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農業推廣論文

時間:2022-11-14 13:02:14 論文 我要投稿

農業推廣論文15篇

  從小學、初中、高中到大學乃至工作,大家都有寫論文的經歷,對論文很是熟悉吧,論文是探討問題進行學術研究的一種手段。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論文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農業推廣論文,歡迎大家分享。

農業推廣論文15篇

農業推廣論文1

  1農業推廣組織內部結構的優化

  組織內部的系統因子很多,例如目標、人員、技術、設備、層級、制度等等。組織內部的結構是指組織內部各系統因子之間的組合關系。組織內部結構的優化是指所有系統因子在一定的時間內達到理性和效率的最佳組合。作者曾經從各類組織以及一些具體組織本身的各種系統因素的優化情況進行了靜態的考察(高啟杰,20xx)。

  1.1行政型農業推廣組織

  1.1.1夯實基層農業推廣組織

  我國行政型推廣組織體系建設中,基層歷來處于薄弱環節,表現在人員數量少、素質低、工作和生活條件差、制度建設不健全等多個方面。近年來,國家雖然不斷強調基層農業推廣工作的重要性,并且出臺了不少文件和意見,但是狀況始終沒有根本性的好轉,近期的關鍵在于合理設置機構和創新人事及經費管理制度。

  1.1.2拓展服務內容,適應新形勢的需要

  我國近代農業推廣剛產生時就是與歐美接近的廣義推廣,只是新中國成立后,內地開始使用農業技術推廣一詞,并在實踐中不斷強化。發展到今天,無論是從國際經驗看,還是從我國農村發展實踐看,恢復農業推廣的本義已是基本趨勢。除了農業技術外,與農村居民生產和生活相關的各種實用知識、技術、信息皆應列為農業推廣的內容,而且現代農業推廣更需針對農村居民開展教育與咨詢服務。這需要政府有關部門理清我國農村各項服務的思路,并且逐步在正式文件中恢復使用農業推廣一詞。

  1.1.3加強農業推廣人員管理

  農業推廣人員是農業推廣工作的重要實施者和推動者,其綜合素質直接關系到推廣工作的效率。未來政府的推廣組織體系要想有活力和效率,關鍵在于其推廣人員是否勝任富有挑戰性的工作。加強農業推廣人員管理涉及人員編制、選用、培訓、考核、獎懲、員工關系與福利、工作條件改善等多個方面。行政型農業推廣組織管理的核心就是優化各類推廣人員的培訓、激勵和考核體系,提高推廣人員的業務水平和激發他們的積極性與創造性。

  1.1.4加強體系內的分工與協作,合理配置推廣資源

  現行的政府推廣組織體系包括農業部、林業部、水利部、科技部、教育部、金融系統、物質供應系統等多條線。合理配置推廣資源不僅涉及現有各個子系統在不同級別推廣組織的職能劃分,還涉及各個子系統之間的分工與協作,同時還涉及資源在不同部門、地區、產業的分配,更重要的是,還須完善資源配置機制及相應的管理制度。

  1.2教育型農業推廣組織

  1.2.1深化高校科技管理制度改革,探索高校與企業有效結合的機制目前的科技與教育改革中,政策鼓勵加強高校改革與創新工作,鼓勵高校與企業的合作。教育投資的主體是國家。農業大學的定位,不只是培養大學生和研究生,更應當培養農民企業家、培養各級各類的農民干部、職業教育工作者、科技和推廣人員。我國擁有高等農業院校和中等農業技術學校數百所,高校師生在農業技術推廣中起到了重要作用,F階段,鄉鎮企業、龍頭企業在農村經濟發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農業大學需要通過整合各種現有資源,利用現有成果,采用校企合作模式等多種企業運作和市場運作方式,強化自我發展和持續發展,構建和完善適合我國國情的教育型農業推廣組織體系。

  1.2.2明確教育型農業推廣組織的本質特征和根本任務教育型農業推廣組織突出農業推廣工作的教育性特征,遵循農村社區綜合發展與持續發展的理念和原則,其基本宗旨是通過知識分子和農民的有機聯系與結合,科學技術成果與企業和社區用戶的結合,發揮農業院校的人員、技術、信息及成果優勢,引入市場機制,整合各種現有資源,注重知識傳播和社區水平的能力建設。在教育型推廣組織運行過程中,必須堅持以農業推廣人才的教育培訓和科技成果轉化為根本,以公益性的社會服務為宗旨,以服務于三農和地方區域經濟發展為己任。

  1.2.3優化農業推廣管理部門的結構設置,充分發揮教育型推廣組織系統內部各個主體的優勢,實現優勢互補目前大學推廣組織體系建設的突出問題是農業推廣責任不明確,機構設置較亂,多頭管理和無人管理現象嚴重。未來需要加大對各類推廣主體的定位和監管,確保從事農業推廣的師生、企業、科技園區等單位及主體能夠成果共享和優勢互補。需要對各推廣主體的工作進行定位,建立不同的崗位考核標準和管理制度,將個人的發展融入到農業推廣組織中來。與此同時,還要建立科技成果共享機制,確保各推廣主體開展技術合作。

  1.2.4創新運行機制與實施方式要充分發揮高校在農業技術研發與推廣中的積極性,目前應當特別關注高等院校與“場站園企”的結合。在我國高等農業院校,有校辦“場站園企”的傳統,這是一個不可忽視的連接高等院校與農村社區發展的橋梁。要分析和解決新時期這些“場站園企”面臨的實際困難和問題,加強其原有基地作用和職能的發揮。在強化校企合作模式時,不可忽視高等院校與龍頭企業的結合,應探索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相互競爭與合作的互動型技術與資本支持體系。通過教育型農業推廣體系將政府和非政府的科研院所、企業公司和社區農戶連接起來,創建新的知識和技術創新體系。教育型農業推廣體系主要依靠學校的技術信息資源以及人才資源采用多種方式把先進的農業知識與技術傳播到農村社區,可以采用科技信息服務、技術培訓與咨詢服務、技術承包、技術開發、技術轉讓、技術入股、組建科技型企業等多種方式。

  1.3科研型農業推廣組織

  1.3.1管理層要合理引導科研人員的分化與流動加強人才的引進與培養?蒲性核母闹茖⑹共糠挚蒲腥藛T或單位轉制為企業,而科研院所與企業的運作與管理方式相差較大。為此,在轉制過程中,管理層應當重視對科研人員的綜合評價,做到知人善任,人盡其才,引導人員到適合自己的崗位上發揮特長,也可以通過課題制促進人員自由流動與組合。院所必須高度重視引進和培養企業高級管理人才和職業經理。

  1.3.2優化部門與單位設置科研單位內部結構設置長期參照機關事業單位,已不適應現階段農村經濟發展的需要?梢钥紤]因地制宜地調整部門與單位設置,例如增設農產品加工研究室、市場營銷研究室甚至產業經濟與貿易研究室等。

  1.3.3創新管理體制和規章制度長期以來,科研院所沿襲傳統管理體制下形成的“事業管理+經營者控制型”模式,國有經營性資產管理和知識產權的管理改革滯后。為此,必須改變傳統管理體制下形成的管理理念和模式,按照現代企業制度要求管理轉制企業。這需要有清晰的產權制度,根據產業競爭特點因企制宜地確定企業產權的合理構成及主導產權。

  1.4企業型農業推廣組織

  1.4.1注重技術創新能力建設,并且使技術創新投入能力、實施能力和產出能力均衡發展從長遠來看,企業持續發展的關鍵在于技術創新。針對目前我國農業企業技術創新投入能力、實施能力和產出能力不平衡的現實(高啟杰,20xx),近期特別需要挖掘和提升產品相關技術向其他產品領域擴展的能力、售后服務能力、銷售網絡和營銷能力、創新激勵機制完善程度、市場研究與開拓能力、技術創新的頻率、對客戶的了解程度及客戶管理能力、企業研發資金投入水平等。這需要加強資金的積累和籌集,加強企業自身的技術積累;制定企業的創新發展戰略;采取多元化的激勵方式,提高技術人員和關鍵員工創新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農業科技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建設過程中,尤其要重視企業自主創新平臺和自主創新機制的建設。

  1.4.2加強企業文化建設,促進企業的制度創新當前應特別重視企業文化建設、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企業治理結構以及內部管理制度的完善。轉制型農業科技企業要做到事企法人分離,明晰產權,明確國家投資主體地位,構建兩權分離的科學有效的治理結構,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前向一體化型農業科技企業要進一步加強內部組織管理,規范企業財務管理,完善分配制度,加強企業文化建設,改善企業制度創新的內部環境。在農業科技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上,要轉變觀念,強調企業的“團隊精神”,實現引進人才與原有人員的優化組合,建立市場化的薪酬導向制度,關注員工的職業生涯管理。

  1.4.3強化農業企業發展的社會責任從一定的意義上講,承擔社會責任是企業存在的根本目的。農業企業應當認識到,服務三農是其發展的根本目標。要實現持續發展,就必須明確企業的根本責任是社會責任,企業在創造利潤、對出資人利益負責的同時,還要承擔對債權人、員工、客戶、社區和環境等其他利益相關者的責任。因此,企業型農業推廣組織需要在推廣服務供給中轉變“收益最大化”的服務理念,將農民的利益與企業利益統一起來,在成本得到補償的前提下,減少各種形式的隱性收費。同時通過改進推廣服務的方式與方法,為用戶提供優質的推廣服務。

  1.4.4建立風險防范機制,科學選擇企業推廣服務的組織方式農業是高風險行業,由此決定了農業企業的高風險性。這需要農業企業增強風險意識,設立風險防范基金,建立風險預警及應對體系,以加強應對企業所處行業的市場風險、技術風險和政策風險的能力。

  1.5自助型農業推廣組織

  1.5.1要有明確的組織目標自助型農業推廣組織從其創始之初,就應有自己的使命和價值觀,并確立組織活動應達到的目標和實現目標的途徑。自助型農業推廣組織是建立在自助、自擔責任、民主、平等、公平與團結的價值觀基礎上的,其目標主要包括: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改變農民在市場競爭中的劣勢地位、解決農民小生產與大市場的矛盾、彌補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發展滯后的不足、滿足農民對多樣化推廣服務的需求等。

  1.5.2遵循基本的組織原則(1)互益性原則是自助型農業推廣組織區別于其他推廣組織的根本性原則,組織的活動不應以營利為目的,組織必須把滿足農村人口的需求、解決他們生產與生活中面臨的問題作為組織服務的基本宗旨。(2)與科層組織不同,自助型農業推廣組織是由其會員控制的民主型組織,因而內部沒有嚴格的等級制度,而是實行民主管理的原則,會員主動參與組織的政策制定和決策過程。(3)信譽是支撐自助型農業推廣組織生存與發展的基本要素,因此,對于組織治理結構的安排、重大決策的實施、資金的管理和使用等活動,應貫徹公開、透明的原則。

  1.5.3建立健全的組織制度一些規模較小的自助型農業推廣組織多采取簡化的模式,規范的自助型農業推廣組織應遵循合作制的基本原則,設立會員大會與會員代表大會、理事會、監事會和執行機構。同時,要賦予農民充分的參與權、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等,保證農民行使民主管理的權利,建立起會員所有的產權制度,形成會員與組織之間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利益機制。

  1.5.4形成規范的組織管理規范是組織運行的準則和指南,通過規范來明確組織的目標及運行方式,防止組織的無序經營及對組織資源的浪費。要明晰組織內部的產權關系,正確地界定組織內部參與各方的權利與義務,防止在組織內部出現搭便車的現象,造成組織運行的低效率。要吸引專業的技術能手和能人進入到農民組織內部,使他們成為參與和促進組織創新的主力軍。自助型農業推廣組織對會員的管理,應包括建立會員檔案,定期對會員進行農業科技知識和農業法規政策的教育和培訓。還應建立固定資產帳,對農業生產設施、設備的購置、維修、改裝、處置等做好記錄,確定固定資產適當的折舊年限和折舊方法。

  2農業推廣組織之間的互動與協調

  2.1正確處理政府組織和非政府組織之間的關系

  這需要有關政府部門轉變職能,避免政府對各類推廣組織尤其是非政府組織過多的行政干預,由直接指令、控制轉變為協調、監督和服務,從而調動各類推廣組織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各類推廣服務組織應當在明確分工與職責的基礎上,實現共同目標與共同利益驅動下的互動。

  2.2充分發揮自助型農業推廣組織在整個農業推廣體系中的紐帶作用

  政府可以借助農民專業合作社等自助型農業推廣組織的平臺,探索農民培訓的有效方式與途徑,提高農民的綜合素質、組織與決策能力、社會參與意識等,發揮“公司+協會+農戶”模式的作用,在企業和農戶之間形成有效的制約機制,減少信息不對稱帶來的利益損失。要認識到過度依賴政府支持不利于農民組織的獨立發展,需要農民組織有良好的內部治理結構和管理制度。

