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幼兒園教育論文

時間:2021-01-30 09:35:56 論文 我要投稿

幼兒園教育論文(精選3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論文吧,借助論文可以有效訓練我們運用理論和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的能力。你知道論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教育論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教育論文(精選3篇)

  幼兒園教育論文1

  1、引言

  教育事業的改革促進著學校和教師更加注重在教育中融入素質教育的理念,因此也更加看重對學生全方面能力的增長。在幼兒教育當中,要秉承將游戲作為基本活動,將教育內容蘊含在其中的要求。幼兒的年紀導致他們每天會花費更多的時間用在游戲上面,這也就說明了在幼兒教育當中需要將教學內容混合在幼兒每天的游戲當中,這樣才能使幼兒在游戲中鍛煉到自身的技能,獲取一些有用的知識。這種教學方式不容易引起幼兒的反感,能夠讓幼兒在活動中找尋到快樂,促進教學成效。在現階段幼兒園大班美術教學中,游戲教學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創造了有利于教學的良好氛圍,實現了知識技巧教學和綜合素質教育的雙贏。

  2、用講故事的表演形式開展幼兒美術教學

  2.1、用講故事的形式提升幼兒繪畫的興趣

  在幼兒園大班的美術教學中,幼兒教師要充分分析當下幼兒感興趣的點和他們當前能夠接受事業的最高限度,通過分析幼兒本身的生長環境和他們表現出的喜愛事物來選擇最恰當的故事提升幼兒繪畫的興趣。幼兒教師只有本身了解幼兒的心理需求,才能從根本上提升幼兒大班的美術教學成效,開展更加有趣的游戲美術教學活動。因此,幼兒教師可以選擇當下幼兒最喜歡的故事,將其融入到美術教學的內容當中,通過表演和講述故事的方式讓幼兒們來進行繪畫作業,完成自己有趣的繪畫作品。

  例如幼兒教師可以講述“獅子王”的故事,在講完了小獅子加冕為王的故事之后,幼兒教師可以通過扮演的形式,用道具來裝扮成獅子王(裝扮自己或者選擇一個小朋友進行裝扮)。讓小朋友們根據自己的想象和幼兒教師提供的裝扮道具來畫出你們心目中的獅子王。同時,幼兒教師還要注意在其中教授給小朋友們一些繪畫技巧和對獅子的簡單認知,如:獅子的毛發是卷卷的、眼睛是圓圓的、嘴巴是大大的、牙齒又白又尖,還有著像半月一樣的耳朵。這樣的描述會在幼兒心目中形成一個獅子的具體形象,然后幼兒根據自己的想象把獅子王畫出來。這種將美術教學蘊含在日常游戲當中的教學形式有效地提升了幼兒對繪畫的興趣,在游戲的過程中提升了自我的實踐動手能力,開發了自己的創新思維。

  2.2、用講故事的方式發散幼兒繪畫的思維

  除了利用講故事的游戲方式來提高幼兒繪畫的興趣以外,還能有效地拓展幼兒的繪畫思維,使幼兒將自身天馬行空的想象力發揮到繪畫當中。幼兒園大班的小朋友本身已經在很多渠道當中聽過了很多有趣的故事,不管是童話故事和神話故事都有了一定的認知。因此,單純講故事的形式只能很簡單地吸引幼兒園大班的小朋友們參與到游戲繪畫當中,所以,幼兒教師要啟用全面的故事教學方式,讓幼兒園大班的小朋友自己來創造全新的故事,并且將其繪畫在自己的作品當中。

  例如傳統的改編故事,根據幼兒男女生的不同可以讓他們創造出不同屬性的故事,男生更多愿意改變具有戰斗性質的有趣故事,常見的是將奧特曼和外星人聯系在一起繪畫出一起打斗的故事;而女生則會根據自己的想象畫出諸如灰姑娘婚后的美滿結局或者小美人魚不再變成泡沫的圓滿結尾。這些創造性的故事因幼兒本身喜好的故事不同而出現個性化的差異,幼兒教師要尊重每一位幼兒創造出的有趣故事,對幼兒繪畫的故事進行客觀的點評,分析幼兒在故事繪畫當中表現的有趣內涵,提高幼兒的繪畫技巧和創造性思維能力。

