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小型城區濕地公園規劃建設分析研究論文

時間:2021-04-12 12:52:42 論文 我要投稿

小型城區濕地公園規劃建設分析研究論文

  [摘要]隨著生活質量的不斷提升,人們對于所處城市環境中濕地公園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本文希望通過對蘿崗濕地公園規劃建設的分析,探索河涌類小型城區濕地公園規劃建設的最佳途徑。

小型城區濕地公園規劃建設分析研究論文

  [關鍵詞]河涌類;濕地公園;規劃;建設;探析;廣東蘿崗

  蘿崗區位于廣州市東部,與白云區、天河區、黃埔區、增城市和從化市五個行政區交界,與東莞市和廣州市的番禺區隔江相望,是廣州城市發展“東進”戰略,發揮開發區的輻射帶動作用,統籌城鄉發展的重點項目區域。項目區地處廣州市蘿崗區境內,北面是開蘿大道,南面是開創大道,西面是蘿平路,臨近獅子山、科學城中學、香雪小學、科技館等,東面是香雪八路,臨近麒麟山、玉巖中學、科技人員公寓等。濕地公園規劃總面積14.4hm2,其中濕地面積3.6hm2。

  1濕地資源概況

  1.1濕地面積通過實地調查,蘿崗濕地公園總面積14.4hm2,濕地面積3.6hm2,占濕地公園總面積的25%,全部為河流濕地,其中永久性河流即南崗河3.3hm2,洪泛平原濕地0.3hm2,包括河漫灘、河心洲等。1.2濕地景觀資源濕地公園所在區段位于蘿崗文化教育園區(簡稱文教園),文教園位于蘿崗中心區東部,西以北二環高速公路為界,東至香雪公園,西北至獅子山、麒麟山山腳,東北至香雪路;西南至開塑大道,東南至荔紅路(啟學路)。規劃范圍呈一東西走向的狹長帶狀區域,東西向長約4.1km,規劃總用地面積約為2.25km2。

  2濕地公園場地基礎設施現狀

  濕地公園位于南崗河文教園區段河道景觀帶,大部分區域地勢較為平緩,臨南崗河兩側高差較大,原設計已采用臺階、平臺等進行過渡,形成了或登高遠眺,或憑欄近觀,或臨水而依的各個景觀空間。根據人流分布和使用功能,園區設置了四個主要人行入口廣場,同時,還分布了香雪臺、朗朗林、知魚臺等景點,以及親水木棧道、臨水平臺等游覽設施,通過3m的主園路和2m的次園路將各個景觀空間串聯起來。園區內有公廁兩座,管理房一座,總體設施基本滿足場地需求。場地現狀不足之處在于,由于地處南崗河附近,較為潮濕,絕大部分木平臺和臨水欄桿已破損嚴重,亟需維護或更換;園區內部分燈具、排水溝蓋板、垃圾桶等基礎設施破損嚴重,也需增補該部分設施;建筑、構架等外墻和木桁架等部分破損,也需重新修補上漆。園區內大部分植物生長良好,綠化率高,然而部分臨水區域地被和水生植物由于日常疏于維護,生長過于旺盛,遮蔽了臨水岸邊的觀賞視線。同時,由于河道淤塞嚴重,部分位置已與岸邊綠道標高齊平,亟需進行河道清淤處理。

  3總體規劃與布局

  3.1定位

  根據蘿崗濕地公園的區位條件和資源條件,確定該濕地公園的性質是以保護和恢復蘿崗區南崗河濕地生態系統為主要目的,以適度開展濕地體驗展示和科普宣教活動為主要手段,以“別具文化教育特色、生態型、公益性”為主題定位的小型城區濕地公園。

