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諧社會視角下的社區公共體育發展研究論文
摘要:大力發展城市社區公共體育, 是和諧社會語境下實現公平正義和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厘清當前城市社區共同體育發展現狀, 指出存在一些問題, 并進一步思考對策, 對我國體育強國戰略和實現建設和諧社會偉大構想具有重要意義;也給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大扶貧語境下社會資源下移后, 農村社區公共體育的發展提供經驗借鑒。
關鍵詞:公共體育; 和諧社會; 城市社區;
1. 引言
社區作為城市人生產和生活的共同體, 可以實現和滿足人們幾乎全部的社會需求, 可謂建構和諧城市的重要根基。社區公共體育就是要幫助人們突破計劃經濟體制下單位科層體系的社交障礙, 實現從“單位人”到“社會人”再到“社區人”的轉化。是現代化背景下人們再社會化的重要實現路徑, 在推動人們向陌生環境的柔性融入方面具有重要價值, 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增強社區居民體質健康, 提高社區居民生活質量的重要保障。
2. 城市社區公共體育發展現狀及制約和諧社區構建的障礙性因素
2.1 城市社區公共體育發展現狀
目前我國社區在管理體制上已經建構起了“街道社區體協為主, 地區性體協為輔”管理體系, 其基層化自治化特征非常明顯。保證了社區居民參與社區體育活動的自愿性和排他性。從而增強其參與的主動性。在社區體育公共服務的提供方面, 社區體育組織主要提供健身場地設施服務、健身活動服務、健身指導服務和健身信息情報等服務。場地建設土地資源通常以國家指標的形式占據使用權, 而資金方面則主要采取“財政+社區”的模式來完成, 社會資金籌措方面顯得相對不足。提供健身活動服務、健身指導服務和健身信息情報服務的人員則主要由熱心退休干部職工來進行, 主要靠僅剩的激情來開展工作, 幾乎是沒有報酬的, 流動性較大。當前體育硬件設施最齊全的應該是城市里各級各類大中小學校, 其次是機關事業單位, 再次是大中型企業。調查發現社區內部體育設施的使用率, 社區和社區之間, 體育硬件設施和體育相關信息的共用共享情況不容樂觀。另外也有由于管理缺位的問題, 存在長期被外來人員占用或是本社區內部分特定人群占用的情況出現, 出現了不少影響和諧和會構建的問題。
2.2 制約城市社區公共體育發展, 影響和諧社區構建的障礙性因素
2.2.1 發展不均衡:
硬件不均衡和參與不均衡。硬件設施不發展不均衡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國經濟發展和資源分配的地區差異和行業差距明顯。在中國體育經濟潛力巨大, 但是產業化及其產業規模效益的實現卻還需時日。因此, 在廣大落后的中西部城市和部分效能不高的產業, 社區體育的發展無論是硬件設施的建筑還是軟件服務的提供, 其資金渠道都主要依靠財政供給。由于中央財政資金用于全國體育事業的比例在整個財政預算中就不大, 且相對數也不多, 因此各個地方想要發展壯大自身體育公共服務也就得依賴自身財稅實力。這樣一來, 經濟發達程度及其實體規模也就成了決定一個地方體育事業發展情況的最主要因素。當然, 這一局面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脫貧攻堅大背景特別是體育強國語境下可能會有所改觀, 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改變落后地區體育硬件設施和軟件服務供給的不均衡問題仍然需要不少時日。另外, 硬件設施管理低效, 使用率不高;配套服務供給不夠重視, 結構單一, 總量不足也是其存在的問題。結構單一, 必然不能夠滿足社區成員多樣化的體育鍛煉需求, 導致一部分社員只能到別的社區去進行感興趣的體育運動, 又給城市交通和治安管理造成了更多壓力?偭坎蛔, 直接導致一部分人只能“干瞪眼”, 大大降低參與率, 制約了全面健身事業的發展, 也不利于體育強國戰略的實現。
其次是參與不均衡, 主要表現在居民的性別差異和年齡差異上。這里以廣場舞和籃球運動作為例子來展開討論。廣場和籃球場是絕大多數社區配套的公共體育設施。但長期以來, 上百平方米的廣場都為50-60歲這一年齡段的女性居民 (就是所謂“大媽”) 所占據。而男性或是其他年齡段的婦女則幾乎不參與到其中, 并且由于“大媽們”占據有有限的體育硬件資源且其鍛煉動靜大而經常遭到其他居民的反感。而籃球運動則是基本上是年輕人的事情。
2.2.2 管理落后, 服務體系不健全
實際上, 科學高效的管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化解社區體育硬件資源不足和參與度不高的困境。全民健身和終身體育是當下最流行的兩大體育理念, 已經上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 成為現代公民培育計劃的重要內容。因此, 自治絕非是放任自流, 體育協會的權威要加強, 渠道源自對自身社區體育管理服務水平的提升。目前, 不少社區體育沒有建立合理有效的管理制度, 大多數都是抄來的, 不符合自身社區世紀, 也從未真正地貫徹執行。根源在于人才奇缺。要搞好城市社區體育, 必須要建構起“提供健身場地設施服務”、“健身活動服務”、“健身指導服務”和“健身信息情報服務”四位一體的管控體系。公共體育場地和耐用體育器材是體育運動的基礎性資源, 是一切鍛煉的載體。目前社區與社區之間, 場地管理存在的最大問題是, 閑置和擁擠并存。不同社區和不同行業之間, 應該存在作息時間的差異, 而不同的社區成員之間, 也存在著體育項目偏好不同的問題。這就給場地和器材的調劑留出了巨大的空間。然而由于社區之間資源獨占性, 加之地域性社區體協管理失位, 因此就出現了上述一遍擠得流汗, 一遍空置無人的尷尬困境。其次, 場地和器材解決的是“可以練”的問題, 但是“怎么練”以及“練習的效果如何”就需要我們做進步的.服務創新和開發了。
