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的論文
現如今,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論文吧,借助論文可以達到探討問題進行學術研究的目的。為了讓您在寫論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會計的論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會計的論文1
摘要:會計內部控制工作的一項重要組成部分就是會計信息管理,會計信息對于內部會計控制有著連接與紐帶的作用,內部控制目標的實現要求具備高質量的會計信息,而內部控制與管理的主要目標就是進一步提升會計信息管理的質量。本文主要探討了會計信息的質量屬性,分析會計信息管理和內部控制之間的關系,并針對當前會計信息管理內部控制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提出相應的應對策略。
關鍵詞:會計信息;管理;內部控制
作為一種從企業的內部向企業外部傳送信號的關鍵媒介,會計信息是實現財務轉移和利益分配的關鍵基礎。而會計信息是否可靠則是值得關注的一項主要的質量特征,其對于經濟體制的公正公平性以及企業經濟運行與發展的效率有著直接的決定作用。為此,在當前的企業經濟活動中,如何做好會計信息管理內部控制工作顯得尤為重要。
一、會計信息的質量屬性分析
第一,真實屬性。會計信息的前提就是真實性,如果會計信息失真,則可能無法反映出企業的經營活動,從而就會對企業的發展產生影響。會計信息必須要能夠將所要反映的事物體現出來,即體現出企業的經營成果和經營活動。企業會計信息的真實性是相對而言的,其主要是由于在會計信息在經濟會計反映的領域中,會計信息反映和會計人員的能力與素質有直接的關系,并且受到會計制度和會計準則的影響。第二,及時屬性。會計信息的及時性指的是必須進行有效而及時的編制,并且要進行會計報表報送。由于體現企業會計業務開展情況的會計信息是變化的,所以企業需要定期進行會計信息披露活動,只有這樣才能保證企業的經濟業務始終開展是高效而全面的。第三,相關屬性。相關屬性主要指的是企業會計信息應當和國家宏觀經濟管理政策及要求保持一致,從而保證企業會計信息能夠始終滿足企業外部與內部各方面的實際需求。第四,可比性屬性。可比性屬性包括兩方面含義:其一是橫向可比性,即為了充分保證企業決策時可以進行科學分析與比較,在同一使其內開展的經濟業務應當盡量選擇同一會計信息管理方法;其二是縱向可比性。即企業在開展生產經營過程中,應當選擇相同的會計處理方法,并且注重對會計信息的對比。
二、會計信息管理與內部控制的關系分析
企業開展經營與生產活動的最根本目的就是創造出經濟效益和實際的價值,而創造價值則需要有具體的策略和戰略性目標作為支持,最終的成績則應當通過經營的效果和效率才能體現,而效果和效率或價值在創造的過程中應當通過財務信息來體現,因而可以說企業價值的創造需要依靠完善科學的內部控制管理才能確保其順利實現。在創造價值的過程中必然伴隨價值的記錄,從而就形成了企業會計信息管理。企業會計信息管理主要依附于會計核算系統之中,會計核算系統則往往依附于于內部控制體系之中。如何對內部控制進行科學的設計、實行及完善,對于生成會計信息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三、當前企業會計信息管理內部控制工作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會計信息管理內部控制基礎較為薄弱
當前,很多企業的會計信息管理內部控制工作有很多亟待改善的缺陷:第一,缺乏強有力的內部控制基礎。在當前會計信息化發展的大環境下,會計信息管理工作增加了數據管理、系統維護以及操作管理等全新的崗位,這對于企業會計信息內部控制工作也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為此,企業必須盡快構建出一套與之相匹配的內部控制制度,但是從我國當前的企業會計信息內控建設現狀而言,其并沒有能夠針對信息化條件下企業會計信息進行研究與分析,從而也沒能制定出科學的會計信息內部控制制度。[1]第二,會計信息系統建設缺乏合理性與規范性。從當前企業信息系統管理現狀而言,我國企業在開展會計信息管理的過程中依然存在一定的誤區,在構建會計信息系統過程中由于缺乏對企業的認識,從而使得系統的建立通常都是從市場上購置一套財務軟件,然后在對企業財務人員進行簡單培訓之后投入應用,有的企業甚至沒有培訓直接進行應用,正是由于缺乏對系統運行的科學認識,造成企業會計信息系統在運行過程中經常產生錯誤。不僅如此,由于當前部分企業信息系統構建時未能結合企業實際業務的發展需求,從而造成企業最終形成的會計信息系統實際應用價值不高,為此部分企業不得不將現行的系統和原來的舊系統合并使用,進一步加大了財務會計人員的工作負擔。
(二)企業會計信息管理內部控制復合型人才比較稀缺
當前很多企業的財務會計人員難以對會計業務的流程及活動情況進行準確把握,造成其對于企業會計信息內部控制關鍵點缺乏足夠認識,這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會計信息管理內部控制的監督與制約效應。[2]部分企業中的會計人員雖然對于內部控制的關鍵內容有所了解,但如何在實際的會計信息管理內控過程中對這些關鍵內容進行制約與監督,對于其來說依然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三)會計信息管理開放性特征加大內部控制的風險
會計信息管理內部風險方面,其不僅表現在財務軟件與計算機等風險,并且在會計信息管理系統或計算機系統產生問題時,企業的整個會計信息都可能會面臨丟失的風險。除此之外,由于憑證審核及制單等環節在整個會計信息管理系統中應用逐漸減少,甚至逐漸出現了無痕化的會計處理。[3]由于企業內部稽核存在一定的難度,加上沒有操作流程及操作人員的記錄,從而要想將責任追究到人存在很大的難度。在會計信息管理外部風險方面,會計信息管理系統在設置方面有所缺陷,在傳遞會計信息的過程中導致信息泄露、篡改及截獲的幾率增加,最終對會計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實性產生巨大的威脅。除此之外,潛在的計算機病毒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會計信息管理系統運行的安全性。
四、企業會計信息管理內部控制的相關對策分析
(一)加強對會計信息管理系統的應用與控制
第一,充分保證會計信息管理系統應用的可持續性。所謂的應用可持續性指的是會計信息管理系統必須充分滿足企業各項經濟業務開展的需求,在開發與設計會計信息系統的過程中,應當從分結合企業的實際經濟發展情況。要想保證會計信息管理系統應用的可持續性,就應當切實做好對前期的分析與研究,對系統的功能使用、權限設置、模塊劃分以及業務流程等方面進行科學的要求與規劃,從而對購置財務軟件提供科學的參考依據。第二,切實做好系統維護與控制。[4]對系統進行科學維護需要結合企業的經營狀況及經營環境的變化,對系統中的相關設置作出合理的變動與調整,保證會計信息管理內部控制工作得以更加準確有效地開展,從而將企業的業務活動發展狀態清晰展現出來。
(二)加強會計信息管理內部組織控制
在崗位設置與組織結構設計方面,應當依據全新的會計信息處理流程進行設置,依據業務流程開展的不同階段對數據分析與錄入以及數據維護等進行科學的設計,依據崗位職責的不同設置出系統維護員、會計信息審核員、記賬員及會計主管等崗位,不但要充分保證會計審核與記賬、數據審核與錄入、數據錄入與信息管理等崗位的分離,還應當貫徹落實授權體系,使不同崗位的責任與授權能夠相互匹配,從而促生會計信息管理內部組織控制工作能夠順利開展。在會計信息管理內控人員培訓方面,企業應當使會計人員對于會計信息管理系統有充分的認識與了解,使其能對會計信息管理內部控制工作的流程進行掌握,準確掌握各項業務的操作流程及技巧。[5]企業可以針對經營活動中產生的新情況、新業務開展專項的學習與培訓,從而確保會計工作人員能夠更好地通過自身的網絡信息技術和會計專業知識加強會計信息內部控制,逐步提升該項工作的效率。
(三)加強對企業內部會計風險的預測與評估
風險指的是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存在的各種不確定性,企業在經營活動開展過程中面臨的內部控制風險主要包括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在會計信息管理內部控制體系中,對于內控風險的評估應當主要集中于以下幾點:風險發生的可能性、風險重要程度以及應對策略。在對內部會計控制風險評估的期間,通過風險較大的項目可以對可能出現徇私舞*及經營失敗的項目進行全面而科學的分析,從而發現其中的關鍵控制點,同時構建出適當的風險預警機制。與此同時,企業還應當注重內部控制風險的事前控制,盡可能降低因各類因素變化造成會計信息失真的可能性。
五、結語
會計信息管理內部控制對于企業的經營管理有重要的意義,直接影響企業經濟效益。在當前會計信息化的背景下,企業應當構建出科學的會計信息內部控制制度,在充分結合自身實際發展情況的基礎上,對會計信息管理內部控制工作進行探索與分析,在實踐中不斷完善與發展,從而更好地適應市場競爭的需求。
參考文獻:
[1]季侃,陳艷.基于內部控制的會計信息質量研究——來自我國A股市場的經驗證據[J].現代管理科學,20xx,02:25-28.
[2]代莉莎.淺議企業內部控制與會計信息質量[J].貴州社會科學,20xx,09:84-86.
[3]孫芳城,梅波,楊興龍.內部控制、會計信息質量與反傾銷應對[J].會計研究,20xx,09:47-54+97.
[4]祁廣亞.會計信息化條件下企業會計信息系統內部控制[J].財會研究,20xx,22:21-22.
[5]王鑫,李蕊,姚佳含.網絡環境下完善會計信息系統內部控制的研究[J].情報科學,20xx,06:107-110.
