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寂靜的春天》中的環境倫理觀及其生態建設啟迪論文

時間:2021-04-28 12:05:17 論文 我要投稿

《寂靜的春天》中的環境倫理觀及其生態建設啟迪論文

  【摘 要】“現代環保主義之母”蕾切爾·卡森出版的《寂靜的春天》引發了美國乃至世界的環境保護運動。《寂靜的春天》一書中蘊含豐富的環境倫理思想,尤其凸顯了環境正義思想。卡森警示人類要尊重每個物種的生命與價值,維護其他物種在地球自然環境中生存和生活的權利,同時要解決各種層次的環境不公,實現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結合中國實際情況,我們要以對歷史和子孫后代負責的態度,大力發展生態文明建設。

《寂靜的春天》中的環境倫理觀及其生態建設啟迪論文

  【關鍵詞】寂靜的春天;卡森;環境正義;生態文明。

  隨著工業的發展,環境危機日益嚴重,人們賴以生存的生態系統遭到破壞。 蕾切爾·卡森通過《寂靜的春天》警告人們注意這個幾乎沒有人意識到的危機。

  1 蕾切爾·卡森及《寂靜的春天》介紹。

  蕾切爾·卡森被尊稱為“現代環保主義之母”. 她于 1962年出版的《寂靜的春天》改變了人類的生態意識。 《寂靜的春天》是一本通俗易懂又引人深思的生態文學作品,它的創作是由鳥兒遭受 DDT 濫用所害而引發,書中敘述了由于濫用殺蟲劑、除草劑等化學物品所帶來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災難。 作者卡森主要針對人類濫用殺蟲劑給環境和人類健康造成的危害,抨擊了人類依靠技術來控制自然的發展方式、 經濟利益至上的價值觀念、征服自然的心理模式。

  2 《寂靜的春天》蘊含的環境正義思想。

  《寂靜的春天》一書中包含大量的環境倫理思想 ,有環境正義思想、非人類中心主義思想、生態整體主義思想等,尤其凸顯了環境正義思想。 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地域之間在環境合作問題上的矛盾激化, 代內之間以及代際之間的環境正義問題,逐漸上升為社會發展的主要矛盾。

  2.1 人與自然的和諧。

  自然的存在具有二重性, 既是為人類存在也是為自己存在。 所謂人與自然的不和諧也是相對于人來講的,造成不和諧的根源在于人類行為本身。 書中透露出卡森對人類中心主義的批判和譴責, 作為一名從小熱愛自然、 敬畏生命的生物學家,她反對控制和征服自然。 卡森提出“自然孕育了多樣的物種,但人們卻執著于簡化這一多樣性”,而自然界中沒有任何孤立存在的東西。 環境倫理學認為,自然界和生物與人類擁有同樣的權利。 這是師承了康德的`道義論傳統,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個擁有某種對我們自身而言是或好或壞的生活的生命主體。 我們要尊重每個物種的生命與價值,維護其他物種在地球自然環境中生存和生活的權利。

  2.2 人與人之間的和諧。

  環境正義追求人與人之間的和諧。 在環境保護實踐中,存在著由于環境保護中權利和義務不對等引起的“環境不公”問題。

  2.2.1 代內環境正義。

  卡森列舉了大量駭人聽聞的事實和數據, 用以說明 DDT等化學制品對當代人的生存造成威脅, 闡述了其代內環境正義思想。 人類對于環境中致癌物質存在的容忍會使自身處于危險之中, 卡森通過 20 世紀 60 年代的虹鱒魚大范圍爆發肝癌事例明確說明了這一點。 化學物質、輻射性物質以污染物的形式出現在水源、土壤中,進入人體,播下腫瘤的種子。 這個事例告訴我們強力的致癌物進入環境中會出現什么情形, 如果不采取措施,人類中很快就會有類似的災難發生。 政府和商人推動有毒化學物品的生產和使用, 但他們無權剝奪他人的知情權,更無權損害他人的健康和生命。 如果人類不能及時控制環境污染的現狀,有毒物質就很容易侵入人的體內,最終導致疾病甚至是死亡。

  2.2.2 代際環境正義。

  卡森在《寂靜的春天》中表達了代際環境正義思想,即當代人在享受環境權利的同時,要保持環境的完整性,不能損害后代人的權利。 越來越多的地方,春天來臨時,卻無鳥兒報春,它們給世界所帶來的色彩、美麗與樂趣在逐漸被清除。 事實上還有許多物種在逐漸消失。 我們享有過五彩斑斕的春天,但我們的子孫后代呢? 我們無法向孩子們說出鳥兒都被殺死了,更沒有權利剝奪他們享受自然的權利。 所有生物都依賴自然界生存,而我們不慎重考慮自然界完整性的這種行為,很可能不會被子孫后代原諒。 要避免對環境的破壞,走上一條可持續發展道路,從而為子孫后代留下藍天、綠地和碧水青山。

