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思想品德教學論文

時間:2022-11-09 19:18:56 論文 我要投稿

思想品德教學論文(合集15篇)

  在社會的各個領域,大家肯定對論文都不陌生吧,論文是一種綜合性的文體,通過論文可直接看出一個人的綜合能力和專業基礎。寫論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思想品德教學論文,歡迎大家分享。

思想品德教學論文(合集15篇)

思想品德教學論文1

  眾所周知,初中思想品德學科是對學生進行公民的品德教育和初步的馬克思主義教育,幫助學生學習做負責任的公民、過有意義的生活,引領學生感悟人生的意義,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基本的善、惡、是、非觀念,學做負責任的公民。也就是教育學生如何做人,如何適應未來社會的競爭。而傳統的思品教學偏重灌輸,而講授灌輸對學生道德觀念的理解、道德情感的激發、道德行為的指導都起了阻礙作用,束縛了學生的思維。學生成了接收器,被動地學習,就不能適應世界信息技術迅猛發展的挑戰。要改變這種狀況,就要更新教育觀念,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教學觀、質量觀,要把信息技術與思品學科整合。所謂整合,也就是在思品學科教學中滲透信息技術,獲取信息與知識,接受新技術、新方法、新思想、新手段、新形式,實現自主化學習,讓學生主動參與,發揮學生主體地位,真實起到思品內化目的,達到以學生為中心,確實提高教學實效。

  一、運用信息技術創設協作學習情境

  在傳統的教學活動中,群體活動開展較少,而在信息技術環境下,學生可以很方便地展開群體活動來培養學生的群體意識以及競爭合作能力。比如,在講到《處理民族關系的原則》這一課時,我先提前一周布置學生搜集與民族關系有關的事例,學生在課下通過網絡、報刊、廣播、電視、電臺等多種媒體廣泛搜集相關資料。課堂上,我把全班同學分為4組,對搜集和整理的材料展開交流,第一組的討論主題為“我國的民族概況與民族關系”,第二組的討論主題為“如何理解民族平等及其表現”,第三組的討論主題為“如何理解民族團結及其重要性”,第四組的討論主題為“如何理解民族共同繁榮”。每個小組討論主題確定后,就有了明確的目標,各小組同學利用合作討論和信息分享,克服了探究學習中的各種困難,減輕了教師搜集信息的困難,增強了學習的主動性和學習效率。

  二、運用信息技術與政治整合優化教學內容

  政治課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根據時代的發展、特定的教育環境及學生的實際情況不斷進行整合、優化、組合。教材內容具有局限性,為了開闊學生視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教師要借助信息技術豐富的資源來豐富教學內容,讓枯燥乏味的教材內容變得形象具體、通俗易懂,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政治知識。網絡信息資源作為新時代的產物應用于初中的政治教學中,為課堂教學注入了新鮮的血液,創新了教學形式,為優化組合提供了豐富的材料。政治教師要大力開發、應用信息技術網絡資源,制作圖文并茂、動靜結合的教學課件,使教學內容動態化、趣味化。先搜集學生感興趣的資料開拓學生視野;然后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播放相關教學案例,加深學生對內容的理解;再在導入新課環節、結束環節播放輕松的音樂,陶冶學生情操,總之利用網絡的時空性、開放性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營造愉悅教學氛圍,激發學生興趣。還可以建立校園網站、班級資源庫等網絡平臺,開設遠程教育,共享優質資源。例如,在學習《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這節課時,教師可以制作一幅國家“地圖”,當把鼠標放到相應位置的時候就會顯示出詳細的信息,包括名稱、民族、人口、特點等,讓學生感受“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民族親緣關系,激起學生求知的欲望和學習的動力。

  三、運用信息技術,創設學生自我教育的良好氛圍

  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可以創設出豐富的動態情境,讓學生通過對具體的事例、情境等的感知,激發學生的動情點,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并進入角色,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引發情感需求,實現自我教育。如講授九年級《可持續發展》相關內容時,可制作課件《地球——我的家》,演示過程中,教師播放地球的博大胸懷的事例,使學生產生對地球的敬意。隨著學生對地球的愛的情感升華,教師又播放另一段“被人們砍伐后剩下的樹根,有直冒黑煙的煙囪,有干涸的河流”等視頻,隨后,老師設置問題啟發學生思考:人類活動給地球帶來了什么?我們應該力所能及地為環境建設做些什么?等等。當學生的情感積累到一定的程度時,教師引導他們抒發心中的情感,學生通過情感的抒發,其內在的情感因素、自我發展的需要被充分調動起來。

  四、應用信息技術共享資源方便教師備課

  初中的政治教學中會遇到很多難題,最突出的是資源匱乏。利用網絡豐富的資源查找資料是最便捷的途徑,具有其他途徑不可比擬的優越性。在教學中遇到的難題,通過網絡搜索引擎,鍵入關鍵詞,就可以很方便地找到相關資料。有些問題還可以通過網絡進行討論和請教,及時加以解決。在網絡沒有應用之前,要解決類似的問題需要花費很多的時間和精力,還不一定有滿意的結果。網絡資源的豐富性、快捷性恰好符合了初中的政治綜合性、時事性的特點。應用信息技術,豐富了政治課教材,方便了教師備課,滿足了學生求知的欲望。利用網絡上的教育資源,可以及時分享到相關的課件、教案、學案、試題等資源,利用信息技術對這些資源加工制作,就可以變為適合自己教學的資源。由于網絡資源不受時空的限制,而且具有及時性的特點,利用信息技術,分享資源,使落后地區的教育有了跨越式的發展,縮小了地區差距。使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使教師教學觀念發生了變化,教師教學方法得到改進。多媒體技術和網絡技術為創立新的教學模式提供技術上的支持,改變了傳統初中的政治教學中“一支粉筆一本書”的教學模式。多媒體課件進入課堂,代替了很多粉筆和語言的功能,不僅大大增加了課堂容量,提高了效率,而且減輕了老師的負擔。另外,計算機輔助教學也提高了教師操作和使用計算機的水平。

思想品德教學論文2

  摘 要: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過程中,教師對于課堂教學的效果及時進行反思對不斷提高思想品德教學質量有著非常積極的意義。初中思想品德教學對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形成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須對思想品德教學的內容和方式進行反思。針對初中的思想品德反思教學談了幾點體會。

  關鍵詞:初中;思想品德;反思教學;體會

  初中思想品德課程對學生具有非常大的影響,因此注重提高思想品德教學質量是初中教師所面臨的重要問題。只有對過往的教學內容及方式進行改善,才能使其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發揮重要的作用。初中教師要在思想品德教學中加強對以往教學效果的反思,進而不斷提升初中思想品德教學質量。

  一、反思教學應堅持的基本原則

  在進行思想品德課程教學的反思過程中,教師要堅持三項基本原則,以保證反思教學的高效性。首先,要堅持及時性的原則,在課后及時反思記錄,否則會因時間的流逝而失去對課堂效果的記憶;其次,要堅持真實性的原則,反思時要切中要害,不能流于形式;最后,還要堅持針對性的原則,對自己關注的部分進行反思,進而合理制訂解決對策。

  二、初中思想品德反思教學的體會

  1.加強自身能力的培養

  教師對于思想品德教學的反思,要首先對自身素質進行考慮。思想品德的課堂教學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完成的,因此教師的能力對整個教學效果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故而教師要通過多種渠道豐富自己的知識,加強對自身能力的培養。

  2.注重課堂教學的效率

  由于思想品德的教學大部分時間是在課堂上完成的,因此45分鐘的教學對學生的影響非常大。教師要注重平時教學中的課堂效率,保證學生思想品德的接受質量。教師可以通過對課堂氣氛的調節、豐富教學方式等手段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3.結合理論與實際生活

  思想品德教學要重視理論與實際的結合,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切實感受到思想政治的作用和其所具備的積極影響。教師要在平常的教學中,結合具體的實際生活對學生展開教育。如可以就生活中保護環境這一話題組織學生進行討論,讓學生對于實際生活中的具體行為談談其看法。

  總之,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審視教學效果,及時進行反思,看到教學中的亮點和存在的不足。不斷積累經驗并總結教訓,在以后的教學準備過程中加以改進,以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胡學俊。淺談對新課標下思想品德教學的三點嘗試.成功:教育,20xx(10)。

  曲玉琴。思想品德課教學模式的探索.現代閱讀:教育版,20xx(22)。

  陳天仲。淺談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法.新課程:中學, 20xx(08)。

  初中思想品德教學反思初中思想品德教學論文范文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論文

思想品德教學論文3

  課改至今已經有十多個年頭,如果說課改前十年給普通一線教師帶來的更多的是一種激情的話,那十年之后的課程改革已經重歸原有的平靜。課程改革的理念似乎不那么熱烈了,而實際的教學則呈現出新舊交加的兩種情形,也就是說新課程改革的許多理念已經成為現在課堂的一種常見狀態,筆者以為這是一種好的情形,同樣也想借課程改革十年的背景,再談談對初中思想品德教學的一些認識與思考。