會計的論文2
與傳統會計相比較,電子商務會計的特征主要表現在以下六個方面:
1.實時化。電子商務運作的空間是電子虛擬市場,是在網絡上以數字方式進行的交互式商業活動。當交易發生時,會計信息系統可以通過企業網絡和互聯網直接采集相關數據信息,實現會計和業務處理的一體化。會計核算能夠實時更新會計數據,為管理層決策提供更有價值的會計信息。
2.低成本。網絡經濟充分體現了邊際成本遞減原則,即網絡用戶越多,成本也相應越低。網絡會計能夠使企業最大限度地降低信息收集成本、交易成本、審計監督成本和納稅申報費用,從而有助于實現利潤最大化,吸引更多的投資者與客戶。
3.多元化。傳統會計一直把會計信息作為一種公共產品、統一采用標準模式提供。但實際上信息使用者對會計信息各自都有著不同的需求。隨著網絡經濟的發展,企業不僅可以提供規范的最低標準的會計信息,還可以提供所有可能的會計方法作為基礎的多元化會計信息。
4.商業性。借助于網絡,消費者可以根據自己的偏好和支付能力取得所需的各種會計信息,市場可以根據不同的需求提供針對性的信息,形成真正的“以用戶為導向”的網絡會計模式。
盡管商務電子會計相較于傳統會計有明顯的優勢,但是其發展還面I臨不少的問題:
1.電子會計數據的難題。一方面,以電子商務為主要內容的網絡會計中,原始憑證的數據轉變為磁性介質,對電子數據的修改可以不留任何痕跡,為“會計原件”帶來很多隱患。另一方面,法律上最有效的證據是記錄業務發生的原件,法律能否接受計算機記錄的無紙化的電子會計數據作為有效的證據已是一個國際性難題。
2.法律保障不完善。現階段,我國有關電子商務活動的法律法規還不完善,難以有效解決電子商務活動中出現的所有新問題、新糾紛;另外,會計法中也未對電子商務會計處理中出現的問題做出明確的規定,大大增加了電子商務會計的不確定性和風險性。
3.市場環境不健全。雖然網絡經濟創造了一個全新的市場,但市場環境還很不健全,這是電子商務會計發展中遇到的根本性問題。
為了解決電子商務會計所面臨的上述問題,促進電子商務會計的健康發展和有效應用,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理論方面。電子商務會計的環境和目標對會計數據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因此電子商務會計實踐迫切要求會計理論進一步豐富起來,實現會計理論與電子商務會計實踐的互動發展。會計理論的進一步豐富能為電子商務會計的發展與應用提供強有力的理論支撐。
2.技術方面。由于會計上的數據原件問題以及電子數據的法律效力問題至關重要,因此加強電子商務會計安全防范措施,建立起安全可靠的電子商務會計系統必不可少。具體包括以下內容:必須建立一個安全可靠的電子商務通信網絡;設立防火墻、電子密鑰系統;必須有權威認證機構,由專門的驗證中心驗證交易雙方的身份,并頒發安全證書,持有安全證書一方才有資格進入電子商務會計系統。
3.市場環境方面。營造有利于電子商務會計發展的市場環境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是要改善物流管理環境,對商品實行統一的標準化物流管理,包括入庫、質檢、出庫等;
二是要建立起面向全世界的國際電子商務會計市場,開通電子商務會計網站,與世界各地進行會計信息交流、促進會計信息自由流動,為會計準則協調與發展提供廣闊的空間;
三是要注重對電子商務會計市場安裝一個“過濾凈化裝置”,在會計信息進入市場前首先予以過濾、凈化,以保證在會計市場上流動的信息的質量、及時和有效。
4.人員素質方面。電子商務會計人才要既懂會計又懂管理;既有原則性,又有創造性、靈活性;既熟悉會計電算化知識,又熟悉網絡知識;既會會計業務操作,又能解決實際工作中存在的種種問題。會計人員必須加強對電子商務會計理論的認識、理解和培訓。
5.立法方面。首先,我國電子商務立法應解決電子商務中出現的各類綜合性問題,規范電子商務活動,使其在法律法規許可的范圍內進行公開、公平、公正的交易,鼓勵競爭,防止壟斷。其次,電子商務的安全、保密也必須有法律保障,對計算機犯罪、計算機泄密、竊取商業與金融機密等行為都要給予嚴厲的法律制裁,以逐步形成有法律認可、法律保障和法律約束的電子商務環境。
目前,電子商務在我國處于起步階段,具體的運作形式和操作方法還有待于在實踐中不斷摸索和完善。隨著網絡科技的進步,電子商務活動也會出現更多的新情況和新特點,電子商務會計也必然隨之進行相應的變革與調整,以適應電子商務活動會計核算的要求。
會計的論文3
第1章緒論
1.1研究背景及意義
1.2論文框架與創新之處
第2章文獻綜述
2.1企業社會責任的內涵及演進
2.2戰略性企業社會責任概念及維度
2.3企業社會責任與財務績效的衡量方法
2.4企業社會責任與財務績效關系研究
第3章承擔戰略性企業社會責任的理論基礎
3.1企業生態系統理論
3.2利益相關者理論
3.3競爭優勢理論
第4章制度背景、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
4.1制度背景
4.2戰略性企業社會責任對財務績效影響分析
4.3所有權性質對戰略性企業社會責任影響分析
第5章戰略性企業社會責任與財務績效關系實證設計
5.1樣本選取及數據來源
5.2變量設計
5.3模型構建
第6章戰略性企業社會責任與財務績效關系實證分析
6.1描述性分析
6.2相關性分析
6.3回歸結果分析
6.4穩定性檢驗
第7章研究結論、建議及局限性
7.1研究結論
7.2對策及建議
7.3研究的局限性
本文結論
隨著企業社會責任的不斷發展,愈多學者從不同的視角來闡述、分析企業社會責任的理論意義與現實意義.本文回顧國內外學者在企業社會責任和戰略性企業社會責任的概念理論,以及企業社會責任與財務績效關系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以企業生態系統理論、利益相關者理論和競爭優勢理論作為理論支撐,結合我國經濟制度背景,分析不同所有權性質對戰略性企業社會責任的影響,構建戰略性企業社會責任與財務績效關系的理論模型,對戰略性企業社會責任與財務績效關系進行了分析,主要得到以下研究結論:
第一,本文根據企業生態系統理論以及利益相關者理論提出了履行戰略性企業社會責任以及對其進行細分的基礎層、市場層、環境層戰略性企業責任對財務績效有顯著正影響的假設,并得到了實證結果的證實.實證結果表明,戰略性企業社會責任的履行能夠為企業帶來及時的效益的同時,還能使效益具有一定的延續性.基礎層與市場層戰略性企業社會責任的履行對后期財務績效的影響相對于同期有所減弱,但履行環境層戰略性企業社會責任對后期財務績效的影響要顯著于同期.在企業生態系統中,企業和企業生態環境是相互影響的,企業對生態系統各成員履行戰略性企業社會責任,創造社會價值的同時,企業生態環境反影響于企業,增加企業的經濟價值,影響企業的財務績效.
第二,本文結合經濟制度背景,在第一個假設的基礎上提出了國有產權性質會減弱戰略性企業社會責任對同期財務績效的正向積極影響.實證結果顯示,國有產權性質會減弱戰略性企業社會責任對同期會計業績的促進作用,但對市場績效存在不顯著的正相關關系.隨后的穩定性檢驗又證實了國有產權性質會減弱戰略性企業社會責任對同期會計業績以及市場績效的促進作用.結果反映,國有企業在履行戰略性企業社會責任的過程會偏向非經濟目標的實現,而對成本效益、經濟目標實現方面的問題考慮較少,在經濟價值增值方面的動機弱.而非國有企業在履行戰略性企業社會責任時比國有企業更偏向企業經濟價值的增值.
第三,由于本文實證模型中檢驗了戰略性企業社會責任對后一期的財務績效的影響.根據實證結果顯示,除環境層戰略性企業社會責任外,對后一期財務績效的影響的顯著性明顯弱于同期的財務績效的影響.說明對于戰略性企業社會責任的履行,企業并非一勞永逸,而需要不斷做出努力,才能促使社會價值與企業經濟價值同步增長.
會計的論文4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計算機作為對信息處理最為快捷有效的工具,在各行各業中得以廣泛應用。在會計這門學科中,會計電算化的出現使會計信息處理有了質的飛躍,隨著Internet出現后,全球信息處理網絡化成為歷史的必然趨勢,單機工作系統的不足日趨明顯,為了適應環境變化,網絡會計應運而生,彌補了會計電算化的不足,成為會計發展的新領域。本文將就網絡會計的產生和特點,對會計理論和實務的沖擊以及技術方面的問題進行探討。
一、網絡會計的產生、特點和它對會計電算化的影響
(一)網絡會計的產生及特點
隨著信息高速公路的建成,網絡經濟時代已經到來,會計環境在網絡下也發生了變化。國際互聯網(Internet)使企業在全球范圍內實現信息交流和信息共享;企業內部網(Intranet)技術在企業管理中的應用,則使企業走出封閉的“局域”系統,實現企業內部信息的對外實時開放,同時使企業內部包括財務部門在內的所有部門實現了資源優化配置。為了適應這種變化,更好的利用網絡帶來的優勢,網絡會計就產生了。
網絡環境為會計信息系統提供了最大限度的、全方位的信息支持。特別是Intranet,它利用了Internet的一系列技術建立企業管理信息系統,以網絡的銜接方式進行重新組合,其結果是會計所需處理的各種數據越來越多地以電子形式直接存儲于計算機網絡之中。這就使網絡會計信息處理具有以下特點:
1、在線反饋功能。網絡技術的應用,使企業每一項變動都可以實時予以反映。
2、全面反映功能。通過在線訪問,信息需求者可以獲得網上所有企業開放的財務及非財務信息。
3、實時分析比較功能。網絡環境下,在線數據庫包括了網上所有企業信息。企業內財務人員可在此基礎上得到同行業其他企業的有關財務指標,進行分析比較,正確地預測企業今后的發展方向。
(二)網絡會計對會計電算化的影響?
近幾十年來,在以信息為中心的國際技術浪潮影響下,使人們加強了對以計算機為中心的信息處理工具的研究,在會計領域,會計電算化也得到了發展與普及。它相對于手工處理會計信息方式有了長足的進步,它使得數據載體處理工具有了很大的變化,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證了信息處理的質量。
但在網絡信息時代,以單機工作的會計電算化又出現了新的問題,如數據傳送時間長,資源不能共享,信息交換不暢,信息使用者查看數據資料不方便等。而網絡會計彌補了這些不足,具有以下優點:
1、資源共享。網絡上的計算機不僅可以使用本機資料,還可以任意使用網絡上其他計算機內的資料。
2、設備共享。網絡化以后,網絡上的計算機可共享服務器的各種硬、軟件,特別是一些貴重設施,提高了資源使用效率和經濟效益。
3、通信方便、快捷。連人網絡之后,信息可利用網絡上各部門的計算機快捷通訊。
4、分布式處理。一項復雜的工作可以劃分多個部分由網絡上的不同計算機同時分別處理,從而提高了系統的整體性能。?
二、網絡會計對會計基本理論和實務的影響
(一)網絡會計對會計基本理論的影響
網絡會計的產生是以現代信息技術為依托的,它不僅改變了會計信息生成和傳播途徑,而且給傳統會計中理論和實務帶來了很大影響。?
在會計基本理論中會計四項假設是最為重要的,但隨著網絡會計的產生,四項假設中三項假設有變動和改變,只有貨幣計量假設沒有很大變動,只是更趨于實際。
首先,會計主體假設是諸項假設中最主要的一項,是會計工作的單位,如果該假設不能成立,以下幾項假設均不能成立,會計工作也無法開展。但網絡會計的主體—網絡公司(Virtual corporation)是一個虛擬公司,所以它不同于傳統會計主體的范疇,很難確定會計主體。因此需要我們轉換概念,用相對會計主體也就是網上存在的這個臨時組織來代替傳統會計主體假設,才可以明確該會計任務完成的職能。
其次,持續經營假設由干網絡會計的產生而不能成立,繼之而起的應是面臨解散假設。持續經營假設是在傳統會計中需要在一段時間內考慮,財產估計和費用分配等問題而設立的,但在網絡環境下,網絡會計可實時反映分析財產估價和費用問題。而且網絡會計的主體網絡公司是一個存在于網上的臨時性組織,進行的多是一次性交易,完成后即進行解散。
再次,會計分期假設也由傳統的劃分方式變為了適用于網絡會計的劃分。它的產生是因為在傳統會計報告模式下,由于提供會計信息的技術受到限制,系統加工信息需要較長的時間,劃分一個個相對獨立又相互銜接的期間,可實現報表的連續性和規律性。由于高科技通訊技術以及計算機網絡的采用,網絡公司的交易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并立即解散。所以在一個極短時間內再劃分時間段已無必要,只要把會計期間與變易期間統一就可解決該問題。我們可以在一次交易后只編制一次會計報表便可滿足需要。
(二)網絡會計對會計實務的影響
會計核算工作是依照一定范圍進行的,但是網絡會計的出現使會計中原有些原則受到沖擊,有的原則喪失意義,有的原則應進行修改,這給會計工作帶來了很大影響。
1、對權責發生制的沖擊。它的作用主要是限定期間內費用和收人的分配,而在網絡會計中會計期間等同于交易期間,所以無跨期分攤收入和費用的同題,權責發生制就失去了其基礎,另一種方法現金收付制則更適用于網絡會計。
2、對歷史成本計價原則的沖擊。如前所述,網絡公司是個臨時性組織,它否定了持續經營假設,所以它的成本計價按現行價值,可變價值等公允價值更合理。歷史成本對網絡會計而言已喪失了意義。
3、對會計報表的挑戰。提供財務報表的目的是為決策提供真實的、可靠的、及時的會計數據。傳統會計中,報表是在一個會計期間結束后編制的,所以無論是動態報表還是靜態報表都有面向歷史的缺陷,用網絡會計的電子財務報表更適應決策者的要求。這種即時處理隨時提供信息的特點是以往會計報表所無法比擬的。電子財務報告的運用還可有效擴大其各種信息容量。?
