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區生態高效農業發展思考論文
摘要:介紹了山區農業生產存在的問題,并結合安龍縣發展實際,提出了山區生態高效農業發展對策,以供參考。
關鍵詞:山區;生態高效農業;發展現狀;對策;貴州安龍
安龍縣地處山區,安龍縣、黔西南乃至貴州都是“八山一水一分田”,資源匱乏,土地資源與平原地區相比差距較大。如果盲目發展農業,并憑借所謂的小氣候與立體氣候資源,爭相地盲目比拼、妄談優勢、大上項目,最終會脫離實際,導致項目實施時出現問題,無法順利落實。就山區而言,為數不多的壩地是優越的資源,但相對于平原地區,又顯得微不足道,優勢無從談起。而山區看似是劣勢的山地資源,卻是平原地區所沒有的,盤活利用好山地資源,優勢顯著。
1山區農業生產存在的問題
對山區農業生產而言,一貫采取的報項目、下指標、定任務等一系列做法實不可取。其實長期以來從上到下下達指標任務,或是從下到上申報立項實施的項目,效果大多并不理想。有些項目從申報之初就已注定不會成功,原因是不符合當地條件,只是為完成政治任務而勉為其難。等到項目及資金撥款下來要安排落實時,方知無從著手、難度很大,硬著頭皮勉強實施,也只能玩虛浮、搞變通。即便到最后都通過了驗收,實際上都是采取了一定的迂回和達成了一些諒解,大有項目“縮水”“打折扣”的嫌疑,遠遠沒有達到最初的'目的和應有的效果。再者,一說到結構調整,“各路諸侯”便紛紛你方唱罷我登場,眾說紛紜。最后莫衷一是且處處碰壁,經過幾番調整,還是原地踏步、一無建樹[1-2]。
2發展對策
2.1因地制宜,揚長避短
針對實際,如何做到因地制宜、揚長避短是抓好農業工作和推動經濟發展的關鍵所在。應統一思路,集中力量,創造和利用一切條件,變劣勢為優勢,整合優勢資源,發揮獨特地理氣候和農業資源豐富、多樣,傳統名、特、優、稀農產品和新、奇農產品及在各種反季、錯季種植方面優勢明顯的實際,發展現代高效山地農業,走一條以特取勝、出“奇”制勝的山區農業崛起之路。一方水土一方人。山區建設現代農業,實現農業產業化,都要立足山區實際,念好“山”字經,盡力爭取把握住現代農業發展新機遇,占有應得的市場份額,躋身農業產業化大軍,成為其中不可或缺的一員[3-4]。
2.2引入現代農業發展理念
在因地制宜的基礎上,還可進一步引入現代農業發展理念,實現工業管理、商業經營、科技支撐。用工業方式管理農業,用商業模式經營農業,用科技力量支撐農業。從農業產業上抓出工業的樣子來,從農業產業化發展的角度進一步拓寬新型工業化內涵。
2.3整合資源,形成統一發展格局
在組織市場銷售和創品牌上,結合省州縣各級提出的抓銷售、抓生產、抓品牌“三抓”的思路和要求,立足資源整合,將一定區域內從事同一行業農業生產的企業組織起來,按照統一品牌、統一質量標準的格局,實行統一調度,統一組織銷售,形成同一商品質量統一的格局。這樣勢必可以既集中盤活資源,又充實活躍市場,還可滿足外部大宗訂單需求。
2.4分析自身優勢,發展主導產業
在此基礎上,還須注意一個問題,那就是在產業方向和內容的選擇上,要切實認真分析自身優勢,結合市場需求和諸多因素,選擇和把握好主導產業,形成支柱產業。產業選擇不易掌握,但必須確定下來,最多2~3個,切不可貪多。對的確存在優勢,但又因難以突破瓶頸問題,做強做大不具備條件的,要舍得放棄,否則猶豫不決反而拖累自己。
2.5產業選擇上注重切合當地實際
針對個別傳統產業如金銀花,都達到了1萬hm2以上規模,卻仍難以做大做強,應該通過認真分析找到原因,并想辦法解決存在的問題,而不應該輕易放棄、另作他圖。不切實際的產業和項目最終只會費力不討好,難有成效,最后留下一堆爛攤子。這樣的情況比比皆是,應該有一個清醒的頭腦,也應該引起反省和認識,明白個中的道理。在產業選擇上應更加注重切合當地實際,不受市場左右和商家鼓動,跟風發展,盲目上項目,而要真正做到“看得更清楚,做得更靠譜”。同時,應該弄清本地具備什么條件,明確發展目標,分析厘清所具備的優勢,從而理清思路,找準方向,形成既定方針并長期一致努力、常抓不懈。就安龍縣來說,不必盲目好高、求遠求新,只要積極探討摸索出解決當前現實矛盾和問題的有效措施及做法,種植上重點抓好金銀花、茶葉、薏仁米等具有深厚底蘊和人文基礎的傳統優勢產業,最多再加上蔬菜(包括食用菌)產業;養殖上根據統籌需要抓好牛、豬、羊養殖,其中就安龍縣而言,應重點抓好種草養牛產業。如此不僅完全符合現代山地農業發展方向,而且只須完善相關鏈接就能達到目的和取得效益,讓老百姓腰包鼓起來,實現產業富民,還能保住綠水青山,真可謂一舉多得。與盲目發展種植業與養殖業,目標不明確相比,效果更為顯著。
2.6發展符合生態區域的傳統產業
在選擇產業上,筆者個人認為,就當地而言,上述如金銀花、茶葉、薏仁米等產業,不僅是符合生態區域的傳統產業,也是可以做大并能惠及更多群眾的陽光產業和大產業,同時還是用工量大的勞動密集型產業,不但能讓農民和企業增收,還能更好地解決生態問題和農民工就地就近就業問題。這些產業發展起來后,將更有利于保住青山綠水,還將促使農村勞動力更多在家務農或就近轉移就業,并實現增加收入,減少拋家別親、背井離鄉外出務工。相應地還有效解決了留守兒童、空巢老人等一系列社會問題。對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也將起到積極的作用。
3結語
生生不息,靠山吃山。立足于地處山區,只要注重切合實際、因地制宜、揚長避短,發揮人無我有的獨特資源優勢,山區也一定可以發揮出山區的優勢,依托豐富的山地資源,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形成相應的支柱產業,進而形成以優勢主導產業引領現代高效農業發展的格局,走出一條合理利用立體農業地理氣候、別具山區特色的現代高效山地生態農業發展新路子。
4參考文獻
[1]于新奎.東營市河口區高效生態農業發展的優勢與對策[J].山東農業科學,2011(10)院126-128.
[2]薛晨霞,李敏,,春新,等.如皋市發展高效農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陜西教育(高教版),2009(9)院112-113.
[3]曹天富,雷振宇.科學開發自然資源發展生態高效農業[J].農村經濟與科技,2000(7)院14-15.
[4]李亞養,陳德賢.建設綠色生態高效農業院廣東省吳川市農業結構調整與優化成效顯著[J].中國農技推廣,2000(5)院11.
【山區生態高效農業發展思考論文】相關文章:
生態農業發展思考論文05-16
高效生態農業的發展探索研究論文05-16
生態農業文明發展的再思考論文05-15
鄉鎮發展生態農業思考及對策論文05-16
綠色農業發展的思考論文05-06
庫區發展生態農業論文05-28
山區休閑農業發展模式探討論文05-25
生態農業發展近況研究論文05-06
生態農業的發展模式研究論文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