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期刊影響因子的起源與作用論文

時間:2021-04-09 12:49:05 論文 我要投稿

期刊影響因子的起源與作用論文

  一、含義

期刊影響因子的起源與作用論文

  (Impact Factor,IF)是湯森路透(Thomson Reuters)出品的期刊引證報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中的一項數據。 即某期刊前兩年發表的論文在該報告年份(JCR year)中被引用總次數除以該期刊在這兩年內發表的論文總數。這是一個國際上通行的期刊評價指標。影響因子現已成為國際上通用的期刊評價指標,它不僅是一種測度期刊有用性和顯示度的指標,而且也是測度期刊的學術水平,乃至論文質量的重要指標。影響因子是一個相對統計量。

  二、查詢

  JCR

  查詢外文期刊影響因子,可使用外文數據庫Web of Science中的JCR(Journal Citation Reports),其中JCR Science Edition用于查詢自然科學類期刊,JCR Social Sciences Edition用于查詢人文社會科學類期刊。 它隸屬于湯森路透集團。該網站需要授權才可訪問,需要用大學代理賬號。

  SCI

  查詢中文期刊的影響因子,可使用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電子雜志社和中國科學文獻計量評價中心聯合推出的《中國學術期刊綜合引證報告》(萬錦堃主編,科學出版社)。SCI的影響因子一般于每年的6月份公布,由湯森路透統計發布,此為最準確的官方版本,其他網站均以此為版本,只作為參考意義,并非100%準確。PubMed中文網旗下的SCI期刊數據庫也可以查詢期刊近十年的影響因子及變化曲線,期刊覆蓋領域。

  MedSCI

  MedSCI也可查詢期刊的影響因子,數據來自網友上傳,不準確。

  三、意義

  影響因子并非一個最客觀的評價期刊影響力的標準。一般來說影響因子高,期刊的影響力就越大。對于一些綜合類,或者大項的研究領域來說,因為研究的領域廣所以引用率也比較高。比如,生物,和化學類的期刊,這類期刊一般情況下就比較容易有較高的影響力。影響因子雖然可在一定程度上表征其學術質量的優劣,但影響因子與學術質量間并非呈線性正比關系,比如不能說影響因子為5.0的期刊一定優于影響因子為2.0的期刊,影響因子不具有這種對學術質量進行精確定量評價的功能。國內部分科研機構,在進行科研績效考評時常以累計影響因子或單篇影響因子達到多少作為量化標準,有的研究人員可能因影響因子差0.1分而不能晉升職稱或評定獎金等,這種做法絕對是不可取的。影響因子(Impact factor,縮寫IF)是指某一期刊的文章在特定年份或時期被引用的頻率,是衡量學術期刊影響力的一個重要指標,由美國科學情報研究所(ISI)創始人尤金·加菲得(Eugene Garfield)在1960年代創立,其后為文獻計量學的發展帶來了一系列重大革新。自1975年以來,每年定期發布于“期刊引用報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四、計算方法

  影響因子是以年為單位進行計算的。以1992年的某一期刊影響因子為例,IF(1992年) = A / B

  其中:

  A = 該期刊1990年至1991年所有文章在1992年中被引用的次數;

  B = 該期刊1990年至1991年所有文章數。

  五、影響

  許多著名學術期刊會在其網站上注明期刊的影響因子,以表明在對應學科的影響力。如,美國化學會志、Oncogene等。

  中國大陸各大高校(如清華大學、武漢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南開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吉林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浙江大學、上海大學、大連理工大學等)都以學術期刊的影響因子作為評判研究生畢業的主要標準。

  以1992年為例,計算某期刊在該年的影響因子:

  X=以1992年為基點、某期刊于1990和1991年在1992年全部被引用之論文總次數

  Y=以1992年為基點、某期刊1990和1991年全部論文發文量的總和

  IF1992年 =(X(1990年,1991年) / Y(1990年,1991年))

