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市借勢京津冀一體化的產業結構調整與優化研究論文
摘 要:在京津冀一體化背景下,廊坊憑借優越的地理位置,準確的城市定位,大量的招商引資,經濟獲得了飛速的發展,同時產業結構也得到優化升級,不斷“調強調優”。目前,廊坊市正重點推進“電子信息、裝備制造、新能源和現代服務”四大產業,所轄各縣(區、市)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產業。
關鍵詞:京津冀一體化;區位優勢;產業優化
引言:京津冀都市圈位于我國華北地區,包括北京、天津和河北省的八座城市(石家莊、保定、廊坊、秦皇島、滄州、承德、張家口和唐山),該區域城市密集,經濟發展迅速,在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中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是中國經濟、科技、文化和教育最發達的地區之一。廊坊處于河北省中部、京津兩大直轄市之間,市區距北京40公里,距天津60公里,距天津新港100公里,所轄1區、2市、6縣(1區指廊坊市區;2市指三河、霸州兩個縣級市;6縣分別為香河縣、永清縣、固安縣、文安縣、大城縣和大廠回族自治縣),全部環繞于京津兩市,具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廊坊作為京津冀都市圈的重要組成部分,經濟總量增長迅速,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升級。
一、京津冀都市圈發展概況
2004年2月,京津冀地區經濟發展戰略研討會在河北省廊坊市召開,京津冀三方達成共識,正式確定了“京津冀一體化”發展思路。京津冀都市圈中長期發展戰略主要包括一個中心,兩個增長極,三層次發展戰略。京津冀都市圈占地183704平方公里,占全國總面積的1.9%;人口7605.1萬人,占全國總人口的5.8%;2009年GDP合計為36600億,占全國GDP的10.9%,該地區經濟總量的增長速度普遍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其中北京和天津的核心地位顯著。
在京津冀都市圈發展過程中,堅持以一體化發展為中心: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充分發揮京、津、冀三地經濟發展方向的同一性、產業結構互補性的特點,促進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加速產業的整合與重組,實行地區經濟聯合與協作,從而以整體優勢參與對外競爭。都市圈內隸屬河北省的8個城市都在京津冀一體化過程中尋求自我發展的有效途徑,其中廊坊依靠自身的土地、區位等優勢,將與天津濱海新區、唐山曹妃甸一起,成為京津冀一體化進程中的三大“黃金點”(魏后凱,2006)。
二、廊坊的自我定位
一個城市的發展關鍵取決于這個城市的發展戰略是否正確,城市定位是否合理,產業定位是否科學。如果一個城市的自我定位本身就不合理、不實際、不科學,勢必會嚴重影響這個城市的發展。
廊坊在上世紀的80年代的定位為“城效型”,90年代的定位為“外向型”,進入21世紀,將定位調整為“生態型”。應該說廊坊的城市定位在隨著周邊環境和形勢的發展變化進行著不斷地調整優化,十年一發展。“城效型”“外向型”“生態型”三種定位的內涵不同,但相互聯系,標志著廊坊發展的三個重要階段,體現著廊坊發展理念的進步和駕馭能力的提高。
“生態型”城市定位的全稱是“園林式、生態型、現代化”,強調“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致力于優化產業結構,凸現集群經濟,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十年的實踐證明,這種定位不但符合廊坊的實際而且符合時代的特征,更加注重增長方式的轉變,圖1為廊坊市的工業發展定位,可以看出廊坊工業發展更致力于建設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型社會,重點發展高新經濟、循環經濟。
三、廊坊經濟發展狀況
(一)經濟總量快速增長
圖2為2001—2010年廊坊市生產總值及發展速度的變化趨勢圖,可以看出十年間廊坊的經濟總量保持快速增長,其中2004—2007年增長速度不斷加快,2006和2007年生產總值的增長率均在15%以上;受金融危機影響,2008和2009年增長速度有所下降,但仍保持在10%以上,2010年逐漸回升,達到12.5%,發展勢頭良好。
