相符合。最后,可以將三部門標準化機構的協作機制建立起來,主要是環境保護、安全監察與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從而能夠在征求意見階段使礦山地質環境標準對礦山地質環境保護工作的需要相符合,促進礦山地質環境保護標準的協調性與配套性[5]。與此同時,通過運用信息化與網絡化的優勢,對社會公眾的意見與建議進行廣泛搜集,使礦山地質環境保護標準具有一定的適用性與實效性,能夠滿足當前我國對礦山地質環境保護工作的現實要求。

  3結論

  總而言之,當前礦產地質環境問題已經日益嚴重起來。作為關乎我國經濟發展,國家富強的重要資源之一,礦產地質環境與資源的保護具有重要的意義與作用。因此,作為國家與相關部門來說,應該加強對礦產地質環境的保護與治理的重視,積極采取科學的措施,改善我國的礦產地質環境。主要從礦產資源開發全過程的綜合治理、完善礦產資源地質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加強對礦產資源地質環境保護的資金投入以及建設礦產地質環境的標準化體系等方面入手,積極發揮政府的宏觀調控作用,廣泛聽取公眾的呼聲與建議,能夠進一步地促進礦產地質環境的保護工作的實施,以此為我國的資源環境建設提供一定的支持與保障。

  參考文獻:

  [1]申健,李巧剛,楊少華,王惠芬,劉曉曉.華鎣市礦山地質環境問題影響評估及治理建議[J].城市地質,2015,(S2):88-89.

  [2]劉祥.礦山地質環境監測技術研究[J].電子世界,2016,(01):106-107.

  [3]葛正斌.益陽市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研究[J].低碳世界,2015,(01):44-46.

  [4]楊繼鋒.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工作探析[J].才智,2015,(10):66-68.

  [5]李燕,陳秋伶.關于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的思考[J].江西煤炭科技,2015,(03):0-32.

環境治理論文13

  山西蘭花百盛煤業位于高平市北西約10km,交通便利,其地理位置為:東經112。50'13〃-112。50'57"北緯35°49'21"-35。52’29"。為了減少礦山建設及生產活動造成的礦山地質環境問題及地質災害,改善礦山地質環境和生態環境,促進礦山地質環境問題治理工作的規范化,需要對礦山進一步開展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工作。

  1.礦山地質背景

  1.1地層巖性

  礦區位于太行山中南段的澤州盆地北端,地勢總體為南高北低。礦區南部出露大面積下石盒子組地層,上石盒子組地層在井田內零星出露,礦區中部、北部大部分區域被黃土覆蓋。礦區處于太行復背斜與沁水復向斜之間,位于華北板塊山西板內造山帶沁水板拗太行塊隆西側、晉獲褶斷帶西北側。

  1.2水文地質條件

  礦區處于沁水盆地中段東部,屬高平一晉城盆地三姑泉域水文地質單元,區域內地下水類型主要劃分碳酸鹽巖類、碎屑巖夾碳酸鹽耑類裂隙、碎屑巖類裂隙、松散巖類孔隙四個含水巖組。

  2.礦山開發利用方案概述

  山西竺花百盛煤業為地下開采,礦井保有資源量6214x104t,生產規模為90.00x10Va,礦區面積為6.9105km2。礦井設計生產能力為90xlOVa。設計服務年限:18.99a。區內3號煤層已進入殘采期,礦井改擴建期間,利用王報煤礦現有生產系統,開采3號煤殘存的資源。

  3.礦山地質環境影響現狀評估

  盛煤業有限公司為再整合改建礦山,目前處于整合后基建期。現狀調查未發現崩塌、滑坡、泥石流災害。礦山開采引發地面裂縫、塌陷主要影響區內耕地、有林地、其它林地、其它草地等,整合前各礦山企業均給當地村民補償作物減產損失。據調查,累計耕地破壞及作物減產賠償約100~200萬元,采礦造成的地面塌陷、地裂縫危害較嚴重,危險性中等,中等區為3號煤層采空區影響范圍,面積348.93hm2,其它區域影響較輕。

  現狀調查,礦山開采對地形地貌景觀影響較輕,對土地資源影響較輕。礦區范圍3號煤層已大面積采空,地表也曾發育裂縫、塌陷,煤層開采已對其丨A覆地層造成較大破壞,3號煤層之上的二疊系L統上石盒子組、下統下石盒子組、下統山西組砂巖裂隙含水層亦可能遭到破壞(隔水層破壞,儲水結構發生變化等)。區內焦家山淺水井出現明M水位下降,無法滿足村莊村民飲水需要。現狀條件下,采礦活動影響礦區及周邊部分生產生活供水,對含水層的影響程度較嚴重。