  一、學習方式選擇應當服務于學生的學

  在新課程改革中,自主學習成為一種被提倡的學習方式而大受改革者的青睞;但筆者以為看待這一問題需要謹慎,自主學習就一定是好的嗎?對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學而言,筆者以為這個答案是不確定的。因為初中教育是義務教育,其自身承擔著落實國家課程意志的任務。而思想品德的教學則更是承擔著塑造學生思想品德的重任,如果任由學生自主,則其結果一定是不理想的。因為初中學生的認知能力是有限的,辨別能力也是有限的,學生自主學習所得出的結果與義務教育階段的思想品德課程目標之間必然會存在差距。而這種差距的彌補工作肯定需要教師來完成,教師必須指明學生在某一節課必須完成什么樣的學習任務與學習目標,在指定了目標的前提下,學生可以經由自主的途徑去獲得一些認識,但這個過程又一定不能少了教師的指導。這就是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真正含義所在。

  二、課堂活動與否應當取決于學生的學

  課程改革另一個鮮明的標簽是要讓學生動起來,于是課堂上學生的活動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坦率地說,相對于傳統教學中死氣沉沉的課堂氣氛而言,課堂活動是必須的,也是能夠顯示學生學習的本來面目的。但后來人們逐步發現,有些活動似乎是為了活動而活動,學生活動與否其實并不影響學習目標的達成,這就使得課堂活動成為一個有爭議的話題。在筆者看來,課堂活動與否,關鍵還是要看學生的學,即學生的學是否需要活動的形式。

  如在一次“意志的特征”的教學觀摩中,筆者注意到上課老師設計了這么一個活動:讓學生用肘關節夾住自己的筆去寫名字,然后寫更多的字……上課老師很有魄力,留了近五分鐘的時間讓學生去完成這個活動,而學生的參與度也非常高。聽課教師自然明白教師的意圖,而在課后評課中這一環節引發了聽課教師熱烈的討論。有的教師認為,在寶貴的45分鐘里用這么長的時間來完成這個活動沒有必要,太過浪費;也有的教師認為這是必要的,因為新課程強調學生的活動。筆者對這兩個觀點表示出一些不同的看法,筆者以為一個活動時間的長短并不是最重要的,而活動的設計也不在于新課程改革是不是強調活動,筆者以為關鍵應當看學生的學習需要。對于本節課“意志的特征”而言,需要學生能夠體驗到意志發揮作用的情境,這就需要一個特殊的,能夠讓學生付出意志努力才能完成的活動。而教師設計的活動恰恰是能夠滿足這一要求的,通過近五分鐘的時間讓學生認識到意志能夠發揮的作用,通過后來介紹他人的事例更加讓學生意識到意志能夠發揮多大的作用,這樣的認識正是來源于學生活動,因此筆者認為這一活動能夠促進學生的學,因而是有價值的。

  三、講授還是探究應當來源于學生的學

  講授與探究是相對于教師的教學方式而言的,顯然,講授是以教師的講為主,而探究是以學生的自主活動為主。初中思想品德是一門需要講的課,這是傳統認識,但在課程改革的背景下人們發現如果能夠讓學生去探究,則生成的認識更加深刻,更能影響學生的實際行為。那么,在實際教學中到底是應當講授還是應當探究呢?筆者覺得關鍵還在于對學生的學的判斷。

  以“擁護黨的領導”(蘇教版九年級第八課)教學為例,學生對本課的主題顯然是不陌生的,因為從小接受的就是這種教育。而對于初中生而言,教學的難點也在這里,由于之前的教育都是“接受”性質的,學生對為什么必須擁護黨的領導的認識其實還有可能是不深刻的,再加上現代多元社會的各種思潮,初中學生對一些認識的模糊也促使本課的教學不能再采用講授的方式,筆者的觀點是應當采用探究的方式。

  而探究教學的進行就意味著要給學生提供更多的資料,讓學生通過中國近代社會的發展史,通過中國共產黨的成長史,去發現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沒有黨的領導就不可能在短時間內讓中國的發展取得經濟總量全球第二的成績等。

  綜上所述,雖然課程改革邁入第二個十年,但教師的反思卻應當永不停止。特別是對于思想品德的教學而言,只有反思不停止,才能讓自己的教學更加貼近學生的學習需要。

思想品德教學論文4

  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素質教育受到了社會各界人士及國家有關部門的普遍關注,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教學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素質教育中起著引導、保證和促進順利實施的作用,因此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努力開創思想品德教育教學工作的新局面、探索思想品德教育教學工作的新路子是推進和實施素質教育的主要舉措。

  一教學中對學生加強思想品德教育教學工作是教師教書育人的基礎,也是正確實施素質教育的前提條件

  素質教育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為前提,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發展學生個性為核心的現代教育,它的內容包括思想品德素質教育、科學文化素質教育、身體心理健康素質教育、勞動技能素質教育和藝術審美素質教育,實施素質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養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學習方法、學會生活自理、學會勞動技能、學會創造技能,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夯實基礎,在素質教育的內容中思想品德素質教育是順利實施其他素質教育的基礎,良好的思想品德已成為現代社會對人的素質的、最基本的、最重要的要求,一個人如果沒有良好的思想品德,那么他也不能更好的為集體、為國家服務,更談不上作什么大的貢獻,因此在教學中加強對學生思想品德的教育教學是教師教書育人的基礎,也是正確實施素質教育的前提條件。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入21世紀的今天,對學生加強思想品德教育教學,使傳授科學知識與育人有機結合起來,品德教育才可知可感,體現有血有肉,學生才具有較強的可接受性,只有這樣長期的日積月累,品德教育才能潛移默化,做得扎實有效,學生才能形成良好的品德行為習慣,堅定前進的信心和步伐,逐漸鞏固優良品德,經得起實踐經驗的嚴峻考驗和鍛煉,產生判斷走正確方向的能力。從而可知,教師要定期對學生進行明辨是非的觀念教育,增強學生的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讓他們從心靈深處與品德不良者保持一定距離,決不能沾染壞習氣、壞作風,要求學生從點滴小事做起、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做一個有良好思想品德的合格學生,認真學習文化科學知識,學好本領將來服務于人民,服務于社會。

  二教學中重視思想品德教育教學工作是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的現實需要

  重視對青少年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教學是他們健康成長的現實需要,因為思想品德教育教學工作是教師教育的靈魂,是學生形成良好學風的保證。青少年時期是人生中長身體、增知識、思想品德形成和發展的關鍵時期,這一時期的學生思想單純、好學上進、對未來充滿幻想、辨別是非能力差、容易接受各種思想品德的影響,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更加重視品德的教育,以基礎的道德行為和養成教育為重點,按照教育部頒布的一系列思想品德工作的規章制度,著力培養學生的整體素質的提高,針對現在部分學生從小嬌生慣養、狂妄自大、我行我素的特點,進行及時的品德養成教育是很有必要的,良好的品德習慣的養成,既是學校教育教學的重點,也是培養學生人格品德形成的關鍵,教師對青少年學生從最基本的學生自律、待人接物、文明言行、儀表儀容、尊老愛幼、遵章守紀、社會公德等主要內容,開展靈活多樣的文明禮貌、行為規范和基礎的品德教育,教育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科學的世界觀和審美觀,成為祖國需要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紀律的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合格的接班人。

  三教學中堅持正面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是推進素質教育向前發展的要求

  青少年學生的情緒和感情不夠穩定,處于過渡時期,有些學生不善于控制和調節自己的情緒,有時為一點小事而傷心或大發脾氣,有的學生時常被悲觀、孤獨、緊張、煩惱等不良情緒所困擾,導致對學習失去興趣、上課注意力分散、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堅持正面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是進一步推進素質教育向前發展的要求。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通過校園內升國旗、組織學生觀看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的影片、大唱革命歌曲、學習先進英雄事跡、舉辦墻報專欄宣傳、鼓勵每人做一件好事等有益的教育活動,有計劃、有步驟地對學生進行生動活潑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文明守紀和革命理想的前途教育,使學生提高對思想品德教育的認識,陶冶學生的思想情懷,鍛煉學生的思想意志的堅定力,真正發揮思想品德教育教學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

思想品德教學論文5

  思想品德教育是我國學校教育的一項基本任務,它是直接關系到我國未來一代的建設者的精神面貌的大問題。我們的小學教育,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使學生在德、智、體幾方面都得到發展,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識、有體力并立志為人民、為祖國、為人類做貢獻的一代新人。為此,就必須重視和加強思想品德教育。除了開設思想品德教育課以外,還需要各科教學的密切配合,共同擔負起這一具有戰略意義的任務。小學數學也不例外。在《小學數學教學大綱(試行草案)》中明確規定,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小學數學教學的目的任務之一。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同進行數學基礎知識的教學和能力的培養,還具有相輔相成的作用。數學基礎知識以及富有教育意義的應用題的內容,為思想品德教育提供了材料,通過教學可以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社會主義和初步的唯物辯證觀點等的教育,培養一些優良品質;學生思想認識的提高,優良品質的形成,又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為將來參加現代化建設努力學好數學,并增強學習的效果。因此,每一個小學數學教師都必須重視并在教學中切實完成這方面的任務。

  學好數學的目的性教育;結合數學內容,通過實際例子說明數學在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作用,使學生認識到掌握數學基礎知識和練好基本功的重要意義,立志為參加現代化建設學好數學。

  進行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用有意義又有說服力的數目材料編成應用題,反映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新舊社會的對比、我國古代數學家的重大貢獻(如祖沖之的圓周率)、小學生的公益活動以及有趣的科學知識等,培養學生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的公德。

  進行初步的唯物辯證觀點的教育:例如,通過數和形的概念的教學,使學生初步認識到,數學知識都是從現實世界中得來的,人們掌握了它們,還要應用于實際,為我國的現代化建設服務。又例如,通過一些實際例子,說明一些數學概念之間或運算方法之間的相互關系(如,加與減、乘與除、積商的變化等),使學生初步領會到事物是相互聯系的,是發展變化的。

