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后危機時代中國商業銀行國際化路徑探析論文

時間:2021-05-16 08:48:25 論文 我要投稿

后危機時代中國商業銀行國際化路徑探析論文

  摘 要:經營穩健的中國商業銀行在全球金融危機中免受重創,整體實力不斷壯大,實現跨越式發展。但國際化程度還遠遠不夠,和不斷提升的競爭力以及國際領先地位不相匹配。后金融危機時代,中國商業銀行國際化的內外部環境發生一系列變化,提出了挑戰,也帶來了難得的

后危機時代中國商業銀行國際化路徑探析論文

  關鍵詞: 經濟類論文發表,發表產業經濟學論文,經濟論文投稿

  經營穩健的中國商業銀行在全球金融危機中免受重創,整體實力不斷壯大,實現跨越式發展。但國際化程度還遠遠不夠,和不斷提升的競爭力以及國際領先地位不相匹配。后金融危機時代,中國商業銀行國際化的內外部環境發生一系列變化,提出了挑戰,也帶來了難得的機遇。在此背景下,中國商業銀行有必要制定切實可行的國際化發展路線,選擇適宜的國際化路徑,把握恰當時機,深入推進國際化進程,努力實現全球戰略。

  1中國商業銀行國際化現狀分析

  經過近十幾年的快速發展,中國商業銀行國際化經營取得了一定成就。特別是金融危機時期免受重創,國際競爭力不斷提升,經營規模逐漸壯大,一些銀行已躋身于世界大銀行之列。主要表現如下:一是積極推進境外機構布局建設,構建與中國經濟全球化匹配的全球服務網絡。二是通過海外公開上市,增加資本補充渠道,加快國際接軌步伐。三是加強業務聯動,建立總行、境內外分支機構,海外代理行相互聯動、相互支撐的立體交叉服務網絡,拓展服務覆蓋范圍。據銀監會統計,2006年中國有9家商業銀行在29個國家(地區)建立了95家分支機構(包括分行、代表處與附屬機構),總資產為2270億美元。2013年底就有18家商業銀行在51個國家(地區)建立了1127家分支機構,總資產達1.2萬億美元。

  現階段中國商業銀行國際化有如下特點:

  首先,雖然近幾年逆襲發展,取得一定成就,但在廣度和深度上,中國商業銀行國際化程度較國際化大銀行偏低。海外分支機構數量少,結構單一,規模小,力量薄。目前國際化起步最早且國際化程度最高的是中國銀行,2013年境外分支機構的稅前利潤占集團總利潤的19.4%,其他銀行的比率均低于6%。而匯豐、花旗等歐美國家的大銀行在東道國的稅前利潤占比均達30%以上。中國銀行和工商銀行2013年均進入全球系統性重要銀行,境外資產占總資產比率分別為25.76%和6.7%,境外業務占比、復雜度和關聯度都有了極大提高,但和發達國家大銀行的國際化程度仍相差甚遠,見圖1。

  第二,國際業務層次較低,金融產品創新能力有待提高。中國商業銀行的國際地位節節升高,但還是主要依靠龐大的國內市場,利潤以利差占主導。境外分支機構還沒融入當地主流社會,對東道國客戶深入程度不夠,短期內沒有海外高端客戶。近年來,中國商業銀行的產品創新加強,綜合服務能力提高,但金融產品種類單一,自主開發的產品不能滿足當地居民需求,市場敏銳度不夠。特別在私人銀行、投資銀行、全球交易銀行服務、外匯衍生品等方面的境外服務能力、系統體系、專業人才等方面還有較大的上升空間。

  第三,國際化程度和實體經濟發展需求不匹配。從2006年至2013年,雖然“走出去”的中國商業銀行機構翻了一倍,覆蓋國家和地區從29個增至51個,境外布局和市場分散進一步增強,但仍不能滿足實體經濟的發展需求。截止2013年,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一貿易大國、第二吸收外資大國和第二對外投資大國,與全球近200個國家開展貿易往來,與近180個國家和地區建立直接投資,但各個商業銀行的境外分支機構的覆蓋面遠遠滯后于投資和貿易的覆蓋區域,尤其在非洲和美洲地區。見表1。

