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閑農業發展外部性分析論文
一、引言
休閑農業是為滿足更多城市居民親近自然、回歸鄉村、體驗民俗風情的休閑需求。休閑,是人們工作和勞動之余的生活方式。在凡布倫《有閑階級論》一書中高頻率提到休閑帶動產業的經濟效益,凡認為休閑既帶給人們娛樂的滿足感,也帶來了不同階級由休閑而發展成為具有經濟利益產業的重要性。因為那是經濟活動的源泉以及以人為本的基本生理需求為出發點。而休閑農業則是利用自然的或人造的農業景觀資源和農業生產條件,發展觀光、休閑、旅游為一體的一種新型農業經營模式。近年來,政府對發展休閑農業也非常重視。認為能夠給中國市場經濟帶來活力的還在于發展緩慢的傳統農業區域,那么由傳統農業發展為休閑農業是我國經濟發展的新源動力。2011年9月正式在山西晉城召開關于“全國發展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的工作會議”提出了發展要求。由此可見,發展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對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諭。
二、休閑農業的類型及其與公共服務的相關性分析
(一)已有文獻中對休閑農業類型的劃分
休閑農業中的“農業”是廣義上的農業,主要包括農、林、牧、漁等產業,而休閑農業是指狹義上的具有比傳統農業更高的經濟價值的農業。因此對休閑農業類型的劃分,不同流派的學者因研究角度不同而不同。在1994年,袁燕才等以利用層次為根據,將休閑農業直接分為農作過程耕作型、直接利用型及農業環境利用型三類。從這個分類可以明顯看出,休閑農業已經從傳統農業中剝離出來,不再是舒爾茨《改造傳統農業》當中的危地馬拉的帕那加撤爾描述的那樣貧窮的傳統農業,而是改造后的農業,即休閑農業,玩中帶樂、玩中有效率的農業經濟。但是這種分類還沒有完全抽離傳統的農業。直到1999年,有文獻把休閑農業按開發主體分類,分成田園農業型、民俗風情型、村落鄉鎮型、科普教育型;不過這種分類界限具有一定的模糊。總之,還處在對休閑農業進行開發實踐的探索階段。但是從近幾年的文獻當中,可以看到,隨著政府對我國傳統農業加大力度的改造及其一系列一攬子農業優惠政策中和對休閑農莊發展模式的重視,學術界也對休閑農業的領域研究越來越關注和重視。對其發展及其應用也有了更豐富的認識和經驗。李白如等從產業鏈的角度,把休閑農業分為觀光種植業、觀光休閑、觀光漁業、觀光牧業。但是從客觀上講還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嚴力蛟等從其功能劃分為教育型休閑農業、觀賞型休閑農業及度假型休閑農業、體驗型休閑農業。王兵認為休閑農業應按地域分為城市郊區型、景區周邊型及偏遠山區型。陳艷等還根據農業的經營模式分為個體農戶經營型、農戶聯合經營型、外來協助開發型。不難發現,在上述對中國農業類型的劃分當中,能直接體現出休閑農業與政府公共投入相關聯分類的甚微。這將導致在實踐中忽視休閑農業活動開發構想的思路只是一個空花架,不利于休閑農業可持續發展。
(二)休閑農業與公共服務的相關性分析
發達地區良好的休閑農業經營,離不開大環境即國家宏觀調控以及地方性規劃的導向作用。從中國社會轉型期的國內國外大環境來看,休閑農業發展的在政府公共服務體系不斷推動、調整之中,其動力的源泉來自各個方面。反之休閑農業的大好發展也進一步推動政府的導向性力量。首先,政府對機構改革的理念深化使服務型政府更快轉變,政府官員的選拔、評價、激勵機制等有力地促進了公共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完善。其次,參與休閑農業開發和管理的所有的農民經濟組織、利益集團以及政府等都在追求利益最大化,公共服務體系的有力支撐是至關重要的。最后,各地方性政府對發展休閑農業的激勵競爭,民營企業和社會其他組織機構的涉入有效地推動了休閑農業的發展,公共服務體系也不斷的創新。總之,這些動力來源既有政府內部自身的需要,也有外部因素的推動。
(三)基于公共選擇視角的休閑農業類型區分
基于前文中提出許多文獻對休閑農業類型的區分缺少公共服務多視角的考量。所以本部分將從公共選擇的角度對休閑農業進行分類,為休閑農業經營者和管理者提供廣闊的發展思路。
1.公益性的休閑農業
該類型的休閑農業屬于公益性的,人們共享的不可獨占不具有排他性、競爭性的資源,一般由政府投資或者由政府投資為主體,目的是為社會提供公共服務或準公共物品,但是生產由政府壟斷,并且服務的對象和產品價格由政府定價。常見于紅色革命區、國家級自然資源地區,一般以資助旅游、跟團參觀、走近民宿、親山樂水等活動為主要經營項目。該類型休閑農業主要依附于自然風景區、名山名人古鎮的相近地區,具有配套吃住等比較健全設施。因而當地政府對景區的公共設施的維護和美化等相關公共支出尤為重要。
