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心理學論文

時間:2023-03-30 12:22:51 論文 我要投稿

心理學論文15篇

  在社會的各個領域,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論文吧,論文是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一種說理文章。你寫論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心理學論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心理學論文15篇

心理學論文1

  阿德勒是奧地利著名的心理學家,與弗洛伊德、榮格一起被稱為精神分析學派的三大人物,后來在1911年與該學派分裂,建立了精神分析的個體心理學。個體心理學并不是單獨應用于個人的心理學,它考慮的是個人、社會及他們相互間的關系,它強調社會因素決定人格,強調人的社會性的一面。阿德勒提出了許多對幼兒社會性發展的獨到見解,并將自己的這些理論應用于兒童教育中,并以此為基礎提出了自己對兒童社會性教育的看法。這些看法無疑讓我們從一個新的角度更加深入地了解幼兒的社會性發展與教育,同時也給當前幼兒園社會領域課程的制定和實施以不少的啟發。筆者認為阿德勒的兒童心理發展觀、社會興趣概念及阿德勒的心理治療方法對幼兒社會領域課程方面的啟示較大。下面就分別從幼兒社會領域課程的內容和實施方式這兩個角度來談阿德勒個體心理學所給予我們的啟示:

  一、阿德勒社會興趣理論對幼兒社會領域課程內容的啟示

  社會興趣是阿德勒心理學理論中最重要和最獨特的概念,這個概念在他的多部著作中頻繁出現,并與兒童的社會性發展有緊密的聯系。既然社會興趣如此重要,那究竟什么是社會興趣呢?

  阿德勒并沒有給社會興趣這個概念一個明確的定義,每個閱讀阿德勒著作的人都會對社會興趣有不同的理解。筆者認為社會興趣從字面來看可分為兩個維度,一個是心理過程維度,一個是目標維度。心理過程維度指興趣本身,目標維度指興趣所指向的目標。從心理過程來維度來看,社會興趣主要有以下部分組成:同情、認同能力,社會常識,合作、協同能力,價值觀,獨立能力,對未來社會的關心。從目標維度來看,社會興趣范圍廣泛,從家庭、學校慢慢擴展到社區、社會,甚至整個宇宙;從一種歸屬感擴展到宇宙感。社會興趣在這指的是自我實現、對社會有用、對人類的利益的興趣。從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社會興趣的內涵十分豐富,而這些內涵幾乎都屬于兒童社會性發展所包含的范疇。

  阿德勒將社會興趣作為兒童精神健康的標準和兒童正常發展的晴雨表。阿德勒認為把兒童培養成具有社會性的人,成為人類之中平等的一員,就必須幫助兒童發展社會興趣。 Heinz L.Ansbacher則認為阿德勒所說的高度發展的社會興趣的人就是馬斯洛所說的自我實現的人。

  阿德勒認為社會興趣具有先天的潛能,比如嬰幼兒在沒有別人教他們的情況下常表現出對別人的同情。但社會興趣這種潛能需要后天的培養才能發展,否則幼兒就會變得自私冷酷,因此必須從小注意培養兒童的社會興趣。根據阿德勒的觀點幼兒園是家庭的補充,幼兒園應當繼續發展幼兒在家中養成的好的行為,糾正幼兒在家中養成的不良行為習慣,但幼兒園不能僅僅簡單地糾正孩子的錯誤,因為幼兒在幼兒園消除的行為很可能在家庭中又會重新出現。阿德勒還指出“快到6歲的時候,孩子就形成了一套完整而牢固的行為模式” ,即前面提到的生活風格。可見,幼兒園對幼兒這個時期的社會性教育是非常重要和決定性的。

  阿德勒的社會興趣理論對幼兒社會領域課程的內容應重點包括哪些方面有一定的啟示。從社會興趣的心理過程維度看,首先,幼兒園社會領域課程要側重培養幼兒的同情、認同能力,合作、協同能力,獨立能力,正確的社會價值觀。其次,社會領域的課程不能忽視幼兒在入園前在家可能養成的不良的行為,教師應在幼兒入園后及時糾正幼兒在家養成的不良行為,糾正不良行為是建立良好社會行為的前提。筆者認為糾正幼兒在入園前形成的不良社會行為應是小班幼兒社會領域課程的首要內容。除了關注幼兒的不良行為之外,小班社會領域課程還應將重點放在讓幼兒學會信賴教師和幼兒園班級中的同伴上。對于小班幼兒而言,這是讓他們獲得面對幼兒園新環境的勇氣和信心的基礎,也是幼兒面對社會生活的第一步。而從目標的維度看,社會興趣的較高水平是自我實現、對社會有用、對人類的利益的興趣。幼兒園社會領域課程的較高目標應是讓孩子實現自我,促進孩子關心未來社會。到了大班,教師應圍繞這些較高目標來設計課程的具體內容,展開教學,發展孩子較高的社會興趣,讓幼兒的社會興趣從家庭、學校慢慢擴展到社區、社會,甚至整個宇宙,從而讓孩子的社會性在幼兒時期就得到充分的良好的發展。

  二、阿德勒心理治療理論對幼兒社會領域課程實施的啟示

  阿德勒是一名心理學家,他的心理治療理論由兩方面的內容組成:一是兒童心理發展觀,一是心理治療方法。筆者認為這兩方面的內容都對幼兒社會領域課程的實施有一定的啟示。

  (一)幼兒社會領域課程的實施必須建立在了解幼兒心理的基礎上

  筆者認為阿德勒的.兒童心理發展觀對幼兒社會領域課程的實施有一定的啟示。阿德勒認為在幼兒園中教師要對幼兒進行有效的社會性教育首先要了解幼兒的心理,主要是要了解幼兒心理發展的動力和幼兒的生活風格。教師在了解本班幼兒心理和行為的基礎上再有針對性地對幼兒進行社會性教育,將會達到更好的效果。

  1.了解心理發展的基本動力――自卑感與追求優越。

  阿德勒認為自卑感和追求優越是個人成長的動力來源。自卑感源自嬰兒第一次感受到自己的軟弱和依賴的經歷,我們知道幼兒要依賴成人才能生存,他們與成人相比總是顯得無力和虛弱,不得不產生自卑感。阿德勒還認為每個人身上都存在著與生俱來的追求優越的向上意志,正是這種向上的意志使幼兒在產生自卑感的同時不斷地進行著補償。從積極的方面看,幼兒在自卑心理的作用下,將會對自卑進行適當的補償,將其轉變為奮發向上的內在動力,力求朝對社會有利的方向發展。從消極的方面看,如果幼兒產生自卑情結,對自卑進行過渡的補償,只追求個人優越,很少關心他人,將會導致幼兒問題行為的產生,阻礙幼兒社會性的發展。因此,教師如果能了解幼兒心理發展的真正動力,就不會對幼兒的有些不良社會行為迷惑不解,而是會找出幼兒行為背后的真正目的,從而進一步了解每名幼兒,因材施教。

  2.了解生活風格。

  阿德勒將個體追求優越目標的方式稱為“生活風格”。生活風格代表著一個人的人格的整體性和獨特性,并表現在個人生活的各個方面。生活風格是個體克服自卑追求優越的工具,決定了個體會重視生活的哪些方面和怎樣重視,賦予個體以同一性;也決定了個體如何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阿德勒認為在生命的第四和第五個年頭,出現了起原型作用的生活風格。由于兒童年幼還意識不到自己的生活風格,它只是潛意識地表現出來。 阿德勒指出健康、積極的生活風格可使幼兒與父母、同伴、教師和睦相處,對幼兒的社會性發展有利。錯誤的生活風格則建立在幼兒自私自利,自我中心的基礎上,對幼兒的社會性發展不利。因此,筆者認為教師如果能了解幼兒的基本生活風格,則將對幼兒的社會性發展狀況有更深入地了解,以便更好的開展幼兒社會性教育課程。

  由于幼兒時期的生活風格并沒有完全定型,教師要了解幼兒的生活風格并非易事。但是教師應知道幼兒形成什么樣的生活風格與幼兒生活的環境和條件有關,特別是與幼兒的家庭環境密切相關。因此,教師必須了解每個幼兒的家庭環境,這包括家庭經濟狀況、社會地位、父母的性格、父母的教養方式、家庭的格局、孩子在家庭的位置等等。這些都影響著幼兒最初的生活風格的形成。

  總之,筆者認為阿德勒的兒童心理發展觀給我們的啟示是教師在實施幼兒園的社會領域課程之前,應從幼兒的心理發展動力、生活風格及人格類型等方面來了解幼兒的心理發展狀況和社會性發展水平,在此基礎上來設計和實施社會領域課程,這樣才能使社會領域課程更有效地促進幼兒社會性的發展。

  (二)阿德勒的心理治療法對幼兒社會領域課程實施方式的啟示

  筆者在幼兒園做觀察時,據教師們反映每個班的兒童或多或少都會有這樣或那樣的問題行為,有些兒童有攻擊性行為,有些兒童有一些膽怯、退縮的表現,有些兒童有吮指行為等。盡管教師們在平時的社會領域教學活動中努力糾正孩子的這些行為,但教師們反映實施幼兒社會領域課程中有許多困難,他們覺得社會領域教學活動難上,首要原因是教學效果不顯著。有研究者指出這是由社會領域教育的特點決定的,“社會領域教育的一個特點是教學效果的非即時性。尤其是社會情感和社會行為方面的教育,更不容易在短時間內生效。” 它的第二個特點是對教師的要求較高,教師的技能要很全面,臨場發揮要十分靈活。第二個原因是孩子的社會性發展不能僅靠教師單方面的教育,家長的參與、支持和配合在社會領域教育中非常重要,因為孩子的不良社會行為與家庭的教育有著密切的聯系。而要改變家庭的教養方式、父母的教養觀念并非易事。正是由于這兩個原因讓許多教師都不愿上社會領域課程。針對這樣的問題筆者覺得阿德勒的教育方法能給我們幼兒教師帶來關于社會領域課程實施方面的啟示。

  阿德勒認為家庭和學校通過培養幼兒的社會興趣可以預防兒童不良行為的發生,使幼兒的精神健康發展。而對于受不良環境影響已產生問題行為的兒童,阿德勒則認為幼兒園首先應該及時采取有效的措施糾正幼兒的不良行為。那幼兒園的社會領域課程如何實施才能有效地糾正幼兒的不良行為習慣呢?筆者認為阿德勒的做法值得我們借鑒,阿德勒在許多學校建立了教育咨詢診所,將自己的心理治療法發展成一種重要的教育方法,用來矯正兒童的問題行為,幫助兒童發展社會興趣。該診所每周舉行一到兩次咨詢指導會議,有一位不僅懂得心理學、也了解教師和父母生活情況的杰出心理學家擔當顧問來主持會議。為方便父母也參加,會議一般在晚上5、6點時召開,學校的教師、孩子的父母和孩子一起參加,大家聚在一起,每人都提出一些問題兒童的案例,然后由心理學家提出他自己的經驗和知識,并開始討論,商談解決對策。在討論中,專家向父母和教師建議如何來幫助孩子。這些討論一般都以阿德勒的心理治療理論為基礎。在討論的過程中專家潛移默化地將阿德勒心理治療理論和方法傳遞給了教師和父母們。

  阿德勒通過十幾年的實踐證明這種方法對改善幼兒的社會行為,發展幼兒的社會興趣是非常有效的。咨詢指導會議不僅是一個幫助兒童解決問題行為的場所,也間接成為了教師、父母進一步接受專家的教育培訓的地方。幼兒課程研究者虞永平指出“社會領域的教育注重調查、參觀、訪問、觀察、勞動、游戲及上課等多種教育形式的結合。”“多種教育形式在幼兒社會性發展特點和具體的社會領域的教育內容的制約下有機結合,是社會領域的教育取得成效的重要保證。”筆者認為幼兒社會領域課程的實施除了以上提到的教育形式外,可以借鑒“咨詢指導會議”這種新的組織形式.幼兒園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一周或兩周召開一次這樣的會議,由專家親自制定對孩子進行社會行為教育的計劃,不僅可實現社會領域課程的目標,有效地幫助孩子糾正不良的社會行為,還可加強家長和幼兒園的聯系,此外也讓家長更了解自己的孩子,知道如何更好地教育孩子,同時如果這種方法一直持續下去,受到訓練的教師也會成為具有心理學家素養的人。阿德勒指出通過這種方式受到訓練的教師非常滿意,一般都會愿意繼續這樣的工作。筆者認為通過這樣的咨詢會議來糾正幼兒的行為比一般的教學活動將更加有效。幼兒園應從幼兒的切實需要出發,邀請有經驗的教育專家和心理學的研究者主持會議,發動家長、教師們和問題孩子一起參與,讓這樣一種咨詢指導會議成為幼兒社會領域課程新的重要的組織形式。

  這樣不僅可以更加有效地對孩子進行社會性教育,還給教師提供了一個學習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的機會,使教師對上好社會領域課程的信心大增。阿德勒的心理治療法主要分四個步驟來糾正孩子的錯誤行為。第一步:教育者與孩子建立穩固的健康的關系,這種關系建立在理解、信任、合作與關心的基礎上;第二步:調查孩子的心理發展動力和生活風格;第三步:關注孩子試圖通過不當行為來獲得成功的目標,并對孩子的目標進行解釋;第四步:試圖改變孩子原來的目標,使孩子重新設定新的朝對社會有益的方向發展的目標,提高孩子的社會興趣。教師可以借鑒阿德勒的心理治療法,按照這四個步驟來設計、組織和實施一些社會領域的教育活動,以幫助本班的孩子糾正不良行為,重建良好的社會行為。教師首先要做的是和教育對象建立互相理解和信任的關系,其次教師可以在參加咨詢會議之后,在認真研究了兒童的個性和他的特殊問題后,專門針對這個學生的問題行為設計課程內容和教法。比如班上有一個膽怯的孩子,教師可以為孩子們籌設一次關于膽怯的討論會。可以設置下列討論問題:“什么是膽怯?”“為什么會膽怯呢”“膽怯好不好呢?”“怎么才能不膽怯?”來逐步了解膽怯行為的背后目標,指出該目標的局限性,幫助孩子重新設定新的對他人和自己都有利的目標。當然,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對討論進行指導,通過一些有趣的故事調動孩子們積極參與討論,給予孩子充分機會各抒己見。那個膽怯的孩子可能不知道他就是這次討論的原因,但在這種集體的討論中,他會對它感興趣,從中學到很多東西。而班上的其他孩子雖沒有去參加咨詢會議但這種討論課也加深了他們對問題行為孩子的了解,使他們慢慢關心和同情起這些問題兒童,進一步培養了他們對他人的社會興趣。可以說,教師這樣有的放矢的實施社會課程將更加有效。筆者認為通過專家、教師和父母的共同實踐,教師們還可以和這些心理學家和教育專家一起將這些根據幼兒常見的問題行為設計的教學活動編成社會領域課程的教材。筆者認為這樣的社會領域課程教材是真正從孩子的社會需要出發,并通過實踐檢驗能指導幼兒社會行為,促進幼兒社會性發展的幼兒園需要的教材。

  三、小結

  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關注人的社會性的一面,他的理論對幼兒社會性教育的許多方面都具有啟示作用。一方面,筆者認為阿德勒提出的社會興趣理論啟示我們糾正幼兒在入園前養成的不良行為,這應是小班幼兒社會領域課程不可忽視的內容;阿德勒社會興趣理論還啟示我們幼兒社會領域課程應側重培養孩子的自信心、認同能力、合作能力、獨立能力,讓孩子了解基本的社會常識和社會價值觀,促進孩子對未來社會關心。簡單地說就是幼兒社會領域課程應能有效地促進幼兒社會興趣朝更高的水平發展,最終促進幼兒實現自我。另一方面,筆者認為阿德勒的心理治療理論啟示我們幼兒社會領域課程的實施首先必須建立在了解幼兒的心理發展動力和幼兒生活風格的基礎上,并運用像阿德勒提出的咨詢指導會議這樣新的組織形式作為已有社會領域教育形式的補充,將有利于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和教授社會領域課程的信心,使社會領域課程的實施更加有效。