4、對會計職能的影響。網絡會計對核算、監督職能均有要求,尤其是會計監督職能。由于其組合方各自利益不同,按時間劃分,會計監督在網絡會計的整個交易過程中分為交易前監督,交易中監督,交易后監督。嚴格執行這些監督即可保證網絡會計工作安全有效的運作。隨著時代的演進,會計已從核算型過渡到管理型,網絡會計的出現對會計管理產生了影響。如:網絡會計的運作,諸多信息千變萬化,要高速傳遞而不能產生半分差錯,就要求會計管理方法必須與之相適應,從而對會計管理的現代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網絡會計中存在的一些問題與對策
(一)網絡會計中存在的問題
l、信息在傳遞過程中的完整性和真實性。在網絡環境下,數據信息通過網絡得以傳遞,電子符號代替了會計數據,磁介質代替了紙介質,財務數據流動過程中的鑒章等傳統確認手段不再存在,所以很難保證信息的完整與真實。財務信息被截取、篡改、泄露財務機密等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2、網絡系統的安全性。由于網絡上任意一臺計算機都可獲得其他計算機的信息資源,所以企業在網上進行貿易時,也易處于風險之中。主要是一些非法操作,如網上的惡意攻擊等、病毒也是網絡安全的一大勁敵,要采取適當的防病毒措施。
(二)問題的對策
為了更好地利用網絡會計帶來的優勢,保證信息數據質量和安全,應從以下幾方面人手,以網絡技術為基礎,結合會計需要,確保網絡安全有效地傳遞信息。
l、加強對數據輸人的管理。網絡環境下,大量不相同的會計業務交叉在一起,再加上多用戶共享數據庫的出現,如果內部控制制度不嚴密,一旦有缺乏嚴格控制檢驗的憑證錄入到整個網絡系統中,就很難查明原因,會直接影響到會計信息的準確。因而把好數據錄入關,保證數據錄入的真實性、合法性、完整性十分重要。?
在輸入系統前數據都要經過檢驗,輸人工作也應由多人多組分擔;對輸入的數據、代碼等進行必要的校檢,以保證其合法性和真實性;根據會計核算的要求和網絡系統的特點,可以把同類憑證按憑證號順序分成幾組進行輸人。
2、加強對數據處理的控制。為了保證數據處理的及時性,可采用集中分散式和授權式兩種控制方法。集中分散式是由網絡服務器統一對各數據庫進行管理,服務器將這些數據傳送到各個工作站,每個工作站分別在本站處理各自的業務。每天結束,各個工作站都將當天新處理的業務數據傳送到服務器,由服務器集中進行序時處理,并加人相應的數據庫中。授權式是當工作站有業務需要訪問網絡服務器中的數據時,服務器可以根據當時的忙閑決定是否允許訪問,若閑則可授權訪同,否則不允許。
(三)提高網絡系統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網絡運行的可靠性和保密性構成了計算機網絡的基本研究內容。
1、系統容錯處理。它通常包括宏觀和微觀兩個方面的措施。從網絡的工作過程中可以看到網絡協議采取了一系列容錯與糾錯處理,從宏觀上保證了信息傳輸過程的可靠性。微觀方面的措施則因具體的網絡環境而有所不同,根據實際情況設定它的容錯能力。?
2、安全管理體制。它的重點是存取控制,就是把計算機用戶對信息的讀寫或修改控制在一定級別范圍之內,其基本途徑是身份認證、權限和記錄日志。在網絡中通常設置三級權限,其他用戶的權限由系統管理員授予。
3、安全保密技術。對病毒的防御現在通用的方法是采用防火墻技術,它可以將包括病毒在內的非法入侵訪問抵擋在內部網絡之外,從而起到對內部信息的保護作用。對于信息流則普遍采用加密技術,以防止信息在傳輸過程中被泄密,數據加密的主要是對稱加密和非對稱加密。?
在采取以上措施后,企業計算機網絡系統實現物理意義開放的同時,挺高了安全防范能力,保證網絡系統的可靠運行,增加了網絡的“免疫”能力。
四、結論
總之,隨著Internet、Intranet?和?Extranet的不斷發展,網絡會計將會得到更廣泛的重視和應用,網絡會計將會解決目前存在的問題,從而最大限度的發揮它的優勢,成為當代會計學中最有潛力的新領域。
會計的論文5
摘要:文章通過對當前高校“管理會計學”課程存在的問題的分析,探討了經濟新常態下高校“管理會計學”課程改革的幾點思考,即加強“管理會計學”課程理論體系建設,完善“管理會計學”課程內容,提升教師的綜合素質。
關鍵詞:經濟新常態;管理會計學;課程改革
伴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管理會計也已從傳統會計中逐步獨立出來,成為了會計領域中的一門新學科,其作用已從純粹的報賬、記賬、核算延伸到借助相關信息來制定戰略規劃、預測經濟發展前景、評價經濟活動、參與管理決策等方面。在歐美發達國家有一定規模的公司都設置了管理會計職位,管理會計人員主要負責管理會計事務,其主要任務是為公司管理決策提供支持。黨的十八大后,我國經濟處于新常態,經濟增長速度逐步回落,現代服務行業的地位不斷提升,經濟結構逐步優化。在經濟新常態下,經濟轉型與經營方式的轉變,都需要管理會計的支持。推進管理會計改革,提高企業效益,為企業加強管理、提高效益作貢獻,才能確保經濟在新常態下穩定發展。為此,政府高度重視管理會計工作,《會計改革與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顯示,政府對管理會計指引體系建設與應用、管理工作效能等方面都作了進一步的規劃要求。這對加快我國管理會計理論研究,構建中國特色的管理會計理論體系、推動財政制度現代化、加強國家治理能力、建設現代企業制度、促進經濟轉型升級、防范企業內部風險、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義[1]。經濟新常態下重新審視“管理會計學”教學中面臨的問題,研究和改進“管理會計學”課程體系建設,探討如何提高“管理會計學”的教學效果,向企業輸送適應市場需求的管理會計人員,也是經濟發展轉型的迫切要求。
一、當前“管理會計學”課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理論研究相對落后
管理會計的主要職能是滿足公司內部管理需要。它通過充分利用企業內外部的相關信息,實現財務與業務管理的有機結合,在企業戰略規劃、管理決策、質量監控和績效評價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相對財務會計,其主要任務是為公司內部管理人員提供最優化決策與有效運營的各種財務管理信息,為加強公司內部管理、提升運營效益服務,屬于“對內報告會計”。在工作重心方面,管理會計的工作重心主要為面向未來,積極利用有關信息,制定戰略規劃、預測經濟發展前景、評價經濟活動、參與管理決策,屬于“經營管理型會計”。在過程與方式方面,管理會計對公司自我服務的方式可選擇性較大。我國在會計理論研究方面注重記賬類會計和鑒證類會計,主要是為外部相關企業和人員提供并解釋歷史信息,考慮外部投資者、社會公眾和外部審計較多,但利用相關信息參與企業內部經營管理、決策等方面的作用還遠遠不夠。由于管理會計自身在生產經營和管理實踐上的問題等,我國對會計管理理論研究不夠,理論體系缺乏。
(二)“管理會計學”教學內容陳舊
“管理會計學”的教學內容是20世紀70年代從西方國家引進的,由于“管理會計學”在我國發展的時間較短,再加上我國并未建立完善的'管理會計職業化的相關制度,“管理會計學”的理論并不能在初期具體工作中得到應用與體現,導致高校忽視了“管理會計學”的重要性,對“管理會計學”課程不夠重視,沒有建立相應的、系統的“管理會計學”教學體系,忽視了實踐教學內容,從而導致大多數學生雖掌握了有關“管理會計學”的知識原理、方法,但參加工作后發現,學校所學知識與企業的實際要求無法銜接,難以較快適應管理會計的實務工作。另外,“管理會計學”教學中所采用的案例許多都是直接引用國外的,沒有考慮本國企業的實際發展需求,雖然也有一些是國內的案例,但是由于保密性等原因,資料零星、不連貫、不完整,缺乏行之有效的案例資源。在管理會計方法介紹上,教材內容主要偏重量化分析。教學中采用這些定量分析方法有很多假定的前提條件,在滿足很多的假定前提條件的基礎上進行經營決策、生產投資決策等模型分析,缺乏實際的運用價值,無法在實際工作中對企業經營狀況及支出效益進行分析,也無法制定出對應的戰略規劃、經營管理決策、管理過程控制和績效評價等,極大地約束了受教育者的實踐能力與創造精神的培育。
(三)忽視了管理會計人才的培養
由于“管理會計學”課程具有較強的實踐性,教師想要上好這門課程,必須具備一定的實踐經驗。但當前由于很多教師缺乏一線實踐經驗,他們在教學中面對一些晦澀難懂的知識原理,很難結合企業的實際案例來進行輔助教學,因此,學生難以理解,學習積極性也難以提升。此外,由于財經類專業的學生人數較多,課堂教學仍以講授為主,學生被動接受知識,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理解。再加上許多高校在開學時就要求教師制定和提交授課進度計劃,教學過程要嚴格按照授課進度計劃進行教學,這樣教師就無法根據經濟形勢的變化來進行相應的教學內容調整,這樣的“管理會計學”課程教學無法為社會培養適應企業經濟發展需要的管理會計人才。
二、經濟新常態下高校“管理會計學”課程改革的幾點思考
(一)加強“管理會計學”課程理論體系建設
“管理會計學”作為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學科,我們在進行理論體系改革時應把改善“管理會計學”理論與企業實際需求相脫節的問題作為重點,構建一套適應市場實際需求的“管理會計學”課程理論體系。高校必須在認真學習世界先進理論和方法的基礎上,結合我國管理會計的實際情況,克服“就管理會計論管理會計”的局限,結合不同主題、不同背景,進行跨學科研究,構建適應時代發展需求的現代管理會計理論體系。與此同時,高校還需不斷創新理論、完善機制,設立“管理會計學”研究基地,發揮其示范引領作用,打造產教研相融合的產業聯盟,推動“管理會計學”課程理論體系的完善與創新[2]。此外,還可借鑒在有效培養管理會計人才方面提供指導的“CGMA能力框架”,實現管理會計人才培養模式的優化,豐富“管理會計學”課程理論體系。
(二)完善“管理會計學”課程內容
根據財政頒布的《管理會計基本指引》等相關文件,高校在進行“管理會計學”課程內容體系建設時,應結合我國企業管理會計實務,形成概念框架、基本理論和工具方法研究相結合的課程內容體系,增強“管理會計學”理論知識的實用性。此外,借助國家管理會計改革,高校應積極與企業進行深度合作,通過校企合作收集、整理來自一線的管理會計實踐經驗,建立符合我國國情、與高校人才培養目標相一致的管理會計案例庫,完善“管理會計學”課程內容體系。
(三)提升教師的綜合素質
高校的許多教師都是直接從學校到學校,缺乏在企業管理會計工作崗位的實踐經驗,而“管理會計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教學中需要教師具備豐富的實踐經驗[3]。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一方面,高校可定期舉辦各種管理會計學術論壇,邀請行業專家、學者進課堂,讓師生及時了解國內外最前沿的管理會計理論知識及先進的實踐經驗;另一方面,鼓勵教師深入企業,在企業中積累實踐經驗,提高教師的實踐水平。通過對企業獲取的實踐材料進行理論研究,以“管理會計學”基本指引為方針、以“管理會計學”應用指引為具體指導,開展與管理會計相關的課題研究,推動“管理會計學”理論研究的應用轉化,提升教師的綜合素質。
三、結語
隨著現代經濟的迅猛發展,科技創新的日新月異,“管理會計學”將迎來重要的歷史機遇,其必將形成一個超越傳統財務會計的全新學科體系。高校應把握機遇,學習國內外先進理念,結合實際,完善教學體系,為培養符合市場需求的專業技能人才而努力。
參考文獻:
[1]戴月娥,張鼎祖.管理會計改革對高校管理會計教學的影響[J].長沙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xx(1):130-133.
[2]盧梁彥.基于實踐能力培養的管理會計教學改革與研究[J].中外企業家,20xx(31):209-210.
[3]張清玉.優化管理會計人才培養的思考[J].河南商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xx(3):111-114.
