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學論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論文吧,通過論文寫作可以培養我們的科學研究能力。那么一般論文是怎么寫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教學論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教學論文1
小孩子愛玩好動是他們的天性,在小學時期的學生,興趣廣泛,好奇心強,常常以直接興趣為動力,從學生的興趣特點出發,采取靈活多樣的形式寓教于玩,既能增強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又能在娛樂游戲中體現體育教學方法,達到體育教學目的。但體育教學又不同于其它課程教學,體育課是一門大多數時間都在室外進行的特殊學科,它受到場地、器材、氣候、環境等各方面的影響較大。因此,體育課具有更廣泛的活動空間和獨特的教學方式,在教學過程中合理地運用教學藝術手段就顯得更加重要。筆者經過教學實踐,對體育課的教學形成了幾點看法。
一、教學中的語言
首先,教學語言能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師用富有感染力的兒童化的語言,激發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興趣,從而全身心投入,積極主動地去學習體會每個動作要領。如教學《兔子跳》,要抓住模仿兔子形象、特征、動作,用充滿情感的語言,再加上逼真的動作示范,使學生掌握“兔子跳”的要領。.
其次,教學語言能激發學生的想象力。教師用充滿情感的語言引導學生去領會、理解每一個動作,幫助學生憑借想象走進老師示范動作。如教學《前滾翻》,通過老師的語言引導學生把自己軀干想象成是一個球,想變成一個球,就要團身抱膝滾動。通過想象,學生加深了語言的理解,領會了動作。
二、教學中的方法
1、情境教學法。情境教學是促進學生主動活潑地學習的有效方法。如低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注意力很難較長時間的集中,采用情境教學法后,不僅達到了寓教于樂的目的,還優化了課堂教學,提高了效率。例如,在教《跳躍》這一課時,將其設計成到“森林公園”游玩這一情境,在“森林公園”里貼上一些小動物圖片,并為同學們準備好動物頭飾,將墊子形容成小河,在“河”面上畫上小魚,這樣的場地布置,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在練習時,根據“游玩”這一情境,讓學生在“玩”中體驗到練習的快樂,掌握了運動技能。
2、分組教學法。為了滿足學生好奇的心理需求和學習的實際需要,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學習興趣,筆者采用了以下分組形式:一是自由結合的分組。在教學中,改變過去一般按男女學生高矮的分四組形式,讓學生自由組合成八個人一小組,目的是讓興趣一致、關系良好的學生結合在一起,營造一種愉快、和諧、團結互助的課堂氣氛,增強小組的凝聚力和奮斗目標,有利于學生和體育競賽的順利進行。二是互幫互學的分組形式。在教學中,根據學生身體素質優劣情況及對體育動作、技能掌握的程度,調節各小組人員的組合,為各小組適當安排一部分好的學生和稍差的學生,在學生中通過組員的互幫互學來提高練習質量,以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三、教學中的興趣培養
小學體育教學中以輕松愉快的游戲、舞蹈、徒手操等,形成群體活動的環境。在活動中讓他們擔任一定的游戲角色,促使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完成集體對自己所承擔的角色的期望,而得到同伴的喝彩和教師的表揚。從而得到自我肯定和確認,讓他們對體育課產生濃厚的興趣。游戲作為小學低年級教材是非常受兒童喜愛一種活動形式,它內容豐富,趣味性強,又可以全面發展學生的身體素質,是低年級體育教學中開展愉快教育的好幫手。把游戲貫穿于體育的始終,滲透在課堂的各個環節、基本技能,完成教學任務。如“運球接力”“看誰傳得快”等,讓孩子們從興趣出發,培養特長生。集體榮譽是一種團體精神,團體精神對團體中的每一份子都有很大的影響力。教師把學生分成若干組,給予一定難度的活動,如“沖過火力網”,對取勝的小組給予表揚,以后又多次分組,打亂學生的組合,使多數學生都有取勝的機會。在為小集體努力的過程中自覺或不自覺地受到集體團結氣氛感染。在同伴的鼓勵和影響下,當發現自己的小集體處于不利地位時,那種渴望勝利和榮譽的心理及做出努力的過程,學生不知不覺就會對活動產生興趣,也培養了他們堅強的意志和對環境的適應能力。
四、教學后的評價
在體育課教學過程中,教師經常用“好”“壞”來片面的評價學生。新課標中對學生的評價也進行了相應的新的改革,《新課程標準》中指出:全面實施評價機制,應該注重教師的評價、學生的自我評價與學生之間的互相評價相互結合,加強學生的自我評價能力和相互評價的提高,還應該讓學生家長積極參與到評價活動中來,對學生的日常表現,應以鼓勵、表揚等積極的評價方法為主,采用激勵性的評價語言,不斷激發孩子們的興趣挖掘學生內在的潛力。其實,每一個學生都有他自己“閃光”的一面,讓我們關注每一位學生的成長,多用鼓勵和表揚,注重對學生的過程性評價,把學生的長處和亮點用愛去“篩選”,加以肯定并且“發揚光大”,猶如播種希望,將會收獲一個金燦燦的秋季;讓學生真正體驗感受到體育課的樂趣。最后,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發揮“手勢、眼神、語言”的作用,既用“手勢指揮,眼神暗示,語言激勵”組織方法。“手勢、眼神”是無聲的語言,具有其它組織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如學生在教學中注意力分散開小差時,教師用眼神暗示,就會集中學生注意力等。因此,小學體育教學必須注意對學生興趣和良好的心理素質的培養,以自主、合作學習的教學方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充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他們在興趣的樂園里自主地進行體育鍛煉。
體育教學的目的在于育人,為了培養學生對體育課的興趣,重視提高學生自主鍛煉的能力,就要求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必須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華,挖掘學生的潛能,體現發展學生個性,增強學生體質和培養學生思想品德,創造性地運用各種教學方法與藝術進行教學,使教學效果達到最優化。
小學教學論文2
摘要:每一個小學生都是祖國的未來,是希望的花朵。具備良好的身體素質是學生未來發展的先決條件,所以說小學體育是一項十分重要的教育工作。但是綜合目前的情況來看,很多學校的教育重心都是放在文化教育上,對體育并不是很重視,這個現狀十分不利于學生的未來發展。我深入的研究了學生全面發展的總體要求,下面就體育教育方面的創新問題跟大家做一下探討。
關鍵詞:創新教學;全面發展;小學體育;興趣培養
小學生的心智一般情況下都不是很成熟,對新鮮的事物總是很好奇,體育課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是非常符合其心理需求的,這樣的群體性活動可以充分的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但是很多學校的體育教學設施都不是很完善,這對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興趣產生了極其不利的影響,也不利于學生提高身體素質。現在的新課標在總體思想上倡導“健康第一”,所以作為小學體育教師需要積極地研究體育的教學課程,利用創新的方式使教學效果得到提高。
1創新體育教學
什么是創新式體育教學呢?其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把傳統的教學模式予以擯棄,教學的內容不能再是體育活動的技巧和方法學習,而是要在課堂上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把體育技術作為輔助性的教學內容,老師通過創新的教學方式積極引導學生去掌握實踐能力并學習創新的精神,然后對學生的體育潛能進行最大限度的開發,讓學生有興趣去參與體育活動,培育學生擁有積極向上的生活方式。老師的教育一般只能在課堂上進行,這樣對于“健康第一”目標的實現就需要把課下的時間也運用起來,老師可以積極引導學生多去進行課下的身體鍛煉,在日常的生活與學習中也可以進行適宜的體育活動,如此一來學生對于體育就有了比較創新的思維方式,也對其他課程的學習也是有著很大的幫助的,對學生未來的發展有著很積極的意義。
2運用創新的教學方式
2.1對教學環境進行改善:在體育課上學生最直觀的感觸就是教學設施以及其他環境,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的積極性。所以說老師要想讓學生在體育課上有好的表現,就需要在教學環境上進行深入的研究,傳統教學中體育課堂就是學校操場,周圍環境就是圍墻和幾棵樹,單一的場地色彩顯得很單調,對學生的體育課堂興趣無法得到激發,針對這種情況體育老師就需要下功夫去進行考量了,鑒于小學生的幼稚思想,老師可以簡單的改造一下學校操場,多去融入一些靚麗的色彩來提高場地的趣味性,讓學生看著就心情好,才有興趣去活動。科學證明,色彩的多樣性可以刺激人的腦神經,讓人的精神保持亢奮,在進行相應的活動時探究的欲望也會更強烈,這種方式還可以推動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
2.2創新教學的內容:在以往的體育教學中,老師經常采用的方式就是先介紹活動的方式和要求,然后讓學生去實踐,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無需去思考,只要按照老師的安排去做就可以了,這樣的教學方式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因此現如今老師不能再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而是要不斷地創新教學的方法。這要求老師全面地去了解課程的內容和要求,對教學重點和難點進行深入的剖析,然后在體育課堂上積極地去引導學生,激發對體育活動的興趣,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感受到體育課的樂趣,這樣學生不僅對體育技能進行了掌握,也會喜歡在課余時間利用科學的體育方法去鍛煉身體。舉例:在上“踢毽子”課的時候,老師先向學生展示毽子的樣子,問學生是不是知道這是什么,讓學生自己先去講毽子是用來做什么的以及怎么去踢毽子。然后老師按照比例給學生分配毽子,讓學生試一下他們剛才所講的答案是不是正確的。緊接著老師就可以把更為正確的踢毽子的方式以及技巧進行詳細的講解,再讓學生按照正確的方式進行練習。最后老師挑選出一些領悟能力較強的、踢得好的學生給予一定的表揚,讓其他學生進行學習,還可以組織“踢毽子比賽”活動,使課堂的氣氛更加活躍,讓整堂體育課都能夠充滿歡樂。舉例:在上“障礙跑”課的時候,老師可以積極地引導學生建立“英雄”的情懷,需要去拯救國家、家園和親人,把障礙物當成怪物,這時學生進行“障礙跑”練習的時候興趣就會更加地高漲,學生還可以自主的想象出各種怪物形象并且大膽的描述出來,在很大程度上也對學生的創新思維有著很大的提升,對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有著很重要的作用。
2.3全面創新:首先來講上體育課都需要一定的體育器材,那么創新體育教學也必然離不開體育器材的創新。老師可以引導學生把生活中的一些廢舊物資運用創新的思維改裝成為實用的體育器材。例如說可以找幾個小的塑料結合廢紙,做成細細的圓柱體之后就能夠當成接力棒來用,把塑料瓶子上畫一些比較鮮亮的色彩以后還可以當做折返跑的目標點。這種學生自主制作體育器材的方式不僅倡導了廢物利用的精神,還可以使學生的上課興趣得到提高。其次體育課上的游戲方式也需要進行創新。大多數的體育課老師都喜歡沿用傳統的方式進行體育課堂的游戲環節,游戲種類由于缺乏創新而顯得過于單一,長此以往學生很容易就會厭倦。所以老師需要創新游戲的內容和方式,比如說在課堂上展示一個小圈圈讓學生去思考,用圈圈可以玩什么樣的游戲呢?然后老師在保障安全的情況下盡其所能讓學生實現玩游戲的方式,這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十分有效。
3結語
所有的小學體育教師都需要以學生的健康成長作為自己的教學主旨,進而對體育課程進行不斷地創新,以達成學生全面發展的總體目標。
參考文獻
[1]風華.吳曉農,體育教學應喚起學生主體意識[J].中國學校體育,2010(3).