心理學論文2

  關鍵詞:邊際效用價值論;心理學;經濟學

  引言

  邊際效用探討的是人們內心的滿足程度。以研究人的心理活動去解決經濟問題,這種思考方式的產生與社會的變革密切相關。19世紀中后期歐洲社會經歷了重大變革,細胞的發現、達爾文相對論和萬有引力的提出開闊了人們的視野,人們從研究神的存在開始轉向研究人自身的發展,從人類起源到內心活動都是人們的探討范圍。為了鞏固資本主義的統治地位,資本主義經濟學者不但要思考如何使資本收益最大化,還要順應社會發展潮流,利用當時最新的理論方法去解釋經濟現象,這個時候心理學作為一門獨立的科學出現在人們視線,從心理學的角度去分析問題自然成為了當時學者們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新方法。

  一、邊際效用價值論、心理學與經濟學

  要明確心理學與經濟學的關系,首先就要說明本文的經濟學所指的范疇。古典政治經濟學是解釋國家治理與財富積累的一門學科,后來西方學者為了推行“全球化”,便去掉了“政治”一詞將其改名為經濟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揭示了資本的本質及資本主義社會最終要被共產主義取代,扎根于辯證唯物主義而極力回避描述人的主觀意識。綜合歷史中各經濟學流派,本文主要探討的是當代西方經濟學,時間以19世紀80年代心理學正式登上歷史舞臺為界,不包含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

  1.邊際效用價值論與心理學

  邊際效用指消費者每增加消費一單位商品或服務所帶來的效用增加量,隨著消費數量的增多,每增加的一單位效用是遞減的,這就是邊際效用遞減規律。邊際效用描述的是人對商品或服務的價值判斷,即欲望。商品或服務能否滿足人的欲望,取決于個人的心理感受。

  因此,邊際效用價值論本質上是以人的主觀心理感受來衡量商品和服務給個人帶來的滿足程度。邊際效用作為分析人的滿足程度的切入點,使得欲望、需求諸如此類的心理感受變得可以考量,它考查的并不是人的滿足程度總量是多大,而是單位增加量的大小和變化。邊際效用價值論為考查人的滿足程度帶來了真正可以操作的方法,這一操作方法的產生正是源于人們開始從心理的角度去思考問題才產生的。

  2.邊際效用價值論與經濟學

  19世紀70年代邊際學派最早提出了邊際效用價值論,其代表人物龐巴維克對邊際效用的論證是:心理上的感覺決定了人們對物品的主觀價值判斷,買賣雙方根據各自對物品的主觀價值判斷進而達成交易,成交商品的價值即為客觀價值,客觀價值是邊際效用價值的完成形態。

  19世紀自然科學的三大發現使人的心理活動成為了新的研究視角,邊際效用價值論第一次讓經濟學者把紛繁的經濟現象和人復雜的內心世界結合到了一起。后來的經濟學者都不同程度地利用心理學解釋經濟現象,心理學也成為了經濟學方法論的一部分,例如凱恩斯用“流動性偏好”解釋收入該如何分配,以及20世紀50年代產生的交叉學科――經濟心理學,它是由美國密西根大學的經濟學兼心理學教授喬治卡托納創立的。

  3.心理學的研究對經濟學的重要性

  經濟學以社會中的經濟現象及其背后的經濟關系為研究對象,致力于解決社會如何對有限的資源進行分配;資源分配關系到個人就會有逐利動機,因此不能忽視人的心理活動。了解心理學能夠幫助經濟學者更好地認識“意識的能動作用”,理解經濟活動參與者背后的動機,只有掌握了經濟動機,才能有效地解決實際問題。了解心理學能夠幫助經濟學者更好地從人的角度而不是以經濟現象的角度,去考慮經濟現象發展之下人的活動,從而提出切實可行的理論。心理學的研究方法能夠啟迪經濟學者的研究,例如心理學研究方法中的個案分析法能使經濟學者關注經濟活動中個別人的行為,防止共性的理論掩蓋個性的現象。

  二、本文的寫作目的

  學者有關心理學和經濟學關系的論證從未停止過。美國聯邦儲備局前任主席格林斯潘曾說過:“所謂新經濟就是心理學”。經濟學家在解釋自己的理論時提出了很多基本概念,比如價值、選擇、產權、機會成本、貿易等,它們是經濟學理論框架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心理學家則認為,這些概念都包含了人類的行為及心理成分[1]。研究經濟心理與經濟行為的相互關系,能夠為經濟行為的預測和調控提供可靠的心理科學依據,并為我國制定改革方案和推進改革事業提供可靠的心理科學依據[2]。經濟學者借鑒心理學的實驗方法始于20世紀50年代,作為實驗經濟學的創始人,Vernon Smith因“在實驗經濟分析尤其是選擇性市場機制研究中引入了實驗室實驗”而獲得諾貝爾獎[3]。

  心理學和經濟學緊密相連,前者自然會對后者的方法論產生影響。經濟學的研究方法是建立在實踐辨證法基礎上的系統抽象法,具體來說囊括經濟學的研究范圍、研究者的研究思路及研究成果。通過對文獻的閱讀和整理,本文作者認為,心理學的研究從三個方面對經濟學產生了影響:擴大了經濟學研究范圍的整體性和完整性;增強了經濟學方法論的實用性;明確了經濟學方法論的.方向性。下面進行具體分析。

  三、心理學研究對經濟學的影響

  1.心理學擴大了經濟學研究范圍的整體性和完整性

  心理學讓經濟學者開始探討人的心理活動,擴展了經濟學者的研究對象,經濟學者的研究視野不僅僅局限在用純經濟學理論解釋經濟現象。在亞當斯密、李嘉圖之前的經濟學者幾乎都在研究如何積累財富,當新興資產階級開始反抗封建統治的時期,經濟學者轉而探討資本主義替代封建主義的合理性以及資本如何獲得最大收益以鞏固資產階級的統治地位。第二次工業革命之后,經濟學者才開始將研究的目光轉向了普通的個人身上,體現在邊際效益價值論的產生和后來的心理學成為經濟學方法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此經濟學的研究范圍真正覆蓋到了完整的社會生活之中。生活中也有很多例子,例如商務談判、買東西討價還價,如果只從實現均衡價格的角度去分析,往往得到的結論是簡單卻不符合實際情況的,這是因為忽視了博弈雙方的反復要價的是心理變化。20世紀70年代出現的理性預期學派認為,人們對經濟社會的心理預期會影響政策的有效性,人們對于經濟形勢的判斷建立在完全信息之上,只有出乎人們意料之外的政策才會起到作用,這表明,心理預期已經成為了經濟學者考量的不可或缺的變量。當前,人們的心理活動已經是構成市場經濟整體的重要組成部分,重視對人們心之所想的判斷,才是完整的經濟學的研究方法,也確保了解釋經濟現象的完整性。 2.心理學增強了經濟學研究成果的實用性

  心理學研究的是人的心理活動和行為,經濟行為是最普遍也是最重要的行為,因此有必要在經濟學的研究中引入心理學的思想。以經濟學的研究內容為例,微觀經濟學的研究重點在于企業如何生產、消費者如何花錢,宏觀經濟學的研究重點是國家該如何制定經濟政策,這些模型無外乎都是對經濟現象的簡單描述并且建立在苛刻的假設條件之上,如果不是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那么即使理論很完美,作為經濟活動的參與者,我們也不會覺得它們的實用性體現在哪里;只有在分析過程中加入了大家熟悉的心理因素,我們才會覺得模型是有生命力的、是為我們日常生活所熟悉的,才真切體會到理論源于實踐、實踐檢驗理論。心理學強調人的心理活動是由外在環境塑造的,并且人的行為反過來會影響外在環境,這就要求經濟學者不僅要提高分析個人的經濟行為的理論性,還要重視考慮了心理作用而產生的研究成果的可操作性,確保研究成果甚至政策制定是切實可行的。心理學極大地推動了博弈論的發展,從完全信息靜態博弈到不完全信息動態博弈,其模型越來越接近現實生活,“完全”到“不完全”的轉化正是經濟學者對心理學越來越深刻的認識并且對經濟活動參與者的現狀描繪。只有從相關人員的角度去發現問題并最終解決問題,我們才會說這是理論完整的運動過程,也是理論的實用性所在。

  3.心理學明確了經濟學方法論的方向性

  心理學本質上以人為研究對象,經濟學與心理學應該是互相依賴、互相促進的學科,因為它們都是人創造出來的、有關人的,并為人服務的學科。經濟學的理論也不應該脫離心理學有關人性、認知、理性和欲望的限定,不應該停留于表面上地描述、解釋小到個人、大到國家的市場活動參與者的行為。經濟學者在思考經濟問題時參考了人的心理因素和需求,就能明確人的目的和動機,并綜合考慮人所處的環境和人本身的條件,把這些因素混合在一起會有助于產生以人為中心的經濟學理論。做到以人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改變從前的以資本、利益為研究方向,經濟學者便掌握了以人為本方向,經濟學的研究也會順應和諧社會的發展要求。

  四、結論及建議

  綜合了上述的分析可以看出,心理學與經濟學相互依賴,在一定程度上對經濟學的研究方法加以完善和補充。因此未來經濟學的研究仍要參考心理學的相關內容。但要注意的是,經濟學者要吸收利用心理學中有利于解釋人的經濟行為的合理成分,而不是簡單地將心理學理論和經濟學理論相加。另一方面,經濟學者在解釋經濟現象、制定經濟政策的時候不能完全依賴人的心理因素和需求而忽視客觀經濟規律。

  我國國情有著自身的特殊性,即我國現階段的經濟矛盾是公有制經濟和官僚資本的矛盾。因此我國的經濟學不能忽視政治因素,我國的經濟學適用于經濟學的叫法。我國的經濟學理論不僅要扎根于本土的經濟現狀,還要依靠本土的心理學研究。只有我國的百姓才是最了解我國現狀的,國外的心理學研究成果并不適合解釋我們自己的心理狀況,外國的文化入侵、國內過快的城市化進程,容易讓我們迷失在物質欲望之中不能自拔,只有優秀的傳統文化才能帶給我們牢固的心理依靠。因此我們要對外來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大力弘揚優秀的傳統文化,培養出具有中國特色的本土心理學。

  我國人口眾多、國情復雜,人民需求日益多樣化,政策制定必須要考慮到民眾的心理接受能力。政策的執行必須保持連貫性,否則會失去民眾的信任,在社會上產生負面的心理影響。經濟學者必須要重視心理預期對社會總供給、總需求的影響,注重民意,讓人民暢所欲言,只有這樣才能正確認識我國老百姓的訴求,更好地保證廣大勞動人民當家作主的地位。

  參考文獻:

  [1] 彭凱平.經濟人的心理博弈:社會心理學對經濟學的貢獻與挑戰[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xx,03:61-69

  [2] 方強,海韻,曼達,曉蒙.經濟行為心理學芻議――兼及我國經濟改革的心理科學依據問題[J].經濟科學,1992,04:30-34

  [3] 皇甫剛,朱莉琪.Vernon Smith開創的實驗經濟學及其對心理學研究的啟示[J].心理科學進展,20xx,03:243-248

  [4] 李霞.心理學與經濟學相融合對心理學研究的啟示[J].太原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xx,04:67-69

  [5] 馬勝祥,周景輝,李佳健.中國經濟心理學的現狀與出路――關于心理學在中國經濟學領域應用性研究的思考[J].心理科學,20xx,01:166-168

  [6] 劉永佶.政治經濟學方法論教程[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xx:87-91

心理學論文3

  論文摘要 通過管理心理學的學習,發現個體在組織中的積極性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其中最根本的是個人的需要、動機、價值觀與態度等等。本文立足于管理心理學的角度,對“參與式管理”進行了分析,并根據筆者在學生組織中的工作經驗,探討如何將參與式管理與學生組織的建設結合起來,為高校學生組織的發展提出一個新的思路,更好地實現學生組織的“以學生為本”的目標。

  論文關鍵詞 參與式管理 學生組織管理 影響因素

  我國社會的飛速發展,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和國際化、信息化、高等教育大眾化背景中成長起來的當代大學生,他們的思想具有更強的自主性、獨立性和創新性,他們不再盲從傳統的價值觀和道德規范,而是自主地選擇道德價值和規范。同時也希望自己的人格、地位、權利得到尊重,作為成熟的個體,他們的獨立意識、自主意識不斷增強。大學生這種自我意識的覺醒、主體意識的增強,向傳統的學生組織管理模式提出了挑戰。如何進一步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如何調動和激發學生的自覺性、自主性、能動性和創造性?成為高校學生組織發展所面臨的主要問題。

  近些年來,在管理學中參與式管理成為一個備受關注的研究領域,這種管理方法符合“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從個體心理這個微觀層面來深入的剖析“參與式管理”在學生組織管理中的積極作用。

  一、“參與式管理”的概念界定

  參與或參與式管理意味著個體參與到決策的過程中,強調每個人對自己工作任務的責任義務和主人翁意識。激勵、提倡并獎勵員工時刻想到以客戶滿意和提高企業運作水平為目標。但是在任何一種條件下,參與的管理模式并不排斥最初的外部管理和指導,去塑造和引導個人,包括教導個體如何學習自我控制。

  參與式管理就是指在不同程度上讓成員參加組織的決策過程及管理工作,讓組織的下級成員和管理者處于平等的地位共同討論組織中的重大問題。這樣使得成員能夠感到來自管理者的信任,從而體驗出自己的選擇與組織發展密切相關,繼而激發強烈的責任感;同時,參與式管理也喚起每一位成員作為“組織的主人翁意識”,從而給人一種成就感。組織成員因為能夠參與討論組織中的重大問題,特別是與自身利益緊密相關的問題而受到激勵。這種參與式管理既能對組織成員個人產生激勵,又可以為組織目標的實現提供保證。

  二、學生組織實施參與式管理的基礎

  (一)組織內部成員的認同感

  認同是通過組織成員間的相互影響來發揮作用的,即組織成員通過自己的言行影響他人,同時成員的思想和感受也受他人影響。 所以,認同是一種雙向互動,是一種人與人之間的交互作用。每一位剛剛進入高校的同學,選擇加入的學生組織或學生團體時,都要經過一番思量,加入這個組織能否得到鍛煉,是否符合自己的興趣愛好等等。同學們選擇加入某個學生組織并且在其中發揮作用,首先都是必須建立在對這個學生組織認同的基礎上。個體只有對自己所在的組織加以認同,對組織負責人的工作能力和工作作風予以認同,才能產生融入這個學生組織的歸屬感和促進學生組織進一步發展的使命感。所以,個體參與組織的管理是基于對組織的認同,同時,參與式管理也會增強個體對組織的歸屬感與使命感,進一步加深已有的認同感。

  從以上的分析可見,要使成員形成參與行為,首先必須要讓成員個體對學生組織以及組織的負責人產生認同感。作為學生組織負責人要獲取認同,就需要展現出自己工作能力突出、富有感召的一面,使得同學們被負責人的能力所吸引,促動他們加入組織當中;通過日常工作的交流進一步突出該學生組織的理念,“工作理念”反映了該學生組織的價值觀以及使命感,可以將理念以口號的形式表現出來,通過這種口號讓成員對該組織以及組織所堅持的理念產生認同和價值歸屬感,使成員進一步團結起來,極力發揮自己的參與管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此外,在組織建設中,學生組織的負責人應當充當本組織精神理念的傳呈者,一個具有一定權威、值得成員信賴的管理者會使得價值觀念人格化,形成開放、平易近人的管理風格。