2.組織型的休閑農業
該類型休閑農業依托公共事業單位承辦,這類機構的基本特征有:主要由政府投資,而所需資金主要由財政提供,但是部分資金由其他社會服務組織所得收入予以補充,為社會提供更全方位的休閑農業以外的文化需求。
3.非政府組織的休閑農業
該類型的休閑農業主要是私人投資自己承辦的小型農家樂,與農民同住同吃同耕,體驗農民樸實生活的一天。結合農村民俗展示、農作物花期或成熟期的觀賞與采摘,給游客提供游、玩、樂、購、吃、住全方位的服務。該類型休閑農業在經營中更注重田園風光和鄉村環境的.優美宜人。因此,在新農村建設當中,是非常鼓勵農民及企業投資開發發展鄉村農業經濟。
三、休閑農業發展的機理分析
(一)公共服務的驅動力作用分析傳統的概念認為,僅僅只是把農業看成一個專門生產和提供食品的產業部門,并沒有充分考慮到農業的公共產品性。特別是又把休閑農業從傳統農業當中提升出來,這需要地方政府健全農業服務組織,為農民提供大量的技術、人力培訓、出省市區進行考察學習借鑒農業經營的發達地區。從而實現農業的專業化、規模化、產業化直到休閑農業的產業化升級。休閑農業發展中,在表現形式上公共服務驅動力的作用呈現“雙核結構”,即內核和外核組成。從農業內核系統向公共服務外核系統構成環狀型。內核系統以自然資源、經營項目和管理者水平三大類組成,外核系統則由政府公共服務以改革的動力、地方官員考核激勵、旅游者需求的牽引力等其他社會動力機制組成。農業內核系統與公共服務外核系統相互耦合的效果決定著這個系統的緊密度。(二)其他因素分析———外部性推動休閑農業發展政府政策外溢效應的影響是具有導向作用,由公共服務驅動力引導下形成的一股“無形”的力量。對于創造休閑農業的經營者來說,對休閑農業的供給代表了私人成本。對于消費者來說,游客的需求代表了私人價值,這兩者之間就建立了一個均衡點。但是發展休閑農業依附于宏觀政策經濟環境提供的公共服務驅動力而運轉,這就形成了一定具有積極的經濟效應的外部性,帶動周邊居民的生活質量的提高、農家餐廳興旺、農產品形成具有鄉村特色,這些表現出來的,非游客對休閑農業的需求就是外部需求,代表了社會價值增值。
四、對休閑農業發展中公共服務建設的幾點思考
(一)科學規劃,加強領導
因為農產品是具有公共產品的性質,使得生產農產品也帶有了公共產品的屬性。要發展休閑農業,提高農民的收益,政府的責任一方面要減少農民的稅負,另一方面要進行支持和技術引導。比如進行花卉培訓、果園摘種技術培訓。由于農民缺乏現代管理意識,對市場需求動向把握不清,對信息的搜集利用不來,這就造成了很多農業休閑地的項目簡單且沒有多大經濟價值,觀賞型不強,功能設施比較落后,資本短缺等現象。目前來看,中國的休閑農業仍以家庭式經營、自主開發為主,缺少集群式發展及拓寬。因此,發揮地方政府部門主導作用非常重要,積極引導休閑農業健康快速發展,加強科學的規劃,對市場認真準確的定位,及時有效的信息資源是搞好休閑農業的首要任務。同時加強領導,配合相應的資金支持、信貸等輔助政策,全面發展是推動地方經濟發展脫貧致富的有效途徑。
(二)發揮政府作用,宣傳地方特色
近年來,對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的發展越來越重視的同時,許多基礎性工作沒有做到位。嚴重缺乏宣傳力度,除一些民族特色的旅游項目外,游客對其他形式的農業休閑了解甚少,大部分只限于本市甚至是本地區的人知道,休閑農業突破瓶頸得到大力發展,宣傳模式的多樣性是至關重要的。因此,加大宣傳力度,打響地區特色休閑農業品牌化的發展戰略是發展休閑農業的又一有效途徑。
(三)提高服務質量,人性化管理
目前來說休閑農業還處于發展期,以散、多為特征的行業,所以沒有統一的服務標準。但是服務態度和服務質量決定休閑農業存與亡、好與壞、大與小。所以很多地方存在不良競爭,大都以散戶經營為主的地區,為了節省成本服務質量低下、消費者滿意度低,這就造成了地區信譽度下降,口碑上不盡人心,所以休閑農業發展的規模也受到了嚴重的阻礙。因此,政府開展一系列的陽光培訓,增加農業勞動人員的就業技能和創業精神,培育一批地方從事休閑農業的專門人才,提升旅游服務的檔次和水平,使休閑農業在新農村建設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可以說,提高服務人員的基本素質以及形成人性化管理,體現當代以人為本的人文關懷是拓寬休閑農業發展道路的必備條件。
【休閑農業發展外部性分析論文】相關文章:
休閑農業發展建議探討性論文09-11
休閑農業發展途徑論文05-16
休閑農業發展路徑論文05-16
縣域發展休閑農業論文06-03
發展中休閑農業的重要性論文05-16
觀光休閑農業發展趨勢論文05-16
淺談休閑農業創意發展走向論文06-01
長沙市發展休閑農業論文06-02
農墾發展休閑農業的實踐與思考論文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