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語言對大學生思想的影響及對策研究論文(精選7篇)
摘要:本文剖析了網絡語言在當代大學生群體中流行的深層原因以及對大學生思想的深刻影響,并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對大學生網絡語言的發展和規范提出應對策略。
關鍵詞:大學生;網絡語言;影響性;對策
隨著網絡技術的普及和網絡建設成本的降低,網絡覆蓋與應用有了飛躍式發展。由此衍生出很多與當代大學生日常生活相關的技術手段和服務平臺,使得當代大學生越來越依賴于網絡而生活。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每年1月和7月發布的“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2010年我國網民中大專及以上學歷學生的普及率達到97.5%,網絡已成為當代大學生的重要生活方式之一。
網絡對當代大學生的學習、工作、生活和思想觀念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已經成為大學生交流和獲取信息的重要途徑之一[1]。不少學生把網絡作為發表言論、交流情感的主要場所,并且逐漸習慣于以網絡語言作為個人言論和與人交流的語言載體,由此衍生出網絡言論、網聊、網戀等一系列網絡文化。網絡文化給當代大學生的生活方式、學習方式、交流方式甚至語言習慣都帶來了很大的沖擊,網絡上的各種信息也自然成為影響大學生價值判斷、是非取舍的重要因素[2,3]。
一、大學生網絡語言使用狀況
調查課題組通過對廣東省某高校在校本專科生和研究生進行隨機的抽樣調查,了解到,96%的受調查大學生對網絡語言比較了解,明白一定的網絡語言的意義,僅有4%的學生對網絡語言完全不了解,這說明絕大部分的大學生對網絡語言有一定的了解;同時可以發現,99%的受調查大學生使用過網絡語言,而且有41%的大學生經常使用。由此可見,網絡語言受到大學生網民的鐘愛,并在大學生群體中廣泛地發展傳播,網絡文化對大學生產生著極大的吸引力和引導力,這已成為當下大學生文化的一個重要符號代表。
二、網絡語言在大學生中流行的深層原因分析
(一)追求標新立異的心理
網絡語言的標新立異表現在三個方面[4]。一方面常常用異化的、情緒化的語言。比如,用那些隱晦的數字表達出別樣的感情,770(親親你)。二是創建一種輕松、游戲、自由的氛圍。如把“東西”稱為“東東”的“童語現象”,很難想象會在網絡以外的任何交流環境中出現。這展現了在現今這個高壓力快節奏的社會里,他們緩解現實的壓力,對無憂無慮的童年生活的向往。其三,擺脫傳統語的限制,重意而不講求形式。網上常常將“給你打電話”說成“電話你”等反常搭配的情況,都是從常用詞語中翻出新意。大學生還處在接受系統的傳統文化強制教育階段,各種制度束縛著他們的欲望。網絡語言顯得越來越隨意,越來越講究沖破束縛正好顯現出年輕人標新立異和叛逆的精神,并以此折射出他們渴望被社會注意、理解和認同的迫切心情。
(二)獲得自主支配的話語權
大學時代既是人生最重要的發展期,也是人生一個最為脆弱和危險的心理過渡期。在父母長輩那里,他們缺少話語權,在朋友中間,他們要包裝并維護自己的尊嚴,可以運用自己的話語權宣泄和表達的空間在現實中受到很大的限制。網絡的隱蔽性、平等性、虛擬性等特點給予他們擺脫一切現實壓抑的空間,網絡語言實現他們在自己的語域中掌握自己的話語權,表達自己想表達的一切,實現自己內心的釋放。此外,大學生有著很強的獵奇心理,他們渴望接觸更多的人,體驗各種新奇的感覺,而網絡就成為他們訴說、宣泄的最好交流場所。
(三)創造愉悅的網絡交往氛圍
通過調查網絡語言類型,可以看出網絡語言最顯著的特征是形象快捷:一是網語的生動形象;二是符號網語的眉目傳情。以年輕人為核心的網民群體,用幽默詼諧的語言方式對平庸、枯燥、刻板生活加以調劑。例如網語“菌男”“霉女”是指相貌很丑的男女,因“菌”“霉”的使用能立刻使人想到過期、變質的食物,所以具有很強的反諷意味。可見青少年網民之間注重形象語言帶來想象上的快意,正符合年輕大學生們的特殊的社會互動形式。