  2.3突出企業型農業推廣組織在配置資源中的重要地位

  要在強化企業社會責任的基礎上,加強和改進以企業型農業推廣組織為主體的產學研合作以及企業和農戶的合作,通過企業自主創新平臺的建設,提高合作技術創新與推廣的效率和效益。企業的自主創新機制涉及創新的動力機制、運行機制和發展機制等多個方面。我國農業企業應當建立一套能夠有效進行決策、指揮、控制和信息反饋的組織與制度,形成既能夠調動創新所需的各種資源,又可以協調創新過程中各個環節有機運行的組織系統。

  2.4進一步完善科研、教育和推廣服務相結合的機制

  科教推相結合的做法在美國最為成功,在我國也已經實施了較長時間。然而,迄今為止,這種結合的方式和效果令人滿意的并不多見。未來既需要教學、科研單位在人事、績效考評、福利等方面進行制度創新,也需要地方富有成效的合作以及宏觀環境的改善。與此同時,還需要建立科技成果、信息與利益共享機制,確保各方開展合作。

  2.5以推廣服務模式創新促進組織間的互動與推廣體系建設

  近年來,我國各地積極探索新形勢下的農業推廣服務方式與方法,涌現出了“農業科技110”、“農業科技直通車”、“農業科技傳播站”、“農業科技專家大院”、“科技特派員制度”等多種新型服務模式。實踐證明,其中不乏成功的做法。今后,應當在總結、完善和推廣各種模式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農業、科技、教育、財政等政府部門之間以及它們和非政府組織之間的協作,打造信息、人才、設備等資源的公共服務平臺,促進各項資源在不同地區、不同部門、不同領域和不同單位之間的流動與共享。

  3農業推廣組織與宏觀環境的溝通

  農業推廣組織的外部環境包括一般環境和任務環境。下面將農業推廣組織系統的宏觀環境分成4個部分分別加以分析(高啟杰,20xx)。

  3.1政治與經濟環境

  在4類宏觀環境因素中,政治與經濟環境因素對一個國家或地區農業推廣工作的開展及其效率影響最大。其中的政治環境主要包括政策與法律環境,國家對農業的各種大政方針,農村的經營體制,土地所有制及使用權,農業生產責任制的形式等都對農業推廣有著重大的影響。有效的推廣工作需要與政府的規劃、戰略和政策聯系起來,所有這些都會影響到推廣工作以及對推廣工作的支持。就農業推廣工作的活動范圍和感性認識兩方面而言,有兩大經濟因素非常重要。一是靠推廣服務人員向農民傳播新技術,提高生產率,農民面臨獲利機會;二是一個國家的農業所處的總的經濟環境。在農業推廣中,經濟發展水平越高,人們求助于推廣機構的興趣就會越小。不同的經濟體制對農業推廣工作的影響也不一樣。

  3.2社會與文化環境

  社會文化環境能直接影響推廣機構的組織工作和活動,許多實證研究都強調了技術采用過程中來自社會與文化環境的障礙。推廣機構如要有效地開展工作,就必須在社區一級開展活動。推廣人員在社區所處的位置對推廣工作很重要,農村社區、鄰里及家庭的文化與價值觀念對整個農村社區信息的傳播產生著極其重要的影響。

  3.3行政與組織環境

  世界范圍內農業推廣工作的行政和組織安排是不同的。例如,在美國,推廣機構和農業部(有時是和縣政府)建立正式聯系,但基本的行政管理關系還是同大學的聯系。而在世界上的大多數國家,推廣機構在行政上隸屬農業部。在兩種情況下,推廣機構的形象和使命都要受到政府其他機構負有的其他推廣職能,以及推廣機構負責人在行政系統中的地位的影響(Swanson,1984;高啟杰,20xx)。從保證效率的觀點出發,推廣機構及其活動的負責人就應該有資格參與政府部門的推廣決策和規劃,在制訂推廣項目計劃時,既要考慮技術因素,又要兼顧國家政策及其他行政問題,同時應該面向村里的農民和農戶,并使他們參與活動。

  3.4區域與生態環境

  很多國家都在不同的區域與生態環境下建立作物研究與實驗站,以使作物品種適應各種生態環境。推廣機構要同這些針對特定地點開展的研究活動建立和保持有效的聯系。在對農作制度和農民問題進行分析的基礎上,確定研究計劃的重點,推廣人員和研究人員適當地組合在一起,可以為二者的配合提供機會,這種相互配合無疑可以有效地提升農業推廣的效率?梢哉f,經過多年的探索與實踐,我國農業推廣的政策環境不斷完善,就現階段推進農業推廣組織體系建設而言,加強農業推廣服務軟硬環境建設的重要任務就是在完善政策和法規體系的基礎上,保障農業推廣事業發展所需的各項資源投入、能力建設、制度建設,同時完善相應的社會環境,推進農村市場化進程,促進推廣資源的流動與有效配置,營造公平競爭和互利互信的市場環境,提高農村人口的綜合素質及其組織、決策與社會參與能力。依法推廣是發展農技推廣事業的根本保障。隨著市場經濟的縱深發展,現行農業技術推廣法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大頒布的農業技術推廣法實施辦法顯得很不適應。應盡早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技術推廣法》,并出臺配套的實施辦法,使農技推廣工作的法制建設能夠適應新形勢的要求。在法律法規修訂中,要鞏固已有改革創新的成果,進一步明確執法主體、推廣機構的職能任務、保障措施和違法處罰條款等內容。

農業推廣論文2

  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關系著科技、政府和農民這三方之間的積極聯系,也是增進政府和百姓攜手共創和諧社會的紐帶之一。然而隨著農業技術市場的制約情況以及目前基層農業技術推廣中遇到的諸多限制問題,可見基層農業技術推廣在時代潮流發展中遇到了瓶頸,和當前新時代新形勢不能完美的跟進。因此,為了更快速地完成農村現代化、農業技術科技化,基層農業技術推廣必須要積極實行,克服苦難。

  1基層農業技術推廣中存在的問題

  1.1部分地方政府對基層農業技術推廣資金支持較少

  部分地方政府對基層農業技術推廣方面不能積極的重視起來,這其中主要有三個原因導致了基層農業技術推廣出現了問題。第一,基層計入人員技術素質偏低,人員任用存在公平性問題;第二,基層農業技術推廣團隊工作人員的資金待遇不能及時得到保障,政府扶持基金撥付進度滯后;第三,部分地方政府對基層農業技術推廣工作認知度不高,相關法律法規更新進度落后,因此基層農業技術推廣不能得到資金支持進行更深的發展改造。

  1.2農民接受新科技興趣不高

  我國先進的農業技術給廣大農民帶來了更多收入,然而根據各地實際推廣情況來看,雖然大體上基層農業技術推廣受到了肯定,但仍有一部分農民對基層農業技術推廣保持懷疑。這其中主要是因為:第一,先進的基層農業技術裝備需要高素質高學歷人才來進行操作,費用也相對較高,所以對于基層務農人員來說,操作水準和資金水平是很大的掣肘;第二,高科技技術裝備回籠資金周期長,對于靠農業營收的農民來說是個很大的考驗;第三,傳統農業技術使農民對此產生強烈依賴感,先進農業技術宣傳不到位,使得農民對新技術信任度低,這也就給基層農業技術推廣帶來了缺少勞動力這一問題。

  2加強基層農業技術推廣的措施

  2.1提升農民對高科技設備的認知度

  基層農業技術推廣的主體是農民,只有說服農民參與進來才能積極的實施農業技術,因此提升農民對先進技術的認知是首當其沖的。

  2.2政府加大對基層農業技術推廣投入資金

  基層農業技術推廣缺乏資金,不能正常發揮作用,政府為保障農業技術推廣團隊的正常工作,應當盡可能的利用資金給農業技術推廣給予幫助,政府需要保障農業技術人員的工資和經費、建立健全農業技術推廣專項基金以及通過融資行為為農業技術推廣獲得資金補助。

  結束語

  為了更好地建設和諧農村,政府需要多關注基層農業技術推廣方面,積極開展活動,培訓好專業的基層農業推廣團隊,給農民以保障;加強對基層農民農業種植方面思想的督促,讓農民知道與時俱進才是正確的等等。本文分析了基層農業技術推廣中存在的問題,隨后根據問題進行研究找出整改措施,為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錦上添花,希望可以給相關人員帶來幫助。

農業推廣論文3

  摘要:要想有成型的農業推廣學的理論知識架構,就應該全面了解農業推廣學的理論來源和研究范圍。此外,農業推廣的相關學科和研究成果也應該掌握。在農業推廣學的知識架構中,行為科學和管理科學是最重要的。此外,還有經濟科學、教育科學和心理科學等,這些都是農業推廣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業推廣的工作范圍在不斷地擴大。與之相對應的,農業推廣學的理論研究范圍也在不斷增加。農業推廣學主要研究怎樣和被服務對象溝通交流。此外,農業推廣學要研究怎樣和被服務對象合作,還要研究該怎么給被服務對象提供幫助和服務。農業推廣學要重點關注被服務對象發生了什么變化以及產生變化的原因,以此為根據來判斷應該怎樣為他們提供服務。

  關鍵詞:農業;推廣;農業推廣學

  從農業推廣的過程中可以看到,農業推廣的工作效率取決于以下因素:農業推廣的服務系統的工作效率和推廣擴散的效率;被服務對象的接受知識、接受信息和接受服務的效率;農業推廣工作中各個不同部分,群體之間的合作的效率;農業推廣過程中的外部環境以及社會環境的影響。以上幾點,對于農業推廣學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會影響到農業推廣學,值得關注。而我國也一直在努力研究農業推廣學。我國的國情特殊,是農業大國,農民很多,因此,農業推廣學一定不能生搬硬套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農業推廣學理論。應該從我國實際國情出發來進行農業推廣工作。我國第一部農業推廣方面的著作是《農業推廣教育概論》。此后,不斷有新的成果。至今,已經有各種農業推廣學著作幾十種,還有關于農業推廣學的譯著幾十種。我國的農業推廣學一直在高速發展,這點從不斷增加的著作量、譯著量也可以看出我國對農業推廣的重視以及農業推廣水平的提升。自從教育部在全國推行普通高等教育規劃教材后,農業推廣領域第一部普通高等教育國家級規劃教材《農業推廣學》于20xx年由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出版。之前我國農業推廣學還沒有得到發展,只能生搬硬套其他國家的農業推廣學相關理論。之后我國也形成了一定的農業推廣學基礎,可以與其他國家的農業推廣學理論進行比較篩選,F在我國已經擁有成熟,豐富的農業推廣學的相關知識,即使不依靠外國農業推廣學也可以一樣處理好。這樣天翻地覆的改變,體現出中國農業推廣學發展之快。通過這么多年的發展,農業推廣學主要研究如何和被服務對象溝通交流。此外農業推廣學要研究怎么和被服務對象合作,還要研究該怎么給被服務對象提供幫助和服務。農業推廣學要重點關注被服務對象發生了什么變化以及產生變化的原因,以此為根據來判斷應該怎樣為他們提供服務。在農業推廣不斷發展的潮流中,服務對象必須了解被服務對象的想法、需求以及需要解決的問題,有針對性地為被服務對象提供幫助和服務。所以要在農業推廣學理論中加入心理學與教育學。此外,對于農業推廣學來說社會學也必不可少。同時要將傳播學也加到農業推廣工作中去,F代農業推廣的主要服務與幫助對象還是農民,工作目標就是擴大被服務對象的范圍,不單局限于農民。農業推廣的相關理論,是用來指導農業推廣相關的工作。農業推廣學,顧名思義,農業推廣學的構成成分也包括推廣學的各種基礎理論。但是又不完全等同于推廣學,包含了許多和推廣學不一樣的理論。要不斷的更新,不斷的學習新的理論。首先,深入了解農業推廣學相關理論,在不違背農業推廣學相關理論的基礎原則上。此外,還要不斷地更新開展農業推廣的各種方法論;靖拍钆c原理是構成推廣學體系的基礎,應當了解它的外部延伸以及內部內涵,不僅要做到知其然,更要做到知其所以然。不能生搬硬套,要學會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變通,這樣才能將學到,掌握的理論發揮作用。其次,要不斷的實踐,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因此需要在農業推廣的具體過程中不斷實踐。實踐過后,要善于總結經驗與教訓,這樣才能得到提高。要全面掌握理論知識,還要學會根據實際推廣工作的情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能夠應對各種不同的、復雜的農業推廣的問題和情況。要多實踐,多學習,多挑戰自己。不要沉迷于已知的情況。要勇于挑戰一切未知的、多元化的農業推廣的問題和情況。這樣才能全面提高農業推廣相關的業務能力,才能夠不斷地豐富農業推廣學的知識理論體系和實踐經驗。只有這樣,農業推廣學才會得到全面、快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嚴明.農業技術推廣及其發展探究[J].科學種養,20xx,(07).

  [2]熊麗輝.提高農業推廣的人才隊伍建設對高校大學生就業的影響[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xx,(10).

  [3]高啟杰.農業推廣學[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xx.

  [4]傅雪琳.增強《農業推廣學》課程實踐功能的教學改革探索[J].農業教育研究,20xx(02):13-15.

  [5]王慧軍.農業推廣學[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xx.

