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資源實現城市協調的論文
摘要:軟實力影響一個城市的整體形象和未來走向,城市軟實力建設是一個全方位和長期的過程,也對現代城市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戰。筆者從城市管理的視角,對城市軟實力建設進行思考。
關鍵詞:城市軟實力;城市管理
隨著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城市對一個國家、地區乃至對個人的影響越來越大。21世紀又稱為城市世紀,作為國家構成主體的城市,它的實力代表著國家的實力,它的崛起能帶動國家的崛起。
城市實力可以劃分為硬實力和軟實力,硬實力通常指的是一個城市在經濟、軍事、科技、資源、人口等物質性力量。軟實力是相對于硬實力而言的,主要包括文化資源、政治制度、管理體制、道德傳統、人文精神等方面的內容。從二者的關系來看,可以說城市硬實力是軟實力的物質基礎和載體,而軟實力是硬實力的無限延伸。從城市發展階段上來看,在城市發展的初期,軟實力對城市發展的影響并不突出。城市剛剛誕生之初,自然資源的開采、基礎設施的修建與自身經濟實力的增強等是城市最迫切需要進行的活動。這個時間階段,即使單純開發各種物質資源,忽略城市自身軟實力力量的充分挖掘,也可能使城市有一個快速的發展和提高。而隨著城市成熟期到來時,各種物質資源都已經被開發到極限,城市開始面臨發展瓶頸問題。此時,軟實力對城市的制約作用開始顯現,強化城市軟實力就成為一種必然要求。致力于城市軟實力的建設,有助于城市盡早走出發展的停滯期,找到新的突破點,進而促使整個城市向更高層次發展。
目前,我國正在推進現代化建設,國家經濟發展迅速,綜合國力逐步增強,正在向發達國家邁進。在這個大背景下,城市的發展日新月異,有很多城市也已經邁入國際大都市的行列,城市硬實力穩步提升。但是,城市軟實力建設還需要進一步加強,提升城市競爭力和影響力。
城市管理是以城市政府為主體、各相關利益主體共同參與對城市的公共設施、社會公共事務以及城市經濟、社會、文化等方面所展開的管理活動及相互影響的`過程。城市管理涉及方方面面的問題,它包括城市基礎設施管理、城市經濟管理、城市社會管理、城市環境管理等等。管理本身既是一種軟實力資源,又是軟實力衍生的作用機制。城市資源在管理的有效經營下,才能發揮其應有的效能。為此,樹立全新的管理理念,創新管理方式與做法,才能有效發揮管理的軟實力。
一、轉變政府現行的管制型的治理理念,積極向服務型政府靠攏
所謂服務型政府,是指是在公民本位的理念的指導下,以公眾為導向、以公共利益為目標,通過一系列公共機制的建立向廣大公眾提供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的政府。而新公共管理的核心在于:強調經濟價值的優先性、強調市場機能、強調大規模使用企業管理的哲學與技術、強調顧客導向的行政風格[1]。新公共管理運動運用在城市管理中,要求城市政府轉變理念,將城市管理看作一種公共服務,看作城市公共物品提供者和被提供者的協調和共贏。要按照建立建設服務政府的要求,樹立以公眾滿意為價值取向的服務理念。
由于長期受傳統觀念的影響,不少政府官員還從“官本位”的角度看待權力,在行政行為上,大多采用行政強制、行政命令、行政制裁等具有單方性和不平等的方式,造成了地方政府和人民之間關系的不和諧。城管與市民沖突事件頻發,已成為當今城管中的突出問題。理清城管執法的邊界,建立服務型政府成為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構建和諧社會的當務之急。一方面,必要的管制仍不可缺少,對于那些嚴重影響公共利益的市民,如惡意違法經營的商販,應當采取必要的處罰措施。只有這樣,才能為本市市民構筑良好的生產和生活環境。另一方面,對那些因生活所迫而謀求生存的商販,應當予以尊重,并采取相應的措施保障他們的生存權與財產權。可根據不同的區域進行分類管理,設定禁止區、限制經營區和開放區,在能夠滿足市民的不同需求的同時,也將游商小販納入有序的管理范圍內。
國外有很多城市在這方面的很好。以國際大都市著稱的泰國首都曼谷,哪里有人就有攤點。從繁華的商業街道,到偏僻的居民區,都有流動的商販。因為泰國政府認為這些弱勢群體的生存,比市容更加重要,不讓這些人擺攤謀生,有的人就可能為了生計去偷去搶,影響社會穩定。[2]有“歐洲之都”美譽的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也有城管,且看重規范,以維護市區的整潔和交通;但規范的執行,卻比較寬松。在布魯塞爾申請執照比較簡單,只要向聯邦政府出示身份證,以及當地政府相關證明文件即可,批準過程不會超過一個星期;小商販們繳納的稅收、管理費很低,比固定商店少得多;在市區街道的“流動商販”,可以在規定的街道范圍內流動;對無照商販的處罰相當寬容,許多時候只是警告。[3]
