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讓學生成功地邁進口算之門論文
摘要:新課程提倡算用結合,對于口算教學總是穿插于解決問題之中,往往讓教師淡化口算教學,加上訓練時間太短,學生往往停留在認知的層面上,如懂得算理,卻不熟練,未轉化成口算技能。20以內加減法的口算教學是最基礎的一步,猶如高樓大廈的基石。為此,本人通過對20以內加減法口算教學的實踐與探索,認為從這幾方面入手,能取得較為滿意的效果。一、建立算法模式,選擇最佳方法;二、針對口算能力形成的心理特征組織訓練;三、口算訓練的安排力求科學合理;四、訓練結果采用分層目標導向與即時評價相結合;五、注意發展學生其它的數學能力。
關鍵詞:口算 算法 訓練
新課程提倡算用結合,提倡算法多樣化,在新教材編寫時也明顯突出這一變化。而對于口算教學總是穿插于解決問題之中,往往讓教師淡化口算教學,加上訓練時間太短,學生往往停留在認知的層面上,如懂得算理,卻不熟練,未轉化成口算技能。20以內加減法的口算教學是最基礎的一步,猶如高樓大廈的基石。這一步邁得如何,關系到以后能不能順利地學習和掌握后繼知識。大部分一年級學生在入學前對5以內的加減法已基本掌握,但計算速度較慢,一部分學生未掌握10以內加減法的正確思考方法,大部分學生未掌握20以內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包括20以內不進位加法和不退位減法)的正確思考方法。基于這種狀況,本人在參加新課改三年多,對20以內加減法的口算教學進行了實踐與探索,取得了較滿意的效果。
一、建立算法模式,選擇最佳方法。
。保诓僮髦蓄I會口算方法。
一年級新生在未掌握按群加減的方法以前,均不能擺脫對實物與動作的依賴,他們的運算實際上只是數數。數的分解、組成作為數概念的一部分,是一種非常直觀的表達方式,對學生建立一圖四式的表象、理解加減運算的關系是很有幫助的;再次,數的分解、組成也是進行加減計算的基礎,尤其是10的分解和組成,在計算進位加法與退位減法時要經常用到;谝陨峡紤],仍然應將“數的分解、組成”作為重要的內容進行教學。教學時,教師要重視讓學生通過學具親手操作,特別是在練習的初始階段,還是應強調多擺、多圈、多說,以表象來支持學生的思維,提高20以內數概念的水平。
如“8、9的認識”,通過學生親手擺一擺、分一分學具,說一說8、9的組成和分解,通過擺弄學具及眼、手、口多種感官的協同活動,幫助學生形成豐富的表象。8可以分成3和5,是3+5=8、5+3=8、8-3=5、8-5=3這一組口算題的前提和基礎。同樣,這組口算可以加深對8的組成和分解的認識,兩者是通過數的組成和分解有機地連在一起的。
2.在比較中選擇最佳口算方法。
數學課程標準提倡算法多樣化,目的是鼓勵學生進行個性化的學習,充分展示每個人的學習潛能。但是學習還有社會性的一面,就是要從與別人的交流中吸取好的 “營養”,不斷完善自己的想法。因此,教師在提倡算法多樣化的同時,必須適應學生的實際,尊重個體差異,要讓學生通過分析、比較、交流與討論,認識到各種算法背后隱藏的策略,提示各種算法的本質屬性,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水平。學生會在“自我反思”的基礎上得出最適合自己的方法,并在應用中加以體驗方法的優越性。
如20以內的退位減法是20以內加減法口算中的一個難點,學生普遍感到難,錯誤率也較高,具體的口算方法有以下幾種:
方法一:做減法想加法。利用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關系,用加法來思考。如要算12-9,想9+( )=12,因為9+(3)=12,所以12-9=3。運用這種方法時,可以一組一組對應出示。既是對加減內在關系的理解,也有助于學生推理能力的培養和發展。大部分學生采用這種方法。
方法二:連減法。如12-9用連減法可以這樣想:想12-9=12-2-7也就是把9拆成2和7。由此可得出結論:最后得數是用10減去減數與被減數個位數字的差。
方法三:破十法。如12-9用破十法可以這樣想:12-9=10-9+2,由此也可得出結論:即得數是減數的補數(與減數9湊成10的數1)加上被減數的個位數字。
方法四:加補法。如12-9用加補法可以這樣想:12-9=12-10+1(1為9的補數),也可得出結論:得數為被減數個位數字加上減數的補數。