  (二)平等

  馬斯洛認為,組織中的平等滿足人們對自尊、和安全的需要并產生一定的歸屬感,這都源于個體在組織中得到的平等的權利和機會。 同時,這種平等的感覺也直接影響和作用著個體的心理因素,決定參與動機和積極性。

  一個平等的學生組織可以最大限度的發掘成員的參與積極性,緩解新成員的緊張感,營造一種輕松民主的氛圍,使成員易于融入其中。人的發展是多方面的,個人特質的不同導致了不同的才華,在學生組織中有些人是天生的管理者,有些人是天生的輔助者,天生的管理者似乎更有領導的.能力,有號召力感染力,但在執行力方面可能會有所欠缺;然而組織中的輔助者似乎更加沉默,但是卻有著縝密的思維,遇事可以冷靜地思考,執行能力強,所以二者沒有優劣之分,都是學生組織中所需要的人才。如果“管理型”與“輔助型”能很好的結合,就利于組織的發展。在日常的管理中無論是中層管理者還是高層管理者,都應該努力樹立一種“組織是一個大家庭,所有成員都是家庭中的一分子”的觀念,愛護每一個干事和下屬。營造一種平等而溫馨的組織氛圍,使學生組織逐漸發展為一個大家團結一心,互相關愛的組織,發展一種“家文化”的概念,這將會極大地促進干事們的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并且有助于參與式管理的進行。

  (三)組織與個體發展的機會

  對一個學生組織而言,如何獲得長足的發展,可持續的進步?有以下兩種方法:一方面,可以通過對干事進行技能培訓,使他們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便于更好地服務于組織。另一方面,對干事進行經驗的傳授,并多提供鍛煉的機會,以提高他們的靈活應變能力和適應能力。這兩個方面共同進步及符合個人成長的需要也能夠便于組織工作的更好開展。伴隨著參與式管理的實施,干事能力的提高就變得更加重要。但需要明確的是,對于剛剛接觸學生活動的一年級同學而言,經驗的不足使得工作中難免會出現疏忽,這時,組織的管理者應當將錯誤和問題當做促使下屬進步和發展的機會來對待,耐心進行指導、傳授經驗,給予適當的鼓勵,這有利于提高組織成員參與活動的能力和積極性。此外應當明確,只有組織成員的進步,才能實現組織的發展。、

  三、參與式管理的心理因素分析

  作為一種行為,參與也必定受行為主體的心理特征所決定和影響。參與行為主要是受個體的需要,動機,價值觀以及激勵等因素的直接作用和影響。下面筆者就運用這些管理心理學中基本的概念來解析參與式管理的作用。

  (一)需要與動機

  依據心理學界的定義,“需要是指有機體內部的某種缺乏或不平衡狀態。體現在有機體的生存和發展對客觀條件的依賴性,是有機體活動的積極性的源泉” 所以,需要產生于個體對某種事物或目標渴望或要求,如果一個人的需要能夠得到適當的滿足,那么其積極性就會被調動起來。但是需要并非如此的簡單,不同個體有著不同的要求, 學生加入各種學生組織是一種對于“自我實現”的要求。在學生組織中實施“參與式管理”就是由于干事們有著主動參與組織管理,提高自身能力以實現自我成長和發展的需要。滿足下屬的這些需要能夠有效地調動他們工作的積極性,在實現組織目標的同時,也滿足了干事“實現自身價值”的需要。

  “動機是直接推動個體行為以達到一定目的的內部推動力”具有一定的主觀色彩。高校中同學們的目光不再僅僅局限于書本上的知識,而開始追求社會性的需要和精神上的需要,為了達到這個目的而加入各色的學生組織,他們迫切的希望通過在組織中的鍛煉提升個人能力,增長才干、挖掘自身的潛力,如果學生組織的管理者對干事們這種強烈的需要不予重視、支持和鼓勵的話,那么這種參與的愿望就很難實現,會挫傷成員參與的積極性。相反,如果管理者隊成員這種參與愿望做出積極的回應,并予以支持,那么這種參與的愿望就會被轉化為參與的動機,和一種行動力。

  (二)態度與價值觀

  態度決定著個體的參與行為和參與程度。 由于個體所處的立場不同,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每個人對某一客觀事物所持的態度也不同。在學生組織中,有的成員對于參與管理的態度是積極的,有時成員則可能是被動的,服從他人制定的規范。組織內的不同態度主要是由成員對組織的認識和主觀評價決定的。對于學生組織的管理,需要通過塑造學生組織的良好形象,來來獲得同學們的認可,吸引他們積極主動地加入組織;營造開放、平易近人的組織氛圍,有助于增強成員對該組織的認同感,一般而言,多是大學三年級的同學在學生組織中擔任管理者的職位,他們可以用自身豐富的經驗來幫助干事們解決生活學習中所遇到的問題,做到不僅是工作中的上下屬的關系,更是生活中的良師益友。

  學生組織中干事的態度以及價值觀對其參與行為都有這決定性的作用,但是,作為組織的管理者,如何才能更好地把握著兩個重要的因素呢?筆者認為要改變干事對于組織的態度,就必須要使干事的價值觀與組織的核心價值觀念實現統一。對于高校中的學生組織而言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宗旨,是貫穿著學生的主體性和自覺性的組織。任何一個學生組織的正常運轉都要以學生主體性的發揮為基本前提。作為學生組織的管理者,要把“以學生為本”作為本組織的基本立足點,強調組織中每個學生的價值和潛能都能夠得到充分地體現,形成一種以學生為本的核心價值觀.“以生為本”的價值觀實質是以組織中每位成員的利益為根本出發點,站在干事的立場考慮問題,這樣能夠強化干事們對組織的認同并且鼓勵參與行為,激發干事們參與組織管理的積極性,實現個人和組織的雙贏。

  四、結語

  通過對學生組織中實施參與式管理的分析,我們發現這種適當地參與可以確保成員個體在組織中能夠體現自我的價值,通過賦予干事們一定的自主權利來激發他們不斷地進取,以達到學生組織存在的真正目的即“以學生的利益為本”,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同時,調動成員進行管理的學生組織會更加具有活力,能夠實現組織與干事的雙贏。

  總結:希望高等教育論文:淺談立足管理心理學能夠給大家的寫作帶來幫助。

心理學論文4

  一、職業心理不成熟的表現

  1.擇業心態普遍偏高。隨著高校擴招,越來越多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學生成為社會新增勞動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把大學生定位為普通勞動者”是目前新形勢下對大學生就業中的定位,但受傳統高等教育的影響,部分大學生對這一現狀仍然不認同。數十年教育成本的投入及現實生活的壓力也使得家庭及學生個人對未來就業提出了物質和環境等各方面的要求。較高的心理期望與現實的工作環境之間找不到契合點,這也造成了大學生就業難的一個方面。同時在就業區域的選擇上也存在著不平衡,東部沿海經濟發達省份的就業壓力遠高于西部欠發達地區。隨著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在西部為廣大學生提供了更多就業的機會,但受社會復雜風氣的影響,很多畢業生產生了“就高不就低、就東不就西、就大不就小”的就業心態。畢業生更多看重從業環境、薪資待遇等外部職業條件,而忽視了自身職業素質與就業崗位的匹配度。

  2.對就業簽約的嚴肅性認識不夠。筆者在就業工作過程中發現,很多學生在簽署過程中,抱著草率的心情,剛簽完協議書就后悔,甚至有部分畢業生認為可以同時簽署幾份就業協議書,特別是山東省實施網上簽約以來,很多畢業生已完成網絡簽約過程,但內心又不認可簽約的實效性,缺乏相應的法律意識和責任意識。簽訂就業協議雖不同于勞動合同,但同樣具有合同的嚴肅性,畢業生對此普遍缺乏清晰的認知。伴隨著就業壓力的增加,畢業生往往在招聘會一開始,就黑壓壓地撲向招聘單位,有就業機會就牢牢抓住,滿足了自己的急切心理。但經歷一番求職之后,慢慢對自己的求職意向有了一個客觀的認識,于是,在每年5、6月份畢業之前首批簽約者紛紛開始毀約。越來越多的用人單位表示,希望學校對畢業生加強誠信教育,也希望能有更好的制度來約束那些簽了約的畢業生。

  3.就業后的跳槽率高。國內高教領域權威調查機構發布的《20xx年就業藍皮書》顯示,有38%的20xx屆大學畢業生在工作半年內離職,其中近九成是主動離職,如此之高的半年跳槽率,雖然與高校“先就業,后擇業”的思想引導有關,但更多是因為大學生在就業前對就業沒有做好心理準備,在就業過程中缺乏相應的職業心理轉變。畢業生的短期離職不僅消耗企業的人力資源,對于畢業生的職業發展也是極為不利的。很多人力資源經理表示,現在的就業難不光是畢業生找不到工作,企業方的招聘工作也變得愈發困難,招聘畢業生的過程難,招聘后的穩定更難。現在的大學生缺乏職業精神,沒有完成從學生到職場人的心理轉變,沒有團隊意識、責任意識,更談不上對企業發展的奉獻精神,缺乏主人翁意識,常常把公司對自己的培養看作是跳槽的資本。

  二、加強職業心理教育的途徑

  大學生在求職過程中表現出的消極心理、盲目性、高跳槽率等現象均表明,大學生的職業心理教育工作沒有做到位。高校要運用職業心理輔導的相關理論,更好地服務于大學生的就業與職業發展。

  1.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職業生涯規劃,是一個人事先規劃自己的事業發展方向,以及從事何種職業,擔當何種角色的行為。哈佛大學曾經做過一個人生目標規劃的實驗,結果發現目標決定了人的方向,而方向決定了結果。目前各個高校雖然也慢慢開始重視關于職業生涯規劃的引導和教育工作,但由于起步較晚,從課程體系、課程設置、教授人員的層次等各個方面來看較歐美發達國家而言還是非常不夠的。高校要抓住大學生的心理成長特點,在入校之初就做好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讓學生從心理層面意識到上大學是為了走上社會求職就業、成為一個真正的社會人而做知識儲備的,同時指導學生根據社會環境需求與自身條件的特點確立自身的職業生涯規劃,并在以后的學習成長過程中不斷修正完善自身的職業生涯規劃。通過構建豐富的課程體系,讓學生更好地進行職業生涯規劃,這不僅是為高校四年后的就業工作打好基礎,更重要的是滿足了學生個體心理成長、生涯發展的需要。

  2.開展職業意識、職業興趣教育。職業意識是指個人在求職擇業中所形成與實現的同職業有關的自我認知的整體。職業興趣是指個人對所從事職業的主觀偏好,是個人對待工作的態度,對工作的適應能力,表現為有從事相關工作的愿望和興趣,它的形成與個人的個性、自身能力、實踐活動、客觀環境和所處的歷史階段有著密切的關系。根據美國職業指導專家霍蘭德的理論,職業興趣分為六種類型:常規型、藝術型、實踐型、研究型、社會型、管理型。職業興趣與職業類型之間呈正相關的關系,兩者的匹配度越高,職業的自我滿意度、職業的成就也就越高。職業意識和職業興趣是職業人格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內容,是大學生進行自我探索、自我認知和自我發展的關鍵點,對大學畢業生進行職業心理教育時,要結合心理規律,根據他們的職業心理特點、人格類型、職業興趣加以幫助指導,做好大學生的職業意識教育和職業興趣教育,引導大學生更加客觀、更加清晰地做好自我剖析,為將來的職業定位做好核心工作。

  3.開展專業素質教育,提高專業認同。素質教育是目前教育的趨勢和主流,素質教育旨在提升教育客體的基本素質和綜合能力,當然對于大學生而言,專業素質是高校培養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學生未來就業的核心競爭力。目前大學生中非第一志愿錄取的.學生占比較大,就算是第一志愿錄取,入校之后,發現專業不適合進而產生厭學情緒的也不在少數。學生在高考選專業時,多是根據父母的社會經驗,對專業所學缺乏客觀了解,對專業與未來職業之間的關系更缺乏理性認知,導致一部分學生在上大學之后對專業提不起興趣,喪失學習動力。隨著考研熱的持續升溫,一部分畢業生選擇了繼續考研,而考研復習的關鍵階段正是各高校專業課的開設階段,很多考研的學生是以犧牲掉專業課的學習來保證考研科目的學習。對高校而言,出于對考研率的顧慮對學生專業的學習也放松了要求。加之在“專業所學與實際工作脫節”等社會輿論的影響下,大學生普遍專業能力平平,在就業過程中缺乏核心競爭力。企業在選人用人的過程中,多看重學生的專業素質和實際工作能力。換言之,用人單位需要的是既具有扎實理論功底又具有專業素質的人,特別是后者,在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情況下更為用人單位所看重。高校要充分利用成功校友的榜樣示范作用,讓學生能夠從這些校友身上發現專業的重要性,并樹立專業為立身之本的理念。

  4.通過實習實踐增加職業的認知度和適應力。社會實踐、專業實習是高校培養大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渠道和有效途徑,通過社會實踐,大學生可以接觸社會,了解社會,認識社會。通過社會實踐,可以鍛煉大學生的溝通能力、思維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促進了大學生整理、表達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而這些能力和素質是大學生職業素質的重要方面。通過專業實習實踐,一方面有利于大學生對于行業的發展現狀和前景有一個比較直觀的認識,同時對于自身在職業中所扮演的角色也達到了實習演練的目的,為將來的就業做好職業分析和職業定位。不難發現許多用人單位對有實習實踐經歷的學生格外青睞,有實習經歷的學生在就業過程會表現出更好的心理成熟度,能客觀做出職業定位,同時就業后的穩定度也比較高。目前高校雖然都存在實習實踐的環節,但因地域經濟問題、學生規模問題等因素,實習實踐基本上采取“走馬觀花”的形式進行,這對于學生職業認知度的提升是不到位的。要充分挖掘各種社會資源和高校資源來做好學生的實習實踐工作,高校和企業都要在這一方面繼續做出努力和貢獻。

  5.開展人才測評等職業心理咨詢服務。所謂人才測評,就是以現代心理學和行為科學為基礎,通過心理測驗、面試、情景模擬等技術手段對人員素質狀況、個性特點、職業興趣等心理特征進行客觀、科學地評價,以期幫助大學生在求職過程中更好地認識自我。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個人的工作滿意度、職業穩定性、職業成就感取決于“職業環境”與“人格特質”這兩個方面的適配性,適配性越高,則工作滿意度、職業穩定性及職業成就感越高。通過人才測評可以幫助自我更加科學、更加清晰地認識自我,這是職業生涯發展的關鍵一步。目前各高校在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及就業指導工作中也紛紛利用“霍蘭德的職業類型量表”“一般能力傾向成套測驗”等一系列量表來幫助學生進行自我認知,但測評后的解釋、輔導工作因師生比例懸殊而很難做到對學生群體的全面覆蓋,這就使得測評工作的效果大打折扣。高校在充分利用這些測評工具的同時,必須要結合心理輔導,針對不同個體在職業生涯發展過程中的實際情況來給出專業性的建議。在此基礎上還要充分利用好網絡、電視等大學生喜聞樂見的平臺做好職業心理知識的宣傳教育活動。