會計的論文6
在知識經濟時代,成本是衡量商品價值及其收益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而成本會計則是衡量商品成本高低的一個基本標準。在商品經濟活動中,成本會計最重要的職能是反映和監督,以此實現對成本的評估、研究、計算及控制。隨著商品經濟的快速發展,經濟環境在不斷發生著改變,這就要求成本會計要不斷進行變革與發展,會計程序及會計方法要有所創新,只有如此才能及時反映出新經濟環境下的企業資產價值的變化,才能為企業決策提供理論支撐。
一、成本會計的創新與發展現狀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我國已經由工業經濟時代逐漸向知識經濟時代過渡,在知識經濟條件下,現代科技的突飛猛進及各種管理方法的不斷創新發展推動著成本會計的不斷發展變革,從整體上來看,我國成本會計正向著信息化、統一化及國際化的方向發展。首先,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改變了企業傳統的生產經營方式。一方面,企業利用互聯網技術,在內部實現了信息資源共享,打破了各業務單元之間的界限,各部門之間能夠更好地進行溝通交流,能夠為客戶提供更為直接的服務,企業的整體效益得以提高;另一方面,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推動了電子商務的發展,企業在發展電子商務的過程中,能夠進一步簡化經營過程,能夠不斷降低采購成本,減小庫存壓力,能夠縮短生產周期,同時還能夠更好的了解市場,從而實現資源配置的優化,實現經濟效益的最大化。在這種形勢下,傳統成本會計已經難以滿足企業發展要求,這就促使了現代成本會計的出現與發展。現代成本會計是將企業成本核算與生產經營活動進行有效結合的一種新型的會計理論,現代成本會計在會計程序及會計方法上進行了創新,能夠更好的反映企業資產價值的變化。其次,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與成熟,越來越多跨地區、跨行業的企業集團得以成立,規模經濟效應正在凸顯,這對成本會計的核算技術及管理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業集團的成本會計要全面統一地對企業每一個成產經營環節進行核算,應盡可能的減少采購、生產及銷售各個環節之間的摩擦,并對各級單位實行分級輔助核算,不斷降低企業成本,要采用與企業經營性質及規模相適應的核算方法,實現會計電算化。另外,借鑒國際先進的成本會計經驗能夠滿足經濟全球化對企業成本核算的要求,促使企業成本會計與國際接軌,不斷創新成本會計的組織形式和方法。
二、促進我國成本會計發展的對策
(一)深化和完善成本會計的改革
深化并完善成本會計的改革對促進我國成本會計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成本會計的改革需要在政府主導下進行,各級主管單位應積極配合,不斷推動成本會計系統的改革。進行成本會計改革的前提是要不斷培養并選拔優秀的成本會計人才,成本會計人員不僅要具有系統的理論知識,還應具有良好的會計職業道德,不僅要懂財務及會計治理,還應懂生產經營,同時成本會計人員還應努力學習生產技術知識。成本會計人員在工作過程中應依據成本最優化理論及方法,將生產技術與經濟進行緊密結合,充分發揮技術經濟學的作用,同時還應積極學習借鑒國外先進的成本會計理論及核算方法,結合我國實際情況,不斷推動我國成本會計的變革與發展。
(二)采用行之有效的成本會計方法
現代成本會計是在傳統的成本會計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采用現代成本會計方法并不意味著要完全采用國際成本會計方法,或是對傳統會計成本進行全面否定,也并非是將成本會計復雜化、高數化。我國應根據實際國情來選擇最為合適的成本會計方法,只要能夠提高企業經濟效益,能夠滿足我國經濟體制改革及經濟發展要求,都具有利用價值。我國企業在生產實踐過程中總結的一些成本會計方法如成本計劃階段的項目測算法、成本指標歸口分級管理的經濟核算制等都是具有實用價值的有效的現代成本會計方法。
(三)實行成本會計核算電算化
現代企業利用計算機技術進行成本會計核算是成本會計的一種必然選擇。企業利用計算機進行成本會計核算不僅能夠加快信息反饋的速度,提高企業業務處理能力,還能對生產成本及時準確地進行評估與核算,實現對成本的有效控制,能夠為企業進行成本考核與分析提供最有力的支撐。實行成本會計核算的電算化是企業進行成本會計創新的技術基礎,但在現階段,我國企業會計電算化應用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主要體現在成本會計核算電算化仍然停留在對手工核算的模擬階段,難以充分發揮出成本會計科學進行決策、預測和事中控制的職能,只能在后期階段進行信息反饋,而且在現階段,很多企業的管理信息系統并不完善,通常是采購、生產、人事、財務及營銷各個環節相互分隔,因此會計信息系統提供的財務會計信息并不能充分反映出企業管理會計及成本會計的實際需求信息,所以企業成本會計核算電算化應向管理型的方向轉變,應將會計管理系統充分融合到企業管理信息系統中去,然后通過利用電算化的技術手段,為成本會計提供最有力的技術支撐。
(四)提高成本會計人員綜合素質
現代成本會計的發展需要需要完善的成本會計組織進行支撐,因此,建立并完善成本會計管理體系,制定成本會計規章制度,進行全方位、全過程的成本管理對企業控制成本具有重要作用。企業成本會計人員不僅要有完善的會計理論知識,還應具備良好的會計職業道德,具有良好的實踐操作能力及管理能力,同時還具有良好的學習總結能力,只有不斷提高成本會計人員的綜合素質,才能充分發揮出成本會計的各項職能作用。
三、結論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企業面臨著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在不斷變化的市場經濟環境中,企業要想發展壯大就必須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核心競爭力,不斷提高管理水平。成本會計工作對企業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企業進行各項決策的關鍵依據,因此,企業應根據市場環境的變化不斷進行成本會計的創新與優化,應積極采用最適合企業實際情況的成本會計核算方法,不斷加強對成本的控制及管理,使企業能夠更好的適應市場經濟環境。
會計的論文7
[摘要] 隨著金融市場競爭加劇和經濟全球化發展,已從過去單純的規模競爭轉向以專業化、精細化管理為核心的全面競爭。精細化管理作為一種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在企業管理的各個層面,越來越受到關注和重視。完善會計內控體系,推行和提升精細化管理是農行內部改革的重要目標之一,也是主動應對外部經濟金融形勢變化及同業競爭的必然要求。
本文中圍繞以提高執行力為抓手,堅持不懈地以“嚴、細、實、恒”為標準,按照“科學管理、突出重點、講究方法”的原則,加強以會計工作為重點的基礎管理,著力從制度建設、系統建設、隊伍建設和監督機制上構建會計內部控制體系,扎實有效地抓好制度、措施、機制和各項工作的落實,在會計內控精細化管理方面進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嘗試。
[關鍵詞]:精細化管理,財務管理,企業,會計內部控制
隨著市場經濟競爭的日趨激烈,企業內部控制逐步成為確保企業健康穩定發展的重要保障。會計內控制度作為企業內部控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保護企業資產安全、完整,確保會計信息真實、可靠,保證會計法律法規貫徹執行等方面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現代企業必須根據自身經營管理狀況和會計工作需要,建立健全會計內控制度,充分發揮會計內控制度在企業管理中的作用,從而促進企業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
一、精細化財務管理的概念和意義
(一)精細化財務管理的概念
精細化財務管理是以“細”作為基礎,做到細致入微,對每一個崗位、每一項業務,都建立起一套與之對應的工作流程和業務規范,實踐中的重點在落實,并且將財務管理的范圍延伸到公司的每一個生產經營領域,充分行使財務監督職能,以便拓展財務管理和服務職能,實現財務管理無死角,發掘財務活動的潛在價值。“天下難事始于易,天下大事始于細”,精細化財務管理并不是很復雜,只是要細中求精。“精細”不僅是一種理念,同時它也是一種行為:一種認真積極的態度,一種精益求精的追求。財務管理精細化是圍繞已經確定的財務目標,組織、整合每一個控制環節中的單個行為單元,然后形成步調一致的合,以確保目標實現的過程。工作中,要求必須以“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控制為主線,并謀求“滴水見太陽”的管理效果,即從點滴中梳理出一整套旨在強化企業對財務的控制管理,以提高企業理財水平的管理手段。
(二)、精細化財務管理的意義
老子曰:“天下大事,必作于細”;俗語有云:“當家理財,柴米油鹽”.理財,重點在“梳理”,成功于“精細”--把財務管理工作做精、做細,以便為企業經營管理提供詳細、真實、有效的財務信息,這個是對財務管理的一個最基本的要求,同時也一直是廣大財務人員所追求的一個目標。財務管理精細化是一個企業挖掘增效空間、減少財務風險、保證財務目標實現的基礎。從管理行為的效用性方面來看,財務管理精細化可以促進財務人員對生產工藝流程更加熟悉,為企業生產經營決策做更好地服務;可以帶動全體員工加入到到財務管理中來,對財務目標的執行可以形成“眾人拾柴火焰高”的良好效果;可以明確各責任部門的財務管理目標,以便為企業總體目標實現形成合力;可以梳理管理行為,把企業的價值觀深入到管理全過程,實現管理行為的升華。
二、會計內控制度在企業管理中的作用
(一)有利于提高企業財務管理水平
高質量的會計信息能夠全面反映企業經營管理成果和財務狀況,為企業生產經營決策提供可靠信息依據,提高決策的準確性和科學性,從而規避企業因決策失誤而造成的巨大損失。建立健全會計內控制度是確保會計信息真實、完整的有效措施之一,其不僅對企業會計崗位設置、會計業務處理流程進行了規范,而且對會計監督和內審控制職能進行了明確,有利于確保企業會計行為合法、合規,從根源處杜絕會計舞弊的現象發生。建立會計內控制度為企業構建完善、科學的財務機制提供了制度保障,能夠有效改善企業財務管理現狀,滿足不同利益主體的財務需求,全面提升企業財務管理水平。
(二)有利于防范國有資產流失
當前,我國企業普遍存在治理結構不完善、經營管理制度不健全等問題,使得董事會、監事會等職能機構難以切實發揮各自監督職能,導致企業經營管理水平難以提高,會計信息失真現象屢見不鮮,國有資產流失嚴重。而建立企業會計內控制度,可以從強化企業資產管理入手,做好資產核算、清查、盤點、保管等各項工作,確保賬賬相符、賬實相符,進而有利于防范資產流失,杜絕出現xx等違法違紀行為。
(三)有利于規避企業經營風險
企業在經營管理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面臨著經營風險,建立健全會計內控制度有利于企業及時發現并控制經營中的突發風險,優化配置各項資源,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尤其對于資金風險而言,由于資金是企業經濟活動的命脈,貫穿于企業生產經營的全過程之中,所以資金風險管理既是企業財務管理的核心,也是企業經營管理的重點。建立會計內控制度可以明確企業各部門資金風險管理責任,將企業經營目標與各部門經濟責任相結合起來,使資金運行的全過程得到有效監管和控制,從而降低資金風險。
(四)有利于實現企業經濟效益目標
企業經營管理目標是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利用最小的生產成本獲取最大的利潤。而會計內部控制作為企業內部控制的重要內容,能夠從財務活動的角度強化成本費用支出管理,通過建立嚴格的審批程序和規范化的管理制度,降低成本費用支出,并利用可靠的會計信息做好財務事前預測、事中控制、事后分析反饋工作,提高財務管理水平,進而從經濟活動的各個環節強化成本費用支出控制,為實現企業經濟效益目標奠定堅實基礎。我國大多數銀行的內部控制側重于內部成本控制和內部資產安全控制等,對內部控制的認識也比較淡薄和感性,在會計內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及實現經營管理目標的作用等方面還持保留態度,此外,有章不循、執法不嚴等現象時有發生。
這源于部分管理層重發展輕制度,重經營輕管理,內部控制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有的銀行在內控制度上存在著形式主義,表面上制訂的制度是完善的,但是缺乏執行力,使制度總是停留在“貼在墻上,掛在嘴上”,而未真正落實在行動上,因此內控制度的有效性也得不到真正的發揮。由于對內控工作缺乏執行力,在經營中面臨的各項風險就無法準確的識別和計量更無法及時將風險控制在可控范圍內。
三、建立健全會計內控制度的措施
(一)建立會計工作機構,明確會計監督職能
企業應當根據自身經營管理情況和會計工作需要設立獨立的會計工作機構,配備高素質專職會計人員,明確單位負責人對會計工作的領導責任,以及會計機構的工作職責。會計工作機構內部應當依據國家會計法律法規制定符合本企業的會計制度,規范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報告、會計檔案保管等業務處理流程,使會計監督職能得以切實發揮。
(二)建立會計崗位責任制
按照會計內控制度的要求,企業在對組織結構進行確定及完善時,應本著不相容職務相分離的原則建立會計崗位責任制。這里所謂的不相容職務主要是指某些由個人或是單個部門所擔任的職務,如果是這樣的話,那么很容易發生弄虛作假和徇私舞bi的現象。為了杜絕此類現象的發生,必須建立健全會計崗位責任則,這樣不僅能夠確保不相容職務相分離,而且還有利于發揮出會計內控制度的作用。具體可對以下崗位進行分離:會計與出納應當分離、業務經辦與授權批準和會計記錄應當分離、會計記錄與財產保管應當分離、稽核檢查應與業務主辦相分離等等。通過以上崗位的分離能夠有效地減少和杜絕徇私舞bi、弄虛作假的情況發生,有助于促進企業健康穩定發展。
(三)建立會計賬務處理制度
