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語言模因與網絡語言的論文
論文關鍵詞:模因復制網絡語言
論文摘要:模因在網絡語言的發展過程中有著重要作用。他們的復制、傳播為豐富網絡語言提供了一條快捷、有效的途徑。因此可以模因論為基礎,對網絡語言進行新的探析。
1·引言
模因論是基于新達爾文進化論觀點解釋文化規律的新理論。他借用生物進化模式探討模因的復制、傳播和進化,對事物之間的普遍聯系以及文化中出現的諸多一脈相承的相似現象進行詮釋。隨著模因理論的發展,他沖破了文化領域,走進了語言學家的視野。在我國,何自然教授的《模因論與社會語用》一文的出現,[1]引起國內不少專家、學者的關注,并從不同角度對此展開了熱烈的討論。模因論為語言演變引入了信息復制的觀點。在模因作用下,新詞語得到復制,創造新詞語的創意也同樣得到復制。因此,模因論對研究網絡交際時代的言語行為特征提供了新的思路。
2·模因論
模因是一種信息單位,他靠復制、傳播而得以生存。模因這個術語由牛津大學著名動物學家和行為生態學家RichardDawkins在他的著作《自私的基因》中首次使用。[2]他指通過人類文化一代一代相傳下來的思想。RichardDawkins為他取了一個同基因(Gene)相似的名字。他認為這個新的復制基因的名字要能表達作為一種文化傳播單位或模仿單位的概念。“Mimeme”這個詞縮短為Meme。何自然教授考察了meme的理論成因,并在此基礎上結合該術語與“基因”的關系及其近似的發音,最后決定譯為“模因”。判斷“模因”的基本依據是“模仿”,任何一個信息,只要他能夠通過廣義上稱為“模仿”的過程而被“復制”,就可以稱為模因。[3]因此,那些不斷得到復制、模仿和傳播的語言、文化習俗、觀念或社會行為等都可成為模因。模因也是自私的,也要極力傳播自己,淘汰別的模因。
GlennGrant認為模因是一種傳染性的信息模式,他靠寄生復制來影響人類的大腦,改變人類的行為,使他們去傳播這種模式。RichardDawkins認為調子、思想、時尚詞語、時裝、造鍋以及建造拱廊的方法等都是模因。正如基因通過精子或卵子從一個個體傳到另一個個體,從而在基因庫中進行繁殖一樣,模因也是從一個大腦傳到另一個大腦,從而在模因庫中進行繁殖。N·K.Humphery認為應該把模因看作是一種有生命力的結構。當你把一個有繁殖能力的模因植入我的大腦中,你就把我的大腦變成了這個模因的宿主,使之成為傳播這個模因的工具。就像是大腦中的病毒,當他們從一個宿主過渡到另一個宿主時,雖然外形發生了變化,但其固有的性質和相同的模式并沒有改變。
何自然教授總結了模因研究的不同觀點,認為模因研究主要形成了幾個流派:[4](1)信息觀。這一流派以Lynch和Dennett為代表,把模因看作是一種信息圖式,認為模因載體既存在于頭腦中,也體現為物體本身。(2)思想傳染觀。這一流派以Gatherer為代表,反對將模因看成是儲存于大腦神經中的信息單位,而堅持模因論在出現初期下的模因定義,即:模因是文化遺傳單位或者模仿單位。(3)文化進化論。代表這一流派的Gabora認為模因是連接生物進化和文化進化的橋梁,模因既有生物基礎,也有文化表象,強調文化和生物進化相似,將文化看成是可以進化的一個系統。(4)模因符號觀。模因符號觀的代表是美國波士頓大學生物人類學教授Deacon,他把模因當作是一種符號,或者確切地說,是一種符號載體。把模因論引入符號學,是因為模因這個概念有助于解決以往符號學理論中無法解釋的難題。如果把語言符號看成是模因,那么模因不但具有了能被復制的物質外形,而且也具備了通過物質外形的復制而使信息得以傳播的功能。
3·語言模因
模因論可以滲透到各個學科的研究領域,如經濟學、政治學、心理學、社會學、計算機科學以及語言學等等。在語言學領域里,用模因論的觀點來解釋語言的功能:他可以加深或改變我們對語言起源、習得、使用、變異等問題的認知,模因寓于語言之中,語言的任何部分只要通過模仿而得到復制和傳播,都有可能成為語言模因。如果語言中的詞語、句子、篇章等不再為人們所使用和模仿,那么這種語言必然走向消亡。模仿性、復制性和傳播性是語言模因的三種特性。
模仿性是模因傳播的媒介。一種語言要想成為模因,首先需要有人對其進行模仿。當一個詞或一句話被一個人說出去,但沒有第二個人來模仿,這個詞或這句話就不會被傳播進而形成模因。人們傾向于那些最為流行的語言信息,被模仿的語言信息越時髦、越新潮、人們就越模仿他。