  6.開展求職技能培訓等輔助性就業服務活動。畢業生在求職過程中缺乏求職技巧、求職技能低下也是導致畢業生職業心理不成熟、求職困難的原因所在。高校要做好畢業生就業過程中的輔助就業類活動,如就業專家報告會。這些報告會主要涉及三個方面:一是邀請行業協會的專家,做好行業發展現狀及發展前景的報告,讓學生對所從事的行業背景有一個清楚的認知;二是要邀請知名企事業單位的負責人,為學生作如企業需要什么樣的人才、何以立足企業、如何在企業中快速成長成才的報告,為畢業生從“校園人”轉變為“職場人”做好指導;三是要邀請就業指導專家,為學生作如何成功求職、如何順利就業的就業指導類報告,可以幫助大學生提高應聘技巧,提高就業成功率。這些報告會要穿插在大學生四年的培養教育過程中進行,有利于大學生的消化吸收,也有利于學生循序漸進地確定未來的職業方向。除此之外,還要根據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輔導學生撰寫求職信、面試技巧、模擬招聘、就業個案分析等。大學生經過這樣一個循序漸進式的職業輔導必然會促進其職業心理的成長與成熟,進而提升學生就業的主觀能動性,實現成功就業。

  三、結語

  綜上所述,高校在大學生的培養教育過程中,要把職業心理教育引入大學生教育體系,從課程設置和心理輔導兩個層面全方位遞進式地進行職業心理的培養。從大學生入校之初抓起,從職業意識、職業規劃、生涯規劃等各個方面對大學生做好引導和教育工作,這是大學生職業心理教育的有效途徑,也是提升大學生綜合素質的關鍵因素,也希望通過職業心理的教育和塑造,提高大學生的就業能力和就業競爭力,有效改善就業難的現實狀況。做好了大學生的就業工作,順暢了大學生的生涯發展,從深層次的意義上來講,也有利于社會的安定和諧發展。

心理學論文5

  1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對媒體從業者的引導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是我國高校教育心理學的一門課程,近年來這一學科逐漸得到行業的認可,并且用于工作中的心理指導,思想政治教育對于學校管理,企業員工情緒疏通都具有積極的意義。媒體工作壓力大,心理疾病在所難免,思想政治心理學的應用對于媒體從業人員來說具有積極的影響。在任何一個工作中,心理健康都是非常重要的,其將影響工作者的水平。不健康的心理會為其帶來消極情緒,從而產生心理疾病。實踐證明,在緊張、無序的工作中,工作者更容易產生消極情緒。我國媒體工作者處于多行業的壓力之下,除了關注社會以外,媒體也受到來自社會的廣泛關注,對于媒體思想的核心存在揣測、猜疑和評頭論足行為。教育心理學對于媒體工作的思想、心理以及行為發展的變化規律則是行業研究的主要問題,需要為工作者創造良好的環境,正確的評價媒體并應用媒體,減少工作人員的壓力。

  2媒體工作者所在的心理問題

  在很多觀念中,新聞意味著道德,尤其是評論性新聞。因此,人們往往對媒體工作者寄予眾望。而事實上,媒體工作者也是普通人,他們所報道的無非是真實事件,是對這個社會的客觀評價加上部分主觀的自我評價。而社會的關注方向存在問題使得媒體工作者面臨著職業困惑。隨著現代新聞領域的競爭增加,報道創新、經濟創收等多重指標的考核以及需要承擔作為公眾人物的壓力,媒體工作者面臨著更大的壓力,主要表現為:首先:媒體創新年代,工作者會有被掏空的感覺,自身專業知識的更新速度與觀念和潮流轉變相比顯得相形見絀。而其知識更新還取決于其觀念、學習能力等多個方面,這使得媒體工作者隨時面臨社會的.淘汰。媒體工作者辛苦工作但薪資待遇往往不高,這打消了一部分人的工作熱情,使人際關系惡化,甚至一些人會由此而產生獨來獨往甚至輕生的行為。其次:多方面原因造成媒體工作者心理困境。媒體工作者的心理問題主要來自于主觀和客觀兩個方面。客觀方面是指其壓力大,容易產生緊張等心理。而主觀上,則表現為現代媒體工作者的自我平衡能力,要學會控制自身的情感。總之,媒體從業人員面臨較大的心理壓力,解決這一問題需要引導媒體工作者嘗試心理學教育,以促進其樂觀從業。

  3積極引導媒體工作者健康樂觀從業

  專業的媒體從業人員不但要具有超強的專業水平,極高的媒體思維,還要保持一顆積極的心態。從業人員的思想政治面貌和心理健康是評價其專業性的基本特征。我們從具體的指導上對其進行分析如下:

  3.1實施心理幫助計劃,有目的性的降低從業人員壓力

  媒體作為公眾平臺,應堅持管理者與員工并存的原則,在這一基礎下給予員工更多的機會和更大的信任,才能激發其工作熱情,使其在工作中始終保持積極樂觀狀態。針對我國目前媒體行業管理現狀,管理者應從自身出發,對媒體工作者進行心理啟發,尤其是針對典型心理問題。組織媒體人員參加公益健康活動,緩解其工作壓力。另外,還可以在傳媒內部建立心理輔導小組或者企業培訓制度,對員工的心理健康負責,時刻關注其在公眾面前的表現,但將重點從關注事件的報道結果轉向關注報道者本身上來,使媒體工作者能夠切實感覺到被重視。

  3.2激發媒體工作者自我實現動力

  職業道德的體現也是媒體工作者不可或缺的工作內容之一,媒體工作者要善于講真話,敢講真話,但在這個過程中,制度問題是影響媒體工作者自我表現行為的最重要因素。要從根本上提高我國媒體工作者的職業道德,制度改革也是必行的一步。著名媒體人白巖松說:“即便是中國人有那個閑心躺在蘋果樹下,并有幸被蘋果砸到的話,他們的第一反應也是把它吃了”這里體現了兩個問題,第一:白巖松是一個敢于說實話的媒體人,但是不是每個媒體人都能做到這一點,值得思考。問題二:中國傳統思想影響了我們多年,使得思維禁錮明顯,社會對于媒體人寄予太大的希望,而忽略了媒體人自身的能力,素質等問題。要從根本上改變這一問題,需要相關部門注重媒體職業前景的發展,給與員工必要的獎勵和懲罰制度,發揮教育心理學的積極作用,根據員工的心理特點,讓他們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實現全面的自我提高。媒體管理者可以通過建立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來激發從業人員的創造力和積極性。建立長效的培訓機制,對我國的媒體人實施教育培訓,重視其思維的轉變、道德素質的提高以及心理問題的改善。

  4結語

  教育心理學是教育學相關專業必修課程之一,在媒體工作中的思想指導中具有積極意義。媒體工作者面臨來自社會、政府、單位等多方面壓力常出現精神崩潰等心理問題,而開展思想政治心理學教育后,能夠端正其態度,使其明確媒體從業的基本原則,并且能夠樂觀的面對工作和生活。

  參考文獻:

  [1]王淙一.試析教育心理學在媒體工作者樂觀工作中的應用[J].家教世界,20xx(22).

  [2]丁寧.如何運用教育心理學原理引導媒體工作者積極樂觀從業[J].新聞傳播,20xx(06).

心理學論文6

  學前心理學這門學科具有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的特點,在新形勢下社會對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具有越來越高的要求,特別是對學前教育專業人才的質量給予了更多的關注。作為專門培養學前教育人才的高校面對這種形勢必須要充分地滿足社會的需求,積極地進行專業探索,不斷地對教學方法進行創新,從而能夠使學前教師的專業素養得以不斷的提升,在不斷地提升學前心理學教學的教學效果的同時,能夠將與新時代需求相適應的學前教育人才培養出來。

  一、我國學前心理學教學現狀分析

  (一)教師并不具備應用信息技術的教學觀念

  現在很多學前心理學專業教師并沒有充分地認識到信息技術在學前心理學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很多仍然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只有在進行比賽或者公開課的時候才會對信息技術的應用,因此很難引導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認知能力,并且無法保證學前心理學的教學效果。

  (二)教師自身不熟練的計算機操作

  目前很多教師往往更加關注于自身對專業知識的學習,并沒有充分的重視對技術方面的學習,特別是計算機技術,現在很多教師運用的更多的是微信、微博、博客、QQ等各種娛樂方面的軟件,很少去學習和應用計算機信息技術。教師只有這充分地掌握信息技術之后,才能夠在學前心理學教學中充分地運用這些技術,然而由于目前很多教師自身并不熟悉計算機操作,也不熟悉制作課件等相關的知識,這樣就導致信息技術在學前心理學教學中的應用受到了極大的限制。

  (三)缺乏優質的學前教育學軟件

  大量的市場調查顯示,目前學前心理學教學教師所選用的各種信息技術資源大部分都是通過商業途徑購買而來的,只有少量的信息技術資源的是教師自己親自動手制作的。與此同時,經過走訪我們發現,現在針對中小學教育的多媒體軟件和信息技術資源在教育教學市場上比較廣泛,卻很少出現針對學前教育的信息技術資源和多媒體軟件,而關于學前心理學教學的資源更是少之又少。除此之外,現在很多學前教育軟件并不具有較強的實用性和針對性,無法將學生的注意力充分的吸引過來,這樣就使得信息技術在學前心理學教學中的應用水平很難提升上去。一些信息技術軟件對視聽效果進行了更多地強調,卻忽視了內容和形式的統一。這樣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很容易將學生的注意力分散,只會對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起到干擾作用,無法使教師教學的需求得到充分的滿足。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必須要對這些教學軟件進行不斷的修改,嚴重的困擾了教師運用信息技術的信心。

  (四)沒有充分地發揮出信息技術的重要作用

  在學前心理學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特別是多媒體能夠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主要是由于信息技術具有非常豐富的教學載體,可以將學生的事情感官系統充分地調動起來,這樣就能夠對傳統學前心理教學乏味和枯燥的不足起到很好的彌補作用,并且將新的活力和生機注入到教學改革中。然而由于受到種種原因的影響,現在很多學前心理學專業教師并沒有將信息技術的作用充分地發揮出來,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也往往只是采用生活實物、圖片以及教科書等作為教學輔助。與此同時,現在很多教師在運用信息技術對教學進行輔助的時候也存在著較多的問題:首先很多教師只是選擇多媒體制作教學大綱,這樣只是取代了傳統的板書功能,并沒有充分的發揮多媒體的作用;其次一些教師根本不會制作最為基本的PPT等,這些都嚴重地影響到了信息技術的運用效果。總之,作為一種輔助教學工具,信息技術具有非常豐富的內容和功能,但是在很多教師在具體的實踐中往往只是采用其中最為淺顯的東西,使得信息技術在學前心理學教學中的重要作用無法充分地發揮出來。總之,教師必須要充分的應用信息技術,并且不斷地挖掘信息技術的功能和應用形式,只有這樣才能夠使學前心理學教學變得更加豐富多彩,除了能夠有效地提升教學效果之外,還可以起到延伸教師功能以及擴大教學范圍的重要作用。

  二、在學前心理學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的具體策略

  (一)發揮先進的教育理論和教育思想的指導作用

  要在學習心理學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實現學前心理學課程和信息技術的整合,首先必須充分發揮先進的教育理論和教育思想的指導作用,包括發展性評價理論、人本主義學習理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等等。例如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實現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和自主學習,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地位來進行教學。應用這一教學理論來進行“學前兒童性格”的教學,教師就可以用三字經中決戰耳熟能詳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這幾句話來對學生進行啟發,要求學生思考這句話對不對,并說出理由,從而引入教學內容。教師要要求學生充分用以往學習的心理知識和生理知識,對人的性格的特征和形成過程進行探究,從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再例如教師還可以應用發展性評價理論,該理論要求教師不僅要重視學生的最終學習結果,還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學生,對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進行評價。教師還可以應用于人本主義的學習理論,該理論要求教師要將寬松、愉悅、自由的學習環境創設出來,要求學生不僅要掌握能力、性格和氣質的個性特征,并對學前兒童的氣質進行了解,而且還要在此基礎上通過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的方式對學前兒童的性格特點進行深入的'探究。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不斷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使學生能夠結合實際,并發揮大膽的想象,對學前兒童性格的可塑性進行探討。要求學生通過合作的方式來探討如何培養學前兒童的性格,對課本有的知識進行擴充,鼓勵學生提出不同的看法。

  (二)充分利用各種教學資源

  在學前心理學教學中,可用的教學資源很多,不僅有有形的物質資源,例如儀器設備、教具、學前心理學教材等等,還包括一些無形的教學資源,例如學前心理學教師的能力和素質、家長的能力和支持態度、學生的情感體驗和生活經歷等等。這些資源都對學前心理學教學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師要對其進行充分的利用,推動學前心理教學的發展。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能力的發展,教師可以將學生的理論學習和實踐學習結合起來,使學生有機會利用所學的知識來解決實際的問題。教師可以帶領學生來到幼兒園,進行兒童觀察力的發展和培養的實踐教學。教師的要求學生分別與大班、小班的幼兒進行接觸,并與他們共同游戲。學前心理學的學生可以用實物、圖片和文字對幼兒的感知覺進行分別刺激,教師要要求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對不同年齡段的幼兒的觀察力及其特點進行觀察和概括,要求學生總結不同年齡段幼兒的共性和個性。這樣能夠對學生的思維進行開拓,使學生總結如何培養學前兒童的觀察力,以及該過程中的一些注意事項。

  (三)將良好的教學情境創設出來

  教師可以通過創設教學情境的方式來將新舊知識聯系起來,使學生能夠在教學情境中發揮聯想與想象,對已有的知識進行重組和改造,從而實現知識的順應與同化。在學前心理學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的需要,創設合作性教學情境、模擬真實情境、真實情境和問題情境。

  1.合作性教學情境。在合作性教學情境中,可以讓學生開展充分的合作,不斷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對課堂氛圍進行改善,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調動起來,不斷開拓學生的思維。

  2.模擬真實情境。在學前心理學教學中,有一些教學內容很難進行真實的接觸,例如遺忘規律、人腦的機能等等,然而這并不意味著這些教學內容就無法創設教學情景。教師可以創設模擬現實的情境,例如利用多媒體動畫來呈現人腦的機能和遺忘的規律等等,同樣能夠實現良好的教學效果,加深學生的印象。

  3.真實情境。絕大部分的學前心理學教學內容都可以創設真實的情景,也就是讓學生接觸真實的學前兒童,要求學生在真實的場景中充分利用所學的知識來解決各種問題,并通過觀察和總結進行進一步的學習,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分組,讓不同的組分別與大班、中班和小班的幼兒進行實際接觸,并在這個過程中進行教學。例如教師在進行“學前兒童的注意”的教學時,就可以要求學生在與幼兒做游戲的過程中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來防止幼兒的注意力分散,并且通過觀察和總結獲得幼兒的注意分配、注意穩定性和注意廣度的情況。此時教師再進一步提問:“網絡信息時代,幼兒難免要接觸電腦游戲,怎樣控制幼兒接觸電腦游戲的時間?以及如何對幼兒健康使用網絡進行引導?”