會計財務處理制度的建立,有利于確保財會報告編寫的真實性,具體可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進行:一方面,企業應當對所有會計記錄的格式、內容以及填制方法等進行統一,并對外來憑證與自制憑證的界限進行明確劃分,同時對于原始憑證的簽發、傳遞、匯集和反饋等相關程序都要指定相關人員負責,以此來確保原始憑證的真實性性、可靠性及完整性;另一方面,企業應當按照銀行結算制度和會計制度的具體要求,對銀行賬戶進行設置,并對會計科目進行合理使用,確保登記到會計賬簿中的資料正確無誤。
(四)建立資產控制制度
首先,為確保企業資產的安全性,應當建立實物資產控制制度,以此來限制未經授權人員直接接觸財產,如現金、庫存、有價證券以及銀行存款等等,這些財產除專職人員外,其他人員則限制接觸;其次,建立實物資產清查制度,確保實物資產的具體數量與賬面情況相相符,若在清查過程中發現賬實不符,必須立即查明原因,并采取相應的措施加以解決處理;再次,可通過建立資產控制制度加強對以下環節的管理:固定資產管理、審批采購管理、材料及易耗品管理、入庫驗收管理、報廢處理管理以及物資領用管理等等,從而使上述環節有章可循、有制度可依,增強可操作性外,由于企業固定資產涉及的范圍既廣又雜,為此,應當建立相應的臺賬,并做好定期盤點工作。
(五)建立成本費用控制制度
在企業的各項生產經營活動中基本都會涉及成本費用,該費用在大部分關鍵環節中也均有體現。為此,通過加強對這部分費用的控制不僅能夠使企業減虧增盈,而且還能夠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同時這也是企業會計內部控制的最終要求。首先,應當對成本費用的構成要素及具體開支范圍加以明確,并在各項費用的支出過程中遵循節約、合理以及需要的基本原則進行使用,對于差旅費、水電費、醫療費、辦公費等管理費用也應制定嚴格管理制度和方法,并對審批人員及其權限加以明確;其次,應當定期對企業成本費用進行分析,借此來為管理層的管理決策提供依據和幫助。此外,應正確對成本費用進行核算,成本核算過程中采用的會計政策應當保持各期一致,嚴禁隨意更改。
(六)建立內部審計制度
為了評價企業會計內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應當建立內部審計制度,該制度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作用:其一,能夠進一步確保會計信息的可靠性和準確性;其二,能夠對企業資產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其三,能夠對員工起到督促作用,使其遵守企業制定的各項內部管理制度;其四,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使內部控制更加完善。基于以上幾點作用,企業有必要建立健全內部審計制度。目前,由于我國大部分企業中的內審人員都是直接向董事或者經理負責,加之一些企業對內部審計工作的重視程度不足,從而導致了內部審計應有的作用未能得到發揮。而想要充分發揮出內部審計的作用,就必須讓內審人員從財會人員中脫離出來,直接對董事會負責,以此來促進企業健康穩定發展。
(七)建立會計人員培訓制度
企業的發展離不開人,制度的制定和執行也離不開人,可以說人是觀念創新的基礎和根本,為此,企業必須重視人才的培養。可通過建立會計人員培訓制度,提高會計人員的綜合素質和專業水平,使之能夠勝任自己的崗位工作。同時企業還應對會計從業人員進行再教育,以此來提高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和法律意識,充分發揮出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促進企業健康穩定發展。在具體培訓和教育的過程中,應當建立相應的考核制度,這樣能夠進一步調動起人員的學習熱情,不使培訓工作流于形式。
總而言之,現代企業必須結合實際會計工作需求,加快會計內控制度的建立健全,要求單位各部門嚴格執行會計內控機制規范,從思想上提高會計內控的重視程度,將會計內控制度建設視為實現企業經營管理目標的重要措施,進而為企業創建良好的控制環境,有效規避經營風險,提高企業管理水平。
致謝
本研究及學位論文是在我的導師浦瑛瑛老師的親切關懷和悉心指導下完成的。她嚴肅的科學態度,嚴謹的治學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 作風,深深地感染和激勵著我。從課題的選擇到項目的最終完成,浦老師都始終給予我細心的指導和不懈的支持。兩年多來,浦老師不僅在學業上給我以精心指導,同時還在思想 、生活上給我以無微不至的關懷,在此謹向浦老師致以誠摯的謝意和崇高的敬意。
在論文 即將完成之際,我的心情無法平靜,從開始進入課題到論文 的順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師長、同學、朋友給了我無言的幫助,在這里請接受我誠摯的謝意!
參考文獻
[1]劉良清。完善企業會計內控制度的對策探討[J].中國對外貿易(英文版)。20xx(22)。
[2]陳勇。關于健全完善企業會計內控制度的思考[J].廣西電業。20xx(8)。
[3]高新紅。企業會計內控工作問題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xx(23)。
[4]李艷彬。貫徹新會計準則完善企業會計內控制度[J].冶金財會。20xx(5)。
[5]陳曉紅。淺議會計內控制度的建設[J].財經界(學術)。20xx(6)。
[6]陳愛萍。企業會計內部控制策略的優化措施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xx(19)。
會計的論文8
摘要:管理會計中的成本核算方法從最初的成本核算、為企業決策提供信息繁衍到站在企業的戰略高度,力圖探索產品生產的全過程、全成本的理論方法,深度參與企業管理,期間衍生出了一代一代的核算方法。各種的成本核算方法在教科書中都有所介紹,但大都自立門戶、獨成體系。本文從管理會計演進的角度,在深度研究各個理論方法的基礎上,探究理論方法之間相互結合的可行性。
關鍵詞:成本核算;核算方法;相互結合
會計成本核算方法有:制造成本法、完全成本法、變動成本法、作業成本法、標準成本法、定額成本法、目標成本法、生命周期成本法等等。隨著時代的發展,市場環境的變化,會計成本理論更迭新生。這些理論彼此之間看似相互獨立、自成體系,但卻彼此相融,相互補充,一脈相承。新的理論并不意味著前期的理論退出歷史舞臺,新舊理論之間彼此互補,相互取長補短。同時,這些理論的此消彼漲體現了成本會計從單純的成本核算、信息提供到與企業管理相融合的過程。從制造成本法、變動成本法、完全成本法為企業管理提供信息,到作業成本法融入到企業流程價值鏈管理中,到標準成本法、定額成本法、目標成本法站在企業的戰略管理的角度核算成本,再到生命周期成本法與企業管理的魚水相融,每一個階段的繁衍都是切合實際需求,理論與實際結合。本文從成本核算到管理會計的身份轉化過程的角度,探究會計成本核算理論的相互融。
一、成本核算為主,信息提供為輔
20世紀早期,以美國紡織、鐵路和鋼鐵制造業為代表的資本主義經濟大規模發展客觀上要求一種能夠科學反映制造成本的核算方法。該階段的會計主要通過成本核算和財務預算等方法,實施企業成本控制,進而實施財務控制,但重點在于成本核算。制造成本法主要由直接成本(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以及與企業生產產品或服務有關的間接費用(制造費用)構成。由于當時產品成本的主要組成部分是材料費用和人工費用,制造費用以車間或部門為歸口,以產量為對象的分配標準(如工時)分配到車間或部門的產品上。該種分配方法適合機械化程度低、產品品種稀少、制造費用占總成本比例不高的市場經濟環境,但缺點是分配標準單一,且制造費用的劃分簡單,對具體的損耗認定和分解沒有統一詳盡的說明。
作為管理會計學的基本方法之一,變動成本法的理論方法是將制造成本按其與業務量之間的關系分為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其中固定成本被視為期間費用而計入當期損益;而變動成本則與業務量成正比,在一定時期按照變動制造費用計價、與直接人工、直接材料一起核算產品成本。除了將間接費用劃分成固定制造費用和變動制造費用之外,管理費用、銷售費用、財務費用等依據業務量分為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變動成本法的缺點是準確劃分固定成本的變動成本的界限模棱兩可,含糊不清。完全成本法(又稱吸納成本法或吸收成本法)根據產品的經濟用途,把包括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間接費用(包括固定制造費用和變動制造費用)全部核算于產品成本中。該方法與產品產量直接聯系,產量越高,成本越低,反之亦然,但缺點在于有時夸大業績,不利于企業管理者分析、決策。
二、以價值鏈思維為導向,服務于企業戰略,全成本、全過程參與企業管理功能體系
成本會計在由起初的成本核算、為企業提供信息的角色地位到今日的從價值鏈的角度審視思考企業的成本,站在企業發展戰略的高度參與企業管理的期間,經歷了一系列的核算方法的引入(如Dean預算方法)、調整變化。這一系列理論方法的提出依據客觀市場環境變化而相應發展變化。市場國際化、競爭外延化,以及新的技術方法不斷更新換代,產品生命周期縮短,加之企業內部規模縮小、業務外包、管理扁平化等等現象的出現,客觀上要求成本由核算信息提供轉移到能夠有助于創造價值的方法上,管理會計的著眼點立足于企業價值的創造。
(一)作業成本法(ABC)傳統的制造成本法由于在制造費用核算方面籠統而缺乏精致的推算,因而核算出的產品成本不準確,進而導致利潤核算、產品定價等不準確,不能為管理者及外部投資者提供準確信息。作業成本法依據企業作業流程,根據作業消耗動因設定作業中心,根據作業與對象之間的關系,設定合適的分配標準,進而計算產品成本。理論上講,作業成本法站在企業價值鏈的角度,擴大了成本核算的范圍和廣度,核算企業的制造成本、作業成本、甚至企業全成本。挑出增值作業和非增值作業,不但利于成本的核算更加準確,而且使企業的流程再造成為可能。
(二)標準成本法管理會計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的標準成本法,預先制定標準成本,通過實踐中操作的成本和預制的標準成本做比較,核算和分析成本差異,找出原因,進行整改。該方法將事前分析、事中控制、事后評價有機結合起來。從公式標準成本法等于實際產量乘以單位產品標準成本中可以得知,計算出標準成本,需要企業各部門在生產經營條件及市場環境下經過分析研究制定出單位產品標準成本。標準成本法更適用于產品周期長、市場穩定的外圍環境。
(三)定額成本法于20世紀50年代引進我國的定額成本法,是基于標準成本法而形成的一種新的核算方法。該方法的運用即在事前進行分析、核算,在事中進行控制,最后在事后進行差異分析,從這一角度講標準成本法也起到了這一功效。但區別在于,定額成本法則建立成本差異明細賬戶,在生產費用發生的當月將符合定額的費用和發生的差異分別核算,加強對成本差異的日常核算、分析和控制。
(四)目標成本法目標成本法是一種以市場為基礎,根據客戶的期望和競爭者的可能反應,估計未來某一時間點上市場售價,減去利潤即得出目標成本。該方法的基本思想:計算、設定成本目標;計算分解目標成本;估計對比目標成本,是建立在作業成本法基礎上,以企業戰略為視野出發點的全過程、全方位、全人員參與的成本管理方法。
(五)生命周期成本法(LCC)起源于20世紀八九十年代的生命周期成本法是學術界乃至企業都很重視的理論。“生命周期成本”理論和方法有狹義和廣義兩種認識。狹義的是指在企業內部由生產產品而引發的成本,包括產品之初的策劃、設計、生產、銷售甚至物流等全過程與產品相關的成本。廣義上不僅包括由生產產品過程中由企業負擔的成本,還包括銷售后的顧客產品使用成本、維護保養成本、放棄處置成本、甚至包括相應的環境成本等。該理論的思想是:細分基本的成本分類;歸納基本成本分類;定義和量化成本組成要素;估計生產體系的經濟壽命;加總成本。在現代,以計算機為代表的高科技的投入,生命周期成本法的應用具有深遠意義。
三、各種成本計算方法的融合
上述的成本計算方法產生于不同的時代背景、有著不同的環境應求。但看似自成體系的各種成本法卻相互取長補短、甚至一脈相承。標準成本法、定額成本法、目標成本法經過核算實際成本后發揮作用;制造成本法、完全成本法、作業成本法及變動成本法在核算企業實際消耗成本,預估成本和實際成本雙口徑的有效對接實現企業控制成本。每種成本核算理論都有適用的經濟領域。完全成本法主要應用于企業自身生產的產品及材料,以及對外財務報表的編制。變動成本法主要應用于企業自身產品、材料,以及對期間費用的分類整理分析。作業成本法不僅跳出了企業內部產品范疇,而且還將企業價值鏈、作業及客戶等視角的成本囊括進了核算范圍。標準成本法和定額成本法則專注于企業生產產品過程的成本控制。目標成本法則在產品的設計研究發展階段設定好產品成本。生命周期成本法則將成本的核算從產品的開發、設計、生產、銷售、售后等價值鏈進行核算。完全成本法、變動成本法與作業成本法結合。
完全成本法將固定制造費用視作產品的組成部分,和其他與生產有關的費用一起核算成本;而變動成本法根據成本形態分析,將非生產成本和固定制造費用作為期間費用處理。因此,兩種理論方法的關鍵平衡點在于固定制造費用。而作業成本法則通過成本對象與固定制造費用的消耗關系,較準確核算固定制造費用的成本消耗情況。作業成本法與目標成本法、標準成本法結合。作業成本法長于間接成本核算;目標成本法長于依據市場環境在產品的設計研發階段做好產品成本定位;標準成本法長于企業生產產品過程中的成本控制,可以說目標成本法位于成本核算的頂端,標準成本法位于中間段,而作業成本法則位于末端。將三者有機結合起來,形成上中游三位一體的核算控制方式,更利于企業成本控制。作業成本法是制造成本法的良好補充,是與變動成本法相得益彰的核算方法。
因為變動成本法設計的初衷是設定成本與業務量的關系函數,站在企業利潤的角度控制成本,而作業成本法因其長于制造費用的核算而補充制造成本法和變動成本法核算的成本。變動成本的工作原理可以應用到目標成本法和標準成本法中。生命周期成本法則可以通過作業成本法核算產品生命周期內的產品成本。
四、結束
這些一系列成本法的變更也是管理會計在企業管理中的作用發生變化的過程。從最初的成本核算、信息提供、定性分析到流程價值鏈創造,這幾個階段的發展變化不僅是管理會計量的變化,更是質的飛越。管理會計已經走出了單純的加工財務信息,能夠運用財務和非財務指標,定量和定性分析,站在顧客、供應鏈、售后等角度,將企業內外部因素結合分析控制成本.