  還可以根據形勢發展的需要,在可能同數學教學內容結合的條件下,充實新的內容。例如,反映注意環境保護(如保護益鳥)、進行衛生教育、開展“五講四美”活動等內容。

  緊密結合數學教學內容,適應學生的年齡特點,寓思想教育于數學知識教育之中。教學時,要認真分析數學教材中思想教育的因素,根據學生的接受程度,確定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例如,在低年級認識數“3”時,只要通過直觀,引導學生數各種不同的實物,把它們一一對應起來,使學生看到這幾種實物的個數都一樣,然后說明所有跟這幾種東西的個數一樣的,都用數目“3”表示,就可以了。到了較高年級,可以舉例簡單說明數是從實踐活動中產生的。又例如,在解答課本中有教育意義的應用題時,要通過有說服力的數目材料使學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注意通過數學課上的實踐活動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不單是使學生了解它們的意義和要求,重要的是身體力行,使學生在數學課上的實踐活動中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例如,從一年級開始,就要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學生認真聽講,細心思考,書寫工整,格式規范,按時完成作業,自己檢查驗算等,從小逐步樹立起工作認真負責的良好作風。通過實際測量、制作等活動,還可以培養學生愛勞動、愛護公共財物等品德。在實踐活動中,做得好的,要給以表揚。

  注意聯系實際進行教育,并把課內教育與課外教育結合起來。例如,教師可以經常注意收集一些有教育意義的真實材料,編成應用題讓學生解答。也可以組織學生在課外收集一些反映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成就的數目材料,把它們編成應用題。有時還可以利用數學墻報、數學晚會介紹一些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計算準確不出差錯的先進事跡,我國古代和現代一些數學家刻苦學習做出重大貢獻的故事等。這些真實的材料對小學生具有極大的感染力和教育作用。

  注意教師的示范作用。例如,要培養學生書寫工整和認真檢查驗算的習慣,首先教師要嚴格要求自己做出榜樣,在板書和批改作業中做到認真、細致、書寫整齊。對個別學生進行教育幫助,要采取耐心說服的方法,避免用訓斥的方法。

思想品德教學論文6

  一、充分發揮現代教育技術在思想品德學科教學中的作用

  以多媒體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為核心的現代化教學,成為教師教學的主要手段之一。與傳統教學相比,在思想品德學科教學中應用現代教育技術有以下優勢:

  1.創設教學情境,營造課堂氛圍,激發學習興趣

  傳統的教學方式單一,不靈活,學生興趣不高。而在多媒體教學中,教師選用生動的圖片、聲音、動畫、視頻等,創設新穎的情境,對學生的視覺、聽覺不斷沖擊,營造輕松愉快、積極上進的課堂氣氛,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欲望。

  2.更新教育手段,探索教學模式,提高綜合能力

  一是增加學習的導學模式。在傳授新課時,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提高對所學內容的認識,在心理領域引起興趣,訓練意志力,使學生有一個健康的學習心態,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并形成主動積極的學習個性品質。二是優化效果的活動模式。三是提高創造力的探究模式。在課堂討論中,提高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善于思考、勤于動腦的能力。

  3.實現有機整合,消除學習障礙,突破重點難點

  在思想品德學科的教學過程中,受學生認知水平、思維能力及實踐經驗的制約,存在教師難教、學生難學的現象。多媒體進入課堂,可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形象化,通過展現的圖、文、動畫、視頻等信息的有機整合,做到理論聯系實際,增強學生的直觀印象,這就為教師解決教學難點,突破教學重點,提供了一種優良的途徑。

  4.提升信息素養,發揮主觀能動性,促使課堂生成

  思品教師,如果經常指導學生利用互聯網上豐富多彩的信息,尋找有效信息,可培養學生收集材料分析材料的能力,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在七年級第三課《珍愛生命》的教學中,我讓學生自己去尋找地球物種的各種材料,了解地球上有哪些物種已滅絕,哪些已瀕臨滅絕,從而激起學生保護地球、熱愛生命、和動物和諧相處的感情,同時還讓他們搜索大量熱愛生命的故事,篩選后在課堂上講述,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到生命的可貴。

  5.搭建信息平臺,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建立新型師生關系

  在傳統教育中, 教師處于中心信息源地位, 控制著教育教學的全過程。但網絡和信息技術在課堂上的引入,為學生自主學習搭建了有利的平臺,學生可以從中獲取大量的、豐富的知識, 而這些知識往往是最新、最能體現時代潮流的,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要自由地選擇使用。在這個過程中, 教師成了學生學習的引導者、點撥者和合作者,通過信息的交流與學習的合作探究,師生達成共識,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改變了過去思品課堂上枯燥乏味、死氣沉沉的局面, 營造了和諧民主的課堂氛圍,新型的師生關系蔚然形成。

  6.利用電子系統,加強集體備課, 實現資源共享

  互連網上存儲著教育教學所需的大量的資料, 為廣大教師利用網上資源進行集體備課提供了便利的條件。我們思想品德學科教研組借鑒網上的名師教案或課件,結合實際,加強集體備課,形成共案,并上傳校園網“教師電子備課系統”。教師結合人個實際做必要修改完善,形成個案。此舉促進了教師教育教學觀念的更新,實現了教育資源共享,提高了教學資源利用率、備課水平和教學效果。

  二、現代教育技術運用中應注意的問題

  現代教育技術手段說到底只是一種教學的輔助手段,而不是教學的目的。因此,不能濫用,否則,就會使傳統的“滿堂灌”變成現代的“電灌”。因此,在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時,我們應注意以下問題。

  1.在搜集多媒體素材時,注重實效,做到選材正確

  切忌多而雜,要有一定的邏輯性和嚴密性,不能力求課件的花哨,要注重實效。多媒體課件是教學的輔助工具,運用多媒體課件,只是為了更好地為課堂教學內容服務,我們切不可顛倒了主次,要花大力氣去鉆研教材,深刻領會課程內涵,并借助多媒體課件,更好地幫助我們實現教學三維目標,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2.要為學生留足思維空間和思考時間

  多媒體教學要注意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能力和創新能力,如果在課件中把所有抽象思維、文字語言的理解都用多媒體展現出來,實際上是扼殺了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因此,要為學生留足思維空間和思考時間。

  3.多媒體的運用要與學生實踐活動相結合

  多媒體課件的運用能增加課堂容量,但如果不考慮學生的認識、記憶規律,同樣會出現“填鴨式”的教學,使政治課變成“放像課”,而且還容易引起學生審美疲勞,達不到應有的教學效果。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教師結合學科特點,理論聯系實際,可以通過多媒體與討論課、辯論課、專題講座和小品表演等相結合的形式進行教學。實踐證明,采用以上形式授課,會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4.要及時總結經驗,改進提高

  一是對課件制作的經驗要及時總結。在制作時,課件設計的思路、方案、方法和手段應當遵循思品課的規律,突出學科的特點。每節課要教什么,如何教,教多少,這是做課件的出發點和設計的基礎,如何使制作的課件更豐富生動,恰倒好處的為教學服務,這是課件使用的目的。二是對課件使用的效果要及時總結。在課堂使用中,探索哪些內容配合課件,更有利于學生接受和理解;哪些內容需要更多的啟發引導,使傳統的教學方式和現代化的多媒體手段相互配合,有重點的使用和發揮多媒體技術的作用,提高課堂效果,而不是“擺花架子”。三是對多媒體課件的意見及時調查了解。深層次把握多媒體教學的實際效果,根據學生建議,改進、充實、完善課件的內容和形式,使多媒體課件的設計和操作,達到形式和效果的有機統一和完美結合。

  總之,現代教育技術,為政治學科的知識、信息的傳遞和交換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它不僅營造出了生動活潑的課堂氛圍,而且增大了課堂信息量。恰當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進行思想品德課堂教學,能化難為易,變抽象為具體,使教學生動形象;同時,全方位地調動學生思維,充分發揮視覺和感知的作用,讓學生輕松、愉快、主動、有效地學習,從而達到優化思想品德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目的。

思想品德教學論文7

  一、我國當前初中思想品德教學現狀

  長期經受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加之起步發展較晚,我國初中學校思想品德教育事業仍留存著些許阻力。首要問題即是對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視不夠,在教學中沒有真正掌握思想品德課教育的目標與內涵,教師無法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導致思想品德成為空談。現實中仍有部分教師認為思想品德課就是給學生講講做人的道理,對學生實際能力和綜合素養的提高并沒有什么大的幫助。殊不知,思想品德教育的教化作用是足以影響學生終身的,對學生今后工作責任感、專業素質以及世界觀、人生觀等的影響重大,是支撐其為奮斗的強大源動力。其次,初中學生多為獨生子女,自身獨立能力和心理素質的進步空間很大,再加上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發育尚不成熟,所以道德意識和思維模式都相對單純,很容易受到外來不良因素的影響。再有,思想品德教學形式與教學方法單一,要么是沿用著傳統粉筆、講臺、黑板三件套的教學模式,要么是不同老師各顯神通,學生不得不去適應各類不同的教學方法,學習主動性難見蹤影,師生間乏于交流,課堂知識單一傳授,完全忽略學生個體差異性,教學效果差強人意。