  4.礦山地質環境預測評估

  地質災害危險性預測評估認為:礦山開采引發地面塌陷、地裂縫、崩塌、滑坡地質災害,主要影響區內旱地、有林地、其它林地等,預測可能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超過200萬元,保安煤柱留設不當時對區內居民區及工業場地建筑物影響嚴重,地質災害危險性大。煤層采空后,可能會在礦區南部溝谷邊坡會引發崩塌、滑坡地質災害,其威脅對象主要為溝谷中園地、耕地、林地等,預測其可能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0萬元,危險性小。

  礦山新建工業場地破壞土地面積12.45hm2,其中破壞旱地10.5hm2,破壞其它草地2.15hm2。矸石堆放破壞土地面積3.0hra2,破壞土地類型為灌木林地。礦山開采后地面塌陷、地裂縫重度區占礦區面積的67%,對土地資源影響程度為嚴重。

  通過對各開采煤層垮落帶、導水裂隙帶高度計算結果分析,礦區內各煤層大面積采空后,會對可采煤層上覆含水層造成較大破壞,甚至影響到第四系孔隙水,這種破壞具有區域性特點。預測礦山開采對評估區含水層影響程度分級為嚴重。

  5.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工作

  根據礦山地質環境影響評估結果,結合礦區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確定了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的目標和任務。結合礦山開采方案的確定性,總體工作部署分為近期(20xx年1月一20xx年12月)和中遠期(20xx年1月一閉坑)。

  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工程包括:土地塌陷和裂縫的填埋,道路修復,崩塌、滑坡的治理等。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恢復任務主要有:(1)礦山開采時為區內村莊、工業場地等留設保安煤柱。(2)采礦引發的地面塌陷、裂縫及時填埋,恢復土地功能。(3>陜復采礦地表變形損毀的地表植被,改善及恢復工業場地區、煤矸石堆放場地形地貌景觀。(4懈決受影響村莊的人畜飲水問題。(5)建立礦山地質環境監測網絡,開展礦山地質環境監測工作,掌握礦山地質環境的動態變化。

  6.結論和建議

  綜上分析,百盛煤業礦山地質環境條件復雜程度屬于“復雜”類型,礦山生產建設規模為“中型”,評價區重要程度分級為“重要區”,礦山地質環境影響評估為“一級”。現狀調查,礦山開采對地面塌陷、地裂縫危害較嚴重,對含水層的影響程度較嚴重。經預測分析,礦山開采易引發地面塌陷、地裂縫、崩塌、滑坡等地質災害,預測可能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超過200萬元。

  由于百盛煤礦與周邊礦山開采影響作用疊加,礦山開采對水資源環境影響嚴重,當區域供水受到嚴重影響需要采取工程措施治理時,礦山企業應承擔相應的責任,維護當地一方社會和諧。

環境治理論文14

  【摘要】為您提供其它會計審計論文:基于完善公司治理環境下的內部審計探討參考,以及寫作指導和格式排版要求,解決您在寫作中的難題。

  當人們充滿幸福的迎接21世紀到來的時候,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方面也頗感喜悅,但在此同時也感覺到了其隱藏的細微變化。曾經在深圳北京等地相繼發生過虛假會計報表與虛假驗貨案件,更有一些上市的公司發生過一些虛構欺詐的財務報表事件,在這一連串的案件中,人們不得不反思公司的內部治理與內部審計的問題,在完善公司治理環境下的內部審計問題上做出了詳細的探討。

  1 公司治理與內部審計二者之間的關系

  1.1 內部審計是一種治理機制 公司治理作為制度安排,包括了諸多的治理機制。對于治理機制而言,它可以為公司章程對投資者做出保護的相關規定,也可以是相應的法律法規。亦或是市場之間的競爭機制與人為的設計制度。在現實中,內部審計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董事會行使職責離不開內部審計,而他的審計成果也被外部審計有所依賴。所以,內部審計作為公司內部諸多事項的助手,進而確定為是一種治理機制。

  1.2 內部審計的作用

  1.2.1 內部審計對公司股東監督經營者非常有利 在現代的內部審計中,它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方面為管理審計,一方面為財務審計。

  內部審計能夠很好的來降低代理的成本與交易的成本,這充分的表現在財務會計信息確認方面與經營領域方面都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1.2.2 內部審計對公司內部的經營管理非常有利 對于在監督方面而言,內部控制即使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從系統有效性來看,完全需要一個處理在運行中出現的問題并將其反饋給最高經營管理者的部門,最后使內部控制可以保證效率,而面對這些問題,內部審計可以很好的對內部控制進行控制與考核,它完全可以有效的對內部控制做出細致的評價。