由于學生在學習20以內進位加法時熟練的程度各不相同,學習基礎也不一樣,如果教師一律將口算方法優化到方法一(想加做減),結果會使有部分學生由于加法口算不熟練或逆向思維能力薄弱,會影響口算的速度和正確率。方法三、方法四的推想過程有部分學生理解后,很容易算出退位減法的得數。由此可見,教師不必強求學生一定要采用方法一,讓學生選擇自己容易掌握的最佳方法進行口算,其思維過程會更流暢,正確率也會提高。
二、針對口算能力形成的心理特征組織訓練。
學生20以內加減法口算能力形成的心理過程,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能正確地按照口算方法一步步清晰地思考。口算的準確度,聯想思考方法的清晰,是這個階段口算能力的主要特征。此時,口算練習不宜多,口算速度要放慢,以確保口算的準確度,以及口算思考過程的清晰度?啥嗖捎靡恍┛谒憧诖鸬男问剑嘧寣W生講講口算思考過程(怎么算或為什么這么算),只有讓學生有了對口算方法清晰的聯想,才能為形成口算能力打下基礎。
第二階段是降低意識口算方法的清晰度,即減少想口算方法所用的時間提高口算的速度。能否簡縮聯想,提高口算速度,是這個階段口算能力的主要特征。此時,應適當增加口算練習量,逐步提出限量口算的要求,針對錯誤頻率高的算式進行重點練習。如十以內加減法中:小數加大數的算式,例:2+6比6+2易錯;差比減數小的算式,例9-7比9-2易錯等。在20以內的進退位減法中,退位減法也要強化訓練?刹捎每诖鹋c筆答、視算與聽算相結合,交替使用的形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逐步使學生建立算式與得數之間的直接聯系。
第三階段是感知算式后,不再想口算方法能立即說出或寫出得數,使口算達到自動化程度。不用意識到到口算方法,是這個階段口算能力的主要特征。在這個階段,是從意識到口算方法進入到不用意識到口算方法的關鍵時期。這個時期口算的練習形式、口算的練習量、口算的練習次數、練習的時間等設計至關重要。實踐證明,學生達到第二階段較容易,但此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幾乎大部分學生的口算提高不快,未能實現口算的自動化,出現教學心理中所謂的“高原現象”,如果在分散訓練的基礎上,再加強集中的訓練,課內與課外相結合的方法,可以克服這種“高原現象”,實現由量變到質變的飛躍。
三、口算訓練的安排力求科學合理。
。保柧氁杏媱澬浴⑨槍π浴
首先,教師要有計劃有步驟地組織口算訓練,把口算教學貫穿于一年級學習之中,對于何時練什么內容,要做到心中有數!耙龑W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基本的口算方法,堅持經常練習,逐步達到熟練!备鶕皶、比較熟練、熟練”三種不同教學要求,按照教材編排的“10以內加法表”、“10以內減法表”、“20以內進位加法表”、“20以內的退位減法表”的先后順序,安排好天天練相應的訓練內容,持之以恒,逐步提高口算技能技巧。其次,針對易錯、易混淆的算式要多練習。對于易錯題要及早預防、反復練。如17-2與12-7、13+5與13-5等,學生往往將17-2看成12-7,把13-5看成13+5而出錯。因此要根據班級實際,有針對性地及早對全班或學生個人反復練習,防止錯誤被鞏固下來。通過對比練習,可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增強知識的清晰度。
2.訓練形式靈活多樣。
對一年級學生來說,每天練口算,容易感到枯燥乏味。根據學生心理特點設計形式多樣的口算練習,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梢圆捎眉w視算、聽算,要求學生舉數字卡片作答。也可以采用一些游戲和競賽,如“對口令”、“找朋友”、“郵遞員送信”、“小猴接蘋果”、“奪紅旗爭第一”、“看誰又對又快”等練習形式,可激發學生競賽意識和成功的欲望,產生“成功 興趣”互相促進的良性循環。還有一種方法是利用小卡片訓練。讓學生制作分別是10以內加減口算及20以內進位加退位減口算題的小卡片各一套,前者九十張,后者七十二張,正面是算題,反面是得數。在上課開始2分鐘練習,使用時,學生左手拿卡片,右手從左手取出一張卡片后,默默口算,把卡片翻過來核對得數,算對的放在一起,算錯的放在另一邊,第二次再練。每天練習的題數記錄在記錄卡上,老師簽字評價,學生在不斷激勵中口算速度會大大提高。這種方法還可以在課外練習,具有較強的實用性。由于這種練習形式反饋及時,并邊練邊操作,所以學生積極性較高,練習效果也較好。
。常柧毞椒ú捎梅稚⑴c集中、課內與課外相結合。
