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職教中社會發展新路徑論文
【內容摘要】近年來,中等職業教育以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為宗旨、以促進社會就業為導向,為提高中職學生綜合素質、助推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縱觀整個中等職業教育,仍存在著思想觀念有待解放、政策措施有待強化、布局結構有待優化、軟硬件設施有待升級等問題。中等職業教育的方向是什么?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有哪些?如何更好地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服務?本文就這些問題作了相應的分析。
【關鍵詞】中等職業教育;改革創新;教育改革
一、中等職教現狀
在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和大力支持下,經過多年積累和磨礪,中等職業教育逐步構成體系,基本形成了以政府投資為主導、以骨干學校為主體的多形式、多層次、多元化中等職業教育辦學格局。辦學規模逐步擴大、中等職業教育人才不斷涌現。由于歷史、經濟、社會等影響,中等職業教育仍面臨著一些困難和問題。
(一)部分職校辦學定位比較模糊
一些職業學校定位不準、方向不清,沒有認清應“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有的辦學思想滯后、甚至存在偏差,有的“兼職”開辦升學教育、學歷教育,摸不準市場脈搏盲目跟風。
(二)發展資金缺口較大
由于政府資金投入不足,導致學校發展后勁乏力,一些職校基礎建設薄弱,優質教育資源短缺,難以向社會提供良好求學條件。
(三)學校布局需要優化
中職學校單體規模小、場地小、專業設備少,教育資源分散,沒有完全形成統一高效的布局。
(四)部分專業設置脫離市場
一些學校專業設置不能與時俱進,市場需求乏力。一些專業缺少規劃性與前瞻性,專業設置雜而不精、沒有特色。
(五)師資力量相對薄弱
公共文化課教師多、專業教師少,一些教師從普通中學分流而來或從企業改行而來,部分教師甚至身兼數職,職業倦怠明顯。
二、當前面臨的機遇
在政治上,我國提出了一系列改革舉措,為文化教育事業大發展、中等職教歷史性發展提供了機遇。我國《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要大力發展中等職業教育,其中“十二五”規劃用了470字的篇幅在政府應當承擔的責任方面、在完善中等職業教育布局方面、在創新中等職業教育機制方面等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在經濟上,各地經濟實力不斷增強,為加大對中職教育的財政投入提供了可能。我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河北的經濟總量在全國的地位不斷牢固,省會石家莊及各縣區的財政總收入不斷增加。在社會上,市場對中等職教仍然有一定需求,為職教事業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前提條件。
三、中等職教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路徑
(一)充分認識中等職教與地方經濟社會協同發展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緊迫性,為提高中等職教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貢獻率破除認識障礙
深入研究分析中等職教的科學性、規律性、創新性和技術性以及它可為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的貢獻率。
(二)黨委、政府要認真貫徹中央在中職教育方面的重要方針,在政策、資金、人才等方面給予以大力支持
逐步將中等職業教育作為基礎性普惠性教育服務納入基本公共教育服務范疇、逐步完善公共財政保障機制、逐步實行中等職業教育免費制度、逐步完善國家助學制度。建立“四項政策”,即建立職業教育發展扶持專項資金,支持學校在硬件建設方面的可持續發展;建立支持職業教育發展的擔保資金,在確保政府統籌的體制下,適度放開職業教育領域的投資融資管制,吸納各類資金甚至外資進入職業教育領域;完善土地征用、稅費優惠等政策,對職業教育資源整合過程中的土地利用、資產置換、稅費減免等方面給予實質性優惠;建立職業教育人才支持政策,在師資配備、教育培訓、人才激勵等方面統籌考慮、強化投入。
