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科學教學生活化實踐分析論文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學校越來越重視學生的生活體驗。讓學生的生活體驗參與到課堂教學當中,不僅能夠引導學生去觀察生活、體驗生活,還能讓學生在生活中尋找科學知識,用科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科學問題。從教學過程生活化、實驗器材生活化、教學用語生活化這三方面來探索中學科學教學生活化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生活化;科學教學;中學
科學知識來源于生活,也應用于生活。將科學教學生活化,除去科學的神秘面紗,能夠讓學生真實感受到科學就在我們身邊。這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還能提高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以及科學素養。因此,必須將生活化的教學方式應用到中學科學教學當中,切實提高科學教學的效率。
一、教學過程生活化
課堂教學走向生活化是新課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教師可以依據學生已有的生活體驗進行科學教學,使課堂氣氛變得更加輕松活潑,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從而使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當中。
(一)將生活事例導入新課程教學
柏拉圖說過:“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將生活事例導入新課程教學中,不僅可以成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還能消除學生課前緊張、恐懼的學習心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教師可以結合生活中常見的實物、拍攝的視頻、事例等。例如,在學習“機械運動”一課時,筆者首先播放了三個視頻,分別是站在地上拍攝正在行駛的汽車、坐在汽車中拍攝路邊的風景、坐在汽車上拍攝另一輛運動的汽車。剛開始播放視頻時,就吸引了很多學生的注意力,在短時間里學生自覺地進入了學習狀態。學生通過觀看視頻,再次體驗生活,并積極、主動地參與了討論,學習到了科學知識。再如,學習“聲音的特性”時,筆者將梳子、笛子、裝有不同水的飲料瓶連同音叉、分貝儀一起帶入教室,學生看到這些生活化的教學儀器后,十分興奮,很快就進入了課堂學習當中。
(二)用生活體驗感受新知識
在科學教學中,將知識點與生活體驗相結合,能夠將原本抽象、枯燥的知識轉化為通俗、有趣的知識。這不僅能讓學生意識到知識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在學習“平視、俯視、仰視的特點”時,筆者先播放了一張小溪的照片,讓學生思考潭水是不是真的像看起來這么淺。為了讓學生體驗的更加真切,筆者在燒杯中放幾塊小石子,加些水,讓學生從仰視、俯視、平視三個角度進行觀察。通過實際觀察,學生發現仰視水平面變高、俯視水平面變低、平視水平面不變。再如,在學習“光的折射所形成的虛像”時,筆者設計了一個模擬實驗。將水盆中注滿水,并將小魚模型放在水盆底部,讓學生用長竹簽來刺小魚的眼睛,學生紛紛進行了嘗試,經過多次嘗試卻刺不中的切身體驗,學生深刻地認識到了由于光的折射,看到水中的像比實際位置要淺一些的'科學知識。
(三)用生活問題練習鞏固
學以致用是學習的根本目的,如果學生能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無疑會體驗到莫大的成就感。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在解決生活問題中鞏固知識,在鞏固知識的同時,學會將知識應用于生活。教師在進行作業設置時,要盡可能地設置與生活有關的問題,要結合當前一些比較流行、熱點的問題。此外,還可以布置家庭小實驗、小制作及課外調查實踐與科學探究等,引導學生主動利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讓每一個學生都積極地進行科學探討和科學實驗。例如,學習完“沸騰”一課后,筆者讓學生回家燒一壺開水,再次通過生活體驗,觀察水在燒開前后聲音的變化情況、水中氣泡的變化情況、沸騰時的現象等,讓學生對白汽成因、水壺溫度的變化、能量的轉化等問題進行進一步的思考。再如,學習了“物質的酸堿性”后,筆者布置的家庭作業是讓學生利用PH試紙查一查、找一找生活中的酸堿性物質,并加以歸類。通過作業,不僅可以讓學生鞏固知識,還能拓展新知識,開拓新視野。
二、實驗器材生活化
實驗是科學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而“因地制宜、因陋就簡”是上好科學實驗課的基本原則。教師可以將學生熟知或生活中常見的物品作為實驗器材,這樣實驗就可以變得更貼近現實生活,讓學生切身感受到科學實驗的真實性、趣味性和實用性,進一步感受到科學與生活、科學與社會的密切關系。生活中的實驗器材種類非常多,學生的實驗場地也不受限制,實驗時間的選擇也更自由,與傳統實驗相比顯得更為方便,更易操作。