  第四,從路徑選擇上看,中國商業銀行基本采取由簡及難的階梯式路徑。國有大型商業銀行或者股份制商業銀行大都主要是憑借新建投資這種內生性增長來拓展和延伸的。藉此適應東道國的政治、經濟和法律環境,尋求自身的不斷發展,為跨國并購做好前期準備。當積蓄一定實力后,中國商業銀行才適時進行跨國并購,力圖更快速度的海外擴張。但近年來隨著國際化經營程度和國際競爭力的不斷提高,中國商業銀行也逐步嘗試跨國并購這種外延式增長模式,取得了一些成功經驗。目前中國工商銀行的.并購步伐最快,勇創若干個“第一”。2012年控股美國東亞銀行,是中資銀行對美國銀行業機構控股權收購的先例。

  最后,在國際化的區域布局上,中國商業銀行基本遵循先區域化后國際化的漸進思路。由于香港地區和內地長期密切的經濟合作關系和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中國商業銀行將境外擴張的起點定在香港,以香港為跳板減少進軍國際市場的阻力。區域化進程中,首選地域臨近,關系密切的東亞和東南亞國家和地區,之后再進軍世界金融中心。但這也反映了中國商業銀行海外機構地理分布面的狹窄,發展不平衡。境外機構最為集中在亞洲地區,亞洲又主要集中在我國香港、我國澳門和新加坡,且就香港和澳門的境外機構就占總數的20%多,有些地區基本沒有涉足。

  2后危機時代中國商業銀行國際化的環境分析

  后危機時代中國商業銀行國際化的環境發生了一系列變化,給商業銀行國際化的發展提出挑戰的同時,也帶來了難得的機遇。

  2.1國際金融業引資的需求增大

  金融危機導致全球經濟急劇衰退,很多金融機構引發大量不良資產,使得銀行資金匱乏。許多企業陷入困境,甚至破產,急需外部資金的注入來渡過難關。同時,世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也需要大量流動資金的支持。此時,深受重創的歐美銀行自顧不暇,且信用度和穩定性也深受質疑。新興國家的銀行雖躍躍欲試,但能力不及滿足國際市場的需求。中國商業銀行由于參與國際市場程度不深,加上政府嚴格的金融監管和有效調控,有效避免了金融危機的沖擊。再加上通過上市融資和政府注資,具有充足的資金和外匯資產。這樣不光能抵御金融風暴的沖擊,還能提高自己的資信度,最大可能的滿足東道國企業的融資需求。

  2.2潛在并購對象增加,交易成本降低

  每次金融危機后,全球金融格局都會發生重大變化。2008年以來,美國中小銀行紛紛倒閉。據美國聯邦儲蓄保險公司的數據,2007年美國倒閉的銀行僅為3家,2008年增至26家,2009年達到140家,2010年破歷史記錄達157家,2011年情況稍稍好轉,但整體環境仍不容樂觀。歐洲銀行的情況也是如此,這為中國商業銀行未來的跨國并購交易提供了更多可供選擇的潛在并購對象,是一次百年不遇的全球拓展機遇。2008年以來歐美證券指數遭受重創,很多金融機構的股價在經歷大幅下跌后已達可投資區間,中國商業銀行若能把握并購時機,交易成本將會大大減少。

  2.3東道國市場  準入門檻降低

  金融危機前,大多數國家為了國家經濟政治的安全,對外資銀行進入本國市場實行嚴格限制。危機后,東道國政府為了化解金融風險,穩定金融系統,往往鼓勵外資進入,降低跨國銀行準入門檻。這次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機必將伴隨著新一輪金融業準入限制的放松。

  2.4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帶來新的機遇

  人民幣國際化和中國商業銀行的國際化相輔相成,息息相關。人民幣國際化帶來了深遠影響,也提出更高要求。面對危機引發的主要貨幣匯率波動加大,外匯儲備賬面價值縮水,對外貿易匯率風險增加的挑戰,中國加大了人民幣國際化的步伐。2009年7月國務院對上海及廣東四城市與港澳及東盟的貨物貿易進行人民幣結算試點,這是人民幣走向區域化并最終走向國際化的第一步。隨著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推進,中國商業銀行將可能在人民幣代理結算、跨境金融市場、海外融資等領域獨占領先優勢;商業銀行境外機構可以借助跨境人民幣業務,具備外資銀行無法擁有的獨特競爭優勢。