農業推廣論文4

  摘要:近些年我國農業事業快速發展,農業推廣力度不斷加大,對種子管理服務工作提出更多要求。農業作為農村發展的根本與基礎,糧食產量作為農業的重點與核心,需要保證種子更新換代才能確保產量。本文主要分析做好種子管理服務工作的措施。

  關鍵詞:農業推廣;種子管理;工作要點

  現階段,我國種子管理方法不斷完善,種子品種選育成效顯著,應不斷改善與優化種子生產經營狀況,為推進我國農業發展貢獻巨大力量。因此,在新形勢下依舊需要發展種子行業,實現行業可持續發展。本文筆者結合實際工作經驗展開相關分析。

  1種子管理服務工作存在的問題

  專業的人才隊伍是促進種子管理服務工作建設與發展的基礎。但就我國種子管理情況來說,缺乏專業的技術人員,特別在一些偏遠或經濟不發達地區表現尤為明顯。相關調查結果顯示,我國鄉鎮種子管理中高級與中級技術人員僅為13.22%,其余均為中級以下技術人員。人員結構不合理,種子管理部門中高級技術人員僅占極少的部分,制約種子管理工作的開展。所以,要想提高農業種植質量和產量,要先對種子經營人員的素質進行提高。種子銷售人員在進行種子銷售時,要有相關的材料證明,否則就不具有銷售資格。但有的銷售者因為個人專業素質的原因,在證件不足的情況下,就假借農村信用合作社的名義,對種子進行低買高賣。在很多情況下,這些種子本身就有問題,比如,生產日期、生產場地、有的甚至不符合國家質量標準和當地土壤環境,而種子銷售者根本不顧及這些問題。

  2種子管理服務工作優化措施

  本部分主要從3方面論述優化種子管理服務工作的措施,包括制定種子品種展示計劃、完善信息服務工作、加大種子管理投入,將其歸納總結如下。

  2.1制定種子品種展示計劃

  實際中為保證農戶權益,可以通過建立新優品種展示田方便其選擇品種,規范種植與精心管理種子經營者登記備案的品種,從其中篩選出適合所在區域種植的品種,不斷加大宣傳力度,引導與推動廣大農民選購優質品種。根據所在區域生態情況,提出農作物品種區劃意見,為農民朋友提供良好平臺與數據支持。為減少坑農、害農事件的發生,使農民能用上放心種子。應采取定期及不定期方式,單獨或與農業綜合執法大隊配合,對農作物種子市場進行檢查。種子經營者應該加強自律,除了遵守《種子法》,還應該提高要求,確保經營過程按照規章制度進行。充分發揮“種子協會”的作用,有效彌補法律不足。種子經營者也要加大售后力度,為農民朋友提供技術支持,確保產量與質量。

  2.2完善信息服務工作

  現階段我國已經步入信息化時代,因此種子技術推廣必須充分借助信息傳播技術。想要快速準確提取技術推廣信息,必須構建完善技術信息方面的信息網,實現全國種子技術知識相聯,為鄉鎮種子技術服務站提供詳細準確的種子技術信息,為基農工作開展提供支持。引導種子技術推廣全方位發展,給農戶提供優良服務。如果農戶可以借助現代化設備獲取信息,有助于提高推廣工作的效率與質量。比如,農戶可以通過新聞媒體按時提取新技術與產品。借助這種信息服務措施,不但可以拓寬眼界,還可以讓農戶主動運用新技術。還可以極大程度提高農戶對種子的認知,在購買種子時,可以買到符合土壤要求的季節性種子。

  2.3加大種子管理投入

  種子管理工作本身就是一項艱巨任務,種子管理者應充分考慮農民的切身利益與需求,確保種子質量與農業增產。這就需要加大管理部門的資金投入,嚴格培訓相關人員,促進種子管理人員專業素養與職業道德的提升,F階段計算機技術已經得到普及,在人們生活工作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種子管理者可以借助網絡拓寬銷售途徑,增加科技投入完善管理,運用網絡靈活經營。針對不同的種子,采用不同的經營模式,摒棄傳統的經營理念,拓展經營模式,才能提高銷售量。我國的大型種子企業還應該經常性地召開全國范圍內的座談會,研討什么樣的種子適合什么地方的土壤,爭取利潤最大化。

  3結語

  農業推廣中種子管理服務發揮著重要作用,要求種子管理服務部門不斷提高重視程度與工作質量,結合實際完善自身各方面的建設,也唯有如此,才能推進農業事業的快速發展。希望通過本文論述,為種子管理服務工作質量提高貢獻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陳瑜.種子管理的重要性及發展對策[J].鄉村科技,20xx(21):112-114.

  [2]曹曉云.推廣品種加強市場管理促進種子產業發展[J].農業信息,20xx(21):92.

  [3]周迎春.思茅區種子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農業信息,20xx(21):62.

農業推廣論文5

  1當前我國農業推廣體系存在的主要問題

  1.1我國當前現存的農業推廣組織架構還存在諸多不能滿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現實因素

  目前,我國在農業推廣領域中普遍的做法是:在政府直接領導下實施五級農業技術推廣的組織架構體系,農業行政主管部門下屬的農業推廣機構負責技術的直接推廣,由其它部門進行配合;我國當前農業推廣組織架構具有雙重性質,即農業推廣機構既受當地農業行政部門的直接領導,同時還受上級農業推廣機構的業務領導,在推廣項目、推廣自主權方面,不能很好的與當地農業實際相結合,而是貫徹當地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是上級農業推廣部門的意見和精神,在推廣組織架構和推廣活動中依然存在很強的行政色彩,自主靈活度不夠,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很好的滿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

  1.2農業推廣過程中依然存在較大的資金缺口

  從目前全面農業推廣實際來看,在農業推廣過程中普遍存在的經費不足的問題;經費不足已經成為當前影響我國農業推廣向更長遠方向發展的重要障礙因素之一,重點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農業推廣投資力度欠缺,農業推廣在全國還存在一定的失衡狀況,總體農業推廣經費投資不足,僅僅為發達國家的2/3;經費投入不足使目前我國農業推廣體系中不穩定和不確定因素增加,受政府精簡機構影響,一些最基礎的農業推廣部門要么被合并,要么就是職能被削弱,要么就是被迫解體。

  1.3當前我國農業推廣的隊伍中,人員素質還有待于進一步提高

  當前我國農業推廣體系普遍存在專業人數欠缺、高素質人才難以引進的現狀,據全國農業推廣調研數據顯示,我國平均每個縣中專業從事農業推廣的人數不足540人,就是在區區540人中,具有與所從事農業推廣相關的農學等專業背景的人員僅僅占到一半,有近一半的人數沒有受到過與所從事專業相關的正式教育。當然,我國現存農業推廣體系中人員素質較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為按照國家在1993年頒布的規定,具有中等以上相關專業學歷或者是達到縣級政府有關部門主持的業務考核,就能夠從事農業推廣工作;但是從目前我國教育現狀來看,具有中專水平學歷已經遠遠不能滿足當前科技飛速發展背景下的農業推廣工作。受政府精簡機構等因素影響,政府中一些不具有農業專業知識的人員被調配到農業帷廣機構;由于經費普遍不足,推廣人員缺乏接受培訓和更新知識的機會,使得實際業務水平難以不斷提高;再就是當前很多高學歷人才難以留住,不愿意到基層從事艱苦的農業推廣工作。

  2對構建我國農業推廣體系的主要路徑分析

  第一,不斷完善農業推廣體系的組織架構,構建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協調的農業推廣組織架構。為此,要不斷完善農業推廣體系的服務功能,不斷充實農業推廣體系組織架構在農業推廣之前、之中和之后的推廣服務功能,明確農業推廣服務機構的功能在政府和上級農業推廣組織的間接領導之下,按照當地農業發展實際和農業推廣實際,自主靈活的制定農業推廣的方針和方法,更加突出和體現農業推廣機構在進行農業推廣專業業務指導中的針對性。農業推廣組織架構在決定幫助農民解決種什么、養什么等相關問題上,當地農業行政部門和上級農業推廣組織不要予以直接干涉,要從農業發恨規律出發、從尊重市場規律出發、從尊重農民意愿出發,不斷拓寬和提高推廣的自主權。

  第二,構建完善的農業推廣體系,需要高度重視人才隊伍建設,建立一支素質高、業務精、作風硬的農業推廣專業人才隊伍。對于現存農業推廣體系中的專業農業推廣工作人員的實際業務狀況要進行實事求是的分析,全面找出當前農業推廣體系中人員隊伍素質的不足之處,針對農業推廣工作人員的專業素質狀況,強化對專業技術人員的專業培訓,設置與專業技術人員素質相適應的培訓課程,既要設置農業推廣專業理論課程,市場營銷課程,還要設置相關的現場指導實踐課程,讓農業推廣人員的綜合素質得到切實提高和全面提升;要積極采取走出去的戰略,按照分批、分層的原則,選派不同層次的人員進行在職深造,例如,對于一些基礎知識過硬的人員可以選派到一些大專院校和科研院所從事相關的科研研究方面的學習深造,對于一些懂得一些專業知識、但是不系統的人員可以鼓勵他們進行一定時間的脫產學習,參加相關的本科自學學習等。在提高農業推廣專業人員素質提升工作中,要嚴格農業推行專業技術人才的資格準入制度,資格準入制度可清退通過關系等進入的不合格人員,打造一支精干的農技推廣隊伍,提高農技推廣的效率。給通過考試、考核、鑒定等的農技推廣人員頒發職業資格證書,并將資格證書作為農技推廣機構招聘的首要條件,讓不具有專業技術技能的非專業人員從事非公益性的推廣工作,其工資按自收自支的形式發放。

  第三,要加大對農業推廣的經費支持力度,切實解決因為經費投入不足引起的農業推廣問題。在文章的第1部分已經對農業推廣經費投入不足產生的主要影響進行了全面的分析;各級政府要從當前農業推廣在三農工作的中重要性人手,全面認識到農業推廣在經費投入中的現實困難,切實采取可行措施加大農業退管經費投入。作為一項公益性事業,我國現行的農業推廣制度還主要依靠國家的財政投資為主,在經費保障上應當實現農業推廣的財政全額負擔,財政在農業推廣投資中所占的比重要高于90%以上。各級政府在設定農業推廣經費投入狀況時,要對當地的農業總產值、總支出量、農業與農村人口比例關系等一些具體量化的指標為依據,制定詳實的經費保障計劃。在制定詳實的經費保障計劃的時候,還要重點考慮到從改善當前的農業投入結構出發,不斷增加對農業推廣業務經費的投入及推廣業務費投入中用于試驗示范和宣傳培訓經費的比重。

  第四,要不斷構建和完善農業科技成果的推廣宣傳平臺,切實發揮科技成果在農業推廣中的積極作用。作為農業推廣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農業科技成果的宣傳和推廣可以作為農業推廣專業人員的重要信息來源渠道,在促進當地農業發展、構建科學完善的農業推廣體系具有重要的作用。作為農業推廣部門,要把構建和完善農業科技成果的推廣宣傳平臺工作作為農業推廣體系構建的重要任務來抓,即使通過這一平臺發揮農業推廣系統和農業推廣機構的作用。

  3結語

  農業推廣體系的構建和完善是一項系統而龐大的工程,我國當前依然面臨著嚴峻的農業、農民和農村問題,農業推廣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依然不容樂觀。需要重點指出的是,我國當前農業推廣體系中現存的主要問題,依然嚴重的體現在:當前現存的農業推廣組織架構還存在諸多不能滿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現實因素、農業推廣過程中依然存在較大的資金缺口、農業推廣的隊伍中,人員素質還有待于進一步提高。因此,要想構建完善的農業推廣體系,就必須要高度重視現存的這些問題,對存在這些問題的原因進行全面的分析,切實采取以下途徑予以重點解決:一是要不斷完善農業推廣體系的組織架構,構建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協調的農業推廣組織架構;二是構建完善的農業推廣體系,需要高度重視人才隊伍建設,建立一支素質高、業務精、作風硬的農業推廣專業人才隊伍;三是要加大對農業推廣的經費支持力度,切實解決因為經費投入不足引起的農業推廣問題;四是要不斷構建和完善農業科技成果的推廣宣傳平臺,切實發揮科技成果在農業推廣中的積極作用。

農業推廣論文6

  隨著我國社會綜合發展能力的不斷提高,社會中的各項事業也必須做出相應的改變和完善,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步伐。農業對我國社會的總體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作用,為了更好的完成我國農業事業的發展,農業推廣相關部門應注重對農業科技檔案的建設工作。在農業科技檔案的建設過程中,應該注意提高檔案建設工作的完成質量,使科技檔案管理工作能夠真正做到為技術推廣工作服務。進而促進我國農業的進一步發展。本文即將針對如何做好農業科技檔案工作進行簡要的論述。

  1做好相關的法制工作

  我國對于檔案管理工作,曾制定過明確的法律規定。《檔案法》就是一項重要的檔案管理的相關法律規定。在實際農業科技檔案管理工作進行過程當中,檔案管理工作人員首先應該先對這項法律進行準確的了解和認識,再嚴格按照法律規定,展開相關的檔案管理工作。所有的工作人員在工作中,必須都能積極的履行自己應盡的法律規定的義務。

