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跨學科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綜述的論文
摘要:跨學科復合型人才的培養是現代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為適應學科綜合化發展趨勢及時代的發展對跨學科復合型人才需求的趨勢,國內外高等學校紛紛構建了跨學科復合型人才培養模。本文介紹了美國、英國、日本及中國高校的跨學科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并簡述了各種培養模式的特點。
關鍵詞:跨學科;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
一、引言
復合型人才指具有兩個或兩個以上專業(或學科)的基本知識和基本能力,能從事本學科或與本學科相關的鄰近專業和邊緣學科的人才。跨學科復合型人才培養是通過一定的教育模式培養具有寬厚基礎理論和廣博的知識面,基本掌握兩門或兩門以上學科的理論、知識和技能,富有跨學科意識和創新精神的復合型人才。科學技術綜合化的趨勢使跨學科復合型人才的培養成為高等學校的共識。國內外各綜合性大學基于“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以培養跨學科復合型人才為主線,紛紛構建了具有學校特色的跨學科人才培養模式。本文主要對國內外典型綜合性大學的跨學科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進行了介紹,并分析了各種培養模式的特點。
二、國外高校跨學科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
(一)美國高校的人才培養模式
美國大學的跨學科人才培養最早起源于通識教育領域,哈佛大學是最早提出通識教育的高校。2004年哈佛大學提出“哈佛學院課程”,主要通過整合的教學方法,提升學生在精讀、寫作、口頭表達、量化推理等方面的批判性技能。2006年初,哈佛大學為了加強跨學科教學與研究,成立了教學和研究委員會,并提出建立跨學院、跨系科的專門委員會和教學、研究項目,通過招聘更多的跨學科、跨系科人才,促進科學和工程學科的多樣化。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仿照哈佛大學成立本科學院,對全校本科教學進行認真研究,設立多學科綜合的本科簽名課程等。麻省理工學院強調在課程設置上文理結合。理科學生必須修完科學、數學、人文和社會科學同等比例的核心課程。人文社會科學則要求學生在文學和原著研究,語言、思想和價值,藝術,文化和社會以及歷史的研究五類課程中選三類。該學院還鼓勵大學本科生從一、二年級就開始參加研究項目,而不是把知識僅停留在書本上。賓夕法尼亞大學開設了跨學科復合課程,由一組學科背景不同的教師聯合開設一門課程,為學生帶來不同的視野角度和知識結構。霍普金斯大學提出跨學科主修專業框架,本科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興趣設計跨學科的教學計劃,允許學生在多個系中選課學習來研究某些特殊的課題,跨學科主修專業鼓勵學生進行創造力和想象力方面的學習。
(二)日本高校的人才培養模式
1991年日本大學審議會對《大學設置基準》進行修訂之后,日本各大學紛紛開展了教育改革活動,實行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相結合、構筑了通識教育課程和專業教育課程融合貫穿于整個四年本科教育的課程體系,依靠所有院系的力量來充實教養教育。筑波大學僅設學群、學類,以學科綜合化為原則進行教學。比如:基礎科學學群,下設人文科學學類、社會科學學類、自然科學學類;文化、生物學群,下設比較文化學類、人類科學學類、生物科學學類和農林科學學類;經營、工學學群,下設社會工學類、情報科學類、基礎工學學類等。東京工業大學建立了“社會理工學”和“社會理學研究生院”,并設有4個專業。大阪大學于2001年創辦學科、領域相互交叉的生命科學綜合研究生院,打破現行研究生院醫學、理學、工學等條塊分割的體制,以培養具有廣闊視野的高級復合型人才。
(三)英國高校的人才培養模式
英國大學中的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久負盛名,其實行的“學院制”和“導師制”對世界各國的大學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在英國已有學院建制的大學中,按照學院的性質與功能可粗略地分為四種類型:以牛津大學與劍橋大學為代表的“牛橋”模式,以愛丁堡大學為代表的愛丁堡模式,以倫敦大學為代表的倫敦模式,以及以東安吉利亞大學為代表的東安吉利亞模式。導師制起源于14世紀的牛津大學,現以牛津、劍橋大學的導師制最為著名。牛津大學、劍橋大學的新生報到后,學院會為每個學生指定一位導師,負責指導學生的學業和品行,協助安排學生的學習計劃。一位導師指導6-12名學生,每位導師每周輔導學生一次,每次每個學生一個小時。戰后英國高校課程改革
的趨勢是設置跨學科的綜合性課程,蘇塞克斯大學廢除了傳統的學系,提出“重繪學問藍圖計劃”,設置學群,圍繞學科群來安排課程,這種課程結構的優點是在突破學科范圍的前提下獲得專門的知識。
三、我國高校跨學科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
(一)跨學科復合型人才試點班
1993年武漢大學在全國率先創辦的人文科學試驗班,目的是打破文學、史學、哲學三大學科門類之間的學科專業壁壘,培養人文科學專業基礎寬厚、綜合素質較高、創新潛能強的文科人才。這一創新得到了學校和學界認可,北大、人大等不少著名大學都相繼辦起人文科學試驗班或國學試驗班。1994年華南理工大學創辦“3+2”國際貿易班。“3+2”模式從在校的工科各專業三年級選拔出部分基礎扎實、外語優秀和能力強的學生到工商管理學院學習兩年國際貿易,將他們培養成既懂得工程技術、又懂的管理和貿易,并獲得雙學位的復合型專門人才。“3+2”模式不但可以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加強學生的素質教育,培養知識復合型人才,而且解決了一些相對冷門專業就業面窄、不好就業或學生不想通過該專業就業的矛盾,增加了畢業生就業時的選擇范圍,有效地提高了畢業生的就業率。
(二)大類招生、分流培養