(二)工業經濟效益明顯提升
2005至2009年,廊坊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在數量和利稅方面均實現較大程度的發展,2009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量達1134家,是2005年的1.66倍,實現利稅144.6億元,同2005年相比增長了3.5倍。2009年廊坊市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230,獲得到了明顯的提升。
(三)產業結構調整優化
2001年廊坊市的第一、第二、第三產業的產業結構為1:2.82:1.59,2010年三次產業結構為1:4.53:2.93,十年間廊坊市的產業結構獲得了較大的調整優化,這主要得益于二、三產業的快速發展。表1為2001—2010年廊坊市三次產業的增加值及增長速度,可以看出廊坊市的第二、三產業的發展速度明顯高于第一產業,其中2006年第二產業的增長速度為19.0%,第三產業的增長速度為15.1%;2007年第三產業增長率高達19.6%;2010年廊坊市經濟已經逐漸走出2008年金融危機的影響,重新開始新一輪的加速增長,三次產業結構進一步調整。
四、三河市成功借勢京津
三河與北京僅一河之隔,西距天安門32公里,處于環京津、環渤海經濟圈的腹地,是廊坊所轄1區、2市、6縣中地理位置最優越的地區。近年來,三河市經濟發展迅猛,綜合經濟實力常年位居廊坊市首位,是河北“十強”,全國“百強”。2009年,三河市的地區生產總值達到268億元,占廊坊市總產值的22.8%。三河市經濟能夠表現出如此強的活力,獲得如此傲人的.成績,訣竅是一個“借”字,依托區位優勢,“借勢”京津,三河市通過對接交通、對接基建、對接服務、對接產業成功地打造了與北京的無縫對接。
傳統產業如食品、蔬菜、花卉、建材等努力打造京津的供應基地;制造業不斷加強招商引資的針對性,圍繞駐京跨國公司、大型龍頭骨干企業、總部基地和各類科技研發中心,大力發展配套產業,從而促進先進制造產業及高新技術集群的形成和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確立了研發在北京,生產在三河的發展思路;服務業的目標是“做大做強做優”,定位于消費型、服務型城市,努力吸引京津居民來三河旅游休閑、消費娛樂,各類大型企業及經濟組織進行商務活動。三河的各類型產業正是通過找準定位,與京津分工協作、優勢互補,才得以獲得蓬勃發展。
三河市“借勢”策略的成效已經逐漸顯露,經濟發展速度令人驚嘆,值得其他各縣(市)學習借鑒。需要注意的是北京對三河的影響遠遠超過天津,這也是整個廊坊“借勢”過程中普遍存在的現象,“天津牌”尚留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五、結論與建議
1、廊坊市準確把握自我定位。通過對城市定位的不斷優化,逐漸在“京津冀一體化”過程中找準方向,確定功能,轉變經濟增長方式。
2、廊坊市依托區位優勢,經濟獲得飛速發展。經濟總量快速發展,工業效益顯著提升,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綜合實力穩步加強。
3、三河成功借勢京津,經濟發展令人驚嘆。三河市通過成功打造在交通、基建、服務、產業等方面與北京的無縫對接,全面改善了投資環境,吸引了大量中外資本,最終實現經濟的迅猛發展,其借勢經驗具有極強的示范帶動作用。
參考文獻:
[1]柏素敏,劉雪.京津冀一體化條件下廊坊市主導產業發展途徑思考[J].職業時空.2009,8.
[2]米新英.優化廊坊市產業結構的對策與建議[J].北華航天工業學院學報.2009,01.
[3]沈方,宋建林.基于區域經濟的廊坊市產業結構變革與發展研究[J].企業經濟.2005,04.
[4]宋建林,王中帥.廊坊市產業結構空間布局優化研究[J].現代商業.2009,23.
【廊坊市借勢京津冀一體化的產業結構調整與優化研究論文】相關文章:
廊坊市借勢京津冀,體化的產業結構調整與優化研究論文10-22
林業產業發展及產業結構調整研究論文05-23
區域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研究論文10-28
產業結構調整如何發揮作用研究論文08-15
節電產業研究精選論文04-05
產業結構調整與就業演變論文參考07-15
產業轉移動因研究論文06-18
關于貿易結構優化研究論文06-01
優化設計方法的數值研究論文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