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爾巴哈對唯物主義含義理解和規定的演變論文
摘要:在思想成熟之后,費爾巴哈對唯物主義含義的理解和規定發生了三次重大的變化,經歷了四個階段:
一、從《黑格爾哲學批判》中經《基督教的本質》到《論哲學的開端》是對唯物主義含義的正統理解時期;
二、從《關于哲學改造的臨時綱要》到《未來哲學原理》是賦予唯物主義感性唯物主義含義時期;
三、從《因〈唯一者及其所有物〉而論〈基督教的本質〉》到《反對身體和靈魂、肉體和精神的二元論》是回復對唯物主義含義的正統理解時期;
四、從《宗教本質講演錄》到《論唯靈主義和唯物主義,特別是從意志自由方面著眼》是再次賦予唯物主義感性唯物主義含義時期。
關鍵詞:費爾巴哈;唯物主義;含義;態度
不少學者都發現了這樣一個“奇怪”的現象:費爾巴哈并不像傳統教科書理解模式所認為的那樣是一個堅定的唯物主義者,而是有時肯定唯物主義,有時卻否定唯物主義,宣稱自己不是唯物主義者。①的確如此,事實上,費爾巴哈從來都沒有完全認為自己是一個唯物主義者,從來都不認為自己是一個完全的唯物主義者;費爾巴哈也的確從來都不是一個完全的唯物主義者。費爾巴哈經常改變自己對于唯物主義的態度。即使在思想成熟之后,費爾巴哈對唯物主義的態度也發生過三次重大的改變。同樣,即使在思想成熟時期,費爾巴哈對唯物主義含義的理解和規定也有過三次重大的轉變和四個不同的時期。顯然,梳理費爾巴哈對唯物主義含義理解與規定的演變過程和對唯物主義態度的演變過程,對于重新理解費爾巴哈的哲學和唯物主義以至馬克思的哲學和唯物主義都有不小的意義。
按照是否賦予唯物主義感性唯物主義含義的標準,大致可以將思想成熟時期的費爾巴哈對唯物主義含義的理解和規定分為以下四個時期:
一、從《黑格爾哲學批判》中經《基督教的本質》到《論哲學的開端》是對唯物主義含義的正統理解時期;
二、從《關于哲學改造的臨時綱要》到《未來哲學原理》是賦予唯物主義感性唯物主義含義時期;
三、從《因〈唯一者及其所有物〉而論〈基督教的本質〉》到《反對身體和靈魂、肉體和精神的二元論》是回復對唯物主義含義的正統理解時期;
四、從《宗教本質講演錄》到《論唯靈主義和唯物主義,特別是從意志自由方面著眼》是再次賦予唯物主義感性唯物主義含義時期。②一、對唯物主義含義的正統理解和規定時期19世紀30年代末,費爾巴哈的感性哲學和感性唯物主義思想逐漸形成、發展和成熟起來,同以黑格爾、笛卡爾和斯賓諾莎等人為主要代表的近代思辨哲學相對立。但是,在新思想成熟的初期,費爾巴哈對唯物主義概念含義的理解和規定并沒有同時轉變過來,尚未明確賦予唯物主義概念他后來所賦予的感性唯物主義含義。
總體上,這一時期的費爾巴哈對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含義的理解仍然是正統的。在發表于1839年的《黑格爾哲學批判》一文中,費爾巴哈區別了兩種不同的理論:“一種是唯心主義的真理,它否定自然哲學的真理:另一種是自然哲學的真理,它又否定唯心主義的真理。對于自然哲學來說,只有自然存在;對于唯心主義來說,只有精神存在。”[1]72很顯然,在此時的費爾巴哈看來,唯心主義含義是“只有精神存在”。而此時的費爾巴哈所理解的唯物主義的含義應該是和他在這里所說的同唯心主義相對立的自然哲學的主要觀點一致的,即“只有自然存在”。顯然,這種含義是和唯物主義的正統含義一致的。
《黑格爾哲學批判》沒有明確論述唯物主義,出版于1841年的《基督教的本質》就多次對唯物主義進行了明確的論述。“若要問上帝如何創造,那間接就等于懷疑上帝之創世。誰提出這樣的問題,誰就是走向無神論、唯物主義、自然主義了。”[2]288在這段話中,唯物主義、無神論和自然主義的主要觀點更加明顯,就是懷疑上帝的創世,懷疑上帝的存在。這當然是正統的否定上帝存在的唯物主義了。
二、賦予唯物主義特殊含義時期
進入1842年,費爾巴哈改變了他之前對唯物主義含義的正統理解和規定,賦予了唯物主義概念以同其感性哲學和感性唯物主義相一致的特殊的感性唯物主義的含義———重視感性和直觀。這是費爾巴哈對唯物主義含義理解和規定的第一次轉變,開始了從《關于哲學改造的臨時綱要》到《未來哲學原理》賦予唯物主義特殊含義的時期。