  3、用趨向于游戲化的繪畫內容開展幼兒美術教學

  3.1、繪畫內容從幼兒喜愛的題材中選擇

  傳統的幼兒園大班美術課程教學是幼兒教師安排繪畫內容,而游戲化美術教學的模式則更多要求幼兒教師將這一選擇權交還給幼兒。因此在游戲化的幼兒美術教學中,幼兒教師可以讓幼兒們本身來選擇繪畫的內容,讓幼兒們根據當天游戲的內容來繪畫游戲的場景,使得繪畫的內容變得更加具有趣味性。幼兒教師可以通過講述故事、表演歌舞等方式促使幼兒選擇和開發更加有趣的繪畫內容,使得幼兒在美術課程中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得到充分的提升。這種全新的教學模式能夠讓幼兒園大班美術教學變得更加人性化和科學化,這種教學方式也表現出更加尊重幼兒學習當中的主導地位,將適合大班年齡層次和階段的內容充分運用到繪畫當中,拓展了幼兒的繪畫題材。

  3.2、繪畫的題材呈現出多樣化的游戲性

  最后,幼兒園大班美術課程的教學繪畫題材也應該呈現出更加多樣化的游戲性。在傳統的幼兒園大班美術教學中,幼兒教師更多趨向于教授幼兒們繪畫技巧和繪畫理論知識,而忽略了對幼兒繪畫實踐能力的開發和培養。因此,現階段游戲化的幼兒美術課程教學應該呈現出多樣化的游戲題材,讓幼兒們通過游戲題材著手進行繪畫,在題材中展示出多元化的特點和發展方向,讓幼兒們利用在學習生活中充足的游戲素材完成繪畫任務,將幼兒內心當中愛玩的天性發揮到繪畫教學當中,促使幼兒提高對美術課程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將其和游戲聯系在一起,更加愿意參與到繪畫任務當中,提升自我的繪畫能力。

  4、結論

  綜上所述,在幼兒園大班美術教學中,游戲教學模式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游戲對于幼兒園大班開展美術教學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能夠有效地完善現階段幼兒園大班美術教學的方式,將幼兒學習美術課程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從而達到促進幼兒綜合素質全面發展的目的。

  參考文獻

  [1]王越.游戲在幼兒園大班美術教學中的運用現狀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4.

  [2]張海鳳.游戲在幼兒園大班美術教學中的運用現狀探討[J].青年作家,2015,(6):149.

  幼兒園教育論文2

  【摘要】幼兒教育中的游戲精神不僅體現了每一名幼兒在進行游戲學習環節中所追求的價值體驗,同時也是對幼兒游戲精髓與靈魂的一種延續與創新。然而在實際的幼兒游戲教育中,則是由于種種原因導致了其內容與推廣中存在了一定的缺失,本文結合實際教學經驗對這種現狀及其重建進行研究與討論,希望能夠為廣大的同行業從業人員帶來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幼兒教育;游戲精神;缺失與重建

  作為一種愉快與自由、創新與繼承、動態與靜態相結合的產物,游戲不僅是幼兒活動的重要存在方式,同時也是一項幼兒進行認知社會、感知世界的一項基本權利。然而在實際的幼兒教育環節中,幼兒游戲的異化現象可以說有越演越烈的趨勢,所以我們必須要從幼兒教師自身授課情況入手來查找問題的根源,通過對呼喚幼兒游戲理性回歸入手,通過對這種缺失的重建不補充來提升整體的幼兒教育水平。

  一、現階段幼兒教育中游戲精神中的缺失

  1.良好的幼兒教育游戲精神不僅包括了實現教育管理的自我超越,同時還包括對幼兒的游戲地位進行重新確認,幫助每一名游戲參與者都能夠在樹立良好的互動型師生關系的同時,達成一種雙向共贏。