小學教學論文3
摘要:小學語文以基礎語言知識教學為主,特別是識字、寫字。而識字、寫字作為閱讀和寫作的基礎,如何更好的在教育課程標準下進行小學語文的教學,需要教師在語文教學課堂中改變觀念,盡可能使學生參與其中,促進學生全方面的發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發展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傳統的教育方式下老師多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方式,不注重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效果往往事倍功半。教育課程標準下強調改變死記硬背、機械的學習方式。讓學生能夠自主的去探討、感悟,敢于去質疑,表達自己才是目前教學的主體。
1改變傳統教學方式
現在的語文教材中大多都有給學生留下可以自由想象、發揮的空間,老師如果在教學過程中適度的引導學生去探索未知,借助課堂教學去挖掘學生的潛能,讓學生去天馬行空的想象,激發學生的求知欲,這無疑會使語文課堂教學成果事半功倍。
1.1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語文課程作為一個語言類課程,應該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不僅是作為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素養的基礎。而語文素養的形成與語文教學是分不開的,所以語文教學要以培養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素養為宗旨,不僅要讓學生具有一定的語文知識,更要培養他們的質疑精神,不迷信權威;培養他們與他人合作學習的能力;培養他們認認真真、有板有眼良好的學習習慣等。語文教學需要圍繞這些展開,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1.2語文教學要充分發揚我們的民族文化:語文作為人類歷史文化中的瑰寶,其中蘊含著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蘊和民族精神。要充分發揮語文課堂對歷史文化的傳播作用,使學生從小對自我民族文化有一定的認識。同時又要使語文學習具有開放、多元的文化精神,不固守自封。讓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不僅能夠體會到歷史的韻味,也能感受到現代的豐富多彩;體會古詩詞人的語言和情感的表達方式;體會民族精神的深刻雋永。語文是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浩瀚歷史中的一滴水珠,語文課堂教學應該讓學生從這一滴水珠中感悟到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傳承優秀的文化歷史,讓中國文化在歷史的長河中源遠流長。
2改革教學模式,建立現代的教學理念
2.1正確認識語文課程:《語文課程標準》從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的角度界定了語文課的性質。以往人們對小學語文學科的認識多有偏頗,強調其工具性,卻很少把語言文字看作是學生能夠從中感悟,獲得做人道理的工具。而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要求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不再僅僅只是機械的默讀與抄寫,而是要讓學生去體味去感悟課文中所要表達的情感和道理。人類的文化以文字為載體,不論是真善美還是假丑惡都要用文字來表達,情在讀中悟,理在讀中悟,去語言文字中去感悟體會,這才是正確認識語文課程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2.2重視語文的環境熏陶作用:古有孟母三遷只為尋找一個好的學習環境,由此可見環境對人的熏陶與潛移默化的作用。小學語文教學中大部分老師還是以知識的傳授和解題的技能為主,忽視了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和潛能的開發,常言曰只可意會而不可言傳也,說的就是漢語的語言特點。語文課程中豐富的人文素養與內涵對學生思想和精神方面的影響是非常久遠的,每一個學生對語文文章的內容的感悟也是有所不同的。因此,應該重視語文的環境熏陶作用,同時也應理解和包容每一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感受,使學生能夠自主的去學習表達。學生在閱讀作者的文章時會根據作者描述的場景和情感來調動自身的情感,同時借助想象,引起與作者的共鳴,向作者靠近。
2.3引導主動積極性,加強合作精神。古人云:“盡信書不如無書”。在課堂教學中,老師要引導學生主動的去學習,去參與。保證學生有足夠的聽、說、讀、寫、疑的時間,讓學生大膽的提出質疑,引導他們主動的去分析、解決問題,不迷信權威,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的見解和主張,盡可能的有所發現,有所創新。鼓勵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過程來,不斷挖掘學生身上的閃光點,鼓勵學生提出疑問,在疑問中大家一起探討,不僅在無形中拉近了師生距離,同時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自身也會變得自信,敢于去表達他自己的見解。同時課堂氛圍也是輕松愉悅的,學生自身也愿意去探究、討論、尋找答案,同學之間的協作能力也從中不斷增強。
2.4不以成績好壞來評價學生:“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珍品”。盡管有很多人在表達這樣的理念,但是大環境下仍以分數為標桿。在大部分人看來,只有考試取得好成績,孩子才會有一條康明大道。這種以成績論英雄的評價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挫傷了那些成績不那么好的學生的積極性,影響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對知識探索的欲望。所以在評價一個學生時不應只是以成績好壞基準,我們可以進行學習知識的測驗,但還可以通過對學生的學習態度、課程的參與度、積極性等方面來進行評價,也可以進行同學之間的相互評價、自身評價、老師與家長互相評價等不同方式來對學生進行評價。事實證明,多樣的評價方式更有利于學生的長期發展,發揮和挖掘學生的潛力。
3總結
教學工作是一項永無止境的工作,時代在發展,教學工作也要緊跟時代的步伐,不斷進行調整、創新。每個學生不同的特點和問題也在不斷發生著變化,社會、家長對老師的素質要求也在不斷提高。作為一名語文老師,需要不斷的提高語文素養,要有高度的自覺性和緊張感,及時的根據新情況不斷的對自己的教訓內容和方式進行調整與創新,讓語文走進生活,走進學生,盡職盡責的完成工作,讓學生能夠愉快、自主的進行學習。
參考文獻
[1]《小學語文教育科研》,黃全明,陳寶樹.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2]《語文課程與教學論》,陳玉秋.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3]如何做一名合格的語文教師[N].軟件.教學.2013.3.
[4]做一個創新型語文教師[N],王新洪.教育教學論壇,2010.3.
[5]教育研究方法,袁振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小學教學論文4
第一篇:小學數學估算教學探究
一、小學數學估算教學的意義
估算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首先,學習估算不僅可以開發學生大腦的數學機能,而且能更好地幫學生理解現實中的數學問題。其次,學習估算可以培養學生對數字的敏感度以及快速判斷和推理的能力,建立數字感。再次,學習估算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然而小學估算實際教學并沒有達到應有的水平。本文將著重分析估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
二、小學數學估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師對估算教學不夠重視
調查發現,盡管20xx年版《數學課程標準》1~3年級學段目標中明確提出,“在具體情境中,能選擇適當的單位進行簡單的估算”。然而大多數教師都沒有正確認識到估算教學的意義。估算是學生必須掌握的一項基本技能,估算、口算、筆算雖然是計算的不同形式,但在學生的計算學習中都有重要的作用。其中,估算可以對筆算和口算起到輔助作用。這三種計算方式既相互補充又相互協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估算教學的忽視,或者對學生灌輸一些估算的“死知識”,致使學生思維靈活性得不到提高。同時,應試教育中估算方式的考查得不到體現,更讓估算教學成為紙上談兵。
2.受精算意識的束縛,學生的估算意識淡薄
估算不是對數值的估計,而是一種思維的轉化方式,學生從創設的情境中選取合適的方案得到大略的結果,這個過程并不要求數值準確,而是要求方案準確,以使得出的數值在合理的范圍內。估算除去為筆算服務外,它還是一種解題策略,有時可以比筆算更快地得到結果。一些不需要精算的問題,通過估算可以把數值確定在一個大致的范圍內,以達到自己的目的。然而小學生的估算意識淡薄,估算能力在生活應用方面達不到應有的程度。還有一點是,學生意識不到通過估算來檢驗筆算結果的重要性。這里舉出一個例子:99×7=?由于9×7=63,所以結果的末尾是3。
三、小學數學估算教學的建議
1.增強估算教學的意識,注重估算方法的多樣性
教師只有重視估算教學,才能有效培養學生的思維方式和計算能力。要創設有趣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掌握三種運算技巧,并且認識到估算在數學計算中的價值。估算本身也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它在相當多的方面可以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教師應注意學生三種運算能力的發展,這會為以后的數學教學奠定扎實的基礎,也會使學生在以后的數學學習中更加順暢。小學生對相關數學知識和技能的掌握并不深入,學生的思維習慣、思維方式各不相同,教師應注重學生的個性特征,鼓勵學生相互交流,提出自己的估算方法。這樣既可以讓學生的思想得到展現,又可以使其看到他人的思維火花,實現1+1>2的學習效果。由此延伸,教會學生舉一反三,由一個層面延伸到多個層面,使知識形象立體,利于記憶。
2.聯系生活實際,加強估算基本技能和方法的教學
學生可以在社會生活中學習估算,應用估算,體會不同情境下估算方式的不同,以便在后續的學習中以最快的速度找到最合適的估算方法。例如:一座橋限重5噸,一輛卡車車重968千克,貨箱重260千克,則該車最多可以載多少箱貨物并且順利過橋?這時,可以把卡車車重估為1000千克,則貨物最多可裝4000千克,用4000÷260=15.38,則該卡車最多可以載15箱貨物。因為一座橋的承重量會隨時間的流逝而損耗,同時一座橋上也必定會有其他的重物,這時就不能把卡車車重或貨箱重量估小,不然極容易發生事故。學生應在社會生活中積累經驗,尋找合適的方案使估算數值在合理范圍內,這樣既可以豐富學生自身的生活經驗,又可以提高估算學習能力。估算非常考驗學生的思維靈活度和邏輯思維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和學生樹立這樣的一種思維方式,估算是估而不是猜。一方面這需要一定的社會經驗,另一方面這需要學生思維靈活,在眾多的數據中尋找合理的數據。
三、總結
估算教學作為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應該受到足夠的重視。估算是一種智慧,是邏輯能力思維的集中體現,如果學生能扎實掌握估算技能,必定對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有所助益。
第二篇:小學數學自主合作探究導學案教學模式分析
摘要:利用小組合作的形式來開展日常的課堂教學組織工作,將自主探究作為數學教學探究的主要形式,能夠促使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與積極性得到有效激發,凸顯課堂教學的民主性與合作性,有助于對學生自主意識及探究精神的培養。首先簡要闡述了導學案教學的具體目標,而后基于對導學案課前設計的分析,提出了開展好導學案課堂實踐教學的措施方法,最終希望借助于相關分析探討引起更為廣泛的討論與交流,為相關的小學數學教學工作提供一些可供參考的內容。
關鍵詞:小學數學;自主探究;小組合作;教學模式
自主探究及小組合作是目前新課程改革大力提倡的教學方式,其能夠有效實現對學生知識能力的全面提升,促使學生的探究、合作能力得到顯著提升。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之中,如何將兩者有機結合起來,提升日常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將是廣大小學數學教師應當重點思考的內容,對此下文就小學數學自主合作探究的導學案教學模式展開具體的分析與探討,提出了一些具體的落實措施。