  3.2功能分區

  根據蘿崗濕地公園資源條件和建設目標,將濕地公園區劃為4個功能區。

  3.2.1濕地保育區

  該區位于公園北側,面積3.7hm2,占總面積的25.7%。河道兩側護坡為2005年對廣州市南崗河整治時,由廣州市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設計修建,現狀為自然草皮護坡,坡腳種植合果芋、蘆葦等水生植物自然過渡,兩岸總長度為710m。該區域植物生長茂密,植物群落自然分布,人為干擾性小,具有相對明顯的濕地生態特征,適合作為濕地生物的棲息場所和遷徙通道,并通過濕地植物和動物生境的營造,適當進行濕地生態恢復。

  3.2.2科普宣教區

  該區位于濕地公園中部,西面是科學城中學和香雪小學,北邊接濕地保育區,面積1.7hm2,占總面積的11.8%。包括勤徑階梯、墨趣廣場、曲橋跌水等景點,具有濕地綠化、親水平臺、跌級水階、景觀水車、生態蓄水池、大型跌水假山石等各種類型的親水景觀,可作為展示濕地生態特征、水質凈化等景觀展示的區域。通過營造鄉土水生和沼生濕地植物,建立不同種類的濕地植物展示區,通過濕地宣教長廊和科普宣稱牌,向大眾展示典型的自然濕地生態系統、濕地景觀及濕地文化,宣傳濕地的有關知識,形成集濕地植物認知、濕地文化展示和生態文明教育于一體的.綜合性、多功能濕地科普宣教區[1]。

  3.2.3管理服務區

  該區位于濕地公園的中下部,緊臨香雪大道,毗鄰合理利用區,面積0.6hm2,占總面積的4.2%。區內具有兩個場地寬闊的入口廣場、停車場、廁所、休閑廊架、活動小賣部等服務設施,可供市民和游客進行休憩、餐飲、停車、集散等活動;同時,還有一處管理用房可作為管理機構開展行政管理的場所。在濕地公園現有管理服務設施的基礎上,針對場地性質,對滿足管理服務條件的設施進行升級改造,增加濕地公園所要求具備的公園入口標識、平面布置圖等內容,建立完善的管理服務體系[2]。根據需要配置相應的管理人員,以維持管理機構的日常運營,同時也為市民和游客提供優質高效的服務,實現良好的管理服務功能。

  3.2.4合理利用區

  該區位于濕地公園的南部,連接其他三個區域,面積8.4hm2,占總面積的58.3%。包括讀書平臺、竹籃翠影、鏡橋、木棧道、臨水平臺等景點,由于環境較為潮濕,日久失修,絕大部分木平臺和臨水欄桿已破損嚴重,部分燈具、排水溝蓋板、垃圾桶等基礎設施破損嚴重,建筑、構架等外墻和木桁架等部分破損;部分臨水區域地被和水生植物由于日常疏于維護,生長過于旺盛,遮蔽了臨水岸邊的觀賞視線。在現有良好的景觀條件下,通過對已有基礎設施進行修葺和維護,對滿足濕地建設條件的園區內河道進行升級改造,進一步完善游覽標識系統,以現有的濕地自然資源和景觀資源為基礎,以市場和游客需求為導向,以建立完善的基礎設施體系為支撐,豐富整個濕地公園的旅游產品,從而提升整個濕地公園的游覽品味。

  4濕地保護與恢復規劃

  4.1資源保護規劃

  4.1.1南崗河污染源管控

  第一,對于人口密集的村落,建設厭氧穩定塘和用以脫磷脫氮的人工濕地系統,經集中處理后排入河涌。第二,在小村落采用豎流式活性污泥法進行處理,之后經天然河漫灘型濕地流入入河涌道。第三,將蘿崗濕地公園內生活、工業等污水截流納入污水截污收集系統進行集中處理,從源頭上阻斷濕地水環境的污染問題。進行結構性減排,調整產業結構,把污染負荷降下來,并完善濕地周邊污水管網及污水收集系統。第四,入河涌邊緣污染控制帶建設與污染削減。第五,針對河涌兩岸路面產生的農業、雨水徑流等面源污染問題,設置植被緩沖帶、生態護岸、湖濱緩沖地帶等措施促進雨水下,阻截污染物,凈化水體,恢復濕地的生態系統功能。

