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新型農業產業發展模式與路徑研究論文
摘要:生態環境惡化以及土地流失嚴重等等自然災害都阻礙了現代農業的發展,而新技術革命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很好解決這一問題。從新技術革命的主要內容出發,研究了對我國新型農業的直觀影響,同時還深層次的探討了新型農業產業發展模式以及路徑,提出相應對策。
關鍵詞:新技術革命;新型農業;發展模式與路徑
1引言
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越來越高的工業化程度導致的問題也逐漸增多,包括環境、資源以及能源問題日益突出,很大程度上影響甚至制約了整個人類社會的發展,同時人們也逐漸意識到目前人類面臨的人口、糧食、環境等等危機。在資源普遍缺乏的今天作為全球一個擁有農民9億多的農業大國來說,發展新技術農業革命,利用新型農業產業來帶動以及推動現代化的發展是十分必要的〔1-2〕。國內外都積極發展新興農業,在這些發展農業的大潮流中也存在著一定的問題,比如會一味否定常規農業的存在,同時在一定程度上還會出現否定農業投入的唯生態傾向方式心態〔3〕。對于我國農業的發展來看,目前正處在由傳統農業往現代農業發展突破的實際性階段,因此在考慮我國農業現有的新技術革命時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清晰的認識到我國國情的基本情況以及與其他發達國家之間存在的實際性差別。因此在考慮現階段的新技術革命時,要充分了解和實行基本政策,以可應用化的新技術推動農業產業化的發展從而再實現技術性突破。
2國內外研究現狀
在新技術革命的基礎上,實現國家農業產業突破方面的研究已經有很多,并且在生活中也有了相應的實例。國外學者包括GillesDuraaton(2011)〔4〕普遍認為,農業產業新技術革命的開端始源于上世紀30年代,鑒于工業發展逐漸趨于飽和化,發達國家為了將傳統農業轉變為現代化的農業,已經開始對農業進行相當全面改造。同時LindJ.(2010)〔5〕也指出農業產業化的模式主要有美國農業模式、日本以及部分西歐的農業模式,都是依據本國發展的現狀,局域現實情況進行了相當程度上的模式變化,逐步向現代化農業發展改變。與此同時國外還有某些學者從宏觀方面的角度對全球范圍內一些主要的具有相對代表性國家,目前所采取的現代化農業發展模式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進行了一系列與之更加相關的決定性研究。與此同時也有學者指現階段美國主要采用的現代農業發展模式是屬于機械化的先進儀器耕種模式這與英國政府主導的引導型的現代農業發展模式有很大程度上的不同,相對來說法國更加環保采取了鏈條式環保型的發展模式,德國則主要是基于信息化生態的技術性基礎而實現了現代農業發展模式。而在國內相關研究主要是突出不能照搬國外發展,但是必須借鑒其發展模式來實現農業發展的突破。于允充(2012)〔6〕指出我國現代農業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必須要結合我國現在的國情,充分考慮當地的發展,利用產品化機械化來實現中國特色的現代農業發展目標,形成獨有的農業發展模式。溫琦(2010)〔7〕認為就我國目前的基本國情而言,領土遼闊導致各個地區之間的經濟、自然以及社會條件的水平出現很大程度的差距,各地區的農業生產者之間的水平能力也存在很大的差距,因此現代農業的發展首先必須要滿足的就是能夠同時實現各地的均衡性發展,其發展的模式不能采用套路式進行,需要因地制宜,以點制點,使得各地之間的發展都能夠實現友好突破。方志權(2013)〔8〕則進一步指出目前國內采取外向出口型的農業發展模式以及都市城郊農業發展模式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滿足現有的優勢農產品產業,使其帶動整個地區的模式發展,與此同時也能夠實現當地地區整體資源綜合性開發以及不斷推動的商業化模式。綜上所述,在基于現代化新技術革命的基礎之上實行農業產業的模式發展路徑需要不斷探尋,充分利用包括生物技術、信息技術、微生物技術等等在內的時代革命結果壯大農業產業的發展,實現獨有的農業社會發展模式。