一、明確導學案的具體目標
依據小學階段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特點認知及其自身的水平能力,針對導學案教學方式在小學數學自主合作探究學習中的具體應用展開相關的研究工作,從而給小學數學教師的日常課堂教學工作提供必要的參考信息,推動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的有效提升,促使學生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習效率,切實達到減輕學生課業負擔,提高學習效率的目標,并將此作為課堂教學的出發點,促使學生能夠形成更加積極、主動的高效化學習方式,并加強廣泛的溝通交流及自主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新課程改革的教學目標能夠得以達成。
二、做好導學案的課前設計
(一)集體備課
在開學初期,每一年級組的相關學科教師均會在學科組長的領導下,分配本學期相應教師所要承擔的備課內容。每一周學科教師還應當在學科組長的領導下編制出下一周的教學進度計劃表,組織教師參與教學內容的探討。教師則需依據新課程標準共同制訂出每一節課程中所需要應用的導學案目標,并就其中的重、難點部分進行討論交流,積極進行合作交流以彌補自身的不足,最終在學科組長的領導下產生出具體的導學案教學思路,明確每節課程所需制訂出的教學內容,并由備課教師制作出電子版本。
(二)編寫導學案
導學案的編寫工作是導學案制訂過程中最為重要的一個環節,導學案編寫教師應用依據集體備課所探討出來的結果指導備案工作,同時再融合以具體的實施細則。需要導學案編寫教師同時遵循導學案的編制原則及對學生實際問題的引導與解決,并基于這一前提開展教學內容、方法、方案設計及問題等方面的安排工作,最大限度確保導學案的完備性,促使其能夠實現對于學生具體問題的有效解決。
(三)審核導學案
先通過數學學科組長針對教師所制訂出的導學案予以審核,而后再經由年級主任予以審核。在進行審核時應當針對導學案中存在的問題情況及時改正,例如,問題設置的難易程度能夠被學生很好的理解,導學案是否起到了合理的引導效果等,針對導學案中的教學內容、方法及活動設計等均要及時予以改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從而確保導學案的應用能夠具備良好的基礎。
(四)反思導學案
無論是何種事物,其發展的過程均是在實踐生活中不斷完善的,因而通過導學案后的教學反思對于更正導學案的錯誤問題并加強改進與完善十分必要。小學數學教師應當于每一周集體備課之時對前一周的導學案的應用狀況加以反思,針對存在的問題情況進行針對性的更正處理,以期促使導學案課程能夠得到持續性改進。
三、抓好導學案的課堂落實
(一)創設教學情境,激發探索動機
依據心理學的研究觀點,人的心理情緒是基于主體與周圍環境的互相影響過程中不斷發展、改變的。良好的教學情境能夠促使學生更加高效地融入學習環境之中,形成自主探究的意識,創設符合學生日常實際生活的情境,對于激發學生的學習探究行為能夠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教學預設:促使學生能夠準確理解“平均分”問題,并做到學以致用。)在教學人教版小學數學關于“平均分”的問題時,可于教學課程開展前采用多媒體設備創設出具體的教學情境,例如,教師組織學生一起進行戶外郊游。這當中便包含了此項課程所需要探討并解決的各項問題情況。教師便可積極地引導學生從具體的情境中發現存在的數學問題。這不僅能夠良好地體現出數學源于生活,并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教學主旨,同時還可給學生的自主探究活動提供良好的素材資源。
(二)自主合作探究,培養合作意識
新課程標準明確要求,對于數學學科應當使學生能夠經歷知識與技能的產生階段,并利用統計思想、空間觀念以及數學思維來思考具體問題。促使學生能夠形成應用數學方法來處理具體問題的觀念,對于數學知識應用意識的培養應當始終貫穿于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教學預設:促使學生能夠準確掌握“100以內的加減法”,正確解出課后習題。)例如,在教授學生“100以內的加減法”時,為了處理這一問題,學生需自主探究新的計算方法,學生可以結合自身的知識積累并通過自主探究來獲取。真正促成學生對于數學課程的學習是基于自主體驗并探索的階段而并非被動的接受過程。基于學生獨立探究的基礎之上,促使學生能夠在小組合作中將自身的思維方法充分展示出來,并與其他同學進行交流以實現互相補足的目的。這樣不但能夠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同時還可以培養學生獨立自主的學習能力。
(三)評價交流體驗,增強學習動力
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掌握好開展合作教學的時機,盡力為學生營造積極、和諧的合作氛圍,給予學生充分的自主探究時間,促使學生能夠在互相交流、評價的過程中提升能力。在培養學生傾聽他人發言,不斷吸取各方長處的同時,也應當培養學生形成自身的觀點,并針對他人提出的意見進行思考而并非盲目跟風。(教學預設:使學生正確理解“除數是小數的除法”這一概念,并培養學生的質疑思維。)例如,在教授“除數是小數的除法”這一部分內容時,對0.59÷0.31=59÷31≈1.9,在起初絕大多數學生均認為是正確的,只有部分學生存有疑問,這時教師便可以引導學生展開積極的探討,尋找問題的本質。
(四)鞏固課后練習,拓展學生思維
在探究及評價的前提下,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應用所學知識內容解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實際情況,從而達到對所學知識的有效鞏固,并促使學生的思維能夠積極有效的拓展。例如,在教學“兩位數乘兩位數”時,教師可以開展以下練習:(教學預設: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之間存在的規律性。)(1)要求學生自主出題并進行計算,完成之后互相批改。(2)學生計算:25×6231×5014×8228×41學生在做完之后向學生提問,你能發現這當中有什么規律嗎?學生在觀察、分析并同其他同學探討后發現每一組算式的乘積有如下規律:25×62=31×5014×82=28×41通過此種具有一定規律性的算式組合計算,能夠有助于對學生創造能力的培養。總而言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開展自主合作探究學習,通過應用導學案教學模式開展日常課堂教學,能夠促使學生的主動參與熱情被有效地激發出來,真正促使學生能夠在日常教學活動中實現團結合作,促使學生能夠真正處于課堂學習的主體地位,有助于對學生自主意識、探究精神及自主創造能力的有效培養。
參考文獻:
[1]李行兵,李立兵.淺談小學數學自主合作探究的導學案教學模式[J].中華少年,20xx(17).
[2]管德軍.對小學數學課堂“導學案”教學模式的思考[J].教師博覽(科研版),20xx(1):72-73.
[3]薛正斌.小學數學“自主探究、小組合作”教學模式的探索[J].教育實踐與研究(a),20xx(1):57-58.
[4]郭朝悅.小學數學“自主、合作、探究”式課堂教學模式實踐[J].飛(素質教育版),20xx(12).
第三篇:數學思想、數學活動與小學數學教學探究
【摘要】數學與其他學科存在較多不同,其對于學生的綜合素質及各項能力具有更加嚴格的要求,除了要求學生具備縝密的分析能力之外,還應具備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另外,數學教學在內容方面具有更強的理論性,因此,整個數學課堂教學往往較為乏味和枯燥,想要讓學生保持長久的數學學習興趣和熱情較為困難,但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將數學活動與數學思想融入其中,可為學生營造一種更為輕松且愉悅的學習氛圍,學生在此種氛圍中開展學習活動,不僅可實現自身學習積極性和興趣的增強,還可達到提升數學課堂教學效果及質量的目的。所以,在小學數學數學教學過程中,需注重聯系數學思想、數學活動與小學數學教學之間的關系,科學合理的運用數學活動,尤其是數學思想,其乃整個數學教學的基礎,現實意義和作用重大。
【關鍵詞】數學思想;數學活動;小學數學
一、小學數學數學教學中數學思想
(一)化歸的思想
化歸即為歸結與歸結的統稱。當解決數學問題時,并非每次都能找出直接的解決方法,當無直接將問題解決的辦法的狀況下,通常情況下,就會將有待解決的問題,采用轉化的方式、方法,使之歸結于另外一種能夠更有利于問題解決的思路框架內,經轉化方式促使現有問題以較短時間及較為簡便思路得以解決。對于小學數學教學而言,其乃是整個數學教學基礎,但在小學數學數學各種教學內容中,運用化歸思想的身影處處存在,因為化歸思想乃是將數學問題得以解決的作為有效且基本的思想架構。
(二)歸納的思想
所謂歸納就是利用那些特殊的或者個別的事例,經推斷而得出某種類型事物所具有的基本結論的數學思想。在小學數學數學教學當中將歸納劃分為兩類,即不完全歸納法及完全歸納法,而對于不完全歸納法而言,其可以細分為枚舉歸納法和因果歸納法。在教授學生歸納思想過程中,教師需讓學生掌握從模糊到清晰以及從抽象到具體的思維演變,善于運用各種實際案例,促使學生從中感受到數學歸納法所具有的內在魅力。特別是在數學教學中運用完全歸納法,教師在舉例子時,盡可能做到全面、生動,至此方能最終的歸納結果更具說服力和影響力,與此同時,還可對學生嚴謹的學習態度給予培養。
(三)單位的思想
在小學數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單位思想的培養尤為重要,無論是量的計算還是具體的數的計算,均需運用到單位思想。在數學數學量與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將計量及計數單位合理的引入知識學習之中,然后將簡單的計算及單位的運用展示在教學之中,者對于數學知識的深刻理解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動作用。
(四)符號化思想
數學本質上就是邏輯加符號。在小學數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數學符號具有非常大的作用,其不僅可傳遞諸多數學信息,而且還更為直觀、生動。符號思想就是有意識的采用哪些普遍的事物符號,對所要闡述的思想進行表達,通過設置一套科學的符號,能夠更為明確、簡潔及清晰的將數學思想表達出來,表述數學邏輯,并對日常數學用語當中的含混不清、冗長及繁雜予以避免。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融入數學活動的具體對策
(一)融入數學思想,促進小學數學學習效果的遷移
數學思想能夠指導學生審美活動及思維活動的形成,同時也能實現學習效果的廣泛遷移。在小學數學數學教學過程中,融入教學思想,能夠幫助學生正確認識數學教學內容,并對教師所傳授的各種數學教學知識充分掌握,且實現課堂教學知識在現實生活實踐中的充分運用,進而實現數學知識的作用的充分發揮。
(二)運用教學活動,為學生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
在小學數學數學教學過程中,要求學生具有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但由于小學生往往具有比較活躍的思維,較難對同一件事物保持長時間的高度關注,另外,由于數學自身便存在一定的枯燥性,這就造成小學生更難形成針對數學學習的深厚興趣。為了對此種缺乏生動、趣味的課堂教學氛圍予以緩解,可依據課程需要,合理安排教學活動,為學生營造一種寬松、舒適的學習氛圍,學生在此種氛圍中開展學習活動,有助于學生主體性的充分發揮,并在教學過程中,發表自己對某問題的看法,讓學生真正參與到教學活動當中。比如當學生對圓有一定認識之后,會從圓的認識中知曉圓的每條半徑均為對等,此時,為了實現活躍課堂氣氛的目的,教師可設計一個與圓相關教學知識相關的教學活動。教師提出問題:怎樣在一個圓當中畫出一個正方形呢?學生回答道:“首先,畫出兩條與圓心相垂直的直徑,然后將圓與直徑的相應交點相連接,所得出的圖形就是正方型”。教師又提問道:“有哪位學生能夠在一個圓當中畫出更多個正方形?”教師引導學生對各種數學內容進行嘗試,尤其是讓學生從一個圓形當中畫出更多的正方向的問題當中,學生針對此問題,就會開動腦筋,集中注意力開展思考,并對當前問題予以分析,且在各種探索及嘗試當中,探索更多方法和思路,學生在實際教學活動當中,需讓學生能夠真切的感受到來自數學學習的樂趣,并利用所學知識及所掌握的數學規律,摸索蘊藏在生活當中的各種數學知識,以此達到對教學知識理解的強化目的,這對于學生學習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促進作用。至此,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融入數學活動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結語
新課改將小學數學教學作為整個課堂教學的主體,并將數學活動緊密結合于數學思想,并將其在數學教學過程中予以充分利用。并與實踐活動及理論知識相結合,促使小學數學數學在教學效率及教學質量方面的顯著提升,進而促進數學思想、數學活動與小學數學教學之間形成更好銜接。
參考文獻
[1]林碧珍.深研數學教材滲透轉化思想———試談數學思想方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滲透(一)[J].湖北教育:教育教學,20xx(8):13-15.
