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林業發展途徑探析論文
摘要:指出了強化生態建設、保護生態安全是人類在新世紀面臨的共同主題,是經濟社會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所在。從林業生態的內容及其本質入手,闡述了云龍縣林業生態發展的意義,并研究提出了云龍縣發展林業生態的途徑,希望能為林業工作實際提供借鑒。
關鍵詞:林業生態;發展;途徑;云龍縣
1引言
云龍縣位于大理、怒江和保山三地州交界的接壤地帶,是大理州中最邊遠的山區縣。在地理條件的限制下,保山、滬水與永平之間只有一條公路連接,云龍縣的大多數地區都是封閉山區,林業資源開發受到制約。云龍縣的國有林地面積為79453hm2,占云龍縣林業用地面積的24.3%,森林覆蓋率高達64.8%,可見其林業資源、生態環境資源異常豐富,但林業發展現狀不容樂觀,由于在發展林業產業的同時忽視了生態建設,引發一系列環境問題,因此,急需探尋行之有效的林業生態發展途徑。
2林業生態的內容及其本質
林業生態要求有機結合經濟學與生態學原理,采取系統的規律及方法將林業資源使用的持久性充分發揮出來,將生產力的提高及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的共贏作為目標,注重實現最大化的林業發展效益。林業生態的本質是實現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的協調發展,同時采取林業經營管理模式來改變以往以生產方式為主導的林業經濟發展模式,以求獲得可持續發展林業生態效益,促使林業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實現和諧發展[1]。林業生態的內容具體體現在4個方面:一是林業生態的發展應具備持久性,要從綠化的角度入手,確保林業發展的長期可持續性;二是以現有林業狀況為依據,重點抓好林業生態工程,以確保林業能取得良性發展,推動林業經濟能夠穩步回升;三是擴大森林培育面積,有效提升總體林業經濟價值,在減少林業資源消耗量的同時發展林業生產,使林業資源基礎得到鞏固;四是進一步建立健全林業發展總體規劃,基于區域性的林業生態發展來開展保護林業資源的工作。
3云龍縣林業生態發展的意義
3.1技術意義
林業生態發展主要是一種恢復、保護和發展生態林業系統的規劃措施,為解決環境危機、生態問題等提供條件。只有大力發展林業生態、做好森林資源保護工作,才能確保云龍縣避免不必要的.林業資源損失。在造林上,林業生態發展要求云龍縣務必依據相應管理條例開展造林工作;詳細制定造林施工設計,并按照設計落實造林施工,同時做好造林的檢查驗收工作;在林業生態發展中全面推行混交林發展,注重撫育幼齡、中齡階段的林木,有效提高造林生產力。
3.2經濟意義
對云龍縣林業生態發展而言,培育健康的森林生態系統是經濟建設和環境保護最主要的目標;平衡、完善森林生態系統不僅能促使林業經濟效益得到提高,還能不斷提高林業生態效益,一旦云龍縣的森林生態系統遭遇破壞,不僅生產能力會明顯衰退,還會減少森林的其他功能與附加效益。如今,云龍縣森林生產力只發揮出了森林整體生產力的一小部分,開發、恢復和提高森林的生產力勢在必行,而林業生態發展能為其帶來重要的經濟意義。
3.3現實意義
從一般原理的角度著手,云龍縣若能做到科學統籌、合理開發,那么具備再生性的林業資源就能持續為云龍縣的經濟建設貢獻力量[2]。然而云龍縣林業生態系統的建設速度遠遠低于退化速度是不爭的事實,它面臨著尷尬的局部好轉、總體惡化局面,造成云龍縣林業生態發展存在供體錯位、主體缺位的現象,即林地、林木的發展遠遠落后于經濟發展要求。云龍縣林業生態環境的惡化都致使其每年遭受巨大的經濟損失,而傳統的林業經濟發展模式已無法與現代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發展林業生態迫在眉睫,其現實意義重大。
4云龍縣林業生態發展途徑
4.1合理制定科技強林政策
在新時期里,科學技術始終是第一生產力,林業生態的可持續發展也必須得到科學技術的支持。如今,云龍縣的林業生態科學技術應著力采取一系列策略:一是加強研究林業生態的基礎性科學技術,以發展林業生態的關鍵技術為核心,組織專題研究、科技攻關,明確、擴大云龍縣林業生態科學技術的優先研究領域,致力于集中人力和財力盡快尋求突破;二是對先進適用技術應積極篩選并實現組裝配套、大力推廣,使林業生態發展的科技含量得到大幅度提高,特別要針對云龍縣山區干旱、半干旱地區難以造林的特點,積極推廣集雨造林、保水劑和生根粉等技術;三是完善建立林業生態科技推廣體系,同時建立健全技術指導網絡、科技服務網絡,加強落實科技推廣工作與服務工作;四是針對云龍縣的林業站職工及林農等加強實施崗位培訓,特別要強調適用技術培訓,不斷提高林業勞動者的素質水平;五是拓寬資金渠道,加大林業生態科技投入,加強建設科研基礎設施,積極改善云龍縣科研條件,為發展林業生態提供可靠的技術保障。
4.2創新林業生態工作方法