在《關于哲學改造的臨時綱要》這部有著和《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之于馬克思思想相同意義的臨時綱要中,費爾巴哈指出:“哲學的主要工具和器官是頭腦———這是活動、自由、形而上學無限性、唯心主義的來源。同時是心情———這是痛苦、有限性、需要、感覺主義的來源。……哲學的工具和器官就是思維和直觀,因為思維是頭腦所需要的,直觀感覺是心情所需要的。思維是學派和體系的原則,直觀是生活的原則。……直觀與思維結合、被動與主動結合、法國感覺主義和唯物主義的反經院派的熱情原則和德國形而上學的經院派的冷淡態度結合起來的地方,才有生活和真理。”[1]111顯然,費爾巴哈主張,哲學應該把兩種主要工具和器官———頭腦和心情、思維和直觀(感覺)結合起來,亦即把理論和生活、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感覺主義)這兩個方面結合起來。在這段話中,唯心主義同頭腦、理性、思維、理論、形而上學無限性、自由和冷淡等相一致,而唯物主義則同心情、感性、直觀、生活、有限性、需要和熱情等相一致。在西方思想史上,如此理解唯物主義是頗為怪異而新穎的。更為怪異而新穎的是,在費爾巴哈看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不僅不相互對立,而且應該并可以相互結合。這段話實際上表達了費爾巴哈在這兩部著作中的主要思想。也就是說,這些看起來稀奇古怪的想法是費爾巴哈在這兩部著作中一以貫之的思想。
在對謝林和黑格爾的分析與評價中,費爾巴哈再次進行了他對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含義的這種特殊規定。“謝林與黑格爾是對立的。黑格爾代表獨立性、自我活動的男性原則,簡言之,他代表唯心主義的原則。謝林則代表承受性和感受性的女性原則……簡言之,他代表唯物主義的原則。黑格爾缺少直觀,謝林缺少思想力和決斷力。”[1]113顯然,這段話中的唯物主義的原則同承受性和感受性的女性原則一致,同樣指感性、直觀的方面,而唯心主義還是指理性、思維的方面。
由上可見,在《關于哲學改造的臨時綱要》中,費爾巴哈各賦予了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一種特殊的含義;唯心主義的含義是重視理性和思維,而唯物主義的含義則是重視感性和直觀和感覺。費爾巴哈對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含義的這種感性哲學的理解和規定延續進了《未來哲學原理》。在這部著作中,費爾巴哈賦予唯物主義的含義也是重視感性和直觀。顯然,費爾巴哈賦予唯物主義的這種含義和唯物主義的正統含義顯著不同。可以說,在《關于哲學改造的臨時綱要》和《未來哲學原理》中,費爾巴哈賦予了唯物主義一種特殊的含義,甚至可以說費爾巴哈一定程度地轉變了唯物主義概念的含義。
費爾巴哈的這個轉變并不是突然的,而是有原因和過程的。事實上,費爾巴哈在《基督教的本質》中就在個別地方賦予唯物主義概念以感性唯物主義的含義,出現了后來這個重大轉變的“苗頭”。這就是說,在其對唯物主義含義的理解和規定的正式轉變之前,費爾巴哈就已經非正式和不完全地開始轉變他對于唯物主義含義的理解和規定了。由于服從和服務其總的思想———感性哲學和感性唯物主義的需要,費爾巴哈不得不進行這樣的轉變。
三、回復對唯物主義含義的正統理解和規定
時期說來相當有趣,賦予唯物主義概念特殊含義兩三年后,費爾巴哈對唯物主義含義的理解和規定竟然發生了一百八十度的改變:不再賦予唯物主義以感性唯物主義的含義,而是回復到他以前的正統理解和規定。同時,費爾巴哈對唯物主義的態度也發生了根本改變:在字面上不再肯定任何唯物主義,而是對唯物主義一概否定,強調自己不是唯物主義者。
這個怪異的改變從寫作于1845年的《因〈唯一者及其所有物〉而論〈基督教的本質〉》一文開始。
在這篇論文中,費爾巴哈寫下了這樣一段令眾多對費爾巴哈哲學和唯物主義持傳統理解的人們十分頭疼的話:“費爾巴哈既不是唯心主義者,也不是唯物主義者!在費爾巴哈看來,上帝、精神、靈魂、‘我’是虛空的抽象,但是……物體、物質、物性也同樣是虛空的抽象。……真理、本質、實在僅僅在感性之中。”[3]434—435費爾巴哈不是絕對堅定的唯物主義者嗎?他竟然如此堅決地強調自己不是唯物主義者。這里問題的關鍵在于費爾巴哈對唯物主義以及物質含義的理解的改變。可以看出,在這段話中,費爾巴哈認為唯心主義看重和追求抽象的上帝、精神、靈魂和自我,而唯物主義看重和追求物質、物體。在這里,費爾巴哈并沒有提到感性、感性對象這些他在前一時期無數次提到的概念。更為嚴重的是,費爾巴哈對物質含義的理解發生了重大改變。