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老子》治大國若烹小鮮的論文
《北京大學(xué)藏西漢竹書(貳)》已經(jīng)出版,內(nèi)容是《老子》,這是繼馬王堆帛書《老子》、郭店竹簡《老子》公布以來,又一先秦、西漢前期的《老子》文本,相信會對《老子》與《老子》學(xué)的研究,再起一個積極的作用。
一、校讀(一)校勘、通假后之第六十章隸定文字
《老子》第六十章:“治(1)大國(2)(3),若(4)烹(5)小鮮(鱔)(6)。以道筱(7)天下(8)。其鬼不神(伸)(9)。非(10) 其鬼不神(伸),其神(伸)不傷人(11)。非其神(伸)不傷人,(12)圣人亦不傷0(13) 夫兩不相傷,(14)故其文德(15)交歸焉。景龍碑本不分章,四十七字。敦煌本、河上公本同,王弼本、范應(yīng)元本四十八字,傅奕本四十九字。敦煌本題為“治大國章”,河上公題“居位第六十”,王弼本題“六十章”,范應(yīng)元本題“治大國章第六十”。
(二)校勘、訓(xùn)讀
(1)“治”,《后漢書·循吏傳》注引、《后漢書·逸民傳》引作“理”。
(2)“大國”,《詩經(jīng)·檜風(fēng)·匪風(fēng)》之《序》云:“思周道也。國小政亂,憂及禍難,而思周道焉。It sas指的是“治小國”。“大國”“小國”,儒家、道家都有定義,《老子》書中之“小國寡民”,應(yīng)指諸侯之國,此處之“大國”則指天下;儒家的部分,請參考拙文《馬王堆帛書<經(jīng)法·君正>章試解—兼論<老子>乙卷前古佚書之性質(zhì)與先秦漢初<論語>之傳》所論,此不贅述。《北堂書鈔》二十七引無“大”字。
二、集釋
(一)《韓非子·解老》:“事大眾而數(shù)搖之,則少成功;藏大器而數(shù)徙之,則多敗傷;烹小鮮而數(shù)撓之,則賊其澤【宰】;治大國而數(shù)變法,則民苦之。是以有道之君貴虛靜,不重變法。故曰:‘治大國者若烹小鮮。
(二)《文子·道德》:“故治大國若烹小鮮,曰勿撓而已。
(三)河上公注:“‘鮮’,魚也。烹小魚不去腸,不去鱗,不敢撓,恐其糜也。治國煩則下亂,治身煩則精散。
三、說明
對于“治大國若烹小鮮”的訓(xùn)解,傳統(tǒng)的'說法,以“不擾民”之說,最為大宗。但是,這樣的見解,不是不能商量的。我認(rèn)為,“治大國若烹小鮮”是這一章的主旨,只是一個意思或概念的結(jié)論,它的說明,是從“以道在天下”至“故其文德交歸焉”的文字,這些文字,只是在形容“天”與“圣人”(和“人”)的關(guān)系。“人”和“圣人”都是指“君王”,“人”是一般的君王,“圣人”是高等的君王。
結(jié)論
《說文》. "懈(蟹),有二敖(鰲)八足,旁行,非它(蛇)鮮(鱔)之穴無所庇。從蟲,解聲。”段玉裁注:“‘鮮’者,今之‘鱷’字‘鱷’者,魚名,見《魚部》,魚之似蛇者也,常演切。又作伙龜?shù)瘛洞蟠鞫Y》作氣龜?shù)蛘`‘焦月’。《荀子》作‘擅’,許書古本多作‘鮮’,蓋漢人多假貉國‘鮮魚’之字為之,本無正字也。玄應(yīng)曰:“‘負(fù)罩”又作“鱔”、“鮮”二形,同。’《勸學(xué)》篇曰:‘蟹二鰲八足,非她焦旦之穴而無所寄者,用心躁也。是以知,“它”即“蛇”;而“鮮”字,在其他傳世典籍中。
【淺析《老子》治大國若烹小鮮的論文】相關(guān)文章:
老子的語錄03-01
老子的名言04-24
老子的名言名句01-20
關(guān)于老子的名言12-17
淺析秦觀詞中的閑愁論文08-07
老子的名言15篇02-14
關(guān)于老子的名言名句02-10
《老子》閱讀答案11-18
治心經(jīng)11-27
淺析杜甫詩歌的憂患意識的論文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