  3 對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啟示。

  《寂靜的春天》自問世以來已有 55 年光景,而書中所講述的危機卻還在我們身邊繼續發生。 人類的環保意識需要不斷增強,能夠自發地對生產、生活中不合理的行為予以制止。

  3.1 尊重自然,實現人與自然的可持續發展。

  人類一直把經濟利益放在首位, 把自然界看作是人類任意獲取資源以滿足自身利益的工具。 這一系列行為導致了人類賴以生存的生態系統被破壞,環境污染日益嚴重。 科學技術飛躍式的發展使人類對環境和資源具有強大的大支配力和不可逆的破壞力。 目前,我國環境保護的意識、政策、行動力均處于落后狀態,而社會多方發展積累的問題,迫使環境承載能力接近上限。 人類有責任使自然生態過程保持完整的秩序和良性循環。 尊重自然,摒棄對自然的極端功利主義態度,建立一種人與自然互利共生、和諧發展的新型關系。

  我們必須重新審視人與自然的關系, 在享受大自然賦予我們的權利的同時,背負起人類自身所應承擔的責任。 強化生態責任,采取有效的措施推動人類和自然的和諧發展。

  3.2 提高公民的環保意識,傳播生態文明理念。

  《寂靜的春天 》之所以經久不衰 ,在于它傳播的生態文明理念與人們的真實生活息息相關。 因此,我們必須把人類與環境的關系及其變化作為重要的存在,通過宣傳反映真實情況,把生態文明理念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之中。

  公民具有環保意識, 才能廣泛的參與到環境保護和環境可持續發展活動中。 然而,中國人幾千年來通過改造自然而獲取經濟騰飛的方式使得他們的環保意識淡薄。 大力開展生態、環保教育,從家庭、學校、社區各方面抓起,強化可持續發展理念,動員全民參與生態保護活動。

  3.3 打造共治共享綠色發展生態圈。

  卡森在《寂靜的春天中》最后一章中向我們指出了另外一條發展道路,雖然很少有人走那條路,但給我們提供了讓地球得以保存的最后的希望。 卡森提倡用生物特性來解決問題,基于對生命體的理解而進行控制,與使用化學藥劑相對比,這無疑是一條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結合我國城市發展的現狀,這條道路應該是綠色環保的。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綠色、共享是建設生態文明的主線。

  中國環保部副部長黃潤秋在 2016 年中國生態文明論壇海口年會上指出,要深化生態文明體質改革,加快推進綠色、循環、低碳發展,形成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生產生活方式。 我國的發展道路與卡森在《寂靜的春天》中所提倡的道路不謀而合, 未來要進一步正確處理保護與發展的關系, 推進綠色發展。 以海南省的森林建設為例,2008 年率先建立覆蓋全省的森林生態補償制度,尋求生態共享,造福了人類和自然界。

  4 結語。

  卡森運用大量事實數據向世人發出警示, 保護環境是人類必須要承擔的責任。 《寂靜的春天》一書所展示出來的環境倫理思想讓我們重新審視人與自然的關系。 結合中國實際情況,我們要把生態思想貫穿于經濟社會的各個方面。 全民共治共享綠色城市,福澤子孫后代。

  參考文獻:

  [1]劉曉旭。生態文學 《寂靜的春天 》對中國城市建設的啟示[J].科技展望,2016(25):275~276.

  [2]劉玲利。經濟發展之生態回歸 ---評 《寂靜的春天 》[J].清華法治論衡,2010(01):410~419.

  [3]朱 力 ,龍永紅。中國環境正義問題的凸顯與調控[J].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版),2012(01):48~54.

【《寂靜的春天》中的環境倫理觀及其生態建設啟迪論文】相關文章:

環境倫理學中的元倫理難題論文12-06

卡爾松的環境美學觀及其評價論文12-05

關于環境倫理觀下生態地理教學的構建論文07-21

寂靜的春天09-28

生態建設中的水利工程分析以及環境措施論文04-03

《寂靜的春天》讀后感:春天,是否寂靜12-30

環境倫理學的正義向度的論文12-06

康德倫理思想的起點及其現代意義論文08-14

《寂靜的春天》話劇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