[2]陳桂娣.數學思想方法:小學數學教學不可忽視的靈魂[J].黑龍江科技信息,20xx(5):115-115.
小學教學論文5
朗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是一種基本的重要的教學方式。根據當前的素質教育要求,小學語文教學應致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提高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的能力。因此,朗讀教學越來越顯示出其強大的生命力。
一。朗讀在小語教學中的作用
1.朗讀促使學生自覺辨析字詞的音形義朗讀,首先要做到正確。朗讀不同于默讀,朗讀時,必須眼看,口讀,耳聽,發音清楚響亮,不讀錯字,不掉字,不唱讀,不重復字句,在用普通話讀得正確的基礎上,要求讀得流利而有感情,符合不同的口語語調,讀出詞語之間,句子之間,段落之間的停頓,并注重輕重緩急,抑揚頓挫。學生在朗讀課文的過程中,倘若遇到不會讀的字,就必須停下來,認真查找這個字的讀音,或在課文中找,或在字典里找……弄清了正確的讀音,才能繼續下去,只有逐字逐句去讀,才能促使學生自覺辨析字詞的音形義。
2.朗讀可激發學生豐富的想象力
小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大多數孩子都會在頭腦中把書面語言還原成活生生的畫面,即把文章中用語言文字描述的生活情景變成頭腦里生動形象的圖象。用通俗的話說就是腦子里“放電影”,把作品的內容清晰而具體地浮現在自己的腦海里。
3.朗讀可發展學生語言的表達能力
語言包括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兩種。
語文教學的目的就是讓學生掌握祖國的語言文字,具有一定的語言表達能力。我國的現代化建設正在飛速發展,我國已進入信息社會,信息的傳遞和交流都離不開語言。不論傳遞信息的手段多高,有多少種科學儀器,科學手段,必要的、最有效的工具還是語言,而朗讀是發展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古人言: “ 讀書破萬卷, 下筆如有神。”強調了讀書的重要性,說明了讀是寫的基礎,有了讀的量,才有寫的質。朗讀可以使書面語言和口頭語言溝通起來。通過朗讀課文,不但能夠讓學生在口頭上,書面上逐漸習慣課文里的用詞用語,潛移默化地吸收書面語言,還能夠幫助學生鞏固漢語拼音,鞏固字、詞、句、段、篇,促進說話和作文能力的發展。
4.朗讀能夠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理解是學生掌握朗讀技能的最主要的標志,讀一篇文章,首先感知的是文字,經過一步步讀懂字、詞、句、段,才能夠逐步理解這篇文章。以記敘文為例,讀者對文中所記敘的事物和描繪的思想感情進行想象,并從中概括出文章的基本觀點或中心思想,也就是作者的寫作意圖。小學生,尤其是低年級小學生,他們的語言處在發展初期,還不能依靠內部語言來思維,并且注意力也不穩定,要依靠閱讀時的大聲言語來保持注意穩定進行思維和理解內容,并獲得有效的識記。把書面語言的形成與它的內容聯系起來,從而理解課文,感悟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并從中受到感染和教育。特別是一些意思難以領會的詞語,深奧的句子,通過有滋有味地朗讀,讓學生達到理解,這比起教師繁瑣的講解效果要好得多。
5.朗讀能培養學生的思維力和記憶力
思維力和記憶力是人的重要智力因素。發展學生的思維,增強學生的記憶力是教學任務之一。沒有記憶力,人的一切心理發展,一切智力活動,一切實踐活動都是不可能的。朗讀能發展學生的思維,鍛煉學生的記憶力。因為朗讀是眼、口、耳、腦并用的閱讀活動。朗讀時,除了視覺在大腦皮層留下痕跡外,讀出來的聲音刺激也同時進入大腦皮層的同一區域,加強這一痕跡。所以,朗讀起到了看和聽的作用,能建立視覺和思維,聽覺和思維的多種聯系,有助于對課文的記憶。
二。小語教學中培養學生朗讀能力的途徑
1.備課中研究課文,注意備朗讀
備課的時候,按照朗讀的要求,首先做到有明確的目的。教學內容不同,其朗讀的目的也就各異。比如“看圖學詞學句”課文,朗讀的目的是讀準字音,認識和理解詞句。“看圖學文”課文,朗讀教學的目的是啟發學生想象。體會意境,領悟感情,認識句子和段落。“課文”部分的朗讀教學目的則是加深對句子和段落的理解,從而受到思想教育。備課時目的明確,教學中才有針對性。其次是要有周密的計劃。根據教學目的要求,考慮好是由教師范讀,還是由學生試讀;是以讀代講,還是講讀結合;哪里先講后讀,哪里先讀后議,再講;哪里領讀,哪里齊讀,哪里分角色讀等。比如在備《比尾巴》這課時,我先確定課文用“以讀代講”的形式教學,然后根據課文屬于問答式段落的特點,計劃初讀課文時采用齊問齊答朗讀方式,細讀課文時采用分組分段問答式朗讀,教學后效果很好。
2.教學中講求朗讀實效,不搞形主義朗讀教學應從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出
發,按目的和計劃進行。如果是教師范讀的課文、段落或句子詞語,教師就必須按課前準備的,并發揮其最佳朗讀效果,朗讀給學生聽,是學生從中受到感染,并模仿著老師口氣、語調去讀。若是學生興趣正濃時,還可以反復范讀,讓學生學到朗讀的技巧。
3.課外加強朗讀指導,不斷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
課堂上的朗讀訓練往往受時間的限制,不能使每個學生達到要求,必須通過課外的指點、輔導來補充。幾年來,我常在班上進行朗讀比賽和開展朗讀錄音活動。聽朗讀錄音時,讓學生學習朗讀中的停頓、重音、快慢和聲音的高低,進而在自己的朗讀中得以體現。進行朗讀比賽的內容很豐富:朗讀一段話;朗讀一首兒歌;朗讀一篇有趣的童話……形式多種多樣,有個人的,有集體的,幾乎每個學生都在課外得到了老師在朗讀技巧上的指點,提高了學生的朗讀水平。
4.在朗讀后注重評價,有力推動朗讀教學的開展
朗讀后的評價,在小學朗讀中尤為重要,它關系著學生朗讀興趣的培養,朗讀能力的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試讀,齊
讀、個別讀、分角色讀,讀后我都注重及時評價。對讀得正確、流利、有感情的地方,師生都給予肯定,然后師生共同指出讀得不對、不好的地方,說明原因給予示范。對讀錯的字音,讀錯的詞和句子,加以糾正并領讀。如果是朗讀比賽,則每次評出優勝者和進步者,給予表揚和鼓勵,是集體的還評出等級。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興趣愛好,又推動了朗讀教學的開展。
總之,朗讀教學作為語文教學的基本手段之一,其重要性已越來越為人們所認同。作為語文教師,應該從多方面狠抓朗讀教學,培養學生良好的朗讀習慣,豐富他們的興趣愛好,提高聽、說、讀、寫的能力,為他們以后學好語文打下堅實的基礎。
小學教學論文6
小學體育教學方法研究
摘要:體育是提高我國學生身體素質的一項非常重要的課程,小學體育教學對學生的綜合素質與健康狀況有著很大的影響。但是在我國的教學環境中,文化課占據著主要的教學地位,使得學校在體育教學方面難以形成高度重視。這不僅使得學生在身體鍛煉方面受到阻礙,同時還影響了素質教育的開展。因此,改變小學體育教學的方法,是當下推動體育教學發展的最佳方法。通過對小學體育教學方式的探究,來滿足小學生對于體育課程的需求,提高他們的身體素質與精神面貌。
關鍵詞:小學體育;創新教學;現狀;方法
我國目前的教育,正是處在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轉換的十字路口。在面對素質教育改革的同時,很多應試教育的思維依舊影響著教育的行為。在我國眾多的小學生當中,身體健康狀況不佳的占據了多數。主要原因就是缺乏體育鍛煉,長時間的文化課學習,對體育活動的限制存在著很大的影響。在多重阻力的影響下,學生的體育鍛煉很難保證,因此,只有改變教學方式,讓體育課程被眾人所接受。
一、轉變教學理念改變教學模式
在我們以往的教學觀念,體育課一般都是讓學生自由活動的,無法形成有效的體育鍛煉。因此,很多主科教師便理所當然地占據了體育課程來讓學生進行文化課的學習。當然,我們不能反對學生學習文化課,但是體育鍛煉對于學生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如何改變學生缺乏體育鍛煉的現狀,最主要的方法就是轉變教師的教學模式,加強對體育教學的重視,從而將體育教學從邊緣課程引入到教學正軌中來。比如,在小學的體育課程中,很多時候,教師在讓學生進行跑操之后,就直接自由活動了。這對學生來說完全沒有意義,教師不帶領學生難以進行有組織、有效率的體育鍛煉。體育課不是游戲課,教師不能做甩手掌柜,而是要起到帶頭作用,引領學生進行相關的體育鍛煉。只有這樣,體育課程才不會在學校中淪為一種邊緣課程,從而成為學生體育鍛煉的障礙。
二、做好教學策劃,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生對于學習具有天然的抗拒心理,因為學習的過程是具有一定的難度。同時當下高壓的課堂也使得學生難以對學習產生興趣,而體育課堂對學生來說,也是存在著這樣的問題。在體育課程上面,很多學生難以接受教師滔滔不絕的理論講解,從而無法產生學習的興趣。小學生正是喜歡運動的年紀,讓他們老老實實的聽講,是無法達到吸引學生的目的。因此,教師在上課之前就要做好課程策劃,讓學生可以在課堂之上過得充實并且有所收獲。教師可以設置一些游戲讓學生來積極參與,比如想要通過跑步來鍛煉學生的身體,可以在課堂上舉辦接力比賽,或者是男女生分組進行跑步比賽。通過這樣的游戲方式,可以讓學生在體育鍛煉的同時產生鍛煉的興趣。團隊的榮譽,也是他們參加體育鍛煉的動力,通過體育游戲來正確地引導學生的興趣方向,是這種教學的重要目的與手段。
三、建立新的教學方法,貼合教學實際
教學方法是教育的靈魂與主線,教學方法運用得當,將會使得課程進行得事半功倍,相反,如果教學方法選擇得不好,就會使得學生難以產生學習興趣。但是在我國現階段的教學中,教師一直占據著主導地位,這就讓學生難以發揮自己的主動性。新課標教學提倡進行素質教育與師生合作,體育教學的開展也應該順應時代的潮流,進行相應的改革。比如,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可以與學生展開技術討論,通過與學生的交流,來展開教學效果的調查。然后就是加強學生的主導能力,在課堂上,教師要通過逐漸“放權”來引導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比如,在講解足球運動之后,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自發地組織足球比賽,通過隨機的方法組成兩支球隊進行比賽對抗。而教師在這個時候不能一走了之,反而要更加專注地掌控學生的學習情況。通過裁判的身份,參與到教學比賽當中去,利用實際的情況與現象,來為學生講解他們平時學習不到的知識。
四、完善小學體育的教學與評價體系
我國的教學體系,尤其是在小學階段尚不完善,體育教學更是缺少相關的教學評價。這就導致了體育教學失去了開展的意義,沒有完善的評價機制使得體育課程的開展得不到相應的保障。小學生缺乏體育鍛煉,在當今社會已經是一個很普遍的常態。不僅缺乏體育鍛煉,同時動手能力還嚴重不足。這就使得眾多小學生肩不能挑,手不能扛,完全就是一朵生活在溫室里的花朵。所以加強并完善小學教學體系的評價,是進行體育教學創新的關鍵,同時也是保障體育課程開展的關鍵。小學生作為我國未來的希望,承載著太多的期許,健康的身體對于他們來說非常重要。因此,體育課程是小學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同時也是素質教育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只有積極地改進與創新體育課程的教學模式,才能促進學生更加健康全面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許浩.基于創新角度的小學體育教學方法探究[J].當代體育科技,20xx.
