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抱鼓石的精神世界論文
山西中部榆次老城是一座歷史文化古城,迄今已有幾千年歷史,建筑風格獨具特色,集城墻、縣衙、庭院、商鋪民居等人文景觀和山、水、林、泉等自然特色為一體,融晉商文化、黃河文明、民族融合于一爐。同時晉中古樸的民俗和多姿多彩的民間藝術賦予老城靈氣與生機。
榆次老城占地100 多萬平方米,古建筑群和園林建筑占總面積的60%。城內有文廟、隍廟、縣衙、鳳鳴書院、南北大街、市樓、大乘寺、清虛閣、西花園、思鳳樓等歷史古跡和人文景觀。建筑斗栱交錯、重檐飛翹組成了廟、市、街、景合一的明清北方風格的宏偉景觀。
一、抱鼓石
中國傳統建筑的風格多樣,但大多以木架結構體系建造,在木料不能耐久的情況之下,工匠們為保證建筑樓柱的穩固,同時要承受門扇的重量,而且還起到防止軸承受潮腐朽作用,而設計了作為房屋立柱的基礎的抱鼓石。抱鼓石在實現建筑結構價值的同時,還起到了有效的裝飾功能。
在封建王朝時期,抱鼓石處于森嚴的等級區分狀態下。皇族、官府門前的抱鼓石通常為獅子的形態,武官門前按照級別使用獅子抱鼓石或獸頭抱鼓石,文官按照等級使用有獅子的箱形抱鼓石或無雕塑的箱型抱鼓石,富豪則用石制抱鼓石,普通民宅則只能用木質方門土墩或門枕石來代替了。
抱鼓石俗稱門墩,是擺放在四合院大門門樓兩端的枕石,其形狀與圓鼓相類似而得名,是兩塊雕琢過的石材構件。抱鼓石還有著多種多樣的稱謂如石鼓、門墩、石凳等。抱鼓石一般位于宅門入口,由鼓身和須彌座組成。
二、抱鼓石的作用
抱鼓石除了作為門庭裝飾之外,還是重要的建筑有機構件。抱鼓石支撐著兩扇門板,使得門板與門扉可以穩定運轉,有著穩定門板、軸的重要功能,同時是門檻安裝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能夠防止門板在受到外力作用的情況下而產生晃動,是門框穩定性的重要保障,同時也具有聯結門檻的功用。同時還起到防潮濕防水的作用和承托平衡門板的重要功用。抱鼓石是晉商傳統民居建筑中不可缺失的部分,也是顯貴們擁有社會、經濟、政治等級地位的標志。抱鼓石集中體現了封建王朝的禮制文化和森嚴的等級制度,在封建門第思想觀念的影響下,達官顯貴們把抱鼓石演變成為了權力和富貴門第的象征。
抱鼓石的分類,一般可分為“螺蚌抱鼓石”“如意抱鼓石”,還有稱夾桿石。抱鼓石材料一般有石制、木制兩種。木料易變形不能經久,而作為抱鼓石重要的功能,穩固門板就要起到防止軸承潮濕腐朽的目的,經歷歲月的洗禮,現多保存較為完整的就是石制抱鼓石了。
三、榆次老城抱鼓石的藝術特征
抱鼓石是榆次老建筑中石雕和造型藝術的精華所在,古樸典雅,精致美觀,集中表現了其特有的裝飾風格與雕刻工藝。總體造型是下簡上繁,底座多以植物和簡單的裝飾紋樣雕刻,沉穩大方,而鼓面題材多樣,精雕細刻,圖案細膩活潑,形態優美。現存榆次老城的抱鼓石大體上包括“螺蚌抱鼓石”與“如意抱鼓石”。
螺蚌式抱鼓石分為兩部分,下部為基座,上部為抱鼓石。造型整體對稱,抱鼓石的起勢呈現出突兀向外的狀態,猶如背負著外殼的螺的`外形,故此得名為“螺蚌抱鼓石”。抱鼓石高103.6 厘米,是螺蚌式抱鼓石的代表,鼓面和底座無過多雕刻,整體造型刪繁就簡,流暢的外輪廓線條,構圖飽滿大方,沉穩厚重。
另一抱鼓石高為112 厘米,鼓面螺紋深刻,線條清晰有力,有著嚴謹的數理比例差,易產生安定、莊重的效果。承托件上雕著精美的蘭花,而對稱式的構圖使蘭花的形象不顯呆板,花朵或含或放,枝條蜿蜒遒勁,給人雅致之感,蘭花寓意長壽,體現了主人福如東海、壽比南山的心境。底座的花和葉都被雕刻成正面形式,但都不顯得呆板。葉片柔美,似隨風而動。整個畫面除主體外沒有其他飾物,空白的位置雕刻出凹凸不平之感,看上去像強烈的陽光照射在花束上。
如意抱鼓石分三段:下部雕建花座,中間如意式承托件,也有中間為由橫放的仿椎鼓兩只結合下部方形錦巾而形成如意形狀。豎立的圓鼓構成如意抱鼓石的上部,這類抱鼓石的頂部通常雕有臥獅。“如意抱鼓石”造型上體現出對稱的美感,整體造型渾然天成,也有依柱式抱鼓石是用仿錐鼓一只與方形錦巾組成半如意形。如意式抱鼓石的雕刻題材多樣,更具有觀賞性。抱鼓石高約78 厘米,鼓面上的神獸栩栩如生,圓眼、兩耳直豎、嘴巴微張,神獸的頭轉向后方,頭微微向下,尾朝上卷起,作吐水激浪狀,腿部粗勁,肌肉發達,神態嚴肅,身體強健有力,身上鱗片排列整齊,雕刻細致。底座雕刻芙蓉花,芙蓉花又名木芙蓉、拒霜花、木蓮,屬錦葵科。花形大而美麗,生于枝梢,單瓣或重瓣。因其與“富榮”諧音而成為傳統吉祥紋樣。整個抱鼓石構圖清晰飽滿,疏密得當。