  4.問題情境。問題情境也就是能夠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的教學情境,教師在創設問題情境時要充分考慮教材的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通過精心設計問題來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進行進一步的思考。教師要緊緊地圍繞教學目的來創設問題,把握好問題的難度,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發散性思維。例如教師可以用學生耳熟能詳的狼孩的故事作為引導,讓學生思考同伴交往的影響力,激發學生探討的積極性。

  (四)不斷提高教師本身的信息素養

  為了更好地實施學前心理學課程和信息技術的整合,教師必須不斷提高自身的信息素養。為了達到這一目標,學校應該為教師提供信息技術能力和知識的相關培訓,使教師能夠掌握最新的現代教育信息技術。為了提高培訓的效果,要廣泛地收集學科教育的素材,利用當前的信息資源,不斷開發教學軟件,提高教學的效果。教師是課程和信息技術整合的關鍵,只有教師具備了較高的信息素養,才能真正地在學習與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并取得良好的應用效果。

  三、結語

  在學前心理學教學中充分地應用信息技術,實現學前心理教學課程與信息技術的整合,其最終目的是要使學前心理學學生能夠適應信息化環境的要求,在學習的過程中充分地應用信息技術,不斷提高自身的學習效果,并且獲得終身學習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提高我國學前心理學教學的教學效率和質量,為社會輸送合格的學前教育者。

心理學論文7

  在刑法發展的不同歷史階段,刑法的科學性受關注的程度是不同的。早期的刑法完全居于一種盲目的刑罰崇拜,主張嚴刑峻法,同時由于相關科學知識發展的滯后,也阻礙了人們對刑法自身的規律的認識。只有到了近代,隨著社會學、心理學等學科知識的發展,人們對犯罪、刑法等知識才有了相對科學的認識,刑法規范本身才呈現出一定的科學性。實際上,刑法要自身更成熟,產生更好的效果,就必須借鑒、吸收相關學科的知識,其中尤其是心理學。

  在弗洛伊德那里,人的需要主要緣于兩種本能,即自我保護的本能(生本能)和毀滅、破壞的本能(死本能)。犯罪是一種對外的破壞與毀滅,從根源上看,它是人的死本能的一種體現。而要阻止犯罪對外界的破壞,則必須有一種抑制力量,這種力量的源泉就是人的生的本能。“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相互壓抑。死的本能供給自我能量,使其在道德化的超我的命令下壓抑欲望;生的本能則提供了壓抑死的本能的能量,使其不至于沖動地滿足致命的欲望。”刑法是對犯罪的抑制。從這個角度看,刑法緣于人的自我保護本能,它是人的生本能對死本能的拋棄與抑制。也正是人的自我保護本能,才促使了刑法的產生與存在。

  1心理學對刑法的影響

  現代認知心理學的一個基本觀點是強調人腦中己有的知識和知識結構對人的行為和當前認知活動的決定作用。換句話說,人腦中己有的知識和知識結構對人的行動目標和行動方式具有直接的決定作用,它決定著人們是否確定某一目標或者是否以某種手段作為實現目標的途徑。在“大義滅親”的案件中,人們缺乏的是關于目標的知識,即無論如何,殺人都是違法的:而一個缺乏關于買賣黃金管制知識的人,更可能實施販賣黃金這一非法經營行為。相反,具有相關刑法知識的人則會更多地避免實施相關行為。可見,刑法規范能夠影響人們的行為決策,從而發揮其規制功能。同樣,對于進行行為裁決的法宮而言,對刑法規范的認知更是其正確評估犯罪行為人行為性質的基礎與關鍵。只有裁判者理解了刑法規范的真正含義,裁判者才能運用刑法規范進行裁判,才有了裁決的依據。

  實際上,對于多數人來說,刑法規范并不簡單地參與人們的行為決策過程,它甚至會滲透到人的人格結構中,從而影響整個人格結構。精神分析的創始人弗洛伊德1923年在其《自我與伊底》一書中,提出了伊底(即本我)、自我和超我三合一的人格結構論。其中超我處于人格的最高層級,是由良心、自我理想等構社會利益有六類:一是要求公共安全的社會利益;二是追求社會制度之安全的社會利益;三是追求公共道德的社會利益;四是追求社會資源保護的社會利益;五是追求社會進步的社會利益;六是追求個體生活的利益。然而隨著社會的發展,工業文明對“普適真理”的強調助長了現代病、文化霸權、技術統治的加強、人的片面發展,因此受到了不少批判。后現代學者把工業文明的啟蒙故事指斥為“大敘事”,把將真理置于優先地位的做法稱為“真理的白色恐怖”,并極力倡導“異教主義政治學”;宣揚多元化,主張“種族主義”;將真理與權力緊緊地捆綁在一起,并提出“真理政治學”;消解主體。社會文化呈現多樣性的特點,在刑法領域,刑法文化的多樣性也初露端倪。刑法的實質內涵被重新受到關注。同時,由于心理學的發展,人們開始關注刑罰對不同罪犯的心理作用的差異。這反映在刑法上就是對刑法的實際心理效果的關注,具體體現是監獄等行刑機構對罪犯改造效果的關注。

  對刑法實際效果的關注著重表現為對刑罰改造罪犯效果(特殊預防效果)的關注,即通過對罪犯適用刑罰能否有效地促進罪犯的改造,使其更好地重返社會。換句話說,這一時期更關注的是刑罰對罪犯的行為矯治功能。但是對罪犯行為的矯治,很多社會機構都能進行,不過只有監獄是最“徹底而嚴厲”的。福柯認為,監獄必須對每個人的所有方面——身體訓練、勞動能力、日常行為、道德態度、精神狀況——負起全面責任。學校、工廠和軍隊都只涉及某些方面的.專業化,而監獄遠遠超過它們,是一種“全面規訓”的機構。因此,刑罰對罪犯行為的矯治是其他手段無法替代的,不同的是現在人們更多地利用心理學的手段。

  2刑法的心理學基礎

  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對人的需要進行了系統的研究。他將人的需要分為若干層次,基于最低層次的是生理的需要,它是人的一切需要的基礎。只有在生理需要獲得滿足后人才可能進一步追求更高層次的需要。作為人的基本需要主要有四類: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愛與歸屬的需要和尊重的需要。這些基本需要的滿足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而作為最后的法律手段,刑法保護的就是人的這些基本需要的合理滿足。從現今世界各國刑法規定的內容來看,刑法保護的無外乎六個方面,即公共安全、社會制度安全、公共道德、社會資源保護、社會秩序和個體生活。保護這些基本需要的合理滿足是刑法產生與存在的基礎。

  實際上,馬克思對人的基本需要早有認識。馬克思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一書中明確指出:“我們首先應當確定一切人類存在的第一個前提,也就是一切歷史的第一個前提,這個前提就是:人們為了能夠‘創造歷史’,必須能夠生活。但是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及其他東西。因此,第一個歷史活動就是產生滿足這些需要的資料,即生產物質生活本身。”這表明,保護人的基本需求是法的基本任務。

  刑法的產生與存在必須遵循的第二個基本心理規律是刑法規范的作用緣于人們對刑法規范的認知。刑法是由刑法規范組成的,刑法條文只是刑法規范的載體。在理論上,刑法規范包含有裁判(或審判)規范和行為規范。但是,無論是作為裁判規范還是作為行為規范,刑法規范要發揮其作為規范的規制作用,必須要讓人們認知規范本身。

  實際上,在刑法理論上,近代學派,包括刑事人類學派和刑事社會學派,就對這一問題予以了全面關注。當時,作為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的加羅法洛運用情感分析的方式分析犯罪、犯罪人、犯罪遏制等,首開運用心理學分析刑法相關問題的先河否定之否定的過程。現今,德日等國人格刑法學的興起,在一定程度上復歸了這一學派的部分觀念。也正是居于行刑效果的考慮,現在世界各國都在進行著監獄改革,大力倡導非監禁刑,實行行刑社會化。

心理學論文8

  隨著社會的發展, 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已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 心理健康教育也因此正式步入了各大高校的課堂。現對構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現狀及模式構建的方式進行探析, 從而促進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

  心理健康是人本身的一種良好的狀態, 對內外部環境都能通過心態的調整而積極適應, 而不會出現心態失衡的現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對心理健康教育思想與目標的體現形式, 是促進心理健康教育發展的關鍵因素。積極構建適應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理論探討, 是新形勢下有效地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礎和保證, 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

  (一) 有利于提高其綜合素養

  心理素質是心理健康的內在表現, 包括人的性格、情緒、氣質等各種心理因素, 是培養其綜合素質的基礎。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實質上是一項心理不斷進步和發展的過程, 高校提供給大學生這樣一個發展平臺, 通過各種知識和教育模式的深入, 使學生們可以將知識進行消化、選擇, 并滲透到自身的修養當中, 從而不斷的提高綜合素養, 這也是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表現。

  (二) 有利于推動其人格的發展

  心理健康教育與大學生的人格發展密切相關, 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促進人格的發展, 具體表現如下:首先是多種主觀因素助力人格的完善。在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會接受道德規范、行為準則、社會環境等多方面的主觀教育, 這些主觀教育因素會促進大學生人格的完善, 幫助大學生逐步提高適應社會的能力。其次是客觀因素對人格發展的影響。心理健康教育會幫助大學生形成自身的價值觀念, 這些潛在的價值觀念會對心理健康產生一定的評價和調控, 并且形成自身特有的人格特性, 從而提升人格發展的水平。

  (三) 有利于開發學生的內在潛力

  開發潛能、提升能力是教育的主要目的, 健康的心理狀態是開發潛能的.前提, 因此, 心理健康教育為大學生潛能的開發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心理健康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強大學生的自信心, 幫助他們深度挖掘自身的潛能, 從而將自身的潛能充分的發揮出來, 最終實現認識自我、實現自我的目的。

  二、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現狀

  在西方發達國家, 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全面普及, 并且已作為高等院校的主要教育模式, 受到教育領域的高度重視。而我國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較晚, 由于需求者眾多, 其發展速度很快, 規模也在不斷的擴大, 但隨著教育的不斷發展, 大學生的心理問題也逐漸的凸顯出來。

  (一) 重視程度不夠

  近些年, 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存在著普遍性、多樣性及道德性等多元化的問題特點, 我國在過去的教育發展階段一直都是重專業輕素質、重思想輕人格、重德育輕心理、重治療輕預防, 曾一度將德育教育當做心理健康教育來發展。雖然目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逐步步入正軌, 但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尋求方式還有待進一步解決, 我國目前心理健康教育的隊伍建設還不完善, 教育模式依然不健全, 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滿足學生的障礙需求, 不能滿足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發展需求, 并且心里健康求助的方式也比較單一, 往往只靠思想教育來進行, 這是一種治標不治本的方式, 表現出了我國對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形成科學、系統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二) 未能發揮出大學生的主體優勢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學和教育學的有機結合, 任何一種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都要發揮出大學生的主體優勢, 以人為本是時代的發展要求, 這樣才能使心理健康教育上升到新的高度, 保證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但在目前的發展狀態中, 這種優勢表現得并不明顯, 依然還是以教育本身為主體, 沒能凸顯出大學生的主體優勢。

  三、構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方式

  (一) 樹立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

  我國對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是讓他們擁有健康的心態、良好的心理品質、高尚的道德情操, 以適應這個社會的發展和需求, 從而增強自我調節能力, 努力實現自身價值。但目標的實現需要通過不同層次的心理健康教育為依托, 主要體現層次如下:

  一是對于心理疾病的治療, 讓心理恢復健康狀態。很多大學生可能已經產生心理疾病, 那么就需要通過治療, 讓他們恢復健康的心理, 這樣才能實現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

  二是要預防心理疾病的發生, 促進心理健康。預防是針對那些沒有明顯疾病特征的大學生而言的, 積極的預防能使他們遠離心理健康疾病的困擾, 也是對這一時期心理健康最好的調整方式, 進而實現這類人群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標。

  三是要優化心理健康狀態。心理健康是可以優化和調節的, 通過開展一些列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來調節大學生的心理狀態, 如新生入學之后的適應問題、學習心態問題的調整等, 中年級學生的戀愛問題、生活問題、學習動力問題等, 畢業生的職業規劃問題、發展方向、情緒與壓力等都是心理健康教育需要調節的問題, 也是實現心理健康教務目標的重要方面。

  (二) 遵循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則

  心里健康教育是建立在一些教育原則基礎之上的, 其具體原則可分為系統原則、學生主體原則、教育發展原則。系統性原則是針對大學生進行一項系統性素質教育的工程, 是大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基礎要求, 所以各高校把心理健康教育納入到整個教育系統是必然的發展趨勢。各個高校要把心里健康教育進行規范, 系統化, 由點到面的全方面為覆蓋, 這樣才能充分體現其系統原則。

  學生主體原則是以學生為主體, 進行心里健康的自我調節與自我預防, 以達到有效的控制自身心理健康的目的。教育發展原則是高校要盡所能的為學生提供心理健康教育資源, 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宣傳、教育援助、教育診療等方面, 為大學生提供完善的心理健康平臺, 助力他們解決各方面的心理健康問題, 這也是教育發展原則的關鍵所在。

  (三) 豐富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

  在高等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發展的過程中, 發現我國的心理健康教育與西方國家有很大的差別, 我國比較注重人際關系、學習成績以及貧富差距, 這些都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內容的重點。首先我國是一個以人際關系為溝通網的社會, 人際關系處理不好很容易影響大學生的身心健康, 因此, 如何處理好各種人際關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其次是學習成績的影響。學習、考試是多年來中國教育的傳統, 很多考試另大學生會產生不同程度的焦慮, 也是就我們常說的考試綜合征。如何有效的提升大學生的學習能力, 并以良好的心態去面對考試, 也是當前心理健康教育需要迫切解決的難題。再次是貧富差距大產生的心理問題, 我國目前貧富差距相差懸殊, 使得很多大學生產生自卑、甚至極端心理, 導致一些惡性的事件的發生率逐年提高, 因此, 各高校也要把此項內容列為心理教育內容的重點。此外, 我國大學生還有一些其它心理問題亟待解決, 比如獨生子女心理問題、就業壓力心理問題、單親或獨孤家庭心理問題等等, 各高校要把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進行全面考慮, 制定豐富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 從根源上杜絕心理健康問題的發生。

  總之, 在構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中, 要本著促進、發展、預防、調節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為基礎, 運用積極有效的教育模式來培養他們健康的心理, 從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質量, 讓大學生能夠充滿自信的走向社會、參與競爭、迎接挑戰。

心理學論文9

  摘要:后進生的思想轉化過程是一個十分艱難的復雜的過程,常常還會出現反復,需要一個較長的時間,教師必須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千萬不能操之過急,以防事倍功半,半途而廢。

  關鍵詞:后進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

  1運用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轉化后進生的幾點具體做法

  1.1談話法

  談話法是通過交談有目的的了解談話對象的思想和心理活動,找到其“后進”的主要原因,以便有針對性地確定教育方法。與后進生談話首先要營造平等交談的氛圍,切莫教師一言堂,安靜的聆聽較之一味的說教更能讓人打開心扉,觸及心靈;其次,要善于把握談話對象的心態和性格特征。利用其心態的變化因勢利導,根據其性格特征確定談話的態度、語氣、表情和動作;最后,后進生或多或少會有自卑的心理,談話中應多用安慰鼓勵的話語,讓其感到格外親切知心,從而振奮精神積極向上。談話法是其他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方法的基礎,是取得后進生的信任和成功轉化的有效方法,同時,也是一種耗時長、見效慢的方法,這就要求教師有足夠的耐心和毅力,講究語言的藝術,增強語言的感染力,用富有思想性和哲理性的語言轉變思想上出現偏頗的暫時落后的學生。

  1.2暗示法

  暗示法是指教育者運用語言、行為或某種事物,比較含蓄間接地對教育對象施加影響的教育方法。對后進生運用暗示法時,首先要求暗示的實施者應具有較高的威望,要具有令人信服的人格力量。因為在他人暗示中,特別是語言暗示,暗示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暗示者在被暗示者心目中的威信。這就要求教師要選擇恰當的時機進行暗示,在師生間建立一定的信任度后運用該方法;其次,要恰當運用暗示法的載體,做到“潤物細無聲”。教師可以從其優勢領域中著手,并以此為切入點,為其營造良好的環境,創設能讓其發揮自身優勢的任務,鼓勵其加以努力獲取成功,從而體驗成功的快樂,最終帶動學習上的進步。例如,筆者曾有一個迷戀網絡型的后進生,他是個電腦高手,利用這個特長,讓其做院報的美編,在老師的信任和個人價值的實現中,終于戒除網癮,成績由不及格跨越至良好以上,最終順利畢業。學生在積極的氛圍中接受教育,易產生積極的心理傾向,達到積極暗示的目的。同時教師應該注意引導學生變消極的自我暗示為積極的自我暗示。望梅止渴是暗示的典型案例,這說明暗示的作用往往比直接勸說或指示或命令的作用大,教師可以把暗示法與談話法相結合,定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3獎懲法