  2優化農業科技檔案管理團隊

  一支優秀的團隊是工作高質量完成的一個重要基礎。在農業科技檔案管理工作的進行當中,應充分重視對于檔案管理團隊的優化,明確各個團隊成員的工作責任,培養團隊工作人員的對于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使整個管理團隊能夠出色的完成檔案管理的相關工作。

  2.1明確工作職責

  為了確保檔案管理工作的高質量完成,檔案管理人員首先需要明確自身的工作職責。在工作中,能夠通過實驗總結出一套自己獨有的工作規律,從而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當遇到很那解決的問題時,應該用謙卑的態度,虛心請教其他工作人員。另外,在工作人眼正常進行工作之前,首先應該接受完整的工作技能培訓,在培訓過程中,應盡快熟悉自己的工作任務。與此同時,為了便于之后其他人員檔案的隨時應用,檔案管理工作人員應建立起一個數據庫,方便檔案查詢工作的進行。

  2.2干部的管理意識

  一支優秀的團隊,離不開一個優秀的領導隊伍。在檔案管理工作的進行過程中,干部及相關負責人員應該不斷增強自己的工作意識。積極的參與到國家及上級政府舉辦的各種培訓活動,及時了解工作中可能會應用到的最新的知識和技術,并將自己了解到的關于工作的最新動態及時傳達給下級工作人員,這樣將能夠使整個團隊的工作效率都有所提升。

  3加強檔案建設,促進事業發展

  3.1建立健全檔案管理組織機構。1995年,本中心由農業部原全國農技推廣總站、全國植保總站、全國種子總站、全國土肥總站四站合一后,就加大了對檔案工作的組織領導,成立了以中心主任為組長的檔案工作領導小組,并在機構、人員編制非常緊張的情況下,配備了專兼職檔案員;在辦公用房十分緊張的情況下,安排檔案專用辦公室、閱覽室和庫房,做到了辦公、閱覽、庫房“三分開”,為集中統一保管檔案創造了條件,以確保檔案工作有序進行。3.2加強規章制度建設。依據《檔案法》和農業部有關規章制度,結合單位實際,制訂了《全國農技推廣服務中心檔案工作管理辦法》、《專(兼)職檔案人員崗位責任制》、《檔案庫房管理制度》、《檔案借閱制度》、《檔案鑒定銷毀》等規章制度。為確保檔案管理制度落到實處,中心在創建文明處(室)、公文管理、干部考核管理、重大事項督辦等相關規章中明確了檔案管理的責任。3.3強化檔案收集整理工作。為了使大量珍貴的歷史資料不遺失,本中心及時做好組織協調工作。一方面,對“四站合一”時成捆成堆、凌亂無序的檔案資料進行搶救性清理,按照分類方案,重新進行登記、分類,整理、立卷。形成了4個閉口全宗,共計1227卷檔案;另一方面,收集、整理新的資料和檔案,為農業科技推廣工作留下了一筆寶貴財富。目前,該中心檔案室保存的農業科技、文書、財會、聲像、書稿等各種門類檔案達5000余卷。20xx年以來,各類檔案的歸檔率達98%以上,檔案的齊全完整率達到99%以上。近年來,隨著農業技術推廣服務的應用,科技檔案成果轉化的不斷加深,本中心提出“要建成一個與農技推廣事業發展相適應的、門類齊全、結構合理、管理科學、有效服務、實行全面質量管理的檔案事業體系”的奮斗目標。進一步加強科技檔案的收集、整理,強化基礎檔案建設和管理工作,全力推進檔案管理現代化和檔案信息開發利用,為農業科技推廣奠定堅實基礎。

  4結語

  農業的發展程度將在很多大程度上決定著我國的總體發展水平。實際的農業科技檔案工作中,工作人員應該積極的學習先進的技術和知識,將高新科技合理的應用到檔案工作中,提升檔案工作的完成效率,使檔案工作能夠韓浩的為農業技術推廣服務,從而不斷促進我國農業的發展水平。

農業推廣論文7

  1農業機械推廣存在的問題分析

  在現代農業的發展過程中,加強對農業機械的研究是一個必然的方向,由于農業生產過程中必須要使用各種機械和先進的技術,尤其是一些大型的農業項目,還會使用先進的大型機械設備進行生產。因此,在現代農業生產過程中,必須要加強技術研究和推廣,但在當前的農業機械推廣管理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

  1.1缺乏農業機械推廣意識

  缺乏農業機械推廣意識是當前農業生產過程中的一個重要問題。在農業機械推廣過程中,農業部門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當前很多農業部門對農業機械推廣的重視程度不夠,缺乏農機推廣意識,使得各種農業機械得不到有效地推廣。另外,由于推廣的意識不足,因此對農業機械推廣的投入不足,推廣難度大。在實際農業工作中,政府部門對農業機械推廣工作所持有的態度還不夠積極,導致農業機械推廣的各種保障政策不夠完善,在這方面的投入也還有所欠缺,因此不利于農業機械的推廣。

  1.2農機推廣體系不夠完善

  農業機械推廣體系是農機推廣成果的保障,而今農業機械推廣體系還存在一些問題,當前很多農業機械推廣人員的能力技術水平仍處于比較陳舊的階段,對于各種新技術的掌握能力不足,因此在農業機械的推廣過程中,使得一些技術推廣工作受到阻礙,農民不能掌握更多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影響了農業生產水平的提升。

  1.3農民掌握的農機技術比較落后

  農業機械的推廣率與農業生產水平有很大關系,而農業機械的落實情況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農民。但是,當前有的農民自身對現代化農業生產的認識不足,很多農民都沒有加強對新型農業機械的學習。因此,在農業生產過程中還是采用比較傳統的方式,有的地區甚至還采用原始的方式進行耕作,對農業生產水平的提升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2農業機械推廣的策略

  2.1改變傳統管理理念,加強對農機推廣的重視

  隨著信息時代的不斷進步與發展,農業也要實現現代化發展,為了實現現代化,就必須要加強對農業機械的利用。農業機械是提高農業生產效率的重要因素,隨著農業的不斷發展,在農業機械推廣過程中,應加強農業部門對各種新技術推廣和普及的意識,從而使得農業生產過程可以逐漸實現現代化、高效化。另外,各種新的農業機械的推廣也會涉及到農機,因此也需要加強對農機推廣的重視。針對當前農業機械推廣的投入不夠的問題,應加強解決。由于我國農民的收入不高,農業機械的推廣應盡量做到免費。同時,當前我國在推行農業機械過程中也應加強對各方面的投入,比如人才隊伍的投入、推廣人員的福利保障等,以穩定、壯大農機推廣隊伍,使得農業機械的推廣效率得到有效的提升。

  2.2加強完善農業機械推廣體系和制度

  在農業發展過程中還應加強農業機械推廣體系和制度的完善。農業機械推廣的監管力度不夠,是造成農業機械推廣問題的主要原因,要想保證農業生產過程實現現代化生產,則需要構建一套更加科學合理的體系和制度,促進農業生產技術推廣工作的落實。比如對于農業機械推廣人員的責任進行確定,并且對其進行嚴格的考核,使得各項推廣工作能夠落到實處。再比如對于農機人員,應引導他們多下鄉,給百姓提供一對一的幫助,使得百姓可以掌握各種機械的使用方法。

  2.3加強對農民的教育

  農民是農業生產中的主要力量,當前很多農民對新技術的認識不夠,是導致農機推廣受到阻礙的原因,對此要加強對農民的教育。一方面,在日常工作中要加強對農民的宣傳,使得農民能夠對新技術有一定的認識;另一方面,要定期給他們宣講各種新技術,并指導他們對各種技術進行實踐,從而提高農業生產水平。也可以引導一些意識比較先進的農民在當地舉辦培訓班,對各種技術進行宣傳,配合農機人員的宣傳和推廣工作,使得農業機械可以惠及更多的人。

  2.4不斷提高農機推廣人員的綜合能力水平

  在農業發展過程中推行現代化生產,農機推廣人員是一個重要的角色,農機推廣人員應具備專業化的技術知識、管理知識,能夠熟悉各項技術的推廣工作。同時,也應加強對他們的培訓,使得他們可以不斷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水平,從而能夠掌握高效的方法給農民推廣各種新技術。對此,農機人員應定期接受相應的培訓,掌握各種新技術,并且要學會提煉其中的要點,簡明扼要地將其傳授給農民。此外,農機推廣人員要及時給農民灌輸先進的生產理念,確保農業機械化推廣的順利進行。

  3結語

  在農業生產過程中,現代化生產是一個重要的部分,農業機械是保證農業實現現代化和高效生產的一個重要因素。對此,要積極加強對農業機械的推廣,但是當前農業機械推廣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比如推廣的制度不夠完善、農民的意識比較淡薄等,這些都會導致農機推廣工作受到影響。對此應及時加強對各種問題的處理,加強農機推廣過程中技術人員的培養,并且構建完善的推廣體系,使得農民能夠接受更多現代化的教育,提高農民的意識,落實各項技術的推廣工作,提高農業機械化生產水平。

  單位:云南省峨山縣農機管理服務站

農業推廣論文8

  摘要:文章首先對現代農業的概念和特點進行分析,進而從加速農業現代化發展、提升生產率、加速農業產業化、提升農業抵抗自然災害能力、加快農業機械產業發展以及加速農業高新技術發展這六個方面對于農業機械技術推廣在現代農業中的作用進行研究和探討。希望能夠為農業機械技術推廣的作用研究提供一些參考和幫助。

  關鍵詞:農業機械技術推廣;現代農業;作用。

  1現代農業的概念和特點

  現代農業指的是對于現代管理方法和科學技術進行廣泛應用的社會化農業,其特點主要包括:首先,其生產工具和設施以農業機械為主。其次,是建立在自然科學基礎之上的農業科學體系,并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最后,在農業生產過程當中,對于現代管理科學進行廣泛的運用。

  2農業機械技術推廣在現代農業中的作用

  2.1加速農業現代化發展

  農業現代化發展的核心是生產方式的現代化,可見農業機械技術在農業現代化發展中的重要地位。農業的現代化發展離不開農業機械技術,農業機械技術的推廣要把農業機械及技術更加廣泛的應用到農業生產當中去,從而提升農業生產率和轉化率,加速農業現代化的發展。

  2.2提升生產率

  我縣的耕地面積有限,人口數量多,提升糧食產量的主要方式是靠提升農業科技含量,也就是對于先進的技術進行積極的應用和推廣。事實上所有農業新技術的應用和推廣都需要以農業機械技術的推廣為基礎,只有農業技術和農業機械技術進行有效結合,才能夠提升單位土地中的糧食生產率。例如機械深施肥技術,能夠有效提升百分之二十五左右的化肥利用率,從而提升糧食的單產量。

  2.3加速農業產業化

  而農業機械技術的推廣和應用則是農業產業化的根本動力。農產品在市場當中競爭的優勢包括價格、質量以及品牌。而擴大這三種優勢則離不開農業機械技術的推廣。同時,農業產業化也促使了農業勞動力以及資源的合理配置,促進了農業機械技術的發展。農業的產業化發展,使得我縣的資源優勢成功的轉化為經濟優勢,這種優勢必將推動農業技術的進一步發展,而農業技術如果失去了農業機械技術則無法有效的轉化為生產力,因此要說,農業機械技術的推廣加速了農業的產業化。

  2.4提升農業抵抗自然災害能力

  農業機械所具有的收割能力、烘干能力、抗旱能力、排澇能力以及防洪能力,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農業對于自然災害的抵抗能力。例如機械化旱作農業工程技術,通過多種相關的配套機械技術,來使得土壤的蓄水能力提升,同時也能夠進行搶種,進而有效的抵抗災害,實現糧食的增產,促進現代農業的正常發展。

  2.5加快農業機械產業發展

  農業機械產業具體包括:農機的流通、農機的生產、對于農機的研發以及農機設施的相關服務等?梢哉f農機產業屬于現代農業當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而農機技術的推廣,則是對于農機的流通、農機的生產、對于農機的研發以及農機設施的相關服務的有效銜接。因為農機的生產和研發是進行農機技術推廣的前提條件,同時也是農機流通和服務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所以只有把農機產業中的各個環節合理的進行結合,才能對于農機技術推廣的作用進行擴大。農機技術推廣的良好發展,能夠促進新型的農業機械以及農機技術轉變為農業生產力,使得農機的生產和研發過程變得更有活力。只有農業機械產業的各個環節形成一個整體,才能夠真正促進農機產業的順利發展。

  2.6加速農業高新技術發展

  農業高新技術指的是農業信息工程、農業機械工程、農業水利環境工程以及農業生物工程這四個方面。農業高新技術是現代農業未來發展的主要方向,且這四個方面的農業高新技術也必然需要通過農業機械技術去實現。因此說,農業機械技術的推廣加速了農業高新技術的發展。

  3結語

  農業機械技術的推廣是把先進科學技術轉化成為生產力的主要方式和方法,同時也是促進農業向著現代化發展的重要途徑,對農業機械技術推廣進行研究,無論是對于農業現代化發展,還是對農業機械產業發展都有著重要的意義。隨著我縣近些年來農村經濟的進步,越來越多的農民對于安全高效的農業機械技術有著非常迫切的需求,因此,在農業機械技術推廣的過程中,要緊密結合農村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把農業機械技術推廣的作用最大化。

  參考文獻

 。1]胡海霞,趙艷萍.農業機械技術推廣中存在的問題及應對策略[J].南方農機,20xx,47(3):27-28.