  六、起源

  在1998年,美國科技信息研究所所長尤金·加菲爾德(Eugene Garfield)博士在《科學家》(The Scientists)雜志中敘述了影響因子的產生過程。說明他最初提出影響因子的目的是為《現刊目次,Current Contents》評估和挑選期刊。人們所說的影響因子一般是指從1975年開始,《期刊引證報道》(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每年提供上一年度世界范圍期刊的引用數據,給出該數據庫收錄的每種期刊的影響因子。JCR是一個世界權威性的綜合數據庫。它的引用數據來自世界上3000多家出版機構的7000多種期刊。專業范圍包括科學、技術和社會科學。JCR是世界上評估期刊唯一的一個綜合性工具,因為只有它收集了全世界各個專業的期刊的引用數據,JCR光盤版有許多很好的界面,顯示了期刊之間引用和被引用的關系?梢愿嬖V人們,那些是最有影響力的期刊,那些是最常用的期刊,那些是最熱門的期刊。除影響因子外還給出:期刊最新排序(Current Rank)、刊名縮寫(Abbreviated Journal Title)、國際統一刊號(ISSN)、總引用數(Total Cites)、及時性索引(Immediacy Index)、總文章數(Total Article)、被引半衰期(Cited Half-Life)。

  七、影響因子

  影響因子在發展的過程中形成了兩個指標:復合影響因子和綜合影響因子。

  復合影響因子是指-----復合影響因子是以期刊綜合統計源文獻、博碩士學位論文統計源文獻、會議論文統計源文獻為復合統計源文獻計算,

  綜合影響因子是指----綜合影響因子主要是指文、理科綜合,是以科技類期刊及人文社會科學類期刊綜合統計源文獻計算

  這兩者都是按被評價期刊前兩年發表的可被引文獻在統計年的被引用總次數與該期刊在前兩年內發表的可被引文獻總量之比。

  八、作用

  影響因子及JCR給出的以上指標,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具體地說,對以下各類人員具有多種實用價值。

  1、圖書館員: 制定文獻收藏計劃和經費預算,向讀者推薦優秀期刊。

  2、編輯: 了解和掌握自己編輯的期刊的情況,制訂有效的編輯規劃和辦刊目標。

  3、出版商: 掌握和監測出版動態,掌握出版機會,做出新的出版決策。

  4、作者(科研人員):

  a.尋找和確定與自己專業有關的期刊,

  b.確定論文投稿期刊,

  c.證實已經發表自己論文的期刊的水平。

  5、信息研究分析人員:

  a.跟蹤文獻計量學的發展趨勢,

  b.研究學科之間及各學科內的引用模式。

  c.研究學術論文生產的學問[2]。

  d.研究專業學科的發展變化趨勢。

  九、影響因素

  從計算公式看,影響因子雖然只和被引次數和論文數直接相關,但實際上,它與很多因素有密切聯系。決定影響因子大小的因素現主要有以下5個方面:

 。1)論文因素。如論文的出版時滯、論文長度、類型及合作者數等。出版時滯較短的刊物更容易獲得較高的影響因子。若刊物的出版周期較長,則相當一部分的引文因為文獻老化(超過2年)而沒有被統計,即沒有參與影響因子的計算,從而降低了影響因子。大量統計資料表明,刊載論文如果是熱門課題,且篇幅較短,發表較快,則被引率將很快達到高峰,進而使期刊的影響因子上升很快,然后又迅速下降;刊載完整研究性論文的期刊,持續被引用時間長,影響因子升高較持久。也有資料表明,論文的平均作者數與論文的總被引頻次呈顯著的正相關。

  (2)期刊因素。如期刊大小(發表論文數)、類型等。在計算影響因子時,刊載論文數僅統計論文、簡訊和綜述,而對評論、來信、通訊和其他一些常被引證的欄目的文章則不進行統計。根據經驗判斷,期刊發表論文數量與影響因子和總被引頻次的大小有密切聯系。在多數情況下,論文量少的期刊容易得到高影響因子,并且這部分期刊的影響因子在年度之間會有較大的波動;而論文量多且創刊年代久的期刊往往容易得到較高的總被引頻次。此外,還與其他引證指標如:即年指標、期刊被引用半衰期、地區分布數、基金論文比以及期刊發行范圍和發行量等指標有密切關系。期刊的規模和結構不同會造成期刊影響因子的不同。一般來講,同種類型的期刊形成的規模越大,這些期刊的影響因子總的來講就越大;期刊中所含的“熱門”課題或“熱門”專業的文章越多,總被引頻次就越高,同時這種期刊的影響因子也就越大。