會計的論文9
一、醫院財務會計內部控制現狀
1.會計信息的真實度有待提高
由于很多醫院內部并沒有行之有效的控制措施,財務會計工作者自身比較松懈,會造成會計信息不夠準確和全面,真實性有待考證,十分不利于正常財務管理的開展。
2.控制制度不夠完善和規范
在進行醫院財務管理的過程中,由于規章制度的不完善,造成財務會計管理質量得不到保證。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由于:醫院的管理者對于財務會計的控制能力有限,部分管理人員玩忽職守,很難取得良好成效。管理能力和控制手段的限制使得財務會計工作中存在很多問題。除此之外還要注意,無論是財務管理還是內部控制,使用的辦法和手段必須在法律允許的范圍之內,千萬不能出現違反國家法律規定的行為。
3.電子化設備的使用問題
隨著高科技成果的逐漸推廣,尤其是醫院管理中不斷引進的計算機和攝像頭等產品,推動了醫院管理工作的水平和管理效率大幅度提升。但是電子化設備為財務管理帶來巨大便利的同時,也存在不小的風險。
4.管理隊伍的素質有待提高
因為管理的制度不夠規范和完善、設備質量、工作人員的專業素質不高等原因,造成控制管理的實行都是采用最單一的評估方法,并沒有將投資、籌款等活動納入考慮范圍,直接后果就是機構的發展很不全面;部分財務會計人員本身能力水平有限,對于會計專業知識和執行了解的不夠深入,效率很低、效果很差。
二、改進醫院財務會計內部控制的建議
1.建立健全財務會計控制制度
醫院在進行財務管理的實踐中,要注意制度建設,通過制定有效措施,確保達到管理目的。在醫院內部要實行嚴格的制度,按照制度要求做好管理工作,提高財務會計的控制效率,改善控制效果。首先,要注意從思想上進行真正的轉變,使財務人員樹立起控制意識,自覺要求自己;管理者對于控制工作必須加強重視,通過不斷地完善相關政策和措施,減少決策和管理的失誤;其次,管理人員在內部控制中發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同樣的,在外部風險的管理中也很重要,通過對風險的監控和及時采取風險規避措施,確保醫院的經濟安全;最后,將內部控制和外部審計進行有機結合,促進醫院管理穩定進步。完善控制制度有利于醫院相關規章制度能夠落實實行,確保政策的執行;有利于提高醫院的整體經營管理水平,促進協調性的提高;提高財務管理工作的效率;加強控制可以確保醫院財務和各項資源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2.加強稽核力度
加強財務的稽核力度,有利于降低醫院的經濟風險,同時也是加強內部控制的有效措施。很多醫院由于缺乏完善的評價、審核體系,財務管理工作效率很低,要想改變這種現狀,醫院要做到就是強化審核和檢查的力度,發揮稽核的作用。利用內部監管部門的權威,加強醫院內部的監督工作;提高監管者的綜合素質,使其能夠適應監管的實際需要;制定科學的稽核指標,為稽核工作的開展提供制度依據,促進財務管理的規范化進程。
3.采用新手段實施全面監管和控制
現代化的醫院管理,必須依靠高新技術的成果。新技術的不斷使用,減少了個人原因造成的失誤,確保醫院的財產安全;根據醫院的現狀,拓寬信息流通渠道,健全實時控制機制,確保監管的全面性;對于各項應付賬款項目實時監管,可以保證監管的范圍更全面,對于整體過程的監管可以幫助管理者了解財務會計現狀,使制定的改進措施更有針對性;對工作者來說,可以及時的幫助他們發現自身存在的問題,在以后的工作中及時糾正和解決。
三、結語
醫院的財務管理工作中還存在很多不足,有待于進一步的完善和規范,而通過強化稽核力度、完善控制制度的建設、采用新的監管辦法等措施,可以改變醫院的財務會計控制現狀,加強內部控制,對于保障醫院的財產安全和平穩運行意義重大。因此,醫院的管理人員必須為醫院的實際利益考慮,采取切實可行的控制辦法,保證醫院的正常運作,促進我國的醫療衛生事業的管理水平邁上新的臺階。
會計的論文10
政產學會計論文
一、建立會計專業政產學研四位一體相互融合的教學模式的總體構想
打破高校校園的空間束縛,打造開放式會計專業教學平臺,該平臺以政府及相關部門為主導,以學校、企業和研究機構為參與者,政府、企業、學校和研究機構四方實行信息資源共享,進行教學資源更高層次的整合,充分發揮各自的特點及優勢,使得高校和其他三方建立長期穩定的戰略聯盟關系,替代傳統的高校和其他三方的“點對點”的臨時性合作方式。其實質是政府、高校和企業各自職能的重新定義,這樣的創新教學模式不僅會使我國高校會計教學出現嶄新的、可喜的變化,不斷向世界先進教育水平看齊,而且也符合四方各自的利益,根據20世紀90年代美國學者亨利埃茨科威茲提出的著名的三螺旋理論,政府、企業、學校和研究機構完全可以做到互相作用、互動融合、互利共贏。
二、建立政產學研聯盟的會計教學模式的必要性
(一)是服務地方經濟的需要
長期以來,我國的政產學研合作水平較低,松散型的合作方式無法形成合力,一般地方高校不同于211工程大學和985工程大學,其定位主要是教學型大學,首要任務是進行應用型研究和應用型成果開發,而這些應用型成果的研究和開發,離不開當地政府在政策和信息層面強大的支持,也離不開和相關企業和科研機構在資金、技術等方面的支持,當然地方經濟的發展,也離不開高校科研能力的支撐及人力資源的培育。
(二)是服務企業的需要
目前,我國高校的教學模式比較封閉,校企合作很少,即使有合作也基本是臨時性的,從而造成高校培養的學生脫離實際,不符合企業的要求。普通高校培養的人才大部分是要去企業工作的,對會計專業學生尤其如此,滿足市場需求是普通高校教學的出發點,所以,如何培養人才,培養什么樣的人才,高校必須主動適應市場和企業的需求,和企業保持熱線聯系,急企業之所急,想企業之所想,為企業量身定制實用型會計人才。
(三)是創新會計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效果、培養滿足企業要求的應用型人才的需要
傳統的會計教學模式主要由教師采用滿堂灌的講授方法,學生被動聽課,基本沒有互動,這種模式僵化了學生的思維,使得課堂教學索然無味,師生都很累,因而事倍功半。而實行政產學研合作的會計教學模式,由于政府會計專家和企業資深會計人員的參與,不僅為教學輸入新鮮血液,而且其全新的教學理念和理論聯系實際、生動靈活的教學方法,將會極大地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煥起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
三、對策和建議
(一)加強高校與企業的合作,具體可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1.會計課程教學應盡可能采用案例教學,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案例教學的關鍵在于選擇的案例如何,而案例質量則取決于案例是否來源于實踐,由于企業本身的各種經濟業務的會計處理就為案例教學提供了豐富的素材,選用的案例來源于企業的實務工作,比用書本上的習題、作業編案例更真實、生動和形象,對學生具有更強的吸引力。而與會計實務工作緊密相連的案例則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拉近了高校和企業的距離。2.建立校企會計學科建設定期會商制度,邀請企業會計人員等參與到學生培養方案的制定及課程建設中。高校不能閉門造車制定會計專業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應在對企業各會計崗位所需掌握的專業知識和會計人員應具備的能力、素質進行充分調研的基礎上.有的放矢合理制定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從而使培養出的學生盡可能符合用人單位的要求。同時,也使高校培養的創新型人才有用武之地。3.邀請企業會計人員參與一些實踐類課程的指導。首先因為企業會計人員有實踐經驗,對于基礎會計實驗課、中級財務會計實驗課和其他專業會計實驗課等實驗課程,由他們帶這些課程比較得心應手,可以充分發揮其專長,教學效果會更好。其次,還可以整合教學資源,尤其是實踐類課程可以充分利用企業的會計軟件,結合學校的實驗室條件進行整合,從而實現會計實驗室的最優配置。4.在企業建立必要的校外會計實訓基地,校內各門實驗課畢竟是一種模擬和仿真練習,和真正的企業會計實務工作還是不完全一樣,而有了校外會計實訓基地,就可讓學生分批去熟悉一下會計環境,實地接觸一下各類會計資料,參觀企業會計業務工作流程,讓學生對每個會計崗位及相關業務有一個感性認識,對將來的工作有大致的了解。5.輪流組織會計專業老師到企業去頂崗。這樣就能培養教師的實踐能力和感性認識,讓教師了解并掌握企業各會計崗位的工作要求及工作內容,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實務水平,反過來就能促進教師教學水平的進一步提高。另外,為了方便,平時可以長期聘任一些校外的會計學專家定期來校指導校內專業教師,重點指導青年教師,讓他們快速成長。6.把學校優秀的師資資源介紹給企業,發揮高校教師理論知識比較扎實全面和研究能力較強的優勢,通過給企業會計人員作一些前瞻性的講座等,為企業提供人才服務,滿足企業的實際需求,實現校企資源共享,真正做到校企互利共贏。
(二)發揮政府在政產學研合作中的組織和協調作用
1.提供會計政策法規等咨詢服務。在這四位一體中,只有政府是非盈利性的,因此,政府應履行其應盡的責任和義務,做好一些公益性的服務工作,如會計準則和制度的解讀、稅法的宣傳、會計職業道德的宣講等。2.為企業、學校和科研部門之間的合作牽線搭橋、溝通信息,創造三方良好的合作環境。我國由于公共信息平臺的不完善,各方對信息的掌握是不對稱的,政府掌握了企業、學校、科研機構等各自大量的信息,而企業、學校和科研機構不了解對方的信息,這就造成三者各自為陣、無的放矢的局面,從而也影響了高校教學和科研的針對性和實用性,因此,政府可以通過建立和完善公共信息平臺,讓產學研三方盡量充分掌握相關信息,這樣各方就不會造成無謂的重復和浪費,高校的教學和科研工作也就真正能做到理論聯系實際。
(三)強化高校和科研機構的合作,提升科研的有效性
首先,鑒于高校的考核目標的驅使,高校相當一部分科研只具有學術價值,而缺乏市場價值,無法轉化為經濟價值,很難為地方經濟發展做直接貢獻;因此,高校科研應加強和科研機構的合作,了解企業的需求,了解市場的需求,應面向會計行業普遍存在的問題和學術前沿,有針對性地開展研究,實現會計行業理論和實踐發展的互相滲透,把研究成果和解決地方經濟存在的問題緊密結合,把科研是否給企業帶來實質性效益、是否有利于會計行業的發展作為評判的基本標準。其次,高校相當一部分科研基本與教學相脫節,科研成果無法用于教學,對教學的直接幫助作用不大。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高校科研完全不等同于科研機構的科研,高校科研要有意識和教學相結合,科研要有助于教師教學內容的豐富和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提高教學效果,這樣的科研對會計教學來講才是真正有效的。另外,高校一般比較重視縱向課題,但縱向課題往往實用性不高,且與教學關聯度不強,就會計專業而言,由于其對實踐性要求較高,所以要重視與教學關聯度較強的橫向課題。
(四)不斷改進會計課程教學模式