3現代農業新技術革命的基本內涵和影響
3.1新技術革命的基本內涵
中國現階段的農業產業新興技術革命,在中國農業現代化進程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其主要表現形式是應用現代化的科學技術以及相應的裝備,來從事廣泛意義上的農業生產,從而能夠在某種程度上促進傳統農業技術革新,進一步實現農業產業化,推動現代農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而在推動技術飛躍的過程中,所涉及到的新技術主要包括不斷成熟的生物、信息化等等技術,從根本上實現傳統農業革命性突破以及新發展,從而使農業產業化在更加高技術化方向發展。現代化建設的主要目標,就是要能夠貫穿于我國農業全面建設的單一過程中,使其具有相對明顯的時代特征,以及更為珍貴的豐富內涵。在本世紀就我國農業新技術革命來看,其重點主要是包括四大應用技術,即生物技術、信息技術、微生物技術以及可大力發展的海洋農業技術。
3.2新技術革命對農業產業化的影響
農業的發展是與時俱進的,農業產業化的實現需要依賴于先進的高新技術,其快速迅猛的發展需要經濟騰飛的支撐。在現階段高新技術的快速發展已經能夠拓展到農業應用領域,而這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關鍵性的方面,主要是生物技術培育新品種、新種質、提高動植物抗性等方面,是基于提高農產品的關鍵品質從而提高其實用化的可行程度。與此同時與之相關的電子技術、遙感和激光技術、航天技術、核能技術以及信息技術等等都可以與常規的農業技術進行一定程度的結合,并且已經擁有了一定程度的發展,在這之中最值得指出的就是生物工程技術有了最新的進展〔10〕。在目前已經可以利用組培花培的技術進行選育并且在此基礎之上培育出了其他多種作物的新品種,在這當中稻谷、小麥、煙草已經用作大規模的生產;馬鈴薯等的脫毒以及快繁也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商品化以及產業化。也有一些作物細胞事例通過新技術革命實現了再生植物,轉基因的抗蟲棉已進入田間,牛胚胎有效的分割以及早期性能識別等技術都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克隆也日益完善,在基因工程疫苗方面也達到了示范級別的要求,并且取得了極為重大的研究型進展,以上的這些技術成果的應用使得我國的農業產值實現了極為龐大的發展。雖然就目前態勢而言我國農業產業化科技與國際先進國家相比總體水平相差很多,但是蘊藏的潛力確實極為巨大的。尤其是在本世紀,技術革命的不斷突破能夠再次發展農業產業化,從而進行新的技術革命,為中國農業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4我國新型農業產業發展模式與路徑
在目前的研究當中,我國的農業發展其展現的現狀以及相對所面臨的一系列的實戰挑戰,發展農業產業化已經成為當前我國農業發展的必要門徑。而在發展我國新型農業的產業模式時需要借鑒于現代不斷出現的新科技革命,以技術革命推動社會產業的不斷更新與發展,從而能夠形成擁有自己本色的新型農業發展〔11〕。因此基于技術革命的基礎上采取的農業產業發展的模式與路徑,這將會依據針對不同地區以及不同的現實情況來進一步釆用其他更多的農業產業發展模式與路徑,從而能夠實現更好、更快地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在目前的研究當中基于新技術革命下的農業產業發展模式主要有以下4種。
4.1優勢農產品產業帶動模式
在現代化的發展當中,利用生物技術以及信息化技術作為產品生產以及銷售的兩大法寶,針對大量生產農產品的地帶采用生物技術進行規模化,產業化的生產,進而再利用信息化的手段進行網上宣傳以及地面推廣等等,確保其優勢的售出路徑,同時還需要借鑒與優勢地帶的發展模式,利用各個地區不同的優勢農產品,結合當地特色充分利用整體的新型技術,包括基因工程、克隆技術等等,將其做大做強形成一定的規模化生產從而推動整個農業的發展,再利用現有的農業產業基礎進一步帶動下游產品的加工、合理銷售、運輸等等其他一系列相關的朝陽產業進一步發展,進而能夠開辟出一條真正屬于農民的新式就業新渠道。