(四)制造并傳遞游戲式的生活方式網絡語言備受大學生網民推崇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以游戲的方式進行溝通交流,以期望逃避老師、家長和社會上的傳統說教和傳統規范的約束和壓力。大學生網民熱衷于網絡語言的使用,以此作為吸引同學、炫耀個性的展示,使得網絡語言走入大學生的日常生活,并且潛移默化地影響和改變著他們的日常生活語言。調查顯示,79.3%的大學生使用網絡語言僅僅是為了好玩,覺得網絡語言方式無需顧及日常生活的規則,是一種游戲式的輕松語言。
三、網絡語言對大學生思想的影響
(一)積極影響
1.盡情宣泄自我情感
網絡語言本身幽默詼諧、風趣生動。深受大學生朋友的青睞。在網絡世界里,平時忙碌的人們可以卸下現實生活中的面具,毫不掩飾地盡顯人最本質的一面,輕輕松松地與素不相識的朋友聊天,在某種程度上網絡語言表現出人們的內心真實寫照。本次調查中受訪的某大學生就說過這么一段話:“這些新興語言可能網下人覺得難以理解,但在網上卻可以,而且我們覺得非常有趣,并且還是我們在緊張學習生活中自我解壓,盡情宣泄的一種方式。”
2.提高人際交往能力
網絡語言的使用環境是特定的,交往圈子也是特定的。可以說,網絡語言的使用是漢語的豐富和發展。
大學生們借此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有利于增強他們的人際交往,也有利于他們想像力和語言創新能力的發揮,積極健康、富有表現力的網絡詞語,用得恰到好處,常常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溝通交流效果。
3.增強形象性的感受和思考問題的靈活性
當代大學生經歷了一個“讀圖時代”,伴隨其成長的主要是一些卡通畫、電視、電腦等大量的視覺圖像信息,而相對抽象的語言文字信息以及面對面的社會交往信息則有所減少[5]。網絡語言長期使用的話,對于這些青少年在形象性方面的感受能增強,思考問題、處理問題方面也會相對靈活,這對他們是有一定的好處的。
(二)消極影響
1.網絡語言文化的欠約束性,導致網絡中存在的不健康語言內容會對青年大學生的社會化產生較大危害。網民良莠不齊,再加上網絡的虛擬性,就產生了一些低級、粗俗甚至骯臟、丑惡的語言。網絡社會人們的互動是在匿名環境且非明確的網絡虛擬關系中進行的,這種匿名性特點使我們很難對網絡上精神污染的制造者進行有效地制裁。網絡中傳播暴力、淫穢、反動的語言,而且可以經常肆無忌憚地公然挑戰法律而逍遙法外。
2.網絡語言泛濫危及青少年語言基礎。網絡語言具有強烈的反傳統、反規范和隨意性的特點,具有明顯的混亂性。部分網絡語言甚至違背了語言的發展規律。例如:“今天晚上誰去散步的說?”“不要忘了伊妹兒我!”把“漂亮”說成“漂漂”、“東西”說成“東東”、“害怕”說成“怕怕”等等。像這些語序變異、隨意倒裝的句式和奇特的詞匯,完全違背了現代漢語的傳統規則。青少年正處于打基礎的最好時期,他們思想活躍,接受力強,但由于知識面相對狹窄,駕馭母語能力較差,辨別能力不夠。如果對網絡語言不加以限制,就可能影響孩子們的文化修養和對傳統語言的感悟能力。不少老師表示,網絡語言的隨意性太大,如不加以約束,容易對學生的語言使用習慣產生錯誤示范,這將對溝通造成障礙。而家長則認為,過多地使用“火星文”會影響孩子的語言表達,對孩子的成長是不利的。更嚴重的是,漢語的傳統規范表達可能被顛覆和破壞,對我們的母語造成一定的危害。
3.網絡語言所傳承的由網絡文化構造的個體理想化世界,容易導致大學生對現實社會的認同危機。
現實的社會結構諸要素所結成的穩定體系,調整著人們的相互關系,維系著社會的整體性,社會角色的扮演也是客觀和真實存在的。而虛擬社會沒有社會構成的基本要素,更不可能按照一定的秩序形成穩定的`體系,社會角色的扮演也是虛幻的。它的存在隨時會因各種原因而變得支離破碎,這會給網絡社會成員造成精神打擊和精神壓力,情緒受到壓抑。
涉世不深的大學生們往往難以對網絡成員進行正確的角色判斷,當出現上當受騙的情況時,就會產生不解、憤怒和茫然等情緒,如果不加分析地把這種情緒114帶到更加復雜的現實社會中來,則會使他們對現實世界產生認同危機,從而不能正常參與社會生活。
四、建議及對策