  愉悅與自由的精神的缺失。作為游戲的主人,幼兒在展開游戲活動的同時我們教師必須要為他們提供一種開放、全新的自由世界,通過擺脫傳統的教育手段約束為出發,幫助每一名幼兒都能夠在喧鬧與紛雜的環境中走出來,成為一名真正的“自由游戲人”。然而在這種環境中,我們還應當重視幼兒游戲的選題、規則制定與相關的游戲材料搭配,從幼兒產生的相關思想出發尋求一定的合作,然而在實際的教學中,這種游戲活動很多情況下都是通過教師的“導演”來開展的,如此一來便缺少了本應當有的幼兒之間的溝通,無形之中又將幼兒的.主體地位進行了轉移。

  2.游戲精神中的教學化傾向問題。游戲教育的意義主要在于通過游戲來搭建一條連接知識與學生的平臺,來傳遞給學生一種知識的理解,然而在現階段的幼兒教育中這種游戲精神中依舊包含了較強的教學化傾向。在實際的教學環節中,教師很容易為了幼兒能夠在短期時間來實現既定的知識技能,久而久之幼兒便失去了最為基本的主導權。

  3.游戲的極端化傾向嚴重。在日常的游戲教學環節中,幼兒教師由于思想上的轉變并不及時,很容易導致因為幼兒指導策略所造成的幼兒游戲中斷或者無法進行。而還有一部分幼兒教師會由于對學生的管理過于寬松,而無法科學的把控好游戲現場的秩序,只要學生不出現安全事故教師便完事大吉,無論是前面的“一言堂”游戲教學還是后者提到的“放羊式”游戲教學都無法對新時期下的幼兒發展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

  二、幼兒教師游戲精神的重建

  1.轉變思想重新樹立幼兒的“主體游戲人”地位。游戲精神作為一種和諧、自由的理念體現,同時也是最大程度上體現了“過程便是結果”的超功利精神。在這種精神的指引下每一名幼兒教師都應當格外重視游戲精神的重建工作,利用轉變思想來強調自我超越與自我修煉,以此來將游戲的主體地位歸還給學生們。在這個環節中幼兒教師首先要調整好自己的狀態,理性的組織幼兒教學游戲互動,從擺脫功利主義教學思想的束縛入手來扭轉不利局面。其次,要捍衛好幼兒在游戲環節中的權利與地位,幫助每一名幼兒都能夠在游戲場上不斷挖掘自己優點、發現自己的潛能。

  2.教師做好游戲互動的“玩伴”角色。在幼兒階段的游戲教學中,教師與其他環境、道具、空間設施等一樣重要。在這種狀態下每一名幼兒教師都必須要做好孩子們的“玩伴”通過協助喲而進行玩耍與游戲,來杜絕傳統教學手段的“越俎代庖”,最終發揮幼兒教師在游戲精神教學環境下的最大智能與功效。只有這樣我們的幼兒學員們才能夠在不斷的游戲教學中產生無限的靈感與沖動,全心全意的投入到學習角色中來。

  3.構建良好的合作與對話互動關系。與傳統教學手段最大的差異便是幼兒游戲精神充滿了對孩子們的終極關愛,也從教學本質上實現了幼兒游戲精神的理性回歸。現階段的師生關系中最大的問題便是由于教師與幼兒之間權利不對稱所產生的話語權失衡,而游戲精神下的教學則是能夠很好的改變這種困境。而在這種環境下所建立的師生關系已經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給予”和“被動接受”的關系,更多的是一種多向性、多邊性的互動師生關系。在這種寬松的環境中幼兒的天性才能夠得以釋放,他們的激情與夢想才能夠伴隨著時間的流失而變得現實而具體。

  三、結論

  記得德國的加達默而曾經說過,人類的每一項游戲活動均玩味著某種東西,而“某種東西”指的就是我們本文提到的“游戲精神”。游戲作為世間被喜聞樂見的東西,無論是處于萌芽階段的幼兒還是成年人都樂此不彼。特別是對于現階段的幼兒教育來講,游戲不僅僅是孩子們純潔、天真、快樂的抒發渠道,同時也是幫助他們打開一扇全新知識大門的金鑰匙。

  我們必須要從良好的智力培養與有效引導入手,幫助每一名孩子們都能夠通過無限的潛能來挖掘他們內在的優點。所以,我們必須要通過這種游戲精神來幫助每一名幼兒學員都能夠在接受教育的同時學會如何去擁抱這個多彩的世界。

  參考文獻:

  [1]韓瑞敏.幼兒教育中游戲精神的缺失與重建[D].河南師范大學,2016.