  1.2.3 內部審計對創造公司的價值非常有利 對于內部審計而言,它遠不止在監督方面、制衡方面起到保證的作用,而且它可以詳細的對公司的所有任務進行審查,充分利用到這一優勢,就可以將咨詢服務的技能做到完全的發揮,對提高公司價值的途徑做出詳細的研討,也能充分的提高公司的治理價值。

  2 分析我國公司治理環境下內部審計存在的一些問題

  2.1 內部審計機構定位模式不正確 因為我國在建立內部審計制度時,別個國家已經建立很久,所以我國相對較晚,并且對于國外的一些經驗我國采取時也出現了許多的不一致,這時就進一步導致在我國公司治理環境下的內部審計機構出現多種模式同時存在的局面,并且機構的定位模式也做得不正確。

  2.2 內部審計發展趨勢不明顯 在以前的內部審計中,特點表現為處理事件是單一的以及事后的。但在目前公司治理環境下的內部審計則應該突破這些傳統的方式,在公司里人們在交流與探討以及會議等許多事項中都要應用到計算機與網絡技術。并且隨著計算機與網絡技術的提高,內部的審計問題也逐漸從單一轉變成多項。

  2.3 內部審計與被審計單位二者發生矛盾 在一個特定的企業中,內部審計的發揮效果直接決定于管理層對其的態度與看法,如果內部審計要想增加在企業中的價值就一定要得到管理層的信任,不然是會有讓自己失望的結果。

  3 完善公司治理環境下的內部審計探討

  3.1 完善目前存在的法律 在如今,內部審計與公司治理存在割裂的狀態,在《上市公司治理準則》中很少有關于內部審計的問題,所以對于一些法律準則而言,應該對完善公司的治理與內部審計方面的問題哦有明確的規定,所以在《公司法》、《證券法》、《上市公司治理準則》都應該有大部分對內部審計來進行要求。

  3.2 完善公司的治理

  3.2.1 對于我國上市公司的股權結構調整要進一步加快 對于實現國有股的減持,公司要以穩妥并且積極的措施來實現這方面,這樣我國的上市公式就會以全新的面貌展現在大家的眼前,集多種經濟進行有機結合,成為了多元化的投資主體,這樣就將內部審計的作用完全的進行發揮,內部審計就真正成為了公司管理信息的一個必不可少的部分。

  3.2.2 對于建立獨立董事制度要進一步加快與推行 依據《上市公司治理準則》與《上市公司章程指引》兩個法規所提出來的要求,在公司中一些制度要盡快的實施,例如完成獨立的董事聘任制度,在此基礎上還需建立上市公司審計委員會,該委員會的成員主要為獨數的董事成員,通過此次文員會貫穿上市公司內部與外部的審計力量,進而使內部審計有更多的機會來參與上市公司的內部管理。

  3.2.3 對上市公司內部審計主管的培訓要進行加強 對于上市公司內部主管的培訓,建議證監部門應該加以重視,并將其盡快的列入到職業培訓與教育的行列。

  3.2.4 對內部的審計機構進行合理的定位 內部審計機構作為內部審計工作的基礎,方法科學與積極有效的內部組織機構極大的促進了內部審計工作的發揮。

  3.2.5 對內部審計人員的綜合素質與水平進行提高 內部審計人員所具備的專業素養以及可塑性與他們的來源是密不可分的,更明確地說也就是他們的來源直接決定了他們的素質。另外,要對內部審計人員的組成結構加以重視。

  4 總結

  在美國,近幾年來發生了許多的財務舞弊案件,頗為著名的有“世通案件”,而偵破此案件的首位功勞者就是內部審計,人們也開始轉移目光,認為內部審計在一個國家也發揮著極大的作用,而不是對其采取可有可無的態度。而對于我國而言,在最近幾年也發生了不少的事情,在一些上市公司陸續發生了虧損與違紀的現象,偷稅漏稅的問題更是不容忽視,甚至還會發生會計信息的失真,出現這些問題的核心主要是內部審計不到位造成的,相對于內部控制機制對公司進行的約束與控制并不能免除以上現象的發生,所以首要的責任仍然要歸咎于內部審計的問題。最后可知內部審計體系的成功構建與有效運行其職責,這些都與公司治理制度的環境息息相關。