  二、新課標教學理念下初中思想品德教學思路

  1.踐行新課改理念,革新教育理念,定位教師導向職能。任何學科的課堂教學都必須尊重每一學生個體差異性,將學生放在平等的臺階上實現真誠互動,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同時,還要在師生互動交流中有序開展,走出以往傳統的灌輸式教育,為沉悶枯燥的思想品德教育注入一絲活力,將教師由知識傳播者轉換為學習引導與組織者,將學生由被動接收者引導成為主動學習者。此外,還可以利用多樣式教學,對話式教學、小組辯論賽、生活化教學等來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打破思想品德課程的單調,為課程注入情感因素,讓學生關心社會,注重生活中體會到的每一感受。

  2.認真研讀新課標,準確把握教學主旨,科學使用教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思想品德理論的教授要有針對性,要緊跟時事,從學生生活中關注的熱點入手,讓他們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自行感悟與思考,拉近教材與學生之間的間隙,實現教學的高效性。新課標提倡思想品德課程的教學宗旨應投放在學生的發展需求基礎上,將教材中傳授的理論知識與觀點寓于現實生活環境之中,讓這一學科與生活聯系在一起,更為貼近實際,貼近學生,彰顯出新課改以生為本的主導思想。例如學習某一理論性較強的章節時,可在學生通讀教材后模擬課程內容,將抽象的哲學理論生動化,再配以輔助引導,將理論融入實踐,促成學生對知識的內化。

  三、實現新課標教學理念下初中思想品德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1.更新思想品德教育理念———提高教師素質。俗語云:“教師是學生的鏡子,學生是老師的影子。”教師若要成為學生學習的典范,必先正己化人,凡事以德為先,用自身的修養和德行影響學生。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對學生的言行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思想品德教師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肩負著塑造學生完美人格的重任。強化教師自身師德修為,是在學生中樹立良好道德榜樣的基礎。因此,教師自身更應強化專業學習,更新思想品德理念,提高師德師范,用先進的科學理論指導學生求知,用最新的政治思想武裝頭腦,端正政治方向和立場,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論素養,才能更好地為提高學生思想品德水平而服務,為時代發展和社會需求培養高素質人才。

  2.改進思想品德教育方法———提高德育質量。學生的道德行為更多地是表現在課外的,因此,教師應轉換角色讓自己成為學生的知心朋友,從實際生活中為學生指正道德問題,幫助他們做出正確的道德判斷,深化道德認識,加強對道德行為的實踐,摒棄以往“灌輸式”的教育方式,采用靈活多變教學法來實施思想品德講學。比如,可以將思想品德教育由課內帶到課外,通過情境教學、活動體驗等活動的開展來帶動學生親身參與德育實踐,就此指出為人言行和道德素養,促使學生養成良好行為習慣。此外,還要注意學生的個體差異性,要給予道德認識有所偏差的學生更多關懷,通過談心、疏導、暗示、角色互換等方法糾正其錯誤認知,促進其個體健康發展。

  3.打造良好校園文化風氣———深化德育程度。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能對學生產生積極的影響,同時也是初中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載體。教師可在校園文化的建設中適時的、靈活的穿插各種方法,舉辦各類學術講座、主題班會、文藝活動、先進人物表彰會、職場情景模擬等活動,藉此宣講道德知識,樹立道德典型,深化學生的思想品德意識,鼓勵學生相互學習,提高道德修養。此外,教師還可利用多維度的道德評價,組織學生實施自評和互評,促其自我反省,培養自覺性。

  4.調整思想品德教學內容———提升德育接受度。即教師應改變傳統的照本宣科的教學方法,調整教學內容,使教學能更貼近學生的實際,便于學生接受和理解思想品德實質涵義。比如,可根據班級班風的特點有側重地調整教學內容,針對班風沉悶的班級開展有關于“人生理想”、“競爭意識”等方面的教育;而對于班風活躍的則可開展合作“互助合作”、“創業理想”等思想品德知識教育;又或是在課堂教學中按照學生個性特點、年齡層次和知識水平,適當增加學生易于接受的教學內容來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現實社會的日新月異是書本教材難以同步跟進的,所以教學就需要依靠教師將理論結合學生現實生活中所喜愛、關注的事件加以聯系,讓知識碰撞出更多的火花,一方面能夠擺脫思想品德課的說教形象和相對滯后性,一方面也能帶動學生關注身邊大小事務,使之開拓視域之余也鍛煉了思考能力。

思想品德教學論文8

  摘要:我國教育歷來高度重視思想政治教育,從小學到大學,一直是從講政治講德育的角度培養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的。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改革已經實施一段時間,作為一線教師該作好哪些準備?將何去何從呢?一線教師在實踐中不斷的摸索,在總結中不斷的反思,在反思中不斷實踐,從而看清前進的方向。

  關鍵詞:新課程;思想政治;教學反思

  一

  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改革開始實行,作為沖在改革浪潮尖端的一線教師該具備什么素質呢?該作好哪些準備?將何去何從呢?為了實現新課程改革的目標,我們得在實踐中不斷摸索,在總結中不停反思,在反思過程中應用于實踐檢驗,從而看清前進的方向。

  在日常思想品德課教學中,如何體現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呢?我認為情景問題討論法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教學方式。下面結合初二思想品德《理解與寬容》這一課,談談對學生進行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培養的體會。為此我設計了一系列情景問題供學生討論。其中幾個環節是: 1.“大膽設想——人們之間沒有理解會怎樣呢?”

  ①同學之間沒有理解;②師生之間沒有理解;③親子之間沒有理解。

  2.“我思我行——遇見以下問題你怎么做?”

  ①朋友不贊同你的意見,與你意見有分歧;②同桌的墨水不小心濺到你的衣服上;③老師批評你上課不認真,你覺得冤枉。

  3.“情景體驗”:①你的一篇得意之作獲得了校一等獎,但你的同學當眾指出你文中的許多不足;②放學路上,一個校外流氓向你敲詐勒索。針對以上情景,我設計了一些問題:遇到那些情況,我會怎么做?說說理由。然后把這些問題交給學生分組討論。

  還有:“換位認知——假如我是”設計了三個角色:“假如我是老師,我希望我的學生;假如我是父母,我希望我的孩子;假如我是自己的朋友,我希望我自己”。

  當這些問題一提出,學生的討論異常熱烈,而且想出了許多有創意的好看法、好點子。我在總結的時候,充分肯定了這些看法,有的同學的看法甚至超出了我課前的預計,既有師生互動,又有生生互動,學生的討論既源于課本,又高于課本,可以說是意外收獲。通過這堂較成功的討論課,我進行了深刻的反思,進一步認識到思想品德課教學不能僅僅停留在教學內容的灌輸上,而應通過設計情景問題討論,注重對學生創新意識、實踐能力的培養以及全面素質的提高。我認為一堂好的政治課應該是能夠培養創新意識和學生實踐能力。為此,我把情景問題討論法運用到每節課的思想品德課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

  反饋一:思想品德課的教學必須堅持以學生為本

  傳統的教學模式存在著“填鴨式”“滿堂灌”“一言堂”“說教式”的弊端,教師是“一張嘴和一支粉筆包打天下”,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利于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新課程標準提出要變學生接受式的學習方式為學生自主探究式的學習方式,而情景問題討論的教學模式,真正實現了教學重心由教師教到學生學的轉變。這就要求我們思想品德的教學必須堅持以學生為本,通過討論課,學生思維活躍,極大地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本的教學思想。

  反饋二:設計情景問題討論,應當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思想品德課由于一些說教原理抽象難懂,使許多學生對思想品德課“敬而遠之”,長此以往,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無從談起。要改變這種教學狀況,一種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有效方式是設計情景問題討論。比如我把“理解與寬容”這個內容設計成幾個環節:我思我行、小品表演、情景體驗、換位認知。因為這些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使學生在實際的情景問題討論中展開豐富的想象,這樣學生回答問題的角度多且新穎,打破了“一言堂”,在不知不覺中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反饋三:情景問題討論,還應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討論課不能只說不做,設計情景問題時,盡量把討論與實踐相結合。比如我在設計“理解與寬容”時,設計了一個實踐問題——選擇合適的溝通方式,要求學生選擇幾個需要理解的對象進行溝通,并做好記錄。以往的政治課教學只重課堂,課外的社會實踐幾乎是空白,設計實踐問題,使學生能面向社會,可以學到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另外也可以根據內容設計撰寫小論文、開展調查、收集資料等,這些都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反饋四:情景問題討論,應當把握好度,做到收放自如

  作為教師,應當明確自己的角色——當好引導者。特別是在課堂討論的時候,有些話題學生很感興趣,說得很多,甚至說偏了,這個時候教師應當及時地去引導,同時要挖掘學生回答的內容。我這次課的失誤之一就是沒有很好地做到“收放自如”,時間的安排不夠合理,比如在討論“情景體驗”時學生說了很多,但是我的引導不夠,學生很投入,自己的激情卻不夠,沒有及時地小結。

  通過討論還涌現了一大批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敢于提出問題的學生。總之,在思品課教學中,通過設計情景問題的討論,使學生從被動學習的地位轉變成主動學習的地位,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在開放的教學模式中放飛思想,學以致用,從而使學生的創新意識、實踐能力得到提高。教師也面臨新的挑戰——在實踐中多反思,多總結,特別是要提高情景設計的能力和課堂的隨機互動能力。

  參考文獻:

  [1]馮中良,武新春.教育心理學[M].人民出版社,20xx.

  [2]馬燕,陳年紅.初中思想品德實施難點與教學難點[M].中國文聯出版社,20xx.