  獎懲法即用強化的方法分化行為的正誤,促進人的行為向更正確的方向活動。獎勵可以激發人的潛能,懲罰可以校正人的'錯誤,這是教師常用的兩種強化手段,對于后進生尤為適用。在后進生的轉化過程中,當發現她(他)的點滴改變時就要加以充分的表揚和肯定,一方面要使學生不斷感到自己的努力是有效的,使其獲得階段性的成就感,增強其堅持下去的信心,另一方面還要為其設定一個又一個的短期目標,使學生知道自己的努力仍是不夠的,還需繼續加強努力。同時,當發現后進生有所松懈,在簡單的任務前仍猶豫不前,不思進取時,則要實事求是地做出批評。在師生交往的過程中,由于教師的特殊身份和地位,教師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學生如何解釋和說明自己的學習成敗。這就要求教師在后進生的轉化過程中要科學獎懲,多給予激勵性的評價,激發他們的動力和斗志,增添自豪感,不斷發揚成績,克服缺點,逐步躋身于先進行列。

  1.4最佳心態教育法

  最佳心態教育法即及時把握教育對象的心理變化,選擇受教育者最佳的心理狀態時進行教育。心理狀態隨著時間和空間的變化而變化,特別是絕大多數后進生有特殊的經歷,當教師不了解這些學生的心理成因時,往往會表現出盲目性和情緒化的傾向,這往往使教育偏離正確的軌道,因此,教師應當全面掌握和分析后進生在不同時間、不同環境里的心理狀態,根據其心理狀態及時采用不同的內容和方式進行有針對性、時效性的教育。例如,筆者曾經歷這樣一個后進生,富家子弟,平日我行我素,當我得知其父因病突然去世時,擔心其心理承受不住更無心學業,于是抓住時機,勸慰他的同時,鼓勵其振作、擔負起家庭的責任,結果從此他再沒有不及格,學習成績平穩上升,并順利畢業。

  2運用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轉化后進生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2.1注意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方法與其他方法的結合

  因為本文著重從心理學角度闡述,因此,不能取代其他轉化后進生的方法,在實際工作中,應該注意多種方法的結合。比如;專業教育,養成教育,調動資源、形成合力等。

  2.2注意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方法自身的綜合性和靈活性應用

  方法是受內容決定并為內容服務的,后進生的情況大多是復雜的,不能固定地、孤立地運用某一方法,而應靈活地綜合運用或交替運用多種方法,從而發揮他們的整體效果,獲得理想的效果。

  2.3教育者本身應該克服常見的心理現象

  比如首因效應、近因效應、暈輪效應、情緒的控制等等。實踐證明,后進生的思想轉化過程是一個十分艱難的復雜的過程,常常還會出現反復,需要一個較長的時間,教師必須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千萬不能操之過急,以防事倍功半,半途而廢。

心理學論文10

  一.戀愛心理

  女人的心變化多,讓人捉摸不透,使好多數男性追求者無從下手、錯過實際、半途而廢,無功而返、功虧一簣。以下我們就來分析女性的心理風味和客觀,讓男人們去增強破譯女人芳心的才干。

  1. 直抒胸臆: 對于理智型的女性,要是論道,不如直抒愛意。追求理智型的女性,須先以強烈的愛情魔力相吸她,采用豪爽的方式先頭,或是直抒胸臆。用感情勝利理智,是追求理智型女性的慧黠才智途徑。

  因為,一般來說,理智型女人以其布滿智謀的氣質給人一種望而生畏之感,雅量男人時常若即若離。理智型女性收下愛的時機較少,而她們在被愛的時候,更能認識愛情的保留。

  2. 開門見山: 好多數女性偏好公開的外露,雖然她們會對初次約會就公開的外露有點糙手含義,但她們卻會感到這樣的男性布滿魅力,而對開門見山的外露難以拒絕。相反,她們可恨那種說法彎路抹角、藏頭露尾、欲言又止,過甚含蓄的男性。因此,男性在邀請女性時,口吻要公開,與其對手不偏好,她不見得路過暗示,或找另外理由來加以拒絕,與其對手默默沉默,你就可以推斷她是不會拒絕你的邀請了。

  同時,你還要讓她認識是“因為固然找不出理由拒絕才履約的”,這樣做,可以使她完成慰問,她不是一個隨和的女孩,只是因為你苦苦的懇求,她才去履約的。

  3. 巧留余地: 與其追求自愛心強的女人,要在被拒絕時巧留余地,給她以自愛心上的縱情,然后趁其由衷態度變化時,抓住機遇涵蓄外露小含義,時常會收到奇效。這是因為自愛心強的女人時常對切身的容貌很守信念,當有追求者時,她們時常會給以冷漠冷漠的工資。也正因為如此,她們新奇關愛切身留給旁人的記憶。

  她們在拒絕追求者后,一般會有一番檢討感性,原來超乎感覺之上的感情漸漸降溫、冷卻,一種憂慮在她們心中油然而生。她們會想,假設誠然證明切身太無義,就會被對手認為切身心腸太狠和缺點教養。這正是她們很留心、很不想傾聽的,這種憂慮會使她們權衡得失,從而產生對追求者重新評議的意愿。而現在,也是追求者表白的大好時機,千萬不可錯過實際。

  4. 心誠既靈:女性偏好真摯的體恤,對于姿態過甚殷勤的男人反而會有一種“居心不良”,“別有企圖”的覺得。因此,開封女人芳心的好辦法就是善良真摯的殷勤。 女人的心態千姿百態,交叉融合。其實,人世并沒有一把解開女性之謎的鑰匙。

  上面所描述的只是女性一些關鍵的心理個性。作為戀愛日月的男人,應多懂一點女人的心理,依照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因恰好宜,因人而宜,利用高超的技巧,抓住女人的芳心,摘到誘人的愛情之花。

  二.理財心理

  一提到女性,人們似乎都普遍認為她們是天生的理財高手。女性比男性更嚴謹、細致、感性,這些都是女性理財的優勢,然而在經濟飛速發展、觀念日新月異的今天,女性如果仍保持傳統的“勤儉持家”的理財觀念不變,不用說無法享受今天的快樂,就是未來生活中可以預見的風險也無法規避,更不用說去創造一個幸福美好的未來。所以作為新時代的女性,不僅要高質量地過好每一天,更要計劃好未來的消費和需求,并制定一套合理的中長期理財規劃,才能以小搏大,未雨綢繆。

  1. 女性理財的特點

  如果要談論女性理財的話,很多人或許會覺得,女性理財只是小打小鬧。她們最關心,或最斤斤計較的是眼前的那幾文錢,雖然精明但不聰明。盡管存在著許多偏見,明白人只要進入生活,就不難發現這樣一個事實,女性是當今絕大多數家庭的理財舵手。中國有所謂“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說法,真正細究起來,許多人似乎有這種直覺,那就是女性仿佛有一種與生俱來的理財本領。逐漸提高理財熱情的女性多數以“嚴謹”、“穩健”、“保守”來歸納自己的風格,注重積累,不擯棄細水長流的小利。

  與男性相比,女性的這些特點,也決定了女性在理財方面的優勢:對家庭的生活開支更為了解;投資理財偏向保守,能很好地控制風險等。但是,過于“嚴謹”、“細致”,易使女性“本末倒置”,忽視在投資和理財上的長期規劃而過于“感性”。優柔寡斷,更讓女性的投資“跟著感覺走”---感情用事和盲目跟風。但是,實事求是地說,女人主管家庭理財事務,既有顧家、細心、周到等獨特的優勢,也有容易受情緒影響、憑感覺消費、有時不夠理智等弱點。為了更好地發揮優勢,克服缺點,幫助不同類型的主管家庭理財事務的女人,確立正確的家庭理財模式。面對這些理財弱點,女性朋友們似乎應當從現在開始為自己或為家庭做做理財功課了。

  2. 女性在個人中長期理財過程中存在的誤區

  ①. 能掙錢不如嫁個好老公。大量女性往往把自己的今后寄托于找個有錢老公,以往把活力都用在了穿衣美化和美容上,卻忽略了個人首創、積聚財富壓力的升級。俗話說,伸手要錢,矮人三分。大量女性凡事都確信老公,認為養家糊口是男人入情入理的事端,但長此原先,勢必會受制于人,女性在家里的“半邊天”地位也就會發聰明搖。所以,作為當代女性,應當依仗為自己充電、支配理財和生存技能等方式,自愛自強,在立業理家上展現“巾幗不讓須眉”的當代女性風度。

  ②. 會員卡花費儉省開銷。女性們對各種會員卡、掉價卡可謂情有獨鐘,幾乎每人的包里

  都能掏出一大把護短萬象的卡。大量事端下用卡花費確鑿會省錢,但有些時候用卡不盡忌諱省錢,還會過猶不及。有的商家規定必要花費達到一定金額后才智得到會員資格,如果只是是為了辦卡而突擊花費的話,就不一定省錢了;有時商家推出一些所謂的“回報會員”優惠準備,實際上也并不一定比其它平時商家省錢;還有一些美容的會員卡,以超廉價吸引你繳足年費,可事后要么服務打了折扣,要么干脆睹物思人,讓你的會員卡變成廢紙一張

  ③. 性在理財的同時,有一個不容忽略的問題:消費。“女人天生愛血拼”,幾乎成了真理一樣深入人心。而女性在血拼時,往往又表現為沖動不理智,例如:“貪小”的念頭讓購物本末倒置。為了買個超級限量版的.化妝包,而買了一堆自己不適用的化妝品;作為會員卡的易感人群,為了得到會員資格享受折扣而突擊消費;貪圖便宜的心理,讓女性的購買力瞬時在低價的誘惑下無限膨脹;仰慕虛榮,盲目攀比,不顧自己的經濟承受限度,追逐流行,模仿名人。這些正折射著新時代女性的心理變遷:希望嘗試不同的生活方式,希望改變身份,希望經歷各種體驗,表現在日常生活方面,即要求在服飾、發型、裝飾方面多樣化;是女性挑戰動向的驅使,希望不斷嘗試想要做的事情,希望向某些事物挑戰,希望自己能親身體驗時代發展。一些標新立異的商品、服務正是順應女性這種想突破被約束的現實而產生的。

  盡管女性無節制的消費有各種理由,但從理財的角度說,適度控制消費,健康消費,是規劃理財的入門,而要做“財”女的第一步,必須先提升自己錢財運用的智慧!

  綜上所述,我們不難發現,女性為了個人及家庭的財產增值保值做好中長期理財規劃意義深遠,我們應當予以足夠的重視,并不斷的學習和提高相應的理財技巧,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我們只有學會克服自身的弱點,熟練地掌握各種理財策略,才能成功地躲避未來生活中的險灘暗礁,才能實現我們理財的長遠目標,才能使我們的生活蒸蒸日上!

  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消費群體,在當前的經濟生活,尤其是在引領消費時尚、改善消費構成方面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時我們的消費現狀、消費特點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當前大學生的生活狀態和價值取向。作為莘莘學子中的一員,作為深切關注中國經濟發展的一群朝氣蓬勃的大學生,我們更應該盡早做好理財規劃以面對未來漫長的人生道路。這樣我們便擁有了更多的信心,未來的十年乃至更長的時期,中國經濟仍將保持高增長、高通脹,如何規劃自己的中長期投資理財計劃,輕松面對未來所必須面臨的養老、醫療、購房、教育等壓力,這已經成為我們不得不思考的問題。要想成功的投資理財,我們就需要更細致地去考慮自己的未來。只要弄清自己一生中各個時期可能需要什么,自己才能夠制定出一個有效的郵資計劃來幫助自己達到目標。

心理學論文11

  【摘要】在臨床藥學服務工作中,運用心理學的基本理論和技巧,能夠產生與用藥相當的治療效果或者增強藥物療效,取得較好的效果。

  【關鍵詞】心理學;藥學服務;臨床藥學

  隨著生物醫學模式向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轉變,人們越來越關注藥物的心理效應和心理藥效學的應用。心理因素與人的健康和疾病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這就要求我們藥學工作者在藥學服務中,轉變服務觀念和服務模式,學習和應用心理學的基本知識和技能,為患者提供更好的藥學服務。

  1、藥學心理學的概念及應用依據。

  藥學心理學(pharmaceutical psychoiogy)是遵循心理學和藥理學的基本理論,利用一定形式的非藥品本身的信息刺激,產生與用藥相當的治療效果或者增強藥物療效的一門新興的藥學與心理學相結合的學科。現代醫學認為:藥物在治療過程中能產生兩種效應,其一是通過其藥理作用達到治病的目的,其二是通過其非生理作用,在患者的心理上產生良好的感覺,加速疾病的康復,即心理效應。中醫學認為,人的活動過度或持久則影響臟腑氣血的功能,就有可能成為誘發各種疾病的因素。不正常的心理因素可引起精神病、心血管系統疾病及各種神經癥狀。所以在藥物治療的同時,配合心理治療,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有學者對127名高血壓、慢性肝炎、神經衰弱和潰瘍病等患者調查發現,由于純粹的心理效應而自覺癥狀好轉者超過50%,其中高血壓患者的改善率達81%.

  2、藥學心理學的適用范圍。

  并非所有患者都是藥學心理學的適用群體。一般說來,急性和重癥疾病、外傷、各種疾病所致的意識障礙、感染性疾病等就不適用。藥學心理學常用于神經內科、消化內科、精神科及心內科等。

  疼痛疼痛雖由軀體損傷或致痛物質刺激決定,但其知覺強度、對疼痛的反應、對疼痛的.耐受性及疼痛所引起的行為變化等則受個體心理狀況的影響。

  消化性疾病研究表明,人在情緒愉快時,胃黏膜血管充盈,分泌增加;在仇恨、憤怒時,胃黏膜充血,分泌和運動大大增強;而在憂郁、自責時,胃黏膜分泌減少,運動也受到抑制。

  高血壓及腦血管疾病強烈的緊張、焦慮、痛苦、憤怒及情緒的壓抑,常常是高血壓的誘發因素。在高血壓及腦血管疾病發病后,患者常常出現心情煩躁、易激惹、易傷感、感情脆弱、記憶力減退及抑郁等心理癥狀。對高血壓病人進行松弛訓練,發現病人體內的外周腎上腺素能活力下降,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作用減弱,血壓下降。

  糖尿病及其他疾病糖尿病的發病率近年來一直呈上升趨勢,糖尿病人較健康人更加抑郁。心理因素在肥胖癥、支氣管哮喘及甲狀腺機能亢進等的發病機理中均有肯定的作用。

  3、藥學心理學在藥學服務中的應用。

  藥師良好的形體素質可發揮治療的暗示效應整潔的環境、良好的形象、貼切的語言、專業的動作神態能夠拉近藥患雙方的心理距離,贏得患者的信任,積極肯定的語言能夠提高患者的康復信心,有效提高患者的依從性,改善患者的身心反應過程。

  注重患者的心理需求,增強患者的治療信心患者生病后,會產生一些不良情緒,如恐懼、煩躁、悲觀等。藥師要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耐心、正確地解答患者的各種問題,及時發現患者的心理癥結,對患者進行安慰和心理疏導,消除患者的心理負擔,使其主動配合治療,改善心境,達到最佳治療效果。

  臨床藥師的心理學應用?臨床藥師在參與藥物治療的同時,根據患者的狀況,靈活運用心理學技巧,對患者采用藥物治療與心理干預相結合的方法,減少藥物使用劑量,從而達到預防或減少藥物不良反應的發生,減輕藥物給患者帶來的損害。