流行歌曲歌名、暢銷書書名、電影電視劇片名、新聞報道標題和廣告短語、校園語言、網絡語言等因讓人感到新奇刺激、爽口、悅耳,能夠及時反映某一時期的社會潮流或切合大眾心態,所以被人們廣泛模仿。如“網蟲”用來指沉迷于網絡的人,隨著網絡的普及,它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人們在“網蟲”的基礎上,繼續模仿出一批與“X蟲”同型的詞語。比如:“棚蟲”指樂于或專職從事錄音棚中配音的人;“會蟲”指擅長組織、策劃會展的人;“房蟲”則指熱衷于從事房產購銷的人。“X蟲”的傳播和流行依靠人們相互模仿,沒有模仿,語言無法獲得更廣闊的使用空間,無法形成語言模因。
模仿性是語言模因形成的前提,而復制性是語言模因的本質特征,語言模因能夠被模仿并得以傳播的根本原因在于具有自我復制性。語言模因能夠在個人交際中被無限地復制,經過復制形成新的語言模因。Heylighten提出模因要成功復制必須經過四個階段:
(1)同化(assimilation)。同化指呈現的模因被宿主注意、理解和接受。注意是指模因載體的顯著程度而引起宿主的關注;理解意味著宿主能將該呈現的模因納入自己的認知體系。宿主會下意識地濾掉與積累起來的傳統文化相異或相斥的模因,選擇性地接觸、理解、記憶與之一致的信息。如果新模因與宿主已經存在的認知體系相適應,就有可能被接受。
(2)記憶(retention)。模因必須在記憶中停留,否則他們就不能被稱為模因。模因在宿主的大腦里停留的時間越長,傳播和影響其他宿主的可能性越大。這個階段有很強的選擇性,只有少數模因能夠保留下來。
(3)表達(expression)。為了能廣泛傳播,模因必須由記憶模式轉化為宿主能夠感知的有形體,如話語、文本、圖片和行為。宿主傾向于表達那些他認為有趣和重要的、需要重復的模因。
(4)傳輸(transmission)。模因表達需要具有一定穩定性的物質載體或媒介,防止信息流失或變形。模因載體可以是書本、照片、人工制品、光碟等。
他進一步指出,這四個階段連續往復形成完整的復制圈。同時,每個階段都存在模因的選擇問題。這意味著有些模因會消失。模因復制過程中會發生變異,產生新的模因,即模因變體。不同的模因變體會在有限的記憶空間爭奪地盤,最適合的模因變體會贏得勝利進而得到更廣泛的傳播。
傳播性是模因形成的根本途徑。語言要成為模因必須經過廣泛傳播。傳播的范圍越廣、時間越長,模因性就越強,其生命力就越旺盛。模因的傳播主要受制于時代氣息。隨著湖南衛視“超級女聲”的熱播,“PK”這個詞出現在人們的視野里。“PK”有二個淵源:一個源于英文playerkill的縮寫,指網絡游戲中玩家之間的彼此對打;另一個淵源是“penaltykick“的縮寫,是指足球里的罰點球,引意為一對一單挑,只有一個人能贏。在“超級女聲”淘汰賽中,“PK”指兩個選手之間由大眾評委投票決定淘汰一個的環節,把氣氛搞得異常緊張。隨著超級女聲比賽的火爆開展,“PK”迅速傳播開來。現在“PK”這個字母組合被當成漢語的名詞、動詞、形容詞來使用,表達決一雌雄、比個高低,末位淘汰等多種意思。“終極PK”、“模特PK大賽”到“PK出局”等各種用法和說法充斥媒體、網絡,他的傳播一時成了最為強勢的語言模因之一。
4·網絡語言中的模因現象
二十世界末互聯網的誕生,促使人類生活產生了又一次深刻的革命。網絡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影響和改變著人們的生活。在中國,短短幾年間的普及和推廣,計算機網絡已完全被主流化,成為繼報紙、廣播、電視之后的第四大媒體,同時對前三者也造成了強烈的沖擊。網絡在不斷改進人們工作及生活方式的同時,也帶來新的語言——網絡語言。秦秀白認為網絡語言是指與網絡和在線流通有關的語言,它由三種語言成分構成:
(1)計算機和網絡技術專業術語;
(2)網絡文化現象相關術語;
(3)計算機輔助交際(CMC)使用的特殊用語。[5]狹義的網絡語言僅指第三種即用于網絡交際的特殊用語。而網絡語言的形成多虧了語言模因。
網絡語言中模因的自我復制能力各不相同,在模因進化的過程中存在著巨大的選擇壓力。所以在數量極大的潛在模因中,只有很少一部分的'模因能夠成功地從一個人的頭腦被拷貝到另一個人的頭腦,從人的頭腦拷貝到印刷品,或是從人的聲音拷貝到光盤上。在自我復制的過程中,有些網絡語言要勝過其他的網絡語言,從而得以廣泛傳播。怎樣的語言模因才能成為成功的網絡語言?Dawkins認為可用三個指標來衡量:(1)保真度;(2)多產性;(3)長久性。 這三方面表現值均比較高的模因才有可能獲勝。有效的模因應該是那些能夠引起高度重視而又被長期保存于記憶的模因。