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高校陶瓷藝術教育發展趨勢的探討論文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文化的突飛猛進,高校陶瓷藝術教育愈來愈受到人們的重視,教育界出現了一股研究陶瓷藝術教育演變及發展的潮流。在這個國際競爭日益激烈的時代,高等陶瓷藝術教育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和前所未有的機遇。基于這樣的外部環境,本文著重探討了高校陶瓷藝術教育的發展趨勢。
關鍵詞:高校陶瓷藝術教育;陶瓷藝術;發展趨勢
一、遵循高等教育“精英—大眾”的循環發展規律。
我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和教育的發展為高等教育實現“大眾教育”提供了必要的基礎條件,相對于1999年高校精英教育,現階段我國正式進入了“大眾教育”階段。在弘揚民族陶瓷文化的感召下,我們要重視陶瓷人才的精英教育,因為陶瓷產業需要更多的陶瓷專業的精英人才。所以,我們要比“精英教育階段”更加注重“精英教育”,遵循高等教育“精英—大眾”的循環發展規律。
二、“同中求異”的發展思想。
在國際化的現實背景下,一定要建立和肯定中國陶瓷藝術傳承發展的民族主義教育觀,這是“同中求異”發展思想的主旨。民族主義教育觀以中國本土文化內涵和本民族陶瓷藝術特有的審美心理為基礎,以中國藝術的精神為指針,實施促進陶瓷藝術與我國整體文化教育發展同步的教育思想和運行體制。中國的陶瓷文化藝術是本民族文化孕育而成的,與其他民族的陶瓷文化不能等同。陶瓷藝術的民族主義教育觀是保護民族陶瓷文化傳承的重要途徑,如果陶瓷藝術的民族主義教育觀被忽視,民族陶瓷文化就會被人們漸漸遺忘,這個民族就沒有了自我意識、沒有主體性的民族,也就不能表達本民族獨特的思想、經驗、價值與利益,不能建立起解釋生活、社會、世界的意義框架。
總之,堅持中國陶瓷藝術傳承發展的民族主義教育觀并不意味著文化上的封閉,它是在中華民族和自身經驗不斷延續中作出不斷合理的文化表達,同時,也要對異質文化選擇和吸收,“教育要使人學會尊重和欣賞各種不同的文化,不但要‘各美其美’,而且要‘美人之美’”。
三、以素質教育為前進方向。
陶冶情操,啟迪智慧,是陶瓷藝術教育的目的,也是素質教育之根本所在。從礦石變成泥土,經過火的焠煉后變成質地堅硬而又美觀的陶瓷,這個過程中包含物理和化學變化,要駕馭制作“陶瓷藝術品”,首先,逐步熟悉泥性、水性和火度;造型的重心、胎體厚薄、釉的成分、流動性等,這些因素會直接影響你的`陶瓷藝術品在燒煉后的效果,這是一門科學。因此通過學習陶瓷藝術課程,能鍛煉人們的綜合能力,包括人的思維能力、觀察與分析能力、用科學手段去調整、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綜合藝術手段的表現能力等。陶瓷藝術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新代表,集工藝美術、繪畫、雕塑于一體,是審美與實用的統一,是科學技術與審美創作的統一,是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美學、人文知識等知識的綜合協調。所以,從陶瓷藝術教育對個體藝術素質的培養來看,它無論是在藝術技能的訓練、個性的發展、創造力的培養、審美和鑒賞能力的提高、學科的相互作用與滲透等諸方面都有明顯的素質教育表現特征,它是素質教育內容中的佼佼者,它能作用和影響人的終身,養成創造或者鑒賞藝術的獨特審美品格,在不同的環境和不同的條件下顯示其創造力。
四、反映社會需求的專業、專業課程設置。
由于社會功能和內涵的調整,陶瓷藝術教育隨著社會的需求改變著功能,因為陶瓷藝術教育的重要功能之一是為了滿足社會和市場的普遍需求,伴隨著市場的改變以及陶瓷藝術本身的社會職能改變而進行著不斷調整,使陶瓷藝術教育專業設置反映社會需求的觀念有所體現,那就是建立在終身教育基礎上以及與其他學科互融的教育內容觀。終極培養目標上,不刻意追求學生畢業后所從事的專業工作,應重視其適應社會的工作能力。
盡管高校陶瓷藝術“專業”這一概念帶有很強的專業性,但在高等教育思想里還是應該樹立“不只是培養專業人才”或“不一定是專業人才”的意識。因為,現代社會要求陶瓷藝術教育在反映社會需求方面的培養教育目標是“生存”、“合作”、“發展”。如,景德鎮陶瓷學院的陶瓷設計專業開設了配飾陶藝設計、室內陶藝設計、室外陶藝設計、建筑陶藝設計、生活陶藝創作、實驗陶藝創作等反映市場、社會需求的課程群,經過實踐表明,無論是對學生知識面的拓寬還是學生就業,都有很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張旭東。全球化時代的中國文化反思[m]。上海:文化天地,2002。
[2]王瑞江。新世紀高等藝術教育的發展趨勢[j]。吉林藝術學院學報,2009。
【淺析高校陶瓷藝術教育發展趨勢的探討論文】相關文章:
淺析高校鋼琴教學方式探討論文01-24
高校藝術理論教學改革探討論文11-14
茶文化對陶瓷藝術的影響論文10-03
高校文化藝術教育思考論文10-07
高校創業教育體系的構建探討論文09-12
高校創業教育實施路徑探討論文11-24
國外高校創業教育的特點探討論文03-31
淺析藝術教育與學生的全面發展的論文02-17
高校體育教學中審美教育探討論文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