思想品德教學論文9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初中思想品德教學遇到前所未有的"寒流",許多學生在上思想品德課時求知欲望不強,參與積極性差,上課發言的學生也寥寥無幾,讓眾多思想品德課老師們都發出了"現在的思想品德課難上"的感嘆。如何打造高效的思想品德課堂,自然也成了老師們討論的熱點話題。根據本人的實踐、觀察和體會,認識到如果把商界廣泛應用的競爭機制引入課堂教學中去,讓學生在學習時盡可能的"斗"起來,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結果。

  一、"競爭"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可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一種內在的動力,如果學生對某種認識活動產生了興趣,它就會產生一種強烈的求知欲望。當前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學遇到的困惑,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的教學方式過于呆板陳舊,能吸引學生的東西不多,更談不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本人去年有幸觀摩過劉振南名師的一節課改觀摩課,我發現整節課每個學生都興趣高漲,都能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他教學成功的一大法寶就是善于運用競爭機制去激活課堂、激活學生,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從課前預習到講授新課到作業布置,每一個環節,都充滿了"競爭"的味,讓學生在競爭中學習,在學習中感受快樂。因此,作為一名思想品德教師,只有巧妙地在教學活動中引入競爭機制,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激發學生對思想品德課堂的熱愛。

  二、"競爭"有利于激活學生的好勝心,營造寬松活躍的課堂氛圍

  心理學家認為,每個人都有一顆好勝心,都想在大庭廣眾下表現自己,想得到大家的認同與贊揚。學生如果有了好勝心理,就會不斷地調整自己的競技狀態到最佳水平,以保持領先競爭對手的絕對優勢,并在不斷的調整過程中超越自我。實踐證明,把競爭機制引入課堂,更容易激活學生的好勝心理,更能營造出融洽、和諧、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比如,我在講解八年級上冊《平等尊重你我他》時,為了讓學生明確為什么要關心尊重殘疾人,我讓兩個學生扮演盲人,蒙住眼睛到講臺上抓蘋果,看誰在沒外人幫助的情況下更快拿到蘋果。表演完后再讓表演的學生談談自己的感受,這樣既激活了學生的好勝心理,又活躍了課堂,同時又實現了競爭表演的教育目的。所以,教學中適時采用"搶答""競猜""爭上游"等方式去"刺激"學生,往往能減輕學生怕回答的心理壓力,激勵學生爭取更好地表現自我,進一步調動學習的熱情,掀起課堂學習的高潮。

  三、"競爭"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激發學生的潛能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競爭,是時代的要求,是社會發展的必然。()快節奏的現代社會充滿競爭,要求人們必須在競爭中有較強的應變能力。而現實中,隨著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物質生活的富裕,很多學生出現了過于依賴家長、依賴別人的心理,甚至生活不能自理,學習上不主動,不積極,意志薄弱,缺少拼搏精神。因此,作為一名思想品德教師,我們有責任、有義務在教育和教學過程中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競爭意識的培養。課堂教學引入競爭機制,通過"擂臺賽""精英賽""小組賽""辯論賽"等方式,就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能讓學生暢所欲言地傾吐和交流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增強其自信心,在強烈的求知欲和創造欲驅動下的主動學習,就能實現激發潛能與創新力的完美統一。比如,我在講《防范侵害,保護自己》時,就是將學生分成八個小組,然后就"發生火災時怎么辦""遇到地震時怎么辦""遇到泥石流怎么辦""遇到恐怖襲擊怎么辦"?讓學生提一些具體的應對方法,提的方法多者為獲勝,各小組的每一個成員,為了自己的隊能取勝,都在認真地思考著每一個問題,交流中學生也提出了許多新穎的觀點,教學效果非常好。實踐證明,競爭意味著對人潛能的釋放,會激發學生進一步奮發向上,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四、"競爭"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形成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

  當今時代,一個人只有具備了團隊精神,才能更好地施展自己的個人才華,實現自身價值,才能更好地發揮團隊的創造力,形成文明、和諧、團結、高效的集體。然而,我們現在的一些學生,集體觀念淡薄、缺乏與人合作的意識與能力,這些學生越來越強調個人能力的提高,卻忽視了團隊意識的培養。甚至不少人奉行"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準則,卻不屑于"眾人拾柴火焰高"等古訓。而教學中引入小組競爭機制,能使許多學生認識到集體中人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缺點,只有取長補短、團結合作才能取得最好的成績。這樣他們樂于接受不同個性的同伴,也更能接受自己不同于別人的特點,更好地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新能力,對集體也自然而然地產生一種歸屬感和自豪感。比如,我在講《網絡上的人際交往》時,我組織了一場接力擂臺賽,將學生分成了兩大組,要求正反雙方就上網的利與弊,輪番闡述自己一方的觀點,要求每個成員只能上臺闡述一次,然后根據參與發言的人數的多少、效果,來決定勝負。這樣,兩大組的每一個成員,都積極參與,都在分享自己查找到的資料。在活動過程中還出現了一個令人感動的場景,比賽中一方隊員闡述完后,另一方的一個后進生匆忙上陣,可上去后又不知說什么好,最后竟然在講臺上哭了起來,顯然這種為榮譽而戰、為集體而戰的精神深深打動了每一個人。

  可見,在課堂中引入競爭機制,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團隊精神,他們會對集體的事情熱心參與,為集體的成績、進步而歡欣,為集體的困難、挫折而焦慮,形成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

  總之,只要我們在思想品德課堂教學中大膽創新,根據教學內容,巧妙地引入競爭機制,就能化解當前思想品德教學中遇到的困境,真正實現"教"和"學"的統一,使每個學生在"競爭課"中都"學"得開心,"玩"得開心,從而真正打造出高效實用的精品課堂。

思想品德教學論文10

  摘要: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初中思想品德教育逐漸受到人們的重視。新時期,新要求,對于從事初中思想品德教學的教師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不僅要重視純粹的知識技能的傳授,更要關注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和人文素質的提高。因此,作為教師要努力提高自身能力,提高教學效果,真正的促進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學發展。

  關鍵詞: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教學;現狀;環境;方法

  中圖分類號:xxx:B文章編號:xxx

  眾所周知,思想品德教育對于學生的發展至關重要。初中階段的教學應該把思想品德學科放在教學的首位,而現狀卻不容樂觀。作為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教師應該正視目前教育教學的現狀,加大對于思想品德課程的投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營造輕松和諧的教學氛圍,有效地調動激情,使課堂教學過程成為師生互動的過程,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作為一名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者,經過多年的教學,以及參閱大量的文獻,對于新時期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教學有陣深刻的看法,在此表述,供同仁參考指正。

  一、正視目前思想品德教學的現狀,方能加以重視改變

  初中階段思想品德教育課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是目前的教學現狀卻不容樂觀。有許許多多的因素制約著思想品德教學的發展。很多教師不予重視,在此,作為一名教師,經過多年的教學,總結了兩點原因,希望能引起大家的重視。社會的因素。目前社會上有許多不良風氣嚴重的影響學生的發展。現代社會有兩個強勢的組織類型,一個是官僚機構,一個是商業機構,這兩種機構對待道德的態度是一致的,即擺脫道德的束縛,消除道德壓力,使自身置身道德之外。在學校我們會向學生傳播有關職業道德的信息,這些信息都是正面的,有利于社會公共利益的,但是一旦學生進入職業領域,他們就不得不為組織規則所束縛。思想品德教學畢竟不是在為學生構建一個與世隔絕的烏托邦,它必須要面對社會,面對社會帶來的挑戰,這是目前學校思想品德課面臨的重要問題。同時,新媒介建構的虛擬現實與現實社會的運作邏輯不一致,使思想品德教學實效性難以提高。處于初中階段的青少年,其價值觀并未完全形成,還是比較容易受網絡話語的影響。因此,如何消除網絡所帶來的消極效應是當前學校思想品德教學無法回避的問題。家庭因素。家庭教育抵消了思想品德教學的正面效果這一點是目前思想品德教學面臨的重要問題。家長自身水平的高低以及道德觀的多元化在無形中影響其子女的道德觀。思想者品德教學不同于其他的學科教學,它的教學主體不僅有教師還有家長。在課堂上,教師按照傳統的道德準則來教育學生,而有的家長可能按照他的道德觀來教育孩子。教師教育學生上車要給老人讓座,家長卻帶著孩子跟老人搶座位。家長的這種做法對思想品德教學的沖擊是顯而易見的。如上兩個方面只是本人的總結,還不是很全面,存在很多的漏洞,但是是本人精心的總結,希望廣大工作者能夠認真研讀,加以指點,共同認識目前思想品德教育的現狀,從而提高大家的重視度,加大對于思想品德的投入,提高教學能力。

  二、重視和諧民主教學環境的構建,提高教學效果

  教學環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改變一個人的性格,除了基因因素就只剩下環境因素了。心理學家也曾做過研究,學生在和諧民主的教學環境中學習可以提高學生兩到三倍的記憶力。因此,對于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教學,我們必須重視和諧平等教學環境的構建。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必須根據思想品德課程教材的內容,結合學生的思想實際,創設輕松快樂的教學環境。使學生在快樂的情緒中,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切實做到寓教于樂,真正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課程的教學效果。作為每一個從學生時代走過來的成年人,現在認真地回憶一下,當時學得最好的課程,其實就是那些對學生真正地關心、與學生打成一片、具有強烈的親和力的教師所教授的課程,而表情冷漠、嚴肅刻板、拒學生于千里之外的教師,無論板書多么工整有條理、理論知識多么淵博、普通話講得多么標準流利,學生從心理上仍然將其拒于心門之外。