 。3)學科因素。如不同學科的期刊數目、平均參考文獻數、引證半衰期等都會對期刊的影響因子和總被引頻次產生影響。期刊的'影響因子和總被引頻次均以論文的引證與被引證的數量關系為基礎。一個學科的引文數量,總體水平取決于兩個主要因素:一是各學科自身的發展特點;二是該學科期刊在數據庫來源期刊中所占的比例。從總體上來說,某學科來源期刊越多,該學科期刊的總被引頻次和影響因子就越大。這兩大因素決定了學科影響因子和總被引頻次分布的不均衡性。生物學期刊一直是SCI期刊中比較引人注目的一類期刊,它不僅在期刊數量上明顯多于其他學科,而且在總被引頻次和影響因子的數量上也有顯著優勢,從而說明生物科學在當代科學中所處的重要位置。此外,影響因子還受期刊所涉及的學科在專業意義上的社會覆蓋面的影響,如果某個科技期刊在專業意義上的社會覆蓋面非常小,而且同類期刊又很少,那么它的影響因子就不可能很高[1] 。不同的學科由于其內在的科研規律不同,在做研究時所需引用他人的科研成果情況就不盡相同。這些區別至少在兩個方面會影響到影響因子的大小,一方面的區別是需要引用他人成果多少的情況,另一方面的區別是引用他人成果的時間情況。由于影響因子一般都只按近兩年內的期刊中所引用的文獻計算,可以看出按近兩年內的引文年限分布情況做的排序結果和通過用影響因子方法對雜志的排序結果同樣也具有一致性,這同樣說明了影響因子不能正確地反應出不同學科期刊之間影響力的大小。由于歷史的原因,一個國家不同學科的建設和發展都是不平衡的,甚至同一學科中的不同分支也存在這種情況。有的學科規模很小,但從事這一學科的科研人員多,而且對這一學科的資金投入也大,相關的學科雜志也較多,這樣就會形成一種規模優勢。而往往那些規模較小的學科就不具備這種規模優勢,從而這類期刊的影響因子和總被引頻次也不會高。就學科規模發展速度的快慢而言,不同的學科有“冷”、“熱”之分。“熱”門學科由于時代的需要其規模發展速度是很快的,這種學科的文章在其規模迅速發展的期間將具有很高的被引用率;而“冷”門學科則正好相反。但是,這種“冷”與“熱”的劃分往往并不是出于科學本身的發展需要,而經常是由于經濟、社會等一些非科學因素的制約而造成的。還有一些學科包含了許多熱門的課題,這些“熱門”課題的文章雖有較高的被引用率,但并不具備多大的科學價值。據以上分析可以認為:這種僅僅因為學科規模的大小和發展速度的快慢而造成的論文被引用率高低的不同,或者是引起相關雜志和機構的影響因子大小的不同,從而造成在重要性的排序上的不同,不是科學木身發展造成的,是其他的一些經濟的、歷史的和社會的非科學因素造成的,因此對規模小或是“冷”專業的學科進行的這種評價是極為不公平的,也是不合理的。

 。4)檢索系統因素,如參與統計的期刊來源、引文條目的統計范圍等。對于特定刊物來說,在中外的檢索系統中,由于其所收錄的期刊群體組成的差異較大,因而所計算的影響因子值有較大的差異,并且同一刊物在不同語種的檢索系統中具有明顯不同的影響因子和總被引頻次。

  (5)名人效應的影響,名人效應常表現為:一方面人們常引用名人的文章來增加自己文章的權威性,即便是在還有別的更適合自己文章引用的文獻時也是這樣;另一方面是署有名人名字的文章或被名人所推薦的文章很容易在所謂的高檔次的雜志上發表,因而也容易被SCI或CSCD所收錄,且有時文章本沒有名人科研成果,卻為了能在高級刊物上發表署上了名人的名字,所以過分地強調被引用或收錄情況,將給文章的總被引頻次和影響因子帶來人為的偏差。

【期刊影響因子的起源與作用論文】相關文章:

林業科技期刊的影響因子論文11-04

SCI論文期刊之影響因子的計算方法06-14

地方農業期刊對農業發展的影響論文05-06

SCI論文影響因子的五大看點06-14

science advances影響因子09-10

增強同行評議在期刊評價中的地位及作用論文09-09

學術期刊的價值與作用是什么論文09-25

休閑型商業街環境設計的影響因子論文11-15

正規期刊的定義論文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