環境治理論文15

  水環境是指自然界中水的形成、分布和轉化所處空間的環境,是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對社會的進步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實現環境與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以及人與自然協調、社會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是社會發展的理想狀態,要想實現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就必須深入探討區域、流域水環境的承載能力。區域水環境承載能力是實現區域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生活水平提高,科技進步的過程中區域水環境能提供的最大的支撐力。如果區域在經濟發展中過度透支水資源,超出其支撐能力,則會使得發展不具備可持續性,甚至使當地的環境遭受毀滅性的破壞。因此根據地區水環境的獨特特色,深入研究區域水環境的治理保護措施,提出水環境治理的對策,對水環境保護具有重要的意義。

  1.唐山地區水環境

  1.1唐山地區水環境現狀

  唐山市地處環渤海灣經濟帶的重要位置,是京津冀經濟區域的重要城市。并且礦產資源豐富。豐富的資源形成了該地區獨具特色的產業,以重工業,包括鋼鐵、水泥、陶瓷等高耗能、高耗水產業為支柱,由于生產技術落后,使得該地區污染嚴重。地表水環境的惡化造成了飲用水的緊張,因此地下水遭受過度開采,這進一步加劇了水資源緊缺的現狀,破壞了生態環境平衡,造成了地面沉降、地下水位下降等一系列環境問題。因此深入研究該地區水環境的特點是必要。

  1.2唐山地區水環境特征

  一是水資源匱乏。唐山地區處在渤海灣中部,降水偏少且主要集中在夏季。全市地表水資源總量54×108m3,全市淡水資源26.3×108m3,人均水資源總量為380m3,屬于嚴重缺水的城市。唐山的經濟支持產業主要集中在鋼鐵、陶瓷、煤炭、礦山開發等高耗能、耗水產業,工業用水的巨大需求進一步加劇了該地區水資源的匱乏。二是工業污染嚴重。唐山是重工業城市,分布著許多中小型煤礦、鋼鐵廠,這些中小企業主要利用落后的生產設備,借助資源優勢、人工成本優勢在市場中生存。其本身對技術改造、廢污水處理缺乏熱情,缺少投入,因此廢水廢物的偷排亂排現象嚴重。三是農業、生活污染不容小視。唐山地區緊鄰京津,外來人口增加和本地區人口稠密,使得地區水環境所承受的壓力增大。過于密集的人口產生的生活廢水,農業、養殖業產生的面源污染使得唐山地區的水環境進一步惡化。

  2.唐山地區水環境防治、保護對策

  基于上述分析,明確了唐山地區水環境的特點。下面將有針對性的提出該地區水環境治理與保護對策。

  2.1強化水功能區的水質管理

  唐山地區河流湖泊少,區域整體納污能力弱。應該積極劃分水功能區域,對不同功能的水域進行錯位水質管理,并在實際工作中嚴格管理水質目標。必要時必須犧牲部分產能,關停低技術、高污染工業企業。

  2.2控制工業污染

  地區政府應下大力度對落后工業企業進行整治,對高污染企業進行嚴格的排污控制,對小型企業、作坊式生產方式進行關停淘汰。在嚴格執法的同時,應該出臺措施鼓勵企業在技術改造、污水處理上加大投入,實現企業生產技術升級。

  2.3加大飲用水水源地的建設與保護

  飲用水源的保護涉及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生活安全,地方政府必須要足夠重視,放到工作的中心位置。

  2.4加強水質實時監測

  政府應加大投入,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物聯網技術,對重點地區、水域的水質進行實時監測。對重要的水庫、河流要合理布置監測點,選取合理的監測指標,建立合理的評價模型,對區域、流域水環境狀況做出準確客觀的評價,發現問題、找出問題根源,并及時做出反應,采取應對措施。

  2.5進一步加大水利工程的投入

  水利工程是水環境保護的重要手段,加大水利工程的投入,才能更好的治理和保護地區水環境。地方政府增加水利工程的投入,建立健全水利工程建設的監督機制,嚴把質量關。

  3.結語

  唐山地區水環境狀況不容樂觀,只有認真分析該地區水環境的特點才能提出該地區水環境治理及保護的針對性措施。本文從水環境相關的主要因素出發,詳細分析了唐山地區水環境狀況及存在的主要問題,總結并提出了該地區水環境治理與保護的針對性措施。

【環境治理論文】相關文章:

環境治理論文11-08

環境治理論文(15篇)11-08

環境治理論文15篇11-08

公眾參與環境治理論文05-25

農村環境治理論文05-25

城區水環境治理論文05-24

礦區地質環境治理論文04-28

關于地質環境質量環境治理的論文04-28

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參考論文10-19

長效機制環境治理論文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