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職業教育教學論文

時間:2022-08-04 14:21:57 論文 我要投稿

職業教育教學論文

  在現實的學習、工作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論文了吧,通過論文寫作可以培養我們獨立思考和創新的能力。還是對論文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職業教育教學論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職業教育教學論文

職業教育教學論文1

  教育問題對于全世界來說都是一個難題,教育行業的長足發展關乎國家的人才儲備。雖然我國近些年針對職業教育的發展采取了一些重大舉措,但是相對于世界職業教育發展和中國本身的人口基數來說,還有很多不足。本文著重從我國的職業教育入手,將職業教育視角下的中國國際金融教學制度與英國等發達國家的職業教育國際金融教學制度加以對比,分析這種教學制度的差異,取長補短,相互促進。

  一、國際金融職業教育現狀對比

  中國的高等教育一直采取的是單軌制教育,雖然正在逐步完善、模糊重點大學和普通大學的界限,采取了一些有利于促進教育平等的舉措,但是僅限于本科階段的教育教學。中國的職業教育就顯得較為“窘迫”,被人們視為“工人的搖籃”“失敗者的聚集地”,在中國,社會普遍認為職業教育是低于本科的存在,因此,國際金融職業教育在中國也就四處碰壁。與此同時,我國金融行業的發展也存在一些困難,作為實踐性很強的行業,金融行業的實踐性人才較少,從業人員在工作前期的培養問題成為制約金融行業發展的一個難題。而實踐性較強的國際金融專業的高職學生卻往往因為學歷因素被金融企業拒之門外。我國的國際金融職業教育陷入了一個隨大溜的誤區,和普通本科一樣,職業院校也設置了各種各樣的專業,甚至比一些“211”“985”名校設置的專業還要齊全,有些高職院校的國際金融專業干脆直接照抄本科院校的國際金融課程設置,甚至出現了聘請本科生或者研究生兼職代課的亂象,辦學模式趨同,造成了高職國際金融專業沒有自己的特色,什么都學,結果什么都學不精。而且高職國際金融專業的設置根本沒有考慮高職學生的接受能力以及高職招收渠道,用高考模式招收教師,結果高職院校學不到本科教育的精髓,同時也喪失了自身的特色,結果造成我國高職院校的國際金融專業成了四不像。

  我們將目光聚集到其他國家的高職國際金融教育,以英國為例,要研究其高職國際金融教育的現狀,就不得不提到英國的高職教育制度以及選拔方式,英國是明顯的雙軌制教育國家,在英國,國家資格證書框架(NQF)是由教學大綱及學歷管理委員會(QCA)制定的,能夠與英國高等教育資格證書框架(FHEQ)對應。簡而言之,英國的職業教育可以和同等級的高等教育完全畫上等號,具有同樣的含金量。例如,在資格證書與學分框架體系(QDF)中獲得職業證書文憑八級和在國家職業資格框架中取得國家職業資格五級與高等教育資格證書框架中的博士學位完全相等,七級QDF和五級NQF相加等同于碩士學位,六級QDF和四級NQF等同于大學本科學歷,并且可以類推到普通中學教育乃至以前的完全式雙軌制教育。

  英國將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放在了同等地位,職業教育培養實踐性人才,高等教育培養理論性人才,并且將理論和實踐結合,以理論促進實踐不斷發展。也就是說,英國高等教育所承認的FHEQ學歷和英國高職教育所對照的國家職業資格等級可以完全等同,受用于英國國民教育體系的終身教育。英國的職業教育已經相當完備,職業證書到了八等級的時候可以等同于博士學位。除了英國的雙軌制教育制度以外,英國的職業國際金融教育也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呈良性發展態勢。

  二、由西方國際金融高職教育反觀我國同領域的不足

  西方國際金融高職教育由來已久,可以追溯至宗教改革、文藝復興時期,當時的雙軌制教育是教權一軌、國家權力一軌,而后國家權力高于教權,沿襲雙軌制,變成了貴族一軌、平民一軌,最終發展為人人平等,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權利。最終,由于近代金融知識總量成指數爆炸,漸漸出現了銀行、證券、原油、貴重金屬、股票等概念,進而分離出了實踐和理論兩軌道并沿用至今。猶如大樹的兩個分支,理論與實踐平等且茁壯成長,由于歷史積淀,西方完善的高職院校林立,雙軌制教育制度極其完備。通過頒發國家職業資格等級證書,為大量的人提供直接就業的可能性,造就了大批優秀的金融方面的實踐家和資本大亨。而且西方的高職國際金融教育十分偏向于培養學生的金融實踐能力。例如,教授學生炒股技巧、大盤走勢的解讀和分析,分析具體的企業金融融資問題等。而中國強調的產、學、研相結合,西方的高職國際金融教育一直都以這一思路實踐著,高職學校和各個金融企業有著密切的來往。例如,我們所熟知的渣打銀行、花旗銀行以及匯豐銀行等都與高職學校聯系緊密,學校培養的優秀的金融高職學生,可以與這些銀行乃至證券公司直接對接,立即上手工作,因為每個高職學生都是金融行業的熟練手。通過學校和金融公司的對接,國際金融專業的高職學生接觸到的每一個例子都是真實的工作案例,解決的是工作中真正出現的問題,通過這種讓高職學生在金融企業實習的方式,既完成了高職教師實踐教學的難題,也解決了在英國國際金融行業出現的一系列問題。在實踐中學習,在學習中實踐。

  針對我國國際金融高職教育,社會觀念落后是導致高職教育在中國發展困難的原因;單軌制的教育制度,加之國人觀念里的重理論、輕實踐,也為高職教育的發展增加了難度。想要效仿雙軌制的英國金融教學,卻沒有施展的空間;我國的金融企業不認可金融高職學生,高職院校和金融企業的實踐往來也就無從談起;高職院校國際金融專業師資力量普遍薄弱,教學的方式過于單一,甚至出現了本科生、研究生兼職代課的情況;國家財政撥款較少,造成軟硬件雙重缺失。長此以往,高職教育呈現出了封閉的狀態,造成高職國際金融教學實踐乏力,只能照抄本科課程的設計方案,照本宣科、因循守舊。而最主要的是,長此以往,國際金融專業的高職學生將會出現學習乏力的情況,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學生在主觀上會認為自己前途渺茫,甚至會出現大規模的退學情況。

  三、認清高職國際金融教學制度與西方的差異并實施改正措施

  通過分析英國的高職金融教育,我們發現,案例教學法是其常用的教學方法,采用案例教學法,再加之與金融企業對接實習實踐,這是英國大多數高職國際金融教育的教學手段。這種方法可以廣泛地運用于我國的高職國際金融教育中,國家可以采取強制性命令手段,保障高職學生的實習操作對接,長期堅持下來,可以培養出大量的實踐性強、上手快的金融能手和實踐專家。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提供大量真實的經濟案例,幫助學生透徹地分析,綜合分析我國大的經濟環境,授人以漁,總結性地分析案例,并在實踐中再次聯系相關知識,教給高職學生歸納總結同類金融和經濟問題的方法,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

  國家要積極地實踐并完善雙軌制教育制度,廣泛地學習英國的高職教育與普通高等教育的機構認定制度,同時廣泛汲取德國的雙軌制,日本的短期大學、專門學校等其他國家高職教育的先進經驗,為我所用,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雙軌制教育制度,使廣大學生受益。

  四、小結

  綜上所述,我國的國際金融高職教育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但只要我們揚長避短,不斷學習英國等西方發達國家的雙軌制教育制度,反思自身制度存在的不足并且不斷前行,那么我國的國際金融教學制度就會逐步趨于完善,從而培養出大量的金融人才。

職業教育教學論文2

  職業英語教育作為職業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理應受到重視,但是實際上卻存在著諸多偏差與問題。本文針對我國職業教育英語教學現存問題提出了相應的改進方法。

  如今國際交流越發頻繁,涉及經濟、政治、文化等各個方面,既有專業技能,又熟悉專業英語的復合型人才越來越受到企業的歡迎。在實際工作中,技術人員需要閱讀英文技術資料、讀懂進口設備的英文說明、與國外技術人員交流意見等。英語作為通用的國際交流語言,已經成為一項必備技能。

  一、職業教育中的英語教學的現狀

  自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改革與研究以來,教育部先后頒發了兩項教學指導性文件,確立了英語課程“以實用為主、應用為目的”的教學指導方針。雖然英語課程建設取得了相當的成績,但在教材、教學手段與模式和師資力量等方面還存在著諸多不足之處。現在職業教育英語教學問題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學生英語基礎差

  在職業學校繼續學習的學生,英語基礎都較差。這些學生大多沒有把握好學習英語的最佳時期,對英語不感興趣。這種多層次、水平參差不齊的學生在進入職業學校后,很多對老師的講解聽不懂,課后又沒有學習熱情。有些學生甚至英語還沒有入門,想要提問但無從入手,最后不得不放棄。

  (二)師生觀念陳舊,學校重視程度不足

  首先,大部分學生認為只要學好主要的職業技能就可以,英語學習可有可無,對今后工作生活影響不大。其次,老師對于英語的重要程度認識不足,認為這些學生本身的基礎就差,縱使努力教學也不會有多大提高。最后,學校將英語課設置為考察課,也給學生傳遞了英語課不重要的思想,并且有時學校為了完成教學任務,有意降低英語教學考察標準。

  (三)教材編寫沒有注重實用性

  目前尚沒有一套完整的適合職業學院學生水平的英語教材。現在使用的教材過于強調系統性、邏輯性,教材講得頭頭是道,但教學內容偏深。職業教育的重點在于實踐,過于理論化的教材與實際脫軌。

  (四)教學模式陳舊,教學目標不合時宜

  教材不適合,教學方法和模式同樣不合時宜。在教育改革推行和現代化教育理念和手段如此豐富的今天,大部分職業學校的英語教學還是傳統的“填鴨式”教學,不得不令人們震驚與思考。

  高職院校英語課程的目標應以培養學生在職場環境下運用英語的能力為主,教學內容體系的開發和構建應以職業需求為中心。但現在職業英語的內容設置沒有與產業和學生未來職業需求對接,也還未做到職業崗位群、典型工作任務與英語交際技能的有效結合。

  (五)職業學校教師水平

  職業學校英語教學對教師有較高的要求。學生的水平參差不齊,多數的學生基礎差,如何能夠整體提高班級學生的英語水平是教學上的一個難題。這里的學生大多對聽課沒有興趣,老師要將課堂設計得生動有趣,才能防止學生產生厭學、畏難情緒。

  二、職業教育中的英語教學應使用的方法

  (一)了解學生實際英語水平

  由于職業學校生源特點,新入學學生的實際英語水平很難把控。學校應該對新生的水平有一定的了解。比如可統計新生在初高中階段的英語考試成績;在新生入學后可舉行一次摸底考試,檢查學生英語基礎水平。最后,根據學生的水平分出幾個等級,對不同等級的學生實施不同的英語教學。

  (二)促進師生觀念轉變

  英語教育是職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國際交流日益頻繁,企業迫切需求既精通專業、又能熟練掌握專業英語的高素質專業技術人才。提高英語教育教學質量,是培養現代化職業技術人員的先決條件。首先,學校要立足實際,從長遠目標出發,把職業英語教育放在教學中心地位,從將英語設置為考試課開始,提高英語在師生心目中的地位。

  讓學生自己意識到這門課程的重要性是關鍵。教師應該結合行業企業的實際情況,讓學生認識到英語的重要性。比如,很多企業使用購自國外的機器,而作為直接操作這些機器的技術人員就必須能看懂說明書、操作界面和操作規范等。還要結合企業招聘的實例,讓學生認識到學好英語對于他們來說是工作上一個很好的籌碼,使他們知道專業英語是必須掌握的課程。

  (三)英語教材的選擇

  職業英語教學的目標應當明確,對學生的培養應該是以應用為目標,高職院校的專業英語教材應該突出其崗位特點,所選用的教材應該是應用型而非學科型的。在此基礎上,教學過程中不應局限于教材,通過指定閱讀相關資料、網站的內容,并多使用一些相關的影音資料來豐富教學內容,增強教學的趣味性。把一些企業實際使用的英文資料、設備操作規范等作為教學內容,可加強學生的代入感,提高學生的興趣。

  (四)采用新的教學模式

  職業英語教學是一門實踐課,學生要將語言技能從理論轉換為實踐,專業英語的教學必須走出傳統的教學模式,把課堂變成工廠或直接把課堂搬進工廠,讓學生們親身體驗實際工作中涉及哪些英語,讓學生在實踐中觀察、學習和思考

  三、結束語

  職業教育的特殊性給教育工作者們也帶來了不少挑戰,學校和教師對于這種情況要積極應對,從學生的具體實際出發,認識到英語的重要性,著眼于現實和未來培養出受企業歡迎的綜合型技術人才。

職業教育教學論文3

  論文關鍵詞:中職教育 計算機專業 教學定位

  論文摘要:社會在高速發展,技術也跟隨著時代的腳步而進步。計算機的廣泛應用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工作中的一種常態。本文通過對目前中職教育中計算機教學現狀分析以及市場就業對人才的需求等方面進行探討,試圖幫助中職教育找到計算機教學的準確定位。

  現今社會,最激烈的競爭就是人才的競爭,社會對于人才的要求越來越趨向于那些具有較高綜合素質、創新意識、較高的專業素養和責任感的人。中職教育就是以培養工作在第一線、具有較高實踐能力的專業人才為目標。計算機在迅速的發展過程中,給中職計算機教育帶來了一定的難度。然而,人們對于計算機專業的關注程度卻隨著社會的進步在逐漸高漲。計算機專業課程的設定,應該致力于培養專業技術過硬、能夠適應社會發展的高素質人才。

  一、計算機專業教學現狀

  近幾年,隨著中等職業教育市場進程的不斷發展,在高等院校擴招分散生源的情況下,中等職業教育入學門檻逐漸降低,中職學校計算機專業在校生員數量及質量都大幅度的下降。加之部分中職學校審批不嚴格,盲目擴充,致使計算機專業招生生源的專業基礎差且認識不足,學校的硬件設施較落后,教師的教學水平良莠不齊,計算機專業課程的設置又存在著一些不合理,因此造成了許多中職學校的計算機專業就業率逐漸降低。