  4.1.2河涌水質改善

  第一,在確保生態安全的前提下,通過合理安排或調控水閘,科學配水,增加水網水文循環的連通性,加速水體置換周期[3]。第二,組織專門的隊伍定期對南崗河水域及其周邊區域的廢棄物進行清理和集中處理,并對部分水域進行清淤處理,減少污染物對水體的污染,保持良好的水體景觀和良好的水質。第三,為減少外源固體污染物直接進入南崗河水域,規劃在南崗河匯水口處設置截污網攔截污染物,并組織專門人員對這些固體廢棄物進行定期清理,運出濕地公園外進行集中處理。

  4.2生境恢復規劃

  4.2.1恢復河涌水陸邊界自然屬性

  逐步恢復河涌水陸邊界的自然生態屬性。水陸的交付作用使河涌水陸邊界成為物質循環、能量流動最為活躍的區域,具備了凈化水質、水土保持、生物多樣性維持等許多重要的生態功能。因此,規劃對河涌水陸邊界自然屬性進行恢復。第一,恢復河涌生態系統與陸生生態系統間水分、營養元素、能量的運行與交流[4]。第二,恢復或重建微地形,將河涌駁岸由剛性駁岸恢復為自然駁岸,進而恢復其水文情勢。第三,河道清淤改造。南崗河(蘿崗區范圍)總長度約17.2km,原河道淤塞十分嚴重,堤岸防洪標準很低,已不能滿足蘿崗區城市發展的需求,因此,在確保防洪排澇安全的前提下,需對河涌進行定期機械底泥疏浚,恢復自然水系和濕地植被。其次,可以探索采用生物酶技術進行原位生態清淤,確保清淤后的水質改善恢復。

  4.2.2濕地生境構建

  南崗河為人工構建的濕地河流,同時也是規劃區重要的城市河流濕地景觀,兼有科教、游憩等重要功能。因此,應通過濕地生境構建,完善其生態服務功能。首先,根據南崗河水文和空間結構特征,構建淺水灘涂等各種生境,并為鳥類、兩棲爬行類提供棲息生境;其次,根據南崗河沿線的河流地形走勢,可在河流廣闊地帶構建人工水生植物浮島,如種植花葉香蒲、花葉蘆葦、菖蒲、水蔥、美人蕉、莼菜、紙莎草、千屈菜、再力花、燈心草等,利用叢植、片植和散置方式招引鳥類棲息;通過濕地生境構建和關鍵物種招引,逐步形成結構完整、功能發揮正常的河流濕地生態系統。

  5主要建設內容

  5.1濕地保護與恢復工程

  5.1.1河道清淤疏浚改造

  濕地公園內南崗河河道淤積較嚴重,部分位置已與岸邊綠道標高齊平,因此需對整段河道進行清淤,清淤前須做好導流防洪措施。因受客觀因素限制淤泥量無法準確計算,經現場踏勘目測預估,需要清理河道原有水壩以北平均淤泥厚度為1m,河道原有水壩以南平均淤泥厚度為0.5m,淤泥開挖采用1.5m3抓斗式挖泥船挖泥。同時由于本地段公路路面與河道間高差較大,需將挖泥船上淤泥進行機械二次轉運,集中由運泥車運往集中傾倒區域。