  [2]黃進.游戲精神的缺失:幼兒園教育中的反游戲精神批判[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6):76-83.

  [3]黃甜.幼兒園教育中游戲精神的缺失與合理應對思考[J].科普童話:新課堂,2017(12).

  幼兒園教育論文3

  (一)幼兒園數學教育的目標

  促進兒童的發展,應當是幼兒園數學教育的基本目標。但在相當長的時期內,幼兒園的數學教育,比較突出地存在著重知識、輕發展的傾向。在具體的學習目標上又強調整齊劃一,忽視對兒童的區別對待。北京師范大學林嘉綏教授和她的研究小組,1991年抽樣調查了1093名大班和學前班兒童的數學能力的發展情況。測試結果表明,對知識型問題,兒童一般都回答得較好,而對智力型問題,即涉及比較、抽象、概括、判斷、推理等能力發展的問題,則回答得不好。這一結果,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幼兒園數學教育中普遍存在的問題。

  在幼兒園數學教育改革的過程中,首先應該注意和考慮的是兒童的發展。兒童的發展應包括以下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促進兒童思維能力的發展。數學學科的邏輯性和抽象性較強,這對兒童思維能力的發展具有特殊的智力開發價值。在幼兒園數學教育中,教師不應將注意力集中于“數學事實”的獲得上,而應該重視兒童思維能力的發展。1992年4月在西安召開的全國第二次幼兒園數學教育研討會,其中心議題就是“幼兒園數學教育與兒童思維能力的發展”。這反映了我國幼教工作者對數學教育目的的認識有了質的變化。二是重視兒童的一般發展,即重視動作、技能、情感、態度和社會性的發展。幼兒園數學教育的目標不能局限在認知方面,更不能局限在數概念方面,還必須指向包括動作、技能、情感、態度和社會性等方面在內的一般發展目標。馮曉霞在《活動區的創設、利用及活動指導》(《幼兒教育》1994年7、8期合刊)一文中,所舉的小班數學區活動的具體教育目標就是分別從認知、情感和社會性、動作技能三方面提出的。這表明在數學教育中,幼教工作者正在積極探索如何促進兒童的一般發展,并提出了相應的較為明確和具體的教育活動目標。

  (二)幼兒園數學教育的內容

  在以往的數學教育中,比較重視10以內數的認知、組成和加減運算的掌握。人們還未能從兒童數學概念形成的基礎,即兒童學習數學需要一定的心理準備這一角度來考慮幼兒園數學教育的內容。因而數學教育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

  當代兒童心理學的研究指出,兒童學習數學需要一定的心理準備,即兒童必須建立相應的邏輯觀念。這些邏輯觀念是:

  1.通過一一對應,確定等量的邏輯觀念。當人們將兩組物體一對一擺放時,就可以確定它們是一樣多,還是多一些、少一些。這是確定物體集合是否相等的最簡單、最直接的方法。用這種方法來比較兩個集合是否相等,不需要依靠對數的理解,相反,它是理解數的基礎。

  2.數目守恒的邏輯觀念。守恒觀念是兒童數學概念形成的必要條件。缺乏數目守恒觀念的兒童,對數的認識,往往會受物體外形特征(如大小、空間排列形式等)的影響,而不能準確地把握物體的數量。兒童只有建立數目守恒的邏輯觀念后,才能理解數目是一種不受其他因素影響的、持續不變的等量,最終形成數的概念。

  3.在一個系列中,排列順序所依靠的邏輯觀念。要排列物體的順序,必須理解物體之間差量比較的傳遞性,如A比B長,B比C長,那么A也比C長,同時還應理解某一個物體在系列中的位置及其具有的雙重性,這就是說,在系列中,任何一個物體的量都比前面物體大(小),比后面物體小(大)。兒童有了具體物體的排序觀念后,就能夠開始考慮抽象的數的順序了。

  4.類包含的邏輯觀念。類是進行一切邏輯思維的基礎,也是數概念形成的基礎。作為數學基礎知識的集合概念就是建立在類概念上的。數是用來表示特定事物的量的,而要確定某一特定的事物,就需要先進行分類。一個數是一類物體或一個集合的基數標記,分類活動不僅有同層次的,而且有不同層次的,這就需要以分類層級的邏輯觀念為基礎,這就是類包含的觀念。這種類包含的觀念也是數概念形成和進行加減運算的基礎。