由于做到了高校教師和行政、企事業單位會計人員走出去和請進來,這不僅整合了校內資源,而且整合了政府資源和社會資源,這為創新會計課程教學模式提供了堅實的基礎。首先,可采用真正的案例教學模式,因為有社會和企業現成的活生生的案例,就可以把會計理論教學和會計實務工作相結合,使得會計課程不再枯燥乏味。其次,可以聘請社會上的會計專家參與到教學中,可以做到教學互動,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由教師根據實際工作提出問題,并組織課堂討論,討論時要采取一些辦法,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觀點,最后的總結有教師來進行,教師只是提出自己的觀點,不要輕易否定學生的觀點,要善于發現并充分鼓勵學生的創新思維,因為會計學這樣的人文學科,有些原理和方法本身就沒有絕對的對與錯,這樣的教學,會讓學生覺得回味無窮,也鍛煉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大大提高會計課程的教學效果。
四、結束語
以政產學研戰略聯盟為支撐的會計專業教學模式的建立,是一項長期艱巨的任務,需要各方面的協作,并且實踐中還有許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尤其是需要找到政府、企業、學校和研究機構的共同點,滿足各自的利益和需求,才能保證這項教學改革長久的生命力。隨著這種創新教學模式的建立和完善,將會使高校會計教學發生根本性的變革,從而使會計專業畢業生更受用人單位的歡迎。
會計的論文11
1 會計電算化人才培養現狀
所謂會計電算化就是電子計算機在會計中的應用過程。隨著會計電算化事業的發展,對于會計電算化人才的需求層次也越來越高。縱觀國內,我國高職會計電算化人才培養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1.2 師資力量薄弱在會計專業中,由于會計電算化是一門新興的邊緣性學科,因而缺乏相應的專業教師。因此,在高職院校中講授該課程的教師主要來自:一方面對原來的會計教師進行計算機和軟件知識方面的短期培訓,在這種情況下,教師的計算機的實踐知識比較薄弱,只能把計算機當做處理會計工作的工具來講解;另一方面是授課教師來自計算機專業,對于這部分教師來說缺乏相應的會計理論知識,進而將會計電算化當成軟件開發課。產生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師缺乏交叉性系統的學習,計算機知識和會計知識兩者之間沒有進行整合。再有,近幾年會計電算化教師師資隊伍比例失衡,老中青教師隊伍脫節比較嚴重,中流砥柱力量日益減弱。
1.3 教學內容落后,方法單一隨著科技的突飛猛進,計算機產業發展迅速,在這種大環境下,進而帶動會計電算化的發展。在現實中表現為教學內容的滯后性,例如以網絡為基礎的ERP軟件逐漸成為會計軟件的主流技術,但是,我們的教學內容的更新速度與技術的發展速度之間明顯存在著差距。導致社會應用水平高于教學內容,而教學內容又高于教材的內容。在會計電算化課時方面,很多學校給予的課時較少,以及教學軟件的滯后性,在教學過程中任課教師往往簡化或省略一些章節和模塊的內容。課堂上,教師一般采用講授+演示+實驗的教學方法,項目教學法和以學生為主導的任務驅動教學法還未很好地融入教學理念。
2 會計電算化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
2.1 會計電算化人才培養定位不準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信息產業化時代的到來,會計市場對會計電算化人才的需求存在很大的缺口,學生比較認可會計職業,甚至一些高職院校盲目開設會計電算化專業,根本不顧忌自身的教學條件,導致將會計電算化誤認為是計算機與會計學的疊加,認為會計電算化人才就是所謂的既懂會計又會電腦的人。在論及培養目標時,由于對環境以及適應環境缺乏周全的考慮,導致培養出來的人才與會計電算化工作難以相互匹配。
2.2 會計電算化人才培養理念落后按照財政部的相關要求,基本會計電算化操作是會計人員必須要掌握的,所以在培養會計電算化人才的過程中,高職院校僅局限于培養技能,進而滿足于通過計算機代替手工做賬。著眼于某種商品會計軟件的操作使用。受這種理念的影響和制約,導致高職院校在開展會計電算化教學時,使用某種會計軟件進行財務處理,以及編制報表等成為教學的重點,學生們均只在短短三年的時間里,學習一種會計軟件的操作與實踐,并且在一個學期完成這種培養,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會計電算化的人才質量,使得培養出來的人才在應變方面,適應性都表現出不足。
2.3 培養會計電算化人才的條件簡陋近幾年,高職院校的招生規模逐漸擴大,現有的校內會計電算化實習實訓基地已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學生需求,使得會計電算化校內模擬實訓流于形式。會計軟件的單一,版本的滯后,都給培養條件帶來了困擾。在辦學過程中,高職院校一味地以市場為中心,在會計學、管理學、計算機等學科教師沒有保障的情況下,就盲目開設相關的課程,導致培養出來的會計電算化人才質量非常低。
3 會計電算化人才培養的構想
3.1 目標定位準確,課程體系嚴謹準確定位培養目標是科學培養人才的首要環節。基本功扎實、操作能力強這是會計電算化人才培養的最終目標。這就要求高職院校培養的會計電算化人才除具備會計知識外,還必須具有計算機操作技能,計算機網絡會計信息系統設計、使用、維護的能力。構建嚴謹而科學的課程體系,是培養人才的重要環節。首先,要加強理論基礎教育,把基礎會計、財務會計、成本會計、計算機應用基礎等課程學扎實,在此基礎上再進行會計電算化專業知識的學習,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要有效整合信息技術課程和會計專業基礎課程,來強化會計電算化課程的實踐操作。
3.2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教師是教學的主體,其業務素質是培養會計電算化人才的關鍵。師資力量的強弱直接影響教學質量,因此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作為提升教學水平的主要途徑,其形式多種多樣。首先,加大對教師的培訓力度,一方面可以接受財務軟件公司推出的師資培訓,提高實踐技能;另一方面,接受計算機網絡相關知識的培訓,熟練掌握多媒體技術及應用技能,更新知識結構。其次制定激勵政策,鼓勵教師積極參與各類職業資格考試,建立高水平、高業務能力的“雙師”教學團隊。再次,讓教師走出去,到兄弟院校去學習、交流,赴企業進行掛職鍛煉,取其所長,補己之短,將經驗成果融入實踐工作。
3.3 改革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率本文認為,要結合教學內容進而確定相應的教學方法,例如以會計電算化課程為例:第一對于會計電算化原理部分,對于電算化專業來說,這部分知識是基礎,專業性相對較強但是教學內容枯燥乏味,所以教學方式主要以實施計算機CAI為主。教師要從整體的角度設計教學內容,確保教學內容的全面、形式多樣、界面美觀、操作簡單的教學課件,聲形并茂,直觀易懂,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最終提高教學效果。第二是財務軟件應用,這一部分是對應用會計電算化的原理,教學方式通常采用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與計算機輔助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模式。通過采用多媒體課件教師向學生演示軟件操作的具體流程,然后將備份的練習賬套通過網絡系統傳遞給學生,結合教師演示的步驟和要點讓學生自行進行練習和操作。第三會計電算化綜合實訓,在對這一部分進行教學時,學生是教學的主體,對學生的動手操作進行全程跟蹤,教學方式主要利用網絡技術與計算機輔助教學相結合的方式。教師為了減輕工作量,提高教學效率,通過利用網絡軟件接收、評閱學生完成的賬套,并進行在線評閱打分。
3.4 促進校企合作高職院校與企業之間的合作表現為“合作教書育人與合作發展就業。第一,學校可以利用假期安排學生到企事業單位的會計電算化崗位中去實習,在真實的環境下感受財務流程和操作技能,比較校內實訓、校外實習的異同。學生可針對校內實訓過程中遇到的疑難雜癥,請教專業的會計人員,從根本上消除知識盲區,培養其適應職業崗位的能力。其次,可以定期聘請一些在企業工作的會計電算化專業人員,為學生進行案例講座和實踐指導。
4 結束語
總之,高職院校培養會計電算化人才的思路與渠道,應該與時俱進,順應經濟發展要求。通過改革教學內容,調整教學目標,優化教學模式,來為我國培養出符合社會需求的21世紀會計電算化人才。
會計的論文12
題目
會計電算化與傳統會計的差異及優勢互補
姓名
學號
院、系
經濟與管理學院工商管理系
專業
財務管理
指導教師
xxx
職稱/學歷
本科
填表說明
1、指導教師意見由指導教師填寫;
2、開題小組意見由開題指導小組負責人填寫;
3、其余由學生在指導教師指導下填寫。
4、此表供學院參考使用,各學院可根據各自學科專業的學術規范作適當調整。
論文(設計)題目會計電算化與傳統會計的差異及優勢互補學科分類(二級)790.37
題目來源(a.教師擬題;b.學生自擬;c.教師科研課題;d.其他)C
本選題的依據:
1)說明本選題的研究意義和應用價值
2)簡述本選題的研究現狀和自己的見解
本選題的研究意義和應用價值
1、研究意義:
隨著網絡信息化的不斷發展,電算化會計逐步的將代替傳統手工會計,而手工會計的發展歷史悠久,有著較為成熟的思路與規范,而電算化會計則有許多的優勢,在這樣的情況下該搞清楚電算化會計與傳統會計的優勢,差異,達到優勢互補。
2、應用價值:
網絡經濟發展和計算機技術的大規模應用,使會計在網絡經濟時代面臨著更加巨大的責任,而我國在這方面的研究還處于初級階段,這與網絡經濟的迅猛發展形成了尖銳矛盾。那么如何使電算化會計更好的運用,并逐步代替傳統會計,使得會計事業發展得更加簡潔,完善,快速,那就是會計的電算化。
主要內容:
一、傳統會計
(一)傳統會計的含義
(二)當前傳統會計的發展
1、發展速度慢
2、發展范圍廣
3、發展潛力小
二、電算化會計
(一)電算化快的的含義
二)電算化會計對傳統會計的沖擊及影響
(三)電算化會計的未來發展
三、電算化會計與傳統會計的差異
四、電算化會計與傳統會計的優缺點對比
五,電算化會計與傳統會計的優勢互補
主要研究方法:
社會調查,文獻資料收集法、分析研究法、比較研究法、理論研究法、案例分析法
實際操作法
研究進度計劃:
xx.10.01到xx.11.05完成開題報告,文獻綜述
xx.11.06到xx.11.06開題報告答辯
xx.11.06到xx.12.30完成初稿
xx.01.01到xx.02完成修改初稿
xx.02到xx.03完成初稿
xx.03到xx.04定稿
xx.04到xx.05論文答辯
主要參考資料:
[1]秦榮生,盧春泉.審計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xx.