有很多模因之所以能夠廣為傳播,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易于被記憶。在網絡語言中,網民通常用“青蛙”指代長相不佳的男網民。用“555”表示徹底沮喪及傷心等等。這些源于文化生活的模因被人們熟知,它們本身所具有的缺有意義在網絡交流的語境中被激活,人們將他們同特定的網絡符號相聯系,通過這種方法,人們更容易理解、記憶這些特定的網絡語言,從而增強了網絡語言的復制力和傳播力,有利于增強其長久性。同時,網絡語言的語言特點介于書面語和口語之間,他針對視覺或者同時針對視覺與聽覺,其介質是網絡,具有即時的全球性和互動性特點,能在同一時間復制傳播大量的信息,這些都使得網絡語言成為一種多產性的復制因子。而網民在交流和交際中為了達到經濟、簡潔、幽默、委婉等語用效果,經常重復、增減、變換信息,利用諧音、縮略詞、表情符號等創造出新的模因或模因復合體,以實現信息的成功傳播。例如:前綴cyber表“網絡的”,通過模仿衍生出了諸如cyberculture(電腦文化),cybershop(網上商店),cybercrime(網上犯罪),cyberfiction(網絡小說)等新模因。cyber這一簡單模因通過諸多模因復合體被廣泛復制傳播,提高了多產性,同時由于cyber具有繼續衍生新詞的能力,它的長久性和保真度也提高了。
從模因論的角度觀察,模因傳播的途徑是多元化的。語言模因的復制和傳播有基因型的“內容相同形式各異”,表現型的“形式相同內容各異”。前者被喻為基因型的模因,后者被喻為表現型的模因。[4]在成功復制傳播的網絡語言模因中,表現最突出的應屬基因型模因的相同信息傳播和表現型模因的同構異義傳播。
基因型模因的相同信息異形傳播是一種以復制信息內容為主的模因,他以縱向遞進的方式傳播,盡管在復制過程中出現信息變異,但復制出的仍然是復制前的內容。[4]在網絡語言中,這種基因型模因有以下幾種:
(1)諧音:包括方言諧音、數字諧音、英語諧音以及輸入文字時敲的別字。如“偶”就是“我”,這同粵語的發音有關,“菌男霉女”是指相貌丑陋的男女;“0451392”意為“你是我一生最愛”;“2C”為英語的“Isee”;“尷尬”變為“監介”。
(2)借稱:如“菜鳥”指初上網的新手;“美眉”指美女。
(3)英漢、數字混用:如“小case”意為“小事一樁”;“F2F”為“facetoface”。
(4)縮略語:如FM(followme);BTW(Bytheway)
(5)符號:“?—?”(茫然);“:—D”(張嘴大笑)。
以上這些網絡語言雖然與原始形式大相徑庭,但實質沒變,形成了內容相同形式不同的基因型模因。表現型模因的同構異義傳播指的是語言形式結構沒有變化,但意義發生了變化。在網絡語言中,這種形式的傳播主要有詞根、詞綴、派生詞以及舊詞賦新意。如“網”作為常用詞被廣泛運用,出現了諸如“網吧”、“網管”、“網友”、“網齡”、“網速”、“網癮”、“網站”、“網址”等網絡詞語,可以說是天下盡在一“網”中。“灌水”原指向容器中注水,在網絡中則表示在網上發表長篇大論而又內容空洞、“水分”含量高的文章。
5·結束語
本文在模因論原理的基礎上,探析了網絡語言成為成功模因的合理性及優勢,同時我們也應看到,被模因傳染的網絡詞語個體數量達到一定程度,就會導致網絡語言對社會交際產生正面或負面的影響。語言中模因的力量一旦得到認識,就需要有相應的語言政策和語言規劃來引導,從外部來抑制惡意模因的自我復制,從而創造良好的網絡語言環境。
參考文獻:
[1]何自然,何雪林·模因論與社會語用[J]·現代外語,2003,(2)·
[2]Dawkins,R.TheSelfishGene[M].NewYork:OxfordUniversityPress,1976·
[3]Blackmore,S.ThememeMachine[M].NewYork: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1999·
[4]何自然·語言中的模因[J]·語言科學,2005,(6)·
[5]秦秀白·網語與網話[J]·外語電化教學,2003,(105)·
【簡述語言模因與網絡語言的論文】相關文章:
網絡語言粗鄙化議論文03-19
內化語言的論文05-10
網絡語言小學作文08-30
語言符號對語言教學的啟迪論文08-31
教學語言調控的論文06-05
守住語言規范論文06-16
語言也在變教學論文06-12
規范語言文字論文07-02
環境對幼兒語言的影響論文07-12
讓語言活動“活”起來論文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