云龍縣應堅持創新工作方法,搭建林業發展逐漸轉向生態經濟型發展的平臺。一是針對林業生態培育專業合作社,大力發展云龍縣現代林業。云龍縣通過政府+合作社+農戶的方式組建起林業專業合作社,它是確保林業實現產業化與規模化發展的新形式之一,能幫助提高林農的經濟效益,增強其市場風險規避能力。當下,云龍縣已經組建了多個林業專業合作社,且林業部門積極與合作社簽訂協議,為合作社發展林業生態提供技術服務及資金支持,幫助林業生態不斷發展。二是針對林業生態發展林下經濟,使云龍縣的林業綜合效益得到大幅度提升。林下經濟要求云龍縣能充分利用林蔭優勢及林下土地資源來從事立體復合型生產經營,包括種植、養殖等,從而確保農、林、牧能共享資源,形成優勢互補,最終取得協調發展。林下經濟的發展有利于林業經濟周期的縮短及林業附加值的增加,能促進林業取得可持續發展,幫助農民開拓增收渠道,鞏固林業生態發展成果等[3]。當前,云龍縣已有很多鄉鎮紛紛大面積推廣林下經濟發展,因地制宜開發林草、林藥、林菌和林果等模式,不僅當地農民的積極性高,還取得客觀的經濟效益,為林業生態的有序發展提供條件。
4.3完善生態效益補償機制
生態效益補償機制指的是以經濟手段為主導,以可持續利用和保護生態系統為目的,對云龍縣林業生態發展的相關者利益關系作出制度安排。在對林業生態效益的外部性問題進行解決時,一般有兩種途徑:一是采取公共財政支付的手段,二是采取市場化的手段。按照誰受益、誰補償以及誰破壞、誰恢復的基本原則,應要求受益于林業生態系統的一方將一定的生態補償給予保護森林的一方,使保護森林一方的權益得到維護,實現利益的平均分配。盡管云龍縣當下已經實施了一系列生態效益補償政策,但不完善之處比比皆是,需積極探索,建立完善的生態效益補償機制及生態稅制度,促進云龍縣的區域經濟取得協調發展,同時有效保護、恢復和發展林業生態。在實施生態效益補償機制的過程中,云龍縣應依據森林用途的不同進行劃分,分別選擇不同的政策措施、經營機制與管理體制。如云龍縣的公益林就由中央財政及地方受益區的財政投入為主,不斷加大宣傳教育力度,吸收民間資本積極參與林業生態發展,強化公眾發展林業的意識,且各級財政要通過多種形式合理補償投資者;商品林就需要政府加強宏觀調控,積極引進市場機制,立足市場需求來配置森林資源,并完善建立生態效益補償制度,嚴格依據市場化原則促進林業生態取得可持續發展。
4.4發展非公有制林業生態
在政策的導向下,云龍縣大力發展非公有制林業是必然趨勢。在生產力的發展及產業結構的調整下,部分國有企業無法適應林業生態發展需要,加上各種經濟在市場的引導下取得快速發展,致使云龍縣不得不打破傳統單一的國有組織形式,選擇非公有制林業生態發展模式,邁開非公有制發展的第一步,其中股份合作制的非公有制的重要形式之一,云龍縣就采用了該發展模式,不僅對林業資源進行合理利用,還促進發展林業生態。目前,旅游業已經發展成為朝陽產業之一,人們在現代社會更加向往自然,云龍縣在充分發揮林業生態效益的基礎上再發揮出其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已經勢在必行[4]。非公有制林業生態的發展不僅能加快云龍縣建設林業文化的速度,還能促使其將地方民族風俗、特色文化等融入林業景觀中,有效提升旅游品味,為云龍縣將木材生產型林業轉變成生態建設型林業提供可能。除此之外,云龍縣還可通過非公有制林業生態發展模式來激活發展山區林的思路,共同發展各種經濟成分,為云龍縣的國有企業改制提供參考。當國有企業在改制中遭遇困境中,非公有制的林業生態發展模式就能將機制搞活。通過在傳統的林業經濟發展中融入現代管理的新理念、新方式以及先進的技術等,云龍縣就能實現對各種生產要素的合理配置,包括資金、人才、技術等,促使各種經濟形式協調發展,有效調整云龍縣林業產業結構,促進林業生態健康發展。
5結語
對云龍縣經濟可持續發展來說,林業生態的建設與發展非常必要,它是減少重復投資、有效改善林業生態環境的一個必要途徑。所以云龍縣要想全面發展經濟,就必須加強林業生態發展,采取各種有效的途徑推動云龍縣林業經濟朝著穩定、和諧與持續性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楊飛星.論生態林業與林業可持續發展的有效途徑[J].現代園藝,2013(24):179.
[2]肖旭新.合理定位拓寬發展途徑創新林業生態文明建設[J].吉林農業,2015(20):100.
[3]劉俊榮.論生態林業與林業可持續發展的有效途徑[J].安徽農學通報,2014(20):67+78.
[4]田國雙,尚航標.林業生態產業鏈穩定性分析與評價指標構建[J].林業經濟,2014(11):74-79.
【生態林業發展途徑探析論文】相關文章:
東北林業的現狀及生態轉型途徑論文12-29
林業產業發展與林業生態建設的關系論文05-08
林業發展促進生態文明建設論文05-06
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發展途徑論文02-13
林業生態經濟發展思路論文推薦05-24
現代林業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研究論文05-06
生態環境建設與林業發展分析論文02-10
生態文明建設林業科學發展的論文04-25
談我國林業生態工程的現狀的發展論文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