在平時要堅持分散訓練,如每天做3分鐘的“日日練”。當學生進入會算層次之后,要實現計算能力的低層次向高層次轉化,在這個“轉化”期,應該實行“階段集中訓練”的辦法。“集中”是在相應的階段集中一定的時間,設計一定量的練習,如對10以內加減口算的“集訓”,采用限時與不限時交替,少量與多量結合的辦法,每天上課開始讓學生在2分鐘筆答印有120道10以內加減法的練習題(估計學生最快也無法在2分鐘內完成120題),然后,再讓學生不限時的完成這張練習卷。批改時,可選擇集體訂正、同桌互改、教師全批等不同形式,由教師分析學生錯題,增加練習的針對性。經過五課時(連續5天)的集訓后,從下表看出,明顯提高了學生10以內加減法口算筆答的能力。
(2分鐘筆答)10以內加減口算集訓成績統計表
班級 集訓前一天成績 集訓五天的次數與成績
1 2 3 4 5
一(1) 33.92 42.49 42.78 49.62 50.96 52.95
一(2) 31.27 36.98 40.99 48.11 51.43 52.58
一(3) 25.15 32.87 39.18 43.92 44.04 46.27
一(4) 31.04 39.08 41.05 48.54 49.65 50.31
一(5) 28.81 38.31 45.27 49.69 49.82 48.13
四、訓練結果采用分層目標導向與即時評價相結合
口算教學過程,在本質上是一種技能形成的過程,也是一種認識的過程。這種過程只有以明確具體的目標作為導向,才能順利有效地進行,否則,師生雙方就象在黑暗中走路,只能摸索前進。針對班級學生發展的差異性,根據“上不封頂,下要保底”的原則,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教學目標。如“20以內的退位減法” 按課標要求:單元結束時“絕大多數學生達到每分鐘做8題,平均錯誤率在10%”;期末時“絕大多數學生達到每分鐘做10題,平均錯誤率在7%以內”。在操作中,根據班級實際情況可以將課程標準的要求定為底線,在單元結束時,設若一分鐘能算8題為及格,算10題為良好,算12題及以上為優秀;在期末時,設若一分鐘能算10題為及格,算12題為良好,算14題及以上為優秀。這樣使各個不同層次的學生在達到一定的標準后還可以向更高的標準沖擊,分層目標的這種層次性與激勵性,既可使高層學生騰飛,也能使低層學生起跳,使每個學生都體驗到成功的愉悅。經過“分散集中”訓練,達到優秀目標的人數迅速增加,達到基本目標的人數將迅速減少,并最終消失。
在制定分層教學目標的同進,還要及時發揮分層教學目標的反饋功能,使每一個學生明確下一步努力的方向與行動目標,逐步引導學會正確評價自己的學習。如“口算記錄卡”中,甲教師簽字時,只是寫上“已閱”,而乙教師寫上“有進步”、“繼續努力”、“你真棒”、“加油”等激勵性的評價或評價其達到哪層標準,經實踐表明,后者做法學生的動機強度大,興趣高。再如,在“集訓”時,每張練習卷的開始都印有這樣一段話:“你今天3分鐘內算對( )題,比上一次( ),已達到( )標準,希望你進一步努力,爭取更好的成績!庇山處熋看闻暮,根據學生的練習情況,并對照口算能力的量化標準填寫,學生會對自己是否達到預期標準及此次練習是進步還是退步等幾方面,對自己的學習作出正確的評價。
五、注意發展學生其它數學能力。
在口算教學中,往往發現這種現象:有些口算能力特別強的學生,他的其它數學能力(如概括能力、推理能力、解答問題的能力等)并不特別強,甚至比較弱。學生的口算能力的潛能是很大的,訓練與不訓練大不一樣,訓練得合理與不合理更大不一樣,但也不能片面追求口算能力,否則會使學生的精力過多地集中在口算上,勢必會削弱其它數學能力的培養。為此,在一年級的口算教學中,要注意不失時機地溝通與幾何知識、代數知識的聯系,重視用加、減法計算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對理解運算的意義,體會數學的作用和逐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十分有益的,使學生其它數學能力也不斷發展。
【讓學生成功地邁進口算之門論文】相關文章:
(經典)生命之門作文03-05
生命之門作文01-23
掌握如何成功地秘籍散文09-25
秘密之門的經典臺詞09-24
叩響孤獨之門作文07-22
打開奇跡之門作文08-11
小學生口算比賽活動方案05-15
口算乘法教案03-10
《口算練習》教案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