  二、計算機專業教學定位

  中等職業教育中計算機專業的教學應該如何定位,歸根結底在于計算機專業課程應該如何設置。因為專業課程的設定決定了教學定位,從而決定了學生的就業去向。

  1.重視基礎知識和實踐教學

  計算機專業課程應該從最基本的專業知識和技術原理開始教授,只有讓學生打下堅實的基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才能夠觸類旁通,較快地接受新的計算機技術。雖然,中職教育旨在培養企業工作服務第一線的人才,但計算機的專業理論和基本原理對于學員更熟練地掌握計算機專業技能是必不可少的。能夠適應社會需求的高素質勞動者,不僅僅只需要較強的動手實踐能力,專業知識的復合性和可持續性才更具有市場競爭力。

  中職學校的學生普遍存在理論知識薄弱、思維能力及邏輯推理分析能力較差的問題,導致在專業課的學習和實踐中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在計算機專業的教學中,不僅要強調理論和實踐同等重要,而且要刻意強調將所學的專業基礎知識應用于專業實踐技能中,更應該通過所學的技能,思考探索自身掌握的專業技術應該到工作中如何能夠更有效地發揮自我的價值,讓自己在人才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因此,我們在計算機教學中,應該注重學生獨立思考,要培養主動學習,能夠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并且敢于探索求新善于思考的專業技術人才。

  2.以就業為導向設置計算機專業課程

  中職計算機專業課程的設置,首要應該以中職人才的需求和學生的就業為導向。在中職計算機專業課程的設置時,應該對應往屆的畢業生就職去向做好全面的調查,了解用人單位對人才的需求,對中職學校計算機專業畢業生在崗位中的工作表現評價,了解中職計算機專業人才招聘市場在各種渠道上發布的招聘信息,以及往屆畢業生對就業情況的反饋。從調查中綜合分析總結就業市場需要什么樣的中職計算機專業人才,學校目前培養的學生與企業需求的人才存在哪些差距,根據這些情況分析設置出合理的計算機專業課程,這樣學生才能在中職計算機專業的學習中學到真本事。

  在計算機專業課程的安排上,應該分配較多的課時給學生進行實踐操作,盡量減少教師理論知識的單向講授而脫離實踐。由于在較多計算機類的工作中,例如速錄、編程等都需要工作人員掌握熟練的操作技能,因此,這類的計算機專業實踐課程應該趨向于實踐應用方面。當前市場經濟快速發展,市場對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偏向于應用型人才,這里的“用”,指的是實用。這就要求各大中職學校在設置學生的學習課程時,必須以市場的發展為依據,進行課程的調整安排。課程的教學均應突出實用性,只有在實戰中才能更好地掌握其中的精髓。現階段中職學校的計算機專業教學,以訓練學生軟件技術的應用技巧為主,積極追求“活學活用”的教學效果,但值得強調的是,在計算機專業教學過程中,教師選擇何種軟件以及訓練什么樣的專業技能,這均會直接影響到學生未來的市場就業競爭力。當前的計算機軟件層出不窮,學生畢業后,在學校學習使用的軟件有可能被市場淘汰,為避免此類現象的發生,在選擇計算機教學軟件時,必須充分做好市場的調查,緊盯市場需求的變化,重點將“實用”原則貫穿于計算機專業教學的全過程中,為市場輸送更多應用型人才。 計算機專業定位方向應該由社會就業需求方向決定。中職教育的最終目的,在于讓學生在專業學習中,找到自信和自我在社會中存在的價值,學會專業技能在社會競爭中能夠憑借一技之長獲得企業的青睞。因此,中職學校在計算機專業的課程設定過程中,應該多加考慮學生在就業后,能夠實際應用到的計算機專業知識和實踐操作能力。學生步入市場后,將會面臨激烈的市場競爭力,“一證多牌”是學生在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的途徑之一。對于中等職業教育而言,學生的市場競爭力如同其生命線,而學校的生產產品是學生,只有合格的學生才能為學校獲取更大的市場競爭力。目前,我國的就業形勢日益嚴峻,中等職業學校的畢業生除了要與同層次的畢業生進行競爭外,還要和高等院校的高學歷的本科、專科畢業生競爭,就業壓力十分重大,提高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的市場競爭力是當前職業學校的重要任務。我認為,“一證多牌”對于中職學生來說,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證”是指畢業證,而“多牌”則是指多種技能牌證,例如勞動局頒發的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一級合格證、二級合格證以及會計電算化合格證等,中職學校可采取強制性方法,規定學生必須拿到至少一張技能牌證才給予頒發畢業證書。總之,對于學生而言,多一張技能牌證,就能夠為自身多鋪設一條就業路、為自身贏得更多的市場競爭力,十分有利于畢業過后的就業。此外,中職教育還應在政府的支持下,與社會中企業聯動,定向地培養企業所需要的專門人才,以便在保證學生在中職教育后具備應有的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的同時,保證學生的就業率。

  三、改善中職計算機專業教學現狀

  改善中職計算機專業的教學現狀應該從這樣的幾個方面做起:首先,應該明確中職計算機專業的定位主要以就業為導向。中職學校要重視學生的基礎知識教育和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專業課程的設置應該在進行詳細的調查研究后根據社會市場計算機人才的需求制定。其次,中職學校選拔計算機專業教師應該嚴格,要注重加強計算機專業的師資隊伍建設,努力提高教師的執教水平,還要高度重視對計算機專業教師的在職培訓和考核,確保教師具有一定的計算機專業知識教學水平。在現階段,計算機專業課程的知識更新速度是非常快的,這就需要教師也要自覺更新知識。以往,多數中職學校的計算機教師僅僅是學習了公共教育理論,表面形式較多,并未針對專業發展的需求來嚴格要求自己。現今計算機的發展日新月異,計算機教師要跟上行業的發展趨勢,必須不斷地自學或是積極到高等院校不斷充實自己,掌握更多新的計算機理論以及新軟件的使用,增強自身的技能,只有這樣,才能在教學中更有針對性地施教,使學生在第一時間內真正掌握計算機專業最新知識與技能,這對學生未來的就業是十分有利的。最后,中職學校應確保計算機專業教學設施的完善,及時更新計算機教學需要的軟件及硬件設施,重視學生的計算機專業技能實踐應用。

  總之,中職教學中計算機專業定位,應該注意計算機是一種生活和工作中必備的工具,專業課程的設置應該根據生源、市場需求以及師資教學設施情況設置。目前,社會各方面對于中職學校培養的學生普遍認同,中職的學生就業定位方向就是工作在企業第一線的勞動者,這就要求中職教育計算機專業應該主要注重學生的理論知識和動手操作能力,重點培養綜合素質能力較強的復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張春芽,《淺析職業院校計算機教學的定位》[J],《大眾科技》,20xx

  2.潘蘭慧.,《中職學校計算機專業教學改革探討》[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xx

  3.劉文君,《電子技術應用專業課程教學方法探索》[J],《現代企業教育》,20xx.

  4.劉玲,《淺談職業學校中的計算機教學》[J],《成才之路》,20xx

  5.趙蕾,《淺談職業學校計算機教學定位》[J],《福建電腦》,20xx

職業教育教學論文4

  本文在職業教育教學信息化運用概念的基礎上,選取四個主要實施維度進行了深入研究,分析信息技術多樣化必然就會促成個性化教育唱主角的教育新局面,強調信息技術帶來的是職業教育體系的整體性優勢變革。

  以信息技術為背景的教學改革不斷沖擊著人們的視線,慕課、微課、翻轉課堂、可汗學院等新的教育形態,將會對職業教育教學產生革命性的影響。大數據時代的來臨,將推動職業教育信息化技術環境轉變,這將深刻地改變社會、家庭和學校教育的互動方式,需要我們及時轉變現有的應對方式。

  每個教育對象都是與眾不同的,但我們堅信信息技術多樣化必然就會促成個性化教育唱主角的教育新局面,信息技術帶來的是職業教育體系的整體性轉型發展。教室里,超大屏幕代替了黑板,感應式觸屏多功能一體機代替了教師的粉筆和黑板擦。不管是把信息化建在教育的哪種云端,我們執教者都必須擁有一份厚重感與歸屬感,把握住教學的本真,必須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以信息化“云端”作為載體,貫穿起預習、上課、作業、輔導、評測等學習的各個環節,覆蓋課前、課中、課后的全過程數字化學與教的系統平臺。

  一、信息化“云端”風景一:定義教師角色的信息趨勢

  20xx年7月4日,《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國發〔20xx〕40號)正式頒布,這是一部圍繞“互聯網+”布局把互聯網的創新成果與經濟社會各領域深度融合,進一步促進社會發展的綱領性文件。文件精神不難看出,未來十年,教育服務的供給方式將會有很大的探索空間:學校要探索網絡化教育新模式,擴大優質教育覆蓋面,促進教育公平,這顯然是未來學校教育的發展方向。

  信息化“云端”以獨特的審美形式、溫情的教學手段、細致的操作手法、實用的技能演練,完美地提供給師生一個更廣闊的互動平臺。信息化“云端”引領下的教學模式無固定格式,更不存在教與學的界限,它在任何師生需要的時候提供最優秀的教學資源理念,高效地幫助我們實現每一個關于學習的夢想。

  從20xx年2月28日到3月1日的24小時內,前央視調查記者柴靜的紀錄片《穹頂之下》突破億次點擊。幾千萬人在線收看了柴教師關于霧霾的科普課、關于責任的德育課、關于情懷的人文課、關于調查的媒介素養課。這就是一個以“用戶”為核心、以“選擇”為導向的“云時代”,一個以創造知識取代傳授知識的“個時代”,課堂的邊界正在逐漸模糊,跨界和個性化信息趨勢正使得教師角色被重新定義[1]。任何一項教育改革,教師都是關鍵因素,因為教師可以改變課堂,課堂將直接影響學生。教育技術的現代化,給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帶來了不少新的氣象。原本教師掌握足夠豐富的資源,學生只能通過教師才能獲得部分資源。

  然而今天這個飛速發展的信息時代,知識正在以幾何級速度增長,獲取知識的通道變得平等而開放,現在學生可以通過技術途徑自主或團隊合作去獲得,有時候甚至比教師掌握的還要多。在今天的課堂里教學生,教師一定要了解當代學生的這些特質,從這些特質出發找尋教學信息點的切入和路徑,才有可能起到更好的效果。上海xx區教育局xxx局長在20xx年新媒體新技術教學應用論壇會議中提出學科教學信息化應用方面推進策略:發揮教育行政的引導作用,從關注樹木到關注森林,提升教師的信息化素養,從學科的邏輯出發探索技術的應用。如果信息化教學改革沒有教師的積極參與和精心實踐,改革實施的成效是非常困難的。

  二、信息化“云端”風景二:巧用課堂組織的信息能力

  為了達到預設的教學效果,幫助學生很好地掌握教學重難點,根據課程與學情特點,巧用課堂組織的信息能力,課堂主人學生成為美麗風景,自然靈動。就像大自然的精心安排,要為每一種有巨大潛能的生命,留出積蓄足夠能量的能力。

  1。信息元素選取的合理性。對于教材內容,只有教師自己明白了其中蘊含的價值,才能在教學設計中選取合理的信息元素,在課堂里傳遞出來愛和溫暖,讓自己所教的學生所理解和接受。課堂信息元素選取應從豐富學習者對知識理解和體驗以及通過降低操作技術的難度拓展學習者創新表達的可能性。例如,職業學校教學信息元素可以選取吸引眼球的導入技能、情商調動的師情技能、科學合理的評價技能、輔助教具的使用技能等。巧妙利用課堂信息元素可以幫助學生在思考與追問中描繪著職業理想,在好奇與實踐下勾勒出職業規劃。

  信息技術用豐盈感和對象感詮釋了課程的價值,用高感知和超理性賦予了專業的底蘊。

  一是要求教師能有效地實現課堂教學目標,二是要求教師防止職業學校學生因資源信息的凌亂而導致的知識碎片化。信息元素整合關注學科知識的內在結構,從聯系的角度理解知識成為教學改革的關鍵。教學信息資源需要挖掘,但并不是說教學資源越多越好,哪些資源最能揭示問題的本質,最能形成學科思想,是我們需要加以選擇和判斷的,教師要具備重組信息資源的能力,為學生提供結構性的學習內容與資源,強化知識的內在聯系。

  2。信息活動設計的時效性。課堂教學設計是否有效,一定是信息思維層層遞進的過程。日本佐藤學教授在《靜悄悄的革命》一書中描述多數的教師只注意自己教學的進度,并沒有去想準確地“接住”每個學生的發言,未能與那些傾心“投球”的學生的想法產生共振[2]。作為信息時代的一名教師,要有意識地在課堂教學中立足于傾聽每一個學生的困惑與沉默,正視學生之間的差異,并努力去彌補差異所造成的知識與技能等方面的欠缺。

  3。信息化教學手段可以在不同技術層面幫助學生對重難點的理解力,可以設定比通常的教學水準更高的層次上的教學內容,通過針對最低水準學生的問題加以組織,在課堂教學實踐中實現每一個學生真正的學習。學生拾階而上,從“就事論事”開始,向“就事論理”,再向“借題發揮”的目標邁進。教師只要看準時機,選擇好契機,稍加外力就好。教育之美在于其沒有了教育的痕跡,在于其留給學生的自然舒服之感,即在師生的人格感染中、心靈碰撞中、理解傾聽中、信息交換中……潤物無聲地完成了教育的使命。

  4。信息素養培育的個性化。課堂教學技術有新突破。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電子書包、教學平臺、虛擬仿真軟件等,在職業學校課堂里實現了全員教學的即時反饋、課前學生學情的精準分析、課中練習過程的動態互動、課后概念原理的即時反饋,在以前的課堂都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信息素養儼然已成為當下師生不可抗拒的魔心力。猶如藝術家設計進程中的分量與姿態,勇敢者的游戲,持久中心,植入人心。想繼續做設計師的人,缺一點都不精彩,最走心的設計,最完美的典范,才能住在消費者的心里面。職業教育的每個學科應該將其鮮明的學科信息素養的個性融入全面發展的育人共性中去,植根于普遍具有信息意識和創新思維的大眾土壤之上,有效提高學生敬業、細致、高效、合作等職業崗位素養,在這趣味盎然的課堂活動中,信息素養被學生自主體會到并付諸行動。