在此時的費爾巴哈看來,和唯心主義所強調的上帝、精神、靈魂和自我是虛空的抽象一樣,唯物主義所強調的物質、物體、物性也是虛空的抽象,并不現實存在;現實存在的只能是感性的具體的物質性的事物,即“完全確定的、感性的、個別的事物與實體”。可見,費爾巴哈在這里把物質理解為思辨的抽象的物質,把唯物主義理解為強調思辨的抽象的物質實體的理論。這種抽象的物質、思辨抽象的唯物主義和費爾巴哈所強調的感性的物質、物質的感性,所強調的重視感性、物質、直觀和感覺方面的思想格格不入、南轅北轍,恰恰和費爾巴哈感性哲學的對立面———近代思辨哲學相一致。費爾巴哈勢所必然地反對這種唯物主義和物質。在指出自己既不是唯心主義者也不是唯物主義者以及原因之后,費爾巴哈就強調了他自己的理論:“真理、本質、實在僅僅在感性之中”。這是費爾巴哈哲學的真正要義。顯然,和《關于哲學改造的臨時綱要》與《未來哲學原理》相比,費爾巴哈在《因〈唯一者及其所有物〉而論〈基督教的本質〉》中對唯物主義和物質含義的理解發生了重大改變,因而也改變了對唯物主義的態度。
在1846年的《反對身體和靈魂、肉體和精神的二元論》中,費爾巴哈延續了其《因〈唯一者及其所有物〉而論〈基督教的本質〉》一文的思想。費爾巴哈再次寫下了這樣一段令對費爾巴哈的哲學和唯物主義持傳統理解的人們頭疼的話:“唯物主義、唯心主義、生理學、心理學都不是真理;只有人本學是真理,只有感性、直觀的觀點是真理”。
很顯然,費爾巴哈此處對唯物主義的態度和對唯物主義含義的理解同《因〈唯一者及其所有物〉而論〈基督教的本質〉》一文完全一致。費爾巴哈在這篇論文中對唯物主義含義的正統理解以下論述中清晰地表現了出來。“人……只在死后,才落入名副其實的唯物主義范疇……才成為一種外在的可以觸覺、視覺、嗅覺、味覺得到的客體”。
顯然,費爾巴哈在這段話中所說的唯物主義都是人們一般認為的唯物主義。并且,費爾巴哈明確將唯物主義認定為抽象的唯物主義。而這種抽象的唯物主義當然為費爾巴哈所反對。費爾巴哈認為,他自己的理論肯定了感性、人的生命直觀,肯定了人的完全的本質,而抽象的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都把感性、人的完全的本質給肢解了。
總之,在這一時期,費爾巴哈放棄了自己在《關于哲學改造的臨時綱要》和《未來哲學原理》中確立的唯物主義者的形象,不再提他先前賦予唯物主義的特殊含義,而是對唯物主義的含義做正統的理解和規定。盡管有些令人詫異,不過費爾巴哈的這個“倒退”也不是毫無原因的。即使在《關于哲學改造的臨時綱要》和《未來哲學原理》中,除了感性唯物主義和理性唯心主義之外,費爾巴哈有時也在正統意義上使用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概念。當然,在《關于哲學改造的臨時綱要》和《未來哲學原理》中,費爾巴哈所贊同的唯物主義只是他自己的感性唯物主義。然而,當遭到施蒂納在《唯一者及其所有物》的詰難和批評之后,費爾巴哈就取消了自己先前對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含義的特殊理解和規定,把自己對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理解和當時人們的一般理解一致起來,將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理解為正統意義上的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
四、再次賦予唯物主義特殊含義時期
如果說之前對唯物主義含義理解的第一次轉變是學術思想上十分常見的思想轉變的話,那么第二次一百八十度的倒轉就讓人大跌眼鏡了。但是,沒想到幾年之后,費爾巴哈竟然再一次讓人們大跌眼鏡,他對唯物主義含義的理解和規定竟然再一次發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轉變,再次回復到對唯物主義含義的感性唯物主義的理解和規定。這次的改變還是因為那熱烈的人本主義的感性唯物主義思想使得費爾巴哈不得不向著感性唯物主義的方向使用唯物主義概念。這讓他很自然地再次賦予唯物主義概念以感性唯物主義的含義。經歷反復之后,費爾巴哈對唯物主義含義的感性唯物主義理解和規定終于堅定了。在這一時期,在《宗教本質講演錄》和《論唯靈主義和唯物主義,特別是從意志自由方面著眼》這兩部著作中,費爾巴哈比他初次賦予唯物主義特殊含義的那一時期更為頻繁地賦予唯物主義概念感性唯物主義的含義。