  基于對上述問題的認識,各地教師對幼兒園數學教育的內容作了必要的修改和增刪,強調了對兒童進行前數概念的教育的必要性,重視了集合、排序、對應(匹配)和分類等方面的內容,注意了上述內容與數、量、形等內容的有機結合和相互滲透。

  (三)幼兒園數學教育的方式方法

  教師考慮幼兒園數學教育的方法和組織形式時,以往習慣于僅以兒童認識事物是從具體到抽象這一特點為依據,只強調直觀性,在活動中教師常常運用教具進行演示,并在此基礎上講解基本的數學概念。事實上,兒童數學概念的形成不是通過聽老師講、看老師演示所能解決得了的。兒童要接受和轉換教師講解、演示中的信息,首先需要對這些信息有所體驗,否則,就只能機械地記住一些數學用語。

  近年來,幼教工作者開始注意和研究兒童是怎樣思維、怎樣學習數學的。人們認識到,兒童學習知識首先是通過行為把握,即用自己的手、腳來把握對象;接著是圖形把握,即以印象的方式去把握對象;最后才是符號把握,即以語言或數量形式去把握對象。對兒童來說,學習數學按照這一順序是最優的方式。兒童獲得數學知識,不是從客體本身直接得到的,而是通過擺弄它們和在內心組織自己的動作得到的,是通過與材料的相互作用發現和建構數學關系的。

  人們還認識到,數學概念表示的是一種關系,關系不存在于實際的物體之中,它是抽象的。例如,表示6只蘋果數量的“6”,不是代表蘋果的具體屬性,而是表示這一堆蘋果計數后的抽象符號。數學的抽象開始于對物體的動作,它要求身體活動和心理活動的協調。皮亞杰曾經說過:“數學首先是,也是最重要的,是作用于事物的動作……”“數學的抽象乃是操作性質的,它的發生、發展要經過連續不斷的一系列階段,而其最初的來源又是一些十分具體的行動。”這說明數學的抽象依靠的是作用于物體的一系列動作的協調,同時在心理上建立相應的協調聯系。例如,計數物體總數的活動就包含了三種性質的動作協調:一是加法性協調,即把動作合在一起,總數的獲得就是把一點數物體的單個動作相加在一起;二是次序性協調,就是使動作連續產生,數物體的動作是連續產生的,而且按一定的次序進行,否則就會出現漏數和重數;三是對應性協調,即使兩個不同的動作一一對應,如口念數詞的動作和手點物體的動作一一對應。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一組物體的數目,是同時協調數種動作(不是單一動作)的結果。

  在上述思想的指導下,操作的方法引起了廣泛的重視,它應是兒童學習數學的基本方法。例如在南京,教師十分重視并強調,凡是要教給兒童的有關數學知識都應盡可能地轉化為可以直接操作的活動,讓幼兒通過與材料的相互作用,體驗到某一概念的內涵或運算的規律。在兒童具有一定的感性經驗的基礎上,再要求兒童講述自己的操作過程和結果。這種做法重視對兒童獲得的感性經驗進行整理和概括,使兒童獲得的知識系統化、符號化,以形成一定的體系。在整理和概括感性經驗的過程中,兒童的智力將會有質的飛躍。

  (四)幼兒園數學教育的途徑和組織形式

  在改革的過程中,人們認識到,系統的、有目的的、專門的數學活動對兒童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是必不可少的。數學是一門系統性、邏輯性很強的學科,數學教育有著自己的特點和規律,它需要教師系統地、有目的地設計和安排一系列的數學活動,以引導兒童發展。在教師精心思考和組織的數學環境和數學活動中,在教師的啟發和引導下,兒童才能夠學習與其發展相適應的有關經驗,兒童的思維能力才能得到有效的訓練和發展,兒童的動作、技能、情感和社會性才可能獲得相應的發展。與此同時,人們還認識到,將數學教育滲透在各種教育活動中,滲透在兒童一日生活的各項活動中同樣是十分必要的。因為任何事物都具有數量、形狀、名稱(語言)。例如,我們經常會問孩子:這是什么,它是什么樣的,它有多大等等。這些問題就涉及到形狀、數量的知識。因此,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周圍環境中豐富多樣的材料和情景,利用各種教育活動中蘊含的數學因素,幫助兒童積累數學的感性經驗。