[2]于慶華.審計學與審計法[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xx.
[3]曹慧明.審計探索與創新[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xx.
會計的論文13
摘要:法醫會計是跨學科的會計與法律,形成新興學科,法醫會計學科特點決定了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滿足復合型人才培養專業化的要求。引進國內外先進經驗,構建以連鎖仿真,整合一體化為主體實踐教學體系的全面創新,以滿足社會法務會計人才的需求有引導作用。本文從經濟學的角度探討了法律會計的特點,并從教育角度探討了法律會計實踐的教學。
關鍵詞:法務會計;實踐教學;體系構建
一、前言
目前,法務會計并沒有納入教育部國家教育專業名錄,國內法定會計科目的定義仍然存在較大的爭議,應屬于法律還是會計,尚在討論之中。在部分已開設法務會計課程的大學,有把它作為法律的主要方向之一,也是會計方向之一。在法務會計人才培養方面,高校也配備了會計和法律專業學院,特別是在金融機構中,具有明顯的資源整合優勢。
二、法務會計實踐教學應遵循的原則
1.實踐教學必須契合法務會計的人才培養目標
法務會計專業主要是為了應對全面的保障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過程之中出現的一些會計業務和法律問題,對其進行全面的解決。這個學科一直都是一個較為新穎的學科,所以在這個學科之中,不僅僅是需要對于法律方面、會計方面以及審計方面的科目進行很好的學習,還需要對其共同點以及不同點進行整理,從而確定在未來的工作之中如何對其進行審批的目的。
2.實踐教學必須體現法務會計專業特色
財經法學專業的方向是將傳統的法學和現實社會實踐進行結合,從而能夠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之中將自己的興趣融入其中從而形成自己的個人技能參與到未來的實際工作之中。3.實踐教學必須符合法務會計人才的職業素養要求法定會計師應具備以下六個基本職業素質:一是掌握會計,審計和管理知識;二是識別欺詐交易的能力;三是熟悉法律和法規知識,具有法律知識;四是具備溝通能力,包括口語能力和寫作能力;五是具有高水平的專業分析和判斷能力,通過外表露出其本質。六是有崇高的工作道德,獨立奉獻的精神。而這些素養通過簡單的課堂教學培養,模擬法庭實踐教學,法律診所,基礎實踐等方式,強調實踐技能掌握法律思維方式,打破會計紀律和障礙,快速適應工作。
三、法務會計實踐教學體系構建
1.模擬法庭
模擬法庭廣泛應用于法律教學方法的實踐教學中,但目前國內模擬法庭教學中普遍存在著強大的教學實踐,單調的教學目標等問題,教師指導未達到指定的地位。法醫會計實踐過程之中有3個較為值得注意的問題,第一點是教學案例的選取,如果教學案例選取的較為簡單那么就不是很典型,所以容易出現一些問題,讓教學效果不是很好,法醫會計模擬法庭教學,形成案件很少且較為分散。所以老師就需要開展一些團隊合作的活動來進行深入挖掘學生們的興趣,開展一次又一次的練習,然后改進課堂教學的實踐。二,模擬法庭教學過程的科學設計,包括法庭案件,角色分配,小組討論,文件準備,模擬審判,教師評審,績效考核等。最后,要注意審查摘要審核活動。一般審查的工作分為三個步驟:第一點,是通過模擬法庭來讓學生代表進行審判,并且進行互相評價;第二點通過指導老師進行評價,從而確定學生的具體問題以及改進措施,第三點,盡可能的創造一些條件,讓法院的法官深入校園來對學生進行指導。
2.校內模擬實驗
建立法無會計實驗室,在高校之中就能夠做出很多仿真試驗。首先能夠開展一些在線的online培訓工作,能夠讓學生通過電子計算上的軟件來完成一些財務和會計信息的檢查,稅務檢查,法醫會計研究等項目的完成,除此之外,另外一個方面還可以通過仿真數據來進行綜合仿真工作的完成,例如:xx的調查過程之中,一般收集資料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所以讓學生參與到其中的仿真教學之中,能夠讓學生通過審計和調查,找出嫌疑人,形成司法會計專家的建議,來實現個人實操能力的提升。
3.法律診所教學
法律診所教育最初是上世紀70年代,在美國由很多醫學生通過對于臨床實踐進行參考,老師作為咨詢部門提供一些專業問題的解答,法律問題,撰寫解決方案,指控訴訟代理服務與有關各方自由法律會計人員培訓可以介紹臨床法的教育模式。與傳統法律實踐相比,法醫會計的實踐更加豐富。一般從法務會計人員參與業務,在診所教學的過程之中,需要學生來完成對于各方會員,訴訟價值等事情的工作。
4.校外基地實習
法務會計學生的校外實習分為兩個階段:中期實習和畢業實習。在第五學期,實習計劃是用專業知識和現實社會進行接觸,并且將課程安排以及學生的興趣所在進行結合,讓學生進行實際的社會實踐工作。例如:檢察機關可以讓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之中,強化司法會計鑒定、法定會計等方面的培訓工作,而律師事務所能夠讓學生在訴訟等方面有所實踐。與會計師事務所實習,專注于會計技能實踐,重點是財務會計數據的收集和識別。努力使實習期間的每個學生至少參加一次充滿法庭會計的實際案件,從而有效改進法醫會計和處理能力的案例分析。畢業實踐的第二階段是綜合職業培訓,通過具體的實際工作能夠讓學生將理論轉化成實際的個人能力,從而為以后的就業走上社會打下堅持的基礎。
四、結語
整合實踐教學環節,把握知識,技能和素質在和諧上的整體考慮,分離實踐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構建整體的培養目標體系,通過實踐教學環節的實施,確保整體實現目標。在制定實踐教學計劃時,有基礎技能培訓和創新能力培養的實際教學環節。要強調學生的專業技能和學生素質的整體培養。基于實踐能力,實踐教學體系是基于理論教學的關系。
參考文獻:
[1]劉素梅.一體化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與實施[J].職教論壇,20xx(3).
[2]王蘭香,等.構建高等教育實踐教學新模式研究[J].河北教育廳,20xx.
[3]路廣,施衛忠.法務會計專業課程設置問題初探[J].第三屆全國法務(司法)會計研討會參會論文,20xx(6).
[4]許東霞,孟祥東.法務會計實踐教學及其管理模式[J].會計之友,20xx(7).
[5]黎仁華.法務會計概論[M].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xx(12).
[6]孟祥東.法務會計理論與實務[M].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xx(6).
會計的論文14
[1] 劉愛東. 對我國企業管理會計應用環境優化的思考[J]. 會計之友(下旬刊). 20xx(08)
[2] 郭延琦. 對管理會計在企業中應用的思考[J]. 北方經貿. 20xx(02)
[3] 紀紹潔. 論我國管理會計的現狀和發展[J]. 內蒙古科技與經濟. 20xx(23)
[4] 張翼. 財務報告信息披露完整性探討[J]. 管理科學文摘. 20xx(05)
[5] 陳永華,胥興軍,鄺才忠. 關于管理會計應用狀況的幾點思考[J]. 經濟師. 20xx(11)
[6] 胡玉明. 管理會計發展的歷史演進[J]. 財會通訊. 20xx(01)
[7] 余緒纓. 管理特性的轉變歷程與知識經濟條件下管理會計的人文化趨向[J]. 財會通訊. 20xx(10)
[8] 余緒纓. 半個世紀以來管理會計形成與發展的歷史回顧及其新世紀發展的展望[J]. 財會通訊. 20xx(01)
[9] 林文雄,吳安妮. 中國管理會計實務調查報告[J]. 會計研究. 1998(08)
[10] 余緒纓. 簡論《孫子兵法》在“戰略管理會計”中的應用[J]. 會計研究. 1997(12)
[11] 王釗. 試論日本企業管理會計的特點[J]. 日本問題研究. 1995(02)
[12] 李天民. 論管理會計的前景[J]. 會計研究. 1988(05)
[13] 岳寧花. 管理會計規范化研究[D]. 山西財經大學 20xx
[14] 丁建中. 管理會計在我國企業應用現狀及發展研究[D]. 安徽農業大學 20xx
[15] 王利方. 管理會計在中小型制造企業應用研究[D]. 天津大學 20xx
[16] 曹潔. 管理會計邊界問題研究[D]. 安徽工業大學 20xx
[17] 洪剛. 管理會計在企業的應用研究[D]. 華北電力大學(北京) 20xx
[18] 錢崢翔. 管理會計在企業經營中創造價值[D]. 上海交通大學 20xx
[19] 李華. 作業成本法的生成機理及在管理會計中的應用研究[D]. 長春理工大學 20xx
[20] 聶巧明. 管理會計中的成本信息鏈研究[D]. 西南財經大學 20xx
[21] 肖玲利. 管理會計與控制系統變更影響因素的權變分析[D]. 重慶大學 20xx
[22] 王鑫. 中國信達資產管理公司管理會計實施與應用研究[D]. 東北大學 20xx
[23] 黃杰. 資源外包、組織結構變革與管理會計的發展[D]. 南京財經大學 20xx
[24] 邱芳. 基于管理會計的內部報告體系研究[D]. 東北財經大學 20xx
[25] 譚鍵維. 戰略成本導向的環境管理會計研究[D]. 湖南大學 20xx
會計的論文15
[1] 王更峰. 20xx年企業會計準則修訂變化亮點與企業應對的淺思[J]. 會計師. 20xx(08)
[2] 王夢環. 我國合營安排會計準則與IFRS11的比較[J]. 現代商貿工業. 20xx(08)
[3] 崔明娟. 論長期股權投資核算的成本法和權益法[J]. 現代經濟信息. 20xx(07)
[4] 陳博,林泓睿. 論我國會計準則的國際趨同進程[J]. 商業經濟. 20xx(04)
[5] 鮑金柱,馮研. 企業合并會計處理方法研究[J]. 財經界(學術版). 20xx(03)
[6] 崔江濤. 長期股權投資權益法核算存在的問題及其思考[J]. 中國總會計師. 20xx(01)
[7] 諶小紅,鄒德軍. 共同經營會計核算探討[J]. 財會月刊. 20xx(01)
[8] 汪祥耀,吳心馳. 我國合營安排準則(征求意見稿)與IFRS11的比較和完善建議[J]. 會計之友. 20xx(26)
[9] 張立火. 我國合營安排準則征求意見稿與IFRS11的比較及建議[J]. 財會月刊. 20xx(16)
[10] 梁瀚文. 我國企業合并會計處理方法的弊端及對策[J]. 現代商業. 20xx(29)
[11] 思文良,史海菊. 博弈論視角下企業會計準則制定分析[J]. 中國鄉鎮企業會計. 20xx(09)
[12] 高晟星. 解析《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第11號--合營安排》[J]. 中國注冊會計師. 20xx(05)
[13] 趙彥鋒. 長期股權投資權益法核算監管新規思考[J]. 財會通訊. 20xx(10)
[14] 張志康,劉楓. 關于合并財務報告的思考--基于國際財務報告修改的解讀[J]. 會計之友. 20xx(04)
[15] 張晶晶. 我國新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的差異分析[J]. 中國集體經濟. 20xx(04)
[16] 楊敏,陸建橋,徐華新. 當前國際會計趨同形勢和我國企業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的策略選擇[J]. 會計研究. 20xx(10)
[17] 黃平. 聯營、合營企業內部交易損益之處理方法[J]. 財會月刊. 20xx(28)
[18] 顧先英. 《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第11號--合營安排》的難點解析[J]. 財務與會計. 20xx(09)
[19] 喬元芳. 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第11號--合營安排[J]. 新會計. 20xx(08)
【會計的論文】相關文章:
會計論文的寫作論文06-16
會計論文的寫作論文04-01
會計理論論文06-09
會計的寫作論文04-13
會計研究論文新會計準則的變化論文06-09
周期會計與預算會計的論文06-10
會計的監督職能論文03-30
建筑會計行業論文03-30
會計的和諧發展的論文02-09
會計實踐論文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