費爾巴哈的這個第三次轉變和第四個時期從創作于1848年底至1851年初的《宗教本質講演錄》開始。在這部著作中,費爾巴哈多次在感性唯物主義的意義上使用唯物主義概念,以這種具有感性唯物主義含義的唯物主義概念表述他的思想。費爾巴哈論說道:“我們大家都是先做唯物主義者,然后才做唯心主義者,我們大家都是先照應肉體,照應低級的需要和感官,然后才提高到精神的需要和感官”。
盡管這并不是一個正式的定義,但還是可以從中清晰地看出這個唯物主義概念的.感性唯物主義含義。顯然,這個唯物主義指的是滿足人感性方面的需要,而唯心主義指的是滿足精神方面的需要。
自從在《宗教本質講演錄》中再次賦予唯物主義概念以感性唯物主義的含義之后,費爾巴哈就一直堅定地賦予唯物主義概念這種特殊的含義。寫作于1863至1866年的《論唯靈主義和唯物主義,特別是從意志自由方面著眼》一書更加清晰地表明了費爾巴哈感性唯物主義的立場。在這部關于唯物主義和唯靈主義的專門論著中,費爾巴哈更為頻繁地賦予唯物主義概念以感性唯物主義的含義。“感覺主義或者唯物主義……不是那個毀滅此岸的人以便以此而在虛幻的彼岸世界中受到天國的酬賞的殘忍的唯物主義……而是那個肯定此岸的人、即現實的、感性的、個體的人的唯物主義……它肯定人是出于純粹的感覺主義的愛的欲望和對生活的眷戀。”[1]458很明顯,費爾巴哈清楚地道出了他的唯物主義的真義:肯定現實的、感性的人,亦即肯定人的現實的、感性的方面。可見,在這部可以說是晚年對唯物主義和唯靈主義的蓋棺定論之作中,費爾巴哈堅定地站在感性唯物主義立場上理解和規定唯物主義概念的含義。
至此,我們就可以明白費爾巴哈對于唯物主義的諸多十分矛盾的論述了。可以說,費爾巴哈從來都不是一個完全的唯物主義者。即使在感性唯物主義思想形成和成熟之后,費爾巴哈對唯物主義含義的理解和規定以及對唯物主義的態度也是不斷改變的,共發生了三次重大的變化、經歷了四個階段。在第一階段,雖然已經初步形成感性唯物主義思想并在思想深處堅持自己的感性唯物主義思想,不過此時的費爾巴哈對唯物主義的含義還是持正統的理解,在字面上也并沒有明確地贊同唯物主義。另一方面,費爾巴哈萌生了結合、超越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想法。進入第二階段,費爾巴哈公開地闡發和宣揚自己的感性唯物主義思想。不過即便如此,費爾巴哈也只是說唯物主義具有非常重要的積極因素,并沒有說唯物主義就是全部的真理。他認為合理的理性唯心主義同樣具有非常重要的積極因素,也有真理的成分。因而,費爾巴哈反復強調應該把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結合起來,吸收它們各自的積極因素,進而超越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實現完整的真理。
另外,對于近代正統的唯物主義,費爾巴哈在總體上持否定態度。到了第三階段,費爾巴哈不再賦予唯物主義概念感性唯物主義的含義。與此同時,費爾巴哈也改變了第二階段中對唯物主義的肯定態度,不再贊同唯物主義,而是批評全部的唯物主義,強調自己不是唯物主義者。不過,費爾巴哈當然堅持自己的感性唯物主義,并且正是為了強調他的感性唯物主義的真理性而否定近代正統唯物主義以至在字面上不再肯定唯物主義的。進入第四階段,費爾巴哈再次賦予唯物主義概念以感性唯物主義的含義,也再次高度肯定唯物主義,但他也仍然并不認為唯物主義就是完全的真理,他還是像第二階段那樣認為理性唯心主義同樣具有真理的成分,需要把二者結合起來才能實現完整的最高真理。
【費爾巴哈對唯物主義含義理解和規定的演變論文】相關文章:
如何理解句子的深層含義12-05
句子的含義應如何理解(網友來稿)12-07
怎樣理解句子的深層含義(網友來稿)12-07
如何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義(二)12-05
如何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義(一)12-05
如何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義(三)12-05
句子的今含義應如何理解(網友來稿)12-05
如何理解文中重要詞語的含義(網友來稿)12-06
如何分析重要句子的含義和作用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