  因此,教師進行教學改革的第一步,就是努力培養自身的親和力,積極創設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把自己當成課堂教學的一份子,才能放松心態的去迎接知識,才能真正的做到自主學習,只有這樣,才是教學的最高境界。

  三、重視教學方法的作用

  方法,老生常談的話題。可是在此不得不提。而對于初中階段思想品德教學,方法就變得極其重要。其實初中思想品德教學內容十分枯燥,學生學習起來有一定的難度,課堂教學沉悶。因此,我們教師要重視方法的作用,合理的使用,提高教學效果。讓全體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形成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格局。尤其是要充分運用現教育技術手段,把那些過于理性的理論變為形象直觀的感性材料,就會使枯燥乏味的課堂教學活起來。現代教育技術手段以其豐富的表現力,強大的交互性,特有的感染力和形象性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變被動的機械記憶為自覺主動的學習,并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及時更新學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在課堂學習中倡導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沒有求異就沒有創新,讓學生敢于對教材、對老師提出質疑,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去探索、去創新,從而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讓學生學會交流,學會合作與分享,培養其科學的態度。同時重視課堂與社會的結合。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思想品德課堂教學要體現。同時創新就源于實踐。所以要強調理論聯系時政、聯系生活,引導學生學以致用,才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教學模式方法對于初中思想品德教學的意義很大,我們教師要引起足夠的重視,提高自身能力,加大學習,從而提高教學能力。

  總而言之,新時期,對于初中階段的思想品德教學,我們教師要引起極大的重視。正視目前的現狀,不氣餒,相反要更加努力,提高自身能力,構建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加之優秀教學方法的使用,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學習思想品德能力。

思想品德教學論文11

  摘要:在素質教育不斷深入的今天,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在學生德育教育中的比重也在逐年擴大。然而傳統的思想品德教育由于嚴重脫離實際生活,致使很多學校的思想品德教學形同虛設,不僅難以實現教學目的,同時還會因為枯燥乏味的教學模式讓學生產生抵觸心理。因此,相關教師要在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中,合理地將生活化理念融入教學,讓學生在實際生活體驗中理解和掌握教師所教授的知識,以此來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關鍵詞: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生活化;探索研究

  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的生活化,簡單來說就是要將生活元素融入教學過程中,讓學生能將所需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并通過這一形式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熱情,這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的整體質量和效率。因此,在平時的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中,加大對生活化這一模式的探索研究力度,對提高教師教學水平具有十分深遠的意義。

  一、實現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生活化的優勢

  在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中,融入生活化理念,具有十分深遠的意義,具體表現如下:第一,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枯燥乏味的教學過程中,加入生活化元素,可以讓整個課堂更加生動活潑,學生的學習熱情以及積極性也能得到有效調動,讓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并真正地愛上學習,愛上思想品德課程,提高自我修養。第二,思想品德課堂教學生活化。教學生活化是近些年流行的教學模式,它不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整體的教學質量,同時還能在教學過程中緩和師生關系,讓學生能夠在一個相對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學習知識。第三,實現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的生活化,可以讓學生對思想品德教育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并通過學習來了解目前社會上提倡的優良品質。讓學生下意識地去學習國家的優良傳統,從而實現自我品德修養的提高。由此可見,將教學與實際生活相連,對整個初中思想品德課程而言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二、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的現狀

  在生活化理念還沒有提出之前,我國大部分地區的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會采取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式來進行。教師在課堂上只負責將知識“講”給學生,而學生也只能被動地去“聽”,并聽從教師的指令去“背”。這種單一的教學模式由來已久,學生已經越來越提不起學習的熱情,甚至有些學生會厭惡學習,覺得學習思想品德沒有意義。與此同時,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過于注重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以及對教材內容中重點難點的掌握程度等,這種機械式的學習方式會讓學生漸漸將時間以及精力局限在書本上,嚴重脫離實際。另外,傳統的教學方式會讓學生形成固定的學習習慣以及思維方式,無法在心靈深處對知識產生求知欲,長此以往,學生會變成一個個機械記憶知識的容器,這與教育的主旨背道而馳,從而影響到學生今后的發展。

思想品德教學論文12

  一、新媒體的環境與小學思想品德教育的關系

  新媒體的傳播方式是依托互聯網、手機等終端媒介,所傳遞的信息是即時發生、即時傳遞的。當今社會,無論是生活還是工作,人們的節奏總是不斷加快,不斷向前的,這種生活狀態是非常符合小學生的性格特點的,也是最能為其所接受和適應的。小學生天生追求快節奏,他們的性格特點與新媒體的特點相結合是非常適宜的,相對于傳統媒體的定時、定向的傳遞信息,新媒體對信息的傳遞方式不受時間、地點等任何定時定量的限制,其時效、快速的特點表現的更為突出。手機信息、QQ、微信、微博等成為小學生溝通的新工具,借助新媒體小學生們可以快速的獲得所需信息,避免他們注意力時間短、精力不集中、耐心不長久等問題。

  二、新媒體的環境下小學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的問題

  1.網絡語言沖擊小學生基礎語言的學習和積累。網絡詞語就是在互聯網上流傳的一些由數字、符號諧音組成的特殊語言或者文字,這些網絡詞語隨著互聯網的發展而發展,其影響范圍和人群逐年遞增,其蔓延和滲透之迅速,是很多網絡專家、學者始料不及的。網絡語言不僅改變了社會的語言體系,也改變著小學生的語言環境,小學生對新鮮事物接受能力強,非常容易受網絡環境的影響,小學生正是處于學習語言的基礎時期,如果將網絡語言帶入課堂,將會嚴重影響其學習語言、使用語言的效果和程度,將會有很大的負面效果。

  2.魚龍混雜的瀏覽內容弱化小學生的道德意識。新媒體的特性呼應著小學生活躍的思維、廣泛的興趣,對其有著巨大的吸引力,很容易讓他們沉迷,長時間使用網絡,小學生和電腦或手機處在相對封閉的環境,不接觸更多的人和事物,缺乏真實的交流,容易產生孤僻、冷漠、自閉的性格。

  三、新媒體環境下小學思想品德教育問題的對策探索

  1.政府機構及社會組織積極努力營建優良新媒體環境。越來越多的家長呼吁有關部門能夠整頓小學生的上網環境,希望能形成綠色、健康的網絡世界。這個愿望的實現,必須要有一個前提作為基礎,就是完善網絡相關的法律法規,通過法律手段保護小學生的網絡安全。例如,新加坡對互聯網的管制方法就非常值得我們學習,他們開展了“分類許可證”制度,用戶傳輸的信息都需要經過政府的電腦控制中心“中轉”,這樣做有效地過濾了負面的、非法的信息。如果不按政府要求辦理“分類許可證”者,是要被處以重罰的。做到這樣,(1)要建立健全網絡督察機制,從根本上杜絕不良信息的蔓延,可以建立網絡信息檔案,定期督察各種小學生使用的網站、信息、視頻、圖片等,肅清小學生網絡環境。(2)建立健全完備的懲罰制度,并依法追究責任。通過廣泛聽取專家、家長、老師、小學生等多方面意見,歸納總結不同的建議和意見,形成小學生網絡安全管理條例,做到有法可依。

  2.教育管理部門和學校加強網絡道德教育。新媒體環境下的思想品德教育具有雙向性、互動性,“青少年時期既是人生最重要的發展時期,也是人生一個最為脆弱和危險的時期,德育工作者一定要利用各種平臺讓學生充分表達自己并作及時引導,打開師生交流的渠道。”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可以自由的在網絡上交流意見、發表觀點,“校園手機論壇”、“網上聊天室”、“在線輔導”等,通過輕松的交流與對話,一起探索和求知,打破了傳統教育的固定模式,使受教育者變被動為主動,學生學習、求知的自主性和積極性被調動起來,可以隨時查閱信息,隨時發表自己的見解、看法,與老師、同學溝通、探討。這是一種人本主義教育理念,教育者與被教育者及時溝通、探討、交流,教育者將成為受教育者在道德完善途中的一個知心朋友。。

  3.家長提高自身素質加強對小學生網絡道德指導。家長在提高自身網絡技能的同時,也應該對孩子的網絡行為進行指導,小學生正處于心理發展和個性養成的關鍵時期,在學校遵循老師的指導,回家聽從父母的安排,而在虛擬的網絡世界,他們就成為了自己的主人,可以任意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正因為如此,特別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侵害,在使用聊天工具的時候,不懂得保護自己,也容易受到消極觀念、惡俗觀念的影響。所以,家長要做好人工“防火墻”,幫助孩子過濾掉壞的信息,“對家用電腦中青少年不宜的功能或網頁加密等。要求家長對孩子上網的時間和地點做出一定的限制和監管,及時控制可能出現的違規動機和行為,指導并監督孩子們理智地處理上網娛樂和學習的關系”放下對網絡所持的片面態度,通過與孩子真誠、耐心的交流,了解他們的內心所需和真實所想,就會避免孩子沉溺于網絡。總之,家長通過正確的引導,家長合理的監督和管理,就會大大降低網絡對小學生的消極影響。網絡生活是現今社會的常態化生活方式,要想使孩子有效、安全、合理的利用網絡,最大程度的減少網絡的負面影響,最有效的方式是加強同孩子的溝通與交流,在網絡活動上起到榜樣的作用。正確的引導,合理的管理,網絡將會成為孩子成長中的好幫手。

