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文言文教學培養學生健全人格的論文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因此,在語文教學中加強學生的人格教育是語文教師的重要使命。文言文是中學語文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蘊涵著豐富的人文因素,積淀著深刻的人類經驗。語文教師應該深刻認識到其在人格教育方面的特殊作用,充分利用文言文加強對學生的人格教育。
一、文言文學習,有助于培養學生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
現在不少的學生不愛母校,不愛學習,目無尊長,不怕老師,這與他們缺乏愛國觀念息息相關。愛國主義是人格的基石,是對學生進行人格教育的重要內容。作為文學作品的一個永恒主題,愛國主義精神貫穿了中國古代文學的始終。在古代文學的鑒賞中,我們可以帶領學生去觸摸我們民族的偉大靈魂。從《詩經》中的《秦風·無衣》,到王昌齡的《從軍行》,到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到文天祥的《<指南錄>后序》等,這些篇章中都表現出了仁人志士舍身為國的赤膽忠心;屈原的《涉江》、賈誼的《論積貯疏》、范仲淹的《岳陽樓記》、陸游的《示兒》等文章,也都流露著作家詩人憂國憂民的愛國激情。我們在學習這些文章時一定要引導學生領會作者崇高的精神境界,了解其高尚的民族氣節,使學生充分認識到古代仁人志士的愛國主義精神,從而教育學生要從自身做起、從現在做起,把愛國的熱情融入平時的學習和工作中。
二、文言文學習,有助于培養學生遠大的理想
一些學生在學校里無所事事,渾渾度日,碌碌無為,這是沒有理想的體現。理想信念是人格的支柱,也是生命的支柱。古代文學中有著大量的古人立大志成大才的范例,這正可以作為我們教育引導學生樹立遠大理想的有力武器。在學習《鴻門宴》時,我們可以向學生介紹項羽在看到秦始皇時的“取而代之”的大志;在學習《陳涉世家》時,我們要讓學生看到陳涉在傭耕時即有的“鴻鵠之志”;在學習岳飛的.《滿江紅》時,我們可以為學生介紹岳飛少年時即立下的“還我河山”的壯志;學習《宋東陽馬生序》時,也應該把宋濂克服困難,苦學成才的故事介紹給學生。讓學生明白樹立遠大理想并為之奮斗的重要性。
三、文言文學習,有助于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目前,有一些學生思想消極,這與他們不注重自身的道德情操教育有很大的關系。《論語》中的“立志”、“自省”、“交友”等觀點就是極具現實意義的教材,孟子倡導的“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思想觀點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操,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陶淵明的“不為五斗米折腰”,韓愈的“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顧炎武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都顯示出這些道德思想的巨大威力。在學習這些篇目時,我們一定要啟發、誘導學生,使其充分領會古人修身養性的方式方法,從而確立正確的人生目標,規范自己的日常行為,開始認真學習。
四、文言文學習,有助于培養學生誠實守信的美德
道德是人格的核心。遺憾的是,當前部分學生缺德、失信行為卻不時發生,如考試作弊、弄虛作假、坑蒙拐騙等。因此,對學生加強誠信道德教育非常必要。我們在古代文學教學中就應重視挖掘誠信教育的素材,用孔子“民無信不立”,孟子“誠信乃人之根本”,商鞅變法立木樹信,曾子教子殺豬取信等古人誠信受益、失信受損的史實教育學生,給學生以強烈的心靈震撼。從“三人行,必有我師”的孔子到“業精于勤,而荒于嬉”的韓愈;從“春蠶到死絲方盡”的李商隱到“菊殘猶有傲霜枝”的蘇軾;從“鏡破不改光”的孟郊到“生當作人杰”的李清照;從“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諸葛亮到“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等。古文中的先賢圣哲、至德至言對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健全學生的人格魅力大有裨益。此外,文言文中還有很多作品,或歌詠山川,或記述經歷,或闡發哲理,或抒懷言志,它們表達了古人對國家、對民族、對真善美的執著追求。如屈原“憂愁幽思”而作的《離騷》,蘇洵酣暢透辟的《六國論》,文天祥以一片“磁針石”之心而著的《指南錄》等。文言文擁有無可估量的教育潛能、審美潛能,只要我們合理地去發掘利用,它就一定能釋放出巨大的能量,從而豐富學生的愛國情感,增加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認同感。
五、文言文學習,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自信是成功的基石。但很多學生沒有自信。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吾輩豈是蓬蒿人”的歌唱和“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的信心,曹操“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雄心壯志,都可以無聲地促進學生自信心的成長。
如《論語》中的“學而不厭”、《勸學》中的“鍥而不舍”等都是幫助學生加強心理素質,樹立正確的人生觀的好教材。蘇軾“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淡泊超逸的人格,表現了一個士大夫身處逆境時疏放與灑脫的人生境界與生命哲理。這些正是對學生進行人格教育的良好素材。
我們可以通過介紹作者生平、把握人物形象、賞析詩詞意境、積累名句、研讀文學史、結合課文內容對學生進行人格教育等,使學生既學到文化知識,又提高人格水準,成長為真正的“德才兼備”的有用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