  2.5新興市場經濟發展異軍突起

  金融危機爆發后,在發達經濟體深陷衰退之際,以亞洲為代表的新興市場保持快速增長,很大程度上緩解了全球經濟的萎縮。亞、非、拉等新興市場已取代北美等發達國家成為跨國銀行海外擴展的首選目標和主要收入來源。這些新興市場和中國一直保持著密切的經濟合作關系,也是中國企業對外投資和貿易的主要區域。這為中國商業銀行進入這些國家,完成區域性發展帶來了新的突破口,并提供了豐富的業務資源和良好的經營條件。

  2.6低碳經濟和新能源產業改變世界經濟增長模式

  金融危機的爆發促進了新能源產業的蓬勃發展,世界各國希望通過推動新能源的發展來拉動經濟復蘇。國際金融機構圍繞低碳經濟積極開展相關業務,國際領先銀行已經成為碳交易市場的主要參與者,業務范圍滲透到碳交易的各個環節。2009年中國明確提出到2020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45%,但中國商業銀行目前的參與程度不深,業務不夠廣泛,主要集中在對低碳項目的融資支持方面。

  2.7中國商業銀行競爭力上升

  美國大型銀行連續虧損,歐洲很多銀行至今都未恢復元氣,競爭力驟降。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的業績始終保持在全球銀行業的前列,世界排名不斷競升。《銀行家》2012年7月發布的全球銀行排行榜中,中國商業銀行有4家進入前10名;利潤榜中,三家中國商業銀行占領前3位。2014年全球50大銀行中,中國商業銀行有10家上榜,比2013年增加3家。中國四大商業銀行的總資產、一級資產和稅前利潤都進入全球前10名,特別是盈利規模更首次榮登前4名榜單,見表3。一方面,中國商業銀行擁有實力和條件進行國際化經營,在與國際大銀行的競爭中略顯優勢;另一方面,國際化大銀行的復蘇和調整,為中國商業銀行的國際化贏得了時間和準備,能更好的完善國際化戰略。

  3中國商業銀行國際化的路徑選擇

  全球金融危機后,世界金融格局發生變化,金融監管改革給中國商業銀行的國際化提出挑戰的同時,也帶來難得的機遇。此外,受益于穩健經營,中國商業銀行免于受到危機的重創,國際競爭力的地位不斷提高,理應把握好歷史機遇,在全球金融格局重構中鞏固優勢地位,積極推動全球戰略的發展。

  3.1明確國際化目標,制定符合自身的戰略路徑

  中國商業銀行國際化必須結合中國經濟發展水平和全球經濟發展變革,定位準確,制定一系列短中長期的目標,不能過于冒進,留意風險與收益的平衡。各個銀行要根據自身實力和發展階段,結合自身優劣勢進一步確定全球戰略目標。從匯豐銀行、花旗銀行等成功國際化的路徑中可以看出,制定符合自身特點的發展戰略是至關重要的第一步。目前雖然中國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在全球系統中排名靠前,但不具備和國際金融巨頭抗衡的實力,因此在國際化路徑的選擇上切不可一味模仿大牌,脫離自身實際。

  3.2把握機遇,選擇合適的擴張時機

  后危機時代國際金融環境風云變幻,受到金融危機的重創,許多國際大銀行選擇從新興經濟體國家市場撤資,退守本國市場,這無疑給中國商業銀行提供了有利時機來獲得廣闊海外市場;此外,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也為拓展境外業務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優勢。中國商業銀行的穩健運營,不僅很好的抵御了金融風暴的沖擊,而且在國際金融市場上提升了競爭力,收獲了難能可貴的歷史機遇。筆者認為此時正是中國商業銀行在國際舞臺上大試身手的好機會。

  3.3繼續選擇新建投資,策略性選擇跨國并購的方式

  中國商業銀行要綜合考慮東道國市場因素和自身因素的實際情況,合理選擇國際化路徑,筆者認為可以繼續選擇新建投資,策略性選擇跨國并購的方式。目前中國商業銀行國際化雖取得一定成績,但總體程度還不夠,海外擴張經驗不足,各方面有待不斷完善,所以更傾向于采取新建投資的方式。