[2]董輝.基于創新角度的小學體育教學方法探討[J].科技資訊,20xx.
小學教學論文7
摘要:小學音樂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小學生的成長歷程中承擔著不可推卸的責任,伴隨著小學教育改革的步伐,小學音樂教學也在進行改革。因此,小學音樂課堂承擔培養學生音樂素養的重要責任,需要教師在教學實踐當中不斷提高音樂課堂的教學質量,引導學生更好地對音樂進行感知理解以及創造,培養學生的音樂綜合素養。
關鍵詞:小學音樂;音樂素養;策略探究
音樂對小學生情操的陶冶以及人格的養成所起到的作用,是怎么夸張也不為過的。早在先秦,孔子就將其作為六藝之一,而荀子則專寫《樂論》,其中說到:“禮別異,樂合同。”禮與樂(le)互補,竟可以實現儒家的王者之道。荀子說的“樂”(le)雖不等同于音樂,但也是以音樂為核心的。我國的《小學音樂課程標準(20xx)》也提出:“對音樂的感悟、表現和創造,是人類的一種基本素質和能力。”可惜的是,在我國很多地方的小學教學還是受應試教育指揮棒的影響,音樂教學在各學科教學中并沒有受到相應的重視。小學音樂的教學,要實現“課標”要求,還任重道遠。筆者僅就自己的小學音樂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做法供大家批評。
1根據學情情況,巧妙傳授音樂知識
筆者任教的學校因為是縣城小學,許多孩子來自農村,在與孩子家長交流的過程中就發現,很多家長會誤以為音樂學習可以不用什么專門的歌唱、樂器、五線譜之類的知識,音樂需要的是像農村手把手的教。而我指出手把手的教里面不也在教知識嗎,他們才恍然大悟。音樂學習中的音樂知識、技能掌握以及審美體驗其實是互相依賴的。在小學音樂教學中也應該根據學齡情況,適當地教授音樂知識。也只有做到這個,小學生才能對音樂有初步的審美享受。如何才能讓學生簡單易學地記住音樂知識呢?筆者的感受就是,在最初上音樂課時要以生活為例,讓小學生在模仿中去體驗與感受。比如“音符時值”這個非常抽象的概念,初學音樂的小學生是不可能去記住的。首先要告訴他們的是音是有長短的。在教學中我就讓學生模仿自己的家長在不同的情境叫自己吃飯的音長,學生就會開心地記住了。還可以要學生模仿不同動物的叫聲,如貓、狗、牛、雞這些農村中常見動物的叫聲,其聲音長短是很容易區別的。甚至是模仿同一動物不同狀態的聲音,如貓受到驚嚇、慵懶、撒嬌等不同狀態的聲音,其時長也有很大區別。這樣的話,學生對聲音的長短及所表達的情感的不同,就會有直接的感知,再進而解釋簡譜與五線譜為什么要加上拍號就容易讓學生記住與運用了。
2與學生做朋友,加強師生交流,激發學生的音樂情感
音樂是一門交流的藝術,而我們作為小學音樂教師,面對的群體是需要引導溝通的孩子,所以我們要與學生成為朋友,應當多與學生交流,才能拉近教師、音樂、學生這三者之間的距離,激發他們潛在的音樂情感,讓他們對音樂有一個更深的認識。農村學生往往比較靦腆,不善于表現自己,覺得老師高高在上,不好接近,不想與老師分享自己內心實際感受。而教師作為學生音樂素養培養的引導者,就應當創造機會主動找他們進行交流,跟他們談音樂,談家庭背景、生活、性格愛好、未來夢想等等。通過這些方法,學生才會感受到老師原來是這樣一個跟我們這么貼心的人,如此,學生就會積極地配合教師進行音樂的教學,在音樂課堂上才能跟隨老師一起唱一起跳,一起律動一起編創。同時,在這過程中,教師應當多注重平時音樂的學習,對音樂情節進行細致而豐富的講解,一邊講解一邊示范,與學生一起分析、討論音樂作品,從而通過這樣的教學活動,學生自然就能隨著教師的情感投入到音樂的學習當中去;通過教師的進一步引導交流,拉近學生與音樂的距離,從而提高他們的音樂理解能力和表現能力。
3合理運用多媒體手段,促進音樂課堂質量的提升
在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大環境下,多媒體作為一種現代化的教育手段在教學環節的運用范圍逐步擴大,并且取得了顯著的教育成效,也成為學科教學的一種有效途徑和新的趨勢。小學音樂課堂質量的提升和音樂素養的培養同樣離不開對多媒體手段的應用,而且需要對學生的身心發展水平進行有效了解和調解,最大化地發揮多媒體教學手段的效果,保障學生音樂思維的形成和拓展,保障學生音樂素養培養目標的實現,進而優化課堂教學的質量。如我在一年級《買菜》這一課的編創歌詞的課件設計中,我根據低齡兒童的認知水平,下載孩子們認識的水果蔬菜圖片,結合我自己錄制的編創歌詞演唱音頻的插入,就給孩子們做了很好的示范,在這樣的結合多媒體教學手段的教學中,孩子們不僅獲得了知識,更多的是獲得了快樂的音樂體驗。又如在三年級的《小駱駝》的課件制作中,我根據自己的“用打擊樂器參與體驗”的教學目標設計了多媒體課件,我把鈴鼓、三角鐵、雙響筒等樂器圖片用各種不同的進入方式進入,在樂譜下方插入相應的樂器,這樣一來,學生在觀賞課件的同時,也能很快地記憶了樂器進入的順序以及使用幾個小節更換,大大提升了課堂教學質量。音樂欣賞課程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占有一定的比重,能夠開拓學生的視野,增強學生音樂鑒賞能力以及音樂素養。在音樂欣賞課程教學中,教師更需要增強對多媒體手段的應用,生動直觀地為學生呈現音樂欣賞的相關課程,幫助學生系統化和直觀性地了解音樂形象,從而深刻地理解音樂內涵,從中增長見識和享受藝術,潛移默化當中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自然而然地促進小學音樂課堂質量的提升。如我在教學《京劇》時,為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認識京劇的行當和表演手法,我上網搜索了多個京劇小視頻,有動畫版的,有現場版的等等,插入這些超鏈接,結合知識點的文字展示,學生既有興趣,又能直觀感知京劇的魅力。
4提高音樂綜合能力,促進全面發展
音樂是情感體驗的載體,音樂欣賞與學習的過程也是情感體驗和升華的過程。學生在傾聽音樂的同時,還可以喚起想象與聯想,產生情感共鳴并得到思想陶冶。優秀的音樂可以喚起人的內心深處的記憶,帶領聽眾回顧童年的美好記憶,獲得愉悅的內心感受。筆者所在的湖南江永縣是世界唯一女性文字女書的所在地,當地的很多婦女都會唱很多女書歌。這些女書歌的一部分在電影《雪花秘扇》里有所呈現。女書歌因為是用一些學生的“土話”歌唱的,我發現學生們能很輕而易舉地分辨其中的喜怒哀樂的情感。而對一些女書歌中所包含的民俗進行講解,學生們都能初步地聆聽出音樂的節奏變化與高低起伏所蘊含的情感內容。帶有民族性的音樂對小學生的情操陶冶、靈魂塑造、心靈凈化往往更有效。因此教師要注意在音樂課堂中,多帶領學生學習、欣賞既有民族性又富有高雅情趣的音樂,使學生在音樂學習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貝多芬說過:“音樂比一切智慧、一切哲理都具有更高的啟示。”小學音樂教師只有著眼于學生未來的全身心的健康發展才能更好地理解音樂教學的意義。但是,每一節的音樂課又都是需要想出易于學生接受與喜愛的方法,踏踏實實上好每一節課才是有益于學生的。學生真切感受到音樂的快樂,音樂才能不斷地啟示他們未來的人生。
參考文獻
[1]王婷.中小學音樂教育現狀評析[J].中國教育學刊,20xx(S1).
[2]劉明明.小學音樂教學的有效性初探[J].大眾文藝,20xx(16).
[3]劉雄智.中小學音樂教育及音樂教師的專業素養[J].音樂時空,20xx(5).