  三、信息化“云端”風景三:創新教學設計的信息特色

  我們多年來形成一種思維定式,一講到教育學習馬上聯想到的就是教室,就是企業崗位所在的實習地,我們根深蒂固地認為學習基本上都發生在課堂和實習場所里。在信息技術環境下,教室的模樣也將隨之發生變化。整齊劃一的課桌椅,會被那些可以方便移動的、能夠隨意組合成圓桌或者小組討論方式的桌椅所取代,甚至可以使學習的空間從教室到一切可能發生學習的地方,比如說實驗室、制作室,去一個公眾場所或者到博物館中考察。筆者在英國曼徹斯特學習交流期間,多次遇見學生的某一節課就選在博物館的某個展點。

  而這個時候,給學生上課的很可能不是教師,就是博物館的工作人員。但不管如何,授課者都賣力地在講解,甚至是在表演。這意味著什么呢?師生參觀活動不是帶上照相機去記錄什么,而是用心去交流和感悟。這是未來我們職業教育信息發展要走的一個方向,這是一種超越課堂、超越教室的學習方式,值得我們深思。只有我們拓展了學生學習的信息空間,才真正能夠體現我們的學生能力的培養、素質的培養,才能夠和傳統模式進行抗衡。

  今天,我們又站在了一個新的技術和教育相融合的結合點上,它將革新傳統的教與學的方式,促進新的學習方式的形成。就如在《有效教學方法》一書中,加里·鮑里奇給出了判斷一節課的效果的7個維度:班級管理、課堂氛圍、任務導向、學生參與、教學方法、學生成就、知識結構,很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合理利用好信息化維度,創建教學的例行流程,更好地編排課堂信息,充分接納學生的觀點,教師和課堂都要有相當的開放性和包容性。并通過數字化教學資源(素材類、集成類、工具類、網絡課程教學資源),根據教與學內容的不同交替、適當的呈現,以此考量學生整合相關專業學科的知識與技能的能力,激發學生的求知欲,符合職校學生學習認知特點。其核心價值在于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讓學生真正體驗學習的快樂,回歸教育和生活的本質。

  每個學校,都應是信息技術的培育之地;每個學生,都應是信息素養的培育對象;每門課程,都應是信息資源的培育載體;每位教師,都應是信息能力的示范之人。職業教育是跨界的教育[3]。每位職業學校教師不僅僅是一個學科教師,更重要的是一個教育工作者。合理有效落實信息化維度在教育教學行動中,助推學生認識自我、發現內在潛能并將自己的潛能運用到美好善良的方面。

職業教育教學論文5

  1、影響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情感因素

  目前,無論是中職、高職還是應用型本科院校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影響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因素很多,情感因素往往被忽視,具體表現為:

  1.1教師間關系

  教師作為主導職業教育的關鍵,有其特殊性。幾乎所有的職業院校多采用理實一體化教學法,教師在課堂上既是老師又是師傅;教室既是課堂又是車間。這就要求從事職業教育教學的老師,必須具有較強的理論基礎和較高職業技能水平。可這類師資隊伍年齡較低,教學過程中存在想當然的做法,所謂的操作規范,也是從各類職業技能大賽中模仿來的,與實際的生產實踐存在差距。多數教師沒有企業工作經歷,缺乏實際的生產經驗,同事間缺乏情感交流與關懷,教師間的情感因素會直接影響到職業教育教學質量,一個專業、一門學科的教學團隊,應該是一個整體,同心同德,相互學習(特別是職業技能的學習),共同承擔對學生教育教學和人才培養的重任。

  1.2同學之間的關系

  接受職業教育的學生,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從小嬌生慣養。在中小學階段的學習成績較差,基礎沒有學扎實,也沒有好的學習方法,進入職業院校接受職業教育的動機和目的還不明確。這些學生年齡偏小,還有點小聰明,家長多舍不得放到社會上去摔打,送進職業院校的目的是讓孩子在學校體制的管理下健康成長起來,順便學點職業技能,接受系統的中職、高職、應用型本科教育,提升文化層次,以適應不斷進步發展的社會選擇。他們大致可以分為三類:一部分,家中有錢,希望孩子在規則的教育下掌握一定的技能,這部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高,上課玩手機、睡覺現象明顯,少數人根本就不想學習,他們之間的關系比較融洽,有空的時候常在一起玩,跟社會閑雜人員的關系密切;再一部分學生受社會環境的影響,意識到學習技能的必要性,想掌握實用性技能,改變人生途徑,他們學習的興趣較高,學習成績較好,但也往往瞧不起那些富二代、官二代的不學習的同學;還有一部分學生存在學習上的心理障礙,不知道怎么學習技能,在課堂上多在觀望,也不學習,他們往往被同學們孤立。同學之間沒有共同學習、共同進步、成長的和諧融洽的情感交流。

  1.3師生之間的關系

  師生交往對學生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可以提高職業教育教學的質量。除了教學內容、教學活動對學生的影響之外,教師的言談舉止、人格魅力都是影響學生個性發展的重要因素。教師完美的人格可以成為學生向上的楷模;相反教師的不良言行也可能阻礙學生的發展。師生交往過程中融入情感因素,對學生學業、品德長進有重要的作用,同時也對教師的教學、科研有一定的啟發作用。

  1.4與父母之間的關系

  父母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家庭成員對職業教育教學的重視程度,也會影響學生學習職業技能的積極性和學習質量,父母是第一任老師也是最好的老師,家庭成員的幫助含有親情因素,因而教育更有意義。有的家庭成員懂技能、因此還會給予學生學習方法上的指導,學生學習職業技能得到提高,效果顯著,自主學習得以實現。構建和諧美滿的家庭關系,對學生接受職業教育也很重要。父母親對子女的成長關注,除了物質上的支持滿足外,同樣需要情感的交流。好的情感交流可以提升學生學習職業技能的興趣,提高學生對職業技能掌握的認識,激發學生學習的自覺性。

  2、情感因素對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負面影響

  實際的職業教育教學過程中,各類情感因素對教學質量的影響很大,積極的情感因素能夠提升職業教育教學的質量,消極的情感因素給職業教育教學質量帶來負面影響。

  2.1對課程學習的影響

  具體到對某一課程的學習,情感因素給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負面影響十分顯著:掛科。父母及家庭社會的關注,會使學生對課程的認識淺薄;師生關系處理中缺乏情感交流,會使學生對教師的教學產生對抗或無所謂態度,造成教師的教學質量下降;跟同學缺乏情感溝通,各種利益關系處理不周,會造成同學之間關系惡劣,相互拆臺,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無心聽課學習。嚴重的影響到了該課程的教育教學質量。

  2.2對生活習慣的影響

  各種不良的情感因素在學生學習成長過程中的負面影響表現在:①個人的衛生習慣:宿舍、教室狼藉不堪;衣冠不整等。②行為舉止:個性張揚,無論是否文明、禮貌。走路搖搖晃晃、勾肩搭背、東張西望、四處游煙。③言語習慣:開口便曝粗話、臟話。④對人、對事的態度:對老師、對同學、對家長沒有感恩之心;事不關己,抱無所謂姿態。

  2.3對思維方式的影響

  接受職業教育的學生,大多在中小學階段的學習習慣、學習方法不盡如人意,學會了耍小聰明、玩世不恭、享樂主義等消極的人生觀和與眾不同的極端價值觀。考慮問題,往往先從自身利益和角度出發,不顧及他人和社會的影響,遇事講朋友意氣、江湖氣習。

  3、情感因素對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正面影響

  加強職業教育教學過程中的情感因素關懷,對提高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至關重要。好的情感交流、正能量的情感因素對職業教育教學質量正面影響。

  3.1對職業技能培養教育方式的影響

  現階段,國內各職業院校多采取理實一體化教學法,針對不同的群體,加大了感情方面的投入,學校全員負有教育學生的責任,關懷少數人群(如高校開展的“三個一”工程),實施因材施教、分層教育,效果顯著。學生學有所成,就業率明顯提高。加強企業、行業的交流接觸,加深了產教融合,企業、行業的要求融入職業教育的課程,共同開發教材,部分院校把企業辦在學校或把部分課堂搬到企業的車間展開,使學生時時刻刻處于實際的生產環境中;企業、行業的專家走上講臺,豐富的生產實踐經驗面對面地教授給學生,先進的技術、工藝手把手教與學生,大大地縮短了學生崗前培訓的周期,為企業、行業培養了大批的合適的中高級技工和各類掌握高端技術技能的應用型人才,職業教育教學的質量大幅度提高。注重職業技術院校師生情感的交流與調節,有利于師生關系的改變,主要表現在:①有利于確立學生主體的觀念:a在職業教育教學過程中注重情感交流會激發學生主體的主觀能動性。b在確立學生主體觀念的同時,更明確教師的主導作用。c在職業教育教學管理過程中,會更加在意維護學生的合法權益。②有利于尊重學生,培養學生個性:尊重學生是職業技術院校教師有效實現職業教育教學的需要。友好、平等、信任、自制是尊重學生的基本要求。不僅是人格尊重還有對個性的尊重。培養發展學生個性有利于學生創造性素質的培養。③有利于關心學生,深入了解學生。關心學生是實施有效教育的前提;也是培養師生感情的需要;了解學生是為以適當的方法去教育指導學生;教師要理智把握師生關系的密切程度,保持適當的距離。④有利于嚴格教育,全面要求學生:a嚴而有理;b嚴而有度;c嚴而有方;d嚴而有恒。從而全面提高職業教育教學的質量。

  3.2對學生就業前途的影響

  情感因素對學生學成就業的影響很大:首先,師生之間的情感因素對學生就業前途的影響:教師是學生獲求知識的導師和引路人,在學生心目中占有特殊地位。教師的道德品行和知識不僅是學生學習的內容。無論教師是否意識到,事實上教師的言論行為、為人處事的態度都被學生視為榜樣,被學生竭力模仿。其次,社會的關懷、親人的關注,是一種社會化的情感因素,直接影響學生學成就業的成敗,嚴重的會影響到學生就業后的發展與成長。

  3.3對學生上崗后成長過程的影響

  作為職業院校的學生群體,有其特殊性:職業院校畢業后,大多成為了企業的一線骨干力量,充實了企業的技術工人隊伍。因此,學生上崗后的情感因素或制約著,或拓展著學生的成長過程。

  4、重視情感因素,能夠提高職業教育教學質量

  重視職業教育教學工程中的情感因素,有利于營造公平和諧的社會就業環境,減少對職業院校學生的歧視,提高學生學習業技能的積極性;也有利于創造人文關懷的校園環境,改善師生關系,提高學生學習職業技能的興趣,教師能夠專心教學研究、提高教學效果和質量;更有利于學生的就業和成長。因此,重視情感因素,關注情感因素的變化和發展,能夠提高職業教育教學的質量,提升整個社會勞動者的素質,提升整個社會的文明素養。

職業教育教學論文6

  職業教育跟普通教育有所不同,它所培養的人才是能夠直接面向生產和服務第一線的擁有高技能的專業型人才,因此職業教育院校的教學工作重點是培養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而實習課教學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學生能否順利進入社會,勝任自己的工作。下面筆者結合自己從事職業教育的工作經驗和對國內外職業教育的分析和研究,來談一談如何提高職業教育中園藝技術專業實習課教學質量。

  一、教師要提高自己的實踐操作技能

  教師是整個教學活動的設計者、組織者和引導者。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獲得什么樣的學習成果,教師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主導作用,教師在園藝技術方面的實踐技能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效果。所以,要想提高學生園藝技術的學習質量,教師就要從自身做起,不斷加強學習,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和實踐技能。這主要包括:正確、熟練地使用各種生產設備和實習儀器;提高實踐操作的規范性、準確性和熟練度。要做到這幾點,教師除了要經常進行練習之外,還要不斷學習和探索與之相關的新知識和新方法,把握各種學習和交流的機會,積極參加培訓活動。

  二、教師要精心選擇學生實習內容

  要想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教師就要精心選擇適合學生能力發展的實習內容。接下來我們就以《設施園藝學》為例來說明實習課的內容設計。具體來說,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1.園藝設施的主要類型、結構性能和相關應用。

  在這一板塊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進行各種園藝設備主要類型的調查實驗項目,幫助學生了解我國園藝設施的主要類型、結構以及相關應用情況。

  2.園藝設施所需的環境條件及調控方法。

  這一板塊中,學生要學習電熱溫床的相關設計和安裝方法、溫室大棚的溫濕度的調節辦法以及光照的變化跟植物生長的關系等,使學生能夠掌握園藝設施內部調節溫濕度變化的設備的設計和安裝,并進入溫室內對光照的變化進行實地的觀測,真實感受并總結出光照、溫濕度等環境條件的變化規律,以采取能夠適應生產的相應措施。

  3.一些代表性的果樹和蔬菜的種植栽培技術。

  通過開設這一園藝技術的實踐活動,學習一些蔬菜的播種、移苗、采摘等技術和果樹的越冬防寒、病蟲害防治等實驗,讓學生能夠基本掌握各種蔬菜的常規種植方法和果樹的基本栽培管理技術。

  三、教師要認真細致地做好學生實習前的準備工作

  要想讓學生達到理想的實習效果,掌握規范、準確的實踐操作方法和技術,教師的實踐操作技能起著極其重要的示范作用。教師的每一項操作都要嚴格按照要求、一絲不茍地進行。而要實現標準化、規范化的實踐操作,就需要教師在學生開始實習之前,根據計劃中的實習內容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把每一項實踐操作進行反復的練習,直至自己的操作熟練、規范。同時,把學生在實習中即將要使用到的相關材料和設備準備好,并對學生有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合理的預測和準備,以免在學生進入實習時出現材料的短缺,或者對于學生出現的問題無法解決等現象。在進行課前反復練習的過程中,教師要及時找出學生在實際操作中有可能出現的問題,提前做到心中有數,以便在隨后的實習過程中提醒學生注意,實現學生實習工作的成功。

  四、培養學生的專業興趣,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

  1.讓學生參與到實習準備和設計的過程中來。

  為了使園藝技術專業的學生對自己的實習過程有一個全面的認識,教師可以根據新課程改革中提出的新的教學理念,在為學生講解完實習的目的、要求、相關注意事項和操作方法等項目之后,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將與實踐相關的材料和設備分發到小組當中,讓學生用自己小組成員認為有效的方案來進行操作,學生自己可以選擇準備所需的材料、實習地點和操作方式等。這樣的學習方式把學習的主動權交到了學生的手中,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對于實習的積極性,激起了學生主動探索、追求的熱情,每個學生都特別關心本組的實踐結果,也時刻關注著其他小組的實踐進展,小組內的合作和小組間的競爭避免了學生不動腦筋,直接抄襲實踐結果的現象出現。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既激發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增強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又使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牢牢地記住了要領和方法,真正實現了園藝技術專業實習課的有效教學。