  有學者認為,人體是形態結構系統、信息控制系統和心理精神系統的三位一體。由此產生了形態結構系統疾病、信息控制系統疾病、心理精神系統疾病。這從側面說明了醫學心理學對疾病治療作用是肯定的。同時,藥物臨床試驗結果容易受主觀因素的影響,并且臨床藥學任務要求研究干擾某些藥物體外或體內作用的因素及其防治方法。也有文獻報道,藥物與心理療法聯合使用治療效果優于單純藥物治療。因此,在藥物治療中臨床藥師應該靈活應用臨床心理學技巧增強藥物治療的效果,降低藥物不良反應的發生概率或減輕不良反應的損害。臨床藥師的語言、行為、態度對患者疾病的治療有一定的影響,這是不容置疑的。臨床藥師在進行藥學服務時需要掌握一定的藥學心理學的技巧,對患者實行心理學分類服務,提高藥物治療效果和依從性。所以這就要求臨床藥師必須掌握醫學心理學,并把其應用到工作中去。

  資料表明,精神疾病和心理障礙的發病率隨著社會競爭的加劇而日益增加,藥師要在藥學服務中,靈活運用心理學技巧,達到降低藥物治療劑量,減少藥物不良反應的發生概率,保障用藥安全,提高醫療質量的目的。

心理學論文12

  【摘要】本文首先從播音心理學開始,闡述播音心理學目前的發展現狀和對于播音主持的現實意義;播音主持心理學是心理學和播音學這兩種學科的發展交融中應運而生的,雖然發展時間并不長,但意義重大;隨之本文也詳細分析了如何在實際的播音創作中更好的應用播音心理學的知識,做到學以致用。在心理學紛繁復雜的內容中,我著重的介紹了潛意識對于播音創作的作用,以及如何去利用潛意識的作用為播音主持服務。分別從文學作品的朗誦和直播這兩種播音創作的類型中,細致分析潛意識的作用以及如何利用潛意識豐富我們的播音創作,已達到有稿播音“錦上添花”,無稿播音“出口成章”。

  【關鍵詞】播音心理學 潛意識 冰山理論

  初學播音學或者是一些對播音不是特別了解的人,或許會對播音主持這個工作有著各種錯誤的理解,有些人認為播音員只是一個念字的工具,是不需要有思想的。或者是認為電視屏幕上的主持人只要形象好,會說普通話就可以了,我認為這是非常具有偏見而且是非常片面的理解。

  正如康輝老師在講座之中著重強調的那樣,播音是一個專業性非常強的工作,也是一門要求非常高的學科,要想成為一個好的主持人;不僅僅是聲音好,形象好就可以。

  那么究竟該如何去實現這些標準呢?如何才能讓一次播音創作更加的鮮活和豐滿呢?我認為了解播音心理學,并且能夠恰當的應用于自身是一個非常好的解決方式。播音的心理學研究在我國雖然起步的比較晚,但是已經有了很多的學術成果可供我們去學習和借鑒。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播音心理學的概念。播音主持心理學是用心理學的原理來研究播音主持藝術創作中播音員、主持人的心理現象和心理活動規律,受眾的需要、認知和情緒等心理過程,播音主持藝術教學、學習和訓練中教學雙方的心理現象和心理活動規律,并將其運用于播音主持藝術創作實踐,運用于對受眾的需要、認知和情緒等的把握,運用于教學、學習和訓練的一門新學科,是播音學、心理學、生理學、藝術和美學等學科相互結合的.交叉學科。從概念中我們可以看出,播音心理學所包含的復雜的內容和建構。

  張頌老師提到我國廣播電視事業發展已經逐漸脫離起步階段,正在蒸蒸日上大步前進,人民生活水平也在不斷提高,廣大受眾對節目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播音員、主持人必須在播音創作中具備很好的心理素質,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應和廣大受眾對我們的業務要求,但是在學習過程中,我們不難發現,有很多同學形象好,知識面廣,語言組織能力也很好,但是因為心理素質差,應變能力差,往往不能很好的駕馭節目進度,情緒不能自控,不能出色應對節目播出時的突發事件。

  播音員、主持人在播音創作過程中,要做到有稿播音――錦上添花,無稿播音――出口成章,所以我們必須具備良好的播音主持心理狀態,只有這樣,才能更完美的詮釋稿件內涵,才能更好的盡我們作為喉舌的義務,心理素質若不過硬就難以適應當代廣播電視發展的要求,跟不上傳媒發展的節奏,進而適應不了改革開放我國日益發展的新形勢,最終很難在競爭中被人關注。這也就涉及到了播音心理學的任務,它的主要任務是為播音員、主持人的播音主持藝術創作實踐,為播音主持藝術教學、學習和訓練以及播音員、主持人在傳播過程中與受眾的交流、溝通、互動提供心理學方面的理論依據。

  當然,在自己雖不長的播音學習當中,我結合自身情況,也總結出一些學習心得,尤其是將心理學知識運用到播音主持創作實踐中之后,體會到了播音主持創作時應具備的心理狀態,即自信、松弛、自如、積極、真誠。作為一名合格的播音員主持人,必須時刻保持頭腦清晰,精神集中,沉重冷靜,對自己節目內容主旨有一個很好的把握和感受,時刻做到胸有成竹,操控自如,具備這些,才是一個健康播音員、主持人的體現,這樣的播音員主持人才有良好的心理素質,才更容易出類拔萃,才更有機會成功。這是我學習這門課之后得到的,受益終身。

  “性格決定命運”,從某種角度來講,這是對心理學知識的總結。而播音員、主持人在長期的創作實踐中,個性突出,特點鮮明,有時候也會產生浮躁的心態,這需要我們掌握一定的心理學規律,并將其運用在播音主持創作中,因而,一個優秀的播音員主持人一定是一個適應能力強且意志力堅強的人,適應能力強才能及時應對突發事件對節目和主持人心態的影響,意志力堅強,才能克服自身不利情緒的影響,比如,在意外情況下克服慌張慌亂,使自己保持鎮定,在嘈雜紛亂的環境中排除外界干擾,使自己把注意力集中于節目和節目內容本身,以便更好的達到宣傳效果。

  當然,任何一名新聞傳媒工作者,尤其是播音員主持人,都必須具備的心理素質是,樹立為我國廣播電視事業奉獻的思想,這是我們從業最基本的原則,其次,是樹立明確的目標,克服不利因素的干擾。這是學習心理學之后對我的啟發,在日后學習實踐交流中,我也會努力將這一收獲運用于播音主持創作。在電視事業突飛猛進的今天,電視節目的“主持人化”,成了各電視臺競相采取的手段和追求的目標。目前,大多數電視臺除了新聞節目外,幾乎所有欄目都采取了主持人的形式。由于職業的特殊性,受眾對主持人素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而作為一名合格的播音員及主持人要具備眾多的素質于一身。如:政治素質、業務素質、精神素質以及極為重要的心理素質。那么究竟該如何改善和提高播音員主持人的心理素質,下面是我的學習總結。

  心理學研究表明播音員主持人要改善和提高心理素質,首先要懂得“自我意識”。自我意識就是自己對于所有屬于自己身心狀況的認識。由于個體能洞察自己的一切,因而能對自己在播音主持工作中的行為進行調節和控制。自我意識的成熟被認為是個性基本形成的標志,它在人的社會化過程中具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對于以“自我意識”來改善和提高播音員主持人的心理素質就可以從以下幾點有針對性地訓練方面入手。

  當然每一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問題和解決方式,但是,有效的調動潛意識的加入必然是一個非常好的方式。我們在學習播音主持的過程中,或者是在自己未來的具體實踐過程中,我們都應該認真的去思考問題,解決好自己心理上的難題是解決一切問題的基礎。在此基礎上多讀書思考,抓好專業學習,成為一個真正的能為人民群眾服務的播音員主持人是我們一直追求的目標。

心理學論文13

  摘 要:

  從廣義上來講,投資心理學就是研究投資主體的心理現象及規律的科學。狹義上來講,投資心理學就是研究公益市場參與者現象及其規律的科學。

  關鍵詞:投資;心理;股票

  投資,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并不陌生。因為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會時常的接觸到它。比如說:你在做生意賺錢后,你會考慮這筆錢該去干嗎?對大多數人來講,最好的地方就是銀行。因為我這樣既可以賺錢又可以讓錢生錢,這是民眾的投資心理。而對于股民而言,他們投資的對象是那些有前途的公司,有前途的行業。為什么這些股民會有這樣的選擇嗎?因為他們受到投資心理學的影響。

  有一則古老的華爾街格言說:市場是被兩個因素驅動著――恐懼和貪婪。很多人會說,貪婪在20世紀90年代高科技泡沫期間主導了市場,而在最近一次金融危機中,則是恐懼情緒控制了人們的行為。盡管這話說得沒錯,但這種界定未免過于簡單化了。人類的頭腦和情感如此復雜,僅用恐懼和貪婪情緒來解釋人們在決策中所受到的影響,顯然是不夠的。

  證券投資心理學這門最近二十多年才興起的新型學科,反映了科學發展向著基礎與應用并重以及有關學科相互吸收融合共進的時代潮流。從心理學來看,投資心理學屬于社會心理學的應用部門,一個嶄新的分支領域,與當下人們經濟生活、投資行為、增值心理莫不們經濟生活、投資行為、增值心理莫不息息相關。投資心理學不僅僅是一門學科,更是一門藝術,一種瑰寶。投資心理學是一門新興的學科,也是經濟心理學的一個分支點。而針對股民而言,股神巴菲特曾說過一句經典的話:“不要貪婪,不要盲目跟風,不要投機。”投資作為一種金錢與數字的游戲,其有“投諸四海而皆準”的法則嗎?不可否認,投資是一門科學,投資者需要掌握一定的企業管理知識和財富知識的基礎然后再做出理性的判斷。但投資也是一門藝術,不是說只要你永遠超人一等的智商就可以了,它還需要你具有超人的膽量,敢于創新的精神,具備某種直覺某種悟性。

  也許,你會覺得投資是一種取巧的生財的方式;也許你會把投資與賭博劃等號;也許,你會對投資有一種恐懼或者不信任的感覺。那么,我會覺得你的投資心理沒有擺正!剛剛在你的眼中的只不過是投資的一些負面影響,其實投資是你針對不同的事物,不同的行業,不同的賺錢渠道作出判斷之后而作出的行為。在這一過程中,你必須要克服過度的自信和缺乏信心兩種極端心理。同時又必須掌握對自己心理的調節,進而達到調整自己的情緒,思維,意志等心理過程的目的。

  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當你考慮投資時,你的周圍肯定會有不同的聲音出現,更有可能有許多人的勸告,阻擾,還有嘲諷,偏見等等。此時此刻,你就需要堅持自己的原則,相信自己的判斷,不放棄任何一丁點商機,也許其中會有挫折,但是真真的財富往往就在那么小小的挫折中。

  投資是一門藝術,也是一種生存的手段。在投資中我們可以追逐自己的夢想;在投資中,我們可以實現自己的理想。也許,不同的人對于投資的目的不同,但不可否認我們都想做那個大贏家,想在投資中無疑需要自身的努力,而投資心理學則會教會我們更好的投資,因此投資心理學對我們的發展尤為重要。期待我們在投資中走的更遠嗎,飛的更高!

  那么,如何從心理學角度剖析投資者的性格特征呢?性格是指人對客觀現實的、穩固的態度以及與之相適應的慣常的行為方式。投資者的.性格特征是投資者在投資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習慣化的行為方式。在證券營業部中經常會看到某些個性鮮明的投資者,如 1996年的大牛市,沒有實行漲跌停板制度前,有的投資者就專門追漲殺跌,那時的股票一天漲 20%-30% 是常有的事。到1996 年年底,居然有兩只股票一天漲100% 以上,追漲殺跌就是這種股民的性格特征之一;有的投資者年年解套年年套,總是喜歡在高位去追買熱點股票,形成一種習慣性上套,被套住了從不愿認賠割肉,等待來年解套以后,又忍不住殺入其他的股票,最后又被套一年,這也是一種性格特征;還有的股民總是能買上黑馬股,總是騎不住,要么賺點小錢被震蕩出來,要么不賺錢或賠點小錢,然后倉皇出局。這種現象非常普遍,我們稱之為一貫性操作偏差。這些一貫性的操作偏差形成了不同投資者的獨特性格。某些性格特征在某些投資者身上屢屢出現,真的是像命運一樣難以改變。從心理學的角度上說,盡管氣質是與生俱來、難以改變的,但性格卻是相對容易改變的心理特征。那么投資者為什么會難以改變自己的性格呢?為什么會總是犯同樣的錯誤呢?主要原因還是在于投資者對于自己的性格重視程度不夠,或者說他們不認為自己的失敗是由于性格的因素造成的。因為每一次被套的股票都不相同、或每一次股市下跌的原因都與上一次不同,似乎每一次失敗者與性格沒有關系。其實,這恰恰是癥結所在。所以,我們認為《投資心理學》這門課程對我們投資與理財專業的學生來說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投資心理學》這門課程的作用甚至于遠遠超過了其他專業必修課程對學生以后的學習、生活和工作的影響。

  參考文獻:

  [1] 證券投資心理學,李小梅,證券導刊,20xx.10

  [2] 《投資心理學》,約翰 R. 諾夫辛格(譯者:鄭磊),機械工業出版社,20xx.09

心理學論文14

  摘要:從最初的懵懂,到現在對愛情的一點認知,在上大學以后。為了能夠滿足自己的好奇心,也為了能夠更加深入的了解愛情的真諦,在大二的這學期里,我選修了一門課程“愛情心理學”。

  關鍵詞: 愛; 愛情; 親情; 友情

  原本以為這門課程會是單純的理論課,大家在一起討論一下關于愛情的一些事情就可以了,但是羅老師讓我們通過觀看一個綜藝節目來讓我們認識全國各地的人,他們的愛情是怎么樣的,這個節目就是非誠勿擾,其實原來我對這個節目沒什么好感的,我家人是那么的喜歡看,但是我從來在他們看的時候都不想看,我總覺得臺上的那些單生女生是那么的優秀,上來相親的男生也有那么出色的,以他們各自的條件找個好的戀人應該不是什么難事,為什么非要上非誠勿擾呢?這是我那時候一直糾結的一個問題,但是后來在上課的時候無意間看到一個男嘉賓牽手成功以后,確實挺讓我感動的,讓我發現其實這樣的相遇也有很完美的愛情存在,漸漸的我喜歡上了這個綜藝節目,通過后來觀看了很多期的非誠勿擾才發現我以前的那種感覺是錯的,每個來這里的人都有他們原因,他們來這里這是想找到自己的一份真愛,或者是一個可以相伴到老的伴侶。我記得很清楚,在有一期的非誠勿擾上,有個女嘉賓說她為什么來這里相親,是因為在她工作的地方,很少接觸到男生,或者說接觸不到很優秀的男生,來這里,她可以有很多的機會接觸更多的人,結識更多的朋友,或許她也可以找到她生命中的那一半,在那個時刻我才覺得自己的見解是那么的狹隘,我只是生活在自己的圈子里,只是以自己的那份感覺來看待身邊的事情,從來都沒有試著去用更多的角度來看待這些問題。這是我在學習這門課的時候發現的一個自己的不足。我會在以后的生活,學習中多多注意這個問題,其實一個人最可悲的就是從來都不主動發現自己身上的不足,從而不知道該怎怎樣去彌補!