北京大學是最早實行大類招生的高校,2001年實施的“元培計劃”在學生進校時只按文理分類,不分專業。自此北京大學的招生政策逐漸向大類招生過渡,并以培養“厚基礎、寬口徑、高素質”的復合型人才為目標,堅持“加強基礎、淡化專業、因材施教、分流培養”的教改方針,在本科低年級實行通識教育,高年級實行寬口徑的專業教育,逐漸由學年學分制過渡到自由選課學分制及彈性學分制。學生經一、兩年或三年基礎課學習后分流,根據自己興趣自主選擇專業。為培養跨學科復合型人才,在校本科生在學習主修專業的同時,可以自由選讀輔修專業和雙學位專業。南京大學以“主動適應社會政治、經濟、科技、文化的多元化需要,培養大批知識面廣、能力強的復合型應用性人才”為培養目標,構建了“厚基礎、寬口徑”的人才培養模式。本科一、二年級時淡化專業概念,新生入學的第一年,對所有學生不分專業開展公共基礎課;第二年以學科打基礎,第二學年下學期至第三學年分流進入專業基礎課。以專業和學科為紐帶,文理科相互滲透、交叉,為提高理工科學生的人文素養,學校要求理工科的學生在本科四年期間必須自由選修規定學分的人文素質課程。)多樣化人才培養
武漢大學自2000年以來積極進行學科優化重組工作,實行了多樣化人才培養模式,具體包括講授與自學、討論與交流、指導與研究、理論學習與實踐學習、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創造創新與創業相結合等多樣化培養方案。中法雙學士學位班就是武漢大學多樣化人才培養模式的典范。中法雙學士學位班充分利用綜合性大學的優勢,主動適應經濟建設和學科建設的需要,設法將經濟、管理、法語三方面知識學科相互滲透。浙江大學在本科教育上確立了“以人為本,整合培養,求是創新,追求卓越”的教育理念,并提出了在強調知識、能力、素質并重的前提下,構建“3m”(多規格、多通道、模塊化)人才培養框架為基礎的寬、專、交人才培養體系,全面推進學分制,實施文理滲透、理工結合、多學科交叉培養的多樣化高素質人才培養模式。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經濟學院實施了院系“631工程”,通過“全面教育——分流培養——業前實踐”三個遞進階段的運作方式,力求學生畢業時做到:60%的學生成為一專多能的人才,實現高質量就業;30%、10%的學生分別在國內和國外繼續深造。
四、跨學科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分析
美國大學實行的通識教育能使學生獲得合理的知識與能力結構,確保學生全面發展。寬口徑的專業設置強調文理學科交叉滲透,加強綜合課程建設,并鼓勵低年級學生從事社會實踐活動或參與科研活動,這些都為跨學科復合型人才培養營造了良好的教育氛圍。日本大學將通識教育教育與專業教育貫穿于本科教育中,把文科與理科相融合作為解決科技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借口問題的一個思路,利用學群、學類等綜合性組織培養出來的`學生突破傳統專業的狹窄領域,以廣闊的學術視野適應社會多樣化、復雜化的發展趨勢。英國大學的學院制和導師制使不同學科的教師和學生朝夕相處,言傳身教,相互啟發,為復合型人才的培養營造了良好的教育氛圍,而課程設置的綜合化使學生在比較廣博的教育基礎上接受比較深入的專業化教育,在知識的廣度和深度之間達致一種平衡。使學生獲得了深厚的知識基礎、寬闊的專業視野和較強的適應能力。
在我國高校跨學科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中,人才試點班為探索跨學科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奠定了基礎。大類招生、分流培養模式較好地順應了市場經濟發展及社會生活多元化對人才的要求,也符合“整體優化,增強適應”的高等本科院校教學改革的大趨勢。按大類招生并不是簡單地將幾個專業合并在一起招生,而是一種新的教學模式,注重培養基礎扎實、口徑寬廣、適應能力強的學生。不是所有的高校都能實行按大類招生。大類招生需要合理的教學計劃,多門次的教學方案,雄厚的基礎學科課程的教學師資等等。人才培養多樣化模式能體現學生個體的差異和具體要求,有利于實施因材施教,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確立學生作為教學主體的地位,增加教學管理的柔性與靈活性,使學生能夠根據自身興趣、愛好以及社會對人才的要求,自主設計自己的發展方向,從而更好地滿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對各類人才的需求。
參考文獻:
[1]吳向明,余紅娜,陳春根.跨學科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比較及其啟示[j].浙江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7(4):397-425.
[2]李培鳳,王生鈺.跨學科人才培養模式案例分析[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4,(1):91-95.
[3]黃江美.高校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研究[d].廣西:廣西大學,2008,(6).
[4]林玲.高等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綜述[j].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12):69-78.
[5]劉寶發.國內外高校開展跨學科教育和研究的情況比較[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4):175-177.
[6]鄧嵐,吳瓊秀.英國綜合性大學的學院制模式分析[j].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6,(5).
【高校跨學科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綜述的論文】相關文章:
關于高校說課稿12-07
開啟上學模式的作文范文09-06
關于高校說課稿范文10-03
改革舊的教學模式音樂教學反思06-30
用計算機試創新的地理教學模式反思12-13
高中教學反思論文07-10
高一地理《人口增長模式》教學設計11-06
關于議論文的教學反思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