  2.為學生提供更多親自動手的機會。

  有相當一部分教師因為一些客觀條件的限制,同時也為了避免麻煩,在實習課中只是帶領學生進行走馬觀花式的參觀,然后直接寫實踐總結,表面看來讓學生完成了實踐工作,實際上卻根本沒有起到實習課的真正作用。在職業教育工作中,我們一定要杜絕這樣的現象。教師要想盡一切辦法為學生創造親自動手的機會,讓學生多參與、多實踐,掌握扎實的實踐經驗。比如在觀測溫室內光照及溫濕度變化的實驗中,教師可以先告訴學生實驗的目的和方法,然后讓各個小組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時間進行觀測,形成自己的一套實驗數據,并針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和總結。學生在自己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增強了責任感,極大地提高了實習的效率。總之,提高職業教育中園藝技術專業實習課的教學質量是一項長期且艱巨的任務,教師只有具備過硬的專業技能,多下功夫,積極學習、不斷探索,采取多種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才能培養出具有動手能力和獨立思維能力的學生,為社會提供更多更全面的高素質人才。

職業教育教學論文7

  :20xx年以來,教育部、財政部啟動了國家職業教育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項目,有力地推動了優質教學資源共享,為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奠定了基礎。結合焊接技術及自動化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實踐,闡述職業教育專業教學資源庫的建設意義、建設規劃和建設內容。

  關鍵詞:職業教育;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

  20xx年以來,國家教育部、財政部啟動了職業教育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項目,目前,已經立項78個專業教學資源庫,其中43個專業教學資源庫已通過國家驗收。職業教育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有力地推動了優質教學資源共享,促進了同行間的交流,極大地促進了教師教學研究能力的提升,為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奠定了基礎。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于20xx年1月開始牽頭組建焊接技術及自動化專業(以下簡稱焊接專業)教學資源庫聯合開發團隊,與常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共同成為資源庫建設項目主持單位,并聯合全國在焊接專業具有悠久歷史積淀的哈爾濱工業大學、哈爾濱焊接研究所、哈爾濱焊接技術培訓中心等40多所大中專院校和50多家企業共同建設,項目建設期為20xx年至20xx年。

  一、建設意義

  焊接技術是現代工業技術的基礎和支撐,焊接專業適應面廣,社會需求量大,開辦院校多,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建設優質的焊接專業教學資源庫,對推動我國裝備制造業發展,使學生、教師、社會學習者、行業企業焊接工程技術人員通過教學資源庫獲取所需的各類標準、教學視頻、教學動畫、微課等碎片化的教學資源,提高學習效率和人才培養質量,建設學習型社會,適應教育信息化要求等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助力產業升級的迫切需要

  通過焊接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可以更高效地,更多地培養高素質焊接人才。利用培訓資源,開展焊接新技術、新工藝培訓,提高焊接從業人員素質,促進焊接行業發展,助力產業升級及結構調整,為“中國制造20xx”提供有力的支持。

  (二)整合優質教學資源的有效途徑

  目前,全國開辦焊接專業的院校超過330個,在校生人數超過30000人,但各院校所建設的焊接教學資源還很分散,不能滿足人才培養和行業企業培訓的要求。通過國家層面的焊接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成立焊接專業教學資源庫政、行、企、校共建共享聯盟,構建與行業企業焊接人才需求相適應的課程體系,建設優質核心課程及配套教學資源,使分散在學校、企業的優質資源在共建共享過程中得到整合,提升了專業課程與職場的契合度。

  (三)建設學習型社會的重要舉措

  構建網絡化、數字化、個性化、終身化的教育體系,建設“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學習型社會,培養大批創新人才,是當今職業教育面臨的重要課題。隨著焊接新技術、新設備、新工藝的不斷涌現,社會自主學習人員不斷更新知識、提高技能的需求非常迫切。建設焊接專業教學資源庫,為社會學習者提供自主學習、在線服務、和信息交流的平臺,是建設學習型社會的一條有效途徑[1]。

  (四)建設智慧型哈爾濱職業教育園區的重要組成部分

  校企合作共建優質焊接專業教學資源庫,開辦空中課堂,開展遠程教育和培訓,是哈爾濱職業教育園區智慧化、信息化建設的重點內容和組成部分。

  二、建設規劃

  焊接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團隊通過廣泛調研,依托哈爾濱“焊接城”優勢,與哈爾濱工業大學焊接國家重點實驗室、哈爾濱焊接研究所等院校和企業緊密合作,確立了教學資源庫建設目標和建設思路,進行了教學資源庫總體設計和規劃。教學資源庫建設目標為:以滿足教師、學生、企業員工和社會學習者的學習需求為導向,以優質教學資源和生產實踐資源為基礎,建成資源內容豐富、支撐技術先進、可持續更新的智能、共享、動態的國家級教學資源庫。將資源庫建設成為能夠體現焊接專業特點的在校學生專業學習園地、在職員工技能培訓基地、學校教師教學教研寶庫、行業企業交流推廣平臺。實現“人人皆學、時時能學、處處可學、樣樣有學”的終身教育目標。為加快實現國家戰略“中國制造20xx”培養焊接行業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教學資源庫的建設思路是:搭建資源庫總體框架,進行資源庫建設的頂層設計;校企合作開發結構化的課程體系和碎片化的教學資源與培訓資源;依托信息化手段開發學生自主學習的支持平臺,教師課程搭建工具平臺,行業技術、工藝,方法培訓平臺,社會人員終身教育平臺等四大平臺;構建平臺資源更新、運營、維護機制,確保資源庫持續更新,永續利用。

  (一)依據國家專業教學標準,搭建資源庫總體框架

  深入開展調研,明晰焊接行業發展背景與趨勢,深入研究企業的技術需求和人才需求,分析專業建設的水平與人才培養的現狀。依托全國機械行指委材料教學指導委員會,進一步完善焊接專業教學標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開發人才培養方案。在此基礎上,構建IWS教學、培訓體系,設計資源庫總體框架。

  (二)整合各類優質資源,實現資源集成創新

  整合包括哈工大重點實驗室資源等焊接前沿技術資源、哈焊培資源等社會培訓資源、合作院校的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程與核心課程資源、行業企業標準及工藝規范等資源,以核心課程開發為載體,將資源碎片化處理、集成化創新、結構化投放。

  (三)優化服務平臺功能,確保資源的高效使用

  利用聯合申報院校先進的網絡基礎設施,采用集中式服務、分布式部署的云技術等先進技術,建設教學資源庫;構建“未來課堂”試點設計(場地布置、教學設計);運用先進的教育技術理念,整合開發基于云技術、具有社區化模式的多終端數字化教學空間;支持碎片化、個性化、探究式學習,支持自主學習、移動學習與協作學習,提升資源庫的利用率。將資源平臺建設成學生自主學習的支持平臺,教師課程搭建的工具平臺,行業技術、工藝、方法的培訓平臺,社會人員終身教育的平臺[2]。

  (四)建立資源更新機制,促進資源庫持續發展

  建立健全專業教學資源庫更新制度,收集使用者的不同需求、資源庫使用過程中存在的不足等,在整理分析的基礎上,及時予以調整與改進。構建專業教學資源庫運營管理機制,持續及時更新資源系統[3]。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激發資源建設者的積極性,確保資源庫年更新量超過10%。

  三、資源庫主要建設內容

  焊接專業教學資源庫主要建設內容包括3類教學資源、9項培訓資源包組成的培訓資源、1個網絡學習服務平臺建設。其中,3類教學資源是資源庫建設的核心任務,包括專業建設、課程中心建設、資源中心建設;培訓資源包為使用者提供各類培訓,包括職業素養培訓包、國際焊接技師培訓包、無損檢測人員等級培訓包、企業員工培訓包、農民工培訓包、職業資格培訓包、特種設備焊工資格培訓包、師資培訓包和新技術培訓包;網絡學習服務平臺是資源庫運行的關鍵要素,包括學生自主學習的支持平臺,教師課程搭建工具平臺,行業技術、工藝、方法培訓平臺和社會人員終身教育平臺等四個平臺。資源庫滿足學生、教師、企業人員和社會人員四類學習者的學習需求。

  (一)專業建設

  建設團隊廣泛開展焊接專業人才需求調研,發出調查問卷601份,收到有效問卷578份。通過對調研結果的匯總分析,明確培養具有較強焊接操作能力、基本的焊接制造工藝編制及貫徹能力,適應焊接生產一線主要操作崗位要求,并具有進一步向焊接技術及基層管理崗位拓展潛力的高素質高技能焊接專門人才為專業培養目標,并完成了專業人才需求調研報告。基于企業焊接制造人員的主要工作崗位,涵蓋就業面向、培養目標與規格、職業證書、課程體系與核心課程、專業知識和職業素養,制訂了焊接專業標準(試行)。分析焊接實踐專家成長歷程,構建了工學結合課程體系,制訂了焊接專業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方案,開發了焊接類人才的質量考核標準。

  (二)課程中心建設

  1.融入國際國內焊接職業標準,構建特色課程體系

  焊接專業教學資源庫與哈爾濱焊接技術培訓中心、哈爾濱焊接研究所、哈爾濱電氣集團公司等企業合作構建以工作過程為導向,融入國際國內焊接標準的特色課程體系,將職業道德和職業素質始終貫穿整個課程體系。專業課程融入IWS國際焊接技師標準、國家標準及行業企業標準,為專業課程建設打下良好的基礎。

  2.行企校合作,開發核心課程

  資源庫建設團隊發揮各自院校在課程和師資上的優勢,開發了焊條電弧焊、金屬材料焊接工藝、熔化極氣體保護焊、焊接無損檢測、焊接結構生產、特種焊接技術、焊接自動化技術、焊接生產管理、先進焊接與連接、非熔化極氣體保護焊、焊接工藝評定和切割技術12門專業核心課程。以人才培養方案和專業標準為依據,編制課程標準,開發“互聯網+資源庫”的工學結合特色教材,已與機械工業出版社簽訂了12門課程的特色教材出版合同。教材開發過程中,焊接行業、企業及學校三方聯動,針對“書是書、網是網”,課本與資源庫毫無關聯的情況,為教材設計相應的動態及虛擬互動資源,彌補紙質教材圖文呈現方式的不足,進行互動測驗的個性化學習。對知識體系進行碎片化處理,碎片資源對應學習的難點與重點,碎片資源的形式包括文檔、圖片、視頻、試題等,碎片資源做成網絡連接,學生可以隨時隨地掃描教材中的資源二維碼,調用碎片資源進行學習。

  3.搭建“互聯網+資源庫”的教學環境

  為實現“互聯網+資源庫”的教學模式,在課程建設中根據課程的實際需要,搭建適合課程資源教學的教學環境,包括教學做一體化實訓室的建設、網絡平臺建設、網絡設備建設、教學資源庫資源的采集和制作等,實現“人人皆學、時時能學、處處可學、樣樣有學”的終身教育目標。

  (三)資源中心建設

  1.課程資源集成平臺建設

  為便于學生及社會從業人員學習、充電,便于教師在線授課及學生管理,焊接專業教學資源庫包含學習管理系統、資源管理系統、互動論壇等,面向教師、學生、企業員工和社會學習者四類用戶,設計了PC版和手機APP版兩個版本,滿足學習者隨時、隨地學習的需求。

  2.教學資源建設

  焊接專業教學資源包括專業級教學資源、課程級教學資源、素材級教學資源,此外還包括虛擬實訓與仿真工廠、職教立交橋、企業學習資源、職業培訓資源和焊接故事園等特色資源。開發課程級教學資源,包括課程標準、教學設計、教學課件、教學錄像、習題與試題庫、任務工單、課程評價方案、技術資料和參考資料等。按照內容豐富、分類清晰、搜索便捷、使用方便、結構合理的原則,建設素材級教學資源,包括焊接專業各工作領域的知識點和技能點,如工作原理、工作過程、實訓資源、標準、教學音視頻、動畫、課件等資源素材,為教與學平臺提供開發素材,并隨著產業技術和標準的升級而不斷更新。

  (四)培訓資源建設

  建設面向教師、學生、企業、農民工和社會大眾,以職業能力培養為核心,以焊接專業技能培訓為目標的培訓資源庫。培訓資源庫由9項培訓包組成,包括職業素養培訓、國際焊接技師培訓、職業資格培訓、特種設備焊工資格培訓、無損檢測人員頂級資格培訓、企業員工培訓、新技術培訓、師資培訓等培訓包,每個培訓包包含培訓指南、培訓教材、職業標準、培訓大綱、培訓視頻等。培訓資源解決了企業員工和社會學習者“工與學”的矛盾,激發學生特長,提升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

  (五)網絡學習服務平臺建設

  開發建設特色資源庫站,完成資源庫學習平臺建設與維護。以焊接專業學習者和從業人員為中心,建成在校學生自主學習平臺,教師課程搭建平臺,行業技術、工藝、方法培訓平臺,社會人員終身教育平臺。

  1.站建設

  站是整個資源庫的入口,實現不同用戶的個性化、單點登錄,是不同來源內容整合及存放的表示層。開發建設資源庫站,網站集成了資源庫管理平臺、組織架構、資源庫特色內容、資源庫管理與維護、資源庫相關新聞等內容。門戶引導以向導方式引導學生、教師、企業人員和社會人員4類學習者進入不同的學習平臺,便于更加容易地管理和使用資源庫。

  2.平臺建設

  平臺建設包括資源管理平臺建設和學習管理平臺建設兩大部分。資源管理平臺主要具備資源創建、資源審核與發布、資源統計與檢索、資源評論等功能;學習管理平臺主要提供課程設計、教與學過程、成績管理分析、資源分享與更新等服務。平臺可以實現四大功能,即成為在校學生的學習平臺、教師教學科研平臺、企業人員的培訓平臺、社會人員終生教育平臺,使學生、教師、企業人員和社會人員根據各自的不同需求實現個性化檢索,以最短的時間、最快捷的方式獲取所需資源。綜上所述,職業教育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過程中,首先要做好頂層設計,即明確建設思路和建設目標,完成資源庫總體框架設計,開發建設特色資源庫站,完成資源庫學習平臺建設與維護。在頂層設計的基礎上,完成課程體系和課程方案設計,確定核心課程和培訓課程應完成的各類資源,本著建用結合的原則,實現資源建設的可持續發展。作為國家級的職業教育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應不斷總結建設經驗和成果,為國內職業教育數字化資源庫建設提供可借鑒的經驗和范例。

  【參考文獻】

  [1]陳擁賢.對職業教育專業教學資源庫的探討[J].職教通訊,20xx(13):52-54.