另一抱鼓石高約82 厘米,抱鼓石承托件為石獅,頭部微側,腦門凸顯,耳朵卷曲,牙齒平整。石獅造型可愛,神態悠閑,呈蹲坐式。造型特點在夸張獅子頭部同時,縮小了獅子的身軀和四肢,獅子少了威嚴之勢,倒像是被馴服的寵物模樣。底座正面雕刻蓮花和童子,蓮是盤根植物,其枝葉繁榮茂盛。蓮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蓮而不妖”,形象雅潔,常以之喻君子,因而成為受世人喜愛的吉祥紋樣。蓮花在榆次老城抱鼓石中是以諧晉“連”字而出現的與童子鯉魚合稱“連年有余”,有連生貴子,世代綿延之意。底座側面分為兩個部分,一側雕刻出馬奔跑的姿勢,后蹄著地,前蹄抬起,馬身體健壯,鬃毛刻畫流暢,橢圓身直立,眼睛突起,嘴微張,馬尾蓬松垂于身體左側。另一側山羊前蹄抬起,后蹄著地,尖上有長角,兩耳側立,眼睛為杏仁狀,胡須較長,尾短小向上翹,雕刻手法熟練,構圖完整,線條生動準確。
四、榆次老城抱鼓石裝飾紋樣
榆次老城抱鼓石上裝飾紋樣種類豐富,從龍鳳到各種飛禽走獸,從日月星辰到山間萬物,從神話故事到歷史傳說,可謂包羅萬象。通常鼓多螺旋紋,其下有淺浮雕的花草,吉祥圖案。底座浮雕動植物的造型,鼓鏡云頭素線,蟠龍或鳥獸花卉浮雕圖案。鼓墻是綬帶,瑞獸等,形狀古樸,雕刻有荷花圖案,荷葉、荷花、蓮蓬。榆次老城抱鼓石上植物紋樣多以蓮花為主,看上去古樸稚致,蓮花花瓣層層疊疊,給人一種豐富的層次感,花瓣紋路清晰,莖呈“S”狀,充分表現了荷花的婀娜多姿,加上蓮蓬狀的花蒂和荷葉形的底,使整體造型顯得雋秀典雅。石鼓上的玉蘭花,花多葉盛,構圖飽滿,欲開的花朵含苞待放,玉蘭花又名望春花,為木本植物,它潔白如玉形,如荷花,幽香似蘭,碩美名貴,是中國傳統名花之一。石鼓浮雕的牡丹花好似盛開在陽光之下,欣欣向榮,象征富貴吉祥。
在雕刻動物具體形象的處理上進行了簡化、提煉、夸張。老城抱鼓石中有幾處龍紋的裝飾鼓面,都是以陰線刻而成,造型基本相同,圖案具有濃厚的裝飾性色彩,紋飾保留了龍頭的基本式樣,以少量的云紋點綴在龍的身體周圍,似在云中穿行,龍尾被裝飾成魚尾形,龍角緊貼背部,耳朵扣在頭上,眼大,元寶鼻,嘴巴微張,無腿。同時,石鼓上的仙鶴雕刻手法精湛,樸素純潔,體態飄逸,雙腿修長,栩栩如生,洋溢著濃郁的鄉土氣息。中間承托件為如意狀,有心想事成美好寓意。有的鼓面雕刻著五只蝙蝠圍繞著圓形的“壽”字,是福壽萬代圖。“蝠”與“福”諧音相同,是福自天中的含義。在榆次抱鼓石的石鼓上,石獅雕塑也是重要的題材之一,石獅姿態各異,動物造型寫實,雕刻精美細膩,技藝純熟。
榆次老城抱鼓石中的“四逸圖”,表現的是漁樵耕讀的平常生活,象征做事勤懇專一,各司其職,采用了淺浮雕組合雕的形式雕刻而成,畫面二分之一處刻有一漁夫屈膝坐在石頭上,人物刻畫細節傳神,兩眼微睜,頭稍稍低下,看著水面的動靜,手拿魚竿正在垂釣,可謂是閑情逸致,身旁有一竹簍,釣竿沒入流水中,河水平靜,漁夫耐心等待。遠遠有座山,山上長著蔥郁的柳樹,枝繁葉茂,枝葉一直延續到山的頂端。另一組抱鼓石上,畫面刻有一個樵夫挑著扁擔,還刻有太陽被飄帶似的云遮住,取“鋤禾日當午”之意。
抱鼓石可謂是封建王朝禮制規定下建筑等級的重要象征,同時標志著“非富即貴”。而今抱鼓石脫離了既定主人所處的社會基礎,成為一種獨立的文化載體,榆次老城抱鼓石以其紋樣的精妙、寓意的雋永,達到裝飾和美化的效果,給人一種奇特的視覺美感。老城抱鼓石以物質功能的角度來看,并沒有脫離其實用性,但以藝術表現上來說,精美的抱鼓石已超出物質功能本身,成為精神的載體,使冰冷的石頭有了生命。
【論抱鼓石的精神世界論文】相關文章:
論李白的精神世界11-20
抱石公園旅行的作文06-02
春游抱石公園作文01-30
關于精神世界的誕生論文06-02
游抱石公園作文(精選7篇)03-18
春游抱石公園作文3篇03-05
淺析李清照的精神世界文學論文08-07
家和鼓初中議論文05-17
游抱石公園作文600字4篇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