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的可持續發展論文
一、水利工程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水利工程建設自古以來就備受關注和重視,尤其是在改革開放以后,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不斷增多,促使了我國水利事業高速發展。水利工程建設在提高社會經濟的同時,也對生態環境帶來了一定有利影響和一定的不利影響。
1、水利工程建設優化了生態環境結構
水利工程是生態環境健康可持續發展,保持平衡的潤滑劑和動力。科學的水利工程在滿足現代社會人們供水、防洪、灌溉、發電、航運、漁業及旅游等需求,帶來效益推動社會進步的同時,對生態環境同樣具有積極作用,通過調節水量合理配置水資源,防止河道斷流,減輕或排解水污染,提高防洪抗旱能力,減輕水旱災害損失,抵御洪水對生態系統的沖擊等,可以有效地生態環境建立良好的基礎條件,促進生態環境的良性循環。
2、水利工程建設不當會影響生態環境的良性循環
上述水利工程建設所帶來的有利影響是需要水利工程建設按照一定的生態理論依據和科學支撐,并在經過精心設計施工后才能達到的生態良性循環效果。若水利工程在施工建設中缺乏科學管理,施工設計存在嚴重缺陷或施工質量難以得到保證,都會起到相反的生態作用。再加上對生態環境保護的意識較為薄弱,水工建設監管制度不完善,生態環境保護的認識存在缺陷等等,就會使得水利工程對生態環境造成一定的不良影響,影響了水工建設與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二、加強水利工程建設與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的措施
從當前的水利建設與生態環境現狀來看,若要促使水利工程建設與生態環境都能夠得到長久的可持續發展,就必須要改變當前水利工程建設的設計觀念,制定相應的生態環境影響評估機制,將生態保護理念與水工建設設計理念高度融合在一起,建立一定的生態系統補償機制。
1、改變工程設計觀念,制定環境影響評估制度
在未來的水利工程建設施工設計中,設計人員必須要改變原有的重視工程建設的功能作用而忽視其對生態環境影響的設計理念。把人水和諧理念貫穿于水利規劃編制、項目論證、工程建設以及運行管理等各個環節,實現從事后治理向事前保護轉變,從人工治理為主向自然修復為主轉變。在設計前必須要進行一定的生態環境影響評估,把即將建設的水利工程可能會對當地生態環境造成的影響都做一個全面的了解調查與評估,制定合理科學的評估制度和減災避污措施,有前瞻性地確保水利工程建設設計方案的經濟性、科學性與生態性。
2、積極發展生態設計理念
在建設水利工程的設計和規劃中,增強全社會水憂患、水危機、水生態意識,營造重水、惜水、護水的水文化氛圍。嚴格執行水資源管理的“三條紅線”即嚴格實行用水總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區限制納污制度。應本著生態環境和工程建設和諧共同發展理念,給動植物的生存盡量保持其特有生活的條件,為被破壞的棲息地的鳥類以及魚類創造更好的避難所和居住地。在施工建設過程階段中,應從細節上的施工考慮如應用環保的材料,這些材料最好對動植物的生長沒有負面的影響。當水利工程興建完成后,后期的`環境處理更為關鍵,應建立一個檢測監督部門對完工后的水利工程周邊生態環境的影響進行監測,并且建立及時的結果反饋機制,全方位的對周邊的環境進行動態的跟蹤監測,若有不良的環境影響可以立即的制定解決措施,處理好存在的問題。
3、建立對生態系統補償的機制
通常來講,既然人類對自然進行了改造,那么就必定會對環境造成一定的影響。為了能夠將這種影響程度降低到最小,就很有必要建立一個生態系統補償機制,來盡力彌補水利工程建設為生態平衡帶來的影響。要按照“誰破壞,誰治理”的原則來建立生態系統補償機制,大力加強法制建設,以法律和政策等手段來約束水工建設對生態的破壞。并在工程建設完成后對生態環境進行一定的補償改善,以促使生態再次平衡,實現水利工程建設與生態環境的共同可持續發展。
三、結語
綜上所述,水利工程建設與生態環境之間的關系是非常密切的,科學合理的開展水利工程建設就能夠對生態環境的良性循環起到積極的作用。反之,若水利工程建設的設計施工存在問題,就會對生態環境造成很大破壞。為此,必須要加強管理,改變觀念,合理設計施工,以促使水利工程建設與生態環境和諧共處,共同實現可持續發展。
【水利工程的可持續發展論文】相關文章:
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可持續發展研究論文05-27
淺談農田水利工程的可持續發展機制論文05-27
水利工程論文03-11
可持續發展論文06-03
水利工程論文模板02-18
關于水利工程的論文02-19
環保與可持續發展論文05-03
農業可持續發展論文05-06
水利工程畢業論文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