4.2生態以及特色農業發展模式
生態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快,這不僅與農業生長的環境有關,同時還關系到未來的食品安全問題,因此在生態特色上的農業發展要充分利用生物技術,包括海洋微生物技術,利用其快速規模化的生產以及低廉且易生長的本質,使現代化的技術能夠越來越深入到農業生產當中,使其之間的發展日益緊密。另外健康農業、綠色食品的概念逐漸深入人心,因此現代化農業的發展重點應逐漸轉移到生態化的發展,同時還需要結合水土流失、森林資源和旅游資源等進行合理的開發,從而形成合理的動植物資源體系,同時還需要發展無公害、綠色有機農業,將有機農產品與山區資源相結合,繼而開拓出屬于我國的獨特的農業發展模式,進一步開拓國外生態特色農業發展市場。與此同時在發展生態農業基礎上還需要注重實施退耕還林等一系列保護生態環境,要從根本上改善現有的相關性農業產業結構,優化農業產業的整體產業形式,使其更加的合理化以及制度化。
4.3城郊都市農業發展模式
城郊農業的發展主要信息化的變化,因此信息的搜集以及辨別與此息息相關,城郊農業的發展是建立在城市居民需求的基礎之上的,從而需要充分了解到各自之間的需求,在需求的基礎之上進行了解和掌握進而能夠包含發展的需求,因此在整個過程當中需要根據事實的需求充分了解以及掌握動向,利用信息化的平衡來實現這一目標。發展城郊都市農業是基于現有的城市化發展的基礎之上的,城郊農業產品主要的銷售群體就是城市居民,因此農業產品具有相對較強的時效性,能夠為城市具名提供必要的日常所需。與此同時城郊都是農業要肩負起相當程度上的保護生態環境、優化生活質量的重任,平衡城市與農村之間的環境問題。現階段都市農業的發展日益加快,因此需要不斷更新都市農村的發展技術,加強都市農民的技術水平,改善現有的農業設備使其更加現代化。
4.4以出口為主的現代農業發展模式
我國的農業發展模式不能僅僅局限于國內的初步發展,還要能夠實現其市場化和國際化,因此對于具有外向型農業的基礎和潛在能力的地區要大力推進鼓勵其快速發展,選擇性發展此類商品。各地方地區根據自身農業特色情況,選取最具地方特色的農產品形式來作為對外發展的輸出端,同時還需要以國際市場目標,不局限于國內市場,利用自身的優勢做出自身的品牌,在此基礎上還需要依靠現代化先進的技術來不斷提高自身的生產力,從而提升全方面的競爭力,最終建立屬于中國特色的新興農業。
5基于技術革命的我國新型農業產業對策
研究農業的發展很大程度上已經開始擺脫原有的發展模式,新技術革命也已經開始逐漸深入到農業發展當中,并且已經凸顯出更多的優勢,農業、技術已經不再如以往的發展模式一般,單一發展、沒有關聯,經濟全球化的今天,技術以及農業之間也實現了緊密化關聯化,從生產到銷售,從研發到推廣這一系列的農業活動已經與新技術革命的成果緊密相連,相信在技術不斷發展的今天,未來的聯系也會越來越緊密。
5.1全面提高整體農民素質打造新型農民隊伍,實現農民工人化
鑒于時代對于農民素質發展的需要,需要做到逐漸提高當下農民教育,從制度上改善現有的體制,做到制度創新,同時還需要借助政府以及知識分子的力量,邀請農業專家對當代農民進行新式培訓,遠離以往無知的階段,打造出一只新興的知識體系農民隊伍。主要做到以下兩點:①從教育入手,由政府倡導利用現有的公共資源為農民的學習提供必要的物質以及精神基礎,例如公共設施、指導老師等等,從根本上提高整體農民的專業素質,使其專業化合理化技能化;②進一步整合當地的地方教育資源,對外邀請農業技術專家,對內要靠當地的本地農民進行針對性的教育合作,更大程度上的實現知識水平最大化和技能最大化。
5.2改善農業產業化經營模式,優化農業產業結構
在提出以新技術革命來推動社會農業產業的不斷發展,就需要在此基礎上鞏固以及不斷探索已有的產品銷售模式,做到真正意義上的產銷結合實現農業產業化的最大化利益,結束以往因信息滯后導致的產品脫銷的狀況。要從根本上調整優化現有的農業產業結構,在確保農業產業繼續發展的前提下,在不斷推進整個產業的穩步發展的基礎上實現整體產業的穩步前進。而在產業優化的同時還要不斷推進其他相關產業的共同前進發展,盡可能的實現產業鏈的逐步增長,提高整個農業的附加值。