思想品德教學論文13

  “辨、評、導”在思品教學中的運用 自1987年下半年以來,我校著力開展思想品德課堂教學的研究。我們深切地感到,當今社會發生了深刻變革,社會環境也變得較為復雜。如何提高思品課的課堂教學質量,強化學校德育主陣地的教育作用?實踐證明:改進思品課的教學方法,將“辨、評、導”貫穿于教學的全過程,有助于發揮學生在教育過程中的主體作用,提高思想教育的實效性。

  所謂“辨、評、導”,即依據思品課的教學內容,結合學生日常行為和思想認識實際中的熱點、疑點或難點問題,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育活動,明辨是非,評說理由,教師及時導行,促使學生知、情、意、行和諧發展。

  一、搜集素材,形成“可辨”樣例

  這是吸收和處理信息的過程,是實施“辨、評、導”的基矗根據思品課的具體教學要求及內容,聯系學生的思想行為實際,收集學生在學習、生活中的實例,教師將這材料進行歸納、綜合、加工,形成帶有普遍意義的“可辨”樣例。

  從獲取素材的途徑看,教師可通過有意觀察、問卷調查、家訪、交談等方式獲取,也可是學生在家里或社會上的表現。

  例如:教學《勝不驕,敗不餒》前,可將本課內容引伸到學習中來,召開部分學業差生座談會,讓他們暢談在學習遇到困難時或考試成績不理想時的心情及想法,根據他們的心理,教師總結出學業差生在學習遇挫時的一般心態,形成在教學這一課時可供“辨、評、導”的樣例。這樣來自學生、貼近學生年齡特點和思想行為實際的樣例,更易激起學生的感情共鳴,形成良好的“辨、評、導”的氛圍。又如:教學《敢于同壞人壞事作斗爭》、《英雄戰士徐洪剛》時,教者可收集丹陽市皇塘鎮高新大的故事等。

  二、創設情境,評說“可辨”樣例

  評說樣例,是“辨、評、導”的中心環節。在思品教學中,教者通過多種形式,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讓學生在特寫的情境中,結合自己的理解或體會,明辨是非,以形成正確的思想認識。

  (1)演一演,玩中悟理。小品、啞劇、童話劇等是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如教《愛護花草樹木》一課時,可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每一小組讓一名學生扮演“小樹”,伸出雙臂當“樹枝”,讓幾位同學把沉重的書包掛在“樹枝”上,還使勁搖動。“小樹”痛苦地呻吟:“哎呀,我受不了啦,我疼死啦”在學生親身體驗,產生情感共鳴的基礎上,判斷這種行為是否正確,讓學生暢談自己的認識,使學生從中悟出“要愛護花草樹木”這一道理。

  (2)辯一辯,議中悟真。“真理越辯越明”。在教學中,可組織學生針對某一問題進行辯論,各抒已見。如教學《愛護班級榮譽》一課時,我出示事先收集到的樣例:“學校衛生員檢查我班衛生情況,小明發現座位下有一張廢紙,他立即用腳踩住,沒讓衛生員發現。結果,衛生員表揚了我班衛生工作做得好,還給我班加了衛生分”。我引發學生討論:“這是愛護班級榮譽嗎?”學生有的說是,有的說不是,展開舌戰,各擺理由。教者因勢利導,循循善誘,使學生感到:愛護班級榮譽要建立在實事求是的基礎上,不能掩蓋存在的問題,只有敢于承認問題,才有改正的決心。樣例中的小明有愛班心,但行為是不對的。這樣,通過辯論和教者引導,學生形成了正確的認識。

  (3)看一看,用形象明理。小學生年齡小,形象思維占優勢。在思品教學中,幻燈等電教手段來展現樣例,教育效果會更好。如教學《要遵守交通規則》一課時,我讓學生觀看新市口人走車行的交通情況錄像,讓學生判斷誰走得對?

  為什么要這樣走?有沒有走得不對的?為什么?由于錄像貼近生活,學生較易辨別,并懂得遵守交通秩序才能避免交通事故的道理,印象較深刻。這樣,比簡單的說教效果要好得好。

  此外,還可以通過“聽一聽”、“訪一訪”、“問一問”等途徑,讓學生明白事理。

  三、注重實效,指導行為實踐

  (1)導行要從實際出發。一是因內容而異。思品課的內容涉及面很廣,有教育學生從小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有教育學生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有引導學生培養精神品質鍛煉意志的。不同的內容,在導行時,要提出不同的具體而明確的操作點或訓練點。二是因人而異。每位學生的行為能力是有差異的。

  導行時,應根據每位學生的具體情況提出不同的要求。如教《勞動最光榮》一課,在導行時,我了解到有的學生已會燒飯、做菜、洗衣服,而有的學生連掃地、洗紅領巾這些簡單的活都不會干。于是,我便分層要求,讓學生循序漸進地參與勞動實踐,逐步培養他們的勞動習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導行要注重落實。落實不僅表現在明確具體的要求上,還表現在督促檢查上。特別是對學生的行為過程要進行指導,使學生逐步達到導行目標。如教《爭做合格的小學畢業生》后,每一個月,我們都要求學生根據自定的奮斗目標對照檢查,有時教師還進行必要的考評,肯定優點,指出不足之處,闡明今后努力的方向。對于一些容量較小的導行,教師可進行現場指導。

思想品德教學論文14

  【摘要】在初中階段的所有課程中,思想品德教學課程占了很大一部分比重,是整個初中學習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門課程。創新思維能力也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項能力,近幾年來隨著對孩子各項能力培養的逐漸重視,在初中思想品德的課程上注重提升孩子的創新思維能力,全面培養學生的各項能力,已經成為初中思想品德課的重要任務。本文對通過思想品德課的教學來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的措施做簡要的分析論述。

  【關鍵詞】初中教學;思想品德;創新思維能力

  思想品德課程在初中階段的課程中占了相當重要的一部分,它是學生思想教育的一門重要課程,也是老師最容易將德育教育融入教學當中的一門課程,思想品德的教學無疑有利于提升孩子的各方面能力,培養他們的綜合素質,所以思想品德課程如今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但是現如今的學校當中,對于思想品德課的學習,教師往往都是根據書本上的題材來講解與傳授知識,學生也沒有很好的理解掌握,完全是為了應付考試而死記硬背,這就與我們要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背道而馳了。要在思想品德教學中使學生的創新思維有所提高,教師就必須重視這一項能力的培養,且在這方面需要花費更多的心思。以下筆者針對七年級到九年級的教學進行探究與分析: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1.初中思想品德教學的現狀分析

  1.1教學內容過于廣泛

  思想品德課作為初中的一大課程,其中涉及到的教學內容非常多,雖說思想品德課都是針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在學生的發展道路上起到了很大的幫助,但是現階段的學生思想仍處于跳躍性的階段,他們的基本價值觀仍不能完全地固定,要在思想品德教學中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就需要教師有側重點地將學生引導到與其實際情況相結合的知識點上,從而更加有利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1.2應試教育仍存在

  我們國家新課改已經在國內大部分普及了,但是在一些較為偏遠的地區應試教育的現狀仍存在,目前的思想品德教學中不乏有較為明顯的應試教育傾向存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更加注重學生的考試分數,在提升學生創新思維能力這一方面認識不夠,從而在上課時往往就忽略了這一能力的培養。

  1.3教學方式較為單一

  傳統的教學方式就是教師在講臺上講,學生在座位上坐著聽或者做筆記,這樣的教學方法自然有它的好處,但是久而久之就顯得較為單一,一直使用單一的教學方法學生也會漸漸失去興趣,這樣大大不利于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培養,適當地改變多樣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此基礎上促進學生的知識點掌握,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1.4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不夠重視

  隨著我國進行課改后,越來越多的教師已經認識到了提高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重要性,但是在實際行動上仍沒有具體落實到,許多教師們仍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主要以學生的考試成績為主,以高分為目的進行教學,也沒有意識到提高學生創新思維能力與教師本身也是息息相關的,從而在日常的教學上并沒有在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上給予過多的重視。

  2.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提升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具體方法

  2.1學好基礎知識,提升創新思維能力

  學好基礎知識是提升任何一項能力的首要前提,在思想品德教育課中,首先更要掌握思想品德課中的知識點,這些基礎的知識點具有很有價值的作用,對學生的價值觀形成起到促進的作用,促進了學生德育思想的發展。教師根據教材、依托教材,根據教材上的知識點將德育知識教授給學生,在此基礎上再給予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不斷提高學生創新思維能力,讓學生自行去領悟課堂上內容的真諦。這樣有基礎地培養避免了毫無目的地去將所有知識灌輸給學生。例如九年級思想品德課本中第一單元知識點:責任。教師在進行這一單元的知識教學時,首要任務應該先將這一單元的知識點講解透徹,有效地引導和鼓勵學生吃透、掌握,在此基礎上,再可以引導學生自行聯系自己的實際生活,舉出自己在實際生活中與責任相關的例子等等,讓學生在課堂上明白責任的意義與重大。