小學教學論文8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成為教學的參與者
1.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以學生為主體,最大程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不僅活躍了課堂的氣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還使教學效率得到了大大的提升。
2.讓學生成為教學的參與者,安排學生輪流在家長的引導下預習下節課要講的內容,每節語文課開始時先讓學生簡單講講這節課的難點。然后教師再結合學生的講解進一步加深和鞏固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掌握。
二、充分備課,生動的教學語言
1.要實現小學語文的有效教學,教師要對教學內容把握準確,認真鉆研、理解教材,并加以延伸,做好課前的一切準備。為了使教學更有效地進行,教師在全面把握教材的同時要明確教學目標,找到重點和難點,運用多樣性和豐富性的教學方法,在有效的時間內將教學任務完成,完成教學目標。
2.完成教學目標的主要手段就是教學語言,教師應當用生動性的教學語言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啟發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教學語言盡量要形象具體,語調要充滿感情色彩,并有極高的調動性,而且要不失幽默。
三、課堂上的高質量對話
高質量的對話可以有效地促進小學語文教學效率提高。教師在課堂上要抓住每一次與學生的對話,不斷地引導學生對話深度和廣度,在教學設計時要多設置教師與學生對話的機會,讓學生敢于與教師討論語文知識內容。
四、突破重難點,注重能力的培養
教師要用心觀察學生,將重點和難點放在學生注意力較為集中的時刻講解。教師要設計巧妙、簡練的教學方法,化難為易、化繁為簡地將重難點突破。小學語文知識的水平直接影響著學生綜合素質的高低。教師在教學中要提高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教會學生學以致用、舉一反三的能力,培養學生交際、交流的能力,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總之,要實現小學語文有效教學,教師要不斷地嘗試和創新教學方法,提高學生語文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
小學教學論文9
一、“三主”體系
“主”則指課堂是教育教學的主陣地、學生是教育教學的主體以及教育教學以教師為主導的“三主”體系。日常的教育教學是以課堂教學為主的教育教學,培養學生學習知識的能力以及能力的培養的目標都是通過課堂教學的形式達到的。因而,教師應當充分地利用課堂有效的時間來最大限度地挖掘學生的潛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學生的后續學習打好基礎。除此以外,教師在日常教育教學中應當切實做到以學生為教育教學的主體,采取全面的評價體系,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在進行評價以及教學時應當注重分層教學,根據學生資質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學模式。例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學習,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改變舊有的教學模式,挖掘自身的需求以及缺點,讓學生從枯燥乏味的傳統教學中解脫出來,這樣才能讓學生真正地學到知識,真正達到教育教學目標。
二、活是學習源泉
“活”則指課堂教育教學的活躍性。一方面來看,教育教學是由學生跟教師共同完成的教學活動,在整個教育教學活動中,不僅有教師預想的教學過程,而且有未知的可能出現的問題,這便需要教師根據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靈活應變。為此,教師應當在日常教育教學中不斷地積累自身儲蓄,逐步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學能力以及課堂控制的能力。另一方面來看,教師要善于采取有效的方法來激發學生活躍的思維,激發學生學習小學數學的興趣以及欲望。事實證明,學生如果在積極的、活躍的思維狀態下進行學習,學習效率將是極為高的,那么,如何讓學生的思維處于積極活躍狀態呢?如何讓學生保持積極活躍的思維狀態呢?這將是決定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為此,教師應當做到如下幾點:1.增強思維意識。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以及教學實施中,應根據學生自身能力的不同,制定不同的教學計劃,將激發學生思維作為教育教學目標,增強思維意識,有意識地幫助學生激發其積極活躍的思維。2.創設有效情境。教師在進行教育教學中,應當創設一些較為新穎有趣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從有趣、貼近生活的學習情境中學習知識,促使學生更快地投入到學習中。3.深度思維。教師在開展日常教育教學中應當注重問題的深入,引導學生多方位、多角度地進行學習、思考。例如,針對成績好的學生,可以提出相對較難的問題,而成績較差的學生則應當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主,以此激發學生的思維潛力,發散學生的思維,從而更快更好地提升教學質量。
三、練是課后鞏固
練習是鞏固知識的必要途徑,尤其是在小學數學課堂上,練習是實踐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現實教育教學中,部分教師并沒有明確認識練習的重要性,練習的針對性不強。這便造成練習并沒有達到理想的效果。為了解決此問題,首先,教師應該擺正練習的位置,充分認識練習的重要性,用心設計練習題,有針對性地進行練習,保證學生在課堂練習中有效掌握課堂知識。這樣才能有針對性、有效地提升課堂教學質量。例如,教師在布置課堂練習作業時可以先講解一道例題,再出一道相似的題讓學生自行解答,同時將課后練習題的難度進行分類,學有余力的學生可以挑戰高難度的問題,而基礎較差的學生只需要保障基礎學習就好,以此來檢測學生是否真正掌握解題的方法。又如,在布置練習作業時,相同類型的題,教師可以只出一兩次,讓學生熟悉題型即可,不可采取題海戰術。
四、創是知識的再開發
創新是任何事物不斷發展的源動力,課堂教學也不例外,新課標下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更需要創新。傳統教育教學觀念中,將數學教學活動定義為死記硬背、模仿的學習活動。這樣的理解并沒有正確認識到小學數學學習的真諦,因而,在新課標下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鼓勵學生積極思考、主動探索以及開展探究性合作活動。面對小學數學教材以及課堂教學模式等應當不斷創新,提升教育教學水平,改變教育教學方式。尋找真正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學有所得,根據學生自身情況制定教學計劃,有效進行分層教學。綜上所述,教師應當充分地實踐分層教學理念,有效地為學生制定教學計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更快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學目標,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小學教學論文10
新課程強調:美術教育是以愉悅學生的感受和使其積極體驗、參與為出發點,以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為目的的基礎素質教育。而樂觀使人充滿朝氣、生機勃勃,是人不可缺少的健康心態。作為教師,除了教學生學習知識以外,還要培養學生樂觀的品質,讓他們對學習和生活充滿自信。為了使所有學生能充分領悟美術的無窮魅力,在美術教學中,我從以下幾方面引導全體學生積極的、自信的、快樂的參與各項美術活動:
一、運用媒體,創設情境吸引學生主動參與。
學生認識美術主要是依賴視覺的直覺感知來完成,要感受美術的美,就必須投入到美術中去。隨著鮮艷的色彩、流暢的線條,展開豐富的想象,只有這樣才能動之以情、積極參與、快樂的學。比如說我在《穿花衣的熱帶魚》這一課時,制作了精美的教具,創設了蔚藍的大海、各種各樣美麗的熱帶魚以及會說話的小鴨子,還有美妙的旋律等一系列有趣的情境,這樣以來,學生全都爭先恐后地要求參與到美術活動之中來。
心理學研究發現,學生在認識形式上具有形象大于思維的特點,他們常常用感性的形象取代思維過程,按照他們的心理年齡特點,利用生動具體的感性形象(有趣的電腦課件、精美的范畫的情境的設置等),誘發豐富的形象思維,從而激發其學習欲望,使學生全神貫注地主動參與學習,從而覺得學習是快樂的。
二、設計美術教學活動時,必須增強其趣味性。
美術教學活動要富有趣味性,學生參加起來才有主動性和積極性。經多次實踐,我發現融音樂性、知識性、趣味性為一體的游戲,更能激發學生的激情,以及他們學習美術的興趣,讓他們在愉悅中不知不覺地掌握所學的知識,使美術教學變得更加生動、有趣,從而使學生對美術產生濃厚的興趣。
在學習《手拉手,找朋友》一課時,由于這一課是學習認識色彩與線條,并運用色彩和線條畫一張畫,為了讓學生能認識不同的色彩和各種各樣的線條,我根據《找朋友》的歌曲作為課件的主題曲,創設了一個小朋友、各種卡通模樣的小油畫棒人和各種各樣的卡通線條人,它們在音樂聲中一起做"找朋友"的游戲,學生們看了以后就開始蠢蠢欲動了,這時候我就讓他們戴上小油畫棒和線條的頭飾來玩"找朋友"的游戲,學生們在做游戲的時候不知不覺中認識了多種色彩和各種各樣的線條,而這節課的學生作品也達到了非常好的效果。經過這樣的教學設計,美術教學活動的趣味性大大的增加了,學生也非常感興趣的參與其中,并在快樂中學習。
"興趣是學習的情感因素,參與是學習的行動因素"。因此在教學設計時更應把握好興趣和參與這一對孿生的姐妹。
三、美術教學活動也應該動靜結合,動中有靜。
美術是內心活動的表現。美術教學活動如果忽視了學生們的心理因素,也不是一堂好的美術課。通過學生們的思維活動,不僅培養他們動腦能力、形象思維能力,同時還培養他們的想象力、創造力,以及審美能力。
在美術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是非常重要的。學生的心理世界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和約束自由地想象。我們應抓住學生的這個特點,積極調動學生的思維,多給孩子想象的空間,培養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同時,美術是藝術性與思想性的統一,每個美術作品都具有較強的思想性,因此在教學中,通過欣賞一些優秀的工藝美術作品和名畫家的美術作品,讓學生從中受到熏陶、感染,在潛移默化中,可以使學生受到愛祖國、愛人民、愛科學、愛勞動等思想教育。
我在上《中國優秀工藝美術作品》一課時,從古代的青銅器到現代精致絕倫的微雕,都充分地向學生展示了祖國文化的悠久歷史和輝煌成就。上課時我盡量把這些工藝品變成看得清楚、摸得著的物品,例如利用錄像、實物投影及收集一些實物工藝品,具體直觀化地進行講解。《長信宮燈》的古樸、靈便,《蓮鶴方壺》的清新流暢、纖巧,象牙雕的玲瓏精巧……學生都看得津津有味:用手指點著,小心地撫摸著,不可思議地贊嘆著……青銅器的發展史、景德鎮瓷都的精湛技藝、繁艷華麗的景泰藍及八國聯軍入侵圓明園對我國藝術瑰寶的瘋狂掠奪,同學們都聽得如癡如醉,隨著激奮的驚嘆,隨著失去的憤慨,他們的欣賞程度加深了,愛國主義情感也增強了。
四、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使每個學生大膽地在美術教學活動中展現自己
自信心對一個人來說是十分重要的精神支柱,也是人們行為的內在動力。一個人有了自信心,不論是學習、工作還是在生活中都將成為強者,反之則為弱者。因此,自信心對一個人的成長非常重要。在傳統教學中以教師的"教"為主,忽視了學生的"學",把教學過程"雙主體"交互作用的活動變成了教師向學生單向地傳遞知識的過程。在這種狀況下,學生成為被動地適應教師教學、接受現成知識的"機器",體會不到參與之樂、思維之趣、成功之悅。因此在美術教學中,要重視對學生的評價,激勵不同層次的學生學習美術。尤其對于個別美術素質不佳的學生,或是身心有缺陷的特殊生,應多采用語言性和非語言性相結合的評價形式,及時捕捉他們的閃光點。因為這些學生往往對美術懷有強烈的渴望,但在美術教學活動中并非主動參與,所以,在美術教學中不要忽視他們在美術表現中的任何一點微小的進步或任何一次參與行為,尋找一切機會表揚、鼓勵他們,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為了激勵學生大膽表現自我,在美術課堂上,我根據學生不同的特點,讓他們在黑板上、實物投影儀上大膽地表現各種物體,并及時鼓勵他們、表揚他們,讓他們感到很快樂、很有信心。
總而言之,人都具有主觀能動性,都不喜歡被動接受外界的刺激、充當知識的容器。因此,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把學習美術內化為自我的需要,積極地參與美術活動,快樂地學習美術,自覺地接受美術的熏陶,從而領悟美術的魅力;同時也可以借助美術的神奇力量,促進學生身心的和諧發展,培養出一大批有藝術涵養、高素質的人才!