  [2]楊誠.高職教學資源庫建設探析[J].職教通訊,20xx(14):89-92.

  [3]葉波,劉懷恩.職業教育專業教學資源庫共享平臺建設探索[J].工業和信息化教育,20xx(8):49-53.

職業教育教學論文8

  1概述

  職業教育型本科,是指高校把培養應用型人才置于最突出位置,定位于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強調回歸職場,通過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使培養出的人才與社會、企業單位緊密聯系,能盡快適應市場需求。而土木工程施工課程,實踐性非常強,其講授的主要內容為建筑工程的施工工藝、方法及具體操作流程。隨著科學及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土木工程施工的新工藝、新技術、新設備、新材料更新非常快。因此在職業教育背景下,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主要目的前提下,如何改進教學手段及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是土木工程施工課程教師們共同面臨的挑戰。

  2 職業型教育與學術型高等教育區別探討

  2.1 學術型教育以培養國家基礎學科研究人才為目的,從學科出發劃分專業、制定人才培養方案。職業型教育以培養能滿足地方經濟及社會發展的人才為目的,從技術崗位出發劃分專業。

  2.2 學術型教育主要培養理論研究人才,致力于探索新規律,而職業型教育主要培養實踐人才,致力于發明新工藝,解決現實問題。

  2.3 學術型教育以解決實際問題需要的知識與能力為出發點,而職業型教育不追求知識的完整性,更看重知識的針對性。

  2.4 學術型教育的教師隊伍強調學術研究能力,而職業型教育的師資隊伍強調“雙師型”,教師除了有較強教學能力外,還要求有技術研發、成果轉化及實踐指導能力。

  2.5 學術型人才培養較為封閉,常通過實驗室途徑完成研究任務,職業型人才培養為開放型,以校企合作為平臺,以工程施工項目為紐帶。

  2.6 學術型教育采用“理論+ 實驗”教學方法,通過驗證前人理論成果,掌握學習方法,獲得研究能力,職業型教育采用“知識+ 項目”教學方法,通過完成實際項目,在解決實際問題過程中,獲取知識應用能力。

  3 土木程施工課程教學存在的普遍問題

  3.1 學生實際工程鍛煉不足,知識應用能力差,課堂與實踐教學聯系不緊密

  目前土木工程施工以課堂教學為主,盡管大綱的學時安排中,有少量工程參觀學習、現場教學內容,但整個過程中學生沒有參與、融入至現場管理中去,其動手實踐能力很難得到有效提高。并且在現場教學中,學生只見到工程階段性施工,理論與實踐教學仍存在脫節。并且實際教學中,施工單位出于現場安全及施工效率等各方面的顧慮,不會同意大量學生進入施工現在學習,而學校鑒于安全性及可行性也經常只安排課堂教學。

  3.2 教師理論知識扎實,但是缺少工程管理經驗,施工前沿知識不足

  土木工程施工教師,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知識、專業知識,但鑒于土木工程施工課有很強的實踐性,要達到職業型教育土木工程施工課程的教學目的,教師還必須有較為豐富的現場實踐經驗,但對于許多年輕教師而言,其剛從學校畢業就走上了教師崗位,沒有實際工程施工的管理、實踐經驗。因此其教學中常常照本宣科,很難從實際工程案例出發,與工程實際相結合進行講解,從而影響課堂教學效果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3 教材內容滯后,跟不上施工現場的技術更新,對學生考核方式單一

  隨著現代建筑科技突飛猛進, 新技術不斷出現,而由于教材的編寫和出版工作相對滯后,造成《土木工程施工》教材內容過時,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國家建設部每年都會推廣一些科技項目和十大新技術,但是目前出版的教材很難在內容選取上做到同步升級。

  并且目前土木工程施工課程基本以卷面考試為主,對學生的知識、能力和素質的綜合考查少,記憶性成分所占的比重過大,客觀題比例大,主觀分析論述題少,技能考核少,死記硬背多。

  4 職業教育型本科土木工程施工教學改革措施

  4.1 以“校企”合作為平臺,以施工項目為紐帶,加強學生現場問題解決能力,豐富教師現場管理經驗目前江西科技學院大力發展校企合作,土木工程學院也與多家省內施工單位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土木工程施工課程可以同生產實習有效結合,靈活安排生產實習任務,施工課教師給實習小組同學布置任務,如收集實習過程中的新材料、新工藝及先進的管理措施,并做成多媒體課件,等實習結束提交任課教師。并且在學生實習過程中,學校同步安排教師到施工企業鍛煉學習,豐富其現場管理經驗。

  4.2 調整授課內容,改進教學手段

  土木工程施工授課,課內及課外有效結合,課堂內采用多媒體對重、難點進行講解,對于較為簡單內容采用課外學生收集資料,課堂答疑討論。若使學生通過課程學習,切實掌握土木工程施工技術和技能,學以致用,具備發現、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必須轉變教學理念、革新教學方法、強化教學效果。

  4.3 課程考核方式多樣化

  考核是激發學生學習潛能的重要方式,既是學生學習的壓力也是動力,為了激發學生課程學習的積極性,對土木工程施工理論教學的考核方式進行了適當調整,按照理論考試、實習答辯、校外導師考核三種方式,綜合評價學生對于土木工程施工課程學習情況,待課程結束分析學生學習效果,針對理論教學及實習環節出現的問題制定有效措施。

  5 結論

  職業型教育以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為主,加強學生與社會、施工企業的聯系,滿足社會需求,以此為前提,本文探討職業型教育與學術型高等教育區別,基于目前土木工程施工課程教學中存在的普遍問題,提出土木工程施工課程教學,應課內、課外相結合,以施工項目為紐帶,加強學生現場問題解決能力,豐富教師現場管理經驗,調整授課內容,改進教學手段,按照理論考試、實習答辯、校外導師考核三種方式,從而有效提高課程教學質量。

職業教育教學論文9

  一、引言

  俄國大文豪契訶夫說:“歌聲是太陽,沒有歌聲的生活就像沒有太陽的生活一樣蒼白、淡化。”中等職業學校,尤其是以機電專業為主專業的中等職業學校,音樂欣賞課程是音樂教育的主要表現形式之一。其主要目的就是通過音樂欣賞課程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音樂鑒賞能力。讓學生在音樂欣賞教學過程中,陶冶情操、凈化心靈、啟迪智慧,激發學生感知美、創造美的內在動力,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在音樂欣賞教學過程中,教師主要通過音樂賞析、樂理基礎知識講授、試唱、情感分享等方式,讓學生從官能的欣賞,上升到聯想的欣賞,最終達到理智的欣賞。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卻面臨諸多困難。

  二、學生對于音樂欣賞的內容存在局限性

  學生對于音樂欣賞課程中的歌曲欣賞興趣度較高,而且局限于流行歌曲的欣賞。對于西方古典音樂、中國民樂,樂理講授等內容缺乏興趣。即使在講授歌曲欣賞過程中,學生的關注點僅在流行歌曲本身的旋律和歌詞。而對于創作背景、詞曲作者、歌曲內涵、旋律特點等不愿了解和掌握。

  三、學生對于音樂的喜好往往表現為從眾心理

  學生沒有自身的喜愛風格、標準和內容,喜歡欣賞和談論近期的流行歌曲。學生在選擇欣賞內容時,往往表現為盲從狀態。別人聽什么、喜歡什么,學生就聽什么,缺乏自己的理性思考,對于不同的觀點和態度,學生習慣于選擇放棄自我,跟隨別人,人云亦云。例如:部分學生在欣賞《高山流水》時,表現了濃厚的興趣。當有的'學生表達,這些曲目是“老年人”聽的,沒有年輕人喜歡這些“陳詞濫調”時,這些原本喜歡的學生沒有堅持自己的觀點,放棄了自己的立場,并且隨聲附和。

  四、中等職業教育學校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第一,教師在講授樂理和樂器過程中,由于學生素養的缺失和音樂基礎知識的嚴重匱乏。教師往往需要占用大量的課上時間進行“補課”。造成教師很難按照教學大綱和課程要求,準確完成既定教學目標。另一方面,教師對于授課內容進行講解過程中,學生往往表現為茫然和無知。對于簡單的樂譜學生缺乏識讀能力,甚至把五線譜稱之為“蝌蚪文”或“天書”。更有甚者,對于簡譜的識讀基本也是按照從1 到7 的“掰手指頭式”的方法,很難達到師生的互動和共鳴。

  第二,學校設備、設施投入嚴重不足。多媒體設備和設施是音樂欣賞課程能夠正常開展的必要保障。在實際授課過程中,受到硬件條件限制,部分教師只能采用錄音機等放音設備。學生只能從聲音上獲取素材,缺乏與之相配的感官刺激。音樂欣賞課程在教學過程中要求能夠提供必要的多媒體設備、樂器實物、網絡支持和相關的專業教室。但目前中等職業教育學校,在三產中的幼師、音樂教育等專業能夠保證基本的配備,但對于二產專業,尤其是機電、汽修等專業很難滿足實際教學的需要。造成教室在授課過程中經常陷入“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窘境。第三,師資數量嚴重不足。在中等職業教育學校,音樂欣賞課程的任課教師不僅要承擔相關專業的音樂專業課教學,而且還承擔著各專業音樂欣賞的教學任務。各專業教學目標不盡相同,周課時數不盡相同,教師所教授的專業較多,教師的周課時量較大,教學的進度難以統一,授課教師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進行多頭準備。

  五、學生欣賞內容缺乏正向引導

  在信息化和網絡化的今天,學生獲取信息表現為多樣性和多元化。中等職業教育學校的學生由于受到年齡特點和生理特點的限制,很難正確對待音樂欣賞內容的選擇,很難對取得的信息進行過濾,對于一些社會化和成人化的內容也表現為全部接受。社會、學校、家長忽視了對于學生音樂欣賞內容的正確引導,沒有明示哪些內容可以選擇,哪些內容應該選擇,對于已選擇內容如何進行自我解讀。尤其在現今流行歌曲中,對愛情描寫的歌曲比例較大,而愛國歌曲、感恩歌曲和勵志歌曲較少的情況下,如何正確理解和對待所選欣賞內容所要表達的情感需求和思想意境,需要對學生進行指導。

  六、結束語

  要想從根本上解決上述困境,需要社會及學校多層面高度重視,切實加大軟硬件建設,為音樂欣賞課程的開展保駕護航。首先,相關部門和學校應加大音樂欣賞課程的投入比例,切實改善授課條件。不僅要從資金上進行扶持,配備相關多媒體設備和設施,以及授課所需的樂器等器材。而且在師資引進和配備上也應給予傾斜,讓音樂欣賞授課教師能夠從繁重的教學任務中解脫出來,進行有效的教學研究與設計。其次,學校應采用大合唱比賽、配樂詩朗誦比賽、音樂知識競賽、組建各種樂隊和興趣小組等多種形式,擴大音樂欣賞的受眾比例,吸引更多的學生參與其中;并且,學校應利用好早操、課間、用餐等時間段,讓優美的旋律飄揚在校園,從而為音樂欣賞課程打下良好的氛圍基礎。再次,教師應立足自身實際特點,完善自身業務能力和教學水平,保證音樂欣賞課程的教學質量;立足學生差異性需要,不斷創新教學方法,切實做到因材施教,提高學生對音樂欣賞課程的學習興趣;立足學生終身發展需要,引導學生形成主題上進、個性鮮明、充滿正能量的欣賞情趣。

職業教育教學論文10

  摘要:計算機教學在職業教育中的比重日益增加。只有采取正確的措施,才能提高計算機教學質量,為社會培養相應的人才。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國職業教育計算機教學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然后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職業教育;計算機教學;應用情況

  1前言

  職業教育的首要目標是培養技術人才。它遵循的基本原則是“以就業為導向,以綜合素質為基礎,以能力為導向”。近年來,隨著國家信息化的深入,對計算機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加。然而,我國職業教育的計算機教學仍存在許多問題。

  2職業教育計算機教學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目前大多數高職院校開設了計算機課程,但由于對計算機教學的重視不夠與計算機教學系統、設備相配套,教師不能適應發展的要求,嚴重阻礙了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計算機教學存在以下問題:

  (1)職業教育目標錯位。

  目前,計算機等級考試被認為是高職計算機教學的首要目標。考試的好壞成為衡量計算機教學質量的唯一標準,教師的教學和計算機考試內容為核心,嚴重影響了學生對計算機系統知識的掌握,往往只是為了獲得證書。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就業,但也限制了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的進一步提高。大多數學生都有高分和低能。他們只懂理論,不會操作。這違背了專業教育的初衷。專業教育的目標是培養應用型實踐人才。因此,建立實用的計算機課程已成為當務之急。

  (2)計算機教學模式陳舊。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計算機科學知識不斷更新。同時,理論和實踐都要重視。他要求學生掌握理論知識,在實踐中運用理論知識,不斷發現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增強自己的能力。傳統學科注重知識的積累和理論的學習。教學過程主要解釋了學生的定義和常識,然后學生通過死記硬背來記憶這些知識。一些職業學校遵循這種教學模式,導致學生在實際操作計算機時無所適從。雖然一些高校由于教學條件的限制不能很好地安排實踐教學,但對于大多數有條件的高校來說,應注意教學模式的發展現狀,不能適應計算機。這將嚴重影響高職院校現代人才培養的目標。