  [2]鄭明.新形勢下農業機械技術推廣的突出問題和完善對策[J].農業開發與裝備,20xx,(1):60.

農業推廣論文9

  摘要:目前,青海省農業技術推廣服務的現狀是公益性農技推廣服務體系逐步完善、多元化農技推廣服務體系起步實施、農技推廣機制實現突破農技推廣隊伍能力建設逐步加強。但也存在著農技推廣服務人才建設與全省現代生態農牧業發展仍不同步、農技推廣服務投入不足、農技推廣服務體制不順機制不活、多元化的農技推廣服務體系相對滯后的問題。針對問題提出完善多元化服務體系、建立多元化的農牧業推廣機制、建立高效的農牧業服務機制三點措施和建議。

  關鍵詞:農業技術推廣服務;現狀;問題;措施和建議

  1農業技術推廣服務現狀

  1.1公益性農技推廣服務體系逐步完善。全力推進農牧區綜合改革,全省現有各級農技推廣機構715個,其中省級9個,市州級36個,縣、鄉農技推廣機構670個,其中縣級190個,鄉(鎮)480個。各級農牧業技術推廣機構中,種植業機構117個、畜牧獸醫機構372個,漁業機構8個,農機機構37個,綜合機構181個。全省農技推廣體系現有人員5848人,其中省級674人、市州級567人、縣級2646人,鄉(鎮)1961人。在職人員中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的4318人,占總人數的73.8%,高級職稱的663人,占總人數的11.3%;中級職稱的2272人,占總人數的38.9%。省州縣鄉農牧業推廣體系基本健全,我省農牧業主導產業的技術推廣能力得到有效覆蓋;鶎愚r技推廣服務體系的辦公和服務能力得到了改善。

  1.2多元化農技推廣服務體系起步實施。在加強公益性農技推廣工作的同時,按照市場化要求,積極引導企業、科研院所、各類涉農組織和農民技術員等社會力量,通過項目投入、政策引導和資金支持等手段,豐富農技推廣的渠道,加快了農業技術的普及和推廣。目前我省確定的產業化龍頭企業93家,其中國家級17家,所有企業均和下面的基地、合作社、種養大戶等形成了聯結機制,技術應用是他們相互聯結的一個主要內容,我省的農牧民專業合作社有8876個,參與農戶接近60萬人,省財政重點扶持合作社每年有200個以上,通過政府政策性引導、企業市場化運作、農牧民組織化參與,企業+基地(或合作社、大戶等)新型經營模式,每年有7.5萬人受到技術培訓,近50~60萬農牧民從中受益。全省共選派科技特派員2574人深入農村牧區開展科技信息及創新創業服務。

  1.3農技推廣機制實現突破。20xx年搭建了農牧業科技推廣與創新三級平臺,建立了省、縣、科技示范戶、輻射戶一體的農牧業科技轉化快速通道,實現了與國家農技推廣體系改革建設補助項目的有效對接。一是通過依托省級科研教學推廣單位優勢力量,整合全省“農科教、產學研”優勢資源,建立省級產業技術轉化研發平臺,圍繞全省十大特色優勢農牧業產業,建立馬鈴薯、油菜、蔬菜、蠶豆、麥類、牛、羊、生豬、飼草料、漁業10個優勢特色產業的省級產業技術轉化研發平臺,共組建了55個相關產業技術功能室,聘請10名省級產業首席專家、省級平臺科技人員達到214人;二是依托全國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補助項目在全省除玉樹果洛地區的28個縣(市、區)搭建了農業科技推廣平臺。目前28個項目縣都建立由縣級首席專家、推廣專家組、農技推廣機構和50~100名農技推廣人員構成的縣級技術推廣平臺;三是每個項目縣遴選2~3科技示范基地、500~1000戶科技示范戶和輻射帶動戶搭建了科技示范應用平臺。28個項目縣共培育科技示范戶2萬戶,輻射帶動農戶28萬余戶,認定科技示范基地70個,推廣各類先進技術300多個,近120萬農牧民受益。

  1.4農技推廣隊伍能力建設逐步加強。依托全國基層農技推廣補助項目,對基層農技推廣體系人員進行培訓。選派我省135名農牧業高級職稱人員參加由農業部主辦“農技推廣骨干人才”培訓班;按項目要求委托青海大學農牧學院對全省基層農技人員開展了6000余人(次)知識更新培訓;目前已有300余名特崗人員、2574名科技特派員及“三區”科技人員活躍在基層一線開展農牧業科技服務。

  2存在的問題

  2.1農技推廣服務人才建設與全省現代生態農牧業發展仍不同步。一是農牧業科技推廣隊伍建設上由于年輕專業技術人員難以補充,致使隊伍結構失衡、知識更新緩慢,隊伍老化現象十分嚴重,農牧業技術推廣復合型、技能型人才十分缺乏;二是對新型職業農牧民培育工程總體思路認識不到位。培訓工作轉型升級后,各地對新型職業農牧民培育工程中培育、認定和扶持“三位一體”的總體思路認識不夠到位,在認定管理和政策扶持上過于謹慎,培育的落腳點沒有完全放在農牧民受益上。各縣出臺的扶持政策含金量不高,資金扶持方面表現出力不從心,農牧民參與培育工作的積極性不高;培訓基礎設施薄弱,缺乏必要工作條件。

  2.2農技推廣服務投入不足。一是農技推廣業務經費投入明顯不足,農技人員實際用于推廣工作的經費十分有限。全省縣鄉(鎮)農技推廣機構普遍存在著辦公經費保障不足,辦公條件簡陋,缺乏交通工具、電子辦公設備及辦公運行費用問題。由于縣級財政困難,普遍沒有新品種新技術試驗示范和推廣經費,農技推廣工作形成了只能依靠省上下達項目,有項目就開展農技推廣工作,沒項目不開展農技推廣工作的局面;二是雖然已經明確了各級農廣校在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中的主體地位,但長期以來由于缺少投入,各級農業廣播電視學校普遍存在培訓場所條件設施簡陋,缺乏多媒體教學設備和交通工具,給進村入戶深入開展培訓和實訓工作帶來很大困難,影響了培訓工作規范實施。

  2.3農技推廣服務體制不順、機制不活。一是全省農村牧區綜合配套改革和獸醫體制改革以后,鄉鎮農村經濟服務中心以鄉鎮政府管理為主,業務工作由縣級農牧行政部門進行指導,從近年運行情況來看,鄉鎮服務中心農技推廣崗位的公益性職能相對弱化,人員呈現兼業化和從屬化傾向,平均投入公益性農技推廣工作的時間僅40%左右,對農業科技的推廣帶來不利影響;二是順應公益性要求的、適合我省不同生態區域和發展程度、體現農牧民滿意程度的農技推廣投入機制、運行機制、考評機制還沒有被普遍建立。尤其是績效考評制度在具體執行當中,由于受各地實際情況、執行者素質等因素影響,隨意性大,很難落實到位。不能把績效工資納入考核范圍,考核難度大,獎罰制度難以兌現,不利于提高農技人員積極性。農技推廣人員活力不足,對政府的依賴性較強,創新意識和服務意識薄弱,工作中對農牧民的實際訴求和利益較少顧及,特別是受管理體制因素等影響,縣級農業技術推廣部門在鄉鎮農業技術推廣工作中缺少有效支撐和有效抓手,基層科技推廣和普及工作落實難度增大。

  2.4多元化的農技推廣服務體系相對滯后。隨著現代農牧業的生產經營主體多元化,新型種養殖大戶、農牧民專業合作社和農牧業企業等對生產環節中的農資、植保、農機、加工運輸、農產品銷售以及技術、信息、金融、保險、經紀等專項服務方面的需求不斷增長,現有推廣體系在職能發揮和功能定位上的局限明顯,各類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滯后的問題亟需破解。

  3措施和建議

  3.1完善多元化服務體系。建立以農牧業公益性服務為主體、合作經濟組織為基礎、龍頭企業為骨干、其他社會力量為補充,公益性服務和經營性服務相結合、專項服務和綜合服務相協調的科技服務體系,逐步構建起政府主導、市場化運作、社會力量廣泛參與、銜接有序的多元化農牧業技術服務體系。

  3.2建立多元化的農牧業推廣機制。創新農牧業技術推廣模式,以全國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項目為載體,大力提升現有農技體系的服務能力;實施農技推廣服務體系條件建設項目,增強基層站所的履職能力和推廣服務支撐能力。提升現有農技推廣機構和涉農科研院所、教育機構等推廣主體能力建設,加快構建農牧業科技企業、專業協會、技術中介組織、農牧民合作經濟組織等非公服務組織農技推廣職能,積極培育各類市場化技術推廣主體,建立多元化農技推廣機制。

  4建立高效的農牧業服務機制

  立足全省農牧業科技一盤棋的總體思路,打破人才等科技資源的地域、單位、學科和專業等界限束縛,將省級農牧業科技創新平臺覆蓋到全省主要農牧產業,突出制度建設,進一步充實農牧科技研發、推廣隊伍,加大人員培訓力度,切實改善基層農技人員工作條件,解決職稱評聘等問題,全面落實農牧業科技平臺各項工作制度,鞏固和提升基層農技體系改革與建設成效,加大農牧業科技創新力度,構建農科教、產學研緊密銜接的科技創新機制,加快農牧業科技成果轉化,切實提高良種良法的研究、推廣、應用水平。完善基層推廣體系與改革建設補助項目運行機制,嚴格落實《項目合同制》、《農技推廣負責制》、《農技人員定期培訓制》、《三方績效考評制》和《多元化推廣服務制》等五項制度,改革考核辦法,運用現代化的服務手段,通過在線反饋等多種交互形式,不斷完善激勵機制,提高農技推廣服務效率。

農業推廣論文10

  摘要:

  隨著農村人口不斷向城市轉移,農機化的發展有了更為廣闊的`空間,農機推廣部門的工作任重而道遠。重點分析了現代基層農機推廣工作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提出了創新工作思路,開展試驗示范、技術培訓,提高基層農機人員的專業素質等措施,保障基層農機推廣工作有效開展,實現農機化工作順利推進。

  關鍵詞:農業機械;推廣;技術人員

  0引言

  農機化是破解現代農村勞動力不足的重要手段之一,是農村人口向城鎮進行有序流動的重要保障,國家也在大力推進農業生產的機械化,如農機購置補貼政策、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等政策和措施都有效地推進了現代農機化的發展[1-2]。根據農技推廣法的要求,設立國家、省、市、縣、鄉鎮,甚至村級農機推廣機構是農機化發展的主要方式。因為一種適用技術需要在一個地區得到群眾的認可,就必須提高推廣工作的力度,現實情況是現代基層的農機推廣還存在諸多問題亟待解決。

  1存在的問題

  1.1推廣經費與示范推廣工作內容不匹配

  基層的農機推廣工作主要由相關農機化技術的引入,試驗示范,宣傳培養等諸多環節,這每一個環節都需要大量的工作經費,如新機具技術的引入,需要組織相關技術人員到外地進行先進、適用、安全機具的調研,甚至需要農機推廣部門自己先購買進行試驗示范,在試驗示范的過程中首先需要解決試驗地的問題,對周邊農戶進行示范帶動需要推廣部門有自己的試驗田,進行試驗示范,另外每年需要組織相關的現場演示會,機具操作培訓會都是需要大量的工作經費。目前,基層農機推廣部門普遍感覺工作經費明顯不足,不能滿足推廣工作的需要。

  1.2基層技術人員專業素質不高

  由于基層農機推廣部門的財政供養很多地區還存在問題,人員編制都不能有效落實,他們的工資待遇不能滿足現實社會需要,另外他們的社會地位不能得到有效體現,社會認可度不高,同時現在一些地方的職稱評定偏向高學歷、多成果,對于基層傾斜不足,沒有充分考慮基層的實際情況,造成他們職稱評定存在嚴重困難,這些問題大大打擊了基層農機推廣人員的工作積極性,普遍存在工作滿意度不高的現象[3]。這種社會地位、工資待遇使得高層次人才不愿意進入農機推廣隊伍,現有的人員存在知識更新速度緩慢,人員年齡老化等情況,對于新技術、新機具的學習勁頭不足,不能滿足推廣工作的需要,他們的專業素養存在嚴重問題,學歷結構明顯偏低。

  1.3基礎設施不能滿足推廣工作的需要

  有效開展推廣工作需要一塊田、一輛車、一個教室、一組設備,這是最為基本的配置,也是農技推廣法要求的。然而很多地區的農機推廣部門連自己固定辦公的地點都不確定。更談不上田、車、教室、設備的配置了。很多地方一方面是財政的確存在一定困難,但更多的還是對農機推廣工作的不認可,認為這樣工作的重要性不是很強,可以向后邊排一排,主要原因還是農機推廣工作一方面需要大量的基礎設施投入,另一方面在效果產生方面不明顯,很多地方政府看不到經濟效益,對其重視程度就明顯下滑,對于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力度明顯不足。