5.3完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
農業是國家發展的根本,是重中之重因此需要著力發展農業的產前、產中服務業,推動產業優勢前進。同時還要發展現有的農產品,不斷推廣從而達到實現最優化的技術水平。農業生產伴隨著一定的風險,因此也要完善相應的社會化服務體系,并且提供具有一定優質的金融以及相關保險服務。努力拓展涉農服務項目,支持農村廣播、電視、電話、互聯網事業發展,為農民提供天氣預報、農產品供求與價格等信息服務。
5.4推進農業基礎設施建設
在農業產業的過程當中,遵循技術革命的優勢,并且要充分發揮政府的號召力和資源性能,利用已有的整體公共資源主體,從制度上改善現有的地方基礎設施,同時還要對已經擁有的農業基礎設施進行相當程度上維修,為農產業的發展提供必要的物質保障。與此同時還要盡可能的挖掘農業產業的相關行業,提高整個產業鏈的發展模式,加強整體農業相關產業基礎設施建設,為整個行業的發展提供必要的方向和物質指導〔12〕。
參考文獻:
〔1〕柏振忠.我國現代農業發展模式建設與完善的路徑分析〔J〕.科學管理研究,2010,28(5):116-120.
〔2〕鄭明高.產業融合———產業經濟發展的新趨勢〔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11:103.
〔3〕王希凡.基于產業組織的農業競爭力研究〔D〕.濟南:山東農業大學,2004:115.
〔4〕GillesDuraatonandHubertJayet.Isthedivisionoflabourlimitedbytheextentofthemarket?EvidencefromFrenchcities〔J〕.JournalofUrbanEconomics,2011,(56):79-95.
〔5〕LindJ.Ubiquitousconvergence:marketredefinitionsgeneratedbytechnologicalchangeandindustrylifecycle〔D〕.PaperfortheDRUIDacademy,Winter2005Con-ference,2010:205-227.
〔6〕于允充,朱信凱,王浩.現代農業經營主體的變化趨勢與動因:基于全國范圍縣級問卷調查的分析〔J〕.中國農村經濟,2012,(10):78-90.
〔7〕溫琦.我國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化理論基礎與實踐方略〔M〕.成都: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2010:179.
〔8〕方志權.城鄉一體化進程中農民利益保護研究〔M〕.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13:153.
〔9〕陳曉華.現代農業發展與農業經營體制機制創新〔J〕.理論參考,2013,(8):36-37.
〔10〕楊丹.農民合作經濟組織對農業分工的專業發展的促進作用:基于中國家庭生產方式的分析〔D〕.重慶:西南大學,2011:86.
〔11〕楊昀,郭建鸞.農業產業化示范基地科技支撐效應與模式研究〔J〕.科學管理研究,2015,(04):84-86.
〔12〕劉克非.科技創新對農業產業化與現代化作用機制研究〔J〕.科學管理研究,2015,(01):88-91.
【我國新型農業產業發展模式與路徑研究論文】相關文章:
我國國際貿易發展模式與路徑論文03-08
設施農業產業發展路徑論文05-16
我國社區銀行的發展路徑論文05-02
我國社區銀行的發展路徑探析論文04-14
中職教學模式路徑研究論文04-13
我國社區的體育發展模式分析論文05-11
關于知識城市發展路徑研究的論文07-02
農業產業化模式經營發展分析論文05-21
我國數字出版產業的發展趨勢及路徑論文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