(三)借鑒發達地區職教發展經驗,加快整合職業教育資源,為提高中等職教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貢獻率提供模式參考
分別借鑒北京、上海、天津、浙江、江蘇、山東、湖北等先進地區或城市整合職業教育的'經驗,以打造職教集團(基地)等為方向,實現土地的集約化經營、資源的規模化整合、人才的高效化利用,在教育理念、專業設置、師資配備、硬件設施等方面進行實質性整合。
(四)徹底實現專業設置的市場化對接,推動整個專業系統的轉型升級,為提高中等職教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貢獻率創造前提條件
我國經濟結構正加快戰略性調整,大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低能耗、純環保、高效率和高新技術產業大發展已成為主攻方向,就是要逐步淘汰高能耗、高成本、高污染行業和企業,大上快上環保、節能、高新技術產業,實現整個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職業教育務必徹底調整職教本身的“專業系統”,始終堅持與社會各方面、多層次的人才需求相適應,與社會的產業結構、人才結構、技術結構、就業結構相匹配。
(五)不斷創新辦學機制,為提高中等職教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貢獻率提供制度保障
應當堅持在黨委政府統籌管理下,建立健全政府主導、行業指導、企業參與、市場支撐的靈活多樣的辦學體制,充分調動社會各方面積極性共同興辦中等職業教育,跳出“有多少錢才能辦多少教育”的陳舊思維,通過專項經費補貼、購買專業服務、實行開放的融資機制等先進的理念和做法,解決資金和人才等方面供應不足的老大難問題。
(六)以“三個需求”為導向,創新教育教學模式,使中職教育實質性融入經濟社會發展
以市場需求、社會需求、就業需求等“三個需求”為基本導向,研究市場、研究企業、研究教學,把握、利用其中的規律;應當以“跳出學校、發展學校、提高質量、培養人才”為思路,推動中等職業教育教學解放思想、走向社會、走向一線、走向企業,把教學改革的關注點放在專業設置、課程結構和課程開發、教學內容和教育方式上,探索政府、行業、企業、社會團體等通過合作、合資、控股、參股、租賃、托管等多種形式實行聯合辦學,使教產合作、校企一體、“訂單”培養等方式進一步成熟化、提質化,徹底打通學校與企業之間的通道、完全消除學生與市場之間的距離,達到中職學生既是在校學生又是技術工人、中職教師既是教學老師又是行業行家的目標。同時,堅持“先培訓,后就業”、“先培訓,后上崗”的原則,在中等職業教育階段全面推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加快建立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和勞動力市場需求的職業資格標準體系,切實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操作能力和技術能力,讓中等職業教育系統真正為地區或行業提供技術服務、人才支撐。
(七)全面提高教師隊伍綜合素養,通過待遇引人、環境留人,營造拴心留人良好氛圍
應切實加強對中職教師的政治思想學習和職業道德教育,進一步轉變思想觀念,讓他們緊跟當前的政治經濟形勢,激發和規范其教書育人的熱情和言行,進一步提升他們的道德素養和思想水平;應建立健全更為科學的激勵機制、考核機制和評價機制,全面推行倒逼機制、目標管理和量化考核,按質計酬、獎優罰劣,進一步強化其危機意識、擔當意識,最大限度地激發他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八)不斷提高中等職業教育質量,全面提升學生素質、增強就業和創業能力
通過體制機制的不斷完善、專業結構的優質設置、師資力量的科學配備、教學內容的逐步完善,將更新的教育理念、市場化的教學內容高效地傳授給學生,同時在思想政治、道德品質方面進行強化,不斷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以此推動中等職教整體質量的提高,為不斷塑造過硬的職教品牌而努力。
【中等職教中社會發展新路徑論文】相關文章:
中職教學模式路徑研究論文04-13
高職教師教學能力培養路徑論文09-09
高職教育就業導向問題及改革路徑論文07-20
高職教育教學改革目標及其路徑論文01-19
高職教學改革現狀及路徑研究論文11-13
中等職業學校管理的創新路徑分析論文10-29
競賽在中職教學中的作用論文03-19
傳統媒體和新媒體融合路徑研究論文04-12
高職教育中的教學方法研究論文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