小學教學論文11
小學語文互動教學思考
新課程標準提出,小學語文教學要始終切合教學本質,鍛煉、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學習能力,激發其語文學習興趣與積極性。當前小學語文的教學模式過于落后、單一,大部分語文教師受傳統“擠壓式”教學理念束縛,難以發揮教學創造性,實現教學互動。因此,作為小學語文教師要積極改進教學理念,提高現階段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質量。
一、互動教學問題分析
1.互動時效性差
互動教學理念的成功實施需要教師能夠準確把握課堂教學節奏,靈活選取互動教學時機,充分展現其時效性。但是,筆者反觀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課堂,大部分小學語文教師缺乏互動教學經驗,往往打亂課堂教學節奏,使得學生語文學習興趣大大降低,嚴重影響課堂教學內容的實施與改進。比如,在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二年級下冊《數星星的孩子》的教學過程中,有的語文教師雖有互動教學意識,但在學生們對星星個數展開聯想與小組討論時,教師以互動問題擾亂了學生討論問題的學習節奏,使得學生逐漸對語文課堂產生厭惡情緒。
2.機械互動
當前小學語文教學課堂互動機械性強、模式化嚴重,教師往往將情感互動、內容互動、方法互動等環節程式化,極大降低了學生的語文課堂積極性。在互動教學背景下,部分語文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隨意選取教材問題進行提問,且問題價值率低,使得互動教學流于形式、俗于過程。部分教師往往選擇成績優異的學生進行教學互動,而對后進生不管不顧,造成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接受知識的機會產生差異,嚴重影響了教育公平性。
3.客觀教育條件限制
縱觀當前我國的教育環境,小學生人數眾多,班級學生基數較大,使得語文教師難以有效開展互動教學,并保證互動教學的資源共享性與公平性。部分學生在語文課堂上難以得到機會與教師展開交流互動,使得班級整體互動教學質量較差。
二、探討如何提高互動效率
1.拓寬語言溝通空間
教師要想獲得較好的互動教學效果,必須在教學過程中拓寬語言溝通空間,增強交流與互動。同時,教師要深入分析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特點,了解其學習方式,使得互動方式體現出差異性與層次性。比如,在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二年級下冊課文《恐龍的滅絕》的教學過程中,我先針對恐龍的生長環境對學生進行提問,繼而引導他們去思考恐龍滅絕的原因,提問他們恐龍滅絕與大自然有什么樣的關系等等,在這樣的層次性問題中,逐步引導他們去思考恐龍為什么滅絕以及人類如何避免這樣的生物災難現象,最后我針對學生的回答內容進行提煉與總結,并與他們進行充分的語言互動,讓他們的語文思考能力得到極大增強。再比如,在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二年級下冊課文《寓言兩則》的教學過程中,我發現部分學生對“揠苗助長”“守株待兔”等寓言故事體裁較為陌生,課堂領悟力較差,因此我在課堂上注重互動問題的差異性,我先提問他們這篇故事主要描述了什么,然后提問這篇故事給予我們什么啟示,在差異性問題中讓他們懂得寓言故事的寓意所在。
2.增強互動方式與教學內容的連貫性
互動教學理念中包含有情感互動、語言互動、資源互動等眾多互動方式,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靈活選用互動方式,使得互動教學目的明確,不斷增強互動方式與教學內容的連貫性。比如,在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三年級下冊課文《燕子》的教學過程中,我首先深入分許課文內容,進行教學定位,將本節課堂定位為動物介紹與描述。我拿出燕子模型與學生們進行語言互動,一起討論分析燕子的外形,如頭部、頸部、尾巴、羽毛等等。接著,我引導學生們模擬燕子的情感,讓他們仿佛置身于藍天之中,進行情感互動,讓學生們想象燕子的快樂與哀傷,使得互動教學課堂具有較強的連貫性與目的性。
3.創新互動模式
小學生尚處于智力發育期與思維形成期,在四十五分鐘的語文課堂上難以保持注意力長期集中。因此,教師要創新互動模式,改進互動方法,提高學生語文課堂注意力的持久性。比如,在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三年級下冊課文《和時間賽跑》的教學過程中,我在課堂上創新互動方法,打破語言互動、情感互動、內容互動的模式限制,運用了“競賽互動”方法,讓部分學生模擬“時間”角色,展開競賽活動,教師在活動中逐步引導學生們進行思想互動,讓其懂得時間的寶貴與重要性。當前小學語文課堂中,互動教學“機械化”“模式化”“程式化”嚴重。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充分分析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問題,創新互動模式與方法,不斷提高小學語文課堂的互動效率與質量。
小學教學論文12
摘要:隨著教育改革的發展,諸多傳統且僵化的教學方法得到改進,新興的教學模式不斷被應用于實踐,著眼于小學語文教學之中亦是如此。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模式存在諸多弊端,已經不符合新時代背景下學生的素質發展與學習進步的要求,尤其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一直以來在語文教學中得不到重視也缺乏相應的教育方法,丞待新的教學模式來彌補閱讀這一板塊造成的語文教學的空缺。在這樣的背景下,“行為-認知”教學法因其重視閱讀與語言環境在語文教育界悄然興起,被諸多小語語文教師應用于閱讀教學板塊的實踐,本文將圍繞“行為-認知”教學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板塊中的實踐經驗與革新意義來展開探討。
【關鍵詞】小學語文;“行為-認知”教學法;閱讀教學;實踐經驗;教育意義
小學是學生個性與各類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針對這一特征,新課改提出了素質教育這一口號,要求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與積極性,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與思維模式為最終目標。而在語文教學中閱讀正是一種以學生自主進行的方式為主,且可以改善思維模式,提升語文素養,開闊眼界與心胸的重要手段。因此閱讀應當受到學生與老師的重視并堅持長期以一定的方式進行培養。“行為-認知”教學法的提出為閱讀教學打開了新的思路,讓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將進入新的教學狀態。
1“行為-認知”教學法的提出背景
新課改后因為素質教育的提出,語文教學的閱讀板塊的得到了重視,老師們開始嘗試引導學生接觸大量的課外閱讀資料,但課外閱讀的推進難以有較大的經驗獲取閱讀資料,但課外閱讀的推進難以有較大的經驗獲取,一是課外閱讀全憑學生自覺難以得到有效反饋,二是學生自我選擇的閱讀資料良莠不齊,且即為單調難以達到提升語文素養的教學目的。因此需要對學生進行閱讀付諸更多的引導與關注。但部分老師的教學技巧無法有效的指引學生改善閱讀方式,一是不注重選擇材料與學生實際心理年齡特征的關系又脫離學生日常生活難以因其學生的閱讀興趣。二是不注重收取對學生閱讀所得的反饋,難以形成教學經驗就無從談起改進方法。三是缺乏對閱讀材料進行拓展延伸講解,學生只是閱讀了材料沒有對材料主旨及意義或是材料的延伸有所理解收獲。最后在沒有一定方法的狀態下自由閱讀不論是閱讀本身還是知識的獲取都缺乏效率。
2“行為-認知”教學法的提出
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現狀存在種種問題。而教師們也在孜孜不倦得尋求著改革之法,在這種情況下“行為-認知”教學法得以提出。其作為一種新興的教學方法引進了西方教育者喬姆斯基的普遍與特定理論為其依據,又根據中國的漢語環境分析構建學生的閱讀機制并結合過去聽說讀寫并行的優良教學傳統原則形成了一種讀聽并行,說寫跟進的新型教學模式即“行為-認知”教學法。
3“行為-認知”教學法的模式分析
3.1建立在小學生的獨特心理與思維方法之上的特定教學法
小學語文教學不同于中高級教育階段的語文教學,學生缺乏學習競爭意識與升學壓力,在某種程度上難以形成自主學習的自覺。但學生畢竟是學習的主體,閱讀更需要學生自我管理約束才能有所效率與收獲。這種情況下就需要老師仔細分析學生的心理狀況針對小學生的特點有技巧性的從旁指導。“行為-認知”教學法正是建立在小學生認知水平相對較低,注意力容易分散,集中力不夠持久的特定狀態上,提出在閱讀材料選擇上盡量選取難度較低學生易于理解,富有新意,易于抓住學生眼球的文章。
3.2“行為-認知”教學法對閱讀的延伸培養
在如今的閱讀課上,閱讀只是一種手段并不是學生學習的最終任務,如何在閱讀中有所收獲才是該模式重視的地方。在“行為-認知”的教學模式下,老師對學生進行閱讀有特定的培養目標。一是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理解能力即是閱讀的基礎也是閱讀的目的,老師可以在閱讀課上布置數道閱讀題,學生帶著問題進行閱讀會對文章的主旨,立意,表達手段等理解得更加透徹。二是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認知不僅是該教學法的目的也是一種過程,在閱讀課上老師要求學生對文章的相應問題有所理解,學生在思考中,不自覺的就會促進自我的思維與智力發展。三是對學生的表達能力有所培養,小學生的表達習慣較為直白,老師可以在閱讀課上慢慢使學生接觸一些別樣的表達技巧,并讓學生依樣畫瓢,嘗試不同的表達藝術,會對學生的口頭表達乃至作文表達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4在利用“行為-認知”教學法進行閱讀教學時需要注意的問題
4.1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行為-認知”教學法下的閱讀模式往往需要聽說讀寫相結合,需要學生全程保持高度集中與積極參與,前文中已經提到為了體現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老師一般會在閱讀的選材上有所側重,但即使是這樣,在教學過程在也需要老師耐心引導使學生在聽說讀寫的階段都能積極參與。
4.2閱讀是感情的追蹤
閱讀不但是對作者感情的體會,也是對自身感情的摸索。老師在選定材料是學生開始閱讀之前可以先行介紹文章的寫作背景,作者的生平與人生意向等。學生帶著一定的了解閱讀也更能體會作者的情感表達。在有讀后感任務時能夠更好地結合自身體悟,在同題材寫作中也能融入自己的感情表達。
5結語
閱讀是學好語文的重要手段,學生在閱讀中可以收獲老師在課堂上無法傳達的生活領會與情感交流。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后也能在閱讀中提升自己的語感與眼界。但在小學生的閱讀體驗中,學生自己很難達成有效的收獲,因此需要老師的耐心引導。“行為-認知”教學法是一種新興的教學手段,老師在付諸實踐的時候也需要及時總結教學經驗,不斷進行改進與完善促進理論與實踐的完美結合,更好的引導學生進行閱讀體驗,提升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1]胡尹強.“語文是什么”討論之二——語文就是語言和文學[J].語文學習,20xx(04):6-8.
[2]李躍東.培養小學生閱讀習慣的有效策略[J].赤子:上中旬,20xx(24).
[3]王曼麗.“行為—認知”教學法在閱讀教學中的實踐[J].基礎教育研究,20xx(14):57-57.