  2對策措施

  2.1創新工作思想,開展試驗示范

  試驗示范是農技推廣法賦予農機推廣部門神圣的使命,是對引入的新機具、新技術的適應性、安全性和經濟性的實踐檢驗,更是用事實帶動周邊農戶使用新機具、新技術的有效手段,在進行試驗示范的時候,由于一些地方的經費相對緊張,可以依托國家農業科技項目的支持,積極爭取國家項目資金,同時利用農機大戶、合作社的田塊進行試驗示范的工作創新,農機大戶有使用新機具的熱情,同時他們也有現成的田塊進行試驗示范[4-5]。因此,依托國家的農業科技項目和農機合作社的支持,實現試驗示范的工作機制創新,是解決目前部門工作經費緊張的有效舉措。

  2.2拓展工作方法,組織技術培訓

  試驗示范是進行推廣工作的一種主要方式,組織技術培訓更是一種最為直接技術推廣工作。目前一些地區的辦公條件相對緊張,需要進一步拓展工作機制,利用現有的教學資源進行資源重組,保證培訓有場地,有老師,目前,很多地方都有自己的農機校,這些地方都有自己的一些教室和教學設備,另外還有一些培訓經驗豐富的教師隊伍,技術培訓可以依托農機校的一些現有設備進行。這樣就解決了教學場地和教師隊伍的問題,實現基層農機推廣部門和農機校的資源重組,農機技術培訓工作的有效組織保障。目前國家關于農民、基礎農機推廣人員的專業素質培訓項目相對較多,基層的農機推廣部門需要積極向農業部門靠攏,積極爭取相關的培訓項目支持,這樣一來,相應的培訓經費將得到有效解決,保證培訓工作質量。

  2.3提升農機推廣人員的推廣能力

  針對目前基層農機推廣人員的專業素質不強,需要不斷拓展對基層農機推廣人員的培訓力度,國家、省級、市級需要加大對縣級、鄉鎮、村級農機推廣人員的業務培訓,提高他們的專業素質,每年有計劃地組織相關內容的培訓,實現循環化、制度化的培訓過程,利用幾年時間,將基層技術人員輪訓一遍。同時在職稱評定方面向基層傾斜,保證基層人員有上升的空間,保證他們工作的積極性,使得他們在學習相關先進技術、新機具方面更有動力。

  3結束語

  基層農機推廣工作存在問題的主要原因還是各級政府對農機推廣工作的重視程度不足,認可度不高,因此作為農機推廣部門需要從自己原因抓起,扭轉社會對該行業的錯誤認識,具體來說還是需要從農機推廣的重點環節抓起,創新工作思路開展試驗示范,拓展工作領域組織技術培訓,另外還要加強專業人員隊伍建設,保證推廣技術的質量和效果。

  參考文獻

 。1]申佩懷.宏觀調控政策扶持抓住重點解決難點:淺析破解我國農機流通“大服務”現狀的對策[C]第九屆中國農機論壇暨第七屆亞洲農機峰會、全國農機流通第九次優質服務表彰大會、20xx年農機政策與市場報告會、我國農機行業服務三農戰略與政策研究座談會文集,20xx:95-99.

 。2]王克俊.構建社會化農機服務體系促進三農事業又好又快發展從“金色服務”戰略談我國農機服務體系建設[C]第九屆中國農機論壇暨第七屆亞洲農機峰會、全國農機流通第九次優質服務表彰大會、20xx年農機政策與市場報告會、我國農機行業服務三農戰略與政策研究座談會文集,20xx:145-146.

 。3]張立春.加強農機推廣工作促進農機行業發展[J].農業開發與裝備,20xx(9):58.

 。4]高浩.新常態下農機化推廣工作淺析[J].江蘇農機化,20xx(5):28-30.

  [5]田效雨.基層農機推廣工作存在問題及對策[J].農業開發與裝備,20xx(11):22.

農業推廣論文11

  [摘要]我國作為農業大國,農業是支持國民經濟最重要的、也是最基礎的行業,所以保證農業持續健康的發展是非常重要的。但是,通過一些山區農業生產實際情況的分析,確定小型農業機械推廣不佳,致使小型農業機械在當地的普及率較低,這在某種程度上制約了農業生產水平的提高,影響了農業發展;诖,本文將著重分析山區小型農業機械推廣現狀,進而探究山區小型農業機械推廣的可持續性措施,希望對于促進山區快速普及小型農業機械有所幫助。

  [關鍵詞]山區;小型農業機械;推廣;可持續性

  自古以來,我國就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是國民的經濟命脈,不僅關系到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還關系到一個國家的安全與穩定。因此,不斷推動農業持續健康的發展至關重要。為了實現這一目的,應當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持續推進小型農業機械,尤其是在山區,以便廣大農民群眾能夠有效的利用小型農業機械來進行農業生產,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實現增產增收的目的。由此可以確定,山區小型農業機械推廣持續進行具有較高的現實意義。

  1推廣小型農業機械是促進經濟發展的關鍵

  1.1有利于提高農業生產效率

  小型農業機械推廣最基本的目的就是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因為相對于原始勞動力來說,小型農業機械應用于農業生產之中,可以快速的且合理的進行農耕農作,進而將農民從繁重的農活中解脫出來,良好的生活。

  1.2有利于促進農民增產增收

  積極落實小型農業機械推廣工作,使農村地區小型農業機械逐漸普及,被廣大農民群眾所應用,如此可以改變農村“靠天吃飯”的局面,而是科學、合理的進行農作物在栽種、管理、培育,促進農作物良好生長,進而收獲優質高產的糧食,這必然能夠增加當地農民的經濟效益。另外,小型農業機械的使用,可以降低勞動力的消耗,可以使農民在進行農耕農作的同時,進行其他經營活動,貼補家用,改變自家經濟現狀。

  1.3有利于促進產業結構調整

  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理念下,推廣小型農業機械還能夠促進產業結構調整。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將小型農業機械積極引用到農業生產之中,一方面能夠促進主要農作物良好栽種和生產,同時還能帶動相關配套服務,進而促進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發展。另一方面是不斷推進小型農業機械的使用,可以大大降低農業生所消耗的勞動力,如此農村剩余勞動力將會涌入工業或服務業等,為其他行業提供勞動力,如此勢必能夠帶動其他產業的發展[1]。所以,說小型農業機械的推廣有利于促進產業結構調整無可厚非。

  2山區小型農業機械推廣現狀的分析

  通過對我國山區農業生產實際情況的了解與分析,確定山區小型農業機械推廣現狀不佳。通過進一步分析,確定主要是以下問題的存在影響了、阻礙了山區小型農業機械的推廣。

  2.1農業機械的設計制造缺乏針對性

  山區農業生產最典型的特征就是土地分布零散、單塊面積小、地勢和地貌復雜、交通薄弱、基礎設施少等。要想將小型農業機械有效的應用于山區農業生產之中,就要考慮以上特征,保證其具有較高的適用性,如此才能使其充分發揮作用,提高農業生產效率。但是,通過對我國小型農業機械的分析和研究,確定大多數小型農業機械并不適用于山區。這是因為設計師及生產商并未考慮山區農業生產的特殊性,而是滿足平原地區農業生產為準進行小型農業機械的設計與生產,這就造成了小型農業機械不適用于山區,相應的山區農業機械普及率較低。

  2.2小型農業機械推廣難度較大

  通過對我國小型農業機械行業發展情況予以了解和分析,確定目前行業內大型農業機械企業較少,都是一些小型的農業機械企業,其機械研發能力有限、生產規模有限、社會影響力較低,致使小型農業機械的推廣難以產生較大的社會影響力,讓農業機械備受廣大農民群眾的關注,如此將會使廣大農民群眾對小型農業機械的有效性、適用性產生質疑,如此勢必會影響小型農業機械的推廣[2]。

  2.3農民對小型農業機械認識不足

  山區農民接受教育的程度較低,致使自身知識水平較低,加之常年與農耕農作打交道,思想已經固化。此種情況下,農民難以改變思想觀念,接受新鮮事物——小型農業機械。因此,在山區進行小型農業機械推廣,農戶往往持觀望態度,不會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農業機械采購和使用中來,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小型農業機械的推廣。

  3山區小型農業機械推廣的可持續性分析

  3.1以市場需求為導向

  各個地區的自然和人文條件都不盡相同,對農機具的需求自然也就不同;诖耍瑸榱藵M足各地區農業生產需要,農業機械企業在進行小型農業機械生產的過程中應當結合各地區農業生產特點,生產不同類型、不同功能的農業機械,以此來滿足山區、平原、山丘等地區的農業生產需求,這對于小型農業機械的推廣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

  3.2進一步完善農業機械補貼機制

  因山區農民經濟水平有限,對當地農民來說小型農業機械購置成本較高,進而對農業機械的采購望而卻步。為了避免此種情況的持續存在,影響山區小型農業機械的普及,應當進一步完善農業機械補貼機制,也就是加大財政補貼力度和規模,以此來刺激農民消費心理,并且也可以使農民具有購買能力,如此可以促進山區小型農業機械推廣與應用[3]。

  3.3健全山區農機服務保障體系

  處于持續推廣山區小型農業機械的考慮,建立健全的山區農機服務保障體系是非常必要的。在某種意義上來講,農業機械服務保障程度的高低將直接影響農業機械推廣效果。正因上文所說農民知識水平較低,對農業機械的應用原理及技術內容不甚了解,因此很多農戶都會考慮農業機械操作問題和農業機械維修問題。建立健全山區農業服務保障體系,則可以為農民提供技術保障,使農民可以好無后顧之憂,大膽的采購和使用農業機械。

  結束語

  基于本文一系列的分析,確定山區小型農業機械推廣現狀不佳,致使農業機械在山區普及率較低,不利于改善山區農業生產現狀。對此,應當通過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進一步完善農業機械補貼機制、健全山區農機服務保障體系等措施,來促進山區小型農業機械推廣持續進行,為改善山區農業生產現狀,為推動我國農業持續健康的發展創造條件。

  參考文獻

  [1]夏向堯.推廣山區小型農業機械促進農業經濟的發展[J].中國農業信息,20xx(2):54-55.

  [2]吳冬榮.小型農業機械在大石山區的推廣與應用[J].中國科技博覽,20xx(20):32-33.

  [3]曾嵩.山區小型農業機械推廣現狀與創新思路[J].農技服務,20xx,33(5):178.

農業推廣論文12

  [提要] 本文分析農業科技成果信息的基本特征,農民對農業科技成果信息的需求類型以及影響農業技術推廣應用的原因,提出促進農業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的信息服務策略。

  關鍵詞: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推廣;信息服務;服務策略

  中圖分類號:G358 文獻標識碼:A

  隨著廣大農民科技意識的逐步增強,為鄉村農戶提供致富的各類科技成果轉化的技術信息服務應是當今縣區圖書館開展科技信息服務工作的重要內容。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全黨工作重中之重,深入推進新農村建設和扶貧開發,全面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著力促進農民增收,保持農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倍涌旌痛龠M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并讓廣大農民所掌握是促進農民增收,保持農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的基石。為此,縣區圖書館開展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技術信息服務工作,可以說是直接有效地架起了農業科研項目研究者與成果轉化的推廣應用者之間的橋梁,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信息服務是把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擴大農民增收的重要手段之一。就現代縣區圖書館服務功能的深化與轉變,如何配合農業科技成果推廣部門,將眾多的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信息服務到農村中去,是我們要在逐步的深入農村的信息服務工作中進行不斷摸索的問題。

  一、現代農民對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技術信息的需求分析

  隨著中央對農業發展建設的重視,全國農業科研部門取得了許多改進和提高農業生產技術的科研成果,如果能及時有效地將它們推廣應用到農業農村的生產,那一定會大幅度促進農民增產增收。但現今受各種條件限制,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和推廣應用并不盡如人意。我們認真對多年來在農村開展的農業科技成果轉化信息服務工作的實踐分析得知,目前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推廣之所以緩慢,除成果理論與實踐應用基礎有差異以外,更重要的是沒有找到使農業科研成果的轉化項目與農民的接受能力相匹配的結合點。我們要牢記凡是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推廣只有讓鄉村農戶所吸納方可得到實施,才能收獲到令人滿意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為此,農業科研成果轉化項目的選擇也就是農民對成果的需求興趣是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應用的關鍵。一般說來,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技術信息主要有三種類型:

  (一)熱型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技術信息。在多年的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服務工作中,我們把能讓農戶接受比較快的,其推廣實施操作技術便于掌握而且農戶也極為愿意接納的那些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技術信息稱之為熱型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技術信息,把農民對這類轉化成果技術信息的需求稱之為熱型成果轉化信息需求。由于熱型成果的轉化信息一般屬靜實狀態,使用操作簡便,全然不用增加活勞動投入,便可展現突破性的科技致富特點,增產效果十分明顯,所以深受農村農戶的歡迎。例如,我們針對鞍山一些地區遼河與太子河流域河灘沙土地居多,受遼河與太子河流域地質構造影響,每年種植的糧食作物未等到成熟季節,就會遭到雨水的侵襲,年底收獲甚少的情況,經過認真研究和搜索其他省市在解決河灘沙土地種植方面的科研成果,我們慎重地將寧夏農業科技研究所研究實驗成功的河灘地改良西瓜品種種植的成果轉化技術信息提供給他們,并借助于當地農業技術推廣站指導農民實施。結果當年未等雨季到來就獲得了大豐收,每畝地增收約2,000元,比往年種植糧食作物每畝增收1,000多元,經濟效益和社會影響都非常好。緊接著第二年,我們又將此項轉化成果技術信息推廣應用到全部遼河與太子河流域河灘地的鄉村農戶,為農村農民增產增收發揮了極大作用。