網絡語言建設需要現實社會中的道德和規范來加以約束,可以通過制定切實可行的網絡語言道德規范,建立完善的防范監控措施營造健康的網絡語言環境。但是網絡語言的特殊性決定了不能完全依靠“硬約束”來進行強制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作為大學生思想教育主要執行者,對待大學生網絡語言的現象,我們的態度應該是堅持寬容理解、順勢引導的原則,全方位、多視角的加強大學生網絡語言建設,促進大學生思想的良性發展。
1.理性面對網絡語言
網絡語言的存在及其對大學生規范語言學習的影響是我們不能回避的客觀現實,對于大學生喜歡使用網絡語言,我們要采取寬容理解的態度,尤其是思政工作者要正視網絡語言及其在大學生中流行的現實,理性客觀地分析和解決問題。思政工作者不但應該對網絡語言有一定的了解,而且可做一些研究。廣大教師只有深入地了解網絡語言,才能在復雜的“網語”中,引導學生認識網絡語言的利弊,吸收積極健康的網絡語言。同時也要加強對大學生的監管和引導,督促他們在書面語中使用傳統詞匯和語法。避免大學生過多地使用錯別字、數字、符號、字母雜糅的網絡語言。
2.慎重使用網絡語言
在現實社會中,我們不應該完全禁止大學生使用網絡語言,但是我們應該讓學生明確,使用網絡語言必須遵守一定的原則,要本著“必要性、明確性、品位性”的原則使用網語言[6]:規范語言沒有相應的表達方式時,可以使用網絡語言替代;規范語言能夠表達得很好的,盡量使用規范語言;使用網絡語言意義要明確,不出現歧義;使用網絡語言時必須選擇其中高品位、健康、有生命力的表達方式。另外,還要依法使用網絡語言,在規范語言學習的過程中,不得使用不符合現代漢語詞匯和語法規范的網絡語言。
3.將網絡和網絡語言轉化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手段
運用網絡的相互性和開放性讓教育方式多樣化,接受學生被改變的角色,讓其在教育過程中充分實現主體價值,是當前實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的有效途徑。一批內容豐富、富有實效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紅色網站的建立正是合理運用網絡使先進思想文化成為網絡陣地導向的典型表現。紅色網站“將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充實到網站的各個欄目,將網站建設成為集思想教育、學生黨建、素質培養、信息服務、休閑娛樂為一體的綜合性網站,構筑了網上網下聯動、全時關注、全程覆蓋的立體交叉思想政治教育網絡”,從而形成較為完善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體系,而這些網站上積極、時尚的網絡語言也是學生們傳誦的經典。這種教育形式一改以往枯燥的說教,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身份借助虛擬空間、時髦的“網語”巧妙的隱藏了起來,使得教育的內容和方式具有親和力,而大學生在瀏覽網頁的過程既顧及到了理論思想的學習,又結合到了他們自身上網的興趣愛好,從而營造出了平等的學習、交流氛圍。
在21世紀的網絡時代充分運用網絡,發展積極健康的網絡語言并將其融合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既是實施符合教育主體的教學要求,更是現代社會發展對人才培養的客觀時代要求。
總之,網絡語言對青年大學生的影響同語言承載文化一樣,反映了青少年的文化構成。青少年文化發展的內容將成為十幾年后的社會主流文化,進而形成文化力。好的文化力可以推動國家民族文化,不好的文化力可以制約并阻礙民族文化發展進步,所以重視青少年文化是重視青少年的成長問題,也是重視民族文化。
【網絡語言對大學生思想的影響及對策研究論文】相關文章:
網絡語言對漢語言的影響論文10-12
淺談大學生心理健康對策影響研究論文09-13
網絡水軍的形成原因及影響研究論文03-19
方言對語言習得的影響論文05-12
英漢網絡語言對比分析研究的論文04-14
教師語言對幼兒語言發展的影響論文02-11
網絡文化對思政教育的影響及對策論文10-07
預算管理問題對策因素影響研究論文論文5篇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