  (3)師資力量薄弱,教學水平低。

  隨著計算機、信息技術等專業的不斷發展,各高職院校的計算機專業逐漸成為熱門專業,學生人數逐年增加。但是由于條件的限制,相應的師資力量沒有得到及時的補充,教學質量無法提高。也因為高度的計算機技術的更新,相應的知識儲備,及時跟上,滿足教學需求的任務,但大多數學院和大學老師沒有及時提高業務水平,因為老師已經超載的教學任務安排,不能把時間和精力在學習的先進的計算機知識。高職院校在引進教師的過程中,沒有嚴格的監督,也沒有必要增加教師的數量,這是一個需要注意的問題。有些老師和人際關系老師不通過考試就去講壇。學生自身素質不高,知識能力有限,是學生嚴重的不負責任行為。這些問題極大地制約了高職院校計算機教學質量的提高。(4)實驗設備和基礎設施落后。鑒于計算機科學的應用、計算機教學硬件設施和實驗環境的特點,必須達到更高的水平,以便順利地滿足日常教學工作,學生也能得到更好的培訓。雖然近年來大多數學校都大規模地改進了基礎設施和實驗設備,但是校園網絡環境的建設也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但是我們應該看到差距和標準,一些老舊的學校電腦,系統還是幾年前版本的軟件長期不更新,電腦的安裝、調試和維護技巧,這些都會影響到計算機教學的順利進行。因此,高職院校要想改善計算機教學現狀,提高計算機專業學生的水平,就必須在硬件設備和基礎設施方面做出巨大努力。

  3提高職業院校計算機教學質量的對策

  (1)改變教師觀念,改變教學模式。

  新的科學技術影響當今世界的各個領域越來越強烈,互聯網的發展引起了社會信息激增,一些人認為世界正在經歷從工業社會向信息社會過渡的過程,這就需要社會所需要的人才不僅有豐富的知識,也應該接受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處理信息。因此在計算機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簡單地教授學生計算機基礎知識和技能,還應注重培養學生對計算機知識和能力的自動獲取的興趣。

  (2)加強教學硬件設施。

  高職院校計算機教學的基礎是計算機和網絡硬件設施。高職院校應進一步完善和發展計算機設施的建設、管理和維護。許多學校的計算機管理是集中的,所以雖然已經為學校取得了良好的管理效果,但不利于計算機教學,應逐步建立分散的教學管理模式,提高教學水平。此外,教師要注意比例控制,嚴格控制招生規模的擴大,加大教師引進力度,改善計算機教學環境,提高教師的教學技能和培訓質量。教學硬件設施是教學的基礎,是提高計算機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

  (3)建立科學的計算機教學和教材體系。

  培養面向企業社會前沿的生產、經營、服務等領域的專業技術人才是教育的最終目標。然而,遺憾的是,目前的專業計算機教學沒有按照這一目標進行。培養的學生大多應用和操作能力較弱。因此,高職計算機教學應按照科學的方法建立自己的特色,以適應教學方法的需要和目標,一方面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4)改變教學模式。

  教學模式在計算機教學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它主要包括教學思想、教學目標、教學操作要點,并能有效地實現系統設計和控制教學活動的方法論。計算機教學是一門理論與實踐并重的學科。改進現有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教學模式還應加強教學管理,形成獨特的教學管理機制,采用人性化、科學化的教學評價方法,保證教學質量。要改變現有的教學模式,就要從教師做起,加強教師專業能力的不斷提高。

  4結束語

  職業教育計算機教學要培養大量高素質的人才,教學質量的高低直接關系到提高國家勞動力的綜合素質,并影響國民經濟的發展。我們應充分認識到目前國內職業技術院校缺乏計算機教育水平,嘗試分析問題的原因,并不斷改進和調整教學環境,確保生產高品質,高容量,高水平的新一代的科技人才,滿足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本文首先分析了高職計算機教學的現狀及存在的共同問題,然后從高職計算機教學工作改進的幾個方面提出了具體措施,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孫惠芬.職業教育計算機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電腦知識與技術,20xx,5(18).

  [2]任廣姝.淺談職業教育中的計算機教學[J].黑龍江科技信息,20xx,24.

  [3]詹賢平.淺談職業教育計算機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相關對策[J].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20xx,(15).

  [4]周玲.職業教育中計算機教學之我見[J].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20xx,05.

職業教育教學論文11

  摘要:在職業院校擔任語文教師已經有四年了,四年來在老教師的幫助與指導、同事們的鼓勵與肯定下,讓我在教學方面有所進步,從一個戰戰兢兢初出校門不自信的大學生,成長為一個稍有經驗的語文教師。幾次“優質課”的競賽,讓我在教學中找到自身的不足。為了有效進行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不斷探索職業教育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新思路,使自己在課堂教學實踐中真正領會新課改精神,因此我根據自己短短幾年的教學經驗和職業學校學生的素質,來對職業教育語文課堂教學進行了幾點反思。

  關鍵詞:職業教育;語文課堂;課堂教學;思考

  20xx年至今,擔任職業學院的語文教師已有四年多的時間了,在這四年當中,組里的老教師對我的教學能力的提高給予了幫助與鼓勵,我更充分地認識到所取得的成績已成為過去,它不是我從事教育教學生涯的終點,而是我向更高領域進軍的起點,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我努力探索,積極向其他有經驗的老教師學習,現將職業教育中語文課堂教學的幾點反思總結如下:

  一、做好情感投資,得到學生的認可:

  師生之間建立融洽的情感,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先決條件。師生建立融洽的情感,關鍵是教師要愛自己的學生,由愛產生的積極情感能轉換成動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推動學生有效的學習。一位循循善誘和藹可親的教師必定為學生所尊敬,而尊敬教師的學生也會順應教師的期望,以高度的熱情投入學習。

  職業學校的學生素質普遍不是太高,孩子們是因為無知而顯得世故,因為幼稚而常常出現空虛無聊的言行舉止,因為常常被稱為“差生”而體驗不到成功的喜悅,缺乏自信。所以上第一節課時,就要做好情感投資,要把愛灑向每一個學生,尤其要偏愛后進或處于困境中的學生,偏愛有缺陷的孩子,幫助他們克服自卑,樹立自信,鼓勵學生,要讓這些孩子知道學語文的重要性,對學好語文充滿信心,讓他們認為語文課是非常通俗易懂的課,學生們只有認可你,語文課才會好上。

  二、教學要有激情:

  贊科夫曾經指出:“教師本身先要具備這種品質——能夠領會和體驗生活中和藝術中的美,才能在學生身上培養出這種品質。如果按照教學法指示辦事,做得冷冰冰、干巴巴的,缺乏激昂的熱情,那是未必會有什么效果的。”所以說,教學激情絕不是一種激動而短促的情緒狀態,也絕不是做作的虛情假意;唯有真知、真理方能震撼學生的心靈,唯有真情、真意才能讓學生動心、入神。有了教師的教學激情,才會有學生們的接收熱情,才會有課堂上師生雙方如癡如醉、物我兩忘的教學氣氛。

  每次,遇到語文教材中的好文章時,要把自己作為一塊煤,投入爐火,燃燒得通紅,率先產生強烈的情感體驗,再將放射出來的火光與熱量傳遞給學生。這樣,才會覺得上課本身即為一種享受,而學生在這種感染力下,自然也會學得興趣盎然。

  當然,有激情并不等于音量大、音調高。在這方面,我也曾經忽略過。一次,有個坐在第一排的同學給我提了個意見,說:“老師你講課的聲音太響了,你累不累呀?”起初我還沒引起重視,只是以后排的同學不一定聽得清為由敷衍了過去。后來我發現,整堂課都用這么高的音量和音調講課,會使教師和學生都容易疲勞。這時,我恍然大悟,以后上課雖然音量未改,但卻盡量調低音調,使自己的聲音更富于感染力、更能引起學生的共鳴。

  三、重點難點要突出:

  剛當老師時,講課常常是把所有的知識點講遍,面面俱到,沒有重難點,講得口干舌燥、汗流浹背,講得昏天黑地、心力交瘁,講得學生茫茫然不知所云,講得學生如墮五里霧中手足無措……在第一次講公開課時同樣也犯這個錯誤,怕四十五分鐘講不滿,把內容準備得很多,所以講課時就只能不停地說,語速較快,與學生互動交流的時間就少,學生思考的時間更少;經過老教師的指導明白了講課不必面面具到,但要突出本節課的重難點,問題要有代表性,這樣課堂上就可以慢慢地講透你所準備的問題,與學生互動的時間、學生思考問題的時間就會充裕了。

  四、讓課堂活起來:

  要想活化語文課堂,讓學生學得活,教師靈活引導是關鍵。教師的教學活,帶動的必然結果是學生學法活。教師教的不只是把結論告訴學生,而是要引導學生探究結論,給學生多點撥、多直觀、多啟發、多鼓勵;讓學生多思考、多動手、多動口;老師在課堂中應少廢話、少替代、少包攬、少埋怨,引導學生創新學習,鼓勵他們的批判精神,允許他們標新立異,這樣才能逐漸培養學生們的自信心,如文言文略顯枯燥,學生們的學習興趣不濃,在上課的時候就想辦法怎樣調動學生們的積極性,教活、學活、課堂氣氛才能活。

  五、把精彩留給學生:

  聽、說、讀、寫是語文教學的四大支柱。把精彩留給學生意味著要讓學生充分地讀、自由的說、勇敢的問、積極的想、大膽的做。我們總是習慣于告訴學生“是什么”、“怎么樣”,很少甚至從沒想過學生是怎么理解的,于是一堂課下來,抱怨口干舌燥者遠甚心情舒暢者。課堂興趣沒了,教學張力沒了,學生興致沒了,為何不讓學生自己說說呢,如學習《項鏈》,讓他們談談對人物的看法,讓他們設想一下項鏈沒丟會怎樣;讀《故都的秋》讓他們說說景物特征,說說作品意境,說說作者情感……

  六、要懂得知識的遷移:

  語文課要上得活,從教學內容看,還要注重知識的遷移。

  而自己上課時,往往在教知識時只局限于一篇課文,不善于把新舊知識聯系起來,以致學生不能舉一反三,這是課上得呆板的原因之一。有一次,在聽我們組長林紅衛老師的課時,林老師講的是《琵琶行》,她在講此課前復習了一下詩歌的發展史,在復習到現代詩時,提到了上冊語文書中的課文《爐中煤》,這首詩選自詩集《女神》,而此詩集是古體詩和現代詩的分水嶺,是一個里程碑式的詩集。林老師在教學中,盡量發揮了語文教材內容豐富的優勢,前后聯系,新舊對照,使豐富的內容條理化。聽完林老師的課,我明白了講授新課時,應該引導學生把已掌握的知識運用到新課中去,重視知識遷移,以此開拓學生的思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很好地發揮出來。這樣的語文課堂也必然是生氣勃勃的。

  七、寓教于美,展現人文:

  語文學科的人文屬性不是憑借簡單直白的道德說教文字承載的,而是借助一篇篇熔自然美、生活美、情感美、藝術美、語言美等于一爐的有血有肉的文學作品表現出來的。如果離開了美,語文教學,特別是語文課堂教學就將是一張失血的臉,顯得蒼白無力。因此,語文教學應引導學生去體驗美、發現美、頌揚美、創造美,讓整個語文課堂煥發美的風采。

  總之,我們職業學院的語文教師必須從實際出發,從學生的學情出發,不斷探索職業學院語文課堂教學的新思路,才能使學生在掌握語文工具的過程中,受到文化、文學、思想、情感的熏陶,從而體驗到語文真正是一個施展才華和體驗人生的大舞臺。

  語文課堂已經不再是簡單的知識學習的過程,它是促進學生發展的課堂,是學生生命成長的天堂。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以學生為主體,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努力營造輕松、民主、和諧、高效的教學氛圍,精心設計教學活動,充分利用各種手段,恰當的教學評價讓學生真正動起來,讓智慧的靈光在互動中閃爍,真誠尊重學生的發現,巧妙啟迪學生的思維,使課堂真正成為師生互動、生機盎然的舞臺,讓和諧的音符奏響語文課堂,進而構建和諧高效的語文課堂。

  參考文獻

  1、顧明遠、齊欣著《名師的人格教育力》,九州出版社,20xx年。

  2、王榮生、張孔儀《語文教學方法與教學內容》,《語文學習》20xx年第3期。

  3、葉存興、徐書生著《怎樣做一名好教師》,江西人民出版社,20xx年。

  4、黃秀蘭。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現狀及對策[J]。語文教學與研究,20xx年13期。

職業教育教學論文12

  論文摘要:行動導向式課堂教學模式是以學生為導向來組織教學,以工作過程來組織教學內容,追求的是學習過程與工作過程的一體化。在課堂教學實施過程中,通常采用六步法教學,即分析階段、信息收集階段、計劃決策階段、實施階段、檢查階段和反思評價階段。文章以電工電子專業《電力拖動控制線路與技能訓練》課程中的“三相異步電動機的正反轉控制電路”為例闡述了行動導向式課堂教學模式如何在課堂教學中應用。

  論文關鍵詞:行動導向 課堂教學 工作過程 應用

  當今職業教育中越來越重視通過課堂教學來提高學生的行動能力。學生的行動能力是一種綜合職業能力(包括學習能力、社會能力和專業能力),是一種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了實現對學生行動能力的培養,德國經過多年改革和實踐,在課堂教學中逐漸放棄了傳統的學科體系組織教學的模式,而采用了行動導向式課堂教學模式。以學科體系來組織的教學模式其學習內容是被人為分割開的,而行動導向式課堂教學模式的指導思想是以工作過程結構的內容來組織教學內容,它追求的是學習過程與工作過程的一體化。

  一、行動導向式課堂教學模式的步聚

  行動導向式課堂教學模式是以學生為中心來組織教學的,要求學生是課堂的主角,一切教學活動需要圍繞學生來展開。教師是咨詢師,而不是整個活動的宣講者,應該想辦法讓學生獨立自主地學習。學習過程應該是學生自主計劃、自主設計、自主實施、自主評價、自主監控的過程。行動導向式課堂教學模式應該以一個真實的職業行動情境或業務流程為導向,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整個教學活動中,從而促進學生的行動能力。因此在課堂教學實施過程中,通常采用以工作過程為導向、以學生為主角的六步法教學。同時為了讓學生更積極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中,教師在進行課堂設計時,應在每個階段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

  第一步:分析階段。為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在課堂教學前先設定一個工作任務。通過分析任務,讓學生知道工作任務是什么?應該做什么?為什么要做?目的是什么?這個階段,可采用的教學方法主要有行動卡片法、頭腦風暴法、閃電法等。

  第二步:信息收集階段。在該階段學生首先要明確起始條件是什么樣的?什么是已知的?什么是未知的?需要哪些信息、工具?然后再憑借手中的資料和媒介自己或以小組的形式進行信息收集整理。