  (二)溫型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技術信息。有些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技術信息對農民而言有一定的應用實施興趣,但這種成果轉化技術信息讓農民感到見效不快,而且應用實施需要向農民進行具有真實見效的示范展示和深入淺出的反復宣傳,我們將這類成果轉化技術信息稱其為溫型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技術信息,把農民對這類轉化成果技術信息的需求稱之為溫型成果轉化信息需求。溫性成果轉化技術信息常常含有一定難度的關鍵性技術內容,一旦推廣實施增產效果顯著,適應面也較廣。然而,需要解決實施過程中的技術難度,應用設施的配套提供,并且要解決活勞動投入的增加問題。例如,地膜覆蓋技術雖在全國已推廣應用種植40多種農作物,但在有些地區,由于農民感到對地膜覆蓋的關鍵性技術不易掌握,又怕由此所投入的資金不見效果,所以農民對溫性成果轉化技術信息的需求較熱性成果轉化技術信息的需求不夠迫切。為此,如果我們能夠通過對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技術信息應用條件的改善和對農民接受能力的扶持,并加強服務的技術手段,將“溫型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技術信息”變為“熱型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技術信息”,應是我們現代縣區圖書館信息服務所要做的具有重要意義的工作。

  (三)冷型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技術信息。有些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技術信息對農民而言興趣淡漠,很難接受或者是不接受,我們將這類成果轉化技術信息稱其為冷型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技術信息。這些農業科技的轉化成果信息,絕大部分是修補、重組、相互移植和復制原有的常規技術和地域間的品種物化,科技改良和簡易農業生產過程的新技術含量較少,農民應用后雖能取得一定的增產效果,但費時、費工、費力,因此農民對這些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技術信息的需求較為冷淡。

  二、溝通深層次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技術信息推廣服務的渠道

  在現今全國農業建設大發展的環境下,如何更好地利用已有的農業科技成果為農業建設服務,為農民持續增產增收服務,這不僅是政府和科技部門的大事,也是我們科技信息服務部門為壯大農業生產要做的重要工作。為此,這就要求我們縣區圖書館的科技信息服務工作要根據農民對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技術信息的需求狀況,聯結地區科技推廣部門,充分利用自己的科研和信息資源優勢,在眾多的農業科技成果中尋求并積極推廣那些“熱型成果”轉化技術信息;認真分析研究探索將那些“溫型成果”轉化技術信息提升為“熱型成果”轉化技術信息的服務渠道。

  (一)構建農技推廣部門為主導型的成果轉化技術信息服務模式。該種服務模式的基本構成是 “農科部門+農技推廣部門+農技成果轉化技術信息服務部門(主要是縣區圖書館)+鄉村農戶”的信息服務模式,這種成果轉化技術信息服務模式能夠充分發揮縣區各級農業科研、技術推廣站等在推廣農業技術方面的獨特優勢和縣區圖書館的科技信息創新與技術信息篩選及培訓優勢,使最新的適宜于農民采用的“熱型成果”轉化技術信息能夠直接應用到鄉村農戶的農業生產,并很快讓農戶得以熟悉掌握。例如,關于稻田雜交水稻新成果信息技術的推廣,我們(科技信息提供部門)與遼寧省農業技術研究所(農科部門)鞍山市千山區農技推廣站(推廣機構),并在千山區政府的支持(農戶部門)下,選擇了鞍山市千山區宋三臺鄉李性農戶(具體農戶)中實施了5畝地的各種雜交水稻成果轉化技術的示范推廣基地,由省農業技術研究所和我們負責最新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技術信息的提供,千山區農技推廣站負責具體技術的實施指導,宋三臺鄉則負責組織插種,農戶在所提供的技術信息指導下負責田間科學管理。在該基地實施與各項田間科學管理期間,千山區政府在不同的階段與農季組織各鄉干部與廣大農民進行考察觀摩,開展技術培訓、現場仿效等方式,逐步讓更多的農戶所接受,從而使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技術信息得到順利推廣,讓縣區圖書館的農業科技信息服務工作深入農戶的心中。

  (二)培養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實施示范戶,搭建區域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良好平臺。現代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主戰場是在基層鄉村,成果推廣轉化的關鍵環節是農民的欣然接受。而這一切的達成主要是取決于農民的文化科技素質與經濟承受力。為此,我們農業科技信息服務部門(主要是各類科技信息機構、縣區圖書館的信息服務部門)應大力做好兩方面的工作。

  1、大力扶植培養推廣應用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技術的示范農戶。在某一鄉村,借助當地農技推廣站的幫助,確定了某一項農業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后,根據轉化項目的各種條件要求,選擇那些擁有一定資金、科技應用意識和接受能力比較強的群體作為扶植與培養的示范農戶,聯結當地農技推廣站(所)對這些鄉村農戶實施成果轉化應用的重點服務工作,經常性不定期地向這些農戶提供那些科技含量高、收益快的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技術信息。幫助或者說是先行一步讓這些農戶熟悉掌握轉化的成果信息并嘗到甜頭。然后,將他們的應用效果不斷向本區域其他農戶宣傳示范。成功一項推廣一項,形成成果轉化技術信息服務的接力賽。同時,在此基礎上,時刻注重通過試種農戶興趣的不斷濃厚,開展實現“溫型成果”轉化技術信息服務向“熱型成果”轉化技術信息服務工作發展。

  2、發揮縣區圖書館的優勢,著力提高農民的科技素質。一個時期以來,通過國家和各級政府的不斷努力,農民的文化素質和科技素養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盡管如此,隨著農業科技技術的飛速發展,農民的科技素養依然是阻礙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大問題。因此,作為科技信息服務者,特別是作為最有資格與農民經常接觸的縣區圖書館的科技信息服務部門,要充分發揮和利用自身普及與提高民眾文化知識水平的功能優勢,與農科教等農業技術推廣部門一道,大力實施提高鄉村農戶科技意識與科技應用能力等方面的培訓,著力提高農戶的科技素質,培養農戶接受新技術、新成果的能力和實施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廣度、深度和速度的能力。我們縣區圖書館要采取到農村農戶舉辦短期班培訓、專題技術講座、實地傳授技術和技術咨詢等方式,對農民進行科技意識與科技實施能力相結合的教育與培訓,讓這些農戶成為一支現代農業科技興農的堅強主力軍。

  (三)搭建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技術信息化綠色通道和網絡平臺。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技術信息化將科技成果轉化信息滲透到了農民的生產、經營、消費、乃至學習等各個環節,使農戶明顯看到了其生產效率和生活水平在不斷地大幅提高。農業建設市場的靈魂是信息,當今農村建設這個市場是由信息的引導而不斷發展的。在全國數以千萬計農戶為主體的農業生產市場,必須要盡快適應國內國際統一的大市場的發展規律的要求,急迫構建較成熟的市場信息傳播機制來為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鋪路并形成綠色通道。

  在大數據背景下的農業科技信息服務工作的開展,使現代互聯網技術和網絡通訊技術成為了支撐農業科技發展的直接產物和堅強基石,成為了牽動農業建設發展的一個極為活躍的手段因素。美國著名未來學家托夫勒曾提出:農業革命的基礎是生物技術和信息技術的突破進展及其在農業領域的成功運用。因此,搭建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技術信息的網絡平臺,對于提高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應用推廣,培育農村農戶實施更新的農業科技轉化成果有著積極和明顯的引導作用。而這一信息網絡平臺的主要工作任務就是:一方面它可以不斷地收集、整理并研究篩選各類“熱型成果”的農業技術信息;另一方面它又可以利用現代網絡通信技術將篩選的各類“熱型成果”農業技術信息快速直接地傳播到農戶手中,指導農業生產,促進農業科技成果的快速轉化。

農業推廣論文13

  摘要:目前,由于我國的經濟不斷快速發展,科學技術也得到了較為快速的發展,其中,農業科技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發展,但是在對農業科技進行推廣的過程中依然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因此,本文主要針對農業科技推廣過程中的現狀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并且針對這些現狀給出了相對比較合理的對策措施,從而能夠為我國農業科技推廣提供一定的參考依據。

  關鍵詞:農業科技;推廣;現狀;對策

  1我國農業科技推廣的現狀

  1.1農業科技推廣資金投入不足

  近年來,由于我國政府對農業科技推廣的資金投入存在嚴重不足的現象,通過相關的調查數據顯示,發達國家農業科技推廣的經費占到農業總產值的0.6%~1.0%,發展中國家的農業科技推廣資金也占到農業總產值的0.5%左右,然而,在我國的農業科技推廣資金占農業總產值不足0.2%,尤其是近些年來,工作需要和資金投入不足之間的矛盾特別突出。

  1.2基層推廣人員綜合素質不高

  針對目前我國基層推廣人員現狀來看,推廣人員大都是具有中等農業專業學歷以上,并且還會因為投入的資金不足沒有進行再教育或者是進行相關的培訓機會,進而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對農業新技術成果的推廣轉化質量產生一定的影響。首先,因為基層的環境問題以及對推廣人員的待遇問題不好,所以基層推廣部門就不會對那些具有高知識層次的人才產生吸引力;其次,由于基層推廣部門沒有對相關知識的更新以及進一步深造的機會,就會缺乏一定的農業新技術操作能力;再次,就是因為推廣相關單位部門對專業的分工相對比較細,而且推廣人員的知識結構也相對比較單一,所以就不能很好的適應高效農業發展的多樣化,也沒有一定的權威感。

  1.3科研、推廣、教育割裂現象明顯

  通常情況下農業科技推廣工作都和科研以及教育之間存在密切的聯系,這三者之間所起到的作用同等重要。然而,農業科技推廣、科研以及教育之間不能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主要包括以下幾個原因:一是因為針對農業科技專業方面的學科設置相對于國際上而言比較陳舊,關于新興學科的發展還比較緩慢,不能跟上農業科技迅速發展的步伐;二是因為在對學科的建設方面、研究方面以及實際應用方面之間存在嚴重的脫節現象,而且科研的目標和市場的實際需要不相符合,對于農業科技研究的目標也相對比較單一,研究領域也相對比較狹窄,因此,在實際生活中,不能很好的適應市場經濟條件下農村經濟發展需要。

  2完善農業科技推廣體系的對策和建議

  2.1加大農業科技推廣經費投入力度

  我國各級政府部門要根據相關的法律法規保障公益性推廣工作的基本經費,除此之外,由于目前我國的農戶具有相對比較小的生產規模,經營也相對比較分散,組織化程度也相對比較低,大部分農民所具有的科技素質仍然比較低,所以,各級政府部門要進一步的推動農業生產發展,增加農民的財富等,就一定要加大農業科技推廣經費的投入力度,使人們充分的認識到農業科技推廣工作,借助一些重大的推廣項目使得研究成果得到進一步的轉化。

  2.2實施培訓工程,提高人們的科技文化素質

  要能夠充分的利用各類農業院校,加大培養農業科技人員的力度,對農業科技的專業結構進行合理的調整,進一步的提高農業科技推廣人員的整體科技文化素質。而且還要經常開展一些農業科技知識培訓,進一步的提高農民的科技文化素質,讓他們成為農業科技的應用者以及受益者。

  2.3加強科學普及和宣傳力度

  政府部門一方面要利用各種渠道加大科技宣傳的力度,充分的發揮農業廣播學校的作用,深入農村進行科普宣傳;另一方面要培訓一批農業專業技術人才、管理人才以及農民企業家,組織系列和農業科技相關的農民科技企業家培訓班;除此之外,要堅持不懈的展開農民技術培訓工作,要致力于培養一批不僅能夠掌握而且還能夠很好的應用現代科技的新型農民。

  結束語

  農業科技推廣工作作為農業科技發展的一項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對我國的農業結構方面的調整、農業的增產以及農民的財富增加等方面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結合我國農業科技的現狀來看,我國目前的農業科技新成果轉化速度相對比較慢,產業化程度還相對比較低,科技對生產貢獻率也很低,就應該進一步加強農業科技推廣工作,保證農業科技的推廣工作順利進行。

  參考文獻:

  [1]陳亞紅.日韓農業科技推廣經驗及啟示[J].合作經濟與科技,20xx(18).

  [2]王曉紅.高校農林類科技成果轉化機制及推廣模式[J].山西農經,20xx(09).

