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內科學課程教學的改革論文
內科學是一門信息量較大的、實踐性較強的學科,是臨床各學科的基礎。學生可以通過學習內科學掌握常見內科病的病因和臨床表現,從而了解疾病診斷的基本過程與思路。當代學生接受知識的能力較強,能夠從多渠道獲取相關知識,過去傳統的落后、呆板的教學模式已經不適應現代內科學教學需要。因此,研究高職院校內科學課程教學改革和實踐就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高職院校內科學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課程教學觀念有待更新
美國醫學教育是一種比較成功的西方醫學教育模式,醫學生很清楚將來發展的方向,學校對學生的學習也比較重視,經常組織各種講座。反觀我們的醫學教育,教學觀念比較老舊、落后,往往對學生學習分數比較重視,而忽視了學生實際臨床能力,學生學習效率并不高。
(二)教學模式落后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類社會已經進入信息時代。高職院校內科學教師在進行教學時也多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信息量比之前有所增加,內容也更加生動有趣。但其教學模式沒有改變,依舊是灌輸式教學,很少出現互動式、談論式的教學方式,課程教學對學生的吸引力不夠,很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三)教學內容與基礎知識縱向串聯不夠
內科學教材的編制通常會涉及各種流行病資料,并按照病因、病理、臨床表現等多個課題進行說明。在實際教學中如果能夠介紹一下相關知識背景,進行基礎知識縱向串聯,那么就能提高學生對臨床知識的掌握程度。但由于內科學教學課時的限制,教師很少有時間介紹相關知識背景,這就導致了學生在短時間內很難了解教學內容,無形中增加了教學難度。
二、高職院校內科學課程教學改革措施
(一)提倡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模式
高職院校在進行內科學課程教學時,可提倡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內科學教師可以將臨床中遇到的問題分享給學生,師生共同進行討論。我國內科學教學分為課堂理論教學和臨床實習,在臨床實習階段,學生在教師的帶領下開展臨床工作,學習臨床診斷思路。在這個過程中,內科學教師可以將病床旁教學作為主要的實習模式,要求學生以小組討論的形式進行問題探究,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在課堂中進行討論探究,減少教師講解的時間,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與主動學習能力,從而將枯燥乏味的臨床實習變為生動有趣的知識探究過程。
(二)采用病例分析教學法
病例分析教學法指的是教師在一個系統講解完成后,將收集到的一些典型病例分給學生,并且要求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小組討論等,最后進行總結。例如在講解完呼吸系統疾病后,教師可以將支氣管哮喘、支氣管擴張以及慢性肺源性心臟病等常見的臨床病例分發給學生,要求學生指出疾病診斷、治療的原則。最后教師可以進行總結,從而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呼吸系統疾病的認識。這樣,學生就能夠學習如何從大量的分散信息中提取有用信息,進行推理分析,從而判斷疾病特性,最終做出科學的診斷與治療。病例分析教學法可以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學生將來的臨床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重視基礎學科與臨床學科的結合
高職院校內科學教師要重視基礎學科與臨床學科的結合,打破相關課程、學科之間的知識壁壘,積極調整教學內容,促進學生對相關知識的了解。具體來說,教師在講解新的系統疾病時,可以回顧、復習一下與疾病相關的生理學、組織學、解剖學以及病理生理學等學科知識,進而推導出這些器官病變時可能出現的疾病以及對本系統的影響,這樣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回憶一下學過的相關基礎知識,為新課做準備,還能夠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開闊學生眼界。例如,在講解慢性肺源性心臟病之前,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回顧一下心、肺的結構和功能等生理學知識,然后回憶一下瓣膜聽診區、肺部聽診以及心臟雜音產生機制等內容,再之后講解慢性肺源性心臟病的臨床表現等新知識,這樣學生溫故而知新,在學過知識的基礎上很快就能掌握新知識。
總而言之,目前我國高職院校《內科學》課程教學還存在一些問題,如,課程教學觀念有待更新、教學模式落后以及教學內容與基礎知識縱向串聯不足等。因此,在實際教學中就要提倡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重視基礎學科與臨床學科的結合,積極采用病例分析教學法,從而提高課程教學質量。
【高職內科學課程教學的改革論文】相關文章:
高職體育教學課程改革的論文05-31
高職教育教學的課程改革論文09-10
高職院校藥物課程教學現狀與改革論文09-10
高職建筑材料課程教學反思及改革論文11-21
高職路基路面工程課程改革的論文05-20
高職院校排球體育教學課程改革解析論文10-16
淺談高職《化工原理》課程建設與改革論文07-03
關于高職教師項目課程改革論文04-08
內科學教學改革分析論文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