  在以往的幼兒園數學教育中,教育的組織形式大多為全班性的集體教育。這種形式,教育目標整齊劃一,全班兒童按照一個目標進行學習,卻沒有考慮各個兒童的發展水平,因此,不能滿足不同發展水平兒童的認知需要,這往往造成一部分兒童“吃不飽”,一部分兒童“吃不了”,從而抑制和挫傷了兒童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妨礙和影響了兒童的發展。在班級兒童人數較多的情況下,集體教育的形式仍是不可缺少的。采用這種形式,教師容易組織與領導活動,可以較好地完成教育任務。另外,全班兒童共同活動,可以使兒童感受到集體活動的愉快。當前正在探索在采用集體教育的形式時,如何區別對待、充分調動每個兒童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以便使每個兒童都能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發展。

  為了使不同發展水平的兒童能在原有的基礎上獲得較好的發展,人們開始較多地采用小組和個別活動的形式。這些形式可以為不同發展水平的兒童提供相應的活動內容和材料。由于學習內容與兒童的發展水平相一致,因而有利于充分調動兒童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較好地培養兒童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加強兒童之間的交往和相互學習,促進兒童社會性的發展。但小組、個別活動形式對教師要求較高,教師首先要很好地觀察兒童的活動,并通過觀察及時地對兒童的發展水平作出判斷,以便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其次要根據各個兒童的發展水平設計活動、提供材料,并能同時指導和照顧不同小組的活動。因此,在兒童人數較多或教師經驗不足的情況下,往往不易奏效。

  在幼兒園數學教育中,如何將集體、小組、個別這三種形式有機地結合起來,充分發揮各種形式的優點和長處,以獲得最佳的教育效果,還需要在實踐中進一步研究和探索。

  (五)需要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1.幼兒園數學教育目標。幼兒園數學教育的目標包括認知、動作技能、情感社會性三個方面,這已是大家的共識。筆者認為,經過建國以來幾十年的研究、實踐,人們對數學知識方面的內容、要求已比較清楚,教師一般容易把握。而兒童思維能力、動作技能、情感和社會性這些方面的目標還比較籠統,至于階段的、具體活動的目標該如何提,在多數情況下尚不夠清楚,因而教師在實際工作中難以把握和操作。這是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

  2.教師如何指導兒童學習數學。教師必須指導兒童的數學學習,這一點是肯定的。但是,在不同的年齡階段,在同一內容的不同學習階段,教師的指導應該具有什么樣的特點;對幼兒園數學教育中一些重要的、關鍵性的內容,教師應該如何指導兒童學習;教師的直接指導與間接指導應該如何結合等等,這些問題也需要作進一步的探討。

  主要參考文獻:

  肖湘寧著:《幼兒數學活動教學法》,南京大學出版社,1990年.

  張慧和、肖湘寧:《對幼兒園早期數學教育改革中幾個問題的認識》,《學前教育研究》1992年第2期.

  周欣:《新皮亞杰理論對學前教育的啟示》,《學前教育研究》1992年第5期.

  劉力:《皮亞杰的活動教育理論及其啟示》,《外國教育資料》1992年第4期.

  王躍進等:《幼兒數學教育之我見》,《幼兒教育》1993年第5期.

  秦海之:《幼兒園數學教育改革的幾個問題》,《學前教育》1992年第4、5期.

【幼兒園教育論文(精選3篇)】相關文章:

幼兒園安全教育論文6篇11-08

網教教育論文致謝(精選8篇)04-20

學前教育論文致謝(精選9篇)04-20

繼續教育論文致謝(精選8篇)04-20

幼兒園教育筆記(精選22篇)05-21

醫學護理教育論文04-07

幼兒園安全教育論文:關注細節,防患未然11-08

小學教育類論文致謝(精選5篇)04-20

教育敘事之教育論文格式要求04-02

中學生教育論文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