  第三步:計劃決策階段。在該階段學生以小組的方式交流對工作任務的認識,討論工作任務,共同決定采用哪個解決途徑?怎么分配任務?采用什么方式展示與匯報?選擇什么樣的工藝、工具、材料?具體的實施步驟是什么?這種學生獨立或與小組成員共同對任務進行規劃的方式可促進學生之間相互溝通,培養學生分析性思維的能力。

  第四步:實施階段。在實施過程中,學生要看解決工作任務的所有工具與材料是否齊全?是否按時完成?是否按照方案實施?實施中若出現問題是如何解決的?同時要對結果進行文字歸檔與展示匯報。在實施階段學生會逐漸學會用剛學到的新知識解決問題,從而促進學生的職業工作能力。

  第五步:檢查階段。任務完成后,學生應獨立地檢查自己是否正確地、專業地解決了任務,如果結果不理想,應思考問題出在哪里?應該如何去解決?這有助于培養學生對工作的控制力和修正力。這個階段,可采用的教學方法主要有專家調查法、市場法、多米諾法等。

  第六步:反思評價階段。反思評價階段是讓學生進行評價:采用的行動方式是否有效?是否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是否需要改進?對于出現的問題是否很好地進行了解決?為什么會出現問題?學生自已在這個過程中學到了什么?整個過程中有什么不足之處等等。這個階段,可采用的教學方法主要有打點民意調查法、伙伴訪談法、滾珠軸承法等。

  其實各種教學方法無優劣之分,只有適用范圍的不同,比如對于低年級學生,就要求教師多采用引導性強的教學方法,而對于高年級學生,則要求教師多采用學生自主性強的教學方法。具體采用何種教學方法,

  一是取決于課程的內容,看這個方法是否適合促進要實現的能力、是否能夠傳授這個專業特殊的解決問題的策略;

  二是取決于教師課堂的組織水平,看這個方法是否適合教師本人;

  三是取決于學生的水平,看這個方法是否能促進獨立自主的學習或合作式學習、是否能促進思維策略與學習策略的發展;四是取決于實驗、實訓設備。

   二、行動導向式課堂教學模式在電工電子專業課堂教學中的實例應用

  現以北京一輕高級技術學校電工電子專業《電力拖動控制線路與技能訓練》課程中的“三相異步電動機的正反轉控制電路”為例來具體闡述行動導向式課堂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中的具體應用方法。

  項目任務:一用戶想找一個能控制電機正反轉的電路,電機型號為Y112M-4,4kW,380V,8.8A,要求正轉與反轉各有開關來控制,能實現過載、短路、欠壓保護,能實現緊急停車,并完成其安裝及調試。

  分析階段:首先讓學生以“個人工作”的方式對任務進行分析,思考要完成這個任務所涉及的具體內容——工具、儀表、器材、電路原理圖、安裝圖、工藝等。然后采用“頭腦風暴法”進行知識的整合和師生之間的交流。

  信息收集階段:采用“小組拼圖法”的方式完成電動機正轉控制電路;元器件的作用、符號、選擇;過載、短路、欠壓等保護方式的器件及選擇;工具及儀表的使用;電機的接線方式;正轉控制電路接線圖;電路調試方法。各小組應在教材上、參考書或網上對相關內容進行收集匯總,并在“海報”上展示結果,每組派代表“演講”,其他學生觀察并給予反饋。

  計劃決策階段:本階段以“小組合作”(四人小組)為組織形式,以問題為導向,通過完成各步的任務,把教學內容一步步向前推進。

  問題一:若實現電動機的反轉,電路如何改進?

  問題二:若實現電動機的正反轉,電路需如何改進?

  問題三:確定電動機正反轉的電路圖,并繪制在工作頁上。

  問題四:元器件及儀表的選擇,并將所用的元器件寫在工作頁上。

  問題五:確定安裝圖,并繪制在工作頁上。

  問題六:確定安裝步驟及調試方法。

  對于上面的每一個問題,在學生小組討論完畢后教師根據巡視情況進行點評。在學生確定電動機正反轉的電路圖后,教師采用“講授式”教學方式,利用多媒體,通過可視的、啟發提問的方式分析電路的工作原理。同時每個小組要將估算的工作時間記錄下來,準備實施工作計劃。

  實施階段:教師首先采用“角色分配法”對小組每個成員賦予不同的角色:安全員、任務監督者、時間控制者、音量控制者、材料準備者等。然后小組成員按照安裝步驟現場安裝配電盤,同時每位成員要認真完成自己的角色扮演。

  檢查階段:學生仍以“小組形式”進行自我檢查,包括通電前的安全檢查和通電試車,若出現故障小組自行排故。根據學生的完成情況,也可以采用“互查”的方式,這樣可以更加促進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

  對實施和檢查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法要求學生在工作頁中記錄。

  評價反思階段:工作任務結束時各小組總結評價,要反思整個學習流程,要評價自己及小組成員每個人在工作中的優缺點。為了培養學生自我評價能力、互評能力及反思能力采用了“伙伴訪談”、“打點民意調查”的方法。在此階段教師根據每組的結果進行成績評定。

  三、結束語

  在進行具體課堂教學設計時,教師應根據教學要求,以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知識的傳遞和行動能力的培養,應更多地扮演學習咨詢者和管理者的角色,要讓學生有更多的自我成長空間。學生在行為導向式課堂教學模式中,要逐漸學習對自己行為負責的能力、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與他人合作的能力、表達的能力、知識的分析整合能力等,從而構建屬于自己的經驗和知識體系。

  參考文獻:

  [1]UlrikeErfmann,ThomasHug.學習領域課程下行動導向教學培訓資料.

職業教育教學論文13

  摘要:我國職業教育直接面向市場所需,為市場輸出專業化人才,促進了我國全民素質的提高。但由于對職業教育管理的不重視,職業教育院校的形象得不到扶正,社會認可度一般,使得職業教育受到不公正的對待。本文總結了職業教育教學的特點,分析了職業教育教學管理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提出相應的改進建議,以促進職業教育教學管理的不斷提高,為職業教育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職業教育教學管理;特點;問題;對策

  職業教育與高等教育有眾多不同,但都是教育事業的有機組成部分,特別是職業教育在生源質量差,教育資源有限的情況下,仍然為我國的經濟建設、社會進步輸出了大量的專業化人才,其功績不可小覷。但是,由于人們長期的偏見,社會職業的限制,使得職業教育始終處于一種不公平對待的發展之中。因此,職業教育的教學管理也沒能幸免,同樣存在較多的管理問題,使得職業教育發展緩慢。因此,分析職業教育教學管理存在的問題,尋找問題的突破口,改變現狀,加快職業教育的發展是當前急需解決的問題。

  一、職業教育教學的主要特點

  職業教育接近市場,能夠根據市場所需培養特色專業人才,人才的實際就業能力強,職業觀、道德觀、價值觀和社會觀正確,能夠成為該崗位的精英人物,對企業和社會作出一定的貢獻。其主要特點如下:(1)專業性強。職業教育在教學過程中重視學有所用,通過實踐來進行理論的強化和更新,使得輸出的人才實踐能力強,專業化技能高,對崗位工作熟悉快,工作流程清晰。因此,職業教育教學更傾向于專業能力培養上,表現出較強的專業性。(2)引導性強。職業教育是以職業崗位為目標,培養學生在崗位上的能力和創新,引導學生對職業幸福感的享受,從而更好的激發主動性,依靠主觀能動性來解決崗位問題,從而積累行業經驗。(3)群眾性強。職業教育雖然資源有限,但仍然深受群眾歡迎,能夠為好動不好靜的孩子提供一個特別的學習過程和學習環境。因此,職業教育的群眾基礎很強,高等職業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二、職業教育教學管理中的問題

  (一)職業教育特色不突出職業教育管理是針對職業特色進行教學管理,但目前仍有眾多職業院校在教學管理上仍然實施普通學科教育,使得職業教育特色不突出,重理論輕實踐,使得本就好動不好靜的學生興趣缺失,教學效果不理想。

  (二)職業課程陳舊職業教育是為社會輸出專業化的人才,其課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由于教學管理的不足,使得職業教育課程長期沿用而得不到補充和更新,實踐課不符合實際應用,技能訓練缺乏合理性和創新性,課程標準化欠缺。因此,教師課件普通,吸引力不強,教學方法陳舊,無法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師的職業經驗不足,無法為學生進行經驗的傳授和創新的引導,職業教育無法體現其職業性。

  (三)教學質量評價體系陳舊雖然現在推行的是素質教育,但是多數的職業院校仍以傳統的質量評價方式來進行教學質量控制,并沒有相應的教學標準和完善的制度作為教育支撐。因此,無論是對學生的學習效果評價,還是對教師的教學效果評價都傳統而片面。

  三、職業教育教學管理的完善對策

  (一)對職業教育進行明確定位職業教育要培養學生正確的職業觀、價值觀和道德觀、發展觀,挖掘職業幸福感,從而激發創新思維。因此,必須進行職業特色定位,如鐵路人才、電力人才、養老服務人才、會計人才等,以便將有志師生合力將職業教育發展到新的高度。

  (二)完善教學各環節規章制度教師的培訓要有計劃,聘請要有標準程序,學校管理要制度規范,執行有力。考核制度要完善,健全獎勵制度和教師評審制度等。只有完善的教學制度才能為人才培養提供強有力的支撐,促進學生實踐技能的不斷提升。

  (三)注重專業教學管理的研究,深化教育教學改革

  1.以服務社會為目標,改革辦學模式職業教育本身就是以社會所需為導向的,其教學管理要緊貼社會,將教學模式進行改革,深入企業謀求合作,真正實現實踐平臺的構建,將教師推向實踐企業,構建“雙師型”教師隊伍,加強企業的教育滲透,校企合作教育、管理、實訓,體現職業教育的特色和創新人才培養目標。

  2.教學理念轉化,促進課程更新職業教育教學理念是為社會培養復合型實用人才,因此,當前的職業院校要將實用型人才培養作為主要教學目標。同時,將教學課程進行更新和完善,對案例進行更新,將當前行業或崗位最具代表性的案例編入課程中去。以能力培養和職業訓練為導向,將實踐教學作為主要的教學模式,突出職業性特色。

  3.更新教學方法,升級教學手段職業教育教學管理中要加強對教師的管理,加強“雙師型”隊伍建設。同時,更新教學方法,將項目教學、實踐教學、頂崗教學等運用其中。加強興趣激發,舉辦專業技能競賽,轉變教師角色,服務于學生,引導學生進行技能轉化和技能創新,從而促進職業教育教學管理的科學化、標準化和先進化。

  四、結語

  總之,職業學校管理工作的重點和核心就是教學管理,所以職業學校要正確認識教學管理中存在的問題,結合社會和企業發展對人才的具體需求,以及學校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針對性的措施加以解決,努力提高職業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培養出大批創新型技能人才,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

  參考文獻

  [1]汪躍紅.職業教育教學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新校園(中旬).20xx(04)

  [2]徐德軍.職業教育教學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校園英語.20xx(12)

  [3]張琦.當前職業教育教學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建議[J].現代企業教育.20xx(06)

職業教育教學論文14

  因材施教是教育學的一項基本規律。本文針對職業院校的生源通常由初高中生混合而成、學生學習能力參差不齊等現象,介紹了采用分層教學的方法,盡量使所有的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都有所收獲、有所提高,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問題的提出

  職業院校的學生生源層次多樣是其特點之一,學生學業基礎差距較大,這給實施教學帶來較大困難。如何使一個學業基礎差距較大的班級中的每位學生都能在原有基礎上取得較大的進步,是教師面臨的一大難題。

  筆者長期承擔專業基礎課程電工與電子技術基礎、電機與電氣控制技術的教學任務。多年來,為了提高教學質量,培養符合企業要求的技能型人才,筆者不斷研究、改革教學方法,優化教學內容,積極探索適合職業院校學生的教學過程和教學方式。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筆者探索出分層教學的教學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二、學好基礎知識,為實施分層教學奠定良好基礎

  具體教學過程如下。

  1.找到學生的共同特點,先同步學習

  剛從初、高中階段進入職業院校學習,學生們還不知道自己要學什么、怎么學,因此先由教師安排教學過程,讓學生們先同步學習,然后再引導學生根據自身學習能力來制定學習任務。在這一教學過程中,教師盡量將學習內容和日常生產、生活相結合,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例如在學習“電壓、電流、電阻”等基礎知識時,安排每位學生在實訓室完成學習任務:用萬用表測量各種電源的電壓值,并分析所測數值代表的含義;用萬用表分別測量同材料不同長度和不同面積、不同材料同長度和同面積導體的電阻值;大致測量自己和其他同學的人體電阻,并從數據中分析“各導體電阻值為何不同?”“為什么每個同學人體電阻的阻值不太相同?”“電阻的阻值和那些因素有關?”從而引出電阻R=的公式。通過這樣的學習訓練,學生既完成了理論知識的學習,又學會了萬用表的初步使用方法,還調動了學習的積極性,一舉多得。

  2.培養學生理論分析與實踐技能綜合應用的能力

  如果要使學生的職業技能水平有更大的提高,理論基礎非常重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因此在學習過程中,不斷提高理論分析與實踐技能綜合應用的難度,以訓練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例如在“日光燈電路及功率因數的提高”的實訓中,對于如何測量功率因數這項內容,筆者設計了讓學生分別用功率因數表和電能表進行測量的學習內容。學生們用功率因數表測量電路時,結果比較明顯,數據較易分析;而用電能表進行測量時,過程相對較復雜,要先用電能表測出電路消耗的總功率,再計算出電路的有功功率,進而進行數據的分析與比較。

  在進行數據分析的過程中,學生們可以明顯看到并聯電容以后,電路總電流變小,而日光燈(負載)上的電流不變,這就說明:在負載所消耗功率(P有=UIL)不變的前提下,電源輸入的功率(S=UI總)減小了,這樣功率因數(λ=cosφ)得到了提高(即電能的利用率得到了提高)。

  經過這一實訓過程的學習,學生們的理論分析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而且這一實訓內容在現實生活中很實用。把所學的知識與實際應用結合起來,使學生們認識到學習本門課程的實用性和重要性,激發了學生自發學習的主動性。學生之間互相學習、互相促進,逐步提高了實操技能和綜合應用能力。

