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對教師應對同伴侵害策略知覺的調節作用研究論文
同伴侵害(peer victimization)是個體遭受同伴攻擊的經歷,是在兒童與同伴交往中普遍存在的現象。有數據顯示,10%23%的學齡前兒童持續或經常遭受同伴侵害,并且在整個學齡階段具有一定的穩定性。同伴侵害對兒童心理適應和社會適應都會產生長期的負面影響,導致兒童出現諸多問題,包括退縮、抑郁、孤獨、焦慮、注意力分散等情緒問題或內化問題,以及違紀、攻擊、厭學、自殺等行為問題或外化問題,致使他們在同伴群體中面臨被邊緣化的危險。
且長期遭受同伴侵害的兒童不斷將同伴侵害的經歷內化,逐漸形成低自尊、低自信等消極適應水平,若不加以有效的控制和引導,很有可能演變成極具危險的犯罪行為。也有研究表明,有些受侵害兒童并不存在焦慮、抑郁等情緒問題,甚至未來發展狀況良好。根據心理韌性理論,這很可能是某些保護性因素減少或消除了同伴侵害的消極影響,防止和減少了兒童危險行為的發生。在個體健康發展過程中,保護性因素不僅包括環境因素,如家庭氛圍、同伴關系、社會支持等,還包括一系列個體因素,如自我觀念、情緒調節能力、溝通交往能力等。
研究表明,在同伴侵害發生時,兒童的同伴關系、應對策略、情緒調節等多種因素對受侵害者發揮了保護作用。例如:在個體因素中,高自尊被認為對兒童的積極適應水平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受侵害者如果自尊水平較高,則因身體侵害和關系侵害所引發的行為問題也少,這說明高自尊能夠抵抗或改善兒童因同伴侵害而導致的適應失調問題。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對象研究
被試為青島市3所幼兒園的`252名中班和大班的兒童。其中,中班122名,大班130名;男孩136名(占54%),女孩116名(占46%);最小年齡3.96歲,最大年齡6.95歲,平均年齡5.03±0.82歲。
(二)研究材料
兒童對教師應對同伴侵害策略知覺量表
根據Troop-Gordon研究改編而成的兒童對教師應對同伴侵害策略知覺量表來測量兒童知覺水平。本研究中先由一位研究者將問卷譯為中文,再由另一位研究者將中文問卷回譯,并與幼兒教師進行交流討論,通過對比、分析,形成了中文版的兒童對教師應對同伴侵害策略知覺問卷量表。另外,“有時”“偶爾有”和“經常有”雖然在英語中比較容易區分,但在漢語中兒童很難區分語義的不同,尤其是對46歲的兒童來說難度更大。為此,將3個選項進行了合并,改為“有時”,相應地對編碼也作了變動,采用5級計分。量表中的指導語常常為:“你見過小朋友之間發生欺負事件嗎?如果發生了,老師有沒有采取這些方法呢?”
二、研究結果
(一)各變量的描述性統計結果
男孩、女孩各變量的平均數與標準差。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表明:男孩的行為問題多于女孩,但在兒童對教師應對同伴侵害策略知覺、身體侵害、關系侵害方面,性別差異不顯著。
(二)各變量之間的相關關系
采用Pearson積差相關系數考察各變量之間的關系。相關分析結果顯示:兒童對教師消極策略知覺、積極策略知覺與行為問題呈顯著正相關關系;身體侵害、關系侵害與行為問題呈顯著正相關關系;兒童年齡與兒童對教師消極策略知覺呈顯著負相關關系。
三、分析與討論
(一)同伴侵害與兒童行為問題的關系
本研究發現,身體侵害、關系侵害都能顯著預測兒童的行為問題。具體而言,兒童的身體侵害和關系侵害程度越深,由此導致的行為問題就越多。這與已有研究結論一致。兒童的身體侵害是兒童遭受同伴身體動作(如打、踢、咬、推等形式)的侵害,不僅使兒童身體健康受到影響,也使心理發展受到影響,產生暴力、攻擊等行為或憤怒、傷心等消極情緒。兒童的關系侵害是兒童的同伴人際關系或關系網絡受到侵害,直接影響兒童在同伴間的受歡迎程度,嚴重者被孤立、被排斥,不被同伴接納。關系侵害較為隱蔽,不容易被察覺,在平時也很難被教師重視。
然而,關系侵害對兒童造成的影響并不比身體侵害小,甚至在社會適應、同伴交往方面對兒童的影響更大,尤其會造成持久的心理傷害。學前兒童的心理理論已經有了一定的發展,能夠認識并通過操縱他人的心理狀態來實施對同伴關系的侵害,只是施行策略技能較低。當兒童遭受來自同伴的攻擊時,往往將這一消極的經歷內化,作出消極的自責歸因或消極的自我評價,從而產生無助感,進而導致兒童同伴關系緊張,受侵害兒童會出現孤獨、焦慮以及抑郁等不良適應情緒。
(二)兒童對教師應對同伴侵害策略知覺在同伴侵害與行為問題之間的調節作用交互作用的分析
結果表明:兒童對教師消極策略知覺在身體侵害、關系侵害與兒童行為問題之間的調節作用不顯著;兒童對教師積極策略知覺能夠調節身體侵害與行為問題的關系。具體而言,對遭受或經歷過身體侵害的兒童來說,對教師積極策略的知覺反而加劇了他們的行為問題。由此看來,兒童對教師采取懲罰、批評攻擊者的積極策略知覺并沒有減少兒童行為問題的發生。這可能是因為受侵害兒童雖然知覺到教師對攻擊者采取了懲罰、訓誡或聯系父母等積極策略,但這種嚴厲和措施可能對兒童產生了消極影響。
已有研究表明,嚴厲、控制型的班級環境容易導致諸多問題,如師生間沖突增加、兒童對教師安全感缺失以及對學校產生厭惡情緒。同時,教師對同伴的懲罰也會加劇兒童之間同伴關系的緊張,使兒童面臨被同伴拒絕或被同伴報復的危險,從而增加了兒童的焦慮與恐懼。
【兒童對教師應對同伴侵害策略知覺的調節作用研究論文】相關文章:
施工管理問題及應對策略研究論文10-22
培養兒童閱讀興趣的策略研究論文07-05
梅洛龐蒂知覺的“透視”作用研究論文04-05
大學教師教學發展策略研究論文05-09
ECR策略研究的論文04-14
兒童孤獨感與同伴接納的關系論文05-03
情感營銷策略研究的論文04-06
計算機網絡攻擊的危害與應對策略研究論文04-15
漢語兒童造詞策略和詞法意識發展研究論文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