  非誠勿擾這個節目,總會在不定期的某期節目中帶給人一種驚喜,或者是一份浪漫愛的表現,那個時刻總是那么的扣人心弦,內心總是那么的激動,那個時刻那么的有一種想流淚的感覺。在xxxx年11月的這幾期非誠勿擾中就有那么多感動人的場面,相信看過這幾期節目的人,都會記住一個女嘉賓的名字,那就是文曉艷,這個耿直女。

  文曉艷的年齡:25歲,來自義烏。文曉艷的職業:進出口公司經理。文曉艷的婚戀史:談過三次戀愛,前兩次是因為異地而分手,最后一次是因為男友太孩子氣、不夠成熟,兩人相處很累,單身有三個月多了。文曉艷的家庭背景:父親和兩個哥哥均在國企上班,父親現已退休,母親為全職太太。文曉艷的消費觀:正常消費,偶爾消費奢侈品,但從不迷戀。對于是否想要孩子:文曉艷的觀點是想生兩個孩子,最好一男一女。對于介不介意和公婆住在一起:文曉艷覺得介意,畢竟很不方便。文曉艷最不能忍受男性的缺點:討厭自我感覺太好、大男子主義、愛說謊的男生。

  xxxx年11月2日,性情剛烈且心直口快的“麻辣妹子”文曉艷遭遇史上最暖心告白,來自北京的吳小龍一上場便迫不及待地表露了心跡,“我在后臺聽說曉艷感冒了,特地給她找了一件衣服,覺得你很辛苦,跟工作人員借了一件。。”吳小龍來自北京,是一名房地產公司的HR。說到理想女生,他表示喜歡性格爽朗的人:“如果遇到這樣的人,我愿意為她放棄現在的工時作,我知道,她,就在這個舞臺上。就是我送衣服的女孩。”為了向文曉艷告白,吳小龍打著“祝福文曉艷幸福快樂”的條幅跑遍了北京所有的景點。知道她喜歡陳坤,就模仿《金粉世家》中陳坤經典告白的畫面,在節目現場“天降橫幅”――“我喜歡你,跟我走吧!留燈到最后的文曉艷淚流滿面,性格直爽剛烈的她,總是把自己稱為“心動哥們兒”,面對男嘉賓的告白,她哽咽道:“一直以來在臺上大家都說我說話很直,很多人不理解,可能我不夠圓滑我一直覺得不會有人為我來,我的性格太剛烈了,今天真的讓我很驚訝!”雖然吳小龍緊跟著道,“你要是剛烈,我就柔和;你要是柔和,我就剛烈。”但文曉燕還是繼續直率地說道:“我說過了,不管別人怎么想,我只想找個屬于我自己的他,你所做的一切真的讓我感動,但是我們倆差一點感覺。”最后,男嘉賓一個人離開舞臺。

  浪漫“小陳坤”攜“玫瑰花海” 只為“辣妹子”文曉艷而來,“這里是首爾,19℃,天氣微涼,很適合戀愛。你聞到焦味了嗎?那是我的心在燃燒。等到結婚以后,我會牽手成功每天給你說一句我愛你、每十天和你約一次會、每一百天帶你去旅行、每一千天再跟你求一次婚,求你跟我走下一個一千天 ”金杰別出心裁的浪漫承諾令全場都為之陶醉,然而這僅僅是個開始。為了表達誠意,他還在現場精心布置下了種種“機關”。80朵玫瑰拼成的火紅“愛心”、 文曉艷位置上突然蹦出來的精美禮盒更為驚艷的是,他竟然提前在每位觀眾手上都藏了一支玫瑰花!他深情地走向文曉艷告白道,“有人說你強勢不好駕馭,但我覺得你心里面其實住著的是一個可愛的小女孩,只是還沒有遇到可以駕馭你的人。”緊接著手一揮,全場觀眾高舉玫瑰,現場一秒變成了一片“玫瑰花海”!如此浪漫場景令文曉艷感動得泣不成聲,“我太感動了,我覺得你就是我想要找的金燕西。別人都說我很強勢,其實我只是外表比較堅強。在你沒有找到疼你的人之前,你必須像男人一樣活著。如果別人能看穿我,那這個男人肯定是能陪我走到最后的人。”面對心目中的理想愛人,文曉艷最終同意和他牽手,但是孟非此時卻向他們“發難”,因為雖然文曉艷同意了男嘉賓,但是她在之前已經給男嘉賓滅燈了,孟非說:“按照節目規則,她不能和男嘉賓牽手”,聽到這句話,令已經牽手的`文曉艷很尷尬,但是孟非很快話鋒一轉:“我們每年可以為我們認為合適的男女嘉賓一次破例的機會,xxxx年的機會給你們了”,真愛來襲,鐵打的規則為其讓路!最后文曉艷和金杰牽手幸福地走下了舞臺!這就是文曉艷的相親過程。

  文曉燕被牽走,有人分析,浪漫因素不是全部。當晚這位專為文曉艷而來的金杰來自韓國首爾,長相、神情還和陳坤有幾分相似,帥氣儒雅。高中畢業后他獨自去了荷蘭留學,畢業于鹿特丹商學院,現在韓國一家和通信相關的世界500強企業擔任技術銷售。對于追御姐來說,首先實力和素質才是第一位的,“男嘉賓金杰本身條件也不錯,要是你是個矮窮挫,想追白富美,機會渺茫。其實,最開始不是所有觀眾都對這位號稱一想好浪漫點子就會記在紙條上的浪漫哥感冒的,在場上,有強勢女嘉賓也表示,浪漫對自己來說是虛無縹緲、浮華的東西。而主持人孟非也調侃說:“浪漫更像是調味品,或者說是生活的奢侈品,沒有面包,沒有米飯,人是會餓死的,這才是必需品。有些人懂浪漫,生活會更幸福、更多姿多彩,品質更高一些,有人不懂浪漫,也在活著。”不過,雖然大白菜實用,但若男人送上玫瑰沒有女人會拒絕的。大部分觀眾就表示支持,“男嘉賓那么浪漫的全場玫瑰宣言,用心良苦的位子上先暗藏禮物!這么個性的浪漫,再堅強理性的女人也融化了!最能打動人,感動人的始終是你的用心。

  這句話我覺得永遠都是對的,至少你可以知道一個人是不是在用最真誠的態度來對待這件事情的,是不是真誠的來面對的愛情的,一個人對任何事情的態度可以很好的反應出一個人對愛情的態度,你的別的任何事情認真,那你也會對愛情認真的。我記得金杰的一個小小的動作是最終他們牽手成功的原因,那就是他過去牽文曉艷的手的時候,他的手都在抖,就是這小小的一個細節,讓女嘉賓感受到他是懷著一顆最真誠的心來到這個舞臺,為她而來,所以她把自己的手交到了這個男生的手里。她留給了在場的每一位姐妹一句話“當幸福來臨的時候,不要猶豫,該走的時候就要捉住機會!”黃菡老師送給她一句話,那就是這么有主見的女孩,她會有自己的幸福的!的確,在最關鍵的時候她做出了最明智的選擇。其實在以前的的很多期非誠勿擾中有許許多多這樣感動人得故事,而我相信以后的這個節目中會有跟多這樣的感動的場面!我期待著!

  通過上這門課我了解到了很多東西,喜愛上這個節目,也讓我有了很多的收獲,看這個節目的時候,除了我可以了解到一些關于愛情的知識,我還學到另外一些意想不到的東西,感觸最深的就是一些說話的技巧,我覺得就算是談戀愛,也避不開這些話題,甚至可以說會講話,會更受女孩子的喜愛!至少你可以不會讓他們反感。其實我發現每一個在非誠勿擾臺上受歡迎的男生都很會講話。這是我以后需要學習的地方,就像是現在,我不管是在看書,還是在看節目的時候,我都會把一點喜歡的詞幾下來,下面我把自己喜歡的一些詞額大家分享一下。是我在看非誠勿擾的時候記下來的,除了一些經典語錄,就是一些說他人優點的詞。比如:“愛在心里口常開”,“你有沒有聞到一股燒焦的味道,那就是我的心在燃燒”,“ 一個女孩對一個男孩子說:‘可惜我沒有在生命最美好的年華里遇見你,’男孩子就對女孩子說:‘難道遇到我的時候不是你生命中最美好的時光么?’”“你總是那么的認真,那我就認真的記住,當我真的離開你,當你的心真的在痛,眼淚就要流下來的時候,那就抬起頭看看這片曾經屬于我們的天空,當天依舊是那么的關闊,云依舊那么的瀟灑,那就不應該哭,因為我的離去并沒有帶走你的世界!”對一些人優點評價的詞匯,就像是你這個人有分寸感,有尺度(不會把自己的好全部的表現出來,要懂得適可而止)。有節奏感,儒雅,沉穩,沉穩之中不失活潑,帥氣之中不缺大氣,敢于大方的承認,不會有一絲的嬌氣(意思就是不會扭捏作態,搔首弄姿)。還有好多好多想和大家一起分享!總之這門課讓我有了很多的收獲!

  最后,我想說說自己對于愛情的認識,對于愛情我知道,愛情本來就是不公平的你付出多少,不一定就會收獲多少,重點是你能感受到戀愛過程中的一份幸福,如果有一天你明白了用一顆樂觀得的心去面對你的付出,當你了解到其實你付出的過程就是一個在收獲的過程,那么的就算是一份沒有結果的愛情,那你戀愛的過程也會是幸福的,你的人生會因為你的不斷成熟而精彩。戀愛的時候記得要用最真誠的心去面對自己的愛情,要用自己最真誠的心去經營自己的那份愛情,只要你的你顆心是最真誠的,你會收獲你想要的。而且我覺得一個人不管在時候,尤其是一個男人不管在什么時候,都應該有一顆寬容的心,用一顆寬容的心去接受身邊的事,面對愛情也是如此,要懂得遷就,也要懂得適可而止。如果你有份愛情沒有堅持到最后,我也希望你能送給曾經喜歡的人一份祝福,畢竟她是你曾經喜歡的人,她值得你為之付出過。送上一份最美好的祝福,不是你最寬容的一個體現么,心胸,氣度,永遠是那么有力。還有,對于我自己來說,我最反感的就是那種游戲之愛,每個人在戀愛中都是平等的,你有什么權利去欺騙一個女孩的感情,去傷害一個女孩的感情,你于心何忍?在我自己得人生觀里,我覺得一個人最傷不起的就是別人的感情,尤其是戀愛中一個女孩的感情,既然你選擇了和她在一起,那這份愛就是你的一份責任,你有責任把它經營好,你有責任要把自己的戀人照顧好,最最最不應該傷害一個那個女孩的感情,欺騙她。所以戀愛的時候要有一顆責任心,責任心說大一點就是你對人生的一種態度,你對愛情不認真,那么你對別的事也不會有什么認真的態度。那你還會有自己的一份精彩么。在這里我想說,不管在別人的愛情觀里看我自己是不是傻的我不管,我只想堅持自己的原則,我只想做好我自己!

心理學論文15

  公共心理學是技工院校一門專業必修課,對于培養學生心理學素養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技工院校學生學習公共心理學的積極性并不高。隨著現代科技與技術飛速發展、教育方式不斷創新,未來的老師與學校不僅要向學生傳授基礎科學文化知識,還要善于教育學生如何去學習,也要考慮當前學生的心理發展。技工院校公共心理學的教學效果直接影響技工院校學生的質量,同時對培養合格的技工老師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但是就目前技工院校公共心理學教學來說,還不盡如人意,存在很多問題,這樣就直接影響技工院校在人才上的培養。為適應新時代的教學質量要求,技工院校公共心理學教學急需深化改革。

  一、技工院校公共心理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技工院校公共心理學的教學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對培養合格的技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但就現在技工院校公共心理學教學來說,還存很多問題有待解決。公共心理學教學問題主要表現在教學目標不明確、教材體系安排不當、教學方法單一、學時安排不合理、師資安排不規范、教育評價考核體系不健全等多方面上,所以要從多方面角度來解決公共心理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達到提高技工院校公共心理學教學改革,增強學生學習能力。

  二、技工院校公共心理學教學改革的構想

  (一)改革公共心理學教學內容。

  為適應現代化教育與對知識的領悟提高,技工院校公共心理學教學體系必須改變傳統心理學教學內容,改為以注重教學實際的教育心理學課程,同時根據技工院校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來增加相應教學內容。根據我院在教育教學上的根本需求,還應在教學內容上增加教育評價與教育測量。衡量學校教育教學成果重要標準包括教育評價與教育測量,教育測量與評價能力也是學校教師必備的技能。但是,就目前教育心理學教材與公共心理學教材上涉及教育測量與教育評價的知識都很少,這就導致現在許多教師在這方面的技能嚴重欠缺,比如,如何測定試題的難易度、區分度,如何根據不同的考試選擇合適的題目,如何評價一份試卷的質量等等,這些都要求技工院校老師具備教育評價與教育測量的知識。

  (二)技工院校公共心理教學方法的探討。

  我國教育水平隨著現代科技的進步在不斷發展,無論是教育觀念還是教學方法都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與學生相互平等、互相交流、課堂教學方式多樣化是教育發展的一個趨勢。技工院校公共心理學在技工學生的成長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為了全面實現其課程價值,必須注重公共心理學在教育目標與教育內容中的改革,從而改變以往單一、簡單化的教學模式。技工院校公共心理學的教學在改革過程中必須實現以下幾方面:注重教法與學法同步進行、平衡發展,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模式;注重細節教學,抓住重點章節,發展獨立個性;注重德智體全面發展,摒棄單一教學;注重學生各方面能力培養,切勿只傳授心理學知識。以全面發展學生素質、提高學生學習潛能為目標,加強科技化教育,注重技工院校公共心理學課的實踐教育,運用現代網絡多媒體教學與實際教學相結合的方法進行教學。技工院校在保證學生公共心理學教學課程質量的同時,開設公共心理學試驗課程,讓學在在理論學習的基礎上,加強實踐學習給學生帶來的幫助,真正提高學生在各方面的素質培養。我院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學習不斷總結,大體分為以下幾種新的教學方法:自我描述、心理分析、故事編寫、心理劇情、案例分析、專題講座、實踐操作等。從具體教學實踐中可以證明,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可以有效的提高公共心理學教學質量。

  (三)變革技工院校公共心理學考核評價的內容與方式。

  教學評價是公共心理學教育目標與教學內容中非常重要的環節,是唯一衡量教學質量的標準,因此,單單考察學生的`學習成績來評價是非常片面的,必須采取多方面、多樣化的評定標準來制定學生的公共心理學成績。所以技工院校公共心理學教學的改革應體現在考試評價體系變革之上。合理的考試不僅是心理教學改革的一部分,還是心理學改革的重要保證。考試變革主要包括考試內容與考試方式。在考試內容上,要注重考察學生對理論知識、靈活運用、解決問題思路、掌握能力上,機械式內容的試題要相應減少。充分調動技工院校學生對公共心理學的積極性與喜愛,并達到學習目的,提高學習整體素質。在考試方式上,技工院校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來增加學生平時各項考察比重,如課堂發言情況、讀書筆記、聽課情況、作業與論文以及實踐操作成績等,考試成績可占其中一定的比例,從而制定綜合分數。教師平時對學生應做到合理公正,不斷鼓勵,詳細記載學生平時各項成績。

  結束語

  技工院校公共心理學教育課程改革是多方面的,改革的根本目標是不斷加強對學生的培養,德智體對學生的教育應受到技工院校高度重視,學校應加強公共心理學在教育中的地位,老師對公共心理學課程不斷提出改革的意見及方案,并且把具體的實施辦法應用到教學中,只有教師與學生共同努力參與到技工院校公共心理學的教育改革上,才能使我院公共心理學教育課不斷創新、不斷發展。公共心理學課程貫穿于其它課程當中,如何能讓公共心理學教學應用到其它教學任務當中,也是公共心理學需要完成的目標,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實現公共心理學課程教學價值。

【心理學論文】相關文章:

心理學論文08-08

選修心理學論文12-16

心理學與腦論文12-17

心理學論文通用12-08

管理心理學論文08-01

心理學論文(15篇)12-08

統計心理學相關論文08-29

認知心理學的論文08-29

教育心理學專業論文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