  5.1.2沿岸植被升級改造

  濕地公園植物配置模式的設計,必須依據濕地生態系統的特點,遵循濕地植物的生態特性及自然群落的發展規律,模擬相同地帶濕地植物群落,形成多樣化的小生境,為動植物和微生物提供良好的棲息和繁衍場所,招引各種昆蟲、鳥類和魚類等動物前來棲息,形成完善的食物鏈,以保障濕地生態系統中能量轉換和物質循環的持續穩定發展、最終實現濕地生物的多樣性。對濕地公園中水深為0.9~2.5m的深水區水域,植物配置要從生態學角度出發,主要考慮濕地凈化污水作用和自凈能力。植物配置以沉水植物+部分漂浮植物為主,如金魚藻、浮萍、鳳眼蓮等;水深為0.3~0.9m的淺水區水域,植物配置時以葉形寬大的睡蓮科、澤瀉科、天南星科的挺水和浮水植物為主,一般采用睡蓮群落、荇菜群落、千屈菜群落或多種水生植物群落組合式。為了形成穩定的濕地生態系統,給濕地生物提供多樣的棲息環境,多數選擇挺水植物+浮葉植物的配置模式,可選用荷花、睡蓮、慈姑、澤瀉、芡實等。在水深0.3m水域和陸地或沼澤地過渡地帶,可配置以線性葉為主的禾本科、莎草科和燈心草科等濕生高草叢和部分挺水植物,如香蒲、菖蒲、水蔥、美人蕉、莼菜、紙莎草、千屈菜、再力花等,利用叢植、片植和散置方式,點綴于水邊,具有倒影入水、疏落有致的景象[5]。

  5.2科普宣教基地建設工程

  第一,利用公園現有管理房以及休閑廊架等作為濕地科普教育宣傳場所,設置室內科普展覽室和室外科普教育長廊。在室內科普展覽室內,采用現代信息化媒體為平臺演示,傳播濕地科普知識。在室外科普教育長廊中,以濕地恢復現場、現場講座、宣講、圖片展覽等進行濕地植物、動物、魚類、鳥類等形式多樣的宣講介紹形式面對大眾。第二,在植物種植方面,設置種植試驗區、植物生長觀測區、水生動植物觀察區,一方面能為濕地生態研究機構提供真實可靠的數據支持,另一方面也讓參觀者實地感受到濕地景觀,通過切身參與,增長相關濕地生態知識。第三,結合園區標識系統設置戶外科普宣傳欄,濕地各類標識牌等,通過標識牌進行濕地解說和植物科普標牌,大大提升了公園濕地科普宣教解說系統功能。同時利用現代網絡二維碼的宣傳速度快、普及范圍廣、成本低的優勢,在園區標識牌上設計制作“二維碼”,通過手機掃描接收濕地公園簡介、植物、動物、鳥類等生物多樣性的科普知識,積極利用互聯網、手機等新媒體開展線上線下科普教育活動。第四,通過不定期制作和印發宣傳冊,組建濕地環境教育管理、講解員、志愿者等隊伍普及濕地生態知識。

  6結束語

  通過本文對蘿崗濕地公園規劃建設的分析[6],希望可以對今后河涌類小型城區濕地公園的規劃建設有一定的借鑒意義,同時也希望濕地公園的規劃建設可成為城區保護和恢復濕地生態系統建設的一塊試驗田,以及推廣和展示濕地生態旅游文化的一張名片,為城區未來濕地生態系統建設提供寶貴的經驗。

  參考文獻

 。1]王英,劉海燕,汪建文,鄒天才.城市化發展中濕地公園功能與規劃建設的研究[J].貴州科學,2013,(06):85-87+96.

 。2]于全英,萬美強.城市濕地公園規劃特點研究[J].農學學報,2013,(11):34-36+78.

 。3]張金生,盛江,郭立偉,付燕,曹宇.大慶市龍鳳濕地公園景觀規劃設計探析[J].規劃師,2012,(05):68-75.

 。4]尹勇,范俊芳,林繼華.城市濕地公園規劃設計初探[J].湖南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S1):44-45.

 。5]張俊玲,劉芳宏.城市濕地公園規劃建設探析[J].低溫建筑技術,2010.

  [6]胡洋萍.城市濕地公園色彩景觀應用解析[J].林業科技情報,2015,(03):90-92.

【小型城區濕地公園規劃建設分析研究論文】相關文章:

探討城市濕地公園的生態文化建設與設計研究論文10-05

濕地公園03-15

新城區路網建設研究論文11-04

城市建設現狀與潛力分析研究論文10-25

濕地公園的日記04-02

游覽濕地公園07-28

游濕地公園02-02

美麗的濕地公園01-28

濕地公園作文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