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信仰宗教的原因探析及對策研究論文
1.大學生自身層面
大學生正處于人生的迷茫期,面對多重壓力時,很多學生缺乏應有的信心和勇氣,失落、恐懼、迷茫的感覺應運而生。學生不知道自己應該追求什么,應該怎樣確立正確的人生價值和目標,精神世界往往處于信仰模糊甚至真空狀態。此時,那些未得到及時引導教育的學生就會傾向于將自己交給那些神秘的、不可知的外在力量(如宗教、迷信等),以求獲得解脫;再者,正處于青春期的大學生都具有一種獵奇心理,他們從小在單一的馬列主義和主流意識形態的思想灌輸中成長,因而對于宗教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模糊心理,正是這種好奇心驅使他們去接觸宗教,從而慢慢成為一名宗教徒。
2.政府與學校層面
政府和學校應當對學生的信仰起到規范和引導的作用。調查中發現,約有70.4%的大學生表示從未接觸過有關我國宗教政策的宣傳,這直接影響了我國宗教信仰政策的落實;另一方面高校兩課教育由于教學手法問題往往流于形式,使得高校僅存的信仰教育難以深入學生的內心,達不到預期效果。
3.社會層面
我國現在正處在社會轉型期,激烈的社會變遷帶來的社會失范與社會結構重建,必然產生拜金主義、貧富差距過大等一系列的社會問題,因而一些學生產生了嚴重的信仰危機,開始懷疑馬列主義。進而宗教中那些勸人向善的教條教義則吸引了他們的眼球。
4.宗教本身
在信教大學生中, 24%的信教大學生表示宗教自身所具有的獨特文化結構和文化魅力是其信教的主導因素。加之基督教《圣經》本身就是一部歷史典籍、文學作品、神話小說,文學性、故事性強,又通俗易懂(佛經則晦澀難懂),這甚合部分精神空虛、寂寞的大學生的口味,由欣賞進而接受,信起上帝來。
根據以上原因分析,我們提出措施如下:
1.進行宗教本質教育,幫助大學生認清宗教的本質
宗教道德本身就是世俗社會道德宗教化的結果,是將世俗道德絕對化、神秘化和片面化的結果,他們之間是一種支與干、流與源的關系。其次,宗教勸人向善的作用并不是它的主流,與宗教道德的核心內容相比較而言,它只是次要的、派生的,如在基督教中“信仰神、服從神、崇拜神乃是一切宗教道德規范的`首要原則,它通過上帝和神明所謂的種種信條來調整人與神、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極力貶低人生價值”。[1]
2.強化“兩課”的教育功能,開展切實有效的大學思想政治工作
在我國,“兩課”是宣傳馬列主義的重要途徑,擔任“兩課”的教師應切實履行自己的教育職責,強化自身修養,優化教學手段,貼近學生身心,使“兩課”的教育功能得到充分體現;
其次,大學生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惑,“思想陣地,正確的思想不去占領,錯誤的思想就會去占領。”[2]如果我們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能及時介入并引導迷茫期的學生,便能幫助他們樹立牢固的馬克思主義信仰,否則,這些學生更容易投向宗教的懷抱。
3.加強宗教學的基礎研究,開設有關宗教基本知識的課程
部分學生正是在我國馬列主義的單一教育模式下,才對宗教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和神秘感,進而接觸其甚至成為宗教徒,如果我們能夠通過開設宗教基礎課程剝去其神秘外衣,讓學生及早地認識對宗教本質,這樣當大學生再面對宗教時,就不會感到盲目無知,才能更好的抵擋其滲透。
參考文獻:
[1] 陳安金.當前大學生宗教信仰問題的思考[J].浙江海洋學院學報(人文科學版), 2000(9)
[2] 戴嘉寶.新時期大學生信仰宗教的調查分析[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4(2)
【大學生信仰宗教的原因探析及對策研究論文】相關文章:
09-14
05-31
大學生社交障礙原因分析及對策研究論文10-23
高職學生宗教信仰思考論文05-31
09-18
道德冷漠現象原因分析及對策研究論文04-11
莎士比亞悲劇的宗教內涵探析優秀論文05-29
城鄉公共文化對居民宗教信仰的影響論文10-03
高校籃球教學對策的探析論文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