二、積極推行人性化管理,增強城市管理軟實力
亞里士多德曾說過“人們為了生存而來到城市,為了生活得更加美好而居留于城市”。人是城市的主體,以人為本要求城市管理者通過提供高質量、優品質的公共產品,滿足不同層次市民的公共需求,實現公眾利益的最大化。尤其是照顧城市中的弱勢群體,為他們排憂解難。因此,在城市管理中牢牢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城市的管理要圍繞市民生活舒適為軸心,以市民的幸福感指數的提高為努力的方向,在每個政策、每個環節、每個舉措都具體落實這種理念,那么這個城市就會出現一批祥和的氛圍,城市就極具人氣和吸引力。新加坡政府以人為本、親民愛民理念隨處可見,如針對多雨、烈日的氣候特點,每幢房子之間、通往公用設施的路徑都有綠蔭長廊相連,行人可免遭日曬雨淋之苦;最近林厝港組屋因拆建需集體搬遷時,政府認為居民相處幾十年的良好鄰里關系應予保持,便將大部分住戶集體遷到新居,保留居民的生活習慣環境。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政府的種種人性化的管理措施,成就了這個和諧、文明、富足的現代化國家。我們現在在努力建設和諧社會,和諧社會就是以人為本為重要基礎,以每個城市的和諧為節點,進而實現整個社會為覆蓋面的和諧。
三、公眾參與成為當今城市管理的趨勢
城市治理的過程,并非是城市政府單方面行使權力的過程,而是政府與城市公民共同作用于城市事物的過程。這里的公眾不僅包括個體的市民,還包括各類企業、協會、社團等等。單靠政管執法部門管理是難以涉及到城市各方面的問題,只有充分發揮公眾的力量才能真正管理好城市。公民的參與可以反映公民的偏好,城市政府制定出的公共政策才能有效回應公民的需求,同時城市政府自身也能得到提高與完善。為此,公眾作為城市利益的相關者,應當積極行使民主權利,主動參與城市管理。作為公民,一方面要認識到自身在城市中的主體地位和法律所賦予的公共權力,具有參與意識。另一方面,公民要提升自身參與處理城市事務的能力。作為城市政府,應當尊重并保障公民積極行使民主的權利。尤其應該保證公民的知情權,使公民了解與城市公共事務相關的信息與資訊,另外,盡可能的為公民提供直接或間接地參與城市事務處理的機會和途徑。這樣不僅能夠提高城市管理的效率,節約城市管理的成本,更重要的是能夠形成一種互動的效果,公眾的積極性和熱情得到提高、權利得到尊重的同時,城市的管理成本逐步下降、城市各方面也得到完善,進而形成了一種雙贏的局面。
四、改變管理目標,以單純發展經濟轉向建設宜居性城市
所謂宜居性城市,不同的專家提出了不同的標準,總的來說,分為三點:一是城市生態環境良好,人與自然能夠和諧發展;二是城市各項物質條件完善,包括城市基礎設施、交通、住房以及市民的就業和社會保障條件良好;三是城市的人文氛圍濃厚,城市的道德風尚、文化底蘊以及市民受教育程度。
過去,由于我們過去一貫形成的要以發展為導向、盲目追求GDP等經濟指標的思想,使得我們在城市經營中在追求速度與規模的時候,卻忽視了城市的質量與可持續發展。城市的快速發展導致人口日益密集,城市居住空間日益緊張,城市污染問題也接連而至。近些年來,城市更新改造更是以前所未有的規模和速度展開。固然一些城市取得了日新月異的成就,但是,不可否認,部分城市由于缺乏正確的價值觀和管理思想的指導,帶來了很多難以解決的問題。很多城市以經濟利益至上,不顧城市的整體社會效益,大拆大建缺乏規劃,不僅造成了人、財、物的損失,而且使得城市的環境質量急劇下降,嚴重影響到了市民的基本生活狀況。因此,宜居性城市應成為眾多城市新階段的建設標準。城市的管理中必須傾向于城市的生態環境保護,注重宜居環境的營造,關注居民的幸福指數。
總之,對城市的建設往往是階段性的任務,而對城市的管理則是要長期進行的。建設好的城市不見得能長期維持下去,只有管理好的城市才能得以長久的存在。城市管理能夠通過整合各種資源實現城市高效協調運行,促進經濟、社會以及城市軟實力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成福,黨秀云。公共管理學[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18。
[2]皮乾坤。城市管理與化解矛盾[J]。城市管理前沿,2008(1)。
[3]王玨林。城市管理方式的理論創新研究[J]。中華建設,2008(8)。
【整合資源實現城市協調的論文】相關文章:
館藏期刊資源的整合與服務拓展的論文05-22
地級城市水資源論文05-29
整合信息資源發展個人潛力的論文05-12
開發與整合課程資源12-06
鄉情資源與幼兒園課程的整合利用論文05-22
關于高職院校教學資源整合研究論文01-24
加強檔案信息資源共享與整合論文11-27
漢語拼音教學資源整合研究論文10-12
影視資源與中學語文教學的整合論文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