(一)讓生活用品作為儀器替代品
將生活用品帶入課堂,能夠極大地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讓學生認識到生活中處處都有實驗儀器,增強學生對實驗過程的親近感,使學生更容易接受實驗內容。例如,在學習“聲音的傳播”時,筆者用注射器和蜂鳴器制成的演示儀代替了教材中的玻璃罩;在學習“摩擦力”時,用兩個板刷示意摩擦力的方向;在學習“二氧化碳的性質”時,用碳酸飲料來驗證二氧化碳的性質,均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二)將實驗室搬出校園
科學實驗不一定要在實驗室才能完成,只要條件許可,隨地、隨時都可以進行。教師可利用生活物品創造實驗條件,將實驗室搬到校外。例如,用消毒的雙氧水和馬鈴薯完成氧氣的抽取;用牽牛花和酒精自制酸堿指示劑,鑒別白醋和發酵粉(小蘇打)溶液;用爺爺的老花鏡做凸透鏡成像實驗等。教師要想辦法鼓勵學生課后多動手實驗,盡可能地給學生創造做實驗的機會。讓學生在家中完成實驗不僅能夠培養動手的能力,還能給學生帶來很大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從而提高科學學習的興趣。
三、教學用語生活化
(一)利用生活化語言解釋科學概念、原理或規律
在科學學習當中,有很多概念、原理、規律等在文字表述上高度嚴密而精煉,但對學生來說,這些表述比較抽象、晦澀難懂。如果教師對這些抽象的理論知識處理不當,學生就很容易對科學學習產生恐懼、厭倦的情緒。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當應盡可能地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認知程度出發,將那些深奧的、晦澀的知識用通俗易懂的生活語言來進行描述,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知識點。例如,在學習“光的反射”時,學生經常難以正確理解入射角和反射角的概念,會習慣性地誤認為入射角和反射角是光線和界面的夾角。為此,筆者將法線比喻成“法官”,入射角和反射角都是由“法官”來確認的,所以要找到它們,先要找到“法官”(法線),學生就很容易理解入射角和反射角的概念。再如,在學習“光的折射規律”時,教材中對折射角和入射角大小關系的表述十分拗口,致使學生常常混淆,筆者將教材中的內容進行了簡化與歸納,得出了“兩角不等,空角為大”的結論,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記憶。教師運用生活化的語言進行表述,不僅能幫助學生理解書本知識,更能提高其學習科學的興趣。
(二)利用生活化語言活躍課堂氛圍
放松、活躍的科學課堂氛圍能夠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英國教育家威廉雅斯說過:“平庸的教師只是敘述,好教師講解,優異的教師示范,偉大的教師啟發。”教師應當利用好生活化語言,使教學過程更加幽默風趣,更能引導、啟發學生,起到更好的教學效果。例如,教師可以用“酒香不怕巷子深”“墻內開花,墻外香”來說明分子的無規則運動;用“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來說明遺傳現象。再如,在學習“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概念”時,筆者將溶液的飽和度比喻為學生的吃飯能力,飽和表示飯已經吃飽,不能再吃了。不飽和表示飯還沒吃飽,還能繼續吃。不同的學生飯量不同,同一個人吃飯可以吃兩碗,但吃面只能吃一碗,用來說明不同溶質在同一溶劑中的溶解能力不同,同一溶質在不同的溶劑中溶解能力不同。
四、結語
將生活體驗帶入教學是為了讓學生在“體驗”中快樂學習。將教學過程置于現實的生活情景之中,能夠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更好地生活,將科學知識更好地應用于生活,讓科學學習變得輕松快樂。
參考資料:
[1]陳國華.初中科學教學生活化的實踐與探索:以杭州市余杭區臨平第一中學研究為例[J].學周刊,2015(9):2.
[2]周潔.探討中學物理教學語言生活化[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10.
【中學科學教學生活化實踐分析論文】相關文章:
教學生活化在科學教學的作用科學教學論文05-31
中學物理教學生活化認識與實踐論文01-17
小學科學教學生活化論文01-19
中學語文生活化教學措施論文11-10
環境科學與工程方向項目實踐分析論文11-16
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實踐反思論文11-14
小學科學教育中生活化教學的路徑論文07-29
實踐能力培養的實踐教學模式分析論文11-11
小學科學教學生活化教學實施對策論文02-07