農業推廣論文14

  摘要:我國的鄉鎮農業技術推廣機構在體制管理方面普遍存在著管理職能劃分不合理、工作機制運行不靈活、人員隊伍結構不理想等問題,地方政府、部門應當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手段,予以調整和優化,使鄉鎮農業技術推廣管理體制朝著更加合理、有效的方法發展。

  關鍵詞:鄉鎮農業技術推廣機構;管理體制

  隨著我國農業生產的不斷發展和農業技術推廣的日益擴大,鄉鎮農業技術推廣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然而與農業生產規模的迅速發展不相協調的是當前鄉鎮農技推廣機構管理體制和管理模式的落后、老化,管理體制、工作機制、人員結構等方面的問題,嚴重制約了農村經濟的進一步發展[1]。因此,鄉鎮農業技術推廣機構和地方政府部門應加強農技推廣體制管理和機構管理,提高人員素質和工作效率,為我國的農業生產建設提供有力保障。

  1鄉鎮農業技術推廣機構職能

  鄉鎮農業技術推廣機構必須制定和實施農技推廣計劃,引進農業新技術、新品種和新成果,并予以試驗、示范和推廣。在農作物的生長方面,鄉鎮農技推廣機構要開展農作物病蟲草鼠等農業生物災害的監測、預報、指導防治和處置工作,并監測農作物苗情、耕地質量、農業生態環境和農業投入品使用情況,要進行植物檢驗檢疫。同時,還應當管理、保護農業資源,引導、扶持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和機構,協助農機產品質量、作業質量、維修質量和服務質量的監管工作,開展農機安全生產監管,協助處理農機安全事故[2]。在農產品質量監管工作方面,鄉鎮農業技術推廣機構應當廣泛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監督和產地環境監管工作,全面推廣農業標準化技術,將農產品質量安全責任落到實處,建立農產品生產檔案,使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得以順利進行。

  2鄉鎮農業技術推廣機構管理體制主要問題

  2.1管理體制不合理

  目前,我國大部分鄉鎮農業技術推廣機構仍舊屬于鄉鎮政府及其部門的管轄之下,農業技術推廣機構沒有自主決定權和話語權,所有日常農業技術推廣和管理工作由鄉鎮政府進行安排和組織[3]。然而許多鄉鎮政府由于缺乏對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重視和認識,在鄉鎮農業技術推廣工作進程中疏于對相關人員和事務的管理,甚至有些鄉鎮政府對農業技術推廣機構采取不聞不問的態度,導致農業技術推廣人員缺乏工作熱情,鄉鎮農業技術推廣無法正常、順利地開展。

  2.2工作機制不靈活

  鄉鎮農業技術推廣機構缺乏切實、有效的管理機制和人員激勵機制,沒有將工作業績、推廣效果與績效考核、職稱評定等進行掛鉤,導致農業技術推廣人員缺乏努力工作和繼續學習深造的動力,認為無論工作態度和工作成果如何,個人收入、獎勵等都不會有任何變化,許多基層農技推廣人員兢兢業業工作多年,卻無法進行職稱評定,大大打擊了農業技術推廣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同時,鄉鎮農業技術推廣機構沒有根據工作人員的工作崗位、工作職責等制定合理的工作管理機制,沒有將推廣人員按照工作內容不同進行合理劃分,導致農技推廣工作缺乏系統性、層次性和有效性。

  2.3人員結構不理想

  由于鄉鎮農業技術推廣機構待遇管理、編制管理、職稱管理等方面的落后和不合理,大部分農技推廣機構無法吸引真正具有較高專業素養和推廣才能的人才,致使鄉鎮農業技術推廣人才隊伍結構不理想。許多鄉鎮農業技術推廣機構技術人員都主要由年齡較大、農業技術知識不全面的當地剩余農業人口構成,由于缺乏待遇提升、職稱評定等方面的刺激,技術人員沒有針對現代化的農業技術開展及時的、系統的學習和研究,導致農業技術推廣人員知識結構老化、落后,無法滿足當前農業生產發展的需要,嚴重影響了鄉鎮農業技術的推廣和農業生產方式的進步[4]。

  3鄉鎮農業技術推廣機構管理體制問題解決措施

  3.1結構管理方面

  針對當前鄉鎮農業技術推廣機構體制上存在的管理職能劃分不清的問題,應當將農業技術推廣機構獨立出鄉鎮政府部門,為了更好地適應當前鄉鎮農業技術推廣事業進一步發展的需要,可建立現代化的農業技術推廣企業,吸引社會資金投入,開展鄉鎮農業技術推廣體制改革,實行公司式管理和運作,徹底解決目前普遍存在的鄉鎮農技推廣機構性質、智能、人員管理模糊不清的問題。對于那些與鄉鎮政府有千絲萬縷的緊密聯系、無法完全從中脫落的農業技術推廣機構,可將行政、服務部門保留在鄉鎮政府中,把其具有經營功能的部門和人員與其他政府資源、社會資源進行結合,成立新的農業技術推廣企業,由地方工商部門實施監督、管理,嚴格按照經營范圍參與市場競爭。原有的農技推廣行政部門仍由鄉鎮政府管理,屬基層事業單位,與新建農技公司屬兩個完全不同的法人組織,兩者之間不存在任何組織、經濟上的交叉關系,農技推廣部門人員與政府其他部門人員同屬政府管理、享受相同待遇。

  3.2人員管理方面

  為了充分適應和滿足當前農村經濟發展、農業科技生產的需求,鄉鎮農業技術推廣機構和企業應當在技術人員和經營人員的選用上采取崗位競聘制,提高農業技術推廣隊伍的整體素質水平。鄉鎮農業技術推廣管理層應組織農業技術方面的專家、學者,根據目前農業技術發展狀況,制定人才評定、評測計劃、方案和內容,在農技推廣機構內部和鄉鎮所有農業人員范圍內選取具有良好農技專業知識和較強農技推廣經營服務能力、經驗的優秀人才,擴充農業技術推廣隊伍[5]。在農業技術推廣人員的管理上,行政人員和其他服務類職能部門人員應當由獨立出來的鄉鎮農業技術推廣機構或鄉鎮政府統一管理,屬事業單位編制,而技術人員、經營人員可實行獨立的鄉鎮農技推廣機構或農技推廣企業人事代理式管理,使農業技術推廣人員的管理更加條理清晰、層次分明。

  3.3待遇管理方面

  對于屬事業單位編制的鄉鎮農業技術推廣人員,其工資、獎金、財政補助等各類經濟收入按照國家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相關標準由地方政府負擔,并納入鄉鎮政*財政預算,其他人事代理編制的農業技術推廣技術人員、經營服務類人員的待遇由獨立出來的農技推廣機構或新成立的農技推廣企業承擔。在工資分配上,應當進一步加強績效考核管理的合理化和透明度,將工資、獎金等參考標準納入單位、企業總體工資制度和標準內容范圍中,并向全體管理人員和工作人員公開,避免各種由于收入管理過程不透明而產生的問題和糾紛。同時,應當充分考慮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基層性和廣泛性,將相關人員待遇收入、職稱評定與工作業績、推廣成果掛鉤,在實行保底基本工作制度的基礎上,根據員工的工作態度、工作成績等將員工彼此之間的收入差距拉開,督促農業技術推廣人員進行繼續學習和深造、提高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

  4結語

  農業技術推廣工作是鄉鎮農業技術發展和農業生產擴大的重要途徑和手段,為了加快鄉鎮農業技術推廣的速度和效率、加強鄉鎮農業技術推廣機構管理,相關政府和部門應當高度重視鄉鎮農業技術推廣機構體制管理和改革工作,解決當前農技推廣機構體制建設中普遍存在的問題,積極推行體制改革和人員結構優化,為鄉鎮農業技術推廣和我國農業生產發展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劉建華,陳公賢,陳宏輝.新形勢下鄉鎮農技推廣機構管理體制分析[J].基層農技推廣,20xx(6):20-22.

  [2]李安寧,王德成.我國農機化技術推廣體系發展問題探討[J].中國農機化學報,20xx(5):1-4,16.

  [3]曾慶鴻.論貴州省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J].基層農技推廣,20xx(10):1-3.

  [4]代麗云.我國鄉鎮農技推廣機構管理體制改革研究[J].企業技術開發,20xx(12):61,72.

  [5]羅信純.論鄉鎮農業技術推廣體制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農技服務,20xx(2):22.

農業推廣論文15

  摘要:發展現代農業,需要強化農業科技推廣體系建設,以制度創新為重要支撐。但是,現階段我國農業發展過程中農業科技推廣員匱乏,農民交互機制缺失,嚴重阻礙了農業科技推廣體系的制度創新。因此,必須把握好農民的需求與農業科技的需要,切實根據實際需要建立健全農業科技推廣體系和表達機制,做好農業科技推廣員的培養工作,準確判斷和分析農業科技推廣與農民相互依存的關系,建立健全利益共同體機制,從根本上全面推進我國農業科技推廣體系制度的創新。

  關鍵詞:農業科技推廣;制度創新;農業科技服務

  1建立健全農業科技推廣體系

  屬于公共物品范疇的農業科技服務,在一定程度上是政府供給的基礎,具有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的特點。但是,我國現階段農業科技推廣體系主要是依靠政府主導發揮作用來實現有效供給,導致農民需求表達缺乏,很難實現農業科技的有效推廣。因此,必須把握好農民對農業科技的需求,解決好農業科技在推廣、服務與應用方面的難題,這需要“將政府農業科技推廣與農民科技需求結合起來,以促進農業科技有效推廣為導向,摸清農民對農業科技的真正需求,樹立創新意識積極推進農業科技推廣和轉型,因為農業科技服務和應用的最終目標始終是農民,農業科技成果也是為農民服務的,只有農民接受,積極將其應用于農業生產經營活動中,才能將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要發揮好農業科技推廣員的作用,以政府推廣為基本目標,深入農民與村莊進行調查,動員農民積極參與到農業科技推廣中來,摸清農村農民的底細,以他們的利益訴求與思想動態為基礎,以村情和農業生產經營活動為方向等進行普遍調查和非正式訪談,并集中村集體一切可利用的力量,深入研究和分析農民對農業科技的需求,集中小組討論,搜集整理出農業發展所需要的資料,就農民農業生產經營活動出發探索農業科技推廣服務,理清思路把握好農業科技服務的真正意義,從評價、應用效果出發,以農業科技服務存在的問題為基礎動員農民積極參與到農業科技推廣中,并將信息反饋到當地的農業科技推廣部門中,農業科技推廣部門匯總和整理各種信息,傳遞到農業科研部門,結合每個地區的實際情況,動員高?蒲腥藛T、村里研究人員與農業科研部門共同開展課題研究,強化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以商品化、市場化為基礎及時傳遞到農業科技推廣部門,強化地方政府的作用,瞄準時機有效地整合農村地區農業科技服務的推廣資源。總之,農業科技推廣需要以農民需求為基礎,以農業科研、推廣與應用為導向,構建完善的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在保障農業科技供給效率的基礎上,滿足農民對農業科技的需求,提升農業科技服務效率,從而切實促進科學技術向現實生產力的轉變。

  2建立健全表達機制

  在農業科技推廣過程中,要把握好政府推廣與農民農業生產活動的需求,從農民的農業科技需求出發,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以農民農業科技需求為基礎建立健全表達機制,從而準確表達農業科技需求,強化農業科技研發推廣部門的作用,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形成農業科技推廣的雙向溝通機制。實際上,受體制因素的影響我國農業科技推廣效率不高,農業農業科技需求缺乏一定的表達渠道。因此,必須建立暢通的農民農業科技需求表達機制,確保農業科技部門和農民進行互動,在保證農民理性、合法、有序地表達的基礎上,深入研究和分析農業科技的愿望和要求,積極培育相關組織強化農業科技推廣體系的制度創新。因為我國農民普遍呈現分散的、小規模的生活活動經營,農民對農業科技的需求因人而異、千差萬別,必須全面、準確地把握每位農民的需求。一方面,要積極培育與村情相符合的村民自治組織,以村民委員會為單位,激發村民參與農業生產活動的積極性,以農民代表會議為基礎動員農民和農村合作社等組織對農民科技需求進行摸底調查,深入研究、判斷、整理、分析和整合信息,確保信息準確及時到達,再通過農業科技推廣員和推廣部門,有針對性地向農民傳達農業科技政策方針,形成良好的決策機制,將其與農民農業科技需求表達機制結合,因地制宜、因人施策。另一方面,要拓寬農民需求表達和訴求的渠道,增強農民參與和表達意識,結合村情積極開展農業科技服務培訓,激發廣大農民的公民意識、參與意識與在科技需求表達機制中的作用。

  3結語

  要把握好農民需求,以政府推廣為基礎,建立健全農業科技推廣體系、表達機制、農業科技推廣員與農民的利益共同體機制,確保農業科技推廣員承擔起項目推廣、下鄉技術指導和培訓的責任,并制定科學的考核激勵制度來激勵、約束和規范農業科技推廣員的行為,從工作態度、業務水平、工作表現和工作績效出發建立健全評價體系,以農民農業生產經營活動為基礎全面推動農業科技推廣體系的制度創新。

【農業推廣論文】相關文章:

農業推廣論文11-14

關于農業推廣的小論文03-30

高校推廣農業科技論文06-25

農業科技的推廣及應用論文07-02

農業科技推廣效益論文06-25

農業科技創新與推廣思考論文06-25

農業技術推廣論文04-11

關于農業推廣的農業種植業發展應用論文02-10

農業技術推廣及農業發展趨勢論文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