  2.2多樣化的課堂形式

  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課堂的上課形式更加不能單一死板。所謂創新,就是要不一樣的東西。課堂教學形式直接影響著整個課堂的教學質量,一味地采取傳統單一的教學形式會使學生對課堂失去興趣,禁錮了學生的創新思維,所以為了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務必要重視課堂的教學形式。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九年級中關于“集體與個人利益”這一單元的教學中,什么是集體利益以及個人利益,他們之間存在著什么關系等等,針對這一單元的學習,教師可以變換一些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可以請學生在講臺上表演以本單元知識點為主題的話劇,由學生自行設計劇本與演員,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他們創新思維能力的發展。

  2.3注重實際活動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往往都會設計有實踐教學環節內容,這一環節的內容不是在課堂上完成的,而是需要學生在自己的課余時間來完成。主要的形式基本都是學生的社會實踐內容學習。教師要利用好這一環節內容的引導教學,將理論與實際生活很好地結合起來。如在“競爭合作求雙贏”這一單元的學習中,教師可以提倡鼓勵學生組成社會實踐活動小組,通過課后時間去進行社會調查,學生們在此之中可以分工協作,有的負責設計調查提綱,有的負責聯系走訪對象,有的負責查閱相關資料,有的負責整理與統計數據,學生們將最后的結果進行討論分析,最后在班上評出一組最佳的社會調查報告。在此社會實踐活動中,教師可以激發學生對競爭與合作的深刻認識,促發學生發揮自己的創新思維能力去思考看待問題,在訓練其創新思維能力的同時也讓他們意識到合作與競爭的意義與關系。

  3.結語

  在學生學習發展的道路上給予引導與支持是每一位教師的職責,為了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教師需不斷地改進自己的教學方式。在初中階段對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提升是很有必要的,不僅僅是要在思想品德教學中來進行創新思維能力的提高,在每一學科中都應該融入這一能力的培養與提高,初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尤為重要。在此科目的基礎上進行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提高不失為一個很好的教育決策,這樣的教育方式值得引起每一位老師的重視且在學生的能力培養上付諸實際行動。

  參考文獻:

  [1]周天宏.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提升學生創新思維能力[J].考試周刊,20xx(57):160-161.

  [2]藍子瑜.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提升學生創新思維能力[J].中學教學參考,20xx(25):69.

  [3]陳濟飛.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提升學生創新思維能力[J].都市家教(下半月),20xx(11):16.

  [4]孫紅梅.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提升學生創新思維能力[J].新高考(升學考試),20xx(8):47-48.

  [5]于 萍.探討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提升學生創新思維能力[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xx(3):153-153.

  [6]魯建珍.初中思想品德教學如何提升學生創新思維能力[J].考試周刊,20xx(78):123-123,124.

  [7]黃國興.芻議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提升學生創新思維能力[J].課程教育研究,20xx(2):88-88.

思想品德教學論文15

  在新課改的推動下,新的教學思想、教學方式不斷出現。我們在大力開展素質教育的同時,由于中考、高考在目前仍然是我國選拔人才的重要途徑,因此應試教育在各個地區、各個學校仍未放松。思想品德課作為一門強化學生德育教育的學科,在當今改革開放的形勢下,面對錯綜復雜的國內、國際形勢,承擔這門學科教學任務的教師既要讓學生學好這門課,又要達到育人的目的,那么在平時的思想品德課教學中必須要培養學生以下幾種基本能力。

  一、觀察能力

  觀察能力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考察和認識的能力。它是我們增加感性認識的重要環節,人類的重大發明和創造都離不開這種能力。通過小學幾年的學習,中學生已經具備了初步的觀察能力,思想品德課教學為培養學生觀察問題的能力提供了有利條件,它要求教師要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去正確地認識客觀事物的現象,正確處理好學習和生活中的問題。而客觀事物的現象又是紛繁復雜的,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引導學生觀察,交給學生方法。如在七年級思想品德課上冊“豐富多變的情緒”的教學中,看一個人處于什么樣的情緒狀態,可以讓學生觀察。如果觀察出某個人具有開心、愉快、快樂等表現,那么這個人的情緒就為“喜”;如果觀察出某個人具有生氣、氣憤、震怒等表現,那么這個人的情緒就為“怒”;如果觀察出某個人具有傷心、難過、辛酸等表現,那么這個人的情緒就為“哀”;如果觀察出某個人具有害怕、膽戰心驚等表現,那么這個人的情緒就為“懼”。通過這種方式,同學們就能容易地掌握喜、怒、哀、懼這四種基本的情緒。

  二、辨別能力

  辨別能力就是分辨事物的對與錯、真與假、好與壞的能力,這種能力與觀察能力相聯系。由于事物的現象有假象與真象之分,有現象與本質之分,從而導致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認識有正確與錯誤,有真理和謬論。在我們的周圍有真、善、美的東西,也有假、丑、惡的東西。由于市場經濟的影響,人們的思想觀念也在不斷地發生變化,這就要求我們每個人只有具有辨別能力,才能去重新認識和評價事物。

  目前的中學生在心理上,思想上慢慢獨立,會對一些問題進行獨自思考。但是由于自身實際經驗不足,接觸社會不多,看問題往往只看現象不看本質,只能片面地看問題,而不能全面地看問題。再加上思想的可塑性大,聽到一種新的意見就盲從,從而導致往往接受正確的東西較慢,而接受反面的事物較快。為了學生的健康成長,為了能夠讓學生正確地認識人、認識事物、認識社會,那么對中學生辨別能力的培養就很有必要。

  要想培養辨別能力,就是要對各種事物,現象進行比較,看其真偽、好壞、優劣。如在九年級“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的教學中,為了給學生講清“為什么要依法治國”這個問題,我們就可以讓學生了解我國古代人治社會的情況,再看今天法制社會的情況,兩者進行比較得出人治社會的缺點和法制社會的優點,從而讓學生堅定“依法治國”的信念。

  在九年級“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教學中,目前我國人民雖然已經達到總體小康,但是當把我們的小康水平與其他發達國家相比,在國內農村與城市相比,西部與東部相比,就可以讓學生真正的認識我們目前的小康還是低水平、不全面、發展不平衡的小康。要實現全面小康的目標,當代青少年必須要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從身邊小事做起,掌握適應社會發展的本領,為實現全面小康的目標盡到自己的責任。

  三、思維能力

  所謂的思維能力就是思考活動。它是人的大腦對客觀事物的間接地概括和反映。事物的本質特征和內在聯系就是由思維能力反映出來的。一切科學的概念,定義都是思維能力概括的結果,它是人類認識能力的核心。

  思想品德課中的概念和定義都具有抽象性的特點,學生只有具有一定的思維能力才能理解這些概念和定義。如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中的依法治國概念、一般違法行為的概念、犯罪的概念等都很抽象。學生在現實生活中接觸的都是具體事物,而我們在教學中要把它抽象概括是比較困難的,因此我們在教學中就要鼓勵學生發現問題,在講課中啟發學生的思路,多設懸念,復習時引導學生進行概括,來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達到更好的讓學生掌握這些概念,定義的目的。

  四、記憶能力

  記憶是人們經歷過的事物的印象在人腦中的保留和恢復。它是人的一切學習和工作的基本功。在思想品德課的教學中,引導學生掌握記憶方法特別重要。雖然在當今的思想品德課教學中,反對死記硬背,但也要反對把思想品德課基礎知識搞得是事而非,不記不憶的做法。如在初中思想品德課中的法律教育教學中,就必須要讓學生記住未成年人保護的基本內容,才能有利于保護自身的權利;記住犯罪的基本特征和本質特征才能知道哪些行為是一般違法行為,哪些行為是犯罪行為;記住行使建議監督權的方式和渠道,才能更好地行使監督權。思想品德課的一些重點內容學生平時不記或不用科學的方法記憶,而是臨考突擊背,這樣勢必造成死記硬背,把知識記的不靈不活,在實際生活中生搬硬套,考試中束手無策。

  因此,我們在平時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記憶能力。如明確記憶的目的,規定記憶的任務,以理解記憶為基礎,摸清學生記憶的類型和記憶能力的差別,同時還要教給學生科學的記憶方法,不能養成死記硬背的習慣。

  五、表達能力

  所謂表達能力,就是利用語言交流思想的能力,它是一個人學習和工作的基本功。思想品德課教學中學生表達能力的培養主要是指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能力的培養。口頭表達主要用于課堂討論、學生講課,課堂提問,而書面表達主要用于考試和寫文章。

  表達能力的高低也是衡量我們學生能力的標準。因此,無論思想品德課的教學如何改革,都需要學生有較高的表達能力,所以我們在平時進行思想品德課教學時,要多給學生提供表達的機會,如上討論課,學生講課,多設問讓學生回答等等。讓學生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將會逐漸提高,從而有利于學生素質的提高,有利于學生將來立足社會。

  在現實生活中,學生的能力有多種表現。時代不同,對學生能力的要求不同。在不同的場所,需要學生有不同的能力表現。但是在學生能力的培養上,各門課有各自的任務,能力的內容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在大力推行素質教育的今天,不能讓學生中高分低能的悲劇重演。為了學生的未來美好,為了讓我們的學生在激烈競爭的時代不會被淘汰,為了中華民族的振興,我們教育工作者應該在普遍性的指導下,進一步探討適合于思想品德課教學的能力培養。

【思想品德教學論文】相關文章:

思想品德教學論文06-12

思想品德教學論文11-09

初中思想品德教學論文06-12

小學思想品德教學論文06-11

談初中思想品德教學論文06-12

教學中的思想品德的運用論文06-12

初中思想品德教學論文模板03-30

思想品德教學論文(15篇)11-09

思想品德教學論文15篇11-09

讓思想品德教學回歸生活論文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