  縱觀國際銀行業的發展史,多數大銀行都是通過跨國并購實現全球擴張戰略,從而成為國際化金融集團。而運用跨國并購方式推進國際化進程,對目前中國商業銀行的狀況更具特別意義:第一,可以避開并不斷扭轉國際金融市場對中國商業銀行不信任的局面。西方發達國家對中國國有銀行的特殊資本金制度不甚理解,所以對中國國有銀行的產權制度和資本質量心存戒心。再加上中國銀行總體國際聲譽不夠,缺乏影響力,這都給國際化進程增加了阻力和不便。通過跨國并購則可以較好的避開上述問題,并可以在以后的經營中不斷向客戶展示中國銀行的實力和信譽。第二,可以學習國外先進的經營管理經驗,為中國商業銀行的改革和發展提供借鑒性思路。通過跨國并購可以近距離的,深入切實的了解和體會發達國家商業銀行經營和管理的長處和缺陷,取長補短,避免盲目崇拜,積極促進中國商業銀行國際化經營管理的不斷創新和發展。

  3.4以人民幣國際化為依托,探索適宜發展模式

  隨著中國金融的改革的深入發展,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加速,為中國商業銀行的國際化創造了有利條件和發展契機。人民幣業務將是未來中國商業銀行境外最具潛力的業務,也是打造海外業務核心競爭力的支撐點。中國商業銀行應該根據人民幣國際化的發展時間和路徑,不斷協調海外資產分布和分支機構的整體布局,形成商業銀行為核心的人民幣渠道,打造商業銀行“走出  去”和人民幣國際化發展的良性互動模式。

  以人民幣國際化為依托,努力發展“本土化”、“多元化”適宜模式。只有深入參與東道國當地的經濟活動,才能逐漸融入當地市場,提升和東道國的友好度和信任度,優化合作水平,夯實“本土化”戰略。與此同時,針對現有海外業務的空白和不足,加快人民幣業務的創新和開放,滿足各個層面的業務需求,構建全方位的綜合業務服務能力,打造人民幣主渠道的銀行角色。

  3.5加強國際化經營的綜合管理能力,健全風險管理體系

  中國商業銀行國家化面臨著一定的復雜性和不確定性。每個東道國都有自己特定的經濟周期、金融監管、政治風險和市場競爭格局,面臨困難艱巨,風險不易察覺。中國商業銀行想要立足形形色色的國外市場,必須熟悉當地文化和風俗、加大經營環境的調查分析、加強風險管理、爭強綜合管理實力。在此基礎上還要保障和境內外監管機構和貨幣當局的及時溝通,加強對東道國相關政策和風險的前瞻性判斷,以采取及時有效的措施,努力做到以最小的經營成本獲取最大的綜合效益,確保國際化經營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Cho, Kang Rae.Multinational Banks: Their Identities and Determinants[M].Michigan:UMI Research Press,1985.

  [2]Dunning J H.Trade Location of Economic Activity and the MNE:A Search for an Eclectic Approach[M].London:Macmillan,1977:77-102.

  [3]Lee,C.C.,Hsieh,M.S.,Dai,H. W.What Makes Foreign Bank Entry Affect Domestic Bank Markets?A Dynamic Panel Data Analysis[N].Working Paper,Taiwan:National Chung Hosing University,2009.

  [4]Anderson, E,Gatignon,H. Modes of foreign entry:a transaction cost analysis and propositions [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1986,(17):1-26.

  [5]Gray JM,Gray H P.The Multinational Bank: A Finance MNC?[J].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1981,(5):35.

  [6]曹軍.銀行并購問題研究[M].第一版.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5:26-28.

  [7]馬之綢.國際銀行概率[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1:33-41.

  [8]莊乾志.銀行發展:市場化與國際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

  [9]羅嵐.中國商業銀行跨國經營的動機及進入模式研究[D].武漢:武漢大學,2011.

  [10]王姣.中國商業銀行國際化發展戰略研究[D].沈陽:遼寧大學,2008.

  [11]丁波,劉蕾蕾.中國銀行業國際化的歷程和特點[J].農村金融研究,2013,(2):9-15.

  [12]丁波,魏琪.人民幣國際化趨勢下的中國銀行業國際化經營策略分析[J].農村金融研究,2014,(8):42-47.

  [13]馮嗣全.銀行國際化的路徑選擇:跨國并購抑或新設投資[J].當代財經,2003,(12):37-41.

  [14]韓長征.人民幣國際化與中資商業銀行國際化[J].金融論壇,2011,(12):65-70.

  [15]黃濤,李甲.中國商業銀行海外發展投資模式的決策研究[J].國際金融研究,2010,(10):65-70.

  [16]雷英.淺析我國商業銀行國際化發展[J].改革與開放,2012,(11):14-15.

  [17]李偉杰,宋焱.商業銀行跨國經營模式的理論分析與實證檢驗[J].金融論壇,2009,(5):1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