  三、根據學生學習能力,進行分層教學

  隨著學習的深入,學生的學習能力及技能操作均有一定的提高,但學生之間也出現了差別。其一,部分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渴望學習技能含量更高的內容;其二,大部分學生可以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教學任務;其三,還有一部分學生連完成最基本的學習任務都有問題。如何兼顧兩頭、帶動中間,這是每個教師都會面對的問題。針對這一現象,筆者在教學中采取分層教學的方法。讓學生們根據自己的學習能力選擇不同的學習任務,要求每個學生都盡自己之力獨立完成學習任務,這樣在一個學習任務時間內或多或少都有進步,從而達到逐步提高職業技能的目的。

  例如在電機與電氣控制技術課程的教學中,在同一教學時間內就有多個教學任務同時進行:有連接星—三角降壓啟動控制線路的,有完成電動機正、反向啟動控制電路的,有操作電動機連續運轉電路的。這樣安排教學過程有顯而易見的效果。首先,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可以完成多項學習任務或者難度較大的一到兩項學習任務。他們完成學習任務后,教師又鼓勵他們去幫助其他同學連接電路、排除故障。在這個過程中,這部分學生的學習信心日漸加強,職業技能與日俱增。其次,學習能力適中的學生在至少完成一項學習任務的同時,積極向學習能力較強的同學看齊,明確知道自己下一個的能力目標是什么,提高了主動學習的能力。第三,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教師給了他們足夠的學習時間和耐心,允許他們慢慢領悟,并對他們每一次獨立完成任務的過程給予肯定。這樣他們雖然學習進度較慢,但每一次學習都有進步,在畢業時也能達到一定的技能要求。

  在這一教學過程中,許多學生“沉迷于”連接電路,同時同學之間互幫互學、熱烈討論,各層次的學生都有自己的收獲,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達到自己所能夠掌握的技能水平。在這樣的學習氛圍中,師生都受益匪淺。很多學生經過分層教學的過程后,自信心大幅提升,學習愿望強烈,經常利用課余時間在實訓室練習接線。而教師在這一教學過程中,也找到了針對不同素質的學生采取不同教學過程的方法,著重培養學生們自覺自愿的學習態度和認真踏實的學習方法,這樣才能使學生不斷獲得更多的知識和技能,讓他們“飛得更高,飛得更遠”。

  四、根據學生學業水平,合理確定學生學習難度和就業方向

  經過幾個學期循序漸進的培養,學生們均具有了一定的理論知識和實操技能。教師根據學生們的學習情況進行不同級別的、進一步的“分層教學”。

  第一,推薦部分學習態度好、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參加省級相關專業的技能競賽輔導班。在指導教師的輔導下,這些學生在短期內進行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的強化訓練,綜合素質得到了較大的提升,均在技能競賽中取得優秀的成績。在20xx—20xx年五年中,共兩人次獲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暨自治區預賽“現代電氣控制系統安裝與調試項目(高職組)”一等獎,六人次獲“電氣安裝與維修項目(中職組)”一等獎、二人次獲此項目二等獎,三人次獲自治區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職組)加工制造類技能電動機裝配與運行檢測比賽一等獎,一人次獲此項目三等獎。20xx年、20xx年、20xx年,學校部分獲獎選手代表自治區參加了在天津、山東濰坊舉行的全國相關專業和類別的職業技能競賽。

  第二,對學習能力適中的學生,要求他們參加本專業的校級技能比武,以便對學習內容進行鞏固和加強,并取得相關專業工種的技能鑒定證書(有初級工、中級工級別),為畢業后的就業打下基礎。教師鼓勵學生們盡自己之力參加多工種的技能鑒定,為今后就業多做準備。

  第三,學習能力較弱的那部分學生雖然在校期間沒有獲得技能鑒定證書,但是他們都掌握了幾種技能。例如他們都學會了小音箱、電子門鈴、萬用表等小型電子產品的制作,具備了一些基本技能,同時提高了學習職業技能的興趣。教師要鼓勵他們盡自己的努力學習,為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畢竟社會需要多方面、多層次的人才,找對自己的社會位置,在相應的崗位上盡職盡責、發光發熱,就是一個對企業、對社會有用的人。

  五、教學體會

  1.提高學生學習成績要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一項教育學的基本規律,教師的職責就是把這一規律正確地運用到教學活動中去。在正常的教學過程中,按教學計劃要求同一教學時間內應講授同一教學任務,這就使得有些學生感覺“沒吃飽”,長期下來會有些“營養不良”;而有些學生覺得“沒消化”,長此以往產生“厭食”現象,前面的內容沒搞懂,后續的內容不想學,影響這部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進行分層教學后,學生們可根據自己的學習能力選擇不同的學習任務,從而在每個教學時間內都有自己明確的學習目標。所以學生們每完成一個學習任務,都可以切實感覺到自己的進步,極大地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

  2.分層教學可以建立起學生學習共同體

  由于采用分層教學,所以在同一教學時間內有多個學習任務同時進行,有時就會使教師“分身乏術”,這時積極鼓勵同學們互幫互學。可讓那些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充當一下“小老師”,對其他同學進行指導,同學之間互相探討、共同提高。這樣可達到兩個訓練目的:一是對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來說,對其他同學輔導的過程也是對自己表達能力、排故能力的提高。二是加強了學生之間的團結協作,這種體驗對以后的工作極有幫助。因為現在企業各工種之間的溝通、合作非常普遍,集體行動、步調一致才能保證工作的順利進行和完成。教師要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們的團隊作風,這也是職業技能之一。

  3.對教師的知識儲備和技能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由于在分層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每節課都要面對學生多方面的咨詢,能否熟練輔導學生考驗著教師的理論與技能水平。要把學生培養成各層次的、企業需要的員工,教師不僅要有高度的敬業精神,還要有扎實的理論功底和熟練的專業技能,教師必須學在學生前面,為教好學生充分準備好自己這“一桶水”。

  在分層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從學習能力強的那些學生身上獲得了繼續學習的動力,正是這些學生“逼著”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的學業水平;從學習能力適中的那部分學生身上,教師找到了正常教學過程應如何改進、如何提高的方法;從學習能力較弱的那些學生身上看到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閃光點,只要悉心輔導、耐心施教,每個人都可以學好技能,讓學生覺得通過自己的努力有能力、有機會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這種自信心的樹立,對學生來說是受益終身的。

職業教育教學論文15

  一、傳統教學模式的缺陷

  1.教學方法與手段單一。

  教學目標的錯位就必然會導致教學方法的簡單化甚至教學模式的填鴨化。無論是考證輔導班式的教學還是《經濟法》純理論教學,都停滯在講授理論和加強課堂與課后練習的傳統教育階段。筆者在中國知網、萬方等學術期刊網上就這一主題專門進行了搜索,搜索結果顯示,雖然有個別教師對于傳統教學模式下的高職《經濟法》課堂教學方法進行了反思,但結果無外乎在傳統講授法的基礎上增加了圖表法、案例教學法或雙向提問式教學法等傳統教學方法,并沒有脫離傳統教學模式的桎梏。有些學校倒是對傳統教學模式作了一定的反思,引入了網絡手段,可是卻陷入了認識上的誤區,就是只把傳統課堂教學的內容放到網絡教學平臺,供學生瀏覽學習、下載資料。在這些網絡教學中,網絡的教學特征,教學功能,教學互動等優勢都沒有完全體現發揮出來。因此,都沒有實現良好的教學效果。

  2.教學效果一般。

  教學理念的陳舊導致教學方法的單一,進而導致教學目標難以實現。筆者關于這一問題曾經在學生中做過調研,學生們普遍表示,《經濟法》課程給他們的印象就是上課學習、下課背書、考前做題,非常地傳統,也非常地無趣。傳統的填鴨式與題海式的傳授方法很容易導致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和熱情,使學生獲得的《經濟法》知識難以鞏固,教學中的前學后忘成為普遍現象,難以實現良好的教學效果。在高職院校的生源質量本就一般的情況下,這種后果更加明顯。教育的目的是要幫助學生掌握知識,而非為了幫助學生應付考試,如果純粹為了考試而教學,是不可能實現良好的教育效果的。我們應該去提倡“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讓學生主動性、創造性地學習知識、應用知識。傳統的教學模式顯然難以實現這一目標,為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必須通過教育信息化實現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創新。

  二、信息化教學模式的創新

  1.理論依據構建。

  筆者認為,信息化教學模式的主要手段是通過計算機網絡進行教學,信息化建設指引下的職業教育教學模式,改革與創新的最終形式就是通過計算機網絡完成日常教學任務。這么認為的依據是著名的“情境認知理論”。《經濟法》是一門社會科學,《經濟法》教學的要求契合情境認知理論的特征。情境認知理論認為,教師創設的情境要與真實的社會情境、生活情境和科研活動的情境相吻合。這樣,使學生有可能在似真的活動中,通過觀察、概念工具的應用以及問題解決,形成科學家看待問題的方式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適應共同體的文化。而要在課堂上去模擬與《經濟法》相關的、真實的社會情境、生活情境相似的教學情境,唯有通過計算機網絡手段來實現。因此,相對于傳統教學模式,網絡教學應該實現以下幾方面創新:

  (1)教學目標上,應該以實現學生主動性、創造性地學習知識、應用知識為目標,立足于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掌握,而非提升考試通過率。

  (2)教學內容上,應該建立在教材基礎上,能夠為網絡所共享的教學課件、多媒體信息資源以及試題庫為主,在教學過程中應該盡量脫離教材。

  (3)教學方法與手段上,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在注意情境設計、協作學習環境設計、網絡教學策略設計的同時,還要注意信息資源設計,強調利用各種信息資源來支持“學”,具體的知識點要盡量采用文本、聲音、動畫等多種媒體表現。

  (4)在考試設計方面,應該充分利用網絡手段實施考試,實現隨機題庫制與無紙化考試相結合,減輕教師閱卷負擔,減少閱卷出錯率,同時節約學校的經費資源。

  2.教學目標設計。

  傳統的《經濟法》課堂教學僅僅以順利完成期末考試或提升考證通過率為目標,完全背離了職業教育的初衷。信息化建設正好可以實現教學目標設計的創新,真正實現素質與技能教育。筆者以為,高職《經濟法》教育應根據高職人才的特點和培養目標,在教學中避免理論與實踐分離、知識和能力分離、教學和考證分離,以豐富學生的知識面、增強學生運用理論知識解決與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為教學目標。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這一教學目標難以實現,而網絡化教學則可以完成這一任務。筆者認為,《經濟法》課程的網絡化教學,意味著教師可以通過計算機軟件對理論知識進行情景模擬預設,然后通過網絡手段實現機———機資源共享,為課堂教學的開展奠定基礎。這樣,在課堂教學中,每一名學生都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預設的模擬情景去學習理論知識,并運用理論知識對情景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與解答。

  3.課堂教學創新。

  《經濟法》課程的網絡化教學,關鍵在于運用計算機信息技術進行課堂教學的創新。這一舉措必須要在充分考慮高職學生心理與認知特點的前提下,對教學內容與方法進行改革和創新,使之契合高職學生的特點,也符合學生考證與就業的需要,從而摸索出一套具有實用性和有效性的《經濟法》課堂教學模式。第一,教學內容創新。可以考慮在保證《經濟法》基本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多使用教學案例,只不過教學案例要與情景模擬法相結合,在案例設計時要注意增加學生的代入感,在合適的案例中可以考慮由學生來扮演案例的主角,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證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感同身受,提升教學效果。

  第二,教學方法創新。主要是要大量地使用案例分析法與情景模擬法,《經濟法》教學過程非常適合運用這些教學方法,而這也正是引入網絡化教學的根本原因,因為唯有計算機信息技術方可實現通過聲音、圖像、動畫等電子元素將教學案例形象的在計算機上表現出來,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深刻地理解知識適用的條件,提高學生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三,教學手段創新。網絡化教學離不開電子教學資源的制作與共享,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在課前準備好《經濟法》課程的內容,根據教學內容制作好教學課件、動畫軟件等電子教學資源,將其上傳到機房或校園網絡平臺上,實現資源共享。這樣,在教學的過程中就可以通過網絡手段實現資源共享,為課堂教學的開展奠定基礎。

  4.考試制度改革。

  教育信息化建設不但能夠改革傳統的課堂教學,還可以實現作業與考試制度的創新。在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要完成大量的作業布置和批改任務。在考試前,教師要首先出試卷、印試卷、裝訂試卷、分裝試卷,考完試以后還要辛苦地閱卷、核分、填寫成績單,可謂事倍而功半。在網絡化教學模式下,這一問題有望得到解決,實現無紙化的作業與考試,節約教學資源。

  第一,通過計算機網絡,教師在日常課堂教學中就可以進行作業布置,讓學生在計算機上當場完成,教師可以在學生完成的過程中通過計算機根據學生的需要進行輔導和答疑,學生完成作業后通過計算機可以完成自動批改,結果會傳到教師計算機上,由教師根據結果再進行重點講解。

  第二,教師在考試前只編寫并在網絡上按照規定格式上傳試卷即可,題量、分值與考試時間都可以事先在計算機上設定好。學生考試在機房進行,直接進行上機考試,在試題庫中隨機抽題,不僅杜絕了學生相互作弊的可能性,還可以在考試完畢后由計算機立即統計出學生的考試成績,并通過網絡上傳到教務系統,無須教師再辛苦地閱卷,更不會出現核分和登陸成績時不小心出錯的情況。

  這樣,在網絡條件下,最終可以實現作業與考試的無紙化,節約了學校大量的人力與物力,實現了考試制度的改革與創新。反思傳統的職業教育教學模式,實現與時俱進的改革與創新,離不開教育信息化建設。通過對《經濟法》課程實施網絡化教學改革,可以發現教育信息化建設滿足了情境認知理論對教育的要求,可以實現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與手段以及考試制度等方面的改革與創新,從而達到提升職業教育教學質量、培養技能型職業人才的目的,并為職業教育教學改革提供了一條可行的進路。

【職業教育教學論文】相關文章:

淺析職業教育教學的論文09-11

俄語職業教育情感教學論文03-30

職業教育教學模式研究論文07-04

職業教育的論文12-29

職業教育的論文05-26

關于職業教育語文教學論文07-22

職業教育體育教學現狀分析論文11-18

淺析職業教育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關系的論文11-29

國際職業教育教學理論論文論文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