作者:李懷球 單位:江西省景德鎮市第十五小學
小學教學論文13
【摘要】小學美術教學是小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美術的學習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而且通過美術的學習有利于小學生更加樂觀的成長。但是在當前的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都是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學生很難表現出足夠的興趣,因此導致參與的效果不盡如人意,學生很難有效地從中獲取充足的知識,這樣對學習效率的提高產生一定的影響。而通過多媒體教學能很好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多媒體教學就是教師將需要講解的課程通過多媒體技術進行展示,對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本文將講述當前小學美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如何開展多媒體教學的一些建議。
【關鍵詞】多媒體教學;小學美術;有效性
在這個經濟飛速發展的時代,出現了一些新業態,這些新業態不僅應用于經濟領域,在教學、醫療等領域還有很好的應用。在小學美術的教學中,學生很難表現出足夠的興趣參與到其中,因此導致教學的效果不盡如人意,學生也很難從教學中熟練掌握一些美術知識與繪畫技能,這樣對學生美術綜合能力的提高產生一定的影響。通過多媒體教學在小學美術中的應用,可以有效地解決學生的興趣低的問題。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有許多的優越性,對學生綜合能力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學校教師應該注重多媒體技術在美術教學中的應用。
一、當前小學美術教學中存在的不足
1.學生沒有在學習中表現出足夠的積極性由于教學對象是小學生,他們的主動意識較弱,很難主動地參與到美術的教學中,所以在小學的美術學習過程中,學生自己很難表現充足的學習興趣。而且大多教師都是通過教材進行美術內容的講解,學生僅通過教材中少量的圖片和文字很難對美術有足夠的了解。從教材中也不能很好地掌握繪畫的技能,導致學生不能理解美術的語言藝術和掌握一定的繪畫技能,這樣就會使學生的作品很難達到理想的效果,學生可能因此失去學習美術的興趣。而且美術教材內容中包含了許多名家的畫作,例如畢加索、梵高等,這些名家的作品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深奧性,對學生的理解也會產生阻礙,也是導致學生逐漸失去學習熱情的因素。
2.一些教師都有著固定的教學觀念在美術教學中,一些教師固守以往的教學觀念,例如課堂中僅通過教材進行美術的教學,教材的知識內容只是一些知識要點的囊括,沒有全面地解釋某一知識點,這樣就會影響學生知識吸收的有效性。而且這樣很難提高學生課堂的參與積極性,導致學生被動地進行知識的吸收,這會直接影響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而且教材中內容有限,僅通過教材的教學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學習視野,而在美術的學習中,繪畫者也需要具備較高的審美能力,使欣賞者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對美術作品進行觀察,所以教學內容的局限性對學生的美術能力與審美水平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二、將多媒體教學應用于小學美術的一些建議
1.教師需要改進自己的教學理念在當前的小學美術學習中,學生都是圍繞教材進行學習,僅通過教材的學習,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學生的學習視野,使學生無法全面地理解相關的知識,從而無法很好地掌握這些知識點,而且這樣的學習方式還會導致學生在思考問題時總是站在單一的角度思考,這樣會造成思想的局限性。因此教師需要改進自己的教學理念,認識到網絡技術對于美術教學的促進作用,教師需要引導學生主動通過網絡去尋找合適的資源,在對網絡資源進行研究和學習基礎上,吸收其中的知識,豐富自己的知識量。
2.需要認識到多媒體教學的有效性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可以實現情境教學,以圖片或者動畫形式配合教師的講解,可以增強學生對知識的領悟能力。多媒體技術應用于教學課堂,相比傳統課堂中教師通過粉筆一筆一畫的板書,它很大程度地減輕了教師的負擔,而且課堂上運用多媒體,學生都會有新穎感,可以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率。因此,教師需要認識到多媒體教學的有效性,需要投入足夠的時間與精力,對多媒體進行更加深入的了解。在多媒體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更加有效的學習,提高美術教學的質量。
3.通過多媒體技術突顯教學重點一些學生可能沒有良好的習慣,沒有對教材中的一些重點進行標注,這就會影響學生的再次記憶。所以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突出所講內容的重點,即通過在幻燈片中的圈畫文字,或者通過視頻展開教學,這樣有利于學生的記憶深刻。相比傳統課堂單調的黑板,多媒體教學則給學生很強的視覺效果,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這樣學生可以更好地明白文章內容的重點或者中心思想。多媒體中有很多小功能,比如圈畫功能,當出現重點語句或者錯誤的地方,教師可以用這個功能圈畫出,作為強調。而且通過多媒體屏幕的表達尤其是體現在色彩的表達,使景物可以生動地表現在眼前,這有利于學生對圖畫的理解,從而可以挖掘出圖畫所要表達的含義。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多媒體技術開始應用于教學領域,需要教師圍繞著所要進行的教學對象進行有效的設計,再通過多媒體技術進行講授,這樣可以將更多的媒體信息傳輸給學生,從而達到有效的教學。相比較傳統的美術教學存在著許多的優越性,教師需要重視多媒體教學應用于小學美術的有效性,通過有效的途徑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以及提高學生的繪畫能力,這樣對學生的美術綜合能力的提升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劉雪梅.例談電子白板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學周刊A版[J]20xx(7)
[2]廖迎;試論多媒體對高校“兩課”教學的促進作用[J];江西教育學院學報;20xx(5)
小學教學論文14
一、興趣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實施意義
語文教學是中國學校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語文教學促進學生文學素養的形成和提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作文教學又是重點和難點。目前,小學生對語文寫作提不起興趣,有些學生出現厭煩的情緒,他們存在不會寫、不想寫、不敢寫的情況。有的學生因頭腦中沒有豐富的知識,寫作文時不知道如何下手,不知寫什么。有些學生不重視知識的積累,不能自覺主動地提高寫作能力。小學教學所使用的教材內容也比較有限,有些老師只重視書本知識,不懂得給學生合理的寫作時間和具體指導。同時,某些家長缺乏科學的教育理念,他們認為學生只要學好基礎知識就可以,其他知識可以慢慢來,導致學生知識不夠全面。在這樣的環境中,小學生天真活潑爛漫的想象力被埋沒,寫出來的文章東拼西湊,語句凌亂不完整,沒有鮮明的主題和應有的文采,學生整體寫作水平不高。寫作能力是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綜合表現,對小學生進行的作文教學,其實是在培養一種綜合能力。小學生的想象力豐富,對周圍的事情充滿好奇心,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如能從學生自身的特點出發,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和寫作興趣,他們就會進入到較好的寫作狀態。
二、小學作文教學中的興趣教學策略
1、激發興趣。興趣是學生學習中最好的老師,在小學生語文作文教學中,應用興趣教學,目的是為了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和諧融洽的教學環境中,讓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寫作。興趣教學需要從學生出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學生的成長和學習中始終具有重要的作用,語文是各種知識學習的基礎,學好語文可以為其他學科知識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2、贊揚激勵。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他們的表現、成績、努力等,都需要得到老師的認同,在得到認同和賞識之后,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會更高。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教師應主動采用贊揚激勵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老師是小學生信任的對象之一,教師對學生學習中的表現給予肯定,會讓他們特別高興,并在今后的學習中積極規范自己的行為,主動參與學習,還可以激發他們的寫作熱情,促進他們學會個性化寫作,并始終保持高漲的學習熱情和興趣。在小學生的語文作文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發現自己的優點、能力等,然后肯定自己,教師則應及時對學生進行贊揚激勵,夸獎學生的創新力、興趣、特點、愛好,等等。在課堂教學中,通過教師的贊揚和學生的積極反饋,營造一個生動活躍的課堂教學氛圍,對提高作文教學的質量非常重要。
3、多媒體與教學方法的靈活運用。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利用多媒體,形成文字、圖像、視頻結合的現代化教學方法,為學生營造一個多彩的學習環境,為他們創造寫作情境,刺激他們的感官,激發他們的寫作興趣,讓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創造力進行寫作。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呈現栩栩如生的畫面、聲情并茂的影像等,讓學生處于精神輕松的狀態,感受影像內容呈現的意境,為學生搭建一條輕松、愉悅的創作道路。興趣教學需要與現代多媒體教學技術結合,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創造環境,進而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讓學生充滿激情地進行寫作。靈活多變的興趣教學方法也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創作的良方,為學生創設寫作情境,激發學生的創作興趣或者是設立疑問,激起學生的好奇心,產生飽滿的創作熱情,進而開始寫作。
4、激發學生寫作欲望。興趣是提升學生寫作能力和意識的重要條件。只有對習作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們才可以保持積極的情緒,心情愉快地寫作。所以,教師應采用不同形式,使用教材習作資源引導學生進行練筆,激發學生的學習和表達欲望,不斷提升自身的寫作能力。作文是培養學生表達力、想象力的基礎,而且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應引導學生變換文體進行寫作,激發他們自身的表達欲望。
三、結語
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利用興趣教學法,結合多媒體技術,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興趣、熱情,使學生想寫、愛寫,進行個性化的寫作,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以及寫作能力。興趣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在學生寫作能力、語文素養等的培養中有重要的作用和意義,教師應有意識地積極運作。
小學教學論文15
1.中國畫創新的道路探索
2.淺談中國工筆人物畫的“傳神寫意”
3.淺談素描寫生
4.簡論書法用筆與中國畫筆墨
5.談畫好素描的竅門
6.淺談藝術中的“目視”與“神遇”
7.淺談中國山水畫的意境
8.論水粉畫寫生“水”和“”的運用
9.素描作為獨立的藝術形式的魅力
10.淺析中國畫的美學理念
11.中國畫設色中的變色
12.重視眼、腦、手的訓練
13.淺論中西繪畫中的線條藝術
14. 淺談美術的功利價值早于審美價值
15. 淺談中國山水畫
16. 淺談中國畫的”形“與”神”
17. 淺談素描創新——造型、審美、感知能力
18. 略論中國畫的構圖
19. 淺談寫意花鳥的賦彩
20. 如何看待“筆墨等于零”
21. 淺談中國畫的“筆法”和“墨法”
22. 淺談中國畫的氣韻生動
23. 試談當代油畫的寫意特征
24. 淺談自然色彩寫生
25. 淺談中國古代人物畫——敦煌壁畫“飛天”
26. 水墨畫的美學特色
27. 中國水墨畫的現狀與出路
28. 淺談中國人物畫
29. 淺談對山水畫的認識
30. 淺談中國畫“線”的藝術
31. 面對未來的中國水墨畫
32. 淺談色彩寫生
33. 中西繪畫色彩比較
34. 淺談中國畫的構圖特點
35. 淺談中國傳統繪畫的造型觀念
36. 淺淡“書畫同源”
37. 淺談中國畫的空白
38. 頭像素描學習的要求是什么
39. 簡論中國畫與書法藝術的關系
40. 淺談文人畫對中國畫之影響
41. 中國畫貴在創作
42. 淺談中國畫中的“氣韻生動”
43. 談徐渭的雜花圖卷
44. 如何對待西方現代派美術
45. 線描藝術的魅力
46. 傳統水墨與都市水墨
47. 淺論山水畫寫石方法
48. 論"線"在素描繪畫中的作用
49. 淺談中國畫空間的創新
50. 論白描仕女畫
51. 談中國畫的現狀和出路
52. 淺談國畫百年之變遷
53. 淺談色彩與人的心理
54. 論白描
55. 筆精墨妙與意趣心契
56. 淺談基督教對米勒的影響
57. 古代書法論所涉“道”“理”“法”三者關系
58. 論寫生與創作的關系
59. “線條、色彩、構圖”——繪畫美的本質
60. 散談中國畫的特點----作為閱讀符號的中國畫
61. 線——造型藝術的獨特語言
62. 談臨摹
63. 對中國水墨畫傳統技法的幾點認識
64. 油畫之我見
65. 散論中國畫的繼承與發展
66. 速寫與創作情感
【小學教學論文】相關文章:
小學的教學論文03-29
小學教學論文03-26
有關小學教學論文06-12
小學寫字教學論文06-12
農村小學教學論文06-12
小學數學教學論文06-24
小學的科學教學論文03-29
小學教育教學論文03-29
小學美術的教學論文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