2.2.3 社區體育可能存在不夠和諧的因素
城市社區體育具體開展中可能存在:人際關系、體育活動之間, 以及社區體育活動與外部環境之間都可能出現這樣那樣的不和諧問題。在參加體育練習甚至是比賽的過程, 甚至是觀看體育比賽的過程中, 都會因為意外事故而出現社區成員之間的摩擦和沖突, 防范機制和化解機制以及誰去操作都是我們要解決的問題。另外, 因為體育運動不可能悄悄的進行, 當出現擾民的時候該怎么辦?是否在建造場地的時候有所考慮, 或者已經建成的場地有什么可以化解的辦法, 這些因素都必須加以考慮。還有, 如果城市恐怖活動等可能會給社會生命財產安全造成損失, 我們又該怎么辦?這些都是我們城市社區體育管理或是組織者所必須考慮的。
3. 推動公共體育發展, 實現和諧城市目標要求的對策
3.1 厘清和諧社會、社區體育和城市社區的內涵
首先要在提升理論認識水平。和諧社會涵蓋五個層面的意思, 即是個人和諧、人際和諧、社會各系統各階層之間和諧、個人、社會與自然之間的和諧以及本民族與外部世界的和諧。其最終目標是要建立一個更加幸福、公正、和諧、節約和充滿活力的全面小康社會。這其中, 兼容共生、結構合理、公平正義和充滿活力是其核心要義, 也是我們所以要大力推動城市社區公共體育發展的理論源泉。發展城市社區公共體育, 本質上就是要發展均衡化、高水平的和諧社區體育。城市社區是相對于農村社區而言的, 這是社會學者基于群體生產特質進行的簡單劃分。大致上, 城市社區成員基本上不從事直接的農業生產活動, 因此更有可能成長為有閑階級。社區體育作為社會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是相對于家庭體育和學校體育而言的。具有自主性、公益性、多樣性、趣味性和服務型等特征, 可以豐富城市具名文娛生活, 實現鄰里和睦, 促進社區繁榮。
3.2 培育人才, 協作各方, 建立健全城市社區體育服務體系
人才是第一資源, 一切存在的或者可能出現的潛在問題都必定是由人來化解的?紤]到社區體育的公益性質, 這里可以由*府牽頭、出資, 設立公益崗位, 向社會招聘專業人才作為城市社區體協骨干力量, 組建起辦事公正、高效的人才隊伍, 為下一步的制度建立和有效執行奠定人才基礎。
其次要統籌各方, 彌補資金、場地、器材和人才等稀缺資源不足的困境。凝聚各方力量, 建構多元供給是實現體育強國背景下社區體育優質服務的必由之路。*府要從親自舉辦體育服務事業的困境中解脫出來, 充分認清自己“守夜人”的角色, 不越俎代庖, 喧賓奪主。“*府是管理者、監督者而非服務直接提供者”這一現代市場經濟理念, 是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勢, 能夠在實體層面極大地推動社區體育服務蓬勃發展, 促進體育強國夢想的實現。行政部門要高屋建瓴, 從政策入手, 做好頂層設計, 建立健全制度機制, 強化市場監管體系, 更多地從法律層面去規范服務供給主體的行為, 適度運用經濟和行政展開宏觀調控, 合理引導市場主體和其他社會組織投身其中。服務供給者則要增加供給數量, 提升質量, 開發新的利益增長點。在提供公益服務的同時, 實現自身利潤的快速增長。最后要讓社區人員參與進來, 避免出現“領導干部占起干, 社區成員坐著看”的局面。管理只是引導, 越是到高級階段, 越是要依靠社員自身素質來完成資源的整合和利用。
4. 小結
客觀地, 我國城市社區體育的發展, 幫助不少人實現了從“單位人”到“社會人”再到“社區人”的順利轉換, 降低了人的工具屬性, 使其在生產和生活中, 開始逐步恢復活力;促進了社區內部成員的交流互動, 在實現同一社區利益的維護和爭取方面效果明顯, 一定程度上期到來化解社會矛盾, 溝通人際關系, 和諧自然世界的目的。然而, 在整體上, 城市社區體育的發展是滯后于當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 還有很多問題需要厘清并找出針對性的合理對策。
參考文獻
[1]李國.城市社區公共體育服務系統非平衡演進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 2014.
[2]孫立海.我國社區體育非盈利組織建設與發展研究[D].武漢體育學院, 2017.
[3]齊書春.和諧社會構建中的城市體育發展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 2015.
[4]劉明生.公共服務背景下城市社會體育組織發展模式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 2016.
【和諧社會視角下的社區公共體育發展研究論文】相關文章:
研究社會網絡視角下的微博發展論文05-16
新公共管理下的創新與發展研究論文01-13
陽光體育下公共體育教學改革研究論文11-14
敘事視角下空間設計研究論文04-12
實踐性知識視角下的教師專業發展研究論文04-01
生態視角下的低碳農業發展論文05-29
學分制下公共體育教學模式的研究論文09-24
心理契約視角下的品牌關系的研究論文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